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客车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汽车及车身件

  • 产品名称:

    大型客车 、 中型客车 、 轻型客车

  • 经营范围:

    客车、汽车零部件、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组装、开发、维修;自营和代理除国家组织统一联合经营的出口商品和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进口商品除外的其他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加工贸易、对销贸易、转口贸易业务;承办汽车工业合资、合作企业“三来一补”业务和汽车租赁、保税转口贸易业务;公路运输设备、汽车工业设备、仪器仪表销售;以及经厦门市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09 
业务名称 2024-03-31 2024-02-29 2024-01-31 2023-12-31 2023-11-30
产量:客车(辆) 4817.00 1736.00 3240.00 5335.00 4550.00
产量:客车:中型客车(辆) 646.00 282.00 665.00 938.00 617.00
产量:客车:大型客车(辆) 1892.00 647.00 1246.00 1335.00 1215.00
产量:客车:轻型客车(辆) 2279.00 807.00 1329.00 3062.00 2718.00
销量:客车(辆) 4605.00 2313.00 2961.00 5870.00 4098.00
销量:客车:中型客车(辆) 932.00 284.00 601.00 889.00 489.00
销量:客车:大型客车(辆) 1692.00 916.00 1160.00 1529.00 1514.00
销量:客车:轻型客车(辆) 1981.00 1113.00 1200.00 3452.00 2095.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7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4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49亿 2.70%
第二名
1.72亿 1.86%
第三名
1.70亿 1.85%
第四名
1.40亿 1.51%
第五名
1.39亿 1.5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7.6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61亿 3.65%
第二名
3.20亿 1.54%
第三名
3.10亿 1.49%
第四名
1.89亿 0.91%
第五名
1.86亿 0.9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4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五名
  • 第四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14亿 3.71%
第二名
3.10亿 3.66%
第三名
2.18亿 2.58%
第五名
1.91亿 2.26%
第四名
1.91亿 2.2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2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16亿 4.40%
第二名
2.33亿 3.24%
第三名
1.92亿 2.67%
第四名
1.27亿 1.76%
第五名
8613.87万 1.20%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主营客车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拥有金龙联合公司、金龙旅行车公司、苏州金龙公司、金龙车身公司等主要子公司,目前本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大、中、轻型客车,主要应用于旅游客运、公路客运、公交客运、团体运输、校车、专用客车等市场。产品涵盖4.5米至18米各型客车,除在国内销售,还销往全球近170个国家和地区。  经营模式:大中型客车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轻型客车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所属行业发展情况:上半年,客车行业销量22.32万辆(含底盘),同比增长24.3%,其中,新能源...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主营客车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拥有金龙联合公司、金龙旅行车公司、苏州金龙公司、金龙车身公司等主要子公司,目前本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大、中、轻型客车,主要应用于旅游客运、公路客运、公交客运、团体运输、校车、专用客车等市场。产品涵盖4.5米至18米各型客车,除在国内销售,还销往全球近170个国家和地区。
  经营模式:大中型客车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轻型客车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所属行业发展情况:上半年,客车行业销量22.32万辆(含底盘),同比增长24.3%,其中,新能源客车销售3.78万辆,同比增长10.9%。海外市场,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客车(含底盘)出口达到5.17万辆,同比增长91.2%
  整车统计数据)。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共销售各型客车1.87万辆,同比增长0.58%。其中,大中型客车销售10792辆,同比增长52.2%。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抓创新、拓市场、增效益”的年度工作方针,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推动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一)国内市场持续稳存量拓增量。通过调整市场布局和优化产品结构,巩固优势市场,深入开拓潜力市场。
  (二)海外市场实现突破。上半年出口9276辆,同比增长28.6%。加快出口产品结构的新能源化转型,新能源车出口2302辆,同比增长137.8%。
  (三)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进行科技研发,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
  (四)聚焦提质增效。深化资源整合,加快数字化赋能,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降本增效。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环境风险
  风险分析:全球经济仍处在调整中,国际汇率波动、贸易摩擦、部分地区政治不稳定等因素,国际市场受到一定影响,外需增长不确定性增强;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民间和制造业投资动力不足,金融领域风险隐患突出,行业产能过剩现象较为突出,实体经济依然不容乐观。
  应对措施: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关注与研究,及时调整投资与营销政策,适应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整合集团内外部资源,关注培育国内外战略市场,聚焦核心市场。加强渠道建设,实现出口业务稳步发展,合理应用金融衍生工具,有效规避货币资金汇率风险。
  2、市场竞争风险
  风险分析:国内客运市场可能继续受民航、高铁、地铁、私家车、网约车等快速发展的影响,市场需求存在进一步萎缩的风险;客车行业具有较强的头部集中趋势,头部企业争夺生存空间;同时,客车行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等,导致国内客车行业竞争激烈。海外新能源客车需求持续增加,大量国内客车厂商转战海外新能源客车市场,海外新能源客车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分析,深度理解客户需求,开发适合和引领客户运营需求的产品,加快市场布局和资源投入,提升市场占有率;二是协助合作客户进行转型,从城际客运向旅游客运、景区班线、城乡公交、通勤班车租赁服务等领域转型;三是积极占领细分市场,如高端商务车、机场摆渡车以及其它专用车等;四是加快公司产品向智能化、网联化、高端化、环保化方向发展,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3、技术研发风险
  风险分析:在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车辆的安全、节能、环保等法规要求不断升级,随着市场需求结构发生调整,市场对客车技术要求及标准不断提高,公司在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方面临严峻挑战。
  应对措施:基于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法规的预见,聚焦市场、客户,调整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和应对。新能源客车产品不断迭代,在动力电池升级、系统效率、整
  车能耗、产品精细化及降本等方面进行提升,掌握三电核心技术资源,实现电动车产品差异化优势。主动升级客车安全技术、节能控制技术、排放控制技术等,完成产业化技术开发,满足法规要求和市场需求。
  4、应收账款风险
  风险分析:国内外经济依然面临下行压力,将影响国内客户应收账款回款能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1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全球通胀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俄乌战争若继续升级将加剧地缘政治危机,全球融资条件收紧可能加剧债务困境和金融市场波动。基于此预测,公司部分地区的海外客户应收账款回款能力可能有所下降;公司的经营业务可能发生应收账款坏账、业务纠纷甚至诉讼风险。
  应对措施:做好客户资信能力评估,谨慎选择赊销客户,持续跟踪研判客户资信能力变化,发现客户资信能力发生不良变化及时果断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控,缩小应收账款规模。关注研究行业以及地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变化,加强对合同条款和审批关键节点要素的风险管控。
  5、成本费用风险
  风险分析: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物流供应不畅、出口运输费用上涨等因素影响,可能增加公司各项成本。
  应对措施:加强供应链管理,继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加强采购、生产、销售、管理费用等关键环节的成本管控,严控费用资金占用,降低无效及长期积压。同时,通过业务流程优化设计、定额管理、集约化采购等措施降低成本。持续推进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工作,联合供应商进行成本优化,提升成本竞争力。
  6、政策变化风险
  风险分析: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产业补贴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于2023年正式取消,2024年新能源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也将退出,相关政策的变化调整,短期内可能对公司主营业务销售和盈利产生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加强新能源客车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掌握核心技术,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深入探索新能源客车商业模式创新,逐渐从销售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型,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减少对补贴政策的依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客车的研发、制造和销售能力,以及公司的品牌价值。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研发能力
  1、研发支出主要投向
  (1)传统客车技术提升和产品开发、升级
  (2)新一代高性能城市客车开发
  (3)商用车新产品开发
  (4)出口新能源客车产品研发
  (5)商用车系列化电驱桥新能源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6)燃料电池技术系统集成和产品开发
  (7)智能网联技术研究和应用
  (8)自动驾驶技术研究
  (9)汽车车身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开发
  (10)车身焊装生产线的设计与开发
  2、研发成果
  (1)新产品开发
  公司完成微循环智慧公交、智慧校园巴士、智能线控底盘、新一代医疗采血车、燃料电池客车、睿星商务车等产品开发。智能网联商用车获得首台套认定。
  (2)线控底盘技术
  公司以国家重点项目为依托,围绕线控转向技术,持续深入研究基于驾驶员的驱动、制动、转向意图识别以及驱动、制动、转向的协同控制的开发工作,并研究开发基于特殊场景应用的转向功能及测试评价体系建设等。
  (3)燃料电池车动力系统及整车集成技术
  公司自主开展燃料电池整车安全与故障预警、报警机制,针对整车安全相关的故障进行后台推送,针对燃料电池整车燃料电池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进行故障分析及原因推送,能够保证潜在风险及时排除,及故障的快速解决。
  (4)智能网联技术
  车载中央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针对云端、车端、路端、驾驶端、穿戴端这几个方面的数据链进行融汇贯通,解决车-云,车-路,车-端的带宽问题,以及传统多通信节点管理问题、车辆数据采集延迟及丢包问题和多功能定制化设计问题。
  (5)自动驾驶技术
  公司自主研发自动驾驶系统的应用层关键技术,提升性能,包括:规划控制、感知融合、高精地图、系统集成、车路协同等。针对智能网联系统进行适应性开发,形成通用开发流程和代码管理机理,明确系统模块分工,优化代码管控质量,提高项目开发效率。
  (6)新能源公路客车被动安全性优化技术
  公司结合ECE R29-03《关于对商用车驾驶室成员保护方面的车辆认证的统一规定》标准法规要求,开展新能源公路客车碰撞仿真试验。已完成客车前部结构设计,方向盘前向反转结构完成零部件功能验证试验。
  (7)整车域控制系统研究
  公司完成基于多域融合、异构冗余、数字配电技术、内生网络安全的GEA2.0电气架构开发,并成功在新一代自动驾驶车型“驰睿”系列上应用。
  (8)完成MTV技术开发
  公司在客车行业率先开发并发布MTV整车电池一体化技术,基于模块化思维将动力电池模组、空调、热管理机组等整车部件与整车结构深度集成。该技术方案取消了传统的电池PACK与空调等零部件的外壳与部分零部件,由整车来实现动力电池、空调等零部件的密封与安全防护,是电动客车系统集成技术的一次跨越式创新。与现有普通车型比较,MTV技术具有高比能、高集成、高防护、高效率等特点。
  (9)客车轻量化技术
  公司应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对车架、车身骨架等关键部件开展轻量化提升。
  重点针对异型钢结构进行研究,提升整车结构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目的,同时提升整车制造工艺性及整车安全性提升。
  (10)中巴车身适应性项目研究研发
  公司以底盘产品为基础完成全冲压中巴车身与骨架底盘连接实施部分适应性设计开发,匹配国六底盘、座椅布置、内饰、空调、电器等全系统,满足主机厂新车型开发要求,增强了中巴车身产品市场适应面,增强了中巴车身上下产业链协同。
  3、研发人员数量与质量
  截止2023年年中,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482人,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比重达13.05%。
  4、专利数量
  截止2023年年中,公司共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317项,其中发明专利247项;软件著作权195项。
  5、研发机构建设情况
  集团技术中心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下有一个新能源客车电控与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四个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试验中心/实验中心/实验室、三个博士后工作站,两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三个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一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三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省级新型客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省级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整车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6、与领先研发机构或厂商的合作情况
  公司通过贯彻落实创新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广泛开展合作共建,形成有效的协同创新体系。从自身需要和科技资源情况出发,以合作项目为纽带,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理工新能电动汽车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日本丰田公司、菲亚特动力科技管理等国内外优秀大学、科研机构、外部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实现高效创新。
  (二)产业配套状况
  公司构建了以外购为主、自制为辅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建立了全球化的零部件采购体系,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零部件企业采埃孚、宝钢股份、宁德时代、玉柴股份等战略合作伙伴不断深化合作,合作范围不仅覆盖了现有“三龙”产品平台的协同整合,更深入到中央驱动系统、纳米钢材、燃料电池等前瞻性技术的联合开发,加速推进客车产品往“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轻量化”等方向进行技术升级。
  此外,公司不断提升供应链的资源整合能力、创新集成能力、零部件自制能力,目前已培育形成了动力电池PACK、电机电控系统、轻客车身、客车车架、客车座椅、客车空调、汽车电子、新能源高压线束等具有竞争力的关键零部件上游企业,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
  近年来,公司一方面充分利用集团总部协同平台,大力开展动力电池、驱动系统、发动机、变速箱、钢材等大宗物资及关键零部件的集中采购,推动新能源、国六等新品的平台化整合,帮助权属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加大与国际知名零部件企业的招商力度和技术引进力度,拟再新增培育一批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材料的龙头骨干企业。
  (三)销售渠道
  1、国内市场
  销售渠道方面。依据产品细分,实施多元立体销售渠道布局。其中4.8-6米轻型客车主要采用经销为主的渠道模式,直销服务对象主要为公司战略客户和直采行业用户。6-18米大中型客车主要采用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经销渠道为补充。
  2023年加大了对全国各省经济发达地市区域市场的销售力量,另外针对专用车等细分市场,建立大客户直销渠道,销售贡献有极大提升。轻客产品则以发展签约经销商为主,2023年上半年共有签约轻客经销商190多家,覆盖所有省份及重点城市。
  服务网络方面。在全国所有省份均有派驻售后服务人员,拥有超过300余人的驻外服务工程师队伍,以及遍布全国各省份的2800家特约服务网点,200余家配件经销商,为金龙产品的售后服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通过公司CRM服务系统和400客户服务热线快速响应平台,实现了对客户反馈的快速响应和服务支持。
  2、海外市场
  海外销售网络遍布欧洲、亚洲、独联体、非洲、南美、中东、大洋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近200个境外汽车经销商或客户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凭借优异的产品和良好的品牌影响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以色列、沙特阿拉伯、泰国、乌兹别克斯坦、挪威、韩国、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蒙古等市场取得良好成绩,集团整体出口在中国客车出口中名列前茅,深受海外市场客户的欢迎。
  通过二十余年的海外市场开拓,公司正一步步扩大全球的销售渠道网络,逐步向国际客车主流厂商稳步迈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