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联

i问董秘
企业号

002900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大输液、固体制剂、医疗器械、功能食品、进出口贸易、原料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其他

  • 产品名称:

    冻干粉针剂 、 小容量注射剂 、 大输液 、 固体制剂 、 医疗器械 、 功能食品 、 进出口贸易 、 原料药 、 兽药 、 饲料添加剂 、 其他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零售;药品委托生产;药品进出口;化妆品生产;食品生产;饮料生产;食品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保健食品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消毒剂生产(不含危险化学品);消毒器械生产;消毒器械销售;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生产;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检验检测服务。一般项目:医用包装材料制造;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化妆品批发;化妆品零售;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销售;消毒剂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0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动保板块销售收入(元) 1889.91万 - - - -

主营构成分析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2021-12-31
2021-06-30
2020-12-31
2020-06-30
2019-12-31
2019-06-30
2018-12-31
2018-06-30
2017-12-31
2017-06-30
2016-12-31
2015-12-31
2015-03-31
2014-12-31
2013-12-31
2012-12-31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4 没用 0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90%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1.42亿 12.30%
客户-B
6887.67万 5.98%
客户-C
5576.87万 4.84%
客户-D
4089.80万 3.55%
客户-E
2568.13万 2.2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2.51%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6761.18万 16.26%
供应商-B
3383.16万 8.14%
供应商-C
3033.37万 7.30%
供应商-D
2469.91万 5.94%
供应商-E
2024.56万 4.8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6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76%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1.25亿 12.38%
客户-B
5973.33万 5.93%
客户-C
3042.53万 3.02%
客户-D
2523.13万 2.50%
客户-E
1948.71万 1.9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480.44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2.74%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2843.36万 9.82%
供应商-B
2334.04万 8.06%
供应商-C
1931.61万 6.67%
供应商-D
1210.25万 4.18%
供应商-E
1161.18万 4.0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56%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1.12亿 12.31%
客户-B
4668.01万 5.13%
客户-C
3501.52万 3.85%
客户-D
2041.44万 2.24%
客户-E
1847.52万 2.0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797.26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3.63%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2509.55万 12.42%
供应商-B
1632.83万 8.08%
供应商-C
1218.20万 6.03%
供应商-D
799.51万 3.96%
供应商-E
637.17万 3.1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6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55%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3.60亿 27.02%
客户-B
1.03亿 7.75%
客户-C
5652.75万 4.24%
客户-D
2591.87万 1.94%
客户-E
2137.48万 1.6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3.23%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3001.05万 7.95%
供应商-B
2978.30万 7.89%
供应商-C
2535.68万 6.71%
供应商-D
2222.10万 5.88%
供应商-E
1814.64万 4.8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03%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3.29亿 15.67%
客户-B
2.37亿 11.28%
客户-C
1.01亿 4.82%
客户-D
4857.90万 2.31%
客户-E
4077.55万 1.9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0.63%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3858.77万 9.88%
供应商-B
2579.82万 6.60%
供应商-C
1946.79万 4.98%
供应商-D
1930.91万 4.94%
供应商-E
1649.53万 4.22%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医药制造业。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增长和民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医药行业备受瞩目。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医药行业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医药行业呈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为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卫生健康与工业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医药行业从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水平、推动产业链优化...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医药制造业。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增长和民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医药行业备受瞩目。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医药行业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医药行业呈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为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卫生健康与工业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医药行业从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水平、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高群众用药可及性、推动质量升级、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几个方面相继发布一系列政策,聚焦医药、医疗、医保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培育新发展动能,健全供应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2024年5月2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医保办发〔2024〕8号),要求完善医药集中采购制度,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提质扩面,进一步提升地方采购联盟的能力和规模,实现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明确2024年工作重点,一是扩大联盟范围,形成全国联盟集中采购;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合理确定采购品种;三是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推进2024年集采扩面;四是完善执行机制,增强集采制度效果。
  2024年6月6日,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部署了加强医改组织领导、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其他重点改革等七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2024年6月14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果表示:国家药监局将持续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和完善药品审评审批工作,力争跑出支持新药好药上市的“加速度”,服务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2024年7月5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仍然是政策鼓励的方向和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2024年7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到“探索除外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新药耗新技术在应用初期按项目付费或以权重(点数)加成等方式予以支持,后期积累足够数据后再纳入DRG/DIP付费”,整体医保基金将为创新药耗保留宽松的支付环境,推动创新药耗临床应用。
  这一系列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促进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具备核心竞争力、规范化运作的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阿尔兹海默、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一系列与慢性病、老龄化相关的疾病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挑战。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叠加医药消费,是行业重大的发展机遇。公司在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呼吸系统等慢性病领域有着丰富的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经验,并具有质量可靠疗效俱佳的产品梯队,长期来看,将受益于老龄化和慢性病双重因素叠加带来的广阔发展市场。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及特色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以神经系统类、心血管类、肌肉-骨骼类、抗感染类等为主导的产品系列,并有充足的产能保障。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医药主业发展的同时,发挥制药技术和科研人才团队优势,积极培育发展动保和大健康两大战略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新布局的动保和大健康板块整体收入比重仍较小。
  1、医药板块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医药行业政策,公司管理团队保持战略定力,紧密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市场拓展和精益管理为重点,继续做精做细医药主业。报告期内,公司医药板块实现收入46,945.0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89.69%。
  研发方面,围绕核心产品线,稳步推进各研发项目。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5,999.99万元,聚焦新产品开发、剂型规格拓展和工艺改进、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及一致性评价四个方面,持续的研发投入陆续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动公司管线成长。报告期内,2个一致性评价项目(氯化钾注射液、注射用氯诺昔康)、1个化药4类仿制药项目(奥氮平片)、1个化药3类仿制药项目(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1个原料药项目(盐酸昂丹司琼)获得批准;2个一致性评价项目(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地尔硫)、2个化药4类仿制药项目(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尼莫地平片)、2个原料药项目(盐酸兰地洛尔、氯诺昔康)、1个包材项目(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接口)提交注册申请,其余项目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64个药品品种,266个药品注册批件,丰富的产品阵容及品类为公司获取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及发展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加强知识产权建设,新增注册商标38个,新增专利授权10个,为公司技术与产品创新构建护城河。
  生产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提质增效。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系统保持一贯的稳定运行,科学安排生产计划,强化产销衔接,充分利用产能,保障产品供应,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作为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持续开展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以实现质量最优、成本最低、市场最广、服务最优为目标,着力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运营,持续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大容量注射剂数智化改造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粉针车间数字化改造项目及智能化仓储型厂房项目正有序推进。随着各项目的推进实施,将进一步释放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为公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持续动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质量管理工作,顺利通过国内药品监管部门的各专项检查及合作方审计。严格遵照各产品工艺标准,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对可能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的研发、物料、设备、生产、质量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从根本上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销售方面,升级营销策略,积极开拓市场。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与落实,集采机制、医保支付改革等举措推进医药行业步入新周期。为顺应政策趋势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双重挑战,公司不断升级营销策略,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强化激励机制、精细化内部管理等方式推动实现产品市场深度挖掘、营销队伍专业化建设以及降本增效等目标,并通过重构合规链,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进一步突破行业竞争同质化局面。2024年上半年,公司深入开展销售网络南拓工作,并推进大输液全国性战略,加强专业化推广力度,加快各级医院终端和临床科室的覆盖;积极关注集采动向,跟进集采目录,在国家集采续约中,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米氮平片、甲钴胺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成功中标。价格治理方面,公司积极参与“四同药品”,顺利过渡完成相应产品价格联动。此外,积极推进海外市场布局,报告期内,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已成功出口至南美,西非及尼日利亚产品注册已全面启动。
  2、动保板块
  动保板块作为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报告期末已有168个产品完成报批并取得生产批件,产品涉及抗生素类、驱虫类、解热镇痛类,主要用于畜禽、宠物、反刍动物等的疫病治疗、生长营养、保健等领域,目前多个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报告期内,公司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注射液(100ml:对乙酰氨基酚15g与双氯芬酸钠2.5g)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成为国内第二家通过该规格比对研究的企业,为公司兽药产品线注入了新的活力。上半年,动保板块在营销团队打造、市场布局、产品规划等方面发力,成功与知名牧场客户达成业务合作,实现销售收入1,889.91万元,同比增长539.05%,业绩稳步向好。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建设的灵宝哈三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已基本完成抗球虫药物板块的生产线建设,其中发酵车间、原料药提取车间、预混剂车间等已完成设备调试与试运行,计划下半年申报GMP及生产许可文件。该项目投产后,主要用于生产马度米星铵原料药及配套制剂、莫能菌素原料药、盐霉素等抗球虫药物,进一步拓宽动保业务线布局。
  3、大健康板块
  大健康板块目前主要包括化妆品、医用敷料、“好好”系列纳米乳化饮品三大业务线条。报告期内,公司在以制药理念和标准研发生产健康品的核心理念下,从原料臻选、核心成分、产品配方、生产制备、品质管理等各个环节不断深研突破,获批面膜、洁面、水、乳液、喷雾等13款化妆品,进一步丰富了健康品产线。凭借公司品牌成熟的消费者认知,确定了“哈三联让美丽更安心”的品牌定位。积极开展线下化妆品集合店、大型连锁商超、百货店、新零售等渠道布局,并通过参展美博会等机遇,多维度提升品牌曝光度,驱动用户增长。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消费者需求及自身研发技术的突破,对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同时,把握消费趋势,积极挖掘新品类机会,研发、品牌、销售多点发力,不断开发新产品聚焦新人群,提升品牌声量。
  (三)市场地位
  公司深耕医药行业20余载,依托多年的科研成果积累、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高效的供应链生产能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榜单”,以稳健的经营管理、多元的业务结构以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巩固市场地位的护城河。长期以来,公司聚焦项目攻关,成果转化不断涌现,在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等领域的产品力持续加强。作为国内领先水平的大输液生产基地之一,公司始终坚持精益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原则,从创新、工艺、管理、服务上打造高品质产品,现已拥有包括基础输液、治疗性输液等多品类输液产品,包装形式齐全。随着公司大输液产品陆续在黑龙江省外市场集采中标,大输液全国性战略加快推进,“哈三联”大输液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渗透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344.35万元,较同期下降17.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27.13万元,较同期下降49.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113.47万元,较同期下降16.13%。主要的业绩影响因素如下:
  1、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外部市场环境情况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同时受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的影响,公司产品销量同比变化不大,但产品单价有所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1,378.1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86%;另一方面,公司上半年在销品种结构有所调整,营业成本较同期有所增加,毛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2、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非经常性损益净额513.6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185.32万元,主要系本年度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及上年度股票转让产生的投资收益减少所致。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的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医药产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化学药品制剂及特色原料药为主营业务的产业发展体系,产品包括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固体制剂、原料药等多种剂型涉及164个药品品种、266个批准文号,并在神经系统、心脑血管、全身用抗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优势。为提升产品力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创新药研发,公司多年布局原料药到制剂一体化纵向发展战略,目前核心产品与原料药已形成稳固产业链,从源头保证了药品质量。在一致性评价及带量采购的政策下,原料药制剂垂直一体化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提高产值及附加值。同时公司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新,在深耕医药主业的同时,依托20余年发展积累的科研创新、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动保和大健康领域,蓄力打造业绩增长新引擎。
  2、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
  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多年来研发投入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保持在8%以上。公司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并获批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拥有2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在北京、济南、哈尔滨三地建设研发平台,聚合产学研资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不断提升公司研发创新能力。在注重自主研发的同时,着力加强对外合作,与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协同创新研发,构建起自主创新、合作创新与投资创新为一体的研发创新体系。在产品开发方面,基于临床需求,主要围绕新产品开发、剂型规格拓展和工艺改进、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及一致性评价四个方面的规划推进研发工作。重点围绕神经系统、心脑血管、消化代谢等领域布局,持续加码口腔冻干、凝胶贴膏为代表的创新型高壁垒复杂制剂研发技术平台建设,形成了清晰丰富的产品研发管线。在打造核心、优势领域的产品梯队建设同时,加速推进以PPAR激动剂为代表的创新药研发和产业化落地,形成以仿促创、仿创结合的科研发展之路。
  3、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
  公司结合产品市场的供需差异,对营销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强化业务的分线聚焦,按产品管线设立产品事业部,构建了针剂固体、大输液及原料药业务领域的专业化营销团队,形成较为完善的营销体系。立足专业市场紧跟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围绕通过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产品,坚持以临床价值为中心,以专业化学术推广为依托,引领市场销售,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已成功出口至南美,为公司开发海外市场打开良好开端。不断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运营管理机制,打通业务链条,提高营销与研发之间的协同,以实现科研技术与临床需求的有效结合,并通过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推动营销体系升级和管理优化。同时,公司拓展多元化渠道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新营销格局,拓展新零售业务发展,构建消费者品牌。
  4、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
  药品安全是设计出来的,也是生产出来的,更是监管出来的。为确保生产的药品安全,公司将药品质量稳定和患者用药安全作为第一目标,全面加强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建立了贯穿研发、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责任考核和风险管控体系,持续提升质量控制水平,有力保障各板块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多年来,公司以安全、有效、稳定的产品质量赢得较高的市场美誉,打造了药品质量过硬的品牌形象。
  5、深厚的文化底蕴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经过28年的沉淀与积累,公司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继承、培养并发展具有特色的企业价值观、优良传统和行为准则。在构建高素质、高效能管理团队,以及培育高水平技术队伍的过程中,建立了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体系。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行业政策风险
  医药制造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之一。但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医疗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药品审批、质量监管、药品集采、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控费等系列政策陆续出台,为整个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如果未来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以及相关标准发生对公司不利的改变,可能会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
  面对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多措并举,一方面将密切关注国家政策走势,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政策风险。另一方面立足于现有的产品、业务、资源和能力,持续优化供应链、生产、研发和销售等关键业务流程,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公司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药品研发风险
  药品研发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药品从药学研究、临床研究、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到商业化生产各个阶段充满挑战,期间任何决策的偏差、技术上的失误都可能对研发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前期研发投入的回收和未来收益的实现。为此,公司将加强研发立项的流程规范和风险防控,加强品种的市场调研及评估,通过优化流程提高研发效率,推进重点项目的快速获批。同时,公司将继续通过收并购、合作开发、授权许可等形式拓展研发管线,最大限度控制药品研发风险。
  3、募投项目不达预期的风险
  虽然公司已就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审慎评估,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仍可能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进而存在不能按预期实施或无法继续实施的风险。且实际建成后,新增产能、实现的成果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等都有可能与公司的预测产生差异。为此,公司将审慎对待募投项目的实施,并及时根据外部的环境变化安排好资金投入进度与建设节奏,同时,加快研发成果转化,拓展营销渠道,为募投项目实施后产能释放提供市场保障。
  4、证券投资收益波动的风险
  本报告期,公司因证券投资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711.75万元。由于股票价格波动具有不确定性,公司面临证券投资收益波动的风险。对此,公司将严格执行《证券投资管理制度》,在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机构和专家为证券投资提供咨询服务,采取适当分散投资、控制投资规模等手段,防范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和投资风险的可控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