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核电工程及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

  • 产品类型:

    工程建设

  • 产品名称:

    核电工程 、 工业与民用工程

  • 经营范围:

    投资管理;工程总承包;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技术咨询;工程管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转让;新材料、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建筑机械、建筑构件的研究、生产、销售;设备租赁;物业管理;自有房屋租赁;进出口业务;承包境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境内国际招标工程。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17 
业务名称 2024-03-31 2024-02-29 2024-01-31 2023-12-31 2023-11-30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元) 414.55亿 189.02亿 116.46亿 1236.41亿 1236.41亿
营业收入(元) 289.59亿 167.17亿 92.28亿 1097.98亿 974.38亿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 - 8.23 8.23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7.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1.13%
  •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海安保障房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 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63.78亿 15.57%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39.63亿 9.67%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12.73亿 3.11%
海安保障房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6.82亿 1.66%
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
4.59亿 1.1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3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73%
  •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
  • 武汉联盟建筑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上海博格达进出口有限公司
  • 福州钢贸建材有限公司
  • 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
4.03亿 4.21%
武汉联盟建筑混凝土有限公司
1.27亿 1.33%
上海博格达进出口有限公司
1.05亿 1.10%
福州钢贸建材有限公司
1.02亿 1.07%
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
9784.62万 1.0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8.6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2.02%
  •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海安保障房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47.81亿 10.67%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30.91亿 6.90%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8.75亿 1.95%
海安保障房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5.83亿 1.30%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5.36亿 1.2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8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4%
  • 浙江宏伟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宝合实业股份公司
  • 重庆新陶朱商贸有限公司
  • 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浙江宏伟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1.40亿 1.05%
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
1.32亿 0.99%
上海宝合实业股份公司
7766.06万 0.58%
重庆新陶朱商贸有限公司
7462.60万 0.56%
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6061.59万 0.4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8.2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1.59%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重庆两江新区公共租赁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重庆市合川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50.42亿 13.47%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48.24亿 12.88%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10.68亿 2.85%
重庆两江新区公共租赁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4.93亿 1.32%
重庆市合川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02亿 1.0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6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17%
  • 上海楚瑞管道安装有限公司
  • 北京金康意隆商贸有限公司
  • 上海亨旭物资有限公司
  • 深圳市宏大恒业实业有限公司
  • 上海鸿元钢铁销售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上海楚瑞管道安装有限公司
1.20亿 1.08%
北京金康意隆商贸有限公司
9766.72万 0.88%
上海亨旭物资有限公司
8999.13万 0.81%
深圳市宏大恒业实业有限公司
8225.32万 0.74%
上海鸿元钢铁销售有限公司
7441.95万 0.67%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落地关键之年,公司有效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全面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定落实“稳中向好十二大举措”,坚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全员拼搏奋斗推动高质量稳增长。
  (一)高质量完成稳增长任务目标
  2023年,公司围绕“高质量稳增长”任务目标,有效对冲外部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力拓市场、控风险、稳增长,统筹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夯实“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等方式狠抓落实,采用逐月滚动预测、季度会督导、“送政策上门”、内外部协同等举措,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落地关键之年,公司有效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全面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定落实“稳中向好十二大举措”,坚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全员拼搏奋斗推动高质量稳增长。
  (一)高质量完成稳增长任务目标
  2023年,公司围绕“高质量稳增长”任务目标,有效对冲外部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力拓市场、控风险、稳增长,统筹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夯实“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等方式狠抓落实,采用逐月滚动预测、季度会督导、“送政策上门”、内外部协同等举措,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营业收入1093.85亿元,同比增长10.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63亿元,同比增长16.07%;实现新签合同额1506.37亿元,同比增长8.34%。
  (二)工程建设频创佳绩
  报告期内,在建26台核电机组均进展顺利,累计完成重大里程碑节点26个,6台机组实现FCD,7台机组实现穹顶吊装,3台机组实现冷试,2台机组实现热试。全部在建核电项目安全、质量、进度受控,工程建设有序进行。各核电项目建造经验进行了充分交流,核电建造工效管理体系逐步构建,群堆建造能力稳步提升。
  工业与民用工程。报告期内,公司狠抓项目履约,深入推进“核民融合”促精细化管理,子公司中核华兴参建项目获2022-2023年度鲁班奖;中核二二承建首批从设计、仿真到施工全程无图纸建造项目,各子公司以管理的规范性、工程的可靠性在民用市场持续深耕。
  (三)深化改革蹄疾步稳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定不移推动深化改革,敢于向“深水区”进军,加快“融入、融合、融创”上海,上市公司整体发展质量提升,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提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考核获中核集团考核A级。公司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两家子公司蝉联国资委双百企业“标杆企业”,同时获中核集团改革三年行动先进集体。公司以“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为指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聚焦内强质地、外塑形象,深入开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超额完成整体工作目标。
  (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报告期内,公司努力打造科技型建安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做实做强各级研发平台,开展科技资源协同和重点科研项目立项与攻关,建立集约化科技创新体系。首次统筹五家在沪企业,成功申报并获批上海市高质量发展专项;全年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鉴定科技成果44项,同比增长50%,获得专利授权421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首次突破20%;中核二三、中核五公司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核检修获工信部颁发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公司全力打造“数字躯干”重点项目,新一代核电工程精益建造管理平台上线,形成数字化转型新范式。统一协同工作平台“i核建”上线,大幅提升员工沟通效率,公司培育和提炼20项数字化转型示范场景,推动数字技术真正为工程项目服务。
  (五)安全质量强基固本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明确“任何人任何工作都与安全有关”。2023年,公司实现“零事故、零工亡、零污染”目标。安全环保责任链条进一步夯实,现场状况有效改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牢固树立“质量创造价值、质量成就品牌”理念,以对党和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质量工作,坚持最高质量工程建设、坚持最严措施强化监管,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质量。实现50人以上科研生产实体单位体系应建尽建率、子公司总部体系监督覆盖率、涉核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监督覆盖率“三个100%”。2023年获省部级以上工程质量奖52项,公司参建的福清核电5、6号机组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核电工程
  我国核电发电量持续增长。核能是一种清洁、低碳、高效、运行稳定的能源形式,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及气候目标实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大陆运行核电机组共55台,装机容量为57,031.34MWe(额定装机容量)。2023年1-12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89,092.0亿千瓦时,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333.71亿千瓦时,比2022年同期上升了3.98%,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86%;累计上网电量为4,067.09亿千瓦时,比2022年同期上升了4.05%;与燃煤发电相比,2023年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12,339.56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2,329.64万吨、二氧化硫104.89万吨、氮氧化物91.31万吨。
  我国核电景气度加速上行。在2016-2018年的三年零核准期后,2019年起我国核电核准提速。2021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系我国多年来首次采用“积极”的表述明确提及核电。“十四五”以来核电政策转向积极,加速趋势明显。“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有序的发展沿海三代核电建设;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再次提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要求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相比2022年末的5,563万千瓦增长25.8%。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2023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金七门核电项目1、2号机组与太平岭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这是自2023年7月31号核准6台机组后,年内第二次新核电项目通过审批。我国2023年核准的核电机组达到10台,与2022年持平。目前,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数量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数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全球核能呈稳步发展态势。全球核能发展一度因福岛事故的影响而发展停滞,其中欧盟国家影响最大。2011年以后欧盟核电发电量持续下降,直到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能源供应危机,欧盟主要国家不得不适当调整核能战略,重启部分核电站。在国际能源署最新的研究报告《核电和安全能源转型》中,未来30年全球核电容量翻一番是实现净零排放和能源独立的双重目标非常重要的转型路径。截至目前,不仅传统核能大国,东欧、中东、东南亚和南美洲的一些非传统核电国家和无核电国家也开始提出了核电计划。2022年1月,欧盟宣布将核电等清洁能源重新纳入欧盟的“可持续融资类别”。2022年2月,法国宣布将新建6座新型欧洲压水核反应堆,同时研究再修建8座核反应堆的可行性计划,不再关闭符合安全条件的现有核反应堆。
  (二)工业与民用工程
  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稳固。2023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5,911.85亿元,同比增长5.77%。按照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数据,初步核算,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2023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5,691.1亿元,比上年增长7.1%(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1.9个百分点。2023年以来,在“保交付”政策支撑下,房屋竣工面积实现阶段性增长,但新开工面积持续负增长,当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8.10%,房地产行业对建筑业需求端贡献度进一步弱化。此外,2023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和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房建设相结合,潜在投资规模或超5万亿元。2023年8月,《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国发(2023)14号文)审议通过,其中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未来我国住房供应体系或将发生变化,建筑企业房建业务内部结构占比将随之变化。
  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为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稳住经济,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具体来看,水利投资同比增长5.2%,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势头;但公共设施投资和道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分别减少了0.8%和0.7%,显示出这两个领域的投资活动有所减弱。与此同时,铁路运输业投资大幅增长25.2%,成为基建投资中的一大亮点。总体来看,受益于“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电力、燃气、铁路运输、水上运输、仓储等行业成为基建投资补短板的重点,增速分别高达27.3%、16.7%、25.2%、22.0%和27.5%。2023年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的优化,不仅提升了我国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外承包工程势头向好。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受益于政策支持,海外订单势头向好,建筑企业海外业务复苏态势明显。2023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60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3%,新签合同额264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2%。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简称“ENR”)杂志公布的2023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共实现海外市场营业收入4,285.0亿美元,较上年度增长7.7%,是近10年来罕见的增长速度。我国内地共有81家企业入选2023年度国际承包商250强榜单,入选数量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家,入选企业共实现海外市场营业收入1,179.3亿美元,收入合计占国际承包商250强海外市场营收总额的27.5%,其中公司位列“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第134位,位列上榜中国企业名单第43位。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为工程建设,按板块可分为核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两大业务板块。公司是我国核电工程建设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承揽了众多国家重点项目,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和较好的口碑。逐步形成以核电工程建设为立足之本,纵向深耕建筑工程价值链的业务布局。
  (二)板块业务经营情况
  1.核电工程建设
  核电工程建设一直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掌握了包括CNP、M310、CPR1000、EPR、VVER、AP1000、CAP1400、华龙一号、高温堆、重水堆、实验快堆、先进研究堆等各种堆型、各种规格系列的核电建造能力,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9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领先企业,代表着我国核电工程建造的最高水平。公司基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核电工程服务商”战略定位,持续优化核电业务布局和内部资源整合,提升市场竞争力。核电工程业务市场优势地位持续巩固,公司首次单独亮相第二届深圳核博会,全面展示了核电建造实力。首次以东道主身份与法国电力集团开展核电建造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彼此核能建造领域的认识、认知与认同,公司先进的核电建造技术与管理理念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赞誉,为后续战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始终保持开放合作心态,为深化和促进核能领域合作尤其是核电建造合作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扩大优势,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报告期内,核电工程建设板块完成营业收入239.26亿元,同比增长42.86%;新签合同额384.00亿元,同比增长1.00%。
  2.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
  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是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业务种类覆盖房屋建筑、市政、公路、桥梁、隧道、电力、环保、城市轨道、石油化工、水利水电建设等多个领域,已成为公司稳定增长的业务,以及收入和利润的主要贡献来源。2023年,工业与民用工程平稳有序发展。公司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重点城市群,深耕厚植核心区域市场,制定民用市场开发作战地图,继续扩大新基建、新能源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占有率。此外,公司不断提升项目履约水平、追求客户满意度。借鉴核电建设管控成功经验,不断创新理念,改进方法,提升效能,推进“核民融合”项目管理模式,以安全、质量、进度管理三个方面为抓手,以“核安全管理良好实践融入民用项目”为切入点,不断强化现场管理,项目建设任务有序推进。
  报告期内,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板块完成营业收入751.23亿元,同比下降0.14%;新签合同额1,122.37亿元,同比增长11.10%。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全球领先的核电建造能力
  历史最久:自1985年承建秦山核电以来,不断成长为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9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领先企业。
  规模最大:建成及在建核电机组数量最多,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建设88台核电机组,其中62座己投产运营,在建机组26台。
  能力最强:强大的资源保障能力和先进的群堆管理理念,具备同时承建40台核电机组的能力。
  技术最全:掌握了包括CNP、M310、CPR1000、EPR、VVER、AP1000、CAP1400、华龙一号、高温堆、重水堆、实验快堆、先进研究堆等各种堆型、各种规格系列的核电建造技术。
  技术领先:熟练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模块化施工、筒体滑模施工、全系列自动焊、检维修、大件吊装等技术。
  人才最优:拥有一支覆盖各领域、各梯队的核电从业人员,具备集团化、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素有核电建设“国家队”、“核建铁军”荣誉称号。
  市场占有率最高:国内核电建造市场份额保持绝对领先,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2.历久弥新的卓越品牌影响力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公司见证了我国核工业创建、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和“两弹一艇”的丰功伟绩做出了重大贡献。
  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公司秉承“责任、安全、创新、协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创新发展、勇当国任”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
  锚定打造“两个品牌”:贯彻“2345”发展思路,打造核电工程和民用工程两个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产业、产品竞争力,全面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行业排名和影响力领先:公司拥有国际原子能机构授权设立的全球唯一一家核电建设国际培训中心,承担国家核应急救援队工程抢险分队职责。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位列第136名,“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第134位,位列上榜中国企业名单第43位,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3.迭代升级的科技创新驱动力
  科技创新矩阵:公司组建的创新研究院实体化运行,初步形成集约化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强化内外协同,以共创共享共赢模式推进科技创新,拥有多家集团级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先进技术应用:积极推进自动焊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装备与智能产品制造研发能力,通过推动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造,有效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
  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持续开展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数字化应用场景试点示范,以发挥数据价值为引领,不断完善数据标准和数据资产管理制度,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自主研发了新一代核电工程精益建造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核电项目的全领域、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4.精准高效的质量安全管控力
  坚持质量第一:以“完善体系+标准化管理+改进提升”为思路,以“文化引领”“制度指导”“监督检查”“优化工具”、“质量奖惩”为路径,建立《质量文化手册》《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评价模型》等,持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坚持安全第一:公司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坚守“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把安全生产要求贯穿到生产经营全过程,统筹推进系列整治及管理提升行动,通过抓实项目经理安全履职、严控安全红线、强化监督管理、深化“织网行动”等系列措施,着力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推动安全发展理念和风险管控措施落地见效。持续提升核安全文化建设,确保核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5.区域化和多元化的资源布局
  市场布局区域化:积极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区域统筹协同,基本形成聚焦深耕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中部地区,稳步推进华北地区,统筹兼顾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市场布局。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深入践行“一带一路”理念,坚持属地化实体化经营,深耕厚植巴基斯坦、东帝汶、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等核心市场以及中东、东南亚等区域市场。
  业务结构多元化:公司致力于延伸在核电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强大能力和建设经验,先后承建了一大批石油化工、能源、冶金、建材、房屋建筑、市政和基础设施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超高层、大体量、高精度工程方面积累了丰富业绩,具有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电力工程等多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及矿山工程、公路工程、石油化工、港口与航道、机电安装等多项一级资质,具有工程设计建筑、市政行业甲级资质等多项设计资质和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6.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及激励约束机制
  市场化经营机制:公司始终坚持市场化经营机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始终贯彻落实“以服务求发展、以现场赢市场”的市场开发理念,形成了“分级管理,共同维护”的客户营销体系,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聚焦价值创造,不断赢得市场和客户。
  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公司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持续完善市场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推行全级次任期制和契约化考核,构建了多维度的中长期激励体系,有效实现了公司与员工利益和风险绑定,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
  7.持续健全的现代化产业链体系
  持续提升核工业产业链建设与配套服务能力:公司致力于向核电建设上下产业链延伸,全面延伸拓展核能综合利用、天然铀、核环保、核技术应用等核产业工程建设与服务,挖掘产业链协同空间。大力拓展核设施检维修、核应急突击抢险及其他相关工程建造业务,重点向常规岛安装、在役技改服务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工程建设与服务业务拓展。
  持续提升建筑业全产业链竞争力: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建筑业一流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坚持围绕短板弱项补链、延链、强链,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引入外部优势资源方式打造设计管理、创新管理、投资管理三大平台,并充分发挥三大平台牵引作用,逐步向投资、设计、咨询、运营等产业链环节延伸,形成产业链合力和综合竞争力。
  8.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公司深入贯彻“人才强企”战略,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技术为支撑,搭建能力素质模型,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持续推进“青蓝计划”“项目铁三角”等人才培养计划,一体推进“管理”“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其中“青蓝计划”被纳入国资委人才培养标杆项目。
  9.党的建设融入中心工作
  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建设融入公司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制定“党建红引领核建蓝”党建品牌方案,推进党建项目化、区域化,持续提升党建价值创造能力。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根据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设置的经济增速目标定在5%左右,与2023年设定的持平,但是不及2022年“5.5%左右”的表述,表明今年经济增长仍是“质量”与“安全”并举。同时,年度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指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继续固本培元”且“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十四五”时期中国潜在增长率在5.5%左右,预计2024年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或呈现出前稳后升态势。
  1.核电工程
  核能产业链高景气持续。从国外的情况看,很多国家对即有核电站进行延寿,有关停核电计划的国家也延缓了关停核电的速度,日本、欧盟部分国家可能重启本国核电项目建设。2024年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高温气冷堆等亮相,先进核能技术规模化发展将有力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核技术应用、核电装备自主化、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等也将有力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2.工业与民用工程
  “双碳”市场红海、蓝海并存。一方面,风、光、水等新能源作为红海市场,进入加量发展阶段,国家能源局《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当年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到2030年,风电、光电总装机容量计划达12亿千瓦以上,未来10年年均增速为8.5%。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落地,2030年装机规划达到1.2亿千瓦,未来10年年均增速为15%。市场容量巨大,但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需针对“双碳”市场与技术发展高度相关特性,提升反应敏捷度,关注潜在蓝海市场。建筑节能、新型储能、制氢等一批新兴蓝海市场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基础设施领域成为主要增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动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将为基础设施领域带来大量市场机会。一是传统基础设施提质。从总量上看,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计保持平稳增长,更注重质的提升,主要是存量更新改造以及补短板。二是新型基础设施增速。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建设现代产业化体系章节中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以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为代表的融合基础设施具备更大的发展前景。三是安全基础设施加量。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房地产行业加速筑底修复。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中央政府积极推动“三大工程”建设,2024-2025年,预计保障房/“平急两用”工程年均投资分别为3822/5022亿元,城中村改造年均投资有望达到1.27-1.52万亿元。全国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中也明确表示将积极稳步推进“三大工程”落地见效,抓好项目储备,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滚动推进机制。此外,央行表示,将为“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建筑企业在该领域存在较大的发展机会。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坚持“一个宗旨、两大愿景、一个发展思路、五大重点任务、四大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一个宗旨:核筑强国、建设未来
  一个发展思路:“2345”发展思路
  五大重点任务:一是聚焦战略引领,强化使命担当;二是聚焦主责主业,筑牢发展基石;三是聚焦高质量发展,提高效率效益;四是聚焦深化改革,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五是聚焦创新驱动,实现科技赋能。
  四大保障措施:一是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方向引领;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第一资源;三是深化资本运作,激发发展活力;四是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安全发展。
  公司明确了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巩固并持续提升核电建设领域的绝对领先优势,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核电工程服务商;构建勘察设计咨询服务与施工一体化,国内与国际经营一体化,工程建设产业运作与资本运作一体化,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多价值链融合的大型工程服务商。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继续聚焦建筑业主业,进一步提升核电工程竞争优势、深耕工业与民用工程市场。
  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在保证“量”的基础上,用“高质”的“进”来促稳增长目标的实现。主要举措包含以下:
  1.抓主责主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锚定“世界一流核电工程服务商、行业一流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目标,持续塑造“绝对领先优势”,努力做标准的制定者、技术的创新者、市场的引领者。
  2.抓高质量发展,构建“123”新型生产经营体系
  聚焦量质齐升,将规模增长与效益提升有机统一发展。建立新型经营责任制,落实“一企一策”,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价值创造、坚持项目为本、坚持风险防控。
  3.抓市场开发,全力捕捉市场新机遇
  紧跟政策风向,加大政策研究及市场拓展力度,市场开发乘势而上,提前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持续做好新能源、石油化工行业拓展;做好重点客户领域开发力度,做好优质大客户挖掘、维护。紧跟“一带一路”,加大国际化经营力度。
  4.抓深化改革,释放内部发展新活力
  增强改革系统性,统筹抓好国企改革各项重点任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未来能源等方向,加快布局新领域,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聚焦细分领域,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健全市场化分配机制,推动中长期激励政策更大范围、更大力度规范实施。
  5.抓科技创新,打造科技生产力
  突出创新引领性,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环节,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和质量;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突出科技产出和成果转化,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产业应用“最后一公里”。
  6.抓安全生产,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坚决贯彻核安全观,对弄虚作假和违规操作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以最高标准抓好质量安全,努力打造核安全领域全球标杆。贯彻落实“零事故、零工亡、零污染”管控目标,以“强监管、控风险、促提升、出成果”为工作主线,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一岗一清单”。不断优化安全生产标准化长效机制,细化核电、民用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蓝本制度,探索建立“小散远新”项目差异化管理机制。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安全质量风险
  由于公司项目点多面广,施工作业活动繁杂,涉及危险性较大的作业项目多,以及受行业特性影响,各种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叠加容易引发质量安全生产事故。公司将以风险防控为核心,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安全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提升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持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严抓质量风险防控和质量通病整治,强化工程质量过程控制有效性,加强经验反馈,持续培育核安全文化,推进“核民融合”和“质安融合”的实施,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2.现金流风险
  受行业及产业链现状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现金流相较往年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收支不平衡问题。公司持续开展项目盘点,落实盘后事项,不断加强项目成本管控。持续开展重点治理事项,通过考核+激励,推动遗留问题解决。推动“两金”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进入全面管控阶段,提升“两金”管控强度,持续推动款项清收。
  3.市场开发风险
  由于当前建筑行业发展速度放缓,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将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在稳定的市场区域打造稳定的业务领域,维护好稳定的客户群体,稳中求进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的开发策略,狠抓落实,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全力支持各子公司市场开发,提升获取优质项目的机会,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4.法律纠纷风险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公司承建的项目存在因款项回收困难而导致法律诉讼的风险。公司将发挥内控、法律、审计、风控等专业手段,持续推进重大项目风险化解工作。继续采取季度监测、案件分类分级管理等工作机制,开展重大风险预警项目的检查、督导工作。进一步深化风险管理与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融合力度,完善重大项目法律顾问提前介入工作机制,按季度定期跟踪、指导各子公司推进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确保项目法律顾问发挥风险防控作用,推进风险事前防控,尽早识别法律风险并及时化解。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