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普惠金融业务、公司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

  • 产品类型:

    普惠金融业务、公司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

  • 产品名称:

    个人贷款 、 个人存款业务 、 银行卡及信用卡业务 、 财富管理 、 中间业务 、 金融服务 、 对公存款 、 贷款业务 、 供应链融资业务 、 外币融资业务 、 贸易融资业务 、 票据业务 、 投资银行业务 、 资金营运业务 、 资产托管业务

  • 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收付款项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29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企业网银客户数(户) 16.59万 15.97万 15.44万 14.79万 -
借记卡累计发卡量(张) 3001.24万 2947.23万 2864.89万 2766.25万 2657.40万
手机银行客户数(户) 1476.16万 1438.00万 1403.73万 1352.48万 -
自助设备总数(个) 6149.00 6311.00 6358.00 6395.00 -
营业网点总数(个) 1743.00 1751.00 1754.00 1755.00 -
在管理财产品余额(元) - 1205.11亿 - 1391.35亿 -
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张) - 204.76万 - - -
信用卡发卡量(张) - - - 20.64万 -
企业网上银行客户数(个) - - - - 14.81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总体经营情况分析
  2024年上半年,本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和监管工作要求,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持续推进“一体四驱”发展体系,改革成效初步显现,转型合力不断汇聚,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
  经营发展稳健稳定。资产总额15,098.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7.89亿元,存款余额9,416.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4.45亿元,贷款余额7,068.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1.5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 查看全部▼

  一、总体经营情况分析
  2024年上半年,本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和监管工作要求,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持续推进“一体四驱”发展体系,改革成效初步显现,转型合力不断汇聚,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
  经营发展稳健稳定。资产总额15,098.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7.89亿元,存款余额9,416.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4.45亿元,贷款余额7,068.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1.5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6.73亿元,净利润75.61亿元、同比增长6.18%。不良贷款率1.19%、较上年末持平。资本充足率15.71%,拨备覆盖率360.29%、具备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负债成本管控成效显著,负债付息率1.95%,同比下降10BP,其中,存款付息率1.79%,同比下降12BP。排名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第119位、全国银行第22位、全国农商行和西部银行首位。服务地方彰显担当。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落地本行首笔高铁项目——“渝万高铁”项目贷款,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市级重大项目授信150个、已授信金额1,149.29亿元。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创新“陆海新通道绿色跨境贷”“陆海链融”等通道专属融资产品,积极对接基建、物流、经贸等企业融资需求,陆海新通道融资余额442.7亿元。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打造重点营销项目储备库,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9.3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724.87亿元、居全市第一。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绿色贷款较上年末分别增长71亿元、54.7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67.45亿元,居重庆第一;乡村振兴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荣获工信部2024年新型数字服务优秀案例。
  风险防控扎实有为。对标监管新规完善机制,增强风险管理制度合规性,做实风险分类,强化各类风险评估,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科学性。筑牢信贷授权审批防线,优化授信审批机制,推进信贷与投资管理系统2.0建设,加强贷款评估、审查、监测全过程管控,增强数字化风控能力。高度关注重点信用风险,在风险可控基础上,满足“白名单”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存量房地产企业平稳发展。改革创新增强动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成效,获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秀企业”。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完成“提质增效”“资产盘活”“瘦身健体”等专项工作半年任务。提升创新研发质效,出台数字化转型规划,实施33个关键工程、57个项目。优化数字重庆金融服务,司库系统落地服务124家企业,范围覆盖所有区县。“渝农经管”数智系统在重庆各区县启用。巩固数字政务合作成效,社保卡发卡增量居全市第一,“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公积金试点”获得上级肯定,“渝惠融”“渝融通”融资量持续增长。加强系统产品赋能,推进社交银行、数字员工、柜面“云柜员”等智慧模式,14款数字产品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7亿元。
  二、财务回顾
  (一)利润表分析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紧抓市场机遇,夯实业务发展基础,持续推进各项业务提质增效,经营发展稳健稳定。本期实现营业收入146.73亿元,同比减少1.93亿元,降幅1.30%,同比降幅收窄;净利润75.61亿元,同比增加4.40亿元,增幅6.1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70.36亿元,同比增加2.37亿元,增幅3.48%。
  三、业务综述
  (一)普惠金融业务
  1.个人存贷款业务
  个人存款业务。持续打造“功能型、特色化、场景式”产品的分类管理体系,优化存款结构,挖掘重点客群存款潜力与贡献。创设特色化存款产品与活动,增强客户专属感,为精准营销注入强劲动能。截至2024年6月末,个人存款余额8,077.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05.47亿元,增幅8.10%。个人贷款业务。持续丰富消费金融场景,创设“渝保贷”养老金融产品,填补了本行养老金融信贷产品空白。搭建汽车消费金融场景,推出本行首个总对总新能源汽车分期产品——小米汽车分期产品,是小米汽车金融服务官方合作伙伴中唯一的地方法人银行。截至2024年6月末,“百亿级”拳头产品“渝快贷”贷款余额再创新高,达232.11亿元,较上年末净增53.78亿元,保持同类产品余额及增量全市第一。
  2.银行卡业务
  借记卡业务。不断健全“江渝”品牌化借记卡产品体系,持续完善产品功能。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团借记卡发卡总量达3,001.24万张。其中,具有补贴异地汇款手续费功能的乡情系列借记卡达1,264.96万张,当年吸收异地汇入资金234.32亿元。社保卡业务快速增长,全行累计社保发卡突破690万张。
  信用卡业务。加快数字化转型,制定信用卡发卡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实现信用卡及消费贷款一体化营销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响应国家消费政策,针对耐用消费品,与重百商社电器、京东商城、苏宁商城、小米商城等大型商户联合推出分期满减优惠活动。截至2024年6月末,信用卡用信余额156.10亿元,较上年末净增6.62亿元,增量位居全市第一。
  3.财富管理业务
  以客户标签画像为基础,从“找准客户产品需求、找到操作流程断点、找出客户体验痛点”三个方面实现客户价值一体化设计,将社保卡、代发、商户三类客群作为全行核心客群强化经营。截至2024年6月末,全行零售客户突破2,900万户,VIP客户净增18.27万户,增幅6.29%,VIP客户金融资产余额净增636.08亿元,同比多增127.08亿元,增幅9.61%;VIP客户户均金融资产较上年末提升3个百分点,实现核心客群数量和质量有效提升。
  持续加大创设力度,突出产品专属化、特色化、定制化,强化与头部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合作,上半年共计上架财富产品143只。代销全市普惠商业医疗补充险“重庆渝快保”金额4,925万元、客户数38.80万户,连续两年服务居民人数、居民参保金额居全市银行业机构首位。强化科技赋能及客户分层营销,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五大类十六项增值服务,建立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能力。
  4.小微业务
  数字赋能“网格化”,推动信贷直达。发挥线上平台和标准化业务流程作用,结合网点人员优势与网格化营销深度融合,通过线上线下“双向赋能”开展全员、全域营销,形成独具特色的普惠小微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巩固本地市场“护城河”,全力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拓宽场景“生态圈”,丰富业务渠道。融合“BBC生态圈”,升级打造“渝快振兴贷2.0”,不断丰富专属产品,增强供需适配性。同时建立商户荐客激励机制,将渝快付商户发展为引流渠道,实现银商合作“互利共赢”。加强政务业务和数据对接,加快建设“小微企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过聚合政务、结算、融资等涉企服务场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多样化金融和政务服务体验。通过“渝惠融”“渝融通”“信贷直通车”等线上平台,充分发挥“几家抬”作用,不断拓宽获客与服务渠道。
  深耕重点“客户群”,抢抓战略机遇。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以及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等全市重大战略,着眼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建立服务专员机制,构建“信贷+”服务模式,强化重点产业、重点客群、重点企业走访对接和营销投放,在普惠小微领域已服务了全市四分之一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力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协同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本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突破20万户大关、达到20.34万户,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82.29亿元、达到1,367.45亿元,实现“两增”目标,增量、存量稳居全市第一。
  (二)公司金融业务
  1.公司业务
  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团公司存款余额1,263.0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55.37亿元;公司贷款余额3,526.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8.20亿元,增幅7.57%,绿色贷款、科技贷款增量分别占公司贷款增量的22.04%、28.61%。
  支持“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方面,合作“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客户3,791户、融资余额64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4户、38.1亿元。贷款支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633户、259.8亿元,信贷覆盖率达34.4%。制造业贷款724.87亿元,较上年末净增68.15亿元,贷款份额稳居全市第一。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绿色信贷余额674.6亿元,较上年末净增54.7亿元,目标计划完成率91.2%。绿色信贷占比10.6%,较上年末提升0.4个百分点。本年度累计申报碳减排支持工具8.4亿元,带动碳减排量65.2万吨。
  专题:金融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助力打造内陆开放建设新模板本行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积极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建立起总分支联动的跟踪机制,实现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合作率超50%。同时,配套专项优惠政策,在任务指标、进度赛马等考核方面加强引导,积极跟进项目建设进展,提升重大项目金融服务效率。上半年已向渝万高铁、渝西高铁、渝遂高速公路复线、赣锋锂电产业园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及高端制造等领域提供授信支持。截至2024年6月末,累计向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市级重大项目(2024年新发布项目库)授信1,149.29亿元,贷款余额198.74亿元,较上年末净增38.03亿元、增幅超20%。
  2.机构业务
  围绕场景搭建、渠道协同、客户价值提升等方面形成有机生态圈,为持续推进机构业务高质量发展助力;积极参与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招投标,为重庆市引入市外资金合计60亿元;践行地方银行责任,上线“民政验资通”系统,为社会组织就近开户验资提供便利;全面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系统,助力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
  3.交易银行业务
  2024年上半年,本行实现国际结算量22.73亿美元,实现结售汇量5.82亿美元,外汇资金交易量稳居重庆本地法人银行首位,银行间外汇交易量44.38亿美元。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本行积极落实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17项重点工作,截至2024年6月末,金融支持陆海新通道建设融资余额442.7亿元。推动专属融资产品扩容增量,结合通道上经贸企业差异化的融资需求,创新落地“陆海新通道绿色跨境贷”,持续推动“陆海新通道贷”“陆海链融”等产品增量扩容,累计发放“陆海新通道贷”3,700万元,运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发放“陆海链融”3.40亿元,运用“一单制”数字提单动产质押发放通道铁融213.7万元,利用政府风险补偿金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发放陆海新通道绿色跨境贷482万元。
  实现东盟货币汇款全覆盖。与账户行摩根大通深化合作上线泰铢、越南盾等120多个小币种汇款服务功能,与星展银行签订小币种跨境支付同业服务合作协议,推出小币种跨境汇款服务并实现东盟货币全覆盖,帮助客户更好地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开展合作。拓宽境外新加坡币清算新渠道。与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签署新加坡币账户清算服务协议,拓宽本行新加坡币清算渠道,进一步完善境内外多渠道同业账户储备,提升清算效率和客户体验感。
  4.投资银行业务
  主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28只,承销份额合计71.46亿元;参团承销各类债券总额548.13亿元。
  (三)金融市场业务
  1.金融同业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稳步提升市场影响力、扩大品牌知名度:蝉联2024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格,是重庆唯一一家获批该资格的法人机构;成功创设“成渝经济圈同业存单篮子”,为重庆地区首家创设机构;连续获评外汇交易中心颁布的月度“X-Lending”“X-Repo”活跃交易商等创新业务荣誉奖项。
  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团债券投资余额4,954.05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和公共机构及准政府债券合计3,481.4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7.70亿元,其中AAA1评级债券1,120.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6.19亿元,其他债券中AA+评级债券243.6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1.61亿元,其他债券中AA评级债券108.3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6.72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团金融机构债券账面价值2,495.10亿元,其中政策性银行债1,482.97亿元,商业银行债744.57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176.53亿元,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91.03亿元。
  2.资产管理业务
  理财子公司立足集团定位,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级,积极锻造自身核心竞争力,产品业绩表现趋稳向好,内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全力做到稳根基、强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理财产品余额1,232.86亿元,代销机构总数达97家,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公司积极融入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目前科技金融条线人才占比超20%,首批上线理财直销系统,数字化风控引擎持续优化,聚力提升科技驱动力。着力打造多元、特色产品线,创设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江渝传承等多个特色品牌,形成了风格稳健、分层合理的“3+5+N”产品体系,健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客户体验。持续完善投研驱动机制,构建起覆盖宏观、行业、策略、资产等多维视角的投研体系,深耕固收领域、探索创新资产,在筑牢风险底线的基础上用创新驱动发展。
  3.资产托管业务
  2024年上半年,本行有序完善资产托管系统建设,努力推进托管业务数字化转型,提升日常运营效率,实现托管业务稳健发展。
  (四)金融科技
  发挥组织架构效用,全面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优化健全“一会、一总部、一公司”1的金融科技组织形态,充分发挥架构效用,优先保障科技条线人才配备和资源供给,2024年上半年科技投入保持稳定增长。金融科技管理委员会有效发挥决策功能,2024年上半年完成立项审批等决策事项55项;加速科技与业务的高效融合,全面提升需求研发效率及开发质量,有力支撑全行产品、流程和服务创新,有效服务超千万线上客户;持续深耕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基础设施和科技运维领域,确保信息系统稳定运营。截至2024年6月末,全行及重庆渝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金融科技人员超600人,形成覆盖金融能力版图的科技人才梯队。
  夯实数据中台基础,拓展数据价值发掘能力。不断提升数据质量,推进建设数据资产目录,强化外部数据介入和应用,上半年各类外部数据服务接口累计访问1.91亿次;推进落实数据标准化建设,优化数据标准管控平台,实现数据质量提升和标准管控工作的流程化和自动化;构建基于经营管理的数据分析挖掘模式,立足客户生命周期建立各类精准营销模型和运营分析模型,有效提升营销效果和管理精细化水平;优化智能数据决策平台,持续提高决策的专业性和高效性,日均决策86.5万笔,决策成功率超过99.99%。
  深化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高运维智能水平。夯实“两地三中心”灾备体系,实现灾备体系均衡发展;以云原生技术落地为契机,稳步推进金融信创在行内落地,不断革新信息系统部署体系;以金融级AI应用为引擎,推进建设模型统一训练推理平台,探索落地银行智能化业务场景服务,加速创设数字金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优化银行关键开发框架,推进开发运维技术栈的统一,加速智能辅助工具在科技场景应用,全面提升科技开发运维质量和效率。
  打造特色“专利池”和“标准库”,构建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本行围绕科技创新、基础研究、人工智能、风控决策、体验提升等领域,以专利和著作权为抓手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截至2024年6月末,年内提交12项发明专利申请,累计提交各类专利达到157件,获得软件著作权8项。围绕金融科技应用,开展内外部标准建设,累计参与40余项金融行业、团体标准制定,完成11项企业标准制定,其中3项企业标准继续入围2023年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
  电子分销渠道持续优化,打造数字农商行优质体验。聚焦“数智”化新引擎,不断深化电话银行客户服务。报告期内,受理客户来电351.17万次,人工应答率92.82%,同比提升1.69个百分点,客户满意度99.34%。外呼总量597.60万次,同比提升217.16%,其中机器人外呼586.08万次,占比98.07%,同比提升242.93%;升级手机银行App一键多绑服务,支持客户一次性操作完成支付宝、京东支付、美团支付等多家支付机构的快捷支付签约;不断优化UI界面,引入语音助手意图、搜索提升客服问答能力,客户提一次问,即可享受智能客服和搜索的双重服务。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团手机银行用户达1,476.16万户,本年净增37.92万户,增幅2.64%,本年度发生交易金额7,034.27亿元,发生财务交易3,845.57万笔;企业网银系统已完成11次升级迭代,新增优化银农直联、授权签约、批量转账(多账户)等40个功能。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团企业网银客户达16.59万户,本年净增0.6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88%,本年度发生交易金额5,381.68亿元,发生财务交易613.37万笔,同比增长1.64%。
  (五)县域金融业务
  县域是本集团开展金融服务的主阵地,县域金融业务是本集团长期以来坚持的战略重点。本集团始终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优化服务体制机制、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力促农村金融服务适应性、普惠性持续提升,充分满足县域市场主体多元化、多层次金融需求,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服务支持、金融支撑。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团涉农贷款余额2,404.57亿元1。
  1.渠道建设
  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团在县域地区共设立5个分行、26个一级支行、126个二级支行及1,283个分理处、1个社区支行、12家村镇银行,设立2,521台存取款一体机、271台自助取款机、43台多媒体查询机、1,917台智能综合柜台,建成并上线运行383个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同时,积极打造社银“就近办”服务圈,截至2024年6月末,县域地区落地“就近办”网点117个,布放半自助式制卡设备275台,布放全市首家调通便携式制卡设备,共计37台,让群众充分享受社银“一体化”服务带来的便捷。持续加大县域电子渠道建设力度,截至2024年6月末,在县域共发行2,365.25万张借记卡,占本行发行借记卡总量的78.81%,其中,发行乡村振兴卡75.14万张;开通手机银行用户1,173.06万户,占本集团手机银行开户数的79.47%,较上年末增长30.29万户。
  2.业务支持
  本集团注重挖掘区域价值,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有效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团县域地区个人存款6,352.61亿元,占本集团个人存款余额的78.65%。多措并举推进“国债下乡”,县域地区所在分支行承销国债净值11.01亿元,占全行销售净值的83.92%。创新消费帮扶模式,加强银政合作,持续组织“乡村有好物·渝快助振兴”直播带货活动,累计带动县域地区特色农副产品销售额203万元,切实赋能乡村振兴。
  根据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从保供给、强基础、促发展、推建设等方面梳理县域重点支持领域,如粮食仓储项目、优秀种植业龙头企业、农用机械设备制造业等,强化农业供给端金融支持,逐步推动“一县一贷”落地。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支持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关注农村产业链重心从生产端向加工和消费端转移,推动乡村振兴融合项目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理财子公司率先推出“乡村振兴”系列理财产品,开创“财富管理+乡村振兴”新模式,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理财投资于农闲,收益助力于农忙”的贴心服务,系列产品累计发行超160亿元、为客户累计创利近4亿元,致力于成为广大县域客户最值得信赖的理财专家。金租公司重点支持文化旅游生态工程、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等项目投放,创新产品及业务模式,精准对接中小微实体企业和三农客户,重庆市租赁资产余额140亿元,其中县域占比77%;2024年新投放重庆市租赁项目金额29.6亿元,其中县域占比56.32%。
  四、风险管理
  2024年以来,本集团坚持稳中求进,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和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提升风险管理能效,积极应对外部风险形势和行业趋势变化。
  完善管理体系,增强风险管理“全面性”。发布年度风险偏好,明确各类主要风险的定性要求及定量指标。下发年度风险管理工作意见,全面部署总行、分支行、附属机构风险管理重点工作,并运用风险限额、绩效考核等管理工具促进风险偏好和工作意见的贯彻执行。落地监管新规,修订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市场风险、信息科技风险、表外业务风险等管理制度,持续完善ESG风险管理,印发管理办法,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融入信贷业务全流程,建立对授信客户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分类体系。
  优化管理举措,提升风险管理“主动性”。针对宏观经济形势,除定期开展信用、市场、流动性风险常规压力测试外,还针对重点领域开展了相关专项压力测试,前瞻量化评估极端风险对资本充足水平的影响;开展风险分类排查,有序推进新规过渡期重分类计划,夯实资产质量;加强互联网贷款产品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分类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适度下放“专精特新”企业、住房按揭贷款审批权限,跟进风险监测,积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对风险偏好、风险限额建立多维度、分频次的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报告期内各项定量指标表现良好。
  加大转型力度,提升风险管理“智能性”。内评模型持续优化,自主完成零售内评模型优化更新,模型对零售产品的金额覆盖率提升至99%。同时,以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市场风险管理相关项目实施,启动模型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启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提升项目,推进风险数据集市统一风险视图建设,促进全面风险管理迭代升级,提升智能风控水平并满足监管合规性。
  (一)风险管理架构
  本行董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董事会授权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职责,定期审议集团风险偏好陈述书,并通过相应政策加以传导。高级管理层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责任,执行董事会制定的风险战略,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风险管理重要事项进行集体审议。监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负责监督检查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督促整改。总行风险管理部是全面风险的牵头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及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本集团全面风险及各类重要风险情况。总行各职能部门承担本条线、本部门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全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具体管理工作。总行审计稽核部负责对相关履职情况实施内部审计。各分支机构承担本级行全面风险的日常管理职责。各附属机构建立与自身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政策,聚焦主责主业和高质量发展,健全自身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机制,按规定路线和频率向发起行进行风险报告。
  (二)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手因各种原因未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其相关义务而使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积极贯彻各级政府政策方针,持续加强对地方经济发展涉及的重大项目支持力度,同时不断强化信用风险管控工作,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一是持续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出台年度信贷投向指引,推动信贷资产结构优化;二是持续开展风险排查,结合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要求,对存量资产风险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动态实施分类管理,持续夯实资产质量;三是开展信用风险相关压力测试,量化重点领域对本行的风险传导;四是严控集中度风险,开展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持续优化大额风险暴露系统功能,推动各项功能运用,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团大额风险暴露相关指标均优于监管标准。
  (三)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等)发生不利变动而使本集团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本集团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管理旨在通过识别、计量、评估、监测等措施,将潜在的市场风险损失维持在本集团可承受的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最大化。
  本集团根据监管规定,结合经营管理实际,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进行主动管理,通过对授权、授信、风险偏好与限额的规定、监控与报告等措施建立了市场风险的管理体系。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持续提升市场风险主动管理能力,稳步推进各项管理工作。根据业务计划制定全年市场风险偏好与限额方案,做好执行监测和风险提示。做好每日估值和前瞻性分析,定期开展不同频次的分析。根据宏观政策及经济形势,合理调整压力测试情景并定期开展,评估不同压力情景对资本的影响。加强利率及汇率研判,定期开展国内外经济基本面及金融数据分析,提高市场风险分析的前瞻性。持续推进市场风险管理相关项目实施,提升市场风险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
  1.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不利变动导致本集团经济价值及整体收益遭受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本集团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包括交易账簿和银行账簿。本集团根据账簿的不同性质和特点,采取相应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
  2024年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持续保持灵活适度,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保持合理充裕,叠加国内经济内生动能偏弱、经济结构转型加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向下突破2.21%。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及货币政策导向,预计2024年下半年市场利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集团将高度关注政策变化和经济基本面恢复情况,提高利率风险管理前瞻性,加强内外部利率差异化、精细化定价,保障集团收益和市场价值持续提升。
  (1)交易账簿利率风险管理
  本集团主要通过利率重定价缺口分析来评估交易账簿利率风险,结合久期分析、情景模拟和压力测试等方法进行计量。本集团按日监测交易账簿债券业务估值及限额执行情况,2024年上半年无触发限额情况,压力测试结果表明交易账簿利率风险较小。
  (2)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
  本集团定期计量利率敏感性缺口,通过缺口分析来评估承受的利率风险,并进一步评估在不同利率情景下,利率变动对经济价值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压力测试结果表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可控。
  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团各期限累计利率风险缺口人民币1,180.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51.7亿元。
  2.汇率风险管理
  汇率风险主要源于本集团资产与负债以及资本之间币种错配和外汇交易所导致的货币头寸错配。本集团主要采用外汇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手段计量汇率风险。本集团主要经营人民币业务,特定交易涉及美元、欧元与港币,其他币种交易较少,外币交易主要为本集团的自营和代客即期业务、自营和代客掉期业务、代客远期业务。2024年上半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呈逐步上行趋势,主要由于美国经济具有一定韧性,市场降低美联储降息预期,同时国内经济复苏缓慢,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较年初整体上行,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收于7.2659,较上年末上行2.45%。在美元升值的情况下,本集团较上年末适当增加了美元敞口,截至2024年6月末,外汇总敞口为正敞口6.97亿元,外汇风险整体可控。展望下半年,预期美联储可能降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或将有所下行。本集团将持续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及政策,加强对外汇汇率走势的研判,合理配置本外币资产,通过加强外汇存贷规模动态管理、合理安排外汇资金运用等方式以提高外汇敞口风险管理能力和外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本集团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确保本集团在正常经营环境或压力状态下,及时满足资产、负债及表外业务引发的流动性需求和履行对外支付义务,维护整体安全、稳健运行,保护存款人利益,有效平衡资金的效益性和安全性。本集团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下设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与本集团流动性风险整体管理有关的政策及策略,资产负债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资金营运部、交易银行部及其他相关部室相互配合,形成分工协作、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本集团通过持续开展全行头寸的监测与管理,确保支付安全。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工作,结合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的使用,提高系统内资金调度管理水平。本集团按年更新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情景,按季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以检验在极端压力情况下本集团的风险承受能力,结果显示,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虽然有所增加,但仍处于可控范围。
  报告期内,央行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本集团坚持审慎、合规的经营理念,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制定并执行2024年流动性风险偏好和限额管控方案,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业务变化需求,开展前瞻性流动性风险指标测算,提前部署、动态调整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助推流动性风险各项指标持续达标。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升级,助推精细化流动性管理落地。报告期内流动性水平保持良好,反映本集团流动性状况的主要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净稳定资金比例为可用稳定资金除以所需的稳定资金。该指标用以衡量商业银行是否具有充足的稳定资金来源,以满足各类资产和表外风险敞口对稳定资金的需求。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是指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能够通过出售或抵(质)押方式,在无损失或极小损失的情况下在金融市场快速变现的各类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是指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未来30天的预期现金流出总量与预期现金流入总量的差额。预期现金流出总量是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相关负债和表外项目余额与其预计流失率或提取率的乘积之和。预期现金流入总量是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表内外相关契约性应收款项余额与其预计流入率的乘积之和。可计入的预期现金流入总量不得超过预期现金流出总量的75%。
  (五)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存在问题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本集团以全面性、审慎性为原则,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遵从整体风险偏好,实施与资产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的操作风险管理策略。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总体可控。一是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启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提升咨询项目,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工具、系统等方面的提升和完善。二是持续深化操作风险三大工具的运用。优化操作风险监测指标,强化损失数据收集和分析,提高风险监测、预判能力,提升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开展多项风险排查。组织开展员工行为、案件风险等专项排查,不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四是持续加强业务连续性管理质效,统筹制定演练计划,协调技术、业务部门合理整合演练资源,加强协同合作,保障重要业务稳定运营。
  (六)声誉风险管理
  声誉风险是指本集团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者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媒体对本集团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本集团品牌价值,不利于本集团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报告期内,本集团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声誉风险分类管理、客户应急及投诉处置、突发舆情应急处置、信息发布流程管理、宣传工作规范管理等内容。同时,不断做好舆情监测、处置工作,主动有效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负面舆情事件,积极维护本行良好的市场形象,以实现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七)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在运用信息科技的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或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效能,未发生重大信息科技风险事件。一是优化制度体系。更新《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提升制度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狠抓运维管控。强化7×24运维值班管理,做好元旦、春节等重要时点网络安全保障,有效维护重要业务稳定运营。三是落实评估与监测。运用专家小组评审机制落实重要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前的风险评估环节,定期开展信息科技风险监测分析,组织开展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评估,充分识别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短板,不断完善风控措施,提升集团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
  (八)洗钱风险管理
  本集团认真落实重庆市反洗钱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主动管理履职体系建设,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报告期内,本集团坚持“风险为本”理念,积极探索反洗钱与公司治理紧密融合,凝聚管理合力。修订反洗钱内控制度,对业务制度、业务需求实施反洗钱合规审查,优化反洗钱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可疑交易监测模型,推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外部数据等技术应用,高效精准筛选、报送可疑交易。开展产品、渠道风险评估及反洗钱专项检查,找准风险漏洞与薄弱环节,进一步督导整改提升。召开反洗钱工作会,转发风险提示,发挥三道防线协同联动作用。对零售客户经理开展反洗钱培训,组织“四季行”专题宣传,持续建设反洗钱合规文化。
  (九)内部审计情况
  本集团依据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在党委、董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公司章程》明确董事会负责建立和维护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确保内部审计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内审人员配置符合监管要求。报告期内,内部审计坚持服务组织目标,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政策研究和风险研判,系统梳理内外部要求,围绕“国之大者”促进高质量发展、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围绕执行监管政策防范重点领域风险等开展审计项目。全方位提升审计监督效能,注重理念变革,将研究型审计作为审计履职的重要抓手,提高经济体检的精准性和实用性;注重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审计人员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新发展阶段做好审计工作的本领;注重凝聚合力,积极探索各类监督贯通融合的有效路径,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题共答,助力全行高质量发展。
  (十)关联交易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按照上市银行要求,持续完善本行关联交易管理。加强关联方名单管理,向股东、董监高等人员传递关联交易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原则,定期向关联方征集信息,并对名单进行动态管理和适时更新,强化关联方识别,筑牢关联交易管理基础。严格关联交易审查审批,把控关联交易合规风险,规范执行关联交易审议与披露标准,及时履行交易备案或报送义务。加强关联交易集中度管控,定期监测集中度指标,防范集中度风险,报告期内相关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1.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报告期内,本行按照监管要求和本行《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开展关联交易,发生的关联交易定价公允,符合本行和股东的整体利益。
  (1)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相关规定,报告期内共审批重大关联交易4笔,在报告期末的授信余额为191.92亿元。
  (2)按照上交所相关规定,报告期内,与上交所规定下的关联方发生的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的关联交易如下:本行第五届董事会第四十次会议于2024年3月1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对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授信35亿元,授信有效期1年。本行第五届董事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和2023年度股东大会分别于2024年5月8日和2024年5月28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重庆渝富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的关联交易的议案》《关于审议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的关联交易的议案》《关于审议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的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对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给予集团综合授信额度1,769,967.00万元,对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给予集团综合授信额度1,850,000.00万元,对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给予集团综合授信额度1,850,000.00万元,以上授信期限均为1年。
  五、展望
  (一)区域经济情况
  202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稳中有进,发展质量不断提升,GDP同比增长5.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4%。就同期重庆区域经济而言,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万亿元,同比增长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6%。上半年,全市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屏等新兴产业高速增长;推动新时代西部“双城记”走深走实,300个共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453.4亿元、投资进度达到56.2%;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持续扩大消费市场规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兴消费需求旺盛,实现商品网上零售额770.9亿元,同比增长16.5%。下半年,重庆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精准发力释放消费潜能,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
  2024年上半年,本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和监管工作要求,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改革成效初步显现,转型合力不断汇聚,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展望下半年,本行将深入推进“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着力构建“一体四驱”发展体系,以“大零售”业务为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公司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作为全行发展相互贯通、目标统一的“四大驱动力”,推动本行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一是聚焦提升经营效能,着力挖潜农村县域市场。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充分发挥“网点多、人员多”的特色,积极拓展涉农贷款增长点,拓宽小微获客渠道,推动普惠金融扩面增量。二是聚焦服务发展大局,着力对接重大战略项目。持续加大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小微、养老产业等领域布局力度,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及“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416”科技创新布局等,抢抓重点项目投放。三是聚焦发挥创新优势,着力加快数字科技赋能。深度融入数字重庆建设,坚持以标准化完善流程、以数字化提升效率,增强科技赋能实效,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四是聚焦推动稳健经营,着力守牢风险防控底线。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严格把控资产质量,提高不良资产处置质效,从严开展案防合规管理,确保全行安全稳健运行。五是聚焦提高管理效能,着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聚焦“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任务,持续深化改革转型,优化降本增效措施,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效能。
  三、发展战略及核心竞争力
战略愿景:
  致力于将本行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区域性银行。
  (一)发展战略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立足重庆辐射中西部,聚焦“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入推进“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着力构建“一体四驱”发展体系,以“大零售”业务为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公司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作为全行发展相互贯通、目标统一的“四大驱动力”,共同推动本行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以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二)投资价值及核心竞争力
  坚守本业、导向明确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责主业,顺应双循环新格局发展趋势,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确立“三行”战略方向、“一体四驱”发展体系,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将本行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区域性银行”。
  求实进取、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本行成立至今始终保持“标杆行文化”的基因,扎根重庆、面向全国,敢为人先,一路披荆斩棘成为西部首家“A+H”股上市银行,成为全国领先的农商行。传承“忠诚担当、坚韧进取、勤勉敬业、朴实本分”的优良品质,营造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氛围。
  科学高效、持续完备的管理体系。本行作为地方法人机构,管理层级少、决策链条短,在适应市场变化创新求变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持续坚持精细化管理,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建立起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科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体系及能力,并以先进企业为标杆持续推进管理提升,实现向管理要效益。
  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赋能。坚持科技驱动,开启“数字金融”新篇章,构建起“一会、一总部、一公司”架构,实现业务、数据、科技、渠道融合,全方位打造“数字农商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客户体验更好,员工效率更高,全行价值创造力更强。聚焦“数”发展、“智”风控、“慧”网点、“益”经营四大主题,加速业务高质量发展、深化风控高效能建设、促进网点高品质转型与经营高效率决策,持续提升营销、风控、定价三项关键能力。
  优势显著、蕴藏潜力的零售金融。借助遍布城乡的网点、团队以及领先的客群三大传统优势,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一个生态平台、一个金融生活圈、一个核心品牌,深度挖掘客群潜能,推动大零售金融持续释放潜力,成为全行业务发展主体,支撑“养老金融”“普惠金融”发展。
  绿色发展、深耕细作的公司金融。以打造绿色金融标杆银行为目标,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形成自上而下的高效率组织体系。积极融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形成涵盖绿色信贷、债券、租赁、理财、消费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机遇,以科技创新驱动金融服务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客户管理标准化,打造专业、精准、贴合的“专家式”服务和全面、高效、优质的“管家式”服务,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新业态、助推重庆产业经济发展。
  一体化、协同化的金融市场业务。围绕“金融市场综合运营商”目标,通过集团“一盘棋”协同作战,以“结算清算+托管”为支撑、“投资+财富管理”为切入点,推动同业、条线、总分三级联动,持续深挖同业客户合作潜力点,形成“投资+资金+托管”全链条客群服务体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