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镁、铝轻质合金材料及其挤压、压铸等深加工业务。

  • 产品类型:

    镁合金、铝合金、金属锶、镁粒子、中间合金、压铸件

  • 产品名称:

    镁合金 、 铝合金 、 金属锶 、 镁粒子 、 中间合金 、 压铸件

  • 经营范围:

    金属镁及镁合金产品、金属锶和其它碱土金属及合金、铝合金的生产和销售;镁、铝制品的生产和销售;铝、镁废料回收;以上产品设备和辅料的制造、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上述经营范围中涉及国家专项审批规定的,需办理审批后方可经营;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道路货物运输。(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5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吨) 2.23万 - - -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库存量(吨) - 2.54万 2.10万 1.58万 1.62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6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3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50亿 4.57%
第二名
1.43亿 1.87%
第三名
1.31亿 1.71%
第四名
1.28亿 1.67%
第五名
1.16亿 1.5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4.3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2.0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7.37亿 29.90%
第二名
2.69亿 4.62%
第三名
1.71亿 2.95%
第四名
1.59亿 2.74%
第五名
1.04亿 1.7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1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2亿 2.22%
第二名
2.01亿 2.21%
第三名
1.89亿 2.08%
第四名
1.76亿 1.94%
第五名
1.54亿 1.6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0.9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2.7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7.82亿 24.64%
第二名
4.18亿 5.78%
第三名
4.15亿 5.74%
第四名
2.49亿 3.44%
第五名
2.29亿 3.1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3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4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9亿 3.68%
第二名
2.26亿 2.79%
第三名
1.44亿 1.77%
第四名
1.36亿 1.67%
第五名
1.25亿 1.5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9.5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4.6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09亿 19.75%
第二名
5.02亿 7.57%
第三名
4.64亿 7.00%
第四名
3.70亿 5.58%
第五名
3.13亿 4.7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6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71亿 2.87%
第二名
1.66亿 2.80%
第三名
1.47亿 2.47%
第四名
1.41亿 2.36%
第五名
1.28亿 2.1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9.8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4.1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52亿 12.29%
第二名
5.45亿 12.13%
第三名
3.82亿 8.50%
第四名
2.64亿 5.87%
第五名
2.40亿 5.3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5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53亿 2.75%
第二名
1.41亿 2.53%
第三名
1.15亿 2.07%
第四名
1.03亿 1.85%
第五名
7535.99万 1.3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1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5.1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25亿 13.82%
第二名
3.41亿 8.98%
第三名
3.21亿 8.45%
第四名
3.06亿 8.06%
第五名
2.23亿 5.8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2023年行业运行情况  2023年全球原镁产能为163万吨,产量为100万吨,同比下降9.9%,2023年全球镁消费量为105万吨左右,同比下降8.7%;  2023年我国原镁产能为136万吨,原镁产量为82.24万吨,同比下降11.9%,镁合金产量为34.52万吨,同比下降3.5%。  近三年镁铝价格走势:  (二)公司行业发展的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2023年行业运行情况
  2023年全球原镁产能为163万吨,产量为100万吨,同比下降9.9%,2023年全球镁消费量为105万吨左右,同比下降8.7%;
  2023年我国原镁产能为136万吨,原镁产量为82.24万吨,同比下降11.9%,镁合金产量为34.52万吨,同比下降3.5%。
  近三年镁铝价格走势:
  (二)公司行业发展的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到 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加强前瞻谋划部署。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未来材料:推动有色金属、化工、无机非金属等先进基础材料升级,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战略材料,加快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创新应用。镁是符合国家未来产业创新的新材料,做好选进基础材料升级,创新应用是近几年的主要任务。未来能源:聚焦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采集-存储-运输-应用”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研发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相关电子专用设备,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推动能源电子产业融合升级。在目前的储氢方式中,固态储氢兼具可靠、安全、体积效率高的优点。镁基储氢具有储氢容量大、吸放氢可逆性好、成本低、资源丰富等优点。
  (三)行业产品产业化和规模化进展
  1、镁合金在汽车领域中大型部件和超大型镁合金一体压铸件的应用
  在汽车上应用的中大型镁合金零部件有仪表盘支架、座椅支架、中控支架、显示屏支架等,近几年随着价格降到合理价位,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
  2023年,公司已成功开发超大型镁合金一体压铸件。2023年 6月,公司镁制品事业部牵头与重庆美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国家镁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发,成功试制出镁合金超大型汽车压铸结构件,包含一体化车身铸件和电池箱盖两类超大型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产品投影面积均大于 2.2平方米,较铝基材有效减重32%。2024年3月,公司子公司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与汽车厂商签订超大型镁合金一体压铸件的开发协议,公司将与该客户共同开发超大型镁合金一体压铸件。通过战略合作,完成从产品设计、材料开发、工艺验证、小批量生产的全流程技术攻关,掌握超大型镁合金一体压铸件开发核心技术。实现超大型压铸件减重目标,在本专项相关投入产出论证充分评估后,结论具备成本正收益的前提下,推进量产运用。
  2、镁合金建筑模板
  镁合金建筑模板轻量化方面有优势、表面脱模效果好,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随着镁价高位回落,镁模板的生产成本较其他模板已产生成本优势。镁模板轻量化、压铸性能好,随着镁压铸模具摊销降低、压铸成本降低,成本仍有下降空间。2023年公司进一步完善了镁合金建筑模板的表面处理工艺,以及利用镁水直供压铸镁合金建筑模板,显著降低镁合金建筑模板的生产和后加工成本,为镁合金建筑模板在模板领域的替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镁合金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
  公司与小鹏飞行汽车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其仪表板管梁总成、中通道左右下支架总成等关键零部件的定点供应商。
  4、镁储氢
  镁基固态储氢材料作为未来国家氢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镁是所有固态储氢材料中,储氢密度最高的金属材料;同时镁储氢是常温常压,可大幅降低成本,且安全性也远高于高压气态和液态储氢。公司在镁储氢方面持续加大研发和建设投入,与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机构均有深度合作。镁储氢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钢厂通过固态储氢可以极大提升用氢的安全性,并能实现规模储存与运输,还能有效利用钢厂的余热供能,将极大推动钢铁从碳冶金走向氢冶金发展,在宝武集团将产生几十万吨镁基储氢材料的新增需求。镁基固态储运氢车可根据场景需求组合达到更高容量的氢气储存能力,以及进行氢气的大规模、长距离运输。2023年公司镁基储氢材料已经试制出产品,经客户试用后,将逐步形成批量供应。
  (四)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公司是行业内具有完整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宝钢金属战略控股后,形成产业资源的互补,拥有新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全方位布局的实力。公司聚焦以镁为主的轻量化产业,即立足镁基材料、引领轻量化部件应用、实现全产业链式发展;同时稳定发展先进制品业务,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集矿业开采、有色金属材料和深加工产品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镁、铝合金材料的生产及深加工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镁合金、镁合金深加工产品、铝合金、铝合金深加工产品、中间合金和金属锶等。
  公司业务为三个业务板块:镁材料业务、镁制品业务和铝制品业务。
  1、镁材料业务
  公司按靠近矿山的原则建立生产镁合金的公司,在山西五台、安徽青阳和安徽巢湖建立了从“矿山开采-原镁冶炼-镁合金生产”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公司,既能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又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公司采用竖罐炼镁,具备很多优点,如单罐产量提高、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效率提高、还原罐使用寿命提高和机械化程度提高等,可达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稳定质量的目的。公司的炼镁技术经改进,单罐产量大幅提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各项成本。
  公司子公司巢湖云海、安徽宝镁白云石自给,巢湖云海拥有8864.25万吨白云石的采矿权;安徽宝镁拥有131978.13万吨白云石的采矿权。五台云海拥有57895万吨白云石矿,采矿权尚在办理中。
  公司目前拥有10万吨原镁产能及20万吨镁合金产能。公司在巢湖新建5万吨原镁产能、在五台新建10万吨原镁和10万吨镁合金、在青阳新建30万吨原镁和30万吨镁合金。
  巢湖云海扩建项目将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投产,五台云海扩建项目在建设中。
  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已于2023年12月23日镁生产线热负荷试车启动。
  镁基储氢材料作为特殊的镁合金材料,是一种具有极高发展潜力的新型储能材料,被广泛认为是目前具应用优势的储氢材料之一。与其他固体储氢材料相比,镁基储氢材料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它的储氢密度高,安全性强,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其次,镁资源丰富,成本低,这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另外,镁基储氢材料的反应过程绿色安全,符合“双碳”目标,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2023年,公司镁基储氢材料已经出产品,给客户试用。
  2、镁制品业务
  公司镁制品发展初期产品主要是汽车小件,如方向盘、转向件等,近几年集中优势资源,除一体化车身镁铸件外,同步积极拓展仪表盘支架、车载显示屏支架、座椅骨架、中控支架等中大型镁铸件业务。2023年 7月,子公司南京云海轻金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与蔚来汽车就镁合金座椅安装支架总成达成合作。2023年11月,子公司天津云海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与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承接各类型乘用车镁合金内饰支架。2023年 12月,子公司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与BYD达成合作,为客户设计开发生产一款全新的镁合金CCB产品。2023年 12月,子公司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与某通讯客户达成合作,为其开发镁合金通讯屏蔽盖产品,用于替代传统铝合金屏蔽盖产品,实现减重的目的。
  另外,公司在2023年进一步完善了镁合金建筑模板的表面处理工艺,同时利用镁水直供技术压铸镁合金建筑模板,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了镁水冷却、预热及重熔过程中的热量损耗,合金整体电耗降低20%、压铸能耗降低30%以上。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压铸质量,显著降低镁合金建筑模板的生产和后加工成本。
  3、铝制品板块
  2023年,公司加速铝制品板块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主动削减利润薄、回款较差铝合金材料的销量,扩大铝挤压微通道扁管、铝挤压汽车结构件等深加工产品的产销量,提高了产品的综合毛利率。
  公司铝制品领域主要产品有高性能汽车用微通道扁管,储能系统口琴管,汽车空调冷凝器,蒸发器热交换膨胀阀毛坯,汽车车身前后防撞梁、吸能盒、门槛梁等。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资源储备优势和完整产业链优势
  公司拥有丰富的白云石矿产资源,为原镁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保障。
  公司拥有“白云石开采-原镁冶炼-镁合金熔炼-镁合金精密铸造、变形加工-镁合金再生回收”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链优化公司产品成本结构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能稳定给客户提供各种产品。
  2.合理布局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资源和市场为导向的战略规划,在全国多地区布局项目,公司拥有三大原镁供应基地:山西五台云海、安徽巢湖云海、安徽宝镁;四大镁合金供应基地:安徽巢湖云海和安徽宝镁主要面对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客户;山西五台云海主要面对中西部客户及出口,广东惠州宝镁主要面对珠三角客户。近年来,公司先后收购了重庆博奥、天津六合镁,完善镁合金深加工产品的国内布局,云海精密、巢湖精密、安徽宝镁负责长三角与中部市场,重庆博奥负责西南市场,荆州云海负责华中市场,天津六合负责北方市场。
  3.技术、品质创新优势、迅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优势
  公司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子公司巢湖云海、重庆博奥和五台云海入选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惠州宝镁、云海精密和扬州瑞斯乐入选了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体现了公司在镁合金及镁铝变形合金领域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
  公司高度注重研发创新和技术积累,建有“江苏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轻金属合金研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设立“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南京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人才智力平台。公司已进入省产研院和长三角国创中心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体系,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可与长三角高校联合培养集萃研究生。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自主开发了全套镁还原设备和镁合金生产加工设备,原镁生产节能降耗水平位于行业前列;公司还自主研发了大罐竖罐镁冶炼技术、镁合金熔炼净化技术和镁合金成型技术等,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利用公司已有的研发生产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部委及省级科研项目。公司持续推进实施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公司参与“镁及镁合金热挤压棒材 GB/T 5155-2022”等标准制定,参与了ISO 3116:2019《变形镁及镁合金》国际标准、“航空航天用高强镁合金锻件规范”镁合金行业军用标准的制定。国家标准“镁及镁合金冶炼安全生产规范”、“原生镁锭”获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办颁发的“技术标准优秀奖”。
  通过知识产权与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奠定了公司在业内的领军地位。
  公司面向国家战略,强化顶层设计、主动布局引导,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壮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形成技术持续供给能力。加强高端镁合金制备及深加工技术开发,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动初级产品向精深、中间产品向终端、一般产品向品牌产品转变。
  4.客户和品牌优势
  公司是全球镁行业龙头企业,镁合金产销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领先。新质生产力,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在“生产力”。我们从“新发展理念”到“高质量发展”再到“新质生产力”,紧紧抓住汽车轻量化发展的发展机遇,深耕高性能镁合金研发和生产,不断扩大镁合金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致力于给全球汽车客户提供优质的镁合金压铸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包括方向盘骨架、仪表盘支架、中控支架、显示屏支架、座椅支架等几十种汽车镁合金零部件,为保时捷、宝马、沃尔沃等国际知名车厂配套,公司以此为契机,不断开发镁轻质合金新材料及汽车零部件,加大镁合金部件产能,进一步巩固公司的行业优势。此外,公司布局未来产业,加大对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性能镁基储氢材料产品,并努力实现规模化生产能力。我们要坚持找变量、扩增量、活存量,在赋能增效、推陈出新中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量质双升”,也将贯彻“诚信,创新,绿色,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坚持创新,坚持国际化,坚持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成为全球镁产业引领者,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RSM系列产品已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公司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南京市著名商标、省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金帆奖、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公司RSM商标在美国、德国、日本、等18个国家注册马德里商标,为公司产品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公司高度重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企业诚信管理水平,加强合同履约情况审查,强化风险防控机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信用等级AAA级,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始终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以诚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推动公司资源、装备、环境、管理、质量、效益向行业一流水平迈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形象,稳固公司诚实守信、稳健经营的行业龙头地位。
  在 2023新型低碳冶金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暨钢铁产业互联网大会上,由宝武镁业牵头的《镁及镁合金PCR》全球首发,填补了全球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技术规范空白,成为镁产品环境绩效标准制定的引领者和先行者,也迎来镁行业更趋规范化、专业化和公允化的绿色低碳发展契机。公司也将进一步参与并主导构建镁全产业链产品的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推动与国际上权威EPD平台间的相互认证,为镁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获取绿色产品认证。
  作为全球轻金属材料领域的领军者,面向未来,宝武镁业坚持创新,坚持国际化,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客户提供系统的轻量化解决方案。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51,808,922.43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6,446,995.41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9.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302,524,460.99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47.15%。因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毛利率下降,业绩同比下降。
  主营业务收入7,368,322,967.40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6.30%,其他业务收入283,485,955.03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70%;国内市场营业收入6,321,481,184.88元,国外市场营业收入1,330,327,737.55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2.61%和17.39%。
  主营业务收入7,368,322,967.40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11%,主营业务成本为6,382,030,478.3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54%,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3.39%,较上年同期下降2.57%。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金属镁作为轻量化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展现更大作为。镁价目前已经重回合理区间,性价比优势再度显现,镁合金创新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固态储能、汽车中大部件及一体化压铸大部件、建筑模板等方面将迎来新的机遇。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将镁列为消费规模较大且具有增长潜力的品种,鼓励企业探索开发镁合金建筑模板,加快开发并推广一体化压铸成型车身、镁合金轮毂等产品。鼓励镁制品等深加工产品出口,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公司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公司战略目标: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镁基材料供应商
  打造高端化、绿色化、智慧化、高效化的镁产业,不断创新镁冶炼、镁应用技术,拓展镁应用场景;促进国际化发展,内外协同,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镁行业的龙头地位。
  (三)2024年经营计划
  1、推进宝武镁业整合融合及深化改革
  (1)优化公司治理:明确各治理主体的权责,建立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和授权、放权、行权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主体功能,强化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的决策主体地位,发挥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经营主体作用。
  (2)实施一体化运作:以治理层交叉任职为引领,以组织机构一体化为载体,以资产与管理深度融合为方向,积极稳妥推进一体化管理。
  (3)推进整合融合:以差异化管控为导向,以派出董事授放权清单和专业管理事项清单为工具,融入集团公司“战略管控+专业管理”的管理体系,充分保持和强化市场化运作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发挥1+1〉2的融合效应。
  (4)提升体系能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适用于公司的全面对标找差体系、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大监督体系、风控体系,提升数智化管理水平,开展宝武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司体系能力。
  (5)谋划深化改革:探索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人员聘解和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与市场接轨的激励制度和退出机制。扩大对经营层授权,激发经营活力,进一步发挥改革示范作用。
  2、完善镁产业链布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完善产业链布局,优化新增产能布局节奏,有效控制资源和能源成本,完善加工工艺路径布局,定位产业链全流程,推进重点项目:
  (1)全面推进青阳项目。
  (2)五台10万吨原镁和10万吨合金项目:立足北方市场,稳步推进五台全镁产业链新基地建设。
  (3)硅铁项目全面开工:稳定上游资源,控制原料成本。
  (4)推动巢湖云海5万吨原镁项目2024年下半年投产。
  3、打造镁产业原创技术创新平台,推进镁市场开发
  (1)服务国家战略,立足集团镁材料定位,以“四化”为统领,打造镁全产业链原创技术策源地。绿色低碳镁冶炼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持续推进“催化碳还原中试、悬浮煅烧技术工程化示范、镁渣资源化处理中试、以及超大罐长寿命设计研发、改善还原罐结渣”等项目,推进镁产业相关技术原始创新。
  重点产品生产技术实现突破。聚焦市场需求,完成“镁建筑模板、电驱壳体、电池托盘”等量大面广产品技术瓶颈攻关,技术工艺创新支撑形成产品差异化优势,以技术突破促商业化应用。
  推进一批示范引领项目。引领行业,重点支持开展“一体化压铸、镁基储氢材料、大规格挤压型材”等行业技术引领性项目,促进研发成果落地实施应用。
  (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完善企业创新平台:
  聚焦核心能力,提升技术创新平台,推进”先进轻金属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优化团队配置。
  实施联合创新项目,加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发立项,引借外部智力,加大合作成果转化应用。
  (3)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镁基材料供应商,推进全镁产业链营销;构筑中国镁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引领全球镁产业发展。
  重点开发镁合金市场:围绕汽车、轨交、两轮车和建筑模板等典型应用建设示范产能、开发重点客户、推动镁及制品销售;推进镁合金向功能材料拓展,做好镁储氢、镁电池等新应用开发,大幅提升用镁需求;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依托新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壳体、大型仪表盘支架等领域实现市场突破。
  拓展轻量化市场:聚焦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市场,钢、铝、镁深加工业务强化协同,技术引领,提升东风、路特斯、蔚来、吉利、零跑等已有客户粘度。积极参与整车厂EVI项目,紧盯使用量大、具有示范作用的新应用开发,例如以电驱壳体等。全力开发新客户,获取新定点,切实提升轻量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及对策
  1、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所属镁、铝合金行业均属于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伴随着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随着我国汽车、3C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行业相关企业不断扩大产能,良好的行业前景也吸引新的竞争者不断加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公司的产品质量、价格、客户维护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持续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
  公司镁、铝轻质合金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目前,公司抓住汽车轻量化发展的契机,在稳定镁、铝合金基础材料供应的基础上,着力拓展镁合金汽车压铸件、镁合金建筑模板、铝合金挤压产品等下游深加工业务。汽车轻量化进程、3C电子消费等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工艺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若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经营业绩水平。公司拓展产品在各领域的应用,提高产品在各应用领域的渗透率,降低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
  3、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为镁、铝合金及深加工,主要原材料为镁、铝金属。镁、铝价格受供求关系、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还与汽车轻量化进程、3C行业需求等方面密切相关。若未来镁、铝价格大幅波动,将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带来一定影响。公司提高原材料的自给比例,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深加工产品的比例,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4、管理风险
  近年来公司业务快速发展,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业务规模逐年扩大,子公司数量也越来越多,对高水平研发、营销、管理、财务人才的需求大幅上升。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资产及业务规模将进一步增加,如果公司的内控建设及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资产及业务规模的扩张,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审计,降低管理风险。
  5、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公司目前的生产制造过程对劳动力有较大的需求,近年来公司在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水平、优化工艺流程等方面取得了成果,一定程度上抵减了人员工资上升的影响。未来,如果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会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公司将继续推进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升级,加强生产系统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
  6、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有一部分出口,以美元和欧元结汇,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公司通过远期汇率等方法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另外跟客户的定价方式也考虑汇率波动的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