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产品为主的BHM事业部和以汽车用关键零部件为主的车辆事业集团(EVBG)两大事业板块。
起动机及发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磁性材料、汽车租赁、建筑及家居用电机
家用/商用空调用电机 、 建筑通风设备用电机 、 厨房电器设备用电机 、 自动车库门用电机 、 水泵用电机 、 商用空调用压缩机电机 、 暖气/通风系统及空调设备用高效率风机系统 、 新能源汽车电机 、 控制器及电驱动总成系统 、 BSG电机系统 、 车用及非道路机械用起动机 、 发电机 、 氢燃料电池模组及核心零部件 、 氢燃料电池控制系统 、 氢能发动机集成系统
加工、制造、销售:微电机、家用电器、运动及健身机械、电工器材、电动工具、机动车零配件、电子产品、控制电器;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厂房、仓库出租;生产、检测设备的租赁;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产品(电池成组和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氢燃料电池及其系统控制设备、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氢能源技术及其系统控制技术、零部件的研发、咨询;新能源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以上经营范围不涉及危险化学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3-12-31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0-12-31 | 2019-12-31 |
---|---|---|---|---|---|
产量:按零部件类别:起动机及发电机(台套) | 587.47万 | - | - | - | - |
产量:按零部件类别: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台套) | 45.70万 | - | - | - | - |
销量:按零部件类别:起动机及发电机(台套) | 582.19万 | - | - | - | - |
销量:按零部件类别: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台套) | 45.36万 | - | - | - | - |
产量:按整车配套: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台套) | 45.23万 | - | - | - | - |
产量:按整车配套:起动机及发电机(台套) | 524.16万 | - | - | - | - |
销量:按整车配套: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台套) | 45.59万 | - | - | - | - |
销量:按整车配套:起动机及发电机(台套) | 511.90万 | - | - | - | - |
产量:建筑及家居行业(台) | 6244.94万 | - | - | - | - |
产量:汽车零部件行业(台) | 672.87万 | - | - | - | - |
产量:磁性材料行业(吨) | 481.05 | - | - | - | - |
销量:建筑及家居行业(台) | 6229.27万 | - | - | - | - |
销量:汽车零部件行业(台) | 666.10万 | - | - | - | - |
销量:磁性材料行业(吨) | 486.86 | - | - | - | - |
产量:按售后服务市场: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台套) | 1291.00 | - | - | - | - |
产量:按售后服务市场:起动机及发电机(台套) | 58.03万 | - | - | - | - |
销量:按售后服务市场: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台套) | 1049.00 | - | - | - | - |
销量:按售后服务市场:起动机及发电机(台套) | 75.57万 | - | - | - | - |
产量:境内(台套) | 510.78万 | - | - | - | - |
产量:境外(台套) | 116.78万 | - | - | - | - |
销量:境内(台套) | 513.03万 | - | - | - | - |
销量:境外(台套) | 120.14万 | - | - | - | - |
产能: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台套) | 100.00万 | - | - | - | - |
销售收入: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元) | 19.33亿 | - | - | - | - |
建筑及家居行业产量(台) | - | 5902.85万 | 6571.95万 | 5501.76万 | - |
建筑及家居行业销量(台) | - | 6297.96万 | 6004.10万 | 5429.64万 | - |
汽车零部件行业产量(台) | - | 575.97万 | 633.43万 | 578.05万 | - |
汽车零部件行业销量(台) | - | 590.96万 | 621.26万 | 556.38万 | - |
磁性材料行业产量(吨) | - | 477.00 | 629.65 | 807.94 | - |
磁性材料行业销量(吨) | - | 507.00 | 592.73 | 788.07 | - |
磁性材料产量(吨) | - | - | - | - | 736.88 |
起动机与发电机产量(台) | - | - | - | - | 437.18万 |
磁性材料销量(吨) | - | - | - | - | 764.99 |
非空调用电机产量(台) | - | - | - | - | 1528.07万 |
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销量(台) | - | - | - | - | 18.46万 |
起动机与发电机销量(台) | - | - | - | - | 439.70万 |
空调用电机产量(台) | - | - | - | - | 5290.17万 |
空调用电机销量(台) | - | - | - | - | 5459.15万 |
非空调用电机销量(台) | - | - | - | - | 1465.80万 |
新能源车辆动力总成系统产量(台) | - | - | - | - | 19.08万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3.81亿 | 12.21% |
客户二 |
7.64亿 | 6.76% |
客户三 |
6.11亿 | 5.40% |
客户四 |
6.08亿 | 5.38% |
客户五 |
5.71亿 | 5.0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6.97亿 | 9.87% |
供应商二 |
6.29亿 | 8.91% |
供应商三 |
2.18亿 | 3.09% |
供应商四 |
2.04亿 | 2.89% |
供应商五 |
1.44亿 | 2.0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0.61亿 | 9.71% |
客户二 |
7.10亿 | 6.50% |
客户三 |
6.28亿 | 5.75% |
客户四 |
5.25亿 | 4.81% |
客户五 |
5.23亿 | 4.7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7.49亿 | 10.70% |
供应商二 |
6.34亿 | 9.06% |
供应商三 |
2.05亿 | 2.93% |
供应商四 |
1.81亿 | 2.58% |
供应商五 |
1.57亿 | 2.2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8.85亿 | 8.83% |
客户二 |
8.03亿 | 8.01% |
客户三 |
5.34亿 | 5.34% |
客户四 |
4.77亿 | 4.76% |
客户五 |
4.56亿 | 4.5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9.23亿 | 13.98% |
供应商二 |
8.12亿 | 12.29% |
供应商三 |
2.13亿 | 3.23% |
供应商四 |
1.94亿 | 2.94% |
供应商五 |
1.39亿 | 2.10%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7.58亿 | 9.74% |
客户二 |
4.87亿 | 6.27% |
客户三 |
4.40亿 | 5.66% |
客户四 |
4.17亿 | 5.36% |
客户五 |
2.88亿 | 3.7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5.70亿 | 12.01% |
供应商二 |
4.60亿 | 9.70% |
供应商三 |
1.23亿 | 2.59% |
供应商四 |
1.08亿 | 2.27% |
供应商五 |
7875.08万 | 1.6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7.03亿 | 8.63% |
客户二 |
6.31亿 | 7.75% |
客户三 |
5.33亿 | 6.54% |
客户四 |
4.91亿 | 6.03% |
客户五 |
4.62亿 | 5.6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5.72亿 | 11.15% |
供应商二 |
3.77亿 | 7.34% |
供应商三 |
2.99亿 | 5.82% |
供应商四 |
2.26亿 | 4.40% |
供应商五 |
1.03亿 | 2.00%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绿色环保解决方案领域的卓越供应商,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环保、高效的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是一家拥有“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车辆旋转电器、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等产品,集“高度自主研发、精益制造、智慧营销”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公司形成了以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产品为主的BHM事业部和以汽车用关键零部件为主的车辆事业集团(EVBG)两大事业板块。 (二)行业发展回顾 1.家电行业 2024年上半年,我国家电市场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仍充斥着不确定性,同时在消费降级...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绿色环保解决方案领域的卓越供应商,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环保、高效的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是一家拥有“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车辆旋转电器、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等产品,集“高度自主研发、精益制造、智慧营销”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公司形成了以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产品为主的BHM事业部和以汽车用关键零部件为主的车辆事业集团(EVBG)两大事业板块。
(二)行业发展回顾
1.家电行业
2024年上半年,我国家电市场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仍充斥着不确定性,同时在消费降级、房地产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下,家用电器零售额同比增速有所放缓。目前,中国家电市场已经走过了快速增长和高质量增长期,转而进入以产品迭代升级为主的慢增长周期。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白电市场零售额2,319亿元,同比下滑7.0%,零售量7,774万台,同比下滑3.6%,呈现出结构和价格双双下行特征。上半年家电市场虽然总体承压,但家电出口仍然延续了稳步增长态势。从2023年3月到2024年7月,我国家电出口已实现连续17个月同比正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中国出口家用电器累计214,024万台,同比增长24.9%。细分市场空调方面,2024年1-6月,中国空调行业在国内外市场展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国内市场需求经历了一季度的高速增长后,在二季度出现了放缓,主要由于终端零售的低迷和库存的高企。但在出口方面,中国空调行业依然保持较强的增长韧性,整个上半年的空调出口都表现出超预期增长,为整体行业规模提供了强大支撑。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中国空调行业销售量为11,347.2万台,同比增长15.5%,其中内销6,086.5万台,同比增长5.3%,外销5,260.7万台,同比增长30%。
我国家电市场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从消费增长的阶段步入了消费分级的新阶段。在这一转型期中,家电消费正逐渐向高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势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此外,提升用户体验也将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2023年,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30亿台,其中不少家电使用时间较长,更新换代潜力很大,将为家电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空间和发展机遇,促进消费需求全面升级释放。与此同时,我国家电企业在全球竞争力方面稳步提升,结合海外市场通货膨胀的缓解和海外渠道补库需求持续复苏等因素,海外市场短期内预计持续向好。企业未来发展最终将走向全球布局及海内外双市场掌控力的比拼。
家电行业的复苏离不开国家及地方各方的政策支持,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5月15日,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支持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通知》;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家电行业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助于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2024年下半年,在家电下乡、汰旧换新、消费升级等政策的落实到位及节能环保的大力推行下,有望持续激活国内存量市场并撬动增量市场,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总体来说,虽然短期内通胀压力、地产销售恢复缓慢等因素仍然延续,对于未来家电市场仍保持谨慎乐观,家电行业作为传统消费的重要支撑,需求韧性是长期存在的。随着我国家电企业全球竞争力的稳步提升,叠加海外家电市场海外库存逐步去化、通货膨胀逐渐缓解等因素,出口份额有望稳步增长。目前,家电高端化、智能化、节能环保化的发展方向日益明显,中高端家电受到消费者更多的关注,整个家电市场的品质化趋势进一步凸显,更新换代需求逐渐释放,诸如变频、节能等高端空调产品的热销,有助于提升整体空调市场的价值量,预示着空调行业未来的前景依然可观。
2.汽车行业
(1)汽车行业整体情况
2024年上半年,多重因素叠加,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但在以旧换新政策、车企促销活动以及节点冲刺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汽车行业表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00.5万辆和20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和4.9%。出口方面,我国汽车企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对拉动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其中传统燃油汽车出口218.8万辆,同比增长36.2%;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尽管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相对放缓,但整体仍保持了正向增长。然而,在汽车出口保持增长的同时,行业也仍然面临着土耳其、欧盟委员会等国家和地区筑起的关税墙,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严峻挑战。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变局之下的汽车行业近年来总体发展较为平稳,对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今年4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随着《行动方案》发布,各地相应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与跟进,山东、广东、湖南、河南、江苏等多个地方政府已经明确跟进以旧换新政策,量化报废以及二手车交易目标的同时,明确补贴细则,共同助力到2025年实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乘用车加快淘汰,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50%,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与此同时,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旨在加大汽车消费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汽车以旧换新,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然而,当前国内消费信心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与促消费相伴生的观望情绪仍在蔓延,这也使得国内终端市场增长乏力,企业库存压力较大。目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行业整体运行仍面临重大挑战,消费信心和市场环境需要继续提振和改善,助力行业平稳运行。
(2)新能源汽车行业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其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得益于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的回暖以及新产品的推出等多重因素的积极影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成为推动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占率达到35.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占汽车出口总量的21.66%,成为整车出口的重要增量,出口形势良好。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在积极执行国际化战略,通过在海外投资建厂、品牌直营等方式持续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响应速度。随着我国汽车综合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多认可。
增程式电动汽车介于以完全零排放为目标的纯电动车和以节油为目标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之间,在节能减排、能源消耗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为汽车产业节能减排与电动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共同驱动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研发并销售增程式车型,产品优势逐步显现,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不断增长。根据最新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乘用车销量数据,增程式汽车销量涨势喜人,达46.9万辆,同比增长124.2%,增速远超纯电动汽车和狭义上的插电混动车型,展示出增程式技术在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增程式汽车的主力市场仍是大中型城市,但随着问界和深蓝等品牌的销量增长,小城市和县乡市场也逐步崛起。
增程式电动汽车渗透率的提高,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引导,推进不同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是其能够较好地平衡纯电驱动和补能体验,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然而,尽管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政策支持不够明确、市场认知尚有偏差以及技术存在痛点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的持续落地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消费潜力,为行业全年实现稳增长提供助力。2024年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低碳转型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购买限制逐步取消,将极大促进新能源市场容量的释放,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
(3)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
氢气作为氢燃料电池的唯一能量来源,可以真正做到零排放、无污染,因此被看作是未来能源使用的终极形态。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其零排放、续航里程高、燃料加注时间短等优点,尤其在中重型动力市场、跨区域运输市场中前景广阔。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实现同比双增长,产销数据分别为2,773辆和2,644辆,分别累计同比增长11.1%和9.7%,尽管增幅不是很高,但整体呈现了企稳的发展态势,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6月产销分别为1,181辆、1,117辆,均创上半年各月新高,也是唯一产销达到千辆的月份。
近年来,国家对于氢能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接连出台鼓励政策,为中国氢能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信心。2024年上半年从中央到各省市关于氢能政策持续出台。中央层面,氢能迎来发展史上多个“首次”,首次被定位为新质生产力,首次作为“前沿新兴产业”被写入政府报告,首次获得中央关于加快产业发展的明确指示,首次进入国家能源法。在地方层面,上半年各地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号召,出台多项政策,对氢能的应用推广予以特别支持。当前,中国氢能产业处于政府导入期和小规模商业化阶段,尽管仍面临较多挑战,但随着成本更低的氢气供应增加以及储存和运输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预期将得到显著提升,有望在交通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预计将进入一个产量增长和速度提升的新阶段。
(三)公司业务概述
(1)总体经营情况
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波折中前行,整体呈现温和复苏态势,但地区发展分化依旧显著,且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如地缘政治、贸易摩擦等,复苏基础尚不牢固,未来发展仍充满挑战。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展现出了韧性和活力,国内消费市场逐渐回暖,外贸出口保持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不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报告期内,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和充满挑战的背景下,公司不仅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稳健增长,也实现了整体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彰显了公司稳健的经营策略和良好的抗风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9,723.86万元,营业利润55,515.08万元,利润总额55,422.07万元,净利润46,581.46万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767.7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50%、19.70%、19.03%、15.26%、15.57%。
(2)事业部发展情况
1)BHM事业部
报告期内,BHM事业部积极开展基于数字化和精益生产的数智化管理工作,初步建设完成工厂样板线并向各基地进行推广,实现数字化实时数据呈现,推进以机代人及自动化项目,持续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及市场竞争力;同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加大国内外市场业务拓展力度,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DM电机、BLDC电机和风管机的销售,并快速增加新平台技术产品开发量产比例,大力推进集团内部自制件的生产建设,营业收入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在新品拓展方面,BHM事业部遵循新基建、东数西算、碳中和、碳达峰等政策的指引,持续发力新能源领域,为车用空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冷链物流、热泵及储能等快速发展的行业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并在高效智能电机、半封闭压缩机电机、新风空调风机等产品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此外,针对海上风电开发的具有高防护(高IP防护等级及抗腐蚀能力)的风机产品已进入批量运用阶段,为公司传统业务的拓展带来了新的空间。
2)车辆事业集团
报告期内,车辆事业集团两大业务板块发展情况如下:
A.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渗透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增速放缓,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上海电驱动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聚焦核心战略客户,加快电驱动总成系统核心技术与平台产品开发及验证,大力拓展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调整和优化电驱动系统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部件自制率,保证交付能力,提高经营效率。此外,上海汽车电驱动于报告期内与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欣锐电控技术有限公司决定共同出资设立合营公司,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用多合一深度集成电控总成平台的技术与产品开发和验证。
2024年上半年,上海电驱动在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和商用车动力总成系统核心技术研发、平台产品开发、扁线电机制造和下一代平台关键技术等方面持续取得重大进展:
(1)完成功率系列化的第三代“三合一”电驱动总成产品平台核心技术研发与平台验证,高速油冷/水冷扁线永磁电机、油冷扁线异步电机、大功率碳化硅逆变器、高等级电磁兼容技术、高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认证、高品质振动噪声抑制等多项核心技术在多个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电驱动总成量产产品中获得应用,先后取得长安深蓝汽车、奇瑞汽车、东风汽车、北汽新能源、印度塔塔等国内外整车企业多个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量产产品的定点和销售;
(2)完成多合一电控集成系统开发与多合一电驱动总成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先后获得武汉易捷特和法国雷诺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等量产产品定点;
(3)完成功率系列化、适用不同发动机集成方式二代油冷扁线增程器发电机总成平台关键技术的开发与产品升级,油冷扁线发电机系统效率和集成度实现技术突破,先后获得长安深蓝汽车、东风汽车、奇瑞、广汽等多家整车客户增程式乘用车量产定点;
(4)在扁线定子工艺与制造方面,突破了多个扁线定子平台核心工艺,实现180扁线、220扁线、270扁线三种规格扁线定子产品量产和销售,完成上海、芜湖、潍坊、十堰等多个制造基地扁线电机的生产线布局,有效地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业务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贴近战略核心客户,承接西南地区相关业务,以更快的速度响应客户需求,同时缩短相应的物流距离,节约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并稳固市场份额,上海电驱动于2023年开始在重庆市渝北区投建“大洋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零部件(重庆)研发制造基地”,目前基地的建设仍在有序的开展中,预计将于2024年四季度完成基建工作。遵循以上经营理念,基于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海外业务拓展情况,报告期内,上海电驱动在泰国设立了子公司,将为战略客户在东南亚的工厂开展配套生产服务,并计划在摩洛哥布局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生产基地,以更好地服务欧洲整车厂客户。在坚持战略方向和专注于关键客户及市场的同时,受配套车型市场销量未达预期,以及新增定点的产品量产周期较长等因素影响,上海电驱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B.车辆旋转电器业务的发展情况
车辆旋转电器业务由子公司佩特来和杰诺瑞负责实施开展。其中,佩特来主要负责商用车市场,杰诺瑞主要负责乘用车市场。报告期内,公司车辆事业集团秉持整合优化的战略思维,将佩特来和杰诺瑞相关的商用车及乘用车车辆旋转电器业务纳入同一产品线管理,促进了车辆旋转电器业务的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内部资源的综合优势与协同效应,深度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业务收入同期历史新高。
2024年上半年,车辆旋转电器产品线持续推进精益生产理念,全方位提升采购降本、制造效率及管理效能,产品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产品线紧跟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战略,在巩固现有客户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合作伙伴。借助大中型客车出口市场的强劲势头,车辆旋转电器产品线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与国际知名企业如康明斯、卡特彼勒、马勒、道依茨等建立了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荣获卡特彼勒白金供应商质量卓越称号,并成功通过雷诺全球客户的准入审核,新增产品定点,为未来的业务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产品可全面覆盖乘用车、轻卡、中重卡、客车、农机、工程机械等多个市场,并持续提升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此外,车辆旋转电器产品线持续发力售后市场的拓展,深挖国内潜在客户,开拓国内小主机市场,再次在售后市场取得了显著的增长成绩。
3)氢燃料电池系统业务情况
公司在氢燃料电池业务方面的优势目前主要为电力电子及软件集成技术和高速电机技术,重点聚焦氢燃料电池BOP(BalanceOfPlant)研发,包括氢燃料电池多合一控制器、高速离心式空压机、高压屏蔽水泵、氢气循环系统、高压散热风机等,并在氢燃料电池业务上持续构建知识产权优势。此外,公司持续深耕氢能产业链上游领域,除投资中山嘉氢探索加氢站业务之外,更在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分布式能源及电解制氢技术方面进行了产业布局,携手国内该领域技术领先的科研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研讨并推进SOFC项目的产业化进程,旨在开辟氢能技术商业化应用的新路径。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及人才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多年来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完善战略布局,在“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环保、产业升级大方向的指引下,不断加大对高效智能电机、IPM多级转子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电池等产品的研发投入,并在中山、上海、深圳、武汉、潍坊、芜湖、韶关、底特律、伦敦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使公司技术一直保持在行业的前沿,研发并量产的一系列产品,如EC风机、半封闭压缩机专用电机、800V碳化硅控制器、“三合一”扁线电驱动总成、增程器发电机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等,均在行业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099项,包括PCT专利361项,授权3,157项,其中授权有效专利2,199项(含发明721项)。
公司同时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室、3个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个省部级工厂技术研究中心,并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成为公司引进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的平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公司吸引了包括国家高层次人才、国家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以及地方学科带头人或领军人才在内的众多技术人才持续加盟。同时,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公司自2020年起不断加大公司员工激励力度,对不同类型的激励对象实施了多元化激励方案,实现多形式、多层次激励机制。其中,公司特别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动力总成系统及氢燃料电池系统业务的核心研发人员实施了“领航计划”系列员工持股计划,有效落实公司让优秀科研人员“先富起来”的人才战略指引,提高核心研发人员稳定性,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以及氢燃料电池系统BOP等业务方面的技术水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实现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
自上市以来,公司在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2009年,公司跨入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产业,成功迈出了公司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2011年以来公司先后收购了芜湖杰诺瑞、北京佩特来和美国佩特来,全面进入车辆旋转电器领域,奠定了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发展引入了具备汽车行业丰富经验和深谙汽车行业文化的优秀管理团队,提供了成熟的市场通道和客户资源;2016年初,公司收购上海电驱动,开启了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业务的新里程,并于同年与巴拉德等氢能产业内优秀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构建“电机+电控+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完整产业链,同时充分发挥公司在电力电子、软件集成和高速电机技术优势,重点聚焦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并在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及电解制氢技术方面进行了产业布局,开辟氢能技术商业化应用的新路径。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及氢能产业链的精准布局,有效提升了公司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及氢能行业的地位。
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公司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精益生产和自动化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发挥协同效应,为公司的中长期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支撑。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今天”-“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明天”-“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未来”-“氢能产业”完善的产业阶梯式发展格局,公司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业务可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业务源源不断地提供现金流,支持其持续不断的前瞻技术研发投入,为公司业务长期地稳步且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公司子公司佩特来、杰诺瑞在不断拓展燃油车起动机和发电机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在开拓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业务上取得了良好进展。
3.资源整合的优势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公司对自身汽车产业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共享。为加快优质资源整合,发挥公司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益,强化集团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推广及销售,公司将上海电驱动、北京佩特来、芜湖杰诺瑞等与汽车关键零部件相关的子公司整合为大洋电机车辆事业集团,以上海电驱动为母公司控股管理主体,下辖上海汽车电驱动、北京佩特来、芜湖杰诺瑞、东实大洋等相关控股子公司的整体架构体系。公司将充分发挥车辆事业集团各子公司在技术、成本控制及精益生产、市场渠道、售后服务平台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吸收融合优秀的汽车行业文化,实施优势互补,凸显协同效应,加快产业优质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充分共享,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深化车辆事业集团的整合与发展,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为全球客户提供最优的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为发挥公司与行业内优秀企业在各自业务方面的专长及市场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公司先后与下游零部件厂商及整机厂如东实股份、塔塔汽车零部件公司、新柴股份等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与车载电源企业欣锐科技成立了合资公司,与意法半导体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制造、销售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开拓市场。此外,公司通过投资参与产业基金,与供应商、客户建立紧密的资本纽带,进一步拉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产业协同。目前,公司通过上述方式,间接持有深蓝汽车等行业上下游企业的部分股权,提升了与供应商、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
通过上述的资源整合和布局,公司实现了研发平台、销售渠道、服务体系、人才储备、品牌建设等资源的交流与拓展,逐步加快公司国际化进程,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品牌与营销优势
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的原则,在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控制、交付服务等方面保持较高水准,得到国内外客户和同行的广泛好评。通过实施严格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执行规范的技术标准,公司自研自产自销的“大洋电机”系列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早在2005年,“大洋电机”就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并成为行业知名品牌。
公司自2009年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产业,2016年初公司完成收购上海电驱动,使得“电驱动”品牌成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产业又一名片,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行业的领先地位。近年来,公司与巴拉德开展战略合作,在国内引入全球公认领先的燃料电池技术与品牌,完善公司动力总成系统布局,增强公司产品竞争力,提高公司产品在整车企业的知名度,助力公司相关产品的销售与推广。此外,在汽车行业,公司还拥有百年国际品牌“佩特来”的永久使用权和国内知名品牌“杰诺瑞”,客户涵盖了潍柴动力、玉柴动力、宇通客车、康明斯、斯堪尼亚(Scania)、卡特彼勒(Caterpillar)、纳威司达(Navistar)、帕卡(Paccar)等众多世界著名汽车、发动机以及非道路机械厂商。凭借“佩特来”“杰诺瑞”品牌在各整车企业的良好口碑,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产业获得更多与上述优质客户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5.全球布局优势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绿色智能解决方案领域的卓越供应商,以全球化视野和思维方式,逐步实施产业全球布局,促使全球资源在公司内部得到合理高效利用,提高公司全球市场竞争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包括美国、墨西哥、英国、越南、泰国、印度等国家,设立了子公司及生产基地,并计划在摩洛哥筹建新的生产基地,不断完善公司全球布局,进一步贴近公司主要客户,满足境内外客户产品需求,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积极打造并夯实公司全球服务能力。公司海外工厂的顺利投产,可有效降低各国关税及贸易壁垒等因素对公司出口产品的影响,同时,可通过充分调动和利用全球资源,实现优质资源配置,进一步降低公司生产成本,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争取更多及更优质的客户订单。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的风险无重大变化,具体请见第一节重要提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