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红外热像整机及以红外热成像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完整装备系统总体、传统非致命性弹药及信息化弹药四大业务板块。

  • 产品类型: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板块、外热像整机及以红外热成像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板块、完整装备系统总体板块、传统非致命性弹药、信息化弹药板块

  • 产品名称: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板块 、 外热像整机及以红外热成像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板块 、 完整装备系统总体板块 、 传统非致命性弹药 、 信息化弹药板块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特种设备设计,特种设备制造,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建设工程施工,施工专业作业,建筑劳务分包,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仪器仪表修理,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电工仪器仪表制造,电工仪器仪表销售,电子测量仪器制造,电子测量仪器销售,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专用设备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产品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其他电子器件制造,光学仪器制造,光学仪器销售,光学玻璃制造,光学玻璃销售,光电子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销售,光通信设备制造,光通信设备销售,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销售,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销售,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通信设备制造,通信设备销售,通讯设备销售,移动通信设备制造,移动通信设备销售,移动终端设备制造,移动终端设备销售,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微特电机及组件制造,微特电机及组件销售,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机电耦合系统研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电机制造,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电气信号设备装置销售,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智能基础制造装备销售,工业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进出口代理,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服务,安防设备制造,安防设备销售,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云计算设备制造,云计算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照相机及器材制造,照相机及器材销售,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计算器设备制造,计算器设备销售,信息安全设备制造,信息安全设备销售,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特种设备销售。(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16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传统弹药及信息化弹药(发) 42.48万 - - - -
库存量:红外综合光电及完整装备系统(台/套) 8.47万 - - - -
传统弹药及信息化弹药库存量(发) - 3.91万 76.41万 75.39万 35.06万
红外热成像仪及综合光电系统库存量(台/套) - 5.60万 - 10.51万 9759.00
红外热像仪及综合光电系统库存量(台/套) - - 6.81万 -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8.3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2.54%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6.69亿 19.13%
客户2
4.77亿 13.63%
客户3
3.19亿 9.12%
客户4
2.13亿 6.09%
客户5
1.60亿 4.5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1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0.58%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9094.95万 5.88%
供应商2
7449.38万 4.82%
供应商3
5623.11万 3.64%
供应商4
5609.76万 3.63%
供应商5
4042.50万 2.61%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始于西方国家并长期运用在国防领域,一直以来掌握先进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红外热成像领域实行严格封锁。基于国产化和进口替代的行业发展趋势,我国积极开展对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自主化探索,明确把红外探测器列为国产化重点对象,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在国家重点布局支持及国内头部红外高科技企业多年共同努力下,我国已打破全球红外热成像领域原有封锁格局,实现了核心器件、先进装备、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等领域科研生产的自主可控及产品全系统国产化。  在国防领域,为实现2035年国防和J队现代化的目标,国家多部门鼓励国防...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始于西方国家并长期运用在国防领域,一直以来掌握先进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红外热成像领域实行严格封锁。基于国产化和进口替代的行业发展趋势,我国积极开展对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自主化探索,明确把红外探测器列为国产化重点对象,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在国家重点布局支持及国内头部红外高科技企业多年共同努力下,我国已打破全球红外热成像领域原有封锁格局,实现了核心器件、先进装备、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等领域科研生产的自主可控及产品全系统国产化。
  在国防领域,为实现2035年国防和J队现代化的目标,国家多部门鼓励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加大国防J工等重点安全领域的布局,稳健推进国防J工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改革强J战略,加快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装备发展,为如期实现建J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国防和J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在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我国国防领域的应用快速提升。
  在民用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是我国科技创新规划和新兴战略产业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近年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旨在推动我国红外热成像行业的技术升级,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拓展产品的应用场景。红外热成像技术逐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应用场景正向着多元化、高精度化、平台化和融合化的趋势发展,催生出诸多新兴细分民用行业。
  (二)行业发展趋势
  1、加快产品国产替代进程,行业发展向产业链两端快速延伸
  随着我国基础工业、信息产业的稳步发展,我国红外热成像行业在探测器、光学、算法和图像处理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国内有实力的红外热成像生产企业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在底层核心技术领域,随着自主可控的制冷及非制冷红外核心器件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的逐一攻克,国内实现了红外核心芯片的大批量生产,大大推动了红外技术在国防及新兴民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在顶层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领域,红外行业头部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进入装备系统总体生产商序列。
  2、政策持续发力,加快技术升级和应用拓展
  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我国新兴战略产业的重点布局领域,国家对红外热成像行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近年来,相继出台各项有关政策,扶持和鼓励红外热成像行业稳定发展。随着我国红外热成像相关技术和环节的持续积累与进步,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正向着多品类、大面阵、小像元、低成本的趋势发展,产品已广泛应用在诸多新兴细分民用行业。
  3、前沿技术不断革新,数智化产业发展迎来新需求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技术环境,国内具备数字化业务的红外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数字化转型产业政策,构筑了面向各类场景应用的智能感知终端产品体系,覆盖应急消防、水利水务、自然林草、交通运输、智慧物联等多个行业新领域。
  (三)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业务涵盖了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红外热像整机及以红外热成像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完整装备系统总体、传统非致命性弹药及信息化弹药四大业务板块。
  (四)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自成立以来,公司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利用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依托“高德特色”发展模式,专注对国防和民用领域进行新技术、新市场的深层探索。
  公司研制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芯”,构建了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再到顶层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全产业链科研、生产布局。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工业检测、检验检测、安防监控、应急报警、汽车辅助驾驶、消费电子等领域。
  在红外探测器芯片方面,公司是能同时批量生产非制冷和制冷两种探测器的民营企业,现已建成高性能非制冷型、碲镉汞制冷型及Ⅱ类超晶格制冷型红外核心器件批产线。公司红外芯片产品品类丰富,覆盖多种面阵规格、多种像素尺寸及多种波段组合,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防领域,公司自产的多类型探测器已大批量装备于国内诸多高端型号系统;在民用领域,非制冷晶圆级封装探测器大规模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工业过程控制、警用执法、汽车辅助驾驶等新兴领域,并通过平台化战略快速提升红外技术在各类民品领域的市场化普及。
  在红外热成像仪及以红外为核心的高端光电系统方面,作为公司传统优势板块,公司投入预研多类型高科技装备型号产品,同时积极参与型号项目竞标并取得高中标率,在某些重点领域市场具备独占性优势。
  在完整装备系统总体方面,公司已获得多类型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科研及生产资质,涉及的完整装备总体领域覆盖面广、品类多样,在参与国内及外贸多个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项目竞标中体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中标某重大型号国内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项目,是民营企业首次在某J种、某品类重大装备系统项目上的竞标胜出。随着各型号项目逐步落地,公司实现了从某一品类到多品类、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装备系统总体领先供应商。
  (五)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立足主业,凭借自身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持续将前瞻性的高科技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广泛推广应用,不断推进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国防领域、民用领域的突破式协同发展。
  型号产品方面,公司在全力保障前期已签订订单产品如期交付的同时,积极参与各J兵种、多类型型号项目竞标,努力推进部分延迟订单的订货进程;民品方面,公司持续深耕红外领域新兴细分行业,不断提升行业综合解决方案能力,依托智能感知技术助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
  报告期内,因型号项目类产品采购计划延期、部分型号项目类产品价格下调等因素,型号项目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但公司大力拓展红外民品领域,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同时,公司持续加大高科技产品研发投入、加快在数字化产业新领域的布局,导致公司的运营成本相比去年同期上涨,尤其研发投入、人工成本、资产折旧摊销大幅增加等,且随着规模化基础建设逐步投入使用,导致公司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973.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7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96.9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1.33%。
  (1)型号项目类产品
  得益于高效、创新、一体化的科研生产体系优势,公司专注为国家研发“高、精、尖”核心技术和产品,依托多年来在红外行业不断积累的技术实力、持续不断的科研创新,公司多款型号产品在国内精确制导总体系统型号产品及关重件配套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某些重点领域市场具备独占性优势。
  在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领域,公司在全力保障现有型号产品在我J和外J用户批量交付同时,积极投入在新J种、新品类的系统总体科研工作,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竞标成绩优异。近期,公司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项目再次取得新进展,公司收到某重大型号国内完整装备系统总体《中标通知书》。本次中标的总体型号项目,是民营企业首次在某J种、某品类重大装备系统项目上的竞标胜出。该成绩的取得,体现了公司在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领域独特的创新领先优势;是公司继某类型完整装备系统总体型号项目实现批量供货后,在国内装备系统总体高精尖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和里程碑。
  在J贸领域,公司大力推进海外业务合作,积极“走出去”开辟新市场,相关型号项目产品及完整装备类系统总体产品已相继在J贸公司海外展台上展出,获得全球媒体和国际市场的高度关注,海外市场需求对接顺利。报告期内,公司与某J贸公司签订了完整装备系统总体外贸产品采购合同,此次合同为公司完整装备系统总体产品在海外市场取得的新进展,后续公司将密切结合国际市场需求,持续推动完整装备系统总体产品的J贸科研出口工作。
  报告期内,子公司汉丹机电积极开拓市场,全力以赴参与各类项目竞标;在稳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突破,创造新的市场增长点,公司在非致命弹药领域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全面启动年度生产任务,聚焦生产一线,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合同履约,注重质量管理,促进公司安全稳健发展;按计划推进型号项目研制工作,开展基础条件建设,争取更大的发展后劲。
  (2)民用产品
  公司积极推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广泛民用化,不断为电力、石油化工、智能安防、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慧驾驶等行业带来产品及解决方案,着力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真正让红外热成像从高高在上的―高科技转化为人人可用的―消费级。
  报告期内,子公司智感科技积极应对市场波动和竞争加剧,依托自身完善的产业链、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和升级的自动化生产线,在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市场方面,公司深入拓展―电力主行业,并迅速开拓环保、石化和消防等领域,通过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在海外市场方面,持续优化渠道布局和经销商管理,确保了订单交付的准时性、稳定性和高效性,新老客户的多样化订单需求得到稳定满足。
  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从顶层优化产品体系架构,理顺民品业务体系化、建制化发展布局,进一步提升民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入挖掘用户需求,针对手
  持测温、户外夜视、物联安防三大产品系列进行了功能、性能升级,并全新发布了若干款新品类,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版图,提升了用户体验和产品竞争力。在手持测温产品方面,公司着力在红外热成像效果、测温性能、智能化、成本控制等方面全面提升产品,力求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体验出众的红外+智能的多传感融合设备;发布了全新升级的PC系列工具型测温仪,其采用IR-Perfclear实时超分辨率重建技术,为用户提供跨级的图像效果和测温体验;针对消防行业发布了全新PR系列手持测温仪,可突破火场高温、高湿、浓烟等恶劣环境限制,为用户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消防可视化解决方案;面向环保石化行业的智能手持测温仪PV系列获得ExicⅡCT6G本安型防爆认证,可对甲烷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泄漏进行有效监测,避免危险气体排放等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在户外夜视产品方面,公司发布了基于红外、低照度、激光多传感器融合的全新产品,包括多功能双目手持望远镜、旗舰型单目手持望远镜、性能型前串式热像仪等,为用户带来更清晰、更可靠、更智能的户外夜视体验;发布了新一代单目手持热像仪TJ系列,其采用双视场镜头一体化设计,可以同时满足大视场搜索和长焦距识别,使得用户能够根据目标距离轻松切换到合适焦距;发布了TB系列前串式热像仪,其在满足轻量化、高续航、高可靠性的同时,内置新一代无快门技术,通过内置补偿算法实现红外非均匀性校正,无需频繁进行机械快门操作即可保证图像质量,极大提升了用户观测体验。在物联网络产品方面,公司推出了全新红外测温枪机、球机、小型云台、中型云台、重型云台、防爆云台、高清云台等在线监测类产品,持续深耕能源电力市场;发布了全新综合软件管理平台CloudIRv4.0,丰富了“发,输,变,配”等细分场景的行业应用,支持WEB/PC/移动端APP等多端跨平台协同服务,实现多端协同进行实时办公、智能分析、台账管理、报表生成等可视化展示,有效提升业务协作的便捷性。
  在新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持续保持在成像处理、高精度测温、智能化、软硬件平台等关键核心领域的资源投入。2024年上半年在多个技术领域均有所突破。在热成像处理方面,继续投入新ISP算法的研发,同时深入挖掘红外探测器性能,明显改善在雨雾天气下的红外热成像效果;在高精度测温方面,发布了全新ITM1.0测温模型,有效解决用户在环境温度变化、超远距离、超低反射率等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测温问题;在智能化方面,公司深入研究嵌入式端模型的量化裁剪工作,确保新研技术可以快速落地;在硬件平台方面,积极开展与行业头部芯片企业合作,导入了多款高性能、低功耗的国产化芯片,有效降低了产品硬件成本,提升了供货稳定性;在软件平台方面,继续保持在综合软件管理平台的研发投入,实现用户对终端监控设备的大数据分析、数据托管、云端分析、视频共享、设备远程升级等功能的一体化管理;在电力智能巡视算法方面,公司持续投入算法研发和缺陷数据库建设,为电力巡检―由人工转向智能贡献新质力量。
  在营销拓展方面,公司深化了电力行业的战略布局,并迅速拓展至环保、石化、应急、消防等关键领域,以提升公司品牌的市场声量、扩大市场份额。针对电力行业的重点客户,公司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例如公司与客户开展了密切合作,根据其智能化巡检需求开发了定制化产品,显著提升了交付和服务水平,推动了输电板块的业绩突破。公司建立了以经销模式为主的全国性销售网络,并持续优化渠道管理和激励政策,全方位赋能经销商以实现业绩共赢。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与了全国各种展会,集中展示了最新研发成果,并与电力、仪器仪表、工业制造、建筑暖通、石化等多个重点行业协会和媒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品牌影响力。在海外市场方面,面对整体消费需求疲软、行业景气度下降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措施,深度优化了关键市场渠道网络布局,不断精进经销商管理体系与激励机制,同时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通过多元化的海外社交媒体营销策略,显著增强了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覆盖广度与渗透深度。
  报告期内,智感数科积极推进集团数字化业务落地扎根,承接多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核心技术开发和创新场景应用,在行业市场拓展和产品技术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初步构建了面向政企、J警等领域的行业市场布局,推出了智能感知终端和数智软件平台两大产品系列,形成了面向多行业场景的完整产品和解决方案供给能力。
  在自动驾驶领域,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轩辕智驾积极拓展和深化细分产品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车路云等行业解决方案的应用,加大主机厂、行业领域重要客户推广力度。2024年上半年前装市场相继获得猛士(罗伦士版&极案版)、某无人驾驶Robotaxi企业、猛士M18-3项目定点,全力加速推进与国内头部车企及全球自动驾驶公司新进项目的落地;轩辕智驾顺利通过吉利翼真项目应审要求,翼真L380车型已于2024年6月底全球量产上市;轩辕智驾积极布局特装市场,开拓经销网络,产品获得国内外客户一致认可。在市场推广方面,轩辕智驾相继与东风猛士、东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后期深度合作和业务拓展再添新力;积极参加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深圳九州展等展会和论坛活动,并荣获中国汽车报2024全球汽车供应链“技术创新生态伙伴奖”、年度汽车电子科学技术奖“新锐企业奖”、焉知汽车第三届知鼎奖“汽车安全科技创新奖”等行业荣誉,轩辕智驾红外热成像芯片国内首获AECQ双认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下一代车规级探测器模组,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小型号、高可靠性、低成本产品;技术层面进一步优化噪声和效果,完成多Cornercase整合和积累,凸显红外技术优势;完成无快门算法技术的开发并成功落地;加快C端消费级产品开发进度,满足市场客户多样化需求。
  子公司工研院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多个联合实验室进行科技研发及技术攻关,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为公司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通过承担政府科研项目、提供科技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孙公司鲲鹏微纳已建成国内一流的微机电系统设计、工艺、集成的开放性研发平台,已构建面向自动驾驶、智慧家居、智慧安全支付、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微机电系统应用制造中试平台。
  (3)核心元器件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升优化产品性能。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红外技术应用领域,深化业务布局,2024年上半年探测器出货量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新型号产品出货量增长迅速,公司产能的持续提升使得激增的出货需求得到保障。
  (4)产业化基础建设方面
  在产线建设和质量管控方面,公司搭建完成国内首条车载红外摄像头AA自动化产线及综合测试系统,实现近百道生产工序自动化;同时,进行精益系统导入,加速智能制造进度;公司通过SGS颁发的ESD防护体系认证,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支撑公司规模化量产。在园区建设方面,公司东二产业园1号楼及工研院产业园项目即将投入使用。
  在新火工区生产建设方面,一期二期项目均已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顺利投入生产。随着新火工区的建成投产,公司非致命弹药及信息化弹药的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为公司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批量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以红外核心技术为基础,持续投入进行高科技的科研创新,深耕以红外为核心的高科技技术,确保以红外为核心的装备及系统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1、全产业链布局及产业融合优势
  公司现已搭建起包括红外核心芯片、光学部件、红外整机、激光、雷达、数据链及型号系统总体技术等几十个专业方向的技术创新平台,构建了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再到顶层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全产业链科研生产布局。
  在巩固红外产业链业务的同时,公司积极推进红外技术与其他延伸应用新技术的融合,特别是与物联网、无人驾驶等战略性前沿技术的融合,培育竞争新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公司投资设立了智感数科,旨在根据业务和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数字化转型产业政策,强化和大力发展数智化技术和业务方向,探索数智化产业发展布局以满足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场景新需求,打造全光谱、全感知、全天候的智能物联终端和智能物联一体化数智底座,提供云边端一体化产品和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
  2、“一体化”的完整科研体系创新优势
  凭借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创新优势,公司以先进的生产关系支撑、推动先进生产力,组建了从底层核心芯片、几十个分系统研究室到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研究院的全产业链科研体系,由多个研究室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所有研发人员在一个对外物理隔离的涉密网内完成设计研制,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既高效又降低了成本。
  基于“一体化”的完整科研体系创新优势,公司构建了一整套包含空中或地面侦查、物联网络、指挥控制、空中或地面精确打击的空地一体化联合打击系统,能够形成有人无人相结合的建制完整的智能信息化装备建设方案,实现整体替换升级,快速成体系地装备部队,提升整体战斗力。
  3、自主技术创新与研发优势
  依托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与不断发展壮大的研发团队,公司以红外核心技术为基础,持续投入进行高科技的科研创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独特技术优势。
  公司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子公司高芯科技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智感科技入选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司的关注和支持,肯定了公司在红外行业的科研创新能力。
  (1)核心器件自主可控优势
  公司成功搭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涵盖全球主要技术路线的全阵列非制冷、碲镉汞及Ⅱ类超晶格制冷型红外探测器芯片批产线,是目前国内规模化红外核心芯片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同时具备制冷和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批产线的民营企业。基础核心底层技术的自主可控,让公司具备了前瞻研发、稳定生产、持续供应的实力与底气。
  公司“先进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该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突破材料、设计、工艺、芯片制备等卡脖子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芯”创新研制能力,建设完成国内第一条8英寸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批量生产线,实现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大规模生产,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填补国内空白,实现我国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成套工艺“从无到有、从设计到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2)高层次研发人员优势
  公司把青年科研人才放在关键核心岗位锻炼,在红外探测器、光电系统、装备总体等四十多个专业方向凝聚了一批高层次研发人才,打造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活力的科研工程师队伍。
  公司已获批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进行高层次研发人员的选用、培养,着力打造卓越工程师队伍,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工作站建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地,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投身于前沿科技和国防事业。
  (3)科技创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的优势
  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湖北省红外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公司已获得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资质。公司已获得荣誉包括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中国设计红星奖金奖、中国外观专利银奖、德国IF设计奖、德国红点设计奖等国内外工业设计大奖超16项,同时子公司高芯科技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公司目前有效专利共计629项(其中发明专利191项、实用新型专利349项、外观设计专利89项),拥有有效商标291项,著作权登记17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3项。
  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集成电路与微机电系统领域的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公司全资子公司工研院以建成集微机电系统设计、工艺改进、系统集成为一体的全流程研发生产平台为目标,“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开展了以MEMS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打造一个以创新为特色的MEMS泛光电产业圈。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型号产品特点导致公司销售收入及利润波动的风险
  公司型号产品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特点,受最终用户的具体需求及其每年采购计划和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订单一般具有突发性大宗订单特点,具体项目、数量及交货时间存在不均衡性,从而有可能增加或减弱公司销售收入季节性波动。同时,签订了暂定价合同的型号产品,还面临JP审价对价格的调整,价格调整的不确定性也会带来销售收入及利润的波动。公司将在稳步推进型号项目业务发展的同时,大力开拓民用领域,逐步提高新兴民用领域产品收入占公司营收的比例,尽可能减小型号产品订单周期性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因此,投资者不能简单以某一季度或半年的业绩来预计全年业绩。
  2、经营管理风险
  根据长期发展战略,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整合公司资源,注重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市场提供高品质产品和完善的服务,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在此过程中公司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对此,公司将从各个层面了解情况,进行全面盘查,并安排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对公司的管理架构、制度、机制进行完善补充,重视风险防范,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助力。
  3、将部分信息豁免披露或脱密处理的方式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做出正确判断的风险
  公司日常承担着多个型号产品的研制及生产任务,由于型号产品敏感,公司对相关内容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了信息披露豁免或以脱密处理的方式进行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正确判断,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的风险。对此,公司将严格按照信息披露规则,对达到信息披露标准的事项进行脱密处理后予以公告,同时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增加企业透明度。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