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热管理系统铝材业务、汽车轻量化系统铝材业务、新兴领域业务。
热管理系统铝材、底盘安全系统铝材、汽车零部件、三电车身系统铝材、航空及其他铝材、铸棒
热管理系统铝材 、 底盘安全系统铝材 、 汽车零部件 、 三电车身系统铝材 、 航空及其他铝材 、 铸棒
有色金属复合材料、铜铝合金材料、散热管、精密模具、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生产及销售(不含国家限制及禁止类项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2-12-31 | 2022-06-30 | 2021-12-31 |
---|---|---|---|---|---|
销量:铝挤压材及零部件(吨) | 12.53万 | - | - | - | - |
产量:铝制产品(吨) | - | 26.83万 | - | - | - |
销量:铝制产品(吨) | - | 26.66万 | - | - | - |
铝加工产量(吨) | - | - | 24.44万 | - | - |
铝加工销量(吨) | - | - | 24.13万 | - | - |
销量:高性能精密铝管、专用型材和高精度棒材(吨) | - | - | 24.00万 | - | - |
销量:高性能精密铝管、专用型材和高精度棒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吨) | - | - | 12.00万 | - | - |
销量:高性能精密铝管、专用型材和高精度棒材:汽车轻量化系统产品(吨) | - | - | 10.80万 | - | - |
高性能精密铝管、专用型材和高精度棒材销量(吨) | - | - | - | 10.97万 | - |
铝制产品产量(吨) | - | - | - | - | 22.93万 |
铝制产品销量(吨) | - | - | - | - | 22.59万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3.35亿 | 4.71% |
第二名 |
2.68亿 | 3.76% |
第三名 |
2.34亿 | 3.30% |
第四名 |
2.01亿 | 2.83% |
第五名 |
1.90亿 | 2.6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0.84亿 | 17.93% |
第二名 |
10.01亿 | 16.55% |
第四名 |
6.48亿 | 10.71% |
第三名 |
6.16亿 | 10.18% |
第五名 |
1.43亿 | 2.3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95亿 | 2.90% |
第二名 |
1.70亿 | 2.52% |
第三名 |
1.39亿 | 2.06% |
第四名 |
1.29亿 | 1.92% |
第五名 |
1.28亿 | 1.9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2.70亿 | 21.96% |
第二名 |
11.99亿 | 20.73% |
第三名 |
7.20亿 | 12.45% |
第四名 |
6.52亿 | 11.27% |
第五名 |
1.33亿 | 2.2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57亿 | 4.15% |
第二名 |
2.13亿 | 3.44% |
第三名 |
1.44亿 | 2.33% |
第四名 |
1.32亿 | 2.13% |
第五名 |
1.16亿 | 1.8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4.18亿 | 31.72% |
第二名 |
9.91亿 | 22.17% |
第三名 |
6.22亿 | 13.90% |
第四名 |
3.75亿 | 8.38% |
第五名 |
1.61亿 | 3.5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00亿 | 5.02% |
第二名 |
1.76亿 | 4.42% |
第三名 |
1.10亿 | 2.76% |
第四名 |
9633.77万 | 2.41% |
第五名 |
8974.83万 | 2.2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0.17亿 | 30.54% |
第二名 |
4.63亿 | 13.89% |
第三名 |
2.46亿 | 7.37% |
第四名 |
1.55亿 | 4.64% |
第五名 |
1.14亿 | 3.4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75亿 | 4.94% |
第二名 |
1.66亿 | 4.70% |
第三名 |
1.06亿 | 3.01% |
第四名 |
1.01亿 | 2.87% |
第五名 |
6913.60万 | 1.9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8.58亿 | 30.33% |
第二名 |
4.02亿 | 14.20% |
第三名 |
2.12亿 | 7.50% |
第四名 |
1.77亿 | 6.26% |
第五名 |
1.05亿 | 3.71%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状况 1、汽车行业 1)汽车热管理系统材料行业 随着全球范围各领域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广泛落地,汽车产业正向更高效、清洁、低耗、智能化方向深度迭代发展,而汽车热管理系统作为重要的能源管理模块,在更高效率、低能耗、高精密、高集成、高精控方向,迎来了全新机遇和挑战。作为新能源乘用车中最重要的垂直细分品类之一,智能电动汽车在热管理系统设计、研发和量产应用方面要求更高,对于热量、能源的集成化、智能化管控需求更旺。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相比传统燃油车的更为复杂,资料显示传统车整套热管理系统价值约2,500元,纯电动汽车的则高达6,500-7,...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状况
1、汽车行业
1)汽车热管理系统材料行业
随着全球范围各领域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广泛落地,汽车产业正向更高效、清洁、低耗、智能化方向深度迭代发展,而汽车热管理系统作为重要的能源管理模块,在更高效率、低能耗、高精密、高集成、高精控方向,迎来了全新机遇和挑战。作为新能源乘用车中最重要的垂直细分品类之一,智能电动汽车在热管理系统设计、研发和量产应用方面要求更高,对于热量、能源的集成化、智能化管控需求更旺。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相比传统燃油车的更为复杂,资料显示传统车整套热管理系统价值约2,500元,纯电动汽车的则高达6,500-7,500元,形成对电动压缩机、热泵、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水冷板、电子水泵等零部件更多的需求(来源:中信证券《阀件,“抗通缩”的热管理环节》)。
公司作为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已成为电装、马勒、法雷奥、康迪泰克、翰昂、万都、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弗迪科技、上海汽配等头部客户的合作伙伴,在全球汽车热管理精密管路等产品市场占据领先份额。
2)汽车轻量化系统材料行业
国家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轻量化技术是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保证机械强度和安全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轻量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整车能耗;同时,因电动系统零部件带来整备质量较燃油车大幅增加,对续驶里程、动力性、制动性、被动安全、车辆可靠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整车轻量化成为重要的应对措施之一。数据显示,传统车辆重量每降低10%,油耗降低7.5%-9%;对于电动车辆而言,重量每降低10%,则可以提升5.5%的续航里程。
在汽车底盘、车身、动力、电池、制动、转向等系统中,轻量化正在持续渗透。以汽车底盘为例,其在车辆总体重量中超过30%,底盘轻量化对整车轻量化、减少油耗、提升稳定性有重要意义。底盘涉及的部件众多,多数为安保件,例如副车架、摆臂、悬架臂、转向节、减震器、ESP、IPB等,对材料机械性能、批量一致性要求非常高。底盘结构件“铝代钢”成为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演进方向,尤其在电动车领域铝车身结构件渗透率大规模提升,对高性能铝材需求空间广阔。另一方面,随着电动汽车的持续热销以及技术进步,以CTC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与底盘融合的技术方案得到应用,在要求系统减重的同时,针对其碰撞安全、强度、刚度等产品性能要求也不断提升,新型车身一体化铝结构件对材料、加工一体化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兼具材料研发能力、加工创新能力的企业具备有望迎来新时代、新机遇。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链在新能源化、轻量化、智能化浪潮下的持续迭代与重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包括轻量化技术领域都迎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并呈现出向头部集中的趋势;通过多年积累,国内轻量化技术领域供应商正逐步构建形成从低碳材料、创新工艺、高新装备、产品测试、应用到量产的一体化生态。
公司作为汽车轻量化领域重要的铝材供应商,已成为博世、欧福、顺普、海斯坦普、弗迪动力、理想汽车等客户的合作伙伴,应用终端包含比亚迪、理想、小米、赛力斯、蔚来、丰田、奔驰、宝马、大众等国内外车企,在车规级轻量化专用铝材领域,尤其在汽车底盘悬架臂、制动系统ESP、IPB等产品市场占据全球领先份额。
2、新兴领域行业
在“节能、双碳”背景下,储能系统、充电桩设施、数据服务器等工业热管理领域对散热性能提出小型轻量化、更高效、更节能的升级要求,凭借在热管理系统尤其是液冷系统领域的深耕,公司将顺应产业趋势,积极助力行业客户实现产品升级迭代、应用创新的深化要求,紧抓时代机遇。同时,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机器人、氢燃料电池等行业迎来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升级迭代等重要产业政策,将为公司超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及部件的开发与综合服务带来全新机遇和挑战,促进公司产品矩阵结构升级、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汽车热管理系统铝材业务
在热管理系统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含:汽车座舱系统热管理铝材,如空调液冷管、复合管、无缝管、微通道管及流量控制阀材料、膨胀阀、储液罐、热泵材料等;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铝材,如冷凝器液冷管、圆柱电池液冷管、方形电池口琴管、流量控制阀、膨胀阀、连接件材料等,致力于满足汽车各类型热管理系统尤其是液冷系统对高散热效率、低渗漏、高耐压、高密封、长寿命、轻量化材料的要求。
2、汽车轻量化系统铝材业务
在汽车轻量化系统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含:底盘系统铝材,如悬架臂、转向节、摆臂、减震器铝材等;车身系统铝材,如副车架、防撞梁、吸能盒、门槛梁、车身纵横梁、座椅导轨铝材等;制动、电池、电机、电控、动力、传感等系统铝材,如ESP、IPB、电池箱体组件、电机壳体、氢燃料电池壳体、传感器铝材等。致力于满足汽车轻量化各子系统零部件尤其对碰撞安全、强度、刚度、批产稳定性方面有更高要求的关键载荷路径部件提供材料开发与部件制造,为汽车尤其新能源汽车实现低碳、安全、轻质、智能化提供关键助力。
3、新兴领域业务
1)汽车零部件:凭借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客户积累,公司基于专业深厚的车规级铝材开发及应用基础,在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向纵深发展,为客户提供从轻量化材料到系统部件制造的一体化综合服务;2)工业热管理领域铝材:凭借在热管理领域材料开发及应用方面的深厚沉淀,除汽车热管理外,公司还持续助力储能系统等工业热管理领域对更高散热性能、更小型轻量化的升级迭代需求;3)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铝材: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高功率充电桩、机器人、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公司持续满足该领域关键结构件、载荷机构件、功能件等材料的升级开发要求。
报告期,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科技与研发优势
公司专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和轻量化系统铝材及部件研发与制造,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公司及多家子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在材料、装备、工艺、结构、应用和管理体系等方面持续开发创新,报告期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11,710.1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27%;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技术研发人员506人、拥有专利464项;凭借多年在汽车和航空等领域的持续深耕、与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公司始终积极探索产品在新兴领域和系统中应用创新,与各领域头部客户保持同步开发,持续助力市场空间的深化与扩大、企业竞争力的夯实与提升。
2、硬件与质量优势
公司注重产品品质,保障车规级、航空级产品高性能与稳定性。公司已获得BSENISO9001:2015/EN9100:2018(技术等同于AS9100D)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GB/T23331-2020/ISO50001:2018RB/T117-2014能源管理等多项体系认证。公司始终将质量保障视为企业的生命线,通过引进了一系列先进设备进一步来保障产品质量,公司拥有800吨至10,000吨级别的先进挤压设备,并拥有进口低压真空铸造系统(LPC)、除气除渣精练系统、全方位探伤系统等国内外先进熔铸系统来确保原材料的高端品质,基于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3、团队与客户优势
凭借在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技术沉淀,公司是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材料和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材料领域的重要供应商。作为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公司已成为电装、马勒、法雷奥、康迪泰克、翰昂、万都、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弗迪科技、上海汽配等头部客户的合作伙伴,在全球汽车热管理精密管路等产品市场占据领先份额。作为汽车轻量化领域重要的铝材供应商,公司已成为博世、欧福、顺普、海斯坦普、弗迪动力、理想汽车等客户的合作伙伴,应用终端包含比亚迪、理想、小米、赛力斯、蔚来、丰田、奔驰、宝马、大众等国内外车企,是国内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铝材重要供应商,尤其在汽车底盘悬架臂、制动系统ESP、IPB等产品市场占据全球领先份额。在助力全球汽车及零部件低碳节能、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公司拥有较好先发优势、技术领先优势,将持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4、产能与项目优势
公司是国内工业领域尤其是汽车热管理、轻量化领域的重要材料供应商,近年来公司业绩稳步增长、资产结构不断优化,车规级、航空级专用铝材产能规模持续扩大。公司注重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近年来公司在继续保持传统燃油汽车领域优势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布局和大力推进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管理等新兴领域的产能储备与业务发展。报告期,公司围绕发展战略目标,积极推进年产6.5万吨新能源汽车铝材等项目产能利用率提升工作,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优势;按计划推进“年产1200万件汽车用轻量化高性能铝型材零部件项目”、“航空用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目”、“年产14000吨高效高耐腐家用空调铝管项目”、“年产2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提质项目”等新建、在建项目进程;积极开展“年产10万吨绿电高端铝基材料项目”等以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践行低碳绿色工厂、降低汽车供应链碳排放、降低公司整体运营成本为主旨的项目布局。该等项目的推进,为公司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稳步探索前行、持续发展创新、在各新兴领域横向加码和纵深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随着内外部环境持续变化,在公司发展进程中可能面对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下游市场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汽车领域铝挤压材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较大,其他工业领域收入占比较小。因此,汽车行业的市场前景与公司发展息息相关,未来汽车行业如因国家产业政策或税收政策等宏观政策调整、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不可抗力等因素而出现较大或持续负增长,将对公司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
2、市场竞争程度加剧的风险
随着近年来节能环保政策的逐步推行、汽车轻量化趋势的加强以及铝挤压材在航空航天、军民融合、空调行业、海洋工程等领域的需求提升,更多企业将进入铝挤压领域参与竞争;随着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国际市场的竞争,国内铝挤压材市场将面临更多国外对手的竞争。随着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和业绩增长也将面临一定挑战。
3、经营规模扩大的管理风险
未来随着公司在高性能铝材及配套深加工领域新建、在建项目的建设达产,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的相应扩大将对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若公司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等能力不能有效提高,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不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可能将会引发相应的管理风险,最终对公司的盈利造成影响。
4、项目管理风险
公司“年产2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年产1200万件汽车用轻量化高性能铝型材零部件项目”、“航空用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目”以及“年产14000吨高效高耐腐家用空调铝管项目”、“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提质项目”、“年产10万吨绿电高端铝基材料项目”等在建拟建项目的启动和推进将考验公司管理层的项目管理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基建管理、产线管理、业务拓展等管理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特别是针对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军民融合、空调行业、海洋工程等应用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该等项目在技术转化、产品认可、工艺延伸、产业政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可能会对项目如期达到预期收益造成影响。
5、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铝挤压材产品生产包括熔炼、浇铸、均质化、探伤、切割、挤压、表面处理等工序流程,其中熔炼、浇铸、挤压等工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生产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目前公司建立并执行“环境、健康、安全”EHS目标管理体系,通过开展安全标准化贯标建设及安全管理系统化、岗位作业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环境器具定置化等举措的实施建立长效安全管理体系。虽公司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但未来仍然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进而可能对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6、贸易壁垒风险
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中美贸易争端,近年来美国政府积极推行对包括铝材在内的中国出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多项政策,中美博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美国不会放弃对华的限制和打压。未来一定时期内,国外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出口贸易带来一定的风险。
7、地缘政治风险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台海局势的不确定性等,全球供应链不稳定性增加,海外市场需求及大宗商品价格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8、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执行的产品销售定价原则是“铝锭价格+加工费”,为应对铝锭价格波动影响,公司合理的安排铝锭的采购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铝锭采购时间与客户订单的配比。如铝锭在公司经营成本中占比较大且出现价格快速持续上涨的情况,会对公司当期毛利率等指标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如该等情况持续,将继续对公司后续毛利率等指标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为应对下游市场集中风险,在深耕汽车铝挤压材市场的同时,公司积极开展产能布局,“年产2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等项目的建设,系公司主营业务在横向拓宽至航空航天、白色家电领域的同时亦将纵向延伸至铝合金汽车零部件深加工领域,有利于促进公司产品矩阵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2、为应对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公司积极研究和探索市场发展趋势,持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服务重心,通过进一步对研发、生产、质量、物流等子系统的对客户需求的全面支撑、对产品品质的切实保证,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并为公司市场开拓提供坚实保障。
3、为应对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风险,公司依托多年的轻合金材料研发制造经验基础,持续改善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和市场竞争要求的经营管理体系,保持充满发展活力的经营机制;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才的积累、培养与激励,注重员工关怀、增强员工归属感,以满足公司现阶段和未来发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在量和质上的需求;狠抓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控制成本,不断推进精益生产,积累先进管理经验;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加大完善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力度,使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针对公司各产品板块进行分类运营和区域归口管理,以进一步提升项目的管理效益。
4、为应对安全生产风险,公司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建立了“环境-健康-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公司制定了《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明确了公司安全生产目标与各部门及岗位职责,并对安全生产费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危险作业、消防安全等事项制定了专项规定。在部门设置上,安环部是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部门,部门配有安全工程师、应急消防工程师以及现场安全员,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工作。
5、为应对贸易壁垒风险,公司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努力加大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推动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帮助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降低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
6、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公司开展宏观分析、优化资金预算、加强成本控制、积极与客户沟通等,不断增强自身应对原材料价格及海外市场需求波动风险的能力、采取灵活积极的措施降低相关风险带来的影响。
7、为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积极研究分析铝价的走势、优化采购流程,继续通过采取“铝价+加工费”的产品定价模式、“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及动态调整库存管理模式等;同时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适度使用自有资金开展铝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最大限度地降低铝价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