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教育教学领域、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特种装备。
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教育教学领域、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特种装备
机床数控系统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 、 教育教学领域 、 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 、 特种装备
许可项目: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数控系统、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新能源汽车设计和配套产品、机电一体化、电子、计算机、激光、通信、工业软件、红外等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技术服务;开发产品的销售;机械及静电喷塑加工;经营本企业和成员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和成员企业科研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除外)(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09-30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
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产线板块销售收入(元) | 4.46亿 | - | - | - | - |
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产线板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 | -34.27 | - | - | - | - |
数控系统与机床板块销售收入(元) | 5.95亿 | - | - | - | - |
数控系统与机床板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 | 5.11 | - | - | - | - |
新能源汽车配套板块销售收入(元) | 1548.86万 | - | - | - | - |
新能源汽车配套板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 | -14.30 | - | - | - | - |
特种装备板块销售收入(元) | 3968.51万 | - | - | - | - |
特种装备板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 | 49.28 | - | - | - | - |
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产线领域营业收入(元) | - | 2.04亿 | - | - | - |
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产线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 | -57.82 | - | - | - |
数控系统与机床领域营业收入(元) | - | 3.83亿 | - | - | - |
数控系统与机床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 | 3.89 | - | - | - |
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领域营业收入(元) | - | 1473.33万 | - | - | - |
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 | 31.60 | - | - | - |
特种装备领域营业收入(元) | - | 2166.15万 | - | - | - |
特种装备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 | 14.97 | - |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项) | - | 78.00 | 219.00 | 121.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项) | - | 35.00 | 51.00 | 28.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外观设计专利(项) | - | 7.00 | 43.00 | 32.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项) | - | 36.00 | 125.00 | 61.00 | - |
专利数量: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项) | - | 37.00 | 79.00 | 45.00 | - |
业务收入: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产线领域(元) | - | 2.04亿 | - | - | - |
业务收入:数控系统与机床领域(元) | - | 3.83亿 | - | - | - |
业务收入: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领域(元) | - | 1473.33万 | - | - | - |
业务收入:特种装备领域(元) | - | 2166.15万 | - | - | - |
产量:制造业(台、套) | - | - | 41.02万 | - | - |
销量:制造业(台、套) | - | - | 41.16万 | - | - |
产能:名义产能:智能产线(单元(套)) | - | - | 450.00 | - | - |
产能:名义产能:机器人本体(台) | - | - | 6000.00 | - | 6000.00 |
产能:实际产能:智能产线(单元(套)) | - | - | 350.00 | - | - |
产能:实际产能:机器人本体(台) | - | - | 5000.00 | - | 5000.00 |
产量:智能产线(单元(套)) | - | - | 10.62亿 | - | - |
产量:机器人本体(台) | - | - | 3.91亿 | - | - |
订单金额:新增订单:智能产线(元) | - | - | 12.93亿 | - | 8.52亿 |
订单金额:新增订单:机器人本体(元) | - | - | 2.90亿 | - | 4.56亿 |
订单金额:期末在手订单:智能产线(元) | - | - | 8.54亿 | - | - |
订单金额:期末在手订单:机器人本体(元) | - | - | 1.19亿 | - | - |
订单金额:确认收入订单:智能产线(元) | - | - | 8.17亿 | - | 3.34亿 |
订单金额:确认收入订单:机器人本体(元) | - | - | 3.01亿 | - | 4.91亿 |
销售收入:智能产线(元) | - | - | 8.17亿 | - | - |
销售收入:自制(元) | - | - | 3.01亿 | - | 3.34亿 |
销量:智能产线(单元(套)) | - | - | 8.17亿 | - | - |
销量:机器人本体(台) | - | - | 3.01亿 | - | - |
专利数量:新增授权专利(项) | - | - | - | 121.00 | - |
专利数量:新增授权专利:发明专利(项) | - | - | - | 28.00 | - |
专利数量:新增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项) | - | - | - | 61.00 | - |
专利数量:新增授权专利:外观专利(项) | - | - | - | 32.00 | - |
专利数量:软件著作权(项) | - | - | - | 45.00 | - |
制造业产量(台、套) | - | - | - | - | 39.75万 |
制造业销量(台、套) | - | - | - | - | 39.57万 |
产能:实际产能:智能产线/单元(套) | - | - | - | - | 350.00 |
产能:名义产能:智能产线/单元(套) | - | - | - | - | 450.00 |
销售收入:终端应用市场:智能产线(元) | - | - | - | - | 4.91亿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2.03亿 | 9.62% |
客户2 |
1.79亿 | 8.46% |
客户3 |
1.29亿 | 6.12% |
客户4 |
1.15亿 | 5.43% |
客户5 |
9600.00万 | 4.5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8713.48万 | 5.58% |
供应商2 |
5179.34万 | 3.32% |
供应商3 |
4627.42万 | 2.96% |
供应商4 |
2960.84万 | 1.90% |
供应商5 |
2920.23万 | 1.8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1.11亿 | 6.68% |
客户2 |
1.02亿 | 6.13% |
客户3 |
7053.99万 | 4.24% |
客户4 |
4558.56万 | 2.74% |
客户5 |
3685.07万 | 2.2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3256.78万 | 2.78% |
供应商2 |
2199.31万 | 1.87% |
供应商3 |
2001.84万 | 1.71% |
供应商4 |
1735.04万 | 1.48% |
供应商5 |
1462.57万 | 1.2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1.31亿 | 8.02% |
客户2 |
6047.58万 | 3.70% |
客户3 |
3831.13万 | 2.34% |
客户4 |
3315.93万 | 2.03% |
客户5 |
2718.65万 | 1.6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2944.43万 | 2.75% |
供应商2 |
2508.29万 | 2.34% |
供应商3 |
2205.21万 | 2.06% |
供应商4 |
1394.09万 | 1.30% |
供应商5 |
1214.84万 | 1.1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3500.25万 | 2.65% |
客户2 |
3152.14万 | 2.38% |
客户3 |
2498.23万 | 1.89% |
客户4 |
1889.67万 | 1.43% |
客户5 |
1874.62万 | 1.4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3071.98万 | 1.92% |
供应商2 |
2494.39万 | 1.56% |
供应商3 |
2093.13万 | 1.31% |
供应商4 |
2058.90万 | 1.28% |
供应商5 |
2015.75万 | 1.2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4154.07万 | 4.58% |
客户2 |
2995.56万 | 3.31% |
客户3 |
2920.35万 | 3.22% |
客户4 |
2090.52万 | 2.31% |
客户5 |
2075.89万 | 2.2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4031.32万 | 3.63% |
供应商2 |
3882.59万 | 3.50% |
供应商3 |
2608.24万 | 2.35% |
供应商4 |
1759.37万 | 1.59% |
供应商5 |
1420.98万 | 1.28%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坚持“一核三军”的发展战略,即“以数控系统技术为核心,以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新能源汽车配套为三个主要业务板块”。公司各领域业务主要情况如下: (一)各领域主要业务及产品、行业发展情况 1、数控系统配套 数控机床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母机,在整个机床系统产业链中,数控系统为先进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是数控机床的“大脑”。公司作为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的创新型企业,拥有数控装置、伺服驱动、伺服电机成套装备研发生产能力,具备强大的技术优势,主要为各类数控机床企业和汽车、3...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坚持“一核三军”的发展战略,即“以数控系统技术为核心,以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新能源汽车配套为三个主要业务板块”。公司各领域业务主要情况如下:
(一)各领域主要业务及产品、行业发展情况
1、数控系统配套
数控机床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母机,在整个机床系统产业链中,数控系统为先进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是数控机床的“大脑”。公司作为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的创新型企业,拥有数控装置、伺服驱动、伺服电机成套装备研发生产能力,具备强大的技术优势,主要为各类数控机床企业和汽车、3C、木工、磨床及高端重点领域等用户提供数控系统配套和服务,包括为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车削中心、数控铣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钻攻中心、各类专机、五轴机床等中、高档数控机床等机型提供华中8型、9型高档数控系统,以及针对普及型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等提供系列数控系统、系列伺服驱动、系列伺服电机等。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6月,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9.2%。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4.1%,在手订单同比下降5.4%。根据国统局公布数据,1-6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金切机床产量33.3万台,同比增长5.7%;金属成形机床产量8.3万台,同比下降6.7%。根据中国海关数据,1-6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154.3亿美元,同比下降3%。其中,进口额50.5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出口额10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
工业母机作为国家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2024年3月27日国家出台《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工业母机等关键行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针对工业母机、工程机械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再次从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角度,强调了工业母机的重要性。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开展“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推动工业母机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促进工业母机产业链企业融通发展,从政策层面上看,国家对工业母机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业务
公司始终坚持“PCLC”的发展战略,即以通用多关节工业机器人产品(P)为主攻方向,以国产机器人核心基础部件(C)研发和产业化为突破口,以细分领域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线(L)应用为目标,以智能云平台(C)为机器人和产线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具体业务为各类制造企业提供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整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控制器等产品,以及智能产线、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等业务。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得益于政策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市场已逐渐成熟并开始进行存量市场争夺与细分增量市场卡位并存的阶段。根据MIR数据显示,2012-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从2.72万台增长至28.3万台,年均复合增速达24%。2024年上半年,制造业企业扩张预期下降、市场需求面临压力,工业机器人仍处于去库存阶段。尽管2024年上半年市场需求低于预期,但仍保持一定韧性,上半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14万台,同比增加5%。2024年下半年,市场需求下行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供强需弱的情况或将更加突出,尽管如此,国产品牌的渗透率正在逐渐提升,根据MIR预测数据,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预计达到29.50万台,同比增长4.2%,下半年或将好于上半年。
随着“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促进了动力电池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402.6GWh,同比增长40.3%。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318.1GWh,同比增长26.6%;2024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达到了60.0GWh,同比增长8.2%,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国产锂电设备以优良性价比以及强大的交付能力获得海外客户的青睐,国内锂电设备公司积极抢滩海外市场。同时,受海外动力电池企业扩产影响,海外锂电设备市场需求持续上涨,国产锂电设备企业海外业务不断增长。
3、教育教学方案服务
教育教学方案服务业务主要为各类院校数控技术、机器人、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提供专业升级方案、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等,其中设备部分包括各类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实训工作站、智能制造教学单元、智能工厂实训基地等。
为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制定并印发《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支持内容包含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实训教学设备。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端仪器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更新不适应实训教学需求、未达到相关实训教学条件标准、影响实训教学安全的设备,并对上述设备更新项目进行相应的政策支持。
4、新能源汽车配套
公司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主要是围绕汽车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具体包括新能源汽车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轻量化车身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产品等。华中数控经过多年积累,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
随着对环保和可持续能源的重视,场地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城镇化发展、公交都市建设、农村客运公交化等有利因素将支撑市场需求,双碳目标、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试点等也会加快传统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化。根据最新的终端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6月新能源客车累计销量已有13,437辆,同比增长27%。近年来,东盟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市场调研机构莫尔多情报咨询公司分析认为,东盟电动汽车市场2021年的总规模为近5亿美元,2027年预计将突破26亿美元,到2035年东盟电动车销量将超过燃油车,东南亚电动汽车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东盟发展电动汽车的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5、特种装备
公司特种装备业务主要包括人体测温、工业安防监控等领域广泛应用的红外产品,以及特种装备配套产品,如控制系统用于特种装备部件或单元总成配套、特种机器人及智能系统在装备领域的应用等。
红外热成像行业继续展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新品覆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如电力检测、工业控制、医学诊断、安防、无人驾驶等,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民用和工业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快速拓展。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加速特种装备的现代化更新与智能化转型成为迫切需求,并且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部门根据生产编制采购计划,按比质比价原则,对主要原材料采用招标采购制度,并建立了价格、质量、数量和资金等监督程序,对采购过程采取全程监督。公司与供应商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总部负责数控系统和机床业务的采购,工业机器人的零部件采购主要由公司下属的重庆华数、佛山华数等子公司自行负责。
2、生产模式
公司具有指挥通畅、流程科学、反应迅速的生产管理体系。生产部根据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通过对客户的需求分析,结合市场预测及往年销量,对部分主流产品采取谨慎的原则预先备货。根据交货时间制定生产计划,再按照生产计划组织生产,产品经质量检验合格后入库作为产成品等待发货,确保快速及时、保质保量供货。
3、销售模式
(1)数控系统及机床业务
数控系统及配件业务的主要客户为机床制造商,以直销为主。定价方面,数控系统产品一般由一台数控装置、若干台伺服装置、电机及其他散件构成。在销售环节,公司为客户提供基本模块清单和价目表,客户根据机床功能、实际应用的要求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组合。公司数控系统以数控装置型号命名,同一名称的数控系统的具体构成因其配置(伺服装置的型号、数量)、电缆的长度和防护等级、选件功能(网络、多轴联动)标准的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异,故销售合同的总价也各不相同。
此外,公司为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与国内多所工科院校建立深度合作,采用高端数控机床,整合教材、辅件等,销售给下游高校客户用于教学使用。
(2)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业务
公司工业机器人主要合作对象以系统集成商、代理商、设备商以及大型终端客户为主,目前主要应用消费电子、家电、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相关行业,同时有部分销售给院校类客户用于科研和教学培训。
公司智能产线产品是由硬件集成向软硬一体化集成转变,面向行业应用,推出智慧工厂的系统解决方案,主要直销给终端用户,目前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锂电、家电、厨具、制鞋等行业。在信用政策方面,对于机器人与智能产线业务板块,按照该领域业务板块产品特点,公司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时一般会约定根据进度来回款,待产品安装调试并经验收合格后收回除质保金以外的全部款项。
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具体情况,针对自身产品的特点和客户定制化的需求来制定产品价格。
4、研发模式
公司持续推行IPD的开发模式,以公司战略规划及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预研规划。标准的产品开发流程分为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生命周期六个阶段,对一个产品包从概念到生命周期管理阶段结束所需所有流程的主要活动进行管理,将所有管理产品包所需的全部主要活动整合起来,保证计划、交付和生命周期结束工作的成功,实现研发目标。其中在开发过程中融合敏捷开发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敏捷实践,以较短的反馈实现价值,快速、持续不断创造客户满意的价值。技术预研及平台开发流程分为立项、开发、验证、发布及成果化四个阶段。通过技术预研,进行前瞻性研究,补齐关键技术短板,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平台开发,搭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标准化平台,提高产品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
公司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或本体相关业务的,本季度公司产品整体市场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变动30%以上
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装备或解决方案业务的。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未发生重大变化,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重大影响的情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下:
(一)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优势
华中数控是首批国家级创新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电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创新平台”。承担和完成了国家04重大专项、国家863及省部级科技攻关等课题数十项,公司对标国外先进的高档数控系统,攻克了数控系统体系结构、现场总线、高速高精、五轴联动等一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自主研发NCUC-Bus现场总线技术,获批5项国家标准。研制的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华中9型新一代智能化数控系统入选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和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部委主办的“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领域,针对国产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缺乏的问题,公司重点开展机器人整机、高性能控制系统、新型驱动、高性能电机、工业应用软件及机器人云平台等方面技术攻关,先后攻克机器人核心技术400余项,核心自主创新占比超80%,解决了工业机器人“无脑”的卡脖子问题,自主可控的智能机器人控制器实现了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跨越式、系统化发展。其中BR双旋机器人系列取得创新机械结构和控制算法方面的国际首创发明专利。在集成应用方面,公司不断深耕细分领域市场,在3C、大小家电、厨具、卫浴、玻璃、新能源、快消品和物流领域,在机加、冲压、搬运、喷涂、打磨、涂胶、焊接、装配等领域形成应用示范。
华中数控始终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矢志不渝打造数控系统中国“芯”。报告期内,公司入选2023年度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名单;参与的科研项目“高档数控机床精度及其稳定性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HNC高端五轴数控系统产品包荣获MMAWARD创新产品奖;公司创新成果HNC-948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荣获“CCMT2024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春燕奖”;华数机器人4个项目成功跻身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CR系列工业协作机器人荣获第十届恰佩克“年度技术创新产品奖”;“高节拍灵巧双旋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华数机器人荣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优秀企业”殊荣。
(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优势
公司推出的华中9型数控系统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融合了大数据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数控系统,集成了AI芯片,支持人工算法和指令域大数据,通过集成智能化APP应用,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提供了机床指域令大数据汇聚访问接口、机床生命周期“数字双胞胎”的数据管理接口和大数据智能算法库,为打造智能机床共创、共享、共用的研发模式和商业模式的生态圈提供开放式技术平台,为机床厂家、行业用户及科研机构创新研制智能机床产品和开展智能化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三)研发及人才队伍优势
公司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始终专注于数控技术研发和应用,具有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传承底蕴。在多年研发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形成了以董事长陈吉红、总工程师朱志红等人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公司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覆盖面广、专业性强,技术能力覆盖了数控技术的全部核心领域,在硬件设计及软件创新应用方面卓有建树。强大的研发人才基础既保障了公司目前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也为公司长期技术战略规划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公司始终保持较高的技术投入,2019年至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为20.49%。公司采用“研发一代、生产一代、运营一代”的战略,工程中心负责基础前沿研究、中央研究院负责产品技术平台开发、地方研究院负责产品应用开发,建立了良好的开发梯度和迭代机制,新技术能及时向产品应用转化。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2亿元,通过充分的资金、人员等投入,建立高效的技术管理体系,持续保持公司技术优势。
(四)完善的产品服务优势
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技术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完善、及时的技术服务。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与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能力,并建立了销售维护和售后服务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定制快速、灵活多样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健全的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完善及高附加值的服务,并不断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根据市场环境,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为满足客户提供其所需的产品售后服务;聆听、挖掘客户需求,为其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工具管理客户和团队,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服务好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公司推出的“iNC-Cloud”云平台,面向数控机床用户、数控机床、系统厂商打造以数控系统为中心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服务平台。无论何时何地,只需移动终端,所有信息尽在掌握,让用户随时了解设备生产状态、生产效率、产量统计、报警信息等,享受专业、智能、安全的跟踪服务,分享制造过程中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等先进经验,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客户资源优势
在数控系统与机床业务领域,公司与国内主要机床厂均实现了批量配套,相应数控系统成功应用于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立车、重型数控机床、车铣复合机床、数控磨床等各种机床,在重大机械装备、船舶、发电、汽车等领域获得批量应用,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广大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和最终用户的认可,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大型机床厂家及终端用户,包括秦川机床、汇专机床、深圳创世纪、宇环、蓝思科技等;在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装备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凭借一流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已拥有一大批国内外优质的客户资源,成功跻身戴姆勒、福特、金康汽车、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理想汽车等汽车厂商,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力神电池、亿纬锂能、远景能源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厂商的供应商体系。公司依托自身的研发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凭借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优质的产品品质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营业收入,也提升了公司品牌市场知名度,为公司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携手合作伙伴,缔造产业协同优势
公司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产业链、生态链建设。公司通过加强与各级职业院校的合作,积累公司口碑,增加用户粘性;协同机床厂、行业用户共同构建数控系统智能化应用的二次开发平台和环境,培育中国智能制造创业与创新的生态圈,携手推进国产化数控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授权专利78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7项。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波动风险
数控系统和机床产品取决于下游终端客户的资本支出需求,从而受到宏观经济景气度的显著影响。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突发性事件仍有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未来经济景气度低迷甚至下滑,将影响整个数控系统和机床行业的发展,进而对本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针对以上风险,通过收集和分析宏观经济和行业信息,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风险因素,以便公司能够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采取应对措施。
(2)行业竞争风险
国内中高端数控系统市场目前由国际品牌主导。一方面,国际数控系统企业经过几十年的耕耘,大量的客户已经习惯使用相应产品,形成了一个市场生态圈: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数控系统的崛起,不排除竞争对手可能采用同类产品降价的方式,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公司专注于中高端数控系统,直面国际龙头品牌的竞争,若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将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应对措施: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因市场竞争激烈带来的风险。
(3)技术研发风险
公司所处数控系统与机器人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技术和产品研发需要一定的研发投入,新产品的市场接受也需要一定周期,但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受市场需求、客户认可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相关技术如不能及时运用于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则可能对公司业绩增长带来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加强技术市场调研和预测,强化技术合作与交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推进技术转化和产业化以及建立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等策略来帮助公司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并实现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优势。
(4)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加的风险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生产自主核心硬件产品所需的各类芯片、电子元器件、构件及其他辅料,原材料采购价格存在一定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经营业绩,如果未来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沟通,确保原材料的供应稳定可靠,降低因供应链波动带来的风险。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4年上半年,机床行业面临了一定的经营压力和市场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恢复,行业整体呈现逐步向好的态势,政策的支持和下游行业的转型升级预计将为机床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公司持续高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先进性;为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公司大力开拓智能产线海外业务市场,努力获取市场订单,因海外产线项目设备具有单价较高、安装调试较为复杂、交付周期较长等特点,导致公司半年度业绩承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894.55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9.02%。其中数控系统与机床领域(包含数控系统、电机、数控机床业务)实现收入38,323.2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89%;报告期内受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装备业务相关在手订单尚在执行中影响,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产线领域实现收入20,414.73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7.82%;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领域实现收入1,473.3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1.60%;特种装备领域实现收入2,166.1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97%。公司各板块经营发展情况如下:
1、数控系统与机床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围绕高端重点领域、能源、钢铁、装备制造业、3C、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众多领域,紧跟各领域客户的市场规划和最终用户的市场需求,通过不断地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不同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挖掘不同领域行业用户的技术需求和痛点,不断拓展数控系统市场。
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公司继续发挥五轴高端引领优势。在CCMT2024上海展期间,公司重磅发布“五轴旗舰产品包”,结合市场需求,推出五轴加工中心产品包、五轴车铣复合产品包,突破曲面超匀顺插补、进给速度自适应、RTCP参数快速自动标定、五轴空间误差补偿、动态防碰撞等技术,使得五轴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与山东豪迈、武重机床、天水星火、济南二机、东莞埃弗米、宁江机床、江西佳时特、华工激光等机床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各种类型五轴机床,为汽车及零部件、激光加工及高端重点领域企业进行批量配套,推动高档数控系统技术进步和应用。
在智能数控系统及智能机床领域,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赋能工业制造,利用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的开放平台,融合AI算法,汇聚大数据,融合大模型,集成强算力,形成了真正的智能化数控系统平台,为构建智能化生态提供技术支撑。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上海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发,形成一系列智能APP,为制造业的提质增效、数转智升提供技术支撑;与华工激光、宁江机床、上海机床厂、秦川格兰德等企业联合开发,集成用户工艺与界面,形成激光切割机、齿轮机、磨削机等一系列高档定制化系统。
在中档数控机床领域,利用技术优势,持续推进,稳步提升,充分发挥数控系统的轨迹匀化、智优曲面、进给自适应、突跳补偿、龙门同步控制等技术,配合高性能伺服驱动和伺服电机,与国外系统同台竞技,在山东、江苏、安徽、广东等地区与山东大汉、山东威达、安徽卓朴、纽威数控、厦门扬森、深圳创世纪等机床企业合作实现批量配套,产品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汽摩配等重点应用领域。
在普及型数控机床领域,采取以高打低的策略,在重点区域实现战略布局。在车床市场,抓住市场需求,发挥系统高速伺服换刀、双通道桁架机械手控制、网络化等特色技术,利用高性价比的产品配置,在浙江和云南等地区实施战略布局,与浙江海德曼、东部数控、震环机床、深澳机床、云南一机、云南CY、辽宁西格马等企业实现批量配套,产品批量应用于液压管接头、汽摩配、阀门、轴承等领域。同时积极与机床厂家深度融合,开发定制化系统。
在3C加工设备领域,公司针对新的市场需求发布华中数控新3C钻攻数控系统配套方案,成功实现了3C加工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公司利用华中8型3C数控系统的高速高精、多轴多通道技术、直线电机控制等关键技术,在五轴钻攻中心、双通道雕铣机五轴、多工位五轴抛光机、小型五轴机床等机型上与深圳创世纪、深圳华亚、湖南宇环、蓝思科技、嘉泰数控、伯恩光学等企业批量配套,应用于知名手机的金属背板、玻璃组件的加工。
在磨床市场,充分发挥磨床市场的示范效应,与湖南宇环、杰克机床、秦川格兰德等企业合作,扩大在内外圆磨、平面磨、五轴工具磨、立磨等行业的市场占有率。
2、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聚焦细分领域,在3C行业持续渗透,新能源汽车及锂电储能市场持续发力,制鞋领域继续加大力度占领市场,焊接市场取得进一步的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在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控制系统技术方面进一步升级,推出新一代大负载一体化控制柜,其控制系统搭配运动学和动力学,可自动识别机器人负载惯量并适配合适的惯量、加减速等参数,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的性能;适配中小负载的驱控一体控制柜迭代升级2.0版并批量应用,更强的软硬件性能,更优的运动控制性能,其振动抑制、高灵敏度碰撞检测、离线仿真、节拍仿真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产品易用性;开发高速SCARA机器人视驱控一体解决方案,将视觉感知、智能决策与精准动作控制无缝集成于同一系统中,提升了机器人的感知精度、决策智能和动作敏捷性,为实现高速、高精度的自动化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4年5月,公司携工业协作焊接机器人参加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工业协作焊接机器人融合了先进的碰撞检测与力控拖动技术,不仅简化了焊接轨迹示教,更在提升焊接效率的同时,确保了工艺和操作安全。CR系列工业协作焊接机器人既展示了华数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底蕴,也正为工业焊接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创新与进步,赢得了业内专家和专业媒体的一致好评。
中国新能源汽车一步步撬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华数锦明积极践行全球化战略,并稳步推进海外布局。匈牙利子公司、常州智能工厂、武汉智能生产基地三位一体,共同为全球客户提供智能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在努力提升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以实现国内外市场的均衡、协同发展。2024年4月华数锦明签下英国、日本项目合同总金额5亿元,海外市场再次实现突破。公司全力推进海外项目的交付,法国出口项目首条软包电池模组线已顺利装箱离厂发往法国。同时为了更好地应对海外项目支持和快速响应海外客户的服务需求,公司的海外服务网点建设和以全球化为方向的人才引进也在同步快速进行中。
3、教育教学领域
在职业教育领域,公司利用在先进制造领域的产学研优势,专注于数控、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公司持续推行“三门课一中心”教学理念,建设复合型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开展智能制造多层次、多维度实践实训课程,推进不同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本科教育纵向贯通。
报告期内,公司获“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年度产教融合优秀伙伴企业称号。公司与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三峡大学等高校共建智能高速五轴实训基地,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共建五轴产品线示范点。同时,公司积极承办“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职业技能赛事,并提供设备与技术支持,扩大品牌影响力。在1+X试点考核方面,公司完成了149所院校的试点考核工作,6,070人完成1+X证书考核。此外,公司响应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成为职业本科大学高质量发展与就业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与多所院校合作,培养紧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构建校企合作新生态。
4、新能源汽车配套
子公司华数南机结合市场需求,聚焦微循环6米公交市场领域,依托集团公司智能网联的技术支撑,以智能网联作为竞争核心,以轻量化技术为辅助,采用依托广西尤其是南宁地区的示范化运营项目为基础,将市场向国内外辐射,力争通过稳固产品质量、提升公司产能、降低产品及运营成本,树立示范应用标杆,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报告期内,华数南机在细分市场领域持续深耕精挖,积极抢滩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瞄准东盟绿色高效出行的市场需求,公司组织开发了海外版微循环小巴车,具备轻量化设计、智能网联系统、耐腐蚀等特点,成功切入东盟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与海外客户签署批量订单。子公司武汉工研院在电动船系列产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电动船全线产品线已逐步建立,同时在电动火车智能化及电动化改造方面进展显著,为下一步开拓市场打下了基础。
5、特种装备
在报告期内,红外业务聚焦数智综管和观瞄监测两大领域的应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构建了云边端一体化的低成本解决方案。结合行业特点,精准定位生产场景需要,整合红外热成像、AI图像识别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开发的海关智慧查验系统、卫生检疫运管系统、新能源场站无人值守系统、泄漏监测智能分析系统,构建智慧化生产场景,均已在相应行业得到充分应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随着应用场景的扩大,订单规模也将逐步放量。在装备领域,公司持续改进优化产品,紧跟用户需求,参与了多应用场景下的科研工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