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证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以及证券自营等。

  • 产品类型:

    证券经纪、信用交易、投资银行、证券资产管理、证券自营、期货经纪

  • 产品名称:

    证券经纪 、 信用交易 、 投资银行 、 证券资产管理 、 证券自营 、 期货经纪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代销金融产品业务。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75%
  • 洛阳凯旋西路证券营业部
  • 洛阳周山路证券营业部
  • 焦作建设西路证券营业部
  • 溧阳南大街证券营业部
  • 常州延陵中路证券营业部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洛阳凯旋西路证券营业部
2692.78万 1.62%
洛阳周山路证券营业部
2217.69万 1.33%
焦作建设西路证券营业部
2136.78万 1.28%
溧阳南大街证券营业部
2111.18万 1.27%
常州延陵中路证券营业部
2074.96万 1.2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89%
  • 洛阳凯旋西路证券营业部
  • 洛阳周山路证券营业部
  • 焦作建设西路证券营业部
  • 溧阳南大街证券营业部
  • 常州延陵中路证券营业部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洛阳凯旋西路证券营业部
5974.59万 2.10%
洛阳周山路证券营业部
5031.42万 1.77%
焦作建设西路证券营业部
4796.95万 1.69%
溧阳南大街证券营业部
4744.66万 1.67%
常州延陵中路证券营业部
4723.96万 1.6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63%
  • 洛阳凯旋西路证券营业部
  • 洛阳周山路证券营业部
  • 焦作建设西路证券营业部
  • 溧阳南大街证券营业部
  • 常州延陵中路证券营业部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洛阳凯旋西路证券营业部
4096.39万 2.97%
洛阳周山路证券营业部
3803.57万 2.76%
焦作建设西路证券营业部
3712.75万 2.69%
溧阳南大街证券营业部
3613.85万 2.62%
常州延陵中路证券营业部
3572.38万 2.59%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业务概要  (一)商业模式  根据《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本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J6712证券经纪交易服务”,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代销金融产品业务。公司积极推行以“差异化竞争”为“一体”,整体协同和科技赋能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总体战略,以“规范经营、严控风险”为基石,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打造具有东海证券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公司的长足发展。公司致力于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优... 查看全部▼

  一、业务概要
  (一)商业模式
  根据《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本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J6712证券经纪交易服务”,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代销金融产品业务。公司积极推行以“差异化竞争”为“一体”,整体协同和科技赋能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总体战略,以“规范经营、严控风险”为基石,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打造具有东海证券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公司的长足发展。公司致力于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努力把握证券市场发展机遇,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中型综合类证券公司。
  1.经营情况回顾
  2023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砥砺前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报告期内,公司坚持长远稳健发展的合规理念,守牢合规风控防线,主动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同时,对重点业务领域不断强化,持续践行“整体协同”战略,寻求差异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5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3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2亿元。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情况如下:
  (1)证券经纪业务
  2023年,上证综指收于2,974.93点,较2022年末下跌114.33点,累计跌幅3.7%;深证成指收于9,524.69点,较2022年末下跌1,491.3点,跌幅为13.5%。从全年来看,两市股票成交总额212.17万亿元,同比下降5.5%;两市成交金额同比降低,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萎缩,市场总体呈现震荡态势。
  2023年,公司持续推进经纪业务财富管理转型,不断夯实各项基础业务,进一步促进经纪业务体系由传统的通道收费模式向买方服务收费模式转化。通过强化金融产品配置,大力拓展包括机构业务、投顾签约服务、互联网金融业务等关键抓手,持续优化经纪业务收入结构,加快改革转型步伐。
  (2)信用交易业务
  2023年,融资融券机制逐步优化,业务稳健发展,截至2023年末,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为16,508.8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上升7.17%。(数据来源: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融资融券基础业务的体系化建设,通过持续深入开展融资融券专项业务竞赛活动和模拟交易大赛活动,夯实两融业务基础;通过加强对重点分支机构的业务支持和协同,引导分支机构拓展业务增量。同时,进一步健全融资融券主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完善个股的风险评估和风险跟踪机制,防范业务风险。
  报告期末,市场行情持续低迷,融资融券业务竞争愈加激烈,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为627,756.54万元,其中融出资金余额为624,210.83万元,融出证券余额为3,545.71万元。
  (3)投资银行业务
  报告期内,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实施,通过精简优化发行上市条件、完善审核注册程序、优化发行承销制度等措施,促进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全面注册制的推行对券商行业研究、价值发现、质量控制、客户服务、直接投资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由单一的融资并购业务转向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业务,切实要求证券公司提高合规风控的内控水平以及执业能力,做好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角色。
  2023年,A股股权融资总额11,344.30亿元,同比有所下降;金融债发行总额99,891.48亿元,同比增长5.81%;企业债发行总额2,007.80亿元,同比下降45.46%;公司债发行总额38,553.95亿元,同比增长24.43%。
  股权业务方面,公司秉承“价值发现、价值判断、价值表达”的理念,以“推荐符合板块定位的企业上市”为指引,大力推行“投资+投行+投研”三位一体的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坚决贯彻“扎根常州,对接上海”的战略规划,强化聚焦长三角等重点地域,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行业及战略新兴产业,持续挖掘企业价值,充分发挥东海证券自身优势,凝聚东海特色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
  债券业务方面,公司定位于专业化、有特色、有品牌的精品债券承销商,在“扎根常州、对接上海”的战略部署下,进一步服务常州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并在全国各区域积蓄力量。公司在坚持做大做强公司债、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等核心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品种,不断丰富产品体系,通过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加强协同合作深耕存量区域、增加客户黏度,广泛拓展新业务区域,加速新项目落地。此外,通过积极提升销售能力、加强销售渠道维护和建设,强化风控和利润导向的目标,保障债券发行承销业务稳定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股权承销项目4单,金额合计18.21亿元,其中,完成IPO项目3单,合计承销金额为11.27亿元;完成再融资项目1单,承销金额为6.94亿元。公司债券(含企业债)总承销数量81只,承销金额196.48亿元;作为计划管理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2期(4只),承销金额4.87亿元。
  (4)证券自营业务
  1)权益投资业务
  2023年是体现经济反弹复苏以及信心修复的一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公司权益投资业务秉持“深度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前瞻性布局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的同时获取绝对收益”的投资理念,坚持以研究发现价值,以研究支持决策,稳健投资。同时,权益投资业务将不断丰富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工具,获取稳定的收益,降低波动率。
  2)固定收益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贯彻固定收益业务“回归本源、稳中求进”总原则,相关业务稳健开展,巩固市场口碑。销售交易业务在白热化的同业竞争环境下,主动发掘二级交易机会,有效带动一级分销业务,实现收入的稳定增长;投资业务以绝对收益为目标,落实集体决策,完善投资决策体系,细化风险管理,投资业绩表现良好;做市业务成功转型,灵活风险对冲,践行中性策略,市场口碑与业绩回报双丰收。
  3)衍生产品业务
  报告期内,衍生产品部围绕投资、做市、客需三条主线开展业务。投资业务方面,持续研发低风险量化策略,通过丰富策略配置降低收益的波动性;做市业务方面,与基金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在不断优化做市策略的基础上拓宽做市标的池,于沪深交易所ETF做市商排名中取得较好成绩,同时积极筹备交易所期权做市业务,探索业务收益新渠道;客需业务方面,自取得场外期权二级交易商资质以来,积极拓展客户储备蓄水池、提升定制化产品服务水平,近一年场外衍生品客需业务累计新增规模明显增长。
  (5)资产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以重拾资管规模“增长极”为目标,重点发展固收和FOF等产品,规模同比增长。FOF产品取得较好业绩,海汇周周利FOF1号分别荣获君鼎奖和金牛奖;优化产品线,重点布局低波产品线,提升产品创设能力;协同财富管理板块开展海鑫双悦、现金管家、合格投资者拓客等多项营销活动,为公司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体验;强化渠道建设,积极拓展银行代销、互联网等体系外渠道,覆盖更多专业机构及高净值客户群体;新增互金渠道的机构准入,打造自媒体平台矩阵、塑造机构、产品及投资经理的品牌形象。
  (6)期货业务
  2023年期货市场跌宕起伏波动剧烈,行业逐步筑底回升,资金参与热情有所升温。同时,我国期货行业市场环境持续优化,市场影响力快速上升,期货市场整体成交量有所提高。报告期内,以单边计算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8,501,315,582手,累计成交额为5,685,096.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0%和6.28%。(数据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报告期内,公司期货业务整体稳健。其中,大商所品种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为23,245,916手和11,080.5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4.55%和9.72%,成交量增幅高于市场平均水平14.31%,市场份额自0.4102%提升至0.4634%。上期所品种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为24,786,631手和16,703.39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3.48%和26.05%,成交量增幅高于市场平均水平10.46%,市场份额自0.5505%提升至0.6014%。(以上成交量
  及成交额均为不含期转现数据)
  2.行业情况
  2023年,受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分化加剧,全球资本市场随之受到调整。在全球通胀风险上升、地缘政治冲突、风险情绪积累等多种因素叠加下,A股市场呈现一波三折的走势,在上半年冲高回落后步入震荡行情,年内主要指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撤。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资本市场持续深入推进,一系列高水平制度型举措渐次落地,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有效发挥。
  2023年末,上证指数收于2,974.93点,较2022年末下跌114.33点,跌幅为3.7%;深证成指收于9,524.69点,较2022年末下跌1,491.3点,跌幅为13.5%;创业板指收于1,891.37点,较2022年末下跌455.4点,跌幅为19.41%。2023年,两市全年成交额212.17万亿元,同比下降5.5%。A股市场总体呈现震荡行情,股票市场主要指数在调整中有所下跌,两市成交金额同比降低。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2023年度经营数据进行的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145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1.83万亿元,净资产为2.95万亿元,净资本为2.18万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含信用交易资金)1.76万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8.83万亿元。
  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145家证券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交易单元席位租赁)984.37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480.03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62.85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49.90亿元、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24.79亿元、利息净收入531.50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1,217.13亿元;2023年度实现净利润1,378.33亿元。

  二、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分析
  1.合规风险
  因公司经营管理或工作人员的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而使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
  因市场价格、价差变化或其他市场因子变化对公司资产、负债或收入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或损失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
  因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4.信用风险
  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
  5.操作风险
  因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6.声誉风险
  因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本期重大风险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本期重大风险未发生重大变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