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检验检测、认证、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计量校准、科研及技术服务等五大综合业务。

  • 产品类型:

    质检技术服务

  • 产品名称:

    检验检测服务 、 认证服务 、 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 、 计量校准服务 、 科研及技术服务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企业总部管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服务;计量技术服务;消防技术服务;实验分析仪器销售;试验机销售;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销售;仪器仪表销售;机械设备销售;标准化服务;安全咨询服务;环保咨询服务;环境保护监测;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节能管理服务;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土地整治服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检验检测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室内环境检测;安全生产检验检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建设工程勘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测绘服务;安全评价业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认证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0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业务营业收入(元) 1.34亿 - - -
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9.86 - - -
检验检测业务营业收入(元) 7.49亿 - - -
检验检测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2.61 - - -
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元) 8735.00万 - - -
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2.00 - - -
计量校准业务营业收入(元) 2031.75万 - - -
计量校准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20.50 - - -
认证业务营业收入(元) 4812.47万 - - -
认证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0.32 - - -
业务收入: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业务(元) - 4.83亿 1.22亿 3.71亿
业务收入:检验检测业务(元) - 18.11亿 7.29亿 17.44亿
业务收入:检验检测业务:工程检测(元) - 7.90亿 3.59亿 7.39亿
业务收入:检验检测业务:材料检测(元) - 3.98亿 1.82亿 3.81亿
业务收入:检验检测业务:环境检测(元) - 4.69亿 1.43亿 3.98亿
业务收入:检验检测业务:食农检测(元) - 1.54亿 4649.78万 1.48亿
业务收入: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务(元) - 2.00亿 8563.90万 1.88亿
业务收入:计量校准业务(元) - 5875.32万 1686.13万 2310.28万
业务收入:认证业务(元) - 1.02亿 4827.91万 9720.50万
用户数:有效认证客户(家) - 7986.00 7658.00 7361.00
用户数:有效认证客户:国外客户(家) - 168.00 171.00 177.00
业务收入:检验检测业务:医学检测(元) - - - 7881.10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46%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1.47亿 5.54%
客户2
5254.87万 1.98%
客户3
3698.53万 1.39%
客户4
2363.25万 0.89%
客户5
1752.21万 0.6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0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90%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6728.46万 5.84%
供应商1
4346.61万 3.77%
供应商2
4307.30万 3.74%
供应商3
3436.59万 2.98%
供应商4
1814.57万 1.5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7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00%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8956.38万 3.69%
客户2
2349.06万 0.97%
客户3
1962.37万 0.81%
客户4
1940.97万 0.80%
客户5
1760.00万 0.7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4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1.13%
  • 供应商1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02亿 8.70%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4991.66万 4.27%
供应商2
3577.98万 3.06%
供应商3
3267.47万 2.79%
供应商4
2704.76万 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1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76%
  • 中国建材集团(同一控制合并口径)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建材集团(同一控制合并口径)
1.04亿 4.67%
客户2
4405.31万 1.99%
客户3
2774.97万 1.25%
客户4
2087.47万 0.94%
客户5
2000.96万 0.9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582.2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9.34%
  • 中国建材集团(同一控制合并口径)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中国建材集团(同一控制合并口径)
4317.50万 4.70%
供应商2
1532.18万 1.67%
供应商3
983.02万 1.07%
供应商4
971.60万 1.06%
供应商5
777.97万 0.8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524.5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6.48%
  • 中国建材集团(同一控制合并口径)
  • 江苏车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发展有限公司
  • 华建中驰(北京)建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建材集团(同一控制合并口径)
5341.48万 3.63%
江苏车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1246.55万 0.85%
上海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发展有限公司
1056.48万 0.72%
华建中驰(北京)建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1040.89万 0.71%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839.19万 0.5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239.66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3.09%
  • 中国建材集团(同一控制合并口径)
  • 广西华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迈科金属资源有限公司
  • 云南瑞恒劳务分包有限公司
  • 上海普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中国建材集团(同一控制合并口径)
3102.40万 4.93%
广西华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131.89万 3.39%
上海迈科金属资源有限公司
1409.80万 2.24%
云南瑞恒劳务分包有限公司
837.14万 1.33%
上海普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758.42万 1.2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965.5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47%
  • 中国建材集团(同一控制合并口径)
  • 雄安万创检测有限公司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建材集团(同一控制合并口径)
2761.44万 2.49%
雄安万创检测有限公司
621.07万 0.56%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567.31万 0.51%
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14.60万 0.46%
深圳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
501.16万 0.4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918.9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8.91%
  • 中国建材集团(同一控制合并口径)
  • 枣庄老城工业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 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济南冠兴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山东鲁班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中国建材集团(同一控制合并口径)
3060.02万 6.49%
枣庄老城工业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2618.56万 5.55%
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760.00万 3.73%
济南冠兴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748.90万 1.59%
山东鲁班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731.50万 1.55%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介绍  公司所属检验认证行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本质属性是为实体经济提供价值增值、为市场经济提供质量担保和加速流通,既服务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国民经济“全过程”,又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基础建设、科研、贸易等国民经济“全领域”,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质量强国,服务制造强国,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介绍
  公司所属检验认证行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本质属性是为实体经济提供价值增值、为市场经济提供质量担保和加速流通,既服务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国民经济“全过程”,又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基础建设、科研、贸易等国民经济“全领域”,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质量强国,服务制造强国,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检验认证技术服务业具有先天优势。
  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国内检验认证行业市场呈现出强大韧性。2023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产值共4,670.09亿元,同比增长9.22%,较2016年复合增长率为10.52%。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检验认证行业围绕“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发展要求,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阶段,国内检验认证行业的发展具有如下内涵及特征:
  第一,行业地位日益凸显:助推国家战略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质量强国
  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作为国民经济质量基础,检验认证行业将在促进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支撑制造业优化升级、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2.扩大内需
  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促进国内大循环更为顺畅,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夯实国内基本盘。《纲要》在着力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延伸等方面均有明确布置。检验认证行业的行业特性与扩大内需的内涵及要求高度契合:一是检验认证机构作为“质量信用”背书机构,在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可以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二是检验认证机构作为国际贸易“通行证”的发放机构,可以有效减少国际贸易壁垒,疏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堵点。
  3.新质生产力
  继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首要任务。检验检测行业先后被国家列为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其行业属性符合新质生产力“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内涵要求,此外,检验检测行业在建设质量强国、服务制造强国、促进产业升级、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应有之义。
  第二,行业发展阶段:处于“长坡厚雪”赛道,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2023年检验认证行业增速超9%,约为同期GDP增速的2倍,继2022年行业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后的快速反弹,行业仍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3,834家,同比增长2.02%,从业人员156.19万人,同比增长1.31%,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027.23万台套,同比增长7.28%,仪器设备资产原值5,278.94亿元,同比增长11.26%。2023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6.03亿份,平均每天对社会出具各类报告165.23万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国内各类市场主体对于消费品、食品、生活环境、建筑物等质量、安全、环保、节能性能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新兴产业需求不断释放,检验认证行业赛道保持结构性扩容,在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医学、既有建筑、水利等领域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行业集中度现状:“小散弱”现象依旧,集约化水平提升
  目前行业仍在成长阶段,行业机构普遍规模不大,“小散弱”现象依旧存在。2023年规模以上(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检验检测机构7,558家,数量仅占全行业的14.04%,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80.32%,其中,有685家机构营收上亿元,同比增加76家,有103家上市公司,行业集约化发展趋势显著。
  随着行业进一步开放、《民营经济促进法》等制度完善,社会资源、资本、人力将可能进一步加速向行业聚集,在部分传统检测认证领域呈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和低价竞争情形,为克服行业发展阶段性压力,部分头部企业在其优势业务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措施加速向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布局。未来,规模效益好、协同能力强、具备“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的大型龙头检验认证机构将在未来具有明显竞争优势,这也符合行业本质属性的要求。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国检集团总部设在北京,在国内22个省/直辖市拥有57家法人机构,经过七十载发展,公司已形成检验检测、认证、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计量校准、科研及技术服务等五大综合业务平台,拥有三十五个国家及行业级中心,获得CMA资质认定、CNAS、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等级证书(甲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ATL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专项计量授权证书、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资格证书、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甲级)、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房屋安全鉴定、人防工程防护设备质量检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核准等资质认定,同时为强制性产品指定认证机构、指定检测实验室,绿色产品、绿色建材产品、自愿性产品认证、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服务认证、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机构,并拥有全国首批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评审单位、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指定经营实体(DOE)资质、核证碳标准(VCS)资质的认证机构、气候社区与生物多样性(CCB)、国际黄金标准(GS)等绿色、低碳、节能领域国际国内领先资质,可为客户提供质量、环保、绿色、安全、健康、节能等领域的检验检测、认证评价、鉴定、咨询、培训等技术服务及综合性解决方案,已成为国内知名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并以世界一流的检验认证机构为发展目标。
  1.检验检测
  检验检测业务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主要包括工程检测、材料检测、环境检测、食品农产品检测等细分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共出具了64.9455万份检验报告,公司检验检测业务实现收入74,850.37万元,同比增长2.61%;实现毛利29,068.76万元,同比增长0.59%。
  2.认证
  认证业务为公司核心业务之一,公司提供强制性产品认证(包括安全玻璃认证,瓷质砖认证,汽车用制动器衬片)、自愿性产品认证(包括一般工业产品以及低碳产品、绿色产品、绿色建材产品等)、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服务。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资质。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效认证证书为33,363份,有效认证客户8,024家,其中国外客户165家。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认证业务发展,累计颁发绿色产品认证和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1,900余张,证书总量居全国首位,为推进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认证业务实现收入4,812.47万元,同比减少0.32%;实现毛利1,827.67万元,同比减少4.62%。
  3.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
  为充分利用公司在标准制定和检测方法方面的研发能力,以及掌握终端企业客户资源的优势,公司利用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发能力,凭借对检测方法的深入理解,研究开发检测专用仪器设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智能制造业务拓展,立足钢铁、水泥等传统优势领域,在有色行业取得持续突破,上半年板块实现合同额约2.2亿元,同比增长约20%。报告期内,公司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业务实现收入13,435.87万元,同比增长9.86%;实现毛利3,585.46万元,同比减少4.76%。
  4.计量校准
  计量校准业务主要包括仪器计量与检定业务,客户覆盖了机械、电子、纺织、医药、建材、化工、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等行业。报告期内,公司计量校准业务实现收入2,031.75万元,同比增长20.50%;实现毛利836.15万元,同比减少16.15%。
  5.科研及技术服务
  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是国检集团有别于一般检验检测机构的优势特征之一。凭借科研储备及研发优势,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综合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低碳业务(公司拥有碳领域内全面国际国内资质,可提供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节能量审核、节能减排技术咨询、清洁生产审核等服务)、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标准化技术服务、能力验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使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样化及定制化的服务,同时也是公司增强影响力、树立权威性、保持竞争力以及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收入8,735.00万元,同比增长2.00%;实现毛利3,923.11万元,同比减少4.79%。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国检集团坚定战略信心,持续加大市场开拓、能力提升、改革创新力度,布局战新产业,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经营业绩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115.70万元,同比增长3.65%;利润总额3,449.28万元,同比增长0.52%;净利润2,368.60万元,同比减少11.72%;归母净利润2,634.37万元,同比减少6.27%。报告期内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6%,较去年同期减少0.2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1.07%,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报告期内重点工作
  1.夯实优势领域,持续拓展市场空间
  一是彰显央企责任担当,筑牢民生安全保障。承担多项建材产品、食农产品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及安全监督抽检项目,承担多地土壤“三普”检测和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政府市政工程及基建检测,发挥智慧水利及结构鉴定技术优势,参与防汛抢险救灾及震后民房安全鉴定。
  二是加强资源协同,积极打造整体解决方案。提升服务能力,增扩检测对象7,000余项,多家子公司新获优势资质。公司内部在新材料检测、实验室建设、水利业务、能力验证、仪器设备开发、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多维度协同,围绕客户多元化需求,延伸产业链条。
  三是拓展服务半径,加大战新产业布局力度。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拓展布局,在光伏、智能玻璃、风电、核辐射检测、航空航天材料领域取得业务突破;构建产业合作平台,深入关键产地集群,深化央地、校企、协会合作,持续链接上下游资源。
  2.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实力。报告期内,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立项,组织申报5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发布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28项,授权国际专利1项,发明专利3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0项。新增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级次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到56%。
  二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双碳服务平台加速应用落地,西南和盐城分平台落地实施;智慧水利业务构建中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智慧灌区信息系统等多个专业系统,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与解决方案。
  三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完善国家绿色低碳建材标准体系,新立项与在研标准超过30项,与多地政府合作,承接湖北、广东、河北等地的碳排放数据核查及碳市场建设任务,中标多项大型碳排放咨询与智慧平台项目。
  四是加快推动国际化转型。为欧洲多国玻璃企业提供检测和认证服务,与中国建材集团、总院所属兄弟单位协同,共同推动建设海外机构调研工作,加快标准研究、材料检测、光伏、绿色低碳等优势业务走出去,强化国际合作网络。
  3.强化管理提升,激发发展活力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顺利完成总部董事会、监事会换届;6个事业部和区域平台公司搭建完成,多措并举推动事业部区域协同管理、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工作;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围绕新型经营机制要求,形成分类考核体系,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各项改革专项行动,完善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落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积极落实组织精健化工作。

  三、风险因素
  1.公信力受到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
  公信力是检验认证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历经市场的长期考验逐渐建立起来的,是检验认证机构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也只有拥有且不断保持较高市场公信力的检验认证机构才可能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逐渐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于公司自身来说,一旦出现公信力受损事件,其多年培育的市场公信力将下降或完全丧失,失去客户认同的同时,还可能被取消检验认证资格;对于检验认证行业来说,一旦业内其他企业出现恶性公信力受损事件,也可能引发检验认证行业整体公信力的下降。上述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形都将影响公司的业务拓展和业绩水平,严重情况下,将会影响到公司的持续经营。
  公司历来非常重视公信力及品牌声誉的维护,目前已制定了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持续加强质量理念宣贯、内部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以降低出现质量事故的风险;另外,公司已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严查徇私舞弊行为,以降低影响公司公信力事件的发生。
  2.市场及政策风险
  (1)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检验认证市场需求减少的风险
  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游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也将面临调整,进而影响到下游行业对检验、认证服务的需求。
  (2)行业政策调整可能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开放式的市场化发展已经被国家政策方针所确认,一方面行业内机构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原有强制性检验及认证业务领域也在逐步开放,整体导致整个行业市场竞争加剧。
  对此,公司一方面加大原创性技术攻关力度,围绕新材料、绿色低碳等优势领域,探索提升相关业务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公司需要优化业务布局,加紧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统筹资源、发掘新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防范化解重大发展风险。
  3.并购的决策风险及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并购战略是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一。并购标的的选取以及并购后的整合关系到并购工作是否成功,存在较大风险。通过过去几年的试水,公司逐步摸索、积累了一些并购的经验。
  针对并购决策存在的风险,公司将遵守审慎原则,并购前期进行尽职调查工作并进行充分论证,选择并购国内外的优质标的,延长公司的产品线宽度并产生协同效应,寻求外延扩张增速;针对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公司设立了专门部门,对重要整合事项进行密切跟踪和及时调整,制定推行因地制宜的管控措施。
  4.业务扩张所需人才不足的风险
  检验认证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优秀的检验认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市场开发人员对于公司的管理水平、技术研发、新项目拓展及业务开展起着关键作用。我国检验认证行业发展速度较快,检验认证机构面临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缺口日益增大。公司历来重视从内部培养检验认证技术人才及市场开发人才,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和储备计划,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稳定技术团队及市场开发团队。随着并购重组的大批实施,公司需要大量的检验认证技术人员及市场开发人员,如果公司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不能获得足够的检验认证技术人员及市场开发人员,将对公司业务的持续扩张产生不利影响。
  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公司已构建多种形式的引人育人机制,开展了“雏鹰计划”“英才计划”“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阶梯性人才培养体系,并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机制,以强化公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力资本保障。
  5.投资项目的实施风险
  公司的各项重大投资项目,虽然在前期进行了充分论证,并经过了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审议研究,但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及运营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市场的变化、政策的调整、投资地人文环境的不适应、市场拓展不力、人力资源的不足等问题使投资项目时间进度不能按照计划进行或项目收益无法达到预期。投资项目大多有较长的建设期,短期内公司会产生巨大的财务费用压力,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项目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遵守严谨务实的原则,对各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跟踪,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可能使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降低项目的实施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品牌与理念优势
  公司业务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七十余载对质量、对品质理念的不懈坚守,公司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实力、权威的市场公信力、良好的服务质量、规范的管理模式,在行业内获得了多项重要荣誉,拥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先后获得“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突出贡献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获得北京环境交易所十佳会员称号等荣誉,先后为奥运场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京沪高铁、首都国际机场、北京APEC场馆、杭州G20会议场馆、北京城市副中心、厦门金砖国家峰会、青岛上合峰会、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北京冬奥村、白鹤滩水电站、全国地表水采测分离项目、杭州亚运会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提供选材、驻厂监造、环境监测及环保控制专项技术服务。报告期内,公司牵头承担的“重点原材料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验收,“国家新材料重点平台测试评价平台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中心”通过工信部2023年度考核;公司夯实重点优势领域,服务行业质量监管,中标6项建材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项目,参与湖南防汛及甘肃震后民房安全鉴定,筑牢民生安全屏障,“国检”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科技创新优势
  检验认证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科技实力既为公司新资质的取得带来可能性,又是公司保持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优势。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解决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为切入点,以科研平台和标准引领为抓手,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公司战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此外,公司通过“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建材行业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人物”等专属人才计划,培养凝聚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打造创新品牌。
  公司坚持学科强企和长期主义,践行“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发展思路,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断加强测试评价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巩固检验测试学科优势,把牢行业制高点。公司近年来累计完成与在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以上奖励80余项。主持制定并发布了中国建材行业第一项国际标准以及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在此基础上,公司依托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中心、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原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前沿技术攻关、数智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支撑赋能,持续提升产业链高端应用场景下的服务与保障能力。
  近年来,公司累计发布国际标准16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649项;截至报告期末,完成标准样品和标准物质研复制项目160项,现行有效81项;获得国际专利3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51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计592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
  (三)平台优势
  国家级检验中心技术力量雄厚,国际互认度高,在行业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公司所拥有的国家级、行业级中心成为公司的重要优势。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6个国家级、19个行业级检验中心。
  (四)集成优势
  根据战略定位,公司提出了构建“全产品线、全产业链、全服务维度、全服务手段”的“四全”生态型业务体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1+X”服务。第一,全产品线,在建材、建工、环境基础上,继续打造食品、计量校准、仪器装备服务产品线,坚决向综合性机构迈进;第二,全产业链,以设计、研发、生产、使用、物流、消费各环节涉及的主体作为服务对象,构建服务能力;第三,全服务维度,以质量、安全、环保、绿色发展、企业增效等多视角形成服务能力,建立一站式服务模式;第四,全服务手段,完善检测、认证、咨询(解决方案)、管家服务、培训、仪器装备等多品类服务手段,提升服务竞争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