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精密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和工业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精密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工业零部件

  • 产品名称:

    控制系统零部件 、 传动系统零部件 、 电池系统零部件 、 悬挂系统零部件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配件批发;新材料技术研发;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销售;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销售;摩托车零配件制造;铸造机械制造;模具制造;模具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6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工业类(件) 50.12万 - - - -
库存量:汽车类(件) 566.49万 - - - -
其他类库存量(件) - 18.13万 11.21万 9.69万 13.56万
工业类库存量(件) - 105.76万 66.13万 75.51万 71.61万
汽车类库存量(件) - 860.33万 557.62万 334.75万 301.50万
模具类库存量(付) - - - 0.00 3.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7.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23%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3.48亿 27.88%
客户二
4.77亿 9.87%
客户三
3.30亿 6.83%
客户四
3.04亿 6.28%
客户五
2.59亿 5.3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6.2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8.86%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5.31亿 34.37%
客户二
3.79亿 8.50%
客户三
2.66亿 5.97%
客户四
2.27亿 5.09%
客户五
2.20亿 4.9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0.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6.20%
  • Tesla,INC.
  • 上海奉贤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 ZF FRIEDRICHSHAFEN A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POLARIS INDUSTRIES,I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Tesla,INC.
12.07亿 39.93%
上海奉贤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2.89亿 9.55%
ZF FRIEDRICHSHAFEN A
1.82亿 6.0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63亿 5.40%
POLARIS INDUSTRIES,I
1.61亿 5.3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6.57%
  • Tesla,INC.
  • ZF FRIEDRICHSHAFEN A
  • POLARIS INDUSTRIES,I
  • 上海奉贤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Tesla,INC.
7.08亿 43.49%
ZF FRIEDRICHSHAFEN A
1.41亿 8.64%
POLARIS INDUSTRIES,I
1.13亿 6.97%
上海奉贤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6550.41万 4.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5620.58万 3.4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7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0.78%
  • Tesla,Inc.
  • POLARIS INDUSTRIES,I
  • ZF Friedrichshafen A
  • 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 宁波菲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Tesla,Inc.
5.89亿 53.69%
POLARIS INDUSTRIES,I
7653.94万 6.98%
ZF Friedrichshafen A
5097.47万 4.65%
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3271.13万 2.98%
宁波菲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721.20万 2.4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同时,全球经济形势呈现复杂、多变。汽车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完善的政策体系及市场环境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得以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报告期内,全体旭升员工聚力同心,笃定前行,实现了相对稳健的经营业绩。  2023年度,公司主要重点工作如下:  1、深化现有优势业务布局,积极推进全球化供应链及服务体系的打造  报告期内,公司坚定围绕“新能源、轻量化、集成化”三大优势维度进行持续业务布局。在新能源及轻量化方面,公司依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聚焦优势,保持了对全球优质整车企业及优质一级零部件企业的...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同时,全球经济形势呈现复杂、多变。汽车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完善的政策体系及市场环境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得以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报告期内,全体旭升员工聚力同心,笃定前行,实现了相对稳健的经营业绩。
  2023年度,公司主要重点工作如下:
  1、深化现有优势业务布局,积极推进全球化供应链及服务体系的打造
  报告期内,公司坚定围绕“新能源、轻量化、集成化”三大优势维度进行持续业务布局。在新能源及轻量化方面,公司依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聚焦优势,保持了对全球优质整车企业及优质一级零部件企业的覆盖,积极获取汽车精密铝合金领域的项目定点,整体经营稳健。在集成化方面,公司自2022年组建集成事业部以来,在人员及研发方面持续投入,报告期内已陆续取得了集成化零部件产品的项目定点。除新能源汽车领域外,储能领域对于轻量化材料的需求已逐步成型,公司于2023年已实现了储能产品壳体的批量化供货。
  基于对行业形势、经营形势及客户需求等因素的审慎考量,公司于报告期内筹划、推进了墨西哥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相关建设工作尚处于有序进行中。未来墨西哥生产基地的建成将能够整体提升公司全球供应链的灵活性,公司在北美地区为客户配套生产及支持服务的能力将得到显著的提升,更为契合公司的长远战略目标,有利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企业。
  2、持续深入推进数智化升级,赋能公司运营效率提升,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重要引擎,在“数字中国”国家战略引领下,“数智化”发展是公司核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度,公司深入贯彻“5+1”数字化战略,持续加速数字化、智能化与生产运营各环节的进一步融合,数智化成果不断进阶,陆续优化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计划体系与生产管理系统数字化工作,以促进公司生产运营与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3、深化内部改革,推进降本增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对于内部管理精细化的重视程度亦不断加深。在管理改革方面,公司通过生产管理优化、内部系统数字化升级、技术与工艺改善、供应链体系优化、节能降耗、组织内部培训等一系列的行动方案,推进了降本增效工作,力求全面提升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企业运行效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中的“C367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
  1、新能源汽车产业拉动全球车市复苏,保持增长态势
  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在经历过去三年承压后逐步回暖,根据OICA的数据,全球汽车销量9,272万辆,同比增长11.89%。其中,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其高速增长态势,拉动全球汽车产业复苏。根据EVVoumes的数据,2023年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含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1,418万辆,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35%。其中,中国、欧洲和美国合计销量占全球销量的92.91%,是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主要三大消费地区,全球市场整体保持了较高增速。
  2、中国市场市占率优势显著,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发布的数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近年来快速增长,其增速高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增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由2014年的7.8万辆提升至2023年的958.7万辆;销量由2014年的7.5万辆提升至2023年的949.5万辆。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EVVoumes《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报告》提到:全球65%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产自中国。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地。
  3、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产业政策持续加码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万辆、3,009万辆,较上年同比增长约11.62%、12.02%。
  国家及地方保持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支持态度,随着商务部等《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2023年12月)、工信部等《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2023年8月)、财政部等《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2023年6月)、发改委等《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2023年5月)等相关产业支持政策的加码,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和消费活力,对汽车消费市场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我国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的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公司长期从事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轻量化的解决方案。公司深耕精密铝合金零部件领域多年,十分重视材料研究、工艺开发、自动化产线设计等方面核心能力的构建,并布局合作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其关联产业链的优质客户,稳健经营,已成为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部件龙头企业之一,尤其在新能源轻量化领域具有领先的行业地位。
  公司产品主要聚焦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涵盖多个汽车核心系统,并已将该领域的优势逐步延伸至了储能领域。从工艺角度,公司是目前行业内少有的同时掌握压铸、锻造、挤压三大铝合金成型工艺的企业,并具备量产能力以及集成化生产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一站式轻量化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示例如下:
  (二)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的产品全部采用直销的模式。公司的客户多为全球知名整车企业或一级供应商。客户对下游供应商通常实行合格供应商管理模式,公司需经过严苛的评审以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公司的产品均为非标准化产品,公司会根据客户的产品设计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同步开发,在通过客户的定点并取得销售订单后,公司依据订单组织采购和生产,并完成产品的交付。
  2、采购模式
  公司的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的主要原材料为铝锭(包括原铝铝锭和合金铝锭),市场供应充足。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采用持续分批的形式向供应商采购。公司与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合金铝供应商已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针对不同客户不同定制化的产品采用多品种小批量或单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进行组织生产。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我国较早聚焦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生产企业,并成功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延伸至了储能领域。亦是目前行业内少有的同时掌握压铸、锻造、挤压三大铝合金成型工艺的量产及集成化能力的企业,具备为客户提供汽车轻量化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公司是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能源汽车行业聚焦优势
  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重点针对新能源汽车研制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的企业之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已逐渐积累形成了行业聚焦的优势。公司早于2013年便与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车企达成合作关系,成为其一级供应商,并稳定合作至今。凭借着长期为中高端车企服务的经验,公司的客户体系也逐步拓展至其他优秀整车企业或其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并且聚焦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合作。2023年公司与全球极具规模及成长性的两大新能源领域的车企合作稳定,深化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聚焦优势。
  2、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长期致力于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相关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且在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技术路径方面积累了技术经验优势。在原材料方面,公司能够自主研发铝合金配方及原材料铸造工艺,优化材料性能,有利于产品在强度、韧性、寿命、力学性能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在工艺方面,公司所掌握的铝合金成型技术,已由原先的压铸,拓展至锻造、挤压,能够更好的覆盖不同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产品及模具开发方面,公司建立了一套专业快速的反应机制以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且公司擅长工装夹具和刀具的设计,能够进一步保障零部件的精密度。此外,公司在研发方面积极采用数字化赋能,建设新型智能制造企业。2023年,公司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入选国家工信部“2023年5G工厂名录”,并被浙江省经信厅选为“省级未来工厂试点企业”。
  在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方面,公司曾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参与了《压铸模零件第19部分:定位元件》(GB/T4678.19-2017)国家标准的制定。公司亦曾凭借“新能源汽车铝合金减速器箱体”产品获得了工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颁布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
  3、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的产品主要面向汽车轻量化需求,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并积极探索储能领域的产品应用。凭借着早期积累的中高端客户服务经验,公司已成功开拓并构建了全球客户资源体系,重点覆盖北美、亚洲及欧洲三大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潜力市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极具规模及成长性的新能源车企均先后成为了公司的客户之一。在其他车企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布局方面,公司已覆盖了国内外新势力车企如Rivian、Lucid、理想、蔚来、小鹏、零跑等;国内外成熟的优势车企如长城汽车、德国大众、北极星等;国内外知名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如采埃孚、法雷奥、海斯坦普、宁德时代等。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持续追求卓越并赢得了全球众多知名车企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长期信任,构建了共赢关系,建立了较高的客户资源壁垒。
  4、产品质量及服务优势
  公司极其重视产品质量管控,从原材料采购、生产管理、质量检测等各环节对产品质量实施全流程把控,并对产品售后质量情况紧密跟进。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IATF16949等国内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且凭借产品质量优势和综合服务能力在客户中积累了一定口碑,获得奖项如:2014年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车企颁发的杰出合作伙伴奖(ExceentPartner)、2017年北极星颁发的杰出奖(AwardofExceence)、2021年蔚来颁发的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2021年零跑汽车颁发的零跑开发奖、2022年弗迪动力优秀供应商奖等。此外,公司亦于2020年获得了宁波市人民政府质量奖,是该批次获奖企业中唯一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5、设备和人才优势
  在设备方面,公司在各生产环节均配备了高端设备并建立了专门的设备自动化人才团队,对关键设备实施改装和自动化集成,以实现高效生产和工业智能化,并能确保公司生产出高精密、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在人才方面,公司重视人才的识别与培养,经过多年运营,已打造了一支专业、热忱、执着的管理团队,在销售、研发、生产方面均积累的丰富的经验认知。2021年,公司获批设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2023年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同时,公司亦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培养和引进高级专业人才等方式,持续推进技术和产品创新。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33,865,278.87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54%;营业利润为819,425,274.7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7%;净利润为711,607,623.17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14,103,883.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3%。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关键汽车零部件多由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弯道超车的机遇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球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厂-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的金字塔式供货结构,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起步则相对较晚,因此,在关键汽车零部件方面,尤其是在配套中高端欧美系整车领域,国际知名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往往处于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一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快速发展成长,在原料、研发、生产、装备、管理等方面全面积累经验和先发优势,部分竞争力突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成功进入了竞争难度及门槛较高的中高端欧美系整车供应链,旭升集团则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之一。
  2、汽车零部件的市场份额未来将进一步向头部公司集中,汽车产业链的技术与研发重心日益向零部件制造企业倾斜
  总体而言,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包括汽车轻量化技术相关领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呈现出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少数具有核心比较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占据大部分的中高端整车配套市场,而对于剩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其在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往往仅能依靠低价竞争的方式来争取为车企配套的市场份额,且该类企业缺乏长期、持续、稳定的服务能力,长远来看不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一旦头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能和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到足够高度,将能够顺势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达到更大的业务规模。
  此外,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汽车产业链开始重构。整车制造商为争夺市场,把业务重点放在加快新车型研发和投放上,尽量剥离原有零部件业务,配套零部件广泛外包并采取全球采购策略,使零部件企业的开发深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消费市场快速多变,基于整体系统设计与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步开发模式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汽车产业链的技术与研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汽车轻量化是全球汽车工业一致目标,精密铝合金零部件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路径
  鉴于碳排放标准日益趋严,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一致目标。《中国制造2025》亦明确指出轻量化技术是汽车行业未来共同突破的重点方向。根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的研究,汽车质量每下降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下降0.4L,碳排放大约可以减少1公斤。美国能源部数据亦显示,汽车重量每下降10%,则其燃料消耗降低6%-8%,若汽车的传统钢铁部件被轻量化材料替代,则汽车车身及底盘的重量可降低至50%,相应碳排放亦会降低。因此,汽车轻量化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
  相比于传统汽油车领域,汽车轻量化对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更为关键。
  铝合金材料由于具有轻量化、易成型、高强度、耐腐蚀、价格低于镁合金及碳纤维增强材料等优点,已成为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根据达克市场咨询公司(DuckerWordwide)研究显示,北美市场轻型汽车单车用铝量从1990年的75公斤/辆,增长至2020年的208公斤/辆,增幅达178.18%;预计至2030年,轻型汽车单车用铝量将达到259公斤/辆。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工业逐渐将重心转向轻量化,铝的需求及使用量将增加。2020年中国市场的乘用车用铝量仅为138公斤/辆,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并预计至2030年中国市场的乘用车用铝量将达到242公斤/辆,车用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此外,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为美国铝金属协会出具的报告预计,汽车铝合金零部件未来的主流成型工艺包括四类,分别为压铸、锻造、挤压和压延,而至2030年,在每辆车预计使用的570磅铝合金零部件中,有400磅是来自于压铸、锻造和挤压三大工艺,占比超过七成。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紧紧抓住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坚持轻量化为发展方向,以“北美、亚太、欧洲”为市场,以“压铸、锻造、挤压”三大工艺模块为主,并积极打造系统集成化能力,持续提升以“技术创新、快速反应、同步研发、成本管控”为经营优势,以“坚持、超越、快乐、感恩”为企业价值观,成就员工,让更多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成为全球新能源轻量化领域的领跑者。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积极拥抱产业发展机遇,迎接市场挑战;不断拓宽产品应用场景,深化全球化发展;全力推动公司转型升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深化人才发展战略,筑巢引凤,为公司发展登上新的台阶而不懈奋斗。在新的一年里,公司的主要经营计划如下:
  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新能源轻量化领域的领跑者,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客户提供最优的技术解决方案、最可靠的产品及最卓越的服务。近年来,公司业务的有序发展得益于早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度布局和近年来的高度聚焦。公司未来仍将坚持现有主业的发展,并为实现公司的长期愿景而制定了进一步的发展战略:
  1、坚持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质业务机会,推进集成化产品及技术工艺的升级,为迎接全面电动化时代的到来蓄力而发
  在全球汽车消费全面电动化趋势持续加强的背景下,“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公司依托现有的全球化客户体系和服务经验,将继续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质业务机会,紧密跟进客户的产品迭代需求并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轻量化解决方案。公司是业内少数同时掌握了压铸、锻造、挤压三大铝合金成型工艺的企业,并具备量产能力和集成化的能力。这使得公司的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在电池、电机及电控系统等核心动力系统中的应用。随着下游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呈现出产品高端化、集成化以及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公司将继续推进相关产品及技术工艺的升级,在一体化成型的集成产品方面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以契合客户的轻量化产品需求,同时丰富公司的优势产品品类。
  2、与客户的新能源生态系统布局协同发展,紧随前沿趋势拓宽产品应用场景,成为可持续能源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公司的业务布局亦会紧随下游客户的新能源生态系统布局,在现有新能源汽车领域之外,着眼于储能领域以及其他关联领域的业务机会,成为可持续能源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之一。由于下游客户储能产品的技术升级与轻量化需要与公司建立业务合作,公司于2023年逐步实现了储能产品相关铝合金零部件的量产供应,亦标志着公司在客户的新能源生态系统布局中成功开辟了除新能源汽车以外的新领域。
  根据2022年BoombergNEF的预计,全球储能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并且中国和美国将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中国或提前于2025年完成该目标并成为全球第一大储能市场。此外,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中国2025年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需达成30GW以上,是目前规模的10倍左右。未来,公司仍将稳步探索储能领域及其他关联领域的业务机会,与优质客户的新能源战略布局紧密契合,拓宽公司的轻量化铝合金精密零部件的下游应用场景。
  3、打造更为灵活可靠的全球供应链及服务体系,并持续推行生产经营全流程的数字化赋能,效率是竞争力永远的基石
  公司坚信效率是竞争力永远的基石。公司未来将积极打造更为灵活可靠的全球供应链及服务体系,并持续推行生产经营全流程的数字化赋能,以达成更为高效率的运营体系。公司已构建了全球化的客户体系,覆盖北美、亚洲及欧洲三大地区,而公司的供应链及服务体系亦将向更为全球化的方向迈进,进一步提升产品交付能力及客户服务的灵活性及稳定性、客户响应速度等。公司于2023年启动墨西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旨在积极融入全球化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
  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重要引擎,公司将深入贯彻“5+1”数字化战略,致力于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打造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继续落实数字化改造方案,陆续推动研发工艺项目管理流程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系统建设等数字化工程的运行,并进一步贯通信息系统架构在各工厂、各流程的一体化和全局化运营。在“大数据”浪潮下,公司将加快搭建企业级大数据运营平台,实现各系统、各流程的数据融通、数据分析、数据治理及数据可视化,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公司生产运营及内部管理的有机融合。
  4、以提质增效降本为目标,通过全面精细化管理打造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持续性的提质降本增效是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公司将坚持聚焦提质增效,通过加强产品生产技术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积极采取措施开源节流,深挖管理、发展潜力,实施精细化成本管控,全力推进降本增效,实现企业价值更大化。公司还会继续通过奖励技术创新、优化考评机制、数字化赋能推进智能生产以及管理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运营精细化水平,强化成本管控效果。公司充分重视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并将持续为此制定各项行动方案,强化发展根基。
  5、持续优化人才选拔及培养机制,为公司长期高质量的发展制定合理化的人才支撑战略
  公司长期高质量的发展有赖于合理化的人才支撑战略。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人才选拔及培养机制、薪酬绩效体制,持续为未来业务布局储备中坚力量,激发员工更多的动力和潜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在现有的平台下,为人才提供相适应的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文化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通用课程培训、管理培训、项目专项培训以及轮岗培训等。公司亦会考虑搭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平台,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和水平,推动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波动及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其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趋势存在相关性,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往往会对汽车的产销量产生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和引导。若未来宏观经济周期性下行、或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提升乏力、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支持态度发生变化等,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若未来更多新竞争者参与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的市场竞争,或竞争者比公司投入更多的资金或资源在产品及原材料配方研发、高端设备及工业智能化、产能扩产、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则公司的业务规模、市场竞争力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2、国际形势相关的地缘政治风险
  公司存在一定规模外销收入,并以美国为主。2018年至2019年期间中美贸易摩擦曾多次加剧,主要通过加征关税的方式来施加影响,后局势有所缓和。虽然公司外销至美国的大部分产品采取货交承运人的方式实现,即货物出厂交付给客户指定的境内承运人后即视为控制权转移,公司不承担后续产品出口的风险,但是中美贸易摩擦可能间接导致公司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客户订单进而可能转移至本地供应商。若因地缘政治因素导致未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贸易壁垒提高、外销客户因贸易保护政策而减少对公司的订单等,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3、收入倚重于主要客户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客户多为全球知名整车企业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公司的营业收入倚重于主要客户。若该等客户的经营情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出现客户订单大量流失的情况,或公司无法持续取得客户的新定点项目等,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4、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合金铝。公司依据客户订单进行生产排期,并进行原材料的采购。若合金铝的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则会对公司产品的生产成本产生影响。公司与下游客户会根据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所售产品价格进行不定期的产品议价。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形下,若公司未能有效的将原材料价格波动传导至下游客户的产品销售价格中,未能有效抵消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则公司的毛利率、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等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5、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存在一定规模的外销收入。因此,公司的经营业绩会受到外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政治形势、货币政策等发生变化,外币汇率发生大幅波动,且公司未能通过有效手段对汇率波动风险进行规避,则公司将面临汇兑损失的风险,进而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