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基本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产品类型:

    氟化工原料、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基础化工

  • 产品名称:

    氟化工原料 、 制冷剂 、 含氟聚合物材料 、 含氟精细化学品 、 食品包装材料 、 石化材料 、 基础化工

  • 经营范围:

    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食品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气瓶检验,提供有关技术服务、咨询和技术转让,经营进出口业务。产品主要有:致冷剂、氟化工原料、含氟聚合物材料、食品包装材料、电子化学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石化材料、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10-25 
业务名称 2024-09-30 2024-06-30 2024-03-31 2023-12-31 2023-09-30
产量:含氟精细化学品(吨) 4181.83 2874.44 1125.87 2147.02 1684.34
产量:含氟聚合物材料(吨) 9.73万 6.37万 3.00万 12.81万 9.26万
产量: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吨) 230.02万 152.86万 78.86万 269.29万 203.06万
产量:氟化工原料(吨) 83.46万 54.04万 25.86万 104.91万 79.47万
产量:氟聚合物(吨) 3.38万 2.18万 1.01万 5.40万 3.89万
产量:石化材料(吨) 45.69万 29.82万 13.72万 44.59万 32.47万
产量:致冷剂(吨) 44.15万 30.04万 13.10万 48.83万 36.25万
产量:食品包装材料(吨) 12.25万 7.78万 3.85万 18.18万 12.68万
销量:含氟精细化学品(吨) 4241.33 2820.22 1161.82 1423.85 1098.29
销量:含氟聚合物材料(吨) 3.32万 2.13万 9973.98 4.42万 3.36万
销量: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吨) 131.68万 89.66万 48.90万 159.36万 118.20万
销量:氟化工原料(吨) 26.35万 16.79万 7.82万 36.38万 26.42万
销量:氟聚合物(吨) 3.24万 2.08万 9701.78 4.27万 3.24万
销量:石化材料(吨) 38.97万 25.46万 11.04万 35.84万 25.59万
销量:致冷剂(吨) 24.64万 16.14万 6.70万 28.79万 22.12万
销量:食品包装材料(吨) 6.27万 3.86万 1.86万 8.54万 6.00万
含氟精细化学品营业收入(元) 2.34亿 1.47亿 - - -
含氟精细化学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120.04 107.91 - - -
含氟聚合物材料营业收入(元) 13.05亿 8.41亿 - - -
含氟聚合物材料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19.71 -26.12 - - -
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营业收入(元) 20.45亿 13.11亿 - - -
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3.56 -8.34 - - -
氟化工原料营业收入(元) 8.99亿 5.53亿 - - -
氟化工原料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15.10 4.00 - - -
氟聚合物营业收入(元) 12.57亿 8.14亿 - - -
氟聚合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17.27 -22.96 - - -
石化材料营业收入(元) 30.34亿 19.90亿 - - -
石化材料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55.19 64.09 - - -
致冷剂营业收入(元) 63.19亿 39.25亿 - - -
致冷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44.62 36.59 - - -
营业收入合计(元) 145.66亿 92.01亿 - -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24.07 18.46 - - -
食品包装材料营业收入(元) 7.31亿 4.36亿 - - -
食品包装材料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6.75 -14.87 - - -
产量(吨) 425.72万 281.19万 138.50万 - -
销量(吨) 231.65万 154.31万 77.44万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个) - 44.00 - 98.00 -
产量:HFCs(吨) - - - 31.81万 23.13万
销量:HFCs(吨) - - - 22.64万 16.86万
产能利用率:制冷剂(%) - - - 69.81 -
产能利用率:含氟精细化学品(%) - - - 42.94 -
产能利用率:含氟聚合物材料(%) - - - 113.97 -
产能利用率:基础化工产品(%) - - - 77.90 -
产能利用率:氟化工原料(%) - - - 96.08 -
产能利用率:石化材料(%) - - - 78.44 -
产能利用率:食品包装材料(%) - - - 83.69 -
产能:在建产能:食品包装材料(吨) - - - 60.00万 -
产能:设计产能:制冷剂(吨) - - - 73.72万 -
产能:设计产能:含氟精细化学品(吨) - - - 5000.00 -
产能:设计产能:含氟聚合物材料(吨) - - - 14.00万 -
产能:设计产能:基础化工产品(吨) - - - 345.67万 -
产能:设计产能:氟化工原料(吨) - - - 110.24万 -
产能:设计产能:石化材料(吨) - - - 56.85万 -
产能:设计产能:食品包装材料(吨) - - - 21.73万 -
产能利用率:氟聚合物(%) - - - 85.85 -
产能:设计产能:氟聚合物(吨) - - - 5.10万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38%
  • 单位1
  • 单位2
  • 单位3
  • 单位4
  • 单位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1
2.33亿 5.00%
单位2
2.13亿 4.57%
单位3
1.69亿 3.63%
单位4
1.63亿 3.49%
单位5
7862.29万 1.6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7.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12%
  • 单位1
  • 单位2
  • 单位3
  • 单位4
  • 单位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1
7.28亿 7.48%
单位2
3.53亿 3.62%
单位3
2.79亿 2.87%
单位4
2.14亿 2.19%
单位5
1.91亿 1.9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3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88%
  • 浙江浙能富兴燃料有限公司
  • 衢州市欣晨化工有限公司
  • 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巨化集团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浙江浙能富兴燃料有限公司
4.83亿 6.13%
衢州市欣晨化工有限公司
2.96亿 3.75%
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31亿 2.93%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0亿 2.28%
巨化集团公司
1.41亿 1.7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2.7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5.53%
  • 巨化集团公司及其控制下属企业
  • 金石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 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
  • 浙江晋巨化工有限公司
  • 江西三美化工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巨化集团公司及其控制下属企业
17.82亿 46.57%
金石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6.23亿 16.28%
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
3.94亿 10.30%
浙江晋巨化工有限公司
2.91亿 7.60%
江西三美化工有限公司
1.83亿 4.7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41%
  • 巨化集团公司
  • 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贝思邦化学有限公司
  • GLOBAL AUTOMOTIVE PA
  • 日本JMD温室气体减排株式会社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巨化集团公司
1.13亿 3.24%
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12亿 3.21%
浙江贝思邦化学有限公司
9198.12万 2.63%
GLOBAL AUTOMOTIVE PA
6650.65万 1.90%
日本JMD温室气体减排株式会社
5020.29万 1.4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57%
  • 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贝思邦化学有限公司
  • 北京金星佳业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 巨化集团公司
  • 杜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75亿 3.35%
浙江贝思邦化学有限公司
2.48亿 3.02%
北京金星佳业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1.62亿 1.97%
巨化集团公司
1.41亿 1.72%
杜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1.24亿 1.51%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本公司业务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以下简称“化工行业”),涉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等。  1、行业基本特征  (1)行业具有较高进入壁垒  化工行业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连续作业等生产特点,对工艺技术、安全环保、装备水平、公用工程配套、物流运输仓储、供产销衔接、特种专业、专业管理和人员专业素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为国家重点调控、监管行业,属高安全生产风险、高能耗、污染行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政策高度敏感行业。化工企业的经营发展受产品、技术标准、安全、环保、土地规划、能...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本公司业务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以下简称“化工行业”),涉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等。
  1、行业基本特征
  (1)行业具有较高进入壁垒
  化工行业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连续作业等生产特点,对工艺技术、安全环保、装备水平、公用工程配套、物流运输仓储、供产销衔接、特种专业、专业管理和人员专业素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为国家重点调控、监管行业,属高安全生产风险、高能耗、污染行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政策高度敏感行业。化工企业的经营发展受产品、技术标准、安全、环保、土地规划、能源等产业政策,以及资金、技术、人员、土地、空间布局、安全环保设施、公用配套、资源、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等生产要素约束较强。
  (2)化工企业经营业绩对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和开工率高度敏感
  作为化工生产企业,除产品和工艺技术、集约经营、资源利用、经营管理等先进水平以及产能规模等因素决定企业盈利能力外,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开工率的波动,直接影响经营业绩变化。其中:供与需的关系变化是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也决定企业开工率水平;此外,化工行业具有重资产特征,开工率水平对产品成本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对产品的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3)行业具有较强周期性
  作为重化工业、生产资料部门,直接受行业供给周期、下游消费周期、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行业供给、消费、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影响产品和原材料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引起产品和原材料价格高波动及运行趋势变化,进而对经营业绩带来重大影响。
  2、行业的阶段性特征
  (1)我国化工行业具有较强地区投资吸引力
  我国已成为全球化学品制造大国,拥有完整门类、完善产业链及其配套和规模成本优势,加之持续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不断扩大的改革开放、巨大的市场空间、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等,不断成为全球化工投资增长的主要地区,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增强。
  (2)行业处于产能投资和产能释放周期
  受益前几年行业业绩恢复性增长,稳增长鼓励投资、各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等政策持续驱动,2021年至2024年6月,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较高增速。
  (3)产能利用率恢复增长
  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能利用率在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两年下降后,于2024年1-6月恢复增长。
  (4)行业经营业绩同比增长,利润增长低于收入增长
  持续的投入,行业经营规模扩大,2024年上半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在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后,2024年上半年利润总额弱增长,同比增长2.3%,且低于营业收入增长水平。
  (5)行业的主要问题
  一是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企业盈利仍处低位水平运行。自2021年起,行业投资一改“十三五”期间投资低迷、更注重结构优化和质的有效提升,“内卷化”、规模化、高投资,导致行业市场竞争激烈,规模以上企业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行业产品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盈利水平虽有所增长,但仍处于近几年低位水平。
  二是结构性不合理矛盾加剧。受投资持续较高增长,叠加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和产品技术瓶颈制约,同质化投资明显,导致大量投资主要投向了扩大规模和量的增加,结构优化、高端化、差异化领域投向占比较少,大宗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产能过剩状况有增无减,新能源等相关领域的部分化工材料不仅已出现严重过剩,且在建、规划产能增加明显,同时,高性能合成材料、高档电子化学品、高纯超纯试剂、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和高性能膜材料有效供给虽有所增强,部分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仍供给不足,部分产品仍将依赖进口,部分关键单体和关键原料长期难以攻克,甚至存在‘卡脖子’难题,不能满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国家和地方政府诸如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重点科研专项、产业提升等产业与财税策的不断加码,下游消费结构升级和新消费增长的牵引等,驱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但创新能力不强仍是行业健康发展最大的短板。相对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在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水平、原始创新能力、新产品贡献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碱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业务为基础化工、氟化工、食品包装材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拥有氯碱化工、硫酸化工、煤化工、基础氟化工等氟化工必需的产业自我配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氟制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并涉足石油化工产业。
  2、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品种多,应用广泛。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氟化工原料、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基础化工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国防、航天、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电气、电器、化工、机械、仪器仪表、建筑、纺织、金属表面处理、制药、医疗、纺织、食品、冶金冶炼等各工业部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其应用范围随着科技进步、消费升级不断向更广更深领域拓展。公司氟化工材料以其独特优异性能,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支撑材料。
  详细情况,请查阅本公司网站(http://www.jhgf.com.cn/)之“产品服务”栏目,或“巨化股份”微信公众号之“产品中心”栏目。
  3、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主要产品价格变动情况
  报告期,受供给充裕、需求疲软影响,公司氟聚合物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基础化工产品价格沿袭2023年的跌势并且同比跌幅较大。在第三代制冷剂(HFCs)自2024年1月1日起实行生产配额制和第二代制冷剂(HCFCs)2025年削减预期等影响下,致冷剂产品价格结束非理性下跌和历史低位运行趋势,恢复上行。
  (2)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
  报告期,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萤石、苯、丙酮、环己酮(外购)、液氯、硫磺等资源属性较强的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其他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下跌。
  (3)主要产品产量、外销量及营业收入情况
  报告期,公司统筹产品市场布局,充分发挥氟制冷剂市场竞争地位优势和产业链一体化集约经营优势,保持生产经营稳定运行,实现保持主要产品的产量、外销量及营业收入稳定增长。
  (三)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模式
  公司作为氟化工、特色氯碱化工龙头企业,主要经营模式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模式。
  公司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资源保障能力、市场变化等,制定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分解落实生产经营目标任务。
  采购:公司及下属经营主体单位采购部门建立健全合格供应商目录及其考核机制,按照原辅材料需求计划,通过战略采购、协议采购、招标采购、集量采购等多种采购方式,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约定品名、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交货地、数量、质检要求等,并跟踪督促定单交互,到货后由质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入库。
  生产:公司各生产主体单位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具体作业,组织产品生产,完成生产计划。公司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市场变化、生产装置运行状况,通过下达调度令,对生产计划进行临时调整。
  销售:公司各经营主体单位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客户订单计划、产品市场预测等,通过直销、经销等方式,落实销售计划任务。
  研发: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市场需求、技术进步要求等,制定公司年度科创计划,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满足公司项目发展和生产装置技术进步需要;公司研发机构及各经营主体单位根据公司科创计划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负责实施。
  2、专业化经营模式
  公司成立以来,坚守化工主业,形成以氟化工为核心、相关化工产业高度协同的完整氟化工产业链,形成集约经营、集约发展优势。
  3、按国家配额生产的经营模式
  公司核心产品第二、三代氟制冷剂(HCFCs、HFCs)按照国家核定的生产配额、国家相关配额管理规定组织生产销售。
  (四)市场地位
  报告期,公司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核心业务氟化工处国内龙头地位,其中氟制冷剂及氯化物原料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尤其是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主流品种的生产配额(国家核准的生产量)在完成淄博飞源化工股权收购后进一步增长,全球龙头地位更为凸显;含氟聚合物材料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VDC和PVDC产业链)处于全球龙头地位。
  (五)竞争优势与劣势
  1、竞争优势
  2、竞争劣势
  ——产品结构有待优化。尽管公司在产业技术、规模处于国内相对领先地位,但相对于国际行业一流企业,公司产品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中端,当前部分产品,尤其含氟聚合物产品进入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产化替代所需的先进氟氯化工材料的有效供给不足,在不利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
  ——部分要素成本较高。公司地处的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国内前列,但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相对部分其他区域同行、原料指向地布局企业,工资、土地、能源、部分原材料、经营用房、环保成本等商务成本较高,环境容量较低,在节能减排指标非地区差异化制度下,“双碳”压力较大,对公司运营成本控制、项目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六)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及其变化情况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产销量、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等。
  (七)公司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情况
  报告期,公司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31%,相较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公司业绩好于行业水平。主要为公司第二、三代氟制冷剂实施配额制,供给受限,产能过剩矛盾有效缓解,产品价格出现恢复性上行,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公司所处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效益企稳回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在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后,2024年上半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低于同期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行业产能持续释放,“供强需弱”矛盾进一步显现,同期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沿袭2023年的下跌趋势,同比下跌4.8%。在此环境下,公司产品市场、原材料市场结构分化,公司业务盈利状况分化。
  产品市场方面,呈现“供强需弱”,结构性矛盾突出,总体竞争激烈的特征。受供给充裕、需求疲软影响,公司氟聚合物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基础化工产品价格(均价,下同)比上年同期(以下称“同比”)分别下跌23.78%、15.06%、20.66%,对公司盈利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公司核心产品第二代氟制冷剂(HCFCs)、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按国家核定的配额生产,产品价格上行,支撑公司盈利增长。其中:第二代氟制冷剂(HCFCs)生产配额将于2025年进一步削减,在供给削减和需求相对刚性等预期下,HCFCs产品价格上行;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于2024年1月1日开始实行生产配额制,原有的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激烈竞争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HFCs产品价格恢复性上行。但由于今年是HFCs实行配额制的第一年,前期存在产品库存积累,除家用空调需求明显改善外,其他下游市场需求较弱,尤其是出口市场较为疲软,导致供给总量(配额+库存)较为充裕、部分产品市场竞争仍较为激烈,价格从原非理性下跌向上回归缓慢,品种差异较大。
  原材料市场方面,受经济回升和产业链内供需状况不均衡影响,价格涨跌互现。
  在产品市场、原材料市场严重分化下,公司产品盈利结构不均衡较为突出,经营复杂性和高水平运行难度增大。
  面对复杂严峻市场环境,公司按照年度经营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稳进提质、提质增效,保持生产经营灵活性针对性和主动性,高效统筹安全稳定和发展,有效统筹供应链价值链平衡,统筹谋划产品市场布局,发挥氟制冷剂市场竞争地位优势和产业链一体化集约经营优势,强管理、稳运行,突出安全经营、制冷剂产业生态培育和新质生产力建设,全面落实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公司2024年“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实现营业收入稳定增长,经营业绩和市场价值“双提升”。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20.80亿元,同比增长19.65%;实现利润总额10.54亿元,同比增长88.26%;实现归母净利润8.34亿元,同比增长70.31%,实施现金分红2.97亿元;公司6月末股票收盘价较去年末上涨47.31%。
  (一)增减利因素分析
  报告期,公司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加4.94亿元。其中:增利因素15.21亿元;减利因素10.27亿元。
  1、主要增利因素15.21亿元。包括:
  (1)产品价格上升增利7.61亿元,主要是氟制冷剂产品6.4亿元、石化材料产品1.21亿元;
  (2)主要产品销售成本中的主要原料和动力价格下跌增利2.28亿元。其中:蒸汽0.77亿元、电价0.65亿元、烟煤0.2亿元、甘油0.14亿元、电石0.14亿元、甲烷及天然气0.12亿元、四氯乙烷0.1亿元、VCM0.07亿元、双氧水0.05亿元、工业盐0.04亿元;
  (3)主要产品销量增加增利0.71亿元。其中:基础化工产品0.44亿元、石化材料0.26亿元、食品包装材料0.01亿元;
  (4)其他产品结构变动增利0.72亿元;
  (5)主要产品产量变动增利0.36亿元、单耗下降增利0.39亿元,合计0.75亿元;
  (6)吸收合并飞源化工公司增利2亿元;
  (7)其它收益增加增利0.54亿元;
  (8)营业费用减少、其他业务利润增加、税金及附加减少、营业外收入增加、信用减值损失减少等增利0.6亿元。
  2、主要减利因素10.27亿元。包括:
  (1)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减利4.13亿元。其中:基础化工产品1.54亿元、含氟聚合物产品1.77亿元、食品包装材料产品0.46亿元、氟化工原料0.22亿元、含氟精细化学品0.14亿元;
  (2)主要产品销售成本中的主要原料价格上升减利2.63亿元。其中:无水氢氟酸0.54亿元、丙酮0.48亿元、石油苯0.46亿元、萤石粉0.35亿元、液氯0.34亿元、丙烯0.14亿元、甲醇0.12亿元、环已酮0.09亿元、二氯乙烷0.08亿元、硫磺0.03亿元;
  (3)主要产品销量减销减利0.49亿元。其中:含氟聚合物0.29亿元、致冷剂0.1亿元、氟化工原料0.08亿元、含氟精细化学品0.02亿元;
  (4)主要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上升减利1亿元、副产品变动减利0.45亿元,合计1.45亿元;
  (5)投资收益下降减利0.58亿元;
  (6)财务费用增加减利0.38亿元;
  (7)研发费用增加减利0.23亿元;
  (8)管理费用增加减利0.22亿元;
  (9)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下降资产处置收益减少、营业外支出增加等减利0.16亿元。
  (二)主要工作特点:
  1、坚持高质量运行,保安全、稳生产、拓市场、优结构,实现增产增销增效
  2、坚持产业生态建设,加强氟制冷剂谋篇布局
  针对HFCs第一年实施配额制所带来的新情况、新挑战,围绕做好“后半篇文章”,在HFCs配额期内创新经营模式、培育新品种,提升品牌价值、配额商业价值,在未来更新换代进程中巩固和提升公司制冷剂龙头地位这一新命题,积极谋划、主动优化。一是针对内部主体多、口子多、区域多的“三多”局面等,推进氟制冷剂产业链产销分离、集约经营模式,以形成集约效应,掌握市场主动。二是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淄博飞源化工有限公司控股后的文化融合、管理融合和经营协同,建好建强北方基地,加快公司阿联酋基地项目建设,实现三地协同互补的空间布局。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强化市场生态谋划,积极营造行业健康运行秩序,行业内部竞争生态、供需合作生态积极改善,公司的市场领导力明显增强。四是加强氟制冷剂终端品牌布局,提升品牌价值,“巨化”品牌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五是面向未来未雨绸缪,加快第四代制冷剂技术提升和绿色低碳制冷剂新产品创新培育,启动新建一套9kt/a R1336装置及其配套设施项目,新开发的一种新型低GWP混配制冷剂,成功通过ASHRAE SSPC34制冷剂安全分级和认证,获得新型混配制冷剂认证ASHRAE编码“R-495A”。
  3、坚持创新驱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定发展信心与定力,按照公司发展战略要求,以打造高性能氟氯化工材料制造业基地、一流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方向,抓紧抓实公司年度科技创新计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实施,保持产业创新升级力度和强度,强化产业布局,积蓄发展动能和势能,不断推进产业创新升级、核心竞争力水平提升。
  报告期,完成研发投入5.41亿元。POE项目进入中试装置建设阶段,电子封装用ETFE树脂中试试制出产品,已进入制膜应用研究。技术专利受理46件(其中PCT申请3件),获得专利授权44件。截止目前,11家重点子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积极推动公司JX系列浸没式冷却液的商业应用,控股股东承建的全国产化单相“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项目入选了国家发改委联合十个部委发布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子公司巨圣氟化公司“耐介质过氧硫化全氟醚橡胶”和“建筑膜用ETFE树脂”通过了省级工业新产品的专家评审,该两项技术成果分别荣获中国氟硅行业科技创新奖特等奖、一等奖;“耐介质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产品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3年度“浙江制造精品”;子公司技术中心公司《储能液流电池用高性能全氟磺酸树脂开发》项目获首届“领航者杯”浙江国资国企创新大赛一等奖;公司“水性防腐涂料用PVDC乳液”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3年度“浙江制造精品”,“己内酰胺产业化生产中氨肟化合成技术”入选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名单。
  报告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2亿元。4000t/aTFE下游高端含氟精细品技改项目、44kt/a高端含氟聚合物项目(新增5000t/a焚烧炉)等项目建成,新增10000t/a高品质可熔氟树脂及配套项目等项目开工建设。
  推行数智化变革。持续以数字智造推进“零手动、零距离、零备机”工程,以数智化变革推动管理变革、流程再造、壁垒打通,构建数字化大平台支撑下的赋能型变革组织,推动公司转型升级。“零手动”方面,公司已基本完成全部核心生产装置的改造,装置自动化率达到99%以上,系统平稳率提升10%—15%。公司以“零手动”为标志的未来工厂,成功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培育试点和2021年浙江省数字经济“五新”优秀案例。报告期,子公司巨圣氟化公司被认定为“浙江巨圣PTFE智能工厂”、巨塑化工公司被认定为“浙江巨塑PVDC数字化车间”(浙经信技术〔2024〕24号)。截至目前,公司拥有1家省级未来工厂(巨化含氟新材料未来工厂)、4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与IBM公司合作开发的公司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建设项目上线。
  4、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积极实施《公司2024年“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上半年,公司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为宗旨,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价值,实现好发展好投资者利益”为目标,稳中求进、积极作为,在努力提升经营与发展质效的基础上,完善股东回报机制、投资者沟通渠道,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市值管理,扎实推进《公司2024年“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实现经营质效和投资者获得感“双提升”。
  展望下半年,公司外部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然较高,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产品盈利结构分化的矛盾短期尚难以消除,对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我国加力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回稳向好趋势。公司氟制冷剂在生产配额约束下,行业供需格局、竞争格局不断优化,产品市场竞争秩序逐步回归理性有序,同时随着国家实施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步落地,利于HFCs产品需求改善和价格合理回归上行。
  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和广大投资者的期待,公司将坚定信心,坚持稳中求进、积极作为,咬定年度目标,强化经营谋划、统筹布局、结构优化,提升市场应变能力,深化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全面落实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公司2024年“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努力提升公司业绩、核心竞争力,不断创造价值回报社会、回报股东。

  三、风险因素
  1、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属化工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生产特点。不排除因生产过程管理控制不当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发生导致安全事故,给公司财产、员工人身安全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措施: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以人为本”的经营方针,树立底线管理思维,建立和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企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数智化改革,加强危险源、环保因子的识别与控制,全面加强现场管理,提升装置本质安全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健全事故预案、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实行从项目建设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风险控制。
  2、因环保标准提高而带来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属于污染行业,属国家环保政策调控的重点。长期以来,公司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高度重视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目前公司的各类污染物通过处理后均达标排放,符合政府目前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相关环保门槛和标准的提高,以及政府环保管理力度的加大,不排除公司因加大环保投入对经营业绩产生影响,也不排除未来公司的个别生产装置因难以达到新的环保标准或环保成本投入过高而面临淘汰的风险。
  措施:坚持环保底线思维,除了坚持环保“三同时”、排放标准,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外,密切关注环保政策和行业动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污减排。
  3、市场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及相关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产销水平、产品价格的敏感系数较高。不排除未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市场需求增长乏力,行业产能不断释放,开工率水平下降,导致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矛盾加剧,产品价格低迷,给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措施:发挥公司产业链完整、多产品经营、产业链协同效应的优势,强化经营管理,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创新市场开拓,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利用“四新”技术,持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高端化、精细化、高附加价值产品比重,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避免同质化过度竞争。
  4、重要原材料、能源价格上行和碳排放控制的风险
  公司生产需要萤石、氢氟酸、硫磺、电石、工业盐、甲醇、工业苯等主要原材料,以及水电汽等二次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预期下,不排除国家进一步出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政策,碳排放政策,能耗控制、碳排放控制政策更趋严厉,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大幅上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措施: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推进产业链的高端化、绿色循环化升级,加大高能耗产业淘汰、转移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压减高耗能产品业务比例;深化目标成本管理,推进生产装置数字化改造,实施对标管理、资源再利用,降低物耗、能耗;发挥公司资金优势,加强市场分析与预测,优化库存管理,狠抓原材料市场波动机遇;加强与供应商开发与合作,优化供应渠道与运输渠道,推进原料多样化,加强比价采购和采购价格核查,加强原材料质量监控,降低原材料成本与物流成本;视公司战略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必要的战略性原材料资源。
  5、产业政策风险
  公司产业链前端产品属基础化工产品。在国家节能降碳指标约束下,国家不断出台更加严格的能源消耗总量与强度控制、碳排放强度等管理标准和高耗能、高强度碳排放产业限制政策,可能将会对公司产业或产品带来不利影响。
  措施: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链高端化延伸升级,强化产业链集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持续推进节能减排与低碳、绿色发展,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对生产装置技术升级,严格生产过程控制,拓展环境与能源空间,提高竞争力水平;跟踪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趋势,及早谋划应对措施。
  6、氟致冷剂产品升级换代风险
  氟致冷剂是公司氟化工核心产品。受国际国内环保政策影响,氟制冷剂处于升级换代进程中。其中:第一代CFCs类氟致冷剂因严重破坏臭氧层已被淘汰。第二代HCFCs类氟致冷剂(以R22为代表),因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第19次缔约方会议要求,发展中国家自2015年开始削减,2040年以后削减量100%。2013年,我国非原料用途的HCFCs产量和消费量冻结,2040年以后将完全淘汰,目前其生产配额正处于削减进程中。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淘汰时间表,到2030年,我国房间空调器行业将完全淘汰HCFC-22使用。第三代HFCs类氟致冷剂完全不破坏臭氧层,是目前主流的氟致冷剂品种。因其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发展中国家应在其2020年至2022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的基础上,2024年冻结HFCs的消费和生产于基准,自2029年开始削减,到2045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20%以内。第四代HFOs类氟致冷剂可进一步降低温室效应值,是HFCs的替代品种方向之一。氟制冷剂的升级换代,为公司氟制冷剂发展带来了产品升级的新市场机遇。公司从全球第二大R22的竞争地位(国内应用配额第一),跃升为全球第一大HFCs企业,取得配额总量绝对领先、主流品种绝对领先的HFCs生产配额,牢固确立公司氟制冷剂全球龙头地位和市场竞争地位,并已建成运营两套HFOs生产装置,HFOs品种和有效规模处国内领先地位。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不排除因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导致二、三代氟制冷剂产品和资产的生命周期缩短的风险,如公司应对不当,将会给公司氟制冷剂的竞争地位、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带来重要不利影响。
  措施:围绕打造竞争力全球领先的综合性制冷剂制造商目标,继续发展TFE下游氟聚合物及氟精细产品,推进R22产品原料化和技术进步;积极做好第三代氟制冷剂配额管控下的经营工作,将规模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持续研发第四代氟制冷剂、其他绿色低碳单工质制冷剂和混配制冷剂品种研发。适应液冷市场发展需求,继续加大氟化液冷媒产品研发。
  7、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系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固定资产投资较大、流动资产规模较低的特性。随着公司发展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比例或将进一步上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亦相应增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公司所处行业如果出现明显技术进步,或者市场发生剧烈变化,公司如无法针对性进行生产装置技术改造,将可能面临部分固定资产闲置或减值的风险。
  措施:坚持创新驱动和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对存量装置进行持续再创新,深化节能降碳管理、成本管理,挖掘装置效能和潜力,增强装置活力和产品成本、质量竞争力,延长生命周期;围绕打造一流氟氯化工先进材料目标,重点发展第四代氟制冷剂、新型冷媒、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拓展PVDC下游新品种新用途并扩大规模,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产业高端化、绿色化、专用化、特色化水平和附加价值。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公司成立近27年来,专注主业,稳健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由基础化工产业企业逐步转型为中国氟化工领先企业,成为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循环化、园区化特征,形成了主业特色鲜明、产业链一体化集约经营、市场竞争地位突出、技术领先的产业优势,以及积累的品牌、市场、资源、人才、管理等发展高性能氟氯化工新材料竞争优势。
  (一)公司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韧性突出,发展空间良好
  公司是国内氟化工龙头企业、全球特色氯碱新材料(VDC-PVDC产业链)龙头企业,具有完整的氟氯化工材料产业链,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公司打造成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1、氟化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核心业务氟化工处国内龙头地位
  氟元素是世界上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氟产品众多,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各工业部门和高新技术领域,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应用范围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向更深更广领域拓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化工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公司拥有氟化工原料、氟制冷剂、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完整氟化工产业链,依托龙头竞争地位、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运营经验,并基于氟化工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已形成产业高端化延伸的格局与趋势。
  公司氟化工龙头地位优势突出。
  ——具有按国家配额生产的特色经营模式优势,且拥有国内绝对领先的氟制冷剂生产配额
  公司核心产品第二、三代氟制冷剂(HCFCs、HFCs)按照国家核定的生产配额、国家相关配额管理规定组织生产销售。根据《蒙特利尔约定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规定,HCFCs配额总量正处于加速消减进程,HFCs配额总量现已冻结、未来逐步削减,市场供给受配额量限制。公司(含控股子公司)现拥有第二代氟制冷剂HCFC-22生产配额4.75万吨,占全国26.3%,其内用配额占全国31.55%,为国内第一;拥有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生产配额27.88万吨,占全国同类品种合计份额的39.16%。总量绝对领先、主流品种齐全且份额占比领先,牢固确立公司绝对领先的市场竞争地位。
  ——拥有齐全的制冷剂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公司为制冷剂全球龙头企业,是国内唯一拥有第一至四代含氟制冷剂系列产品,同时拥有新型含氟冷媒、碳氢制冷剂产品以及系列混配制冷剂的生产企业。除拥有绝对领先的氟制冷剂生产配额外,公司还为国内第四代氟制冷剂(HFOs)有效规模和品种领先的生产企业(现运营两套主流HFOs生产装置,产能约8000吨/年,正在实施新一套年产9000吨的HFOs生产装置);同时拥有电子氟化液氢氟醚D系列产品和全氟聚醚JHT系列产品,以及3.5万吨/年碳氢制冷剂产能。公司建有完善的混配制冷剂研发平台、生产设施以及产品灌装设施,可为市场提供各主流混配制冷剂品种及其各种包装规格的产品。依托良好的研发平台,不断开发储备新型低碳混配制冷剂品种。齐全的制冷剂品种供给方案,强大的市场影响力,不断强化公司制冷剂(冷媒)的市场龙头地位。
  ——含氟聚合物产能规模、品种处于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并呈良好成长态势
  含氟聚合物是有机氟行业中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处于产业链的中后端,产品附加值高。因其具有优异的耐化学品性、耐候性、耐久性、耐溶性、电绝缘性、高透光、低折射率、低表面能、阻隔性、抗高温性、自润滑性、电性能、自阻燃、自洁净以及超强的耐氧化性等独特性能,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原子能等尖端工业部门和电子信息、电气、环保、新能源、化工、机械、仪器仪表、交通运输、建筑、纺织、金属表面处理、制药、医疗、纺织、食品、冶金冶炼等各工业部门并向新能源、航空航天、5G通讯、国防军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端领域拓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支撑材料。
  随着我国上述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氟聚合物产品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专用、特种氟聚合物材料市场快速增长。但我国高性能氟材料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需要。未来几年,仍存在较好的发展空间和国产化替代空间。
  公司具有齐全的含氟聚合物产品品种,TFE、HFP、VDF、PTFE、FEP、FKM、PVDF、ETFE产能规模位居行业领先地位。基于氟聚合物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依托研发优势,持续加大高性能氟聚合物研发和产业化。随着未来公司10000t/a高品质可熔氟树脂及配套项目、500吨/年全氟磺酸树脂项目一期250吨/年项目、1万吨/年FEP扩建项目等氟聚合物项目建成,以及持续对高性能氟聚合物材料研发,将有力提升公司氟聚合物市场竞争地位,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公司含氟精细化学品快速发展
  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品附加值高、种类丰富、用途广泛,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应用于含氟医药、含氟农药、含氟染料、表面活性剂、织物整理剂、液晶材料等。目前国内空白品种较多,将随产品研发和应用拓展具有良好成长空间。
  公司具有完整氟化工产业链和齐全的氟聚合物单体(四氟乙烯(TFE)、六氟丙烯(HFP)、偏氟乙烯(VDF)),以及较强产品研发能力,为公司氟化工产业高端化、精细化、专用化发展提供良好支撑。随着公司4000吨/年氢氟醚D系列产品、1000吨/年全氟聚醚JHT系列产品投产达产及飞源化工的收购,公司含氟精细化学品产能规模、品种数量快速提升。
  2、以VDC-PVDC为核心的新型食品包装材料产业链处国内绝对主导地位
  PVDC树脂是一种阻隔性高、韧性强,低温热封、热收缩性、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理想包装材料,产品包括聚保鲜、聚包鲜、食品保鲜膜、PVDC肠衣膜树脂、PVDC-MA树脂、PVDC乳液等。公司VDC、PVDC产业产能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产品逐步向多元化、高端化、终端化拓展,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公司PVDC产品荣获“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浙江制造精品”。
  公司氟氯化工产业链高度融合。领先的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完善的产业链和多品种经营,增强了公司产业链韧性,并为公司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一流高性能氟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二)园区一体化、集约化运营优势
  公司控股股东巨化集团是原化工部八大化工生产基地之一。以巨化集团为基础形成的衢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系国家第二批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单位,2018年至今连续6次入选“中国化工园区30强”,系全国21家同时列入“智慧化工园区名录”和“绿色化工园区名录”的园区之一。已形成产业链完备的氟硅新材料、锂电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特色轻工、芯片及传感器、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7大产业集群。
  公司拥有基础配套原料、含氟制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特色氯碱新材料等在内的完整的氟氯新材料产业链,形成了原辅材料适度自我配套、主辅产业集约协同发展的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衢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具有园区一体化、集约化运营特征,且公司产业发展定位与园区高度融合,形成集约发展格局,为公司低成本运营、低成本可持续发展、产业高端化延伸积淀了坚实支撑。
  (三)技术优势
  公司主要生产装置处于行业先进水平,主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国内领先的氟化工产业研发实力。
  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省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研究院、低碳制冷剂研究院、实验工厂、科研院所联合实验室、各分子公司研究机构、实验装置等技术创新主体与平台,形成了公司战略统领、内部分工协作、外部合作协同的技术创新体制和产学研有机衔接的研发机制。
  公司为行业标准化领先企业。主导/参与编制了20余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起草8个浙江制造标准。公司及子公司拥有授权技术专利725件。
  公司依托于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国内领先的氟化工产业研发实力,在含氟高分子材料、精细氟化工、氟化工相关环境科学和氟材料的分析测试、研发等方面有较强的原创开发能力、中试工程能力,积累了一批先进实用的自有技术和技术储备,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四)品牌形象优势
  公司拥有名品、精品群。“JH巨化牌”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R134a、环已酮、PTFE等为浙江省名牌产品;PTFE、R134a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汽车空调用制冷剂1,1,1,2-四氟乙烷(气雾罐型)”“偏二氯乙烯共聚树脂”“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高速纺尼龙-6用己内酰胺”“工业用二氟甲烷”“工业用八氟环丁烷”六个浙江制造品牌;PVDC共聚树脂产品入选2019年度“浙江制造精品”;R32、R22、R134a产品通过UL(美国保险商试验所)认证;PTFE分散乳液、聚保鲜PVDC保鲜膜、聚包鲜PVDC保鲜袋系列产品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安全认证和欧盟EU认证;R1234yf、R134a通过IATF16949认证(汽车行业治理体系认证);药用R134a取得药品注册证书和美国DMF归档号。公司制冷剂产品多次获得“中国制冷行业领导品牌”“最具影响力制冷剂品牌”“品质浙货”出口领军企业等荣誉。
  公司拥有诸多行业先进荣誉。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维护产业安全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实施卓越绩效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浙江省产品信得过单位、浙江省用户满意企业、浙江省和衢州市首批“质量奖”。公司为中国化工环保协会氟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五)专业人才及经营管理优势
  公司控股股东巨化集团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第一次创业(建设发展化肥和有机化工),经九十年代二次创业(引进国外氟化工生产先进技术),2005年第三次创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长期大化工生产经验积累和产业不断创新升级的艰苦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化工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培育了一支高素质的产业队伍。
  公司坚持人才立企,依托产业平台、研发平台、创业平台,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利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匠楼等教培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技能培训等,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形成全员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途径,注重培养内部各层次、梯队人才,人才优势不断累积。
  公司主产业基地历经66年大化工产业经营管理积淀。在传承“严、细、精、实”工作作风的基础上,建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同时适应“美丽巨化”“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巨化”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以“三零改造(零备机、零手动、零距离)”为突破口,坚持循环经济4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结合双碳研究与实践,深入践行清洁生产管理模式,推动ESG、JES(巨化卓越运营管理体系)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公司高质量运行、可持续发展。
  (六)空间布局与市场优势
  公司拥有浙江、山东、阿联酋三大生产基地,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协同、资源优势互补和市场空间布局合理的优势。公司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发挥行业龙头榜样作用,以品牌建设为支点,持续改进产品品质,延伸产品支持服务,与顾客合作共赢,为顾客创造价值,拥有健全的市场网络和忠实的顾客群。
  领先的主导产品市场地位,完备的差异化系列化产品,完善的营销网络,良好的市场品牌和服务,为公司高水平产销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