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新能源业务等三大板块。

  • 产品类型: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新能源业务

  • 产品名称: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 、 工业信息化业务 、 新能源业务

  • 经营范围:

    工业自动化、电子电气及信息领域的系统集成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新能源发电工程的设计、开发、投资、建设和经营,机电安装工程承包,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自有房屋租赁,附设分支机构。【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3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978.05万 3.69%
第二名
8269.92万 3.06%
第三名
8224.43万 3.04%
第四名
7447.92万 2.75%
第五名
4955.75万 1.8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5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9.0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1.48亿 48.07%
第二名
1.70亿 7.11%
第三名
1.34亿 5.61%
第四名
1.24亿 5.17%
第五名
7481.25万 3.1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1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7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1亿 4.04%
第二名
3984.08万 1.60%
第三名
2792.89万 1.12%
第四名
2560.52万 1.03%
第五名
2467.54万 0.9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5.3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4.5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1.62亿 56.47%
第二名
1.50亿 7.31%
第三名
8775.40万 4.27%
第四名
8258.29万 4.01%
第五名
5167.05万 2.5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8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291.65万 3.22%
第二名
5690.82万 2.51%
第三名
5067.67万 2.24%
第四名
4265.64万 1.88%
第五名
2286.46万 1.0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3.3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8.4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80亿 57.40%
第二名
1.46亿 8.58%
第三名
8385.48万 4.91%
第四名
6754.20万 3.96%
第五名
6150.72万 3.6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3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444.85万 2.65%
第二名
3055.82万 1.48%
第三名
2302.84万 1.12%
第四名
2111.02万 1.03%
第五名
2103.58万 1.0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5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4.2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18亿 54.16%
第二名
1.53亿 9.06%
第三名
7632.76万 4.50%
第四名
7367.06万 4.35%
第五名
3727.62万 2.2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183.0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8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331.21万 1.38%
第二名
1638.47万 0.97%
第三名
1416.13万 0.84%
第四名
1406.90万 0.83%
第五名
1390.30万 0.8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3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9.6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79亿 61.92%
第二名
1.23亿 8.67%
第三名
7253.44万 5.11%
第四名
3421.27万 2.41%
第五名
2223.07万 1.57%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智能制造领域,以数字化和绿色化二大赛道为业务发展的双翼,业务发展涵盖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新能源业务等三大板块。主营业务方向分别是为设备制造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场景提供综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为工厂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利用同属自动化领域范畴的电力电子技术为新能源电力及源网荷储提供专用设备及系统等。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围绕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战略,以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长期积累的用户和市场为基础,结合十几年来在工业信息化领域和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开...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智能制造领域,以数字化和绿色化二大赛道为业务发展的双翼,业务发展涵盖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新能源业务等三大板块。主营业务方向分别是为设备制造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场景提供综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为工厂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利用同属自动化领域范畴的电力电子技术为新能源电力及源网荷储提供专用设备及系统等。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围绕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战略,以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长期积累的用户和市场为基础,结合十几年来在工业信息化领域和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开展以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工业信息化技术及其融合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软硬件产品、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帮助工业用户实现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助力客户降低生产和管理能耗,进而实现生产制造的绿色智能发展。
  1、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主要是为机械设备制造行业OEM用户和电力、交通、市政等项目市场的电气成套商与系统集成商等用户,提供可帮助用户实现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等智能制造基础能力的电气与自动化产品的配套与服务。通过与国内外主流电气自动化产品厂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合公司的自有产品,为客户提供包括执行层、控制层、数据交互层所需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与技术服务。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汇聚了海得控制成立以来覆盖全国销售市场的渠道资源和客户资源优势,众多分属不同行业的配套用户也是公司自主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潜在的销售市场。随着设备制造企业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化制造、绿色化制造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企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的客户资源将协同增强公司智能制造整体业务的市场拓展。
  2、工业信息化业务
  工业信息化业务主要为交通、电力、化工、冶金、矿产、制药、市政管廊、3C等行业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自动化、信息化产品服务及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与实施。
  业务定位是帮助工业客户构建工业数字基座,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目标的基础能力建设,并结合行业需求提供以“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一套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为特征的专业应用方案,为设备制造行业与基础设施行业客户提供管控一体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系统集成应用和解决方案等服务,助力行业客户提升生产效率,挖掘数据价值,保障运营安全。
  此外,公司致力于通过提供自动化控制、电力电子、储能等技术相融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混合动力系统)帮助高能耗行业用户实现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
  3、新能源业务
  公司新能源业务是基于十几年来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的积累和成熟的开发试验平台,为新能源领域提供高端专用装备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产品包括可覆盖行业所需的系列全功率、双馈风电风机变流器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产品涵盖低温型,高温型、沿海型、海上型和高原型等多种系列与规格,具有可靠性高、环境适应能力强、并网特性友好等特点,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应用场合和满足各类主机配套用户的需求。公司经过长年的市场历练已成为风电行业整机装备制造头部企业的主流设备供应商之一;风电风机存量市场的运维、改造及备件服务业务近年来持续增长。公司2021年布局的储能产品和系统业务已完成除电芯以外的相关产品和系统的开发,产品包括PCS、BMS、EMS及云化运维管理系统等,集中式和组串式储能系统涵盖源网侧、工商业/用户侧的市场运用,报告期内集中式储能系统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工商业储能系统实现销售突破,海外集中式与工商业储能业务有望年内获得市场成果;同时,按照市场资源高效配置的运作方式设立“浙江海得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储能业务的实施主体,有望出色完成预期的市场目标,有利推动了公司新能源业务的持续发展,并对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大幅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综述,公司坚持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战略,通过依托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聚焦数字化业务发展赛道。通过为工业用户提供智能化的软硬件控制产品、数字化的管理工具和应用端的解决方案,帮助工业用户实现生产与管理的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聚焦绿色化业务发展赛道。通过提供新能源动力系统、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源网荷储产品与服务,助力新型能源建设及工业用户节能降耗的需求。
  (二)报告期内的经营情况概述
  总体而言,2023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虽有所减缓,但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复杂,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未有明显缓解,虽然支撑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增速发展的动力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显著。其中,因受市场需求低于预期,叠加工控行业上下游去存量库存的压力及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效应尚未显现等因素影响,数字化赛道业务(包括工业信息化业务、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整体营业收入同比略有增长,营业利润同比下降;公司绿色化赛道业务适时把握新能源市场投资拉动的有利契机,在保持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风电风机变流器产品销售稳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储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储能系统订单与交付量增加,新能源业务整体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098.40万元,同比增长48.46%,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6,706.05万元,同比增长39.58%。公司各项业务经营情况如下:
  1、工业信息化业务
  报告期内,轨道交通、能源(煤矿)、港口、冶金、管廊等传统优势行业所涉及的工业网络、工业软件、工业计算等智能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销售和服务收入因行业疲软及竞争加剧等因素造成同比下降;电力、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行业的收入实现同比增长。面向国际高端制造OEM客户的智能成套业务,公司努力降低行业低迷、需求端减少等客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保交付、降库存,营业收入同比略有下降。公司海外集成与工程承接业务面临国际环境与政策的负面影响,伴随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导致业务整体毛利率下降,营业利润同比下降。面对行业需求和行业周期的变化,公司及时调整业务策略,在市场需求变化中总结规律,在市场发展不确定中寻求突破,努力降低市场客观因素导致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公司工业信息化业务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同比有所下降。
  2、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
  报告期内,国内供应链逐渐趋于恢复和稳定,但原材料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尚未完全消化,宏观需求不足,制造业由低迷转为复苏尚需时间,工控行业整体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面向整体设备制造业供应下降,既有市场的竞争加剧导致销售毛利率下降。面对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因素及行业需求下降等多重压力,公司管理团队在努力开发大客户、覆盖更多中小客户的同时,主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谨防仅由价格竞争带来的规模增加的不利局面,以提高资金周转为抓手,追求“量”与“质”的平衡,努力实现较好的经济规模和经营目标。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公司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营业收入同比有所增长,受毛利率下降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营业利润同比有所降低。
  3、新能源业务
  公司新能源业务致力于零碳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持续加大资源投入,为零碳能源领域提供优质的电力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新能源风机变流器业务收入同比实现增长。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风电新增装机约23GW。公司上半年风电变流器产品实际发货容量约4GW,变流器业务整体毛利率同比增长。通过继续加强与风机制造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机型,共同开发新市场,公司依然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头部设备供应商的市场地位。
  新能源储能业务收入及营业利润增长明显,对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做出了较大贡献。2023年,储能赛道进入高速发展期。从国家到地方均密集出台了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涉及储能补贴、新能源配储、电价与市场交易等各方面利好政策。其中,强制配储政策形成大储装机规模的刚需,工商业储在放电、容量、投资等各方面的补贴政策也驱动了工商业储能快速发展。随着储能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积极加快落实不同区域相关新增订单所必需的产能条件;利用国内与欧美等地的参展机会,整合与拓展国内外供应链及销售渠道等资源,积极拓展储能的海外业务。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饱满,市场开发工作符合预期,新增订单约1.3GWh,其中,工商业侧储能产品交付实现多类示范性应用。针对储能业务,公司紧扣行业发展的契机,已实现批量化的各类应用、规模化的生产交付,逐步达成国内外巿场双头并举、源网侧与工商业侧市场齐头并进的市场格局,增强公司新能源业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业务在保持风机变流器产品业务增长的同时,牢牢把握储能因政策驱动带来的市场机遇,同时平衡规模与效益,投入与产出,最终实现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比双向大幅增长的佳绩。
  (三)报告期内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公司于2023年6月9日披露《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行芝达75%股权,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该事项已于2023年6月30日获深圳证券交易所受理。
  公司本次并购的标的公司行芝达是智能制造领域相关行业智能生产装备制造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及服务商,其所覆盖的下游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智能消费电子等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中新兴重点产业赛道的行业。标的公司强于高端制造行业控制系统的执行层与控制层,上市公司强于传统行业及基础设施行业控制系统的控制层、数据交互层和业务管理层。并购完成后将对行业客户的自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全面解决方案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促进上市公司业务发展。上市公司以智能制造为主营业务发展的核心,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二大赛道为业务发展的方向,此次产业并购是公司战略规划的自然选择,也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截止目前,公司已完成加期财务数据的报送,公司力争在今年履行完成相关监管机构审批程序。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和技术优势
  通过以提升工业用户效率和安全为出发点,以为工业用户构建数字化基座为抓手,通过提供高可靠性的采集、计算、存储、分析、决策和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行业解决方案与服务,结合行业应用和用户体验,从解决行业痛点出发确立产品与系统的研发方向,逐步积累和丰富自主可控产品与集成技术的研发能力。
  通过近十几年在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研发和技术积累,遵照国家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加快新型储能等技术应用开发,并拓展工业行业顺应绿色化发展要求对大功率电力电子的需求,结合行业生态的共建,构建具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特征的核心竞争能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员工1466人,其中研发和技术人员372人,占比25.38%;公司作为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建立了包括软硬件和系统构架的各类实验室和研发试验平台。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55项(授权数347项),其中发明专利128项(授权数39项),实用新型专利292项(授权数273项),外观专利35项(授权数35项)和软件著作权211项,注册商标51件。公司自上市以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产学研一体化,行业生态融合、投资和兼并等手段,不断提高研发的技术能力和开发能力,持续保持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人才优势
  基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对于自动化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IT技术的复合化应用需求,公司凭借近三十年来在自动化、信息化领域的实践与应用,通过专业化人才管理和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以自动化控制技术、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智能化应用为方向的复合型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通过不断完善短期与中长期涉及薪酬、福利、晋升及股权激励的激励体系,鼓励员工在上市公司平台上的内部创业创新,坚持“以诚聚才,任人唯贤;以人为本,人尽其用”的用人原则,保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管理优势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内生发展需求,持续完善管理制度与流程,不断改善自身IT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协同管理综合平台系统建设打造和提高全数字化流程管理的能力,其中针对产品销售型、集成工程型、研发制造型不同的业态整合了包括CRM、销售与工程实施过程管理、应收管理、WMS、MES、售后服务、知识管理等各类系统,按照公司IT战略和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能力的要求打造在人事管理、研发管理、生产制造、供应链、质量控制、客户服务、资金安全、战略规划、风险管控等数字化系统管理能力。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企业信用等级AAA证书。公司鼓励员工在内部进行二次创业,并给予充分的资源支持。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增加员工持股等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市场优势
  公司通过多年来建立的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依托积累的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储备和较强的研发成果转化能力,依托公司多年来在工控市场形成的品牌美誉度,把握市场对多专业,交叉技术的应用需求,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产业联合等手段,不断推出可有效满足工业用户对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需求的智能化软硬件产品和具有行业特征的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以关键软硬件产品、行业最佳实践方案为主要特点的市场竞争优势;通过业务协同发展的策略,保持信息化业务在工业行业与基础设施领域的相对优势,发展以自动化业务市场为基础,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市场对信息化产品和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
  目前,国内经济增长趋缓,经济发展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不及预期,高质量发展承压,实体产业走到了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公司将通过把握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的市场趋势,围绕数字化与绿色化二大业务赛道,在大趋势环境中把握自身发展的小趋势,在不确定的趋势环境中确定可发展的趋势,坚持业务发展的同时,强化风险意识,规避决策风险敞口,积极做好内部应对外部风险的管理措施,行稳致远,推进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2、市场竞争风险
  面对国内经济尚未进入全面复苏的增长轨道,行业市场的竞争,尤其是围绕产品与服务价格竞争是所有企业无法回避的风险。公司工业信息化业务、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通过以软件为抓手的行业解决方案和提高自主可控产品的销售比重形成可差异化竞争的能力;通过公司内外部产品、技术、营销等能力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协同,形成对目标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公司新能源储能业务注重自身在产业链中正确定位,通过产业上下游分工合作,构建共赢的价值链,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公司新能源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业务通过开展与主机制造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通过推进产品优化升级和供应链的持续优化,通过扩大产品配套的规格与规模,不断提升专属行业的市场占有率。
  3、知识产权风险
  公司通过长期研发投入而取得的各项研发成果、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等其他知识产权是公司赢得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出现泄密、复制、同业竞争等将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生存造成巨大的影响。为应对上述风险,公司对所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规划和管理,通过专岗和专人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并结合电子化管理手段,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对知识产权按其实际可创造价值、对公司发展的重要程度、维护成本等进行分级;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数据信息,避免重复投入造成对公司资源的浪费;对关键研发人员或主要涉密人员通过签订保密协议或禁止同业竞争等劳动合同条款规避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
  4、核心技术与人才风险
  公司自上市以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核心技术、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控制技术、软件技术与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若公司不能准确把握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技术与产品持续创新,将会降低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是实现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基础,也是实施公司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战略的核心力量。核心技术与管理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要素,公司将通过鼓励员工于上市公司平台上的创新创业、结合中长期的股权激励方案,保持与吸引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壮大,在满足公司发展对于各类人才多层次需求的同时,真正形成同创业,共分享的组织氛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