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全球化战略,加速转型全球陶瓷生产服务商,积极推进海外建材项目的产能建设与市场布局,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64亿元,同比增长21.85%,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60.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03亿元,其中因参股公司蓝科锂业实现的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超80%,受其影响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降低65.19%。 陶瓷机械业务方面,受益于全球化布局、本土化服务及品牌生产线的持续完善,公司陶瓷机械业务接单和收入金额维持在较好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赋能“装备+配件耗材+服务”的业务组合,积极推进土耳其生产基地及国瓷康立泰佛山新基地的建设,...
查看全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全球化战略,加速转型全球陶瓷生产服务商,积极推进海外建材项目的产能建设与市场布局,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64亿元,同比增长21.85%,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60.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03亿元,其中因参股公司蓝科锂业实现的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超80%,受其影响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降低65.19%。
陶瓷机械业务方面,受益于全球化布局、本土化服务及品牌生产线的持续完善,公司陶瓷机械业务接单和收入金额维持在较好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赋能“装备+配件耗材+服务”的业务组合,积极推进土耳其生产基地及国瓷康立泰佛山新基地的建设,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多产区、多客户的本土化服务。
海外建材方面,随着喀麦隆两条瓷砖生产线的相继投产,海外建材产销量实现稳定增长,公司在非洲不同国家的瓷砖产品价格于三季度有所提升,毛利率环比增加,但是部分非洲货币贬值导致公司当期汇兑损失大幅增加(含因外部贷款带来的未实现的汇兑损失),海外建材业务整体盈利空间有所压缩。报告期内,公司在非洲坦桑尼亚的玻璃生产线已点火投产,后续公司将继续推动非洲科特迪瓦及中美洲洪都拉斯建筑陶瓷生产项目、南美秘鲁玻璃生产项目的稳步建设。
战投业务方面,参股公司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前三季度共生产碳酸锂产品约3.09万吨,销售碳酸锂产品约2.83万吨,期末库存约0.52万吨,受碳酸锂市场价格下行、回溯调整确认前期成锂卤水采购金额等影响,蓝科锂业业绩大幅下滑,最终实现营业收入22.19亿元、净利润5.40亿元,其中公司按间接持股比例43.58%确认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2.35亿元。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建筑陶瓷机械及海外建材的生产和销售,战略投资以蓝科锂业为主体的锂盐业务,另有锂电材料及装备、液压泵、智慧能源等培育业务。 (一)主要业务概况 1、建筑陶瓷机械业务 业务及产品介绍:公司建材机械业务以建筑陶瓷机械为主,核心产品包括陶瓷压机、窑炉、抛磨设备等,主要为下游建筑陶瓷厂商的瓷砖生产提供制造装备。同时,公司亦为下游陶瓷厂商提供配件耗材、设备维修改造、数字化升级的配套服务,通过“装备+配件耗材+服务”的组合实现纵向延伸,打造“全方位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在发展传统优势陶机主业的基础上,公司不断探索核心技术和能力的外延...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建筑陶瓷机械及海外建材的生产和销售,战略投资以蓝科锂业为主体的锂盐业务,另有锂电材料及装备、液压泵、智慧能源等培育业务。
(一)主要业务概况
1、建筑陶瓷机械业务
业务及产品介绍:公司建材机械业务以建筑陶瓷机械为主,核心产品包括陶瓷压机、窑炉、抛磨设备等,主要为下游建筑陶瓷厂商的瓷砖生产提供制造装备。同时,公司亦为下游陶瓷厂商提供配件耗材、设备维修改造、数字化升级的配套服务,通过“装备+配件耗材+服务”的组合实现纵向延伸,打造“全方位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在发展传统优势陶机主业的基础上,公司不断探索核心技术和能力的外延,持续丰富产品矩阵,目前公司压机设备已延伸应用于炊具压制生产、日用瓷等静压/滚压成型、金属锻压、铝型材挤压等领域,窑炉设备已应用于卫生洁具、餐具、耐火材料及锂电行业产业链。
产品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
(1)品牌优势:科达制造是全球领先的建筑陶瓷机械装备供应商,以陶瓷机械起家,在建材机械领域实现了“陶瓷机械装备国产化”、“做世界建材装备行业强者”的历史目标后,已成长为我国乃至世界陶瓷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旗下拥有“科达(KEDA)”、“力泰(HLT|DLT)”、“唯高(ICF&Welko)”三大知名品牌,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供应配套优势:目前,公司是亚洲唯一一家具备建筑陶瓷机械整厂整线生产供应能力的企业。随着“全球化”“服务化”战略的深入发展,公司设立海外子公司及办事处、完善配件耗材仓及服务网点,并通过收购意大利模具企业F.D.S Ettmar、参股陶瓷色釉料国内龙头企业国瓷康立泰以及合资成立海外墨水品牌广东康立泰(QUANITECH)等产业链延伸举措,进一步加强全球营销网络及供应链的整合。目前,公司在印度、土耳其、意大利、印尼均设有子公司,陶机业务广泛覆盖超60个国家和地区,可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及服务。
(3)产品结构优势:通过中国和意大利子公司的技术与工艺迭代,公司已逐步完善产品结构,覆盖多产品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具备更好的产品配套及服务能力。
经营模式:公司建筑陶瓷机械业务在中国佛山、意大利及印度等地区共拥有13个生产制造基地(含装备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及海外地区。公司通过国内直销,国外“直销+代理”、“合资建厂+整线销售”等销售模式,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经营模式,旗下融资租赁公司可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同时,公司通过土耳其、印度、印尼子公司及海外办事处为当地及周边国家提供配件、耗材及维修改造等服务,及时响应海外客户的需求。
针对建材工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发展中国家,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或运营基地进行本土化运营,将配件、耗材及维修等服务前移,建立强有力的本地化销售和服务队伍,全面升级服务体系以增加客户粘性。针对欧美等海外高端市场,公司通过收购等方式,融合意式制造完善公司产品线及产品力,并借助当地品牌渠道将公司核心产品推向高端市场,通过打造样板工厂、提供具有性价比优势的整线产品,以及后续配件维护服务方案,提升公司陶瓷机械在欧美市场的影响力,积极拓展增量市场。
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在国内市场,下游陶瓷行业竞争激烈,加之“双碳”能耗政策影响,部分老旧、低端产能逐步出清,能源密集型的陶瓷行业面临生产低碳转型、数字化升级的需要。公司以绿色化、智能化的装备或整线产品及解决方案满足下游陶瓷厂商的升级改造需求,同时积极关注陶机设备跨领域的应用,稳定国内业务规模。在海外市场,公司关注海外新兴市场城镇化的发展以及欧洲等地区因产线老旧、经营成本高企带来的产线更新机会,积极进行海外高端市场的拓展及新兴市场的深入布局,以提升海外业务规模。此外,公司协同装备业务国内外的销售渠道,重点支持配件耗材服务的开展。报告期内,公司陶瓷机械业务国内外收入及接单均实现较好增长。
2、海外建材业务
业务及产品介绍:自2016年开始,公司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产能合作”号召,把握非洲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市场机遇,主动将业务延伸至下游建筑陶瓷的生产制造领域。基于非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基建、工业及家居产品的消费需求,近年来公司围绕“大建材”战略进行业务拓展,逐步切入洁具、玻璃等新品类,规划形成“陶瓷+洁具+玻璃”的业务架构,并从区域上策略性延伸至其他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已在非洲肯尼亚、加纳、坦桑尼亚、塞内加尔、赞比亚、喀麦隆6国合资建设并运营7个生产基地,现已建成19条建筑陶瓷产线及2条洁具产线。2024年上半年,公司建筑陶瓷产量约0.84亿平方米,并出口至东非乌干达、卢旺达、马拉维及西非多哥、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等多个国家,洁具产量突破100万件。
产品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作为非洲城镇化的伴随者,目前公司已成为非洲地区领先的建筑陶瓷供应商。
(1)生产制造优势:非洲合资公司建筑陶瓷生产线及洁具生产线部分设备由公司提供,科达制造具备30多年建筑陶瓷机械的生产制造经验及技术,能够为当地提供适配的装备、配件耗材服务及制造工艺,从而实现产品的稳定性并优化产品品质。
(2)广泛渠道优势:借助公司海外建材业务战略合作伙伴森大集团多年开展国际贸易积累的资源及经验,合资公司的建材项目能够通过其完善的产业链获取更低原材料及备件成本,同时在项目运作前期能够快速拓展销售渠道,并在运营过程中逐步夯实自身产业链。
(3)资金成本优势:建材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公司及森大集团均具备较好资金实力,能够为新增项目提供资金及信用支持。与此同时,基于对公司海外建材业务的认可,世界银行旗下金融机构IFC于2020年与公司签订了长期贷款协议,为非洲项目提供7年期低息贷款;2023年公司与IFC再度合作,其再为公司提供5年期贷款,相较于非洲地区高利率的银行贷款,具备较好的资金及财务成本优势。
经营模式:公司海外建材业务为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森大集团的合资经营业务,广东特福国际为该业务板块的母公司,其中科达制造控股51%、森大集团持有32.51%。子公司广东特福国际负责该业务板块的运营、营销、生产技术、供应链、基建等日常管理,其在海外国家下设全资子公司,负责各建材工厂的生产制造。公司海外建材业务以“竞价+招标组合、询比价补充”的模式进行生产物料采购,以“订单+预测”的模式进行排产,并主要采用“经销”的模式进行销售。
近年来,随着合资公司营销网络的广泛铺开,合资公司海外建材产品已逐步替代非洲部分国家原有进口瓷砖的市场份额。未来,公司将规划形成对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建材市场的广泛覆盖,并计划将非洲的成功经验逐步复制于具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
主要业绩驱动因素:非洲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是当地建材行业增长的双重引擎,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非洲城市的常住人口将增加9亿,占非洲人口的三分之二,城市化趋势成为推动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及住宅装修需求不断扩张的关键因素。根据MECS/Acimac研究中心数据,“2022年非洲本土建筑陶瓷产能为10.37亿平方米”,相较于中国目前超60亿平方米的瓷砖年产量,在同样超10亿人口体量下,非洲地区依然为增量市场,瓷砖产量及消费需求量增长潜力较大。公司将通过成熟的制造业经验、丰富的销售渠道以及规模效应构建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海外建材市场份额及影响力。
3、战略投资培育业务
锂电材料及装备业务: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负极材料+锂电装备+锂盐投资”的业务结构。负极材料业务主要以子公司福建科达新能源、安徽科达新材料为经营主体,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福建科达新能源二期项目的5万吨石墨化加工试生产工作,目前已基本具备9万吨/年石墨化的产能,石墨化加工能力获显著提升。同时,公司于2022年通过子公司全面开启核心机械设备的锂电行业配适性应用,主要基于锂电材料的烧结环节,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的生产以及锂云母提锂提供烧结装备等。作为行业内为数不多“材料+装备”协同发展的企业,公司在锂电业务领域拥有综合竞争优势,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生产设备,赋能负极材料生产降本增效。此外,2017年公司在原有负极材料相关业务的基础上,参股盐湖提锂企业蓝科锂业48.58%股权,目前蓝科锂业具备4万吨/年碳酸锂产能,是中国盐湖提锂的重要力量。
液压泵业务:科达液压专注高端柱塞泵、马达及液压系统的研制与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其所掌握的“高压柱塞泵”核心技术实现了批量国产化与应用,累计有数万台自主研发的大排量高压柱塞泵和斜轴柱塞马达应用于工业、工程机械、海工船舶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已成为多个国家重点项目的牵头单位及中国高端高压柱塞泵重点企业,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科达液压正积极建设安徽生产基地,扩充产能以打造强有力的供应链系统,努力提升工程机械的市场份额,并凭借国内的产品应用经验与成本优势,逐步构建海外分销与服务网络,推动海外本地化销售和服务,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和海外销售占比。
智慧能源业务:科达智慧能源专业开展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研发制造、新能源光储一体化设计施工、电力及碳资产交易、配网运营、电力及电站运维等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目前已在安徽、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山东、非洲(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布局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光储新能源自持和EPC超200MW,年电力交易超150亿千瓦时,持有运营配网项目3个,投资建设充电场站32座。报告期内,公司首个海外光伏电站项目在科达肯尼亚基苏木洁具工厂并网发电,后续科达智慧能源将持续关注公司海外电力使用情况,为公司海外建材业务赋能、降低用电成本。
(二)行业发展情况
1、建筑陶瓷机械行业
全球陶瓷产区遍布广泛,其中中国以庞大的消费市场及生产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陶瓷生产第一,印度、巴西等地区依托其地理位置、原材料优势或产业基础等则位列全球陶瓷产区前列。在国内市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整体延续调整态势,下游陶瓷行业亦面临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的挑战,经营压力加大。同时,近年来国家对于低碳、数字化转型等政策频出,报告期内,国务院颁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底,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印发的《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亦对陶瓷所处的建材行业工业制造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出更高要求。上述市场竞争和政策收紧均倒逼陶瓷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推动落后产线改造,优化行业竞争格局并改善盈利水平。
放眼海外市场,受国际局势变化及全球流动性紧缩等多因素影响,产业链上下游均面临挑战,但是部分海外瓷砖市场率先迎来需求复苏。其中,根据MECS/Acimac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印度瓷砖出口》报告显示,2023年印度瓷砖发展迅速,出口量达到5.89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9.6%,收入增至22.5亿欧元,同比增长28.2%;根据巴西瓷砖制造商协会,巴西2023年瓷砖产销量有所下滑,预计2024年瓷砖需求会有小幅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巴西瓷砖总销量同比增长4%,出口量同比增长5%。与此同时,对于建筑陶瓷机械设备行业,根据意大利陶机与设备制造商协会MECS研究中心,意大利陶瓷机械和设备行业2023年的销售收入攀升至23.73亿欧元,保持0.9%的温和增长,其中,出口销售额增长1.8%,欧盟及南美洲为其主要市场;国内销售额略微下降1.2%。当前,部分海外陶瓷企业由于产线老旧、能源价格高企、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对生产装备技改升级的需求持续。面对挑战与机遇,公司正积极贯彻“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推动全球营销网络及本土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绿色化、数字化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支持陶瓷行业转型升级,并通过“装备+配件耗材+服务”的业务组合实现纵向延伸,打造全球建筑陶瓷生产服务商。
2、海外建材行业
伴随着非洲人口的高速增长、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经济的稳健发展等多重积极因素的叠加,非洲整体建材产品的消费需求稳步上涨。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3年非洲城镇化增长率位于世界前列,未来非洲城镇化进程将持续推进;根据Africa’s Urbanization Dynamics2022报告,预计到2030年,居住在城市的非洲人口数量将增加到50%左右,人口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和机遇。
根据MECS-Acimac《瓷砖市场预测分析-趋势2022-2026》预测,2022-2026年,非洲将是世界瓷砖消费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6%。随着非洲建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吸引了部分贸易商及其他企业进入非洲开展建材业务,市场参与者逐步增加。基于上述背景,公司通过成熟的制造业经验、丰富的销售渠道以及规模效应已具备先发优势;此外,公司正在推动海外建材业务从建陶到洁具、家用玻璃等品类多元化横向拓展,以实现海外建材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打造领先的非洲建材工业集团。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国际局势严峻且错综复杂,全球经济面临刺激增长与控制通胀的双重挑战。面对诸多经营挑战,公司坚定执行全球化战略,在海外市场持续加大陶瓷机械本土化服务建设及配件耗材市场布局,积极推进海外建材业务的项目建设及市场运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94亿元,同比增长15.74%,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60.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4亿元,其中因参股公司蓝科锂业实现的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超80%,受其影响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降低64.16%。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陶机全球化与服务化共振,深耕通用化发展贡献增量
2024年上半年,公司加大全球市场开拓力度,强化服务深度和粘性,通过全方位服务和解决方案巩固公司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建材机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05亿元,同比增长约28.97%,其中陶瓷机械业务国内外接单与收入金额同比均实现较好增长。海外市场方面,受益于公司持续深耕新兴市场、开拓高端市场,公司陶瓷机械业务海外接单占比超60%,东南亚、中东、欧洲及南亚等地区实现较好接单情况。与此同时,公司陶瓷机械产品的生产、发货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推进;公司亦大力支持土耳其基地的建设,组建土耳其本地实验室和团队,为本土化生产、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在产品及服务方面,公司持续完善“装备+配件耗材+服务”的业务组合,推进海外配件销售服务网点的建设及扩大重点陶瓷产区代理商、贸易商的合作,并重点支持印尼、墨西哥等地配件仓的落地,报告期内公司配件耗材业务同比实现较好增长。同时,为支持下游行业向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绿色转型,切实提升陶瓷企业综合竞争力,公司加快节能环保技术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及推广,推出数字化节能泥浆制备系统、全新升级的系列压机、智能储砖系统、擎系列高效智能抛光线、集成机器人快速包装线所组成的窑后智能整线等,报告期内公司窑后设备、压机及原料设备等均实现较好增长。此外,近年来公司利用机械装备的生产制造经验,不断探索核心技术和能力外延布局新领域,实现机械设备的跨行业/领域应用,目前公司压机、窑炉的通用化已实现较好发展。报告期内,子公司恒力泰的铝型材挤压机接单合计超1.7亿元,且实现海外接单的增长,亦为汽车主机厂落地了国内首条汽车门槛梁等小部件装备整线项目。
(二)产能布局引领海外建材版图扩容,汇率波动致使业务阶段性承压
2024年上半年,尽管面临通货膨胀、利率和汇率上升等不利因素,非洲经济仍展现发展韧性,公司结合非洲人口规模增长、城镇化进程加速及年轻化人口结构的发展潜力,积极践行“大建材”策略,持续推进产能建设与市场布局。目前公司肯尼亚基苏木洁具工厂、喀麦隆陶瓷项目K1、K2线已相继投产;此外,非洲科特迪瓦及中美洲洪都拉斯建筑陶瓷生产项目、非洲坦桑尼亚及南美秘鲁玻璃生产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建设中。截至目前,公司已于非洲六国运营7个工厂,拥有19条建筑陶瓷生产线、2条洁具生产线;2024年上半年共实现建筑陶瓷产品产量超0.8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约20%,公司海外建材业务整体实现营收实现19.84亿元,同比增长4.02%;毛利率为30.95%,同比下滑12.69个百分点。
海外建材业务业绩承压与瓷砖产品价格调整及非洲汇率波动强相关。一方面,因市场结构性竞争、项目策略性调价等因素影响,瓷砖销售价格短期承压,导致海外建材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另一方面,在全球持续高利率及地缘政治形势严峻的压力下,部分非洲货币贬值导致公司当期汇兑损失大幅增加(含因外部贷款带来的未实现的汇兑损失),海外建材业务整体盈利空间有所压缩。当前,公司于非洲肯尼亚、坦桑尼亚、加纳等国家的瓷砖产品销售价格已有所提升,预计将对2024年下半年带来正向影响;同时,公司亦将根据市场及项目进展情况逐步提升产品价格、调整外债规模,降低汇率波动对业绩的影响;并将持续支持高端品牌培育及门店升级,积极落实集中存储或中转仓等渠道建设,推动工厂降本增效项目的开展,保障公司海外业务的稳定发展。
(三)深化降本增效路径应对行业低迷,锂电材料产销双增凸显经营韧性
2024年,受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及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影响,锂电产业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下滑,相关行业投资热度继续降温,行业面临市场阶段性失衡与产业链调整的挑战。2024年1-6月,公司负极材料产销量同比有所提升,但受行业供需关系、价格下行、投资项目收紧等影响,公司锂电材料及装备业务业绩承压,报告期内锂电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3.00亿元,同比下降约26.63%。在当前锂电市场较低迷的情况下,公司深入挖掘“石墨化代工+储能负极材料”业务,将继续积极推动制造工艺升级,深化降本增效路径,增强产品竞争力。
参股公司蓝科锂业的控股股东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股份”)因自身需针对开发天然卤水资源进行资源税补缴,需将蓝科锂业2021年至2023年向其支付的盐田及采卤系统维护费增值税税率由6%调整至13%;同时,拟按照2023年成锂卤水定价方式,回溯调整对蓝科锂业2021年至2022年的成锂卤水销售价格,并将调整后的5.81亿元(含税)采购卤水的费用差额入账至2024年上半年。根据蓝科锂业提供的相关财务数据,综合考虑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增加、卤水费用增加等共同影响,将导致蓝科锂业于报告期内增加营业成本约4亿元。
目前,上述两项调整事项已经蓝科锂业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公司对于第二项回溯调整蓝科锂业成锂卤水采购金额已明确表示反对意见,不排除盐湖股份对蓝科锂业相关费用在账务处理后进行款项划转。公司高度关注上述事宜,已协同律师第一时间对实施议案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进行梳理,公司认为蓝科锂业并非资源税纳税主体,且前期合同已履行完毕,回溯补缴2021至2022年卤水费用缺乏法律依据,亦不符合蓝科锂业《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目前蓝科锂业提供的报表已将上述调整盐田及采卤系统维护费增值税税率、回溯调整成锂卤水采购金额于本报告期确认相关账务处理,基于谨慎性原则,当前公司仅能根据蓝科锂业提供的报表确认公司相关投资收益,公司仍在联系盐湖股份就此事宜进行磋商,寻求合法合规的处理方式,但各方尚未达成一致。公司将积极关注上述事件进展情况,并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及措施积极维护公司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目前蓝科锂业经营一切正常,若公司积极促使蓝科锂业停止上述调整,并将账务影响还原,预计将对蓝科锂业及公司未来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具体会计处理及相关财务数据需以公司年审会计师审计确认后的结果为准。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风险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面临着诸多挑战,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全球通胀水平高企、新兴国家债务风险加剧等多重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近年来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发展,公司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过半,而地缘政治冲突导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贸易环境日益复杂,相关贸易保护措施可能对公司海外业务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全球经济不稳定态势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公司陶瓷机械业务与国家发展战略、产业调控政策紧密相关,国家关于信贷和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以及节能降碳等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化,将对陶瓷产业带来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产品销售。
公司将继续加强对宏观经济及相关产业政策变化趋势的研究,及时掌握政策信息和政策导向,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情况,争取准确预判、精准施策,积极应对宏观经济风险给公司经营发展带来的影响;强化贸易合规建设和风险防控,加强对涉敏地区及客户供应商的合规审查,对重点市场进行风险研判和监控预警,克服地缘政治对公司经营带来的挑战。同时,公司亦将秉持全球化的发展理念,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保障公司的稳健经营。
2、海外经营风险
公司积极实现全球化发展,稳步推进全球化的布局进程,设立了多个海外销区及子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部分地区存在政局动荡、武装冲突、债务违约等情况,且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习俗、文化、政治、法律等多方面差异,公司的海外投资可能面临一定的经营与管理风险。此外,随着公司全球化布局的深入,境外投资、境外融资、国际贸易等业务比重不断上升,汇率的变动将影响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及境外投资实体的价值,并间接引起公司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的变化,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公司将坚持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立足全球资源规划布局,实现业务的全球化扩展。对于海外基地的运营,除安排熟悉各国国情且具有丰富经验的经营团队外,逐步加深海外的本土化运营程度并开启精益改善工作,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及提升海外创效能力。同时,公司密切关注汇率市场波动情况,合理控制汇率风险敞口,谨慎采取外汇套期保值等合规金融手段或产品价格调整方式对冲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
3、对外投资风险
近年来,公司从传统的建材机械设备供应商向全方位服务商转型,纵向延伸至配件耗材领域,同时通过新设或并购子公司进入锂电材料、铝型材挤压机、海外建材、锂电材料装备等业务领域,并通过参与产业基金对优质标的进行培育及强化与产业链上下游的黏性。在全球经济形势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可能存在投资收益不及预期或投资失败的风险。与此同时,随着公司经营规模和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公司总部对各子公司的业务整合及管控面临较大挑战。
公司已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体系,将持续聚焦核心业务的对外投资,加强投资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评估、审批、决策等重要环节,强化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并对项目的退出方式和退出机制进行合理评估,最大程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加强公司规范运作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合理分授权,保证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合规、高效运转;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及重视人才培养,持续优化公司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4、商誉减值风险
近年来,公司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资产重组、增资、股权转让等方式相继收购了多家公司,如未来被收购的子公司发展低于预期,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形,将存在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
公司将持续加强投后管理工作,通过对被收购公司的经营融合与规范治理,落实其经营主体责任,激发其增长动力,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提高被收购公司的经营效益,并且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和内部审计监督,从而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面对海内外复杂政策、经济局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公司放眼全球市场强化战略布局,围绕并落实“全球化、服务化、数字化、年轻化”四化融合战略,紧抓行业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报告期内,公司在以下方面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强大的海内外本土化服务体系优势
科达制造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深耕海外本土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在陶瓷机械板块,公司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在技术研发、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全球化布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一方面,公司通过适时建立海外子公司、办事处等方式组建海外本土销售团队,并建立海外配件仓及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全面拓展并强化全球营销、服务网络,实现全天候快速响应。另一方面,近年来公司通过海内外基地建设或改造、数字化升级等措施,以及陶机及其模具公司收并购等产业链整合,已形成全球近百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分工协作的布局,实现产品品质及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并得以融合欧洲制式高品质、智能化的产品及工艺,持续迭代公司陶瓷机械产品,强化公司在全球陶机市场的竞争力。
在海外建材板块,公司合作伙伴森大集团是中国最早进入非洲、南美洲等海外市场的国际贸易企业之一,已在当地形成了广泛的渠道及品牌等资源。经过双方多年合作深耕非洲市场,目前海外建材业务通过“内销+出口”的方式实现了对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多地区瓷砖市场的广泛覆盖,并通过本土化深耕已在市场、渠道及供应链等方面形成了一定壁垒。当前,公司正基于市场的终端需求逐渐丰富建材品类,横向拓展至洁具、玻璃等品类建材产品的本土产能建设,为非洲及其他区域城镇化发展带来“中国方案”。
(二)迭代的合伙机制及具备国际化管理经验的人才优势
公司始终秉承“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文化理念,持续探索与实践多元化激励机制,打造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合伙文化”。通过上市公司层面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以及在子公司层面搭建的员工持股平台,公司逐步构建了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合伙机制”,凝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报告期内,鉴于公司海外建材业务规模近年来显著提升,公司及合作伙伴通过设立海外建材板块的二级总部,逐步整合双方相关建材业务的人员、渠道等,强化业务板块的独立性、管理系统性;同时,基于海外团队人力成本及稳定性、海外项目艰苦环境,并综合成长性业务长效激励的考虑,当前公司在合资公司层面规划搭建持股平台,将核心管理层和骨干员工与业务发展紧密联系,践行公司“合伙文化”机制,助力公司长效、可持续发展。此外,综合考虑公司核心人员管理职能调整及未来人才激励的需求,本期公司对子公司安徽科达机电、福建科达新能源的员工持股平台进行优化,保障激励计划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经过多年的海外运营实践,公司已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国经营能力的管理团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全球化运营管理经验,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全球化布局,与合作伙伴积极应对全球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三)引领行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坚持由“科”而“达”的创新发展道路,在“创新永无止境”的核心经营理念引导下,设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依托完善的研发体系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在业务层面积累了大量创新研发成果,推出了更多符合市场新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巩固着公司的竞争优势地位。
报告期内,科达制造通过“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建筑陶瓷抛光线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瓷砖智能储运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分别荣获2023年度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子公司恒力泰荣获工信部颁发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子公司安徽科达洁能成功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彰显了相关单位对公司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高度认可与支持。
(四)效能与品质双轮驱动的精益智造优势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公司作为离散型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坚定践行“数字化”战略,打造智造体系,并将精益理念贯穿设计、生产、管理多环节,全面推进数字化精益工作。对内,在生产端,公司构建柔性生产线,建立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全过程量化品质管理,优化企业生产制造能力;在管理端,公司正积极组建信息化总部,计划从全局视角出发进行数字化顶层设计与体系建设,提升公司运营管理能力。报告期内,子公司佛山科达装备5G智慧工厂正式建成投产,通过应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定制先进数控加工设备等,可实时采集数据和实现部分算法决策,突破了“非标化”难题,打造了具有超前性的“一个流”大型装备生产工厂;子公司德力泰“高端窑炉零部件数字化智能生产车间”被评为目前国内外窑炉制造行业首个“数字化智能制造车间”,为全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数字化标杆示范样本。
对外,公司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链协同转型,聚焦公司主要陶机设备的上网互联及陶瓷生产经验数据标准量化,为陶瓷生产企业提供现场数据采集、生产在线监测、能源与产量分析、生产控制优化、设备故障预警等信息服务。报告期内,科达制造推出甄陶数字化工厂项目MOM3.0,其通过加入智能工艺模块、与行业领先的大模型合作等举措,为陶瓷企业定制最佳的工艺优化路线,进而推动企业节能降耗与提质增效。
同时,公司积极构建精益价值链,深入进行制造系统的标准化作业改善、齐套改善、品质改善等工作,增加围绕研发产品改善为主的突破性产品开发工具导入与应用迭代;此外,公司进一步推动全员自主改善落地与深化,从广度上拓展至管理的流程建设与优化领域。报告期内,科达陶机作为集团精益工作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全员自主改善活动收到有效提案数超2,300份,共开展改善周活动95场,并通过“BPD工作坊”等形式,进一步推进科达陶机生产效率和工艺质量持续提升,供应链平台共识及交付和质量持续改善。海外建材业务方面,合资公司全力推进精益管理工作,涵盖费用控制、产能管理、配方工艺优化、能耗改善、现场5S等关键领域,通过全面复盘和项目梳理,识别并实施了70项核心费控专项、立项18个原料改进项目,有效降低了生产制造燃料能耗。在精益工作的推进下,其他基地亦相继启动精益生产改善项目,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未来,公司将持续围绕经营,朝着沉淀科学改善方法、育成专业人才,打造品质最优、成本最佳、柔性交付的精益智能化工厂的长远目标奋进。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为应对全球经济放缓、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锂电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公司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持续加大陶瓷机械海外及配件耗材市场布局、陶瓷机械通用化领域的开拓,推进海外建材业务的项目建设,深化锂电材料降本增效路径,助力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96亿元,同比下降13.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92亿元,同步下降50.79%,其中受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公司参股公司蓝科锂业实现的业绩较上年同期降低62.50%;整体业绩承压的同时,海外业务展现经营韧性,公司海外业务营收占比约60%。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如...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为应对全球经济放缓、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锂电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公司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持续加大陶瓷机械海外及配件耗材市场布局、陶瓷机械通用化领域的开拓,推进海外建材业务的项目建设,深化锂电材料降本增效路径,助力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96亿元,同比下降13.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92亿元,同步下降50.79%,其中受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公司参股公司蓝科锂业实现的业绩较上年同期降低62.50%;整体业绩承压的同时,海外业务展现经营韧性,公司海外业务营收占比约60%。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陶瓷机械
横向拓宽加快业务布局,纵向拓深强化服务深度
2023年,公司陶瓷机械国内业务受房地产及建筑陶瓷市场影响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公司坚持全球化战略,以国际视野布局全球,一方面通过深耕海外本土市场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同时,增加服务化业务,携手合作伙伴开拓海外发展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建材机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4.77亿元,毛利率28.39%,提升2.38个百分点;其中主要的陶机业务海外接单占比超55%,配件耗材服务亦取得较好成绩。在海外市场方面,公司8台科达擎系列高效智能磨边机发运意大利;科达品牌窑后智能整线首次挺进印度市场;智能仓储事业部研发的欧洲制式窑后AGV储砖系统亦成功应用于越南市场;此外,印度、东南亚、中亚等部分地区订单获较好增长。
在产业链整合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入股陶瓷色釉料国内龙头企业国瓷康立泰并合资成立广东康立泰、收购意大利压机磨具企业FDS等业务延伸举措,均扩大了科达制造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助力“全球建筑陶瓷生产服务商”的转型。与此同时,公司加快海外布局的速度,科达制造土耳其BOZUYUK工厂奠基、成立印尼子公司、在东欧和墨西哥设立办事处等,均强化了公司海外销售服务网络以及海外配件供应能力,能够专业及时响应客户需求;FDS的收购也为公司陶机业务进一步深耕欧洲市场,加强在欧洲基地的资源整合增添强大助力。
科技创新结硕果,通用化探索稳步前行
创新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公司将节能减耗、效率提升和智能管控作为创新主线,助力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公司宽体窑、抛光线等陶瓷机械设备持续迭代,实现更低能耗效果、更高运转效率,其中子公司德力泰参与的“零碳烧成陶瓷砖中试生产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鉴定,对加速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外,报告期内,辊压机、多元摆动智能抛光机、全自动拣选包装线、甄陶MOM、无机人造石整厂工程等多款创新产品相继推向市场,继续保持科达制造在建材产业技术引领者的行业地位。
同时,公司围绕、利用现有生产制造陶瓷机械装备的经验,不断探索核心技术和能力的外延,拓展铝型材挤压机、锂电窑炉、白瓷产线等其他领域业务。报告期内,子公司恒力泰共签订铝型材挤压机订单合计近4亿元,实现较好发展。窑炉产品方面,子公司德力泰再度为印度瓷砖头部品牌Kajaria集团的卫浴项目提供服务,签约两条卫生洁具隧道窑、梭式窑,并为印度日用瓷知名陶企Pecasa公司量身订制日用瓷整线,助力客户智能化的生产升级和餐具产品品质升级。
(二)海外建材
产能释放营收稳增长,多因素传导盈利水平承压
2023年,受到通胀高企及货币贬值的影响,非洲市场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但在非洲经济温和发展、人口规模及城镇化率持续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公司海外建材业务持续扩产,保持韧性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进各产线的建设及产能释放,塞内加尔建筑陶瓷生产项目二期、赞比亚建筑陶瓷生产项目二期、加纳建筑陶瓷生产项目五期于年内陆续投产;此外,公司第一个洁具项目加纳洁具厂亦在报告期内试生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于非洲五国运营6个工厂,拥有17条建筑陶瓷生产线、1条洁具生产线,年内共实现建筑陶瓷产品产量超过1.5亿平方米。公司海外建材业务全年实现36.55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1.59%;毛利率为35.70%,同比下滑7.63个百分点。
近年来,公司海外建材业务营收持续增长,但受美元升息影响导致非洲部分国家货币贬值进而影响当地居民购买力,国际贸易及运输的恢复、本土其他方产能的释放,以及全球经济放缓特别是中国及印度去库存的影响,亦带来了本土部分区域的结构性竞争,导致公司海外建材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另一方面,因海外建材持续的项目建设需求,公司2023年在控制整体资产率的前提下,持续增加海外中长期外币贷款,而外币持续加息使得公司财务费用进一步提升,非洲当地货币对应外币的价格大幅波动亦引发较大汇兑损益(含因外币贷款带来的未实现的汇兑损失),使得公司盈利水平相比上期有所下滑。
发展潜力仍持续,积极深化产能布局
作为深耕非洲发展的海外建材业务,势必将会与非洲结构性市场供需、当地汇率波动等因素强相关,而这些因素离不开国际政治、经济甚至金融政策变化的影响。公司海外建材业务确实于2023年面临一定经营压力,但在非洲地区庞大的人口基数、较低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非洲地区仍然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因此,公司一方面持续深化产能布局,同时亦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及原材料供应链、增加员工本土化比例、开启精益改善工作等进行降本增效,通过竞争对手洽谈、动态调整价格水平等方式,以减少汇率波动对利润产生的影响。
目前,公司围绕“大建材”战略,积极深化产能布局,不断进行区域拓展和产品品类延伸。肯尼亚基苏木陶瓷洁具生产项目于2024年1月投产,喀麦隆和科特迪瓦建筑陶瓷生产项目、坦桑尼亚以及南美秘鲁建筑玻璃生产项目等正在建设中,此外美洲洪都拉斯建筑陶瓷生产项目正在筹备中。在现有全部在建项目达产后,预计公司将合计形成年产超2亿平方米建筑陶瓷、260万件洁具及40万吨建筑玻璃的产能。此外,公司未来也将积极考察美洲、亚洲等区域性机会,亦不排除通过自建或并购整合等方式完成区域布局。
(三)锂电材料
负极材料聚焦提质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子公司福建科达新能源一期1万吨/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成品产线和安徽科达新材料1万吨/年人造石墨生产线满负荷运行,福建科达新能源一期增产技改及二期部分石墨化生产线建设完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得益于福建基地产能释放,公司负极材料成品的产、销量于2023年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受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及价格下行的影响,公司负极材料营收规模受限,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7.40亿元,毛利率阶段性承压。
负极材料行业处于结构性产能过剩阶段,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通过规模化产能建设降低管理成本边际,同时在保障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深化降本增效路径。公司一方面通过优化导电和保温结构、根据峰谷分时电价机制优化生产计划等节能措施降低能耗,另一方面通过工艺调整、公司自营的锂电材料装备产品优化等方式降低成本,石墨化生产线采用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石墨化生产技术,实现降低能耗10%以上,单耗更低的厢式石墨化工艺研发也在全力推进中。
目前,公司正紧跟市场情况及客户需求,分步安排福建科达新能源二期负极材料预处理及成品线、重庆基地年产5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线项目的建设及产能释放。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前期勘测区域未发现有效锂矿资源,目前公司正在非洲地区持续进行石墨矿的勘探工作。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维护现有储能头部客户合作关系,并不断挖掘新客户,多渠道提升市场占有率,努力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
市场波动引发投资收益大幅下滑
报告期内,参股公司蓝科锂业的提质稳产技术改造工程完成并已投入运行,并积极开展科研、技改工作,其中,沉锂母液高效分离工业化试验,实现现有盐湖提锂吸附法、膜法、萃取法主流工艺的集成创新,沉锂母液段回收率由75%提高至95%以上,锂资源整体回收率提高约5个百分点。
目前蓝科锂业已拥有合计4万吨/年碳酸锂产能装置,最高日产量已突破140吨。2023年,蓝科锂业产销量同比均实现较好增长,碳酸锂产量约3.61万吨,销量约3.82万吨,库存量0.20万吨。与此同时,碳酸锂市场终端价格从报告期初约50万元/吨持续下跌,于报告期末跌破10万元/吨,随着碳酸锂价格的剧烈波动,蓝科锂业实现的业绩同比大幅下降,最终实现营业收入63.35亿元、净利润29.69亿元,对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贡献为12.94亿元,对比上年同期减少约21.56亿元。
(四)引入股东优化股权机构,董事会扩容激发治理活力
守护企业价值,共筑稳定基石,在市场景气度下降的情况下,公司通过引入产业投资者成为大股东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2023年年初,广东联塑通过二级市场持续增持公司股份并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截至期末,广东联塑持股比例达公司总股本的7.01%;此外,2023年下半年,公司第一大股东梁桐灿先生亦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增持公司股份17,314,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9%。新股东的加入及大股东的增持反映了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提振了市场信心,并使公司具备更加稳定的股权结构,助力公司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进董事会成员的专业化、多元化,完善公司顶层治理架构、提高董事会决策能力和治理水平,公司将董事会成员人数由9名增加至12名。自此公司形成了4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4名独立董事的结构,外部董事占比达到67%。其中,新董事中进一步增添了产业经济及海外业务视角,亦通过国内知名学府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加入,为公司带来了战略宏观视角,有助于公司梳理业务情况,实现更长远发展目标的跨越,并为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专业指导建议。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建筑陶瓷机械市场
2023年,国内房地产行业持续深度调控,国家能耗和双碳政策加速深化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再次明确了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平板玻璃等25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陶瓷行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产业链正经历市场增速降缓、新旧产能转换、低端产能持续出清的新常态。国内市场整体投资意愿偏弱,行业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持续,但是亦有一批新的智能化、绿色化项目陆续落地投产。同时,绿色建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推广应用不断加强,逐渐成为支撑建材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在此背景下,行业由高速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市场下滑和政策缩紧倒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缺乏产品创新能力和不符合环保政策要求的建筑陶瓷企业陆续被淘汰,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洗牌加剧,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头部企业或将通过持续的创新和资源整合,分享更多的市场份额,迎来新的机遇与发展。在陶瓷机械方面,加快生产过程绿色化、加速生产方式智能化成为大势,陶瓷机械装备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公司通过工艺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应用、数字技术升级、产线效能提升,加速推动下游企业以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赋能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放眼海外市场,受国际局势变化及全球流动性紧缩等多因素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面临挑战。意大利是全球陶瓷机械生产和出口强国,根据MECS-Acimac研究中心编制的初步数据估计,2023年意大利陶瓷机械行业的销售额下降了1.7%,但仍达到23.1亿欧元,其中出口销售额同比下降4.1%至16.2亿欧元,占总销售额的70%。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需求和老旧产线的升级改造带来一定发展机遇。一方面公司将积极面向欧美市场输出核心设备,不断进行样板工程的打造及服务化业务的开拓;同时,公司亦将瞄准具备较好人口基数、较低人均瓷砖消费量等具备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进一步发展陶瓷机械海外市场。
(二)海外建材市场
公司海外建材业务覆盖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人口的建陶需求,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2022年人口情况,在全球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的情况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人口增长率保持2.5%-3%,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根据FitchSoution发布的基建行业报告预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SSA)在2023年将成为全球基建行业增长最快的地区。
非洲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基建快速发展推动当地建材市场的持续发展,根据MECS-Acimac发布的《世界瓷砖生产和消费》报告,由于埃及、阿尔及利亚、加纳、肯尼亚和赞比亚本土瓷砖产量的增加,2022年非洲地区瓷砖产量增长13.0%至10.37亿平方米,消费量增长5.4%至12.42亿平方米。
在中国建材市场相对饱和的背景下,非洲建材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吸引了部分贸易商及其他企业进入非洲开展建材业务,市场参与者逐步增加。近年来,公司及合作伙伴依托雄厚的技术装备实力、完备的非洲销售网络以及资金保障快速抢占市场,凭借广泛完整的供应链及规模效应打造护城河,积极建立品牌形象提升竞争优势,构建海外建材业务竞争力。目前公司积极横向扩展多品类的建材业务架构,并拓展业务区域至南美等其他地区,将充分利用海外建材板块的渠道协同优势拓展区域市场,促进海外建材板块的可持续发展。
(三)锂电材料及装备市场
近年来,在全球碳中和进程持续推动下,锂电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及风光储能、通信储能等储能领域加快兴起并迎来增长窗口期,市场新增产能持续增加。2023年,锂电池及相关材料产能扩张速度超过市场需求释放速度,行业竞争加剧,但动力、储能锂电池市场需求仍保持稳步向上增长态势。根据高工锂电(GGII)、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数据,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675GWh、185GWh,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过435GWh。锂电池出货量的增长带动核心材料需求提升,一阶材料环节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产量分别达到230万吨、165万吨,增幅均在15%以上;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数据,二阶材料中碳酸锂产量约51.79万吨,产量同比增长31.1%;随着以石墨化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回归,人造石墨性价比大幅提升,市场占比提升至89%。
经历了近三年的产能扩张期,2023年锂电行业产业链加速结构性调整。负极材料方面,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叠加负极行业企业扩建产能进入释放期,负极材料行业面临产能消纳和价格下行的压力。2023年负极材料市场价格呈现下跌趋势,下半年逐步止跌企稳,供需阶段性失衡,负极材料行业产能扩张节奏有所放缓。碳酸锂方面,受供需关系影响碳酸锂价格波动较为剧烈,价格于年初快速调整,5-7月小幅上涨,7-11月再次探底,报告期末其价位已接近二线碳酸锂厂商生产成本线且已企稳在9-10万元/吨的价格区位。短期内锂电材料行业存在市场价格下跌、产业链调整等压力与挑战,以更低的成本创造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是锂电企业在产业链重塑中成功穿越周期的关键。
2023年负极材料价格走势2023年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走势
面对新的产业周期,锂电材料行业对于制造成本、产品质量、制造系统等多方面提出更高标准,对锂电装备企业的产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节能降耗、整线交付能力等均提出新的要求,形成对于优质产能设备的需求,带动锂电材料装备行业的迭代发展。报告期内,在锂电材料领域,公司推动负极材料项目释放产能,深化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支持蓝科锂业技改提产;在装备领域,公司协调整合内部锂电材料及装备资源,自主研发了节能降耗的锂电装备、退役动力电池全组分回收利用装备等产品。未来,公司将不断完善锂电材料及装备的业务布局,通过工艺及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方式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建筑陶瓷机械、海外建材、锂电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战略投资以蓝科锂业为主体的锂盐业务。
(一)陶瓷机械业务
1、业务及产品介绍:公司建材机械业务以建筑陶瓷机械为主,核心产品包括压机、窑炉、抛磨设备等,主要为下游建筑陶瓷厂商的瓷砖生产提供制造装备。同时,公司亦为下游陶瓷厂商提供配件耗材、设备维修改造、数字化升级的配套服务,通过“装备+配件耗材+服务”的组合实现纵向延伸,打造“全方位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在发展传统优势陶机主业的基础上,公司不断探索核心技术和能力的外延,持续丰富产品矩阵,目前公司压机设备已延伸应用于炊具压制生产、日用瓷等静压/滚压成型、金属锻压、铝型材挤压机等领域,窑炉设备已应用于卫生洁具、餐具、耐火材料及锂电行业产业链。
2、产品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
(1)品牌优势:科达制造是全球领先的建筑陶瓷机械装备供应商,以陶瓷机械起家,在建材机械领域实现了“陶瓷机械装备国产化”、“做世界建材装备行业强者”的历史目标后,已成长为我国乃至世界陶瓷机械行业龙头企业,旗下拥有“科达(KEDA)”、“力泰(HLT&DLT)”、“唯高(ICF&Weko)”三大知名品牌,在建筑陶瓷机械市场具备较好品牌力。
(2)供应配套优势:目前,公司是亚洲唯一一家具备建筑陶瓷机械整厂整线生产供应能力的企业。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深入拓展,公司在印度、土耳其、意大利、印尼均设有子公司,陶机业务已覆盖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东南亚、非洲、欧洲、南北美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全球范围内生产、贸易、配件、服务资源跨区域协同,具备较好的全球化供应、服务能力。
(3)产品结构优势:通过中国和意大利子公司的技术与工艺迭代,公司已逐步完善产品结构,覆盖多产品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具备更好的产品配套及服务能力。
3、经营模式:公司建筑陶瓷机械业务在中国佛山、意大利等地区共拥有13个生产制造基地(含装备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及海外地区。公司通过国内直销,国外“直销+代理”、“合资建厂+整线销售”等销售模式,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经营模式,旗下融资租赁公司可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同时,公司通过土耳其、印度、印尼子公司为当地及周边国家提供配件、耗材及维修改造等服务,及时响应海外客户的需求。
针对建材工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发展中国家,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或运营基地进行本土化运营,将配件、耗材及维修等服务前移,建立强有力的本地化销售和服务队伍,全面升级服务体系以增加客户粘性。针对欧美等海外高端市场,公司通过收购等方式,融合意式制造完善公司产品线及产品力,并借助当地品牌渠道将公司核心产品推向高端市场,通过打造样板工厂、具有超高性价比优势的整线投资,以及后续配件维护服务方案,提升公司陶瓷机械在欧美市场的影响力,积极拓展增量市场。
4、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国内陶瓷机械的业务驱动来自于下游新产品的迭代拉动、陶机的更新换代、陶企降本增效新需求以及部分碳排放、绿色生产等环保政策的要求,2023年来随着国内下游建筑陶瓷及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公司国内陶瓷机械业务整体占比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公司持续深化全球化布局,深度挖掘海外市场增量,进一步稳定海外市场占比并优化毛利贡献。报告期内,面对国内外多方位挑战,公司陶瓷机械海外接单占比超55%,其中印度、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带来较好助力,埃及、意大利及中亚部分国家亦取得亮眼进步。
(二)海外建材业务
1、业务及产品介绍:自2016年开始,公司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产能合作”的发展战略,把握非洲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市场机遇,主动将业务延伸至下游建筑陶瓷领域。基于非洲及其他新兴市场旺盛的基建及工业用品消费需求,近年来公司围绕“大建材”战略进行业务拓展,逐步切入洁具、玻璃等品类,形成“陶瓷+洁具+玻璃”的业务架构,并从区域上策略性延伸至美洲及亚洲等地区。
截至2023年底,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已在非洲肯尼亚、加纳、坦桑尼亚、塞内加尔、赞比亚5国合资建设并运营6个生产基地,现已建成17条建筑陶瓷产线及1条洁具产线。2023年,公司建筑陶瓷产量超1.5亿m2,并出口至东非乌干达、卢旺达、马拉维及西非多哥、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等多个国家;公司加纳洁具项目自5月投产后,累计已突破47万件产量。
2、产品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作为非洲城镇化的伴随者,目前公司已成为非洲地区领先的建筑陶瓷供应商。
(1)陶瓷制造优势:非洲合资公司建筑陶瓷生产线由公司提供,科达制造具备30多年陶瓷机械的生产制造经验及技术,能够为当地提供适配的陶机装备、配件耗材服务及建筑陶瓷制造工艺。
(2)广泛渠道优势:借助公司海外建材业务战略合作伙伴森大集团多年开展国际贸易的优势及经验,合资公司的非洲项目通过广泛、完整的产业链能够获取更低材料及备件成本,同时在项目运作前期能够快速拓展销售渠道,并在运营过程中逐步夯实自身产业链。
(3)资金成本优势:建材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公司及森大集团均具备较好资金实力,能够为新增项目提供资金及信用支持。与此同时,基于对公司海外建材业务的认可,世界银行旗下金融机构IFC于2020年与公司签订了长期贷款协议,为非洲项目提供7年期低息贷款;2023年公司与IFC再度合作,其再为公司提供5年期贷款,相较于非洲地区高利率的银行贷款,具备较好的资金及财务成本优势。
3、经营模式:公司在海外开展的建材业务均为与战略合作伙伴森大集团合资经营,其中科达制造控股51%、森大集团持有49%。双方共同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重点国家进行产能布局,合资设立工厂并运营建材业务,通过合资公司营销网络的广泛铺开,逐步替代非洲各国原有进口瓷砖、洁具及建筑玻璃的市场份额,规划形成对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建材市场的广泛覆盖,并将非洲的成功经验逐步复制于南美及亚洲等新兴市场。
4、主要业绩驱动因素:近年来,随着非洲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基于非洲庞大的人口基数、增长的建材需求,公司积极布局产能建设及丰富建材品类,在实现进口瓷砖替代的基础上抢占市场发展先机。2022年非洲总人口超14亿,已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根据MECS/Acimac研究中心数据,2022年非洲本土建筑陶瓷产能为10.37亿m2,需求量为12.41亿m2,相较于中国目前超60亿m2的瓷砖产量,非洲地区依然为增量市场,瓷砖产量及消费需求量增长潜力较大。2023年,公司海外建材营业收入实现同比11.59%增长,主要是来自于新增产能的释放。公司将通过成熟的制造业经验、丰富的销售渠道以及规模效应形成商业壁垒,提升公司海外建材市场份额及影响力。
(三)锂电材料业务
1、业务及产品介绍:公司于2015年开始进入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主要从事石墨化代加工,以及人造石墨、硅碳复合等负极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相关产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目前,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主要以子公司福建科达新能源、安徽科达新材料为经营主体,以储能电池领域应用为主,已形成“锻后焦-石墨化-人造石墨”一体化,以及钠电硬碳负极材料研发的产业链布局。报告期内,随着福建科达新能源二期5万吨/年石墨化产线的建设,综合安徽基地产能,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已基本具备9万吨/年石墨化、5万吨/年人造石墨的产能布局。
2017年公司在原有负极材料相关业务的基础上,参股盐湖提锂企业蓝科锂业48.58%股权,目前蓝科锂业具备4万吨/年碳酸锂产能,是中国盐湖提锂的重要力量。此外,公司于2022年通过子公司全面开启核心机械设备的锂电行业配适性应用,主要基于锂电材料的烧结环节,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的生产以及锂云母提锂提供烧结装备等。
2、产品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已初步具备规模化产能,目前处于成长期。作为负极材料与锂电装备协同发展的企业,公司依托自研核心生产设备与先进工艺的优势,不断提升负极材料智能制造水平,全工序综合制造成本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基于下游客户对储能产品性能的高标准要求,公司亦不断优化负极材料产品性能,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尤其在储能用超长循环人造石墨负极方面受到客户的深度认可。此外,通过与部分核心客户的股权连接,公司与客户建立了更紧密高效的产业合作关系,并基于公司现有客户的高确定性,使得公司负极材料的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在行业高位水平。
3、经营模式:目前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在国内进行生产制造,并面向国内市场,主要采取以销售为主导、研发和品质为保障、技术为支持的研产销协同机制,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成本端一般通过比价方式向合格供应商进行采购原材料。
4、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公司的负极材料主要用于储能电池领域,同时亦可应用于动力及数码类电池领域。在新能源产业及储能行业中长期持续增长的预期背景下,相关锂电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公司通过立足自身核心装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带来工艺优化与成本降低,同时布局负极材料产业链一体化研发生产,积极共建产业生态圈,加强与业内企业的合作协同,并依托下游客户的业务规划及自身技术积累、合作研发等方式进行稳步扩产及产品迭代升级。
(四)战略投资培育业务
(1)液压泵业务:科达液压专注高端柱塞泵和马达的研制与技术创新,整合液压系统并提供解决方案,其所掌握的“高压柱塞泵”核心技术实现了批量国产化与应用,累计有数万台自主研发的大排量高压柱塞泵和斜轴柱塞马达应用于工业、工程机械、海工船舶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已成为多个国家重点项目的牵头单位及中国高端高压柱塞泵重点企业,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广东佛山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科达液压于报告期启动了安徽基地的建设以提升产品设计制造能力,扩大行走机械用液压泵和马达产能,并通过收并购补全产业链。未来其将持续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分销网络并利用公司海外渠道以拓展境外市场。
(2)智慧能源业务:科达智慧能源专业开展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研发制造、新能源光储一体化设计施工、电力及碳资产交易、配网运营、电力及电站运维等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目前已在安徽、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山东、非洲(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布局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光储新能源自持和EPC超200MW,年电力交易超150亿千瓦时,持有运营配网项目3个,投资建设充电场站32座。报告期内,安徽科达智慧能源荣获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2023年,科达智慧能源管理团队走访非洲并组建了海外事业部,公司首个海外光伏电站项目在科达肯尼亚基苏木洁具工厂建设完毕。未来,科达智慧能源在围绕佛山、马鞍山两大基地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将积极拓展非洲海外市场,坚持技术创新和服务领先,不断为客户赋能和降低用能成本,致力成为行业领先的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服务商。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新的形势环境下,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正成为常态,公司积极拥抱市场发展趋势,紧抓行业发展机遇,围绕“全球化、服务化、数字化、年轻化”进行经营布局,锻造科技创新核心优势,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报告期内,公司在以下方面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深化全球化服务体系,迈开高质量出海步伐
在中国制造崛起的当下,公司持续提升全球化思维和本土化运营能力,深化海外布局,加快构建服务体系,总结海外团队经验,赋能全球业务发展。陶瓷机械板块,科达土耳其BOZUYUK工厂奠基,科达印尼子公司成立,公司成功收购意大利模具公司FDS70%股权,系列海外基地升级、子公司的设立及并购将有助于深化公司陶机业务本土化服务能力,以多元化业务增加客户黏性,树立本土化长期伙伴形象。同时,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速度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公司持续优化海外配件仓及服务网点,未来将跟随市场的拓展更广泛地进行全球布局。
海外建材板块,公司携手森大集团深耕非洲并探索南美市场,利用本土化供应链实现对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瓷砖市场的广泛覆盖,积极探索洁具、玻璃等其他品类建材产品的产能建设,并提升外籍员工比例以实现全面本土化经营,为非洲城镇化发展带来“中国方案”。与此同时,公司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出海的探索实践,亦为国内制造业带来发展新机遇,报告期内公司与森大集团助推非洲城镇化的发展实践,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百佳实践案例》。
在公司全球化团队扎根海外布局及业务拓展下,公司各项业务已覆盖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在构建全球网络、服务全球市场的同时,公司积极对接全球资本,报告期内成功落地与海外银团、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FinanceCorporation的贷款及授信项目,为公司“全球化”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二)数字化驱动效率变革,构建精益价值链
公司坚定践行“数字化”战略,遵循“内外协同、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对内,公司在生产制造端加大投入进行制造升级以实现智能制造、柔性制造的目标。2023年,子公司德力泰“数字化智能制造车间及全球远程数字化服务中心”落成,将借助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制造和服务能力;建设中的佛山科达装备智能制造基地,计划在“一个流”工艺布局下,通过信息化、数字化赋能,提升供应链配套能力、产品制造质量和效率,构建核心产品精品制造和重型装备制造优势。对外,公司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下游产业链协同转型,公司通过打造成型、烧成、深加工、仓储、包装全线智能管控系统及装备以及数字工厂管控系统(MES)服务,实现对陶瓷生产工艺数据、经验的分析和固化,打破陶瓷生产各工序间的信息孤岛,助力陶企实现生产集中控制及管理。2023年,在工信部原材料司发布的2023年50个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典型案例中,公司“建筑陶瓷智能成套生产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案例入选“智能装备”类别。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构建精益价值链,发动全员进行自主改善,深入进行制造系统的标准化作业改善及增加围绕研发系统改善为主的突破性产品开发,且从广度上拓展至管理的流程建设与优化领域,多维度开启精益新篇章。报告期内,科达陶机作为集团精益工作的先行者,全员自主改善活动收到有效提案数超4,300份,整体完成率达286%;9个事业部/中心合计开展50次标准改善周,80%项目效率提升50%以上,其中9次效率提升突破100%。在精益工作的推进下,其他基地亦相继启动精益生产改善项目,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未来,公司将更加深入地推行精益,朝着打造品质稳定、成本最优、柔性交付的精益智能化工厂的长远目标奋进。
(三)构建合伙共享文化,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源动力,秉承“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文化理念,公司始终关注多元化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营造了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合伙文化”,构建了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合伙机制”,凝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共同推动着公司从一个小作坊,发展为如今具有建筑陶瓷机械、海外建材、锂电材料三大业务的全球化公司。
上市20年来,公司先后实行了4次股权激励(含员工持股计划),并在上市公司及各业务板块层面分别构建员工持股平台,激励累积覆盖近1,000人次,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下属子公司的核心员工均能共享公司的发展成果。近两年,为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进一步有效地将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三方利益结合,并激发核心骨干和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发布股份回购方案,两次合计使用了超过8亿元人民币回购了公司股份60,563,442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后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及/或股权激励。
在多元化激励机制模式下,公司积累了一支高素质、有活力、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未来,公司也将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薪酬福利政策,持续增强公司对人才的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成为“事业合伙人”,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共进共赢。
(四)坚持创新引领,锻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公司坚持由“科”而“达”的创新发展道路,整合各方资源和平台,炼就了强大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在“创新永无止境”的核心经营理念引导下,公司设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2023年,为发挥各专业领域带头人在技术创新、管理变革中的专业价值,公司特成立科达制造专家委员会以支持科技研发工作的开展。历年来,公司持续创新、不断超越,依托完善的研发体系和持续的研发投入,积累了大量创新研发成果,公司“基于AI视觉的建筑陶瓷墙地砖分级分色智能检测线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建筑陶瓷抛光线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子公司德力泰“高能效大产量发泡陶瓷隧道窑成套装备”“零碳烧成陶瓷砖中试生产应用示范”等10余个项目于2023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报告期内,子公司安徽科达新材料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恒力泰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福建科达新能源获“创客中国”福建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一等奖、佛山科达机电实力入选《佛山市第四批知识产权培优工程入库名单》、恒力泰“一种陶瓷压砖机速度位置双闭环控制方法”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安徽科达新材料“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夺安徽省专利奖银奖、科达制造“建筑陶瓷抛光线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瓷砖智能储运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获建材机械行业科技奖及中国建卫陶瓷行业科技创新奖等,彰显了相关单位或行业对公司知识产权及技术创新的认可。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9,563.98万元,同比下降13.10%,其中,实现海外收入581,373.42万元,同比下降6.23%;实现净利润260,818.99万元,同比下降49.86%;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209,199.64万元,同比下降50.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7,875.40万元,同比下降55.40%。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建筑陶瓷机械:行业加速洗牌,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国内市场:政策密集出台,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2023年,地产利好政策持续加码,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加速推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有望提振国内建筑陶瓷等相关产品需求;同时,我国绿色建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推广应用不断加强,逐渐成为支撑建材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我国建陶行业正从过去粗放式发展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建筑陶瓷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下游市场需求增长慢于产能扩张、以及水电油运等费用提高,使得建筑陶瓷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企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行业呈集中度低、高度分散化的格局。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数据,2023年1-6月全国陶瓷砖产量同比下滑15.1%,2023年1-8月,全国陶瓷砖生产线综合开窑率不超过60%,建筑陶瓷行业结构调整趋势愈发显著,低附加值产品产量降幅较为明显,头部企业拥抱资本和兼并重组的速度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正从过去粗放式发展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
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建筑陶瓷行业朝着绿色、智能、环保的方向发展,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目标到2026年我国绿色建材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2024年至2026年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30年,绿色建材全生命周期内“节能、减排、低碳、安全、便利和可循环”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国际知名度高的绿色建材生产企业和产品品牌。可以预见,绿色建材的全面推进将有利于行业加速落后产能出清,缓解当前产能过剩局面。与此同时,2024年1月,广东省正式将陶瓷行业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围,标志着我国陶瓷行业迈入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关键期,推进绿色制造、研发绿色产品、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布局产能等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为此,陶瓷企业亟需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智造。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具备整厂整线建筑陶瓷设备供应能力的企业,面对当下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发展新道路,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深耕节能减排及智能制造领域,推动现代制造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应用,助力陶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迈进数字智控新时代。
(2)海外市场:传统建陶市场略有下滑,机遇与挑战并存
放眼海外,受到持续的通货膨胀、抵押贷款利率上升、住宅投资降低的影响,国外主要陶瓷市场需求有所下滑。根据意大利陶瓷工业联合会发布,2023年意大利瓷砖产量预计为3.41亿m,比2022年减少9000万m(-20.9%),瓷砖销量从4.49亿m下降到3.62亿m(-19.3%),其中出口量从3.56亿m下降到2.77亿m(-22.1%),内销量从9300万m下降到8500万m(-8.7%);根据巴西瓷砖制造商协会数据,2023年巴西瓷砖产量预计为7.51亿m,比2022年的9.27亿m下降了18.99%,在销售方面,2023年巴西瓷砖国内销量预计为7.01亿m,出口销量为0.88亿m,分别比2022年下降了4.77%和22.1%。由于高利率、持续的乌克兰战争以及近年来全球客户大量投资导致市场饱和等因素影响,Acimac预测全球瓷砖产量将下降5.6%,并在2027年之前总体保持在适度水平,年均增长率为0.6%。
对于公司陶瓷机械业务而言,公司正不断拓宽行业边界,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持续进行产品升级迭代、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实现由卖产品向卖服务的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布局全球市场,通过产能、服务和品牌输出,加速渗透欧美高端市场,不断挖掘新兴、发展中国家空白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2、海外建材:非洲市场潜在空间广阔,综合实力构筑竞争护城河
近年来,非洲人口快速增长,新兴人口需要更可靠的电力、负担得起的住房和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了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非洲各国政府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并把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配套设施列为国家发展规划重点,为建材行业领域带来了较好的市场需求。
基础设施发展和居民消费是非洲建材行业高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两个主要驱动因素。在基础设施发展方面,大量的铁路、公路、住宅等城镇化建设都将为非洲地区持续增长的建材产业提供强大动力。根据FitchSoution发布的基建行业报告预测,2022年至203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基建行业平均增长率为5%,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并且未来十年持续增长,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坦桑尼亚、科特迪瓦和卢旺达等国别市场。非盟于2012年通过的、旨在推动非洲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截至2023年年初共开展了约400个项目。 其中30%为基础设施项目,2014到2022年期间该计划共吸引约4,000亿美元投融资。
在居民消费方面,非洲中产阶级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根据Heney&Partners发布的《2023年非洲财富报告》显示,非洲大陆目前持有的私人财富总额为2.4万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其百万富翁人数将增加42%。随着非洲居民财富持续增长,全球加速对非洲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行业投资,根据EstateInte的《2023年非洲新城市概况》,非洲各地的私人开发商和政府正在支持超过20亿平方米的土地复垦和新城市项目,耗资超过5,140亿美元,以满足该地区不断增长的城市中心的需求,这将进一步推动与房地产相关的上游建材行业的蓬勃发展。
基于非洲基础设施加速发展及居民消费力提升,非洲房地产行业的崛起,将催生一系列建材产业链发展。近年来不少企业纷纷布局非洲建材市场,进一步释放当地消费需求。陶瓷行业本身拥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对渠道、资金、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高。公司在产线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拓展海外瓷砖市场,打通非洲东西部的陶瓷生产、销售走廊,通过本土化的成本优势、渠道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以及资金优势形成了牢固的护城河。同时,公司积极践行海外建材板块“大建材”战略,充分利用公司在非洲的渠道优势,推动海外建材业务从建筑陶瓷到洁具、建筑玻璃等相关多元化领域的横向拓展,进一步拓宽海外建材市场,实现在非洲地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并从发展区域上适当延伸至美洲、亚洲等新兴海外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外大型建材集团。
3、负极材料: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结构性调整
2023年负极材料市场量增价减,供给侧宽裕成为行业共识。据GGII不完全统计,当前负极投产企业超90家,行业产能近400万吨,虽然行业整体出货量在可预见的期限内将持续保持增长,但是目前整个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低,不足50%。受供需关系影响,行业价格战竞争激烈,负极成品价格同比下滑超40%,石墨化代加工价格同比下滑超60%。尽管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进入调整周期,得益于储能和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加,未来几年负极材料市场规模预计维持增长态势,GGII预计2030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有望达到580万吨,其中人造石墨仍为市场主流,出货量超470万吨。整体来看,负极材料行业的风险与机遇并存,行业内无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技术优势和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的劣势产能将面临淘汰,随着材料技术的成熟以及重复产能的逐步出清,过往通过重复投资和恶性价格竞争换取收益的模式不可持续,行业将迎来良性健康的发展新格局。
为对冲产业链短期供需失衡以及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有效降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存法则,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严控原材料供应,优化送电曲线,应用新型工艺设备,进行精益生产管理等多措并举优化成本结构。同时,随着产能投放与市场开拓,公司人造石墨成品出货量较上年度取得了超100%的增长。以行业公开数据测算,在储能用负极材料细分赛道市场占有率已超5%。另一方面,构建“负极材料+石墨化”一体化项目,提升石墨化自供占比、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毛利率,成为负极企业的必然路径。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构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基于下游重要客户的地理位置、当地政府对新能源产业政策支持,结合市场情况有序地推进福建二期、重庆三期人造石墨项目建设。
4、锂盐市场:行业供给格局重塑,锂电池需求增长确定性较强
2023年,上游锂矿和碳酸锂产能的扩张,叠加短期新能源汽车需求放缓,碳酸锂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整体价格大幅下行。随着碳酸锂价格逐步回归地位,高成本、无固定销售渠道或者无固定原料的厂家或将面临出清或者转变为代加工厂,碳酸锂供给格局将会继续调整,为未来市场的稳定打下基础,其中盐湖提锂处于行业成本曲线左侧,虽然业绩同比亦出现大幅下降,但在整体行业中依然维持较好盈利水平。
考虑到行业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产生的积极影响,根据GGII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800万辆,全球汽车电动化渗透率或接近20%,或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24年全球表前装机量或将突破130GWh,储能系统(表前和表后)全球出货量或将突破160GWh,储能电池全球出货量或将突破200GWh。基于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仍然较低以及全球储能需求或仍较为旺盛,锂电池的需求增长确定性仍然较强,并带动锂电材料需求增长。未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碳酸锂的制备工艺或将进一步优化,生产效率将得到提升,成本或将有所降低,这将有助于提升碳酸锂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并推动产业升级。
(二)公司发展战略
近年来,公司积极践行“全球化”发展战略,探索陶瓷机械服务化发展之路,并围绕非洲城镇化、新能源产业发展开辟了第二、第三大核心业务,持续推进技术及工艺创新,绿色化、智能化新产品迭代,支持海外项目产能落地。在历经30年达成百亿级的营收规模目标后,科达制造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三大主营业务,在第4个发展的十年,分别以打造全球建筑陶瓷生产服务商、海外大型建材集团、新能源材料及装备领军企业为战略目标,实现公司的长效发展。
1、百亿陶机:立足高端制造,打造全球建筑陶瓷生产服务商
公司将围绕“客户”“能力”两个主轴实现相关多元化,一方面做深做宽全球市场建陶行业客户,开展包括配件耗材、运营、承包、维修等各方面的服务,从“陶机装备的提供与服务”转变为“全方位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另一方面,发挥陶瓷机械多年技术和经验的积淀,实现能力的外延式增长及装备的跨行业应用,成为达成战略目标的重要支点。此外,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生产、贸易、配件、服务资源,实现跨区域协同效应;在巩固、加深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布局的同时,通过收并购和建立本土供应链等方式,融合意式制造完善公司产品线及产品力,加速向欧美高端市场渗透。
面向未来,公司将坚定践行“全球化、服务化、数字化、年轻化”战略,发挥设备+配件+耗材+服务的“产品全系列”优势,以及科达、力泰、唯高、康立泰“品牌全覆盖”的协同效应,深入推进全球化经营及本土化服务,加强以技术实力为引领、全价值链的能力建设,通过全面精细化运营实现“效率驱动”,注重人才培育,不断打磨核心竞争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继续保持稳健发展。
2、百亿建材:市场和品类延伸逐步完善,打造全球化大型建材集团
同时,借鉴非洲的成功经验,公司试点南美秘鲁玻璃项目,将建材业务延伸至其他海外新兴市场,未来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外大型建材集团之一。
为实现“百亿建材目标,公司将积极寻找全球“空白”市场,探索缺乏本土产能、但具有人口规模及经济发展潜力的市场区域进行建材产能布局,并根据市场及销售情况对现有生产基地进行技改或产能扩建;同时公司也将关注潜在优质标的,或将通过收并购的方式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完成区域整合。
3、百亿新能源:发挥产业链协同布局优势,多领域发力实现规模化增长
自2015年进入负极材料领域以来,公司已初步形成“负极材料+锂盐投资+锂电装备”的业务结构,公司自营的负极材料产销量及锂电装备订单数均实现同比增长。下一阶段,公司将坚持降本增效的战略举措,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围绕重点客户及新兴客户拓展业务,保障负极材料高产能利用率;并协同陶瓷机械技术优势发力锂电材料装备,进一步延伸至新能源装备领域,向着百亿规模的目标进发。
锂电材料业务方面,目前公司已形成了“锻后焦-石墨化-人造石墨”一体化,以及钠电硬碳负极材料研发的产业链布局。作为行业内为数不多“材料+装备”协同发展的企业,公司在锂电业务领域拥有综合竞争优势,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生产设备,赋能负极材料生产降本增效;在加速向储能电池头部企业渗透的同时,公司也将探索动力领域,通过产品质量和成本优势,积累市场口碑,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积极关注海外市场,目前在非洲持续进行石墨矿的勘探工作,并将择机协同境外资源启动负极材料海外产能建设,逐步成长为我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
锂电材料装备业务方面,公司依托广东、安徽两个基地协同布局,广东基地于2023年建设完成并顺利投运,安徽基地项目已于报告期内启动建设。公司将以烧成设备为核心,梳理明确重点发展产品类型,专注节能降耗技术研发,并加快不同窑炉类型技术储备。未来,公司将立足现有核心技术优势,延伸产品线、打造新能源整线交付能力;同时以锂电行业为基础,将共性技术进行跨行业应用,最终实现成为新能源行业领先的核心设备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
锂盐等战略投资业务方面,公司将与蓝科锂业控股股东共同支持、推动蓝科锂业“双百行动”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优化治理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强化人才管理及激励;并强化研发力度,探索产品多元化,通过技术提升、工艺升级、后端沉锂母液回收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产能。同时,公司也将通过投资项目带来的收益更好地助力公司核心业务的发展。
(三)经营计划
回顾2023年,根据前期战略规划及经营计划,公司陶机板块海外订单占比稳定,国内硬件技改项目陆续落地,生产经营逐渐覆盖全流程环节的精益改善,整体盈利能力获得提升;海外建材业务中建陶产能持续释放,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洁具及玻璃项目陆续推出,非洲“大建材”规划持续推进;锂电材料中在市场低迷环境下,负极材料营收及盈利能力获得改善,锂电装备业务订单逐步增长;战略投资的碳酸锂业务承压,但参股公司坚定落实提质稳产技改项目,实现产能增长。
2024年,公司将继续聚焦陶瓷机械、海外建材、锂电材料及装备业务发展,陶机业务坚定推进全球化布局进程,深挖业务增长点;海外建材业务持续推动各品类产能建设,完善“大建材”战略布局;锂电材料及装备业务有效落实负极业务成本策略,完善装备产品结构。努力实现集团销售收入120亿元。2024年重点工作有:
1、建筑陶瓷机械业务:软硬件持续升级,支持全球化、服务化发展
(1)推进全球化布局进程:目前公司陶机板块已在土耳其、印度、意大利、印尼布局子公司,未来将以土耳其子公司为蓝本,逐步建立海外子公司运营体系,加强海外业务的合规管理;并继续选择重点市场/国家建立子公司或运营基地,深度开发海外市场,搭建强有力的本土化销售和服务队伍,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专业及时的服务。同时,营销团队将加强市场调研力度,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完善产品及服务,并不断开发新市场,扩大公司旗下陶机品牌的影响力。
(2)大力拓展配件耗材服务:面对潜力巨大的全球陶机配件耗材服务市场,“科达”和“力泰”品牌均已成立独立事业部运营配件耗材服务。在2023年公司加码配件耗材服务布局后,2024年公司将深挖各地区配件耗材服务市场,拓展品类;同时,将配件耗材服务在人才、技术、供应链及营销渠道等方面与海外陶瓷机械产品形成互补,协同发展实现双赢。
(3)构建陶机精益全体系:2024年,公司将持续推进精益工作,结合变革行动系统化地推进精益生产,深入精益管理,逐步形成精益体系、精益思想及精益人才,建立自身系统优势、体系优势。围绕精益制造、精益研发、精益供应链、精益管理四方面深化精益工作,将全面精细化运营贯穿生产、管理等各层面,助力公司运营提质增效。
2、海外建材业务:推进项目稳步落地,提质增效促进生产
(1)推进新项目建设落地:建筑陶瓷产能建设方面,推动喀麦隆、科特迪瓦陶瓷生产项目;建材新品类产品方面,支持及优化加纳、肯尼亚洁具厂的生产运作,提升产品良品率,并推进坦桑尼亚、秘鲁玻璃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此外,公司将积极调研美洲、亚洲等其它潜力市场,择机启动其它海外建材项目。
(2)品牌及技术领先策略:夯实双品牌策略,支持瓷砖高端品牌及洁具品牌的推广传播;持续优化各产区瓷砖新品类、新花色,通过与中国产品质量对标,3-5年逐步提升品牌在非洲市场的品质及品牌力;推动终端门店营销数字化建设,并加大经销商专卖店的建设,推动门店升级迭代。
(3)打造成本领先优势:进一步深化本土化经营程度,通过优化原材料供应链、强化人员配置等人力资源管理、搭建光伏发电设施等加强能耗管控、深化成本分析与管理等方式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4)提升生产及运营效率:从产能规划与优化、精益生产管理、产线技改与提产、质量控制与管理、工艺标准化、库存管控等多方面优化生产管理流程,从而推动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
3、锂电材料及装备业务:有效落实负极业务成本策略,完善装备产品结构
(1)负极材料:基于行业进入深度洗牌的发展阶段,成本策略是负极材料业务2024年的核心经营策略,在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福建二期、重庆基地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公司通过精益生产、研发投入及数字化建设等措施聚焦成本优化,包括建立数据化信息化管理体系,对制造全过程进行线上管控,提升人均产值及管理水平;搭建完成新材料供应商管理体系,培养战略供应商,完成核心物料的低成本采购等。与此同时,公司将分别积极探索高能量密度、快充型负极产品的研发,深化产线中厢式炉应用,通过高性价比且具备特色的产品逐步拓展市场。
(2)锂电材料装备: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与研发,将进一步优化锂电材料装备人才结构,建立正向研发管理体系,推进产品标准化进程,优化完善现有产品,提升自动化水平,推动新产品开发。
(3)锂盐等战略投资:公司将关注蓝科锂业落实4万吨碳酸锂生产目标,在其现有生产线产能的基础上,继续通过优化工艺、技术提升等,进一步提升碳酸锂品质及锂资源收率,并探讨产品多元化发展;加快含镁浓排淡水回收及国产膜应用项目实施,实现淡水回收率达70%,推进节能降耗。同时,公司亦将积极考察勘探海外锂矿、石墨矿等矿产资源,寻找合适资源标的,赋能公司锂电材料及装备业务。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及地缘政治风险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地缘政治持续紧张,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近年来公司践行全球化发展战略,目前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过半,全球政治经济的复杂性导致的贸易限制等情形,可能给公司海外业务的开拓及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存在,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而公司核心业务与国家发展战略、产业调控政策紧密相关,国家关于信贷和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以及节能环保和节能减排等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化,将对陶瓷产业、锂电产业上下游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产品销售。
公司将继续加强对宏观经济及相关产业政策变化趋势的研究,紧跟国家战略部署,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及时识别市场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强化贸易合规建设和风险防控,加强对涉敏地区及客户供应商的合规审查,对重点市场进行风险研判和监控预警,克服地缘政治对公司经营带来的挑战。同时,公司亦将秉持全球化的发展理念,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保障公司的稳健经营。
2、海外经营及汇率波动风险
在公司全球化战略下,公司积极把握国际市场发展机遇,持续推进全球经营布局,设立了多个海外销区及子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部分地区存在政局动荡、武装冲突、债务违约等情况,且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习俗、文化、政治、法律等多方面差异,公司在海外的投资可能面临一定的经营与管理风险。此外,随着公司全球化布局的深入,公司产品出口及海外投融资活动频繁,外币贷款规模提升,相关币种汇率波动将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一定影响,公司海外子公司亦可能存在汇率变动等因素造成的损益波动和资金回流风险。
公司将继续坚持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深耕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对于海外基地的运营,除安排熟悉各国国情且具有丰富经验的经营团队外,逐步加深海外的本土化运营程度并开启精益改善工作,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及提升海外创效能力。同时,公司密切关注汇率变动趋势,将合理谨慎采取外汇套期保值等合规金融手段或产品价格调整方式对冲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3、对外投资及规模增长带来的管控风险
公司传统业务为建材机械业务,自2007年以来,公司陆续通过新设或并购子公司进入锂电材料、铝型材挤压机、海外建材、锂电材料装备等业务领域,并从传统的建材机械设备供应商向全方位服务商转型,纵向延伸至配件耗材领域。近年来,公司亦参与了产业基金投资,希望对优质标的进行培育并强化与产业链上下游的黏性。但在全球经济形势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可能存在投资收益不及预期或投资失败的风险。与此同时,随着公司经营规模和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公司总部对各子公司的业务整合及管控面临较大挑战。
公司将继续加强投资相关的研究分析,实时掌握市场变化动向。对外投资聚焦核心业务,严格遵循战略指导原则、风险控制原则、集体决策原则和效益考核原则,强化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加强公司规范运作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合理分授权,保证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合规、高效运转;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及重视人才培养,持续优化公司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4、商誉减值风险
近年来,公司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资产重组、增资、股权转让等方式相继收购了多家公司,如未来被收购的子公司发展低于预期,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形,将存在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
公司将持续加强投后管理工作,通过对被收购公司的经营融合与规范治理,落实其经营主体责任,激发其增长动力,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提高被收购公司的经营效益,从而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