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机构与交易业务、投资管理业务和国际业务。

  • 产品类型:

    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机构与交易业务、投资管理业务、国际业务

  • 产品名称:

    证券及期货经纪 、 金融产品 、 投资咨询 、 融资融券 、 股票质押 、 约定购回 、 上市保荐 、 股票承销 、 债券承销 、 结构性债务融资 、 并购财务顾问 、 企业多样化解决方案 、 研究 、 机构经纪 、 交易投资 、 股权投资 、 资产管理 、 基金管理服务 、 国际业务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证券业务;证券投资咨询;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证券财务顾问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0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金融产品销售额(元) 3892.00亿 - - - -
金融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率(%) 1.90 - - - -
债权融资:企业债:主承销只数(只) - 21.00 14.00 - -
债权融资:企业债:主承销金额(元) - 83.58亿 57.30亿 202.04亿 320.80亿
债权融资:公司债:主承销只数(只) - 798.00 353.00 - -
债权融资:公司债:主承销金额(元) - 3178.29亿 1333.89亿 2353.00亿 2177.72亿
债权融资:金融债:主承销只数(只) - 180.00 59.00 - -
债权融资:金融债:主承销金额(元) - 1967.92亿 749.38亿 1881.21亿 2408.77亿
股权融资:再融资发行:主承销金额(元) - 249.26亿 106.37亿 420.40亿 712.95亿
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主承销家数(家) - 22.00 8.00 - -
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主承销金额(元) - 317.14亿 108.91亿 295.26亿 -
股权融资:再融资发行:主承销家数(家) - 34.00 11.00 - -
股权融资:合计:主承销金额(元) - - 215.28亿 -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二)行业情况的说明
  近三十年来,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业经历了不断规范和发展壮大的历程,证券公司创新步伐逐步加快、业务范围逐步扩大、盈利能力逐步提升、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同时,我国证券业盈利模式以经纪、自营、承销、信用交易和资产管理等业务为主,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对证券市场变化趋势依赖程度较高,伴随着证券市场景气周期的变化,我国证券业利润水平也表现出周期波动特征。就近几年的盈利变化情况看,2019-2021年行业连续3年实现了盈利增长,2022-2023年盈利则持续下滑。
  2024年上半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二)行业情况的说明
  近三十年来,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业经历了不断规范和发展壮大的历程,证券公司创新步伐逐步加快、业务范围逐步扩大、盈利能力逐步提升、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同时,我国证券业盈利模式以经纪、自营、承销、信用交易和资产管理等业务为主,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对证券市场变化趋势依赖程度较高,伴随着证券市场景气周期的变化,我国证券业利润水平也表现出周期波动特征。就近几年的盈利变化情况看,2019-2021年行业连续3年实现了盈利增长,2022-2023年盈利则持续下滑。
  2024年上半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与中国证监会配套出台的制度规则共同形成“1+N”政策体系,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突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一方面,聚焦“强本强基”,不断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融资端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导向,投资端着力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交易端进一步突出公平性、不断推动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另一方面,聚焦“严监严管”,突出防风险严监管、投资者为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导向,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这些政策措施对推动证券行业回归本源、加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中国证监会提出“到2035年形成2-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头部券商做优做强、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本集团是中国证券行业长期、持续、全面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商。本集团跨越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部历程和多个周期,历经风雨,锐意进取,始终屹立在资本市场前列,资本规模、盈利水平、业务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一直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总体经营情况
  2024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业务竞争力提高、全面数字化提速、管理精细化提效”等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巩固提升核心竞争优势,保持了公司运行的平稳有序和主营业务的稳健发展。其中,财富管理业务持续推进专业能力建设,加快向买方投顾转型,高质量拓客取得积极进展,产品销售保持增长;投行业务持续巩固重点区域竞争力,积极服务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债券承销取得显著进步;机构与交易业务稳步推动FICC、跨境以及做市业务发展,提升对重点客户综合服务的力度,交易定价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投资管理业务夯实主动管理核心能力,管理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国际业务持续推进跨境一体化和海外布局,收入显著增长,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制定《国泰君安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强化改革顶层设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推进三大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零售、机构、企业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客户基础不断夯实;持续优化组织架构,深化人力资源改革,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不断厚植“集约、降本、提质、增效”理念,积极推动财务共享中心与采购管理中心建设,平稳推进“集中营运2.0”,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集团化管控进一步加强;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稳步落地,数字化平台建设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合规风控管理体系,加强重点业务领域的风险防控,筑牢合规风控底线,合规风控管理机制健全有效。公司已连续17年获得中国证监会A类AA级分类评价,持续入选证券公司“白名单”,连续4年获得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最高评级,保持标普BBB+和穆迪Baa1的国际信用评级,评级展望均为稳定。
  (二)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1、财富管理业务
  (1)零售经纪及财富管理
  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等统计,2024年上半年,沪深两市股票基金交易额115.20万亿元,同比下降7.6%。
  2024年上半年,集团财富管理业务围绕“投顾驱动、科技赋能”,持续推进投顾专业能力建设,主动推出买方资产配置服务新模式,深化落地数字化、平台化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报告期内,公司完善分类分层的零售客户服务体系,通过全面推广君弘智投服务体系、丰富高质量产品和组合供给、推出企业家办公室综合服务模式,搭建差异化服务平台,探索AI大模型等领先金融科技应用,持续夯实零售客户基础。坚持高质量拓客,优化差异化服务策略,加强智能交易推广,股基交易份额持续提升,经纪业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构建买方资产配置研究体系,优化产品供给策略、丰富组合配置服务、完善产品销售机制,产品销量稳步增长,客户资产结构不断优化。深化协同展业,拓展客群经营,优化公募基金投顾和私人订制服务模式,君享投买方投顾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搭建统一的管理体系、培训体系、服务内容体系和数字平台体系,体系化推进投顾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投顾专业能力和客户满意度。加快推进分支机构标准化建设,优化网点布局,加强网点经营分析和业绩督导,探索绿色网点建设,持续提升区域竞争力。打造集约化的互联网运营模式,优化君弘APP客户体验、丰富君弘百事通投顾服务场景,升级财富管理科技平台,坚定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
  报告期末,君弘APP用户4,080.3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0.9%,平均月活828.73万户1,较上年增长4.1%。个人资金账户数1,841.8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2%。共有3,795人获得投资顾问资格,较上年末增长2.7%,继续排名行业第4位。“君享投”投顾业务客户资产保有规模165.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2%。报告期内,境内股票基金交易额11.51万亿元、同比下降3.3%;市场份额5.00%、较上年提升0.23个百分点。金融产品销售额3,892亿元、同比增长1.9%,金融产品月均保有量2,442亿元、较上年增长0.8%。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证券经纪业务规模变化(
  1 月活数据来自易观千帆
  (2)期货经纪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以单边计算,2024年上半年,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281.51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商品期货累计成交额201.15万亿元、同比增长0.7%;金融期货累计成交额80.36万亿元、同比增长29.0%。截至2024年6月末,期货行业客户权益规模13,929.4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1%。
  2024年上半年,国泰君安期货抓住市场机会,主动适应政策调整,全面融入集团一体化平台,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优化机构业务展业模式,交易及客户权益的市场份额大幅增长。期货新加坡子公司落地首笔跨境场外衍生品业务,跨境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报告期内,国泰君安期货期货成交金额54.59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市场份额9.70%、较上年提升2.2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期货成交额市场份额8.66%、较上年提升2.56个百分点;金融期货成交份额12.29%、较上年提升0.48个百分点,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交份额分别排名第2位、第3位、第3位和第2位。期末客户权益规模1,1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3%,继续排名行业第2位。
  2024年上半年国泰君安期货主要业务指标
  (3)融资融券业务
  截至2024年6月末,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4,808.9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3%,其中,融资余额14,493.2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8.2%,融券余额315.7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5.9%。
  2024年上半年,集团融资融券业务在坚持逆周期调节机制的基础上,围绕客户需求,创新业务策略,优化定价机制,推动新开户数显著增长;主动融入集团三大客户服务体系,打造综合化服务优势;加强合规风控管理,加大风险股票排查力度,优化业务结构,持续提升资产质量;加强精细化运营管理,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强系统平台建设,提升客户服务及运营效率。报告期内,净新增融资融券客户数1.16万户,同比增长48.4%。报告期末,本集团融资融券余额794.3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7%,市场份额5.36%、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维持担保比例为242.7%;其中,融资余额762.9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8.5%,市场份额5.26%、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融券余额31.3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3.8%。机构客户累计开户数3,926户,较上年末增长4.9%;机构客户融资融券余额182.6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5.3%,占本集团融资融券余额的23.0%。
  2024年6月末本集团融资融券业务规模(
  (4)股票质押业务
  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3月末,证券行业股票质押回购融出资金2,063.4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6%。2024年上半年,集团股票质押业务积极应对市场及政策环境影响,坚持“分散化、低杠杆、高流动性”业务策略,稳步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优质项目和优质客户,加强对产业龙头和细分龙头客户服务,挖掘综合业务机会;加强贷后管理,提高项目预警效率,推动资产结构优化;加强数智化建设,优化项目全周期管控。报告期末,股票质押业务待购回余额230.3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3.2%,平均履约保障比例233.1%。约定购回业务期末待购回余额18.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
  2024年6月末本集团股票质押及约定购回业务规模(
  2、投资银行业务
  2024年上半年,证券公司承销融资总额47,103.16亿元2,同比下降4.9%。其中,股权融资总额993.17亿元,同比下降81.3%;证券公司承销的债券融资总额46,109.99亿元,同比增长4.3%。经中国证监会、交易所审核通过的并购交易金额94.41亿元,同比下降84.4%。
  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沉着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持续打造“产业投行、综合投行、数字投行”。围绕科技创新,深耕重点产业,稳步提升产业服务能力;积极把握债券市场机遇,推动债券承销额和市场份额显著增长,公司债等重点产品竞争力稳步提升;主动挖掘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及ESG等业务机会,深化拓展业务链条;积极服务上海及国家重点区域战略,在长三角、京津冀和大湾区的证券承销额排名分别位居第2位、第5位和第4位,持续巩固重点区域竞争力;围绕企业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协同推进企业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持续优化“投行+”生态;完善投行数智平台,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夯实合规风控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投行业务执业质量。报告期内,本集团证券主承销额4,345.89亿元、同比增长26.4%,市场份额9.23%、较上年增长1.11个百分点,排名提升至行业第3位。具体来看,股权主承销额48.51亿元、同比下降77.5%,市场份额4.88%、较上年下降1.33个百分点。其中,IPO主承销家数5家,排名并列行业第1位;
  2 承销金额不含地方政府债。下同。
  IPO主承销金额21.39亿元、同比下降80.4%,市场份额7.07%、较上年下降1.76个百分点,排名行业第6位。债券主承销金额4,297.38亿元、同比增长33.3%,市场份额9.32%、较上年增长1.01个百分点,排名行业第3位,其中,公司债主承销额1,733.12亿元、同比增长29.9%,市场份额9.25%、较上年增长1.00个百分点,排名行业第3位。公司积极服务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报告期末,在审科创板IPO保荐项目4家、排名行业第4位。公司为“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家注册生效的科创板IPO项目的保荐人、首家获批科创板并购重组项目的独立财务顾问。报告期内,科创类债主承销额248.32亿元、同比增长119.8%,排名行业第4位;绿色债主承销额160.21亿元、同比下降43.2%,排名提升至行业第2位。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投资银行业务规模
  3、机构与交易业务
  年半年
  (1)研究业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究所全面优化激励考核机制,加强对三大客群的服务,提升内部研究支持能力;加强研究策划,加大对重点客户的研究服务力度,重点客户投研排名有所提升;持续推进跨境研究一体化,提升研究所在海内外市场的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研究所共完成研究报告4,394篇,开展对机构客户路演25,001人次,其中,对核心客户路演次数16,464次,同比增长42.9%。
  (2)机构经纪业务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扎实推进机构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业务协同,加强客户覆盖,推动对机构客户深层次服务和分类经营,提升客群经营的精细化水平,发挥重点区域的资源优势,综合服务成效逐步显现。面向公募及保险客群,加强与重点客户的总对总战略合作,深化在ETF生态圈、产品销售、券商交易结算、投行、托管、融资融券等方面的协同。面向私募及信托客群,强化名单梳理和重点客户筛选,搭建证券投资类私募管理人风险防范体系,提升专业化交易服务能力,加强对重点客户的综合服务。面向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客群,推动券商交易结算业务实现突破,提升研究服务质量。面向海外机构客群,加强对大型投行和商业银行等的覆盖,进一步拓宽客户基础,加强跨境服务。升级道合平台,增强“道合销售通”功能,打造“道合智投”投顾配置服务平台和“君极”专业化交易服务平台,为机构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赋能机构业务高质量发展。机构客户股基交易份额稳步提升,QFII及券商交易结算等业务持续增长,托管外包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报告期末,机构客户账户资产2.67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1%;报告期内,机构客户股基交易额5.99万亿元,同比增长9.0%,市场份额2.60%、较上年提升0.30个百分点。其中,QFII股基交易量2.36万亿元,同比增长55.7%。道合销售通期末保有规模572.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8%。报告期末,PB(主经纪商)交易系统客户资产规模5,873.6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6%。券商交易结算存续产品规模1,829.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托管外包业务规模28,75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9%,其中,托管私募基金产品数量继续排名证券行业第2位,托管公募基金规模1,8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继续排名证券行业第1位。
  托管外包业务规模(亿元)
  (3)交易投资业务
  2024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0.25%,中债总全价(总值)指数上涨2.24%,美元兑人民币上涨2.36%,南华商品指数上涨4.74%。
  本集团交易投资业务继续围绕打造“产投研销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商”,积极发展客需业务,丰富E-FICC产品体系,坚定向低风险、非方向性转型,稳步提升交易定价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2024年上半年,场外衍生品累计新增名义本金5,158.82亿元、同比增长18.0%;期末存续名义本金余额2,968.5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8.9%。
  权益业务方面,权益投资秉持价值投资策略,持续优化资产配置。做市业务场内期权做市规模保持行业领先,获评沪深交易所A级及以上评级;ETF做市交易规模800亿元,做市品种和规模均有所增长;科创板做市标的股票75只,做市标的数有所增加。场外衍生品业务有效控制交易对冲风险,着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产品创设能力,加强交易结构和产品结构创新,丰富全球配置系列产品供给,完善跨境交易业务模式,南向跨境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FICC业务方面,固定收益投资加强市场研判,动态优化资产配置,准确把握境内外市场配置及波动性交易机会,加强多资产、多策略交易能力,取得良好业绩。做市业务加强精细化管理,交易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4.03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做市规模超4,000亿元,“债券通”累计交易规模2,771亿元,为9支公募REITs提供做市服务,稳步推进银行间柜台市场业务开拓。客需业务加强自研策略指数系列产品创设,丰富收益凭证产品线和流动性管理产品谱系,跨境客需加强对海外机构的综合服务,行业地位稳步提升。外汇业务稳健开展人民币外汇和外币对自营交易,持续丰富交易策略;稳步推进跨境投融资项下的汇率风险对冲业务,平稳开展港股通、QDLP、QFII等对客外汇衍生品业务。商品业务持续推进贵金属及大宗商品场内自营,保持业务模式多样性和稳定性,挖掘跨期、跨品种、跨市场套利机会,拓展对客服务范围,跨境商品业务快速发展。碳金融业务2024年上半年交易量482.38万吨,助力开展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
  (4)另类投资业务
  2024年上半年,国泰君安证裕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加大对上海先导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在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业务布局,深化组织协同,稳步推进项目退出。报告期内,新增投资项目3个、新增投资金额1.45亿元,完成3个项目退出。截至报告期末,存续投资项目72个、投资金额54.41亿元,其中,存续跟投项目18个、跟投投资金额14.15亿元。
  2024年6月末国泰君安证裕另类投资业务情况
  4、投资管理业务
  (1)基金管理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公募基金规模31.0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其中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17.9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6%。
  2024年上半年,华安基金加强投研核心能力建设,推动投研平台化、数智化,主动权益类基金中长期投资业绩表现良好;坚持多元化战略,积极推动主动权益、固定收益、指数ETF、专户等业务发展,资产管理规模再创新高;坚持新发和持续营销并举,强化全产品线布局,发行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等主动权益类产品,着力发展固定收益和指数业务重点产品,货币基金、ETF基金、QDII基金等规模快速增长;积极推动公募REITs业务发展,加快落地华安百联消费REIT项目;加强产品创新和国际化布局,积极储备行业创新指数类产品及多元化跨境基金产品。报告期末,华安基金管理资产规模7,394.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6,651.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非货公募基金管理规模3,670.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专户资产管理规模743.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
  2024年6月末华安基金管理资产规模(
  2024年上半年,国泰君安创投稳步推进资金募集与投资开展,加强与产业资本合作、推进投后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募投管退”核心业务能力。报告期内,完成百联国泰君安一号私募基金等2只基金的设立,合计募资规模13亿元。新增投资项目(含子基金)17个、认缴出资额14.9亿元。国泰君安母基金围绕重点产业,稳步推进对外投资,截至报告期末对外投资认缴金额70.97亿元。
  2024年6月末国泰君安创投私募股权基金业务情况
  5、国际业务
  根据香港联交所统计,2024年上半年,恒生指数上涨3.94%,港股市场成交金额13.36万亿港元、同比减少3.7%。本集团围绕国泰君安金融控股打造国际业务平台,在香港主要通过国泰君安国际开展经纪、企业融资、资产管理、贷款及融资和金融产品、做市及投资业务,并积极在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地进行布局。
  2024年上半年,集团国际业务着力夯实核心业务能力,加强跨境一体化管理,务实推进战略布局,不断提升海外子公司的市场影响力,收入显著增长。报告期内,财富管理业务完善产品布局、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优化“君弘全球通”APP平台功能;投行业务提升跨市场服务能力、持续推进项目合作;跨境衍生品业务丰富产品品种,加大拓客力度,南向业务规模持续增长,领先地位日益巩固;国际化布局取得积极进展,英国子公司完成首批权益类北向客需交易,澳门子公司完成首笔港股经纪交易,越南子公司股票纳入MSCI前沿市场指数。2024年6月末,客户资产托管金额较上年末增长8.4%;投行业务承销债券规模1,877亿港元、同比增长169.7%,在中资券商中规模排名升至第2位;跨境衍生品累计新增名义本金2,821.36亿元、同比增长55.3%,期末余额1,214.2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5.5%。
  2024年上半年国泰君安国际主要收入构成(

  三、风险因素
  1、概况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稳健的风险文化,明确以“合规风险管理”为公司核心战略之一,持续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优化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探索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风险管理专业水平,以确保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2、风险管理架构
  公司建立了董事会(含风险控制委员会)及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含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其他业务部门与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四级风险管理体系。
  1)董事会(含风险控制委员会)及监事会
  董事会是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负有最终责任。董事会负责推进风险文化建设;审议批准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审议批准公司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以及重大风险限额;审议公司定期风险评估报告;任免、考核首席风险官,确定其薪酬待遇;建立与首席风险官的直接沟通机制。公司董事会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审议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基本政策;审议风险管理的机构设置及相关职责;评估重大决策的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解决方案;审议风险评估报告;受董事会的指派,最少每年讨论一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是否有效。
  公司监事会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承担监督责任,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职责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整改。
  2)经营管理层(含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
  公司经营管理层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承担主要责任。负责组织和实施风险文化的宣传;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适时调整;建立健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经营管理架构,明确全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制定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以及重大风险限额等的具体执行方案,确保其有效落实,并对其进行监督,及时分析原因,并根据董事会的授权进行处理;定期评估公司整体风险和各类重要风险管理状况,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董事会报告;建立涵盖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完备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公司经营层设立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经营风险实行统筹管理,对风险管理重大事项进行审议与决策,履行以下职责:审议公司、公司对子公司合规风控机制安排和重要制度,进行决策或提交相关决策机构审议;审议公司风险管理基本政策、年度风险偏好、自有资金业务规模和最大风险限额,审议公司半年度及年度合规报告、风险管理报告、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报公司董事会及其风险控制委员会审批;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审议决定公司各类投融资业务规模、风险限额分配方案、重要风控指标及其重大调整,若所审事项超出董事会授权范围,报董事会及其风险控制委员会审批;审议公司重大创新业务风险、合规评估报告,进行决策与授权;审议决定在风险评估与风控机制安排方面存在重大争议的公司业务事项;对于监管形势、风险形势进行前瞻性研判和识别,对风控应对方案进行决策;审议决定公司重大风险事项的处置方案;审议决策经营活动中其他重大风险管理事项等。
  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包括公司总裁、首席风险官、合规总监、战略发展部负责人、计划财务部负责人、法律合规部负责人、风险管理部负责人、集团稽核审计中心负责人、内核风控部负责人、信息技术部负责人、行政办公室品牌中心负责人。
  3)风险管理部门
  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部门包括风险管理部、内核风控部、法律合规部、集团稽核审计中心、计划财务部、资产负债部、信息技术部、数据中心、营运中心、行政办公室等部门。风险管理部管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履行具体风险管理职责;内核风控部负责公司一级市场证券发行业务的风险审核与评估工作;法律合规部负责识别、评估、通报、监控、报告和防范公司法律合规风险,避免公司受到法律制裁、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集团稽核审计中心对公司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的业务、管理、财务及其它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资产安全性、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独立、客观地检查、监督、评价和建议;计划财务部负责公司计划预算、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与净资本管理;资产负债部负责公司流动性管理及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技术部与数据中心是公司IT运作的管理与运行机构,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与管理,建立实施IT相关制度,对公司IT风险进行评估与控制;营运中心是公司日常营运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各类业务统一清算、交收、核算、第三方存管业务运行,承担相应的风险管控职责;行政办公室负责公司声誉风险的管理工作。
  4)其他业务部门与分支机构及子公司
  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是各单位风险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为增进一线风险责任意识,加强前端风险控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和防范风险,公司持续强化各业务委员会、业务部门、分支机构以及子公司的风控功能。公司建立子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制度,要求子公司建立健全自身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公司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3、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及经营风险水平,建立并持续完善四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办法,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等不同风险类型制定的风险管理办法,各类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具体的业务操作规程。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最新监管要求,修订了风险报告管理办法、机构客户授信管理办法、操作风险管理办法、操作风险事件及损失数据收集(LDC)管理指引、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管理指引、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KRI)管理指引等。
  4、风险偏好体系
  风险偏好是公司充分考虑净资本、资产负债、偿债能力、流动性、外部评级、合规经营及未来业务风险和机遇等情况,在满足债权人、客户、监管机构、评级机构等利益相关方要求的前提下,面对风险的总体态度,以及所愿意承受的风险类型和水平。
  公司梳理了各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监管机构、评级机构、董事会及管理层等对公司的期望和要求,围绕发展战略、经营绩效、资本实力、流动性、合规性及外部评级等核心维度设定具体目标,构建了公司的风险偏好指标体系。在总体风险偏好设定完善的基础上,公司以量化的风险容忍度指标描述了在整体及大类风险等不同维度上的风险边界。在风险偏好及风险容忍度约束下,公司对关键风险指标设置了限额,并据此进行风险监测与控制。
  报告期内,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明确了2024年度集团风险偏好、容忍度和限额,并区分风险类型、各子公司等不同维度进行分解和传导,在日常经营中予以执行。2024年上半年集团各类指标均在风险偏好体系下平稳运行。
  5、各类风险的应对措施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公司可能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价格包括但不限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等。公司涉及市场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交易投资、固定收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交易投资,以及外汇、贵金属、大宗商品等交易。
  公司对市场风险实施限额管理,制定包括业务规模、亏损限额、风险价值VaR、敞口、希腊字母、对冲有效性和集中度等在内的市场风险限额体系和各类风险指标,确定市场风险的预警标准、警示标准及应对措施。公司使用风险管理系统监测业务的运作状况,对市场风险限额进行逐日监控,报告市场风险监控和管理情况,对风险事项等进行专项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公司采用风险价值VaR和压力测试等方法分析和评估市场风险。公司风险价值VaR计算采用基于前12个月历史数据的历史模拟法,假设持有期为一天、置信水平为95%,VaR的计算模型覆盖权益类价格风险、利率类风险、商品类价格风险、汇率类风险,公司定期地通过回溯测试的方法检验VaR模型的有效性。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风险价值VaR
  作为对风险价值VaR的补充,公司积极运用压力测试计量和评估市场极端变动状况下的可能损失。公司定期开展综合和专项压力测试,加强对交易投资业务的风险评估与动态监控,并将其压力结果运用于市场风险管理及限额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对于涉及汇率风险的资产进行汇率风险管理,通过调整外汇头寸、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对冲等手段管理汇率风险敞口,将其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2024年上半年,公司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未发生重大市场风险事件。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交易对手、债务人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由于信用评级的变动、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从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目前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债券投资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等。
  公司对信用风险实行准入管理,在开展信用风险相关业务前,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对于符合准入条件的方可授信与开展业务。各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开展尽职调查管理,并对客户信用资质进行评价和确定交易额度。
  公司采取收取保证金、合格抵质押物以及采用净额结算等方式进行信用风险缓释。债券投资业务设定准入标准,进行白名单管理和集中度控制,并持续跟踪评估持仓债券信用风险。信用业务部门根据自身开展的业务特征,设定详细的抵质押物准入标准及折扣率。场外衍生品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指在开展远期、互换、期权等场外衍生品业务中面临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交易对手主要为金融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公司通过对交易对手进行资质筛选,每日盯市、追保、强制平仓等手段来控制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
  公司对准入标准及折扣率定期重检,并在市场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相关信用主体发生重大信用事件时,进行不定期重检。公司对现金以外的抵质押物进行盯市管理,对抵质押物进行估值。公司对各项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其中的信用风险隐患,开展信用风险集中度管理、计量评估。公司在集中度风险控制目标内对大客户实施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计量采用集中度、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信用风险敞口、押品覆盖率等分析方法。公司设定合理的信用风险压力情景,开展压力测试并对测试结果开展分析。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信用风险总体可控,债券投资业务未发生重大信用风险事件,股票质押业务融出资金的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33.1%,融资融券业务存量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42.7%。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或价格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公司主要采用风险指标分析方法进行总体流动性风险评估,即通过对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现金流期限缺口、现金管理池净规模、流动性储备比例、资产及负债集中度等主要指标的分析,评估和计量公司总体流动性风险状况。公司建立了流动性风险限额体系,对流动性风险实施限额管理,并实施限额执行情况的监测与报告。公司建立金融资产流动性变现风险量化模型,对集团各类场内外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进行每日计量,用以评估各类金融资产流动性变现风险。
  公司拓展维护融资渠道并持续关注大额资金提供者的风险状况,定期监测大额资金提供者在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公司关注资本市场变化,评估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融资工具等补充流动性的能力与成本,并通过补充中长期流动性来改善期限结构错配状况。公司在掌控整体层面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关注各项业务线层面流动性风险管理,分别对资金管理业务、交易投资自营业务、经纪业务、信用业务、投行业务,以及子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因素进行重点识别、评估、监测和管控。
  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模拟在极端流动性压力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评估和判断公司在极端情况下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履行支付义务的能力,并针对测试结论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公司建立并持续完善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包括采取转移、分散化、减少风险暴露等措施降低流动性风险水平,以及建立针对自然灾害、系统故障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或备用系统、程序和措施,以减少公司可能发生的损失和公司声誉可能受到的损害,并定期对应急计划进行演练和评估,不断更新和完善应急处理方案。
  2024年上半年,市场流动性整体合理充裕,偶有时点性震荡;公司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均满足监管要求,现金管理池净规模高于公司设定的规模下限,整体流动性状况良好。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制度流程失效、员工行为不当、信息技术风险,以及外部事件影响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公司梳理各业务关键风险点和控制流程,运用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开展日常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制定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程序,各部门、分支机构与子公司主动识别存在于内部制度、流程、员工行为、信息技术系统等的操作风险,确保存续业务、新业务以及管理工作中的操作风险得到充分评估。公司系统收集、整理操作风险事件及损失数据,建立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体系,并监控指标运行情况,提供定期报告。对于重大操作风险事件,提供专项评估报告,确保及时、充分了解操作风险状况,利于作出风险决策或启动应急预案。
  年半年
  公司持续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制定了完善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对应急主预案、子预案开展评估,每年安排公司总部及全部分支机构参加覆盖全部重要信息系统的故障类、灾难类多项场景演练,并结合演练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对系统和应急方案进行完善、改进和优化。
  2024年上半年,公司信息技术、营运事务工作平稳安全运行,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各项信息系统应急演练的故障备份恢复时间均达到设定目标,验证了公司重要信息系统已具备符合需求的故障、灾难应对能力。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在行政办公室下设品牌中心作为公司声誉风险牵头管理部门,要求各部门、分公司、营业部、子公司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对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声誉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和全程管理,全力维护公司声誉,构建优质品牌形象。
  2024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各项工作,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公司逐步形成了综合服务平台、领先数字科技、稳健合规文化三大核心竞争优势,对集团的长期持续稳健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柱性作用。
  (一)综合服务平台
  本集团牌照齐备、业务全面、布局全国、辐射海外,主营业务均居行业前列,综合服务能力强。从合并设立以来,集团始终坚持综合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综合化服务,竞争能级持续跃升、经营业绩保持领先、行业地位不断巩固。1999年面对全面合并、深度整合的任务,集团提出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发展方向。2015年A股IPO上市后,集团积极把握资源禀赋优势,探索推进协同协作。近年来,面对客户需求和市场格局的新变化,集团明确了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的目标、方法和任务,积极把握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契机,深入推进综合化服务,统筹设立零售、机构及企业三大客户协同发展委员会,优化完善协同展业的配套保障机制,推动横跨条线、纵贯总分、打通境内外协同协作,总分子之间、各业务条线之间协同协作更加紧密,集团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优势逐步凸显。2024年上半年,集团加快推进零售、机构和企业三类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了为不同客群匹配差异化综合金融服务的整体思路和实施路径;深化协同联动,构建面向三类客户的综合化协同服务模式,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二)领先数字科技
  本集团高度重视对科技的战略性投入,持续推进自主金融科技创新,是金融科技在证券行业应用的先行者,信息技术投入始终位居行业前列。2003年,面对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集团率先建成大规模应用的集中交易系统。2014
  年集团建成行业首家高等级、大容量、园区型绿色数据中心,有力保障了2015年极端行情下的系统稳定运营。近年来,面对证券行业与数字技术加速融合、深度互嵌的发展新趋势,在业内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SMART投行”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愿景及“开放证券”生态化发展理念,先后启动集团经营管理驾驶舱、跨界金融科技实验室、新一代信创分布式核心交易系统等项目建设,在行业内首家完成新一代信创核心交易系统的全面切换,引领行业数字科技发展。2024年上半年,集团全力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稳步落地,OneID客户运作体系基本建成,管理驾驶舱全面升级,在“AI in ALL”基础上推出“ALL in AI”全新策略,发布业内首家千亿参数多模态证券垂类大模型——君弘灵犀大模型,稳步推进道合销售通、投行数智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优化以君弘APP为核心的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和以道合APP为核心的机构客户综合服务平台,数字科技的持续投入对增强客户体验、推动业务发展、提升管理能力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合并设立以来,集团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4项,获奖等级、数量均居行业首位。期末君弘APP手机终端用户4,080.3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0.9%,平均月活用户排名行业第2位;道合平台用户累计7.67万户、覆盖机构和企业客户9,744家,分别较上年末增长5.5%和6.4%。
  (三)稳健合规文化
  本集团坚信风险管理是证券公司的首要核心竞争力。自成立以来,本集团坚守稳健合规的经营价值观、坚持稳健合规的企业文化,建立了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准确识别和有效管理风险,推动了本集团长期持续全面发展。1999年公司合并设立之初,提出要聚焦主业“赚取阳光利润”。2004-2007年行业综合治理时期,首创第三方存管模式,成功穿越行业周期。2015年面对股市异常波动,融资融券业务率先采取逆周期调节,最大限度保护了客户资产安全。近年来,面对合规风控日趋严格的新环境,集团逐步夯实集团化统一风险管理制度基础,着力构建“业务单元、合规风控、稽核审计”三道防线,推动形成一整套科学完备、运行高效、集约专业的集团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筑牢高质量发展生命线;不断强化全面风险预判预警和应对能力,持续提升合规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稳步推动风险管理由事后惩治向前瞻研判、从被动管理向主动赋能转变,确保了集团的平稳健康发展。2024年上半年,集团持续健全合规风控体系,不断优化机制流程,加强衍生品、量化交易、融资融券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迄今,公司连续17年获评中国证监会A类AA级分类评价,连续4年获得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最高评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