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化纤业务、“石化+”业务。
石化化纤业务、“石化+”业务
汽油 、 柴油 、 航空煤油 、 化工轻油 、 液化石油气(LPG) 、 对二甲苯(PX) 、 苯 、 精对苯二甲酸(PTA) 、 己内酰胺(CPL) 、 聚酯瓶片 、 涤纶预取向丝(POY) 、 涤纶牵伸丝(FDY) 、 涤纶加弹丝(DTY) 、 涤纶短纤 、 聚酯(PET)切片 、 “石化+”业务
一般项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货物进出口;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针纺织品及原料销售;合成材料销售;金属矿石销售;建筑材料销售;稀土功能材料销售;金属材料销售;电子产品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1-06-30 |
---|---|---|---|---|---|
产能:PIA(吨) | 30.00万 | - | - | - | - |
产能:炼化设计(吨) | 800.00万 | - | - | - | - |
产量:PIA(吨) | - | 14.25万 | - | - | - |
产量:PTA(吨) | - | 392.25万 | - | - | - |
产量:化工产品(吨) | - | 181.84万 | - | - | - |
产量:炼油产品(吨) | - | 580.24万 | - | - | - |
产量:聚酯产品(吨) | - | 770.79万 | - | - | - |
销量:PIA(吨) | - | 11.93万 | - | - | - |
销量:PTA(吨) | - | 391.78万 | - | - | - |
销量:化工产品(吨) | - | 182.77万 | - | - | - |
销量:炼油产品(吨) | - | 582.50万 | - | - | - |
销量:聚酯产品(吨) | - | 772.03万 | - | - | - |
PIA产量(吨) | - | - | 1.07万 | 13.56万 | - |
PIA销量(吨) | - | - | 2.11万 | 15.67万 | - |
PTA产量(吨) | - | - | 285.13万 | 451.19万 | - |
PTA销量(吨) | - | - | 286.27万 | 450.39万 | - |
化工产品产量(吨) | - | - | 202.39万 | 208.38万 | - |
化工产品销量(吨) | - | - | 201.79万 | 211.37万 | - |
炼油产品产量(吨) | - | - | 642.25万 | 587.17万 | - |
炼油产品销量(吨) | - | - | 639.12万 | 589.78万 | - |
聚酯产品产量(吨) | - | - | 692.19万 | 723.38万 | 366.91万 |
聚酯产品销量(吨) | - | - | 684.97万 | 740.69万 | 347.75万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84.75亿 | 6.22% |
客户2 |
63.62亿 | 4.67% |
客户3 |
60.34亿 | 4.43% |
客户4 |
52.01亿 | 3.82% |
客户5 |
42.29亿 | 3.1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240.77亿 | 18.38% |
供应商2 |
88.82亿 | 6.78% |
供应商3 |
61.15亿 | 4.67% |
供应商4 |
56.50亿 | 4.31% |
供应商5 |
41.74亿 | 3.1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84.99亿 | 5.59% |
客户2 |
79.96亿 | 5.26% |
客户3 |
44.18亿 | 2.91% |
客户4 |
38.42亿 | 2.53% |
客户5 |
35.44亿 | 2.3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223.48亿 | 15.05% |
供应商2 |
69.87亿 | 4.70% |
供应商3 |
63.96亿 | 4.31% |
供应商4 |
52.52亿 | 3.54% |
供应商5 |
33.96亿 | 2.2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87.54亿 | 6.79% |
客户2 |
35.35亿 | 2.74% |
客户3 |
33.84亿 | 2.62% |
客户4 |
26.30亿 | 2.04% |
客户5 |
25.41亿 | 1.9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112.63亿 | 9.26% |
供应商2 |
67.73亿 | 5.57% |
供应商3 |
43.98亿 | 3.62% |
供应商4 |
42.31亿 | 3.48% |
供应商5 |
34.07亿 | 2.80%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51.52亿 | 5.96% |
客户2 |
31.71亿 | 3.67% |
客户3 |
23.81亿 | 2.75% |
客户4 |
18.70亿 | 2.16% |
客户5 |
17.34亿 | 2.0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99.37亿 | 12.35% |
供应商2 |
42.31亿 | 5.26% |
供应商3 |
40.21亿 | 5.00% |
供应商4 |
38.00亿 | 4.72% |
供应商5 |
30.23亿 | 3.7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39.93亿 | 5.01% |
客户2 |
24.01亿 | 3.02% |
客户3 |
21.76亿 | 2.73% |
客户4 |
19.41亿 | 2.44% |
客户5 |
16.52亿 | 2.0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140.80亿 | 19.03% |
供应商2 |
49.16亿 | 6.64% |
供应商3 |
39.93亿 | 5.40% |
供应商4 |
19.58亿 | 2.65% |
供应商5 |
16.56亿 | 2.24%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概述
恒逸石化(股票代码:000703.SZ)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炼油-化工-化纤”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聚焦核心主业,以“一滴油,两根丝”战略方针为核心,前瞻布局文莱炼化项目,打通从炼油到化纤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国内独有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模式,并持续发挥“上下游协同、境内外联动”的综合竞争优势,构建了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柱状均衡产业结构。
为深化主业的核心竞争力,恒逸石化近年来持续推进从“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的战略转型,围绕公司核心业务领域,逐步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稳步推进高附...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概述
恒逸石化(股票代码:000703.SZ)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炼油-化工-化纤”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聚焦核心主业,以“一滴油,两根丝”战略方针为核心,前瞻布局文莱炼化项目,打通从炼油到化纤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国内独有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模式,并持续发挥“上下游协同、境内外联动”的综合竞争优势,构建了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柱状均衡产业结构。
为深化主业的核心竞争力,恒逸石化近年来持续推进从“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的战略转型,围绕公司核心业务领域,逐步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稳步推进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研发以及工艺过程的创新优化,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以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驱动力,向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炼油-化工-化纤”民营跨国产业集团的宏伟目标昂首前进。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聚焦石化化纤产业链,并持续发挥供应链服务、长期股权投资的“石化+”板块对主业的助力作用。
1、石化化纤业务
公司深耕石化化纤行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炼化-化工-化纤”一体化民营跨国龙头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延链、强链,持续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有效巩固了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产品盈利能力,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化工轻油、液化石油气(LPG)、对二甲苯(PX)、苯、精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CPL)等石化产品;聚酯瓶片等包装产品及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伸丝(FDY)、涤纶加弹丝(DTY)、涤纶短纤、聚酯(PET)切片等聚酯产品,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刚性需求。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PTA参控股产能2,150万吨,参控股聚合产能1,161.5万吨,己内酰胺参股产能40万吨。
2、“石化+”业务
面对国内外形势不确定性加大的严峻挑战,公司坚守“一滴油、两根丝”核心主业,通过构建“石化+”业务,全方位护航公司稳健发展。
(1)供应链服务提升产品运营能力
为降低全球地缘政治、能源安全等因素对产业链及供应链的负面影响,公司坚定不移地追求并打造兼具韧性和稳定性的供应链体系,提升供应链的自主把控力度,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确保公司战略稳步推进。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合作与服务管理能力,积极开展原料和产品的全面配送服务,线上以恒逸微商城和营销供应链系统为核心,线下以物流业务为支撑,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其中,智能物流管理平台(HTMS)是恒逸微商城功能化应用之一,协同价格查询、快捷下单、行情资讯、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促使系统交易量持续爆发式增长。同时,公司开创性建立了全渠道物流管控体系,建设三方物流运输平台。此外,公司通过深度融合数智管理,加强数字化工厂建设,并通过大数据手段积极探索生产柔性个性化定制,打造灵活可控、高效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
随着公司文莱项目一期的持续稳定运营,公司积极开展配套海运业务,加快实施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管理,形成“工厂—产品—仓库—物流—客户”的智能化供应链闭环系统,引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服务升级。
(2)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厚公司利润
浙商银行于2004年正式成立,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已于2016年3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于2019年11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A+H”上市银行。浙商银行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基础扎实、效益优良、成长迅速、风控完善的优质商业银行。随着浙商银行“A+H”布局的完成,以及发展战略的进一步优化,浙商银行将迎来加速发展,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浙商银行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围绕“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聚焦四大战略重点,深入贯彻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的经营策略,举旗善本金融,引领金融向善,以智慧经营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协调发展,经营发展持续保持稳健良好趋势。
(二)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态势有所改善,主要经济体表现好于预期,但地缘政治紧张和红海运输中断等问题仍对全球贸易造成影响。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总体稳中有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聚焦化工行业,报告期内化工行业主要产品价格走势不一,总体小幅上涨。2024年上半年,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平均值为4,672.70,相较2023年有所提振。
1、炼化行业
2024年上半年,受地缘政治、美联储降息、主要原油生产国减产等因素影响,2024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总体在75-90美元/桶区间运行,震荡幅度有所收窄。
(1)东南亚成品油市场需求缺口较大,供应紧张局面短期难以改善
根据IEA报告,亚洲仍然是主导石油需求的重要区域。从需求端来看,东南亚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反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成品油净进口市场,此外澳洲也需要进口成品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7月最新预测,2024年东盟GDP增速将达到4.5%,2025年将达到4.6%,其中2024年印度尼西亚GDP增速预计达到5.0%,菲律宾GDP增速预计达到6.0%,依然大幅高于全球水平,经济预期的良好态势或将进一步带动炼化产品需求的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相较国内成品油供给过剩状态,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缺口较大,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状态。根据Platts数据,2020-2023年期间,受公共卫生事件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东南亚和澳洲地区有超过3,000万吨的炼能退出市场,东南亚部分炼厂仍然存在装置建设较早、技术老旧、管理不善、政府补贴负担较重等不利影响;叠加全球环保政策趋严,炼化企业对炼厂的扩产意愿不足,资本开支计划趋于谨慎,未来炼厂产能增长有限。
(2)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维持高位运行,炼厂盈利有望提升
作为东南亚炼厂盈利风向标,从2022年至今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来看,2022年,受地缘政治、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及下游需求疲软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成品油裂解价差年内波动明显;2023年,受地缘政治影响而重塑的全球成品油市场供需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成品油裂解价差振幅减小,并于二季度开始出现明显提振。2024年以来,新加坡成品油裂解价差总体维持稳定运行,文莱炼厂盈利能力有望实现持续稳健提升。
2、PTA行业
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国内PTA需求中95%用于聚酯行业。随着我国不断提升PTA自主产能,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国及消费国,在全球PTA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根据CCF数据,PTA产能增速由2020年的18.5%降至2023年的12.8%,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增PTA产能450万吨,相较年初产能基数增长5.58%,预计2024年中国PTA产能投产速度将继续放缓。
此外,中国在全球PTA市场份额稳步提升,PTA出口稳中有升。根据CCF统计,今年1-6月份PTA出口累计223万吨,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2.05%。未来几年,中国PTA产能占亚洲及全球的比重仍将呈现上升态势。海外市场,如孟加拉国、土耳其等国家对聚酯产品的需求较为旺盛,中国PTA出口量持续增长。
3、聚酯行业
(1)下游行业需求提振,带动聚酯产品需求稳定增长
聚酯纤维主要用于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行业发展与纺织化纤行业下游需求紧密相关。
2024年上半年,纺织与服装行业景气度提升明显,带动聚酯市场产销顺畅,呈现高增长局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加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需求逐月释放。展开来看,一季度受春节需求影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加2.5%,二季度以来逐月提振明显,5月环比增速达10%。出口方面,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保持稳定恢复态势,根据海关总署统计,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0,171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纺织品出口4,926.7亿元,同比增长6.5%。
下游纺织与服装行业内需稳定增长,外需增速改善明显,聚酯纤维需求稳定释放。根据CCF数据,2024年上半年聚酯长丝实际新增产能仅为30万吨,预计全年聚酯直纺长丝新增产能仅为116万吨,远低于2023年年内净新增产能385万吨,产能增速极大放缓。涤纶长丝需求增长强劲,且需求增速远高于产能增速,有利于行业竞争格局持续优化。
(2)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出口保持较高增速
近年来,聚酯产品因其优良性能,广泛用于服装、工业等领域,深受国际市场的青睐,其中长丝、瓶片等产品的需求量较大。中国聚酯行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优势突出,并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中国聚酯产品的出口保持较好态势。根据CCF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聚酯行业(包含涤纶长丝、涤纶短纤、聚酯切片、聚酯瓶片、聚酯薄膜)出口总量为613.9万吨,同比增长11.0%,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其中,涤纶长丝出口量为190.59万吨,同比下降7.56%;涤纶短纤(含原生和再生涤纶短纤)出口量63.07万吨,同比增长3.37%;聚酯切片出口量51.27万吨,同比增长37.52%;聚酯瓶片出口量约275.02万吨,同比增长23.87%,聚酯出口量总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3)落后产能持续淘汰,竞争格局进一步优化
需求持续回暖的同时,供给端产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领军企业竞争力凸显。根据CCF统计,2023年全年涤纶长丝产能退出合计101万吨。行业内装置老旧落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工厂,未来将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落后产能出清可能提速。此外,伴随双碳政策及设备供应要求不断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加大,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持续得到优化。与此同时,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及规模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经营效益有望提升。
(4)上游原料供应趋松,利润有望向下游聚酯端转移
聚酯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主要包括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以及乙二醇(MEG)。多年来,我国PX高度依赖进口,自主产能受限,而近年来伴随国内化纤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及技术突破,国内PX产能逐步提升,根据CCF统计,截至2024年6月30日,国内PX产能为4,367万吨。伴随产能的不断提升,国内PX进口依存度由2019年的50%降低至2023年的21.3%。
根据CCF统计,2024年上半年国内没有新增MEG产能投产,现有产能开工负荷有所提升,2022年MEG进口依存度为35.5%,2023年降低至30%,目前MEG进口依存度约25%,自主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从价格来看,2013-2023年,MEG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近年价格处于低位,直接带来聚酯行业成本端的下降。国内PTA及MEG产能的持续扩张,有利于产业链利润向聚酯行业转移。
(5)积极构建高端、智能、绿色化纤行业
“十四五”时期,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化纤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两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目标,指导化纤行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面对新发展形势,化纤行业注重研发新技术推动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聚酯龙头企业建立了PTA-聚酯-纺丝-贸易的聚酯纤维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研发了数据驱动的纤维高效生产全流程智能管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柔性化、绿色化生产,以及高值高效的精细化管理。
(三)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炼化板块
作为民营大炼化企业中独树一帜的海外炼厂运营者,公司成功打造了民营企业中单个投资额最大的海外项目。未来,伴随公司文莱项目二期建成投产,公司有望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根据Platts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东南亚炼油产能约为2.76亿吨。由于2023年炼油产品的盈利能力继续保持较好趋势,故无退出产能,仍然低于2020年的2.78亿吨,其中恒逸文莱项目一期产能占总产能的3%。
恒逸文莱项目一期引进当时全球最大的单体单系列芳烃装置和全球第六套灵活焦化工艺装置,装置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较低,且更加清洁与环保,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文莱项目二期建成后,在石化行业整体转型升级趋势下,炼化一体化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此外,由于东南亚各国未来新增炼化产能投放有限,且东南亚本身存在成品油缺口,预计未来供需将持续偏紧,文莱炼化项目有望大幅受益。
2、PTA板块
根据CCF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PTA产能为8,511.5万吨。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从北到南沿海岸线战略布局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和海南洋浦三地,拥有四大PTA基地,参控股PTA产能共计约2,150万吨。另外,根据CCF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国PIA产能为55万吨,公司PIA产能30万吨。
3、聚酯板块
CCF数据显示,聚酯的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亚太地区,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国聚酯总产能8,272万吨,比年初增长3.61%,其中涤纶直纺长丝产能4,202万吨,涤纶短纤产能973万吨,聚酯瓶片产能1,848万吨。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共计1,161.5万吨,其中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410万吨;聚酯纤维产能包括聚酯长丝633.5万吨、短纤118万吨。近年来,公司不断提升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集中推广差异化长丝产品,同时加快推广绿色环保新产品“逸泰康”,持续引领化纤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工艺流程及重点经营情况
(一)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通常和生产厂家或贸易商直接协商,选择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决定交易价格。公司采取集中采购策略,整合文莱及国内运营供应商资源,加大资源共享力度,增强公司自身议价能力。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向国内外主要石化产品、原油供应商采购。公司选择原料供应商时首要考虑其产品质量以及供货的稳定性。在确保上述的同时,亦会选择具备价格竞争力的供应商以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会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年度供货合同,商定在相关年度内根据实际供货时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并按协议中商定的数量向公司供应其产品。
公司主要的辅料采购流程与原料采购基本一致。
2、生产模式
对于聚酯产品,公司主要根据事先拟定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在具体执行年度生产计划时,会将年度生产计划细分为月度生产计划,然后由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市场反馈及变动信息,对该月度生产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最终确定每月生产计划并安排生产。
公司的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工艺和参数,控制成品油及化工品等具体产品的产量。
公司的PTA产品主要由浙江逸盛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装置的负荷水平以控制PTA产量。
3、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产品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PTA及聚酯产品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产品覆盖国内二十多个省份及地区,大部分产品均通过公司销售部门直接销售给客户,仅有少量产品通过经销商销售。
(1)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和化工品产品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其中,化工品主要销售客户为公司产业链下游PTA生产企业,结算模式通常采用电汇及信用证等;成品油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公司向文莱当地企业销售通常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公司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及澳大利亚销售主要通过新加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出售,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
(2)PTA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PTA产品销售一般采用直销方式,即直接与下游聚酯生产企业或大型贸易商签订购销合同,约定一定期间内的采购数量及采购价格,收到客户的货款后直接从公司仓库发货。PTA产品销售的结算模式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通常以电汇、承兑汇票或信用证进行结算。
(3)聚酯纤维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聚酯纤维产品的主要客户是纺织企业,包括加弹企业、服装面料生产企业、箱包面料生产企业、家庭装饰面料生产企业等,这些客户基本集中在江浙地区和上海。公司一般采用直销方式,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一般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
4、供应链服务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供应链服务业务属于生产型服务业,主要包括贸易业务、物流仓储和其他业务。
(1)贸易业务
石油化工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一方面,原料供应端易受到上游供应商产能情况、装置运行稳定性以及新装置投产时间等因素影响。需求端,尤其下游聚酯板块销售存在典型季节特征同时,化工原料及产成品都非常依赖港口设施和国际物流运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石油化工产业链上产品价格都会受到终端原油价格的影响,呈现宽幅波动。因此,石油化工企业为保障生产经营,强化供应链稳定,减少价格波动风险,在采购和销售环节都需要通过开展贸易业务平滑供需和对冲风险。
公司从未开展与主业毫不相关的产品贸易,坚持定位贸易业务以服务主业为原则,贸易品种围绕主营业务和核心产品开展。其中,原油、成品油等油品为公司文莱项目主要原料及产品,PX为公司主要产品PTA的原料,PTA和MEG为公司聚酯产品的主要原料。上述贸易业务的开展有利于公司通过贸易获取现货市场信息及收益,同时也是公司进行原料及产品库存管理的需要,能够稳定供应链并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2)物流仓储和其他业务
公司物流板块为恒逸石化上下游产业提供原料、产品的运输保障服务,业务涵盖原料运输、产品运输、外贸运输及国际运输等物流服务,深耕国内,逐步走向国外,经营范围涉及国际海运、陆路运输等。其主要业务模式为原料运输、产品运输、外贸运输及国际运输等物流服务。
(二)主要产品工艺流程
(三)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的背景之下,公司所在下游纺织与服装行业需求持续回暖,恒逸石化董事会和管理层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技术为根基,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依托多年化工行业经营管理经验和战略优势,紧贴终端需求变动,灵活调整市场策略,稳扎稳打提升主业经营效益。与此同时,公司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扎实推进重大战略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推动报告期经营业绩稳定向好。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截至2024年7月31日,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股份数7,126.2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4%,成交金额为4.77亿元,公司已累计实施四期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金额27.23亿元。同时,公司在报告期实施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截至2024年8月7日,持有公司股票11,409.0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11%,成交金额为人民币7.95亿元,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已实施完毕,公司第一期至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累计成交金额52.31亿元。持续推出的股份回购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彰显了公司对自身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报告期内,驱动公司业绩的重点经营工作如下:
1、攻坚克难,推动重点项目升级运行
(1)文莱项目一期稳健运营,盈利能力逐步向好
报告期内,在全球经济恢复势头不稳、下游需求有待提振的宏观背景之下,东南亚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经济发展保持较好趋势,成品油需求获得强劲支撑,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维持景气格局,带动文莱炼化盈利能力提升。同时,公司依据多年的东南亚市场运营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产销策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贴合需求动向,紧抓发展机遇,全力提升文莱项目一期经营效益。
为保持文莱项目一期生产运行稳定,公司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原油价格起伏和产品价差波动,采购适合公司加工的各类原油原料,降低上游成本,同时产品结构紧跟市场变化,针对化工轻油、汽油、柴油、航空煤油、苯和PX等产品的产量进行合理化调整,清洁油品、苯和PX等芳烃类产品及柴油各占约三分之一产量,努力使文莱项目一期经营效益最大化。报告期内,公司文莱项目一期高负荷运行,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炼油产品(柴油、汽油、化工轻油、液化气等),以及化工品(PX、苯等),进一步打响“恒逸”品牌全球知名度,纵向产业链一体化的完善助力公司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文莱项目国际化经营优势更加凸显,主要包括:
中文两国高度支持,长期享受税收优惠
文莱政局稳定,项目符合文莱2035宏愿;
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合,项目银团贷款拥有国家级战略支持;
产品免关税;无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工资税、生产税及出口税;
项目获得先锋企业十一年免税优惠和出口企业优惠,可享受较长期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
文莱区位优势显著,赋能产业战略发展
文莱更接近原油供应地,靠近新加坡原油贸易市场,原油采购便利且物流成本较低;
项目生产成品油销往东南亚及澳洲等地区,东南亚地区需求旺盛,文莱项目销售半径短,物流成本低;
化工品可供给自身产业链下游配套消化,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经营。
工艺技术后发优势,单位成本持续改善
项目完全配套自有动力装置,公用工程成本优势明显;
主要生产装置,如加氢裂化、重整及PX装置均采用最新先进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产品转化率高等技术特点,降低PX的生产成本;
采用低温热回用技术,余热用于海水淡化,降低了海淡运行成本和PX生产的综合能耗指标;
渣油处理采用最新的灵活焦化工艺,可以连续化生产,降低了人工成本,副产的燃料气降低了燃料成本,与传统工艺相比,装置封闭式生产更环保,实现了渣油的无害化处理;
采用液相柴油加氢技术,能够满足国际柴油新标,同时降低了装置投资与运行能耗;
文莱常年气候温和,且无自然灾害,作为丰富产油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以提供部分原油,降低原油的物流成本。
(2)重点项目大力建设,产业布局扎实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合营企业海南逸盛年产180万吨功能性材料项目中,第一套年产60万吨装置已经试生产,剩余两套合计年产120万吨装置将于下半年进行试生产,将进一步提高公司行业地位。同时,公司大力推进钦州“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提高公司在瓶片、锦纶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有效补强下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公司“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增强上下游高度匹配的均衡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2、技术引领,加速“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创新转型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专注聚焦于“一滴油、两根丝”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强力推动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速相关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积极大力引入高层次研发人才,优化科研激励机制和体制,积极营造“同创共享”的企业创新文化;与此同时,公司积极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打造由业内知名教授引领的“恒逸学者实验室”,建立联合研究开发平台,重点突破研发瓶颈,开拓前瞻创新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3.71亿元,同比增长7.8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恒逸石化及其子公司有效授权专利拥有量448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91件。公司的创新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的科技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恒逸石化依托多年深耕石化化纤行业的丰富经验,继续发挥行业领先地位,累计参与制修订标准共计40项,其中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22项,团体标准6项。公司专注战略性研发方向,攻破“阻燃阳离子聚酯纤维的研究开发项目”等重点研发项目,显示强大研发实力;实现“聚酯钛系缩聚催化剂制备技术”、“锦纶专用TiO2消光剂绿色制造及全消光锦纶产业化应用成套技术”、“氧化锌抗菌聚酯纤维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工业化,提升差异化产品竞争力,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注入新动力。
3、紧跟需求,加强产销联动
为提高公司各业务部门对市场的敏感度、发挥“恒逸大脑”科学决策的引领作用,在原“市场信息跟踪专业团队”的基础之上,成立“产业链研究小组”,深度覆盖“炼化-化工-化纤”产业链上下游各细分市场,从市场数据、行业动态等角度深入分析并定期形成专业的研究报告,为公司产销协同、战略规划等重要决策提供依据,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神经中枢”。
公司依托“恒逸大脑”数字可视化平台及研究小组,洞察国内外市场行情,加强市场预判,迅速调整经营策略,通过优化产品和市场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强化竞争实力。报告期内,公司差异化产品比重快速提高,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为公司夯实行业领先地位、抢占市场份额提供原生动力。
4、提质增效,精细管理稳定经营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紧抓“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全面落实各业务主线的生产经营任务,严控经营风险,保障业务稳定运行。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精细管理,制定详细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深化数字化运营赋能,并持续推进精益求精管理文化,构筑了紧密衔接、高效运转的管理流程闭环,显著提升了公司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推动公司人均效能持续提升,满足精细化运营需求,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深挖工艺降本增效潜力,重视工艺技术的优化与创新,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改进工艺流程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强化成本控制,全面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精细管理,降低损耗。此外,公司积极探索降本增效途径,持续开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工作,为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绿色驱动,践行可持续发展
公司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化工创新科技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坚持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导向,持续践行并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探索绿色聚酯纤维产品创新,其中阻燃纤维产品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产量和销量持续提升;抗菌聚酯原位聚合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前景广阔。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聚焦主业,战略领先
深耕石化化纤领域多年,积淀深厚。公司持续坚持聚焦“一滴油、两根丝”主业,目前已形成高度融合、深度协同的一体化产业集群,拥有炼化、PTA、聚酯纤维三大核心业务,并按照“总部+科研+基地”三位一体的模式,积极打造1个平台、2个中心、6大基地,构筑“背靠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面向南海”的市场格局,稳健经营助力穿越周期,全面提升公司发展动能。
战略布局东南亚市场,加速国际化进程。公司率先在海外部署文莱项目一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紧抓东南亚市场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向国际化方向拓展经营,实现产业链向上延伸,助力一体化战略蓝图稳步前行。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是首个全面执行中国标准的海外大型石化项目,是公司实现产能国际化布局、实践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民营炼化项目,得到中文两国政府的一致高度支持。报告期内,公司文莱项目二期正在开展围堤吹填施工等工作,各项工作均有序推进。文莱项目二期建成后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原料供应、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增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延伸芳烃下游产业链条,实现差异化产业布局。公司“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工程项目能够有效延伸芳烃下游产业链条,该项目建成后,公司在锦纶行业的市场份额将显著提升,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稳固行业龙头地位,提升市场份额,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2、研发赋能,科技引领
深厚研发底蕴,持续增强产业引领力。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创新,不断探索前沿技术,引领产品及工艺创新。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方针,率先应用聚酯熔体直纺技术、大规模PTA技术和己内酰胺绿色高端技术,高度引领产业发展。
发力高端领域,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公司长期专注于石化化纤领域的高端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依托校企平台实现工艺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全面开展全产业链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全流程、柔性化的高新产品(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专设研究组织,实现产、学、研、用协同转化。公司下属的恒逸研究院致力于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学品研发,积极提升创新引领能力,主动担起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投放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主体责任,加速前沿技术成果落地。另外,公司在杭州投资建设恒逸全球创新中心,用于面向未来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并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建立了联合研究开发平台,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创新动力。目前,公司已形成完备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能够有效实现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从而不断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科研水平及市场反应能力。
秉承绿色环保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公司关注聚酯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同时,公司通过自主立项和研发,制造出安全、高质、环保的绿色聚酯产品,例如公司创新推出了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泰康”,以及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的高性能聚酯材料。公司通过推进绿色制造,能够有效减少下游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助力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循环。
3、融合协同,规模显著
化工化纤龙头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PX-涤纶”和“苯-锦纶”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企业,并通过海外建设上游炼厂、国内扩建中下游不断实现延链、补链、强链,以内生外延并举等差异化发展模式,打造“原油-PX-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公司上、中、下游原料配套协调,实现独有的大炼化到PX、PTA、聚酯(PET)产能匹配的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
产能位居行业前列,规模优势明显。公司现有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PTA参控股产能2,150万吨,参控股聚酯产能1,161.5万吨,己内酰胺参股产能40万吨。公司不断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规模优势,优化升级产业模式,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推进大规模装置及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与应用,持续保障生产装置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极大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及单位能耗,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规模化采购、国内外项目整合集中采购使得公司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获得优势价格节省采购成本,为最终产品的盈利提供有力保障。
4、人才卓越,管理先进
管理运营团队专业能力突出,先进管理经验高效赋能。公司拥有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运营团队,团队人员专业知识扎实、行业经验丰富,不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与此同时,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组织的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持续实施组织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公司组织管理运作效率,发挥规模协同优势。
扎实推进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力保障科技战略转型升级。公司重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加强管理技术人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境内外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同时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内部人才培养模式,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文莱项目稳步提高员工本地化程度,大力支持文莱本土青年成长,实现人才合作共赢。
完善激励机制,员工同创共享。员工激励方面,除了为员工提供业内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外,自2015年以来,公司相继实施两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六期员工持股计划,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已于2024年8月7日完成购买。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正持续推进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以储备用于后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通过长期发展共享机制的建立,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有力地吸引了高精尖人才的加入,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5、数智融合、高效运作
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建立数智系统。公司确立“石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战略,积极开展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石化制造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全产业链高度协作。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公司积极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成国内首个全流程智能聚酯工厂、首个数字化标杆工厂;创造性地提出单锭数据流系统,实现单锭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自行研发成品仓储系统,实现产品在工厂内高效流转,优化作业流程,提升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智能制造,打通数据壁垒。公司在行业内首创全生命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智慧销售供应链系统,并自主开发可视化“恒逸大脑”助力公司实现数字化升级。企业智能化建设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标杆智能工厂、中国智能制造最佳实践奖、浙江省首批企业CDO试点企业、中纺联产品开发贡献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企业数字化发展优秀案例、中国工业互联网杰出应用奖等奖项。
一体化供应链平台,形成高效闭环运转。公司创新客户服务生态圈,建设微商城、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的化纤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对外结合互联网营销和客户社交体验管理,从客户自主下单,到配套供应链服务,从实现销售数据全流程展现,到提供多维度画像的数据服务;对内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交互效率,消除信息流通障碍,形成销售、收款、排货、发货、派车、装运、开票等供应链业务闭环流程。
同时,公司以成为化纤工业互联网引领者为目标,发挥自身供应链配套优势,积极构建行业生态圈,着力打造具备化纤行业特色的一体化平台,为化纤行业提供数字管理、智能制造、线上交易、物流服务、市场分析、产供销协同、供应链金融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深度赋能化纤行业发展,做好行业数字化领头羊。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所从事业务为石化和聚酯纤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石化和聚酯化纤行业与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其产品价格和销售情况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速,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衰退,将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终端需求等产生直接影响。
2、安全环保生产风险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严格贯彻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直致力于安全环保生产,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如何防范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为降低行业安全环保生产风险,公司加强环保方面的后续投入,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的购置与更新、组织体系的构建与落实等。公司将根据国家1、2、3类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安排,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着力构建安全标准管理体系。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安全培训,加大安全投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及时清除安全环保隐患,排除重大事故发生的一切可能性。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的产业链成本构成超过80%由上游原材料决定,尤其是原油的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较大。原油价格可能随国际形势、地缘政治等大幅波动,进而影响产业链条中各产品的价格变化,加剧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效益波动。公司将继续优化库存策略,降低因原油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4、环境保护风险
公司的生产经营须遵守多项有关空气、水质、废料处理、公众健康安全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取得相关环保许可,并接受国家有关环保部门的检查。近年来公司已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用于环保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并按照国家环保要求进行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但随着上市公司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推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未来国内或文莱可能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更为广泛和严格的污染管制措施,公司的环保成本和管理难度将随之增大。
5、汇率及利率波动风险
公司的主要子公司恒逸文莱主要经营位于境外,主要业务以美元结算,结算货币与人民币之间汇率及利率可能会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波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随着未来公司境外业务布局的扩张和境外销售收入的增加,公司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面临汇率波动导致的风险。
公司的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公司通过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授信额度、授信品种以及授信期限进行合理的设计,保障银行授信额度充足,满足公司各类长短期融资需求,合理降低利率波动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