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 产品类型:

    化学机械抛光液、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电镀液及添加剂

  • 产品名称:

    铜及铜阻挡层抛光液 、 介电材料抛光液 、 钨抛光液 、 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 、 衬底抛光液 、 刻蚀后清洗液 、 晶圆级封装用光刻胶剥离液 、 抛光后清洗液 、 刻蚀液 、 电镀液及添加剂

  • 经营范围:

    集成电路用相关材料的研究、设计、生产,销售自产产品,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16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吨) 615.11 - - - -
库存量:化学机械抛光液(吨) 2692.90 - - - -
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库存量(吨) - 359.72 253.42 - -
化学机械抛光液库存量(吨) - 2418.34 1681.38 - 1183.52
其他系列化学机械抛光液库存量(吨) - - - 703.90 515.22
化学机械抛光液(合计)库存量(吨) - - - 1564.90 1183.52
光刻胶去除剂(合计)库存量(吨) - - - 128.04 142.92
晶圆级封装用光刻胶去除剂库存量(吨) - - - 38.36 66.24
铜及铜阻挡层系列化学机械抛光液库存量(吨) - - - 861.00 668.30
集成电路制造用光刻胶去除剂库存量(吨) - - - 89.68 76.68
光刻胶去除剂库存量(合计) - - - - 142.92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9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0.4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63亿 37.39%
第二名
3.35亿 27.03%
第三名
1.05亿 8.45%
第四名
5121.80万 4.14%
第五名
4292.80万 3.4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5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7.0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472.70万 14.02%
第二名
5562.71万 10.44%
第三名
4442.03万 8.33%
第四名
4087.66万 7.67%
第五名
3532.08万 6.6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2.4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61亿 42.82%
第二名
2.76亿 25.67%
第三名
7072.64万 6.57%
第四名
5192.03万 4.82%
第五名
2782.74万 2.5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8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2.8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938.28万 14.83%
第二名
7568.36万 14.14%
第三名
4990.72万 9.33%
第四名
3904.60万 7.30%
第五名
3857.25万 7.2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8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4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5亿 42.91%
第二名
2.13亿 31.10%
第三名
3317.11万 4.83%
第四名
1929.70万 2.81%
第五名
1919.94万 2.8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1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4.2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333.68万 13.08%
第二名
4634.02万 9.57%
第三名
4028.22万 8.32%
第四名
4004.39万 8.27%
第五名
2413.11万 4.9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5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9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76亿 41.69%
第二名
1.24亿 29.47%
第三名
3134.07万 7.42%
第四名
1585.25万 3.75%
第五名
1122.28万 2.6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3.2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02.22万 13.44%
第二名
2803.09万 12.98%
第三名
2203.85万 10.21%
第四名
1845.26万 8.55%
第五名
1733.79万 8.0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7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47亿 51.40%
第二名
3925.88万 13.76%
第三名
2840.47万 9.95%
第四名
1419.17万 4.97%
第五名
1329.17万 4.6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458.7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50.7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68.57万 16.24%
第二名
1498.64万 11.77%
第三名
1101.26万 8.65%
第四名
1059.56万 8.32%
第五名
730.75万 5.7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集成电路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半导体材料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石,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不断升级和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安集科技作为一家以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为本的高端半导体材料企业,始终致力于高技术壁垒、高增长率和高功能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坚持“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战略定位。公司持续深化化学机械抛光液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坚定全品类产品线布局;进一步拓宽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平台,覆盖高端、技术导向的产品领域;强化及提升电镀及添加剂高端产品系列的战略供应,夯实基础,快速拓展市场;不断加深加快关键原材料的自主可控进程,带动产品技术发展,改善供应链安全。在打破...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集成电路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半导体材料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石,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不断升级和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安集科技作为一家以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为本的高端半导体材料企业,始终致力于高技术壁垒、高增长率和高功能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坚持“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战略定位。公司持续深化化学机械抛光液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坚定全品类产品线布局;进一步拓宽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平台,覆盖高端、技术导向的产品领域;强化及提升电镀及添加剂高端产品系列的战略供应,夯实基础,快速拓展市场;不断加深加快关键原材料的自主可控进程,带动产品技术发展,改善供应链安全。在打破特定领域高端材料100%进口局面,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基础上,带动、引领半导体材料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回顾2023年,受宏观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半导体行业仍处于下行周期,而安集科技始终坚定战略路线,充分把握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顺利穿越行业周期。2023年度全年各项经营任务圆满完成,保持了稳中有进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坚持安全、健康、环保的原则下,持续夯实ESH管理流程的落实和监管,加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实现全公司合规合法经营,安全无事故。
  2023年度,公司始终坚持以安全生产为第一要务,持续提升ESH安全体系建设,在优化制度、搭建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培训、落实过程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全面实行“6S巡查”,引入管理团队参与机制,强化监督力度,全年累计组织30余次综合安全检查、节前安全检查及专项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从源头守护人员健康、运营安全,充分体现了公司“尊重、关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观。
  公司治理的完善和提效确保了企业的透明、合规经营。报告期内,公司快速响应独立董事制度改革意见,在充分理解独立董事制度要求后,快速核查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经营发展需要,于2023年12月完成了包括《独立董事工作制度》在内的19项制度修订,进一步提升公司规范运作水平,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公司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安全和企业信息安全建设,在知识产权方面,按计划完成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标准化年度认证,改善和增强公司员工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认知,更有效地支持各部门知识产权事宜;在信息安全方面,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御能力,运用了多种包括网络安全软件、硬件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企业及相关方信息、隐私与数据的安全保护。
  继续弘扬“全面客户导向”的文化,打造用户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供应伙伴,提升客户满意度。
  在坚持“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战略定位下,坚定高效落实各产品线规划,进一步扩大海内外市场布局,实现销售收入稳健增长,确保公司“美中强”目标实现。
  公司秉承“客户至上、质量导向、持续创新、全面可靠”的质量方针,依托主要产品线,围绕核心客户群,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技术、产品、服务为一体的客户服务团队,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坚持“研发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理念,持续投入研发,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围绕液体与固体表面的微观处理技术,专注于芯片制造过程中工艺与材料的最佳解决方案,成功搭建“3+1”技术平台及应用领域,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化学机械抛光液-全品类产品矩阵”、“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领先技术节点多产品线布局”、“电镀液及添加剂-强化及提升电镀液高端产品系列战略供应”及“核心原材料建设-提升自主可控战略供应能力”。领先的技术水平不仅是产品稳定优质的保障,更为客户带来工艺优化和效益提升的可能性,为更长期友好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各级各界相关方及合作伙伴的关注与支持,被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第一批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入选了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大会“2023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榜单”,并荣获了多项科技类奖项。
  在产品供应方面,公司依托技术平台的强劲引擎和质量管控的有效支持,持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各项品类均有不同程度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在化学机械抛光液板块,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的能力持续增强现有客户黏度,巩固市场地位,以丰富经验及可靠的数据支撑和供应能力吸引新客户,开发新应用、开拓新兴市场领域:铜及铜阻挡层抛光液、介电材料抛光液、钨抛光液、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衬底抛光液及新应用的化学机械抛光液等各类产品线的研发进程及市场拓展顺利,客户用量及客户数量均达到预期。其中钨抛光液、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的产品布局进一步丰富,市场份额持续稳健上升;衬底抛光液产品平台进展快速,用于三维集成的多款抛光液与国内外数十个客户进行合作,配合客户进行工艺开发,助力客户实现新技术,TSV和混合键合工艺用多款抛光液和清洗液作为首选供应进入客户产线,持续上量。
  公司在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领域,致力于攻克领先技术节点难关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拓展产品线布局,目前已涵盖刻蚀后清洗液、光刻胶剥离液、抛光后清洗液及刻蚀液等多种产品系列,广泛应用于逻辑电路、3DNAND、DRAM、CIS等特色工艺及异质封装等领域。报告期内,在刻蚀后清洗液方面,公司贯彻ESG理念,持续加强水性刻蚀后清洗液的研发及产业化,两款水性刻蚀后清洗液进入量产,应用于先进制程大马士革工艺,并持续增加海外市场份额;在刻蚀液方面,公司持续与客户紧密合作,刻蚀液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正在按计划进行中,研发实验满足客户需求并进入测试论证阶段,进展良好,公司与测试论证的客户保持紧密沟通,根据测试论证情况持续优化产品配方,并配合客户进行工艺优化;在抛光后清洗液方面,碱性铜抛光后清洗液取得重要突破,在客户先进技术节点验证进展顺利,进入量产阶段,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抛光后清洗液产品平台。
  公司在电镀液及添加剂领域,完成了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的电镀液及添加剂产品系列平台的搭建,并且在自有技术持续开发的基础上,通过国际技术合作等形式,进一步拓展和强化了平台建设,包括技术平台及规模化生产能力平台,从而提升了公司在此领域的一站式交付能力。报告期内,先进封装用电镀液及添加剂市场开拓进展顺利,多款产品实现量产销售,产品包括铜、镍、镍铁、锡银等电镀液及添加剂,应用于凸点、再分布线(RDL)等技术;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铜大马士革工艺及硅通孔(TSV)电镀液及添加剂也按预期取得进展,进入测试论证阶段,进一步丰富了电镀液及添加剂产品线的应用。
  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加快建立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供应的能力,一方面优化产品性能,提升现有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保障公司产品长期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报告期内,参股公司山东安特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多款硅溶胶已在公司多款抛光液产品中通过内部测试,并在积极与客户合作进行测试论证中,部分已完成验证,实现销售;公司通过自研自建的方式持续加强了氧化铈颗粒制备的自主可控能力,自产氧化铈磨料在公司产品中的测试论证进展顺利,多款产品已通过客户端的验证,已经开始量产供应,将随着客户的进程逐步上量、实现销售。
  在客户服务方面,继续弘扬“客户服务,客户导向”的文化,通过与客户紧密合作,依托技术创新实力和灵活快速的响应机制,针对客户需求及工艺特点要求定制化产品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以赢得客户信任,力争成为客户的首选供应商。公司在坚持“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战略定位下,坚定高效地落实各产品线市场拓展计划,巩固现有行业地位,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实现销售收入稳健、多元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787.11万元,同比增长14.96%,经营业绩稳健增长。
  随着业务的扩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公司顺应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期内,公司强化海外市场布局,积极与客户保持沟通的同时,持续投入各项管理资源,已经建立了组织、人力、客户、产品等多条线的体系布局,为满足国内外新建晶圆厂的技术和量产需求,提升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做足准备。
  继续加强组织竞争力,提升整体经营能力的同时,加强成本管理,提效降本,保障公司中长期发展。
  公司在不断加强产品布局和创新研发,铸造硬科技实力的同时,持续提升内部经营运作有效性,在综合管理和团队建设方面得到精进和壮大。
  公司重视企业文化发展,积极加强团队建设并完善福利体系,通过精彩纷呈的团建活动增进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还开放了各层级的员工直接与董事长沟通的渠道,鼓励员工在友好气氛中各抒己见、反馈意见,充分体现“尊重、关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人才建设,优化薪酬和激励体系,启动了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将股权激励工具融入于薪酬管理体系,真正落实可持续性的长效激励机制。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468人,较2022年末增长18.78%,其中研发和技术人员236人,较2022年增长31.11%,占员工总人数的50.43%,团队规模逐渐扩大。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研发总部及运营中心的整合与扩张,研发、生产、办公环境及配置全面升级,并完成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等多项系统的升级改造,硬件及软件均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公司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持续拓展外部发展之路,布局资产多元化,积极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并有效按期进行。
  2023年度,公司保持现有业务高效发展的同时,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向相邻领域跨步延伸,完成了对法国CT的收购,并在年度内顺利向被投企业引入管理资源,充分赋能,与公司内部有机结合,形成了高效的投后管理机制,降低公司投资风险的同时保证了被投企业继续稳步发展。
  发展“材料背后的材料”是公司产业链布局的重中之重。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安集电子材料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完成购地,正在积极加速推进上海安集集成电路材料基地项目的实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公司在上海第一个自购自建的集成电路材料基地,集研发、中试、生产、质量检测、物流仓储及智能产业化等功能于一体,并且具有各类化工产品生产的条件和资质,满足了公司进一步拓展产品布局的需求,并将形成“上海浦东金桥生产制造基地”、“宁波北仑生产制造基地”及“安集集成电路材料基地项目”三大生产制造基地差异化布局和协同发展,助力公司产品战略的实施和多元化布局,对于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公司不仅能够支撑“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发展战略,改善高端半导体材料的上游核心原材料对进口的依赖局面,更将进一步解决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关键性难题。
  秉承“尊重、关怀、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求新、务实、追求卓越”的行动准则和奋斗目标,公司制定了“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发展战略,坚持客户至上的宗旨,为广大用户提供兼技术创新性和高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践行“让未来更绿色、更美好、更挚诚”的ESG理念,公司将不断升级现有产品平台,加强关键节点布局,积极拓展相邻领域,向着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半导体材料供应伙伴”的目标砥砺前行!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和电镀液及添加剂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公司始终围绕液体与固体表面处理和高端化学品配方核心技术并持续专注投入,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集成电路领域化学机械抛光液和部分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使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自主供应能力,并持续拓展和强化电化学沉积领域的技术平台,产品覆盖多种电镀液及添加剂。同时,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在特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使中国具备了引领特定新技术的能力。
  在化学机械抛光液板块,公司致力于实现全品类产品线的布局和覆盖,旨在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化学机械抛光液产品已涵盖铜及铜阻挡层抛光液、介电材料抛光液、钨抛光液、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衬底抛光液等多个产品平台。同时,公司还基于化学机械抛光液技术和产品平台,支持客户对于不同制程的需求,定制开发用于新材料、新工艺的化学机械抛光液。
  在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板块,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前道晶圆制造用及后道晶圆级封装用等高端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产品领域,致力于攻克领先技术节点难关,并基于产业发展及下游客户的需求,在纵向不断提升技术与产品水平的同时横向拓宽产品品类,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及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包括刻蚀后清洗液、晶圆级封装用光刻胶剥离液、抛光后清洗液、刻蚀液等产品。
  在电镀液及添加剂产品板块,完成了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的电镀液及添加剂产品系列平台的搭建,并且在自有技术持续开发的基础上,通过国际技术合作等形式,进一步拓展和强化了平台建设,包括技术平台及规模化生产能力平台,从而提升了公司在此领域的一站式交付能力。目前,先进封装用电镀液及添加剂已有多款产品实现量产销售,产品包括铜、镍、镍铁、锡银等电镀液及添加剂,应用于凸点、再分布线(RDL)等技术;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铜大马士革工艺及硅通孔(TSV)电镀液及添加剂也按预期进展,进入测试论证阶段,进一步丰富了电镀液及添加剂产品线的应用。
  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逻辑芯片、存储芯片、模拟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第三代半导体及其他特色工艺芯片,并已进入半导体行业领先客户的主流供应商行列。
  同时,为了提升自身产品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并确保战略供应,公司开始建立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供应的能力,以支持产品研发,并保障长期供应的可靠性。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程序》和采购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并制定了《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流程》《供应灾难恢复程序》等标准作业程序。
  (1)一般采购流程
  以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为例,公司的一般采购主要流程如下:
  ①研发中心提出材料开发需求,供应链部门负责开发供应商,并由供应商管理小组负责材料评估、供应商认证、审核、导入及批准为公司合格供应商,供应链部门负责建立并维护《合格供应商目录》。公司供应商管理小组由供应链部门、研发中心、质量部、生产运营部等部门人员组成。
  ②需求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并按照公司审批政策得到合适的批准后提交供应链部门,供应链部门负责管理订单执行,质量部负责采购来料检验管理,仓库负责采购入库管理。
  ③供应链部门按照采购合同/订单获取发票、整理入库及验收等付款凭证后提交财务部申请付款审批流程。
  ④财务部按照采购合同/订单约定负责采购应付款管理。
  (2)外协采购流程
  报告期内,公司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中的部分光刻胶剥离液存在委托外协供应商生产的情形,即公司与外协供应商签订协议,外协供应商严格按照公司提供的工艺文件、技术标准来组织生产,进行质量管理控制。公司所有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任何发明、设计、技术信息、技术、专有技术或者由公司依协议授权外协供应商使用的商标、商业秘密及其他知识产权属于公司单独所有。公司的外协采购主要流程如下:
  ①生产运营部根据月度销售预测生成外协采购申请单;
  ②供应链部门根据外协采购申请单下订单;
  ③外协供应商按订单要求安排生产;
  ④财务部每月末进行外协采购成本核算。
  2、研发模式
  公司始终围绕自身的核心技术,以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为主,形成了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同时,公司与高校、客户等外部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合作研发。公司的研发目标一方面系跟随行业界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研发适应产业需求的产品平台;另一方面系基于下游客户的需求,针对性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由于从开始研发到实现规模化销售需要较长的时间,公司与技术领先的客户合作开发,有助于了解客户需求并为其开发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公司制定了《研发管理制度》,并建立了研发管理内部控制流程,涵盖研发计划、研发立项、研发过程跟进和费用核算管理、专利申请和取得等环节。公司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的一般路径主要包括项目论证、研发Apha送样、Beta送样试生产、商业化(规模化生产)、持续改进等五个阶段。
  3、生产模式
  公司在产品设计及研发前期,即投入大量资源与下游客户进行技术、品质、性能交流。当产品通过客户评价和测试后,销售部会根据客户的产品订单及对于客户使用需求的预测制定滚动出货预测,生产运营部根据年度/月度生产计划、滚动出货预测和库存情况制订具体的生产计划、安排库存。具体而言,生产运营部每年组织各相关部门,根据排产计划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及月度生产计划。生产运营部会定期进行集体评审,根据每月存货存量、滚动出货预测制定具体的每周生产计划,以确保生产计划满足销售合同以及生产产能的要求;生产运营部组织各相关部门、各产品线负责人召开生产调度会,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充分沟通可能影响生产计划变更的各种因素,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如及时关闭停工订单),以确保计划调整的及时性及有效性。
  公司已经掌握了化学机械抛光液、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和电镀液及添加剂生产中的核心技术,通过合理调配机器设备和生产资源组织生产。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销售主要采用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直销模式。公司在开拓新客户或在原有客户推广新产品时,首先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认证测试,包括产品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等多方面测试,认证测试周期一般较长。公司在通过下游客户认证后,客户直接向公司下达采购订单,公司按要求直接向客户发货。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处行业
  公司主营业务为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和电镀液及添加剂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按照行业界的一般分类标准,公司所处行业为半导体材料行业。
  (2)行业基本特点及主要技术门槛
  半导体材料处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对半导体产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具有产业规模大、细分行业多、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
  第一,产业规模大。半导体材料主要分为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根据SEMI,2022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销售额增长8.9%,达到727亿美元,超过了2021年创下的668亿美元的前一市场高点。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的销售额分别达到447亿美元和280亿美元,分别增长10.5%和6.3%。从地区分布来看,中国台湾凭借其晶圆代工产能和先进封装的基础,以201亿美元的销售额连续第13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材料消费地区,增长率13.6%;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销售额130亿美元,增长率7.3%,超越韩国位列第二。根据TECHCET,2023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受整个半导体行业环境影响预计下滑6%,2024年将反弹7%;预计2028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将超过880亿美元。
  第二,细分行业多。半导体材料行业是半导体产业链中细分领域最多的产业链环节,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包括硅片、光掩模、光刻胶、光刻胶辅助材料、工艺化学品、电子特气、抛光液和抛光垫、靶材及其他材料,封装材料包括引线框架、封装基板、陶瓷基板、键合丝、包封材料、芯片粘结材料及其他封装材料,每一种大类材料又包括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具体产品,细分子行业多达上百个。
  第三,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由于半导体材料尤其是晶圆制造材料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部分关键材料直接决定了芯片性能和工艺发展方向,因此下游客户对于产品的要求极为苛刻,在上线使用前需要长周期的测试论证工作,并且上线使用后也会通过较长周期逐步上量。加之产品在能够进入测试论证阶段之前需要经历长时间、高难度的研发阶段,研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
  (3)主要产品细分领域市场情况
  在半导体特别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晶圆表面状态及洁净度是影响晶圆优良率和器件质量与可靠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化学机械抛光(CMP)、湿法清洗、刻蚀、电化学沉积(电镀)等表面技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公司围绕液体与固体衬底表面的微观处理技术和高端化学品配方核心技术,专注于芯片制造过程中工艺与材料的最佳解决方案,成功搭建了“化学机械抛光液-全品类产品矩阵”、“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领先技术节点多产品线布局”、“电镀液及添加剂-强化及提升电镀液高端产品系列战略供应”及“核心原材料建设-提升自主可控战略供应能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3+1”技术平台及应用领域。目前,公司技术及产品已涵盖集成电路制造中的抛光、清洗、沉积等关键工艺,产品组合可广泛应用于芯片前道制造及后道先进封装过程中的抛光、刻蚀、沉积等关键循环重复工艺及衔接各工艺步骤的清洗工序。
  a.化学机械抛光液市场情况
  化学机械抛光(CMP)是半导体先进制程中的关键技术,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及抛光液的存在下,被抛光的晶圆对抛光垫做相对运动,借助纳米磨料的机械研磨作用与各类化学试剂的化学作用之间的高度有机结合,使被抛光的晶圆表面达到高度平坦化、低表面粗糙度和低缺陷的要求。根据不同工艺制程和技术节点的要求,每一片晶圆在生产过程中都会经历几道甚至几十道的CMP抛光工艺步骤。与传统的纯机械或纯化学的抛光方法不同,CMP工艺是通过表面化学作用和机械研磨的技术结合来实现晶圆表面微米/纳米级不同材料的去除,从而达到晶圆表面的高度(纳米级)平坦化效应。CMP已成为0.35μm以下制程不可或缺的平坦化工艺。
  随着制程节点的进步,多层布线的数量及密度增加,CMP工艺步骤增加,CMP技术越来越重要,其对后续工艺良率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14纳米技术节点的逻辑芯片制造工艺所要求的CMP工艺步骤数将由180纳米技术节点的10次增加到20次以上,而7纳米及以下技术节点的逻辑芯片制造工艺所要求的CMP工艺步骤数甚至超过30次。此外,更先进的逻辑芯片工艺可能会要求抛光新的材料,为抛光液带来了更多的增长机会。同样地,对于存储芯片,随着由2DNAND向3DNAND演进的技术变革,也会使CMP工艺步骤数快速增加,带动了钨抛光液及其他抛光液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此外,先进封装技术的应用使CMP从集成电路前道制造环节走向后道封装环节,在如硅通孔(TSV)、混合键合(HybridBonding)等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
  化学机械抛光液在CMP技术中至关重要,在抛光材料中价值占比超过50%,其耗用量随着晶圆产量和CMP平坦化工艺步骤数增加而增加。根据应用的不同工艺环节,可以将抛光液分为硅衬底抛光液、铜及铜阻挡层抛光液、钨抛光液、介质材料抛光液、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以及用于先进封装的硅通孔(TSV)抛光液等。抛光液特点为种类繁多,即使是同一技术节点、同一工艺段,根据不同抛光对象、不同客户的工艺技术要求也有不同配方。
  根据TECHCET,2024年全球半导体CMP抛光材料(包括抛光液和抛光垫,其中抛光液占比超过50%)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预测值33亿美元增长至近35亿美元。随着全球晶圆产能的持续增长以及先进技术节点、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需要更多的CMP工艺步骤,TECHCET预计2027年全球半导体CMP抛光材料市场规模将超过42亿美元。
  b.湿电子化学品市场情况
  湿电子化学品是在清洗、刻蚀等多个微电子/光电子湿法工艺环节中使用的各种高纯度电子化学材料的统称,其生产涉及的核心工艺包括分离纯化、分析检测、混配及包装运输技术等,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分为通用性湿化学品和功能性湿化学品,其中通用性湿化学品主要包括主体纯度大于99.99%、杂质含量低于ppm级别的酸类、碱类、有机溶剂类及其他类产品;功能性湿化学品指为满足湿法工艺中特殊工艺需求,通过复配工艺制备的配方类或复配类化学品,主要包括各类刻蚀液、清洗液及光刻胶配套试剂(剥离液、稀释剂、去边剂、显影液)等。
  不同于混合使用的通用湿化学品可以由半导体制造企业自己混配使用,功能性湿化学品需要由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研发和生产,以特定的产品形式供应给半导体制造企业使用。
  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前道晶圆制造用及后道晶圆级封装用高端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领域,产品涉及清洗液、剥离液和刻蚀液。清洗液用于半导体制造的清洗工艺,去除微粒、金属或离子型导电污染物及有腐蚀作用的无机、有机污染物等,根据其应用工艺不同,清洗液可分为化学机械抛光(CMP)后清洗液、铝工艺刻蚀后清洗液、铜工艺刻蚀后清洗液、HKMG假栅去除后清洗液、封装工艺用去溢料清洗液等。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杂质对芯片良率的影响,当前的芯片制造流程在光刻、刻蚀、离子注入、沉积、抛光等重复性工序后均设置了清洗工序,清洗步骤数量约占所有芯片制造工序步骤的30%以上,是所有芯片制造工艺步骤中占比最大的工序,而且随着技术节点的推进,清洗工序的数量和重要性将继续提升,在实现相同芯片制造产能的情况下,对清洗液的需求量也将相应增加。光刻胶剥离液是在曝光显影及后续工艺后去除硅片上光刻胶所用的试剂,光刻胶在经过湿法刻蚀、干法刻蚀、离子注入等不同工艺后不易被去除,要求剥离液对光刻胶有较强的溶解性能。半导体制造工艺应用的刻蚀技术主要包括湿法刻蚀和干法刻蚀两大类,刻蚀工艺用到的湿化学品为刻蚀液。
  清洗和刻蚀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重要的工艺环节
  湿电子化学品的纯度和洁净度对集成电路的成品率、电性能及可靠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艺复杂性和技术挑战不断增加,对湿电子化学品的杂质含量、颗粒数量、清洗去除能力、刻蚀选择性、工艺均匀性、批次稳定性与一致性等的管控要求越来越高。此外,由于新结构、新器件和新材料的不断引入,主流芯片制造厂商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对于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来说,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也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根据TECHCET统计及预测,2023年全球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将达到52亿美元,较2022年下降2%,2024年将反弹6%。受益于芯片技术节点进步及全球芯片产能的持续增长,TECHCET预计2027年全球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9亿美元,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6%。
  c.电镀液及添加剂市场情况
  电化学沉积(电镀)技术作为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工艺技术之一,是实现金属互连的基石,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的大马士革铜互连电镀工艺和后道先进封装凸块(Bumping)、重布线层(RDL)、硅通孔(TSV)等电镀工艺。随着晶体管尺寸不断缩小,进入130nm制程以后,铝互连工艺已经不能满足集成电路集成度、速度和可靠性持续提高等需求,铜已逐渐取代铝成为金属互连的主要材料。由于铜很难进行干法刻蚀,因此传统的金属互连工艺已不再适用,拥有镶嵌工艺的镀铜技术成为铜互连的主要制备工艺,业界也称为大马士革铜互连工艺。大马士革铜互连工艺在8英寸以上晶圆、130nm以下芯片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铜互连电镀工艺中,将带有扩散阻挡层和籽晶层的芯片浸没在含有添加剂的高纯电镀液中,用电镀工艺填充已经刻蚀好的互连穿孔(Via)和槽隙(Trench)。其中铜互连电镀添加剂包括加速剂、抑制剂及整平剂,在电镀工艺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不同组分相互作用,实现从下到上填充效果以及镀层晶粒、外观及平整度。
  除芯片制造铜互连工艺外,电镀液及添加剂还应用于Bumping、RDL、TSV等先进封装工艺。TSV技术的核心是在晶圆上打孔,并在硅通孔中进行镀铜填充,从而实现晶圆的互联和堆叠,在无需继续缩小芯片线宽的情况下,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和性能。和芯片制造铜互连工艺相比,TSV电镀的尺寸更大,通常需要更长的沉积时间、更高的电镀速率以及多个工艺步骤,铜互连电镀液及添加剂成本占TSV工艺的总成本比重也更高。
  目前半导体电镀已经不限于铜线的沉积,还有锡、锡银合金、镍、金等金属,但是金属铜的沉积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铜导线可以降低互联阻抗,降低器件的功耗和成本,提高芯片的速度、集成度、器件密度等。随着先进逻辑器件技术节点带来的互连层的增加,先进封装对重新布线层和铜柱结构应用的增加,以及广泛运用铜互连技术的半导体器件整体增长,带动了电镀液及添加剂市场的增长。根据TECHCET预测,2023年全球半导体电镀化学品市场规模将下降6%至9.47亿美元,2024年预计将增长7%至10亿美元以上,其中铜互连、铜封装、锡银合金/锡/镍电镀化学品占比分别为63%、8%、29%。随着先进封装应用及下一代逻辑器件中金属互连层数的增加,TECHCET预计2023-2028年全球半导体电镀化学品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4%。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以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为本的高端半导体材料供应伙伴,目前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和电镀液及添加剂系列产品,同时,为了提升自身产品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并确保战略供应,公司开始建立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供应的能力,以支持产品研发,保障长期供应的可靠性。公司成功搭建了“化学机械抛光液-全品类产品矩阵”、“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领先技术节点多产品线布局”、“电镀液及添加剂-强化及提升电镀高端产品系列战略供应”及“核心原材料建设-提升自主可控战略供应能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3+1”技术平台及应用领域。公司报告期内收入均来自于集成电路行业,其中化学机械抛光液收入占比超过85%。公司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集成电路领域化学机械抛光液和部分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并且拓展和强化了电化学沉积领域的技术平台,产品覆盖多种电镀液及添加剂。通过对上游核心原材料的持续深入研发,从性能优化、寻找开发新产品的技术可行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获得更多合作机会的可能。
  公司经过多年以来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品牌建设,凭借扎实的研发实力及成本、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在半导体材料行业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公司持续专注投入,已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并已成为众多半导体行业领先客户的主流供应商。根据TECHCET公开的全球半导体抛光液市场规模测算,最近三年公司化学机械抛光液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约5%、7%、8%,逐年稳步提升。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摩擦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仍在持续,外部环境的波动也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众多的应用如人工智能、AR/VR、物联网、自动驾驶汽车、云计算、5G/6G、智能城市、医疗健康等都依赖于半导体技术进步来实现其创新。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源动力深远而巨大,发展驱动力依旧强劲,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的提振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各界资金向半导体行业的集中反映出相关政府和市场对于行业的认可和正向预期。
  根据WSTS预测,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受通胀加剧、终端市场需求疲软等负面因素影响将下降9.4%至5,201亿美元,2024年将强劲增长13.1%至5,884亿美元。根据SEMI等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新能源车、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应用推动,203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额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全球半导体产业长期发展趋势将带动上游关键材料需求的增长,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权属清晰,技术水平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公司产品的批量生产中。公司的核心技术涵盖了整个产品配方和工艺流程,包括金属表面氧化(催化)技术、金属表面腐蚀抑制技术、抛光速率调节技术、化学机械抛光晶圆表面形貌控制技术、光阻清洗中金属防腐蚀技术、化学机械抛光后表面清洗技术、光刻胶残留物去除技术、选择性刻蚀技术、电子级添加剂纯化技术、磨料制备技术、电镀液添加剂技术等。
  公司核心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流程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司基于核心技术研发产品配方并通过申请专利等方式加以保护,产品配方是核心技术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生产工艺流程是公司产品生产过程的关键,也是核心技术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实现手段,公司通过技术秘密等形式对生产工艺流程予以保护。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始终秉承“研发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理念,持续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公司围绕液体与固体表面的微观处理技术,专注于芯片制造过程中工艺与材料的最佳解决方案,成功搭建“3+1”技术平台及应用领域,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化学机械抛光液-全品类产品矩阵”、“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领先技术节点多产品线布局”、“电镀液及添加剂-强化及提升电镀液高端产品系列战略供应”及“核心原材料建设-提升自主可控战略供应能力”。
  在铜及铜阻挡层抛光液方面,公司紧跟摩尔定律,紧跟行业领先客户的先进制程,提前进行技术平台的布局及技术能力的积累,持续推进相关产品的研发,持续优化先进技术节点产品的性能及稳定性,部分领先技术产品在重要客户端实现量产;与成熟制程芯片制造厂保持紧密合作,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升级,进展顺利。
  在介电材料抛光液方面,公司首款氮化硅抛光液在客户端上量顺利。结合成功经验,公司持续开拓市场份额,进一步开发先进技术节点系列产品,多款产品持续在客户端测试验证。公司持续改进氧化物抛光液,具有更高性价比和更优性能的高倍稀释氧化物抛光液已成功实现量产。
  公司钨抛光液在存储芯片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市场份额持续稳健上升,多款钨抛光液在逻辑芯片成熟制程和先进制程通过验证,实现量产。
  公司与客户紧密合作,基于氧化铈磨料的抛光液产品突破技术瓶颈,目前已在3DNAND先进制程中实现量产并在逐步上量,多款新产品完成论证测试并实现量产销售,部分产品已成为主流,国产自主供应能力持续加强。
  在衬底抛光液方面,公司紧跟国内大硅片企业的发展和打造材料自主可控能力的趋势,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后定制化开发抛光液产品。公司硅精抛液系列产品研发论证进展顺利,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内领先硅片生产厂完成论证并实现量产,营业收入增长明显,部分产品已获得中国台湾客户的订单。用于三维集成的多款抛光液与国内外数十个客户进行合作,配合客户进行工艺开发,助力客户实现新技术,TSV和混合键合用工艺用多款抛光液和清洗液作为首选供应商进入客户产线,持续上量。第三代半导体作为下一代的衬底材料同样发展迅速,公司积极投入研发,为客户定制开发的用于第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的抛光液,进展顺利,部分产品已获得海外客户的订单。
  在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领域,公司致力于攻克领先技术节点难关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拓展产品线布局,目前已涵盖刻蚀后清洗液、光刻胶剥离液、抛光后清洗液及刻蚀液等多种产品系列,广泛应用于逻辑电路、3DNAND、DRAM、CIS等特色工艺及异质封装等领域。报告期内,在刻蚀后清洗液方面,公司贯彻ESG理念,持续加强水性刻蚀后清洗液的研发及产业化,两款水性刻蚀后清洗液进入量产,应用于先进制程大马士革工艺,并持续增加海外市场份额;在刻蚀液方面,公司持续与客户紧密合作,刻蚀液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正在按计划进行中,研发实验满足客户需求并进入测试论证阶段,进展良好,公司与测试论证的客户保持紧密沟通,根据测试论证情况持续优化产品配方,并配合客户进行工艺优化;在抛光后清洗液方面,碱性铜抛光后清洗液取得重要突破,在客户先进技术节点验证进展顺利,进入量产阶段,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抛光后清洗液产品平台。
  公司在电镀液及添加剂领域,完成了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的电镀液及添加剂产品系列平台的搭建,并且在自有技术持续开发的基础上,通过国际技术合作等形式,进一步拓展和强化了平台建设,包括技术平台及规模化生产能力平台,从而提升了公司在此领域的一站式交付能力。报告期内,先进封装用电镀液及添加剂开拓市场进展顺利,多款产品实现量产销售,产品包括铜、镍、镍铁、锡银等电镀液及添加剂,应用于凸点、再分布线(RDL)等技术;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铜大马士革工艺及硅通孔(TSV)电镀液及添加剂也按预期进展,进入测试论证阶段,进一步丰富了电镀液及添加剂产品线的应用。
  公司技术及产品已涵盖集成电路制造中“抛光、清洗、沉积”三大关键工艺。随着公司研发产品范围及应用的进一步拓展,应用逐渐覆盖芯片制造中成熟制程及特殊制程多个技术节点,在先进封装领域的产品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客户数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加快建立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供应的能力,一方面优化产品性能,提升现有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保障公司产品长期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报告期内,参股公司山东安特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多款硅溶胶已在公司多款抛光液产品中通过内部测试,并在积极与客户合作进行测试论证中,部分已完成验证,实现销售;公司通过自研自建的方式持续加强了氧化铈颗粒的制备的自主可控能力,自产氧化硅磨料在公司产品中的测试论证进展顺利,多款产品已通过客户端的验证,已经开始量产供应,将随着客户的进程逐步上量、实现销售。
  公司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等研发资源,夯实现有研发平台能力建设,把握产品迭代更新,不断提高研发成果转化效率,公司产品的应用能力和延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司坚持研发创新的同时,不断完善自主知识产权的布局,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获得276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中国大陆198项、中国台湾62项、美国6项、法国5项、新加坡3项、韩国2项;另有337项发明专利申请已获受理。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较上期增长46.63%,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各项研发活动进一步开展,且实施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授予工作,带来人力成本、股份支付、折旧与摊销和物料消耗等增长较多。
  4.在研项目情况
  情况说明
  上述在研项目情况表不包括子公司法国CT。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深耕高端半导体材料领域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以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为本的高端半导体材料供应伙伴,始终围绕液体与固体衬底表面处理和高端化学品配方核心技术并持续专注投入,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集成电路领域化学机械抛光液和部分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的垄断,并在报告期内拓展和强化了电化学沉积领域的技术平台,产品覆盖多种电镀液及添加剂。
  公司通过多年持续投入,已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公司产品中。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境内外授权发明专利276项。同时,公司持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依照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制订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通过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保护核心技术,持续创新并更新知识产权库,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差异化,为公司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未来,公司将凭借在高端半导体材料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持续深耕,依托已有的先进技术平台和人才团队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2、高效的产品转化和可靠的自主供应能力
  公司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等研发资源,将重点聚焦在产品创新上,以满足下游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行业全球领先客户的尖端产品应用,已成为国内高端半导体材料行业领域的领先供应商。最近三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5,310.78万元、16,136.46万元和23,661.27万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30%、14.99%和19.11%,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公司致力于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以创新驱动的、高性能并具成本优势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从解决方案设计、产品研发、测试认证、供应保障、物流配套、技术支持等方面着手,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的一站式服务。得益于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公司产品研发效率高且具有针对性。公司利用在化学配方、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专长,持续研发创新产品或改进产品以满足下游技术先进客户的需求,将客户面临的具体挑战转化成现实的产品和可行的工艺解决方案。
  同时,依托于公司通过长期积累已搭建的液体与固体表面处理和高端化学品配方核心技术平台,纵向深入研究上游关键原材料,加快建立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供应的能力,拓宽供应品类,加强公司核心原材料的自主可控,提升公司产品的自主供应能力,从而为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提供更全面、更具竞争力的关键半导体材料。
  3、国际化、多元化的人才储备
  通过多年的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的研发实践,公司组建了一批高素质的核心管理团队和专业化的核心技术团队。最近三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145人、180人、236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3.81%、45.69%、50.43%,研发人才队伍不断扩充。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均由资深行业专家组成,在化学、材料化学、材料工程等专业领域有着长达几十年的研究经验,并在半导体材料行业深耕积累了数十年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也在战略规划、行业发展、人才培养、团队建设、销售与市场、跨国公司管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公司管理团队在半导体材料及相关行业的丰富经验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全球先进乃至领先的视角。公司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维持竞争优势提供了保证。
  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后备人才引进和培养,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综合实力。团队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团队能力培养初见成效,公司加大培训投入,在识别和分析公司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组织内外部培训、研讨交流会、知识分享会,始终贯彻了“终生学习”的理念,构建了结构化、多元化、体系化的学院式培训,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
  4.贴近市场和客户的服务模式
  公司根植于全球半导体材料的第一大和第二大市场,布局富有经验的应用工程师团队在当地提供24小时服务。根据SEMI,2022年中国台湾凭借其晶圆代工产能和先进封装的基础,以201亿美元的销售额连续第13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材料消费地区,增长率13.6%;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销售额130亿美元,增长率7.3%,超越韩国位列第二。贴近市场和客户的服务模式有利于公司及时响应客户需求,运输时间短,运输成本低,并且与本土客户文化融合程度高,沟通效率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5.成熟高效的全流程质量保证体系
  公司秉承“客户至上、质量导向、持续创新、全面可靠”的质量方针,致力于满足并超越客户的期望。公司围绕产品导入的全流程建立了成熟有效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在产品研发、供应商管理、进料控制、过程控制、出货控制、客户服务、产品优化和迭代等方面进行全流程质量管控并已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等管理体系的第三方认证。
  6.规范的管理机制和高效的风险管控能力
  公司始终秉承“使命必达”的工作态度和服务宗旨,以高标准、严要求建立健全了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政策体系、管理流程和机制,以全面防范应对各项风险危机。结合公司管理机制,管理团队从国际环境、客户需求等多角度预测,提前部署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在人员、物资、原材料及供应链保障等方面制定多项应对方案及工作计划表,进一步保障公司日常生产运营的有序进行。报告期内,在大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公司仍以高效、积极状态推进公司生产、运营高质量发展,在各项业务有序推进的同时,重大建设项目也按预期完成交付。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产品开发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对于产品技术创新要求较高。在下游产品不断提出更高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对上游关键半导体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公司需要对客户需求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并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准确地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在产品开发方向的战略决策上出现失误,或者未能及时进行产品升级和新技术的运用,将使得公司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受到影响,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成本无法回收,进而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核心技术失密及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产品技术壁垒高,研发及产业化需要大批专业背景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公司核心技术涵盖了整个产品配方和工艺流程,核心技术人员对公司持续科技创新及客户技术支持服务至关重要。虽然公司通过申请专利或者技术秘密等形式对核心技术予以保护,但仍存在核心技术失密的风险。随着行业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公司的薪酬制度、激励机制不能持续保留和吸引优秀人才,可能会导致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进而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公司向前五名客户合计的销售额占当期销售总额的百分比分别为84.45%、82.47%和80.49%。公司销售较为集中的主要原因系国内外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本身集中度较高、公司产品定位领先技术的特点和“本土化、定制化、一体化”的服务模式等,且公司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外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商。如果公司的主要客户流失,或者主要客户因各种原因大幅减少对公司的采购量或者要求大幅下调产品价格,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出现下降。
  2、原材料供应及价格上涨风险
  目前公司生产所需的部分主要原材料采购来源以进口为主。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百分比分别为51.27%、52.81%和47.09%,采购相对集中。如果公司主要供应商的供货条款发生重大调整或者停产、交付能力下降、供应中断等,或者进出口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或者出现国际贸易摩擦,或者原材料采购国采取出口管制,或者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受市场影响出现上升,将可能对公司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时性和价格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主要从上游基础化工或精细化工行业采购原材料,随着环保政策趋严,供应趋紧,原材料价格可能存在上涨的风险。
  (五)财务风险
  1、存货管理风险
  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公司采用上线结算方式的主要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78.17%、73.38%和68.32%。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将货物发往客户指定的仓库时,从库存商品转入发出商品。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末,公司发出商品账面余额分别为3,626.81万元、4,739.01万元和3,177.07万元,占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15.66%、12.80%和7.32%。公司已与采用上线结算方式的客户约定发出商品的管理机制和保管、灭失等风险承担机制,但若双方对保管责任的界定不一致或者遇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公司发出商品面临减值的风险。
  2、税收优惠及政府补助政策风险
  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公司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3,304.56万元、5,694.93万元
  和6,351.14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5.02%、16.79%和14.42%。如果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的法律、法规、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或者由于公司未来不能持续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等原因而无法获得税收优惠,将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公司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包括增值税加计扣除)分别为2,647.34万元、1,190.79万元和10,430.16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0.05%、3.51%和23.68%。如果未来政府部门对相关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减弱,或者其他补助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取得的政府补助将会减少,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销售商品、进口原材料中使用美元结算的比例较大。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受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的影响,公司汇兑收益的金额分别为-580.71万元、3,171.68万元和780.72万元。随着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公司外汇结算量将继续增大。如果结算汇率短期内波动较大,公司境外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仍将直接受到影响,进而可能对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六)行业风险
  1、半导体行业周期变化风险
  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受益于下游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物联网等终端应用领域需求的持续增长,全球半导体特别是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高通胀以及局部地区冲突等因素给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加上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消费性电子市场需求薄弱,导致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阶段性增速放缓阶段,并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进入本轮下行周期。由于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与宏观经济、下游终端应用需求以及自身产能库存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未来半导体行业复苏不及预期或者市场需求因宏观经济或行业环境等原因出现下滑,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七)宏观环境风险
  1、全球经济周期性波动、国际贸易摩擦及不可抗力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周期性波动当中,叠加全球政治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出现经济全面复苏的趋势,面临下滑的可能。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及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仍将存在。如果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矛盾加剧,可能对半导体产业链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导致下游客户需求或者订单量产生不利波动,进而影响公司业绩。此外,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战争或其他突发性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对上游原材料供应、下游市场及公司经营业绩造成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787.11万元,同比增长14.9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0,273.38万元,同比增长33.6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200.09万元,同比增长7.17%。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60,340.11万元,较报告期期初增长27.14%;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212,404.51万元,较报告期期初增长39.60%。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国际贸易摩擦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仍在持续,外部环境的波动也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众多的应用如人工智能、AR/VR、物联网、自动驾驶汽车、云计算、5G/6G、智能城市、医疗健康等都依赖于半导体技术进步来实现其创新。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源动力深远而巨大,发展驱动力依旧强劲,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的提振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各界资金向半导体行业的集中反映出相关政府和市场对于行业的认可和正向预期。
  公司主要产品作为关键半导体材料,市场空间和晶圆制造产能密不可分。全球特别是中国晶圆制造产能增长,将带动公司主要产品需求增长。根据SEMI,全球市场需求的复苏和政府激励措施的增加,推动了关键芯片制造地区晶圆厂投资的激增,全球半导体每月晶圆产能在2023年增长5.5%至2,960万片后,预计2024年将增长6.4%,首次突破每月3,000万片大关(以200mm当量计算)。从2022年至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计划开始运营82个新的晶圆厂,其中包括2023年的11个项目和2024年的42个项目。在政府资金和其他激励措施的推动下,预计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将在2024年开始运营18个项目,2023年产能同比增长12%,达到每月760万片晶圆,2024年产能同比增加13%,达到每月860万片晶圆,在全球半导体产能中的份额将增加;中国台湾预计仍将是半导体产能第二大地区,2023年产能将增长5.6%至每月540万片晶圆,2024年增长4.2%至每月570万片晶圆。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作为一家以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为本的高端半导体材料企业,始终致力于高技术壁垒、高增长率和高功能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坚持“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战略定位。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始终坚定发展战略,充分把握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机遇。未来,公司将坚守定位,持续开拓创新,深化与国内客户合作并积极开拓全球市场。同时,公司将在现有业务和技术的基础上,持续稳健地通过自建、合作或并购等方式延伸半导体材料产业链,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半导体材料供应伙伴。
  (1)持续技术创新,完善高端半导体材料业务布局
  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公司产品与不断推进的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技术同步的关键。公司将紧抓半导体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已有技术优势和行业经验,密切关注行业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现有技术平台的综合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持续改进现有产品、开发新产品以满足更先进制程对于产品性能的更高要求;通过自建、合作等方式提升纳米磨料、电子级添加剂等关键原材料自主可控的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延伸和完善产业链。
  公司将紧密围绕现有核心技术平台,结合市场需求及相关领域技术进程,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拓宽产品线,在纵向不断提升技术与产品能力的同时横向拓宽产品品类,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和技术解决方案,并积极论证拓展新业务的可行性,发掘新的增长点,以扩大目标市场总容量,实现产品线布局多样化、收入结构多元化。
  (2)深化客户合作,适时扩大海内外生产和销售布局
  公司将继续弘扬“客户服务,客户导向”的服务理念,依托主要产品线,围绕核心客户群,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技术、产品、服务为一体的客户服务团队,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在坚持“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战略定位下,公司将坚定高效地实施各产品线市场拓展计划,巩固现有行业地位,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实现销售收入稳健、多元增长。
  随着业务的扩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除了通过现有生产基地扩产实现销售增长外,公司将顺应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积极规划新的生产基地建设并提升生产能力,以满足国内外新建晶圆厂的技术和量产需求,提升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
  (3)围绕产业链投资并购,积极寻求稳健的外延式发展
  通过投资并购延伸半导体材料产业链是公司作为高端半导体材料供应商在细分领域核心技术及业务优势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且必然的战略布局,与国际综合性的材料龙头企业发展路径一致。公司将根据发展战略,在现有业务和技术的基础上,持续稳健地通过战略投资并购或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参与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拓宽业务领域,提升技术实力,布局资产多元化,寻求积极、稳健的外延式增长。
  (4)加强组织建设,提升运营能力和运营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目标
  组织建设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构建高效的研发和管理团队,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保证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员工潜能的不断开发,进一步加强组织竞争力。坚持“安集人,我们能”(Can-do)和“使命必达”(Must-win)的安集精神,打造学习型、合作型、充满活力、值得信赖的组织,提升组织效能。
  运营能力和运营品质提升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关键职能部门能力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追踪体系,管理、优化运营成本费用,实现经营利润的稳步增长;同时兼顾长期业务发展机会,加强公司研发、生产、质量、供应链管理,提升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改进、完善并夯实ESH管理流程的落实和监管,保障公司长期、高效、可持续发展。
  此外,公司已将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确立为未来发展的价值基础,与企业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并于2022年度发布了第一份ESG报告。未来,公司将秉承“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为社会和地球做贡献”的理念,致力于在公司战略以及日常运营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投入环保资金,全面开展能源水管理、废弃物管理、应对气候变化等行动,践行“让未来更绿色、更美好、更挚诚”的公司ESG愿景。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度,公司经营目标如下:
  1.持续加强安全教育及日常安全管理,完善预防机制,实现全公司合规合法经营,确保公司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安全;
  2.继续扩大国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海外业务发展的软硬件资源配置,积极加强海外市场拓展,实现销售稳健增长;
  3.加速产品创新和工艺开发,为客户提供性能卓越、品质优异的产品和服务,致力打造用户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供应商伙伴;
  4.坚定高效实施各产品线规划,推动关键原材料的产业化应用,积极寻求相关领域的新业务机会,确保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实现;
  5.重振安集精神,传承安集文化,营造开放、信任、协作、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健康的财务指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