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地理信息软件和空间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服务。

  • 产品类型:

    GIS基础软件产品、GIS应用软件产品

  • 产品名称:

    GIS基础软件产品 、 GIS应用软件产品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地理遥感信息服务;卫星遥感应用系统集成;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软件销售;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贸易经纪;信息技术咨询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会议及展览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建设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8-15 
业务名称 2023-06-30
合同金额:新签信创合同额(元) 8615.00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0%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3876.37万 1.96%
客户2
3099.91万 1.57%
客户3
2477.62万 1.25%
客户4
2174.63万 1.10%
客户5
2032.64万 1.0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784.31万元,占总采购额的7.00%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628.62万 1.58%
供应商2
578.80万 1.46%
供应商3
565.50万 1.42%
供应商4
546.39万 1.37%
供应商5
465.00万 1.1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89%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3344.47万 2.10%
客户2
2547.28万 1.60%
客户3
2358.79万 1.48%
客户4
2261.02万 1.42%
客户5
2056.26万 1.2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132.6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89%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069.94万 1.26%
供应商2
911.90万 1.08%
供应商3
743.47万 0.88%
供应商4
741.00万 0.88%
供应商5
666.29万 0.7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81%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5273.03万 2.81%
客户2
2802.44万 1.49%
客户3
2637.00万 1.41%
客户4
2074.94万 1.11%
客户5
1848.56万 0.9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250.33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09%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243.64万 1.56%
供应商2
803.70万 1.01%
供应商3
468.20万 0.59%
供应商4
395.58万 0.50%
供应商5
339.21万 0.4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35%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2558.82万 1.59%
客户2
2300.38万 1.43%
客户3
1843.30万 1.14%
客户4
1780.54万 1.11%
客户5
1737.74万 1.0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168.13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19%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695.04万 1.02%
供应商2
534.64万 0.79%
供应商3
447.34万 0.66%
供应商4
247.24万 0.36%
供应商5
243.87万 0.3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42%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4475.50万 2.58%
客户2
1727.99万 1.00%
客户3
1719.44万 0.99%
客户4
1616.84万 0.93%
客户5
1597.58万 0.9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716.85万元,占总采购额的7.29%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366.70万 1.74%
供应商2
1326.00万 1.69%
供应商3
1056.52万 1.35%
供应商4
986.49万 1.26%
供应商5
981.14万 1.25%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所处行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所属行业代码为I65。
  公司聚焦的地理信息软件和空间智能领域,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一部分,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数字经济核心领域。
  (二)行业基本情况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空天信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测绘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相结合...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所处行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所属行业代码为I65。
  公司聚焦的地理信息软件和空间智能领域,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一部分,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数字经济核心领域。
  (二)行业基本情况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空天信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测绘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产业。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现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总产值继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7,787亿元,增速达3.5%,产业运行稳中有进。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数据,80%以上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地理空间数据是承载数字经济各类专题信息的基础数据。
  随着空间数据处理等核心地理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以及地理信息产业与通信、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言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和创新,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空间智能软件技术正成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新质生产力。
  (三)行业政策支持
  公司所在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我国软件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地理信息行业的主管部门是自然资源部。公司的GIS软件广泛应用于数字中国建设,涵盖了水利、气象、农业、政务、自然资源等多个细分领域。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产业持续蓬勃发展。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是聚焦地理信息软件(Geographic Information Software,GIS)与空间智能(Geospatial Intelligence,GI)领域的基础软件与应用软件厂商,是信创、时空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专注地理空间智能领域。根据美国行业分析公司ARC顾问集团(ARC Advisory Group,全球信息化软件领域领先的研究及咨询机构,简称ARC)在2022年年底发布的《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市场调研报告2021-2026》显示,超图软件排名全球第三、亚洲第一,其中软件业务收入居全球第二。当前,SuperMap GIS已成为数字中国、数字政府、企业数字化、数字孪生、时空数据、元宇宙、智慧城市的重要技术底座。
  作为中国第一家成功登陆创业板的地理信息软件企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SuperMap GIS已经成为国内主流的GIS平台,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智慧城市、统计、房产、规划、测绘、水利、环保、农业、林业、应急、交通、通讯、气象、海洋、民政、能源、金融、电力、石油石化等众多领域,为政府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专业的GIS平台和成熟的解决方案。在国际市场,公司成功进入日本、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非洲、南美等国家和地区,树立了中国及亚洲领先的地理信息企业的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自1997年成立以来,公司聚焦地理信息软件和空间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服务。
  作为地理信息软件(GIS)行业的领跑者,专注地理空间智能领域,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形成了全信创系列的国产软件产品,深度参与数字中国、数字政府以及企业数字化等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公司主营业务
  2023年,公司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GIS基础软件业务
  1、GIS基础软件是地理信息软件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是地理信息的“操作系统”,可应用于各行各业,其粘性非常强,支撑上层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
  2、目前公司GIS基础软件业务盈利模式主要为永久许可模式以及订阅制模式,前者为主要方式,随着用户需求不断增加、GIS与其他技术不断融合,用户不断有升级需求。
  3、GIS基础软件已应用于上百个细分行业,比如政务领域的自然资源、智慧城市、水利、气象、环保、民政、公安、交通、应急、统计、教育、农业、司法、文化等以及企业领域
  的能源、金融保险、水务、烟草、物流、厂区、矿区、电信等等行业或方向,是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技术工具。
  4、GIS是数字孪生、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元宇宙、时空数据等的重要时空技术底座,目前公司是该领域的领先供应商。
  5、GIS是特种领域应用的核心技术支撑之一,目前公司在该领域的部分业务方向是领先供应商。
  6、目前GIS基础软件竞争格局清晰,大型商用GIS基础软件厂商主要为超图软件与美国供应商,GIS基础软件管理数据较为敏感,关系国家安全,是信创的重要成员之一。
  7、通过持续创新以及独有的精益敏捷研发管理体系,公司在跨平台GIS、新一代三维GIS、分布式GIS、人工智能GIS、大数据GIS等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优势。
  1)跨平台GIS是目前信创的重要支撑技术,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研发和沉淀,早已实现弯道超车,技术水平领先全球。
  2)公司自2006年开始研发二三维一体化GIS技术,目前新一代三维GIS技术技术水平领
  先全球。三维GIS技术目前正在向成熟期转移,且伴随着实景三维中国、CIM建设,已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亦将带来巨大的二维向三维升级的机遇。
  三维GIS也是元宇宙的技术底座,在地理映射、地理计算、数字孪生、3D引擎、设计工具方面,均有广阔的施展空间。
  此外,公司自2020年起发布并不断完善升级的高保真三维产品,全面支持UE、Unity,实现了三维GIS软件与游戏引擎的跨界融合,为打造GIS+游戏的产品新生态,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3)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将促进GIS基础软件市场应用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在2018年即对AI GIS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推出了一些AI GIS功能和应用。2019年,公司推出了AI GIS技术体系,提供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二元分类、地物分类、场景分类、对象提取等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工具,同时在移动端提供AI属性采集、AI测图、AI配图、AI+AR分析等能力,在自然资源监察、城市规则、生态监测、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等诸多领域已有应用。
  公司紧跟AI前沿,在AI大模型方面,目前研究几乎覆盖了AIGC和大模型所有热点方向,在CV大模型、NLP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方面均有部署,且已经从布局研究逐步转向积极落地阶段,在包括AI大模型遥感语义分割、生成式AI、类GPT知识问答等方面形成了一部分落地应用实践。
  应用软件业务GIS应用软件业务板块分为政府应用业务和企业应用软件业务。设置5大产品线/BU,在每个产品线/BU,整合各子公司同一领域的研发团队,聚焦强化产品创新能力。在提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同时,公司不断加强应用软件的研发。
  1、公司依旧是自然资源领域的领先地理信息供应商,面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全业务环节,提供勘测与自然资源规划设计相关服务及产品,着力提升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态势感知能力、数据治理挖掘共享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构建开放共享数字生态,促进全面信息安全,加快实现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公司面向住房管理、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提供先进的空间智能解决方案与服务,通过信息资源整合,着力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数字住建迈向新台阶。
  3、公司通过时空数据底座、数据融合治理、数据服务运营,打造全面引领的基于位置服务的数据治理、开发利用与交易服务平台,探索数据局及数据集团相关的数据要素服务商业模式,助力千行百业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优势,赋能产业科技创新。
  4、公司面向水利、水文部门以及气候、气象中心,提供水利、气象治理以及各类灾害防治的智能感知监测与智慧化决策服务,着力打造水利数字孪生、水利水文、地下水监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气象服务等业务的数字化场景以及智慧化决策路径,为水利业务智能化以及气象灾害的预警决策持续赋能。
  5、公司聚焦园区、航空、能源和企业地图服务赛道,以空间智能(GI)+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服务各级各类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工作,助力企业实现从宏观建设到微观运维,再到精细化运营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SaaS业务GIS云服务业务板块主要由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地图慧为主体。目前已成为在线GIS服务的知名品牌。
  地图慧一直致力于SaaS产品形态为企业及个人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盈利模式为订阅制模式,是行业内首家提出互联网交互式制图的企业,也是首家提出以SaaS产品形态为用户提供地图服务的企业。
  目前,地图慧签约用户覆盖了家电家居、零售快消、金融保险、零售连锁、房地产、物流电商、广告传媒、公安消防等多个细分行业和领域。
  2024年1月,地图慧推出全新轻量桌面端GIS产品:SuperMap Editor(中文名:超图编辑器),它将强大的GIS能力通过在线租用的方式提供给广大用户,用户免费或者低成本租用即可使用GIS服务。功能强大的同时,轻量便捷,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满足更多用户对GIS的需求。
  地图慧作为智能地图服务供应商,将继续自身优势,紧跟信息科技的变革和创新,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来提升运营效率、开拓新的市场和产品,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满意度,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2023年新签约用户,如:博西家电、南孚电池、小米电器、前锋厨电、中华财险、锅圈食汇、如意馄饨、蜜雪冰城、长春燃气、奥莱中国、上海闪洁保洁、恩福检测等知名企业客户。
  (二)公司产品
  GIS基础软件产品超图软件研发的大型GIS基础软件系列——SuperMap GIS,是二三维一体化的空间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制图与可视化的工具软件,更是赋能各行业应用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
  历经二十余年的技术沉淀,超图软件构建了云边端一体化的SuperMap GIS产品体系,包含云GIS服务器、边缘GIS服务器、端GIS等多种软件产品,此外还通过SuperMap Online产品提供在线GIS服务。其中,边缘GIS服务器软件产品、GIS服务管理器产品、跨平台桌面产品等方面均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
  在SuperMap GIS 2023中,全新发布跨平台遥感影像处理桌面软件、跨平台电子海图生产桌面软件、Web端三维地理设计软件,增强云GIS服务器、边缘GIS服务器、端GIS等产品能力。进一步完善GIS基础软件五大技术体系(BitDC),即大数据GIS、人工智能GIS、新一代三维GIS、分布式GIS和跨平台GIS技术体系,丰富和革新了GIS理论与技术,赋能各行业信息化。
  在SuperMap GIS 2023中,超图软件进一步完善创新GIS基础软件五大技术体系(BitDC),实现了更强大的功能和多方面的创新和升级,为GIS服务筑造更弹性更稳定的基础保障,为各行业信息化赋能更强大的地理智慧:大数据GIS技术是底层支撑,提供全面支持大数据的GIS基础软件与服务,让更多用户能够轻松挖掘空间大数据“金矿”;人工智能GIS技术将人工智能与GIS相互融合,赋能地理智慧,为GIS带来了智能化的产业变革;新一代三维GIS技术支撑海量三维数据的存储、管理、运算、分析、可视化与发布,推动构建室内外一体化、宏微观一体化、空天/地表/地下一体化的数字孪生空间,赋能全空间的三维GIS应用;分布式GIS技术支撑海量经典空间数据和空间大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可视化与发布,实现GIS在高可用、高并发、高弹性、高性能、大容量、高可信等方面的重大突破,构建云边端一体化GIS的分布式协同新模式;跨平台GIS技术则使得GIS基础软件技术安全性、扩展性、创新性得以保障。这五大技术体系对前沿技术与GIS行业进行了深度融合,使得GIS技术与时俱进,能够切实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空间信息需求。
  公司产品每年进行迭代升级,不断融入IT新技术,引领市场需求。
  GIS应用软件产品针对行业应用共性,公司加强GIS应用软件的研发,目前已在自然资源监测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时空大数据、水利、气象、生态环境、智慧园区、智慧机场等方面已有成熟的应用产品,后续将在智能问答、应急救援管理、河道巡检、双碳环保等行业加强应用软件、模块的研发。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攻坚克难自主研发
  超图软件是我国安全可控、自主GIS软件的优秀代表。公司坚持立足用户需求,紧跟IT发展趋势,自主创新,保证了自身技术体系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历经二十余年的技术沉淀,超图软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发布独具特色的“云-边-端”丰富的产品体系,公司自主可控的研发产品支撑国内20多个政府行业和50余个企业行业信息化应用,直接服务于国家信息化建设,为自然资源、智慧城市、生态环境、国防建设的大型信息化系统构建提供底层技术和基础软件,全国产自主可控软硬件环境支持,确保平台安全可控。支持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10余个部委及30多省市的信创国产替代项目建设。其中,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系统、水利部水利一张图为中办特批的部委级信创试点。支撑上合组织峰会、国庆七十周年阅兵、北京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与事件,有效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带动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进一步建设数字中国奠定了技术和生态基础。
  2、领先的产品技术优势,已为全球知名品牌
  GIS基础软件是地理信息软件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是地理信息的“操作系统”,从而形成了GIS基础软件的技术门槛很高,竞争者较少的局面。在GIS技术发展中,公司的组件式GIS技术、服务式GIS技术都走在业界的前列;作为支撑性的跨平台GIS技术,更是打开了GIS基础软件的先河,并建立起了长久的差异化优势;高性能的边缘GIS技术,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提升系统整体性能。当前,公司在跨平台GIS技术、新一代三维GIS技术、分布式GIS技术、云原生GIS技术、边缘GIS技术等方面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都是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类似这样的产品创新我们还有很多,在人工智能GIS技术、空间区块链技术、AR地图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正式发布遥感软件产品——跨平台遥感影像处理桌面软件[SuperMap ImageX Pro(Beta)],实现了遥感GIS一体化的遥感数据全流程处理与应用,为多个行业提供更强大更高效的数据支撑。
  无论技术水平还是市场份额,公司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是中国GIS平台软件的领跑者。
  据美国ARC咨询集团最新发布的《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市场调研报告2021-2026》,超图软件2021年GIS营收排名全球第三、亚洲第一,其中软件业务收入居全球第二。
  超图软件在亚洲和EMEA地区(欧洲、中东、非洲三地区的合称)行业地位显著。凭借强大的品牌组合和分销网络,公司在亚洲市场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对客户需求的高度重视以及其GIS平台在市场上不断增强的认知度,维持了超图软件在亚洲市场的强势地位。
  3、生态优势,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链
  超图将多个行业、环节、厂商相互连接,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全球目前唯二的成熟GIS生态圈。超图研究院专注于研发GIS基础软件平台,依靠中国大区部和国际大区部构建了GIS基础软件的销售和服务体系,公司及旗下子公司聚焦一部分领域的行业应用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公司一直秉持“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与各界广泛开展合作,并创建了超图软件生态伙伴体系,旨在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理信息产业生态链,形成一个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相互支撑、互利共赢的产业平台。公司与三千多家独立软件开发商(ISV)伙伴及数十万的开发者,共同来打造GIS生态圈,为近百个行业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全面赋能,开启了“GIS+”共同发展的新生态。
  4、独创“精益敏捷研发管理体系”,积淀深厚应用能力
  超图研究院产品研发体系可谓“三代同堂”: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应用一代。研究院设置上、中、下游三层研发机构,其中上游的未来GIS实验室负责前沿技术探索,研究院的技术创新是有超前性的,从而形成诸多全球范围内的GIS原始创新;中游N个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产品研发,下游产品体验与质量控制部等负责产品质量保障。
  超图研究院自2006年开始,历经十几年的精心研发与完善升级,形成了独创的“精益敏捷研发管理体系”,并得到相关领导高度认可,认为该体系具有通用的行业推广价值,是中国的软件质量控制体系最先进的公司。
  该体系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敏捷开发方法,以24小时自动测试、代码审查和持续集成为主要特征,不仅极大地提升和保障了产品质量,也有效提升了研发团队的管理效率和客户的满意度。
  随着行业应用向专业化趋势发展,公司坚持深耕行业,创新服务,参与了涵盖自然资源、智慧城市、住建、气象、水利、环保、农业、能源等多领域的行业应用实践,形成了覆盖数百城市的信息化案例,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对行业应用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积累积淀。凭借专业化能力和服务,公司多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诸多项目获得GIS优秀工程金奖,GIS优秀工程奖的获奖数量数年蝉联第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聚焦自主创新,巩固攻坚成果,厚植发展优势。报告期内,全体员工咬定目标、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积极作为,以“冲”的姿态、“硬”的举措,全力冲刺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9.79亿元,同比增长24.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144.92%。
  未来公司将紧抓自主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战略机遇,创新空间智能,升维IT价值,打造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空间智能技术和产品,与更多生态伙伴一起,用空间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信息化建设。
  (1)重新定义GIS内涵,产品创新成果显著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增多,GIS的外延边界不断扩大,不断赋予GIS更广泛的内涵,已成为涵盖地理信息软件(Geospatial Information Software,广义GIS)和空间智能软件(Geospatial Intelligence Software)的全新概念。公司是聚焦地理信息软件(Geographic Information Software,广义GIS)和空间智能(Geospatial Intelligence,GI)领域的基础软件与应用软件厂商,是信创、时空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保持高位,产品创新成果显著。
  ①进军遥感生产领域,打造遥感GIS一体化
  报告期内,公司进军遥感生产领域,打造遥感GIS一体化,正式发布遥感软件产品—跨平台遥感影像处理桌面软件[SuperMap ImageX Pro(Beta)],实现了遥感GIS一体化的遥感数据全流程处理与应用。跨平台遥感影像处理桌面软件基于遥感GIS一体化技术构建,具有“三化一高”的特性,即遥感GIS一体化、软件跨平台化、处理智能化,计算高性能,真正实现遥感影像数据的即产即发、即产即用、即产即译并成熟满足高信创要求。同时通过创新遥感影像处理的算法与计算策略,大幅提高了计算性能,缩短了数据处理时间。与同类软件相比,用时缩短了30%到70%。对于遥感影像全流程的性能提升,比同类软件用时缩短50%,达到T+1的产品双就绪,实现遥感影像数据今天生产、明天应用的能力。作为我国最新自主研发的跨平台遥感GIS一体化软件,将卫星遥感获取的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以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割裂”,打通了海量遥感影像快速处理分析、高效存储、管理和分发共享的各个环节,提升空间数据向空间智能转化的效率效果,实现遥感GIS全链条应用落地,将为多个行业提供更强大更高效的数据支撑。
  ②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大幅增强AI赋能
  在AI方面,公司已经由布局研究转变为积极落地阶段,当前AI大模型三个主要方向:NLP(自然语言处理)、CV(计算机视觉)和AIGC(AI生图)均已有相关成果,正积极沉淀产品和项目落地。
  针对NLP大模型,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基于不动产+AI大模型的智能问答产品(Beta版),聚焦于自然资源领域,深耕于不动产业务范围,致力于解决不动产登记相关问题。智能问答产品采用大模型附载知识库的框架,将泛用AI大模型引入到行业垂直领域,以自然语言问答的形式进行交互,可以支持多种碎片化的场景,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沿用到自然资源领域中其他业务范围,例如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能源利用等。
  针对CV大模型,今年6月发布的产品SuperMap GIS 2023已经集成SAM视觉大模型,助力遥感全要素、细粒度分割,并且协同上游目标检测模型,补足了SAM语义缺失的短板。
  SuperMap GIS软件充分利用SAM的提示分割能力,支持用户通过简单的交互操作来分割对象,提升遥感影像样本标注效率。面向遥感影像智能解译,SuperMap GIS软件采用目标检测结合SAM分割的方案,开展了视觉通用大模型在遥感影像解译领域的产品化实践。一方面,为SAM分割结果增加了遥感语义信息,提升了分割结果的用户价值;另一方面,通过遥感小目标优化的检测算法提示,弥补了SAM在非交互识别中容易忽略部分小尺度对象的短板。
  针对AIGC方向,公司AI生图相关能力已经落地,并已经在一些项目上进行了试点。在空间规划等领域,赋能地理空间设计智能、高效、低成本。在三维场景的渲染和表达上,AI渲染(NeRF)、高斯溅射等公司也进行了紧密的关注和积极的部署测评。子公司上海数慧基于AIGC技术,探索并构建了“LandGPT大模型+规划”解决方案,辅助规划师按照期望和需求,通过规划思路描述、体块建模、勾画草图等方式,更高效经济地自动生成规划设计意图、效果图、总平面图等初步成果。
  在GeoAI方面,面向遥感解译任务影像数据波段丰富、特征复杂、地域差异明显等特点,持续优化遥感智能解译算法。新增SegFormer、RTMDet等模型,提升遥感智能解译精度和效率。同时,新增支持多波段数据,通过在AI模型中引入遥感数据多波段信息,助力拓展应用场景,深入开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智能化遥感应用。
  ③虚实融合联动发展,多维服务先锋应用
  在AR方面,公司发布了移动端相关产品,移动GIS技术结合AR、AI技术,通过实时地理信息化与智能分析,融合视频图像与二三维地理空间信息,提供AR地图可视化、AR测图、AR定位、AR智能分析四种能力,在AR管线巡检、AR+BIM沙盘、AR导航、AR现场建筑、园区展厅沉浸式导览、园区规划建设验收、园区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已提供落地应用。报告期内,公司申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地下管线三维平台”入选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该平台创新性地将AR技术与GIS技术相融合并应用于地下管线管理中,为地下管线安上“透视眼”,解决以往看不到、查不清等问题,形成了地下管线规建管“一张图”,为地下管线的精细运营、事前预警、应急处置、管线规划等提供支持。且可通过移动设备实现管线巡检、维护、核查闭环等管理流程,提升地下管线精细化治理水平。
  ④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亮点纷呈动能迸发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跨平台海图生产技术、跨界融合知识图谱技术、地理设计由本地转向在线等新技术和产品创新。
  其中,跨平台电子海图生产桌面软件SuperMap iMaritimeEditor适配全国产化信创环境,全面支持S57数据标准、S52显示标准和S58检查标准,以及标准扩展等功能,用于内河、港口、沿海海图的生产。我国是海洋和内河航运大国,全面准确掌握海洋和内河地理信息至关重要。电子海图和航道图为船舶航行提供基础核心数据,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坚实基础。
  跨平台电子海图生产桌面软件SuperMap iMaritimeEditor作为自主研发的国产化海图生产软件,能够满足我国海图制图管理,保障海洋基础数据生产安全,为我国海洋制图提供技术支撑,辅助海洋综合管理和决策。
  同时,跨界融合的地理知识图谱技术能够实现关联多源异构数据、关系与空间联合表达、高效的查询性能、提供知识服务,可以将这些价值融入行业领域衍生一些应用方向,包括自然资源领域的地理实体建模,供应链分析,不动产、地质矿产、水利、文物等资源的关联管理,公安犯罪关系追踪等。
  报告期内,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公司等21家单位起草的《空间三维模型瓦片数据格式》行业标准发布。标准的发布和正式实施,将为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三维空间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提供开放、标准、通用的数据格式基础,可有效推动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激光点云、BIM等多源异构三维空间数据的融合,并兼容多种软硬件环境,为新型测绘基础、实景三维中国、CIM、数字中国等建设贡献力量。
  此外,公司牵头研发的“云原生智能GIS基础软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测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云原生智能GIS结合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微服务、无服务器计算等云原生技术,构建了云原生智能GIS技术体系,形成了“1+3+1”的成果,即:1个地理空间智能算法库、GIS微服务/GIS无服务器计算/GIS智能运维管理3项关键技术、1套云原生智能GIS基础软件,能够提升系统性能68%、资源利用率51%,并大幅降低系统故障率;提升系统弹性54%、韧性33%,CPU和内存占用分别节约27%和85%;可节约系统运维人力成本23%、降低系统运维复杂度1/3。通过大幅提升GIS软件的智能化水平、自动化程度、资源利用率、稳定可靠性,为面向“信创”的业务系统国产化替代和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2)第一增长曲线业务稳定发力
  ①平台战略攻坚创效,信创业务纵深推进
  公司自成立之日起深耕GIS领域,历经二十余年的技术沉淀,公司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研发的GIS平台与行业底座平台赋能3,000多家合作伙伴,服务于各行各业。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GIS软件已成为信创领域的核心支撑软件。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平台战略,加强业务拓展,在竞争激烈的区域突破成效显著,在堡垒区域实现了有效的订单落地。随着平台战略攻坚创效和信创业务纵深推进,公司新签信创合同额再创新高,同比增长超100%。其中,公司的遥感AI产品发力,陆续中标某省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标金额逾千万元)、多个省份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和多地遥感院的GIS平台采购项目。并成功签约国家管网集团、中石化、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国华能、中国铁建、中国铁道科学院、中国电建集团、中铁某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中国铁塔、中国联通等用户的GIS相关项目。
  同时,公司秉持开放合作的生态理念,不断加速信创生态建设步伐,积极与国产生态的合作伙伴进行多维度、多领域的适配认证。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电信天翼云、阿里云、浪潮云、飞腾、元心科技、中科可控、新华三、云轴科技、中兴新支点等完成认证,深度融合主流的信创云平台、操作系统、芯片等软硬件产品,共同推动国产基础软硬件的产业化应用与协同发展,共同打造自主可控生态圈。
  此外,公司SuperMap云原生GIS信创解决方案、数字孪生流域数据底板建设解决方案、基于信创基础设施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解决方案荣获“2022中国赛宝信创优秀解决方案奖”。子公司南京国图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获评“2022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典型解决方案”。公司与麒麟软件联合发布的“基于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的云原生GIS平台解决方案”在2023操作系统产业大会上成功斩获“卓越创新奖”。公司还荣获“榜样中国传媒大奖2023信创力量”特别贡献奖。荣获的诸多信创相关奖项证明公司在信创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未来公司将积极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和自身技术优势,打造1+4的合作赋能平台,从GIS自主技术合作、产品服务合作、联合方案与产品研发合作、品牌与市场合作和资本合作五个维度,与伙伴进一步实现深入合作,共筑自主可控。
  ②深耕细耘自然资源,奋力开拓巩固优势
  作为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与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系统建设的支撑单位,公司是自然资源领域的领先供应商,对不动产与自然资源登记政策、业务有着深入的理解,构建了全域、全空间、全生命周期的自然资源管控解决方案,并在调查监测、登记、规划实施等方面具有牢固的市场占有率和深厚的客户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深耕细耘自然资源领域,在江苏、安徽、河北等14个省份摘下桂冠,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进一步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报告期内,众多订单不断落地,其中子公司上海南康中标2023-2025年度南京市不动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建库项目(中标金额1,332万元),公司中标辽宁省自然资源建设项目(中标金额952.2万元),“数字龙江”二期项目(中标金额856.8万元)。此外,2024年3月,公司自然资源业务强势开局,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以联合体方式中标北京市房地一体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和确权登记项目(中标总额2,599.2万元)。
  多年来公司一直全面领跑不动产登记业务,随着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公司立足于以往的不动产登记建设的项目经验和技术优势,提出了省市县一体化、统一集中部署、安全自主可控的不动产登记云平台解决方案。公司积极探索不动产登记“省市县一体化”模式,点燃不动产登记“省市县一体化”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凭借公司在不动产登记领域的领先优势,公司及子公司中标多个“省市县一体化”项目,其中公司中标广东省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综合应用建设项目(中标金额1,675万元)。未来公司将聚焦“省市统建”和“全程网办”的新要求,解码新一代不动产登记智治,助力构建新一代智慧不动产登记体系。
  (3)第二增长曲线业务全新启航
  报告期内,公司扩充第二增长曲线业务的销售人员力量,夯实销售人员基础,积极拓展住建、大数据、水利、气象等领域应用,并努力实现面向企业应用的To B业务突破和海外业务拓展。
  住建:公司面向住房管理、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提供先进的空间智能解决方案与服务。目前已孵化数字房管、房地产大数据监测平台、住房保障一体化信息平台等数字住房系列服务;以及CIM平台、CIM+应用、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等数字工程及数字城市系列服务,通过信息资源整合,着力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数字住建迈上新台阶。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参与了岑溪、连云港、上饶、吉安、南昌、珲春、恩施、常宁、义乌、衡阳、阜阳、南宁、锦州、徐州、宁安、鹤岗、淮安、泰州、温州、青岛、深圳、鹤壁等众多城市的数字住房项目,其中江苏住建厅全省房屋建筑一张图项目1,275万元,恩施州智慧房产一体化审批平台项目897.8万元。同时,公司签约北京、杭州西湖区、广西住建厅、南昌、当阳、老河口等多个城市的CIM平台项目,以及上海市政GIS平台、义乌市白蚁GIS管理平台和多地的地下管线项目。同时,子公司上海南康和中国移动台州分公司共同完成的“安心租房”项目荣获浙江省数字社会系统2022年度最佳应用。
  此外,公司建设的邢台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成为河北省首个通过住建厅专家组验收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融合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借助GIS技术,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使城市管理可操作、可感知、可预警,由原来的二维展示升级为三维精细化管控,城市“沙盘”尽收眼底,助推城市治理“一网统管”。
  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在“数字住建”领域的优势,根据“1+3+N”的总体架构,以CIM为统一数字底座,联通“数字住房、数字建造、数字城乡”三大业务板块,并向外衍生若干创新应用系统,整合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尺度多维度空间数据和物联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治理方式创新提供新方法、新途径、新工具。
  数据要素:随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地,国家数据局和各地大数据局陆续组建,数据要素相关政策持续发布,数据业务发展进入“蝶变”新周期。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的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公司作为专业的空间位置数据要素运营服务商,深耕GIS数据要素领域,面向空间位置数据要素运营细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与业务部署,在数据治理、数据应用能力中枢建设和数据运营领域全方位布局,打造时空大数据平台,作为数据要素“操作系统”,树立行业标杆加快时空数据转型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订单不断落地,站稳数据要素发展高地。报告期内,公司签约唐山市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合同额2,154.6万元),该项目为公司面向地级市大数据局的综合型信息化底座工程,是公司面向地级市大数局的样本工程。项目以空间数据融合政务数据,将人口、法人和宏观经济等各类政务专题数据,通过时空属性融合到空间要素中,该平台是数字经济建设的基础支撑中枢。通过该项目,公司形成了面向大数据局全业务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为后续业务的开拓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形成了示范案例。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还参与了上海、杭州、西安、郑州、临清、芜湖、兰州、张家港、泸州、安康、百色、白银、阜新、武汉、宜昌、抚州、天津、惠州、蚌埠、遂宁、池州、韶关、沈阳、慈溪、沧州等多地的大数据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建设的智慧咸宁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项目通过国家级专家组验收。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入驻数字政府建设成果博览会,多款产品上架“粤复用”;入驻浙江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并上架2款产品,为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化改革增值赋能。子公司南京国图2款遥感类数据产品—国图遥感影像建筑物语义分割样本数据集和国图遥感影像智能识别系统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成功上架。
  凭借公司大数据方面的影响力,公司上榜2023中国大数据百强榜。2024年3月,公司与泰州市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进一步推进公司数据要素业务,树立数据要素运营标杆。公司围绕公共数据运营,构建数据运营框架服务,打造国产化空间位置数据底座平台、研发系列治理工具及提供开源数据底板,持续深化研究构建(空间信息×数据要素)×(To G/B/C)典型数据运营场景。未来,公司将面向各地委办局、大数据集团等单位提供数据增值场景应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共创数字经济未来,携手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利: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布局水利信息化市场,突破更多省级客户,新签水利业务合同同比增长约25%。报告期内,子公司南京国图中标天津市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项目(中标金额885.8万元)。同时,公司及子公司中标数字孪生三峡模拟仿真引擎项目、三峡集团重庆巫山县智慧水务GIS支撑软件平台采购项目、山东黄河治理保护信息化平台优化升级项目、陕西智慧黄河项目GIS采购、数字孪生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项目GIS平台、长江航运数字孪生先导试点项目、长江航道数字孪生基础平台测试验证技术服务、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水情水质监测系统等重点项目。同时,公司积极拓展签约2023年全国河长制湖长制管理系统运行维护服务、DMZ区中小河流治理底图制作及矢量和瓦片数据服务开发部署、国家水资源数据库与基础支撑平台研发(2023年度)、数字孪生兴隆水利枢纽工程EPC项目多目标智能调度可视化综合决策支持可视化及大屏系统业务应用技术开发、惠州市西枝江流域实时洪水预报系统技术服务、水文站GIS平台采购、灌区一张图等等项目。
  2023年,水利部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召开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现场会,会议发布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暨全国水利一张图2023版。公司参与承建的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以全国水利一张图为基础有序汇集融合多源数据,可实现对全国物理流域全要素、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和智能化模拟,实现了信创环境下的二三维一体化建设,具备“看、查、测、算、演”五位一体支撑能力,在流域防洪和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公司参与建设的“安徽省史杭数字灌区建设2021年度项目”荣获“2023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报告期内,公司参加首届长三角水论坛,并加强外部合作,与中禹智慧达成战略合作,依托水利智能中枢平台,共同打造水利行业“超级一张图”解决方案,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未来公司将紧抓水利发展机遇,逐步打造一批可复制和可推广的优秀案例、典型模式、技术路径,赋能水利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气象:随着全球变暖趋势加剧,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呈现出长期性、突发性、巨灾性和复杂性,防御气象灾害的紧迫性日益凸显。报告期内,公司基于SuperMap GIS技术体系搭建了气象一体化平台,并面向交通、电力、农业、生态、应急等多领域构建了“气象+”行业应用的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分灾种、分重点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为各行各业提供防灾减灾气象保障。除了应用于气象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灾害防治领域。报告期内,该平台已在7个省份落地应用,后续将进一步向其他灾害防治领域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为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四川、青海、河南、广西、内蒙、陕西、山东、河北、湖南等地客户开展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灾害风险风险管理和灾害风险数据服务。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农业大灾风险综合集成智能分析与决策研究”项目研究,完成高性能、高可用、高可靠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析与智能决策服务平台的研发,并在国家气候中心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中部署运行,为应用示范提供平台支持并迭代优化。
  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技术和经验优势,进一步强化灾害防治业务的协同能力、综合监管能力、决策与服务能力,加强业务功能创新,不断拓展下游应用逐步向省、市、县各级推广,并面向农业、生态、海洋、交通、电力、旅游及应急等领域提供“气象+”服务,为“气象+”行动赋能。
  企业应用:公司聚焦园区、航空、能源和企业地图服务赛道,以空间智能(GI)+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服务各级各类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工作。联合集成商、运营商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基于空间智能的企业应用落地。报告期内,公司企业业务新签合同同比增长约150%。
  智慧机场:报告期内,公司与南方航空签署首个航司业务合同。同时,依托SuperMap GIS基础软件、空间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公司打造出一套安全、高效的全流程智慧机场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建设武汉天河机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深圳机场、丽江机场、厦门机场、白云机场、长沙机场、九华山机场等智慧机场项目。未来公司将继续基于自身优势,发挥GIS技术筑基作用,数智护航安全、为机场运营提速增效。
  智慧园区:报告期内,公司打造了化工园区智慧化解决方案。方案以数字孪生化工园区智能平台为核心,集合多元数据类型,以“十有两禁”和建设指南为依据展开应用设计,并通过数字孪生IOC这个超级大应用,实现园区动态展示、态势感知、综合研判等功能。报告期内,公司“智慧化工园区二三维一体化平台”入选2022年智慧化工园区适用技术目录,此外,公司参与连云港石化产业园区项目、包头铝业工业园区智慧园区项目、东岳氟硅科技集团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升级项目、中天(南通)钢铁园区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网络化改造升级项目、智慧洋浦(一期)项目、黑龙江虎林市智慧园区项目、上虞精细化工园区建设工程二期、广汉智慧园区项目、中建三局新型智慧工地项目、联通智慧三维园区、大庆市高新区智慧园区等诸多园区项目。
  地图慧SaaS业务:2023年,地图慧不断在典型行业领域持续深耕,制定了家电售后、金融保险、连锁零售等重点行业方向,并对重点区域进行了重新布局与营销策略的调整,重构家电售后及零售精准营销等行业解决方案。在客户层面,地图慧企业注册用户新增6W+家,新签约了南孚电池、飞鹤乳业、中华财险、小米电器,前锋厨电、如意馄饨、蜜雪冰城、柚见鲜茶、米村拌饭、木屋烧烤等知名企业客户;在续约方面,地图慧大客户续约率达到90%以上,续约客户包含自然资源部、海尔日日顺、方太厨具、老板电器、十分到家、日立建机、太平洋保险、鼎和保险、富德人寿、天信仪表、学而思、米其林、西凤酒等知名品牌客户。
  在今年618、双十一电商节期间,地图慧以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产品,协助诸多家电和物流用户实现快速分单,受到了如小米、海尔、老板电器、方太厨具等用户的认可。
  在产品层面,地图慧持续增加在研发层面的布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进行平台产品的更新迭代,不断优化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在性能上,对地图数据加载速度、图片视频上传速度进行优化,提升了地图数据的加载、缩放拖拽的流畅度。在算法上,实现了地址解析高准确度和高解析度双通道优化,并基于家电售后场景,自研基于多限制条件的上门派单算法,解决上门场景中智能派单等痛点问题。在用户体验上,优化了登录注册流程和搜索逻辑,增加采集点自动识别地址、外勤水印相机、可通过行业模板创建地图、专题样式模板等功能。
  海外业务:公司始终坚持国际化战略,积极耕耘国际化布局,秉承全球化思维,开展本地化行动。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推进品牌国际化,参加BIM WORLD Paris 2023、GEO Week 2023、INTERGEO 2023、InnoWeek 2023、PhilGEOS 2023、4TH GIS LATAM CONFERENCE、第六届国际地理信息博览会、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商贸论坛,同时在菲律宾、印尼、泰国、墨西哥、肯尼亚等地开展巡展,每处巡展吸引众多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以及高校教师参会。通过展会和巡展,向广大潜在的国际合作伙伴展示了前沿GIS技术及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并达成了多项合作。报告期内,公司与达索系统高层会谈,深化和推进双方战略合作。此外,公司还与越南第四电力建设咨询股份公司、德国企业IGI System(Integrated Geospatial Innovations)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同时,公司积极推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实践,在海外本地招收当地员工,对代理商进行支持和服务。目前公司在海外20多个国家有常驻员工,50多个国家有代理商,100多个国家有用户。一方面公司将通过海外营销网络、海外代理商、跨国企业合作伙伴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海外的平台基础软件销售业务;另一方面公司逐步开展GIS解决方案和云服务业务的推广,通过关键的解决方案业务带动平台软件的销售,实现海外平台战略落地。在云服务业务方面,包括平台软件的PaaS、应用软件的SaaS等,公司充分利用在国内和部分海外区域的成功经验,精准把控海外产品和服务的定位导向,在海外市场需求和公司技术的碰撞中,提炼制作外文版,通过海外云服务厂商进行推广。随着公司海外营销网络的不断完善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紧抓全球价值链重构机遇期,推动国际化业务实现新突破。
  (4)全面强化内部管理,提质增效协同发力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强化内部管理,构建更加务实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全面导入BLM和DSTE战略规划方法论与流程,推动战略规划体系化。在研发流程方面实现了从小IPD到大IPD,助力产品创新能力和产品经营能力的系统化提升。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强壮干部育人队伍,重塑角色认知以及岗位画像,革新考核激励体系,全面推广获取分享制,激发人才活力效能,助推企业价值创造。
  此外,报告期内,母子公司融合更加紧密,在提高人效、全面协同研发和统一客户界面等机制方面研讨与布局,实现了拉通赛道作战规,协同研发新产品,部分订单协同销售,促进了协同效应的进一步发挥,不断提质增效筑牢发展基础。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行业格局和趋势
  (1)人工智能持续演进,未来生态空间巨大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叠加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继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后,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省、浙江省、安徽省、四川省等各省市陆续出台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等落地政策,“1+N”政策体系逐步构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随着人工智能重要地位的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人工智能+”行动将为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开启新的篇章。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演进,将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甚至社会变革注入强大动力,未来生态空间巨大。
  公司早在5年多前就开始了人工智能与GIS的融合研究,目前人工智能GIS是公司研发的SuperMap GIS的五大技术体系之一,将人工智能技术用到GIS数据生产、管理、分析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了GIS的智能化水平。在AI大模型方面,公司未来GIS实验室也在进行紧密跟踪和技术落地探索,在包括AI大模型遥感语义分割、生成式AI、类GPT知识问答等方面都在积极开展技术探索并形成了一部分落地应用实践。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公司将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拥抱新技术,聚焦人工智能科学前沿问题和基础研究,加强对人工智能与空间智能和地理信息技术融合的投入力度,促进融合成果转化和应用,助力构建我国人工智能新优势。
  (2)信创战略全面铺开,替代空间加速释放
  2023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202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此外,交通运输部先后陆续发布《公路水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铁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要求“优先采购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2023年12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发布《关于打造国家信创产业高地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率先建成技术领先、企业集聚、方案突出、服务完备的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100个信创应用场景,集聚400家信创企业,引培万名产业人才,信创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同时,信创相关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测评总体要求》、《安全可靠测评工作指南(试行)》以及财政部和工信部正式发布7项基础软硬件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等相继发布,以标准化加速信创的规模化普及。
  此外,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2024年3月14日,财政部正式发布《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其中,2024年中央财政涉及突破核心技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技经费近5,000亿元。信创产业作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及重点领域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迎来重要资金保障。
  信创是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和新时代新征程发展战略需要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信创产业发展是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基座。
  在国际环境变化、国家政策推动和数字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信创正从局部到全面、从细分领域到所有领域延展。公司是聚焦地理信息软件(Geographic Information Software,广义GIS)和空间智能(Geospatial Intelligence,GI)领域的基础软件与应用软件厂商,是信创领域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信创战略从试点到全面铺开,信创产品将全面渗透至更多核心业务场景,将给公司带来广阔的基础软件替代空间和应用软件重构空间。
  (3)国债红利加速落地,数字孪生智守江河
  2023年2月,水利部印发《2023年河湖管理工作要点》,提出要深化智慧河湖建设,推进河湖本底数据信息化,加强遥感等技术成果应用,优化全国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河湖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全面提升水利监测感知能力,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2024年2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数字赋能。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算据、算法、算力建设为支撑,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前瞻性预演、精准化决策为路径,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统筹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加快实现大江大河重点防洪区域和抗旱“四预”功能。
  近年来,颠覆传统认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旱灾害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极端性、反常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从趋势看,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于2023年11月形成。厄尔尼诺事件叠加全球气候变暖,极可能导致灾害复合链发风险加大,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更趋极端化。因此必须主动适应极端水旱灾害频发“常态”,着力提高极端情况风险预见和处置能力,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切实筑牢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直接关系防洪、供水、粮食安全,而且关乎经济、生态、国家安全。为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2023年4季度中央财政增发万亿国债,水利建设投资和规模创历史新高。随着水利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将提振水利信息化的建设需求,智慧水利和数字孪生水利等投资有望上行,带动公司相关订单增长。公司参与国家防汛抗旱二期工程、全国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数字孪生三峡模拟仿真引擎建设、长江航运数字孪生先导试点项目等众多重点项目建设,已构建完善的数字水利生态,在数字孪生水利、山洪灾害防御、数字灌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抓水利发展机遇,通过数字孪生智守江河,赋能水利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4)逐浪数字经济大潮,筑基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生产、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形态,具有高度信息化、高度智能化、高效便捷等特征,推动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型。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已经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公司业务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作为GIS产业龙头企业,围绕新质生产力,基于自身的优势,将新质生产力贯穿地理信息产业链中。
  ①数据潜能充分激活,数字经济提档加速
  2023年,随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地,国家数据局和各地大数据局陆续组建,数据要素相关政策密集发布。2023年11月,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创建方案》和政策清单。作为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将按照适应数字经济特征的监管方式,建立先行先试机制,建设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和数据要素集聚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涌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数据赋能经济提质增效作用更加凸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绝大部分的信息都离不开空间位置,空间信息具备打通专题信息的能力或特性。公司一直深耕与空间信息相关的技术和应用,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深厚的行业积淀,具备强大的空间信息融合或打通其他信息的能力。公司曾参与建设重庆、西安、北京西城、长春、柳州、益阳、平顶山、济南、石家庄、咸宁等百余个城市的时空大数据共享平台项目,并持续开发空间数据治理工具,为行业提供数据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关联、数据转换、数据建模、数据质检以及数据入库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赋能空间治理的创新与实践。未来公司将把新质生产力贯穿数据要素全流程服务中,致力于引领(空间信息×数据要素)×场景,打造全面引领的基于位置服务的数据治理、开发利用与交易服务平台,探索数据要素服务商业模式,打造一批跑得通、有成效、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以点带面,推进数据要素在关键行业和领域的广泛应用,夯实新质生产力新要素支撑,劲推新质生产力跃升发展。
  ②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企业应用普及跃升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
  2023年5月,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明确指出:把握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方向,推动中小企业理念、组织、管理、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先进适用技术供给和赋能应用,提升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23年6月份,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准确把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痛点难点,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政府将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帮助和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是数字中国建设的组成部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路径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环节。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进入“深水区”,已然从提高效率的工具转为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发展质量的主动战略;从局部转型变为对全局的改革优化;从单一领域、单一行业转变为对各行业、广生态的全面覆盖。
  历经二十余年的技术积淀,公司在企业数字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中国电信、中石化、中石油、中电建、国家管网集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深圳机场、白云机场、福厦机场等大型央企国企都是公司的重要客户。
  未来公司将以大型企业数字化为抓手,不断加速应用场景打造,深度参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智、赋值、赋能”专项行动,充分释放数字技术降成本、提效率、优服务的巨大潜力,促进数实融合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形成。
  ③数字赋能加快步伐,自然资源走向“智治”
  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要、民生之本、生态之依。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建立全国统一、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数据资源和智能统一的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成为必然要求。2023年9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明确提出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成果、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国土调查数据、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治理成果构建国土空间信息模型(Territory information model,TIM),构建全域覆盖、动态更新、权威统一、三维立体、时空融合、精度适宜的国土空间信息模型,夯实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hina Spatial Planning Observation Network,CSPON)的数字底座,助力孪生互动的数字国土空间构建,大力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转型。2023年1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部署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的通知》,明确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16个省份、29个城市、1个区县开展CSPON建设试点。2024年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将围绕核心职责履行,突出数字化的撬动、赋能和引领作用,以信息系统整合提升为突破口,强化基础设施和网络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丰富自然资源数据体系,夯实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据治理、智能计算、场景构建、协同共享能力,以自然资源智慧化场景驱动治理模式变革、方式重塑、能力提升为目标,大幅提高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信息化水平和效能,并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全面助力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空间信息的需求从空间粒度和内容粒度上都提出了新要求。实景三维作为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时空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通过“人机兼容、物联感知、泛在服务”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实时关联互通,为数字中国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是数字政府、数字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目前,我国已全面建成新一代数字高程模型。在地形级实景三维建设方面,我国全面建成覆盖全国陆地国土的10米格网新一代数字高程模型。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上,在共计26个省(区、市)264个城市开展了约5.52万平方千米城市三维模型建设,在地方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二维到三维的“换装”,彰显了自然资源空间治理对精细化地理信息的强烈需求。随着CSPON试点全面开启和新一代数字高程模型的全面建成,未来自然资源部门将统筹国家、省、市力量完成城市三维模型数据(LOD1.3级)生产,在全国层面形成一套统一规格的三维模型产品,并以国土空间信息模型(TIM)为框架,以实景三维中国为时空基底,建设和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数据驱动和智慧赋能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hina Spatial Planning Observation Network,CSPON)。自然资源领域是公司的核心业务领域,公司在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治理、实景三维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领先优势,助力自然资源走向“智治”。
  (5)空域改革政策共振,低空经济迎风起飞
  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2024年3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随着顶层文件发布,空域改革与政策支持共振,低空经济将迎风起飞。公司作为GIS领域的龙头企业,可以在低空经济感知与数据处理、低空公共航路网(低空“天路”)规划与建设、无人机综合管理与监控、低空管理、低空气象监测等方面为低空经济赋能。
  在低空经济感知与数据处理方面,公司可以充分利用GIS在地理信息数据存储、管理、调用、分析计算和分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对无人机采集的低空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在低空公共航路网规划与建设方面,根据中科院的相关研究,低空公共航路网(低空“天路”)是保障低空无人机安全和高效运行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要发展和建设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基础设施,需要解决2个关键问题: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敏感约束地理要素快速识别与精准提取、约束地理要素三维净空范围的科学确定。公司作为GIS空间计算的龙头企业,可以充分利用GIS空间计算技术,参与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助力低空“天路”规划和建设。
  在无人机综合管理与监控方面,公司可以基于云计算技术并高度融合空天地一体化的数据,构建统一的时空基准下的无人机运行管理体系,为无人机遥感组网观测、低空公共航路构建和运行提供技术基础。
  在低空管理方面,公司可以将GIS技术应用于低空物流、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等方面,如:无人机配送、无人机救援、无人机安防、无人机巡检、无人机测绘、无人机植保、无人机消防、低空交通疏导、低空出行服务、低空城市监控等。通过提供精准的空间位置信息服务,助力智慧城市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的低空管理。
  在低空气象监测方面,低空“天路”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是低空的数字孪生大气的实时监测网络和多尺度预警预报技术体系。公司的GIS平台可以结合空间位置信息实现对多源气象数据的集成、管理和分析,对来自不同监测点、无人机和其他气象探测设备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对低空气象条件的精确监测和可视化展示。通过空间分析和模型预测,可以对低空气象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及时发布低空气象预警信息,助力提升气象对低空飞行的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公司已与泰州市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无人机技术开发合作和低空经济感知的合作也是本次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这表明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合作和市场拓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未来公司将拓展城市低空应用新场景,谋划低空感知新蓝图,不断推进旅游、物流、城市管理、交通等方面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落地,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6)“一带一路”战略加持,海外市场未来可期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贸易格局和多边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地区冲突不断爆发,全球价值链正进入深度调整期和重构期,朝着本土化、区域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贸易、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的巨大市场。
  “一带一路”作为构建我国内外大循环的布局和抓手,利用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带动更多发展中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过程中,将出现广阔的GIS替代市场和空白市场。未来公司将紧抓全球价值链重构机遇,以“一带一路”为契机,聚焦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出现的GIS产业替代市场和空白市场,推进自身业务的“国内、区域、全球”业务链聚合重构,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企业的合作,不断推动公司业务向国际化纵深迈进,不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2、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围绕新时期发展战略目标,紧抓自主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开展AI等前沿技术攻关,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全力打造自主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产品。
  同时,通过持续开展常态化市场洞察和“集团+产品线+区域”矩阵联合作战,双管齐下,立足用户需求,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品牌黏性和客户黏性,扩大第一增长曲线业务市场份额,提升第二增长曲线和第三增长曲线业务的业绩贡献力度,构筑公司的长期竞争优势。
  3、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围绕人工智能、空间计算等不断深化技术融合,全面加强AI研发创新,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夯实技术根基,提升自身核心技术竞争力,迎接未来生态。
  同时,公司将在数据要素、水利气象、住建、企业应用、海外业务等第二增长曲线业务方面重点发力,持续开展常态化市场洞察,加强每个赛道的竞争力,提升发展速度,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此外,公司将进一步进行组织变革和流程变革,沉淀组织最佳实践,建立产品线/BU与区域的矩阵组织架构,通过“多路集成、交叉运作,协同作战、互为支撑”的发力模式,实现利&力出一孔,系统提升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化销售协同和研发协同,促进产品创新、产品品质、交付和服务效率以及组织人效的大幅提升。
  4、可能面临的风险
  (1)上下半年业绩不均衡风险
  公司利润的实现具有明显的上下半年不均衡特点,下半年实现的收入占全年收入的比例较高。公司提供的地理信息系统产品和服务的用户多为政府部门或其事业单位,客户一般在上半年制订采购预算,发布招标公告;正式采购合同通常在下半年签订,故此公司业务合同的签订主要集中于下半年。如果客户招投标进度延缓,或对公司软件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的需求下降,都将可能影响公司合同的签订,进而影响全年的业绩,并导致全年盈利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将继续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紧抓自主化和数字化重大发展机遇,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业务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客户优势,不断加大品牌宣传与市场推广力度,完善销售布局,不断开拓政府信息化和企业数字化市场,实现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2)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报告期内,随着公司业务领域和规模快速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增长迅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7.16亿元。虽然当前公司主要客户是各级政府及相关事业单位,该类客户实力雄厚,信誉良好,应收账款的收回有可靠保障,且从历史经验看相关应收账款回收良好。但公司仍存在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回收或无法回收产生坏账的风险,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建立了应收账款对账及催收机制,定期对应收款项的性质、账龄、额度进行分析;同时及时跟进项目进展,沟通回款进度,将应收款项催收工作落实到责任人;并对应收款项的欠款单位持续关注,了解其日常经营状况和回款政策,保证回款的可持续性。
  (3)商誉减值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为4.30亿元,占公司报告期末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比例为14.33%,主要为近年并购子公司所致。公司根据会计准则于每年度末对形成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截至期末,经评估,商誉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因此公司对该等商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未来若出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资产减值迹象,则可能造成公司的商誉资产发生减值风险,从而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深化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统筹、业务拓展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发挥并放大整合协同效应。深入开展市场洞察,积极布局第二增长曲线业务,拓宽业务范围和营销网络,激发增长新动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