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基建设计、基建建设、疏浚业务。

  • 产品类型:

    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业务

  • 产品名称:

    港口建设 、 基建设计 、 疏浚业务 、 道路与桥梁建设 、 铁路建设 、 城市建设 、 海外工程

  • 经营范围:

    对外派遣实施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港口、航道、公路、桥梁的建设项目总承包;工程技术研究、咨询;工程设计、勘察、施工、监理以及相关成套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供应、安装;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冶金、石化、隧道、电力、矿山、水利、市政的建设工程总承包;各种专业船舶的建造总承包;专业船舶、施工机械的租赁及维修;海上拖带、海洋工程的有关专业服务;船舶及港口配套设备的技术咨询服务;进出口业务;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物流业、运输业、酒店业、旅游业的投资与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10-25 
业务名称 2024-09-30 2024-06-30 2024-03-31 2023-12-31 2023-09-3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个) 1809.00 1351.00 1482.00 1119.00 843.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城市建设等(个) 1404.00 1118.00 1200.00 - -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港口建设(个) 122.00 63.00 90.00 60.00 121.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道路与桥梁建设(个) 178.00 126.00 148.00 165.00 99.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铁路建设(个) 1.00 4.00 4.00 12.00 1.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设计业务(个) 1646.00 2483.00 1707.00 1514.00 1484.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疏浚业务(个) 215.00 505.00 340.00 401.00 138.00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元) 3195.89亿 4535.69亿 5072.98亿 5814.71亿 2850.51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其他业务(元) 29.31亿 16.28亿 35.22亿 56.91亿 54.75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元) 2860.72亿 3989.52亿 4644.26亿 5139.46亿 2552.72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城市建设等(元) 1403.57亿 2018.29亿 2706.00亿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港口建设(元) 163.47亿 172.55亿 286.41亿 214.17亿 192.45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道路与桥梁建设(元) 614.62亿 679.47亿 729.67亿 1016.92亿 414.47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铁路建设(元) 3.17亿 78.14亿 49.35亿 158.14亿 21.10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设计业务(元) 60.60亿 225.24亿 101.31亿 197.02亿 94.83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疏浚业务(元) 245.26亿 304.64亿 292.19亿 421.33亿 148.21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境外(元) 675.88亿 1041.08亿 872.83亿 923.29亿 700.96亿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境外(个) 104.00 40.00 40.00 139.00 44.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城市建设(个) - - - 743.00 578.00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建设业务:城市建设(元) - - - 2826.94亿 1223.74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1.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1%
  • 第一名公司
  • 第二名公司
  • 第三名公司
  • 第四名公司
  • 第五名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公司
15.58亿 0.98%
第二名公司
13.08亿 0.83%
第三名公司
12.20亿 0.77%
第四名公司
10.60亿 0.67%
第五名公司
10.53亿 0.6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98.6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00%
  • 第一名公司
  • 第二名公司
  • 第三名公司
  • 第四名公司
  • 第五名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公司
73.09亿 2.00%
第二名公司
32.70亿 1.00%
第三名公司
32.60亿 1.00%
第四名公司
30.58亿 1.00%
第五名公司
29.70亿 1.0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7.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73%
  •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
  •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
  • 兰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 天津临港工业区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
40.77亿 2.92%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
22.66亿 1.63%
兰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20.41亿 1.46%
天津临港工业区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2.40亿 0.8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
11.60亿 0.8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0.3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7%
  • 宁波东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广西新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 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南通亚华船舶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宁波东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9.82亿 0.80%
广西新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8.77亿 0.71%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4.52亿 0.37%
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3.74亿 0.30%
南通亚华船舶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3.53亿 0.2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79.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56%
  •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
  • 太中银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 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 沪宁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
47.11亿 1.72%
太中银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40.90亿 1.49%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33.01亿 1.21%
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29.44亿 1.08%
沪宁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29.01亿 1.0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8.1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16%
  •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 ABB集团
  • 上海金沿达钢材销售有限公司
  •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 江苏武进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6.34亿 0.26%
ABB集团
5.76亿 0.24%
上海金沿达钢材销售有限公司
5.42亿 0.22%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5.38亿 0.22%
江苏武进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5.22亿 0.2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9.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36%
  •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
  •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 京广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有限责任公司
  • 沪宁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 太中银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
88.11亿 3.86%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68.92亿 3.02%
京广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有限责任公司
43.20亿 1.89%
沪宁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34.90亿 1.52%
太中银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24.50亿 1.0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0.0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0%
  • 上海金沿达钢材销售有限公司
  • 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馨舟船舶物资有限公司
  • ABB集团
  •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上海金沿达钢材销售有限公司
18.41亿 0.92%
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12.25亿 0.61%
上海馨舟船舶物资有限公司
6.95亿 0.35%
ABB集团
6.28亿 0.31%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6.21亿 0.31%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为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围绕“大交通”“大城市”,核心业务领域分别为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国内及全球港口、航道、道路与桥梁、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吹填造地、流域治理、水利水电、建筑及环保等相关项目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公司凭借数十年来在多个领域的各类项目中积累的丰富营运经验、专业知识及技能,为客户提供涵盖基建项目各阶段的综合解决方案。  (二)经营模式  公司业务在运营过程中,主要包括搜集项目信息、资格预审、投标、执行项目,以及在完工后向客户交付项目。本公司制订了一套全面的项...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为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围绕“大交通”“大城市”,核心业务领域分别为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国内及全球港口、航道、道路与桥梁、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吹填造地、流域治理、水利水电、建筑及环保等相关项目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公司凭借数十年来在多个领域的各类项目中积累的丰富营运经验、专业知识及技能,为客户提供涵盖基建项目各阶段的综合解决方案。
  (二)经营模式
  公司业务在运营过程中,主要包括搜集项目信息、资格预审、投标、执行项目,以及在完工后向客户交付项目。本公司制订了一套全面的项目管理系统,涵盖整个合同程序,包括编制标书、投标报价、工程组织策划、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合同履行、项目监控、合同变更及项目完工与交接。其中,公司的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业务均属于建筑行业,主要项目运作过程与上述描述基本一致。
  公司在编制项目报价时,会对拟投标项目进行详细研究,包括在实地视察后进行投标的技术条件、商业条件及规定等,公司也会邀请供货商及分包商就有关投标的各项项目或活动报价,通过分析搜集上述信息,计算出工程量列表内的项目成本,然后按照一定百分比加上拟获得的项目毛利,得出提供给客户的投标报价。
  公司在项目中标、签订合同后,在项目开始前通常按照合同总金额的10%-30%收取预付款,然后按照月或定期根据进度结算款项。客户付款一般须于1-3个月之内支付结算款项。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客户支付进度有不同程度滞后,项目周期及账期相应有所拉长。
  在上述业务开展的同时,公司于2007年开始发展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以获得包括合理设计、施工利润之外的投资利润。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根据市场环境、政策形势、行业需求的变化,始终严把投资环节关键关口,不断推动“价值投资”理念走深走实。具体情况请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章节。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74.48亿元,下降2.52%。其中,各业务来自境外地区的收入为696.27亿元(约折合98亿美元),增长23.54%,约占公司收入的19%。
  毛利润416.59亿元,增长5.07%。毛利率11.65%,较上年同期增长0.84个百分点。
  营业利润181.68亿元,增长2.87%。营业利润率达5.08%,较上年同期增加0.2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为181.23亿元,增长2.11%。
  净利润为145.28亿元,下降0.59%。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99亿元,下降0.59%。净利润率3.19%,较上年同期增加0.06个百分点。每股收益为0.66元。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本公司所从事的各项主营业务与宏观经济的运行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基建设计、基建建设业务尤为如此,其行业发展易受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稳增长节奏和力度不及预期,可能对本公司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为应对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本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宏观政策和相关行业发展趋势研究,紧跟国家战略部署,聚焦“大交通”“大城市”,牢牢守住传统业务市场优势,推动新兴产业规模逐年增长,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级。
  2.国际化风险
  本公司于境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受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环境复杂多样,法律体系不尽相同,汇率波动、环保要求日趋严格、部分国家间贸易摩擦加剧等多种因素影响,未来国际贸易秩序和经济形势可能存在起伏和波动,引发本公司境外合规、投资、项目承包的履约风险。
  本公司按照“预案实用化、资源国际化、管理常态化、手段多元化、指挥可视化,提前预判、提前预警、提前部署、提前行动”的工作思路,持续开展各项风险管理和防控工作。充分发挥整体境外优势,提升国际资源和跨区域协调能力,不断提高安全利益保护和海外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妥善应对境外各种公共安全威胁,健全组织体系、制度体系、队伍建设体系、预案体系、培训演练体系、保障体系、信息化的风险控制措施。
  3.投资风险
  本公司于2007年开始发展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获得包括合理设计、施工利润之外的投资利润。然而,此类项目普遍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领域广、复杂程度高、工期和质量要求严,受政策影响明显等特点。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调控力度加大、管理不断规范、金融监管趋严、债务压力增大、市场竞争加剧等内外部形势影响下,实施和运营上述投资项目,如项目获取可研分析不全面、政策把握不准确、融资不到位、过程管理不规范,都可能会使本公司面临一定风险,影响预期效益和战略目标实现。
  为有效防控投资风险,本公司坚持“价值投资”,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论证和决策流程,做好投资成本控制,强化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稳步推进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时、动态实现项目监测与预警。
  4.原材料风险
  本公司业务开展有赖于以合理的价格及时采购符合本公司质量要求、足够数量的原材料,如钢铁、水泥、燃料、沙石料及沥青等,该等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或做出适当采购计划安排,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当出现原材料供应短缺或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成本上升无法完全由客户补偿的情况,则本公司可能面对单个项目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的风险。
  对此,本公司增强成本意识,强化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行包括钢材、水泥、沥青、燃油等主要原材料的集中采购,不断提升公司议价能力,最大程度化解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5.利率风险
  本公司的利率风险主要来自来自借款及应付债券等带息负债。浮动利率的借款令本集团面临现金流量利率风险。固定利率的借款令本集团面临公允价值利率风险。利率上升会增加新增带息债务的成本以及本公司尚未付清的以浮动利率计息的带息债务的利息支出,并对本公司的财务业绩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管理层会依据最新的市场状况及时做出调整,这些调整可能是进行利率互换的安排来降低利率风险。
  于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的浮息借款约为3,714.74亿元。若借款利率增加/减少100个基点,而所有其他因素维持不变,则本期税前利润应减少/增加人民币37.15亿元(2023年:人民币31.60亿元),主要由于浮动利率借款的利息费用增加/减少所导致。浮动利率借款主要以人民币、美元、欧元及港元计价。
  6.汇率风险
  本公司多数子公司的功能货币为人民币,大部分交易以人民币结算。然而,本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向海外供货商购买材料及机器设备的款项及若干开支以外币结算。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成外币,且人民币兑换为外币也须受中国的外汇管制规定所限制。
  于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以外币(主要为美元)计值的负债净值(包括贸易及其他应收款、现金及银行存款、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以及借款)折合人民币合计为86.77亿元。
  为控制汇率波动的影响,本公司持续评估外汇风险,并在必要时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于2024年6月30日,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贬值5%,而所有其他因素维持不变,则本期税前利润将会减少╱增加约2.97亿元(2023年:减少╱增加人民币约2.24亿元),主要来自以美元计价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借款、应付账款以及其他应付款的折算所产生的汇兑亏损/收益。
  7.安全生产风险
  本公司坚持安全第一,把安全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作为施工及生产类企业,子企业及所属项目众多,安全生产风险存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导致发生安全事故,伤及员工身体健康和安全,致使公司面临品牌形象受损、经济损失以及遭受外部监管处罚的风险。
  8.证券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本公司的权益工具投资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由于该等金融资产须按公允价值列示,因此本公司会受到证券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影响。
  为应对该类风险,本公司制定额度分散投资组合。
  9.不可抗力风险
  本公司主要从事的基建建设、疏浚业务大多在户外作业。作业工地的暴雨、洪水、地震、台风、海啸、火灾、疫情等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可能会对作业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害,并对本公司相关业务的质量和进度产生不利影响。
  10.网络风险及安全
  随着“互联网+”在信息化中的深度应用,企业网络安全拓扑日益复杂,信息系统数量激增,网络中断和系统宕机的可能性也迅速增长。同时,本公司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信息系统遭受网络攻击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可能对本公司的生产运营带来严重影响。
  为有效防范网络风险,本公司按照上级主管单位要求,不断优化和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专业团队建设,提升信息系统、提升防护和应急响应能力,实施进行网络监控,定期开展升级保护。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做强做专主责主业,锻造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本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公路与桥梁的设计与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中国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中国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资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程船船队。本公司拥有36家主要全资、控股子公司,业务足迹遍及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及港澳特区和世界139个国家和地区。
  本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及建设企业,以智慧港航特色优势为牵引,以智慧港行产业联盟为依托,深化港航产业发展引领能力,纵深推进产业链“链长”建设行动,融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打造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链条。本公司承揽了建国以来绝大多数沿海大中型港口码头的设计与建造,并参与境外大量大型港口的设计与建造,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中国境内,与本公司形成实质竞争的对手相对有限。
  本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道路与桥梁设计及建设企业,设计建造了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大跨度桥梁中的六座。实现了从单一产业链到全产业链(规划策划、可行性研究、投融资、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资产处置)、从国内到国外、从公路到大土木行业的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全过程一体化服务产业格局。在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以及跨江、跨海桥梁的设计及建设方面具有领先的技术力量、充足的资金能力、突出的项目业绩、丰富的资源储备、良好的信誉等优势。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资本进入基建行业的速度逐步加快,与本公司形成竞争的除了一些大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基建建设企业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金融企业等其他社会资本也将参与竞争。
  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建设企业之一,凭借自身出色的建设水平和优异的管理能力,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但与中国境内两家传统铁路基建企业在中国区域的市场份额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然而在境外市场方面,公司成功进入非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等铁路建设市场,建成运营及在建多个重大铁路项目,并成为第一批获颁“铁路运输许可证”的工程建设单位,市场影响力举足轻重。在铁路基建设计业务方面,本公司在“十一五”期间进入该市场领域,正在不断提高市场影响力,目前主要处在市场成长期。
  本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企业,在中国沿海疏浚市场有绝对影响力。经过多年发展,在核心装备、专业优势、科技实力、信用评价、公共形象、行业品牌等方面具备了很强的竞争优势,覆盖港口疏浚、航道疏浚、吹填造地、流域治理、浚前浚后、环境工程等领域的规划、咨询、投资、设计、施工、运营等全产业链。本公司拥有目前中国最大、最先进的疏浚工程船舶团队,耙吸挖泥船及绞吸船的规模居全球首位。
  本公司是国内超大型盾构机研制领跑者,主要从事盾构机、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竖向掘进机等工程机械的研发与制造,以及提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领域的一体化服务,是集研发、设计、制造、咨询、掘进、维保隧道管养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公司产品在境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是获得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组织的中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生产与服务水平特级评价的三家企业之一。
  (二)积极践行“海外优先”战略,深入推进“公司国际化2.0”迭代升级
  报告期,公司立足全球视角,发挥主业优势,积极配合和服务国家战略,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部署,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民生改善,主动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国同马来西亚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鹅唛车站动工仪式,塞尔维亚和科特迪瓦两国领导人分别出席见证项目开工仪式,见证共建“一带一路”最新成果。
  锚定一个总体目标。确保中国和亚洲国际承包商第一的绝对领先优势,至2025年公司海外综合贡献度继续提升,净资产收益水平高于公司平均水平。持续升级“公司国际化”战略。在《海外优先发展实施方案》基础上审时度势、纵深推进海外改革,印发并实施《“公司国际化”深化改革实施方案(2023-2025年)》,优化调整“1+4+N”海外经营主体结构和“1+4+O+P”海外四级管理结构,推进国别组织“O”建设,提升境外组织管理集约化水平,海外市场主体形成“四轮驱动”格局,推优扶强海外“头部”三级公司,国别(地区)组织建设全面加快推进。高端引领市场开拓。公司领导先后拜会马尔代夫、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18位国家级元首,开展高级别多双边会见近40余场,全方位展示公司综合实力。不断强化风险防控。强化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对非市场性风险与市场性风险通盘考虑、一体管理。严防政治风险、严控安全风险、严控廉洁风险、严控经营风险。
  报告期,公司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新签合同额207.29亿美元。其中,中东地区实现新签合同额48.03亿美元。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累计新签合同额2,554.87亿美元。新签沙特新城等多个重大项目,沙特市场成为亮点。新加坡新签跨岛地铁二期金文泰换乘站EPC等多个项目,形成具有中交特色的“新加坡模式”。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别在长期不断、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取得市场营销成果。牢抓围绕“非洲工业化起步”、“非洲一体化发展”和“非洲自身互联互通”需求取得非洲市场新机遇。
  (三)持续优化“大城市”业务领域布局,扛起稳增长大旗
  公司坚持“建设城市、运营城市、发展城市”理念,抢抓新型城镇化以及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机遇,深度参与城市更新和城市体检行动。把握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市场机遇,建立以高端设计为导向的更新机制,打破资质、业绩、人才制约,为城乡居民创造高品质生活。
  报告期,公司全力优化“大城市”业务布局,在市政、房建业务基础上加快向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运营等“前端”和“后端”延伸,城市业务形成“特级引领、一级支撑、专项资质全覆盖”的良好局面。
  报告期,公司“大城市”业务领域实现新签合同额3,855亿元,同比增长18.43%。其中,新签广东省5G通信基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江西省赣州市三江口片区水西组团南部板块综合开发项目等重大市政项目,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项目等城市轨交项目稳步推进。公司所属企业中交城投注册资本金由40.99亿元增至100亿元,体现出公司对“三大工程”及城市化建设增量的判断以及持续打造“城市发展商”的战略定力,以城市综合开发为业务基本盘与发展主线,以城市运营与产城融合为价值创造双轮驱动,新增投资向核心城市和核心区域集中。
  (四)加快构建新兴业务格局,打造中交特色新质生产力
  上半年,本公司在新兴业务领域实现新签合同额2,952亿元,同比增长51%。报告期,公司充分发挥中交集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作用,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期,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指引目录,搭建科学合理、体例完备的三位一体战新产业发展格局,明确战新产业发展8个重点领域和25个细分赛道,选定现阶段重点发力的海上风电、北斗技术应用、海上铺缆铺管等细分赛道,形成重大投资、产业并购、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和具体举措。绿色能源板块围绕“大交通、大城市”应用场景,全力打造“交能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筑科技板块深入推进砂石骨料、固废处理、装配式建筑等多领域业务,构建多元业务协同发展模式。冷链物流板块策划与冷链运营头部企业合作。数字智慧板块以传统主业产业链“强链”为目标,优先布局城市智慧停车运营、车路协同、智慧港航物流三个细分领域。公司“三新”业务主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新业态、新模式业务,主要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市政设施管理、融资租赁服务。助力公司“三新”业务融合发展,发起设立专精特新科创基金、交通强国基金、pre-REITs基金,通过基金外延式的投资推动公司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公司产业转型升级。
  报告期,公司打造世界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太湖之星”投入使用,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组建央企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获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深远海工程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建设运行,打造中交特色新质生产力。
  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和成立智慧港航产业联盟、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等创新主体为依托,加速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数字化支撑、智能化生产等产业应用场景,参与相关标准制定,加快形成数智中交特色产业体系,提升系统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持续优化中交城市产业大数据平台在全公司内推广应用,用好用足产业资源,为政策解读、城市研判、产业导入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
  积极参与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先后牵头多个省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方案研究,入选多省份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第一批名录,为后续在智慧交通方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投资引领+产业发展”一体化融合创新作用,组建绿色智慧未来交通研发中心,开展绿色智慧未来交通领域前沿技术研究,承担国家、行业及公司重大研发项目,解决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
  题,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通智慧交通从投资到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建设链条,提升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的资源利用能力、资源转化能力、资源集聚能力,加速公司交通基础设施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助力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不断攻关“卡脖子”技术,装备制造持续突破。“首创号”用于天山胜利隧道2号竖井工程施工,世界首创超大直径硬岩竖向掘进机,系首台高寒、高海拔、大深度、超大直径撑靴式竖向硬岩掘进机。“运河号”用于北京东六环路改造工程东线隧道掘进施工,是国产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该装备成功贯通我国迄今为止线路最长、最大的盾构隧道双线顺利贯通。“振兴号”成功穿越了长江最复杂、最困难的大直径隧道工程—南京市和燕路过江通道,该盾构机在与国际同类产品竞争时拔得头筹,解决了“十隧九漏”世界难题,创造了十万平米隧道滴水不漏全球纪录,获评中国交建202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取得发明专利十余项,国家级标准1项。“雅万高铁1号隧道盾构机”用于东南亚地区首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1号隧道施工,是中国当时出口海外直径最大盾构机,也是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大直径的泥水加压平衡盾构机。
  (五)勇当科技创新“国家队”,向“科技型”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与“卡脖子”领域,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牵引,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核心科技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激励力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持续推动公司向“科技型”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公司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认定。长大桥工程研究中心和疏浚技术装备研究中心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唯一一家拥有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筑央企,引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迈向新高度,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大步前行。组建战略与创新研究总院,承担15项未来产业重点技术任务。此外,公司拥有2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依托创新平台以及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创建人才、团队、平台“三位一体”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系统地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张喜刚院士荣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大奖,获评“中国公路学会百优工程师”等荣誉称号,林鸣院士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成就奖。
  公司在复杂自然条件下公路筑养、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大跨径桥梁、长大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公铁两用桥施工、离岸深水港、外海快速筑岛、深水沉管隧道、风电基础安装施工等技术,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工程技术难题。超大直径隧道盾构机制造的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了整机国产化和产业化,达到了与欧美一流企业同台竞技的水平。BIM等新技术应用,建成了以全球最大单体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港四期、全国首条智慧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一大批智慧化交通基础设施。北斗卫星、高分遥感等应用技术发展较快,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已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鲁班奖13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00(含金奖46项),詹天佑奖120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9项;公司作为主参编累计参与颁布国家标准168项、行业标准537项;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4,343项。
  报告期,公司研发开支为99.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77%,较去年增加0.19个百分点,多项“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取得实效。6项1025二期专项攻关任务稳步推进,取得超大直径液压油缸、重型驱动桥等多项里程碑成果。
  未来,公司科技创新要准确把握相关领域全球科技前沿和跨界技术动向,紧密结合科技发展趋势、国家战略与安全、市场与现场需求,聚焦价值创造,注重创新链与产业链相互协同,立足“抓重点,固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在“卡脖子”技术、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前沿
  领域及共性关键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牢牢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充分发挥“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作用,建设成为本领域方向的前沿技术策源地、科技自主创新链、学术技术人才库。培育原创技术策源地,努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技术能力,全面向“科技型”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六)业务资质不断取得突破
  公司主营业务拥有多项特级、甲级、综合甲级资质。
  公司共拥有63项特级资质,其中包括:18项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39项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4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2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公司现有各类主要工程承包资质1,800余项、工程咨询勘察设计资质近300项。
  报告期,公司共取得各类甲级及以上资质6项。其中,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项;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项。
  (七)持续完善市值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
  报告期,公司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为牵引,深入贯彻落实《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坚持做优资本,科学拓展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打通资本、资源、产业的循环路径,健全产融结合、以融促产的服务体系。要提高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对控股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工作的统筹,强化上市公司股权管理和市值考核评价,积极发挥好上市公司平台作用,通过资本运作助力公司主业发展。
  一是积极响应上交所发布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公司编制并发布《2024年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在持续聚焦主责主业,显著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多措并举做实资产,全面推进提质增;牢固树立回报股东意识,积极探讨通过多次现金分红、控股股东增持等措施提升市值管理能力等方面推进落实。加紧研究现金分红与股价的内在联系,评估现金分红比例、股息率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影响。
  二是增强分红可预期性,增加投资者获得感。发布《关于收到控股股东提议实施中期分红暨落实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在符合利润分配的条件下制定并实施2024年度中期分红预案。公司根据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的最新工作精神,主动应对新“国九条”关于“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的指导要求,综合考虑公司所在行业特性、竞争格局、经营模式、所处发展阶段、盈利水平、资金需求及考核等因素,克服宏观环境与行业压力,考虑通过中期分红提振市场对公司股价信心及投资者获得感,并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具体议案,于8月30日经董事会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三是持续优化提升资产资金,有效落实“做实资产”。公司制定《2024年资产资金优化提升专项工作方案》,系统梳理持有金融资产,结合被投标的的财务状况、分红情况、股价表现等,在合理价格区间内进行处置。所获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用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
  四是持续跟踪REITs市场表现,择机通过扩募开展资产盘活。公司全面梳理可扩募资产,形成储备资产清单,持续跟踪研判政策导向、公募REITs资本市场投融资情况和内部资产经营现状,夯实可扩募资产的估值和合规性,拟择机通过平台扩募开展资产盘活,以确保产品的顺利发行和融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五是积极拓展多元化基金业务,推动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公司积极拓展多元化基金业务,与银行、险资等机构合作设立基金,加快推进基金业务布局,存量基金业务主要投向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公司正在推进各类战略型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基金筹建,助力基建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六是积极筹划市值管理体系。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持续推进提高央企上市公司质量专项工作。公司将积极研究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央企所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三、业务概览
  报告期,世界经济依然低迷,经济逆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碎片化趋势明显,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0%,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公司深入实施“三重两大两优”经营策略,狠抓现汇市场,坐稳“大交通”龙头地位,“大城市”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巩固传统“江河湖海”优势,中交海外“金字招牌”熠熠生光。公司主要业务已覆盖境内外重要战略区域,面向世界、聚焦建设的核心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2024年本公司新签合同额目标计划为同比增速不低于13.5%,收入目标计划为同比增速不低于8.2%。
  报告期,公司新签合同额为9,608.67亿元,同比增长8.37%。新签合同额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境外工程、城市建设等建设需求增加。业务结构不断改善,现汇规模稳步扩张,投资质效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5,362.43亿元。
  报告期,公司各业务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1,960.65亿元(约折合278.21亿美元),同比增长38.88%,约占本公司新签合同额20%。其中,新签合同额在3亿美元以上项目总合同额137.98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新签合同额的50%。经统计,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共在13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各业务按照公司股比确认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608.20亿元,预计在设计与施工环节本集团可承接的建安合同额为546.29亿元。
  (一)业务回顾与市场策略
  1.国内市场
  报告期,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7.4%,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5%。
  报告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国家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报告期,公司扛起“大国重器”使命担当,坚定践行交通强国战略,承担交通强国建设标志性工程平陆运河,提供一体化设计建设方案。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承平高速成功入选首批交通部零碳试点项目。聚焦“3060”双碳目标,依托数字化、智慧化管理赋能,持续打造中国海上风电第一品牌,报告期实现新签合同额107.58亿元,获海南、福建等多地新签项目。全面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市政管网建设、老城区改造、人居环境及生态提升等一批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在乡村振兴、城
  市更新等民生福祉领域积极作为。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先进技术研究,深度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发挥“大城市”“大交通”“江河湖海”产业联动优势,加大内外部资源整合力度,为市场提供一揽子、高品质“中交方案”。
  2.海外市场
  报告期,大国博弈导致国际关系加速演变,政治和经济风险不断加大,部分经济体主权债务隐患犹存,全球基建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竞争逐渐升级为产业链条与产业生态竞争,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基于科技变革、产业变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催生诸多新业态、新模式,基建行业发展面临新一轮整合,跨区域间交通互联互通需求增加,重大项目、优质项目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释放大量增长空间。
  报告期,公司积极应对国际和行业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扎实推进“公司国际化”各项工作,持续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兼顾传统主业优势和新兴市场拓展,形成了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经营质效和发展规模稳步提升。马东铁、波哥大地铁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新签沙特新城等多个重大项目,沙特市场成为亮点。新加坡新签跨岛地铁二期金文泰换乘站EPC等多个项目,形成具有中交特色的“新加坡模式”。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别在长期不断、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取得市场营销成果。牢抓围绕“非洲工业化起步”“非洲一体化发展”和“非洲自身互联互通”需求取得非洲市场新机遇。粤港澳、中亚等地成功签约一批环保和管网项目,新兴业务再添发展新动能,“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报告期,公司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新签合同额207.29亿美元。其中,中东地区实现新签合同额48.03亿美元。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累计新签合同额2,554.87亿美元。
  公司坚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以打造“连心桥”“致富路”“发展港”和“幸福城”为抓手,高水平策划实施“一带一路”沿线惠及两国政府和当地社会民生工程,坚定不移地推动海外业务向“高质量、惠民生、可持续”方向发展。
  3.分业务情况
  (1)基建建设业务
  基建建设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在国内及全球兴建港口、道路与桥梁、铁路、水利水电、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筑及环保等相关项目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按照项目类型划分,具体包括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城市建设、海外工程等。
  报告期,本公司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为8,633.78亿元,同比增长9.39%。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1,913.91亿元(约折合271.52亿美元)。其中,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586.13亿元,本公司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543.30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0,137.80亿元。
  按照项目类型及地域划分,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城市建设、境外工程的新签合同额分别为458.95亿元、1,409.14亿元、127.49亿元、4,724.29亿元、1,913.91亿元,分别占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的5%、16%、2%、55%、22%。
  ①港口建设
  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建设企业,承建了建国以来绝大多数沿海大中型港口码头,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本公司形成实质竞争的对手相对有限。
  报告期,本公司于中国境内港口建设新签合同额为458.95亿元,同比增长4.64%,占基建建设业务的5%。其中,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17.88亿元,本公司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11.82亿元。
  2024年1-6月,按照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沿海与内河建设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为1,025.22亿元,同比增长9.5%。沿海港口投资热点在国际枢纽海港和南北海上运输通道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等领域,内河区域重点攻坚“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十四五”期间新增2,500公里通航目标。
  本公司以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和成立智慧港航产业联盟为依托,紧跟战略区域经营布局,深度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要区域,紧盯重大项目,成功落地平陆运河主体工程、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防波堤一期工程项目、重庆港主城港区洛碛作业区一期项目等重点项目。
  ②道路与桥梁建设
  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道路及桥梁建设企业之一,在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以及跨江、跨海桥梁建设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在全国同行业市场处于领军地位。公司公路业务实现了从单一产业链到全产业链(规划策划、可行性研究、投融资、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资产处置)的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全过程一体化咨询服务产业格局。在公路行业具有领先的技术力量、充足的资金能力、突出的项目业绩、丰富的资源储备、良好的信誉等优势,能够提供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咨询服务。在特大跨径悬索桥建造等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在高寒冻土技术研究方面,在桥岛隧工程等全产业链和综合一体化服务方面,形成超越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与本公司形成竞争的主要是一些大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基建建设企业。
  报告期,本公司于中国境内道路与桥梁建设新签合同额为1,409.14亿元,同比减少31.55%,占基建建设业务的16%。其中,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345.03亿元,本公司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351.61亿元。
  2024年1-6月,按照交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公路建设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为12,393.25亿元,同比减少10.4%。“十四五”期间,国家高速公路建设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目标,以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导向,缓解区域间路网发展需求不平衡,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据统计,全国公路“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项目建设规模约42,000公里,总投资额约31,00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约10,500公里,投资额约19,000亿元;普通公路建设规模约31,800公里,投资额约12,000亿元。“十四五”中期规划调整后,更加强化前端引领和绿色低碳转型,分区域梳理穿城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繁忙路段提级扩容、干线通道、过江跨海等关键性工程。市场布局来看,粤港澳、长三角、华中、东北、西北以及京津冀等区域,市场空间较为广阔。
  报告期,公司紧跟交通强国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发力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市政化改造、智慧交通、“交通+新能源”等增量市场,参与建设广西省南宁二环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河南省渑池至淅川高速公路项目(淅川至豫鄂省界段)、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荷坳至深圳机场段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施工项目、湖南省白果至南岳(含衡山支线)高速公路施工总承包项目等多个优质公路项目。
  ③铁路建设
  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建设企业之一,锚定全面建成科技领先、管理先进、品质卓越的世界一流轨道交通综合服务商战略目标不动摇。国内市场,公司凭借自身出色的建设水平和优异的管理能力,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但与中国境内两家传统铁路基建企业在中国区域的市场份额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境外市场,公司成功进入非洲、东南亚等铁路建设市场,建成运营及在建多个重大铁路项目,“中交铁道”品牌名片在国际市场影响力举足轻重。
  报告期,铁路围绕完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大力推进城际铁路,加快发展市域铁路,完善路网布局,全国最长铁路隧道易贡隧道进入正洞掘进。公司已围绕设计咨询、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维护,形成轨道交通业务全产业链布局。依托公司在公路、机场等产业优势,创新打造“轨道+”城市综合运营解决方案。公司坚定践行交通强国战略,成功新签江苏省宿迁市潍宿高铁江苏段站前3标项目、深圳至南宁高铁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施工总价承包(SNSG-2标)项目等建设工程,擦亮“中交铁道”品牌名片。
  报告期,国家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3亿元,同比增长9.6%。据统计,全国铁路共完成项目招标76个项目,总招标额1,517.73亿元。从发包量来看,公司市场份额6%,为行业第三名,路外第一名。本公司于中国境内铁路建设新签合同额为127.49亿元,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
  ④城市建设等
  本公司广泛参与房屋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等城市建设,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同时,公司加快水利水电、生态环保、城市水环境治理等新兴产业布局,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报告期,本公司于中国境内城市建设等项目新签合同额为4,724.29亿元,同比增长21.81%,占基建建设业务的55%。其中,来自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223.22亿元,本公司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179.88亿元。
  按照项目类型划分,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水利、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海上风电、生态环保及其他分别占城市建设新签合同额的44%、17%、5%、5%、3%、2%、2%和22%。
  2024年,国家将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形成更高发展需求。多项国家政策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助力优势城市群、都市圈房地产和城市更新市场总体企稳向好。民生工程释放行业发展新动能,老旧小区改造、集体租赁住房、政策性安居房、医院学校、公共服务等市场需求不断增强。双碳目标战略下,房屋建造方式加快转变,数字建造、绿色建造、建筑工业化进入发展快车道。城市人口聚集对公共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更新、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智慧停车、管网改造等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报告期,公司全面对接新型城镇化战略,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和城市更新行动带来的新一轮片区开发建设需求,签约重庆沙坪坝区井双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杭州市良渚新城“元城智谷”综合开发项目等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片区开发模式不断成熟,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聚焦民生所需,肩负企业担当,签约湖北、成都、福建等地安置房项目,推进江苏、广州等多地改扩建项目,在民生房建领域深耕拓展。发力城市复杂交通、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细分领域,落地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一期EPC项目、重庆智慧停车礼嘉片区及九曲河片区停车楼项目、成都国际领创智慧数字设施农业植物工厂中心产研园等项目,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合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致力建设美丽中国,在山东、四川等多地参与流域治理、污水处理项目。聚焦双碳目标,打造“中交海风”专业平台,上半年实现新签合同额107.33亿元,获海南、福建等多地新签项目,公司拥有多项全国领先的海上施工及运维技术,新兴业务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⑤海外工程
  本公司基建建设业务海外工程范围包括道路与桥梁、港口、铁路、机场、环保、地铁、建筑等各类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报告期,本公司基建建设业务中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1,913.91亿元(约折合27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4.23%,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2%。
  按照项目类型划分,道路与桥梁、城市建设、港口、城市轨交、铁路、其他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25%、20%、17%、15%、11%、12%。
  按照项目地域划分,非洲、亚洲(除港澳台)、大洋洲、欧洲、拉丁美洲、港澳台及其他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31%、30%、20%、9%、5%、5%。
  公司立足全球视角,发挥主业优势,积极配合和服务国家战略,以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为契机,充分发挥在“大城市”“大交通”“江河湖海”领域优势,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沿线民生改善,主动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报告期,公司中标塞内加尔Ndayane新港项目、阿尔及利亚安纳巴港扩建矿业码头项目、马来西亚砂拉越沙马拉组天然气管线EPCIC项目、澳大利亚昆州机车车辆扩建项目、澳大利亚悉尼西北水处理中心项目等。肯尼亚蒙内铁路安全运营7周年,日均开行6.4列客运列车、15列货运列车,累计发送旅客1286万人次、货物3287万吨。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四电系统工程正式启动,塞尔维亚鲁马快速路控制性工程塞尔维亚在建第一长隧单洞累计进尺突破3000米,秘鲁钱凯港项目1号码头泊位主体结构施工顺利完成,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完成波哥大历史最大的交通改道。
  报告期,公司持续深化海外升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坚决服务服从国家重大战略。深入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积极践行“三大全球倡议”。把优质资源向重点国家地区倾斜,重点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卡点、堵点以及国家领导人重点关注的海外重大合作项目,统筹做好马东铁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等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深入研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建设一批“小而美”项目,讲好中交海外故事。纵深推进“公司国际化”升维。推动“公司国际化”升维,进一步整合重点国别的后台管理机构,围绕“O”的组建运行考核机制深入研究,尽快完成第三批国别组织“O”的组建。各平台公司持续夯实精益管理,通过信息化、数字化不断提升管控手。深入研判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加大公司全球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推动公路、桥梁、铁路、港口等优势领域中国标准、中国技术“走出去”,为提升公司海外竞争力提供坚实基础。
  (2)基建设计业务
  基建设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咨询及规划服务、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工程顾问、工程测量及技术性研究、项目管理、项目监理、工程总承包以及行业标准规范编制等。
  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港口设计企业,同时也是世界领先的公路、桥梁及隧道设计企业,在相关业务领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与本公司相比,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竞争力相对较弱。公司全资子公司中交设计(600720.SH)于2023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资产交割完成后,中交集团设计板块专业化整合初步完成,中交设计成为国内最大的设计类上市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的龙头引领作用,大力拓展高端市场,助力集团业务发展与升级。
  在铁路基建设计业务方面,本公司在“十一五”期间进入该市场领域,目前主要业务分布于海外铁路项目以及国内轨道交通项目。
  报告期,本公司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为326.56亿元,同比增长21.91%,增加主要来自于港口码头内河航道EPC项目增加所致。其中,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14.13亿元(约折合2亿美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1,850.17亿元。
  按照项目类型划分,EPC总承包、勘察设计及其他项目的新签合同额分别是218.50亿元、108.06亿元,分别占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的67%、33%。
  报告期,公司持续强化传统基建设计业务的压舱石作用,重点关注综合立体交通网和大型综合型项目,在大交通、大城市领域笃定前行;强化设计咨询前端带动作用,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形成的产业格局和新增长点,加大高端策划,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探索全产业链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全产业综合优势,推动大项目落地。平陆运河建设中,公司以一体化方案全面参与枢纽、航道、桥梁等相关工程,为项目规划策划和落地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水运业务,聚焦“双碳目标”,围绕新能源港口建设成功新签江苏华电赣榆LNG接收站项目码头工程EPC项目、江苏连云港市海州
  新能源项目一期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等项目,推动能源结构绿色化转型;紧盯海港升级改造,内河航道整治市场机会,新签京杭运河湖西航道(上级湖段)改造工程EPC项目、天津南港乙烯外购轻烃原料配套项目码头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等,传统主业市场份额持续巩固。路桥业务,充分发挥公司公路设计绝对领先优势,落地杭州市新青年大道改建工程(吴兴大道-区府路大桥段)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河南南阳嵩内高速/桐邓高速工可/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项目。响应“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签约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乡村振兴能力高效提升建设项目等乡村道路建设,拓展下沉市场份额。城市业务,坚持扎根城市、深耕城市、经营城市,签约福建省江阴港城经济区(蓝园片区)开发建设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和四川省内江市威远经开区页岩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供水及污水处理建设-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等城市开发项目。新兴产业,持续打造“中交海风”品牌,在烟台市、汕头市、东营市等全国各地开展海上风电勘查、监理、咨询工作。
  (3)疏浚业务
  疏浚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基建疏浚、维护疏浚、环保疏浚、吹填工程、流域治理以及与疏浚和吹填造地相关的支持性项目等。
  本公司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疏浚企业,在中国沿海疏浚市场有绝对影响力。中标洞庭湖生态修复试点项目。
  报告期,本公司疏浚业务新签合同额为596.83亿元,同比减少4.11%。其中,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26.01亿元(约折合3.75亿美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063.02亿元。
  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企业,在中国沿海疏浚市场有绝对影响力。业务覆盖港口疏浚、航道疏浚、吹填造地、流域治理、浚前浚后、环境工程等领域。拥有目前中国最大、最先进的疏浚工程船舶团队,耙吸挖泥船及绞吸船的规模居全球首位。报告期,本公司持续优化资产结构,稳步推进投资建造和购置重大疏浚船舶装备,淘汰部分老旧低效的落后船舶,优化绞吸船等装备调度机制,提高施工利用率。
  全国沿海疏浚投资市场相对稳定,为疏浚行业提供稳定的市场份额,起到压舱石作用;随着“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的铺开,内河航道市场投资逐年提升,京杭大运河、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赣粤、湘桂运河等重大内河项目受到国家和社会更多的关注;依据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水库库容管理的指导意见》,水库清淤工程在未来十年有较大释放空间。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水运建设总投资保持稳中略升的趋势,其中内河投资为主要增长点,为公司未来疏浚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报告期,公司集中优势力量,推动重大项目经营,中标大小嶝、梅山港、小洋山、黄骅港等一批重点项目,在湖库清淤、内河航道、水利工程等转型领域取得突破。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在大生态环保、水资源增量市场发声发力,推进水源地保护、流域水生态修复、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一批具有全局带动性、目标导向性的重点项目落地。
  (4)其他业务
  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公司全产业链盾构机的装备制造、物资集中采购、金融产业支撑等业务。
  公司盾构装备成套技术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制造、维修直径3.64米至16.07米盾构机百余台,在南京纬三路/和燕路、上海机场联络线、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等大盾构项目与国际一流盾构厂商竞技创新,在跨越江河湖泊及超大、特大城市集约化发展领域建立核心优势。在福州地铁运用双模盾构,通过模式转换适应多种水文地质条件,较传统方法大幅提高施工功效,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公司物资集采模式持续优化,建立内贸企业管控方案,强化源头集采落到实处;动态调整集采目录,探索不同品类区域集采,落实地材集采工作,扩大集采
  效益;与境外国别区域开展区域集采工作,完善公司海外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升国际化采购管理水平。
  报告期,本公司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为51.50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11.44亿元。
  4.报告期内签订的部分主要经营合同(
  (1)基建建设业务
  (2)基建设计业务
  5.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情况
  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前实施部分“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2024年上半年,国家部委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文件、组织开展多个专项行动,逐步细化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非主业投资、海外投资、PPP存量项目处理等监管要求,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突出做好稳投资工作,有效防范化解投资风险,实现投资质的有效提升何量的合理增长。
  “十四五”以来,公司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严格控制投资总量,引导各类资源投向重点业务、关键领域,防范行业类、区域类、模式类系统风险;健全制度体系建设,对已有制度全面梳理并系统升级,形成覆盖全口径、全流程的投资制度体系;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注重项目甄别、严格投前评审、加强投中管控、妥善化解风险、严格违规追责,稳步提升项目质量和业务结构;强化“能投会卖”,积极谋划资产盘活,提高资产周转效率。
  报告期,公司根据宏观政策变化情况,积极调整市场开拓及经营策略,坚持深化“三重两大两优”策略,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以提升资本回报为导向,控总量、优增量,践行价值投资理念,持续优化投资“区域结构、业务结构、周期结构、盈利结构、现金流结构”,夯实投资管理,提升投
  资质效,防控投资风险,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重点带动公司“进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推动“三新”业务培育壮大,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增长点。境内新批复项目总量得到较好控制、周期结构进一步改善、领域和区域布局更加合理、投资主体更加集中。期间落地山西省祁县至离石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等系列优质路桥项目,“大交通”领域主业优势不断巩固。参与杭州市良渚新城“元城智谷”综合开发项目、重庆沙坪坝区井双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等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重大项目,成功进入杭州、重庆等核心地区城市更新市场,“大城市”领域投资模式不断成熟,投资质效不断提升。
  同时,公司在推动业务发展面临着不少新的风险挑战。2023年受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减少和PPP新机制影响,地方政府及投资平台的基建投资项目前融资金需求日益增加,12省市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对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挑战。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房地产市场呈持续下行态势。尽管国家及地方政府频繁出台房地产调控优化、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政策,但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速度仍相对缓慢,行业形势依然严峻。
  (1)新签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情况
  报告期,投资类基础设施市场增速放缓,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部分重点省市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适宜投资区域进一步收窄。公司积极应对政策调整,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引领做强投资,推动资源向重点项目、重要区域、重大市场、中短周期项目倾斜,严控投资总量、严把投资标准、优化投资结构、强化预算收支管理。期间来自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境内合同额为608.20亿元,预计合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为546.29亿元。其中:BOT类项目、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政府付费项目确认的合同额分别是322.52亿元、177.97亿元和107.71亿元,分别占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合同额的53%、29%和18%。
  (2)政府付费项目以及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情况
  本公司政府付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4,045亿元,累计收回资金为779亿元。
  本公司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1,785亿元,实现回款为1,566亿元。
  (3)特许经营权类项目
  截至2024年6月30日,经统计本公司对外签约并负责融资的并表项目(如有变化以最新统计数据为准),特许经营权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2,144.62亿元,进入运营期项目32个(另有33个参股项目),报告期运营收入为41.36亿元,净亏损为10.78亿元。经审阅,截至2024年6月30日尚未完成投资额为523.40亿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