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石油石化专用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安装、技术服务以及石油石化设备的质量性能检验检测服务等。

  • 产品类型:

    换热器、空冷器、分离技术设备、球罐及容器技术设备、石油钻采技术设备

  • 产品名称:

    板壳式换热器 、 加氢换热器 、 高通量管换热器 、 管壳式换热器 、 板式换热器 、 板式蒸发器 、 管式蒸发器 、 板式冷凝器 、 空气预热器等板式空冷器 、 板式蒸发空冷器 、 板式电站空冷器 、 管式空冷器 、 原油 、 油气生产分离处理设备 、 纤维液膜分离技术及成套设置 、 球罐 、 熔盐罐 、 塔器 、 容器 、 石油钻机成套技术产品 、 石油钻采装备及工具综合试验成套技术 、 油套管生产成套技术及产品

  • 经营范围:

    本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品、机械成套设备的制造、加工、销售;石油化工、天然气、钢铁、电力、海洋、环保、市政、轻工业系统装置工程的设计、制造、安装;压力容器(塔器、储存容器、反应容器及换热设备)、空冷器、石油钻采设备、金属结构件、石化设备配件、食品机械、金属材料(不含贵金属)的设计、制造、销售、维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国内贸易代理;承包与其实力、规模、业绩相适应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并派遣实施上述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所需的劳务人员(以上项目国家禁止或限制经营的项目除外,国家有专项规定的项目须取得相应许可后经营);《石油化工设备》及《石油矿场机械》期刊的出版及国内外期刊广告的设计、制作和发布上(凭有效许可证经营)。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8-29 
业务名称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2021-12-31 2020-12-31
合同金额:承揽合同(元) 6.16亿 - 5.15亿 - -
承揽合同额(元) - 13.68亿 - 10.13亿 10.29亿
完工产品(吨) - 1.81万 - -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2大客户:共销售了2.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95%
  • ****新材料有限公司
  • ****化学材料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新材料有限公司
3326.65万 3.82%
****化学材料有限公司
3030.09万 3.48%
前2大客户:共销售了2.4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75%
  • 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
  • 江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
4272.57万 5.37%
江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3299.12万 4.15%
前4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53%
  • 江苏**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METALS NTERNATIONA
  • 浙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无锡**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江苏**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465.34万 3.85%
**METALS NTERNATIONA
2247.22万 3.51%
浙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855.84万 2.90%
无锡**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1694.43万 2.6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3.83%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泰兴市裕廊化工有限公司
  •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9788.01万 25.41%
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
7530.77万 19.5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5942.18万 15.43%
泰兴市裕廊化工有限公司
3396.92万 8.82%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1777.78万 4.6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7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2.10%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FARADAST ENERGY FALA
  • 清甘盛香港国际有限公司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9亿 22.78%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53亿 16.72%
FARADAST ENERGY FALA
1.27亿 13.88%
清甘盛香港国际有限公司
4706.56万 5.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3295.53万 3.5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3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4.51%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内蒙古庆华集团有限公司腾格里精细化工分公
  • 北京航天三发高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13亿 30.7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7374.30万 20.16%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2330.51万 6.37%
内蒙古庆华集团有限公司腾格里精细化工分公
1357.26万 3.71%
北京航天三发高科技有限公司
1280.34万 3.50%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538.92万元,同比增加28.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61.79万元,同比减亏4,456.59万元。  近三年承揽合同及营业收入情况  2023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依托扎实的石油化工领域装备研发、制造基础和新能源装备业务优势,积极向氢能、光热储能、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市场、新领域拓展。  报告期,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11.0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538.92万元,同比增加28.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61.79万元,同比减亏4,456.59万元。
  近三年承揽合同及营业收入情况
  2023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依托扎实的石油化工领域装备研发、制造基础和新能源装备业务优势,积极向氢能、光热储能、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市场、新领域拓展。
  报告期,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11.0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16亿元,同比增加28.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61.79万元,同比减亏4,456.59万元,2023年公司产品毛利率为14%,与上年基本持平,完工产品25,121.00吨,同比增长38.65%,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指标不断改善,职工队伍稳定,经营发展信心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1、优化经营策略,强化市场开拓
  报告期内,公司在传统石油化工装备领域,做好固有市场的服务工作,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发挥专有产品和优质特色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和业务布局,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公司承建的工具浅井筒功能试验实验室项目完成交付,该实验室项目成功解决高温高压完井工具实验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多项技术上为行业首创。签订中东市场原油中央处理装置中的管壳式换热器、收发球系统、塔器等52台/套设备,成为公司推动国机集团内部业务协同的重要成果;公司为中亚市场设计、制造的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实现该市场上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替代,标志着公司产品具备较好的国际竞争力。
  在新能源装备领域,公司完成对国内最大的10万吨级燃气低浓度烟气碳捕集装置项目中两台CO2球罐的设计、制造、安装,CO2洗涤塔、吸收塔、再生塔的塔内件设计及供货,该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减碳10万吨,效果相当于种植数百万棵树木;公司承建的非洲红石100MW塔式光热熔盐罐项目顺利完成水压试验,标志着公司完全破解不锈钢熔盐罐施工技术难题,为公司开拓海外熔盐罐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持续强化,科技成果丰硕
  2023年,公司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动能,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效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凸显科技创新对公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年累计研发投入5778万元。共获得外部科技、质量、人才等成果奖12项,其中科技进步奖4项,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奖1项,工业设计大赛奖2项。其“百亿方级特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安全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新增科研平台2项,首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公司共有科研平台14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个,省部级平台9个。
  3、提升管理职能,打造赋能平台
  2023年经营活动聚焦公司核心主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项目评审、项目预算,精益管理,做好进度,管好质量,控制成本,管好两金,从源头提升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认真汲取公司历史遗留风险教训,全面分析和认真评判新客户资源,切实提高经营质量,不断提升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打造赋能平台,坚持与时俱进、结果导向、换位思考、找准定位、责任担当。
  4、全面加强党建,践行社会责任
  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保障生产经营。坚决落实党委会前置程序,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促进各治理主体依法行权履职。向金山区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3万元,以推动地方教育发展,扶持教育改革和发展项目。向金山区吕巷镇捐款15万元,发挥慈善组织在扶贫济困、改善民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进一步保障新春佳节期间困难职工群众基本生活。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对产业、农产品销售和就业等方面的帮扶力度,大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企业发展成果回馈社会。向国机集团定点扶贫点河南淮滨县支付扶贫资金20万元,向公司定点扶贫点甘肃庆阳合水县固城镇支付扶贫资金10万元,用于蔬菜生产基地产业路硬化项目。响应国机集团号召,组织消费扶贫,在山西省平陆县和甘肃省合水县购买农产品,消费帮扶支出11.05万元。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石油化工行业稳中有进,煤化工市场稳中向好
  2023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低位回升、稳中有进态势,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国内原油天然气总产量4.16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3.9%,其中,原油产量连续第五年增长,在2022年重回2亿吨基础上再次增长2%,达到2.09亿吨;天然气产量229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连续7年年增100亿方以上。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长由负转正。2023年,我国主要化学品生产总量约7.2亿吨,同比增长约6%。2023年原油进口量5.64亿吨、加工量7.35亿吨都创历史新高,原油进口量在时隔两年,即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下再度增加,加工量是在2022年下降3.4%的情况下重回正增长。2023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由2022年的71.2%再次升高到72.9%。除炼油、涂料、油墨、工业颜料、合成橡胶、橡胶制品和专用设备制造,这少数几个板块和细分行业效益正增长外,其他板块和细分行业的效益同比均是下降的,2023年度能源化工装备行业市场稳定。
  在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影响下,煤化工市场总体向好发展。受相关政策利好,多个大型煤化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煤化工装备需求增长。
  2、“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装备发展前景广阔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的能源属性及战略定位,并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随着各地“十四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规划接连出台,各地光热发电规划也已明晰,多个包含光热的风光热互补新能源项目已正式获批并陆续启动建设。2024年我国新增规划、在建光热项目30余个,光热装机规模超过3GW,较2021年新增装机规模超3倍,实现跨越式增长。随着光热电站的建设,熔盐储能需求有望快速增加。
  3、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前景广阔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当前,人类社会正快速步入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时代。以“人机一体”、“人工智能”、“智慧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正在悄然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各行业正在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随着转型步伐的加快,汽车、船舶、新材料、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对快速锻造液压机组、特种机器人、5G+系列化设备等工业智能设备需求将不断增加。
  4、环保装备市场需求量增长。
  近年来环保行业整体需求快速增长,环保装备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公司污水处理装置、脱硫脱硝设备等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石油石化、新能源专用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安装、技术服务以及石油石化设备的质量性能检验检测服务等。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换热器、空冷器、原油生产分离处理设备、纤维液膜分离技术及成套设置、膜分离技术及产品、球罐、熔盐罐、塔器、容器、石油钻采技术设备、检验检测服务等。产品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船舶、轻工食品、制药、纺织等行业。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作为转制院所改制上市的公司,一直以来,公司注重技术队伍建设和研发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研发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公司研制的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板式空冷器、大型板壳式换热器、煤制油循环换热分离器等产品,不仅满足了石油化工、煤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装置国产化、大型化要求,进一步降低装置投资及能耗,为用户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产品的节能、降耗、减排等环境保护特质,表现优异,为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公司立足石油化工行业,不断开拓新技术、新产品、新领域和新市场,近年来,大型光热发电熔盐储能系统、LNG开架式气化装置、船用烟气脱硫装置、板(管)式蒸发结晶成套技术及装置等产品,在光热发电、洁净能源、环保减排等新兴行业取得了较好的应用。
  蓝科高新为国家贡献科技成果1180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0项、重大技术装备成果3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81项,获得国家级新产品和国家火炬计划产品22项。目前拥有授权专利273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215项,软件著作权33项。由蓝科高新主持和组织编制的经国家批准的石油化工设备行业国家和行业标准80余类430余项。
  客户资源丰富,企业形象良好。公司客户遍及全国,分布于石化、石油、冶金、钢铁、电力、食品加工等众多行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已先后出口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国,已具备一定的出口规模,与欧美等国相关公司保持良好的技术交流和友好合作关系。公司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和优秀供应商,中石化静设备类主力供应商、中石油一级网络炼化非标设备类供应商、中海油一级库合格供应商、中国石化电子商务网和中国石油能源一号网供应商,是为数不多的几家同时获得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一级供应商资格的供应商之一。
  公司现有兰州、上海两个产业化基地:兰州产业化基地,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476台(套);上海产业化基地总占地面积3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692台(套),最大起吊能力500吨,配备水运码头一座。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质量可靠的产品研发、试制、检测、生产一系列服务。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538.92万元,同比增加28.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61.79万元,同比减亏4,456.59万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国内需求逐步扩大,形成了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同时,宏观调控力度逐步加大,经济逐步回升向好,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复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公司主要从事石油石化专用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安装、技术服务以及石油石化设备的质量性能检验检测服务等。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换热器、空冷器、原油生产分离处理设备、纤维液膜分离技术及成套设置、膜分离技术及产品、球罐、塔器、容器、石油钻采技术设备、检验检测服务等。
  公司热交换产品、石油化工专有技术产品主要受下游石油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影响,而石油石化行业固定投资规模主要受石油的供需状况影响。目前,我国石油石化设备制造行业已经形成较完整的设备制造体系,石油石化设备产品已可以基本满足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的需求,同时还有部分设备进入国际市场。
  为推动石化及其他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鼓励发展及优惠政策,为石化装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十四五”石化装备产业发展目标为通过发展高端设备,推进大型成套设备国产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推进石化装备产业由大向强转变,努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客户资源丰富,企业形象良好。公司客户遍及全国,分布于石化、石油、冶金、钢铁、电力、食品加工等众多行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已先后出口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国,已具备一定的出口规模,与欧美等国相关公司保持良好的技术交流和友好合作关系。公司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和优秀供应商,中石化静设备类主力供应商、中石油一级网络炼化非标设备类供应商、中海油一级库合格供应商、中国石化电子商务网和中国石油能源一号网供应商,是为数不多的几家同时获得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一级供应商资格的供应商之一。
  公司主导产品所用主要原材料为钢材,存在价格波动的情况。同时,公司主导产品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与客户确定的价格虽然考虑到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预期走势,但无法完全应对和化解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并增加了公司对生产成本的控制难度,可能导致出现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
  (二)公司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国家能源生产和革命总要求,依托高端能源装备制造,聚焦平台资源运维,以企业价值创造为愿景,以供应链控制、产业链拓展、价值链增值为目标,通过产业经营聚合资源、通过创新集成驱动转型、通过资本运作提升价值,建立产业经营、科技创新、资本运作“三位一体”的业务运营体系,打造“产品高端化、经营国际化、制造智能化、业务集成化、产融协同化、管理现代化”的业务生态格局,发展成为具有数据洞察和产业整合能力的能源化工装备整体服务商。
  2、产业发展规划
  2024年,公司将秉持“坚定信心、守正创新、以进促稳”的十二字方针,围绕“一个科研平台、两大能源市场、三大业务板块”深化企业改革,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进科技研发,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产品交付能力,凝练特色智力优势,服务行业技术发展和进步。
  “一个科研平台”:整合公司科研平台,强化科技研发能力;
  “两大能源市场”:深耕传统石油化工能源装备市场,积极开拓新能源市场;
  “三大业务板块”:增强“产品、工程、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核心竞争力。
  一是,致力于为能源装备安全与技术发展,提供高端绿色装备与服务,以传统能源节能降碳清洁高效利用、化工高效节能换热、高温储热与物理储电、深海油气高效分离为抓手,实现高端绿色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二是,在检测维修服务领域,公司相关业务将以上挈下,坚持“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打造全生命周期检验检测技术服务。
  三是,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公司将打造完善光热发电熔盐储热系统,研发创新绿色生物质甲醇及绿色能源装备,积极开拓海上CCS/CCUS产品市场。提早布局,抢抓机遇,谋划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装备的新蓝图。
  四是,在节能节水低碳环保领域,加快低碳环保实验装置建设,扎实做好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开拓节能、节水装备市场,进一步扩大以“高盐工业废水分盐处理”和“二氧化碳捕集”为代表的低碳环保工程EPC的市场份额。
  “一个科研平台、两大能源市场、三大业务板块”。将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推进业务开拓与整合,实现战略落地。
  (一)一个科研平台。2024年,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好的做法基础上,围绕科技创新建立健全一整套体制机制,从组织、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为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着力提升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引领业务发展,真正把科技创新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实现通过科技研发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二)两大能源市场。深耕炼油化工、煤化工全产业链,以核心工艺技术包为引擎,以关键技术研发与核心装备设计制造为着力点,依托装备设计制造能力,扩大传统能源装备领域市场份额,积极布局精细化工、清洁能源等行业成套装备,加快产品技术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在石油石化行业节能减排降碳,新能源等领域,寻找新的技术切合点和业务增长点。
  (三)三大业务板块。未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市场化原则,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以科技研发为引领,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的迭代和升级,为客户提供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工程和服务。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十四五”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发展信心,顺应市场大势,把握政策趋势,发挥自身优势,及时研判国家、行业最新政策,在统筹大势、趋势、优势中把握战略机遇,积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全力聚焦新一年目标任务提前谋划、系统部署,在做好安全防护前提下,抢抓政策机遇,主动对接用户需求,全力以赴拓市场、建渠道、抢订单,保障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稳步推进,确保2024年开好局,起好步,争取完成扭亏脱困任务。
  按照产业“微笑曲线”不断往附加价值高的区块移动,向两端延伸发展,全面推进科技高端化、产品高端化、服务高端化。着力推动合作模式不断创新,着力推进新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做好做优传统装备产业,做优做强新能源装备产业。基于行业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合作方向,通过资本运作、战略合作、项目共研、利益捆绑等模式,针对前沿技术开展合作转化。紧跟配储政策导向,重点在熔盐储能、空气压缩储能、氢储能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装备研究,积累多元化技术储备。改变能源化工单体装备供货模式,发挥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及现场安装优势,专业为客户提供能源化工装备行业各类装置的模块化、集成化一站式服务。
  推动公司内部用足用好科技研发、业务销售、生产制造、总部赋能四大平台资源,发挥体制优势,激发动力活力。统筹上海、兰州两个生产基地全部生产资源,合理布局产品制造,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加强生产调度,切实提高生产效率、严控生产成本,统筹生产与安全,举全公司之力,确保重点项目产品陆续完工交货,努力提升产品按期交货率,确保每一单已承接合同按期交货。
  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数字化手段驱动生产方式变革,加大“三化”改造投资倾斜力度,确保数字化车间项目、工艺工时标准化应用等快速落地,赋能传统产业蝶变升级。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市场优势,在市场开拓、原材料采购、设备供应、资金融通等方面,深化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协会平台,保供应、稳市场、促协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协作共生、互惠共赢。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充分激发动力活力,更大力度实施正向激励,坚持共享发展成果,让真正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富起来;更宽视野培育选拔优秀人才,大胆给位子、压担子,加快培养一批能挑大梁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以经营国际化为目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重点市场,多渠道助推国际化进程。加强市场宣传和品牌推广,多渠道参与国际项目,同时积极推进产品国际化标准认证、产品质量认证、供应商资格认证等,向国际市场传达技术先进、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优势。利用好自身装备制造技术优势,研制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重点培养具有国外项目经验团队,增强国外项目执行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和政策风险
  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能源和化工企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其发展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大,若下游行业景气度降低,则本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将随之减少,将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
  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要加大研发创新力度,通过管理提升和技术升级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通过上述措施的全面深入落实,使公司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稳定增长。
  2、市场风险
  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受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与国民经济增长相关性较强。公司依托传统能源装备制造业优势,积极拓展工程总包市场,在设备订单获取中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在石油炼化设备设计、制造、服务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主导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公司行业地位稳固,但长期来看,公司依然面临竞争加剧而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
  采取的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积极开拓新市场,与客户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狠抓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积极寻找布局新的业绩增长点,构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3、产业政策风险
  公司专业从事传统能源化工装备、新能源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检维修服务及工程总承包,主要为炼油、化工、煤化工、钢铁、机械、国防军工等行业提供关键装备。装备制造业与国家产业政策关系紧密,若未来上述行业产业政策发生较大不利变化,则可能会影响公司订单获取和执行,进而影响公司业绩。
  采取的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研究相关行业政策变化趋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降低政策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产品、项目质量的风险
  公司的装备制造产品,具有技术密集、工艺要求高、安全生产要求严格的特点。若公司在产品制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则可能增加成本、导致索赔、诉讼、仲裁等,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品牌信誉以及行业地位。
  采取的应对措施:完善事前商务谈判机制,增强事中生产环节质量控制,健全事后产品追踪机制。
  5、财务风险
  目前,公司有息债务规模较大,利率波动将影响公司的财务表现,公司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对债务负担的保障能力仍显薄弱,如果无法将利润及现金流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偿债风险,进而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产生影响。另外,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客户结构及账龄结构改变,公司应收款项逐步增长,公司资金周转速度与运营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的坏账风险。
  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公司将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财务风险。二是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调整销售策略,降低应收账款余额;三是公司将积极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进行评估、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逐一评价、制定回款计划等措施来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工作。
  6、经营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和业务领域的扩大,对公司存在的管理机制、管理思路、战略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虽然公司经营管理层有着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但仍需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若管理层不能及时放开思路,不能及时应对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经营规模扩张等内外环境的变化,将极有可能阻碍公司业务和战略的顺利推进,并错失发展良机,存在一定的经营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经营管理风险,公司将根据经济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管理思路和方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加强公司规范运作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各项重大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执行力,使企业管理能不断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