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提供证券经纪、资产管理、投资银行、期货经纪、基金管理、研究咨询等综合金融服务并从事自营投资与交易,分为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投资与交易、研究服务五大板块。

  • 产品类型:

    财富管理、投资与交易、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研究服务

  • 产品名称:

    财富管理 、 投资与交易 、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 、 公募基金管理 、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 、 期货资产管理 、 投资银行 、 研究服务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代销金融产品。(按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核定的期限和范围从事经营)。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20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融资融券:期末维持担保比例(%) 242.69 266.95 255.47 299.38 -
融资融券:融资融券余额(元) 308.93亿 286.47亿 262.55亿 262.05亿 230.82亿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上海市(个) 13.00 - 13.00 13.00 1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云南省(个) 6.00 - 7.00 7.00 5.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内蒙古自治区(个) 1.00 - 1.00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北京市(个) 13.00 - 13.00 13.00 1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吉林省(个) 6.00 - 7.00 7.00 7.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四川省(个) 7.00 - 7.00 7.00 6.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天津市(个) 6.00 - 6.00 6.00 6.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宁夏回族自治区(个) 1.00 - 1.00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安徽省(个) 4.00 - 4.00 4.00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东省(个) 13.00 - 13.00 12.00 1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西省(个) 2.00 - 2.00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东省(个) 36.00 - 36.00 35.00 3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西壮族自治区(个) 4.00 - 4.00 4.00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个) 1.00 - 1.00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苏省(个) 13.00 - 13.00 13.00 1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西省(个) 7.00 - 7.00 8.00 8.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北省(个) 6.00 - 6.00 6.00 6.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南省(个) 22.00 - 23.00 23.00 2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浙江省(个) 58.00 - 58.00 58.00 56.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北省(个) 6.00 - 6.00 6.00 5.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南省(个) 105.00 - 105.00 104.00 10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甘肃省(个) 1.00 - 1.00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福建省(个) 4.00 - 5.00 5.00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贵州省(个) 4.00 - 4.00 4.00 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辽宁省(个) 9.00 - 9.00 9.00 9.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重庆市(个) 3.00 - 3.00 3.00 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陕西省(个) 5.00 - 5.00 5.00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青海省(个) 1.00 - 1.00 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黑龙江省(个) 1.00 - 2.00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个) 358.00 362.00 363.00 361.00 347.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1%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锦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500.00万 2.75%
北京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
3550.00万 1.78%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90.20万 0.85%
锦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656.67万 0.83%
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00.00万 0.70%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积极应对复杂环境,锚定“成为财富管理特色鲜明、高质量发展的大型综合类券商”战略,落实“快速发展、高效经营、扬长补短”经营方针,凝心聚力、提质增效,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1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2亿元,连续5年增长,创7年新高。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规模持续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224.42亿元,同比增长22.48%;净资产460.91亿元,同比增长5.05%;财务杠杆倍数为3.69。
  (一)...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积极应对复杂环境,锚定“成为财富管理特色鲜明、高质量发展的大型综合类券商”战略,落实“快速发展、高效经营、扬长补短”经营方针,凝心聚力、提质增效,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1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2亿元,连续5年增长,创7年新高。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规模持续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224.42亿元,同比增长22.48%;净资产460.91亿元,同比增长5.05%;财务杠杆倍数为3.69。
  (一)财富管理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是本集团快速发展业务布局中的第一动力,包括证券经纪、信用业务、期货经纪、机构业务、代销金融产品等。
  报告期内,本集团升级业务打法,激发新活力,实现核心业务市场份额回升。
  1、证券经纪业务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分层分级的精细化服务,客户数和市场份额双提升。公司一方面通过金融科技,线上线下相结合,持续围绕个人零售客户、个人高净客户、机构客户三大客群,丰富客户画像,深挖客户业务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扁平化、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精细管理,提升服务效率,持续打磨服务于三大客群的客户服务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客户数量继续增长,新增客户数近124万户,客户总数超1,600万户;公司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21.74亿元。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市场份额回升至约2.90%,为近三年新高。
  立足于客户体验,加大科技赋能,全面提升小方APP性能,客户满意度提升。报告期内,小方APP月活峰值、日均APP访问次数、人均日访问时长同比增长7.6%、16.2%、12.1%,客户NPS(净推荐值)年初为22.39%,报告期末提升至40.00%,增加17.61个百分点,用户粘性、满意度均显著提升。
  小方APP凭借其使用的流畅性、系统的稳定性等优势荣获《每日经济新闻》2023金鼎奖“最受用户喜爱APP”。
  2、信用业务
  加强线上客户开发、内部多业务协同和业务风险管理,两融余额市场份额、信用账户数量保持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传统线下渠道优势基础上,积极开拓线上获客渠道,加强线上客户开发力度;通过打造专业投顾团队、公司内部多业务协同、开展业务专项推动活动等一系列措施,维护存量客户;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业务风险抗压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两融余额308.93亿元,市场份额由年初1.70%提升至1.87%;公司信用账户数量达到22.64万户,同比增长13.75%,2023年新增信用账户2.74万户,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市场份额7.36%。公司两融业务整体风险可控,连续五年未新增风险账户,有两融余额的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42.69%。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待购回余额8.86亿元,净值3.87亿元。
  3、期货经纪业务
  多举措拓展新客户,日均客户权益规模快速增长。本集团通过方正中期期货开展期货经纪业务。报告期内,方正中期期货通过挖掘新业务、抓住新品种上市机遇、加强与互联网渠道合作、在本集团内推进证券期货合作模式等多种方式拓展新客户群体,增加客户数量;创新产业服务新模式,持续发力龙头产业,加强与大型金融机构合作,提升公司机构客户规模。方正中期期货实现日均客户权益规模288.81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7.79%。
  报告期内,期货经纪业务实现净收入5.49亿元,手续费收入行业排名第9。方正中期期货实现营业收入7.99亿元,净利润2.0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0.07%。
  4、机构业务
  机构经纪业务快速破局。报告期内,公司机构客户开户数及新增资产同比增长近200%;机构客户交易份额提升近一倍,占公司所有新开户交易份额50%以上;通过在全国推行区域代销,公司私募类产品销售规模大幅增加,带动私募产品户交易规模大幅提升。报告期内机构客户产品销售规模保持300亿元以上。
  投行类业务稳定承揽。公司遍布各地的分支机构持续为投资银行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渠道支持,报告期内分支机构新增储备债券项目36单、投行股权项目14单。
  报告期内,公司机构业务实现收入2.04亿元。
  5、代销金融产品
  研究产品,提升资产配置能力,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峰值超910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深耕公募核心池,加强ETF投教,助力客户逆势布局;严选私募管理人,丰富产品策略,在量化策略及金融衍生品策略上实现突破;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举办资产配置大赛、ETF大赛等多项活动,提升营销人员资产配置能力。公司金融产品保有规模稳定在800亿元以上,峰值超过910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公募股混基金规模229.14亿元,同比提升2.58%。
  报告期内,公司代销金融产品实现收入2.74亿元。
  (二)投资与交易业务投资与交易业务是本集团快速发展业务布局中的第二动
  力,包括固定收益投资、权益投资、另类股权投资、交易与衍生品业务。报告期内,本集团以“扩规模、提收益,构筑新优势”为目标,重配债、轻配股,着力控制业务风险,最终实现资产规模持续提升,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步提升,在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提升至15.39%,较上年上升4.15个百分点,该项业务优势逐步凸显。
  1、固定收益投资
  投资能力持续提高,年收益率继续保持11%以上。
  2023年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公司充分运用杠杆,抓住配置和波段交易机会,收入保持稳健。报告期内,公司固定收益投资实现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19.02%,收益率达11.39%。
  2、另类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项目及规模持续增加,多个项目IPO成功。本集团通过方正证券投资开展另类股权投资业务。报告期内,方正证券投资继续深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等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完成股权投资项目12个,投资金额2.52亿元,以股权投资支持优质的实体企业发展。
  方正证券投资的鼎智科技(873593.BJ)、宁新新材(839719.BJ)、纳科诺尔(832522.BJ)、广厦环能(873703.BJ)均在报告期内实现北交所IPO。截至报告期末,方正证券投资存续股权投资项目36个,同比增加28.57%;总投资金额14.51亿元,同比增加10.43%。
  报告期内,方正证券投资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元,净利润1.01亿元。
  3、交易与衍生品业务
  销售交易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债券股票销售收入齐增长。
  报告期内,债券销售交易业务实现收入8,580.12万元,同比增长29.87%;股票销售交易业务实现收入4,243万元,同比增长32.49%,业务规模约76亿元;报价回购业务规模峰值超过28亿元,参与客户总数超过68万户,较上年新增约12万户,增幅20%以上。
  债券投资顾问业务稳中有升,收入结构明显改善。报告期内,债券投资顾问业务逐步向多元化业务模式、多样性客户覆盖转型,公司签约客户总数增至133家,地域范围覆盖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增签约规模223亿元,同比增长12.63%,保有资产规模峰值265亿元。截至报告期末,签约规模保有量202亿元,同比增长14.77%。
  基金做市业务连续多年保持行业前列。报告期内,公司再度荣获2023年上交所上市基金主做市商年度综合评价AA级、深交所基金流动性服务商评级AA级。报告期末,公司基金做市数量达到600只,同比增长20.48%。
  衍生品业务稳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收益互换业务新增名义本金76.32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场外期权业务新增名义本金37.34亿元,同比增长18.31%。方正中期期货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上海际丰净增2个期货做市商资格,参与28个期货品种及3个期权品种的做市业务,交易量超过2,650万手,同比增长42.79%;期货做市成交金额11,744.47亿元,同比增长7.30%;场外衍生品名义成交本金约217亿元,同比减少30.64%;参与41个“保险+期货”项目,为23万吨以上的农作物提供价格风险管理,涉及场外期权名义本金9.34亿元。
  4、权益投资
  控制投资规模,做好风险防控,收益好于市场主要指数。
  报告期内,A股市场震荡、热点快速频繁切换,公司坚持多策略稳健投资,控制股票投资仓位和品种,严控回撤,主动权益投资业务较好地防御了市场风险,小幅亏损0.36亿元,投资收益率好于市场主要指数。
  (三)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是本集团快速发展业务布局中的第三动力,包括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公募基金管理、证券资产管理、期货资产管理等业务。报告期内,本集团以“追求特色,强化协同,打造新引擎”为发展目标,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规模、收入实现高速增长,成为聚焦特定产业的特色券商私募股权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净利润均再创新高。
  1、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
  “募投管退”良性循环,管理规模和收入持续增长,形成投资特色。
  本集团通过方正和生投资开展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业务。报告期内,方正和生投资设立了铜陵和生鼎智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安徽和生星图空天智能产业基金(有限合伙)2只基金,认缴规模合计30.60亿元;投资方面,着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大科技、大健康领域,投资41个股权项目,投资金额合计25.03亿元;投资标的公司芯联集成(688469.SH)、芯动联科(688582.SH)在科创板上市,宜明昂科(1541.HK)在港股上市,另有2个项目已递交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截至报告期末,方正和生投资已累计投资170个项目,投资金额91.21亿元;管理存续私募基金21只,基金认缴规模191亿元,形成了中早期基金、成长期基金兼备、布局完整的基金梯队。方正和生投资报告期内退出项目14个,项目收益良好。
  报告期内,方正和生投资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净利润1.86亿元。方正和生投资荣获“投中2022年度中国最佳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TOP10”“清科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100强”等多项荣誉。
  2、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基金管理规模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再创新高。
  本集团通过方正富邦基金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方正富邦基金做强主动权益产品、做大固定收益产品、布局特色指数产品,打造多元投资管理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方正富邦基金已创设并管理46只公开募集的证券投资基金,其中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10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只、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14只、货币市场基金2只;管理基金份额620.38亿份,同比增加111.19亿份,增幅21.84%;管理公募基金资产规模611.67亿元,同比增加111.82亿元,增幅22.37%。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的业绩评价,2023年方正富邦基金权益类产品平均收益率-10.87%,行业排名67/164;2023年方正富邦固定收益类产品平均收益率4.31%,行业排名28/167。
  方正富邦基金报告期内管理私募资产管理计划39只,产品涵盖现金管理类、债券类及主动权益类等,资产管理规模163.54亿元,同比增加47.82亿元,增幅41.32%。
  报告期内,方正富邦基金实现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6.41%,实现净利润4,459.50万元,同比增长63.66%。
  3、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受多重因素影响,管理规模及收入下降。报告期内,公司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全面布局固定收益类、权益类、FOF类和量化类,公私募业务协同发展,丰富产品线布局,但受银行委外规模下降、存续的历史受托业务逐步到期、个别管理产品变更管理人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受托资产总规模5 576.80亿元,同比减少18.95%。
  报告期内,公司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净收入1.66亿元。
  4、期货资产管理业务方正中期期货为客户提供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
  管理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方正中期期货受托资产规模29.83亿元,其中自主管理产品规模15.45亿元,占总管理规模的51.79%;个人客户占比10.49%,机构客户占比89.51%。
  (四)投资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是本集团快速发展业务布局中的第三动力,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并购重组、新三板推荐挂牌、财务顾问等业务,由方正承销保荐开展。报告期内,方正承销保荐积极发挥资本市场融资中介功能,优化内部管理,强化项目承揽与储备,股权业务实现提升,债券业务稳健发展。
  发挥融资中介功能,股权承销规模与排名提升。方正承销保荐积极推进全面注册制下的业务调整,完成股权承销金额41.23亿元,行业排名第25,较上年提升4名;其中,完成宁新新材(839719.BJ)北交所IPO项目,为企业募集资金3.42亿元,荣获证券时报主办的“2023年中国证券业IPO销售投行君鼎奖”;完成中矿资源(002738.SZ)、岱勒新材(300700.SZ)、广东鸿图(002101.BJ)等3家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37.81亿元。
  方正承销保荐新三板业务持续督导企业73家,包含创新层16家、基础层57家。报告期内,方正承销保荐股权业务实现收入0.77亿元。
  积极承销地方政府债券,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正承销保荐完成公司债、企业债、非政策性金融债、地方政府债等各类债券承销规模196.82亿元,其中公司债、企业债承销规模141.26亿元,行业排名第47。方正承销保荐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券承销工作,报告期内,承销地方政府债48只,为全国14个省市及自治区政府募集资金逾23亿元,为地方基础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自身作用。
  报告期内,方正承销保荐债券业务实现收入1.02亿元。
  报告期内,方正承销保荐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
  (五)研究服务业务
  研究服务业务是本集团快速发展业务布局中的第三动力,致力于以专业的研究品质助力公司成长、客户成长,成为值得客户持续信赖的头部卖方研究机构。
  大力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研究实力。报告期内,公司引入宏观、金融、电子、商社、军工等多位行业知名分析师,不断完善研究体系和管理机制,坚持深度研究,为公募基金、保险、银行理财子公司、私募基金等资本市场客户以及公司内部其他业务发展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研究和咨询服务。公司对外发布研究报告3,600余篇,开展路演、调研、培训等各种研究服务累计超过16,000次。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研究服务、产品销售及做市交易,实现佣金分仓收入3.01亿元。
  (六)业务创新情况与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影响,以及风险控制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衍生品业务持续拓展场外期权、收益互换等衍生品业务创新,丰富交易策略,探索新的挂钩标的种类及收益结构。公司对场外衍生品业务制订具体风险限额和风控标准,将Delta、Gamma、Vega等希腊值敞口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建立标的入池、交易对手履约担保比例、标的集中度等管理标准,防范市场风险及交易对手违约风险。
  报告期内,上海际丰新增6个期货做市品种、1个期权做市品种,公司已将新增品种纳入管理体系,保障业务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平稳运行。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我国国民经济回升向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推进。2月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实施,相关配套制度规则同步发布,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完善。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任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为证券行业持续发展、向社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
  证券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走势和结构性行情。A股全年成交额212.10万亿元,同比减少5.55%,沪深两市日均股票成交额8,764.44亿元,同比下降5.27%;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涨幅分别为-3.70%、-13.54%、-19.41%。截至2023年12月末,两融余额1.65万亿元,较上年末提升7.17%。2023年公募基金发行11,534.16亿份,同比减少21.90%,其中股票型基金发行1,426.35亿份,同比减少9.95%,混合型基金发行1,532.59亿份,同比减少44.18%。截至2023年12月末,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存续规模28,342亿元,同比增长14.37%,混合型基金存续规模39,533亿元,同比下降20.89%。A股融资规模减少,债券融资规模增加。2023年,A股IPO企业共314家,同比下降24.52%,按发行日统计募集资金总额3,590亿元,同比下降31.27%;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7,051亿元,同比下降36.31%;各类债券(包括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等)发行数量51,040只,同比提升7.51%,发行规模710,465亿元,净融资额137,818亿元,同比增长24.46%。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从事的业务为财富管理、投资与交易、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研究服务等相关金融服务业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股东背景雄厚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股东实力雄厚。中国平安通过新方正集团间接控制公司,社保基金会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中国平安是我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是国内金融牌照最齐全、业务范围最广泛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之一。社保基金会是财政部管理的事业单位,作为基金投资运营机构,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公司的股东背景强大,实力雄厚,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
  (二)综合实力突出本集团已经成为一家涵盖多个业务领域的全国性大型综合
  类证券公司,多项业务发展态势良好。财富管理业务客户基础深厚,拥有418家证券、期货分支机构,证券分支机构数量行业排名第2;期货业务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基金做市数量行业领先。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依托股东赋能及自身深厚的行业积累,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大力服务实体经济、聚焦“大科技、大健康”领域,管理规模及投资规模行业居前,屡获行业权威机构奖项,在券商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融资与配置能力增强
  融资规模扩大,配置能力增强。公司积极调配内外部资源,授信机构持续增加,授信规模不断提升,债券发行规模增大,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融资成本降至历史最低,为两融业务、投资交易等业务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公司坚持资金分类配置,合理统筹用资需求,优化监测调整机制,实现资产高效配置,资负利差持续扩大,资产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四)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本集团持续优化协同机制,深化业务协同效能,着力打造高效协同的软实力,以财富管理为核心,“有温度”地长期陪伴客户,精准定位客户需求,有效协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以股权投资联动投资银行业务、以研究服务赋能股权投资和投资银行业务,不断完善“投资+投行+研究”业务协同模式。集团内部协同理念持续深入,协同范围不断拓展,协同种类日益丰富,为各项业务发展蓄能。
  (五)合规风控不断夯实
  公司不断强化合规风控能力建设,践行合规文化,严守合规底线,风险意识深入人心。报告期内,公司多措并举提升分支机构合规岗履职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全面落实子公司合规工作矩阵化管理,严格执行监管新规,升级反洗钱监测逻辑。公司持续推进风险管理的体系化建设,建立限额分层管控机制,深入开展子公司风险垂直管理工作,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加强各类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提升风险信息化管理水平,保障公司经营平稳运行。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一)主营业务分析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3.11亿元,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入400.44亿元,占现金流入总量的54.72%,主要包括: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增加现金89.94亿元,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入资金净增加额167.94亿元,回购业务资金净增加额52.13亿元,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增加90.43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483.55亿元,占现金流出总量的71.16%,主要包括: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净增加176.66亿元,支付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34.27亿元,融出资金净增加50.76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减少9.26亿元,返售业务资金净增加123.39亿元,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34.79亿元,支付的各项税费5.47亿元,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48.95亿元。
  2023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2022年同期减少29.02亿元,主要系本期金融资产规模、回购业务与拆入资金规模变化等资金变动影响所致。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7亿元,其中:投资活动现金流出2.33亿元,占现金流出总量的0.34%,主要为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现金流出。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7.72亿元,其中:筹资活动现金流入331.34亿元,占现金流入总量的45.27%,主要包括:发行长期债券及长期收益凭证收到的现金214.51亿元,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116.83亿元。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193.62亿元,占现金流出总量的28.50%,主要包括: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52.06亿元,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8.98亿元,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132.58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规模、回购业务规模、金融资产投资规模以及两融业务融出资金等方面涉及大额现金的流入流出所致。
  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分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2,224.4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8.30亿元,增长22.48%;公司负债总额1,763.5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6.15亿元,增长28.04%。
  截至报告期末,扣除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后,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698.8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4.54亿元,增长32.28%。扣除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后的公司资产结构如下:
  货币资金及结算备付金116.28亿元,占比6.84%;融出资金(包括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454.24亿元,占比26.74%;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合计986.68亿元,占比58.08%;长期股权投资为5.21亿元,占比0.31%;其他流动资产53.94亿元,占比3.17%;商誉为43.40亿元,占比2.55%;固定资产等其他非流动资产合计39.14亿元,占比2.31%。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质量保持优良,资产结构配置兼顾了各类资产的流动性及收益性,符合公司的战略安排及发展需要。
  截至报告期末,扣除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后,公司的负债总额为1,247.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4.93亿元,增长46.31%。其中,应付短期融资款、拆入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负债合计326.95亿元,占比26.21%;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538.87亿元,占比43.19%;应付债券285.17亿元,占比22.86%;其他负债合计96.64亿元,占比7.74%。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扣除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资产负债率为73.44%。
  报告期末,母公司净资本280.60亿元,风险覆盖率为248.53%,资本杠杆率为14.94%,流动性覆盖率222.99%,净稳定资金率162.26%,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符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六、公司关于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在2023年顺利完成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等重大改革,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和功能正常发挥,依法全面加强监管,坚决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市场乱象,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资本市场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积极进展。
  2024年金融监管层面将加强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大投资端改革力度,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活跃资本市场,这将为证券行业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境内外金融市场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复杂和不确定性因素,也将对证券行业的稳健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证券行业并购重组预期强烈,头部集中趋势强化。证券行业正处在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在监管鼓励走资本集约型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之下,券商IPO和配股融资难度加大,并购整合成为券商做大的可选可行路径;另一方面,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倡导培育一流投资银行、中国证监会鼓励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的背景下,证券行业头部集中趋势将进一步强化。
  证券行业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竞争格局将加速。在集中做大做优做强头部券商同时,随着证券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业务范围扩容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券商同质化的商业模式将无法适应市场环境,众多中小券商只有充分挖掘自身专业特色、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建设将驱动证券行业运营模式变革。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服务形式和运营模式,推动券商对业务及管理进行转型迭代,数字化、智能化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投顾、智能投研、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等方面。2023年以来,随着ChatGPT的发布和不断升级,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在更多应用场景落地,并影响券商的运营模式。
  (二)公司发展战略
  客户至上、专业稳健、开放协同、简单专注、勤奋坚持、追求卓越,成为财富管理特色鲜明、高质量发展的大型综合类券商。
  (三)2024年经营计划
  公司将继续秉承“做大利润、提升价值”原则,持续贯彻“快速发展、高效经营、扬长补短”的经营方针,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三大动力,快速发展
  财富管理业务一方面高质量获客,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做强两融业务、加强产品销售、升级投顾体系,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持续优化成本,提升产能。期货业务加强与证券业务协同,强化风险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固定收益业务扩大交易规模,提升投研能力,严控各类风险,加强回撤控制;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和另类股权投资要强化管理平台建设,夯实投研体系,坚持价值投资、稳健投资,聚焦优势领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交易与衍生品业务坚持中性策略,丰富对冲工具,加强系统运用,增厚收入;权益投资业务坚持绝对收益导向,控风险、稳收益。
  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要快速做大规模,打造产品特色鲜明,风格谱系均衡的成长性公募基金公司;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加强风险管控与集中度管理,升级投研能力,以客户为中心,丰富各项策略产品线,做大主动管理规模;投资银行业务依托本集团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投行,加大优质项目储备力度,加强队伍建设;研究服务业务聚焦分仓市占率提升,做大卖方研究,加大力度拓展私募客户,丰富收入来源,并严守合规底线,保证业务合规稳健发展。
  2、管理聚焦,高效经营
  本集团将聚焦四个方面,全方位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资本效率方面,持续降低融资成本,升级流动性分层管理机制,严控流动性风险;管理效率方面,推行“以产定投”,扩大全成本管理范围,优化投产管理机制,提升管理精细度;资产效率方面,最大程度优化资产配置,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产周转效率;协同效率方面,优化协同机制,持续扩大协同收入。
  3、股东赋能,扬长补短
  本集团积极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充分借助公司股东的多元生态场景、强大综合金融、领先金融科技和完备管理机制,夯实财富管理、投资与交易、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等业务优势;同时进一步推动资产管理、公募基金管理、投资银行和研究服务等业务核心能力建设,持续健全业务协同体系,提高本集团综合实力。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全面风险管理落实情况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升级风险管理战略,在确立自身风险偏好审慎的基础上,借鉴领先实践经验,打造最适合公司发展的风险管理机制,并持续推进专业稳健的文化建设、智能化的系统建设、综合型的队伍建设,给予风险管理充足保障。公司在严格落实《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等各项制度要求的基础上,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工作,保证公司各类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为公司持续稳健经营“保驾护航”。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建制度、招人才、上系统、重投入”等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全方位保障。公司建立多层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了与业务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由董事会及其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及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首席风险官、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履行全面风险管理各项职责分工,建立统一、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公司优化风险管理委员会运作机制,发挥其作为专业委员会的专业、统筹、协调功能,提升风险管理效能。公司致力于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在提供各类风险管理培训给各层级、各类员工的同时,鼓励员工通过轮岗及继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建立符合监管要求并满足公司全面风险管理需求的人才队伍,强化员工岗位和责任意识,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为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要求提供信息技术保障,公司建立并持续升级全面风险管理平台,覆盖全面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各项风险,涵盖信用风险统一授信、统一信评、投后监控,市场风险限额计量、归因分析、异常交易、流动性风险指标测算、压力测试,操作风险事件管理、KRI、RCSA,以及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子公司风险管理等模块。长期而言,公司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确保其紧贴业务发展、与业务复杂程度及风险指标体系相适应,此外引进先进的风险计量引擎和管理工具,实现风险的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同时,通过全面风险管理平台的建设,公司也将从集团层面建成集统一风险门户、统一风险视图、统一风险监控和统一风险报告等功能为一体的风险管理平台。
  通过上述风险管理保障措施,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了持续提升。
  (2)风险覆盖能力
  公司风险管理已覆盖各业务部门、中后台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孙公司,并在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子孙公司内部设立风险管理团队、风险管理岗位或风险管理对接人。
  公司风险管理已覆盖各风险类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和洗钱风险等。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
  (3)风险计量能力
  公司搭建各类业务计量模型,以实现对于各类业务风险的准确计量。
  针对交易类业务,公司建立了多层级的限额指标体系,包括业务规模/敞口、盈亏、VaR、基点价值、期权敏感度指标、持仓集中度、压力测试损失等,同时公司建立并不断完善风险归因模型,根据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结合重大事件剖析市场走势,对持仓、调仓、敞口、盈亏等多个关键指标进行分解,拆解分析盈亏原因及变化逻辑。针对信用类业务,公司在设置业务规模、担保比例、履约保障比例、集中度等信用风险计量指标之外,还优化升级统一授信体系,调整授信标准和计量方式;完善统一信评方案及计量模型,更加合理科学进行评级,提升信用评级准确度。针对流动性风险,公司除每日对净资本、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等监管指标进行动态监控,还设定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7日内流动性缺口、备用金等内部流动性计量指标。在汇总层面,通过子公司垂直化数据报送,实现集团层面跨各类风险类型汇总计量。
  (4)风险监测能力
  公司对于覆盖范围内的主体和风险,均已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测、监控机制。公司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各类业务、各类风险管理办法及配套管理细则,明确监测责任部门、监测方式、监测要求、报告形式、涉及部门及职责。公司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各风险管理系统对各业务各类型风险进行监控,形成定期、不定期风险管理报告。同时,根据《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的要求,公司建设全面风险管理平台,对同一客户相关风险信息、各主要风险类型及风险限额等进行集中管理及监控。监控期内,公司搭建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组合预警指标库、优化财务预警及粉饰模型、优化风险舆情预警、推进系统闭环处理,提升风险预警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风险分析能力
  公司建立了全面、准确的风险分析机制,通过定期、不定期报告,对各业务、公司整体及单项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制定应对方案。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季度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月度向公司执行委员会汇报风险情况,对各项业务、各类风险、各子公司风险情况及其他风险管理事项进行报告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6)风险应对能力
  公司针对各类风险,均已制定可行的风险应对机制和方案。
  公司针对流动性风险、信息系统故障等重大突发事件已建立一系列风险应急机制,明确各类风险的应急触发条件、风险处置组织体系、措施、方法和程序等,并根据制度要求,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2、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交易对手或持仓金融头寸的发行人无法履约或信用资质恶化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公司信用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孖展融资等融资类业务的客户出现违约,不能偿还对公司所欠债务的风险;二是所投债券、信用类产品等投资类业务由于发行人或融资人出现违约,所带来的交易品种不能兑付本息的风险;三是权益互换、场外期权等场外衍生品交易中的交易对手违约给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四是债券正回购和股票期权等经纪业务方面,在结算当日客户资金不足时,代客户进行结算后客户违约的风险。
  在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孖展融资等融资类业务方面,公司构建了多层级的业务授权管理体系,通过客户征信、授信审批、担保品准入与折算率动态调整、逐日盯市、强制平仓、司法追索等方式,建立了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
  在债券投资、信用类产品等投资类业务方面,公司制定了法人客户内部评级与授信管理制度,通过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司法追索等方式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根据客户内部评级进行准入及额度管理,并建立负面清单、行业管控、区域管控等机制进行准入和额度调整。公司建立了风险分类、风险指标监控等存续期管理制度,通过风险分类、压力测试等手段,从投资产品、发行主体、交易对手等不同层面进行信用风险把控,并及时调整内部评级和授信额度。
  在场外衍生品交易业务方面,公司建立了包括投资者适当性、尽职调查、额度管理、潜在风险敞口计量规则、保证金收取及盯市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办法和配套细则,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加强风险管理。
  在债券正回购和股票期权等经纪业务方面,公司建立了事前风险管控、事中实盘盯市、事后风险报告的体系对业务进行管理。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公司建立了较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制定了《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公司自有资金管理办法》《公司资产与负债配置委员会工作规则》《公司同业拆借业务管理办法》等,明确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偏好、制度、组织架构、职责分工、风险指标及限额、报告路径、压力测试及应急方案等。公司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或采取相应手段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公司一贯坚持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运作,明确融资管理、现金流管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由资金运营中心统一负责。公司通过监测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备用金、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7日内流动性缺口等指标,确保维持充裕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在正常及压力情景下能够覆盖未来一定时期的现金流缺口,防范出现流动性风险。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指标均符合监管标准。
  公司按照流动性紧张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流动性风险应对预案,并组织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完善公司流动性风险应对机制,持续提升公司流动性风险应急能力。除开展年度综合压力测试之外,公司针对资产负债配置计划、子公司增资等情况开展流动性专项压力测试,公司根据压力测试结果优化资产负债配置。
  (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所持有的金融工具或产品的公允价值因市场
  价格或估值不利变动而导致公司发生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限额体系,通过风险限额刻画及传导公司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公司对开展大类业务、投资品种、组合策略等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限额,限额种类包括监管限额、规模限额、损失限额、敞口限额、集中度限额、交易限额等。
  公司对持有的金融工具和产品进行逐日重估值,计量业务盈亏、市场风险敞口(VaR和ES)以及设定风险限额指标。公司还建立了压力测试机制,分析持仓头寸在极端情景冲击下的可能损失状况,包括宏观经济衰退、证券市场下跌、利率大幅不利变动、期权波动率不利变动、期货基差不利变动、特殊风险事件等。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受市场利率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公司的生息资产主要为货币资金、结算备付金、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存出保证金及债券投资等。公司的计息负债主要为应付短期融资款、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及应付债券等。
  公司利用敏感性分析作为监控利率风险的主要工具,采用敏感性分析衡量在其他变量不变的假设下,当利率发生合理、可能的变动时,将对利润总额和所有者权益产生的影响。公司债券投资标的主要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地方政府债、信用债等固定收益品种。公司对固定收益资产的利率风险制定了规模、久期、基点价值(DV01)、VaR等风险限额,并通过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品适时对冲。2023年,公司管理层根据债券市场走势及判断,对持仓规模进行动态调整,合理控制风险敞口。
  2)价格风险
  价格风险主要包括权益类证券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公司面临的价格风险主要来自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相关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股票(含股票指数)、基金和商品,以及与其挂钩的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商品期货)。
  本公司控制方向性权益类业务规模,着力发展非方向性以及风险中性权益类业务,对各类业务规模及其风险敞口制定限额。
  针对衍生品的模型风险,本公司建立了模型验证机制。2023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类证券持仓VaR值为0.40亿元。
  3)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公司持有的外币资产及负债占整体资产及负债比重并不重大;在公司收入结构中,绝大部分赚取收入的业务均以人民币进行交易。公司通过降低外币资金的净额来降低汇率风险。
  本公司外汇汇率发生合理、可能的变动时,将对利润总额及所有者权益产生的影响不重大。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流程缺陷、人员操作失误、系统故障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外部事件冲击等造成公司损失的风险。
  为有效管理操作风险,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严格执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系统平台应用,量化绩效考评、培育稳健的风险文化等途径,进一步健全了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公司进一步修订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并严格执行,以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战略需要,公司在总体风险偏好和容忍度框架下,明确操作风险容忍度并严格落实;公司在遵守《公司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各项规定中,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优化风险管理对接人机制,尤其是分支机构风险管理对接人机制,使各项操作风险管理更加规范和通畅,将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全面落实到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孙公司和每位员工,并对公司业务、产品、平台、运营等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的操作风险管控。
  公司继续夯实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维度,覆盖母子公司各个业务单元,明确授权和层级审批,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操作风险事件报告机制,细化具体操作风险管理应用规则,严格风险评估和管控流程。
  公司进一步完善系统平台多项功能,调整RCSA、KRI、LDC三大管理工具应用周期,丰富系统应用流程,不断增强了平台的功能水平和管理效果。
  公司根据操作风险的管理实践,强化操作风险管理绩效考评纳入年度全面风险管理考核体系的力度,进一步督促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履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
  公司重视对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责任意识的培养,通过现场与非现场、集中与个性化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及设立风险专栏、发布风险管理资讯和风险管理参考等方式,搭建多层次风险管理培训体系,及时传递风险管理信息,持续宣导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梳理“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管理理念。
  (5)声誉风险
  1)声誉风险管理
  声誉风险是指由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以及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客户、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了由董事会与监事会、执委会及下设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部门、公司其他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构成的四级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建立了以声誉专员机制为基础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董事会办公室为公司声誉风险的归口管理部门,牵头履行声誉风险管理职责,要求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对经营管理及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声誉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和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对公司声誉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2023年,在全公司范围内持续稳健运行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将声誉风险管理触点下沉到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持续加强声誉风险前瞻敏捷管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针对已触发的声誉事件,严格执行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报告相关操作流程,多元方式、因事施策、高效应对,促进声誉风险下沉。通过制度引领和机制运行,保障了公司声誉风险全流程管理。
  2)声誉风险管理后续工作规划
  根据监管要求与工作实际,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机制有效性;持续运作并不断完善声誉专员机制,通过月报及常态沟通,加强与各业务条线及子公司的联动;前置管理升级,加强声誉风险排查识别,对潜在声誉风险事件做好预案管理;事中积极应对,对已触发的声誉风险事件,精准研判风险等级及动态趋势,强化联动协同,敏捷高效应对,尽量降低声誉风险事件对公司声誉的影响。此外,通过培训宣导等形式,提升公司整体声誉风险管理意识。多措并举,确保声誉风险管理全流程管理落地,积极维护公司声誉。
  (6)信息技术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风险已全面纳入公司风险管理体系,设立信息技术合规风险专岗,加强信息技术风险事件应对,持续完善信息技术内控机制。针对信息技术工作中风险点管理要求,编制了《操作风险手册》,涉及项目建设、变更操作、应急演练等重要信息技术风险控制矩阵分析和控制管理;识别风险点,明确风险防范措施。2023年,通过进一步的细化,将原有27个风险控制点增加至38个,并通过加强控制措施等手段,降低固有风险,保障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有效防范了信息技术风险。至年末,公司所有信息技术关键风险指标均为“安全”。
  信息系统运行保障方面,优化了“两地三中心”的建设,在资源集约化使用、灾备恢复时间(RTO)和灾备数据丢失时间(RPO)等核心指标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实施关键业务系统在不同中心点同时部署,从而实现业务连续性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智能运维平台,日志精析、告警辨析、指标分析和日志速析都建设了相应应用场景,重要系统监控覆盖达到100%、日志管理实现集中采集、深度关联分析、统一告警,有能力在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风险事件和操作风险事件,并及时开展处置工作。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号召,基于DevOps和容器化技术,成功落地了云原生架构体系,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故障恢复能力,减少业务中断风险。
  2023年未发生任何业务中断事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