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航空航天领域的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和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的研发和制造。

  • 产品类型:

    宇航及通信产品、航空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

  • 产品名称:

    宇航及通信产品 、 航空产品 、 航空航天工艺装备

  • 经营范围:

    微波通信技术研发;航空航天器及设备、通信设备、雷达及配套设备、复合材料产品、精密机械设备、工艺装备及模具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微波通信产品测试及试验;自营和代理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30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个) 0.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个) 0.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个) 9.00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个) 22.00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发明专利(个) 7.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个) 0.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个) 14.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其他(个) 0.00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个) 15.00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个) 0.00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其他(个) 0.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个) 5.00 - - -
宇航产品:零件销量(件) - 3688.00 1584.00 1268.00
航空航天工艺装备:零件销量(件) - 458.00 529.00 253.00
航空产品:零件销量(件) - 5.39万 3.12万 2544.00
宇航产品:部件销量(件) - 1748.00 1187.00 566.00
航空航天工艺装备:部件销量(件) - 875.00 1320.00 1206.00
航空产品:部件销量(件) - 347.00 92.00 82.00
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部件销量(件) - 45.00 39.00 35.00
宇航产品:零件产量(件) - 3640.00 1529.00 1285.00
航空航天工艺装备:零件产量(件) - 390.00 627.00 314.00
航空产品:零件产量(件) - 5.21万 3.29万 3139.00
宇航产品:部件产量(件) - 1633.00 1275.00 644.00
航空航天工艺装备:部件产量(件) - 827.00 1164.00 1408.00
航空产品:部件产量(件) - 344.00 97.00 95.00
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部件产量(件) - 47.00 40.00 35.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3.88%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
  • 客户D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9574.02万 20.99%
客户B
9237.07万 20.25%
客户C
4227.34万 9.27%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
3518.58万 7.71%
客户D
2584.07万 5.6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553.72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9.33%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2001.96万 6.97%
供应商B
1319.12万 4.59%
供应商C
836.13万 2.91%
供应商D
707.47万 2.46%
供应商E
689.04万 2.4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3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40%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47亿 36.7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6567.74万 16.36%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5657.59万 14.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587.45万 8.94%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3330.11万 8.3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779.4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51.97%
  • 广西艾盛创制科技有限公司
  • 陕西融天航空器材有限公司
  • 湖南嘉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广西艾盛创制科技有限公司
2389.38万 32.86%
陕西融天航空器材有限公司
418.08万 5.75%
湖南嘉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336.63万 4.63%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320.90万 4.41%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314.41万 4.3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1.36%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32亿 43.1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5499.90万 17.98%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4854.26万 15.8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271.39万 7.42%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2120.12万 6.9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146.71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4.74%
  • 沈阳奥航科技有限公司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钢研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P
  • 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沈阳奥航科技有限公司
921.25万 19.20%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756.38万 15.76%
西安钢研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49.95万 5.2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P
122.16万 2.55%
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96.97万 2.0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4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3.40%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30亿 48.9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5363.44万 20.20%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3781.97万 14.24%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1798.50万 6.7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864.46万 3.2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477.07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3.37%
  • 沈阳奥航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P
  • 四川六合特种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康展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沈阳奥航科技有限公司
956.40万 28.08%
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98.52万 5.8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P
142.41万 4.18%
四川六合特种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07.64万 3.16%
上海康展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72.10万 2.12%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公司在各个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基本完成经济工作目标。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拓展产品应用方向和布局战略板块  航空航天产业在我国的国家战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前沿技术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的产业方向,亦是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主营业务与通信技术、复合材料应用研制的核心技术能力,充分利用公司四大业务板块既能独立面向市场,又能合力进行研发的优势,不断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在公司原有航空航天相关业务中,公司不断改进产品性能、降低成本,...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公司在各个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基本完成经济工作目标。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拓展产品应用方向和布局战略板块
  航空航天产业在我国的国家战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前沿技术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的产业方向,亦是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主营业务与通信技术、复合材料应用研制的核心技术能力,充分利用公司四大业务板块既能独立面向市场,又能合力进行研发的优势,不断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在公司原有航空航天相关业务中,公司不断改进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现代化新兴产业被列为我国重点发展方向,公司紧跟国家政策指引积极拓展产品应用及业务板块,创造公司产值利润新增长点。在原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基础上针对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需求,加大力度围绕新兴产业核心产品进行高质量、低成本的研发攻关工作。
  2、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
  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公司一直致力于为航空航天领域客户提供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通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自主攻关与技术积累,形成了极具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业务板块。本报告期内,公司多个科研项目取得突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太赫兹高增益天线、天基天线、缝隙阵天线、星体结构等多个宇航产品完成工艺技术攻关和生产交付,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2)多型无人机复材机身、机翼、进气道等,完成成型制造技术攻关和工艺鉴定,逐步转入批量生产交付阶段。
  (3)多个无人机进气道成型工艺装备、机翼壁板成型工艺装备、多联发动机叶片模具等任务成功交付,在此类复杂、大尺寸高精度成型工艺装备上取得新的突破。
  (4)随着超宽带车载侦收天线、集装箱测控数传天线、商业低轨卫星互联网测控与馈电天线、大型紧缩场反射面等项目成功研制与交付,公司在轻量折叠反射面研制技术、超宽带馈源阵设计技术、“动中测”跟踪控制技术、机动型测运控站研制集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产品型谱进一步丰富。
  (5)多个高精度紧缩场反射面项目成功交付并投入使用,标志着公司在紧缩场反射面研制领域已形成极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在本报告期内,公司依托上市募集资金加快卫星通信、测控与测试装备产业化项目建设进度,快速扩充研发技术队伍,逐步提升研发投入,持续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公司的研发技术与创新攻关能力持续增强。
  3、全面推进新质生产力和产业化能力建设
  ①加速环宇航空产业园建设
  环宇航空产业园规划了卫星通信天线、测控测试天线、数据链产品、高端复合材料零部件、大型高精度测试装备的产业化能力,是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未来核心能力。截至报告期末,环宇航空产业园已经建设完成超8万平方米,相关高端研发、生产、检测设备正加紧采购,部分设备已安装调试到位,航空产业园在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装备板块、复合材料产品板块的产业化能力提升已初见成效。
  ②推进子公司自贡环宇产业园的建设
  根据自贡航空产业园配套需求,自贡环宇已购置132亩土地用于建设无人机复材零部件及整机结构研制及产业化能力。自贡航空产业园主要建设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能力,无人机部组件、整机装配及测试能力。子公司自贡环宇积极参与无人机产业链配套需求,加快航空产品产能建设。本报告期内自贡132亩无人机产业园项目完成开工奠基并顺利开展施工建设工作。园区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部分投产。
  ③坚持规范运作,完善内部控制
  公司持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控流程体系,通过内部培训以及企业价值观建设,进一步优化各项制度流程,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治理水平。于生产运营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于公司治理端,公司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信息披露及时、真实、准确和完整;认真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联系和沟通,树立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
  ④继续推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工作
  公司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软硬件水平不断提升,围绕智能制造已建成以ERP、OA、PDM、MES、CAPP、财务管理等为框架的信息化平台,全面覆盖销售、采购、仓储、研发、生产、质量追溯等各环节。报告期内,公司以对原有产能进行智能制造研改进、新建产能进行智能制造规划为重要工作目标,致力于批生产产品的低成本与高质量的目标。此外,公司在重点研发生产过程中注重规范化、标准化,降低运营风险。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和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主要为航空航天领域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科研生产任务提供技术方案解决和产品制造的配套服务。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公司具备了涵盖从产品设计、仿真分析、工艺设计、精密制造、装配集成到调试测试全过程的研制生产能力,特别是在高精密星载产品的研制、航空航天先进工艺装备集成研制、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零部件研制、“天伺馈”分系统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产业化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公司已成为航天科技、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电科、中国商飞等大型央企下属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报告期主要产品如下:
  1、宇航产品板块
  公司主要面向航天科技、中国电科、中科院等下属从事航天器产品研制的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承担星载微波天线、微波器件、机构结构、热控、星体结构及太阳翼等核心零部件的工艺技术研究、精密制造、装配、测试、环境试验等任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了缝隙阵天线、相控阵天线、天基天线、太赫兹高增益天线、螺旋天线、波导天线、天线馈源阵、整星结构、卫星太阳翼、激光机构等产品。
  2、航空航天工艺装备板块
  公司主要面向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下属单位,承担金属及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工艺装备、装配型架、复合材料零件自动化生产线、部段和整机装配生产线、非标装备等产品的研制、维修及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了C919自动定位及移动定位系统、C929机翼壁板成型工装、进气道夹具、装配型架及各型飞机、无人机机身结构成型工装等产品。
  3、航空产品板块
  公司主要面向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商飞等下属科研院所和主机单位,承担复合材料结构件、复合材料功能件、金属零部件的研制任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了各型飞机、无人机的复材机身结构、机翼、进气道等产品。
  4、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板块
  公司以“天伺馈”分系统级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制造、装配集成、调试测试为主线,形成卫星通信天线、地面测控天线和特种测试设备三个类别。公司研制的产品主要面向中国电科、中国电子、航天科技等下属总体单位。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了各型天线、超宽带车载侦收天线、集装箱测控数传天线、商业低轨卫星互联网测控与馈电天线、车载卫通天线、各类型紧缩场反射面等产品。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目前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原则进行原材料采购。公司由供应链管理部统一采购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料及服务,并制订了《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控制程序》、《外购产品质量控制办法》及《外协产品质量控制办法》等文件,确保对采购及外协过程的有效控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综合客户需求和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设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同时建立了供应商考核体系,主要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供货周期、供货成本及加工能力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不断优化供应商结构。公司根据订单情况、生产作业计划、业务需求等,采用招投标或询议价方式选定供应商;采购及外协的物资或产品须经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除了自行采购,公司存在一部分产品由客户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的情形。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产品为定制化产品,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市场部承接订单后,编制任务单下发综合计划部;综合计划部根据任务性质,分析公司资源情况,根据任务单或合同内容进行任务分解,合理编制研制生产计划,在ERP系统中生成生产工号,安排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协调公司研发中心及各事业部及供应链管理部完成技术攻关、物料采购、生产、质检等工作。公司按照任务单或合同对应的生产工号进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产品完工后再发货交付产品。
  3、营销及定价模式
  (1)营销模式
  公司从事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等的研发、生产、销售,所有产品及服务均采用直销模式。
  公司航空航天各类产品主要来自于承接国内各科研院所及总体单位的任务,产品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点,订单获取的方式包括商务谈判、竞争性谈判及公开招投标等。对于军用航空航天各类产品,必须取得军工业务相关资质并通过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审查程序后,才可成为军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公司航空航天产品入选了包括航天科技、中国航发、中国电子、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大型集团下属科研院所的采购名录,并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2)定价模式
  公司依据技术和工艺难度、预估工序工时、原材料消耗和竞争程度等,并考虑行业合理利润,向客户进行合理报价。通过谈判及公开招投标等方式确定价格。
  4、盈利模式
  公司依托多年参与国家重大工程以及航空航天产品积累的设计开发和制造经验的能力以及多年来打造的产品链的优势,致力于服务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公司主要从事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的研发制造,主要通过向航空航天领域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科研生产任务提供技术方案解决和产品制造的配套服务实现收入和利润。
  5、研发模式
  公司根据自身特点与服务客户的特点,建立了“总经理——科学技术委员会——研发中心——各事业部技术开发团队”的阶梯状研发组织体系;针对不同的研发任务,公司按照技术开发难易程度、研发项目主要涉及领域等进行区分,将任务分别下达至不同层级的研发部门。公司总经理对公司研发工作负总责,主持制定公司研究发展战略,审定公司研发项目以及下达项目研发责任令;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导公司年度研发项目的立项、评审等工作,为公司制定年度研发计划、规划公司未来发展的储备技术与项目;研发中心承担较多的型号研制任务,根据客户需求、公司发展计划、业内技术发展趋势、市场行情变化等,进行技术攻关、项目预研与技术储备,同时完成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年度研发规划,是公司研发的核心部门;各事业部技术部门主要承担项目研发与生产过程涉及本事业部的技术、工艺等的子任务研发与支持,并在项目技术指导文件制定后,指导生产部门进行生产与技术测试。
  公司的研发过程主要分为论证、方案设计、工程研制、设计定型等阶段。
  ①论证阶段:为明确市场或客户的真实需求,项目承担部门通过调研、论证、沟通等多种方法,明确项目的背景意义、预期目标、核心关键技术、拟采用的技术途径、预期投入、实施计划等相关内容,完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论证,提出立项申请,由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立项评审。
  ②方案设计阶段:为验证某些初步设想或方案,取得必要的性能数据及协调系统间的关系,依照产品研制要求,制定合适的技术路线、划分功能模块、明确接口关系,完成产品的设计、仿真、验算、校核等相关工作,并开展相应的评审确认活动。
  ③工程研制阶段:为验证设计的合理性、正确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依据设计方案完成产品详细设计,输出设计结果,完成开发、生产、采购、装配、调试、测试、试验等一系列活动,取得研制的硬件实物和软件成果,并考核其性能指标符合情况。依据不同情况,工程研制阶段还包括设计优化改进与再验证的迭代过程。
  ④设计定型阶段:为全面试验评价产品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合同或任务书要求,展开鉴定、评审等一系列确认活动,从而全面固化产品的设计、工艺、生产、质量等各项技术状态,技术状态基线,完成设计定型。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专注于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等的研发制造。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公司的主营业务属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航空航天零部件、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工装、卫星通信等细分行业,其具体情况如下:
  1、航空航天零部件行业
  区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进了航空器和航天器分包制造的发展,使得航空零部件产业走向了全球。20世纪60年代,空客公司为充分利用欧洲各国在航空领域的比较优势,初步建立了覆盖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上百家制造商的制造体系。与之相仿,波音公司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也将供应商体系覆盖到美国各地。随着国际合作的加深,波音、空客等领先公司的航空器产品在走向全球的同时,其配套的航空零部件产业也在多个国家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工业面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求,积极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发展出品种不断扩大、技术持续进步的航空工业产品体系,形成了对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和供应体系、能够保障我国军用及民用领域需求的航空零部件产业。
  航天零部件的需求主要来自于航天发射需求的快速增长与配套设备的增加。同时,探月工程、新一代运载火箭、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火星探测、太阳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一批行业重大项目的稳步推进,将对我国航天装备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辐射拉动作用。
  2、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碳纤维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重量轻、高耐化学性、耐高温的特性。碳纤维很少直接应用,大多是经过深加工制成中间产物或复合材料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结构件或功能件现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工业和体育休闲用品三大领域。碳纤维以其质量轻、高强度、高模量、耐高低温和耐腐蚀等特点最早应用于航天及国防领域。随着碳纤维的不断发展,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航空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大型整体化结构的理想材料。与常规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可使飞机减重20%-40%。复合材料还克服了金属材料容易出现疲劳和被腐蚀的缺点,增加了飞机的耐用性。复合材料的良好成型性可以使结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
  3、航空航天工装行业
  航空航天工装行业未来将朝着柔性化、智能化、可循环、标准化四个方向发展。柔性化方面,工艺装备自身将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可以用于不同产品的装配,同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给工艺装备留出柔性发展的空间。智能化方面,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工艺装备都会逐步加上自动化的元素。工装的自主移动、产品的调姿和测量都在逐步自动化。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即时信息和需求,都会被采集后进行处理再反馈给制造单元。可循环方面,航空航天工装再制造是一个统筹考虑工艺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工程,是利用原有工艺装备零部件并采用再制造成型技术(例如激光粉末熔覆层工艺方法),使零部件恢复尺寸、形状和性能,形成再制造的产品。航空航天工装的再制造避免了高价值工艺装备的报废,实现了报废工装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标准化方面,标准化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可以避免设计和制造中的协调问题,重复和低级错误出现。
  4、卫星通信行业
  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划分为空间段和地面段。其中卫星空间段是整个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空间轨道中运行的通信卫星,以及对卫星进行跟踪、遥测及指令的地面测控和监测系统;
  卫星地面段则以用户主站为主体,包括用户终端、用户终端与用户主站连接的“陆地链路”以及用户主站与“陆地链路”相匹配的接口。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演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通信、导航、遥感等为代表的卫星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由军用需求逐渐拓展到民用市场,紧密结合各行业与消费者,带来卫星需求急剧增加。
  卫星通信终端天线对于整个系统的可用性和业务的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天线制造技术的进步、星上发射功率的提升、卫星通信频率的升高,以及车载、机载、船载等移动平台应用需求的增多,卫星通信终端天线也逐步从大型固定抛物面天线向动中通、便携式、平板式等形态发展,总的趋势是低轮廓、低成本、低功耗、小尺寸。由于政策和资金壁垒相对较低,我国卫星通信终端天线制造领域表现出较高的市场活力,在西安、成都、北京等地出现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从事动中通、静中通、平板、相控阵天线研发和制造的民营企业,有的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并具有一定的行业竞争力。
  卫星通信地面系统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卫星通信地面系统一般采用包括信关站、用户站等构成的星形结构。信关站用于连接卫星和地面网络,主要由射频分系统、基带分系统组成,基带分系统又包括卫星调制解调器、接入服务网、web加速器、网络路由和安全系统等;典型用户站主要包括天线、室外单元(ODU)、室内单元(IDU)三部分。除此之外,卫星通信地面系统还包括网络运营中心,用于管理卫星网络和用户服务。国内卫星通信地面系统以军用为主,随着天通一号、中星16号陆续投入运营,我国民用卫星通信产业也开始起步。民用系统主要厂商包括中国卫星子公司航天恒星、中电科54所、华力创通等。另外,随着国内卫星互联网加速建设,部分军用通信设备厂商也开始加速在民用卫星通信领域的布局。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航空航天行业及相关制造业具有较强的战略性、敏感性和特殊性,长期受到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制造企业打破国外封锁、实现国产化进口替代的主要技术途径。公司将掌握的核心技术应用于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等的研发生产,为卫星、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器、运载火箭、地面站、飞机、无人机等航空航天产品提供配套,体现了公司核心技术应用与细分产业的高度融合,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航空航天细分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及产业化发展。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已形成了高精度、高频段天线馈电部件设计仿真、制造、装配及调试技术,星载高难度波导缝隙阵天线制造及焊接技术,大型薄壁聚酰亚胺注塑件特种成型技术,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工装设计技术,航空航天工装制造技术,卫星通信天线分系统设计技术等11项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的各类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承担了国内各科研院所及飞机主机厂大量的零部件和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任务。
  公司生产的各类航空航天产品具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等特点,其涉及的学科多、技术难度大、产品生产精度要求高、试验投入大。公司根据实际研发生产需要,总结多年生产攻关经验,成立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设立了宇航、通信、复材三大事业部,与上飞公司合资成立了专业从事航空工艺装备业务的公司,并围绕项目需求灵活调配优势资源,形成了充分联动的高效内部产业链。公司主要产品均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与相同领域的其他公司在细分业务领域、具体产品的用途上仍有一定的差异。从产业格局来看,我国航空产业的配套制造行业以主机厂内部配套企业为主,航天产业的配套制造业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央企旗下各单位为主,其他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地方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及民营企业形成有效补充的市场格局。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航空航天产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扶持和大力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为行业发展建立了优良的政策环境。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大国间的贸易摩擦、出口管制等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国产航空航天的部分配套装备、产品及材料仍存在受制于人的局面。因此,航空航天产业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需求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衡量一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航空航天行业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相关产品涉及微波与天线、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加工、材料成型等多领域知识及技术,对既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有较大需求。与此同时,项目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较高的执行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多学科业务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目前,高端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仍是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同时我国航空航天产业起步较晚,受制于国际技术封锁,航空航天产业及相关配套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技术差距。尽管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迅速,生产制造水平日益提升,但国内航空航天仍存在产品体系不完整、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基础技术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等差距,这是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实现长远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在航天领域如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所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嫦娥探月工程、天问火星探测所代表的深空探测技术以及空间站的建设能力。同时随着政策的放开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商业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提供了卫星发射、遥感数据服务等。低轨卫星星座的发展,也将建设全球覆盖的高速互联网服务。在航空领域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物流、测绘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C919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的新技术,同时新材料、现代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的集群性突破,也提升了国内商用飞机的配套能级。未来,持续的技术创新将是推动航空航天领域发展的核心动力,产业集群发展将进一步提升航空航天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航天航空领域市场化程度也将不断提高。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依托多年参与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军工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经验积累,致力于服务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公司专注于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等的研发制造,主要为航空航天领域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科研生产任务提供技术方案解决和产品制造的配套服务。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业,持续进行核心技术创新和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开始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公司新增申请的7项发明专利和15项实用新型专利,主要为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技术的优势,是对公司核心技术的提升和再创新。截至本报告期,公司累计取得已授权专利72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
  注释:表格中所列“其他”均为商标。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情况说明
  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主要在研项目合计27项,公司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3,065.50万元,本期投入3,578.35万元,累计投入7,062.60万元。根据国家保密相关规定,涉军研发项目具体情况及进度豁免披露。
  5.研发人员情况
  研发人员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作为科技型企业,研发人员的招聘一直是公司招聘的重点,随着市场的发展,公司的业务规模在逐渐增大,产品技术升级创新需求也在加大。公司迫切需要增加人员来满足工作需求。同时公司提前做好部分员工储备,特别是年轻、有活力,且有相关专业知识和行业工作经验的研发人员,可以确保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增加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研发人员,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在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核心技术覆盖了各类产品设计制造的主要环节。较为完整、全面的技术积淀,使公司能够从整体上对产品进行工艺优化,既有利于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同时也可有效避免关键技术依赖第三方而导致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过高等问题。
  凭借持续研发、生产实践沉淀的技术优势,公司近年来承担了多项科研及产业化项目,包括省级及以上科技及产业化计划项目10项,其中,湖南省“5个100工程”重大项目3项;此外公司还为载人航天、探月、高分、北斗、大飞机等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提供配套产品支持,是国家两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单位。
  2、团队及人才优势
  航空航天产业及配套的制造业属于高技术含量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公司已经拥有了高水平、专业化、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研发团队,和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技术、生产团队,形成了一支科研型、创新型、协作型的人才队伍。同时,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均在行业内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研发生产及管理经验,将助推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
  3、核心技术产业化优势
  公司作为一家致力于服务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等的研发制造。依托多年参与国家重大工程以及军工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经验积累,公司已掌握多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目前公司的主要核心技术均应用于主营业务各类产品,并在实践中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升级,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航空航天细分领域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及产业化发展。
  在宇航产品领域,公司耕耘了近二十年并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承担了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火星探测、高分遥感、通信等卫星型号的微波器件、机构、结构、热控、惯性器件等宇航核心零部件的研制,实现了该细分领域的自主可控,形成的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航空航天工艺装备领域,公司积累了各型号飞机和民机复材工艺装备研制经验,形成多项独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已经完成了ARJ21、C919、C929及各型飞机的机身、机翼、平尾、垂尾的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实现关键工艺装备的进口替代,形成的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航空产品领域,公司专注于发展复合材料透波功能件、耐热功能件、机身机翼大部件、发动机短舱组成部件等高技术含量产品,注重过程控制,发挥专业学科齐全的优势,涵盖设计、工艺、制造、材料开发。公司取得了中国商飞、中航工业下属多家单位的特种工艺的批准,成功研制了多型号的复合材料零部件并实现批产列装。
  在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领域,公司始终秉持技术领先、研发与产业化并重的发展模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研发管理流程,依托公司较为健全的产业链生产制造能力,实现研发产品的快速试制验证、优化改进与设计定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动中通产品上,0.6米动中通已应用于某无人机卫通数据链;在静中通产品上,6.2米KaKu双频段网面天线已完成设计定型、批量列装;在固定站产品上,已成功交付7.3米口径Ka频段卫通天线。
  4、行业发展优势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航空航天产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扶持和大力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为行业发展建立了优良的政策环境。
  (2)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迫切需要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大国间的贸易摩擦、出口管制等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国产航空航天的部分配套装备、产品及材料仍存在受制于人的局面。因此,航空航天产业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需求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衡量一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公司的主营业务属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航空航天零部件、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工装、卫星通信等细分行业。
  5、高端设备优势
  公司持续投入高端生产和研发设备,推动技术和装备的有机融合。高端的生产设备是公司先进研发成果和生产技术得以高效应用的“转化器”,使公司的研发优势和生产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先进的研发设备是公司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的可靠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公司高端设备包括三坐标测量机、重载机器人铺丝机(16丝束)、五轴联动数控龙门高速加工中心、卧式落地铣床、大型热压罐等。
  6、质量控制优势
  公司的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其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航空航天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尤其严格。公司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对生产过程的规范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贯穿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等过程中。通过标准化操作、规范业务处理流程,保证每项业务和制造流程的每个环节均处于可控状态,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顾客要求。目前,公司已通过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15+AS9100D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
  7、快速响应优势
  公司产品以定制化生产为主,其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决定了公司对客户需求及问题必须快速响应、快速反馈和快速解决。为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客户对产品设计、产品交货周期的要求,公司在内部决策、产品开发及快速生产等方面进行了不断优化和完善,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快速响应优势。公司依托强大的设计研发能力、高效的采购管理系统、良好的生产能力、灵活的生产组织管理体系,辅以自主优化改进的多项工艺技术和合理的生产规划,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对各类订单的承接能力,能够快速、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
  8、资质认证优势
  在民用航空航天领域,出于产品质量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等要求的考虑,企业必须取得相应资质和认证方可进入客户的合格供方目录。在军用航空航天领域,企业首先需取得保密资格证书、武器装备承制资格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备案等资质证书,随后还需通过客户对公司的文件资质审核、现场审核、样品试制等,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客户的合格供方目录。这些资质、认证的取得,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技术、生产实力,且考察周期较长,成为进入航空航天行业的条件之一。目前,公司已全部取得以上资质。
  9、客户资源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优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积累了一批优质客户,包括航天科技、中航工业、中国电科、中国航发、中国商飞等,并多次获得客户授予的“优秀供方”等荣誉称号。凭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公司与行业内主要客户之间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未来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定制化和非标准化产品,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以便及时、有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同时也需要公司根据前沿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的预估,提前攻克技术难题来锁定客户订单。由于航空航天产业属于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特殊行业,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大以及研制周期长,公司存在无法在规定期限内交付研制产品或无法突破技术瓶颈而遭遇研制失败的风险,这将导致公司业绩受到不利影响,从而公司可能面临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试制未取得预期效益的风险。
  2、技术人员流失及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所处的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人员及核心技术对公司经营具有重大影响。由于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优秀人才的争夺亦趋于激烈,公司存在因竞争而导致的技术人员流失风险。此外,如果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未能妥善管控重要技术信息,公司将面临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产品性能稳定性风险
  航空航天领域,特别是航天相关产品的研制活动一般具有探索性、先进性、复杂性、高风险性的突出特点和高可靠、高质量、小子样研制的特殊要求。产品性能、技术指标、加工质量的稳定性是客户甄选供应商的评判标准之一,保持产品性能稳定、不断提升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对于获得客户订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航空航天产品制造工艺的复杂性、性能要求的特殊性,公司无法完全排除产品性能稳定性风险对订单获取能力和经营业绩造成的重大不利影响。
  2、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受我国军工行业、航空航天行业体制的影响,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按照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客户合并计算的口径,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未来若公司与重要客户的合作发生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经营业绩的波动性风险
  如果未来公司的核心技术未能满足客户技术发展方向的需求,导致技术落后;或者因客户采购规模化、采购机制变化、对成本费用从严控制等原因,在采购中压低对本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采购价格;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不再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下降,都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呈现波动的风险。
  4、部分产品客户需求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
  公司航空产品业务主要为航空领域科研院所和主机单位的型号任务提供科研配套,部分下游主机单位的研制机型尚未定型批产,客户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公司研制的部分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产品具有单价较高、使用寿命较长的特点,随着研制任务的完成,同一客户对同类产品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故公司航空产品业务、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业务的客户需求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
  5、经营资质到期无法及时获得批复或被取消的风险
  公司部分产品为军工配套产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军品生产的企业需要取得军工业务相关资质。公司目前具备从事军工业务相关资质,但相关资质在有效期过后需要重新获得认证或者许可,如果未来公司不能继续取得上述资质证书,公司将无法开展军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对公司整体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6、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未来募投项目和航空产业园的逐步建成投产,公司资产规模和产销规模将进一步提高,业务规模和管理幅度的扩张将会提高公司的运营管理难度,在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并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有关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不能有效地贯彻和落实或未能适应生产经营环境变化,将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及规范管理构成不利影响。
  7、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风险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李完小、崔燕霞、李嘉祥,其控制公司股份的比例共计65.59%,实际控制人可能通过公司董事会或行使股东表决权等方式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进行不当控制,从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五)财务风险
  1、存货跌价风险
  公司目前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原则进行存货采购,报告期期末存货主要系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及发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在产品和发出商品,公司主要存货有对应的销售订单;但公司也会存在为保证产品及时交付而提前备货,或根据预期订单提前采购部分原材料的情况。因此,若因内外部因素导致公司产品销售不畅,造成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2、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受到行业竞争程度、产品结构变动、上下游供需关系变动、行业政策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若未来上述影响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导致公司部分产品甚至整体毛利率水平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进而导致公司业绩的波动。
  3、收入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的主要客户为航天科技、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电科、中国商飞的各下属单位,受上述企业结算方式和成本预决算管理的影响,其通常在下半年加快推进项目验收结算进度,因此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收入占全年收入比重较大。由于公司的营业收入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故公司业绩存在较大的季节性波动风险。
  4、长期资产折旧摊销大幅增加的风险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公司长期资产规模将大幅提高,资产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公司可能面临资产管理、折旧摊销金额增加等方面的挑战。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能很快产生效益以弥补新增投资带来的费用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公司将面临长期资产折旧摊销金额增加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
  (六)行业风险
  1、技术替代的风险
  在航天领域,自上个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以来,航天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随着人类由对太阳系的探索向宇宙深空前进,航天技术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取得突破,如新的结构材料、新的动力技术、新的通信技术、新的导航技术等,上述技术的发展也将带动地面相关技术的发展。如,目前通信技术已由传统的微波通信向光通信、量子通信发展,天线已开发出相控阵技术,与之相配套的地面端也要研发相应的技术。在航空领域,为了更安全、更快捷、载重量更大,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也会不断更新和扩大。如目前开发的石墨烯材料,随着石墨烯材料制备、应用技术的突破,将会对很多应用技术带来突破性的冲击。随着新兴技术的突破,如果公司的技术研发不能紧跟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给公司带来技术替代风险。
  2、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的风险
  由于我国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尤其是军品领域开放时间较短,且行业进入有一定要求,行业内竞争者数量尚不多。随着国家加快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等系列政策的实施,未来可能有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如有新的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进入公司所在业务领域,并且在行业理解、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客户服务等方面拥有优于公司的竞争优势,公司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存在被替换的风险。
  3、暂定价格与审定价格差异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
  公司部分产品销售合同为暂定价合同,该类产品销售按照暂定价合同金额入账确认收入,暂定价合同金额与审定价格的差额计入审定价格当期的收入。未来,如果暂定价格与审定价格差异较大,可能导致公司存在收入及业绩波动的风险。
  4、先发货后签合同产生的风险
  公司部分业务生产任务下达急、交付时间紧迫,存在先发货后签合同的情况。不能排除因特殊原因导致已交付产品被取消订单或退货的风险,在先发货后签合同的情况下,由于公司已交付的产品或服务系高度定制化,无法进行第二次销售,将可能导致公司在价格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导致公司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风险。
  (七)宏观环境风险
  1、税收优惠政策变动的风险
  本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12月8日再次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按15%的优惠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本公司子公司湖南飞宇航空装备有限公司2021年9月18日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按15%的优惠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未来,如果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在有效期满后未能顺利通过重新评定,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620.44万元,同比增长13.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37.80万元,同比增长9.63%;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32,853.73万元,较上期末增长82.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7,100.75万元,较上期末增长134.02%。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由于航空航天产业系统性强、协作面广的特点,因此参与其中的主体众多;按照单位性质,国内航天行业的参与方可以分为两大类:以航天军工央企、科研机构、其他国企为代表的一类,另一类为民营企业。同时航空航天行业的技术门槛非常高,需要巨额的投资和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全球航空航天行业的集中度非常高,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企业中。这些企业和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主导着全球航空航天市场的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扶持和大力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为行业发展建立了优良的政策环境。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必将加大企业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技术水平上,还体现在产品价格、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
  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商业航天市场已经成为航天行业的新增长点。这些公司将航天技术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如卫星通信、太空旅游等。这种商业化和私营化的趋势预计将持续,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技术方面,航空航天行业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以提升安全性、航程和燃油效率。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航空航天行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宇航产品。公司立足自身优势,重点建设航天微波通信、星载结构机构、惯性器件、太阳翼等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调试、测试和环境试验等综合研制能力,形成智能化、批量化、极具竞争力的综合研制优势,满足以载人航天、高通量卫星、军用卫星以及低轨互联网卫星为代表的重大航天工程配套需求,成为卓越的高端宇航产品制造专家。
  2、航空航天工艺装备。重点发展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等航空航天工艺装备产品,提供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一体化工装、自动化生产线、装配生产线,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国内领先的、国际知名的全寿命周期高端工艺装备及整体方案解决提供商。
  3、航空产品。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自主创新,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加大规模化批量化生产能力,为航空及相关领域的高精度、轻量化、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先进复合材料零部件以及金属零部件产品的设计、制造与装配提供全套解决方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公司瞄准国防装备建设、低轨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等市场机遇,以“天伺馈”分系统产品的研发制造为核心,立足自主开发,依托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着力打造规模化产业能力,实现技术、质量、成本的综合能力提升,努力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卫星通信产品、地面测控产品及特种测试设备供应商。
  (三)经营计划
  1、经营目标及发展规划
  公司将充分利用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契机,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巩固和增强公司在行业的市场优势地位,促使公司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不断提升公司价值,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2、技术研发规划
  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在现有研发能力的基础上,公司通过募集资金投资卫星通信、测控与测试装备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加强研发实力。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将坚持不懈地提升设计开发能力、加强工艺攻关能力、优化精密制造能力,增强公司的技术壁垒,保证公司核心技术的先进性。
  3、营销发展规划
  未来,将持续依托公司健全的产业链、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能力,以及批量化与规模化制造条件和产能,聚焦航天军工央企、科研院所等下属院所厂及少量地方军工企业等关键客户群体。稳步提升宇航业务、航空航天工艺装备业务和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产品收入;并大力发展复合材料产品业务和卫星通信与特种测试装备收入规模;积极探索和发展标准化产品与民机业务,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价值提升;最终实现航天环宇的总体收入大幅增长和结构优化。
  4、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技术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人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石。根据公司产业发展战略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将持续优化人才结构,建立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机制和通道。保证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保持和提升在航空航天领域技术的领先性与前瞻性。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优化激励机制和分配方式,健全员工成长通道。通过各种激励优惠政策,包括工资待遇、事业发展以及股权激励等措施,激发员工潜能,增强凝聚力,保证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