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咨询、投资运营、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物资物流、绿色环保、产业金融及其他新兴产业。

  • 产品类型:

    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咨询、投资运营、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物资物流、绿色环保、产业金融

  • 产品名称:

    工程承包 、 规划设计咨询 、 投资运营 、 房地产开发 、 工业制造 、 物资物流 、 绿色环保 、 产业金融

  • 经营范围:

    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尝港口、码头、隧道、桥梁、水利电力、邮电、矿山、林木、市政、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和线路、管道、设备安装的勘察、设计、技术咨询及工程总承包;境外工程和境内国际工程承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承包;工程建设管理;工业设备制造和安装;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汽车、黑色金属、木材、水泥、燃料、建筑材料、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机电产品、钢筋混凝土制品及铁路专线器材的批发与销售;仓储;机械设备和建筑安装设备的租赁;建筑装修装饰;进出口业务;与以上业务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10-29 
业务名称 2024-09-30 2024-06-30 2024-03-31 2023-12-31 2023-09-30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元) 3728.05亿 5499.32亿 5506.90亿 1.51万亿 4271.28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产业金融(元) 28.17亿 22.74亿 22.65亿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工业制造(元) 90.08亿 78.63亿 68.93亿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工程承包(元) 2478.74亿 3827.45亿 4101.12亿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房地产开发(元) 199.22亿 277.06亿 137.16亿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投资运营(元) 155.17亿 109.95亿 463.65亿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新兴产业(元) 45.86亿 16.04亿 38.36亿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物资物流(元) 377.57亿 464.23亿 340.42亿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绿色环保(元) 318.73亿 656.43亿 276.80亿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规划设计咨询(元) 34.50亿 46.78亿 57.82亿 - -
建筑面积:房地产业务:新增房地产储备: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 14.53万 27.66万 44.34万 99.97万 95.13万
建筑面积:房地产业务:新增房地产储备:权益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 12.38万 15.10万 38.14万 82.41万 71.78万
建筑面积:房地产业务:新增房地产储备:规划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39.09万 72.01万 149.58万 359.66万 257.37万
建筑面积:房地产业务:新增房地产储备:权益规划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33.30万 30.81万 139.41万 295.23万 197.20万
竣工面积:房地产业务(平方米) 160.91万 292.08万 166.48万 668.34万 225.76万
新开工面积:房地产业务(平方米) 60.26万 166.37万 211.88万 430.76万 269.84万
销售面积:房地产业务(平方米) 156.63万 152.25万 107.27万 297.51万 122.25万
项目数量:新签项目:工程承包(个) 1228.00 1400.00 887.00 2220.00 1129.00
项目数量:新签项目:规划设计咨询(个) 2394.00 2378.00 - 2913.00 2284.00
项目数量:新签项目:投资运营(个) 67.00 87.00 42.00 163.00 87.00
项目数量:新签项目:绿色环保(个) 191.00 226.00 - 226.00 99.00
房地产开发项目签约销售合同额(元) - 263.13亿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境内(元) - - 5167.44亿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境外(元) - - 339.46亿 - -
销售收入:房地产业务:签约销售金额(元) - - 134.58亿 466.56亿 213.69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业务类型:产业金融(元) - - - 22.70亿 31.89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业务类型:工业制造(元) - - - 200.50亿 57.65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业务类型:工程承包(元) - - - 8190.25亿 2470.15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业务类型:房地产开发(元) - - - 479.76亿 219.82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业务类型:投资运营(元) - - - 3587.38亿 745.19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业务类型:新兴产业(元) - - - 82.51亿 21.51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业务类型:物资物流(元) - - - 724.27亿 502.44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业务类型:绿色环保(元) - - - 1684.30亿 175.94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业务类型:规划设计咨询(元) - - - 105.01亿 46.68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84.4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05%
  • 单位1
  • 单位2
  • 单位3
  • 单位4
  • 单位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1
44.88亿 1.72%
单位2
43.45亿 1.66%
单位3
42.82亿 1.64%
单位4
29.13亿 1.11%
单位5
24.17亿 0.9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23.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51%
  • 单位1
  • 单位2
  • 单位3
  • 单位4
  • 单位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1
79.60亿 1.36%
单位2
71.78亿 1.22%
单位3
71.42亿 1.22%
单位4
50.60亿 0.86%
单位5
49.81亿 0.85%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中国铁建是全球最具实力、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业务涵盖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咨询、投资运营、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物资物流、绿色环保、产业金融及其他新兴产业。  1.工程承包  2024年上半年,我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7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工程承包行业发展规模维持高位,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家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数据中心、高铁轨交、5G、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国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力度,并通过加快保障性住房、...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中国铁建是全球最具实力、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业务涵盖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咨询、投资运营、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物资物流、绿色环保、产业金融及其他新兴产业。
  1.工程承包
  2024年上半年,我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7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工程承包行业发展规模维持高位,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家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数据中心、高铁轨交、5G、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国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力度,并通过加快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三大工程”建设,为工程承包的发展提供了支撑。我国工程承包行业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期。
  2.规划设计咨询
  2024年上半年,规划设计咨询行业所处的国内传统市场景气度不及预期,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乡村建设、绿色环保、污染治理、新能源等新兴市场为规划设计咨询带来新的业务拓展机会。同时,规划设计咨询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北斗应用等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下,将面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新机遇、新挑战。未来,我国规划设计咨询行业集中度将稳步上升,对企业的创新能力、科技实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投资运营
  2024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加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稳步增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规模保持平稳。我国城镇化建设已进入平稳期,国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开始趋于缓和,水网建设、水电开发、新能源、绿色环保、网络信息等新兴产业、新兴业务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伴随2024年政府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金融工具的发力及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有关投融资新机制要求,具有较强公共属性的投资运营项目将步入发展的关键期。
  4.房地产开发
  2024年上半年,各级政府部门持续优化楼市政策,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但受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居民收入预期弱、房价下跌预期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修复不明显,新房市场调整态势未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9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住宅投资39,883亿元,同比下降10.4%;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7,9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1.9%;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7,133亿元,同比下降25.0%,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26.9%。长期来看,双轨制住房供给的不断推进及因城施策的深化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更好保障群众正常居住需要。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将满足持续释放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5.工业制造
  2024年上半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放缓,传统通用工程机械受产能过剩影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业呈现良好增长态势,智能制造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随着我国核心装备供给能力稳步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6.物资物流
  物资物流产业高度集成采购、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在畅通双循环、联接生产和消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建筑产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资集采部分来看,2024年上半年,受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影响,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偏弱态势,水泥、商品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桩、墙体材料、大理石板材等主要产品产量下降明显,产品价格低位运行。从物流运输部分来看,2024年上半年,我国物流业务总量指数小幅回落,新增需求增势放缓,行业趋于分化,建筑材料运输业务相对较弱。
  7.绿色环保
  2024年上半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各有关部门聚焦能源双碳、节能降碳、工业达峰、交通低碳、碳汇巩固等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及行动方案,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本集团紧抓“双碳”机遇,以“生态+”为核心,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为抓手,瞄准重点项目,用好绿色金融,通过内部整合和外部并购,不断提升技术、补齐短板,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8.产业金融
  2024年上半年,金融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金融严监管、细监管进一步常态化,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产业金融监管的新要求持续出台。本集团加强以融促产,规范产融结合形式,推动产融联动和金融服务一体化,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产业发展的作用,实现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本价值最大化。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工程承包
  工程承包是本集团核心及传统产业,业务范围覆盖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房屋建筑、市政、桥梁、隧道、机场码头建设等多个领域。工程承包的经营模式主要采用施工合同模式和融资合同模式。
  2.规划设计咨询
  本集团规划设计咨询产业主要由4家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的二级大型设计院和24家三级及以下的专业设计院(不含4家大型设计院的子分公司)组成,业务范围包括提供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市政、工业与民用建筑、磁悬浮、水运、水电、机场、人防等领域的规划设计咨询服务,并不断向智能交通、现代有轨电车、城市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空间、生态环境、绿色环保等新行业新领域拓展。规划设计咨询的基本经营模式是通过市场竞争,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咨询及相关服务,同时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运作设计总承包项目和工程总承包项目。
  3.投资运营
  本集团持续坚持“聚焦主业、量力而行、效益优先、资金保障”原则,强化投资引领,优化投资结构,严控投资风险,努力构建“投资引领、运营增效、投运互联”的高质量业务发展体系。集团在做强做优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市政等投资运营业务的同时,积极布局新基建、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多业态综合开发与资产运营能力,放大资本对稳规模、增效益、促转型的长期杠杆效应。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充分考虑投资运营产业的确定性、平衡性、流动性三大要求,坚持轻重资产、长短投资搭配,兼顾资金周转率、投资回报率和财务承受能力,投资结构优化效果明显提升,实现了投资运营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4.房地产开发
  本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明确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16家中央企业之一,业务布局坚持聚焦与收敛原则,主要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等城市群进行拓展与深耕。业务采取“以住宅开发为主,其它产业为辅”的经营模式,严格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积极参与政府保障房、回购房开发建设,在做强传统住宅开发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未来社区、TOD等新兴业务领域,充分发挥公司产业链优势,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提高房地产开发业务发展质量。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不断强化营销与去库存工作,在投资端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加强产业协同、审慎稳妥储备优质土地,房地产板块实现销售金额395.5亿元,在全国房企中排名第13位。
  5.工业制造
  本集团是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材料和专业设备制造服务提供商。经过多年发展,工业制造产业形成了装备制造、材料生产、混凝土PC构件生产三大业务体系。其主要业务包括制造大型养路机械、地下施工设备、轨道施工设备、混凝土施工设备、起重设备、桥梁施工设备、压实设备、混凝土制品、桥梁钢结构、道岔及弹条扣件及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导线和零部件等。本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积极推进经营协同、产业协同,构建多个产业一体化运作的经营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强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补齐企业短板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高速铁路维养装备、高端智慧农机、高原空间站、新型材料等新兴业务和设备维保、租赁、再制造业务,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6.物资物流
  本集团将物资物流作为助力主业、协同服务、降本增效的重要产业,拥有遍布全国各大重要城市和物流节点城市的区域性经营网点、133万平米的物流场地、4万余延长米铁路专用线、32,550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通过完善高效的物流信息化、区域化、市场化服务体系,提供供应链集成服务。本集团根据物资物流产业内外部两个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思路和经营模式。内部市场是物资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市场,坚持“保供应、保质量、降成本、提价值”的原则,集中内部需求,实现以量换价,提高优质资源获取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外部市场是物资物流产业发展的拓展性市场,坚持“优化布局、集聚资源、开拓市场、增强盈利、提升品牌”的原则,强化上下游延伸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实现价值提升,获取价值回报。
  7.绿色环保
  本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根据国家重大生态环保战略和区域生态环境目标,大力发展环境治理业务,重点培育荒漠化防治、土壤修复、矿山修复、污水治理等细分领域,开展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引领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打造产业生态体系,助力绿色环保产业逐步成为公司新的重要增长点。绿色环保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建设绿色环保项目产生工程承包收益。
  8.产业金融
  本集团产业金融遵循服务主业的原则,围绕“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这一核心定位,充分发挥“金融服务提供、金融产业运营、金融资源配置、金融风险防控”的主要功能,积极构建保险资源集中管理平台、金融租赁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和创新金融服务平台等金融专业平台。产业金融主要包括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保险公估、经营租赁、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金融科技等多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业务融合与联动优势,打造“融、投、贷、保、租”一体化的产业金融闭环生态体系,实现“全系统、全科目、全场景、全周期”的金融服务。
  (三)报告期公司新签合同情况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狠抓高质量经营,持续推进国内“1+N”主阵地和海外核心支柱市场建设。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大力拓展城市更新、水利水运、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新兴业务,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
  报告期内,本集团新签合同总额11,006.21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36.67%,同比下降19.02%。其中,境内业务新签合同额10,281.495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93.42%,同比下降19.45%;境
  外业务新签合同额724.722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6.58%,同比下降12.32%。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未完合同额合计71,230.623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6.48%。其中,境内业务未完合同额合计58,115.339亿元,占未完合同总额的81.59%;境外业务未完合同额合计13,115.284亿元,占未完合同总额的18.41%。
  报告期内,工程承包产业、投资运营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签合同额9,435.400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5.73%,同比下降19.23%。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中国铁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问题为导向、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真改实改、苦干实干,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持续增强,总体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是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走深走实。公司深化制度体系建设,坚持先立后破、整章建制,出台36项制度办法,内容涵盖公司治理、管理提升、生产运营、海外发展、风险防范、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形成更具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制度体系,打出深化改革的“组合拳”。提升公司治理效能,进一步厘清党委、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功能定位、权责关系。深化子企业董事会建设,调整优化派出外部董事队伍,加快落实子企业董事会职权。建立360度全覆盖的科学精准考核体系,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
  二是生产经营稳健运行。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强基固本、提质增效。构建全面精细化管理体系,坚持以成本管理为核心,推动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现代化。狠抓高质量经营,持续推进国内“1+N”主阵地和海外核心支柱市场建设,强化经营质量考核。着力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以加强供应链管理、强化业财融合为抓手,一体推进降本增效提质。2024年上半年,新签合同总额11,006.21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161.36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8.610亿元。
  三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公司研究制订中长期发展战略,巩固升级传统建筑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构建“1+9+N”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研发的全球首台可变径斜井TBM“天岳号”顺利始发,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联合体工作稳步推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中国铁建是全球最具实力、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业务涵盖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咨询、投资运营、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物资物流、绿色环保、产业金融及其他新兴产业。
  1.工程承包
  2024年上半年,我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7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工程承包行业发展规模维持高位,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家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数据中心、高铁轨交、5G、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国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力度,并通过加快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三大工程”建设,为工程承包的发展提供了支撑。我国工程承包行业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期。
  2.规划设计咨询
  2024年上半年,规划设计咨询行业所处的国内传统市场景气度不及预期,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乡村建设、绿色环保、污染治理、新能源等新兴市场为规划设计咨询带来新的业务拓展机会。同时,规划设计咨询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北斗应用等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下,将面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新机遇、新挑战。未来,我国规划设计咨询行业集中度将稳步上升,对企业的创新能力、科技实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投资运营
  2024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加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稳步增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规模保持平稳。我国城镇化建设已进入平稳期,国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开始趋于缓和,水网建设、水电开发、新能源、绿色环保、网络信息等新兴产业、新兴业务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伴随2024年政府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金融工具的发力及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有关投融资新机制要求,具有较强公共属性的投资运营项目将步入发展的关键期。
  4.房地产开发
  2024年上半年,各级政府部门持续优化楼市政策,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但受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居民收入预期弱、房价下跌预期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修复不明显,新房市场调整态势未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9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住宅投资39,883亿元,同比下降10.4%;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7,9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1.9%;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7,133亿元,同比下降25.0%,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26.9%。长期来看,双轨制住房供给的不断推进及因城施策的深化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更好保障群众正常居住需要。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将满足持续释放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5.工业制造
  2024年上半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放缓,传统通用工程机械受产能过剩影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业呈现良好增长态势,智能制造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随着我国核心装备供给能力稳步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6.物资物流
  物资物流产业高度集成采购、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在畅通双循环、联接生产和消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建筑产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资集采部分来看,2024年上半年,受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影响,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偏弱态势,水泥、商品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桩、墙体材料、大理石板材等主要产品产量下降明显,产品价格低位运行。从物流运输部分来看,2024年上半年,我国物流业务总量指数小幅回落,新增需求增势放缓,行业趋于分化,建筑材料运输业务相对较弱。
  7.绿色环保
  2024年上半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各有关部门聚焦能源双碳、节能降碳、工业达峰、交通低碳、碳汇巩固等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及行动方案,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本集团紧抓“双碳”机遇,以“生态+”为核心,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为抓手,瞄准重点项目,用好绿色金融,通过内部整合和外部并购,不断提升技术、补齐短板,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8.产业金融
  2024年上半年,金融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金融严监管、细监管进一步常态化,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产业金融监管的新要求持续出台。本集团加强以融促产,规范产融结合形式,推动产融联动和金融服务一体化,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产业发展的作用,实现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本价值最大化。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工程承包
  工程承包是本集团核心及传统产业,业务范围覆盖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房屋建筑、市政、桥梁、隧道、机场码头建设等多个领域。工程承包的经营模式主要采用施工合同模式和融资合同模式。
  2.规划设计咨询
  本集团规划设计咨询产业主要由4家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的二级大型设计院和24家三级及以下的专业设计院(不含4家大型设计院的子分公司)组成,业务范围包括提供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市政、工业与民用建筑、磁悬浮、水运、水电、机场、人防等领域的规划设计咨询服务,并不断向智能交通、现代有轨电车、城市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空间、生态环境、绿色环保等新行业新领域拓展。规划设计咨询的基本经营模式是通过市场竞争,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咨询及相关服务,同时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运作设计总承包项目和工程总承包项目。
  3.投资运营
  本集团持续坚持“聚焦主业、量力而行、效益优先、资金保障”原则,强化投资引领,优化投资结构,严控投资风险,努力构建“投资引领、运营增效、投运互联”的高质量业务发展体系。集团在做强做优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市政等投资运营业务的同时,积极布局新基建、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多业态综合开发与资产运营能力,放大资本对稳规模、增效益、促转型的长期杠杆效应。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充分考虑投资运营产业的确定性、平衡性、流动性三大要求,坚持轻重资产、长短投资搭配,兼顾资金周转率、投资回报率和财务承受能力,投资结构优化效果明显提升,实现了投资运营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4.房地产开发
  本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明确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16家中央企业之一,业务布局坚持聚焦与收敛原则,主要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等城市群进行拓展与深耕。业务采取“以住宅开发为主,其它产业为辅”的经营模式,严格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积极参与政府保障房、回购房开发建设,在做强传统住宅开发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未来社区、TOD等新兴业务领域,充分发挥公司产业链优势,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提高房地产开发业务发展质量。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不断强化营销与去库存工作,在投资端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加强产业协同、审慎稳妥储备优质土地,房地产板块实现销售金额395.5亿元,在全国房企中排名第13位。
  5.工业制造
  本集团是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材料和专业设备制造服务提供商。经过多年发展,工业制造产业形成了装备制造、材料生产、混凝土PC构件生产三大业务体系。其主要业务包括制造大型养路机械、地下施工设备、轨道施工设备、混凝土施工设备、起重设备、桥梁施工设备、压实设备、混凝土制品、桥梁钢结构、道岔及弹条扣件及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导线和零部件等。本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积极推进经营协同、产业协同,构建多个产业一体化运作的经营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强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补齐企业短板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高速铁路维养装备、高端智慧农机、高原空间站、新型材料等新兴业务和设备维保、租赁、再制造业务,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6.物资物流
  本集团将物资物流作为助力主业、协同服务、降本增效的重要产业,拥有遍布全国各大重要城市和物流节点城市的区域性经营网点、133万平米的物流场地、4万余延长米铁路专用线、32,550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通过完善高效的物流信息化、区域化、市场化服务体系,提供供应链集成服务。本集团根据物资物流产业内外部两个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思路和经营模式。内部市场是物资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市场,坚持“保供应、保质量、降成本、提价值”的原则,集中内部需求,实现以量换价,提高优质资源获取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外部市场是物资物流产业发展的拓展性市场,坚持“优化布局、集聚资源、开拓市场、增强盈利、提升品牌”的原则,强化上下游延伸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实现价值提升,获取价值回报。
  7.绿色环保
  本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根据国家重大生态环保战略和区域生态环境目标,大力发展环境治理业务,重点培育荒漠化防治、土壤修复、矿山修复、污水治理等细分领域,开展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引领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打造产业生态体系,助力绿色环保产业逐步成为公司新的重要增长点。绿色环保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建设绿色环保项目产生工程承包收益。
  8.产业金融
  本集团产业金融遵循服务主业的原则,围绕“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这一核心定位,充分发挥“金融服务提供、金融产业运营、金融资源配置、金融风险防控”的主要功能,积极构建保险资源集中管理平台、金融租赁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和创新金融服务平台等金融专业平台。产业金融主要包括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保险公估、经营租赁、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金融科技等多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业务融合与联动优势,打造“融、投、贷、保、租”一体化的产业金融闭环生态体系,实现“全系统、全科目、全场景、全周期”的金融服务。
  (三)报告期公司新签合同情况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狠抓高质量经营,持续推进国内“1+N”主阵地和海外核心支柱市场建设。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大力拓展城市更新、水利水运、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新兴业务,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
  报告期内,本集团新签合同总额11,006.21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36.67%,同比下降19.02%。其中,境内业务新签合同额10,281.495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93.42%,同比下降19.45%;境
  外业务新签合同额724.722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6.58%,同比下降12.32%。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未完合同额合计71,230.623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6.48%。其中,境内业务未完合同额合计58,115.339亿元,占未完合同总额的81.59%;境外业务未完合同额合计13,115.284亿元,占未完合同总额的18.41%。
  报告期内,工程承包产业、投资运营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签合同额9,435.400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5.73%,同比下降19.23%。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科技创新行业领先
  本集团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及建设领域技术水平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加快推进“1+9+N”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以来,本集团牵头承担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53项,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新增授权专利3,740件,其中发明专利1,402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加42%。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显著,形成了以深部地下空间领域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为代表的系列高价值技术产品。
  (二)产业链布局完整齐备
  本集团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具规模实力的综合建设产业集团之一,拥有覆盖建筑业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可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业主,提供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咨询、投资运营、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物资物流、绿色环保、产业金融及新兴产业等全过程、全周期、个性化、定制化、高质量的服务。经营业务遍及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世界144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长期稳固的政府关系、市场资源和客户群体。拥有A+H股上市平台、充足的银行授信、建筑企业最高的国际信用评级。
  (三)精细化管理日益完善
  本集团将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构建覆盖全系统、全环节、全岗位、全领域的全面精细化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以成本管理为核心,树牢“一切成本皆可控、一切成本皆可降”核心理念,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落实企业法人对项目的后台管控责任和项目部前台管理责任,推动实现工程优质、效益优良、干部优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与全面精细化管理相匹配的目标责任体系、工作标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公司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现代化。
  (四)品牌软实力持续提升
  本集团是全球知名的建筑工程承包商、基础设施运营商、高端装备制造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商,承建了国内50%的普速及高速铁路、40%的地铁、30%的高速公路建设,运营超过3,000公里铁路和轨道交通、4,000公里高速公路、314万平米物业,培育了大型养路机械、掘进机械、轨道设备、特种施工设备、桥梁施工设备、起重设备、钢结构、铁路电气化施工设备等八大类核心产品,构建了“1+9+N”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实现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连续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2024年排名第43位;在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对标中排名第26位,企业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五)文化融合力持续增强
  本集团继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丰富和完善“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加大文化故事发掘与传播,形成了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激励和鼓舞全员不断推进深化改革提升行动,不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取得实绩。集团秉承“以人为本、诚信守法、和谐自然、建造精品”的管理方针,在国内外建筑业及相关行业深耕细作,树立了“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价值观,为将中国铁建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现代化企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风险因素
  通过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内外部风险综合评估,结合信息化手段,并深入研判,认定本集团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有:国际化经营管理风险、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安全质量风险、投资风险、“两金”风险。
  在国际化经营管理风险方面,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集团面临的国际化经营外部风险加大。本集团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防范化解各项风险,全力做好经营工作。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加强协作高效推进生产经营;重视境外人员安全风险防控,持续做好巡查巡检工作,持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提高境外员工安全保障工作水平。加强境外在建项目监管工作,做好重点项目实施保障。
  在项目经营管理风险方面,传统建筑行业市场增长放缓。本集团将坚持以高质量经营为导向、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将经营资源向经济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布局,加强客户培育和行业优化,严格落实“六不揽”“七严禁”要求,注重从源头提升项目经营质量、防控经营风险。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强化“过程控制”主线,突出“效益最大化”原则,通过企业法人对项目的后台管控,强化企业和项目部两个管理责任,将精细化管理穿透到工程投标、项目策划、项目履约、动态成本要素管控、成本核算分析、确权结算、收尾管理、考核兑现等各个环节,覆盖到施工组织、风险控制、安全质量管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各个方面,优化项目管理方式、盈利模式、运行机制,提高项目经营管理质量、效率和效益。
  在安全质量风险方面,受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链条长等影响,集团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安全生产管理仍然存在隐患和薄弱环节。本集团树牢安全生产“双零”目标,贯彻落实本质安全理念,系统谋划安全质量工作,以项目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生产系统的规范有效运行保障安全生产,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聚焦“隐患攻坚、强基固本、效能提升”三大工作目标,着力从提升素质、落实责任、健全体系、强化预防、终端管控、安全文化、科技兴安、应急处置等八大方面开展治本攻坚;进一步发挥安委会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开展安全风险会商,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全员安全责任制落实。为有效防控质量风险,本集团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牢牢守住项目管理“六条底线”,大力开展质量创优活动,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确保“一次成优”,打造精品工程,加大质量消缺损失追溯力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缺陷追责问责长效机制,将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在实处。
  在投资风险方面,随着国内经济从快速增长阶段转型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融资政策逐渐向精细化、严格化的“强监管”方向发展。本集团坚持将防范和化解重大投资风险作为投资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坚决遏制风险增量,有效化解存量风险,把有效隔离风险隐患作为工作目标,防范项目回款不及时到位等投资风险。强化形势分析,全面加强风险预判,通过对投资项目潜在风险因素的分析和判断,提前制订措施降低投资风险。强化投资论证,严控标准坚守底线,严格收益分析,严守收益标准,坚决执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强化投资决策,严格履行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坚持以投融资经营决策“四条底线”为原则,全面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两金”风险方面,受地方债务及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等影响,上游单位资金紧张,公司“两金”压控压力增加。本集团将践行降存量、遏增量的原则,围绕应收账款、存货(两金)和应付账款,采取一企一策、一项目一方案,加大奖惩力度,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开展“两金”和应付账款三年压控专项行动,加大压控力度。狠抓源头控制,把“客户信用、支付条件、预期收益”作为投标决策的重要条件,提升经营承揽质量。强化现金流管控,健全项目现金流全周期管理机制,突出过程监测,持续提升营业现金比率。加强业财协同,助力财务结构优化,积极推动房地产库存去化和固定资产、长期运营类和远期回购类项目盘活工作,提升资产运营效率。
  本集团始终重视底线意识、红线意识,致力于持续健全以法律合规管控为主,覆盖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大风控”体系,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等手段加快推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同防共治,并常态化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方案,强化全过程管控要求,以提升风控工作效率。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科技创新行业领先
  本集团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及建设领域技术水平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加快推进“1+9+N”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以来,本集团牵头承担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53项,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新增授权专利3,740件,其中发明专利1,402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加42%。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显著,形成了以深部地下空间领域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为代表的系列高价值技术产品。
  (二)产业链布局完整齐备
  本集团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具规模实力的综合建设产业集团之一,拥有覆盖建筑业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可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业主,提供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咨询、投资运营、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物资物流、绿色环保、产业金融及新兴产业等全过程、全周期、个性化、定制化、高质量的服务。经营业务遍及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世界144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长期稳固的政府关系、市场资源和客户群体。拥有A+H股上市平台、充足的银行授信、建筑企业最高的国际信用评级。
  (三)精细化管理日益完善
  本集团将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构建覆盖全系统、全环节、全岗位、全领域的全面精细化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以成本管理为核心,树牢“一切成本皆可控、一切成本皆可降”核心理念,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落实企业法人对项目的后台管控责任和项目部前台管理责任,推动实现工程优质、效益优良、干部优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与全面精细化管理相匹配的目标责任体系、工作标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公司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现代化。
  (四)品牌软实力持续提升
  本集团是全球知名的建筑工程承包商、基础设施运营商、高端装备制造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商,承建了国内50%的普速及高速铁路、40%的地铁、30%的高速公路建设,运营超过3,000公里铁路和轨道交通、4,000公里高速公路、314万平米物业,培育了大型养路机械、掘进机械、轨道设备、特种施工设备、桥梁施工设备、起重设备、钢结构、铁路电气化施工设备等八大类核心产品,构建了“1+9+N”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实现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连续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2024年排名第43位;在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对标中排名第26位,企业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五)文化融合力持续增强
  本集团继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丰富和完善“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加大文化故事发掘与传播,形成了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激励和鼓舞全员不断推进深化改革提升行动,不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取得实绩。集团秉承“以人为本、诚信守法、和谐自然、建造精品”的管理方针,在国内外建筑业及相关行业深耕细作,树立了“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价值观,为将中国铁建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现代化企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