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房地产开发及基础设施经营

  • 产品类型:

    产业园运营、产业投资、产城综合开发

  • 产品名称:

    产业园运营 、 产业投资 、 产城综合开发

  • 经营范围:

    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开发、生产,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工程设计、施工,科技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10-30 
业务名称 2024-09-30 2024-06-30 2024-03-31 2023-12-31 2023-09-30
合同销售金额(元) 17.12亿 - - - -
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增长率(%) -43.56 - - - -
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元) 11.81亿 - - - -
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增长率(%) -32.91 - - - -
新开工面积:新增商品房开工面积(平方米) 13.28万 13.28万 - - -
竣工面积(平方米) 36.05万 21.91万 15.02万 121.24万 12.58万
新增储备面积:新增商品房土地储备(平方米) 0.00 0.00 0.00 - 0.00
销售面积:合同(平方米) 6.05万 6.05万 2.91万 - 13.51万
销售面积:权益计的销售面积(平方米) 5.79万 4.17万 2.00万 - 8.27万
出租面积:房地产(平方米) 48.48万 47.02万 44.01万 - 43.00万
租赁收入(元) 1.34亿 8433.63万 4546.34万 - 1.25亿
出租面积:权益出租房地产总面积(平方米) 46.77万 45.45万 43.35万 - -
租赁收入:权益租金(元) 1.31亿 8315.18万 4506.04万 - -
东菱振动净利润(元) - 433.58万 - - -
东菱振动营业收入(元) - 2.33亿 - - -
商品房租售销售额(元) - 12.63亿 - - -
旅游板块营业收入(元) - 1.67亿 - - -
出租面积:区内标杆写字楼天都大厦(平方米) - 3212.00 - - -
销售收入:合同(元) - - 6.33亿 - 30.34亿
销售收入:权益合同(元) - - 4.34亿 - -
可售面积(平方米) - - - 134.09万 -
在建面积(平方米) - - - 221.84万 -
建筑面积(平方米) - - - 385.76亿 -
用地面积(平方米) - - - 133.34万 -
结转收入(元) - - - 57.87亿 -
结转面积(平方米) - - - 25.01万 -
计容面积:规划计容建筑面积(平方米) - - - 276.37万 -
销售收入(元) - - - 38.22亿 -
销售面积(平方米) - - - 17.28万 -
新开工面积(平方米) - - - - 26.50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4.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21%
  • 第五大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五大客户
2951.37万 0.38%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3.9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1%
  • 第四大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四大客户
3145.66万 0.2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82%
  •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
  • 苏州同程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时域旅行社有限公司
  • 苏州高新商旅发展有限公司
  • 赖富裕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
1.30亿 4.00%
苏州同程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305.22万 0.71%
上海时域旅行社有限公司
1409.03万 0.43%
苏州高新商旅发展有限公司
1223.90万 0.38%
赖富裕
975.13万 0.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92%
  • 苏州高新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 苏州高新区狮山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
  • 苏州美罗百货有限公司
  • 苏州泉屋百货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苏州高新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11.50亿 32.17%
苏州高新区狮山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60亿 7.27%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
1.36亿 3.80%
苏州美罗百货有限公司
3146.06万 0.88%
苏州泉屋百货有限公司
2833.79万 0.7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06%
  • 苏州高新区狮山街道办事处
  • 苏州高新区财政局
  • 苏州美罗百货有限公司
  • 丁怡倩
  • 潘红英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苏州高新区狮山街道办事处
2.60亿 17.38%
苏州高新区财政局
5421.03万 3.62%
苏州美罗百货有限公司
1573.03万 1.05%
丁怡倩
1548.00万 1.03%
潘红英
1469.99万 0.9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产业园运营  产业园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产业要素集聚、新型产业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对外开放等重要使命,具有显著的资源集聚能力和产业规模效益。产业园区根据性质差异,可包括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如文化创意产业园、银行卡产业园)、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丰富类型与形式。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8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约14%;实现工业增加值9.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3%;178家国家...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产业园运营
  产业园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产业要素集聚、新型产业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对外开放等重要使命,具有显著的资源集聚能力和产业规模效益。产业园区根据性质差异,可包括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如文化创意产业园、银行卡产业园)、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丰富类型与形式。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8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约14%;实现工业增加值9.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3%;178家国家高新区集聚全国约30%的高新技术企业、4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二)新兴产业运营与投资
  1、绿色低碳行业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目前,绿色低碳已成为我国助推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据能源基金会的估算,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投资方向主要有能源低碳转型、数字经济和数字化与传统产业部门融合、绿色城镇化和升级改造等多个方面,“十四五”期间的年投资规模均可达1万亿元以上,市场空间巨大。
  苏州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苏州绿色低碳产业持续壮大。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产业链完备,江苏55家上市光伏公司,苏州占1/4;形成了覆盖节能、节水、环保、可再生能源等各领域的绿色技术装备制造体系,综合能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碳排放管理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
  产业能级不断提升。苏州传统绿色低碳产品装备加快向标准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型企业经营模式由单一的设备制造、项目设计等转变为涵盖上游研发设计、中游装备制造、下游运营维护全产业链模式;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趋向“专精特新”,在各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从单一环节服务逐步向一体化的综合节能环保服务发展,行业集中度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政策方面,先后出台了《苏州市深入推进绿色认证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高新区关于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高新区等地绿色低碳产业协会联合多家会员单位,携手大院大所,统筹行业优势资源,不断拓展绿色低碳应用场景;面向绿色金融,苏州积极推出绿色低碳产业基金和绿色低碳保险产品,绿色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2、医疗器械行业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但增长快。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起步较晚,但受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等因素的驱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仅占全球市场的1/8增长至2020年占全球市场的1/4。未来随着居民医疗保健支付能力的提升、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扶持,以及医疗行业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我国医疗市场规模为1.2万亿元,全球第二,同比增长12%,其中医疗设备占比为59%,医用耗材占比29%,IVD占比为12%。
  从产业结构来看,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小而散,且数量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2020年国内医疗器械生产厂商超2.5万家,其中90%营收规模在2,000万元以下,年产过亿的企业占比仅有15%左右。但2020年以来,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提升,规模较大、产值较高的医疗器械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从产品竞争力来看,国内医疗器械约有三分之一品类进口替代率不足50%。虽然低端医用耗材等已经基本完成进口替代,但技术壁垒较高的高端器械等仍以进口为主。我国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对具有发明专利,技术上具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设置了特别审批通道。未来,随着研发投入的加大及政策的大力扶持,预计国内高端器械的销量将不断攀升。
  从区域分布来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目前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主要有深圳市、广州市高端医疗器械集群,苏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
  从企业数量上来看,2018年至2023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3.67万家,较2022年底增长8.54%。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19年-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融资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达到最高峰,融资事件777起,投融资金额1,462.4亿元。此后,医疗器械投融资有所降温,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投资事件共448起,投资金额共511.95亿元。
  (三)房地产行业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9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住宅投资39,883亿元,下降10.4%。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96,8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87,437万平方米,下降12.5%。房屋新开工面积38,023万平方米,下降23.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7,748万平方米,下降23.6%。房屋竣工面积26,519万平方米,下降21.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9,259万平方米,下降21.7%。
  1-6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7,9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1.9%。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7,133亿元,下降25.0%;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6.9%。
  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3,8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3.5%。
  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3,538亿元,同比下降22.6%。其中,国内贷款8,207亿元,下降6.6%;利用外资13亿元,下降51.7%;自筹资金18,862亿元,下降9.1%;定金及预收款15,999亿元,下降34.1%;个人按揭贷款7,749亿元,下降37.7%。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苏州高新区锚定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构建完善“2+3”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全市科创主阵地和新质生产力重要增长极。作为区属国有上市平台,苏州高新立足“新兴产业投资运营和产城综合开发服务商”的战略定位融入全区发展,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汇聚产业资源培育产业集群,以新兴产业运营为抓手引领高质量转型,以产业基金投资为纽带赋能被投企业发展,以产城综合开发为基石夯实可持续发展基本盘,主动把握市场机遇、提升发展质量,维护投资者权益。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729.4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3.80亿元;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61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亿元。
  一、产业园区运营
  公司旗下产业园以打造全国性示范产业园区为目标,持续强招商、优服务、塑品牌,加速绿色低碳、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化发展。
  (一)绿色低碳产业园
  公司绿色低碳产业园现有载体总面积12万平方米,包括GLC Park一期及GLC Park二期。其中,GLC Park一期定位为孵化器,入选江苏省绿色低碳科技示范工程名录,是苏州高新区首个国家级“近零能耗”设计标识项目;GLC Park二期定位为加速器,重点吸引绿色低碳建筑、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入驻。
  报告期内,绿色低碳产业园新增企业注册资本4.13亿元,包括筱豪新能源、泓曜能源等新能源企业,以及文德数慧等人工智能企业。截至报告期末,园内实现新能源、AI等新兴领域企业注册资本累计超25亿元;GLC Park一期已满租,二期正在紧密招商。
  此外,公司招引华高新能源、提尔新材、汇能科技、原力能源等高质量重点项目落户高新区,进一步提升区内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承办绿色低碳沙龙、推介会、论坛等活动,累计参会人数超千人,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
  品牌建设方面,报告期内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Medpark)获评工信部火炬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优秀(A类)、中国社科院2024年度高端医疗器械基地创新发展奖、动脉网年度医疗器械标杆产业园区等各级各类荣誉10余项。创新成果方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人体器官芯片及多模态精准测量方法构建”项目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心擎医疗国内首个全磁悬浮体外心室辅助系统获批上市,康多机器人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园内企业新增2款产品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审查程序,新增1款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目前,共有10款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审查程序,其中6款产品获批上市。
  载体建设方面,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产业化基地(六期)顺利竣工,上市总部基地(五期)整体出正负零。平台建设方面,江苏省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中心首批4个项目已完成公示,国家药监局智能化医疗器械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正启动算力中心改造升级,将更好助力园内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数字医疗发展。企业服务方面,一站式服务中心共计开展企业服务120余次、专家驻站6次,组织培训、沙龙60次,覆盖企业1,824家次;协助企业申领专项政策资金补贴超1,500万元,申报获批区领军人才7人、江苏省民营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6家,新增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2张。
  产业招引方面,上半年医疗器械产业公司推进全区招引落地医疗产业项目108个;锚定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引入国内医疗器械供应链龙头华越医疗、口腔医疗综合服务商海豪医疗、全球电机和伺服驱动器领域头部企业桑塞电磁中国总部等重大项目。
  二、新兴产业运营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绿色低碳、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运营培育利润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
  (一)绿色低碳产业
  公司旗下绿碳公司统筹推进全区屋顶光伏铺设、工商业用电结构优化、市政公用设备与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含绿量”。
  光伏业务方面,新增签约光伏电站建设项目6个,总装机容量5.13兆瓦;在建、待建光伏电站9个,预计总装机容量9.80兆瓦。截至报告期末,并网发电光伏电站17个,合计装机容量18.99兆瓦,上半年发电量1,017.57万度。
  配售电业务方面,作为高新区唯一国有售电公司,公司承接区内企业电力市场化服务工作。上半年新增签约电量12.1亿度;参与绿电交易先行先试,绿电成交1,098.7万度,减排二氧化碳0.76万吨、二氧化硫5.16吨、氮氧化物4.72吨。积极响应国家节能降碳号召,成功签约苏州肯德基有限公司、苏州利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太阳油墨(苏州)有限公司、盖勒定量泵(苏州)有限公司等一批影响力企业开展绿电绿证交易,带动区内企业减少碳排放、履行可再生能源配额义务。
  储能方面,新增签约项目5个,总装机容量9.53兆瓦时,其中绿色低碳产业园储能项目为苏州市首个/批全钒液流电池分布式储能项目。此外,公司正积极探索在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二)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
  上半年,东菱振动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净利润433.58万元;新增合同签约金额2.6亿元,同比增加7%。
  产品研发方面,东菱振动自主研制的10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长冲程试验台等新品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其中,100吨振动台为目前世界单台最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现已全面推向市场。在研项目中,双波冲击试验机项目处于装配集成阶段,将助力我国舰船装备冲击试验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上半年,东菱振动新增专利申请25项,新增获授权专利34项;截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94项,其中发明专利132项。
  产学研合作方面,东菱振动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由东菱振动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联合中国矿大、上交大共同申报的“超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关键技术”项目荣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哈工程合作研发的极低频主动执行器将填补我国水下航行器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在低频段实施振动主动控制的空白。
  市场拓展方面,为扩大振动测试服务业务规模,拓宽业务服务半径,东菱振动加速筹备成都实验室,目前已完成装修改造与试验设备进场,下阶段将重点进行试验资质的取证和业务的开拓。此外,东菱振动还将积极探索低空经济产业链,为低空经济飞行器提供振动测试等多方面服务。
  三、产业基金投资
  公司聚焦医疗器械、绿色低碳、高端装备制造等转型方向和前沿产业实施投资布局,打造“园区运营+产业投资”双轮驱动模式。上半年实现投资收益2.13亿元,存量投资项目累计出资金额49.73亿元,投资规模稳中有升。
  (一)战略投资
  公司参股企业杭州银行、东方创业、苏高新创投持续带来稳定利润贡献。基于权益法核算,上半年实现杭州银行投资收益19,321.88万元、东方创业投资收益590.71万元、苏高新创投投资收益1,069.92万元。年内取得杭州银行、中新集团、融联基金、东方创业、华泰博瑞基金、金埔园林分红款合计8,691.58万元。
  (二)产业投资
  目前,公司自营基金5只,总规模10.98亿元;参股基金11只,认缴出资5.43亿元;共计撬动基金总规模56.52亿元。上半年基金投资一级股权项目16个,投资金额1.94亿元,包括AI数据处理一站式服务商文德数慧、中国首款体外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研发企业心擎医疗、国内首家无线内窥镜企业英赛飞影、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制企业科塞尔、眼科影像人工智能分析诊断系统研发企业比格威等。文德数慧、心擎医疗、英赛飞影、科塞尔等为公司旗下产业园入驻企业,投资与招商的联动效应持续显现。
  目前,被投企业珂玛科技已于创业板成功上市;心擎医疗、诺一迈尔被头部科技媒体思宇MedTech授予“全球创新医疗器械奖”,艾玮得生物“人体器官芯片及其应用价值”项目获评上交会“优秀生物医药项目奖”,科塞尔多款产品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昂凯医学满分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FDNA-B2023室间质评(评估全球基因检测实验室基于液体活检技术检测和分析基因变异能力的验证项目)。
  此外,上半年公司出资7,000万元参与万孚生物及川能动力定向增发;完成联科科技定增项目退出,整体收益率12.78%。
  (三)融资租赁
  高新福瑞持续赋能医疗器械、绿色低碳两大产业园,通过为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级。报告期内,高新福瑞新增项目投放11.81亿元;凭借在创新金融产品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蝉联2023中国融资租赁榜“成就奖”。
  为降低项目风险、提升融资服务市场竞争力,高新福瑞与多家省、市级国有第三方担保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通过“租担联动”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在公司产业转型中更好发挥金融支撑功能。
  四、产城综合开发
  公司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住宅产品迭代升级、主题乐园营销破圈、绿色公用提质增效,持续提升区域人居与产业发展环境。
  (一)商品房租售
  商品房销售方面,上半年合同销售面积6.0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63亿元。商品房建设方面,新增开工面积13.28万平方米,位于苏州高新区狮山板块;新增竣工面积21.91万平方米。
  商业地产运营方面,区内标杆写字楼天都大厦新增租赁面积3,212平方米,累计出租面积6.81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28家,取得租金收入1,958万元。在“2024苏州市楼宇经济政策”评选中,天都大厦获评“招商运营成绩突出楼宇”。
  (二)文旅商贸
  主题乐园运营方面,上半年公司旅游板块累计接待游客165.9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苏州乐园联动海天文化、B站、开心麻花等文娱品牌,融合自贡非遗花灯等传统工艺,落地全国首个《天官赐福》动画主题灯会、首届喜剧音乐节,打造游乐、演艺、文化多元体验。徐州乐园融合舞狮等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继推出新春灯会烟花表演、“春天爱你节”主题郁金花赏花会、五一全新品牌IP“漫樂星球”,呈现淮海文旅新名片。
  商贸业务方面,依托“虹桥品汇苏州港”品牌,一方面积极拓展冻品牛肉、海鲜等国内贸易市场,以及纺织品、建材等外贸业务,着力丰富贸易品类、增大贸易规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进博会选品优势,通过扩大分销合作规模,将企业团购业务扩展至南京、无锡等城市,从品质、服务、价格等多维度塑造客户口碑。
  (三)环保业务
  公司旗下净水公司承担苏州高新区城镇污水的收集、处理工作,污水日处理能力34万吨,服务面积约258平方公里;排水公司作为全区市政排水设施统一管护实施单位,承担全区2,012公里雨污水管网、55座泵站的日程运维、养护、修复及改造工作。
  污水处理方面,净水公司上半年累计处理污水5,572.65万吨,同比增长5.08%。净水公司严格按照“苏州市特别排放标准”执行净水工作,显著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旗下狮山净水厂连续两年蝉联“市标杆城镇污水处理厂”,并与浒东净水厂共同获评市级优秀。
  管网养护方面,排水公司共计养护区内排水管网1,874.32公里,日常养护117个小区管网;持续推进全区排水管网检测与修复,完成市政雨污水管网检测193.86公里、修复20公里,及时发现并消除管道隐患,减少源头污染产生的水环境问题。
  泵站管理方面,上半年污水泵站实际输水量0.58亿吨,同比增加6.1%;排水公司按照“一站一策”要求制定年度养护计划,落实泵站设备巡检840次。
  五、内部管控
  财务管理方面,依托AAA主体信用评级优势,公司成功发行江苏省首单房地产并购票据,发行规模3亿元,发行利率2.17%;环保集团成功发行全国首批“两新”债务融资工具暨全国首单“两新”用途类永续中票,发行规模1亿元,发行利率2.4%。
  上半年,公司累计发行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融产品11单,发行金额48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综合融资成本3.41%,较年初下降20个BP。
  内控管理方面,在审计委员会指导下扎实开展各项内控审计与整改工作,形成内部审计工作闭环;结合上年度内控自评情况,向各业务板块针对性出具《内控管理建议书》,全面筑牢合规防线。
  人事管理方面,结合公司产业转型需要,通过自主校招、定岗特选等方式储备优质人才;强化企业人才自主培养,有序开展年度培训计划,推动员工知识与技能更新,提升履职能力。

  三、风险因素
  所处行业风险
  从整体的经济环境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公司房地产、股权投资等业务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增长若不及预期可能会带来市场需求萎缩、资本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经营发展。
  公司将持续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加强对政策趋势的研判,平衡财务杠杆,优化经营方向,做好行业风险应对工作。
  产业投资风险
  近年来公司投资业务规模持续增加,覆盖医疗器械、绿色低碳、新能源等行业,受行业市场变化、IPO阶段性收紧、被投企业发展情况、公司投资决策等因素影响,投资项目的公允价值波动可能引起公司短期利润波动,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风险。与此同时,公司的投资业务也可能面临投后管理风险及投资退出等风险。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投决机制和项目投后管理,加强市场及行业研究,扩充人才队伍,提升综合竞争力。
  市场经营风险
  受市场竞争及区域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公司在市场开拓、经营等方面的压力逐步增加。产业园运营方面,因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周边产业园、开发区等竞品较多,招商及产业投资竞争激烈,且产业园租金收入与建设成本短期内不能完全匹配,存在一定经营压力;住宅开发方面,受宏观环境影响,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抑制短期购房需求,且出台的房地产需求刺激政策尚需一段时间才能取得成效,因此房企的销售压力增加,资金回笼速度放缓,经营压力加大。
  公司将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做好园内企业配套服务,提高产业园运营能力;与此同时,提升城市研判、地块研究能力,加强项目利润率的把控;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各类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区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苏州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近年来大力引进重大产业、创新项目,以创新资源的聚变催生创新集群的蝶变,全力打造苏州产业科创主阵地。2023年全年引进创新型企业1,500余家,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1家、列全市第二;入选独角兽(潜在)企业37家、瞪羚企业116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列全省第二;新增上市企业5家,新增数、首次发行募集资金额均列全市第一。
  2024年上半年,苏州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2.73亿元,同比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8%,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
  作为园区开发背景的上市国企,苏州高新植根、成长于高新区整体发展之中,依托区域人才、资源的集聚以及产业的升级,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加速实现转型战略布局。
  (二)产业园运营能力
  公司前期在生命健康小镇及东菱振动旗下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的建设、招商、运营中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园运营经验,培养了优秀的招商队伍,搭建了入驻企业服务平台,并通过产业投资进一步扶持园内优质企业,伴随企业共同成长,公司已具备园区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优势。同时,依托国有上市公司的背景优势,聚焦转型主业,公司建设运营了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绿色低碳产业园,与中检集团、中软国际打造运河数据港ESG创新中心,进一步扩大产业园运营规模。
  (三)产业投资模式渐趋丰富
  围绕“新兴产业投资运营和产城综合开发服务商”的战略定位,公司以投促招、招投联动,聚焦绿色低碳、医疗器械等公司转型方向,并适度拓展半导体、AI等前沿产业,形成战略投资(对被投企业以权益法核算)、产业投资(通过基金布局高新技术企业)、定增投资(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三大模式。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存量投资项目累计出资金额49.73亿元,产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四)城市综合开发实力进一步提高
  公司深耕苏州,是最早的城市更新参与者,推动了城市产业配套升级和功能提升。随着城市开发和人居环境的提升,公司在创新地产、文旅商贸、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城市综合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地产方面,公司旗下地产集团推陈出新,不断推出迭代升级产品系,多年连续获得“江苏省房地产开发行业综合实力50强”“苏州市房地产开发综合竞争力20强”等荣誉称号,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文旅商贸方面,持续强化苏州乐园、徐州乐园两大主题乐园的IP建设,深化“虹桥品汇苏州港”的品牌建设,促进文旅、商贸等多业态融合;节能环保方面,公司依托在污水处理领域的深厚积淀,精进污水处理能力,污水日处理量不断提升;收购区内市政污水管网资产和泵站资产,实现排水设施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形成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持续深化环保材料等业务领域的业务拓展,建强环保产业链。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