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

  • 产品类型:

    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房地产开发

  • 产品名称:

    建筑工程 、 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 、 建筑装修装饰工程 、 钢结构工程 、 建筑幕墙工程 、 消防设施工程 、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 、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 、 利水电工程 、 公路工程 、 市政公用工程 、 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 、 公路路基工程 、 公路路面工程 、 桥梁工程 、 隧道工程 、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 、 河湖整治工程专业承包 、 基础设施及环保项目投资 、 运营等 、 装配建筑 、 工程检测 、 水力发电

  • 经营范围:

    建筑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公路工程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机电工程施工;公路路基工程、公路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河湖整治工程、钢结构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建筑幕墙工程、消防设施工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起重设备安装工程;基础设施及环保项目投资、运营;水利水电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对外工程承包、货物或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金属结构加工、制作、安装;工程勘察、规划、设计、咨询,建筑工程和交通工程的研发、咨询、检测、监理。(依法需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10-19 
业务名称 2024-09-30 2024-06-30 2024-03-31 2023-12-31 2023-09-3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个) 102.00 102.00 160.00 133.00 130.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工程(个) 63.00 57.00 69.00 68.00 64.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工程:公路桥梁(个) 20.00 11.00 12.00 19.00 15.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工程:市政工程(个) 24.00 31.00 40.00 34.00 41.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工程:水利工程(个) 15.00 14.00 15.00 12.00 7.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工程:港航工程(个) 4.00 1.00 2.00 3.00 1.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房建工程(个) 39.00 45.00 91.00 65.00 66.00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元) 314.75亿 333.08亿 389.79亿 495.50亿 267.07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工程(元) 216.20亿 268.14亿 261.04亿 349.98亿 97.96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工程:公路桥梁(元) 161.95亿 216.48亿 56.88亿 248.16亿 60.68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工程:市政工程(元) 28.15亿 32.81亿 143.14亿 79.17亿 26.17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工程:水利工程(元) 17.54亿 18.22亿 60.37亿 22.04亿 10.08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工程:港航工程(元) 8.56亿 6300.00万 6500.00万 6100.00万 1.03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房建工程(元) 98.55亿 64.94亿 128.75亿 145.52亿 169.11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建材商贸业务(元) - - 100.42亿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装配式建筑业务(元) - - 8.35亿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设计检测业务(元) - - 5.10亿 -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5.6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76%
  •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 阜阳市颍东区住房发展中心
  •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 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6.71亿 4.30%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14.07亿 3.62%
阜阳市颍东区住房发展中心
5.81亿 1.50%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4.65亿 1.20%
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4.43亿 1.1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4.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55%
  •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 阜阳市颖东区住房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 合肥高新城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茂名市淦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7.03亿 4.80%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15.13亿 4.27%
阜阳市颖东区住房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4.71亿 1.33%
合肥高新城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4.15亿 1.17%
茂名市淦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49亿 0.9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13%
  •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 安庆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 安徽安粮置地有限公司
  •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理委员会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06亿 3.64%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3.51亿 2.52%
安庆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1.56亿 1.13%
安徽安粮置地有限公司
1.38亿 0.99%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理委员会
1.18亿 0.8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58%
  • 兰州瑞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理委员会
  • 蚌埠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蚌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兰州瑞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5.31亿 4.62%
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4.09亿 3.56%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理委员会
2.79亿 2.43%
蚌埠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50亿 2.18%
蚌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5亿 1.7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6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3.45%
  • 安徽裕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惠州市修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建工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合肥春晖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安徽裕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3.51亿 3.73%
惠州市修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75亿 2.92%
安徽建工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2.65亿 2.82%
合肥春晖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2.15亿 2.28%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1.59亿 1.6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20%
  • 蚌埠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理委员会
  • 蚌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交通集团铜南宣高速公路建设办公室
  • 惠州大亚湾东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蚌埠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5.65亿 6.18%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理委员会
3.12亿 3.41%
蚌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63亿 2.87%
安徽交通集团铜南宣高速公路建设办公室
2.35亿 2.57%
惠州大亚湾东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99亿 2.1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5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31%
  • 惠州建达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安徽建工集团蚌埠建材有限公司
  • 合肥云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安徽宏建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惠州市修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惠州建达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1.65亿 2.36%
安徽建工集团蚌埠建材有限公司
1.34亿 1.91%
合肥云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1.28亿 1.83%
安徽宏建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14亿 1.62%
惠州市修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12亿 1.60%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但宏观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影响,报告期内建筑行业整体下行压力加大。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数据,经初步核算,2024年上半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8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2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2%,同比回落0.1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但宏观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影响,报告期内建筑行业整体下行压力加大。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数据,经初步核算,2024年上半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8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2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2%,同比回落0.1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83万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竣工产值4.82万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同比降低0.23个百分点;签订合同总额53.30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同比降低1.33个百分点,其中新签合同额14.91万亿元,同比降低3.3%,增速同比降低6.43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建筑业整体基本面偏弱,业绩增速承压。当前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更加注重经营质效,持续巩固提升传统业务,并积极探索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兴业务,优化商业模式。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和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加码,国家围绕新基建、能源水利、重大交通、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投资将有序推进,建筑行业增长仍存在结构性机会。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行业主体表现将进一步分化,在市场拓展、经营效率、融资能力和风险管控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的建筑企业,仍有望维持一定的发展韧性。
  1.传统建筑业务仍有一定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4.54万亿元,同比增长3.9%,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增速比固定资产投资高1.5个百分点,但月累计增速持续下降。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基建、水利设施、重大交通、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领域仍有一定的需求潜力,下半年随着特别国债和专项债等资金面措施的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一定发展空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对建筑业需求端贡献进一步弱化。随着城市更新、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战略等政策的推进,有望一定程度改善房建工程业务基本面。
  2.产业链新业务有望加速发展
  近年来,建筑企业积极围绕产业链探索新业务领域,推动实现转型发展。部分头部建筑企业依托品牌优势和技术积累,布局新业务领域,努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紧盯绿色低碳发展机遇,在生态环保领域积极进取,积极参与新材料、装备制造、数字化建造等领域,涉足收费高速公路、水电站、物业等运营周期长、现金流稳定的可运营类资产,通过工程换资源及产业链优势切入矿产资源业务,积极布局光伏发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新能源产业。新业务的开展有利于打造新利润增长点,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塑造建筑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新优势。
  (二)公司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说明
  公司主营业务为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房屋建筑工程等,近年来,公司围绕主责主业形成了“建筑技术服务板块,投资业务板块,建筑施工板块,建材商贸板块,建筑工业化板块,房地产板块,智能制造板块,新能源板块,社会服务业板块”等涵盖建筑业全产业链的业务格局。
  1.投资业务
  公司充分发挥投融建运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点产业进行投资布局,重点拓展城市更新、经济园区、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提升公司“建设投资”功能定位。公司基础设施投资业务覆盖高速公路BOT、PPP、园区开发等领域,运营资产超百亿元。上半年,公司在高速公路、经济园区等领域持续发力,相继中标S20长丰至固始高速公路霍邱至皖豫界段特许经营项目(90亿元)、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40亿元)、S02徐州至商丘高速公路宿州段特许经营项目(109亿元)等重大项目,业务拓展成效显著。公司新组建安徽建工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公司投资业务实施平台,负责投资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等,将进一步增强公司主业投资功能。
  2.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业务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公司及所属子公司拥有建筑、公路、市政、港航工程等9项特级资质,具有研发、投资、设计、采购、建造和运营一体化工程服务能力。公司先后承接了大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大禹奖、李春奖等国家级、行业级和省部级各类奖项400余项。公司所属安徽水利、建工三建、建工路桥、建工建投、建工路港等子公司在水利、房建、公路、港航等建筑施工领域均具有突出的专业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建筑技术服务
  公司建筑技术服务涵盖工程勘察、规划、设计、咨询、检测、监理等业务,拥有设计行业甲级资质11项,检测甲级资质5项,监理甲级资质3项。公司所属安徽建科在安徽省建筑设计行业拥有较高知名度,致力于为省内外房建、市政、公路、水运、电力等领域提供包括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咨询、项目管理、施工总承包、投资等于一体的全过程咨询服务。上半年,安徽建科新签合同额4.55亿元(含公司内部合同),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
  公司2023年完成内部检测业务企业整合,组建建工检测集团,检测业务覆盖房建、交通、水利、市政、轨道交通、建筑机械设备等检测领域,是国家最高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入库机构。业务范围实现省内地市布局全覆盖,并拓展至重庆、西藏、甘肃、广东等地区。上半年,建工检测新签合同额5.12亿元(含公司内部合同),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
  4.建材商贸
  公司所属建工商贸与建工建材为该板块核心子公司。其中,建工商贸系建筑主材采购供应平台,通过建立上下游供销渠道,服务公司内部主材集中采购,并持续拓展外部业务,努力从传统贸易商向工贸一体集成供应商转型。业务范围覆盖安徽省各地市,并设立华东、华中、华南、华北、西南五个省外办事处。上半年,建工商贸物流新签合同额459.05亿元(含公司内部合同),实现营收56.29亿元。
  公司所属建工建材主要产品为商品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在合肥、蚌埠、阜阳、铜陵等地投产基地9个,在建基地1个。上半年,建工建材新签合同额11.94亿元(含公司内部合同),实现营业收入7.65亿元。
  5.建筑工业化
  公司在安徽省内率先建成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拥有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研究基地、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造省级重点实验室,已实现合肥、蚌埠、铜陵等5个基地联动发展,产品品类覆盖PC构件、轨道交通管片、管桩、模具等,打造集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企业。
  公司所属建工工业化集团经过数年运营,已建立与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体系、管理模式和营销能力,并具有突出的设计、检测等配套服务能力。上半年,建工工业化集团新签合同额6.31亿元(含公司内部合同),实现营收3.90亿元,获评“合肥市智能建造试点企业”。
  6.智能制造
  公司所属建工钢构目前具有桥梁钢结构、建筑钢结构、伸缩缝和高速护栏、钢模板、临建设施等五大产品模块,拥有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等资质,获“安徽省装配式桥梁建筑与运维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优秀市政产品生产企业”、“安徽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省级数字化车间”等称号。上半年,建工钢构新签合同额13.31亿元(含公司内部合同),实现营业收入6.77亿元。
  7.房地产
  房地产开发为公司传统主业,也是公司产业链条重要环节。房地产开发业务与建筑施工、工程技术服务、装配式建筑、建材贸易、仓储物流、物业服务等关联业务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公司所属长城置业涉足安徽省内十余个地区及河南、江苏等省外城市,累计开发80余楼盘,业务涵盖住宅开发、商业运营、代管代建、产业园投资建设运营等领域。上半年,长城置业实现营业收入10.93亿元,销售金额27.36亿元,销售面积29.4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居全省第三。
  8.新能源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的号召,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公司控股运营水电站7座,分别位于安徽省霍山县、金寨县和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电站总装机容量24.61万KW,权益装机容量18.81万KW,年设计发电量约10亿KWH,已全部建成发电。公司在水力发电领域深耕近20年,具备投融建运一体化能力,培育了一批建设、投资和运营专业人才。上半年,公司水力发电业务实现营收0.95亿元、利润总额0.50亿元。
  近年来,公司利用自有厂房、项目等应用场景,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并网发电,进一步壮大新能源业务规模。上半年,公司“自投自建”的长丰建筑工业园光伏电站、肥东建筑工业园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目前,公司已投入运营光伏电站三个,装机容量合计8.95MW。
  9.社会服务业
  公司所属物业公司业务涵盖居住物业、工业物业、商业综合体、写字楼、家政服务等多元化业态,项目分布于合肥、芜湖、商丘、徐州等省内外多个城市。所属酒店公司拥有合肥、蚌埠、六安三个高标准酒店,运营管理20余个团餐项目,主要服务于安徽省内政府、大型国企、学校、医院等团体客户。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总体概况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实施抓改革、拓市场、强管理、增效益、防风险等系列工作。在建筑行业整体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开拓市场,强化项目管理,重视科技创新,防范化解风险,获评AAA主体信用等级,实现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趋稳。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虽然略有下降,但较一季度降幅明显收窄。
  1.积极应对发展挑战,经营业绩实现趋稳。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4.61亿元,同比下降10.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3亿元,同比下降6.52%。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项目建设用地征迁、雨水天气较多、业主资金状况等因素影响施工项目预期进度,以及房地产交付减少等所致。面对压力和挑战,公司执行落实提质增效稳增长措施,强化市场拓展、债权清收、产值提升、挖潜增效等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序时进度。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4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75%,实现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趋稳。报告期内,公司首次获得AAA主体信用等级,为公司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2.推进重大战略布局,市场开拓卓有成效。全面实施全省、全国、全产业链三大战略布局,公司在高速公路投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经济园区等领域实现突破,中标S20长丰至固始高速公路霍邱至皖豫界段特许经营项目、合肥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S02徐州至商丘高速公路宿州段特许经营项目、北京房山区灾后重建项目、铜陵义安乡村振兴建设一期项目等重大项目,上半年,中标高速公路(BOT)项目合计199.18亿元。大力推进规划设计、工程检测、建筑工业化、智能钢构、设备租赁、绿色建材、商贸物流等产业链业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布局。
  3.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转型发展成效明显。组建安徽建工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亿元,作为投资业务实施平台,加大对具有固定收益来源、稳定现金流项目的投资,并负责投资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等。继续推进内部业务整合,组建建工建材,完成公司内部建材生产业务整合,并启动光伏运营业务整合,进一步拓展“自发自用”的光伏应用模式,推动降本增效。整合建工钢构和建工机械,完成设备租赁业务二次整合。通过整合,推动细分业务做专做精做特做强,促进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4.强化项目管理举措,降本增效逐渐显现。全面推行项目标准化建设,落实加强项目全过程管控的措施,持续强化制度建设,着力推进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多措并举提升项目生产质效。实施“重点项目提产、产业链扩量、商贸物流达产”三项重点计划,建立“包保督导、定期报告、劳动竞赛、沟通协调、市场化结算”五大保障机制,强化生产调度,力促达产达标。严格项目成本管控,启动企业定额编制工作,严控分包成本和支出,规范合同变更管理,加强亏损项目监管审查。持续开展“流动红黄旗”综合评比,项目效益进一步提升。
  5.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赋能发展。深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全方位科研合作,实施建筑全产业链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研究院的实体化运作,发布《预拌混凝土智慧化减碳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等10余项首批“产学研用”课题。推进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大力建设数智管控平台、数字工厂、数字车间、智慧工地,实施机器换人计划、设备更新计划,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
  6.筑牢资金安全保障,风险防范平稳可控。强化资金风险管控,持续推进债权清收工作,积极回收存量债权。成功发行15亿元可续期公司债券、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有效降低资金成本,保障资金安全。制定投资管理补充规定,进一步加强投资项目管控,防范投资风险。强化法律纠纷案件分析和调度,化解存量风险,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2024年下半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开展提质增效稳增长行动,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争市场。全力储备优质订单,优选市政项目等短平快类型项目,发挥地市“链长”企业和区域中心作用,提升协同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二是抢生产。严格落实稳增长方案要求,建立旬调度、月盘点、季总结制度,加强生产调度,倒排项目生产计划,压实各层级包保责任。三是严管理。狠抓项目过程管理,对项目亏损严肃追责;落实项目经理分级评定及结果运用,严格责任目标考核,加强项目经理队伍统筹任用;织牢织密安全生产防线,坚决将各类事故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四是多创新。加快新型业务创新,积极投入和储备战新业务,开拓光伏建筑、城市更新、城市运营等新领域;推动生产方式创新,推广智能建造,深入总结智能建造设备应用经验,积极拓展智能装备覆盖面,逐步实现“机器换人”,提升劳动生产率。五是防风险。进一步加强资金统筹,利用好“AAA”信用评级提升,全力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外催收力度,狠抓逾期债权清收和存量资产去化,全力降低流动性风险,为大型投资项目做好资金支持。
  (二)主要业务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4.61亿元,同比下降10.70%;实现利润总额11.0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52%。其中主要业务分部情况如下:
  1.建筑施工业务(含基建工程及投资和房建工程)
  报告期内,公司建筑施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8.24亿元,同比下降10.82%;实现毛利24.91亿元,同比增长7.85%;毛利率10.04%,同比增加1.74个百分点。建筑施工业务新签合同262项,合同总金额722.87亿元,新签合同金额同比下降3.38%。
  2.房地产开发业务
  报告期,公司房地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35亿元,同比下降16.00%,毛利2.36亿元,毛利率7.76%。实现签约销售面积33.47万平米,签约销售金额29.15亿元。新增土地储备面积约17.1亩,期末土地储备面积约361.6亩。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风险。公司所从事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经营等主营业务,与宏观经济的运行发展密切相关,受国家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建设等多方面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较大。若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波动,可能对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不确定影响。
  2.政策调控风险。建筑业及上下游产业与国家政策联系紧密,宏观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环保政策,以及地方财政预算、市政建设规划等均会对公司的主营业务产生影响。若公司未来不能积极适应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行业相关政策的变化,并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则有可能对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3.投资与资金风险。基建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占用高,随着公司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公司周转资金需求增加,资金支付压力增大。受宏观环境影响,公司面临上游资金回收滞后与下游分包采购资金刚性支付双重压力,需要防范现金流动性风险。
  4.不可抗力风险。公司建筑施工主业涉及地域广泛、作业人员众多。暴雨、洪水、地震、台风、火灾等各类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均可能会对作业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害,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增加公司运营成本。
  5.法律诉讼风险。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建筑行业复杂性特点原因,生产经营中可能因项目建设方资金支付不及时、结算拖延、材料及人工费争议等事项,易发生诉讼、仲裁纠纷。近年来,公司诉讼案件数量有所增多,若出现胜诉案件执行困难或败诉的情况,将会给公司带来一定损失。
  6.环保安全质量风险。工程项目作业人数多、作业面广、环境复杂,与周边环境交互影响,环保监管要求更趋严格,环保控制措施对公司业务运营的影响日趋显现。工程施工主要在露天和高空进行,面临设备失灵、土方塌陷、工业意外、火灾和爆炸等安全风险,此外,由于技术和操作原因,也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业务中断、财产损失的出现。政府主管部门对质量监管日趋严格,对质量问题的处罚愈加严厉,一旦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将对项目进度、成本等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深化企业改革,坚持转型发展,降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及相关政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二是健全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将风险管理作为经营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完善风险管理的机构、制度、流程及人才队伍建设,分类防控资金、投资、经营、诉讼、安全生产等各类风险,落实各级风险管理责任,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三是提高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充分发挥资金筹集、项目建设与管理等优势,提高大型项目承接能力,拓展业务规模;积极拓展高速公路、经济园区、新能源新技术等具有固定收益来源、稳定现金流的项目,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四是强化项目过程管控和成本管理。严格落实《关于加强项目全过程管控堵塞漏洞降低成本提升项目盈利水平的意见》,从选优配强项目经理、做好项目策划、严控分包控制价等十个方面,强调项目全过程管控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项目策划、材料管理、变更管理等影响项目成本的关键环节管控力度,切实堵塞漏洞。五是持续优化投资与资金管理。做好投资项目可研分析,严格执行项目论证和决策流程,做好投资成本控制。坚持规范稳健经营,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出现流动性风险和债务违约。维护公司主体信用等级,提高公司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六是夯实安全生产和质量管控。筑牢安全文化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安全科技成果转化,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实现隐患排查、整改、治理有效贯通。制定《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办法》,完善工程质量追责问责机制,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开展“质量月”活动和专项质量检查,不断提升技术质量管理水平,有效防控质量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资质优势显著,产业链条完善。公司拥有建筑、公路、市政、港航等四类特级资质9项,各类施工和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140余项,设计行业甲级资质11项,检测甲级资质5项,监理甲级资质3项,并拥有商务部批准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任务实施企业资格,突出的资质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公司业务覆盖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条完备。公司持续推进内部企业之间、业务之间资源整合,不断提升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优势,形成了传统业务稳健发展、新型业务蓬勃成长的业务格局。
  2.智能建造提质,绿色发展加快。公司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应用绿色技术,打造绿色工厂,培育绿色产业,将绿色行动融入到投资、设计、施工、运营和研发各个环节。公司是省内较早涉足装配式建筑的企业之一,建成并投产运营基地7个,获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研究基地”。持续发展绿色能源业务,投资的七座水电站运营情况良好,新增三座光伏电站成功运营,积极为社会提供更多绿色能源。
  3.研发体系完善,技术成果突出。公司组建高新技术研究院,深化与科研院校交流合作,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施建筑全产业链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公司科技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公司现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高新技术企业19家,建立了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公司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参编国家和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不断突破技术难题,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累计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0余项,主参编国家行业标准共27项、地方标准170余项,拥有发明专利340余项,在房屋工程、建筑工业化、市政工程、道路桥梁、水利港航、绿色建筑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4.人才资源丰富,管理质效提升。公司注重各类人才的培育、引进和使用,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1万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600余人,拥有一级建造师、一级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职/执业资格人员6,000余人,形成了专业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通过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有效激发各级员工干事创业热情。不断优化管理体系,通过集中资金运营、集中建材采购、统一招标管理,不断强化统筹管控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强化项目管理,推进项目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项目降本增效进一步显现。
  5.文化底蕴深厚,品牌形象显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理念,是品牌建设的核心与灵魂。经过多年沉淀与融合,公司确立了“诚信为本、敬业至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塑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企业作风,树立了“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在优秀文化和企业价值观引领下,公司铸造了中国浙江海洋运动中心、京台高速公路安徽省方兴大道至马堰段改扩建工程、芜湖长江二桥等大批精品工程。公司累计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及行业级优质工程奖近140项,连续第15年入选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进一步提升了“安徽建工”品牌形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