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本公司业务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以下简称“化工行业”),涉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等。 1、行业基本特征 (1)行业具有较高进入壁垒 化工行业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连续作业等生产特点,对工艺技术、安全环保、装备水平、公用工程配套、物流运输仓储、供产销衔接、特种专业、专业管理和人员专业素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为国家重点调控、监管行业,属高安全生产风险、高能耗、污染行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政策高度敏感行业。化工企业的经营发展受产品、技术标准、安全、环保、土地规划、能...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本公司业务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以下简称“化工行业”),涉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等。
1、行业基本特征
(1)行业具有较高进入壁垒
化工行业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连续作业等生产特点,对工艺技术、安全环保、装备水平、公用工程配套、物流运输仓储、供产销衔接、特种专业、专业管理和人员专业素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为国家重点调控、监管行业,属高安全生产风险、高能耗、污染行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政策高度敏感行业。化工企业的经营发展受产品、技术标准、安全、环保、土地规划、能源等产业政策,以及资金、技术、人员、土地、空间布局、安全环保设施、公用配套、资源、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等生产要素约束较强。
(2)化工企业经营业绩对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和开工率高度敏感
作为化工生产企业,除产品和工艺技术、集约经营、资源利用、经营管理等先进水平以及产能规模等因素决定企业盈利能力外,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开工率的波动,直接影响经营业绩变化。其中:供与需的关系变化是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也决定企业开工率水平;此外,化工行业具有重资产特征,开工率水平对产品成本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对产品的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3)行业具有较强周期性
作为重化工业、生产资料部门,直接受行业供给周期、下游消费周期、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行业供给、消费、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影响产品和原材料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引起产品和原材料价格高波动及运行趋势变化,进而对经营业绩带来重大影响。
2、行业的阶段性特征
(1)我国化工行业具有较强地区投资吸引力
我国已成为全球化学品制造大国,拥有完整门类、完善产业链及其配套和规模成本优势,加之持续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不断扩大的改革开放、巨大的市场空间、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等,不断成为全球化工投资增长的主要地区,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增强。
(2)行业处于产能投资和产能释放周期
受益前几年行业业绩恢复性增长,稳增长鼓励投资、各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等政策持续驱动,2021年至2024年6月,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较高增速。
(3)产能利用率恢复增长
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能利用率在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两年下降后,于2024年1-6月恢复增长。
(4)行业经营业绩同比增长,利润增长低于收入增长
持续的投入,行业经营规模扩大,2024年上半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在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后,2024年上半年利润总额弱增长,同比增长2.3%,且低于营业收入增长水平。
(5)行业的主要问题
一是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企业盈利仍处低位水平运行。自2021年起,行业投资一改“十三五”期间投资低迷、更注重结构优化和质的有效提升,“内卷化”、规模化、高投资,导致行业市场竞争激烈,规模以上企业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行业产品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盈利水平虽有所增长,但仍处于近几年低位水平。
二是结构性不合理矛盾加剧。受投资持续较高增长,叠加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和产品技术瓶颈制约,同质化投资明显,导致大量投资主要投向了扩大规模和量的增加,结构优化、高端化、差异化领域投向占比较少,大宗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产能过剩状况有增无减,新能源等相关领域的部分化工材料不仅已出现严重过剩,且在建、规划产能增加明显,同时,高性能合成材料、高档电子化学品、高纯超纯试剂、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和高性能膜材料有效供给虽有所增强,部分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仍供给不足,部分产品仍将依赖进口,部分关键单体和关键原料长期难以攻克,甚至存在‘卡脖子’难题,不能满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国家和地方政府诸如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重点科研专项、产业提升等产业与财税策的不断加码,下游消费结构升级和新消费增长的牵引等,驱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但创新能力不强仍是行业健康发展最大的短板。相对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在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水平、原始创新能力、新产品贡献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碱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业务为基础化工、氟化工、食品包装材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拥有氯碱化工、硫酸化工、煤化工、基础氟化工等氟化工必需的产业自我配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氟制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并涉足石油化工产业。
2、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品种多,应用广泛。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氟化工原料、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基础化工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国防、航天、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电气、电器、化工、机械、仪器仪表、建筑、纺织、金属表面处理、制药、医疗、纺织、食品、冶金冶炼等各工业部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其应用范围随着科技进步、消费升级不断向更广更深领域拓展。公司氟化工材料以其独特优异性能,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支撑材料。
详细情况,请查阅本公司网站(http://www.jhgf.com.cn/)之“产品服务”栏目,或“巨化股份”微信公众号之“产品中心”栏目。
3、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主要产品价格变动情况
报告期,受供给充裕、需求疲软影响,公司氟聚合物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基础化工产品价格沿袭2023年的跌势并且同比跌幅较大。在第三代制冷剂(HFCs)自2024年1月1日起实行生产配额制和第二代制冷剂(HCFCs)2025年削减预期等影响下,致冷剂产品价格结束非理性下跌和历史低位运行趋势,恢复上行。
(2)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
报告期,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萤石、苯、丙酮、环己酮(外购)、液氯、硫磺等资源属性较强的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其他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下跌。
(3)主要产品产量、外销量及营业收入情况
报告期,公司统筹产品市场布局,充分发挥氟制冷剂市场竞争地位优势和产业链一体化集约经营优势,保持生产经营稳定运行,实现保持主要产品的产量、外销量及营业收入稳定增长。
(三)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模式
公司作为氟化工、特色氯碱化工龙头企业,主要经营模式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模式。
公司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资源保障能力、市场变化等,制定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分解落实生产经营目标任务。
采购:公司及下属经营主体单位采购部门建立健全合格供应商目录及其考核机制,按照原辅材料需求计划,通过战略采购、协议采购、招标采购、集量采购等多种采购方式,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约定品名、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交货地、数量、质检要求等,并跟踪督促定单交互,到货后由质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入库。
生产:公司各生产主体单位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具体作业,组织产品生产,完成生产计划。公司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市场变化、生产装置运行状况,通过下达调度令,对生产计划进行临时调整。
销售:公司各经营主体单位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客户订单计划、产品市场预测等,通过直销、经销等方式,落实销售计划任务。
研发: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市场需求、技术进步要求等,制定公司年度科创计划,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满足公司项目发展和生产装置技术进步需要;公司研发机构及各经营主体单位根据公司科创计划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负责实施。
2、专业化经营模式
公司成立以来,坚守化工主业,形成以氟化工为核心、相关化工产业高度协同的完整氟化工产业链,形成集约经营、集约发展优势。
3、按国家配额生产的经营模式
公司核心产品第二、三代氟制冷剂(HCFCs、HFCs)按照国家核定的生产配额、国家相关配额管理规定组织生产销售。
(四)市场地位
报告期,公司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核心业务氟化工处国内龙头地位,其中氟制冷剂及氯化物原料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尤其是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主流品种的生产配额(国家核准的生产量)在完成淄博飞源化工股权收购后进一步增长,全球龙头地位更为凸显;含氟聚合物材料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VDC和PVDC产业链)处于全球龙头地位。
(五)竞争优势与劣势
1、竞争优势
2、竞争劣势
——产品结构有待优化。尽管公司在产业技术、规模处于国内相对领先地位,但相对于国际行业一流企业,公司产品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中端,当前部分产品,尤其含氟聚合物产品进入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产化替代所需的先进氟氯化工材料的有效供给不足,在不利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
——部分要素成本较高。公司地处的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国内前列,但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相对部分其他区域同行、原料指向地布局企业,工资、土地、能源、部分原材料、经营用房、环保成本等商务成本较高,环境容量较低,在节能减排指标非地区差异化制度下,“双碳”压力较大,对公司运营成本控制、项目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六)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及其变化情况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产销量、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等。
(七)公司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情况
报告期,公司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31%,相较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公司业绩好于行业水平。主要为公司第二、三代氟制冷剂实施配额制,供给受限,产能过剩矛盾有效缓解,产品价格出现恢复性上行,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公司所处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效益企稳回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在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后,2024年上半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低于同期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行业产能持续释放,“供强需弱”矛盾进一步显现,同期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沿袭2023年的下跌趋势,同比下跌4.8%。在此环境下,公司产品市场、原材料市场结构分化,公司业务盈利状况分化。
产品市场方面,呈现“供强需弱”,结构性矛盾突出,总体竞争激烈的特征。受供给充裕、需求疲软影响,公司氟聚合物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基础化工产品价格(均价,下同)比上年同期(以下称“同比”)分别下跌23.78%、15.06%、20.66%,对公司盈利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公司核心产品第二代氟制冷剂(HCFCs)、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按国家核定的配额生产,产品价格上行,支撑公司盈利增长。其中:第二代氟制冷剂(HCFCs)生产配额将于2025年进一步削减,在供给削减和需求相对刚性等预期下,HCFCs产品价格上行;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于2024年1月1日开始实行生产配额制,原有的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激烈竞争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HFCs产品价格恢复性上行。但由于今年是HFCs实行配额制的第一年,前期存在产品库存积累,除家用空调需求明显改善外,其他下游市场需求较弱,尤其是出口市场较为疲软,导致供给总量(配额+库存)较为充裕、部分产品市场竞争仍较为激烈,价格从原非理性下跌向上回归缓慢,品种差异较大。
原材料市场方面,受经济回升和产业链内供需状况不均衡影响,价格涨跌互现。
在产品市场、原材料市场严重分化下,公司产品盈利结构不均衡较为突出,经营复杂性和高水平运行难度增大。
面对复杂严峻市场环境,公司按照年度经营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稳进提质、提质增效,保持生产经营灵活性针对性和主动性,高效统筹安全稳定和发展,有效统筹供应链价值链平衡,统筹谋划产品市场布局,发挥氟制冷剂市场竞争地位优势和产业链一体化集约经营优势,强管理、稳运行,突出安全经营、制冷剂产业生态培育和新质生产力建设,全面落实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公司2024年“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实现营业收入稳定增长,经营业绩和市场价值“双提升”。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20.80亿元,同比增长19.65%;实现利润总额10.54亿元,同比增长88.26%;实现归母净利润8.34亿元,同比增长70.31%,实施现金分红2.97亿元;公司6月末股票收盘价较去年末上涨47.31%。
(一)增减利因素分析
报告期,公司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加4.94亿元。其中:增利因素15.21亿元;减利因素10.27亿元。
1、主要增利因素15.21亿元。包括:
(1)产品价格上升增利7.61亿元,主要是氟制冷剂产品6.4亿元、石化材料产品1.21亿元;
(2)主要产品销售成本中的主要原料和动力价格下跌增利2.28亿元。其中:蒸汽0.77亿元、电价0.65亿元、烟煤0.2亿元、甘油0.14亿元、电石0.14亿元、甲烷及天然气0.12亿元、四氯乙烷0.1亿元、VCM0.07亿元、双氧水0.05亿元、工业盐0.04亿元;
(3)主要产品销量增加增利0.71亿元。其中:基础化工产品0.44亿元、石化材料0.26亿元、食品包装材料0.01亿元;
(4)其他产品结构变动增利0.72亿元;
(5)主要产品产量变动增利0.36亿元、单耗下降增利0.39亿元,合计0.75亿元;
(6)吸收合并飞源化工公司增利2亿元;
(7)其它收益增加增利0.54亿元;
(8)营业费用减少、其他业务利润增加、税金及附加减少、营业外收入增加、信用减值损失减少等增利0.6亿元。
2、主要减利因素10.27亿元。包括:
(1)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减利4.13亿元。其中:基础化工产品1.54亿元、含氟聚合物产品1.77亿元、食品包装材料产品0.46亿元、氟化工原料0.22亿元、含氟精细化学品0.14亿元;
(2)主要产品销售成本中的主要原料价格上升减利2.63亿元。其中:无水氢氟酸0.54亿元、丙酮0.48亿元、石油苯0.46亿元、萤石粉0.35亿元、液氯0.34亿元、丙烯0.14亿元、甲醇0.12亿元、环已酮0.09亿元、二氯乙烷0.08亿元、硫磺0.03亿元;
(3)主要产品销量减销减利0.49亿元。其中:含氟聚合物0.29亿元、致冷剂0.1亿元、氟化工原料0.08亿元、含氟精细化学品0.02亿元;
(4)主要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上升减利1亿元、副产品变动减利0.45亿元,合计1.45亿元;
(5)投资收益下降减利0.58亿元;
(6)财务费用增加减利0.38亿元;
(7)研发费用增加减利0.23亿元;
(8)管理费用增加减利0.22亿元;
(9)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下降资产处置收益减少、营业外支出增加等减利0.16亿元。
(二)主要工作特点:
1、坚持高质量运行,保安全、稳生产、拓市场、优结构,实现增产增销增效
2、坚持产业生态建设,加强氟制冷剂谋篇布局
针对HFCs第一年实施配额制所带来的新情况、新挑战,围绕做好“后半篇文章”,在HFCs配额期内创新经营模式、培育新品种,提升品牌价值、配额商业价值,在未来更新换代进程中巩固和提升公司制冷剂龙头地位这一新命题,积极谋划、主动优化。一是针对内部主体多、口子多、区域多的“三多”局面等,推进氟制冷剂产业链产销分离、集约经营模式,以形成集约效应,掌握市场主动。二是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淄博飞源化工有限公司控股后的文化融合、管理融合和经营协同,建好建强北方基地,加快公司阿联酋基地项目建设,实现三地协同互补的空间布局。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强化市场生态谋划,积极营造行业健康运行秩序,行业内部竞争生态、供需合作生态积极改善,公司的市场领导力明显增强。四是加强氟制冷剂终端品牌布局,提升品牌价值,“巨化”品牌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五是面向未来未雨绸缪,加快第四代制冷剂技术提升和绿色低碳制冷剂新产品创新培育,启动新建一套9kt/a R1336装置及其配套设施项目,新开发的一种新型低GWP混配制冷剂,成功通过ASHRAE SSPC34制冷剂安全分级和认证,获得新型混配制冷剂认证ASHRAE编码“R-495A”。
3、坚持创新驱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定发展信心与定力,按照公司发展战略要求,以打造高性能氟氯化工材料制造业基地、一流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方向,抓紧抓实公司年度科技创新计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实施,保持产业创新升级力度和强度,强化产业布局,积蓄发展动能和势能,不断推进产业创新升级、核心竞争力水平提升。
报告期,完成研发投入5.41亿元。POE项目进入中试装置建设阶段,电子封装用ETFE树脂中试试制出产品,已进入制膜应用研究。技术专利受理46件(其中PCT申请3件),获得专利授权44件。截止目前,11家重点子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积极推动公司JX系列浸没式冷却液的商业应用,控股股东承建的全国产化单相“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项目入选了国家发改委联合十个部委发布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子公司巨圣氟化公司“耐介质过氧硫化全氟醚橡胶”和“建筑膜用ETFE树脂”通过了省级工业新产品的专家评审,该两项技术成果分别荣获中国氟硅行业科技创新奖特等奖、一等奖;“耐介质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产品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3年度“浙江制造精品”;子公司技术中心公司《储能液流电池用高性能全氟磺酸树脂开发》项目获首届“领航者杯”浙江国资国企创新大赛一等奖;公司“水性防腐涂料用PVDC乳液”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3年度“浙江制造精品”,“己内酰胺产业化生产中氨肟化合成技术”入选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名单。
报告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2亿元。4000t/aTFE下游高端含氟精细品技改项目、44kt/a高端含氟聚合物项目(新增5000t/a焚烧炉)等项目建成,新增10000t/a高品质可熔氟树脂及配套项目等项目开工建设。
推行数智化变革。持续以数字智造推进“零手动、零距离、零备机”工程,以数智化变革推动管理变革、流程再造、壁垒打通,构建数字化大平台支撑下的赋能型变革组织,推动公司转型升级。“零手动”方面,公司已基本完成全部核心生产装置的改造,装置自动化率达到99%以上,系统平稳率提升10%—15%。公司以“零手动”为标志的未来工厂,成功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培育试点和2021年浙江省数字经济“五新”优秀案例。报告期,子公司巨圣氟化公司被认定为“浙江巨圣PTFE智能工厂”、巨塑化工公司被认定为“浙江巨塑PVDC数字化车间”(浙经信技术〔2024〕24号)。截至目前,公司拥有1家省级未来工厂(巨化含氟新材料未来工厂)、4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与IBM公司合作开发的公司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建设项目上线。
4、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积极实施《公司2024年“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上半年,公司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为宗旨,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价值,实现好发展好投资者利益”为目标,稳中求进、积极作为,在努力提升经营与发展质效的基础上,完善股东回报机制、投资者沟通渠道,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市值管理,扎实推进《公司2024年“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实现经营质效和投资者获得感“双提升”。
展望下半年,公司外部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然较高,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产品盈利结构分化的矛盾短期尚难以消除,对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我国加力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回稳向好趋势。公司氟制冷剂在生产配额约束下,行业供需格局、竞争格局不断优化,产品市场竞争秩序逐步回归理性有序,同时随着国家实施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步落地,利于HFCs产品需求改善和价格合理回归上行。
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和广大投资者的期待,公司将坚定信心,坚持稳中求进、积极作为,咬定年度目标,强化经营谋划、统筹布局、结构优化,提升市场应变能力,深化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全面落实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公司2024年“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努力提升公司业绩、核心竞争力,不断创造价值回报社会、回报股东。
三、风险因素
1、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属化工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生产特点。不排除因生产过程管理控制不当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发生导致安全事故,给公司财产、员工人身安全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措施: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以人为本”的经营方针,树立底线管理思维,建立和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企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数智化改革,加强危险源、环保因子的识别与控制,全面加强现场管理,提升装置本质安全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健全事故预案、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实行从项目建设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风险控制。
2、因环保标准提高而带来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属于污染行业,属国家环保政策调控的重点。长期以来,公司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高度重视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目前公司的各类污染物通过处理后均达标排放,符合政府目前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相关环保门槛和标准的提高,以及政府环保管理力度的加大,不排除公司因加大环保投入对经营业绩产生影响,也不排除未来公司的个别生产装置因难以达到新的环保标准或环保成本投入过高而面临淘汰的风险。
措施:坚持环保底线思维,除了坚持环保“三同时”、排放标准,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外,密切关注环保政策和行业动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污减排。
3、市场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及相关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产销水平、产品价格的敏感系数较高。不排除未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市场需求增长乏力,行业产能不断释放,开工率水平下降,导致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矛盾加剧,产品价格低迷,给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措施:发挥公司产业链完整、多产品经营、产业链协同效应的优势,强化经营管理,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创新市场开拓,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利用“四新”技术,持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高端化、精细化、高附加价值产品比重,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避免同质化过度竞争。
4、重要原材料、能源价格上行和碳排放控制的风险
公司生产需要萤石、氢氟酸、硫磺、电石、工业盐、甲醇、工业苯等主要原材料,以及水电汽等二次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预期下,不排除国家进一步出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政策,碳排放政策,能耗控制、碳排放控制政策更趋严厉,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大幅上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措施: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推进产业链的高端化、绿色循环化升级,加大高能耗产业淘汰、转移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压减高耗能产品业务比例;深化目标成本管理,推进生产装置数字化改造,实施对标管理、资源再利用,降低物耗、能耗;发挥公司资金优势,加强市场分析与预测,优化库存管理,狠抓原材料市场波动机遇;加强与供应商开发与合作,优化供应渠道与运输渠道,推进原料多样化,加强比价采购和采购价格核查,加强原材料质量监控,降低原材料成本与物流成本;视公司战略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必要的战略性原材料资源。
5、产业政策风险
公司产业链前端产品属基础化工产品。在国家节能降碳指标约束下,国家不断出台更加严格的能源消耗总量与强度控制、碳排放强度等管理标准和高耗能、高强度碳排放产业限制政策,可能将会对公司产业或产品带来不利影响。
措施: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链高端化延伸升级,强化产业链集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持续推进节能减排与低碳、绿色发展,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对生产装置技术升级,严格生产过程控制,拓展环境与能源空间,提高竞争力水平;跟踪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趋势,及早谋划应对措施。
6、氟致冷剂产品升级换代风险
氟致冷剂是公司氟化工核心产品。受国际国内环保政策影响,氟制冷剂处于升级换代进程中。其中:第一代CFCs类氟致冷剂因严重破坏臭氧层已被淘汰。第二代HCFCs类氟致冷剂(以R22为代表),因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第19次缔约方会议要求,发展中国家自2015年开始削减,2040年以后削减量100%。2013年,我国非原料用途的HCFCs产量和消费量冻结,2040年以后将完全淘汰,目前其生产配额正处于削减进程中。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淘汰时间表,到2030年,我国房间空调器行业将完全淘汰HCFC-22使用。第三代HFCs类氟致冷剂完全不破坏臭氧层,是目前主流的氟致冷剂品种。因其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发展中国家应在其2020年至2022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的基础上,2024年冻结HFCs的消费和生产于基准,自2029年开始削减,到2045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20%以内。第四代HFOs类氟致冷剂可进一步降低温室效应值,是HFCs的替代品种方向之一。氟制冷剂的升级换代,为公司氟制冷剂发展带来了产品升级的新市场机遇。公司从全球第二大R22的竞争地位(国内应用配额第一),跃升为全球第一大HFCs企业,取得配额总量绝对领先、主流品种绝对领先的HFCs生产配额,牢固确立公司氟制冷剂全球龙头地位和市场竞争地位,并已建成运营两套HFOs生产装置,HFOs品种和有效规模处国内领先地位。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不排除因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导致二、三代氟制冷剂产品和资产的生命周期缩短的风险,如公司应对不当,将会给公司氟制冷剂的竞争地位、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带来重要不利影响。
措施:围绕打造竞争力全球领先的综合性制冷剂制造商目标,继续发展TFE下游氟聚合物及氟精细产品,推进R22产品原料化和技术进步;积极做好第三代氟制冷剂配额管控下的经营工作,将规模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持续研发第四代氟制冷剂、其他绿色低碳单工质制冷剂和混配制冷剂品种研发。适应液冷市场发展需求,继续加大氟化液冷媒产品研发。
7、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系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固定资产投资较大、流动资产规模较低的特性。随着公司发展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比例或将进一步上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亦相应增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公司所处行业如果出现明显技术进步,或者市场发生剧烈变化,公司如无法针对性进行生产装置技术改造,将可能面临部分固定资产闲置或减值的风险。
措施:坚持创新驱动和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对存量装置进行持续再创新,深化节能降碳管理、成本管理,挖掘装置效能和潜力,增强装置活力和产品成本、质量竞争力,延长生命周期;围绕打造一流氟氯化工先进材料目标,重点发展第四代氟制冷剂、新型冷媒、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拓展PVDC下游新品种新用途并扩大规模,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产业高端化、绿色化、专用化、特色化水平和附加价值。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公司成立近27年来,专注主业,稳健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由基础化工产业企业逐步转型为中国氟化工领先企业,成为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循环化、园区化特征,形成了主业特色鲜明、产业链一体化集约经营、市场竞争地位突出、技术领先的产业优势,以及积累的品牌、市场、资源、人才、管理等发展高性能氟氯化工新材料竞争优势。
(一)公司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韧性突出,发展空间良好
公司是国内氟化工龙头企业、全球特色氯碱新材料(VDC-PVDC产业链)龙头企业,具有完整的氟氯化工材料产业链,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公司打造成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1、氟化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核心业务氟化工处国内龙头地位
氟元素是世界上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氟产品众多,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各工业部门和高新技术领域,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应用范围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向更深更广领域拓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化工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公司拥有氟化工原料、氟制冷剂、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完整氟化工产业链,依托龙头竞争地位、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运营经验,并基于氟化工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已形成产业高端化延伸的格局与趋势。
公司氟化工龙头地位优势突出。
——具有按国家配额生产的特色经营模式优势,且拥有国内绝对领先的氟制冷剂生产配额
公司核心产品第二、三代氟制冷剂(HCFCs、HFCs)按照国家核定的生产配额、国家相关配额管理规定组织生产销售。根据《蒙特利尔约定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规定,HCFCs配额总量正处于加速消减进程,HFCs配额总量现已冻结、未来逐步削减,市场供给受配额量限制。公司(含控股子公司)现拥有第二代氟制冷剂HCFC-22生产配额4.75万吨,占全国26.3%,其内用配额占全国31.55%,为国内第一;拥有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生产配额27.88万吨,占全国同类品种合计份额的39.16%。总量绝对领先、主流品种齐全且份额占比领先,牢固确立公司绝对领先的市场竞争地位。
——拥有齐全的制冷剂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公司为制冷剂全球龙头企业,是国内唯一拥有第一至四代含氟制冷剂系列产品,同时拥有新型含氟冷媒、碳氢制冷剂产品以及系列混配制冷剂的生产企业。除拥有绝对领先的氟制冷剂生产配额外,公司还为国内第四代氟制冷剂(HFOs)有效规模和品种领先的生产企业(现运营两套主流HFOs生产装置,产能约8000吨/年,正在实施新一套年产9000吨的HFOs生产装置);同时拥有电子氟化液氢氟醚D系列产品和全氟聚醚JHT系列产品,以及3.5万吨/年碳氢制冷剂产能。公司建有完善的混配制冷剂研发平台、生产设施以及产品灌装设施,可为市场提供各主流混配制冷剂品种及其各种包装规格的产品。依托良好的研发平台,不断开发储备新型低碳混配制冷剂品种。齐全的制冷剂品种供给方案,强大的市场影响力,不断强化公司制冷剂(冷媒)的市场龙头地位。
——含氟聚合物产能规模、品种处于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并呈良好成长态势
含氟聚合物是有机氟行业中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处于产业链的中后端,产品附加值高。因其具有优异的耐化学品性、耐候性、耐久性、耐溶性、电绝缘性、高透光、低折射率、低表面能、阻隔性、抗高温性、自润滑性、电性能、自阻燃、自洁净以及超强的耐氧化性等独特性能,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原子能等尖端工业部门和电子信息、电气、环保、新能源、化工、机械、仪器仪表、交通运输、建筑、纺织、金属表面处理、制药、医疗、纺织、食品、冶金冶炼等各工业部门并向新能源、航空航天、5G通讯、国防军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端领域拓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支撑材料。
随着我国上述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氟聚合物产品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专用、特种氟聚合物材料市场快速增长。但我国高性能氟材料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需要。未来几年,仍存在较好的发展空间和国产化替代空间。
公司具有齐全的含氟聚合物产品品种,TFE、HFP、VDF、PTFE、FEP、FKM、PVDF、ETFE产能规模位居行业领先地位。基于氟聚合物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依托研发优势,持续加大高性能氟聚合物研发和产业化。随着未来公司10000t/a高品质可熔氟树脂及配套项目、500吨/年全氟磺酸树脂项目一期250吨/年项目、1万吨/年FEP扩建项目等氟聚合物项目建成,以及持续对高性能氟聚合物材料研发,将有力提升公司氟聚合物市场竞争地位,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公司含氟精细化学品快速发展
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品附加值高、种类丰富、用途广泛,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应用于含氟医药、含氟农药、含氟染料、表面活性剂、织物整理剂、液晶材料等。目前国内空白品种较多,将随产品研发和应用拓展具有良好成长空间。
公司具有完整氟化工产业链和齐全的氟聚合物单体(四氟乙烯(TFE)、六氟丙烯(HFP)、偏氟乙烯(VDF)),以及较强产品研发能力,为公司氟化工产业高端化、精细化、专用化发展提供良好支撑。随着公司4000吨/年氢氟醚D系列产品、1000吨/年全氟聚醚JHT系列产品投产达产及飞源化工的收购,公司含氟精细化学品产能规模、品种数量快速提升。
2、以VDC-PVDC为核心的新型食品包装材料产业链处国内绝对主导地位
PVDC树脂是一种阻隔性高、韧性强,低温热封、热收缩性、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理想包装材料,产品包括聚保鲜、聚包鲜、食品保鲜膜、PVDC肠衣膜树脂、PVDC-MA树脂、PVDC乳液等。公司VDC、PVDC产业产能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产品逐步向多元化、高端化、终端化拓展,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公司PVDC产品荣获“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浙江制造精品”。
公司氟氯化工产业链高度融合。领先的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完善的产业链和多品种经营,增强了公司产业链韧性,并为公司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一流高性能氟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二)园区一体化、集约化运营优势
公司控股股东巨化集团是原化工部八大化工生产基地之一。以巨化集团为基础形成的衢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系国家第二批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单位,2018年至今连续6次入选“中国化工园区30强”,系全国21家同时列入“智慧化工园区名录”和“绿色化工园区名录”的园区之一。已形成产业链完备的氟硅新材料、锂电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特色轻工、芯片及传感器、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7大产业集群。
公司拥有基础配套原料、含氟制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特色氯碱新材料等在内的完整的氟氯新材料产业链,形成了原辅材料适度自我配套、主辅产业集约协同发展的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衢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具有园区一体化、集约化运营特征,且公司产业发展定位与园区高度融合,形成集约发展格局,为公司低成本运营、低成本可持续发展、产业高端化延伸积淀了坚实支撑。
(三)技术优势
公司主要生产装置处于行业先进水平,主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国内领先的氟化工产业研发实力。
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省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研究院、低碳制冷剂研究院、实验工厂、科研院所联合实验室、各分子公司研究机构、实验装置等技术创新主体与平台,形成了公司战略统领、内部分工协作、外部合作协同的技术创新体制和产学研有机衔接的研发机制。
公司为行业标准化领先企业。主导/参与编制了20余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起草8个浙江制造标准。公司及子公司拥有授权技术专利725件。
公司依托于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国内领先的氟化工产业研发实力,在含氟高分子材料、精细氟化工、氟化工相关环境科学和氟材料的分析测试、研发等方面有较强的原创开发能力、中试工程能力,积累了一批先进实用的自有技术和技术储备,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四)品牌形象优势
公司拥有名品、精品群。“JH巨化牌”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R134a、环已酮、PTFE等为浙江省名牌产品;PTFE、R134a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汽车空调用制冷剂1,1,1,2-四氟乙烷(气雾罐型)”“偏二氯乙烯共聚树脂”“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高速纺尼龙-6用己内酰胺”“工业用二氟甲烷”“工业用八氟环丁烷”六个浙江制造品牌;PVDC共聚树脂产品入选2019年度“浙江制造精品”;R32、R22、R134a产品通过UL(美国保险商试验所)认证;PTFE分散乳液、聚保鲜PVDC保鲜膜、聚包鲜PVDC保鲜袋系列产品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安全认证和欧盟EU认证;R1234yf、R134a通过IATF16949认证(汽车行业治理体系认证);药用R134a取得药品注册证书和美国DMF归档号。公司制冷剂产品多次获得“中国制冷行业领导品牌”“最具影响力制冷剂品牌”“品质浙货”出口领军企业等荣誉。
公司拥有诸多行业先进荣誉。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维护产业安全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实施卓越绩效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浙江省产品信得过单位、浙江省用户满意企业、浙江省和衢州市首批“质量奖”。公司为中国化工环保协会氟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五)专业人才及经营管理优势
公司控股股东巨化集团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第一次创业(建设发展化肥和有机化工),经九十年代二次创业(引进国外氟化工生产先进技术),2005年第三次创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长期大化工生产经验积累和产业不断创新升级的艰苦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化工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培育了一支高素质的产业队伍。
公司坚持人才立企,依托产业平台、研发平台、创业平台,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利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匠楼等教培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技能培训等,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形成全员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途径,注重培养内部各层次、梯队人才,人才优势不断累积。
公司主产业基地历经66年大化工产业经营管理积淀。在传承“严、细、精、实”工作作风的基础上,建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同时适应“美丽巨化”“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巨化”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以“三零改造(零备机、零手动、零距离)”为突破口,坚持循环经济4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结合双碳研究与实践,深入践行清洁生产管理模式,推动ESG、JES(巨化卓越运营管理体系)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公司高质量运行、可持续发展。
(六)空间布局与市场优势
公司拥有浙江、山东、阿联酋三大生产基地,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协同、资源优势互补和市场空间布局合理的优势。公司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发挥行业龙头榜样作用,以品牌建设为支点,持续改进产品品质,延伸产品支持服务,与顾客合作共赢,为顾客创造价值,拥有健全的市场网络和忠实的顾客群。
领先的主导产品市场地位,完备的差异化系列化产品,完善的营销网络,良好的市场品牌和服务,为公司高水平产销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公司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积极应对产品市场激烈竞争,保持经营稳健、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效提升的一年。
报告期,公司因产品价格下降减利创历史最高水平。面对严重不利的市场环境,公司上下凝心聚力,在控股股东和广大合作方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坚持稳中求进,坚守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开放思维,坚持长期主义与短期目标相结合,保持发展战略定力,咬定年度经营目标,统筹安全、稳定和发展,统筹国内和国际市场,统筹全产业链的经济运行,以“绿色化发展、数智化变革、新巨化远航”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优势发挥优势,抓管理保稳定,优结构提效...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公司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积极应对产品市场激烈竞争,保持经营稳健、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效提升的一年。
报告期,公司因产品价格下降减利创历史最高水平。面对严重不利的市场环境,公司上下凝心聚力,在控股股东和广大合作方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坚持稳中求进,坚守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开放思维,坚持长期主义与短期目标相结合,保持发展战略定力,咬定年度经营目标,统筹安全、稳定和发展,统筹国内和国际市场,统筹全产业链的经济运行,以“绿色化发展、数智化变革、新巨化远航”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优势发挥优势,抓管理保稳定,优结构提效率,强布局拓空间,谋市场抓机遇,实现稳健经营、高质量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行业竞争地位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06.55亿元,同比下降3.8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4亿元,同比下降60.37%。保持创新发展的强度和力度,实现研发投入10.01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3.08亿元。工厂公司顺利投运,完成淄博飞源化工有限公司股权收购(2024年1月完成股权变更,纳入公司合并报表),形成公司氟制冷剂以衢州本埠为核心的“1+3”全球运营布局,取得国内遥遥领先的HFCs生产配额(见本报告“行业政策及其变化”),牢固确立公司氟制冷剂全球龙头地位和市场竞争地位。公司股票于2023年5月调入上证180指数样本股,年末收盘市值445亿元,实现连续五年上涨,实现股东投资价值,维持市场稳定。
(一)市场分析
报告期,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平稳转段、波动性回升,公司产品和原材料市场总体疲弱运行。
1、产品市场
受产需恢复不同步,叠加持续近几年远高于经济增长水平的产能投资与释放、全球能源价格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同比下行等共同影响,公司产品市场“供强需弱”矛盾加大,主要产品价格同比总体上跌幅较大。
公司近七年主要产品年度均价变化情况,请见本报告“主要细分行业基本情况及公司行业地位”。
2、原材料市场
主要原料价格涨跌互现。除萤石具有矿物资源属性同比涨幅较大外,其它原料受“供强需弱”市场影响,跌幅较大。
3、产品和原料价格变动对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
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减利34.29亿元,主要原料等价格下跌增利16.33亿元,合计减利17.96亿元。
(1)主要产品:基础化工产品价格下跌减利14.97亿元、含氟聚合物产品价格下跌减利8.75亿元、氟化工原料价格下跌减利7.01亿元、食品包装材料产品价格下跌减利1.55亿元、氟制冷剂产品价格下跌减利1.40亿元、石化材料产品价格下跌减利1.33亿元;含氟精细化学品价格上涨增利0.72亿元。
(2)主要原料:液氯价格下跌增利2.67亿元、VCM价格下跌增利1.43亿元、甲醇价格下跌增利1.71亿元、硫磺价格下跌增利1.00亿元、烟煤价格下跌增利1.19亿元、AHF价格下跌增利1.04亿元、石油苯价格下跌增利0.70亿元、工业盐价格下跌增利0.57亿元等;天然气及电等其它原料价格下跌增利6.94亿元;萤石粉价格上涨减利0.92亿元。
(二)产销分析
面对行业产能过剩突出矛盾,公司紧紧围绕市场变化,以产业链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保安全、强研判、抓机遇、拓市场、提总量、优结构,努力提升产业链运行质量。
一是坚守底线思维,统筹安全与发展,系统提升产业链安全运行水平。以安全文明生产为前提,“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为目标,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基础,推进“三零”工程(零手动、零备机、零距离)、JES精益管理和杜邦安全文化为抓手,采用精良装备提升装置硬实力,推广应用先进安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全面进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加大安全环保投入与治理力度,提高了产业链本质安全环保水平,实现安全稳定生产,为产业链高质量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是加强市场的研判与拓展,抓机遇、提总量、优结构,努力提升产业链运行质量。围绕年度经营目标,统筹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强化市场和产业链运行分析,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周会商+月总结+年目标”工作法,完善复杂环境下的产、供、销、储、运及公用工程的协调保障机制,保持生产经营的灵活性、针对性,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精心组织生产运营,积极开拓产品市场,确保了主链高负荷稳定运行。
聚焦核心产品市场布局,巩固和提升第三代氟制冷剂市场占有率,全力拓展第四代氟制冷剂、氟聚合物、PVDC-MA树脂、氟化液等高价值产品市场,以产业链后端产品的增量带动产业链的高负荷运行,实现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等高价值产品产销量较大幅度增长,优化了产出结构,提升了产业链价值。
报告期,公司通过提总量、优结构,增利6.5亿元。公司主要产品中,除HFCS因上年度处于配额基线年产销量创出历史新高,本年度产销量同比下降以及食品包装材料产品产销量同比下降(主要是VDC市场需求下降影响)外,其它产品产销量保持稳健增长。
(说明)下列图表中:外销量低于产量,主要为部分产品作为内部下游产品原料所致;基础化工产品中不含乙炔气、氢气、香精、冷冻油及其他非主要产品;致冷剂(含HFCs)产量含混配致冷剂产量,产量大于销量主要为部分致冷剂(含HFCs)用于公司混配致冷剂原料所致。
(三)增减利因素分析
报告期,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0.77亿元,同比下降利润16.49亿元。其中,产品和原料价格直接影响减利17.96亿元。扣除该市场因素,公司经济运行质量仍有所提升。同比上年度的主要增减利因素如下:
1、增利因素26.04亿元。
2、减利因素42.53亿元。
(四)创新发展
报告期,公司坚定发展信心与定力,以打造氟氯高性能化工先进材料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围绕产业链的高端化延伸、新消费需求、生产装置技术进步、发展动能培育等,保持研发投入和项目建设投入力度和强度,抓紧抓实公司年度科技创新计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实施,强化产业布局,积蓄发展动能和势能,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一是加强战略指引。面向未来产业变革和科技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市场和人才竞争,适应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增加,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等,编制完成《公司发展规划(2023-2027年)》,进一步明确了公司愿景、使命、战略、转型升级方向与路径、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安排,为公司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完成研发投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21.47%;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4.85%,同比提高1.02个百分点。围绕新基建、提质增效、绿色低碳,继续加强先进氟氯化工新材料、新型绿色氟制冷剂与发泡剂、含氟精细化学品等新产品新应用研发,产业关键技术二次创新、“三废”和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等研发。实施研发项目138项,取得主要成果21项。技术专利受理81件(其中PCT申请5件),获得专利授权98件。多个项目入选省部技术创新项目或荣获技术创新奖项,多家子公司获技术创新奖项。高品质可熔氟树脂、全氟磺酸树脂、氢氟醚等含氟材料项目进入产业化(具体见本报告、本节之“研发创新”)。
三是强链延链补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8亿元,同比下降31.72%。100kt/a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项目(二期A段)、合成氨原料路线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12万吨/年有机醇扩能项目、7000t/aFKM、30kt/a制冷剂海外工厂等项目建成。决策实施新增10000t/a高品质可熔氟树脂及配套项目、44kt/a高端含氟聚合物项目A段40kt/aTFE项目、500吨/年全氟磺酸树脂项目一期250吨/年项目20kt/a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项目等一批高性能氟氯新材料项目(公司在建项目情况,请本报告之“财务报告”之“在建工程”)。
(五)优化布局扩大竞争优势
一是强化氟制冷剂核心产业布局。通过阿联酋氟制冷剂工厂投运、淄博飞源化工有限公司股权收购,形成氟制冷剂以衢州本埠为核心的“1+3”全球运营布局和协同互补效应;取得总量绝对领先、主流品种绝对领先的HFCs生产配额,牢固确立公司氟制冷剂全球龙头地位和市场竞争地位。
二是应对激烈竞争市场强化市场优化布局。实现总销量236万吨、超年度计划8%,出口总额3.88亿美元、超年度计划7%,自主品牌氟制冷剂销量突破515万瓶;实现公司氟制冷剂产业链的集约经营与协同效应;积极开展产品经理和卓越商务模式试点创新营销模式,积极拓展供应商和供应渠道,做好大宗原燃料经济保供、萤石粉和氢氟酸采购协同,以“合约+现货”采购模式实现累计降本增效6887万元。
三是优化资本资产布局。全年完成股权投资18.18亿元。参股公司中巨芯在科创板成功上市。设立中东贸易公司、聚荟公司。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完成氟制冷剂事业部、聚合物事业部内部产权、资产和业务整合,提升集约经营水平和效率。优化资金管理,完成低利率融资授信10亿元,争取绿色企业财政贴息17.85万元,通过国债、理财、锁汇、利息等方式实现收益4511.5万元,税筹创效2130多万元,将节余募集资金5.33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六)管理提升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将制度有效供给与执行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和公司治理能力建设核心内容,系统梳理内部控制的短板、漏点,对内部控制制度全面进行优化完善,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制修订公司、子公司法人治理制度和参股公司管理制度17项;实施股权投资第三方后评价、子公司治理检查评价、参股公司现场检查、委派董监高人员考核评价、参控股子公司重大事项审核等制度,形成股权投资“投前-投中-投后”全过程管控机制。
二是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内部单位审计、招标管理等重点领域委托审计,持续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审计评价,强化合规治理。
三是加强国际规则管理。强化国际履约管理,实现氟制冷剂配额精准管控、有效管控。应用世界贸易规则维护产业利益,配合完成对原产于日本的进口PVDC树脂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调查。
四是树立公司良好形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市值管理。积极提升品牌形象,成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官方制冷剂供应商,加强氟制冷剂国际市场品牌拓展,助力潜在重点国际市场拓展。公司连续六年入选“浙江上市公司内控30强”、连续9年获上交所上市公司年度信息披露A级评价、股票市值连续五年上涨。
(七)面临的主要问题
行业过剩矛盾突出。近三年行业“内卷化”、规模化、高投资,导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能利用水平、利润水平持续下降,2023年则出现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下降、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下降和利润大幅下降。公司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公司产业变革升级的紧迫性增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本公司业务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以下简称“化工行业”),涉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等。
(一)行业基本特征
1、行业具有较高进入壁垒
化工行业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连续作业等生产特点,对工艺技术、安全环保、装备水平、公用工程配套、物流运输仓储、供产销衔接、特种专业、专业管理和人员专业素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为国家重点调控、监管行业,属高安全生产风险、高能耗、污染行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政策高度敏感行业。
化工企业的经营发展受产品、技术标准、安全、环保、土地规划、能源等产业政策,以及资金、技术、人员、土地、空间布局、安全环保设施、公用配套、资源、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等生产要素约束较强。
2、化工企业经营业绩对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和开工率高度敏感
作为化工生产企业,除产品和工艺技术、集约经营、资源利用、经营管理等先进水平以及产能规模等因素决定企业盈利能力外,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开工率的波动,直接影响经营业绩变化。其中:供与需的关系变化是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也决定企业开工率水平;此外,化工行业具有重资产特征,开工率水平对产品成本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对产品的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3、行业具有较强周期性
作为重化工业、生产资料部门,直接受行业供给周期、下游消费周期、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行业供给、消费、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影响产品和原材料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引起产品和原材料价格高波动及运行趋势变化,进而对经营业绩带来重大影响。
(二)行业的阶段性特征
1、我国化工行业具有较强地区投资吸引力
我国已成为全球化学品制造大国,拥有完整门类、完善产业链及其配套和规模成本优势,加之持续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不断扩大的改革开放、巨大的市场空间、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等,不断成为全球化工投资增长的主要地区,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增强。
2、行业处于产能投资和产能释放周期
受益前几年行业业绩恢复性增长,稳增长鼓励投资、各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等政策持续驱动,2021至2023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较高增长。
3、产能利用率和产品价格水平下降
2021至2023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能利用率连续两年下降;行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由连续两年上涨转为下降。
4、行业经营业绩下行
2021至2023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由连续两年上升转为下降,利润总额从2021年的高增长转为连续两年下降,且降幅扩大。其中:2023年基础化学品行业利润总额下降50.6%,化肥行业下降29.2%,农药行业下降62.2%,合成材料行业下降21.7%,专用化学品行业下降14%(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5、行业的主要问题
一是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近三年行业投资一改“十三五”期间投资低迷、更注重结构优化和质的有效提升,“内卷化”、规模化、高投资,导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能利用水平、利润水平持续下降,2023年则出现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下降、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下降和利润大幅下降。
二是结构性不合理矛盾加剧。受投资持续较高增长,叠加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和产品技术瓶颈制约,同质化投资明显,导致大量投资主要投向了扩大规模和量的增加,结构优化、高端化、差异化领域投向占比较少,大宗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产能过剩状况有增无减,新能源等相关领域的部分化工材料不仅已出现严重过剩,且在建、规划产能增加明显,同时,高性能合成材料、高档电子化学品、高纯超纯试剂、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和高性能膜材料有效供给虽有所增强,部分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仍供给不足,部分产品仍将依赖进口,部分关键单体和关键原料长期难以攻克,甚至存在‘卡脖子’难题,不能满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国家和地方政府诸如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重点科研专项、产业提升等产业与财税策的不断加码,下游消费结构升级和新消费增长的牵引等,驱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但创新能力不强仍是行业健康发展最大的短板。相对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在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水平、原始创新能力、新产品贡献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四是资源、能源约束再次凸显。如前所述,行业量的扩张,将进一步加剧能源、资源供需矛盾,同时,在我国绿色低碳化发展产业背景,行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我国矿产资源相对紧缺的下游化工行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五是行业经济效益短期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如前所述,行业总体上还处于产能释放阶段,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短期难以有效化解,叠加投资成本增加,导致行业经济效益改善承压。同时,也应当看到,2023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47%,低于2022年的6.8%和2021年8%,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每百元营业成本较2022年增加0.7元,因此,仍有提质增效的空间。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较为深入、供需格局改善的细分行业,其经济效益将随经济的回升存在较大改善的空间。
(三)行业发展趋势
1、基本趋势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是主要任务;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行业变革升级总的方向;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安全协调发展是行业发展主题;创新驱动是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推动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主要驱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行业必然选择。
2、阶段性趋势
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行业阶段性实际出发,预计行业存在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化解产能过剩。如前所述,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加重,严重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不排除产业政策更趋严格、力度加大,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两低三高”产能。同时,受市场机制约束,行业企业主动降低过剩领域投资并优化投资结构。但考虑创新能力短期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行业投资存在减速可能。
二是绿色化。化工产业属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在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迈向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形势,其挑战更为艰巨也更为严峻。在“双碳”政策背景和行业能源资源约束加大背景下,行业绿色化发展仍将加速。
三是产能布局园区化、集约化、一体化。随着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布局规划水平提高,以及化工生产内在要求,化工入园、大集团或园区企业“一体化”、“集约化”生产趋势明显。
四是行业空间布局转移优化。我国幅员辽阔,资源禀赋差异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能源区域成本差异大,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区域差异大,节能减排指标非地区差异化制度下的区域能耗指标强度差异大等情况下,以及严厉的安全环保整治压力下,行业空间布局向资源富集地和成本“洼地”集聚,产业向化工园区一体化聚集。
五是“补链”需求驱动高性能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发展加快。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自主安全可控要求提高,与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国防军工、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化学品、国产化率低化学品,已经成为我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
六是品质品牌建设加强。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标准提高,高产、低本、低质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加之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产品高值化、高质化、差异化水平,形成新的竞争力水平,将成为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
七是数字化。行业在经历全方位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化工行业与信息产业的深层次融合,新的业务模式、技术开发模式和组织模式正在不断涌现,通过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确保本质安全,通过数字化提升创新效率、缩短创新周期,数字化领域将取代产品创新和解决方案,成为化工企业下一阶段的竞争主战场。
八是“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家政策鼓励力度加大,以及市场需求牵引,行业内的“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
本公司所处细分行业具体情况,请见本报告、本节五、(四)“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之“行业基本情况”。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碱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业务为基本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拥有氯碱化工、硫酸化工、煤化工、基础氟化工等氟化工必需的产业自我配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氟制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并涉足石油化工产业。
(二)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品种多,应用广泛。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氟化工原料、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基础化工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国防、航天、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电气、电器、化工、机械、仪器仪表、建筑、纺织、金属表面处理、制药、医疗、纺织、食品、冶金冶炼等各工业部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其应用范围随着科技进步、消费升级不断向更广更深领域拓展。公司氟化工材料以其独特优异性能,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支撑材料。
报告期内,公司氟化工原料、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石化材料和基础化工产品的产销量实现增长,制冷剂、食品包装材料产品同比上年高基数下降。新投运了有机醇生产装置。产业和产品结构无重大变化。
详细情况,请查阅本公司网站(http://www.jhgf.com.cn/)之“产品服务”栏目,或“巨化股份”微信公众号之“产品中心”栏目。
(三)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模式
公司作为氟化工、特色氯碱化工龙头企业,主要经营模式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模式。
公司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结合公司生产能力、资源保障能力、市场需求等,制定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分解落实生产经营目标任务。
采购:公司及下属经营主体单位采购部门建立健全合格供应商目录及其考核机制,按照原辅材料需求计划,通过招标采购、协议采购、战略采购、集量采购等多种采购方式,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约定品名、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交货地、数量、质检要求等,并跟踪督促定单交付,到货后由质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入库。
生产:公司各生产主体单位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具体作业,组织产品生产,完成生产计划。公司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市场变化、生产装置运行状况,通过下达调度令,对生产计划进行临时调整。
销售:公司各经营主体单位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客户订单计划、产品市场预测等,通过直销、经销等方式,落实销售计划任务。
研发: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市场需求、技术进步要求等,制定公司年度科创计划,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满足公司项目发展和生产装置技术进步需要;公司研发机构及各经营主体单位根据公司科创计划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负责实施。
2、专业化经营模式
公司成立以来,坚守化工主业,形成以氟化工为核心、相关化工产业高度协同的完整氟化工产业链,形成集约经营、集约发展优势。
(四)市场地位
报告期,公司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公司核心业务氟化工处国内龙头地位,其中氟制冷剂及氯化物原料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尤其是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主流品种的产能和生产配额(国家核准的生产量)全球龙头地位凸显;含氟聚合物材料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VDC和PVDC产业链)处于全球龙头地位。
(五)竞争优势与劣势
1、竞争优势
2、竞争劣势
——产品结构不合理。尽管公司在产业技术、规模处于国内相对领先地位,但相对于国际行业一流企业,公司产品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中端,大多数产品处于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产化替代所需的先进氟氯化工材料的有效供给不足,在不利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
——部分要素成本较高。公司地处的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国内前列,但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相对部分其他区域同行、原料指向地布局企业,工资、土地、能源、部分原材料、经营用房、环保成本等商务成本较高,环境容量较低,在节能减排指标非地区差异化制度下,“双碳”压力较大,对公司运营成本控制、项目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六)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七)业绩变化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状况情况
报告期,公司实现稳定经营。公司业绩大幅下降,主要为受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加剧、产品价格水平同比跌幅较大的影响。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无重大变化。
公司成立近26年来,专注主业,稳健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由基础化工产业企业逐步转型为中国氟化工领先企业,成为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综合配套的氟、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循环化、园区化特征,并积累了空间布局、产业链、规模技术、品牌、市场、资源、管理等多项发展氟化工及化学新材料竞争优势。经过持续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创新发展,形成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链自主可控、产业高端化延伸的格局与趋势,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
(一)战略引领下的产业链完整和空间布局优势
公司拥有基础配套原料、含氟制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特色氯碱新材料等在内的完整的氟氯新材料产业链,形成了原辅材料适度自我配套、主辅产业集约协同发展的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产品竞争向产业集群竞争的转变,为公司低成本运营、低成本发展、产业高端化延伸积淀了坚实支撑。
公司主产业基地历经66年大化工产业积淀。多年来,秉承“美丽巨化”“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巨化”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三零改造(零备机、零手动、零距离)”为突破口,坚持循环经济4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结合双碳研究与实践,深入践行清洁生产管理模式,推动ESG、JES(巨化卓越运营管理体系)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建成产业集约发展的美丽生态化工园区,并建成为衢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高新园区)的氟硅新材料产业的链主企业。
以本公司为核心主体,巨化集团入选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第一批)、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公司本埠所在衢州智造新城(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国家第二批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单位,2018年至今连续6次入选“中国化工园区30强”,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新增列入“绿色化工园区名录(2023年)”,正式成为全国21家同时列入“智慧化工园区名录”和“绿色化工园区名录”的园区之一,园区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支持衢州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升级行动,打造新一代绿色化工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主攻先进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做优做强化工等传统领域先进基础材料。加快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谋划建设衢州等科创平台”;《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依托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衢州氟硅钴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进衢州氟硅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力争成为国际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衢州市实施六大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年)》《衢州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均将新材料产业、高端新材料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衢州市聚焦高性能氟硅新材料、高端电子化学材料和动力电池材料三大重点领域,做大做强含氟特种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新一代新型制冷剂、新型灭火剂、集成电路级湿电子化学品、高纯电子特气、三元前驱体及三元正极材料、电解液及添加剂等关键产品,打造国际国内领先、产业集群效益显著的含氟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
作为衢州市新材料产业链龙头企业,公司产业发展与省、市规划高度契合,为公司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及要素支撑。
(二)规模技术优势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供应商、服务商(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全球氟制冷剂、氟制冷剂配套氯化物原料(甲烷氯化物、三氯乙烯、四氯乙烯)、PVDC系列产品龙头企业。立足自主持续创新,在氟氯新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环境科学领域,形成了贯穿新产品原创开发、技术攻关、分析测试、产品工程化、化工环保全过程技术创新体系,积累了一批先进适用的自有技术和技术储备,“科研→技术储备/转化→生产”三大环节的有序衔接,形成了具有公司特色的产业集群及规模技术优势,主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
1、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一至四代含氟制冷剂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公司第二代含氟制冷剂HCFC-22生产配额全球第二(其中国内内用生产配额处第一位);随着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进入配额生产期,在2024年1月取得对淄博飞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源化工”)控制权并纳入并表范围,公司牢固确立HFCs全球龙头地位。公司拥有第四代含氟制冷剂产业化生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产能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自主研发、生产了JXL-01、JXL-02、JXL-03多款新一代专用含氟制冷剂。报告期内,JXL-02在西南地区某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得到应用。此外,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已开发出氢氟醚D系列产品和全氟聚醚JHT系列等电子氟化液产品,进一步强化了公司氟制冷剂(冷媒)的龙头领先地位。
2、公司含氟聚合物产能规模、品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呈良好成长态势。公司现有PTFE、PVDF、FEP、FKM、PFA、ETFE等系列含氟聚合物产品。PVDF产品已全面覆盖涂料、太阳能背板膜、水处理膜、电线电缆、锂电池粘结等下游产业,FKM材料国内领先。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池粘结剂用聚偏二氟乙烯树脂”产品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2年度“浙江制造精品”(1月12日)。
3、公司已形成以VDC-PVDC为核心的新型食品包装材料产业链。产品包括聚保鲜、聚包鲜、食品保鲜膜、PVDC保鲜膜、PVDC保鲜袋、食品保鲜膜保鲜袋、PVDC肠衣膜树脂、PVDC-MA树脂、PVDC乳液等,PVDC产品获国家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PVDC乳液、PVDC乳液通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巨塑化工公司与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衢州市合资设立聚荟-公司(巨塑化工公司持股60%),拟投资3.67亿元建设20kt/a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项目。
4、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国内领先的氟化工产业研发实力。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省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研究院、低碳制冷剂研究院、实验工厂、科研院所联合实验室、各分子公司研究机构、实验装置等技术创新主体与平台,形成了公司战略统领、内部分工协作、外部合作协同的技术创新体制和产学研有机衔接的研发机制。公司在含氟(含氯)高分子材料、精细氟化工、氟化工相关环境科学和氟材料的分析测试、研发等方面有较强的原创开发能力、中试工程能力。立足自主持续创新,积累了一批先进实用的自有技术和技术储备。
截至2023年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授权技术专利649件(其中国外授权专利43件)。报告期,公司及子公司技术专利受理81件(其中PCT申请5件),获得专利授权98件;6家重点子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公司获得一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具体见本报告、本节五、(四)“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之“2、产品与生产”之“(3)“研发创新”内容。
5、公司为行业标准化领先企业。主导/参与编制了20余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起草8个浙江制造标准。
(三)品牌优势
“JH巨化牌”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R134a、环已酮、PTFE等为浙江省名牌产品;PTFE、R134a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汽车空调用制冷剂1,1,1,2-四氟乙烷(气雾罐型)”“偏二氯乙烯共聚树脂”“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高速纺尼龙-6用己内酰胺”“工业用二氟甲烷”“工业用八氟环丁烷”六个浙江制造品牌;PVDC共聚树脂产品入选2019年度“浙江制造精品”;R32、R22、R134a产品通过UL(美国保险商试验所)认证;PTFE分散乳液、聚保鲜PVDC保鲜膜、聚包鲜PVDC保鲜袋系列产品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安全认证和欧盟EU认证;R1234yf、R134a通过IATF16949认证(汽车行业治理体系认证);药用R134a取得药品注册证书和美国DMF归档号。
公司制冷剂产品多次获得“中国制冷行业领导品牌”“最具影响力制冷剂品牌”“品质浙货”出口领军企业等荣誉。
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维护产业安全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实施卓越绩效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浙江省产品信得过单位、浙江省用户满意企业、浙江省和衢州市首批“质量奖”。
报告期,巨化集团名列2023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综合类企业第56位,公司名列独立生产经营企业第37位;公司入选中国氟硅材料有机工业协会“2023全球氟化工企业TOP20”“2023中国氟化工上市公司TOP10”;2023中国精细化工百强第十一位,中商情报网浙江省上市企业市值24位(较上年上升10位);以价值创造得分78.76名列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2023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500强”149位。
报告期内,公司以品牌指数9.7入选排行榜123网“2024年制冷剂十大品牌排行榜”第二(霍尼韦尔第一,品牌指数9.9);入选MAIGOO“2024年制冷剂十大品牌榜中榜”;以品牌指数91名列十大品牌第三位(科慕第一,93.2,霍尼韦尔第二,92.4),并以品牌实力指数98.9名列制冷剂企业实力榜第一位;公司氢氧化钠产品以品牌实力指数90.5入选MAIGOO“2024年氢氧化钠十大品牌榜中榜”企业实力榜第四位。衢化氟化公司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制冷北极熊奖“知名品牌”企业。控股孙公司创氟高科公司入选“2023年浙江省第三批制造业‘云上企业’”。
报告期内,作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官方制冷剂供应商”,公司绿色环保制冷剂占总量50%以上。公司向杭州第19届亚运组委会捐赠6万吨CER(即核证二氧化碳减排量),为营造健康、绿色、低碳的杭州亚运会办赛环境贡献巨化力量。
优良的品牌声誉、强大的品牌优势、严格的品质保证、优异的社会责任形象以及处于国内行业的龙头地位,为公司市场开拓、开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专业人才及经营管理优势
巨化集团是原化工部八大化工生产基地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第一次创业(建设发展化肥和有机化工),经九十年代二次创业(引进国外氟化工生产先进技术),2005年第三次创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经过长期大化工生产经验积累和产业不断创新升级的艰苦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化工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培育了一支高素质的产业队伍。造就了一支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团队,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队伍,培育了一支懂技术会创新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近年来,公司坚持人才立企,依托产业平台、研发平台、创业平台,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利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匠楼等教培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技能培训等,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形成全员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途径,注重培养内部各层次、梯队人才,人才优势不断累积。
报告期,公司董事长周黎旸当选联盟首届衢州市新材料产业联盟理事长,公司三人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1月17日)、二人荣获“中国氟硅行业功勋成就奖”、二人荣获“中国氟硅行业杰出成就奖”、一人荣获“中国氟硅行业先进科技工作者”、一人入选“2022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人获得2023年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能工巧匠”称号、一人获得2023年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数字工匠”称号、4对8人获得2023年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名师高徒”称号。在2023年浙江省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公司一人获个人二等奖并获浙江省金蓝领提名,一组二人获团体二等奖。
多年来,在保持企业稳健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公司现代治理水平。公司自2010年开始主动披露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连续第七年入选“浙江上市公司内控30强”、连续9年获交易所上市公司年度信息披露A级评价。
(五)市场优势
公司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发挥行业龙头榜样作用,以品牌建设为支点,持续改进产品品质,延伸产品支持服务,与顾客合作共赢,为顾客创造价值,拥有健全的市场网络和忠实的顾客群。
公司完善的营销网络、良好的市场品牌和服务以及主导产品领先的市场地位,为公司高水平产销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氟资源与公用工程配套优势
公司地处浙、闽、赣萤石资源富集中心区域,萤石、AHF就近采购便利,具有发展氟化工的先天资源优势。
根据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2023年5月公布的《2022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与2020年、2021年相比,全国新增产量1866.93万吨,其中内蒙古异军突起,排名第二,浙、闽各后退一位。整体来看,2022年周边赣、浙、闽位居国内萤石矿储量1、3、5位,华东三省全国储量占比下降,但萤石储量绝对值上升,公司周边可利的萤石资源潜力有所增加。
2022年9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联合下发《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将萤石矿作为重点勘查矿种,提出通过“开展全省高氟岩体筛查与验证,力争提交萤石勘查靶区5-8处,可供出让的探矿权区块5-8处,探明大中型矿床6-8处,新增萤石资源量800万吨;加大勘查力度,提高储量级别,保持资源优势。
“十四五”期间,浙江将建设常山高坞山-蕉坑坞萤石矿能源资源基地,衢江里芭蕉-江山甘坞口萤石矿、遂昌湖山-大柳沙萤石矿、遂昌坑西-横坑坪萤石矿等3个国家规划矿区。加大萤石资源保障力度,力争2025年形成200万吨萤石年开采能力。规划建设的资源基地及国家规划矿区均位于公司接壤县市,将提升公司周边区域氟资源保障能力。
2023年12月25日,巨化集团控股浙江巨元矿业有限公司在开化县村头镇黄山矿区萤石矿20万吨/年采矿项目开工,项目设计生产服务年限20年。据勘探报告,该矿保有资源量(探明+控制+推断)矿石量391万吨,矿物量187.2万吨,平均品位47.88%。公司氟资源保障能力有望进一步加强。
2024年1月3日,工信部等8部门印发《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未来磷化工高端产品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一是专注于“磷”本身,发展高附加值磷化学品。二是强化与氟化工的耦合,发展高端含氟新材料。未来磷矿伴生氟资源利用有望加速,利好氟化工基础资源。
公司为氟化工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公司控股股东拥有完善的公用配套、物流商贸等生产配套设施,商贸、住宅等生活性配套设施,选矿、精细化工等产业链上下游扩链项目,为公司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深化与所在地浙江省衢州市一体化发展,得到了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为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公用工程、运输物流、土地等资源、要素支撑和服务。
氟化工所需的良好资源禀赋、完善公用设施配套支撑,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为公司氟化工的稳定运行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公司愿景: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
公司使命:成为一流企业。
公司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开放发展、一体化发展,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管理、技术、市场、机制创新相结合,以氟化工为核心,以‘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充分发挥公司积累的竞争优势,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基地特色园区化,产业链集成化,产品高端化、系列化、高质化、精细化、差异化、复合化,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氟化工、太阳能组件材料的领先者,国内一流的化工新材料供应商、服务商。
2.业务单元战略
(1)氟化工发展战略
氟化工为公司的核心主业,坚持走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科技领先的发展道路,氟聚合物、绿色低碳新型冷媒、含氟精细化学品协同发展,优先发展氟材料,进一步丰富氟化工产业链内涵,形成基础原料规模化、中间产品系列化、下游产品精细化和功能化的产业格局,实现氟化工向高端化、材料化、专用化转型。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氟化工企业,提升并确立国内氟化工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控制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公司跻身国际一流氟化工企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2)氯碱板块发展战略
坚持氟氯联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支持促进公司氟化工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氯碱产业在技术、市场、品牌、产品结构等优势,依靠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构建以氯碱新材料及特色含氯化学品为核心的新型氯碱产业链;借助外部平台,发挥宁波基地临港优势,加快公司本埠与宁波基地资源有效整合,加强新品种、新技术产品开发,力争在含氯化工新材料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成为有机氯和氯碱新材料的一流供应商,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食品包装材料供应商、服务商。
(3)石化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
以打造国内特色石化材料综合竞争力一流的企业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提质增效,做优、做强现有环己酮—己内酰胺产业链;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利用公司氯、氨资源优势针对性选择特色石化产品,实现错位发展;利用公司宁波生产基地临港及邻近宁波和舟山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区域优势,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先进制造业集群政策,重点发展先进特色石化材料,与传统石化企业差异化发展,做优做强做大公司石化新材料业务,丰富公司整体产业生态,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4)基础化工发展战略
坚持“基础化工原料化”的战略定位,实施“总量控制、安全可靠、差异竞争、数智化变革、绿色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服务公司核心产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按照适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原则,推进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在为核心产业发展提供有竞争力的配套原料的同时,实现自我有机增长。
强化产业链基础化工原料保供能力,构建安全可控的保障供给体系。围绕基础化工原料保供要求,通过技改扩能和新建装置,适当扩大液氨、氢气等不便运输的关键化工原料产能,提高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抗风险冲击能力。提升资源循环化利用水平,高效利用氯化氢等副产物,提高基础化工原料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三)经营计划
1、经营计划进展说明
公司报告期的经营计划是:2023年,力争业务稳定增长,保持产业创新升级投入力度,不断巩固和提升行业竞争地位、竞争优势,杜绝发生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和经营风险。
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中,除HFCS因上年度处于配额基线年产销量创出历史新高,本年度产销量同比下降以及食品包装材料产品产销量同比下降(主要是VDC市场需求下降影响)外,其它产品产销量保持稳健增长,产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司研发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和力度继续增长,核心产业氟化工竞争不断增强,尤其是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受产品价格同比跌幅较大影响,产品营业收入和毛利率下降,净利润大幅下降。
2、2024年经营计划
(1)经营环境分析
2024年,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依然严峻复杂,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既有困难挑战,也有发展机遇。主要是
一是市场竞争激烈。如本报告“行业基本情况”分析,行业同质化发展严重,产能投资与释放仍在进程中,产能过剩加剧,叠加市场需求难有较强回升,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大。
二是经营难度加大、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将增加公司产业链稳定运行和经营业绩提升的压力;在HFCs配额期内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新品种,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配额商业价值,在未来更新换代进程中巩固和提升公司制冷剂龙头地位,对公司提出了新命题;市场竞争激烈,更加增强公司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优化升级的紧迫感使命感,推进公司发展战略落地见效任务更加艰巨。
一是仍有良好成长空间。国内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基建投入和新能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仍将较快增长,为公司高性能氟氯化工材料提供了潜在成长空间。
二是HFCs配额期机遇。公司取得HFCs生产配额绝对领先地位,随着自本年度起HFCs企业将按国家核定的生产配额组织生产经营,严重过剩的产能一次性去化,行业供需格局、竞争格局大幅优化,叠加国家启动“设备更新周期”、鼓励汽车家电更新消费,有利于产品市场理性竞争、产品价格正常回升,为公司业绩提供有效支撑。
三是累积竞争优势向竞争力转变的机遇。公司产业特色鲜明,核心产业突出,产业链一体化、园区化集约经营和外销产品终端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产业链的韧性、竞争优势,叠加公司持续聚焦主业创新投入、数字化变革,持续创新发展、健康发展,积累了竞争实力向竞争力转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势能与动能,将增强公司上下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的信心。
(2)总体工作要求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发展,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以“绿色化发展、数智化变革、新巨化远航”为工作主线,优化布局、提升能力、强化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努力实现业务稳健成长和发展质量有效提升,持续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
(3)经营计划
2024年,力争业务稳健成长,保持产业创新升级投入力度,不断巩固和提升行业竞争地位、竞争优势,杜绝发生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和经营风险。
2024年主要经营计划
公司预计,2024年度公司资金净流出57.17亿元。2023年末公司资金余额为18.18亿元。因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及对外投资产生的阶段性资金缺口,公司将通过对外融资解决,融资利率预计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4)重点工作措施
在巩固提升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年度经营环境变化、总体工作要求和经营目标,突出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优化布局
——优化氟制冷剂生态布局。针对HFCs实行配额制初步构成“护城河”,公司龙头地位巩固,内部主体多、口子多、区域多的“三多”局面等,实施氟制冷剂产业链产销分离、集约经营模式,以形成集约效应,掌握市场主动。加强氟制冷剂终端品牌布局,提升品牌价值。面向未来未雨绸缪,加快第四代制冷剂技术提升和绿色低碳制冷剂新产品创新培育,持续巩固和提升行业龙头地位。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积极营造行业健康秩序和发展生态。
——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氟制冷剂竞争地位优势和产业链支撑作用,通过上下游联动、产业联通、优势互补等,推动公司全产业高速、高质发展。聚焦绿色化,深化绿色产品开发和绿色工艺应用,推动PFOA全面源头替代,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聚焦高端化,在氟氯材料提质增效上下深功,增强产品品控能力和创效能力,推动PTFE、PVDF、PVDC、FKM、FEP、PFA、氢氟醚、全氟聚醚等产品高端化、多样化、系列化发展,打造更多的单项冠军和拳头产品;聚焦未来,加快硅氟新材料、新能源等未来产业培育布局。
——优化空间布局。深化以本埠为核心的“1+3”基地建设。加强淄博飞源化工控股后的文化融合、管理融合和经营协同,建好建强巨化北方基地;利用宁波海港区位优势、石化资源集聚优势,做强延长公司宁波基地石化产业链;三是,要立足中东区位优势,统筹HFC-125项目建设,加强国内外产业协同、经营联动,优化资本、债务、股东结构,以打造一流海外基地为目标,支持巨化阿联酋基地发展,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和HFCs配额优势。适应未来发展,优化制造业基地空间布局。
——优化资源整合。加强产权清理,优化股权投资结构。加强内部资产整合,提升资产整合协同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加强土地集约利用。优化资金管理、融资渠道和方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资金占用和融资成本。
二是能力提升
——提升运营管理能力。以“三力”建设为抓手,推动机关能力建设。提升专业协同力,增强各专业服务意识、赋能意识、协同意识,发挥专业功能聚合效应;提升运维支撑力,适应围绕“1+3”产业基地布局,提升对外埠基地、海外基地的专业服务、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分析研判力,以产业链价值流分析为抓手,提升市场研判能力、风险辨识能力、机遇把握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提升安环严控能力。聚焦“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全员参与”安全工作主线,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安全自主管理,以“433”安全屋模型为框架,深入推进安全细胞班组建设,规范岗位“三标”,增强全员安全能力;加强数智安环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模块推广应用和智慧环保监控优化升级,以全方位、立体式监管提升安环管理质效;推动降碳减污增效,深入推进治气攻坚战,加速污水零直排建设、突发水污染事件多级防控体系建设、地下水管控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助力美丽园区建设。
——提升数智引领能力。紧紧围绕业务重构、系统重塑、组织变革目标,持续推进“三零”工程迭代升级和全面覆盖。“零手动”方面,要深化装置画像、智能巡检、OTS等场景建设,研究推广宁化8631岗位通、氯碱大负荷峰谷电自动调节控制等最佳实践,加速“全域监控中心”建设;“零备机”方面,以“精良装置”为目标深化精良装备建设工作,树牢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以氯碱自动装卸车、自动巡检机器人等“盆景”进行推广覆盖,推动“机电仪艺”一体提升;“零距离”方面,全力推进流程变革、装置化变革、岗位职级与薪酬管理体系变革等工作,推动流程打通、业务贯通、人员连通,实现大平台支撑下的精兵作战。
三是以创新构建发展新优势
——加快产业创新发展。坚持战略引领,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以打造高性能氟氯化工材料制造业基地和一流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科技创新、固定资产投入,培育发展动能、竞争力和增长点,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公司发展规划落地见效,巩固提升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
全年计划安排科技创新项目154项(总费用16.72亿元、年度计划费用10.08亿元);其中重点项目13项(费用3.72亿元,年度计划费用2.31亿元);计划信息化项目单列9项(总费用0.64亿元、年度计划费用0.49亿元),加强公司发展所需技术和产品研发。
全年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8项(含前期项目3项),其中:本年度计划投资额33.93亿元、用款34.09亿元,重点组织好10kt/aFEP、10kt/aPFA、150kt/a特种聚酯切片新材料、500t/a全氟磺酸树脂等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产品挖潜提质节能技术改造,推动公司进一步向高性能氟氯化工材料转型升级和装置竞争力提升。加强项目前期管理,增强发展后劲。
——加强合作模式创新。坚持开放合作共赢,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适应新业态变革,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发展。立足公司氟制冷剂地位优势,主动对接主机厂寻求在后服务市场、新产品研发、新材料应用等领域的合作共赢,挖掘新价值点,构建新业态。依托公司特色产业链优势,继续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合作。
四是提升价值
——提升公司价值。坚持企业价值创造的本质属性,聚焦主业创新发展、精益经营、提质增效、降本降耗降费增效,不断提升公司内在价值。加强公司ESG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巩固公司良好资本市场形象。
——提升品牌价值。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全要素能力和水平,增强巨化牌产品辨识度、市场渗透力。深入开展氟制冷剂品牌提升年活动,推进品质和服务全要素全过程管控提升,努力将巨化牌氟制冷剂培育成为国际一流品牌、一流竞争力。
五是提升治理水平
加强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合规经营活动。
持续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紧密结合流程变革,加强公司制度评审修订,提高其有效性、适用性;加强公司、子公司内部控制评审和重点领域的外部专项审计,加强子公司法人治理情况、公司委派出资企业人员履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
加强股权投资管理,持续开展股权投资后评价。加强参股公司的日常检查和定期评价,督促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加强国际履约管理和国家政策跟踪研究与应用,依法合规经营、趋利避害。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属化工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生产特点。不排除因生产过程管理控制不当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发生导致安全事故,给公司财产、员工人身安全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措施: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以人为本”的经营方针,树立底线管理思维,建立和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企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数智化改革,加强危险源、环保因子的识别与控制,全面加强现场管理,提升装置本质安全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健全事故预案、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实行从项目建设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风险控制。
2、因环保标准提高而带来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属于污染行业,属国家环保政策调控的重点。长期以来,公司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高度重视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目前公司的各类污染物通过处理后均达标排放,符合政府目前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相关环保门槛和标准的提高,以及政府环保管理力度的加大,不排除公司因加大环保投入对经营业绩产生影响,也不排除未来公司的个别生产装置因难以达到新的环保标准或环保成本投入过高而面临淘汰的风险。
措施:坚持环保底线思维,除了坚持环保“三同时”、排放标准,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外,密切关注环保政策和行业动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污减排。
3、市场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及相关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产销水平、产品价格的敏感系数较高。不排除未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市场需求增长乏力,行业产能不断释放,开工率水平下降,导致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矛盾加剧,产品价格低迷,给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措施:发挥公司产业链完整、多产品经营、产业链协同效应的优势,强化经营管理,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创新市场开拓,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利用“四新”技术,持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高端化、精细化、高附加价值产品比重,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避免同质化过度竞争。
4、重要原材料、能源价格上行和碳排放控制的风险
公司生产需要萤石、氢氟酸、硫磺、电石、工业盐、甲醇、工业苯等主要原材料,以及水电汽等二次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预期下,不排除国家进一步出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政策,能源“双控”政策更趋严厉,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大幅上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措施: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推进产业链的高端化、绿色循环化升级,加大高能耗产业淘汰、转移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压减高耗能产品业务比例;深化目标成本管理,推进生产装置数字化改造,实施对标管理、资源再利用,降低物耗、能耗;发挥公司资金优势,加强市场分析与预测,优化库存管理,狠抓原材料市场波动机遇;加强与供应商开发与合作,优化供应渠道与运输渠道,推进原料多样化,加强比价采购和采购价格核查,加强原材料质量监控,降低原材料成本与物流成本;视公司战略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必要的战略性原材料资源。
5、产业政策风险
公司产业链前端产品属基础化工产品。在能源“双控”、双碳新目标约束下,如果国家对基础化工产品出台更加严格的限制政策,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措施: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链高端化延伸升级,强化产业链集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持续推进节能减排与低碳、绿色发展,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对生产装置技术升级,严格生产过程控制,拓展环境与能源空间,提高竞争力水平;跟踪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趋势,及早谋划应对措施。
6、氟致冷剂产品升级换代风险
氟致冷剂是公司氟化工核心产品。受国际国内环保政策影响,氟制冷剂处于升级换代进程中。
第一代CFCs类氟致冷剂因严重破坏臭氧层已被淘汰。
第二代HCFCs类氟致冷剂(以R22为代表),因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第19次缔约方会议要求,发展中国家自2015年开始削减,2040年以后削减量100%。2013年,我国非原料用途的HCFCs产量和消费量冻结,2040年以后将完全淘汰,目前其生产配额正处于削减进程中。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淘汰时间表,到2030年,我国房间空调器行业将完全淘汰HCFC-22。
第三代HFCs类氟致冷剂完全不破坏臭氧层,是目前主流的氟致冷剂品种。因其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发展中国家应在其2020年至2022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的基础上,2024年冻结HFCs的消费和生产于基准,自2029年开始削减,到2045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20%以内。
第四代HFOs类氟致冷剂可进一步降低温室效应值,是HFCs的替代品种方向。
氟制冷剂的升级换代,为公司氟制冷剂发展带来了产品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公司从全球第二大R22的竞争地位,跃升为全球第一大HFCs企业,取得总量绝对领先、主流品种绝对领先的HFCs生产配额,牢固确立公司氟制冷剂全球龙头地位和市场竞争地位,并已建成运营两套HFOs生产装置,HFOs品种和规模处国内领先地位。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不排除因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导致二、三代氟制冷剂产品和资产的生命周期缩短,如公司应对不当,将会给公司氟制冷剂的竞争地位、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带来重要不利影响。
措施:围绕打造竞争力全球领先的综合性制冷剂制造商目标,继续发展TFE下游氟聚合物及氟精细产品,推进R22产品原料化和技术进步;积极做好第三代氟制冷剂配额管控下的经营工作,将规模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持续研发第四代氟制冷剂等低GWP新型制冷剂单工质和混配品种研发。适应液冷市场发展需求,继续加大氟化液冷媒产品研发。
7、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系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固定资产投资较大、流动资产规模较低的特性。随着公司发展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比例或将进一步上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亦相应增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公司所处行业如果出现明显技术进步,或者市场发生剧烈变化,公司如无法针对性进行生产装置技术改造,将可能面临部分固定资产闲置或减值的风险。
措施:对存量装置进行持续创新,强化成本管理,挖掘装置潜力,增强装置活力和产品成本、质量竞争力;围绕打造一流氟氯化工先进材料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点发展第四代氟制冷剂、含氟新型冷媒、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拓展PVDC下游新品种新用途并扩大规模,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产业高端化、差异化水平和附加价值。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本公司业务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以下简称“化工行业”),涉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等。
1、行业特征
(1)基本特征
行业具有较高进入壁垒。其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连续作业等生产特点,对工艺技术、安全环保、装备水平、公用工程配套、物流运输仓储、供产销衔接、特种专业、专业管理和人员专业素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为国家重点调控、监管行业,属高安全生产风险、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政策高度敏感行业。企业的经营发展受产品、技术标准、安全、环保、土地...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本公司业务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以下简称“化工行业”),涉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等。
1、行业特征
(1)基本特征
行业具有较高进入壁垒。其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连续作业等生产特点,对工艺技术、安全环保、装备水平、公用工程配套、物流运输仓储、供产销衔接、特种专业、专业管理和人员专业素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为国家重点调控、监管行业,属高安全生产风险、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政策高度敏感行业。企业的经营发展受产品、技术标准、安全、环保、土地规划、能源等产业政策,以及资金、技术、人员、土地、空间布局、安全环保设施、公用配套、资源、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等生产要素约束较强。
行业具有较强周期性。作为重化工业部门,直接受行业供给周期、下游消费周期、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并且产品价格弹性较大,业绩对产品价格高度敏感。行业供给、消费、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影响产品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引起产品价格高波动及运行趋势变化,进而对业绩带来重大影响。
(2)阶段性的特征
我国化工行业具有较强地区投资吸引力。我国已成为全球化学品制造大国,拥有完整门类、完善产业链及其配套和规模成本优势,加之持续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不断扩大的改革开放、巨大的市场空间、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等,不断成为全球化工投资增长的主要地区,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增强。
行业处于产能投资周期、扩张周期。受益近几年行业业绩恢复性增长、稳增长政策驱动,行业保持了较高投资增速。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行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分别为15.7%、18.8%、13.9%
。从重点公司、政府公开的相关信息看,行业计划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局部高景气产品出现投资热潮。与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化工材料的产能扩张加速,产品竞争格局趋向分化。
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我国化工现仍集中处于产业链的低中端,大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虽经过多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业安全环保整治,结构性过剩矛盾有所缓解,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但产能过剩矛盾没有根本化解,同时近两年产能投资扩张有增加趋势,供快于求的矛盾显现,同质化竞争加剧。另一方面,产业链后端、价值链高端的产品,尤其是高性能化工先进材料等有效供给仍然不足,不能满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部分产品和技术还存在“卡脖子”。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但仍有较大差距。国家和地方政府诸如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重点科研专项、产业提升等产业与财税政策的不断加码,下游消费结构升级和新消费增长的牵引,企业效益改善等,驱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但相对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在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水平、新产品贡献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3)行业运行情况
报告期,公司所处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供大于求矛盾较为突出,市场竞争激烈。受此影响,行业产能利用率、产品价格下行,主要财务指标同比下降。行业产能利用率74.9%,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出厂价格同比跌幅9.4%;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5%,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7%、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2.2%。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同比增速放缓1.2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8%快10.1个百分点。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碱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业务为基本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氯碱化工、硫酸化工、煤化工、基础氟化工等氟化工必需的产业自我配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氟致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并涉足石油化工产业。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未发生重大变化。
2、公司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品种多,应用广泛。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氟化工原料、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基础化工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国防、航天、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电气、电器、化工、机械、仪器仪表、建筑、纺织、金属表面处理、制药、医疗、纺织、食品、冶金冶炼等各工业部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其应用范围随着科技进步、消费升级不断向更广更深领域拓展。公司氟化工材料以其独特优异性能,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支撑材料。
报告期,公司产品及其结构无重大变化。
3、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主要产品价格变动情况
报告期,受“供强需弱”、供大于求矛盾加剧,以及产品原材料市场价格下行、产品价格成本支撑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除含氟精细化学品因高附加值产品投放推升平均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外,其他主要产品价格均同比跌幅加大。
(2)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
报告期,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能源价格回落影响,公司主要产品原材料市场整体需求走弱,除萤石因其具有相对稀缺矿物品属性以及下游氟化工产能释放带来价格同比上涨外,其他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跌幅较大。
(3)主要产品营业收入情况
报告期,公司积极克服产品市场需求偏弱、竞争激烈等困难,保持生产经营稳定运行,总体上,实现主要产品产销同比增长,但由于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主要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96亿元,同比下降3.89%。
(三)公司市场地位
报告期,公司在行业下行周期保持主要产品产销量稳定增长,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公司核心业务氟化工处国内龙头地位,其中氟制冷剂及氯化物原料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尤其是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及其主流品种的市场地位全球领先;含氟聚合物材料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VDC和PVDC产业链)处于全球龙头地位。
(四)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模式
公司作为氟化工、特色氯碱化工龙头企业,主要经营模式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模式。
公司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资源保障能力、市场变化等,制定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分解落实生产经营目标任务。
采购:公司及下属经营主体单位采购部门建立健全合格供应商目录及其考核机制,按照原辅材料需求计划,通过招标采购、协议采购、战略采购、集量采购等多种采购方式,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约定品名、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交货地、数量、质检要求等,并跟踪督促定单交互,到货后由质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入库。
生产:公司各生产主体单位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具体作业,组织产品生产,完成生产计划。公司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市场变化、生产装置运行状况,通过下达调度令,对生产计划进行临时调整。
销售:公司各经营主体单位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客户订单计划、产品市场预测等,通过直销、经销等方式,落实销售计划任务。
研发: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市场需求、技术进步要求等,制定公司年度科创计划,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满足公司项目发展和生产装置技术进步需要;公司研发机构及各经营主体单位根据公司科创计划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负责实施。
2、专业化经营模式
公司成立以来,坚守化工主业,形成以氟化工为核心、相关化工产业高度协同的完整氟化工产业链,形成集约经营、集约发展优势。
(五)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及其变化情况
(七)公司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情况
报告期,行业产能利用率74.9%,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2.2%。
公司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实际状况。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行业供给能力增加,产需之间恢复不同步,以及全球能源价格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同比下行等叠加影响下,公司所处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供大于求矛盾较为突出,市场竞争激烈。
面对严峻复杂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公司上下凝心聚力,坚持稳中求进,坚守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保持发展战略定力,咬定年度经营目标,统筹安全、稳定和发展,统筹国内和国际市场,统筹全产业链的经济运行,以“绿色化发展、数智化变革、新巨化远航”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优势发挥优势,强管理保安全稳运营,优结构提效率,拓市场抓机遇,实现生产经营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行业地位稳步提升。但由于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导致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产销同比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00.96亿元,同比下降3.8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0亿元,同比下降48.61%。主要工作分析如下:
(一)坚持高质量运行,保安全、稳生产、拓市场,增产增销,努力提升产业链运行水平
一是坚守底线思维,统筹安全与发展,系统提升产业链安全运行水平。以安全文明生产为前提,“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为目标,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基础,推进“三零”工程(零手动、零备机、零距离)、JES精益管理和杜邦安全文化为抓手,采用精良装备提升装置硬实力,推广应用先进安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全面进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加大安全环保投入与治理力度,提高了产业链本质安全环保水平,实现安全稳定生产,为产业链高质量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是加强市场研判、市场拓展,提总量优结构,努力提升产业链运行质量。围绕年度经营目标,统筹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强化市场和产业链运行分析,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周会商+月总结+年目标”工作法,完善复杂环境下的产、供、销、储、运及公用工程的协调保障机制,保持生产经营的灵活性、针对性,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精心组织生产运营,积极开拓产品市场,确保了主链高负荷稳定运行,实现主要产品增产增销。聚焦核心产品市场布局,巩固和提升第三代氟制冷剂市场占有率,全力拓展第四代氟制冷剂、氟聚合物、PVDC-MA树脂、氟化液等高价值产品市场,以产业链后端产品的增量带动产业链的高负荷运行,实现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等高价值产品产销量较大幅度增长,优化了产出结构,提升了产业链价值。
(注):1、同比:指报告期与上年同期相比;2、外销量低于产量,主要为部分产品作为内部下游产品原料所致;3、基础化工产品中不含乙炔气、氢气、香精、冷冻油及其他非主要产品(下同);4、致冷剂(含HFCs)产量含混配致冷剂产量,产量大于销量主要为部分致冷剂(含HFCs)用于公司混配致冷剂原料所致。5、把氟聚醚系列产品从氟聚合物材料调入含氟精细化学品。
近几年主要产品产量和外销量情况
(二)坚持稳进提质、提质增效、降本增效,主动应对市场减利,努力争取经营绩效,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面对严峻不利的经营形势,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全面分解落实各项经营指标,严格经营活动分析与控制,严格执行纪律,统筹协调资源配置,强化市场筹划、机遇把握,优化供应结构、市场布局结构,积极拓展供销市场,着力增产增销、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和低碳运行,严格费用支出,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减少巨额减利因素冲击。
报告期,实现公司利润总额55,968.40万元,与上年同期109,615.67万元比,减少53,647.27万元,下降48.94%。
(一)增利因素202,170.27万元:
1、产品销售成本中主要原料价格下降增利131,738.86万元,其中:液氯价格下降增利35,802.66万元、VCM价格下降增利11,004.63万元、硫磺价格下降增利9,076.71万元、AHF价格下降增利7,170.33万元、石油苯价格下降增利6,028.35万元、甲醇价格下降增利4,452.93万元、工业盐价格下降增利2,960.45万元、天然气及电等价格下降增利34,601.02万元、其它原料价格下降增利24,683.20万元等;原材料价格上升的,主要是萤石粉价格上升减利4,041.42万元。
2、销量增加及产品结构改变增利50,865.07万元。
3、管理费用下降增利12,281.91万元。
4、资产减值损失减少增利4,220.55万元。
5、其他业务利润增加增利1,923.98万元。
6、资产处置收益增加增利928.97万元。
7、税金及附加减少增利180.78万元。
8、营业外支出下降增利30.15万元。
(二)减利因素255,817.54万元:
1、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减利211,632.42万元,其中:基础化工产品价格下降减利82,965.27万元、含氟聚合物产品价格下降减利44,871.98万元、氟化工原料价格下降减利38,353.88万元、氟制冷剂产品价格下降减利26,907.21万元、石化材料产品价格下降减利19,113.80万元、食品包装材料产品价格下降减利2,528.34万元;上涨主要是含氟精细化学品价格上升增利3108.06万元。
2、销售成本中上升因素合计减利24,546.03万元,其中:工资及费用上升减利17,357.38万元、产品销售成本中单耗上升减利4,179.02万元、副产品变动减利3,009.63万元。
3、研发费用增加减利6,625.64万元。
4、投资收益下降减利5,643.65万元。
5、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减利1,827.58万元。
6、财务费用上升减利2,121.10万元。
7、营业费用上升减利1,296.16万元。
8、其它收益减少减利1,019.07万元。
9、营业外收入减少减利745.63万元。
10、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减利360.26万元。
(三)坚定发展信心,保持研发和主业投资强度和力度,积蓄发展动能和势能,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公司以打造氟氯高性能化工先进材料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围绕产业链的高端化延伸、新消费需求、生产装置技术进步、发展动能培育等,保持研发投入和项目建设投入力度和强度,抓紧抓实公司年度科技创新计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实施,增添发展后劲,巩固提升竞争地位、竞争优势。
完成研发投入4.98亿元。围绕新基建、提质增效、绿色低碳,继续加强先进氟氯化工新材料、新型绿色氟制冷剂与发泡剂、含氟精细化学品等新产品新应用研发,产业关键技术二次创新、“三废”和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等研发。取得新产品中试、小试等3项研发成果,公司及子公司申请技术专利受理27项、获得专利授权38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授权技术专利589项。
报告期,子公司巨化锦纶公司、技术中心公司的“肟循环产业链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工业化”荣获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子公司宁波巨化公司的“乙烯多相单原子氢甲酰化及其加氢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得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公司“一种氟橡胶生胶的制备方法”(ZL201910271338.3)专利获2022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专利优秀奖。控股股东(本公司为主要载体)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子公司巨塑化工公司、巨圣氟化公司入选2022年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子公司宁波巨化公司入选宁波市2022创业创新风云榜“研发投入50强”、“节能降碳十佳企业”。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6亿元。100kt/a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项目(二期A段)、合成氨原料路线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新增48kt/aVDF技改扩建项目、新增30kt/aPVDF技改扩建项目(一期23.5kt/aPVDF)、12万吨/年有机醇扩能项目、7000t/aFKM、100kt/a环氧氯丙烷、30kt/a制冷剂海外工厂等项目建成,100kt/a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项目(二期B段)、60kt/aVDC单体技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广绿色标杆对标,积极开展“零碳”工厂、绿色工厂、森林花园工厂、绿色品牌、绿色产品创建,子公司衢化氟化公司、巨化锦纶公司获市绿色低碳工厂称号。
深化数智化改革。扎实推进“三零”工程(零手动、零备机、零距离)迭代升级,以精良装备提升装置硬实力,以JES精益管理和杜邦安全文化夯实企业管理软实力。已验收零手动装置108套;已完成零备机101套改造,装置检修总量下降20.1%;JES和杜邦安全零距离实现全覆盖,大幅提升装置安全环保本质水平和经济运行水平。
(四)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省国资委政治巡察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将制度有效供给与执行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和公司治理能力建设核心内容,系统梳理内部控制的短板、漏点,对内部控制制度全面进行优化完善,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公司连续六年入选“浙江上市公司内控30强”、连续8年获交易所上市公司年度信息披露A级评价。
展望下半年,尽管国内经济在系列稳增长政策加力下,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本公司所处行业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短期还难以根本性扭转,公司经营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挑战。
1、提升安全本质水平,加强精益管理。一是夯实安全生产运维基础,全力护航亚运会、亚残运会。紧紧围绕“六个坚决防止、三个满意”的工作目标,聚焦重点场所,重点产品,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构筑感知敏锐、处置有力的风险管控体系,确保“零隐患、零风险”,围绕“零重伤”年度目标不动摇;二是持续深入JES精益化管理,推进业务重构,有效协同,实现成本有效控制。提高电力负荷预测水平,做好削峰填谷,用能降本;抓住原料市场阶段下行机遇,采购降本;高产高销,拉动产业链高负荷运行,摊薄消耗成本;有效把控可控费用,节支降本。
2、围绕核心,巩固产业优势。复盘分析上半年经营状况,盯紧全年指标再部署、再分解、再落实。一是围绕核心产业抓经营,抓好氟化工绝对龙头效应布局,发挥产业链优势;二是发挥PVDF、HFP、FKM等含氟聚合物内部末端产品拉动效应;三是发挥产业链一体化协同运作优势和品牌效应,强化供产销市场协同运作,创造市场机遇效益。
3、挖掘增量,释放项目效能。一是积极培育新增量,开拓新市场,重点抓住太阳能光伏背板需求期、合成氨原料路线改造和环氧氯丙烷成本优势,最大限度发挥PVDF、合成氨双炉和环氧氯丙烷、FKM、有机醇、碳氢制冷剂等新增装置产能爬坡。二是坚持当下和长远相结合,加快推进巨塑化工公司100kt/a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项目(二期B段)、60kt/aVDC单体技改扩建项目、氟聚厂10kt/aFEP扩建项目(二期)、宁波巨化公司150kt/aPTT等项目建设步伐。
4、开放发展,构建新格局。以氟氯高性能化工先进材料制造业基地和核心竞争力为依托,谋划产业生态新格局构建。一是进一步强化公司第三代氟制冷剂龙头地位,谋划好下半年及明年实行配额制后的竞争策略;二是开放合作、创新发展,推进第四代氟制冷剂的发展;三是进一步密切公司高性能氟氯化工新材料的下游客户关系,构建良好合作生态;四是强化技术创新,推进含氟聚合物产品高质化、高值化进程;五是坚持创新发展,力争全面完成年度研发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培育发展动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风险因素
1、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属化工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生产特点。不排除因生产过程管理控制不当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发生导致安全事故,给公司财产、员工人身安全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措施: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以人为本”的经营方针,树立底线管理思维,建立和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企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数智化改革,加强危险源、环保因子的识别与控制,全面加强现场管理,提升装置本质安全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健全事故预案、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实行从项目建设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风险控制。
2、因环保标准提高而带来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属于污染行业,属国家环保政策调控的重点。长期以来,公司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高度重视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目前公司的各类污染物通过处理后均达标排放,符合政府目前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相关环保门槛和标准的提高,以及政府环保管理力度的加大,不排除公司因加大环保投入对经营业绩产生影响,也不排除未来公司的个别生产装置因难以达到新的环保标准或环保成本投入过高而面临淘汰的风险。
措施:坚持环保底线思维,除了坚持环保“三同时”、排放标准,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外,密切关注环保政策和行业动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污减排。
3、市场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及相关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产销水平、产品价格的敏感系数较高。不排除未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市场需求增长乏力,行业产能不断释放,开工率水平下降,导致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矛盾加剧,产品价格低迷,给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措施:发挥公司产业链完整、多产品经营、产业链协同效应的优势,强化经营管理,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创新市场开拓,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利用“四新”技术,持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高端化、精细化、高附加价值产品比重,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避免同质化过度竞争。
4、重要原材料、能源价格上行和碳排放控制的风险
公司生产需要萤石、氢氟酸、硫磺、电石、工业盐、甲醇、工业苯等主要原材料,以及水电汽等二次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预期下,不排除国家进一步出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政策,能源“双控”政策更趋严厉,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大幅上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措施: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推进产业链的高端化、绿色循环化升级,加大高能耗产业淘汰、转移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压减高耗能产品业务比例;深化目标成本管理,推进生产装置数字化改造,实施对标管理、资源再利用,降低物耗、能耗;发挥公司资金优势,加强市场分析与预测,优化库存管理,狠抓原材料市场波动机遇;加强与供应商开发与合作,优化供应渠道与运输渠道,推进原料多样化,加强比价采购和采购价格核查,加强原材料质量监控,降低原材料成本与物流成本;视公司战略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必要的战略性原材料资源。
5、产业政策风险
公司产业链前端产品为属基础化工产品。在能源“双控”、双碳新目标约束下,如果国家对基础化工产品出台更加严格的限制政策,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措施: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链高端化延伸升级,强化产业链集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持续推进节能减排与低碳、绿色发展,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对生产装置技术升级,严格生产过程控制,拓展环境与能源空间,提高竞争力水平;跟踪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趋势,及早谋划应对措施。
6、氟制冷剂产品升级换代风险
氟制冷剂是公司氟化工核心产品。受国际国内环保政策影响,氟制冷剂处于升级换代进程中。其中:
第一代CFCs类氟致冷剂因严重破坏臭氧层已被淘汰。
第二代HCFCs类氟致冷剂(以R22为代表),因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第19次缔约方会议要求,发展中国家自2015年开始削减,2040年以后削减量100%。2013年,我国非原料用途的HCFCs产量和消费量冻结,2040年以后将完全淘汰,目前其生产配额正处于削减进程中。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淘汰时间表,到2030年,我国房间空调器行业将完全淘汰HCFC-22。
第三代HFCs类氟致冷剂完全不破坏臭氧层,是目前主流的氟致冷剂品种。因其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发展中国家应在其2020年至2022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的基础上,2024年冻结HFCs的消费和生产于基准,自2029年开始削减,到2045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20%以内。
第四代HFOs类氟致冷剂可进一步降低温室效应值,是HFCs的替代品种方向。
氟制冷剂的升级换代,为公司氟制冷剂发展带来了产品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公司从全球第二大R22的竞争地位,跃升为全球第一大HFCs企业,并已建成运营两套HFOs生产装置,HFOs品种和规模处国内领先地位。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不排除因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导致二、三代氟制冷剂产品和资产的生命周期缩短,如公司应对不当,将会给公司氟制冷剂的竞争地位、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带来重要不利影响。
措施:围绕打造竞争力全球领先的综合性制冷剂制造商目标,继续发展TFE下游氟聚合物及氟精细产品,推进R22产品原料化和技术进步;积极做好第三代氟制冷剂配额管控下的经营工作,将规模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持续研发第四代氟制冷剂等低GWP新型制冷剂单工质和混配品种研发。适应液冷市场发展需求,继续加大氟化液冷媒产品研发。
7、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系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固定资产投资较大、流动资产规模较低的特性。随着公司发展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比例或将进一步上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亦相应增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公司所处行业如果出现明显技术进步,或者市场发生剧烈变化,公司如无法针对性进行生产装置技术改造,将可能面临部分固定资产闲置或减值的风险。
措施:对存量装置进行持续创新,强化成本管理,挖掘装置潜力,增强装置活力和产品成本、质量竞争力;围绕打造一流氟氯化工先进材料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点发展第四代氟制冷剂、含氟新型冷媒、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拓展PVDC下游新品种新用途并扩大规模,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产业高端化、差异化水平和附加价值。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公司核心竞争力无重大变化。
公司成立20余年来,专注主业,稳健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由基础化工产业企业逐步转型为中国氟化工领先企业,成为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综合配套的氟、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循环化、园区化特征,积累了空间布局、产业链、规模技术、品牌、市场、资源、管理等多项发展氟化工及化学新材料竞争优势,形成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高端化延伸的格局与趋势。随着公司持续创新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
(一)产业链完整和空间布局优势
公司拥有基础配套原料、氟致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特色氯碱新材料等在内的完整的氟氯新材料产业链。形成了原辅材料适度自我配套、核心产业链集约协同发展的国内领先的高性能氟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产品竞争向产业集群竞争的转变,为公司低成本运营、低成本发展、产业高端化延伸积淀了坚实支撑。
公司主产业基地有65年大化工生产历史积淀。近年来,公司以“美丽巨化”“三零改造(零备机、零手动、零距离)”为突破口,坚持循环经济4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深入践行清洁生产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为产业集约发展的美丽生态化工园区。成为为衢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高新园区)的氟硅新材料产业的链主企业。以本公司为核心主体,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高新园区)是国家第二批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单位。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支持衢州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衢丽花园城市群,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再次明确“依托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衢州氟硅钴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进衢州氟硅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力争成为国际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衢州市实施六大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年)》均将新材料产业、高端新材料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衢州市聚焦高性能氟硅新材料、高端电子化学材料和动力电池材料三大重点领域,做大做强含氟特种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新一代新型制冷剂、新型灭火剂、集成电路级湿电子化学品、高纯电子特气、三元前驱体及三元正极材料、电解液及添加剂等关键产品,打造国际国内领先、产业集群效益显著的含氟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衢州新材料产业链主企业,公司产业发展与当地政府规划高度融合,为新形势下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及要素支撑。
(二)规模技术优势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供应商和氟化工完整产业链企业,是全球氟制冷剂、氟制冷剂配套氯化物原料(甲烷氯化物、三氯乙烯、四氯乙烯)、PVDC系列产品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
公司是唯一拥有一至四代含氟制冷剂系列产品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已开发出系列电子氟化液产品,包括氢氟醚D系列产品和全氟聚醚JHT系列产品,进一步强化了公司氟制冷剂(冷媒)的龙头、领先地位。
公司含氟聚合物规模、品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公司现有PTFE、PVDF、FEP、FKM、PFA、ETFE等系列氟聚合物产品。PVDF已覆盖涂料、太阳能背板膜、水处理膜、电线电缆、锂电池粘结等下游产业,FKM材料国内领先。
公司形成以VDC-PVDC为核心的特色氯碱新材料产业。报告期,公司偏二氯乙烯聚合物通过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复核。
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国内领先的氟化工产业研发实力。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省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研究院、低碳制冷剂研究院、实验工厂、科研院所联合实验室、各分子公司研究机构、实验装置等技术创新主体与平台,形成了公司战略统领、内部分工协作、外部合作协同的技术创新体制和产学研有机衔接的研发机制。公司在含氟(含氯)高分子材料、精细氟化工、氟化工相关环境科学和氟材料的分析测试、研发等方面有较强的原创开发能力、中试工程能力。立足自主持续创新,积累了一批先进实用的自有技术和技术储备。
报告期,公司及子公司申请技术专利受理27项、获得专利授权38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授权技术专利589项,6家重点子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子公司巨化锦纶公司、技术中心公司的“肟循环产业链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工业化”荣获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子公司宁波巨化公司的“乙烯多相单原子氢甲酰化及其加氢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得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公司“一种氟橡胶生胶的制备方法”(ZL201910271338.3)专利获2022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专利优秀奖。
公司主导/参与编制了20余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起草8个浙江制造标准,其中偏二氯乙烯共聚树脂产品入选2019年度“浙江制造精品”名单。
(三)品牌优势
公司“JH巨化牌”为中国驰名商标,R134a、环已酮、聚四氟乙烯为浙江省名牌产品;PTFE、R134a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R22、R134a产品通过UL认证,PTFE分散乳液、聚保鲜PVDC保鲜膜、聚包鲜PVDC保鲜袋系列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和欧盟EU认证,R134a(药用四氟乙烷)取得药品注册证书和美国DMF归档号。公司系“杭州第19届亚运会官方制冷剂供应商”,将为杭州亚运会提供高品质环境友好型制冷剂产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报告期,新培育氟橡胶和PTFE等压管2个“浙江制造”团体标准项目。公司“锂电池粘结剂用聚偏二氟乙烯树脂”产品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2年度“浙江制造精品”。子公司巨塑化工公司参与起草的团体标准《水性聚偏二氯乙烯(PVDC)防腐涂料》(T/CNCIA01029—2023)经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批准,将于2023年5月1日开始实施。公司已有“汽车空调用制冷剂1,1,1,2-四氟乙烷(气雾罐型)”“偏二氯乙烯共聚树脂”“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高速纺尼龙-6用己内酰胺”“工业用二氟甲烷”“工业用八氟环丁烷”六个浙江制造品牌。
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维护产业安全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实施卓越绩效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浙江省产品信得过单位、浙江省用户满意企业、浙江省和衢州市首批“质量奖”。
报告期,公司入选中国氟硅材料有机工业协会“全球TOP20氟化工企业”“2022中国十大氟化工上市公司”;2022中国精细化工百强第十一位,并进入2022年度中国精细化工创新发展企业十强。控股股东(以本公司为主要载体)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子公司巨塑化工公司、巨圣氟化公司入选2022年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宁波巨化公司成功入选浙江省第四批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培育名单,宁波市2022创业创新风云榜“研发投入50强”“节能降碳十佳企业”;公司“含氟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浙江省“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强大的品牌优势、严格的品质保证、差异化的市场服务、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以及处于国内行业的龙头地位,为公司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开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专业人才及经营管理优势
巨化集团是原化工部八大化工生产基地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第一次创业(建设发展化肥和有机化工),经九十年代二次创业(引进国外氟化工生产先进技术),2005年第三次创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经过长期大化工生产经验积累和产业不断创新升级的艰苦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化工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培育了一支高素质的产业队伍。造就了一支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团队,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队伍,培育了一支懂技术会创新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近年来,公司坚持人才立企,依托产业平台、研发平台、创业平台,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利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匠楼等教培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技能培训等,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形成全员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途径,注重培养内部各层次、梯队人才,人才优势不断累积。
报告期,公司两人获“全国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化工总控工个人三等奖,一人荣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一班组获得“浙江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17人入选2022年“浙江青年工匠”培养项目人员名单。
多年来,巨化股份在保持企业快速发展、业绩稳步增长的同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合理运作,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强化内部控制,稳扎稳打做好实业,谋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造根基稳定的长青企业。报告期内,公司连续第六年入选“浙江上市公司内控30强”、连续8年获交易所上市公司年度信息披露A级评价。
(五)市场优势
公司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发挥行业龙头榜样作用,以品牌建设为支点,持续改进产品品质,延伸产品支持服务,与顾客合作共赢,为顾客创造价值,拥有健全的渠道、分销网络和忠实的顾客群,为公司持续保持产销高水平提供了强力支撑。
(六)氟资源与公用工程配套优势
公司地处浙、闽、赣、皖萤石资源富集中心区域,萤石、AHF就近采购便利,具有发展氟化工的先天资源优势。
2023年6月14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2022年度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普通萤石储量8592.06万吨,同比2021年增加27.8%,连续两年增量超过1850万吨。2022年增量主要来自内蒙古(1570.72万吨),约占全国增量的85%。
华东赣、浙、闽、皖四省位居国内萤石矿储量1、3、5、8位,合计新增储量61.03万吨,总量达到3953.96万吨,其中浙江、安徽分别下降23.22万吨、41.48万吨。
华东四省萤石储量总量上升,但受内蒙古大幅增长影响,国内占比由上年的58%下降至46%。
萤石储量的增加,公司可利用的萤石资源潜力有所增加。
2022年9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联合下发《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将萤石矿作为重点勘查矿种,开展萤石“增储”行动,通过“开展全省高氟岩体筛查与验证,力争提交萤石勘查靶区5-8处,可供出让的探矿权区块5-8处,探明大中型矿床6-8处,新增萤石资源量800万吨;加大勘查力度,提高储量级别,保持资源优势。
“十四五”期间,浙江将建设浙江常山高坞山-蕉坑坞萤石矿能源资源基地,建设浙江衢江里芭蕉-江山甘坞口萤石矿、浙江遂昌湖山-大柳沙萤石矿和浙江遂昌坑西-横坑坪萤石矿等3个国家规划矿区。加大萤石资源保障力度,2025年力争形成200万吨萤石年开采能力。
2023年1月衢州市发改委、衢州市资源规划局联合下发《浙江省衢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截至2020年底,衢州市有萤石矿区21个。
公司为氟化工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公司控股股东拥有完善的公用配套、物流等生产配套设施,商贸、住宅等生活性配套设施,选矿、精细化工等产业链上下游扩链项目,为公司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深化与所在地浙江省衢州市一体化发展,得到了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为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公用工程、运输物流、土地等资源、要素支撑和服务。
氟化工所需的良好资源禀赋、完善公用设施配套支撑,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为公司氟化工的稳定运行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