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证券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自营业务、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期货业务和其他业务

  • 产品类型:

    机构金融与交易、财富管理、投资管理

  • 产品名称:

    投资银行业务 、 证券经纪业务 、 资产管理业务 、 证券自营业务 、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 期货业务 、 其他业务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融券;代销金融产品;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1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中银期货营业收入(元) 9395.57万 - - - -
债权融资:公司债:主承销只数(只) 35.00 35.00 14.00 54.00 58.00
债权融资:公司债:主承销金额(元) 111.66亿 89.71亿 38.87亿 148.72亿 244.21亿
债权融资:合计:主承销只数(只) 129.00 197.00 71.00 164.00 182.00
债权融资:合计:主承销金额(元) 1309.85亿 2549.65亿 485.90亿 2227.26亿 1937.19亿
债权融资:金融债:主承销只数(只) 47.00 71.00 26.00 53.00 36.00
债权融资:金融债:主承销金额(元) 1169.17亿 2338.31亿 413.30亿 1998.79亿 1453.49亿
债权融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只数(只) 47.00 91.00 31.00 57.00 87.00
债权融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金额(元) 29.02亿 121.63亿 33.73亿 79.75亿 237.99亿
股权融资:再融资发行:主承销家数(家) - 3.00 2.00 3.00 6.00
股权融资:再融资发行:主承销金额(元) - 32.00亿 28.73亿 67.84亿 99.32亿
股权融资:合计:主承销家数(家) - 6.00 3.00 5.00 8.00
股权融资:合计:主承销金额(元) - 59.56亿 42.05亿 90.98亿 162.11亿
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主承销家数(家) - 3.00 1.00 2.00 2.00
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主承销金额(元) - 27.56亿 13.32亿 23.14亿 62.79亿
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元) - - - - 7.73亿
期货经纪业务营业收入(元) - - - - 8950.00万
经纪业务净收入(元) - - - - 10.62亿
营业收入(元) - - - - 33.34亿
债权融资:企业债:主承销金额(元) - - - - 1.50亿
债权融资:企业债:主承销只数(只) - - - - 1.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公司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致力打造包括机构金融与交易、财富管理、投资管理等业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其中:  机构金融与交易由投资银行业务、研究与机构销售业务、投资交易业务等组成。投资银行业务为大型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各类客户群体提供融资及财务顾问服务;研究与机构销售业务,为各类机构客户提供各种专业化研究、销售交易服务;投资交易业务包括债券投资业务、权益证券投资业务、新三板做市业务和FICC与衍生品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涵盖证券经纪、融资融券、股票质押、股票期权、期货经纪、产品...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公司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致力打造包括机构金融与交易、财富管理、投资管理等业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其中:
  机构金融与交易由投资银行业务、研究与机构销售业务、投资交易业务等组成。投资银行业务为大型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各类客户群体提供融资及财务顾问服务;研究与机构销售业务,为各类机构客户提供各种专业化研究、销售交易服务;投资交易业务包括债券投资业务、权益证券投资业务、新三板做市业务和FICC与衍生品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涵盖证券经纪、融资融券、股票质押、股票期权、期货经纪、产品代销、投资咨询、公募基金投顾等业务。
  投资管理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另类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券商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集合资产管理、单一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和顾问等专业化资产管理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期货从事期货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投资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资本投控从事另类投资业务。
  公司把发挥银行股东特色和上市公司的优势,打造与股东高效协同的一流券商,建设中国特色一流证券公司作为战略定位。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功能性作用,全面加强风险管控,严守合规底线,稳步推进各项业务转型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运营稳健,实现营业收入12.46亿元,同比减少21.7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4亿元,同比减少34.25%。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顶层设计角度强调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奋斗目标。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新“国九条”为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为资本市场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将成为下一步资本市场改革的总纲领。
  新“国九条”后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快速落地,包括严格把控发行上市标准、强化现金分红监管、防范股权减持漏洞、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强化程序化交易监管等全链条监管政策规则体系。资本市场积极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耐心资本。新一轮政策体系以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为证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证券行业全业务链转型提速,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核心竞争力。证券公司在行业变革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从以业务为中心、通道型向以客户为中心、专业化加速转型发展,投行、投资、财富管理、资本中介等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围绕投资者核心需求,注册制下投行业务更加注重“投资+投研+投行”协同,投资业务积极推进转型,着力降低业绩波动性,经纪业务通过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配置、基金投顾服务等转型财富管理,资管业务以公募为抓手,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资本型业务积极拓展客需服务。
  (三)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奖项与荣誉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行业权威媒体诸多奖项。财富管理业务方面,荣获财联社“最佳财富管理实践奖”,智多星团队获“最佳投顾团队奖”。期货业务方面,荣获上海期货交易所“优秀会员奖”、“技术护航先锋奖”,荣获上海国际能源服务中心“优秀会员奖”、“国际市场服务奖”,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优秀会员综合奖金奖”。资管业务方面,获得第十届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CSF)“年度创新机构奖”、中建保理工程尾款保理债权第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交易所市场企业资产证券化年度新锐项目奖”。投行业务方面,获新财富“本土最佳投行”。公司获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颁发的“金融业突出贡献奖”等。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全球保护主义及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加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复苏态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资本市场在内外部复杂多元因素交织作用下加剧波动,行业发展面临一定挑战。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为证券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中银证券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功能性作用,以科技金融为重点,以专精特新为带动,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能力,积极服务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在强化功能性服务的方向上优化自身高质量发展路径。报告期内成功落地市场首单AA+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公司债,6月底科创债承销规模排名行业第12名。
  (一)机构金融与交易
  1、投资银行业务
  (1)股权融资业务
  2024年3月15日,中国证监会密集颁布4项政策文件,对拟上市公司质量、中介机构责任、监管机构责任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又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强调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2024年上半年,A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159家,同比减少60.93%,募集资金1,729.73亿元,同比减少73.90%。其中,IPO上半年发行上市44家,同比减少74.57%,募集资金324.93亿元,同比减少84.50%;股权再融资上半年发行上市115家(含资产类定向增发),同比减少50.85%,募集资金1,404.80亿元,同比减少68.99%。
  2024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专精特新等重点客群,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积极布局并购重组业务,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债券融资业务
  2024年上半年,资本市场进一步支持实体企业发展,债券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全市场债券融资金额38.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2%,其中信用债总募集资金9.73万亿元,同比增加3.93%。
  2024年上半年,公司债券业务主承销规模1,309.85亿元,位居行业第11名;金融债承销规模1,169.17亿,位居行业第4名。科技金融方面,公司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规模38.19亿元,位居行业第12名。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助力厦门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发行市场首单AA+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公司债。绿色金融方面,主承销绿色债券规模23.92亿元,位居行业第15名。
  下半年发展展望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夯实在金融债业务上的传统优势,加强金融机构客户的覆盖深度与广度,稳固债券规模排名第一梯队地位。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推动债券创收转型。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做好投行融资服务,服务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国家战略。
  (3)财务顾问及新三板业务
  2024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数量和规模均有下滑。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共审核了3家公司,2家公司获得通过,整体过会率为66.77%。去年同期,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共审核了14家公司,13家公司获得通过,整体过会率为92.86%。
  2024年上半年,结合监管机构关于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的要求,公司积极布局并购重组业务,包括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及非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新三板持续督导挂牌企业10家,其中创新层2家。
  下半年发展展望
  公司将不断提升并购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重点围绕央企、地方国企重点产业客群,助力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新三板方面,继续强化持续督导业务管理,严格防控业务风险。
  2、研究与机构销售业务
  公司研究业务在宏观策略、TMT、大消费、大制造等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上,始终保持了优势竞争力。报告期内,持续巩固并提高对机构投资者等各方的研究服务,完成研究报告916篇,其中宏观固收策略报告258篇、行业报告253篇、公司报告308篇,其他报告97篇。公司上半年举办“2024年度策略会”,提升了市场影响力。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为研究业务赋能。
  机构销售业务积极发挥公司全业务链优势,持续拓展业务范畴和客户覆盖范围,不断提升客户粘性。
  积极推进研究协同服务,取得正向协同收益效应。下一步公司研究将更加突出内部智库定位,发挥资本市场研究专业优势,做好内外部协同服务。
  下半年发展展望
  公司将继续打造“经济专家”、“配置专家”、“产业专家”三大研究品牌,提高产业研究能力、证券研究能力,积极赋能公司其他业务条线。拓宽机构客户覆盖范围,实现研究销售向综合销售转型。
  3、投资交易业务
  2024年上半年,A股呈现宽幅震荡,行业和风格分化较大,上证综指小幅回落0.25%,深证成指下跌7.1%,沪深300指数上涨0.89%。上半年债券市场走强,收益率曲线下移,中债综合全价指数上涨2.4%。
  公司投资交易业务遵循“稳健进取”的业务发展战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主动地安排投资策略,持续优化组合结构,并积极推进非方向性转型,确保了自营业务的平稳运行。
  报告期内,公司债券投资方面,在对市场趋势、节奏和结构特征充分研判的基础上,提前布局,灵活安排策略,通过对债券投资组合久期、杠杆和品种等的优化调整和精细化管理,在债券收益率下行过程中,较好地把握了市场配置和交易机会,绝对和相对收益均取得良好成绩,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以量化策略为代表的交易策略的开发和运用,拓展多元盈利模式,推动业务转型。公司权益投资方面,持续探索“低风险业务模式”转型,积极提升多策略投资能力,并加强非方向性策略的开发,稳妥推进各策略的落地实施,降低组合波动性。报告期内,公司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平稳运行,较好地体现了中性化和功能性特征,同时不断拓展交易对手;场内金融衍生品业务方面,已上线策略保持相对平稳运行,同时不断丰富策略储备,拓宽收益来源,持续做好策略迭代优化。
  下半年发展展望
  公司投资交易业务将以交易型、功能型、非方向性为转型方向,努力提升投资回报及收益的稳定性。债券投资业务将继续秉承长期投资和绝对收益的理念,继续做好市场研判,加强风险管理,把握好配置和交易机会,稳步做大业务规模,力争创造更好的绝对和相对收益;交易型策略方面加强量化研究工具运用和开发,积极丰富策略品种,提高组合收益。权益投资业务将加快推进“低风险业务模式”转型,继续探索多元化、非方向性投资管理模式,加强研究和储备新策略,降低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以持续稳健的投资收益获取良好的长期回报。衍生品业务方面,将推动场外衍生品业务平稳有序发展,同时拓展交易对手和新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品种。
  (二)财富管理业务
  1、证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
  2024年上半年市场总体震荡回落,投资者交易活跃度一定程度下降,股票交易量111.2万亿元,同比下降9.25%。
  报告期内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紧紧围绕服务“五篇大文章”,以“分层服务、平台运营、数字驱动、场景经营”为方针,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重点布局财富管理客户生态场景圈建设,以数字化平台整合“研投顾”三大核心能力,以投顾专业能力提升及产品体系建设为抓手,重点打造“智慧中银”投顾服务品牌,推动向服务要效益,服务收入占比有效提升。
  2024年下半年发展展望
  下半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将积极布局,尤其是针对当前低利率市场环境,抓住投资者不断增长的理财需求这一市场机遇,整合公司“投研顾”综合服务能力与资源,推动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在获客端,巩固现有渠道并不断做深做透,同时积极拓展新渠道,拓展有效客户及中高净值客户。在服务端,将优质、高效、全链条的服务作为主要市场竞争手段,积极响应监管部门降费让利要求,重点发展投顾增值服务与基金投顾业务,辅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金融工具与手段,不断提升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顾问型服务的品质。
  2、信用业务
  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场两融日均余额人民币15,294.4亿元,较2023年全年日均(16,025.79亿元)减少4.56%。
  报告期内,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日均余额为人民币120.74亿元,较2023年全年日均(117.67亿元)增长2.61%。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3.4亿元,正常项目加权平均履约保障比为298.74%。
  下半年发展展望
  公司将继续稳健开展信用业务,扎实推进风险合规管理,加强科技赋能,强化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实现信用业务的质效提升。
  3、期货经纪业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期货从事期货业务。报告期内,中银期货实现营业收入9,395.57万元,其中手续费收入4,512.56万元。
  下半年发展展望
  持续关注绿色金融领域,布局新业务发展;坚持产业客户服务特色,银期联手建立服务实体经济的合作生态,发挥协同合力,优化客户仓单融资、期货交易、套期保值、交割等服务体验;继续借助交易所产融基地共建的模式,举办市场推广活动,加强与商行联动,深化银期企对接,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国家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抓住战略转型的契机。
  (三)投资管理
  1、资产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资管业务坚持以风险合规管控为核心,深入推进投研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公募业务聚焦重点产品、重点渠道持续发力,私募资管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并持续推动ABS等产品创新,管理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受托客户资产规模5,025亿元,市场排名第7
  。
  下半年发展展望
  公司资管业务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绝对收益的投资业绩为核心持续推进投资管理专业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产品布局,并继续做好渠道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满足客户服务需求,力争在为客户创造收益的同时能够发挥资管力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断优化风险合规管控方式方法,提升资管数字化建设水平。
  2、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投资从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中银国际投资坚持以支持科技创新与实体产业发展为基本导向,持续推动业务开展,积极与地方国资、产业资本等开展合作,推动科创母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直投基金等各类型基金的募集与设立。
  下半年发展展望
  中银国际投资将继续发挥专业投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团队投研能力,持续践行科技金融战略,布局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大投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3、另类投资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资本投控从事另类投资业务。报告期内,中银资本投控主要开展股权投资业务,积极推进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和科创板及创业板跟投业务。
  下半年发展展望
  公司将继续在医疗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入挖掘投资机会,适时开展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业务。中银资本投控将持续健全完善投资管理和业务发展模式,积极把握投资机会,加强投资业务的风险控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三、风险因素
  1、公司经营活动面临的主要风险
  公司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合规风险、洗钱风险等。
  (1)市场风险
  公司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公司发生损失的风险。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自营权益类证券和相关衍生品风险、自营非权益类证券和相关衍生品风险。
  公司亦从事股票及债券承销业务,并需要对部分融资发行的新股申购及债券承销做出余额包销承诺。在该等情况下,任何未完成承销的部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造成的市场价格低于承销价所产生的市场价格变动风险将由公司承担。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能或不愿意履行偿付责任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衍生品交易对手违约出现的风险、债券发行人违约导致自营持仓无法收回本息的风险、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客户出现违约的风险。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由于不完善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公司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来源包括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等。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公司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扩张、支付到期债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管理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声誉事件是指引发公司声誉风险的相关行为或事件。
  (6)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公司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的风险。
  (7)洗钱风险
  洗钱风险是指公司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出售金融产品、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过程中被犯罪分子利用洗钱的可能性。
  2、公司已经或计划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
  在董事会及其风险控制委员会的领导下,公司持续推进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包括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架构、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以及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1)可操作的管理制度
  公司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各类型风险管理指引/办法-各项业务风险管理办法或细则”三个层级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公司董事会审批全面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偏好陈述书、重要风险管理政策。公司根据业务发展变化审批各项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公司已建成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2)健全的组织架构
  公司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来管理和控制风险。“董事会及其风险控制委员会、监事会、管理层(执行委员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含子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子公司履行风险合规管理职责的团队或岗位”的风险管理多层级矩阵式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实现风险管理全覆盖。
  公司围绕自身风险管理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建立了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分别由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法律合规和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构成,第一道防线由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组成,第一道防线的主要负责人是内控第一责任人;第二道防线由内控与法律合规部、风险管理部等组成,履行对第一道防线的再监督职责,负责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负责识别、计量、监督和控制风险。第三道防线由审计部构成,履行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负责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内部审计。整体上,公司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架构来管理和控制风险。
  (3)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
  公司持续加大对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投入。公司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由恒生O32投资管理系统、恒生经纪业务内控4.0系统、净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指标系统、RiskMetrics风险计算引擎系统、信用评级系统、风险数据集市、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市场风险管理系统、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净资本并表管理系统、全面风险管理一体化平台等组成。
  公司建立了与业务复杂程度和风险指标体系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覆盖各风险类型、业务条线、各个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并实现对风险进行计量、汇总、预警和监控,以符合公司整体风险管理的需要。
  2023年至今,公司风险管理部牵头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一体化平台,已进入试运行,进一步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4)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
  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要求,公司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通过集中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处置、报告等手段,持续将风险水平控制在监管要求的范围内。同时,公司根据自身业务战略及风险承受能力,确定自身风险偏好,定期重检整体风险偏好指标、年度风险限额。
  2024年,公司重检《公司风险偏好陈述书》,明确了公司总体风险偏好、主要风险类型风险偏好,优化各类风险偏好容忍度指标。整体上,公司风险偏好指标体系较为齐全、完整,后续将根据业务发展、内外部管理要求变动再进行调整,确保与公司风险偏好相匹配。
  (5)专业的人才队伍
  公司重视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一方面组织风险管理人员“走出去”学习业务部门业务操作,使得风险管理更接地气;另一方面积极组织风险管理人员参加同业交流、内外部专业培训,持续提升风险管理专业水平。此外,公司风险合规管理部门持续补充人员,满足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的需求。
  (6)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
  公司已建立了包括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测、报告等环节在内的风险管理机制。同时逐步建立健全风险事件应对机制。
  在风险事件应对方面,公司制定《突发风险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公司中后线职能部门、各业务条线逐步按序重检相应的风险事件处理机制,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公司将启动风险事件处理机制,公司应对突发风险事件领导小组、分管高级管理层人员、各风险处理小组按风险事件级别分级响应,组织力量按照风险事件处理方案和风险事件处理程序尽快化解风险事件,并对相关业务的业务规则、内部风险控制、风险事件防范措施、风险事件处理方案等提出整改意见,防范类似风险事件再次发生。
  (7)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公司持续宣传贯彻全面、全员、主动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部门经常组织公司全辖风险合规会议、专题培训等,持续宣导风险合规管理理念、案例,提高员工风险合规意识,在公司内部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各类风险应对措施
  A.市场风险管理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公司主要从限额管理、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计量分析等方面控制市场风险。
  限额管理:公司建立了以在险价值(VaR)、压力测试限额为核心的指标体系,主要采用风险限额的方式对市场风险进行管理。
  风险评估:公司主要采取计算敏感度指标及压力测试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的市场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测试,针对市场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加大测算频率,并向业务部门及时提示风险,确保公司自营投资业务整体风险可控。针对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展,公司审慎评估业务方案,梳理风险要点,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监测和量化分析:公司不断强化市场风险的日常监测和量化分析,加强相关监测计量的系统化建设,持续计算、跟踪、验证风险价值、久期、DV01等市场风险指标,重点关注各类风险限额和投资集中度等关键风控指标的变动情况,以及特定头寸、组合的风险价值、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承受的损失等,就超限额情况及时汇报,并作出相应处理措施。
  风险对冲:公司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运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的研究和运用,将风险敞口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应对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规模控制、限额管理、风险计量分析等方面控制市场风险。各项主要市场风险监控指标都优于监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及在公司设定的风险限额标准以内。
  B.信用风险管理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公司主要通过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信用风险限额、集中度管理、存续期跟踪等控制信用风险。
  公司按照监管要求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以内评为基础设置了各项业务的准入标准、建立了预警名单及预警管理方案,对于预警名单内客户及时退出。
  公司对各项业务建立了审批程序、明确了审批授权,风险管理部门在审批流程中出具独立评估意见,各项业务按照审批授权进行信用风险限额及业务的审批。
  公司持续完善集中度风险管理,已将集中度风险纳入整体风险偏好,严格控制各类业务的集中度风险。
  在业务存续期内,一道防线及二道防线按照各自分工做好存续期监控,业务部门密切跟踪信用主体的资信情况变动,做好持仓业务、标的证券及担保品的盯市。风险管理部门对各项业务做好独立风险评估与监测,通过风险排查、常态化压力测试,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持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信用评估、交易对手管理、规模控制、限额管理等方式控制信用风险,公司整体信用风险可控。
  C.操作风险管理
  公司通过持续完善业务操作及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提升系统化操作及管控比例、多道防线进行独立风险监控、重点业务领域风险排查与检查等多种方式控制操作风险。
  公司充分运用“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损失数据收集”、“关键风险指标”三大操作风险管理工具,以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为载体,不断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及损失。公司将继续通过制度建设、业务流程梳理、系统完善、风险评估、人员培训管理等多种措施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D.流动性风险管理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流动性风险管理架构、管理制度、应急应对机制。公司根据监管规定及整体资金情况,设定风险限额、监控指标结果、分析整体现金流缺口、建立高流动性资产等手段来控制。同时,建立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外部授信额度等资金来源应对短期资金需要,因此具有能于到期日支付可预见的融资承诺或偿付到期负债资金的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监管流动性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未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
  E.声誉风险管理
  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对照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修订《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公司声誉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主动有效地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和报告声誉风险,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减少声誉事件对公司及利益相关方、行业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在工作中,公司通过每季度一次的声誉风险隐患排查和声誉事件及时处置努力在声誉事件早期介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努力管控声誉风险不发生、不扩大、不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落实证券行业声誉风险管理指引要求。探索建立务实有效、运行顺畅的管控机制。公司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F.合规风险管理
  在合规管理方面,公司健全合规组织构架和制度体系,积极推动各项合规管理工作进程。在合规管理架构和组织体系方面,公司构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执行委员会、合规总监、内控与法律合规部、总部及分支机构风险合规管理岗组成的架构体系,各层级的合规管理职责明确。
  公司持续加强合规工作的主动性,提升各部门及分支机构合规管理能力,加强对分支机构的合规指导,通过合规检查、合规培训、合规提示、合规监测、问责等多种手段,将合规条线管理落到实处,坚定践行“严守风险合规底线”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合规管理水平,确保各项业务平稳运作。
  G.洗钱风险管理
  在洗钱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反洗钱及反恐怖融资规定、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洗钱风险分类管理规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制裁合规管理办法、反洗钱信息保密管理办法、反洗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内控制度,主要通过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可疑交易监控、名单监控、专项排查等手段来控制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反洗钱系统建设、制度修订、风险自评估、可疑交易甄别与报送、自然人信息专项排查来加强内部控制,降低了固有洗钱风险。下一阶段,公司将通过制度修订、操作手册更新、反洗钱系统升级、制裁合规专项排查、加强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手段降低公司的洗钱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在强大的股东支持与全体员工的奋斗下,公司秉持发展成为中国特色一流证券公司的战略目标,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业务发展格局,建立了稳健的合规风控体系,具备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积极发挥股东优势,深化业务协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具有竞争力的业务发展格局
  经过多年的培育耕耘,公司在诸多业务领域已逐步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围绕数字化平台、投顾队伍和产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个人客户财富管理服务体系,客户规模稳定增长。资产管理板块同时具有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业务资格,综合实力稳定在行业领军梯队,截至2024年6月底,受托管理资金规模居行业第7
  ,公募基金规模位列券商资管第2
  。投资银行业务在服务央国企、金融等领域颇具品牌与专业性的优势,着力写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大文章。研究所积极为实体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二)稳健的合规风控体系
  “稳健进取”是中银证券一直遵循的价值观和经营方针,公司将这一价值观深入贯彻到风险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切实发挥三道防线作用,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公司拥有高效、合理专业和平台优势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全面、审慎的风险管理办法。
  (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做大客户规模为基础,以打造领先的客户服务体系为抓手”的“四以客户战略”,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公司经营稳健,整体盈利能力保持较好水平。公司严抓成本控制,通过核定费用预算限额、加强预算过程监督、建立费用预警及冻结机制、严格大额采购评审等措施强化成本管理。注重费用支出与经济效益的配比,实行费用支出的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
  (四)股东实力雄厚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银国际控股,直接持股比例为33.42%。中银国际控股为中国银行的全资子公司,中国银行是中国持续经营时间最久的银行,连续13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其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均处于行业前列。
  强大的公司股东实力有助于公司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良好的决策机制,从根源上防范经营过程中的违规风险。同时,主要股东及其关联企业实力雄厚,公司可依托股东资源,发挥“投行+商行”的优势,进一步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在满足股东及关联企业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