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从事氨基酸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

  • 产品类型:

    动物营养氨基酸类产品、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人类医用氨基酸类、其他

  • 产品名称:

    赖氨酸 、 苏氨酸 、 色氨酸 、 饲料级缬氨酸 、 味精渣,淀粉副产品饲料纤维 、 玉米胚芽 、 菌体蛋白 、 谷氨酸 、 谷氨酸钠 、 呈味核苷酸二钠 、 肌苷酸二钠 、 食品级黄原胶 、 海藻糖 、 纳他霉素 、 谷氨酰胺 、 脯氨酸 、 亮氨酸 、 异亮氨酸 、 医药级缬氨酸 、 肌苷 、 鸟苷 、 腺苷 、 普鲁兰多糖 、 维生素B2 、 石油级黄原胶 、 生物有机肥等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调味品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许可证为准)一般项目: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生物基材料销售;饲料添加剂销售;食品添加剂销售;非食用植物油销售;畜牧渔业饲料销售;日用化学产品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肥料销售;化肥销售;农作物种子经营(仅限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社会经济咨询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仓储设备租赁服务;机械设备租赁;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自主开展法律法规未禁止、限制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19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人类医用氨基酸(吨) 1742.00 - - - -
库存量:动物营养氨基酸(吨) 6.31万 - - - -
库存量: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吨) 3.34万 - - - -
人类医用氨基酸库存量(吨) - 991.00 433.00 1206.00 1826.00
动物营养氨基酸库存量(吨) - 8.79万 4.12万 3.87万 4.94万
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库存量(吨) - 3.75万 3.62万 3.95万 3.56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8.9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4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32亿 2.64%
第二名
6.29亿 2.27%
第三名
5.72亿 2.06%
第四名
4.91亿 1.77%
第五名
4.74亿 1.7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8.5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3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12亿 3.41%
第二名
4.14亿 2.30%
第三名
2.90亿 1.61%
第四名
2.88亿 1.60%
第五名
2.53亿 1.4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1.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2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20亿 2.58%
第二名
6.93亿 2.48%
第三名
6.45亿 2.31%
第四名
6.39亿 2.29%
第五名
4.40亿 1.5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9.4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5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15亿 2.79%
第二名
4.55亿 2.47%
第三名
4.07亿 2.21%
第四名
3.05亿 1.65%
第五名
2.60亿 1.4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2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85亿 2.56%
第二名
5.33亿 2.33%
第三名
4.89亿 2.14%
第四名
4.80亿 2.10%
第五名
4.75亿 2.0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9.6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2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47亿 4.02%
第二名
4.02亿 2.49%
第三名
3.73亿 2.31%
第四名
2.97亿 1.85%
第五名
2.47亿 1.5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9.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5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53亿 2.66%
第二名
4.05亿 2.38%
第三名
3.97亿 2.33%
第四名
3.72亿 2.18%
第五名
3.35亿 1.9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3.9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9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2.86亿 10.19%
第二名
4.69亿 3.72%
第三名
2.68亿 2.12%
第四名
1.95亿 1.55%
第五名
1.76亿 1.4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8.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4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09亿 3.50%
第二名
4.02亿 2.76%
第三名
3.29亿 2.26%
第四名
2.88亿 1.98%
第五名
2.81亿 1.9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4.9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5.0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84亿 4.87%
第二名
2.88亿 2.90%
第三名
2.83亿 2.85%
第四名
2.56亿 2.57%
第五名
1.81亿 1.83%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报告期内,在董事会领导下,公司继续以打造合成生物学领军企业为战略目标,聚焦主业,技术进步与管理提升双线发力,通过标准化、自动化、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打造高端制造业,实现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及技术升级力度,谷氨酸、厌氧缬氨酸、谷氨酰胺新菌种在生产基地投产落地,赖氨酸、苏氨酸新工艺实现技术提升,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报告期内,公司黄原胶、苏氨酸、原料氨等新项目按计划达产达效,助力经营规模持续扩张,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公司利用MES系统搭建契机,完善生产管理制度、流程,建立生产秩序全流程监控,持续贯彻“全员经营、...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报告期内,在董事会领导下,公司继续以打造合成生物学领军企业为战略目标,聚焦主业,技术进步与管理提升双线发力,通过标准化、自动化、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打造高端制造业,实现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及技术升级力度,谷氨酸、厌氧缬氨酸、谷氨酰胺新菌种在生产基地投产落地,赖氨酸、苏氨酸新工艺实现技术提升,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报告期内,公司黄原胶、苏氨酸、原料氨等新项目按计划达产达效,助力经营规模持续扩张,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公司利用MES系统搭建契机,完善生产管理制度、流程,建立生产秩序全流程监控,持续贯彻“全员经营、创造分享”的理念,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61亿元,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1亿元,同比下降27.81%。收入减少及净利润下降主要因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分产品看,报告期内,拳头产品赖氨酸盐酸盐(98%赖氨酸)、赖氨酸硫酸盐(70%赖氨酸)、苏氨酸销量同比分别增加6.91%、3.93%、24.33%,但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6.75%、10.41%、5.25%,售价降低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减少。在拳头产品行业调整、价格下降的同时,黄原胶、小品种氨基酸等明星产品持续发力,2023年黄原胶实现量价齐增,销量同比增加26.86%,平均销售价格增长5.85%,医药氨基酸如谷氨酰胺、脯氨酸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2.74%、13.40%,缬氨酸销量增长31.69%,报告期内,基于多产品布局优势,保证了收入的相对稳定。
  (一)持续引进科研专业人才,加大研发投入,新项目、新产品、新工艺取得重要突破
  2023年,公司成功引进来自中国科学院(天津所、微生物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的近四十位专业技术人才,专业背景涵盖基因编辑、代谢途径设计、发酵工程、酶催化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搭建了以博士名字命名的博士实验室团队,建成了包括代谢途径设计、基因编辑与菌株构建、酶工程改造、产品应用开发、精密发酵在内的高水平支撑平台,完成了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的科研力量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技术升级,新项目、新产品、新工艺稳步推进。通过持续的科研积累,2023年谷氨酸新菌种、厌氧缬氨酸菌种、谷氨酰胺新菌种以及赖氨酸、苏氨酸新工艺在生产基地成功落地,新增年化效益近两亿元。公司自主研发的谷氨酸新菌种一个季度内在各生产基地全面落地,单吨生产成本下降近百元,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大力支持。报告期内公司与外部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的缬氨酸厌氧发酵技术,显著提升了微生物菌种的代谢效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与传统工艺相比,这项新技术不仅流程更为简化,而且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优良的产品品质,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显著降低。通过研发人才培养及选报机制,公司利用平台制度优势,激发了团队人员创新积极性,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研发将知识产权布局与保护作为企业战略的关键部分。2023年,公司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参与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布局,有效提升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及管理效能。2023年公司新增发明专利11项,授权8项。新取得的发明专利围绕谷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等公司核心产品,打造了产品从设计、研发、规模化生产到市场推广的全生命周期知识产权护城河。2023年公司与南开大学联合申报的“黄原胶绿色智能制造及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成果减少了黄原胶工业化生产中33%的酒精消耗和50%的洗涤剂用量,部分特色产品脱色剂完全去除,大大降低了相关原料的耗用和环境处理压力,为国家的环保、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产品支持。
  (二)主营业务稳健发展,新项目落地助力经营规模持续扩张,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
  多年来公司保持主业稳健经营,深耕“氨基酸+”战略,针对有成本优势、技术持续迭代且市场需求仍有空间的产品,坚决迅速扩充产能,持续巩固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近几年陆续增加味精、赖氨酸、苏氨酸、黄原胶、缬氨酸、谷氨酰胺、异亮氨酸等优势产品产能,提高各产品市占率,在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公司在氨基酸行业内的龙头地位更加稳固,大规模生产使得综合成本更低,核心竞争力更强。
  报告期内,基于公司在黄原胶、苏氨酸等成本控制上的领先优势,在充分评估市场后,吉林黄原胶项目于去年3月份调试、6月份实现达产达效;通辽苏氨酸项目于去年7月份试车快速达产达效;厌氧缬氨酸项目去年四季度实现满产。黄原胶、苏氨酸、缬氨酸项目的及时扩产,为公司收入及利润的稳定提供了基础。
  2024年公司将持续扩大生产规模,按计划建成通辽基地味精项目、新疆基地异亮氨酸技改项目,吉林基地赖氨酸项目具备开工条件。
  (三)利用MES系统搭建契机,产供销各模块持续推进标准化,为早日建成“灯塔工厂”助力
  报告期内,在总部及吉林生产基地,公司率先启动了MES项目(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制造执行系统),从生产的连续稳定出发,建立智能产线,建立健全公司的调度指挥中心,利用MES系统搭建契机,完善生产管理制度、流程,建立生产秩序全流程监控。在计划排产上按照排产七步法梳理排产逻辑、约束条件、打通计划变更管理流程,形成标准文件,实现生产计划全流程监控。在能源管理上打通排产逻辑,线下生成能源平衡大表,实现生产计划与能源计划协同,通过能源定额管控及纠偏机制促进生产秩序稳定。在碱液管理上实施定额管控,废碱再利用,2023年在碱液管理上节省金额654.73万元。在糖仓管理上,以糖仓为中心,搭建运行规则及异常调整机制,稳定淀粉与发酵,促进生产秩序稳定。在报表管理上梳理生产秩序管理报表,通过数据追踪异常,实现异常可追踪、可复盘。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聚焦主业,以“做合成生物学领军”为战略目标,紧随国家高质量增长的步伐,向高标准生物制造业进军,在生产、采购、销售三大业务领域建立了标准化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管理提升企业经营水平。生产标准化上在吉林公司试点通过MES(制造执行系统)实时在线管理生产车间,把工艺、设备、安全、环保、质量的管理从事后管理变为事前预防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采购标准化上,通过落实日清日结,用日会暴露问题,业务实话实说,真实反映供应商与市场情况,日到货符合度同比提升了22%。销售标准化上,通过“六个成型”的推进,基本实现了以事业部为目标的营销体系转型,未来可有效提升市场响应速度,为实现销售质量提升、客户稳定度提升奠定了基础。
  报告期内,各生产基地对标标杆工厂成立了环境文明办公室,加大投入并持续改善硬件设施,打造花园式工厂,建设“环境文明”灯塔工厂。MES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公司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各业务板块标准化的持续推进,为以后向智慧工厂、灯塔工厂迈进提供了基础。
  (四)注重人才培养,响应共同富裕号召,提高员工收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公司持续贯彻“全员经营、创造分享”的理念,以有竞争力的薪酬和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的加入,利用全面、多维、有效的体系化方法培养人才,畅通职业晋升通道,为员工打造平等、多元、包容的文化环境,加快企业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报告期内,公司与外部咨询公司合作打通了管培生的人才培养体系,选拔了一批一流院校的硕博毕业生,用高管带教、项目锻炼等模式培养公司T字型人才。2023年公司校招应届毕业生近600人,其中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硕博管培生103人,通过高管一对一帮带、项目实战训练等方式,打造复合型中高层后备管理人才。在中层及技术人才培养上,与天津大学、江南大学以及其他与企业契合度较高的院校开展长期合作,通过开办定向班、引进外部高校讲师等方式,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模式,为人才储备和后续的干部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信息化体系,引进了飞书作为协同办公平台,将日常工作软件进行集成,构建了方便、快捷的高效办公环境。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共同富裕”号召,不断优化工作体验,持续增加投入提高员工收入并完善企业福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实施的房补政策累计为480多位员工合计发放房补近6300万元,2023年继续提高基层员工收入,工资、福利等较上年多支出约1.7亿元。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所属行业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主要产品属于“生物产业之生物制造产业”领域,公司所处行业为生物制造行业。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显示,公司属于制造业-食品制造业。
  梅花生物是实现从基因组编辑到产品落地的全链条合成生物学公司。依托强大的菌种构建、工艺优化、工程设计及应用开发能力,公司实现了行业内新技术、新产品从实验室到客户端的高速转换,产品、技术的快速迭代是公司合成生物学发展的鲜明特色。
  合成生物学目前主要基于生物合成途径实现产品制造,取代传统化工或提取的产品制造过程。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生物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生物制造产品将实现成本、环保和能耗优势,取代传统制造工艺。合成生物学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几种新型技术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技术的不断结合,以及新型生物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合成生物学的高度发展,促进新技术平台、新应用和新产品不断涌现。
  公司拥有的大规模生物制造能力,是合成生物学应用发展和产品落地的必须能力,是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稀缺资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通过合成生物技术规模化生产氨基酸的企业,强大的应用研发能力使得公司能将技术成果快速转换为商业效益。合成生物学技术快速进步使得菌种构建和测试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提高构建效率以满足市场快速变化和多样的需求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氨基酸优良生产菌株选育的迅猛发展,为公司大宗氨基酸的低成本高效生产、高附加值小品种氨基酸的市场开拓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公司将加强与全球顶尖生物技术企业和机构的合作,重点梳理在合成生物基础技术、精密发酵、非粮发酵技术方向的技术和产品机会,结合公司全球领先的底盘工程、工艺放大和大规模生产能力,持续推进先进生产研发技术和新型产品的吸收落地。
  (二)行业主管部门及产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
  目前,公司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其地方主管部门等;行业自律组织主要包括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中国调味品协会等。
  2.近五年发布的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营业务
  公司深耕“氨基酸+”战略,是一家主营氨基酸产品的全链条合成生物学公司,核心能力覆盖从菌种设计-构建-发酵-分离提取到产品的各个环节。基于20多年的超越与创新,公司研产销一体化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生产的产品包括:
  动物营养氨基酸类产品: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饲料级缬氨酸、味精渣,淀粉副产品饲料纤维、玉米胚芽、菌体蛋白等
  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谷氨酸、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肌苷酸二钠、食品级黄原胶、海藻糖、纳他霉素等
  人类医用氨基酸类:谷氨酰胺、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医药级缬氨酸、肌苷、鸟苷、腺苷、普鲁兰多糖、维生素B2等
  (二)经营模式
  公司实行研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无重大变化。
  研发上,公司深耕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发酵技术,深入推进“氨基酸+”战略。公司拥有廊坊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廊坊研发技术中心内设菌株研发实验室、发酵工艺实验室和产品应用实验室,拥有合成生物学工程师100余名,配备新一代基因组测序仪、高分辨液相质谱、平行生物反应器等先进科研仪器设备,掌握了大肠杆菌发酵平台、谷棒发酵平台及厌氧发酵技术。集团总部设有生产技术研究院,研究院专注全产业链工艺技术研究及落地,持续不断推动生产工艺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足迹。公司利用基因编辑、代谢途径改造和计算机辅助的细胞设计构建了以氨基酸为主导的多产品微生物细胞工厂。针对发酵工业中高产量、高转化率、高生产强度三大关键技术难题,创新开发出一系列工程技术,应用于公司发酵产品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公司与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江南大学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智能生物制造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技术突破和产业落地。
  采购上,集团采购部及各基地采购处继续以贯彻落实采购标准化,建立卓越的采购体系为目标。公司本部设采购部,通辽、新疆、吉林各生产基地设有采购处,采购部负责制定标准并指导各基地采购落实。采购部通过精研市场、紧跟市场,培养对市场的敏感度,提高对长期趋势的预判能力,抓住市场行情机会,实现各原材料采购的最优策略。玉米采购上,结合各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市场特征,各基地采用代收代储、市场收购、参与国有粮库拍卖以及直接从农户收购等多种方式采购,各模式在总规模中的占比可适时调整。因新疆基地独特的区位及玉米供应情况,为保障日常生产所需原料,2022年四季度-2023年三季度新疆基地玉米采购以代收代储为主,采购季结束后玉米市场价格出现下降,导致代储成本高于玉米市场现货价格,新疆玉米采购未跑赢大盘。通辽基地、白城基地因更靠近东北玉米主产区,且采购季时间更长,在代收代储基础上,公司灵活使用了市场收购、拍卖、直接从农户收购等多种模式,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储存成本对生产成本造成的影响。
  公司产品的生产由各生产基地负责,公司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内蒙古通辽、新疆五家渠和吉林白城。三大生产基地均配备有资源综合利用一体化生产线,公司根据各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等特点统筹考虑产品配置,各基地以实现生产管理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及全产业链配套管理的一体化为目标,2023年生产基地全部有效保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的有效状态。
  销售上传承“业盛于信”的核心价值观,公司采用以产定销与以销定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市场数据分析系统,提高大客户的连续进货稳定度,实现当期产品的尽产尽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健全完善客户生态服务体系,以更好的满足全球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公司用“三个稳定”的服务理念,建立与客户双赢的合作模式,给客户提供“质量稳定、供货稳定、价格相对稳定”的服务,同时优化完善配套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率及时性,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依托产品规模、全业务链条的标准化管理、高效运营带来成本优势
  2023年黄原胶、原料氨、苏氨酸等项目陆续投产试车,在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使得公司在氨基酸行业的龙头地位更加稳固,大规模生产使得综合成本更低。同时公司各产品的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及多产品组合销售协同优势增强了公司在生物发酵领域的竞争实力。
  多年来,各生产基地、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通过标准化的持续执行和推进,稳定生产秩序、提升生产指标,提高管理效率,公司运营指标持续提升,存货周转天数维持在60天左右,公司销售大部分采用现款现货及预收账款的方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维持在10天以内,较高的运营效率节约了整体管理成本。
  (二)持续的研发积累、研发成果的实验室工艺放大能力及工业化快速推进能力
  公司近年来加大在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方面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整体研发投入8.34亿元,在基础研发及应用研发上的持续积累,带来了技术指标的持续优化和转化效率的提升,在产品技术迭代上,基于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及较强的菌株构建能力,6-9个月即可完成一代菌种性能迭代提升,确保现有产品的技术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研发成果的实验室工艺放大能力及工业化快速推进是公司优势能力之一,强大的应用研发能力使得公司能将技术成果快速转换为商业效益。自主独立的工程设计能力为公司早日达成智能化、数字化的“灯塔”工厂提供了支撑。为保持领先的制造水平,固本强基,公司组建了生产技术研究院,围绕全产业链工艺技术进行研究,持续引领技术革新,力求更高资源效率、更低能耗。公司各基地均采用国内外或行业中知名企业生产的设备,关键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艺参数控制稳定且节能效果良好。公司工程部培养了一批拥有丰富的建造生物发酵产线经验的工程队伍,使公司在工程设计、工程建设、技术指标管控、环保及综合循环利用等方面具备了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工艺。
  (三)多产品布局以及各产品的规模优势提升了公司抗周期风险的能力
  公司所处的动物营养氨基酸行业和味精行业均属于生物发酵行业的细分领域,公司坚持既做精做细,又做大做强,各产品群协同并进,产品结构均衡优良,明星产品数量持续扩大,生物发酵行业的产品用途广泛,下游应用包括农产品加工、基础化工、食品加工、饲料养殖、医用保健、日用消费、生物基材料等广泛领域,各品类下游应用领域不同,多产品布局不仅保证公司整体业务规模的持续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公司抗周期风险的能力。
  (四)坚持“全员经营、创造分享”,打造开放、共创、共赢的组织文化
  多年来公司坚持“全员经营,创造分享”的思想,将企业效益与中坚团队的个人利益作深度捆绑,搭建价值共创、共享、共赢的组织文化,采取高绩效、高回报,激励一流人才忘我奋斗,创造一流业绩,鼓励员工创造更高绩效,获得更多收益并重奖愿承担更多责任的核心骨干人员。持续到报告期内,自上而下,公司搭建了全方位的绩效牵引体系,每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将财务结果与团队收入、个人收入正相关,完善工资、绩效、奖金池及项目奖金、股权激励奖励、持股计划等制度化建设,用高绩效作为手段牵引,鼓励创造更好财务结果,获得更多收益。创造分享的组织文化,为公司战略发展、经营业绩目标的达成、核心经营管理团队的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6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8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81%。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近年来氨基酸行业快速发展,全球产能扩张势头强劲,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分产品看,苏氨酸、谷氨酸格局相对稳定,赖氨酸因国内外生产厂家较多,行业仍需进一步整合。行业内大品类氨基酸因现有企业的先入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等在行业内掌握了较强的话语权;小品种氨基酸上,低蛋白日粮技术推广及豆粕的减量替代进一步促进色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用量快速增长,随着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小品种氨基酸价格也趋于合理,打开了配方用量空间。预计未来两年小品种氨基酸产能将出现快速增长,部分项目或因市场快速变化而停滞,但小品种氨基酸产能大幅增加已是定局。
  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生物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企业越来越重视在研发技术上的投入及知识产权保护,产品生产制造向高质量制造业发展,龙头企业开始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工厂的建设。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发展战略不变:1)聚焦主业高质量增长,致力于成为合成生物学领军企业,确保盈利能力持续增长,做最具竞争力的行业龙头,做氨基酸行业智慧工厂、灯塔工厂;2)以技术引领和管理领先为双驱动,研发、供产销及各职能部门多头并进,加固公司护城河;3)坚持创造分享,坚持客户为中心,坚持诚信为本。
  公司拥有的大规模生物制造能力,是合成生物学应用发展和产品落地的必须能力,是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稀缺资源。公司拥有的大规模生物制造能力包括生物技术、工艺能力、工程能力和生产管理等多领域能力,未来公司将加强与全球顶尖生物技术企业和机构的合作,重点梳理在合成生物基础技术、精密发酵、非粮发酵技术方向的技术和产品机会,结合公司全球领先的底盘工程、工艺放大和大规模生产能力,持续推进先进生产研发技术和新型产品的吸收落地。
  后续公司将采取多种方式灵活推进项目进展,将根据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技术特点和业务模式采取不同的模式进行合作。除传统技术授权模式外,也将探索通过采用合资公司、少数股权投资和并购的方式进行项目合作,积极拓宽获取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战略通道。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继续在组织发展、制度建设、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推进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的业务标准化,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做精细化运营和管理,按计划完成新建项目,实现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
  2024年公司将在完成预算目标的同时,着力打造内部文化建设。在组织建设上继续秉承“创造分享”的组织文化,持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发挥各级干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做绩效变革,增加过程考核设计,强力打造后备人才库,为海外建厂做好人才储备;产能布局上完成海外选址考察,2024年通辽基地味精扩产项目、新疆基地异亮氨酸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吉林基地赖氨酸及配套项目具备项目开工条件。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及市场竞争的风险
  公司主产品苏氨酸、赖氨酸、黄原胶等报告期内价格波动较大,公司所处行业目前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但为扩大既有产品市场份额,同时获取新产品先发优势,行业内企业均积极推进纵向及横向布局,包括公司在2024年亦有技改或产能扩充计划,未来市场可能因原材料价格、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变化等因素,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则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增加,公司资产规模和服务能力都将提高,将对公司现有的管理水平、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等提出新的考验。如果未来公司管理能力跟不上经营规模扩大的步伐,不能继续保持较高的管理效率,则公司可能面临经营成本上升、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
  2.海外市场销售的风险
  近三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62.29亿元、86.50亿元、84.7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27.68%、31.18%和30.87%。境外销售需遵守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满足当地所需的供应商资质,符合客户对产品的相关要求。
  (1)额外的贸易限制、成本增加以及制裁将对公司在海外地区的业务造成不利影响,具体包括加征关税和进口税、设置配额或其他非关税壁垒、进出口限制、许可限制、施加制裁及其他报复性措施等事项。该等事项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可能涉及声誉、产品销售以及现有的法律及财务安排等多个方面进而对经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如欧盟、美国、印尼、越南等相继发起对国内味精出口的反倾销调查等。
  (2)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可能影响部分产品出口。美国政府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及贸易进行限制,中美之间未来贸易前景仍不明朗。美国总统已于2021年12月23日(美国时间)签署防止维吾尔族强迫劳动法案(简称“法案”),该法案通过后,对新疆地区生产的产品出口至美国进行限制。中美之间贸易或其他紧张因素的进一步升级,或有关升级的新闻和传言,都可能给出口业务带来不确定性,进而可能影响公司的业务经营。
  3.环境合规的风险
  公司全资子公司通辽梅花、新疆梅花、吉林梅花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公司主要产品通过生物法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公司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公司层面发布《气味稳定达标管理制度》《污水车间稳定运行管理制度》,各基地严格贯彻公司要求,制定了《环保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监测制度》《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制度》《环境保护检查制度》等内部管理文件,按照预防为主、源头管控、末端治理、达标排放、“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环境管理工作。若因管理不到位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公司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公司可能会受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处罚,甚至被要求停产整改,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如果国家环保相关政策要求提高,公司需按要求加大环保方面投入,以满足国家及地方环保部门对企业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管要求,未来不排除公司经营成本随之上升的可能。
  报告期内,新疆公司因厂界无组织臭气浓度超标被当地环保部门多次行政处罚,上述事件反映了基地生产管理人员在意识上出现松懈,管理上较真程度不够,未按照公司制定的标准运行环保设施。公司高度重视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问题照单全收,进一步对全厂进行摸排,查清异味产生点位,落实治理资金,制定解决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进行异味深度治理。
  4.安全生产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流程较长,从前端玉米筛分、浸泡到氨基酸发酵提取等过程需要一定压力的蒸汽、各种电压等级的供电设施及特种设备,且生产过程中涉及到液氨、硫酸等液体的储存及使用等,虽然公司已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与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落实安全责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流程,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老化,如公司不能始终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能力和意识,及时维护、更新相关设施、设备,则公司仍然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对员工人身及公司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的话可能导致公司业务运作中断,增加经营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5.行业监管环境变化的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氨基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饲料养殖、医药及保健品、日化等众多领域。公司所处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等。为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质量管理、注册管理等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而欧盟等发达国家也对进入本国或本地区的相关产品制定了较高的准入要求。如果未来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相关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发生对公司不利的重大变化,或公司不能在经营上及时调整以适应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将会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6.技术风险
  (1)核心技术泄露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在菌株培养、发酵控制、分离提取、精制等环节形成了核心技术优势,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化经验,通过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公司目前已获授权及正在申请的专利范围涵盖了菌株培养、发酵控制、分离提取和应用延伸等各个阶段,覆盖了核心技术的全链条。考虑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研发工作,已组建专门的研究团队并配备专职的研究人员负责公司技术研发工作。公司通过签署长期合约及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等措施稳定核心技术团队,并与知悉核心技术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防范核心技术泄露。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公司的核心技术仍存在扩散的风险,从而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随着近年来生物产业在国内的迅速兴起,高端技术人才日益短缺并成为同行业竞争对手竞相网罗的对象。若公司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公司内部不能保证技术团队的稳定,可能对公司的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2)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的风险
  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有助于公司维持竞争力优势。公司历来重视自主创新与技术研发,未来将继续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多技术领先、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产品。但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存在周期较长、投资较大的固有风险,虽然公司已构建了较为成熟的技术研发体系,聘请了专业的研发人才,但不排除新产品研发失败的可能。此外,新产品研发成功后能否迅速导入市场取决于公司销售能力及下游应用市场等多重内外部因素,能否尽快实现经济效益存在不确定性。若公司未来不能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不能降低产品和技术研发中的各种风险,可能面对新产品开发失败、或不能按计划及时推出新产品、或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风险,将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7.财务风险
  (1)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出口业务以美元结算为主,2023年国外实现销售收入84.72亿元。为了减少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公司开展了一定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公司在多家合作银行有金融衍生品业务授信,公司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采用占用授信额度的方式进行操作,占用的授信额度与产品期限、品种有关,公司将在银行授信额度范围内进行操作。汇率走势通常伴随国内外政治形势、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汇率波动加大,而公司又不能很好的匹配外贸业务与远期结售汇业务,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
  公司全资子公司通辽梅花、新疆梅花根据财政部公告2020年第23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的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30年12月31日止,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吉林梅花由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于2021年9月28日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编号为GR202122000280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自2021年9月28日起至2024年9月27日止,2023年度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若未来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税收优惠到期后,公司不能持续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将导致公司税负增加,进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8.知识产权争议风险
  为了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力,防止技术外泄风险,已掌握先进技术的行业内龙头企业通常会通过申请专利等方式设置较高的进入壁垒。公司一贯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建立了科学的研发体系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鉴于行业内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若公司未能有效保护自有知识产权免于他人侵犯,或因管理疏漏等因素在方案设计或产品开发过程中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将可能面临知识产权诉讼或纠纷的风险。此外,如有权机关认定公司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或者公司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被宣告无效,也可能会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从而对公司的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