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输配电设备、安装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光伏设备、售电业务、发电业务、电池隔膜

  • 产品名称:

    环网柜 、 箱式变电站 、 柱上开关 、 高低压成套开关柜 、 安装工程 、 技术咨询服务 、 光伏设备 、 售电业务 、 发电业务 、 电池隔膜 、 变压器

  • 经营范围:

    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普通货运;研发、销售分布式发电及控制设备、新能源汽车充放电及智能控制设备、电能质量治理及监控设备、电能计量系统设备;生产分布式发电及控制设备、新能源汽车充放电及智能控制设备、电能质量治理及监控设备、电能计量系统设备(限分支机构经营);电力供应;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勘察设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集中式快速充电站;销售机动车充电、换电设施;制造换电设施;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3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新能源(台) 4588.00 - - - -
库存量:智能电网(台) 1870.00 - - - -
输配电库存量(台) - 2137.00 - - -
输配电制造业库存量(台) - - 1461.00 1450.00 1333.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2.6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81亿 8.94%
第二名
2.09亿 6.64%
第三名
8414.56万 2.68%
第四名
7061.99万 2.25%
第五名
6813.16万 2.1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6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4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42亿 9.60%
第二名
1.98亿 7.83%
第三名
5831.86万 2.31%
第四名
3601.26万 1.43%
第五名
3339.63万 1.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3.8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59亿 13.76%
第二名
5117.52万 2.72%
第三名
5044.11万 2.68%
第四名
4611.64万 2.45%
第五名
4294.89万 2.2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9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3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08亿 24.96%
第二名
8069.71万 4.94%
第三名
4403.10万 2.70%
第四名
3064.68万 1.88%
第五名
3008.94万 1.8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4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993.59万 5.12%
第二名
4572.74万 3.90%
第三名
3434.25万 2.93%
第四名
3112.87万 2.66%
第五名
2155.05万 1.8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7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435.19万 4.55%
第二名
3480.07万 3.57%
第三名
3344.72万 3.43%
第四名
3245.30万 3.33%
第五名
2809.83万 2.8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0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430.49万 4.41%
第二名
4726.86万 3.84%
第三名
2829.41万 2.30%
第四名
2797.64万 2.27%
第五名
2732.92万 2.2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8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9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152.83万 6.66%
第二名
3603.41万 3.90%
第三名
3442.75万 3.73%
第四名
3335.11万 3.61%
第五名
1862.57万 2.0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8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16亿 6.84%
第二名
1.09亿 6.41%
第三名
8560.81万 5.03%
第四名
7699.50万 4.53%
第五名
3510.87万 2.0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9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9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706.58万 5.97%
第二名
2977.16万 2.31%
第三名
2938.54万 2.28%
第四名
2866.62万 2.22%
第五名
2820.57万 2.1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双杰电气以服务智能电网建设与新能源产业为主导,以践行国家新能源战略与推动地方产业升级为己任,致力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建设、运维以及智能电网设备与新能源装备的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协同推进光伏、风电、储能、重卡换电、充电桩、微电网、能源数字平台等新能源业务,为客户提供涵盖规划勘察、系统方案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高效运营、智能运维以及升级改造等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能源服务。双杰电气在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指引下,结合公司在智能电气设备和智慧能源领域的多年积累与沉淀,坚定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定位,秉承“创新、务实、协同、共赢”的发展精神,回报社会,...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双杰电气以服务智能电网建设与新能源产业为主导,以践行国家新能源战略与推动地方产业升级为己任,致力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建设、运维以及智能电网设备与新能源装备的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协同推进光伏、风电、储能、重卡换电、充电桩、微电网、能源数字平台等新能源业务,为客户提供涵盖规划勘察、系统方案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高效运营、智能运维以及升级改造等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能源服务。双杰电气在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指引下,结合公司在智能电气设备和智慧能源领域的多年积累与沉淀,坚定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定位,秉承“创新、务实、协同、共赢”的发展精神,回报社会,造福国人。
  (一)公司所处行业及发展趋势
  公司业务主要覆盖智能电气、智慧能源、充换电、能源数字化管理等,产品主要应用于输配电、新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经营业绩与电力行业建设及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景气程度密切相关。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新能源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1.智能电气设备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社会用电量保持稳步增长,带动电网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规划部署,我国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化、电气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方向转型,电气设备也随之呈现出环保型、智能化、标准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公司的高端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业务有望迎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
  输配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与电力工业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而电力工业作为基础工业,其发展与宏观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本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电力设备的销售与工程建设存在较大关联,且设备的使用、安装多发生在工程建设的中后期。
  2.智慧能源
  公司新能源领域业务涵盖集中式与分布式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运维和管理,储能集成等。在光伏及风电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及重点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截止2023年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 4.4亿千瓦,同比增长 20.7%。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政策、监管措施的不断完善落地,光伏、风电产业有望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储能方面,截止2023年国内累计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超3000万千瓦,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储能在2023年延续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以“储”为手段,以“调”为目的,补充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大、间歇性大以及功率预测难度高等不足,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及推广。
  3.充换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 949.5万辆、同比增长 37.9%,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1.6%、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带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在国家出台的“新能源下乡”,充电桩“整县推进”等政策的加持下,伴生的充换电市场空间可观。公司抓住机遇,积极拓展充电桩及换电站项目的投资、建设运维及管理等业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此外,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我国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进步,充换电需求快速增加,“光伏+储能+充(换)电”组合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市场中。打造光储充(换)一体化电站,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以及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4.能源数字平台
  在国家“双碳”发展目标的指导下,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等数字平台顺应了数智化和低碳化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为数字赋能新能源提供了具体路径。此外,随着“零碳工厂”、“绿色工厂”等工业园区能源发展模式的探索,对多模式、多场景的能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未来,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等数字平台将持续赋能绿色清洁能源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综上,在“双碳”经济、绿色发展理念的驱动下,公司在以智能电网设备为主要产品的基础上,向以节能降耗、清洁环保为导向的新能源产业进军,业务涵盖“风、光、储、充、换”,产业链逐渐趋向完善,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强。
  (二)行业周期性特点
  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其发展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紧密相关,行业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相辅相成:一方面,宏观经济的发展要依赖电力行业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增长对电力行业发展具有驱动作用,当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时,发电量随电力需求量的增加而上升,促使电力行业同步快速发展。
  (三)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深耕输配电设备制造领域二十余年,曾主导或参与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并承担部分国家级与省部级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863计划等项目,是中国电力装备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固体绝缘环网柜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一直保持较高占有率。经过多年的产业积累和市场培育,公司开拓了集“风、光、储、充、换” 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新能源产业链,已成为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公司坚持 “巩固促发展”战略,在稳步扩大现有业务规模、提高发展质量的同时,积极把握新能源产业发展契机,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业务结构,为公司的再次腾飞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以智能电气设备业务为基础,积极布局光伏、风电、储能、充电桩、重卡换电、微电网、能源数字平台等新能源业务,抓住“双碳”战略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综合能源服务,致力于成为国家新能源战略践行者及地方产业升级推动者。
  1.智能电气设备
  公司产品以40.5kV以下输配电设备及控制系统为主,产品体系涵盖环网柜、柱上开关、高低压成套开关柜、全系列低压开关柜、电能质量治理等产品;110kV及以下全系列变压器、预装及箱式变电站;配网自动化监控系统及其它配电自动化产品。其中固体绝缘环网开关柜为国内首创产品,十几年来一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低碳环保型固体绝缘环网开关柜、环保气体环网开关柜为国内率先推广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经过多年技术沉淀和创新,公司在产品的环保化、小型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非专利技术。近年来,公司在电力物联网领域加快布局,加大在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三大领域新型感知终端上的研发投入,已形成先进的智能感知技术、边缘计算技术以及可靠防护技术,与目前的一二次设备深度融合、开关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控制设备低功耗等行业趋势相适应。
  公司通过系统方案设计、箱体结构设计、功能性能设计、自主研发重要生产组件、厂内组装部分外购元器件满足客户对成套配电设备的需求,并依据客户订单制定排产计划,由各生产事业部根据标准产品设计客户化技术方案、制定生产计划、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公司原材料采购以年度协议采购和批量采购为主,同时针对个性化需求执行项目订单采购。在营销端,公司智能电气设备目前以直销为主,通过投标、商务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并逐步拓展多种销售模式,以应对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2.智慧能源
  公司的新能源业务主要涵盖光伏及风电项目的投资建设、EPC工程总承包、运维服务,一体化储能解决方案,售电等相关业务。
  (1)光伏及风电项目
  公司的项目涵盖分布式光伏电站与集中式地面光伏及风电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同时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新能源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在分布式光伏电站方面,公司通过设立项目公司,深耕北京、山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建设运营光伏项目,并以“自发自用、余额上网”的方式运行。在集中式地面光伏及风电电站方面,公司聚焦几大重要能源基地,并与当地产业就新能源开发建设达成深度合作共识。
  双杰合肥绿色低碳智慧工厂分布式光伏项目
  此外,公司在光伏产业链上积极拓展光伏 EPC业务,并以子公司双杰新能为运营主体。双杰新能拥有工程设计、工程勘察、电力工程总承包及施工等相关资质,主要从事光伏电站的工程总承包(EPC)业务及相关设备销售(新能源智能箱变、汇流箱、逆变器、升压逆变一体机等),即对光伏电站及相关项目进行设计、采购、施工的一体化总承包。在前述业务模式下,双杰新能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总价或可调总价方式,以光伏监控运维平台和光伏项目管理平台作为业务支撑,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按合同约定时间完成工程建设。双杰新能依托其在 EPC项目实施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及电力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在实现项目成本和质量的高效控制的同时,能够有效带动公司箱式变电站、升压逆变一体机等配套电力设备的销售,促进公司业务高质量增长。目前公司光伏 EPC业务主要涉及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地面电站、户用光伏等。
  (2)储能业务
  公司已掌握PCS、EMS、BMS等相关技术,并配备储能监控运维平台,适用于光伏电站储能、风电储能、火电联合调频、电网侧储能、高压储能、工商业储能等,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形成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并已在甘肃、广东、安徽、湖北等省建设“光、储、充、换”示范基地、源网荷储零碳供电所等项目。储能业务目前的经营方式以储能设备销售+EPC为主。
  (3)售电业务
  子公司南杰新能是广东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中首批参与绿电交易的 7家售电公司之一,主要从事售电业务。南杰新能通过电力交易中心参与电力市场竞价,利用电费差价及提供节能方案、抢修维护等其他增值服务实现利润。南杰新能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供、用电服务质量,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打造绿色环保品牌建设,履行节能低碳的社会责任,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4)光伏电站运维业务
  光伏电站运维业务主要涵盖光伏电站运维项目开发、光伏电站运维项目管理、项目款项回收监测、电费回收等工作,由子公司双杰新能工程中心运维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充换电业务
  公司面向电动汽车领域,提供智能充换电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掌握充换电核心技术,可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充换电项目托管服务及高效、安全的光储充换一体化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公司以先进的充换电运营平台作为支撑,用“技术+数字”立足于新能源市场的前沿,为公司快速发展和布局新能源产业生态链打下良好基础。
  (1)充电桩(站)业务
  公司经过多年的布局,与城投/交投企业、机场及公交等综合枢纽的合作模式已基本成型,并保持与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现代汽车等多家主机厂的长期稳定供货。充电桩业务目前的经营模式包括设备直接销售、通过自持电站并收取服务费、主流运营商或场地资源方合作并收取一定比例服务费等。
  (2)重卡换电业务
  公司基于在输配电领域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及换电领域的先发优势,推出符合终端客户需求的智能化重卡换电站产品。产品具有组件高度集成化、模块化的显著特点,可根据客户需求和使用场景设计多种类型的柔性选装选配方案,为终端客户提供多种“换电站+车辆+运营”的全套换电解决方案,助力客户降本增效。目前公司已在北京、河北、安徽、广东和海南等省份建设了换电站,实施对象包括三一重工、北汽福田、江淮汽车等多家知名车企以及海螺水泥、鑫达钢铁等知名钢厂、水泥厂等。重卡换电业务的经营模式包括换电系统设备销售、换电站EPC+运营等模式。
  (3)光储充(换)微电网业务
  公司统筹规划布局、科学分步实施,推进充换电站、分布式储能与光伏发电等解决方案技术融合,构建“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系统,在交通领域全面电动化的背景下,推动“车-站-网”协同互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为用户带来更高效、更便捷的补能解决方案。
  合肥光储充(换)一体化示范项目
  4.能源数字平台
  公司自2018年起,尝试在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生产制造四大方向开展数字化转型,并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一套涵盖调研、设计、开发、部署、运维等成熟的数字化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自主研发出 MES、WMS、EAM、数字能源平台、智慧园区、电站边端监控系统等20余款数字化软件,并将持续迭代更新以适应市场的新需求。
  (二)报告期内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13,977.19万元,同比增长66.8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10,333.96万元,同比增长159.98%。报告期内公司业绩驱动主要因素如下:
  1.各业务板块协同快速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巩固智能电气业务的基本盘稳定增长,同时大力发展光伏、风电、储能、充换电等新能源业务,各业务板块协同效应发挥显著作用,带动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同时,公司抓住 “一带一路”政策风口期,不断加强国内外市场拓展力度,出海业务取得较好成效。
  2.精细化管理提升发展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对企业运营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整合,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平及管理效率,同时深入推进精益化管理,不断优化生产制造流程,全面强化基础构件产品线运营能力,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本增效能力提升显著。
  3.再融资顺利推进保障业务发展
  为保障公司发展战略的资金需求,公司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取得较大成效。本年度公司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及股票上市工作,募得资金总额2.7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66亿元,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
  4. 紧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积极在国家重点综合能源基地进行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拓展“风、光、储、充、换”等新能源全产业链条,并已初步取得成效。报告期内,公司来自于新能源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近 1.5倍,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40%以上,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优势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打造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对配电设备制造所需的绝缘技术、密封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控制自动化技术等方向有了改进和创新,在产品的环保化、小型化、智能化等方面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授权341项,其中发明专利 122项(国际发明专利 1项)、实用新型专利206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9项。
  (二)产品优势
  公司以自主创新为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已形成一套适应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环境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标准化产品体系。公司的部分产品处于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其中充气式环网柜产品综合运用多种集成技术,可满足各种情况下的带电不间断运行,在保障开关基本性能的同时拓展开关辅助性能,提高运行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固体绝缘环网柜则具有突出的环保性、可靠性、小型化、免维护等特点,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和《北京市火炬计划》重点推广产品目录、国网运检部及物资部《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物料目录》;新型环保气体绝缘开关设备避免了产品绝缘介质对温室气体的利用,实现了配电设备的节能与环保,契合国家“碳中和”战略规划要求。
  (三)人才优势
  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深耕输配电设备及新能源领域,对于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定位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经过多年的沉淀,公司建立了一支成熟的研发队伍,已自主研发并掌握主流配电产品的关键技术以及贯穿新能源“风、光、储、充、换”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此外,公司的数字化团队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融于公司流程管理、用能管理及综合能源业务产品和服务管理,以数据驱动管理决策,不仅大大提高了公司生产和工作效率,也为客户提供了数字化、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服务。
  (四)服务优势
  在输配电设备方面,公司基于对国内电力市场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形成了一套以标准产品为基础,针对不同客户的应用需求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的体系,从而向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智慧能源方面,公司以用户的用能需求为中心,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宗旨,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环保、智慧的一站式综合用能的连横服务。
  (五)品牌优势
  公司集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深耕电力行业二十余载,并以优质的产品、专业定制化解决方案、优秀快速的客户响应等享誉业界。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较高且持续提升,已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企业”等荣誉,且被认定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综合实力位居输配电行业前列。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监督和领导下坚定公司发展战略,带领全体员工克服困难,紧抓国家“双碳”目标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强创新引领、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突破,取得较好的成绩。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圆满完成
  2022年5月,公司启动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2022年11月2日,公司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中心出具的《关于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中心意见告知函》,认为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2023年4月14日,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同意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682号),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2023年7月,公司完成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新增股份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本次非公开股票发行价格为3.68元/股,共计发行73,369,565股,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266,025,122.29元。
  (二)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助力新型电力系统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公司依托在电力行业积累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对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储能产品、充换电等新能源业务的研发拓展。在智能电气设备方面,公司着力实现设备小型化、轻量化设计及可触摸的安全性,提高设备的防护等级、环境适应性,推进产品的一、二次融合,以满足国家“双碳”战略及环保要求和海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在新能源方面,公司在新能源高压开关、预制舱式新能源变电站等产品、储能系统及新型储能技术的研究取得进展,提高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在充换电方面,公司完成了液冷超充、V2G、欧标充电桩等新产品研发,形成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的充电系列化产品,开发了典型的撬装站、固定站、移动站并逐步交付使用,形成系列化换电产品阵。
  (三)抓住新能源发展机遇,持续扩展新能源产能
  报告期内,公司为满足国家主要综合能源基地区域的市场需求,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已聚焦形成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未来,公司将会持续发力新能源产业,助力国家新能源产业升级改造。
  (四)拓展综合能源业务,提升服务水平
  1、储能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嘉峪关154MW/308MWh储能系统等大型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建设,为客户提供交、直流侧一体化电化学储能解决方案。此外,公司还布局了镍氢气电池、铅炭电池、制氢等新型储能技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补全各种应用场景,探索储能商业模式,深化储能技术应用等。
  2、光伏EPC业务
  公司在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报告期内,重点实施了抚州市临川区腾桥镇农光互补地面光伏发电项目、三一昆山产业园光伏项目、三一园区屋顶光伏项目等。
  3、充电桩业务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公司领先的充电网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快速布局充电网的优势能力得以释放。截至目前,公司已先后与现代汽车、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等知名车企,部分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公交集团等国有企业,以及BP、壳牌等外资能源企业达成合作,为公司对未来充电网的规划、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4、重卡换电业务
  公司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指引下,构建全新一代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并在一代产品撬装式换电站基础上成功开发出固定式换电站。双杰电气与业内相关重卡车企、电池企业、金融公司联合打造换电生态系统,探索出一套成熟的车电分离商业模式。公司已经在全国签约落地了多座换电站,广泛服务于钢铁、矿山、港口、物流、水泥厂等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全新绿色运输解决方案。
  5、光储充一体化项目
  随着新能源接入的持续增加,公司积极拓展源网荷储与多能互补项目,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光储充换一体化多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其中工商业储能方案,综合转换效率可达到80%。公司将持续以光储充一体化为基础,重点打造以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站+换电模式为核心的多源合一的用能模式,推进一批风光储一体化、光储充换一体化、光储一体化+BIPV的综合能源项目。
  6、售电业务方面
  报告期内,子公司南杰新能主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助力电力供需平衡。公司2023年度累计完成交易电量23.57亿千瓦时,客户涵盖中国移动、壳牌石油、安世半导体等,助力客户的用电成本有效降低。
  (五)推进精益管理,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推进精益管理,优化生产制造流程,全面强化基础构件产品线运营能力,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本增效;持续完善公司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
  (六)持续推进公司数字化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对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S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SHR)、财务管理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生产管理系统(MES)、仓储管理系统(WMS)、售后管理系统等企业运营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和系统整合,不断提高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已实现从营销到售后业务全覆盖的数字化工厂构建。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双杰电气作为国家新能源战略践行者及地方产业升级推动者,在立足智能电网设备业务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深度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业务涵盖“风、光、储、充、换”新能源产业链,依托“清洁能源开发建设运维、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智能电网设备供应”,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做一家有品位的企业。
  (二)2024年经营计划
  2024 年,公司将继续稳抓“双碳”机遇。对外以客户为核心,依托优质专业的产品、方案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助力客户实现绿色发展;对内以提升公司发展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精益化管理,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实现利润及现金流目标规划,确保公司健康快速发展。
  1. 优化发展布局,构筑发展新动能
  公司将继续围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在电网侧,把握能源数字化转型机遇,聚焦能源数字化管理,推动与两网在能源数字化领域的合作;在配网侧,贴近用户需求,通过环保化、小型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提升,保持固体绝缘环网开关柜、环保型固体绝缘环网开关柜、环保气体环网开关柜等产品的行业竞争优势地位,积极扩展两网市场份额及工业客户配网业务,增加利润贡献;在电源侧、储能侧,紧抓市场爆发窗口期,持续推动产品设备的升级迭代,优化产品成本,提升利润水平。此外,公司重点布局“风、光、储、充、换”新能源产业链,通过在风、光资源丰富地区产业投资,深耕地区内新能源产业并辐射周边,以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公司输配电业务增长,构建公司再次发展的新动能。
  2. 深化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公司将持续围绕核心产业领域和新兴技术领域,加大前瞻技术及核心技术的研究和突破,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通过研发助力公司提升产品竞争力及盈利能力。推进产研销深度融合,持续培育拳头产品,打造精品示范工程。同时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客户需求,加快一二次深度融合产品的标准化工作,设计生产出可满足各类型配电网的使用要求、具有较高精度的互感器技术、更加友好的运维体验的智能型一二次融合产品。着重完成国网及南网新标准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批量投产和应用,风电、光伏领域保护测控装置的研发和投产,物联网化在线监测领域产品的完善和应用,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系列产品的补充和完善等,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3. 构建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运营体系
  聚焦国家“双碳”和“新型电力系统”战略,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可持续盈利的价值运营体系。关注优质市场和重点客户的培育维护,实现对优质市场和重点客户的全覆盖,推动订单质量的不断提升。完善电网各层级生态圈建设,实现配网产品常态化中标。构建覆盖从营销到售后全业务链条的数字化工厂,确保市场营销、订单执行、交货履约、客户满意、资金回收等各环节的高效运转,全面提升业务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4. 推进精益化管理,促进高质量发展
  全面实施精益化生产管理,减少人员和材料浪费,优化生产制造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强化供应链管理,做好订单核算,推动经营成本降低;均衡安排生产,提升基础构件产品线运营能力,保质保量做好订单的生产和发货;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加强安全培训;强化产品质量控制,从源头严把产品质量关,树立高品质产品形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