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近年来,公司主营业务方向由数据通信行业逐渐拓展至绿色出行、新能源的电能转换与能源利用,并形成了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为核心的三大核心业务,实现了公司的业务多元化转型。面对技术加速迭代、行业竞争激烈、复杂的国际关系,公司秉承“聚焦主业”这一核心战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相关领域中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涉及的主要行业情况如下: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制造业中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涉...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近年来,公司主营业务方向由数据通信行业逐渐拓展至绿色出行、新能源的电能转换与能源利用,并形成了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为核心的三大核心业务,实现了公司的业务多元化转型。面对技术加速迭代、行业竞争激烈、复杂的国际关系,公司秉承“聚焦主业”这一核心战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相关领域中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涉及的主要行业情况如下: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制造业中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涉及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三大领域。包含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备用电源智能疏散、节能业务等细分产业方向,所属细分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如下:
(一)数据通信
公司数据通信业务致力于电信行业、专网行业、数据中心等电源产品的开发,通信领域是公司产品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数据通信产业主要细分为国内、国外通信电源市场和数据中心市场。
1、国内通信市场
自2023年以来,我国5G建设在网络构建、用户增长、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诸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为5G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叠加倍增效应提供了坚实的支撑。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加速5G网络与千兆光网的协同建设,为打造数字中国奠定扎实的网络基础。5G网络建设不仅超额完成年度新增目标,全国所有地级市及县城城区均已实现5G信号覆盖。
2023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在新疆联合启动了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项目,标志着我国5G网络共建共享水平再上新台阶,高效推动了偏远地区的5G网络覆盖。截止2023年年底,运营商基本上完全完成了5G建设的部署,但受制于5G运用场景的丰富和完善的限制,5G网络建设不如预期的活跃。
进入2024年以来,各级企业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围绕通信站点能源的节能、减碳、减排、多能源接入、降低能源损耗,运优化运营成本等方向,我们推出了高效的开关电源系统、直流叠光系统、48V直流叠储系统。我司参与和主导了一定数量的试点建设,并取得了预期的试用效果和行业影响,为公司在通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30年深耕通信能源行业的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其通信能源业务有能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海外通信电源市场
根据2024年《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Ericsson Mobility Report)6月刊显示,目前,全球约有300家运营商提供5G服务。在签约数方面,5G在全球所有地区一直保持持续增长。2024年前三月,全球新增约1.6亿5G签约数,签约总数突破17亿,预计2024年全年新增签约数将近6亿。研究人员预计,到2029年末,5G签约数将接近56亿,全球5G人口覆盖率(除中国大陆外)将增加一倍,从2023年末的40%提高到2029年末的80%。预计到2029年底,5G签约数将占移动签约总数的约60%。
虽然报告中的数据表现依旧亮眼,但全球各国的5G建设进程依然笼罩在重重挑战之下。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之一的美国,正在放缓对于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它的数家主要通信网络运营商正在逐步削减5G投资,这势必会对产业链上下游产生深刻影响。同样,因其5G推出速度和规模而在全球备受关注的印度,也因4G建设尚未完善、5G频谱价格过高等因素,导致5G部署拖延,进一步凸显了全球5G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资金、技术与基础设施协调等方面的难题。
全球5G建设速度的持续放缓,给公司海外业务运营带来了显著的业绩下滑压力。面对市场风云突变,公司海外业务团队将直面压力,积极应对,深入剖析市场新态势,灵活调整策略布局,力求在逆境中破茧成蝶。公司将推行精细化市场战略,精准锁定目标客户群体,同时优化团队结构,提升运营效率与响应速度,努力在不确定性的浪潮中稳扎稳打。
在此基础上,公司还致力于深挖内部潜能,强化创新能力,确保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中,能够持续输出竞争力,稳健推动业务向前发展。紧握每一个可能促进业务增长与创新的契机,逐步构建适应新市场环境的核心竞争力,期待在未来5G市场春暖花开时,能够迅速恢复并超越原有增长轨迹。
3、数据中心市场
2024年以来,全球算力快速发展,算力竞争不断加剧,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大模型训练等新业态呈爆发式增长态势,算力助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作用更加凸显。在摩尔定律演进放缓、颠覆技术尚未成熟的背景下,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多元应用创新驱动计算加速进入智能计算新周期,进一步带动计算产业格局的重构重塑。智能计算时代,搭载各类计算加速芯片的AI服务器、车载计算平台等将成为算力的主要来源,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推动算力规模快速增长、计算技术及数据中心系统架构多元创新、产业格局加速重构;根据IDC数据预测,超算算力规模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算力规模将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将超过3ZFlops,至2030年将超过20ZFlops。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相互融合渗透,云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加速部署GPU等智算单元,以满足越来越复杂多样的算力需求。
全球数字经济持续提速,服务器市场保持增长。全球整机支出向AI倾斜影响,通用服务器市场被进一步压缩,训练数据规模和模型复杂度暴增,推动AI服务器需求急速增长,为整机柜服务器电源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二)绿色出行
近年来,公司凭借在电力电子行业的深厚底蕴,果断布局绿色出行领域,迅速拓展相关业务版图。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国家接连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旨在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向标准化、高端化迈进,鼓励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月~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其中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433.9万辆,同比增长35.1;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
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对比情况,2024年1-6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64.7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494.4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3,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公司推出的绿色出行相关产品具有显著的技术领先优势。为应对未来挑战,公司将准确把握技术与市场需求,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为此,公司将加强市场推广,关注客户反馈,优化产品策略;并通过强化宣传和渠道拓展,实现产品的规模化销售,保持市场竞争力。
1、车载设备业务
(1)氢燃料电池业务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在氢能领域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加氢站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据氢能产业研究机构香橙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建成加氢站426座,其中仅2024年上半年就新增了19座。
7月25日,在中国氢能联盟2024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决赛暨氢能专精特新产业大会上,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发布了《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我国氢能整体规模保持平稳,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截至2023年底,全国氢气产能超4900万吨/年,产量超3500万吨,同比均增长约2.3%,2024年上半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分别为2773辆和2644辆,同比增加11.1%和9.7%,中国氢燃料电池市场环境良好,政策、技术、社会和经济等方面都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推广下,氢能源产业乘势而起,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随着各大车企纷纷推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及乘用车,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市场空间广阔,潜力无限。公司前瞻布局氢燃料电池配套电源产品,将为公司注入新活力,开启新航程,把握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2)车载电源业务
绿色出行是公司近年来战略布局的新兴产业方向,目前绿色出行行业的现状是:首先,宏观政策和顶层设计重大利好;另一方面是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其次,新质生产力中提及的新能源汽车、氢能、人工智能等方向,国家推出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所涉及的能源、交通等领域都和绿色出行行业紧密相关。再次,新型电力系统具备的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特征也是绿色出行行业发展的推动力。因此,绿色出行行业是新质生产力范畴内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特征的重要组成要素和实践路径。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引发广泛热议,围绕“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十多个产业领域,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两会代表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我国已成为推进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减少交通领域污染物排放、促进高质量碳达峰、降低石油进口依赖、支撑建设全球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24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达2472万辆。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439.7万辆,同比增长39.41%,创历史新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呈现3%以上的增长,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全球地位进一步提升的关键一年。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与汽车如何协同发展是行业迫切待解的新课题。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品研发流程,全面提升验证能力,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2、充换电业务
(1)电动汽车充换电市场
围绕“新质生产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十多个产业领域,其中极具代表性的除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与其相关联的构建高质量充电体系也被放在重要位置。截至2024年5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992万台,同比增长56%;其中,公共、私人充电设施分别达到305万台、687万台,分别增长46%、61%,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自2023年以来,我国有关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密集发布,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充电桩产能产量正在快速增长。2024年3月初,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绿色发展,助力低碳转型;全力支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随后,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将加大县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动创建一批充电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根据计划,力争到2025年底,示范县乡因地制宜建成布局合理、快慢结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推动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的基本要求。另外,据中国充电桩网统计,自2024年1月份以来,北京市、四川省、福建省、安徽省等地方政策也不断出台,国家及地方政策积极推动充电桩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公司早在2019年就布局液冷充电产品,行业率先推出液冷充电模块,相关产品已在网稳定运行4年以上,在液冷超充产品方向积累了大量实际应用和研发经验。随着液冷超充市场逐步启动,公司依托现有液冷充电模块,全面布局全液冷超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完善的光储充方案。支持大功率快充站、换电站快速增长需求,为充换电运营企业、充电桩制造企业、交通基建投建企业、物业商业服务企业等提供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另外,在风冷充电模块、核心控制板卡、交流充电桩、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充电站设计及充电站建设工程总承包等方面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也为公司带来客观的业绩流量。
(2)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市场
我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已实破3.25亿辆,市场竞争激烈。2023年两轮电动车总销量550万辆,2024年为新国标过渡期截止的最后一年,新国标强制替换需求对行业总量仍将起到拉动作用,但长期看其对行业总量的贡献预计会逐年减弱。我国每天平均有7亿人次通过轻型电动车出行,每天平均有超过5000万单外卖通过电动两轮车送到用户手里,每天平均有3亿件快递通过电动三轮车和电动两轮车派送到终端。轻型电动车在民众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和生产工具。但是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引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为此,公司应积极推动换电业务发展,瞄准特定区域与细分市场,以换代充,实现资源共享,构建新型商业生态,助力轻型电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新能源业务
公司新能源业务所涉及产品主要为氢能业务。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氢能凭借其清洁高效的特性,正日益成为各国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要素。近年来,科技日新月异,政策利好频出,氢能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政府部门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出台,到地方政府纷纷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2024年3月底,国内公开在建及规划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制氢装机总规模超过64GW,绿氢项目投建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动力源依托现有平台化产品,实现由传统电源领域向制氢电源领域的快速转型及产业化。
氢能产业的发展是一场复杂而漫长的征程,它既离不开技术创新的驱动,也离不开政策支持、市场培育和社会认知的提升。展望未来,随着氢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氢能有望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崭露头角,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大动力。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公司坚持聚焦主业,持续围绕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领域战略布局,坚持“一大三高”经营策略。报告期内,公司依靠其在电能转换及能源利用领域多年积累的电力电子技术持续发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9,048.79万元,同比下降33.95%;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434.09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报告期内,受经济情势及现金流等因素影响,公司当期确认的收入减少,公司在手订单交付情况未达预期,致使公司在当期确认的营业收入大幅下滑,亏损进一步扩大。公司主营业务通信电源因国内运营商建设周期的影响,叠加部分产品交付延迟等原因,导致公司通信收入大幅减少;同时绿色出行板块虽已中标中国铁塔智能换电柜项目,在手订单充足,但尚未完成交付,未能形成收入。因此上半年营业收入大幅减少,进一步扩大亏损。
2024年上半年,公司数据通信、绿色出行等板块获取的业务订单大幅增加,公司将通过优化子公司股权结构、加大处置资产力度等多种方式补充现金流,提高生产交付效率;并通过优化组织结构等方式加强成本管控,提效降费,改善公司盈利状况,保证公司平稳发展态势。
在报告期内,公司秉持“创新驱动”的研发理念,逐步扩大业务规模。在数据通信领域,我们成功开拓了基站叠光系统新的销售渠道,为迈向零碳目标贡献了一份力量。在绿色出行领域,氢燃料电池业务定制化应用场景持续完善,车载设备的稳定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夯实。此外,我们还完善了超级充电和电动车充换电领域的液冷超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光储充方案。
在资本市场方面,2022年公司为推进战略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启动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计划,2024年2月29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4]269号)。公司将尽快完成发行工作,推动募投项目的实施,加速助力公司车载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的重要事项及取得成果:
(一)电信运营商市场多场景应用,市场协同效应显著
1、通信电源产品全面升级,智能叠光系统规模应用
报告期内,随着双碳政策的逐步实施,市场对通信电源设备的节能性能要求日益严苛。公司通信电源产品围绕“高效、节能”战略,持续推进技术迭代,推出了新型模块化高效电源系统,模块效率高达97.5%以上,实现了大规模应用。
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信电源类产品捷报频传,成功中标多个项目。同时,公司积极拓展中国铁塔和三大运营商省采市场,在中国铁塔、中国联通等省采电源类项目中成功中标,为公司未来业绩提供了坚实保障。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直流叠光系统中标青海、山东、湖南、广西、浙江等多省铁塔及移动站点光伏改造项目,已在中国铁塔公司、中国移动公司、中国联通公司广泛应用。站点储能系统在中国移动规模应用,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数据中心业务崛起,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国产GPU芯片生态的崛起,国产GPU服务器交付瓶颈的突破,算力服务器市场需求将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最终形成数十亿元规模的庞大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携手众多国内云厂商及服务器巨头,为智算中心等场景提供风冷式、液冷式AI服务器的整机柜形态48V集中供电服务器电源,已然成为国内AI整机柜服务器电源领域的佼佼者,市场份额名列前茅。同时在信创等国产化产业驱动大背景下,公司产品为更多生态伙伴提供国产化电源解决方案。
在此期间,公司成功入围超聚变风冷式AI整机柜服务器电源供应商名录,并斩获大份额订单;公司整机柜服务器电源持续交付“京东云服务厂商2023-2024年度集采”项目中标订单份额;公司入围浪潮风冷式整机柜服务器电源项目;公司高压直流电源产品更是独家中标中移国际香港数据中心项目电源份额。
(二)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双线突破,发展动力有效激发
1、氢燃料业务多方面应用,车载产品性能可靠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如日中天。随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的提升和电力成本的降低,绿氢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扩大,氢燃料电池相关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面对行业的新态势,公司坚持研发驱动发展,将研发与技术创新放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位置。我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技术的更新迭代,并积极将研发成果产业化,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稳定和拓展国际市场,公司成立海外合资公司,充分利用全球氢能产业的政策红利,规避宏观风险,对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1)氢燃料电池配套电源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150-300kW大功率高密度隔离DCDC的研发及客户端测试,目标客户涵盖轨道交通、氢燃料电池车、地面发电、固体燃料电池发电、船舶工业等多个领域。下半年,公司将继续深化研发,提升产品可靠性,积极拓展业内合作,通过平台化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携手Plug Power打造50MW地面固定式氢发电项目。该项目预计年度内实现大部分设计工作。与此同时,公司通过子公司在美国境内的业务作为公司进军美国及欧洲市场的桥头堡,利用当地氢能政策优势,推动公司氢能业务全球布局。
在SOFC固定发电产品方面,公司与潍柴集团就DCDC电源产品达成初步合作,进一步开拓热电联产、天然气发电等应用场景,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在轨道交通领域,公司与国鸿携手,将于2024年在马来西亚开展轨道交通氢能列车项目,后续将在海外市场持续拓展销售规模。进一步确立公司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市场地位,也为后续业务增长奠定基础。
(2)车载电源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携手北汽新能源,共同打造高压平台乘用车车载电源,历经全系列的DV测试,成功挑战极寒、酷热的可靠性考验,完美匹配极狐系列车型。不仅为批量装备铺平道路,更能兼容主流高压平台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市场前景可观,当前正处于推广与客户洽谈的活跃阶段。
与此同时,商用车三合一车载电源也完成了国内部分车厂的小批量订单交付,车辆运行平稳,后续订单正在紧锣密鼓地对接中。公司车载降压DCDC产品以其宽广的电压范围、卓越的效率和广泛的应用优势,印度客户匹配多款产品需求,正在送样测试。公司不断提升产品可靠性,确保客户获得高质量的服务。
此外,公司还为韩国大客户提供DCDC电源配套业务,主要用于员工班车的更新换代,目前该项目已经在中韩两地完成道路测试工作。
2、绿色出行业务体系日趋完善,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充电解决方案
(1)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
在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方面,公司基于多年电力电子技术经验的积累,持续开发不同场景的系统集成与应用,积极推进新产品上市。并通过新型液冷充电模块及其散热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高设备环境适应性,延长产品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和维护成本,在全生命周期维度为绿色出行行业客户创造价值。
2024年,随着大功率充电行业逐步向全液冷超充方向发展,公司的液冷充电模块和360kW~720kW分体式液冷充电堆系统完全符合市场需求,使用了全液冷技术,在模块、枪线、系统中全方位真正液冷应用,是面向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液冷超充解决方案。另外,以液冷超充为核心的光储充一体化方案,融合了充电产品、光储产品和云平台,具有削峰填谷、节省建站成本/弥补配电容量不足、环境适应性强、使用寿命长四大优势。可以为车企、桩企等合作伙伴的市场拓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中标中国铁塔2024年直流充电桩产品应用技术研究服务采购项目,为后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打下坚实基础。
(2)电动自行车充换电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为业内主流换电柜厂家提供模块配套业务;智能充换电产品再获佳绩,成功中标中国铁塔2023-2025年智能换电柜(4.0版本)集采项目,中标金额达2.3亿元,公司一直为其主流供应商。
公司作为业内具备全套核心部件开发能力的主流设备供应商,能够为其他充换电柜集成厂商提供充电模块、整流电源、柜控电源等核心部件。针对退役换电电池也推出了梯次利用方案,满足电池在通讯基站等场景的备电使用。
(三)新能源业务全面升级,市场布局逐步推进
截至2024年3月底,国内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的建设与规划总规模已突破64GW大关,绿氢项目投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动力源公司凭借现有平台化产品,成功实现从传统电源到制氢电源的快速转身与产业化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在制氢电源及电解制氢系统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顺应需求,利用现有成熟产品进行改进优化,精准适配电解槽的电压与电流输入需求。
(四)海外业务拓展成果丰硕,海外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整合海外营销平台能力,持续维护海外业务支撑与整合能力。在通信电源业务领域,公司深化产品解决方案的推广工作,稳固市场份额。在印度市场,公司不仅夯实了现有客户基础,还积极探寻新的业务增长点,不断扩展业务范围,提升销售规模。此外,非洲和中东市场的开拓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公司海外业务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石。
在EV充换电、氢能源等业务版块,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参与国际性专业展会与国际商务活动,加强与海外客户互动交流,敏锐捕捉市场脉搏,深入挖掘客户需求。
本地化建设方面,公司加快重点区域布局,通过建设与发展本地子公司、办事处,全面提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动力源印度、美国子公司本地化能力显著提升,为区域市场深耕与业务持续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大客户拓展方面,公司深化“客户群高端化”战略,构建全球及区域市场大客户立体服务网络,与全球顶尖铁塔公司、运营商集团建立长期稳固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整合团队资源,制定实施大客户拓展策略,成功实现大客户开拓积极进展,为后续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五)平台能力提档升级,管理效能有效提升
1、产品技术平台优化整合,发展赋能新引擎
报告期内,公司电源研究院持续服务于公司整体经营战略,不断夯实电力电子平台技术基础。与各业务单元紧密配合,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旨在服务于通信电源、网络能源、绿色出行和氢燃料电池等行业的产品序列,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产品领先战略”,公司电源研究院根据各业务线的产品特点,对研发中心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将部分开发力量前移,与各业务线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确保在快速响应市场的同时,有效甄别前端需求,让有价值的需求得以及时发掘与传递。同时,汇聚资深工程师的智慧,集中攻克新技术应用难题,不断提升技术专精水平,为公司的技术进步和产品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2、深化中试平台验证能力,持续优化工艺技术水平
报告期内,在可靠性验证领域,公司持续优化内部管理程序,通过多措并举确保实验室符合ISO17025国际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深入开关电源测试标准化研究,结合技术创新,制定新一代开放式、云架构开关电源测试标准。整合自动化测试平台与可靠性验证平台,实现可靠性验证领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大幅提升大功率DC/DC变换器等产品的可靠性验证效率。
在工艺技术平台方面,公司紧密推进核心产品的验证和转产量产工作,严格把控项目进度,坚持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基于实践数据持续解决各环节复杂问题,为重点项目交付提供可靠保障。
在装备开发方面,公司成功应用自研宽范围多通道交直流采样监测环境,实现数字化电源模块测试老化环境的真实电压电流管理与监测。开发自回馈老化节能智能硬件,采用新的电路架构与散热方案,显著提高装备可靠性。通过专用软件平台和安全数据库环境,提升产品生产流程中元器件的管理与监控能力。成功应用水循环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实现多点动态温度调节,提升产品节能老化柔性生产能力,该技术方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此外,公司对点胶机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点胶精度、速度和稳定性,实现多机型、多机位并行自动凝胶涂覆,满足更高标准的生产需求,为新能源车载电源、光伏优化器等产品的开发验证及批量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3、公司产品认证加持,产品质量高标准严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通过国家工信部泰尔机构对电源类产品及公司三体系监督审核(ISO9001认证、ISO14001认证、ISO45001认证);国家市场总局、消防部门等第三方机构对产品的抽查及飞行检查;迎接地铁、巴斯夫项目等国内外客户的工厂审核;顺利通过泰尔实验室年度的产品资质审核,确保产品满足通信行业的产品标准。
4、打造高效精准的生产体系,迈向绿色环保未来
在报告期内,安徽动力源作为公司生产基地围绕年度规划和交付需求,以质量指标为枢纽,不懈推进生产流程的精益化改革。近年来,公司在生产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改造方面持续投入,确保了产品制造的精准度与高效率。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优化、完善公司的质量管控措施,从供应商管理到原材料检验,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到出厂测试,再到产品可靠性在线测试以及市场问题反馈与处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管理规范的精准高效运行。
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如一地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推动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让绿色发展成为企业成长的底色。引入环保材料,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废弃物管理,我们用实际行动降低环境影响,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着一份力量。
(六)资本运作有序推进,募投项目助力车载电源业务扩张
根据公司的近年来的战略布局规划,结合目前业务的研发投入和发展进度,公司于2022年下半年启动再融资工作,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人民币1.87亿元,投资于车载电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偿还银行贷款。
公司已于2024年2月29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4]269号),公司将尽快完成发行工作,开始实施募投项目。
募投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综合实力,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形象,还能扩大公司车载电源的业务规模,为公司未来业务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波动及政策风险
公司在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砥砺前行,涉足通信、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充电设施、光伏发电、氢能等领域。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对上游电源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然而,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转型期,增速放缓,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挑战。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带来不确定性。如果未来国家政策对相关行业的支持发生重大变化,市场需求可能出现较大波动。公司将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密切关注行业政策的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降低风险并保持竞争优势。
2、行业竞争风险
公司在过去二十九年的持续研发与创新中,公司凭借其在专业技术、产品、项目实施经验、品牌及服务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已在多个细分市场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份额,并成功拓展至部分海外市场。面对各细分市场的充分竞争和产品迭代的快速节奏,竞争环境日趋激烈。若公司未来无法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品牌和成本优势,以及原有客户的支持与信任,则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后于对手,进而影响业务增速、市场份额,乃至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因此,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和细分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布局,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推进多元化发展,以抓住市场机遇,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
3、技术变革风险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方向的技术研发,形成了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三大应用领域为核心的产品及服务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源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环保的要求。然而,这些变革也带来了许多机遇,能够为行业带来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作为自主研发的科技型企业,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加强内部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投入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做出准确的决策;不能合理持续投入研发资金,并及时准确地把握行业内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趋势,将难以维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
因此,公司时刻关注技术的变革和更新,不断出台政策来吸引并留住专业人才,通过研发中心建设,打造一流实验室,提升产品的研发水平,确保公司产品的技术领先性。
4、运营管理风险
经过多年的精心经营与战略布局,公司已明确将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三大领域作为核心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通过不断拓展产品种类与业务模式,公司市场份额亦逐渐稳固。随着业务版图的持续扩张,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渠道逐渐铺开。为应对潜在的运营和管理风险,公司高度重视内部管理与控制机制的建设,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强化供应链管理、完善生产过程、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以及加强财务管理等多维度措施,确保公司运营高效、风险可控。同时,公司还致力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与内控流程,以保障公司的稳健发展。
5、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占资产总额比重较高,可能存在不能及时回收而发生坏账的风险。由于公司产品主要客户为全球通信运营商和铁塔公司等大型通信类企业、各地地铁公司以及国内大型建筑工程承包商等,合同能源管理类客户主要为大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安全性较高,整体的回款风险较低,且公司已按照会计政策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但仍不排除个别客户由于支付能力和信用恶化导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公司将强化风险预警,及时应对潜在问题,确保资金安全和风险控制
6、新产品市场开拓风险
公司不断推陈出新,乘用车车载电源、光伏逆变器、功率优化器、大功率一体(分体)液冷式充电桩、制氢电源等,若公司在新产品技术及市场需求的洞察、关键技术革新以及新产品方案的抉择上犹豫不决,错失创新良机,便可能陷入市场份额缩水、核心竞争力衰退的困境。因此公司从战略高度充分重视新产品市场推广工作,通过对市场趋势和客户反馈的持续监测,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功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加强宣传力度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多管齐下拓展销售渠道,力求实现规模销售。
7、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给公司带来了市场变化的风险。贸易争端的升级导致关税攀升、贸易壁垒丛生,企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道路愈发崎岖。公司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可能陷入供应链波动加剧、物流效率下降、成本上升等困境。
面对供应链中芯片短缺的隐忧,公司选择与供应商深化合作,确保芯片供应的及时性。同时,加快国产化替代的步伐,多方寻求替代方案,以降低对单一供应链的依赖。然而,若公司未能及时作出调整,仍可能面临供应链波动加大、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上升等问题。
8、汇率波动的风险
随着公司全球业务版图的拓展逐步扩张,外汇收入占比逐年上升,涉及币种日益增多,汇率波动风险随之加剧,汇兑损益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不容忽视。
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产业布局,加强全球营销服务网络的拓展,推动海外业务蓬勃发展。随着境外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外汇收入也将进一步增加,公司将密切关注外汇市场动态,力求准确捕捉汇率变动趋势,适时运用合理的避险工具和产品,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冲击。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电力电子平台技术整合,公司技术储备深厚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守初心,专注深研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提升客户需求满意度、推进产品创新、加速技术迭代,为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整体经营战略而努力。
公司电源研究院携手各业务板块,量身定制多款产品序列,覆盖网络能源、绿色出行及氢燃料电池领域,进一步夯实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并为公司的业绩改善提供了有效支撑。
公司在技术平台、产品开发和研发团队等方面取得了可持续发展的显著成果。特别是在能源转换领域,公司成功开发出全面覆盖各种拓扑结构与功率范围的电源产品平台及系统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了能源利用率。这使得公司成为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等行业的主流供应商,凭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等优势,赢得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现有职工1945人,其中科技人员730人,科技人员占总人数比例37.53%。公司深知人才是技术创新之本,因此注重建立完善的人员储备制度,精心培养一大批行业内顶尖的专业人才,确保公司在技术领域的实力水平。同时,通过存量人员优化、开展内部培训等方式调整人才结构,提升人力效能,确保公司在创新与开发能力方面的稳定性。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有有效知识产权五百余项,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是行业内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2、装备开发成果丰硕,高标准实验体系保障产品卓越性能
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生命线,通过建立全面的中试中心与实验验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与可靠。近年来,公司积极投入资源,成功打造了符合ISO/IEC17025国际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的可靠性验证实验室,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可靠性验证和工艺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3、深耕电力电子,产品序列覆盖广泛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电力电子设备行业已经形成了深入布局。在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等领域,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并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公司的产品种类齐全,能够满足核心用户对电力电子产品的大部分需求,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能源优化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产品支持。在产品质量方面,公司有着严格的标准,确保产品能够长期稳定运行。通过不断积累应用经验,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产品种类多样且具有技术优势。
4、二十九载积累沉淀,铸就行业翘楚
自公司创立之日起,公司始终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产品标准与技术开发体系。二十九年的行业沉淀,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使公司在项目管理和技术研发上不断精进。如今,公司拥有一支由高素质、经验丰富的研发、营销及管理人才组成的专业团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近年来,公司在服务质量上追求卓越,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不断创新,在技术实力上保持领先,这些努力共同提升了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为未来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5、稳步推进全球化进程,构建国内外营销及服务网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公司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不断拓展市场边界。目前,公司已在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一套全面而高效的销售及服务体系,确保了对国内市场的深度覆盖和精细化管理。同时,公司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与海外渠道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推进海外市场本地化销售及服务网络建设。如今,公司在东南亚、南亚、南美、美国、非洲、中东等地区设立了销售及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
6、打造卓越品牌,动力源稳健前行
公司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担任中国电源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的副理事长单位职务。在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北京市知识产权优势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此外,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方案还获得了多个奖项,如2024氢电产业TOP100、2023年度北京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认证等。这些荣誉不仅证明了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也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动力源品牌(DPC)已成为北京市的知名商标。公司以先进的产品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赢得了行业内良好的声誉和高度的品牌知名度。客户对产品的信任和口碑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了对品牌的忠诚度。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塑造更加良好的品牌形象,进一步释放品牌效应,拓展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和更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坚持聚焦主业,持续围绕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领域战略布局,坚持“一大三高”经营策略。报告期内,公司依靠其在电能转换及能源利用领域多年积累的电力电子技术持续发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85,026.55万元,同比下降37.30%;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7,580.29万元,较上年亏损扩大。公司主营业务通信电源因国内运营商建设周期的影响,叠加境外主要客户5G基站建设节奏放缓、境外部分产品交付延迟等原因,导致公司通信收入大幅减少;同时因终端客户招标节奏推...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坚持聚焦主业,持续围绕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领域战略布局,坚持“一大三高”经营策略。报告期内,公司依靠其在电能转换及能源利用领域多年积累的电力电子技术持续发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85,026.55万元,同比下降37.30%;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7,580.29万元,较上年亏损扩大。公司主营业务通信电源因国内运营商建设周期的影响,叠加境外主要客户5G基站建设节奏放缓、境外部分产品交付延迟等原因,导致公司通信收入大幅减少;同时因终端客户招标节奏推迟,绿色出行等业务版块收入也大幅下滑;因此全年营业收入大幅减少,导致盈利不足以弥补公司费用,进一步扩大亏损。
2023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变迁,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公司不断调整优化战略业务,设立境外子公司,扩张全球销售渠道,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加强人才储备与优化计划,因此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均有所增加;同时,为了巩固公司行业地位,应对加剧的市场竞争,公司加大产品新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和核心产品的迭代升级研发力度,研发费用较去年亦有所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在坚持“创新驱动”研发优势的同时,逐步铺开业务规模。在数据通信方面,进一步铺开基站叠光系统的销售新渠道,为零碳目标添砖加瓦;在绿色出行领域,氢燃料电池的业务多点开花,定制化应用场景不断完善,车载设备产品稳定性进一步夯实;在超级充电和电动车充换电领域,完善液冷超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光储充方案。
在资本市场方面,2022年公司为推进战略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启动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计划,2024年2月29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4]269号)。公司将尽快完成发行工作,推动募投项目的实施,加速助力公司车载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推动绿色出行业务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的重要事项及取得成果:
(一)通信电源多场景应用,国内外协同效应显现
1、光伏叠光系统大放异彩,通信电源助推低碳网络建设飞跃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国内通信电源主流供应商,始终紧抓三大运营商和中国铁塔对于通信基站能效和易用性的迫切需求,继续围绕“模块化、智能化、物联网化”的发展目标,不断迭代产品技术,确保高效、智能、易维护的技术优势,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2023年公司推出新一代2.0智能模块化电源、绿色光伏直流叠光系统等新品投入市场,并已实现在中国铁塔、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批量上线使用,也在数据中心、专网等行业得到广泛认可。
报告期内,公司中标中国铁塔集采、非集采采购合同,山西、四川、吉林等省份联通非集采组合式开关电源;继续履行中国移动的组合式开关电源、壁挂嵌入式开关电源中标采购合同、中国铁塔室外直流一体化产品采购合同。
目前,公司通信电源集采和非集采业务已覆盖全国三十个省份和地区,光伏直流叠光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的运营商网络中全面上线使用,与众多客户建立了框架供货合同关系。
其中为浙江铁塔、江苏铁塔提供2,000套直流叠光系统。这不仅为后续基站节能业务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进一步推动了高效、绿色、集约化的低碳通信网络建设,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数据中心业务持续发力,深耕细作初见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数据中心产品线坚守“高效率、智能化、集成化”的战略发展轨迹,深入挖掘行业客户的潜在需求。抓住“人工智能大模型”所催生的大算力基础设施的市场风口,实现了液冷服务器电源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增长。
2023年,公司在数据中心电源市场的竞争中展现卓越实力,服务器整机架电源产品在“京东云服务厂商2023-2024年度集采”项目中获得第一份额;高压直流电源产品在腾讯数据中心、曙光超算中心、中国移动等重要数据枢纽联网运行;同时,数据中心光伏设计解决方案的规模化部署,为低碳环保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公司还积极参与国内主流互联网用户的AI服务器项目中,通过多维度的市场拓展策略,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
(二)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双线突破,发展动力有效激发
1、氢燃料业务多点开花,车载产品稳定供应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全年整体呈现“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而氢能源行业中制、储、运、加、用技术愈发成熟,伴随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升,电力成本降低,绿氢成长空间加大,氢燃料电池相关行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报告期内,公司面对行业新态势,坚持以研发驱动发展,将研发与技术创新置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产品技术更新及迭代,并积极将研发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为稳定和拓展国际市场,筹划在海外成立合资公司,以本土人员作为主要经营者,在充分利用全球氢能产业政策红利的同时规避宏观风险,对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意义重大。
2023年,公司产品稳定供应国内外主流燃料电池企业及整车企业。在交通运输、轨道交通、燃料电池固定发电、车载电源等相关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并得到了新老客户的青睐。
(1)氢燃料电池配套电源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在氢能配套应用领域取得一系列喜人的成就。公司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隔离型DC/DC产品,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实现了燃料电池侧与高压动力电池侧的完全电气隔离,显著降低了系统绝缘故障的风险,从而为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提供了坚如磐石的保障。这一创新成果,已经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2023年,公司先后为客户量身定制了一系列高性能的隔离型DC/DC产品,极大满足了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展现了公司在氢能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卓越实力。
在交通运输领域,公司为海外燃料电池轻卡配套,其数量已突破千台。公司产品在燃料电池重卡端的应用已遍布国内二十多个省份。此外,公司成功参与海外客户的氢动力大巴项目,并已完成产品相关认证工作,预计该项目将带来每年千台以上的供货需求。
在轨道交通领域,公司首次为上海市临港区T2轨道交通线提供配套,经过近一年的顺利运行,展现了产品卓越的性能与可靠性。
在固定发电领域,公司与国内氢能行业头部企业签订产品开发合同,为全球最大的SOFC固定发电系统提供配套电源,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同时,公司50MW固定发电系统集成项目进入方案试点阶段,预计2024年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了氢能产业链上的产品应用。
报告期内,新能源子公司荣获高工氢电2023氢燃料电池产业TOP50奖;荣获高工氢电金球奖2023年度产品奖;公司开发的大功率隔离型高密度电源转换器获得北京市科委“2023年首创产品首次进入市场项目”资金扶持。进一步确立公司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市场地位,也为后续业务增长奠定基础。
(2)车载电源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秉承创新驱动、技术先行的发展理念,为北汽极狐精心打造的800V电压平台车载电源产品,已成功搭载于极狐系列车型。该产品不仅与多款极狐车型完美匹配,更广泛兼容市场上众多高压平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展现了卓越的适配性与前瞻性。即使在内蒙古严苛的极寒环境中,仍然展现出了非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充分证明了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应用领域的技术实力与体系完善。
报告期内,公司商用车三合一电源产品取得了显著的市场进展。该产品已成功与多家整车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顺利进入小批量试装阶段,市场反馈积极。此外,公司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的版图,与印度明达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蓬勃发展的印度市场提供全面的车载电源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成功匹配了车载降压DC/DC、商用车三合一车载电源、乘用车三合一车载电源等产品。随着印度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公司将在这一新兴市场中享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绿色出行业务体系日趋完善,全液冷超充与智能换电柜双重突破
(1)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
报告期内,在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的领域内,以全液冷超充技术为核心,展现了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卓越实力。公司凭借液冷充电模块和液冷超充技术的领先优势与深厚经验,与众多充电桩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取得了显著的配套业绩。
2023年,公司全力推进全液冷超充产品深度布局,推出了以单机最大输出功率720kW为设计核心的产品系列,该系列产品不仅向下兼容600kW、480kW和360kW等市场常用规格,还可通过双机并联技术实现高达1440kW的总输出功率。该系列产品广泛适用于多种复杂应用场景,能够满足各类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辆等在不同环境下的快速充电需求,满足不同客户对于产品可靠性和噪音控制的需求,体现产品的在恶劣环境下的运行稳定性。
(2)电动自行车充换电业务
报告期内,在电动自行车充换电业务方向,作为电动自行车充换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公司的专业能力和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卓越性,继续为中国铁塔、美团、滴滴等客户提供充换电柜等相关产品,同时为其他充换电柜生产商提供核心部件配套,丰富了公司的业务版图。
2023年,公司携手铁塔能源推出新一代智能换电柜4.0版本,该产品在智慧电源、电源维护、整柜加热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不仅实现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还实现了换电柜集中加热、冷热风道隔离,智能管理及安全防护等升级功能,采用通信电源架构通用化设计,组件模块化、热插拔式结构,简化了维护流程,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三)光伏新产品序列全面升级,市场布局逐步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专注于光储产业链中分布式光伏新产品的开发与原有产品的迭代。在产品开发层面,完成17-30kW逆变器3.0版本升级,进一步降低机箱内部环温,节约设计成本;同时不断丰富逆变器产品序列,完成50kW、80kW、100kW逆变器产品的功能设计。光伏智能安全控制器实现小批生产。光伏云平台的持续升级,已经与隆基云、华能云等实现了高效的技术对接,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服务能力。
(四)海外业务拓展成果丰硕,国内业务延伸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进海外营销平台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海外业务支撑与整合能力,继续推进系统化产品解决方案,进一步稳固在通信电源行业的行业地位,稳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在此基础之上,公司结合不同区域的市场特性与产品业务生态,积极探索全新的业务模式。2023年,公司在多元化的能源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印度电动汽车充电领域、东南亚换电领域、韩国储能领域、菲律宾离网光伏领域、美国氢能源业务领域均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为后续业务的大规模增长及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在海外区域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全面细化业务模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开发策略及产品策略,实现业务触角网络化、网格化、毛细化。在非洲市场及土耳其市场取得破冰式的喜人成绩,同时在数据中心系统集采、混动系统集采、大系统集采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在海外本地化战略实施方面,公司继续围绕“本地化战略”持续发展,在重点区域市场,积极引入全球范围内的行业精英,全方位构建高效、完善的本地化研发、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体系,真正实现本地化覆盖。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动力源印度、动力源墨西哥及动力源巴基斯坦等子公司的本地化能力建设,其中,美国及南美区域市场的本地化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以墨西哥子公司为依托,美国市场开拓取得有效突破,为今后美洲市场的营收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海外大客户开拓方面,公司继续推进“客户群高端化”战略,积极构建全球性及区域性大客户立体作战体系,逐步建立与大客户的深度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顺利通过诺基亚供应商体系认证,在大客户拓展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后续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积蓄力量。
(五)定制与模块电源业务逐步国产化,工艺水平全面提升
报告期内,迪赛子公司持续秉承“精品、聚焦、提效、提速”的经营路线。不断深化与通信、铁路、照明、特种行业等熟悉领域的合作,专注于服务行业内的优质客户群体。
报告期内,在定制电源领域,公司为华为定制的180W产品实现批量生产与交付,450W定制电源产品也完成了样机交付,以上定制化产品的研发拉动了公司嵌入式定制电源生产工艺水平的提升。与华为定制电源的业务合作,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特种电源领域,已成功完成了200W以下功率等级产品的国产化进程,交流模块大全砖产品实现了首款国产化。公司通过对当前及未来行业市场主流需求的深度剖析,持续推动产品国产化的全面升级,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未来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六)平台能力提档升级,管理效能实现倍增
1、产品技术平台优化整合,发展赋能新引擎
报告期内,公司电源研究院持续服务于公司整体经营战略,不断夯实电力电子平台技术基础。与各业务单元紧密配合,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旨在服务于网络能源、绿色出行和氢燃料电池等行业的产品序列,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
2023年,公司电源研究院为更好的服务于公司的“产品领先战略”,根据各业务线的产品特点,对研发中心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将部分开发力量前移,与各业务线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以确保在快速响应市场的同时,也能在前端进行有效的需求甄别,保障有价值的需求能够及时被发现并传达;同时,将资深工程师的力量集中起来,专注于攻克新技术在应用上的难关,进一步提升技术专精水平,从而为公司的技术进步和产品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深化中试平台验证能力,不断提升产品可靠性
2023年,中试平台围绕公司重点经营项目,持续提升可靠性验证及工艺技术水平能力。报告期内,中试平台可靠性实验室承接试验1,012次,总试验时长达到60,646小时,EMC实验室承接试验780次,总试验时长2,455小时,有效的保障了公司产品的可靠性验证工作,节省超千万元委外费用。
能力建设方面,开展加速可靠性测试方法研究,依托电磁兼容实验室进行EMC设计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开展机壳屏蔽效能测试方法与无源滤波器插入损耗测试方法研究。优化燃料电池大功率DC/DC变换器测试用例及测试环境完善。开展工艺项目研究涵盖新品验证能力提升,新工艺、材料研究以及新设备引进等领域。持续优化中试验证体系文件,确保中试各环节工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3、坚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新建温室气体核查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通过国家工信部泰尔认证中心的三体系(ISO9001认证、ISO14001认证、ISO45001认证)复评、监督审核;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27001监督审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能源管理体系GB/T23331-2020/ISO50001:2018的监督审核。
在2023年,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坚定不移地践行双碳战略,致力于推进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为此,我公司新建立了温室气体核查管理体系
(ISO14064-1:2018/ISO14064-3:2019),并在8月份通过了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的审核,顺利取得了证书。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发挥知识产权应用的价值,维护公司知识产权的权益,公司在2023年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GB/T29490-2013),并在6月份通过了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的审核,顺利取得了证书。
4、供应链端协同效应显现,智能制造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在报告期内,安徽动力源作为公司生产基地围绕年度规划和交付需求,以质量指标为枢纽,不懈推进生产流程的精益化改革。近年来,公司在生产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改造方面持续投入,确保了产品制造的精准度与高效率。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根据实际需求对供应商进行多维度考量评审,确保供应商交付能力及产品质量满足我司需求,进一步加快订单交付效率及不断优化成本。
在研发设计方面,技术中心承接50余款新产品转产验证工作,搭建模块老化数据监控措施,自动测试及数据存储方案改进多款板卡,对充换电产品、插箱电源及梯次电源等20多款产品进行了产能提升,工艺文件覆盖率平均从80%提升至95%。获得《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安徽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荣誉。
(七)资本运作有序推进,车载电源业务开启成长新篇章
根据公司的近年来的战略布局规划,结合目前业务的研发投入和发展进度,公司于2022年下半年启动再融资工作,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人民币1.87亿元,投资于车载电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偿还银行贷款。
公司已于2024年2月29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4]269号),公司将尽快完成发行工作,开始实施募投项目。
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综合实力,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扩大公司车载电源的业务规模,促进公司未来业务的快速发展,将为公司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促进发展战略的稳步落实。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近年来,公司主营业务方向由数据通信行业逐渐拓展至绿色出行、新能源的电能转换与能源利用,并形成了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为核心的三大核心业务,实现了公司的业务多元化转型。面对技术加速迭代、行业竞争激烈、复杂的国际关系,公司秉承“聚焦主业”这一核心战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相关领域中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电力电子平台技术整合升级,公司实力再上新台阶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守初心,深研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凭借二十九年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围绕提升客户需求满意度、推进产品创新、技术迭代而努力。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整体经营战略,研发中心进一步夯实了电力电子平台技术,并与各业务单元紧密配合,打造了多款产品序列,主要服务于网络能源、绿色出行和氢燃料电池领域,从而确立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并为公司的长远业绩提供了有效支撑。
公司在技术平台、产品开发和研发团队等方面取得了可持续发展的成果。尤其在能源转换领域,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覆盖全拓扑结构、全功率范围的电源产品平台及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提升能源利用率,公司成为了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等领域的主流供应商,在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等方面具备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现有职工2054人,其中科技人员764人,科技人员占总人数比例37.20%。公司注重建立完善的技术人员储备制度,通过培养一大批行业内高精尖的人才,确保公司在技术领域拥有强大的实力。同时,公司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建立了激励机制来促进人才培养。这样的举措使得公司形成了一套适合动力源的全流程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管理体系,从而保证了公司在产品创新与开发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有效知识产权521项,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是行业内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2、装备开发成果丰硕,可靠性验证能力大幅提升
公司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拥有全面的中试中心与实验验证体系,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作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强有力的保证手段。近年来,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打造了符合ISO/IEC17025国际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的可靠性验证实验室,持续提升可靠性验证和工艺技术水平的能力,为产品在行业内的创新进取提供有力保障。
报告期内,中试车间的产值较去年大幅提升;测试中心承接测试项目数量显著增加,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可靠性验证的精准度和效率;在工艺技术平台方面,持续优化中试验证体系以确保中试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性和正确性,同时不断对产线设备进行升级;在装备开发方面,实现多型号、多功率等级燃料电池变换器自动调试及节能老化的柔性生产能力,成功应用空气能循环系统,减少设备投入及电能损耗,在机加工焊接方面,增加了自动激光焊接机械手的辅助应用,显著提升了焊接效率和合格率,为项目进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3、深耕电力电子,产品序列覆盖广泛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电力电子设备行业已经深入布局。在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等业务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并在市场占有了广泛的地位。公司的产品种类丰富,能覆盖核心用户对电力电子产品的大部分需求,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能源优化的解决方案及相应的产品支持。
对于产品质量,公司有着严格标准,确保产品能够长期稳定运行。通过持续积累丰富的应用经验,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公司的产品不仅种类繁多,还具有深度和宽度上的领先优势。
4、二十九载积累沉淀,铸就行业翘楚
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行业,形成了成熟的产品标准和技术开发体系。在业务实践和拓展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经过二十九年的发展,公司凭借其丰富的项目管理和实践经验,不断进行优化和归纳,培养了一群高素质、经验丰富、充满激情的研发、营销和管理人才。
近年来,管理层紧跟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动态,使公司的技术实力和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在服务质量、企业文化和技术实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行业地位。从而使公司具备了强大的行业拓展能力,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公司把握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5、稳步推进全球化进程,构建国内外营销及服务网络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公司秉承着开放合作的理念,不断拓宽市场边界。迄今为止,公司已在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一套全面而高效的销售及服务体系,确保了对国内市场的深度覆盖与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此外,公司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构建与海外渠道伙伴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海外市场本地化销售及服务网络建设,现已在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设立销售及服务机构,以期为客户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产业布局,不断提升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以期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共赢发展。
6、打造卓越品牌,动力源稳健前行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同时担任中国电源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的副理事长单位职务。在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了多项荣誉,包括北京市知识产权优势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此外,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方案还获得了多个奖项,如高工氢电2023氢燃料电池产业TOP50奖、高工氢电金球奖2023年度产品奖、2022-2023年度中国电动车共享换电/换电方案技术创新品牌奖以及第一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重点终端应用赛道优秀奖。这些荣誉不仅彰显了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也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动力源品牌(DPC)已成为北京市的知名商标。公司以先进的产品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赢得了行业内良好的声誉和高度的品牌知名度。客户对产品的信任和口碑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了对品牌的忠诚度。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塑造更加良好的品牌形象,进一步释放品牌效应,拓展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和更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0,265,538.79元,营业利润-272,793,835.34元,利润总额-277,942,579.98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5,802,867.04元,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67,146,405.18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制造业中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涉及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三大领域。包含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备用电源智能疏散、节能业务等细分产业方向,所属细分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如下:
(一)数据通信
公司数据通信业务致力于电信行业、专网行业、数据中心等电源产品的开发,通信领域是公司产品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数据通信产业主要细分为国内、国外通信电源市场和数据中心市场。
1、国内通信市场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积极推动5G技术的发展和商用化。多个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5G基站,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推动了智能手机、物联网和新兴技术的发展。
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年10月底,我国新增5G基站90.3万个,提前完成60万个年新增目标,5G基站在移动基站总数占比28.1%。其中,2023年1-10月我国新增5G基站达90.3万个,超额完成60万的年新增目标;每万人基站数达22.8个,已达到《“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目标的87.7%。共建共享持续深化。我国5G共建共享基站超150万个,推动构建高效绿色、建设集约的低碳通信网络。
按照《“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的有关部署,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将从2020年的5个增加至26个,数据中心算力规模将从90EFLOPS增长至300EFLOPS,这必然导致行业用能需求保持刚性增长势头。
公司作为国内通信电源主流供应商,一直积极响应三大运营商和中国铁塔对通信基站能效和易用性的迫切需求。始终紧跟市场趋势,围绕“模块化、智能化、物联网化”战略不断创新,持续迭代产品技术,以确保产品具有更高效、更智能、更易维护的技术优势,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2、海外通信电源市场
随着5G基站的不断建设和覆盖范围的扩大,2023年全球范围内的5G网络覆盖进一步加强。根据爱立信发布的《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EricssonMobiityReport),2023年新增的5G用户数约达6.1亿户,较2022年大幅增长63%,全球5G用户数也将突破16亿大关。另据移动通信全球行业组织GSMA的统计,截至到2023年三季度末,全球有100个市场的258个运营商商用了5G服务,部署了481万个5G基站,5G渗透率达到16.6%。
根据IDC、GSMA、Ericsson等机构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5G基础设施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1万亿美元,全球5G连接数将达到25亿,5G网络将覆盖全球的40%人口,5G技术将为全球GDP增长带来约2.2万亿美元的贡献;到2026年,全球5G用户数量将达到约50亿,占全球移动用户总数的约55%。
追随着5G领先者的脚步,印度市场也在持续发力。随着5G商用加速,预计印度市场的单用户月均数据流量(DoU)将进一步提升,到2029年将达到75GB。另据GSMA预测,到2026年全球5G连接数将从2023年的15亿增长到30亿,届时5G渗透率将达到30%,到2029年,5G将超越4G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移动技术。
海外市场尤其是印度市场5G网络建设的大规模增长和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为公司海外通信电源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公司海外业务团队将积极把握这些机遇,通过持续优化和调整市场策略和团队架构,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稳健前行。
3、数据中心市场
2022年1月下旬,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战略的重中之重。数据中心作为底层算力的硬件支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AI等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对处理器的功耗需求也逐步增大,功率由原来的100-200W发展到现的单个GPU功耗为1000W左右。
动力源自主研发的整机柜服务器电源能够满足国内外顶尖互联网公司、大型电商公司、运营商等客户的需求,单机柜功耗可达15KW-60KW,在数据中心市场应用已经稳定运行超过3年。与多个传统服务器厂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同时也和服务器集成商信创板块建立产品合作,为国家算力网络部署做好准备工作。
2023年10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出积极引入绿色能源,鼓励算力中心采用源网荷储等技术,支持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融合开发、就近消纳,逐步提升算力设施绿电使用率。加快探索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算力应用体系,推动业务模式、计费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数据中心利用可再生能源明显提升,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国家枢纽节点进一步降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随着公司数据中心光伏产品进入市场并开始规模应用,公司为低碳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绿色出行
近年来,公司充分利用了在相关电力电子行业的丰富经验,对绿色出行领域进行了战略布局,迅速扩展了绿色出行相关业务。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国家陆续出台各项产业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往标准化、高端化发展,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同时,充电桩的建设也取得了高速发展,根据充电联盟数据,2023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同比上升30.6%,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92.9万台,同比上升42.7%,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245.8万台,同比上升26.6%。截至2023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59.6万台,同比增加65%。
随着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公司不断加大力度投入车载电源及充换电设备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更在产品多元化的征途上,不断探索与完善,以期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对产品的精细化需求。力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先机,从而推动公司的绿色出行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绽放光彩,为构建生态文明贡献企业力量。
1、车载设备业务
(1)氢燃料电池业务
由于国内氢能政策力度的增强,整个氢能行业在2023年呈现出明显的发展态势。
绿氢制取方面,截至2023年全国可再生氢项目规划387个,在建80个,建成运营58个。规划绿氢产能643万吨/年,建成运营产能7.8万吨/年。
加氢站及储运路径竞相落地,燃料电池汽车有望进一步提速。2023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7500辆,同比增长123%。一方面得益于城市群示范政策推广,第二方面也是原材料国产化趋势推动燃料电池相关零部件价格下降。
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推广下,氢能源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望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大车企纷纷推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及乘用车,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市场空间巨大,是一片充满潜力的蓝海。同时,氢燃料电池配套电源产品作为公司多年的前瞻布局,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2)车载电源业务
2023年9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方案》提出,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加快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研究探索推广区域货运重卡零排放试点,进一步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国内车载电源行业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从而推动车载高压电源行业的发展变革。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车载电源行业总体向着高转换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集成化等方向发展,技术指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能源互联网趋势的不断发展,车载电源系统亦逐步向双向充放电的方向演进。根据当前政策目标,预计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品研发流程,全面提升验证能力,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2、充换电业务
(1)电动汽车充换电市场
在全球化的时代,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宏伟蓝图。作为实现绿色发展、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其配套基础设施充电桩的需求亦随之激增。
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2023年,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92.9万台,同比增加42.7%;新增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245.8万台,同比上升26.6%;高速公路沿线具备充电服务能力的服务区约6000个,充电停车位约3万个。在公共充电桩中,快充桩数量占比已提升至44%。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23年,我国新增换电站1594座,累计建成换电站3567座。
2023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新增338.6万台,同比增长30.6%;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桩车增量比为1∶2.4。相关部门将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充电网络布局,加强重点场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用户广泛参与智能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持续推动换电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制定,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大功率充电时代的来临,极速充电技术成为电动汽车产业竞争焦点。目前大功率液冷超充已逐步成为未来公共充电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而公司在液冷超充产品方向积累了大量实际应用和研发经验。随着液冷超充市场逐步启动,公司依托现有液冷充电模块,全面布局全液冷超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完善的光储充方案。
(2)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市场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存量更换市场需求较高。
2023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将超过5400万辆,我国每天平均有7亿人次通过轻型电动车出行,每天平均有超过5000万单外卖通过电动两轮车送到用户手里,每天平均有3亿件快递通过电动三轮车和电动两轮车派送到终端。即时配送行业发展迅速,电动两轮车作为骑手的生产工具,其充电续航直接影响骑手的配送效率和接单数量,电动两轮车换电能够妥善解决骑手的续航问题、配送效率和安全问题,在即时配送行业的迅猛发展背景下,电动两轮车换电行业需求亦将不断增长。2022年中国电动两轮车换电服务市场规模为42.4亿元,2023年更加突飞猛进,比2022年同比增长近一倍。
2023年7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充电器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GB42296-2022《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正式实施。该《要求》还与另一部强制性国家标准GB42295-2022《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同时发布、同时实施,两部标准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该《要求》的推出有望统一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
在充换电领域,公司是具备全套核心部件开发能力的主流设备供应商,未来公司将抓住市场机遇,持续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研制开发新一代更安全、高效的电动自行车智能检测充换电系统,不断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智能化等技术指标,进一步拓展市场广度。
(三)新能源业务
公司新能源业务所涉及产品主要为分布式光伏、氢能业务。
1、分布式光伏
2023年,光伏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新增装机量激增至216.88GW,同比增幅高达148.19%。然而,这一增长背后,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产能过剩、价格战和技术竞争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尽管如此,行业的进入壁垒依然坚实,涵盖了技术、产品认证、资金和渠道等多个方面。在储能领域,逆变器的需求呈现出爆炸性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367亿元,预示着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
公司在光储逆变器领域虽为新生企业,但凭借良好的研发基础、电力电子技术优势和29年上市企业的品牌形象,依然具备较强品牌优势和终端信任力。公司通过持续研发改进电路拓扑结构和扩大产品功率,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公司在电力电子前端行业、新能源产业布局完备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通过供应链整合和技术优势维持竞争力。
2024年,公司依托光伏行业的相关积累,开发光伏产品进入设施农业应用场景。2023年底,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起草了《关于规范渔业水域中布设光伏发电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在不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和渔业生产安全前提下,鼓励在工厂化养殖厂房屋顶布设光伏设施,鼓励在深远海养殖平台和养殖工船上布设光伏设施。
通过将光伏发电、现代农业种植和养殖、高效农业设施三者高效结合,光伏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形式,在农业领域正广泛应用,涵盖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多个场景,能有有效解决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和开发绿色清洁能源的问题,同时提高产量,促进农业发展。
2、制氢设备业务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正逐渐成为各国能源结构调整和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中的关键要素。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氢能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截至2023年全国可再生氢项目规划387个,在建80个,建成运营58个。规划绿氢产能643万吨/年,建成运营产能7.8万吨/年,电解槽需求超过3GW。在碳中和目标下,预测2025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达3500万吨,2045年将增至6000万吨,其中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占比将由3%增至50%,对电解槽需求量将由14GW增至417GW,预计电解槽市场规模在2025年可接近300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千亿元,2040-2045年可破万亿元,电解槽的市场规模发展将同步带动制氢电源市场规模发展至千亿级别。
截至2024年3月底,国内研发生产PEM电解槽的企业达到50家以上,其中已发布MW级PEM电解槽的厂商超过20家,2023年国内PEM电解槽出货量近35MW,同比增长50%以上。制氢电源可分为晶闸管(SC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两大路线,在未来弱并网/纯离网制氢趋势下,IGBT凭借与风光波动电力更高的匹配性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扩大。
氢能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经济模式和能源体系的重大变革。氢能的提取、储存、运输和应用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化工、钢铁、电力、交通运输等,其产业链的完善对于推动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并提到聚焦“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谋划布局氢能、储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发展。
氢能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政策支持、市场培育和社会认知的提升。在未来,随着氢能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氢能有望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公司发展战略
动力源在二十九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个坚守,两种延伸,三大聚焦”的企业战略:“一个坚守”即坚守“专注电力电子技术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两种延伸”即延伸“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三大聚焦”即聚焦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三大产业中电能转换与能源利用。
企业愿景:世界一流企业;电源及能效管理专家;享誉世界的电源及能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企业使命:创绿色环保世界,做能源利用专家。
企业核心发展战略:
第一:客户价值战略:透过一系列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价值创造活动,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公司产品竞争能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第二:核心产品平台战略:以交直流电源整体市场为目标,以核心部件为重点,以标准化和模块化为手段,构建公司电源行业核心产品平台,通过核心产品的集约制造和推广,为公司争取更大市场空间。
第三:行业领先战略: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系统化、智能化、可服务性为发展方向,构建公司产品在重点行业的竞争优势。
第四:服务平台战略:专业的服务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包括专家服务、工程服务和售后服务。通过专业的、快速响应的服务,不断提升客户认可度和满意度。
第五:最优性价比战略:在满足市场要求和产品可靠性的前提下,追求最优产品成本,最优成本设计和最优成本制造要持续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六:国际化战略:加强市场分析,以公司技术平台和多产品解决方案为依托,通过区域伙伴合作及本地化建厂拓展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
第七:卓越组织战略:以卓越的战略规划计划及高效执行能力为核心,强化过程检核考评,形成公司制度化的选人用人和激励人才机制;积极推进组织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以期构建公司永续经营能力。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继续坚持“一大三高”的经营策略:选择规模化市场,拓展市场效率高、生产制造效率高、资金周转效率高的业务,继续深耕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三大战略业务领域。同时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管理水平软实力,内外兼修,提升竞争优势。
(一)扎根“一大三高”市场,深耕“三大主业”
1、稳固运营商通信市场,积极开拓行业应用新模式
2023年以来,我国5G技术在网络建设、用户增长、产业发展、应用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5G释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叠加倍增作用提供坚实支撑。但在国际安全形势多变的大背景下,产能过剩等问题逐渐凸显,运营商投资收紧,市场竞争格局更趋尖锐,产品价格与毛利率的下滑趋势不容忽视。客户对开关电源产品形态多样化、定制化的需求亦日益攀升。基于这一现状,2024年,公司将持续坚守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提升智能叠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在基站站点、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应用,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面推广。
针对国内通信电源业务,已中标框架合同订单及交付工作;聚焦模块化2.0和组合电源产品,持续提升整流模块的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继续积极参与集采投标项目,稳扎稳打,提高市场份额,稳固运营商通信市场地位;进一步扩大非集采份额,成立专业团队,深入挖掘客户需求,解决痛点问题,提供精准的产品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逐步拓宽非运营商领域的市场渠道,以48V通信电源、逆变器、光伏模块为主的一体化电源解决方案,融合备电和储能技术,形成综合性的系统方案。面向铁路、电力、广电、官网等特定行业,大力推动渠道建设的深度发展,建设代理商网络。同时,开发定制化产品,与互联网和配套行业的大客户密切合作,提高产品竞争力。强化与各办事处高度协同,确保在各省专网市场的战略布局。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集采与省采的双轮驱动,保障业务平稳发展。
2024年,随着数据中心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秉承创新的理念,致力于为数据中心机房提供高效而精准的供电解决方案,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现实力。公司引入光伏供电的融合方案,实现公司产品在运营商和铁塔等多个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同时紧跟国家AI算力底座建设步伐,深度布局智算中心配套产业,为行业客户提供高效、大功率、可靠的电源解决方案。在AI服务器机架式电源系统和智算中心场景,公司还引入了新一代整机供电方案,解决了单模块15KW等更大功率的电能需求,同时整合了液冷数据中心技术,为客户提供了全套绿能供电解决方案,不断丰富IDC行业的供电产品线,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2、持续聚焦绿色出行细分市场,提供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
公司紧密围绕车载设备、充换电业务深入研究,聚焦细分市场。
(1)车载设备业务
2024年,公司将紧抓新能源转型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在氢燃料电池零部件、车载电源、分布式能源以及制氢电源等领域,市场需求正在迅速扩张,公司将深入探索细分市场的深层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日新月异的客户需求。
同时,公司将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巩固管理基础,增强计划管理的能力,专注于产品质量的严格管控,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与支持。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推动车载电源向小型化、集成化、高功率密度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研发实力和制造水平,以确保公司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高标准要求。
(2)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作为“新基建”重点投资的七大新型领域产业之一,是培育新消费、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低碳绿色环保出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未来充电桩市场规模仍存在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在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方面,公司基于新一代充电模块和核心控制组件研发成果,持续开发不同场景的系统集成与应用,积极推进新产品上市;通过采用先进的液冷充电模块及其散热系统,提升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和维护成本,从而在全生命周期维度为绿色出行行业客户创造卓越价值。
2024年,在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公司将继续在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深耕细作,同步推进风冷模块配套市场。基于30kW液冷模块和720kW超级充电堆的技术优势,公司致力于构建一流的液冷超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并不断完善光储充方案,以期在绿色能源的行业发展中乘风破浪。同时,通过大客户营销模式,不断拓宽市场渠道,构建合作伙伴网络,提升市场占有率,力争成为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内的主流供应商。
(3)电动自行车充换电业务
在政府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精细化管理下,涉及销售、行驶及安全充电的各项规定日益严苛。在未来3-5年,电动自行车的消费模式将经历一场革新,车电分离、电池租赁和更加灵活便利的分布式智能化充、换、储一体模式将快速在城市端得到推广,公司依托其在电源、主控、平台全产业链条上的核心部件供应优势,将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满足多元化的充换电需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潮流。
2024年,公司将坚持以解决方案驱动市场拓展,依靠大客户营销和配套合作伙伴提高市场覆盖率,为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行业内客户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环保的电源解决方案。
3、战略布局氢能领域,全面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在当今这个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以其清洁低碳的特性,正逐渐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绿氢,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不仅是构建未来能源体系的基石,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公司锚定氢能产业,全面进入制氢及氢发电应用领域,依托其雄厚的研发实力和成熟的平台化产品。在报告期内,公司在制氢电源及电解制氢系统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积极响应客户对制氢电源及电解制氢系统集成业务的迫切需求。在2024年公司将推出多种规格的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制氢及氢发电需求,为氢能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推动光伏与多领域融合,拓展绿能应用新场景
针对光储业务板块。公司继续完善分布式系列产品,不断精进光伏逆变器产品技术含量,整理和完善光伏逆变器技术设计规范。公司也将致力于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构建一条充满活力的“有机生态链”。不断开拓新的客户群体,以进一步扩大公司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随着对清洁能源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公司在2024年将光伏业务的发展提升至新的高度,实现与农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设施农业应用。这些新的应用模式和业态,不仅拓宽了光伏装备的应用领域,更是对市场规模的有力拓展。
(二)开拓海外市场新机遇,锁定核心业务增长点
2024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三大业务方向,积极调整经营战略、推动区域市场整合、聚焦核心目标市场、专注大客户拓展开发,全方位助力海外业务的可持续增长。此外,公司将继续落实本地化战略,加快提升本地化支持与服务能力,持续扩大和巩固客户基础,开拓合作机会与市场份额,持续做大销售规模。
在通信电源业务领域,公司将积极调整业务航向,力争在目标国家市场取得深入突破。同时,公司将拓展多元化合作的新天地,致力于构筑一个具备强大整合能力的海外业务平台。同时,持续关注欧洲及非洲市场的动态,加大区域大客户的调研与拓展力度,通过团队能力的整合,锁定并争取关键客户,以期在区域大客户方面实现快速而显著的进展。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推进美国市场的开拓工作,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市场增量。
在光储业务领域,公司将以全新的商业模式为方向,重新定位公司的拓展目标,专注于开拓目标国家的批发商市场,深化对目标市场的渗透与耕耘。公司将依托社交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利用国际电商平台的便捷通道,借助光储专业展会的交流契机,以及通过目标客户的深度访问,全方位地拓展潜在的客户资源。不断优化与磨合产品,加快专业团队及本地化团队能力建设,力争在市场推广与开拓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在电动汽车业务领域,公司将继续积极构思集充换电、车载电源、氢能源于一体的产品战略,同时聚焦重点市场与业务方向,加大液冷充电模块、换电产品及氢能源DC/DC相关产品的推广力度,针对不同区域优化推广策略,争取尽快获取高价值客户,突破重点国家市场电动汽车产品占有率。
在聚焦业务方向、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的同时,公司还将持续优化调整海外团队人员架构、积极发挥团队协同作用,优化构建产品能力、售后支持能力、工程现场管理能力、对外资源整合能力等团队内部能力,不断提升研发、供应链、生产、交付等基础运营能力,全方位打造平台化专业支撑能力,从而持续提升组织效率,为海外市场的持续开拓提供坚实的力量支撑,助力海外业务规模的稳健增长。
(三)子公司专注精品战略,助力集团迈上新台阶
2024年,迪赛子公司持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高可靠性、智能化和有竞争力的电源产品与供电系统解决方案,继续秉承“精品、聚焦、提效、提速”战略,在盈利的基础上,寻求有质量的增长。
迪赛继续深挖现有细分行业发展机会,不断地深挖现有细分行业的发展潜力,努力寻找和把握新兴细分市场的高速发展机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合作共赢为目的,公司紧密把握技术发展的脉搏,加强新项目的盈利能力评估,对项目费用预算及目标成本进行严格的管控,以提升项目的盈利潜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推动企业持续高质量成长。
(四)推动优质产品持续输出,提升核心竞争力
1、优化研发资源,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2024年,公司电源研究院将继续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持续进行产品及技术迭代,更好的服务于行业客户,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针对燃料电池业务,推出了满足CE认证标准的隔离版的电池系统及模块,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持续完善高压隔离版燃料电池电源模块和低压大电流隔离版燃料电池,并将于24年应用到固定式燃料发电系统中。增加产品远程升级及诊断功能,提高了问题可追溯性,同时也提高了售后服务响应速度。
2024年,电源研究院将持续开展平台能力建设,集中研发力量对公司战略项目重点攻克。同步开展研发体系建设和人才能力建设,提升电源研究院综合实力。通过新品开发及老品迭代升级为公司持续输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2、发挥平台综合优势,助力公司进一步提质增效
2024年,公司中试中心将继续围绕公司重点经营项目,持续提升检测、工艺、装配三大平台能力建设,为实现高效高质快速规模化成果转化奠定基础。
针对检测技术平台:1)持续开展可靠性测试研究,鼓励探究加速模型在耐久测试中的实用性,持续开展EMC整改辅助工装开发,稳步推进EMC整改服务水平。2)完善自动化平台建设。加大力度推广自动化测试应用,提升自动化测试平台对车载电源、光伏逆变器等产品测试领域的支持能力。3)全面推进实验室ISO17025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测试文件评审,有效组织技能培训、绩效考核、任职资格评审与团队建设活动,提升测试团队的专业性与稳定性。
针对工艺技术平台:1)以产品特性为切入点,持续开展工艺领域研究,包括PCB的TG值测试、高分子基板的调研、三防漆去除工艺等方面。为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和品质提升提供资源储备。2)针对公司生产设备现状特点,做好老旧设备的维保工作,坚持做细做实,必要时进行专业升级改造,提升设备利用率。3)坚持引培并举,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和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健全中试专业人才体系。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提升工艺核心能力。
针对装备开发技术平台:1)加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针对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大装备研究力度,加强对关键设备和技术的研究和掌握,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推进中试数字化,开展试验设备和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推广数字技术在工艺工装测试试验场景的解决方案。3)结合公司产品特点,开发最贴近公司产线现状的一系列工装设备,进一步提升工装可重复利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
3、建设科学管控体系,持续保障产品质量
2024年,公司质量部将继续加强体系与业务的融合,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流程规范标准化,提高管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管理成本。强调从“源头”出发,在解决当下问题的同时,向问题根源发起挑战,打通底层逻辑,从头预防,做好质量管理。激发全员参与质量改善积极性,打造有目标、有斗志、有策划、有手段的,具有动力源特色的“自驱型”团队。
为应对市场产品的快速迭代,2024年,公司将重点对产品开发流程进行适应性优化,在此基础上拉通市场端及项目团队,做好项目资源与市场进度的匹配,识别风险做好应对措施,提高相关方评审的参与度与有效性,做好“质量前移”工作,促进项目高质量完成。同时对标国内外先进经验,运用正确有效的应用统计过程和方法,监控变量,提早识别异常,并从源头消灭并防止异常。
4、着眼业务需求,提升生产运作效率
2024年,安徽动力源作为公司的生产基地,将全面分析供应环境以增强企业供应工作的适应性和保证企业供应决策的正确性。同时优化完善采购战略体系,提升内部专业能力,保障公司目标顺利达成。继续围绕安全、质量、交付、成本层面,巩固现有措施和成果同时不断精进。持续深入落实“三化一稳定”即“管理IT化,生产自动化,人员专业化,关键人员稳定”同时,推进及优化MES/WMS在生产平台全面展开。继续在新产品通过率、文件覆盖率上进行完善,推动测试自动化、老化监控化、程序调用一键化,规划建立电源模块研发能力和APP开发能力。在质量管理方向,以“严进严出”为基础,以“三化一稳定”为目标,持续、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深化人才发展战略,强化员工职业规划,切实加强职责意识,提高综合业务素质能力。实现电装MES车间的全面落地使用,管控现场生产及质量数据,采集、指导及追溯生产质量,学习同行先进及头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经验,为管理水平高标准化,提供数字化支持。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为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5、完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业务运营风险管控
2024年,财经管理部将紧密围绕公司的战略和经营目标,做好预算管理工作,针对盈利目标、现金流、降本增效、资产及运营效率等关键财务指标进行深度分析,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报送体系,识别风险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持续推动并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提升报表质量和信息披露质量,对于新设子公司,做好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税务管理等工作,规避风险保障业务有序铺开。加强团队骨干和管理人员的培养,构建干部队伍人才体系,为各部门做好支撑工作。继续开拓融资渠道,补充资金,同时规范引导业务部门做好资金预算,提升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6、持续优化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业务运行效率提升
2024年,为保障公司业务平稳、高效、数字化联动,公司IT管理部继续围绕ERP、BPM、OA、PDM等核心系统,持续完善应用,推进数字发票在北京动力源、北京新能源等公司全面应用,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驾驶舱建设,完善售后服务系统建设,提升服务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进行PDM系统、加密系统升级,保障公司信息安全。加强公司私有云平台建设,拟扩展公司私有云节点,以保证公司相关应用系统持续平稳可靠运行,保证系统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的安全。
7、持续提升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实现业务人力资源配最优化
2024年,人力资源部将持续推动各项奖励办法的实施,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提升员工自驱力,保证业务目标任务高效完成。梳理公司人才架构体系,明确岗位编制,盘点重点核心人才,用对人,留住人,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目的。开展内部专业技术优秀经验萃取项目,建立内部最佳实践分享渠道。重点引进研发高端人才,充实研发队伍,促进梯队建设。坚持推进任职能力评价工作,保障各序列人才的专业能力逐年提升。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及政策风险
公司所处的行业是电子设备制造业,涉及通信、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充电设施、光伏发电、储能等领域,均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对上游电源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然而,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转型期,增速放缓,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挑战。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带来不确定性。如果未来国家政策对相关行业的支持发生重大变化,市场需求可能出现较大波动。如果公司的经营战略无法适应行业政策的调整,公司的销量、价格和经营业绩将面临较大波动的风险。因此,公司需要密切关注行业政策的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降低风险并保持竞争优势。
2、行业竞争风险
公司在过去二十九年的持续研发与创新中,凭借专业技术、产品、项目实施经验、品牌及服务等优势,成功在多个细分市场占据了有利份额,并有效占领部分海外市场。然而,由于各细分市场竞争充分,产品迭代速度较快,竞争也相对激烈。如果公司未来无法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品牌和成本优势,以及原有客户的支持与信任,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后于竞争对手,导致业务增速放缓、市场份额缩减,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
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和细分市场的动态、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战略,布局新兴产业,推进多元化发展,抓住市场机遇,以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2、技术变革风险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方向的技术研发,形成了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三大应用领域为核心的产品及服务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源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环保的要求。然而,这些变革也带来了许多机遇,能够为行业带来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作为自主研发的科技型企业,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加强内部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投入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做出准确的决策;不能合理持续投入研发资金,并及时准确地把握行业内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趋势,将难以维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
公司时刻关注技术的变革和更新,不断出台政策来吸引并留住专业人才,通过研发中心建设,打造一流实验室,提升产品的研发水平,确保公司产品的技术领先性。
3、运营管理风险
通过多年经营,公司确立了聚焦于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三大核心产业的战略方向。通过产品多元化、业务模式多样化,使得公司资产和收入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趋于稳定。随着公司不断拓宽新的业务领域和行业,销售渠道拓展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公司在运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不能实施更有效的措施,使得效率提升,风险可控,不能有效的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实施有效的人才计划,将会面临运营和管理风险,对公司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通过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综合考虑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流程等来控制风险,确保公司稳健经营。
4、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6.10亿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28.77%,可能存在不能及时回收而发生坏账的风险。由于公司产品主要客户为全球通信运营商和铁塔公司等大型通信类企业、各地地铁公司以及国内大型建筑工程承包商等,合同能源管理类客户主要为大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安全性较高,整体的回款风险较低,且公司已按照会计政策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但仍不排除个别客户由于支付能力和信用恶化导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公司将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可能出现回收问题的客户,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确保资金回笼和风险控制。
5、新产品市场开拓风险
公司持续推出的创新产品乘用车车载电源、光伏逆变器、功率优化器、大功率一体(分体)液冷式充电桩等,虽然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但如果公司未来在新产品技术及市场需求的把握、关键技术及重要新产品的研发、重要新产品方案的选定等方面不能准确判断并做出正确决策,公司未能及时实现研发技术创新,则公司将面临市场份额减少、核心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因此公司从战略高度充分重视新产品市场推广工作,通过对市场趋势和客户反馈的持续监测,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功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加强宣传力度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实现规模销售。
6、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给公司带来了市场变化的风险。贸易争端的加剧导致了关税的上升和贸易壁垒的增加,这使得企业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上销售变得更加困难。公司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则可能给公司造成供应链的波动性加大、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上升等现象。
针对供应链尤其是芯片短缺的风险,公司进一步与供应商加深合作,确保及时获得所需芯片。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多方面寻找替代方案。而公司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则可能给公司造成供应链的波动性加大、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上升等现象。
7、汇率波动的风险
随着公司出口销售额的不断扩大,全球业务版图的拓展逐步扩张,公司外汇收入占比逐年增加,涉及的币种也渐渐增加,导致汇率波动风险进一步加大,汇兑损益对经营业绩的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产业布局,加强全球营销服务网络的拓展,推动海外业务的发展。随着公司境外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外汇收入也将进一步增加,公司将注重对外汇市场的跟踪研究,尽可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汇率变动趋势,必要时考虑采用合理的避险工具和产品,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近年来,公司主营业务方向由数据通信行业逐渐拓展至绿色出行、新能源的电能转换与能源利用,并形成了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为核心的三大核心业务,实现了公司的业务多元化转型。面对技术加速迭代、行业竞争激烈、复杂的国际关系,公司秉承“聚焦主业”这一核心战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相关领域中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涉及的主要行业情况如下: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制造业中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涉...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近年来,公司主营业务方向由数据通信行业逐渐拓展至绿色出行、新能源的电能转换与能源利用,并形成了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为核心的三大核心业务,实现了公司的业务多元化转型。面对技术加速迭代、行业竞争激烈、复杂的国际关系,公司秉承“聚焦主业”这一核心战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相关领域中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涉及的主要行业情况如下: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制造业中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涉及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三大领域。包含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备用电源智能疏散、节能业务等细分产业方向,所属细分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如下:
(一)数据通信
公司数据通信业务致力于电信行业、专网行业、数据中心等电源产品的开发,其中电信领域是公司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数据通信产业主要细分为国内、国外通信电源市场和数据中心市场。
1、国内通信市场
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共振复苏,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5G已经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
根据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介绍的2023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截至6月底,我国5G基站累计达到293.7万个,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覆盖广度深度持续拓展。5G共建共享基站超173万个,启动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5G网络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5G应用已经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拓展深化,应用案例数累计超5万个。
随着近几年国内大力推动5G建设和应用,基站建设增速将趋于平稳。未来,我国将继续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持续拓展5G网络覆盖广度深度,推进城市地区重点场景5G网络深度覆盖。同时,深入拓展5G的应用规模,继续挖掘试点领域的应用场景,持续向增强5G演进升级,大力推动6G技术研究,开展技术试验,深化交流合作,加快6G创新发展。
公司积极响应双碳政策,协助通信行业完成由传统能源向绿色能源的转化。在传统通信电源的基础上,引入光伏等绿色用电概念,推广智能叠光系统。通过公司在通信行业二十八年的技术和行业沉淀,对核心产品进行提效降本,助力双碳目标的实行、助力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全社会的碳达峰工作赋能。
2、海外通信电源市场
根据TD产业联盟于2023年3月发布了《全球5G/6G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海外5G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从网络建设规模来看,预计2023年底海外5G基站数量将突破190万个。到2025年全球将会有超过420家运营商在133个国家和地区商用5G网络,到2030年,商用5G网络运营商数量会超过640家,5G将覆盖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2023年,尽管全球经济承压,5G全球网络部署仍然呈现加速态势,随着5G商用进程的推进,作为通信系统动力组成部分的通信电源市场也将迎来大幅持续增长。公司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聚焦目标市场,持续拓展目标国家和地区,加速构建全球营销能力平台,实现本地化全面覆盖。同时,不断提升产品与品牌的竞争力,持续扩大客户基础,助力海外通信电源业务持续增长。
3、数据中心市场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爆发,对承载数据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据的应用处理带动了人脸识别,数据处理、无人驾驶、数字作业等多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全球数字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服务器设备功率也由原来的2-3kW发展成为30kW乃至更高300kW等超算场景。
数据中心作为数据存储、分析、计算的载体,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之一,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石。目前,全国有近10个大规模超算数据中心,承接全国专业领域的数字计算,未来,数据超算的应用普及以及技术发展,将会促使更多的超算中心的建设落地。
随着国有云、私有云、等超算概念称为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公司数据中心产品不断更新升级,开发了适应目前互联网业务和运营商业务需求的多元化产品,其中以高压直流为主要供电架构的微模块是数据中心业务的核心产品,为国内大型互联网及运营商提供了数据机房的电源解决方案,同时,该类产品已成功投入运营接近10年,高压直流供电相比传统的机房供电方案,供电更加可靠、适用于更多大规模应用场景。
(二)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是公司近年来战略布局的新兴产业方向,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
2023年6月16日,国务院对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部署,持续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车载设备业务
(1)氢燃料电池配套电源业务
“在全球能源体系中,氢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日前召开的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开幕式上指出,碳中和愿景下,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以氢能源为代表的能源转型方向和技术变革路径更加明确。
面对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新机遇,2023年度,各地政府发布了推动氢能产业应用的“松绑”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氢能产业体系构建。如北京规划到2023年,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河北省发布《河北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绿氢生产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电解水制氢(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绿氢生产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随着政策的倾斜,氢燃料电池产业持续增长,国家政策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场景在不断扩大,政策扶持在逐步强化、细化、明确化。另外,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持续提升。目前累计有60余家燃料电池整车企业,以及70余家燃料电池系统企业,氢燃料电池产业链通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初步建立。可以说,氢燃料电池产业已经具备蓄势待发的基础,可以顺利进入下一步规模化推广应用阶段。
氢燃料电池配套电源是公司自2015年沉淀研发的战略产品,自去年以来,已经陆续实现销量的大幅增长,未来,将给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2)车载电源业务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作为内部能量转换核心部件的车载电源的地位越发凸显,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高质量车载电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先进的车载电源能够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和集成化的设计,促进能源密度和转换效率的共同提高,这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的技术加速迭代发展。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26亿辆。其中汽车3.28亿辆,新能源汽车1620万辆,新能源汽车仅占汽车保有量的1/20。得益于政策扶持、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进程加速,中国新能源车市持续维持高增长的态势,已经成为国内车市最大亮点。
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为850万辆,狭义乘用车销量预计为23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我国乃至全球庞大的汽车市场规模,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景气之下,我国车载电源市场规模将不断上涨,预计2025年将达到700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将继续完善产品开发过程和提升验证能力,打造专业的营销团队和产品管理团队,提升供应链水平,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
2、充换电业务
(1)电动汽车充换电市场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各国的长远发展目标,推广新能源汽车是节能环保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高景气的发展背景下,市场对配套充电桩需求大幅增加。
2023年5月17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披露,当前,我国已建成包括521万台充电桩在内的,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一大制约瓶颈,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堵点”“痛点”。对此,国家发改委将通过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逐步破解这一难题。
今年以来,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等。4月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相继研究部署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2023年,是我国超充、快充充电桩行业爆发的重要窗口期,也将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助力。
(2)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市场
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接近3亿辆,2023年中国电动自行车销量预计将超过5,400万辆,随着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的扩大,应用场景的拓宽,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向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等趋势继续转化。
在我国,每天平均有7亿人次通过轻型电动车出行,超过5,000万单外卖通过电动自行车送到用户手里,有3亿件快递通过电动自行车派送到终端。电动自行车在民众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和生产工具。
近年来,因为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2022年12月发布了国家标准GB/T42236.1—2022《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第1部分:技术规范》于2023年7月1日试行,明确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的技术要求,对交流充电控制器、换电柜和充电柜的适用范围,并对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试验方法做出了详细规定。
充换电设施的标准的实施,是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的积极推动力,是有效保障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安全、降低火灾事故概率的重要措施。为了实现电动自行车规范化、安全化、高效化的充换电场景,多个省市、地区陆续出台针对电动自行车的相关管理规定,加快室外集中充换电设施的基础建设工作。公司加大力度研发产品升级,进一步提高充换电产品的安全性,提高产品性能,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
(三)新能源业务
公司新能源业务细分为光储业务和工业能源业务,所涉及产品为分布式光伏产品、单晶炉电源。
1、分布式光伏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达到87.41GW,同比增长58.9%。截至22年上半年,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风光装机规划,其中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超392.16GW,未来四年新增344.48GW。叠加2023年硅料产能释放全产业链价格下行带动的终端需求释放,预计2023年新增装机将增长48%以上,新增装机规模达到130GW以上。2023年产业链价格开启下行周期,终端需求充分释放后,预计新增装机增速将稳定在30%左右,2024-2025年国内新增装机量达到170-220GW。随着分布式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改进,可以预见的是,2023分布式光伏市场增量及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分布式光伏市场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而从行业发展层面看,分布式光伏走上了“飞一般”的提速时代。
在2022年12月30日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能源局宣布:2023年,风电、太阳能新增装机合计目标将达1.6亿千瓦(160GW)左右,风电累计装机规模目标实现4.3亿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目标4.9亿千瓦(490GW)左右。
近年来,公司大力投入研发,战略布局光储领域。2022年,公司光伏产品通过CQC认证及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名录;进入国家电投2022-2024年光伏逆变器企业合格供应商名录,重点产品已经完成系列化、智能化全面升级。2023年,动力源OVERCOME系列逆变器产品逐步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推进销售渠道的铺开,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实现规模销售。
2、工业能源市场
单晶炉电源属于工业用大功率开关电源的一个细分需求,主要应用于光伏单晶硅制备领域,从全球发展的视野看,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极具经济性,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突破给行业带来了高速的发展进步。2022年8月1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更是强调了要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鼓励企业、园区就近利用清洁能源,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随着清洁能源的进一步普及和光伏电站的增加,单晶炉电源行业将保持稳定需求。公司凭借丰富的电力电子产品技术研发经验,可靠的生产制造能力及完善的售后服务实力。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单晶炉加热电源产品销量将会给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
(四)智能疏散业务
智能疏散系统产品作为公司传统主业产品之一,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和公民建设等原有行业市场继续保持国内一线品牌地位。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场、高速公路、商业综合体、医院、体育场馆等主要场景,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2022年,国务院安委会发布《“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深化“智慧消防”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网络、数据、安全、标准等短板,加快消防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融合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各地积极响应号召开展“智慧消防”建设,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地区特色发布了相关政策,推动“传统消防”向“智慧消防”转变。随着数字消防、智能消防、智慧消防逐渐成为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的时代要求与发展趋势,伴随着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消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叠加相关政策的推动,未来我国智慧消防行业将加速发展。智能疏散产品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现代建筑消防应急疏散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能疏散系统作为公司传统主业产品之一,在轨道交通、公民建设等原有行业市场继续保持稳定的品牌地位,近年来公司专注研发,智能疏散产品布局石油化工行业,将进一步提升产品毛利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坚持聚焦主业,持续围绕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领域战略布局,坚持“一大三高”经营策略。报告期内,公司依靠其在电能转换及能源利用领域多年积累的电力电子技术持续发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3,982.1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95%,净利润-6,004.30万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主要是受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核心主业通信电源客户基础建设进度放缓,境内外通信电源营业收入下降;公司充换电产品受到终端客户招投标工作推迟导致增量订单暂时减缓;传统业务模块及定制电源受到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主要客户的订单需求有所下降,导致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情况差强人意。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发挥“创新驱动”的研发优势,不断充实产品序列,在推进技术更新的同时扩展销售渠道。在数据通信方面,发挥协同效应,结合光伏产品推广基站叠光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运营商使用绿色能源贡献力量;在绿色出行领域,公司响应超充站的市场需求,加快液冷充电桩的项目建设,氢燃料车载设备订单增量可观;在新能源领域,完成逆变器产品生产线的全面建设工作,17kW-30kW逆变器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报告期内,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情势和激烈的行业竞争现状,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持续优化运营效率,梳理研发资源,推进销售渠道铺设,积极参与海内外产品展会,提升产品关注度,在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拓展市场广度。面对外部环境的严峻情势,利用公司自有优势,不断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保证业绩的稳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的重要事项及取得成果:
(一)通信电源持续技术升级,国际营销渠道不断开拓
1、通信电源业务稳定推进,智能叠光业务崭露头角
报告期内,为了响应国家碳达峰节能要求,公司针对数据中心、通信基站、通信机房三类重点设施,研发了以“高效化设计”、“极简化工程”、“绿色化建设”、“低碳化技术”、“智能化运维”为特色的智能叠光系统产品,将现有光伏产品与通信电源、模块化电源产品相结合,进一步推动绿色基站和绿色数据中心概念的实现,助力运营商和中国铁塔落实重点设施绿色低碳发展。
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在各省中标中国铁塔插框改造、中国铁塔能源一体化备电、室外一体化自冷电源、室外壁挂式一体电源等标案;智能叠光系统在浙江移动,中国铁塔浙江、江苏分公司实现大规模销售,并在其他地区开展智能叠储系统的试点,为客户提高了5G配套设施能效水平;同时继续落实2022年已中标的移动、联通、铁塔、电信集采份额,为加快交付效率,海外子公司协同国内生产部门完善供应链资源调配,共同搭建公司绿色供应链体系,完成运营商的绿色包装、绿色供应链的要求,实现了通信产品保质保量按时交付,保证产品供应的稳定性。
2、数据中心产品不断升级,助力我国数字化建设
报告期内,随着国内电子信息化政策支持的全面落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通知,规划8个国家算力枢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要求提供算力的企业,加快实现云网协同,提升算力服务品质,降低网络、电力等成本,规划的算力资源更有针对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2023年上半年,针对不同算力要求、不同建设规模的多样化数据中心应用场景,公司与国内顶尖的云计算服务商开展产品研发合作,提供不同场景下、不同算力规模下的供电解决方案,产品覆盖的数据中心规模几十千瓦到兆瓦级不等,能够满足不同云服务商的多样化供电需求,保障数据的安全可靠运行。
3、进一步战略布局海内外销售渠道,持续拓展国际市场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情势和行业竞争态势,公司继续拓展海外业务,深化“本地化”市场策略,积极实施远程工作方案,依托前期储备的业务基础和客户基础,保持全球业务覆盖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单个地区的市场份额,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运营商进行合作,订单规模均有所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交付印度子公司的通信电源及充电模块业务订单的同时与当地主流运营商加强沟通接洽,争取获得更多客户的订单;公司完善马来西亚、墨西哥子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储备,进一步扩大营销网络辐射范围;公司正在东南亚及拉美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办事机构,以便更好的服务区域市场并将作为服务全球性大客户的重要支点,撬开新的销售渠道;在中亚、南美等地区已实现业务新增,市场版图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培育积累,公司海外业务销售产品逐步多元化,除保持传统通信电源业务稳定增长外,以原有的成熟销售渠道为依托,逐步推进其他产品国际销售。报告期内,光伏混动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充电设备业务拓展也都取得不错的进展。下半年,氢燃料车载产品、充电桩、光伏逆变器、光储产品及解决方案将作为重点推广产品,深入挖掘海外市场多领域产品应用场景,为公司海外业绩增长贡献更多活力和可能性。
(二)挖掘绿色出行应用场景,国内外业务协同发展
1、车载设备研发紧跟潮流,氢能产品推广成规模之势
(1)氢燃料电池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燃料电池相关产品的海外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稳定向国内外主流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商及其相关企业批量供货。除燃料电池大巴、商用车、特种车辆、轨道交通等主流燃料电池产品应用之外,分布式能源、固定发电、氢能叉车、船舶、制氢等场景成为了公司产品亮点。
报告期内,公司氢燃料电池业务订单实现了翻倍增长,目前,燃料电池业务产品已基本覆盖了燃料电池BOP系统多应用场景需求,具有高功率密度、可灵活扩容等特点。其中,公司燃料电池升压DC/DC变换器和空压机控制器作为公司的主力产品,保持了持续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产品销量;除传统的高压平台空压机控制器保持持续批量供应外,面向国际燃料电池叉车市场的30~63V电压平台产品完成了首次量产并形成销售订单。目前,公司第三代空压机控制器正式立项开发,预计年底推出上市,公司将继续丰富氢燃料电池产品序列,并以此为契机,在氢能产业链上全面布局。
(2)车载电源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于新能源乘用车的新一代三合一车载电源OBC(6.6kW)+DC/DC(2.5kW+2kW)+PDU不断研发升级,与国内某重点乘用车车企合作项目,持续完善集成车载电源产品的研发试样工作。该产品符合功能安全和AutoSAR网络管理的要求,电压标准和技术水平处于市场领先水平。
商用车方面,OBC(3.3kW)+DC/DC(1.5kW)+PDU三合一电源产品已成功匹配多家客户,目前部分客户正在上车测试,该产品在微面和微卡车型上应用广泛;商用车OBC(6.6kW)+DC/DC(2kW)+PDU三合一电源已经成功对接另一国内重点车企,面向自动化底盘进行开发,年底有望搭载整车。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车载电源技术还在不断进行技术预研和技术攻关,同时进行软件过程能力改进,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进一步丰富产品序列、提升核心竞争力。
2、充换电产品体系日臻成熟,紧抓机遇抢占市场
(1)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坚持“液冷引领、风冷超越”的充电模块研发、应用路线。紧抓液冷充电和超充、快充市场机遇,通过模块、枪线、系统全方位真正液冷应用,实现安全、高效、静音、长生命周期、低维护的产品优势,基于新一代充电模块和核心控制组件研发成果,灵活开发不同场景的系统集成与应用方案,满足不同运营商和充电桩集成商的创利诉求和价值体现。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推广新型液冷充电模块及其散热系统试点配套,在多个省市实现液冷充电场站的试点铺设,凭借优越的产品性能与灵活地设计等优势,赢得市场上的桩企和运营商的认可,与多家企业落实了战略合作意向。
(2)电动自行车充换电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成2022年度电动自行车3.0产品全部的交付工作,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实现从电源产品到控制系统的全面升级,进一步提升智能充电管控能力;构建模块化、热插拨式结构,降低系统装配和调试难度;完成高压泄爆设计提升安全防护;升级阵列式风道设计及智能温控机制,安全性更进一步。目前,公司充换电产品已完成电源模块等核心部件的自产自研能力平台搭建工作,能够针对客户需求做出全面化、多样化产品设计,使得产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品愈加成熟,毛利率有所改善。以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方案加深与原有主流厂商的合作、拓展新增厂商的模块配套业务。
目前,公司大力推动高中低不同档次产品细分市场的开拓工作,不断拓展充换电产品的多样化、差异化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产品设计和配套系统服务。为其他充换电柜集成商提供充电模块、整流电源、柜控电源等核心部件。
(三)新能源业务实现量产,积极推进市场拓展
1、夯实光伏产品基础,积极拓展市场
公司持续专注于光储产业链中分布式光伏产品的系列化开发与原有产品的迭代。报告期内,实现了生产线全面搭建,17-30kW逆变器产品已具有量产能力,在产品开发层面,实现逆变器产品智能化功能的升级工作、完成逆变器样机2.0版本优化、逆变器降本样机测试、完成光伏智能安全控制器产品小批量生产,升级的智能化系统监控能够满足所有分布式场景的需求。2023年公司光伏产品以研发升级、供应链及生产降本为核心,夯实产品为实现规模销售做好了准备。
在市场拓展方面,与各省市中国光伏协会等行业协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交流基础。与国际能源网,光伏资讯导航,北极星,光伏产业网等媒体进行了充分的品牌宣传并初步建立业务合作。同时完成重点战略平台客户的开发,签约数家安装渠道战略客户及重要合作意向客户,与多家国企及民企平台签署战略合作。获得2023年上海“SNEC十大亮点评选”荣耀奖的荣誉称号。
2、工业电源产品稳定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国内外光伏电站建设需求持续增长,单晶组件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行业内单晶拉晶及硅片产能扩张提速,单晶硅行业的扩产带动单晶炉工业电源需求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中标宇泽项目,将继续深耕工业电源行业,进一步拓展业务方向,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了解行业痛点,紧抓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可靠性和质量及技术性能指标,利用产品性价比较高的优势,持续拓展行业内市场和扩大业绩。
(四)智能疏散及备用电源产品持续优化升级,市场拓展稳步推进
公司智能疏散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机场、石油石化、公民建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疏散和备用电源业务捷报频传,成功中标天津地铁、郑州地铁、宁波地铁、西安机场等重大项目合同,陆续完成向南京地铁、苏州地铁、哈尔滨地铁、北京地铁、中移动、内蒙移动、联通数据等重大项目供货,智能疏散产品和备用电源产品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销售业绩稳步增长。
(五)定制与模块电源业务稳定拓展,不断丰富应用场景
公司迪赛子公司持续秉承“精品、聚焦、提效、提速”经营方针。优先服务核心客户,强化利润指标,持续内部管理优化。
在食品净化机定制电源领域,3600W定制电源项目实现批量发货,需求订单稳定持续;在通信行业方面,长期稳定承接国内行业领军客户定制需求,并实现多个型号的转产,持续推进康普、HP等重要海外市场客户的定制电源项目及标准BMP模块需求;在激光器电源领域,6kW系列产品研究开发进展稳定,预计下半年完成产品研发阶段转入量产;在特种电源领域,持续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重点推进200W及以下DC/DC全国产化电源模块系列产品及重点客户需求、重点产品系列的全国产化,以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报告期内,迪赛子公司凭借敏锐的行业嗅觉和积淀的技术能力,不断研发定制化模块产品,丰富公司产品序列,进一步强化公司整体行业风险抵抗能力,持续提升公司在电源领域的行业影响力。
(六)着力打造平台能力,凝心聚力协同发展
1、不断推出“新品”“精品”,助推公司迈上发展新台阶
报告期内,围绕“安全”、“高效”、“绿色”的双碳目标发展要求,依托公司多年来在电源和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推出了多项行业领先的新产品:在通信电源方面,推出了效率高达98%的通讯电源模块,完善了公司在高端通讯电源领域的产品序列,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在通讯电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在电动汽车充电方面,夯实了液冷充电模块的技术指标,推出了液冷超级充电堆,功率密度和效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为行业及终端用户提供全系列解决方案;在车载设备方面,车载充电(OBC)及三合一产品已完成了试验及小批量生产,效果表现优异,已逐步应用到商用车领域;公司的氢燃料隔离性DC/DC模块继续保持指标性能的行业领先性,同时准备推出更大功率等级的隔离DC/DC系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功能及性能指标,完善公司在氢燃料电堆应用方面的领先性。在光储能方面,基于公司的高压变频器技术和光伏逆变器技术的积累,正在进行高压级联储能技术和低压组串式PCS技术的探索,尽快将高低压系列的储能PCS系统推向市场,满足各用户场景的应用。
2、完善中试平台验证能力,自源头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报告期内,检测中心不断完善平台测试能力。依托电磁兼容实验室开展辅助EMC设计能力提升工作,增强研发设计人员电磁兼容设计理念与防护意识,涉及基础知识宣贯、屏蔽原理与设计、接地设计、滤波器设计等内容,从设计源头提升产品电磁兼容水平。
在工艺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结合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新品验证细节,提升和优化车载产品的工艺标准,配置新能源专用产线;在装备开发方面,柔性自动测试系统已经完成燃料电池多机种、不同功率范围的降压回馈形式的老化系统,可满足序列产品调试老化需求。引入激光焊接技术,验证实际焊接需求,已经拥有焊枪位置视觉引导关键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
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仿真能力、中试能力和型式试验能力,建设了硬件在环测试平台,使公司在仿真、半实物仿真试验,功能、性能试验,型式试验方面的效率逐步提升,形成了规范化/流程化试验体系,在满足公司产品所需试验能力的情况下,具备为社会输出试验能力的条件。
3、贯通全产品生命周期链条管理,优化质量管控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顺利通过了新世纪认证中心的认证;持续改进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并顺利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能源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工作;持续改进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顺利通过了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工作。同时扩大产品认证种类,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提升产品竞争力。2023年上半年,在环境(ISO14001)、职业健康安全(ISO45001)管理体系方面,公司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优先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及节能降耗器件,提高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继续采用以过程方法为主、结合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管控思维,持续优化产品质量保证工作,从全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出发,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4、完善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供产销协同效应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对安徽生产基地设备、场地、技术的投入,使其生产柔性更强以减少对外协作的依赖,来增强生产交付、生产成本、生产过程中质量标准的完善能力,持续优化完善公司的质量管控措施,在供应商管理、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出厂测试、产品可靠性在线测试以及市场问题反馈与处理等方面规范化管理。
公司生产基地进一步优化流程管理,确保按需生产,订单完成率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提升;同时减轻库存积压,加快库存周转率,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对组织架构、人员岗位编制、工艺创新、流程变革等进行了梳理,组织了订单评审、工艺策划、MES路径规划、测试记录存储、老化数据监控、新品承接、技能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员工职业素养。
安徽动力源作为公司生产基地,围绕年度规划和交付需求,以质量指标为中心,持续推进精益生产,加大生产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改造,有力的保证了订单按期按质交付。
(七)资本运作有序推进,发展赋能新引擎
目前,项目已获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通过,并按照上交所的要求对落实函的内容进行了回复,尚需上交所在收到本公司意见落实函回复后提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注册,中国证监会作出同意注册的决定后方可实施。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计划的启动将有助于公司车载设备业务的产品序列完善,有助于促进产品技术升级、销售渠道迅速拓展以及产品生产制造的全面提升,实现公司对战略业务领域的全方位布局。若能顺利完成发行工作,将为公司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促进发展战略的稳步落实。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波动及政策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制造业中的电子设备制造业,通信、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充电设施、光伏发电等系电源行业重要的下游产业,均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行业。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对上游电源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全球经济情势复苏乏力,中国进入结构性调整转型期的宏观环境,虽然我国的经济在稳步回升,但经济复苏的过程对经营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也为公司业绩带来不确定性。如果国家政策支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速发生重大变化,将使得市场需求呈现较大波动,若公司的经营战略不能及时适应行业政策的调整,则公司销量、价格及经营业绩将面临大幅波动的风险。
2、行业竞争风险
经过二十八年的持续研发与创新,公司凭借专业技术、产品、项目实施经验、品牌及服务等优势在多个细分市场占据了有利份额,并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但由于各细分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迭代较快,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保持现有的领先技术、品牌和成本优势,在维护现有客户的前提下不断获取新客户的支持与信任,则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后于竞争对手,从而使得公司业绩波动、市场份额缩减、行业地位下移,进而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以及细分市场动态、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以及时跟随行业变化并战略布局新兴产业,推进多元化发展,抓住市场机会,提升核心竞争力。
3、技术变革风险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方向的技术研发,形成了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三大应用领域为核心的产品及服务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源产品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技术更迭变得更快,电源行业整体呈现模块化、数字化、高频化、节能环保化的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内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都使得业务发展也随之变化。作为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合理、持续地加大研发投入,并及时准确地把握行业内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趋势,同步实现产业化获得市场认可,将难以维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
为此,公司时刻关注技术的变革和更新,不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合理规划研发中心架构,打造一流实验室,提升产品的研发水平,确保公司产品的技术领先性。
4、运营管理风险
通过多年摸索与尝试,公司确立了聚焦于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三大核心产业的战略方向。通过产品多元化、业务模式多样化,使得公司资产和收入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稳定增加。随着公司不断拓宽新的业务领域和行业,销售渠道拓展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公司在运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不能建立高效迅速的反馈机制,使得运营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不能及时的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营策略,将会面临运营和管理风险,对公司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通过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来提升运营效率;通过绩效考核和人才激励计划等来调动人员积极性;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流程等来控制风险,确保公司稳健经营。
5、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7.29亿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29.64%,可能存在不能及时回收的风险。由于公司产品主要客户为全球通信运营商和铁塔公司等大型通信类企业、各地地铁公司以及国内大型建筑工程承包商等,合同能源管理类客户主要为大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安全性较高,整体的回款风险较低,且公司已按照会计政策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但仍不排除个别客户由于支付能力和信用恶化导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6、新产品市场开拓风险
公司继续推出的创新产品乘用车车载电源、光伏逆变器、功率优化器、大功率一体(分体)液冷式充电桩、智能叠光系统等,虽然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但如果公司未来在新产品技术及市场需求的把握、关键技术及重要新产品的研发、重要新产品方案的选定等方面不能准确判断并做出正确决策,公司未能及时实现研发技术创新,则公司将面临市场份额减少、核心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因此公司从战略高度充分重视新产品市场推广工作,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实现规模销售。
7、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国际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部分国家采取激进的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高科技产业造成冲击。公司部分原材料从海外进口,全球化销售渠道逐年扩大。若全球营商环境进一步恶化,将可能给公司造成供应链的短缺影响、物流效率降低,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甚至可能影响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实施。针对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公司将国产化芯片替代工作定位为主要任务,与相关国产企业战略会晤,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实现全面化国产替代。同时持续提升海外子公司运营能力,加速海外总部研产销一体化建设,推进国际业务快速增长。
8、汇率波动的风险
近年来,因国际经济情势以及营商环境的变化,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虽然相应人民币结算场景有所增加,但仍然无法避免与美元及海外销售区域所在国汇率政策发生波动的风险,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产业布局,提升全球营销、服务网络,提升全球影响力,随着公司境外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外汇收入也将进一步增加,公司将寻求风险对冲手段,公司将积极采用合理的避险工具和产品,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夯实技术基础、不断巩固加强研究开发能力
公司始终坚守初心,一直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凭借二十八年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围绕提升客户需求满意度、推进产品创新、技术迭代而努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相关领域技术平台、产品开发和研发团队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能源转换方面,已开发出覆盖全拓扑结构、全功率范围的电源产品平台及系统解决方案,在多项产品上实现了卓越的电能转换效率、极高的功率因数以及极低的谐波水平。成为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等领域的主流供应商,相关技术和产品在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等方面均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现有职工2189人,其中科技人员776人,科技人员占总人数比例35.45%。公司积极引进行业内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可靠的人才梯队,同时增加外部交流机会和内部培训,进而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并制定管理办法鼓励创新思维和跨部门合作,以推动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跨领域整合,使团队能力大幅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公司产品实力和技术实力的先进性,保证了公司具有很高的产品创新与开发能力。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有有效知识产权五百余项,参与了59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是行业内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2、完善的中试、检验体系,进一步提升工艺、装备开发能力
公司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拥有全面的中试中心与实验验证体系,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作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强有力的保证手段。近年来,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打造了符合ISO/IEC17025国际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的可靠性验证实验室。
报告期内,检测中心不断完善平台测试能力。依托电磁兼容实验室开展辅助EMC设计能力提升工作,增强研发设计人员电磁兼容设计理念与防护意识,涉及基础知识宣贯、屏蔽原理与设计、接地设计、滤波器设计等内容,从设计源头提升产品电磁兼容水平。
在工艺技术能力建设方面,开展新品验证三十余项,结合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新品验证细节,提升和优化车载产品的工艺标准;在工艺研究方面,开展涵盖工艺标准、基础工艺材料、工艺优化、失效分析等多个工艺领域十余项项目;在装备开发能力建设方面,完善柔性自动测试系统调试功能、验证多种水温集中控制冷却系统、引入并建立激光焊接工艺数据库,丰富焊接工艺的关键处理能力。拓展更多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完善公司装备开发能力,为产品在行业内的创新进取提供有力保障。
3、多样化的产品优势
公司在电力电子设备行业深入钻研二十八年,在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等业务方面都有长足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布局。公司电力电子产品覆盖了用户的多样化产品需求,可根据用户的不同应用场景,提供能源优化解决方案及相应的产品支持。公司对产品的可靠性、能效性、稳定性具有严格的要求,保障产品长期运行稳定性。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积极的服务响应、丰富行业应用经验,树立了较好的市场口碑,产品的应用多样性和技术稳定性也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
4、行业经验优势
公司自设立以来,坚持聚焦于电力电子技术行业,已形成成熟的产品标准与技术开发体系,在业务实践与拓展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成立二十八年来,公司着力引进和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管理层深谙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动态,有针对性的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能够快速响应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与服务方案,使公司技术实力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服务质量、企业文化、技术实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行业地位。从而使公司具备了较强的行业拓展能力,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公司把握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5、国内外的营销及服务网络
公司已在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完善的销售及服务机构。与此同时,公司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构建与海外渠道伙伴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海外市场本地化销售及服务网络建设,现已在东南亚、南亚、南美、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设立销售及服务机构。报告期内,完善马来西亚、墨西哥子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储备,实现中亚、南美等地区的业务破局,进一步扩大营销网络辐射范围。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产业布局,提升全球营销、服务网络,提升全球影响力。
6、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单位,连续多年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标准创制突出贡献奖、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等奖项。公司荣获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认证、安全生产许可认证、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建筑业企业资质认证;取得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北京市诚信创建企业、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等荣誉。动力源品牌已成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推力。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动力源品牌(DPC)已经是北京市著名商标,凭借着产品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多年来在行业内树立了较好的市场口碑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赢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将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利用品牌优势将公司做大做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