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以集装箱装卸设备和智能数控机床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

  • 产品类型:

    集装箱装卸设备、数控机床业务

  • 产品名称:

    岸桥 、 轨道吊 、 轮胎吊 、 中高档数控机床 、 工业机器人 、 自动化交钥匙工程

  • 经营范围:

    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岸桥、连续搬运设备、海洋工程专用设备的制造;起重机械、金属结构件设计、制造;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4-28 
业务名称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2018-12-31
数控机床库存量(台) 926.00 1249.00 523.00 536.00 761.00
集装箱装卸设备库存量(台) 2.00 2.00 2.00 2.00 2.00
不锈钢库存量(吨) - 0.00 1.21万 1.39万 1.49万
不锈钢炉料库存量(吨) - 0.00 2.11万 2016.67 3.49万
口罩机及配件库存量(台) - 535.00 535.00 - -
普碳钢库存量(吨) - 0.00 - -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2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2.4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23亿 35.45%
第二名
1.39亿 9.44%
第三名
1.13亿 7.67%
第四名
7964.60万 5.40%
第五名
6643.54万 4.5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9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9.5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1亿 20.20%
第二名
4065.78万 8.16%
第三名
2743.36万 5.51%
第四名
1759.55万 3.53%
第五名
1071.27万 2.1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6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79亿 3.94%
第二名
2.35亿 3.32%
第三名
1.85亿 2.62%
第四名
1.81亿 2.57%
第五名
1.56亿 2.2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9.4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3.4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3.22亿 31.48%
第二名
6.09亿 8.26%
第三名
4.48亿 6.08%
第四名
2.84亿 3.86%
第五名
2.77亿 3.7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3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25亿 8.17%
第二名
1.39亿 1.82%
第三名
9935.36万 1.30%
第四名
8199.46万 1.07%
第五名
7782.16万 1.0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9.6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4.3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73亿 23.21%
第二名
7.62亿 8.53%
第三名
4.97亿 5.57%
第四名
3.36亿 3.77%
第五名
2.92亿 3.2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9.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4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1.79亿 15.92%
第二名
13.45亿 9.83%
第三名
7.46亿 5.45%
第四名
4.15亿 3.03%
第五名
3.02亿 2.2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4.8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8.4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4.86亿 19.41%
第二名
24.28亿 18.95%
第三名
13.00亿 10.15%
第四名
7.89亿 6.16%
第五名
4.82亿 3.7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1.1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1.3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4.99亿 15.06%
第二名
7.14亿 7.18%
第三名
4.91亿 4.93%
第四名
2.07亿 2.08%
第五名
2.07亿 2.0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7.7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0.4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6.89亿 28.14%
第二名
14.90亿 15.59%
第三名
6.67亿 6.98%
第四名
5.91亿 6.19%
第五名
3.42亿 3.57%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聚焦“集装箱装卸设备”和“智能数控机床”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同时,公司借助光伏行业发展机遇,拓展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  (一)集装箱装卸设备  公司集装箱装卸设备(港机)主要产品有岸桥、轨道吊、轮胎吊等,主要应用于港口的集装箱船舶装卸作业、铁路集装箱装卸、集装箱堆场的堆存和拖车装卸装箱等。公司经过多年对港口自动化设备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系列产品已经较为成熟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已成为国际一线集装箱码头运营商的设备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港机业务平稳运行,在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及国内外经济恢复态势下,公司...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聚焦“集装箱装卸设备”和“智能数控机床”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同时,公司借助光伏行业发展机遇,拓展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
  (一)集装箱装卸设备
  公司集装箱装卸设备(港机)主要产品有岸桥、轨道吊、轮胎吊等,主要应用于港口的集装箱船舶装卸作业、铁路集装箱装卸、集装箱堆场的堆存和拖车装卸装箱等。公司经过多年对港口自动化设备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系列产品已经较为成熟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已成为国际一线集装箱码头运营商的设备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港机业务平稳运行,在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及国内外经济恢复态势下,公司抢抓国内外码头港机设备升级改造机遇,招投标量出现一定增长,公司在手港机订单较为充足。报告期内,公司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简称“PSA国际”,全球规模最大以及运营管理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运营商之一)签订了《采购框架协议》,公司成为PSA国际轨道吊(RMG)、轮胎吊(RTG)及堆垛起重机设备的优选投标人,业务服务范围包括PSA国际旗下所有码头。公司于2022年7月与PSA签署的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项目在正常执行中。
  (二)数控机床业务
  公司全资子公司润星科技是专业从事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中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化交钥匙工程等。
  Canalys研究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698亿台,下降了13%,2023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2.58亿台,同比下降10%。根据IDC预计,2023年全球PC和平板电脑出货量预计3.848亿台,比去年下降15.2%。报告期内,由于数控机床业务下游消费电子代加工行业开工率持续走低,机床设备投资需求不足,导致公司机床业务产销量和毛利率水平出现同比下降。
  (三)光伏电池组件业务
  1、光伏行业发展情况及转型背景
  (1)光伏行业市场需求巨大,抓住历史机遇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九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光伏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积极发展”到“重点发展”再到“大力提升”的变化,国家政策对光伏发展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大力提升光伏发电规模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2020年9月,习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并将该目标写入了国家发展规划。二十余年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多项行动方案以及重点领域和行业政策措施。2022年在上游硅料价格高企的不利情形下,国内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大幅增长了59.27%。2023年以来上游硅料价格回落后,刺激下游需求进一步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2023年上半年光伏新增并网容量78.42GW,同比增长154%。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预测,2023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120~140GW。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于今年3月超越水电成为全国第二大装机电源。海外光伏市场也如火如荼,欧洲加速摆脱对外能源依赖、美国维持对东南亚组件关税豁免、巴西分布式退补抢装表现积极,其它新兴市场也持续推进能源转型,对光伏产品保持旺盛需求。据盖锡咨询数据,上半年我国组件出口量共计98.9GW,同比增长18.16%,依然保持中国制造全球需求的市场格局。
  (2)迎合产业转型,发展N型电池片技术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国内光伏新投产的量产产线仍以PERC电池片产线为主;2022年下半年部分N型电池片产能陆续释放,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下降至88%,N型电池片占比合计达到约9.1%,其中N型TOPCon电池片市场占比约8.3%,异质结电池片市场占比约0.6%;可以确定,TOPCon电池片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的新一代电池产品先进技术。
  据InfoLinkConsulting预计,全年N型组件市占率将达到25%-30%,相较去年提升超过17-22个百分点。由于N型光伏产品发电量更高,且对原材料纯度要求更为严格,制造端工艺更为复杂,在产业链爆发初期各环节N型产品均呈现不同程度溢价。因此,在行业新一轮技术迭代及扩产周期中,N型产能释放速度更快,成本管控更优,技术理解更深的企业有望快速抢占并提升市场份额。
  2、公司光伏电池组件业务实施情况
  为抓住光伏市场技术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公司于2023年4月成立了控股子公司无锡华东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公司在“双碳”战略部署下全新打造的高科技光伏制造企业,计划至2024年建设30GWN型高效光伏电池片产能,至2025年建设50GWN型高效光伏电池片产能。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建立了徐州沛县以及安徽亳州两个10GW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具体推进如下:
  (1)公司于2023年3月29日与徐州沛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合同书》,建设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沛县),公司于2023年4月19日设立项目公司华东光能(徐州),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项目实施顺利,已于2023年7月13日完成首批设备进场,2023年8月8日启动投产,并按计划稳步推进投产爬坡中,且首期产能由3.5GW超预期提升至4GW,预计年内可实现量产并出货。
  (2)公司于2023年7月5日与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合同书》,投资建设年产10GW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亳州),公司已于2023年8月2日设立项目公司华东光能(亳州)。该项目正按投资计划稳步推进中,计划于2024年1月完成厂房建设和装修,公司预计在一季度实现投产。
  (3)为有效应对海外市场贸易政策风险并紧抓海外市场增长机遇,公司积极寻求布局海外生产基地的机会,预计明年实现2GW+海外N型高效电池生产基地。
  (4)为有效落实规模化生产效应并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司正积极推进布局其他生产基地。
  另外,公司为多元化拓展光伏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已于近期与若干光伏行业组件制造商签订三年内TOPConN型电池片销售总规模超过15GW的战略合作协议。
  3、公司光伏电池组件业务经营模式说明
  (1)销售模式说明
  公司以自产自销业务模式为主,在该业务模式下,自主设计产品规格和生产产品,并根据生产计划自行选择原辅材料供应商,自行选择终端客户并直接与客户谈判成品价格,实施销售行为。同时,公司以双经销业务模式作为补充,在该业务模式下,公司与合作方根据框架合同约定定期签订购销合同或订单,按照市场价或双方约定价格向合作方采购硅片和其他BOM原辅材料,并按原材料采购价上浮一定价差向对方销售电池产品。
  N型电池产品因其衰减低、温度系数低,实证组件产品发电量高于P型5%以上等优势,以及深耕光伏行业的团队积聚的销售渠道,公司发展规划的电池片产能已有饱和的需求。同时,公司积极布局组件产品和市场,已与肩负双碳目标使命的央企签订合作协议,牵手战略伙伴从终端需求,逐步建立华东光能自主组件产品品牌,从而增加公司上游高效电池片产品的需求保障。
  (2)采购模式说明
  公司采购模式为集团规模化集中直采。管理层团队对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及配套供给能力有充分理解,也获得了良好的支持,尤其在关键物料方面,包括硅片、石英件、银浆和网布等。公司已经同行业中头部供应商企业逐步建立了深入合作。对关键材料,通过战略框架合作锁定年度供应量,月度按排产下单的方式,保障关键主辅料资源稳定供应。
  (3)生产模式说明
  公司以预测性的生产模式和订单型生产模式相结合。预测性的生产模式对应自产自销的营销业务模式,根据市场和公司销售年度和月度预测,计划部门制定月度和周排产计划。订单型的生产模式对应双经销业务模式,根据客户具体需要(规格、数量和交期),按时生产并交付给客户。工厂内部采用拉动式生产(PullSystem)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上下工序和物料都根据实时请求与拉动的自动化信息系统。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务
  1、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集装箱装卸设备业务的岸桥、轨道吊等主要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数控机床业务主体润星科技是国内消费电子数控机床龙头企业之一,产品逐步覆盖消费电子、5G通信、航天军工、汽车等通用领域。
  2、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公司始终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研发为龙头、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业务拥有有效专利147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14项、发明专利18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公司还拥有软件著作权17项。报告期内,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业务继续围绕着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标准的研发方向,合计新增实用新型专利5项。
  3、良好的品牌形象
  公司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与行业口碑,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的注册商标“恒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江苏省著名商标;注册商标“润星”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注册商标“华东重机”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公司生产的“恒威牌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被认定为“江苏省名牌产品”。公司还获得“江苏省质量信用AAA级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
  4、售后服务优势
  公司装备制造业务拥有维修经验丰富、人员素质较高的售后服务队伍,实现了售前、售中、售后的全周期服务。售后服务部执行“当日接单、当日处理,返修优先”的原则,及时反馈客户意见;开通了400维修服务热线,及时获取客户信息;严格执行自查制度,对各办事处及驻厂点进行周期性检查,不断地到各个作业工位检查工作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和协调。
  5、天然的区位优势
  公司装备制造业务主要地处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经济发达地区,该区域为国家制造业聚集区,工业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为公司提供了便利的采购和配套及市场拓展条件,形成了从采购到加工,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链条,为公司的配套生产提供了完备的产业链支撑。
  6、人才和管理优势
  公司拥有职责明确,管理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管理团队,主要管理人员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多年来,公司注重管理实践和时效,不断完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持续进行内部流程优化和改进,利用信息化手段细化、量化管理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使得公司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二)光伏电池组件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转型光伏业务,主要载体为子公司华东光能,主要着眼于N型高效太阳电池及组件的研发、批量产业化与制造,因此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与管理团队、研发能力以及生产制造过程的精益化管理,具体如下:1、人才和管理优势
  为推进光伏业务转型,公司引入光伏管理团队,均来自业内顶尖企业,具有多年光伏企业管理、生产运营、技术研发和销售等经验的行业人才。管理团队对全球光伏行业的技术及业务发展路径、未来趋势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对行业内的各种变化有敏锐的捕捉力。凭借管理团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能力,公司可以有效地把握行业方向,抓住市场机会,为公司光伏业务经营与发展提供支撑。
  2、研发合作优势
  子公司华东光能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BrettHallam教授领衔,带领超过10名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与博士的团队进行高效太阳电池(包括TOPCon、异质结以及钙钛矿叠层电池等业内前沿技术)的产业化、提效以及降本工作。同时,子公司华东光能签订参与了由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和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ARENA”)发起的“太瓦规模项目的低成本和可持续光伏系统”项目的TRAC计划资助协议。截至本报告披露日,研发中产生的专利超过40项,其中60%以上为发明专利,已授权专利超过10项。华东光能技术团队与国内外顶尖研发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机制,其中包括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荷兰能源研究中心、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与此同时,华东光能和同业内头部装备及材料解决方案的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下一代高效电池与组件批量化生产制造设备的落地,为低成本大规模推进N型太阳电池及组件的全产业链生产打下基础。
  3、技术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是M10及M10R的大尺寸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电池转换效率达25.5%以上,产品性能及性价比处于国际先进行列。经过不断努力与研发,公司已经基本掌握了低成本高效N型TOPCon电池的量产技术,并逐步在量产中导入相应产品。公司的N型TOPCON电池在转换效率、抗衰减性、双面率、综合成本等方面全面领先P型产品。借助先进湿法工艺的升级,激光图形化工艺的应用与导入,先进金属化制程的开发与应用,凭借上述技术领先优势,公司N型产品未来效率目标在26.3%以上,单瓦银耗在行业中率先大幅下降。公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备绝对有利的竞争地位。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务
  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
  公司所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密切相关,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等因素对业务发展影响深远且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经济增长放缓,将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本报告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仍然较高,应收账款金额较高将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给公司的营运资金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困难,可能存在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发生坏账的风险。
  3、商誉减值风险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形成的商誉余额为3.66亿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形成的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要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润星科技经营状况继续恶化,将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4、汇率波动的风险
  随着公司集装箱装卸设备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未来公司出口业务也将不断增加。由于公司进出口业务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外汇收支,国家的外汇政策发生变化,或人民币汇率水平发生较大波动,将会对本公司的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持续关注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内外部形势的变化,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的经营管理机制,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务的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优化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积极控制采购成本,加强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体制,使高端装备制造业务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能够更加符合公司发展需要。
  (二)光伏电池组件业务
  1、市场竞争风险
  光伏行业处于行业发展机遇时期,行业内外资本纷纷加强投入,随着产能扩张加速,导致市场新增产能大幅增加。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未来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是否可以抢占预期市场份额,存在不确定性。应对:作为光伏行业的新进入者,公司已引进光伏管理团队,均来自业内顶尖企业,具有多年光伏企业管理、生产运营、技术研发和销售等经验的行业人才。凭借管理团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能力,公司在各业务环节能有效管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有效地把握行业方向,抓住市场机会,为公司光伏业务经营与发展提供支撑。
  2、技术迭代风险
  子公司华东光能主要生产N型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虽然当前N型产品性能具备行业领先技术优势,但光伏产业属于高科技项目,技术更迭较快、投资较大,因此技术的影响较大,存在一旦某个光伏发电的某个关键技术得以改进或取代,整个行业布局也极有可能会因之改变的风险。
  应对:子公司华东光能已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就高效太阳电池(包括TOPCon、异质结以及钙钛矿叠层电池等业内前沿技术)的产业化、提效以及降本工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公司技术团队长期与国内外顶尖研发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子公司和同业内头部装备及材料解决方案的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下一代高效电池与组件批量化生产制造设备的落地,为低成本大规模推进N型太阳电池及组件的全产业链生产打下基础。
  3、新业务开展不达预期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借助光伏发展机遇,积极开拓光伏业务,引入专业光伏管理团队,并布局了徐州沛县、安徽亳州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新业务领域的转型开拓存在不确定性,受政策、市场、资金、技术等限制因素影响,存在新业务开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已对投资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认为项目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效益预期,产能可以得到有效消化。但公司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前市场环境、现有技术基础、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测等因素作出的,而投资项目需要一定的建设期和达产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建成后,如果市场环境、相关政策等方面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市场拓展不理想,投资项目可能无法实现预期收益。
  应对:公司将全面统筹规划,做好项目建设及投产进度安排,建立保质高效的项目运营体系,提高运营效率,推进项目顺利投产。公司将加强与同行业中头部供应商企业的合作、提升生产制造过程的精益化管理以及通过积聚及新开拓的各类销售渠道,实现产能快速消化,保障项目达到预期收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