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房地产开发及基础设施经营

  • 产品类型:

    先进制造板块、环保板块、产业地产板块、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

  • 产品名称:

    振动试验设备制造与振动检测 、 商品房销售 、 房地产出租 、 游乐服务 、 工业品销售 、 动迁房开发 、 代建工程 、 融资租赁及保理 、 环保产业

  • 经营范围:

    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开发、生产,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工程设计、施工,科技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30 
业务名称 2024-03-31 2023-09-30 2023-06-30 2023-03-31 2022-12-31
出租面积:房地产(平方米) 44.01万 43.00万 45.45万 - 7.45万
出租面积:权益出租房地产总面积(平方米) 43.35万 - - - -
新增储备面积:新增商品房土地储备(平方米) 0.00 0.00 0.00 - -
租赁收入(元) 4546.34万 1.25亿 8513.75万 - 7004.00万
竣工面积(平方米) 15.02万 12.58万 12.58万 0.00 44.47万
销售收入:合同(元) 6.33亿 30.34亿 24.79亿 - -
销售收入:权益合同(元) 4.34亿 - - - -
销售面积:合同(平方米) 2.91万 13.51万 11.10万 - -
销售面积:权益计的销售面积(平方米) 2.00万 8.27万 6.69万 3.61万 -
租赁收入:权益租金(元) 4506.04万 - - - -
新开工面积(平方米) - 26.50万 26.51万 - 101.87万
合同销售金额(元) - - - 13.54亿 65.92亿
合同销售面积(平方米) - - - 6.01万 25.73万
开工面积(平方米) - - - 0.00 -
房地产出租面积(平方米) - - - 43.50万 -
新增商品房土地储备(平方米) - - - 0.00 -
租金收入(元) - - - 3833.29万 -
新增土地储备面积(平方米) - - - - 26.40万
施工面积(平方米) - - - - 221.82万
结转面积(平方米) - - - - 28.83万
计容建筑面积(平方米) - - - - 42.85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3.9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1%
  • 第四大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四大客户
3145.66万 0.2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82%
  •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
  • 苏州同程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时域旅行社有限公司
  • 苏州高新商旅发展有限公司
  • 赖富裕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
1.30亿 4.00%
苏州同程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305.22万 0.71%
上海时域旅行社有限公司
1409.03万 0.43%
苏州高新商旅发展有限公司
1223.90万 0.38%
赖富裕
975.13万 0.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92%
  • 苏州高新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 苏州高新区狮山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
  • 苏州美罗百货有限公司
  • 苏州泉屋百货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苏州高新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11.50亿 32.17%
苏州高新区狮山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60亿 7.27%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
1.36亿 3.80%
苏州美罗百货有限公司
3146.06万 0.88%
苏州泉屋百货有限公司
2833.79万 0.7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06%
  • 苏州高新区狮山街道办事处
  • 苏州高新区财政局
  • 苏州美罗百货有限公司
  • 丁怡倩
  • 潘红英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苏州高新区狮山街道办事处
2.60亿 17.38%
苏州高新区财政局
5421.03万 3.62%
苏州美罗百货有限公司
1573.03万 1.05%
丁怡倩
1548.00万 1.03%
潘红英
1469.99万 0.9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8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23%
  • 苏州高新区狮山街道办事处
  • 苏州高新区财政局
  • 阳山高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美罗百货有限公司
  • 苏州泉屋百货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苏州高新区狮山街道办事处
1.24亿 3.66%
苏州高新区财政局
1.04亿 3.05%
阳山高科技有限公司
9693.99万 2.86%
苏州美罗百货有限公司
3146.06万 0.93%
苏州泉屋百货有限公司
2482.15万 0.73%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苏州高新区持续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中争当样板区。公司作为区属国有上市公司,始终贯彻区域发展使命,聚焦自身“新兴产业投资运营和产城综合开发服务商”的战略定位,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享受区域产业迭代、人才汇聚带来的各项红利。
  公司以产城综合开发为基础,紧密服务主业发展的同时聚焦绿色低碳、医疗器械两大转型方向,不断提升新兴产业投资运营能级。产业园运营方面,以招商、运营为切入点,构建绿色低碳、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东菱振动不断强化科技硬实力,自主研制了目前世界单台最大推力100吨电...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苏州高新区持续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中争当样板区。公司作为区属国有上市公司,始终贯彻区域发展使命,聚焦自身“新兴产业投资运营和产城综合开发服务商”的战略定位,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享受区域产业迭代、人才汇聚带来的各项红利。
  公司以产城综合开发为基础,紧密服务主业发展的同时聚焦绿色低碳、医疗器械两大转型方向,不断提升新兴产业投资运营能级。产业园运营方面,以招商、运营为切入点,构建绿色低碳、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东菱振动不断强化科技硬实力,自主研制了目前世界单台最大推力10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产业投资方面,围绕转型主业,以自营及参股产业基金撬动优质资源,实现以投促招、招投联动,促进产融投一体化发展。产城综合开发方面,不断做优做强做精住宅开发、推进文旅商贸降本增效、实施区域管网一体化运营,打造“美好生活”产城融合典范城区。
  在做好日常经营的同时,公司持续提升治理水平,通过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内部管控、创新人才引育模式,积累高质量发展软实力。
  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716.1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3.46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8.1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亿元。
  一、产业园运营板块
  产业园运营作为公司转型发展的方向,公司有序推进产业招引、产业运营、载体建设等工作,促进高新产业聚链成群。
  (一)绿色低碳产业园
  1、产业招商
  作为高新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核心平台,苏高新绿碳公司利用产业资源优势,年内自主招引落地了美阅新能源、中建碳中和研究院、创维新能源、集能易等高质量重点项目,合计新增注册资本超21亿元,助力高新区绿色低碳产业创新集群实现总产值规模超600亿元。与此同时年内协助承办行业沙龙、推介会、论坛等绿色低碳相关活动10余场,累计参会人数超2,000人。在扩大绿碳“朋友圈”、提高品牌影响力的同时积极寻找潜在投资应用场景,扩大招商投资路径。
  2、载体建设
  报告期内,GLCPark孵化器已建成投用,入驻企业涉及光伏、储能、新能源等行业。项目获得“苏州高新区首个国家级‘近零能耗’授牌项目”、“苏州市唯一入选省级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江苏省绿色低碳科技示范工程名录第一名”等十余项国家、省、市、区级荣誉。GLCPark加速器一期出租率82%,入驻企业包括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等,涉及新材料、光伏、绿色建筑等多个绿色低碳领域;加速器二期已于2024年初投用,目前正在抓紧招商中。
  3、产业运营
  光伏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光伏项目应用场景实现新突破,从传统屋顶到净水厂、产业园、乐园等多样化场景,建成了白荡净水厂索结构柔性支架光伏电站等多个“首创型”项目,实现光伏与现有产业的深度融合。公司累计建设并网发电光伏电站16个,总装机容量18.29兆瓦,2023年发绿色电量1,397.49万度。
  平台管理方面,年内光伏安全管理平台正式投用,是苏州市内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行业首个定制化安全管理平台,为光伏电站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支持;同时公司通过主导运营智慧光伏平台、微网平台实现光伏电站及产业园区的接入,提升光伏数字化管理水平,构建智能光伏数智运维高质量生态。
  配售电业务方面,积极抢占市场份额,锁定存量业务的同时全力增加新签约电量,2023年新增签约电量8.87亿度;参与绿电交易先行先试,年内绿电成交1,100万度,绿证成交3,40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3.72万吨、二氧化硫21.15吨、氮氧化物19.35吨。
  (二)医疗器械产业园
  1、产业招商
  依托在政策、资源、人才、生态等方面的优势,报告期内医疗器械产业园推进区域招商落地项目155个,为产业园持续发展做好充足的资源储备。2023年,产业园引进了全国视觉健康筛查领域龙头微视医疗、全球首个定向诱导NK细胞疗法项目爱特康生物、全流程药学AI管控领域全球巨头柯罗医疗、取得全球首张巩膜镜注册证的鸥博光学、国内领先的可降解栓塞微球项目天海佳合等一批优质项目,创新动能持续迸发。
  创新平台搭建方面,国家药监局智能化医疗器械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正式启用,为区域医疗器械企业研发创新提供优质服务,推进区域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成Medpark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便捷精准的全方位服务。
  报告期内产业园先后获评2022年度创新医疗健康产业园区(全国唯一)、清馨2023实践先锋项目(全国唯一)、2023年度高端医疗器械基地创新发展奖(全国唯一)等荣誉,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2、载体建设
  公司积极打造高水平产业发展载体,为企业发展提供硬支撑。产业园运营、建设、规划产业园载体面积达144.2万平方米,其中现已投用载体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基本处于满租状态。2023年11月产业园四期创新基地正式建成开园,20家行业龙头企业实现首批入驻。目前五期上市总部基地项目持续推进建设中,预计2025年投用;六期狮山生物医药基地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计划将于2024年投用。
  3、运营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强化产业服务效能,助力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注册审评方面,协助近100家企业沟通解决注册审评、体系考核、检验检测等问题及诉求;培训辅导方面,对企业跟踪辅导、定期收集需求,全年累计开展各类辅导培训30余场。开发多元化服务统计模块,实现园区整体发展情况动态分析,为做精企业服务、做细产业规划打好基础。
  (三)东菱振动
  报告期内,东菱振动强化新品研发、推进校企联动、拓宽市场布局,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2023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2亿元,净利润4,151.53万元。
  产品研发方面,报告期内,东菱振动成功自主研制了目前世界单台最大推力10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自主研发的感应式振动台、长冲程试验台、液压摇摆试验台、高加速度试验台、冲击台等一系列新品项目已在年内全面推向市场;加速台车研发项目持续攻关核心技术,目前已完成装配,处于进行调试优化阶段,有望打破国际垄断,实现该类设备的完全自主化。截至目前,东菱振动累计获授权专利470项,其中发明专利116项。
  校企合作方面,报告期内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60kW大功率模块,已完成试生产,计划在2024年逐步完成产品替代并推向市场;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合作研制多型低频作动器样机,多项指标均为国内首创;与国防科技大学联合开展数字振动台仿真系统的自主研制,预计2024年推向市场;同时依托博士后工作站申报了省双创博士项目、省科技副总项目等重点人才项目,产学研深度融合。
  市场开拓方面,报告期内,东菱振动依托全国性的实验室布局,加强测试售后服务的推广及专业团队的扩容,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及响应速度,以差异化服务、专业化经营赢得市场口碑,售后业务订单实现同比增长24%。
  二、产业投资板块
  公司围绕“战略投资、产业投资、定增投资”三大维度加快医疗器械、绿色低碳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布局,以短、中、长期项目配置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规模,增厚投资收益。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存量投资项目累计出资金额47.56亿元。同时,高新福瑞积极打造融资租赁金融创新产品,以资本链赋能产业链,助力公司实现“产、融、投”一体化发展。
  (一)战略投资
  报告期内,公司参股的杭州银行、东方创业、苏高新创投为公司带来长期、持续的利润贡献,稳固高质量发展基本盘。本年度取得杭州银行投资收益27,255.38万元、东方创业投资收益1,289.48万元、苏高新创投投资收益3,788.56万元;取得杭州银行、中新集团、融联基金、东方创业、华泰柏瑞基金、金埔园林分红款合计8,620.28万元,投资回报稳定;为进一步盘活资产,年内减持江苏银行500万股股份,回笼资金3,887.50万元;参与金埔园林可转债配售并完成减持,取得投资收益620万元。
  (二)产业投资
  基金设立方面,公司现有自营、参股基金16个,累计撬动基金规模超60亿元。报告期内公司设立新苏新兴基金(规模5亿元)、美德科二号基金(规模1亿元),扩大产业投资规模;参与认购夏尔巴三期股权基金、朝希优势壹号基金,拓宽优质项目来源。
  一级投资方面,围绕产业转型方向持续发力,年内累计投资50余个一级股权项目,合计出资金额9.29亿元,其中在医疗器械领域,投资了诺一迈尔、宸泰医疗、博思得等项目;绿色低碳领域,投资了科曜能源、福氢氢能、润诚达等项目。同时公司也在AI、半导体等未来有较大增长潜力的行业提前布局,投资了文德数慧、卓镱辉、普旭科技等具有高成长性的优质企业。
  2023年,公司旗下融享贝赢基金参与投资的贝克微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苏高新创投旗下基金参与投资的裕太微、阿特斯在科创板上市。公司投资的荣旗科技于2023年4月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珂玛科技IPO注册申请于2024年4月被证监会受理,明皜传感、赢双电机科创板上市已获受理。
  公司适度参与高科技龙头企业定增,在获取投资回报的同时积累产业资源,为后续产业招引、资源储备、项目合作打好提前量。2023年公司参与联科科技、心脉医疗等公司的定向增发,合计出资9,490万元;完成博瑞医药等定增项目退出,整体收益率近30%。
  (三)融资租赁
  高新福瑞持续为公司绿色低碳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培育与招商发挥金融支撑作用,为区内优质企业提供“产融结合”创新服务,实现产业与金融良性共振。2023年全年新增项目投放12.64亿元。
  三、产城综合开发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产城综合开发业务布局,夯实产业基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人居环境,促进产业的集聚和资源整合,实现产、城、人高度融合。
  (一)产业地产
  住宅开发方面,公司始终坚守精品战略,沉淀品牌内核,精研建筑美学,实现“云庭”系产品向“璟”系产品的迭代升级。报告期内地产集团蝉联“江苏省房地产开发行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和“苏州市房地产开发综合实力20强企业”。
  房地产销售方面,报告期公司商品房销售面积17.2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2.84%;销售金额38.22亿元,同比减少42.02%。报告期内,公司商品房结转面积25.0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3.25%;结转金额57.87亿元,同比减少30.10%。
  商品房建设方面,报告期内新开工面积26.50万平方米,施工面积193.2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5.31万平方米,主要在建项目包括拾月璟庭、上华璟庭、山岚璟庭等。
  土地储备方面,公司持续深耕苏州市场,适时补充土地储备,保证房地产业务平稳发展。2023年竞得3宗地块,均位于苏州高新区,土地面积10.65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20.39万平方米。
  商业地产租售方面,天都大厦作为狮山CBD楼宇经济的样板示范,以营造高质量产业发展生态,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入驻。截至2023年底,累计引进125家企事业单位,累计租赁面积6.94万平方米,年内实现租金收入5,467万元。
  (二)文旅商贸
  2023年旅游行业全面复苏,公司旅游板块抢抓市场机遇,加强营销推广、提升游园品质,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73.51万人次,同比增长166.87%;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11.90%。
  报告期内,公司两大乐园围绕不同主题,打造了“落魔传说”奇趣狂欢活动、奇幻森林魔法节、水陆狂欢季等活动,客流再创新高。其中徐州乐园的“落魔传说”活动23天吸客量达32万人次,网络相关话题总曝光量破10亿次。与此同时,两大乐园不断升级游乐设施,增设儿童游乐区“鹅宝乐园”项目、开放“GoosePark鹅场”等全新项目,丰富游玩体验,提升游乐综合效益。
  公司两大乐园自媒体全网粉丝已突破200万人,2023年通过抖音累计发布视频500余条,曝光量2.33亿次,点赞量163万次。其中苏州乐园官方抖音账号多次获得苏南景区核销GMV前三名;徐州乐园暑期抖音累计支付GMV8,000万元,位列全国抖音生活服务景区游玩S+商户第二。
  两大乐园通过搭建5G智慧综合管理平台,采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数字化管理模式提升景区运行效率。苏州乐园5G智慧综合管控平台成功入选年度江苏省智慧文旅培育项目。
  商贸业务方面,积极发挥“虹桥品汇苏州港”品牌效应,围绕“企业客户团购、大额贸易开展、门店运营、定向营销”等领域加强商贸多样化业态拓展。
  (三)节能环保
  污水处理方面,年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相继投运,公司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8万吨/天提升至34万吨/天。2023年,公司处理污水量1.10亿吨,首次突破亿吨大关。报告期内苏州科技城水质净化厂改扩建工程项目荣获高新区在工信部5G“绽放杯”首个一等奖项目、江苏省首个水处理行业绽放杯一等奖项目、全国总决赛优秀奖;狮山水质净化厂蝉联2023年度“市标杆城镇污水处理厂”称号。
  管网运维方面,作为区内排水设施投建管养一体化的所有权人和运维主体,年内排水公司负责2,012公里雨污水管网及55座泵站的养护运维,并积极外拓承接了区内117个居民小区和商业广场的排水管道清淤检测及养护工作,打通水环境治理最后“一百米”。2023年排水公司共完成污水管道养护1,462公里、雨水管道养护2,738公里,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42.97%。
  环保商贸方面,苏高新大乘持续推进产品创新,在水性EAU技术上取得突破,并成功应用于运动弹性地板、水性跑道、城市道路交通、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等多种领域。
  四、内部管控领域
  财务管理方面,开拓创新融资渠道,持续降低融资成本。公司综合融资成本3.61%,较2022年下降38个BP。2023年成功发行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融产品21单,募资金额100亿元。
  运营管控方面,狠抓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的动态追踪,提升企业管控力;优化考核指标,制定个性化考核方案,激发全员干劲。
  人才引育方面,拓宽人才引进新渠道,以“定岗特选”、“英才计划”等多样化手段招引优质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人才活水”;探索人才培育新模式,开展各类研学活动、加强与高校间产学研合作,培养壮大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产业园运营
  中国的产业园区包括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以及各类专业园区。产业园区具有资源聚集、技术渗透、企业孵化、示范带动以及外围辐射五大功能。产业园区早期被称为工业园区,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由于工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服务业迅速发展,产业园区逐渐发展成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综合体、产业新城。未来产业园将更强调“产城融合,城市经济”,园区并存,且数字技术赋能园区转型和服务升级,园区盈利模式将更多元化产业结构发展集群化。
  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经济贡献规模占比较大。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2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情况,2022年全国230个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4%。根据科技部回答媒体关于国家高新区和自创区建设的相关提问,2022年高新区、自创区贡献了占全国13.6%的GDP。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自创区合计为国家贡献25%的GDP。
  (二)产业投资
  1、绿色低碳行业投资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实施,使得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将加速生态环境领域制度和政策体系的绿色化、低碳化进程,倒逼经济社会体系全面转型升级,加快改善生产要素及其配置水平,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在更高水平上相匹配相适宜。
  目前,绿色低碳已成为我国助推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据能源基金会的估算,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投资方向主要有能源低碳转型、数字经济和数字化与传统产业部门融合、绿色城镇化和升级改造等多个方面,“十四五”期间的年投资规模均可达1万亿元以上,市场空间巨大。
  苏州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苏州绿色低碳产业持续壮大。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产业链完备,江苏55家上市光伏公司,苏州占1/4;形成了覆盖节能、节水、环保、可再生能源等各领域的绿色技术装备制造体系,综合能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碳排放管理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
  产业能级不断提升。苏州传统绿色低碳产品装备加快向标准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型企业经营模式由单一的设备制造、项目设计等转变为涵盖上游研发设计、中游装备制造、下游运营维护全产业链模式;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趋向“专精特新”,在各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从单一环节服务逐步向一体化的综合节能环保服务发展,行业集中度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政策方面,先后出台了《苏州市深入推进绿色认证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高新区关于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高新区等地绿色低碳产业协会联合多家会员单位,携手大院大所,统筹行业优势资源,不断拓展绿色低碳应用场景;面向绿色金融,苏州积极推出绿色低碳产业基金和绿色低碳保险产品,绿色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2、医疗器械行业投资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但增长快。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等因素的驱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保持20%左右,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仅占全球市场的1/8增长至2020年占全球市场的1/4。未来随着居民医疗保健支付能力的提升、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扶持,以及医疗行业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将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我国医疗市场规模为1.2万亿元,全球第二,同比增长12%,其中医疗设备占比为59%,医用耗材占比29%,IVD占比为12%。
  从产业结构来看,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小而散,且数量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2020年国内医疗器械生产厂商超2.5万家,其中90%营收规模在2,000万元以下,年产过亿的企业占比仅有15%左右。但2020年以来,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提升,规模较大、产值较高的医疗器械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从产品竞争力来看,国内医疗器械约有三分之一品类进口替代率不足50%。虽然低端医用耗材等已经基本完成进口替代,但技术壁垒较高的高端器械等仍以进口为主。我国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对具有发明专利,技术上具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设置了特别审批通道。未来,随着研发投入的加大及政策的大力扶持,预计国内高端器械的销量将不断攀升。
  从区域分布来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目前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主要有深圳市、广州市高端医疗器械集群、苏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
  从企业数量上来看,2018年至2023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3.67万家,较2022年底增长8.54%。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19年-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融资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达到最高峰,融资事件777起,投融资金额1,462.4亿元。此后,医疗器械投融资有所降温,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投资事件共448起,投资金额共511.95亿元。
  (三)房地产行业
  2023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央多个部门明确房地产政策优化方向,各地宽松政策密集出台,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从销售端来看,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8.2%。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0%。2023年,苏州商品房销售面积2,068.9万平方米,比2022年下降9.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61.0万平方米,比2022年下降10.9%。
  从土地端来看,据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全国300城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12.2亿平方米,较2022年同期下降了21%,较上年降幅收窄5个百分点。在此影响下,2023年全年土地市场成交规模同比降幅维系在两成左右,总成交规模刷新近十年新低。
  2023年苏州市区全年共85宗涉宅经营性用地成交(不含特殊用途地块),出让总面积333.2万平方米,成交总金额899.45亿元;平均楼面价16,552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1%;全年市区涉宅地平均溢价率4.57%,同比上升1.78个百分点。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区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苏州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近年来大力引进重大产业、创新项目,以创新资源的聚变催生创新集群的蝶变,全力打造苏州产业科创主阵地。2023年全年引进创新型企业1,500余家,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1家、列全市第二;入选独角兽(潜在)企业37家、瞪羚企业116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列全省第二;新增上市企业5家,新增数、首次发行募集资金额均列全市第一。
  2023年全年苏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35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1亿元、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高新区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地区,在苏州市综合考核中列第一等次。
  作为园区开发背景的上市国企,苏州高新植根、成长于高新区整体发展之中,依托区域人才、资源的集聚以及产业的升级,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加速实现转型战略布局。
  (二)产业园运营能力
  公司前期在生命健康小镇及东菱振动旗下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的建设、招商、运营中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园运营经验,培养了优秀的招商队伍,搭建了入驻企业服务平台,并通过产业投资进一步扶持园内优质企业,伴随企业共同成长,公司已具备园区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优势。同时,依托国有上市公司的背景优势,聚焦转型主业,公司建设运营了医疗器械产业园、绿色低碳产业园,与中检合作打造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检验检测基地,与中软共建中软国际(苏州)软件开发及集成测试中心,进一步扩大产业园运营规模。
  (三)产业投资模式渐趋丰富
  围绕“新兴产业投资运营和产城综合开发服务商”的战略定位,公司以投促招、招投联动,聚焦绿色低碳、医疗器械等公司转型方向,形成战略投资(对被投企业以权益法核算)、产业投资(通过基金布局高新技术企业)、定增投资(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三大模式。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存量投资项目累计出资金额47.56亿元,产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四)城市综合开发实力进一步提高
  公司深耕苏州,是最早的城市更新参与者,推动了城市产业配套升级和功能提升。随着城市开发和人居环境的提升,公司在创新地产、文旅商贸、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城市综合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地产方面,公司旗下地产集团推陈出新,不断推出迭代升级产品系,多年连续获得“江苏省房地产开发行业综合实力50强”、“苏州市房地产开发综合竞争力20强”等荣誉称号,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文旅商贸方面,持续强化苏州乐园、徐州乐园两大主题乐园的IP建设,深化“虹桥品汇苏州港”的品牌建设,促进文旅、商贸等多业态融合;节能环保方面,公司依托在污水处理领域的深厚积淀,精进污水处理能力,污水日处理量不断提升;收购区内市政污水管网资产和泵站资产,实现排水设施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形成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持续深化环保材料等业务领域的业务拓展,建强环保产业链。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一)产业园运营
  打造产业园区“特色”,促进同类产业的集聚和整合形成产业整体竞争优势,是目前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通过“产业发展集群化、园区模式多元化、园区功能系统化、园区运营智慧化”,进一步凸显产业高密集度带来的规模优势。
  1、产业发展集群化
  产业园区把分散的企业集中,让企业摆脱狭窄产业化空间束缚的同时提高了区域的产业联系度,有利于建设根植性的产业链条,也有利于形成产业政策、招商、服务等资源合力,吸引更多关联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园区内的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合作,进而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资源要素充分互动,为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2、园区模式多元化
  产业园早期以项目开发建设和销售为主,但随着用地饱和、利润率逐渐下降,传统盈利模式持续受到冲击,因此逐步由依靠房地产开发收入转向“房地产开发+物业持有+产业服务+产业投资”协同发展的盈利模式,产业园区进入多元化经营时代。产业服务及产业投资具备专业性强、回报可能性大的特点,是产业园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捅破”利润天花板的重要方向,是目前优质产业园区的布局重点和竞争焦点。
  3、园区功能系统化
  产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内容上由传统工业制造业逐渐向以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绿色低碳等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转变,园区功能也从单一的产业区到集商业、金融、医疗、娱乐等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功能区,产业园的运营发展为企业加速孵化、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力,也聚集了更多的常住人口,将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融合,搭建宜产宜居的生态综合体。
  4、园区运营智慧化
  目前打造智慧园区已成为园区建设的大趋势。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以打造智能化、信息化园区为核心,以提升园区的服务及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园区的竞争力。
  (二)产业投资
  绿色低碳行业投资
  1、光伏
  光伏发电作为未来装机量占比最大的清洁能源,长期增长潜力强。2023年光伏上游原材料供应过剩问题开始显现,主产业链价格不同程度走低,同时存量电站项目爆发,使得需求超预期增长,2023年全球新增装机近397GW,同比增长超65%;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约190GW,同比增加约118%;未来行业进入成长型增速放缓阶段,预计后续需求将平稳增长。
  2、绿色建筑
  2018年建筑全过程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比重达51%。“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建筑作为节能减排重要方式,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经测算,“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措施规模17,624亿元,既有建筑改造规模2,150亿元,绿建检测规模385.2亿元,绿建预评估规模7.4亿元,合计约2万亿元。
  3、能源站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能够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稳定可靠等特点。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价结果,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供暖面积累计实现13.92亿平方米,每年可替代标煤近3,700万吨。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地热产业规模将超700亿元。
  绿色低碳行业投资方面,公司投资、招引了精控能源、科曜能源、润诚达、福氢氢能等优质企业,实现“以投带引、招投联动”的双向赋能,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1、行业政策不断出台,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重点部署医疗器械国产化在内的重点任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都将医疗器械发展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地位。医疗器械行业作为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进一步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在政策层面给予行业大力扶持,鼓励国产医疗器械加快创新、做大做强。
  2、目前部分产品外资主导,未来国产替代仍有推进空间
  由于相关基础学科和制造工艺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仍集中在中低端品种,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赖进口。国外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层层专利壁垒以及“设备+试剂”的封闭系统策略,占据着国内大部分医疗器械的中高端市场。但是随着国内企业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强,国产与进口产品的差距不断缩小,国产器械凭借较高的性价比、稳定的供应能力、良好的售后服务不断抢占进口产品份额。同时,国内政策向国内厂家倾斜,近年来,医疗器械国产化及国产替代是国家政策重点鼓励的方向,国产替代在医疗器械领域进一步加速。
  3、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需求增加
  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2年的67.8岁提升至2021年的78.2岁。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据国家卫健委数据,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日益增长的老龄化将进一步增加各类疾病的患者数量,而增长的患者需求也将带动医疗器械各细分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医疗器械产业投资方面,公司投资了博思得、诺一迈尔、优适医疗、宸泰医疗、嘉树医疗等企业,助推科创企业成长,为公司产业转型再添动能。
  半导体行业投资
  从销售来看,根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约5,200亿美元,同比下降9.4%。但是,截至2023年1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已连续第十个月实现环比增长,芯片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回升势头,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实现反弹,销售金额约6,000亿美元。
  从区域来看,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仍旧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占比达54.5%,其他如美洲、欧洲及日本等分别占25.5%、11.0%、9.1%。
  从投资来看,2023年全球半导体投融资事件约800起,比2022年的1,029起下降22%;投融资规模高达172亿美元,相比2022年165亿美元增长4%。2023年中国依旧是全球半导体投融资活动最活跃的国家,全球60%的投融资事件来自中国,18%来自美国。同时2023年全球半导体投融资市场前低后高,显示投资机构对半导体行业的信心正在回升,行业正在逐渐复苏。
  半导体投资方面,公司通过基金投资了博海微、莱斯能特、明皜传感、贝克微、联盛德、合芯科技、海光芯创等一批优质企业,分享企业成长红利。随着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公司将继续加大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布局,寻找潜在的投资机会。
  (三)房地产行业
  2023年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房地产行业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的重要定调,随后行业政策持续优化。需求端方面,降首付、降利率、放开认房不认贷、放松限购等利好政策频出;供给端方面,信贷优化政策不断推出,支持主体融资,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地方方面,限制政策加速松绑,全年全国各省市持续推进松绑政策,多数城市限制性政策全面放开。目前苏州已全面取消限购政策,落实了降低首套房、二套房执行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个人首套房“认房不认贷”等政策,并实施了力度不弱的购房契税补贴政策。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区域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聚焦医疗器械和绿色低碳两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上市国企要素整合优势和资本运作功能,以“园区运营+资本赋能”广泛链接区内外产业资源,驱动主业集群发展,打造“新兴产业投资运营和产城综合开发服务商”。
  以园区运营构建区域产业集群高地。聚焦绿色低碳和医疗器械两大产业,由分布式光伏、绿色节能建筑及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能源站开发运营等业务切入绿色低碳产业,做好苏高新绿色低碳产业园运营,积极引入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在区域内形成绿色技术创新生态;做大医疗器械产业园,加快载体建设,以产业招商、孵化、培育推进优质企业集聚,助力苏州市打造生物医药“一号地标产业”。
  以资本赋能驱动新兴产业创新升级。不断发挥上市国企优势,通过“战略投资+产业投资+定增投资”立体式股权投资体系和融资租赁等债权投资途径,满足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对于资金和资源的迫切需要,分享被投企业成长和产业升级红利;通过并购重组、分拆上市等资本运作手段,提高资产证券化率,放大资本价值,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以产城综合开发紧密服务主业发展。发挥创新地产、文旅商贸、水务等城市综合开发能力,围绕空间载体功能建设和区域人居环境升级,不断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三)经营计划
  产业园运营:绿色低碳产业园运营方面,围绕分布式光伏、售电、绿建三大业务,发挥高新区绿色低碳产业链引领作用,积极整合区内绿色低碳产业创新集群资源,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水平。医疗器械产业园运营方面,依托医疗器械产业园,招引、孵化、培育优质龙头企业,加速构建集聚发展、集群成链的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圈。振动测试服务产业园运营方面,东菱振动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加快新品研发,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壁垒,打破国际垄断。
  产业投资:围绕公司产业布局与转型方向,“投资+招商”双核联动,储备优质项目资源,获取投资收益;加强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扩大项目来源,寻找合适的投资、并购机会,实现投资项目与公司业务的联动效应,支撑公司主业全面发展;提升投后管理能力,防范投后风险、赋能被投企业、拓展产业合作空间。
  产城综合开发:创新地产板块围绕“璟”系项目实现品牌升级,精益成本管控,促进品质利润“双提升”;文旅商贸方面两大主题乐园不断提升游园品质,打造精品项目,扩大乐园影响力。同时做大做强“虹桥品汇苏州港”品牌,丰富消费新品类,营造消费新场景;节能环保方面,在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以排水一体化改革推进排水、净水、治水一体化,增进民生福祉,深化产城融合。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所处行业风险
  从整体的经济环境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公司房地产、股权投资等业务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增长若不及预期可能会带来市场需求萎缩、资本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经营发展。
  公司将持续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加强对政策趋势的研判,平衡财务杠杆,优化经营方向,做好行业风险应对工作。
  产业投资风险
  近年来公司投资业务规模持续增加,覆盖医疗器械、绿色低碳、新能源等行业,受行业市场变化、IPO阶段性收紧、被投企业发展情况、公司投资决策等因素影响,投资项目的公允价值波动可能引起公司短期利润波动,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风险。与此同时,公司的投资业务也可能面临投后管理风险及投资退出等风险。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投决机制和项目投后管理,加强市场及行业研究,扩充人才队伍,提升综合竞争力。
  市场经营风险
  受市场竞争及区域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公司在市场开拓、经营等方面的压力逐步增加。产业园运营方面,因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周边产业园、开发区等竞品较多,招商及产业投资竞争激烈,且产业园租金收入与建设成本短期内不能完全匹配,存在一定经营压力;住宅开发方面,受宏观环境影响,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抑制短期购房需求,且出台的房地产需求刺激政策尚需一段时间才能取得成效,因此房企的销售压力增加,资金回笼速度放缓,经营压力加大
  公司将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做好园内企业配套服务,提高产业园运营能力;与此同时,提升城市研判、地块研究能力,加强项目利润率的把控;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各类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