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新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其增值服务。
粉末冶金压制成形产品、金属注射成形产品、软磁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压制成形产品 、 金属注射成形产品 、 软磁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制品、磁性材料、计算机用电感线圈、专用设备、工装模具及原辅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咨询服务;自有房屋出租。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 |
9744.47万 | 6.64% |
麦格纳动力总成(常州)有限公司 |
7006.09万 | 4.77% |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
5800.77万 | 3.95% |
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 |
5485.99万 | 3.74% |
STTT echnologies Inc |
4772.41万 | 3.2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赫格纳斯(中国)有限公司 |
7300.16万 | 11.57% |
鞍钢(鞍山)冶金粉材有限公司 |
5540.37万 | 8.78% |
莱芜钢铁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3006.49万 | 4.76% |
连云港德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2453.22万 | 3.89% |
宁波金宁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 |
2186.46万 | 3.4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1.09亿 | 7.95% |
客户B |
6394.60万 | 4.67% |
客户C |
4330.91万 | 3.16% |
客户D |
4239.09万 | 3.10% |
客户E |
4148.94万 | 3.0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a |
7079.72万 | 11.71% |
供应商b |
5679.94万 | 9.39% |
供应商c |
3027.47万 | 5.01% |
供应商d |
2771.33万 | 4.58% |
供应商e |
1652.40万 | 2.7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 |
1.15亿 | 9.54% |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
7454.61万 | 6.17% |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
5301.81万 | 4.39% |
麦格纳(常州)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3853.96万 | 3.19% |
STT Technologies Inc |
3474.02万 | 2.8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7294.87万 | 12.02% |
赫格纳斯(中国)有限公司 |
6790.46万 | 11.19% |
莱芜钢铁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2806.02万 | 4.62% |
宁波金鸡粉末冶金经销有限公司 |
2680.89万 | 4.42% |
宁波市鄞州甬乐机械部件厂 |
2495.30万 | 4.1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 |
5193.42万 | 8.54% |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
3152.24万 | 5.19% |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
3134.50万 | 5.16% |
麦格纳动力总成(常州)有限公司 |
1928.53万 | 3.17% |
STT Technologies Inc |
1670.05万 | 2.7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 |
7192.38万 | 6.31% |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
5759.42万 | 5.05% |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
4739.95万 | 4.16% |
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3298.69万 | 2.89%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3216.03万 | 2.8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赫格纳斯(中国)有限公司 |
6357.63万 | 12.32% |
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4179.94万 | 8.10% |
宁波市鄞州甬乐机械部件厂 |
3564.22万 | 6.91% |
宁波金鸡粉末冶金经销有限公司 |
2595.29万 | 5.03% |
宁波横星铆枪制造有限公司 |
1729.03万 | 3.35%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新材料行业的子行业——粉末冶金(PM)行业。粉末冶金是一种先进的金属成形技术,通过制取金属或非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等工艺过程,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几何构造制品的工艺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节能、节材、节省劳动力、环保、近净成形、个性化、一致性好等优势,其优点使其成为解决新材料问题的钥匙,在新材料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属于现代工业发展的朝阳产业。 近几年,随着粉末冶金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向高端化发展,国内企业竞争力的逐步提升,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正在回...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新材料行业的子行业——粉末冶金(PM)行业。粉末冶金是一种先进的金属成形技术,通过制取金属或非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等工艺过程,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几何构造制品的工艺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节能、节材、节省劳动力、环保、近净成形、个性化、一致性好等优势,其优点使其成为解决新材料问题的钥匙,在新材料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属于现代工业发展的朝阳产业。
近几年,随着粉末冶金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向高端化发展,国内企业竞争力的逐步提升,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正在回暖,同时受益于汽车、新能源、光伏、储能等需求拉动,公司三大技术平台在报告期内发展效果显著。
1、P&S技术平台
公司P&S技术平台产品目前主要供给国内外汽车行业中高端客户,报告期内,汽车零件销售占公司P&S主营业务收入的75.72%,达8.41亿元,同比增长28.42%,家电零件营收占公司P&S主营业务收入的20.27%,达2.25亿元,同比增长23.97%。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6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简析》,2024年1~6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2024年1~6月,中国汽车出口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实现持续较强增长。由于中外制造业性价比差异,以及国外友商减少或放缓投资,使得公司在汽车行业粉末冶金制品的进口替代和全球市场拓展方面还有较大空间,有望给公司P&S业务持续增长带来机会。
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2024年6月份全国新能源市场深度分析报告》,2024年1~6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2.28%,累计生产355.43万辆,同比增长28.9%,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102.90万辆,同比增长84.4%;纯电动汽车BEV252.53万辆,同比增长6.3%。可见新能源汽车中,目前PHEV增长幅度高于BEV,由于PHEV具备纯电动驱动和内燃机备用能源两种模式,部分保留了发动机和变速箱,既为P&S技术保留了最大的运用场景,同时又给公司SMC技术带来机会。
随着粉末冶金致密化技术的提升、材料体系和加工工艺的进一步丰富发展,粉末冶金替代传统制造工艺(锻件、铸件等)的空间还可进一步扩展。
由于机器人的发展,为P&S制造机器人用减速器齿轮提供了机遇。因粉末冶金方法制造精密齿轮具有净近成形、节能节材等优势,机器人减速器齿轮为小模数精密齿轮,要求精度高、噪音低和耐磨性好等,理论上适合用粉末冶金解决材料问题。
2、SMC技术平台
报告期内,SMC主营业务收入虽同比下降6.52%,但从第一季度起已企稳回升,并在第二季度单季实现2.76亿元,创历史新高。公司SMC技术平台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行业,报告期内,光伏领域销售收入占公司SMC主营业务收入的35.94%,新能源汽车领域2、SMC技术平台销售占公司SMC主营业务收入的16.46%。同时公司顺应了算力建设发展,报告期内SMC实现芯片电感和服务器电源软磁材料销售收入5,229万元。
光伏逆变器和储能成为当前SMC技术最大的运用场景。根据光伏行业协会《2023-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数据,2023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216.88GW,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超过600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预计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超过200GW,累计装机有望超过810GW。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再加上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在《全球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的1.5℃情景,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需要达到11,000GW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90%。未来,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持续增长。
鉴于光伏和储能的发展预期,加上上游软磁材料主要供应商当前为东睦股份和铂科新材,两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持续增长给公司SMC技术平台产品的增长提供动力。
与此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的发展,车载电源和电子控制系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金属磁粉芯作为储能和滤波电感的核心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车载直流变换器、混合动力电机控制系统、车载48V控制系统以及其他车载电源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进一步普及,为SMC金属磁粉芯及其器件的市场需求量增长提供可能。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宁波东睦广泰增持深圳小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截至报告期末,宁波东睦广泰持有深圳小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22%股权。深圳小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聚能磁轴向磁通电机及控制算法等核心技术,研发生产的轴向磁场电机相对于传统径向磁场电机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紧凑、高扭矩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对体积重量有特殊要求的应用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电动摩托车、机器人、无人机、电动船舶以及电动飞机等,为客户提供节能、高效及重量尺寸具有优势的电驱动解决方案。
3、MIM技术平台
公司MIM技术平台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自2021年以来,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但从2023年第三季度起,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有一定程度的回升,公司MIM技术平台主营业务收入逐季企稳回升。报告期内,MIM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1.11%,紧随大客户新产品上市的节奏,已配备5条折叠机模组生产线。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内容显示,自2023第三季度起智能手机出货量开始触底反弹,目前已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的增长,且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6%,创下近三年来单季最高的同比增长率。
国内知名企业持续推出多款新的折叠机型,其关键部件之一为铰链,其铰链零件采用MIM技术制造,这一巨大变化为MIM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19年起,三星等头部企业开始进入折叠屏手机赛道,目前小米、OPPO、vivo、荣耀等头部手机厂商均在折叠屏市场发力,而作为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领头羊,苹果在这一市场动作缓慢,至今仍未推出折叠屏手机。据媒体报道,苹果高管确认首款折叠屏iPhone将推迟到2026年推出,2024年3月8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苹果关于折叠屏技术的专利申请。折叠屏iPhone预计将比竞争对手的机型更薄、更轻,而且内部目标还包括避免出现折痕问题。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销量约1,800万部,同比增长27%,Counterpoint预计,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到5,500万部,到2027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亿部。
钛合金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越来越受到消费电子和医疗行业的高度关注,2023年苹果首次将钛合金导入高端手机领域,应用于手机中框等核心零部件,小米、三星等主流手机厂亦在落布局钛合金材料用于消费电子,亚马逊、枭龙、Rokid等厂商都推出了使用钛合金部件的AR设备,诸多信息表明,钛合金将为MIM技术运用提供另一巨大赛道。
2024年7月9日,宁波东睦广泰签订了《增资协议》,通过增资入股形式持有某公司5%股权,旨在为公司未来发展3D打印和金属注射成形技术,获取稳定且高性价比的钛合金粉末原料赋能。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235,307.91万元,同比增长33.5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33,396.03万元,同比增长33.66%;营业利润22,143.18万元,同比增长1,068.08%;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18,959.54万元,同比增长431.53%;境外销售收入3.5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5.27%,同比增长34.10%。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以粉末压制成形P&S、软磁复合材料SMC和金属注射成形MIM三大新材料技术平台为基石,致力于为新能源和高端制造提供最优新材料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的发展战略,聚焦新质生产力,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伴随下游行业景气度回升,公司订单增加,生产稼动率不断提升,边际改善效果明显。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66%,其中:P&S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69%,其中第二季度单季实现5.79亿元,创历史新高;SMC主营业务收入虽同比下降6.52%,但从第一季度起已企稳回升,并在第二季度单季实现2.76亿元,创历史新高;MIM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1.11%。
(一)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突破自我,发展了以构建折叠屏手机铰链模组能力提升为中心任务的重点工作,紧随大客户新产品上市的节奏,截至报告期末已配备5条折叠机铰链模组生产线,落实了从折叠机MIM零件向MIM零件+模组的发展模式。
(二)报告期内,公司战略性布局了钛合金MIM粉末原料技术。钛合金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越来越受到消费电子和医疗行业的高度关注。钛合金MIM粉末原料技术结合公司前期开发的钛合金大批量生产的工艺技术,为公司未来拓展钛合金大规模应用于消费电子、医疗等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1,000平方米的轴向磁通电机生产车间基建建设,并组建了1条轴向磁通电机装配生产线;提升了软磁定子、减速机精密齿轮的工艺技术水平,报告期内,实现轴向磁通电机销售收入24.28万元。轴向磁场电机相对于传统径向磁场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效率高等显著特点,特别适用于对体积重量有特殊要求的应用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电动摩托车、机器人、无人机、电动船舶以及电动飞机等,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广阔的商业潜质。
(四)报告期内,顺应了AI等算力建设的发展趋势,推进了金属软磁新型一体化电感等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并取得了里程碑性的进展,报告期内SMC实现芯片电感和服务器电源软磁材料销售收入5,229万元。金属软磁新型一体化电感将有利于拓展金属软磁的市场空间。
(五)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开发了高速连接器外罩(housing)MIM件共计两个料号,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其中一个料号已通过验证,并实现了批量交付,产品间接配套到英伟达新一代GB200NVL72服务器;另一个料号已完成国内验证,样品已提交至国外等待最终验证。除此之外,高速连接器外罩MIM工艺技术还可应用于汽车等类似产品的领域。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风险
随着国家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大,潜力巨大。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市场将显现出更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代表的国际关系深刻变化,以及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等为代表的局部地区动荡,进一步加深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宏观环境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若宏观经济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我们将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加速市场拓展,密切关注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平衡国际与国内市场,分散终端应用行业,并且与主要客户供应链保持密切接触。
2、生产技术风险
随着软磁复合材料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及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产业领域硬件设计标准日益提高,迫使粉末冶金技术内涵不断丰富,技术层次不断分化,需要材料、工艺、装备和自动化的不断进步,如果公司未能及时赶上并保持领先优势,将会阻碍公司的发展。为此,公司积极创新技术,不断储备新技术和工艺,满足各种终端需求,减低技术风险,同时跟踪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在条件成熟时进行扩产投资。
3、汇率风险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仅会影响公司开拓国外的高端市场,同时也将影响到公司下游客户产品的出口,从而影响公司的销售目标及业绩目标的实现。为此,公司将注重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开发的相对平衡,并运用金融工具,减少人民币汇率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4、原材料及人工成本风险
因原辅材料成本在公司粉末冶金产品的成本中占比较大,且随着经济周期和市场的变化,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已影响到公司铁粉等原材料的价格,对公司产品成本形成一定的压力,对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风险。为此,公司已于2022年延伸产业链,减少原材料成本波动的风险。公司将进一步搭建集团资源共享的平台,完善现有的集团采购平台,提升集团采购的议价能力。
MIM技术平台由于其行业和产品特性,人工成本在MIM技术平台的成本中占比较大。员工人数波动及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公司存在人工成本上升的风险。公司为保持人员稳定并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公司,未来有可能提高员工薪酬待遇,人工成本的支出增加,从而对公司盈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公司通过完善激励制度,增加激励手段,降低人员流失的风险;同时内部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实现对人才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人才利用率和产出效率。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与沉淀,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在竞争中不断巩固和强化,使得公司能够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新材料开发设计、制造工艺设计组合、专用模具设计工程人员队伍。公司设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东睦新材料粉末冶金重点企业研究院,并与国内著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东睦股份打造优秀高效的管理与研发制造团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母公司及大部分子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P&S、MIM、SMC三大板块业务在行内都具有突出的研发优势。公司以粉末压制成形P&S、软磁复合材料SMC和金属注射成形MIM三大新材料技术平台为基石,充分发挥三大技术平台在技术、客户和管理等方面的协同优势,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吸收消化和再创新能力,具备了根据应用需求设计各种新产品,帮助应用端提升产品力和性价比优势的能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得授权专利数量共计88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22项,软件著作权40项,另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2项。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教授级高级职称人员2名,高级职称人员30名;拥有博士4名,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62名,浙江省省级“培养工程”专家1名。
(二)生产管理优势
公司自2007年就开始导入精益生产,吸取国内外精益管理经验,从QCDMS等方面全面推动精益现场管理,涵盖5S、流畅化、TPS、TPM、TQM、标准化等精益生产活动,并在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结合实际,形成以BIQ(Built In Quality)为特色、全员参与的精益现场管理模式,满足高端客户高质量、低成本、快交付的全方位要求。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面向现场的MES、面向产品的PLM、面向质量的QMS、面向管理的IMS、面向成本的ERP等信息系统和智能化质量检测系统及装备,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生产。
(三)市场渠道优势
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在国内外粉末冶金及相关应用产业界如汽车、消费电子、光伏、家电、储能、工具锁具等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行业中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所服务的客户多为全球跨国公司或各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充分利用运用品牌、渠道优势,融合全球资源,以粉末压制成形P&S、软磁复合材料SMC和金属注射成形MIM三大新材料技术平台为基石,充分发挥融合协同优势,扩大公司对下游新能源以及新材料等高端制造应用领域的覆盖,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解决行业瓶颈和顾客痛点。
(四)产业规模及协同优势
公司三大技术平台在国内都具有行业领先的规模优势,且三大技术平台均实现了多基地布局。公司以宁波总部为集团经营管理决策中心,P&S产品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管理中心、高端产品生产基地,以上海富驰为MIM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基地,以东睦科达和山西磁电为SMC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主要产品生产基地,实现公司P&S、MIM和SMC三大工艺在产业平台上的融合,形成基地互补关系,为集团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储备打下夯实基础。
公司根据“专业化生产,就近配套”和“特色定位,资源协同”的原则,对各生产基地实施战略布局和产业定位,建设了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的多家控股子公司,以其作为生产基地和服务窗口,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专业的优质服务。
(五)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且稳定团结的管理团队,对于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所服务的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具有良好的理解,公司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和统筹布局能力,具备了较高的研发、生产、品质、销售等管理能力。公司管理梯队结构合理,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坚韧的战斗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公司具有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有利于稳定核心管理团队、留住核心技术人员和骨干人员,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