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集团是专注于中国优质企业及众多有金融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投资者,拥有行业领先创新能力的资本市场综合服务商。本集团利用丰富的金融工具,满足企业、个人及机构投资者、金融机构及政府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提供综合化的解决方案。本集团的主要业务分为四个板块: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交易及机构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
四个业务板块具体包括下所列的各类产品和服务:
投资银行业务即本集团通过承销股票及债券和提供保荐及财务顾问服务赚取承销佣金、保荐费及顾问费;
财富管理业务即本集团通过提供经纪和投资顾问服务赚取手续费、顾问费及佣金,从期货经纪、融资融券、回购交易...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集团是专注于中国优质企业及众多有金融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投资者,拥有行业领先创新能力的资本市场综合服务商。本集团利用丰富的金融工具,满足企业、个人及机构投资者、金融机构及政府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提供综合化的解决方案。本集团的主要业务分为四个板块: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交易及机构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
四个业务板块具体包括下所列的各类产品和服务:
投资银行业务即本集团通过承销股票及债券和提供保荐及财务顾问服务赚取承销佣金、保荐费及顾问费;
财富管理业务即本集团通过提供经纪和投资顾问服务赚取手续费、顾问费及佣金,从期货经纪、融资融券、回购交易、融资租赁及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等赚取利息收入,并代销本集团及其他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赚取手续费;
交易及机构业务即本集团通过从权益、固定收益及衍生品的投资交易、另类投资及做市服务赚取投资收入及利息收入,向机构客户提供交易咨询及执行、投资研究服务和主经纪商服务赚取手续费及佣金;
投资管理业务即本集团通过提供资产管理、公募基金管理和私募基金管理服务赚取管理费、顾问费以及业绩报酬。
本集团的证券主营业务依赖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居民财富积累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表现,具体包括股票、债券和理财产品在内的金融产品的发行、投资及交易等重要因素。这些重要因素受经济环境、投资者情绪以及国际市场等多方面影响,整体趋势呈现出平稳运行态势。报告期内,本集团的主要业务和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
公司始终保持强烈的家国情怀,秉持“以价值创造成就金融报国之梦”的使命感,坚持践行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量质双升。公司传承以“知识图强,求实奉献”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发扬“博士军团”的优秀文化基因,以知识为保障,以专业为基石,不断开拓公司发展的新局面。公司坚持变革创新的图强之路,凭借对行业发展和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持续创设创新的产品和交易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金融解决方案。公司砥砺发展的韧性,以坚定的信心坚守发展定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公司坚持专业化发展,在理念上坚定不移,在行动上久久为功。构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人才机制,凝聚共识,打造了一支专业过硬、来自“五湖四海”、高度认同公司企业文化的人才队伍。公司上下求真务实,以战略达成和价值创造为导向,成长了一批能干事、想干事的年轻干部,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持续铸造知识之源、图强之基。
截至目前,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在证券、金融和经济相关领域的经历平均约26年,在公司平均任职期限超过20年,具备丰富的业务及管理经验。公司于1999年成立全国第一家金融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6年来持续塑造和输出专业人才。
(二)前瞻的战略引领
公司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20世纪90年代初期,公司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股份化、集团化、国际化、规范化”的“四化”发展战略,为公司未来指明了方向。在行业转型发展期,公司不断对“四化”战略进行丰富完善与变革创新。
公司发展三十余年来,始终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扎实深耕。公司持续拓展业务布局,在业务条线上,先后设立期货子公司、公募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和资产管理子公司等,以广发的价值理念和务实的创业作风,打造了布局完善、实力强劲的全业务链条。在区域发展上,公司立足广东,服务全国,联通境内外,以长远的眼光、开放的格局锻造了全国性的领先券商。公司全体员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和“钉钉子”的精神,锚定青山,坚决执行既定战略,战略方向始终如一。
(三)稳定的股权结构
公司具备长期稳定的股权结构,主要股东吉林敖东、辽宁成大和中山公用(均为上市公司)25年来一直位列前三大股东(不包括香港结算代理人,香港结算代理人所持股份为H股非登记股东所有)。
股东、员工与公司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公司不断穿越周期、突破发展瓶颈、奠定行业地位的重要支撑。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持续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为公司稳健经营提供坚实保障。
(四)科学的业务布局
公司具有完备的业务体系、均衡的业务结构,突出的核心竞争力。拥有投资银行、财富管理、交易及机构和投资管理四大业务板块,具备全业务牌照。公司锻造综合金融服务实力,主要经营指标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券商前列,在多项核心业务领域中形成了领先优势,研究、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位居前列。
公司践行研究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模式,研究能力长期保持行业领先,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金牛研究机构”等行业权威奖项。公司率先提出财富管理转型,拥有优秀的金融产品研究、销售能力,专业的资产配置能力,超过4,400名证券投资顾问行业排名第一(母公司口径),致力于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精准的财富管理服务,成为客户信任的一流财富管理机构。
公司统筹旗下资产管理机构优势资源,构建丰富的产品供给体系,向客户提供策略占优、品类多样的产品,打造业内领先的资产管理品牌。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保持领先的投研能力,2024年6月末,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剔除货币基金后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位于行业第3、第1。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的投资银行服务体系,强化业务之间协同共进,相互赋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发展,公司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主动运用先进理念、技术和工具,持续推进金融科技与公司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水平。
(五)突出的区位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市场经济活力最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全球四大湾区之一,将肩负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是拓展改革开放新局面的重要布局。公司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位,全力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厚植客户基础,助力科技、资本和产业良性循环。
作为大湾区成长起来的资本市场专业机构,公司在产业研究、资本运作等方面具备优势,积极探索产融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加深与地方产业资本融合,共建多种形式的产业基金,支持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价值发现与资源配置功能,通过直接融资打造产业集群,对产业实现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2024年6月末,公司拥有全国356家分公司及营业部,布局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营业网点家数及覆盖占比均行业第一,为公司业务开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触角,为客户积累和服务提供重要支撑。
(六)合规稳健的经营理念
公司是中国证监会选定的首批试点合规管理券商之一,行业内最早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的券商之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成立的第一批券商中为数不多的未经历过因经营亏损而接受注资和重组的主要券商之一。
公司秉持稳健经营的经营管理理念,合规经营是公司行稳致远的底线,风险管理能力是服务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公司立足于加强风险管控和防范,坚守合规底线,夯实风控生命线,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构筑有力支撑。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报告期,影响公司业务经营活动的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声誉风险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集团流动性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资产变现困难、经营损失、交易对手延期支付或违约,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等类别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等。随着公司资本实力的持续增强、业务品种日益丰富,产品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资产端面临的风险类型与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公司需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并通过积极的流动性储备管理、流动性风险监控、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等措施,确保公司流动性安全。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权益类证券价格、利率、汇率或商品价格等)的不利变动而使得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发生损失的风险,并可根据标的资产类型不同,分为权益类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等。集团目前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集中在权益类价格风险、利率风险领域,主要体现于公司及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开展权益类证券自营投资、固定收益类证券自营投资、场内外衍生品交易及新三板做市等境内外业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逐步推进,公司所承受的各类市场风险也因自身业务范围的快速扩展和资本跨境流动而不断增大。同时,受地缘冲突持续和海外货币政策调整预期变化等因素影响,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公司对市场风险管理的难度也相应提升。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发行人、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由于信用评级的变动、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从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集团目前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债券投资交易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约定式购回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孖展融资业务、债券质押式正回购经纪业务以及涉及公司或子公司承担或有付款承诺的其他业务。随着证券公司杠杆的提升、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承担的各类信用风险日趋复杂,信用风险暴露日益增大。此外,信用市场违约率显著提升、特定行业景气度下降导致风险事件频发、担保品价值的大幅波动以及处置受限等,都对集团未来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4)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和准则,而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5)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以及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证券公司操作风险贯穿于公司各部门及业务条线(包括前台业务部门和中后台支持部门),具有覆盖面广、种类多样、易发难控的特点,既包括发生频率高但损失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差错,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引发重大损失的突发事件。同时,随着集团创新业务的不断增加、业务流程的日趋复杂,如未能及时识别各业务条线和日常经营的操作隐患并有效采取缓释措施,可能会导致公司相关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风险控制措施设计不完善、执行不到位,进而引发操作风险。
(6)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大大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与竞争力,公司的投资管理业务、交易及机构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以及中后台管理均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支撑。信息技术发挥了对公司业务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电子设备及系统软件质量、系统运维能力、应用软件业务处理性能、行业服务商水平、病毒和黑客攻击、数据丢失与泄露、操作权限非正常获取、基础保障、自然灾害等都会对系统建设和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7)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公司经营行为或外部事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证券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公司涉及声誉风险的经营及管理行为主要包括:战略规划或调整、股权结构变动、内部组织机构调整或核心人员变动;业务投资活动及产品、服务的设计、提供或推介;内部控制设计、执行及系统控制的重大缺陷或重大经营损失事件;司法性事件及监管调查、处罚;新闻媒体的不实报道或网络不实言论;客户投诉及其涉及公司的不当言论或行为;工作人员出现不当言论或行为,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
2、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已(拟)采取的风险防范对策和措施
(1)建立广发证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近年来,公司根据外部监管要求,结合内部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并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围绕“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治理架构、风险管理机制与实践、风险管理基础设施”等关键要素开展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目前,公司风险管理已覆盖至各风险类型、各业务条线、各部门及各子公司,风险识别与分析、评估与计量、监控与报告、应对与处置等相关机制及流程有效运行。
(2)对各类风险的具体管理
①流动性风险管理
公司实施稳健的流动性风险偏好管理策略,通过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和资金管理、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有效的流动性应急处置和流动性风险指标监控预警等措施及手段,确保公司在正常及压力状态下均具备充足的流动性储备及筹资能力,并将子公司流动性风险纳入集团统一管控,以谨慎防范集团流动性风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包括:1)根据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及业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并持续完善融资策略,实行融资负债统一归口管理;2)开展日间流动性管理,确保公司具备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3)实施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管理,明确流动性储备资产投资范围,并相应设置风险限额且每日监控;4)基于监管要求及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建立流动性风险限额体系,并每日计算、监控相关监测性指标;5)定期或不定期评估公司在内外部流动性压力情景下现金缺口、流动性风险指标等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流动性管理策略;6)督促并指导相关子公司建立包括风险限额、监控与报告、压力测试、应急处置等在内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并严格执行;7)定期与不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并根据应急演练情况,对公司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流程及机制进行优化与完善。
②市场风险管理
公司遵循主动管理和量化导向的原则,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市场风险容忍度,以及各业务线的实际需求,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并细化集团、母公司及各业务单元市场风险限额,并通过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控、报告及处置等措施,确保公司所承受的市场风险水平在设定的风险容忍度范围内。随着公司FICC业务、衍生品业务和跨境业务的发展,为了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风险,公司通过如下措施提升风险管理的效力和效率:1)对于重点投资业务及复杂衍生品业务,在传统风险指标限额的基础上,通过设置VaR及敏感性指标限额对正常波动情况下的短期可能损失进行每日监控,建立压力测试指标限额监控评估极端情况下的可能损失,并依据业务成熟度优化风险限额分级授权机制,持续提升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积极研究先进成熟的市场风险计量模型,逐步探索ES、SVaR等指标的应用,建立多层次市场风险量化指标体系;3)持续自主研发行业领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公司各类投资业务、品种、头寸的市场风险实现统一管理,实现风险指标限额的系统化监控、预警,提升监控效率;4)持续完善定价及风险计量模型风险管理框架,覆盖模型评级、开发、验证、评审、使用、监测、回顾等多个环节,并通过模型库实现全流程的线上化管理。
③信用风险管理
公司通过有效风险识别、审慎风险评估和决策、动态风险计量和监控、风险及时报告和应对等方式,对信用风险实施全流程管理,以期能有效防范或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事件对集团造成的损失并在信用风险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实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公司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识别和管理所有产品和业务中包含的信用风险,包括新产品与新业务;2)通过制定信用业务的风险政策(包括客户尽职调查要求、业务准入要求等),在前端控制风险;3)持续优化内部评级体系,完善交易对手的授信管理;4)建立多层次信用风险限额体系控制信用风险暴露和集中度风险,包括业务总规模以及单一客户及其可识别的关联方、单一股票担保品、行业等维度的集中度限额;5)通过各类风险缓释措施,降低集团承担的风险净敞口和预期损失;6)建立一套信息系统和分析工具来衡量信用风险敞口并对风险资产组合进行划分评估。
④合规风险管理
公司严格遵守外部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合规审核咨询、合规监控检查、员工执业行为、反洗钱管理和隔离墙管理等各项合规管理工作。公司采取如下措施提升合规管理工作质量:1)切实落实《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及《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实施指引》等规定的各项要求,持续完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不断优化三道防线各司其职的合规管理体系,满足业务事前、事中合规风险管控的需要;2)根据外部法律法规变化及内部管理要求,适时组织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立、改、废”的梳理,通过合规审核咨询、检查监控、考核问责等管理措施实现对公司业务全面管理及有效管控,促进业务规范发展;3)逐步完善合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提升合规管理工作成效。
⑤操作风险管理
公司操作风险管理主要通过健全授权机制和岗位职责、制定完善制度流程、完善IT系统建设、严明操作纪律、加强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检查等手段来实现。公司主要通过如下措施提升操作风险管控水平与效果:1)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之间的联动协调,加强对操作风险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与整改追踪;2)持续完善并逐步推广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收集等三大工具,将其常态化嵌入新业务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等日常业务运作,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数字化风险监测指标建设和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工具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公司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与报告等机制;3)通过持续优化操作风险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了操作风险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4)依托传统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及新业务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等手段持续加强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5)结合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不断完善新产品、新业务评估管理制度,优化评审、验收和回顾流程,持续加强新业务跟踪管理与总结报告;6)持续开展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的宣导及培训。
⑥信息技术风险管理
2024年上半年,公司依托“业务连续性保障、安全保障、质量保障”三大防线以及“数据平台、混合云平台、两地三中心基础平台”三大底座,实现信息技术风险事前、事中、事后闭环有效管控。公司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持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合规风控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了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有效支撑了公司业务的规范发展。
⑦声誉风险管理
公司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广发证券声誉风险管理办法》等制度要求,持续建立健全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包括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报告等在内的全流程管控机制;通过有效的舆情监测手段,对声誉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动态监测;定期对公司整体声誉风险进行评估,维护和管理媒体关系;协调公司各单位及时处理声誉风险事件;推进官方平台建设,运用多种媒介形式推动公司正面、客观信息的主动传播;组织落实声誉风险培训,培育全员声誉风险防范意识,要求全体员工主动维护、巩固和提升公司声誉,通过有效管理声誉风险,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2024年上半年,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国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市制度。完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支持长期资金入市,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向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的阶段,中国证监会紧紧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突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问题,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报告期内,在董事会指导下,公司经营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以提升核心业务能力、培育新质竞争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重点工作,公司经营业绩取得了稳定发展。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总资产为6,893.28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407.03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67%;报告期,本集团营业总收入为117.78亿元,同比下降11.02%;营业总支出为66.48亿元,同比下降8.47%;业务及管理费为62.20亿元,同比下降12.26%;营业利润为51.30亿元,同比下降14.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62亿元,同比下降3.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3.67亿元,同比增长8.25%。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1、投资银行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投资银行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股权融资业务、债务融资业务及财务顾问业务。公司通过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融资(香港)开展境外投资银行相关业务。
(1)股权融资业务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股权融资1共完成105单,融资金额993.15亿元,同比分别减少71.93%和81.48%。其中:IPO完成43单,融资金额302.72亿元,同比分别减少76.63%和86.16%;再融资完成62单,融资金额690.43亿元,同比分别减少67.37%和78.26%
。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112家,同比减少30.00%;新三板挂牌公司定向发行126次,融资金额57.62亿元,同比分别减少65.00%和43.29%
。港股市场融资共完成235单,融资金额598.17亿港元,同比分别增加15.20%和减少15.87%。其中:IPO完成30单,融资金额135.33亿港元,同比分别减少3.23%和24.21%;再融资完成205单,融资金额532.48亿港元,同比分别增加18.50%和减少13.08%
。
1包括IPO、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其中增发含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按发行日口径统计。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及监管政策,坚持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公司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及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深耕重点区域,深入挖掘专精特新企业,助力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公司充分发挥集团综合化金融平台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资本市场综合服务。公司持续强化投行业务全流程质量管控,切实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责任。报告期内,境内股权融资方面,公司完成A股股权再融资项目3单,主承销金额69.45亿元;完成新三板挂牌3单。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作为主办券商持续督导挂牌公司共计43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76.74%。境外股权融资方面,完成港股IPO项目2单,其中作为保荐代表人IPO项目1单,发行规模10.46亿港币,市场排名第3;完成再融资项目2单,承销金额48.81亿港元;根据Dealogic统计,按IPO和再融资项目发行总规模在所有承销商中平均分配的口径计算,在香港市场股权融资业务排名中资证券公司第3。
(2)债务融资业务
2024年上半年,境内市场方面,债券一级市场发行利率持续走低,主要信用债2发行金额8.93万亿元,同比上升7.38%。其中,公司债券发行金额18,731.72亿元,同比下降1.77%;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金额49,796.79亿元,同比上升10.73%;非政策性金融债发行金额20,172.37亿元,同比上升14.81%;企业债发行金额391.32亿元,同比下降70.94%
。境外市场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市场规模有所缩减,中资美元债发行金额466.35亿美元,同比减少20.59%
。
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债券业务服务国家战略,助推科技创新类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公司在严控展业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发挥集团协同优势、持续拓展重点区域、强化内部考核机制等举措,稳步提升市场地位。公司积极践行ESG,以债券融资业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主承销发行债券293期,同比增长70.35%;主承销金额1,524.28亿元,同比增长64.63%。
报告期内公司主承销的主要信用债规模排名第7,较上年末上升1位;主承销各品种科技创新债券52期,承销金额191.28亿元;主承销各品种低碳转型和绿色债券4期,承销金额10.88亿元。在中资离岸债券业务方面,完成33单债券发行,承销金额56.17亿美元。
2主要信用债包括公司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政策性金融债和可交债。
(3)财务顾问业务
2024年上半年,A股首次公告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36家,同比减少40.98%,已披露的交易金额合计574.59亿元
。随着新“国九条”等政策的颁布,并购重组作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工具,迎来发展新机遇。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指导方向,践行“一个广发”展业模式,举办新质生产力并购论坛,构建并购业务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促进资产资本有序循环。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境内具有行业及区域影响力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与财务顾问项目2单,涉及交易总额约128.51亿元;完成境外股权交易1单,涉及交易金额约10.98亿港元。公司作为买方财务顾问的两单交易获评2023-2024十佳境内并购交易金哨奖。
2、财富管理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财富管理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期货经纪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回购交易业务及融资租赁业务。公司分别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期货、广发融资租赁开展期货经纪业务、融资租赁业务,通过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经纪(香港)开展境外经纪业务。
(1)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
2024年6月末,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25%、7.10%和10.99%;沪深两市股基成交额116.00万亿元,同比减少6.97%
。香港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较上年末增长3.94%、增长9.77%、减少5.57%;香港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金额1,103.82亿港元,同比下降4.46%
。
报告期内,公司坚守主责主业,坚持发挥功能性,围绕高质量发展强化投研能力和投顾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向“以投资者为本”的买方投顾转型,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公司聚焦精细化客户经营,厚植客户基础,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公司紧跟政策导向,服务长线资金入市,维护交易公平性。公司坚持“看不清管不住则不展业”,严守合规底线。境内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超过2,2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0%;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共有超过4,400人获得投资顾问资格,行业排名第一(母公司口径)。报告期内,易淘金电商平台的金融产品(含现金增利及淘金市场)销售金额达1,169.18亿元;公司沪深股票基金成交金额9.34万亿元(双边统计),同比减少4.95%。境外方面,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持续向财富管理转型,金融产品销售净收入、保有量及多市场交易佣金均实现同比增长。
(2)期货经纪业务
2024年上半年,以单边计算,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281.51万亿元,同比增长7.40%,其中,商品期货累计成交额201.16万亿元,同比增长0.67%;金融期货累计成交额80.36万亿元,同比增长28.98%
。
报告期内,广发期货坚持做强主责主业,深挖产业链及价值链,成交量及成交金额市场份额同比增长,境内外业务稳步发展。报告期内,广发期货成交量市场份额2.12%,较去年同期增长0.78个百分点;成交金额市场份额2.02%,较去年同期增长0.58个百分点;广发期货境外子公司合并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实现同比增长,广发期货(香港)荣获新加坡交易所颁发2023年最活跃中资商品期货经纪商。
(3)融资融券业务
截至2024年6月末,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14,808.9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30%
。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客户中心导向”,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质效,业务规范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为806.7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34%,市场份额5.45%。
(4)回购交易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稳健开展股票质押业务,严格落实存续期管理各项举措,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通过自有资金开展场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余额为112.12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9.04%。
(5)融资租赁业务
报告期内,广发融资租赁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截至2024年6月末,租赁应收款净额为0.29亿元。
3、交易及机构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交易及机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权益投资及交易业务、固定收益销售及交易业务、股权衍生品销售及交易业务、另类投资业务、投资研究业务及资产托管业务。
(1)权益投资及交易业务
公司权益投资及交易业务主要从事股票及新三板股票的做市及交易。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主要指数涨跌互现。石油化工行业领涨,煤炭、银行、家用电器等板块涨幅居前,计算机、医药、房地产、传媒、商贸零售等行业下跌较多
。
报告期内,权益投资方面,公司权益类自营投资业务坚持价值投资思路,强化自上而下的宏观策略与行业及个股的研究相结合,利用多策略投资工具降低投资收益波动,取得了较好的投资业绩。新三板做市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为47家新三板企业提供做市服务。
(2)固定收益销售及交易业务
公司固定收益销售及交易主要面向机构客户销售公司承销的债券,亦从事固定收益金融产品及利率衍生品的做市及交易。
2024年上半年,国内财政政策力度偏温和,货币政策总体稳健偏松;海外通胀高位降温,欧洲央行等已经开始降息。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较上年末上涨3.76%;10年国债利率2.21%,较上年末下行35bp;10年美债利率4.40%,较上年末上行52bp;中资美元债指数较上年末上涨3.35%
。
报告期内,公司较好地控制了债券投资组合的久期、杠杆和投资规模,有效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实现较好的投资业绩。报告期内,公司FICC业务多策略规模持续增长。公司债券做市业务创设“广发证券珠三角ESG可持续发展地方债篮子”,助力市场机构通过组合方式积极参与珠三角地区绿色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强化公募REITs、私募可交换债券及跨境投资等前瞻性研究及布局,持续提升多资产多策略投资能力。
(3)股权衍生品销售及交易业务
公司根据客户及市场需求,研究设计及销售多种柜台市场产品,包括非标准化产品、收益凭证以及场外衍生品等;同时,公司通过柜台市场为非标准化产品以及收益凭证产品提供流动性支持,并从事股票挂钩金融产品及股票衍生产品等品种做市及交易。
2024年上半年,场外衍生品市场继续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规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场外衍生品业务。新“国九条”提出“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国内ETF基金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场外衍生品业务一级交易商,立足衍生品定价和交易的专业优势,不断强化团队及系统建设,提升产品创设、策略创新及交易销售能力,丰富和拓展产品体系、挂钩标的种类及收益结构,持续为机构客户提供以场外衍生品为载体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公司做市业务继续保持在市场第一梯队,为上交所、深交所的700多只基金及全部ETF期权提供做市服务,为中金所的沪深300股指期权、中证1000股指期权提供做市服务。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和柜台市场发行私募产品44,559只,合计规模人民币3,383.30亿元;成为中金所股指期权主做市商;荣获上交所2023年股票期权市场发展贡献奖(优秀期权做市商奖、期权新品种贡献奖),深交所2023年优秀ETF流动性服务商奖、优秀期权做市商奖,中金所2023年股指期权优秀做市商奖(铜奖)。
(4)另类投资业务
本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乾和以自有资金开展另类投资业务,目前以股权投资业务为主。
2024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3,033笔,同比下降37.6%;投资总规模1,967.03亿元,同比下降38.7%;退出案例数746笔,同比下降63.5%
。
报告期内,广发乾和聚焦布局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硬科技、特殊机会投资等领域。截至2024年6月末,广发乾和累计投资项目314个。
(5)投资研究业务
本集团的投资研究业务主要为机构客户提供包括宏观经济、策略、固定收益、金融工程、行业与上市公司等多领域的投资研究服务;以及对公司核心业务的推动和支持、及国内外的专业交流,以进一步推动研究驱动的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推动研究驱动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研究对公司核心业务的赋能推动作用。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团的股票研究涵盖中国28个行业和993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154家香港及海外上市公司;公司研究成果借助于广发研究门户网站、小程序等数字化手段,不断朝智能化方向探索,着力构建多平台、多渠道、多维度的客户服务体系。报告期内,公司产业研究院持续打造产、学、研、投、融生态,赋能各业务板块发展,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与产业规划提供研究支持,探索与重点科研高校建立产业孵化转化合作机制,发挥“科技-金融-产业”的桥梁作用。
公司卓越的研究能力在业界享有盛誉,屡获殊荣。2017年至2023年,公司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新财富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连续多年获得中国证券业分析师金牛奖评选的五大金牛研究机构奖;同时在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上证报最佳分析师、新浪财经金麒麟最佳分析师、21世纪金牌分析师等评选中位居前列。
(6)资产托管业务
公司立足于为基金、证券、期货、银行、信托等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提供优质的资产托管和基金运营外包服务。
2024年上半年,新“国九条”明确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资管业务稳健发展;公募基金新发回暖,总规模突破30万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强调受托管理职责,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业务发展;证券资管、银行理财等业务规模企稳回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公募基金产品布局,积极落实私募基金新规,为基金管理人提供专业服务;加强基础系统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和风险管理能力,推动资产托管业务稳健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托管产品数量4,069只,提供基金运营外包服务产品数量4,505只。
公司公募基金托管存续规模排名行业第5。
4、投资管理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投资管理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资产管理业务、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及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1)资产管理业务
本集团的资产管理客户包括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本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资管、广发期货及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资管(香港)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2024年上半年,券商资管业务积极响应新“国九条”等政策号召,主动回归行业本源,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规范转型稳步推进。
报告期内,广发资管坚持发挥社会财富“管理者”的功能,持续加强投研体系建设,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积极推进产品创设与业务拓展。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广发资管2024年二季度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排名第八。截至2024年6月末,广发资管管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净值规模较2023年末分别增长27.13%、0.82%和56.45%,合计规模较2023年末增长17.67%。
截至2024年6月末,广发期货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合计31只,资产管理总规模12.20亿元。
在境外资产管理业务领域,广发控股香港是香港首批获RQFII资格的中资金融机构之一,广发资管(香港)共设立并管理5只基金产品。
(2)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本集团通过控股子公司广发基金和参股公司易方达基金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持有广发基金54.53%的股权;持有易方达基金22.65%的股权,是其三个并列第一大股东之一。
2024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保持增长态势;在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指引下,基金公司发挥功能性,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行业生态,更好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和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1.08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62%
。
广发基金是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人之一,亦向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其他机构投资者及广大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此外,广发基金可在中国境内募集资金通过QDII及QDLP投资于境外资本市场,并可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发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QFII及RQFII方式将在境外募集资金投资于中国境内资本市场。报告期内,广发基金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不断提升业务发展水平;持续强化投研核心能力,推动投研体系建设,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扎实提升投顾及投教服务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截至2024年6月末,广发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14,277.90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6.94%;剔除货币市场型基金后的规模合计7,840.67亿元,行业排名第3。
易方达基金是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人之一,亦向保险公司、财务公司、企业年金、其他机构投资者及广大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此外,易方达基金可在中国境内募集资金通过QDII投资于境外资本市场,并可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QFII及RQFII方式将在境外募集资金投资于中国境内资本市场。报告期内,易方达基金积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投研体系、提升价值发现能力,持续健全适合各类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和客户服务体系,落实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截至2024年6月末,易方达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19,134.1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4.07%;剔除货币市场型基金后的规模合计12,204.17亿元,行业排名第1。
(3)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本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信德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通过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投资(香港)及其下属机构开展境外私募股权基金业务。
2024年上半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积极支持创业投资做大做强。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集基金数量1,817只,同比下降49.2%;新增基金总规模6,229.39亿元,同比下降22.6%
。
报告期内,广发信德聚焦布局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企业服务等行业;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广发信德2024年二季度管理基金月均实缴规模超过175亿元。境外方面,广发投资(香港)管理股权投资类基金产品4只,已完成的投资主要覆盖高端制造、TMT、大消费、生物医疗等领域,部分投资项目已通过并购退出或在香港、美国等证券交易所上市。
收起▲
一、本集团所处行业的情况
2023年证券市场整体平稳运行。一是受内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出现一定波动。沪深300、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11.38%、19.41%,北证50上涨14.92%。债券及大宗商品市场保持升势,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上涨4.77%,南华商品指数上涨6.21%。二是股权融资节奏放缓。全年IPO企业313家,募资总额3,565.39亿元,同比下降26.87%、39.25%;再融资家数477家,再融资全年募资总额7,445.75亿元,同比下降7.74%、29.62%。三是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延续增长态势,权益类ETF显著增长。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募基金资产净...
查看全部▼
一、本集团所处行业的情况
2023年证券市场整体平稳运行。一是受内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出现一定波动。沪深300、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11.38%、19.41%,北证50上涨14.92%。债券及大宗商品市场保持升势,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上涨4.77%,南华商品指数上涨6.21%。二是股权融资节奏放缓。全年IPO企业313家,募资总额3,565.39亿元,同比下降26.87%、39.25%;再融资家数477家,再融资全年募资总额7,445.75亿元,同比下降7.74%、29.62%。三是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延续增长态势,权益类ETF显著增长。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60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2024年),权益类ETF合计1.73万亿元。
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把金融工作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新高度。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落地实施并持续走深走实,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健全完善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多方政策,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强化分红导向,增强投资者回报,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促进行业差异化高质量发展,适度拓宽优质券商资本空间;北交所持续扩容创新,落地实施“深改19条”,优化挂牌公司申报上市安排,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支持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二级市场交易,扩大做市商队伍,大力提升了市场活跃度。
证券行业将持续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等四份重要政策文件,为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有利于证券行业校正定位,促进证券机构发挥功能性,为证券公司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将有力提升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准,提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的能力。
报告期,公司各项主要经营指标位居行业前列。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集团是专注于中国优质企业及众多有金融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投资者,拥有行业领先创新能力的资本市场综合服务商。本集团利用丰富的金融工具,满足企业、个人及机构投资者、金融机构及政府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提供综合化的解决方案。本集团的主要业务分为四个板块: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交易及机构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即本集团通过承销股票及债券和提供保荐及财务顾问服务赚取承销佣金、保荐费及顾问费;财富管理业务即本集团通过提供经纪和投资顾问服务赚取手续费、顾问费及佣金,从融资融券、回购交易、融资租赁及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等赚取利息收入,并代销本集团及其他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赚取手续费;交易及机构业务即本集团通过从权益、固定收益及衍生品的投资交易、另类投资及做市服务赚取投资收入及利息收入,向机构客户提供交易咨询及执行、投资研究服务和主经纪商服务赚取手续费及佣金;投资管理业务即本集团通过提供资产管理、公募基金管理和私募基金管理服务赚取管理费、顾问费以及业绩报酬。
本集团的证券主营业务依赖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居民财富积累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表现,具体包括股票、债券和理财产品在内的金融产品的发行、投资及交易等重要因素。这些重要因素受经济环境、投资者情绪以及国际市场等多方面影响,整体趋势呈现出平稳运行态势。报告期内,本集团的主要业务和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
公司始终保持强烈的家国情怀,秉持“以价值创造成就金融报国之梦”的使命感,坚持践行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量质双升。传承以“知识图强,求实奉献”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发扬“博士军团”的优秀文化基因,以知识为保障,以专业为基石,不断开拓公司发展的新局面。坚持变革创新的图强之路,凭借对行业发展和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持续创设创新的产品和交易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金融解决方案。砥砺发展的韧性,以坚定的信心坚守发展定力,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坚持专业化发展,在理念上坚定不移,在行动上久久为功。构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人才机制,凝聚共识,打造了一支专业过硬、来自“五湖四海”、高度认同公司企业文化的人才队伍。管理层以身作则,在业务中潜心经营,员工求真务实,以战略达成和价值创造为导向,成长了一批能干事、想干事的年轻干部,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持续铸造知识之源,图强之基。
截至目前,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在证券、金融和经济相关领域的经历平均约27年,在公司平均任职期限超过18年,具备丰富的业务及管理经验。公司于1999年成立全国第一家金融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5年来持续塑造和输出专业人才。
(二)前瞻的战略引领
公司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20世纪90年代初期,公司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股份化、集团化、国际化、规范化”的“四化”发展战略,为公司未来指明了方向。在行业转型发展期,公司不断对“四化”战略进行丰富完善与变革创新。
公司发展三十余年来,始终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核心业务,未曾偏移,扎实深耕。持续拓展业务布局,在业务条线上,先后设立期货子公司、公募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和资产管理子公司等,以广发的价值理念和务实的创业作风,打造了布局完善、实力强劲的全业务链条。在区域发展上,立足广东,服务全国,联通境内外,以长远的眼光、开放的格局锻造了全国性的领先券商。全体员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和“钉钉子”的精神,锚定青山,坚决执行既定战略,战略方向始终如一。
(三)稳定的股权结构
公司具备长期稳定的股权结构,主要股东吉林敖东、辽宁成大和中山公用(均为上市公司)24年来一直位列前三大股东(不包括香港结算代理人,香港结算代理人所持股份为H股非登记股东所有)。
股东、员工与公司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公司不断穿越周期、突破发展瓶颈、奠定行业地位的重要支撑。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持续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为公司稳健经营提供坚实保障。
(四)科学的业务布局
公司具有完备的业务体系、均衡的业务结构,突出的核心竞争力。拥有投资银行、财富管理、交易及机构和投资管理四大业务板块,具备全业务牌照。锻造综合金融服务实力,主要经营指标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券商前列,在多项核心业务领域中形成了领先优势,研究、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位居前列。
公司践行研究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模式,研究能力长期保持行业领先,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金牛研究机构”等行业权威奖项。率先提出财富管理转型,拥有优秀的金融产品研究、销售能力,专业的资产配置能力,超过4,400名证券投资顾问行业排名第一(母公司口径),致力于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精准的财富管理服务,成为客户信任的一流财富管理机构。2023年12月末,公司代销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规模行业排名第3。
统筹旗下资产管理机构优势资源,构建丰富的产品供给体系,向客户提供策略占优、品类多样的产品,打造业内领先的资产管理品牌。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保持领先的投研能力,2023年12月末,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剔除货币基金后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位于行业第3、第1。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的投资银行服务体系,强化业务之间协同共进,相互赋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发展,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主动运用先进理念、技术和工具,持续推进公司金融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水平。
(五)突出的区位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市场经济活力最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全球四大湾区之一,将肩负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是拓展改革开放新局面的重要布局。公司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位,全力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厚植客户基础,助力科技、资本和产业良性循环。
作为大湾区成长起来的资本市场专业机构,公司在产业研究、资本运作等方面具备优势,积极探索产融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加深与地方产业资本融合,共建多种形式的产业基金,支持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价值发现与资源配置功能,通过直接融资打造产业集群,对产业实现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2023年12月末,公司拥有全国349家分公司及营业部,布局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营业网点家数及覆盖占比均行业第一,为公司业务开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触角,为客户积累和服务提供重要支撑。
(六)合规稳健的经营理念
公司是中国证监会选定的首批试点合规管理券商之一,行业内最早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的券商之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成立的第一批券商中为数不多的未经历过因经营亏损而接受注资和重组的主要券商之一。
公司秉持稳健经营的经营管理理念,合规经营是公司行稳致远的底线,风险管理能力是服务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公司立足于加强风险管控和防范,坚守合规底线,夯实风控生命线,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构筑有力支撑。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国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4)。
2023年,是金融行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之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擘画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中国证监会系统谋划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顺利完成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等重大改革,平稳实施机构改革,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和功能正常发挥,依法全面加强监管,坚决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市场乱象,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资本市场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积极进展。
2023年,在董事会指导下,公司经营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保持定力,聚焦核心业务发展,深入优化业务结构,持续推动变革创新,公司经营业绩取得了稳定发展。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总资产为6,821.82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0.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357.18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2.96%;报告期本集团营业总收入为233.00亿元,同比减少7.29%;营业总支出为145.05亿元,同比减少1.22%;业务及管理费为138.85亿元,同比增加0.55%;营业利润为87.95亿元,同比减少15.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78亿元,同比减少12.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5.08亿元,同比减少8.93%。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本集团的主要业务分为四个板块: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交易及机构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
1、投资银行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投资银行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股权融资业务、债务融资业务及财务顾问业务。
(1)股权融资业务
2023年,A股市场股权融资项目(包括IPO、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其中增发含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和融资金额分别为790家和11,011.1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6.40%和33.06%。其中:IPO家数和融资规模分别313家和3,565.3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6.87%和39.25%;再融资家数和融资规模分别为477家和7,445.7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74%和29.62%。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持续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产品,加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绿色发展等领域业务布局;坚持高质量发展,践行研究驱动模式,发挥集团综合化金融平台的优势,强化业务协同协作,全面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股权优质项目储备不断增加,重点项目实现突破;强化投行业务全过程质量管控,持续提升投行业务执业质量。2023年,公司完成股权融资主承销家数17家,股权融资主承销金额163.67亿元。
(2)债务融资业务
2023年债券市场整体保持稳定向好,主要信用债1发行规模16.76万亿元,同比上升7.82%。其中,公司债券发行规模38,553.95亿元,同比上升24.75%;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85,570.41亿元,同比上升1.48%;非政策性金融债发行规模41,101.18亿元,同比上升13.90%;企业债发行规模2,007.80亿元,同比下降45.46%。
报告期内,公司发挥集团业务优势及协同效应,持续扩大重点区域客户覆盖,债券承销规模快速增长,项目储备大幅增加,行业地位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主承销发行债券416期,同比增长121.28%;主承销金额2,444.42亿元,同比增长72.05%。2023年公司主要信用债规模排名第8位,较2022年提升6位。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2023年主承销发行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债券、乡村振兴债券、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债券等合计67期,同比增长346.67%,承销规模256.34亿元,同比增长226.67%。公司持续夯实专业能力建设,加强质量风险管控,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的年度企业债券主承销商信用评价中获得A类评价,荣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度“企业债承销杰出机构”。
(3)财务顾问业务
公司财务顾问业务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新三板挂牌等。
2023年,受宏观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并购市场整体活跃度仍处于低位;公告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107家,交易规模1,079.19亿元,同比下降67.23%。报告期,公司围绕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指导的方向,积极参与优质企业并购重组活动,聚焦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整合。报告期,公司参与完成多单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并购重组交易。
2023年,北交所维持优质扩容发展态势,新三板持续深化各项改革工作。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新三板市场共有6,241家挂牌公司,北交所上市企业239家。市场流动性方面,2023年,新三板市场成交金额612.74亿元,成交数量174.27亿股(数据来源:股转系统,2024);北交所成交额7,272.23亿元,成交数量615.42亿股(数据来源:北交所网站,2024)。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为公司投行业务持续带来机遇。报告期,公司坚持以价值发现为核心,发挥公司研究能力突出的优势,强化业务协同,为优质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服务。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作为主办券商持续督导挂牌公司共计34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七成(数据来源:股转系统、公司统计,2024)。
此外,在境外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公司主要通过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融资(香港)开展相关业务。报告期,广发融资(香港)完成主承销(含IPO、GDR、再融资及债券发行)、财务顾问等项目47个。
2、财富管理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财富管理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回购交易业务及融资租赁业务。
(1)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
本集团为客户买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及其他可交易证券提供经纪服务。
2023年12月末,上证综指较上年末下跌3.70%,深证成指较上年末下跌13.54%;沪深两市股基成交额240.72万亿元,同比下降2.88%。
2023年,公司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通过调整组织架构等系列改革推进落实平台化转型,提升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能力;加强线上获客运营,积极开拓多渠道流量,发布全新Z世代APP,持续提升易淘金平台用户体验;加快推进财富管理转型,根据客户需求及市场变化,持续完善多资产多策略布局,提高财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加快推动机构业务高质量发展,推出“广发智汇”机构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公司资源为机构与企业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提升机构客户服务能力,完善机构客户服务体系。
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3.98%;2023年代销的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在券商中位列第三(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24)。报告期,易淘金电商平台的金融产品(含现金增利及淘金市场)销售和转让金额达2,168亿元。
2023年1-12月,公司沪深股票基金成交金额18.57万亿元(双边统计),同比下降6.71%。
在期货经纪业务领域,本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期货开展期货经纪业务,且通过广发期货的全资子公司广发期货(香港)及其全资子公司广发金融交易(英国)在国际主要商品及衍生品市场为客户提供交易及清算服务。
在境外,本集团主要通过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经纪(香港)向客户提供经纪服务,涵盖在香港联交所及海外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利用自主开发的易淘金国际版交易系统,着力拓展海外财富管理业务。2023年,广发经纪(香港)在香港股票市场全年低迷的情况下,净收入增加22.58%,产品保有量同比增加28.75%,产品总收入同比增加68.93%,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增长30.86%,财富管理转型效果明显。
(2)融资融券业务
截至2023年末,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16,508.96亿元,较2022年末上升7.17%。
2023年,公司立足业务本源,坚持客户中心导向,在做好客户服务、合规风控的同时,促进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截至2023年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期末余额为889.89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7.18%,市场占有率5.39%。
(3)回购交易业务
2023年,市场股票质押业务规模较上年末呈下降态势。报告期,公司审慎开展股票质押业务,持续强化股票质押业务的风控准入,优化项目结构,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有所上升。截至2023年末,公司通过自有资金开展场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余额为123.26亿元。
(4)融资租赁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融资租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2023年以来,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持续放缓。广发融资租赁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截至2023年末,租赁应收款净额为0.40亿元。
3、交易及机构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交易及机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权益投资及交易业务、固定收益销售及交易业务、股权衍生品销售及交易业务、另类投资业务、投资研究业务及资产托管业务。
(1)权益投资及交易业务
公司权益投资及交易业务主要从事股票及新三板股票的做市及交易。
2023年,A股市场先扬后抑,震荡加大。报告期,公司权益类投资坚持价值投资思路,运用定增等多策略投资工具,根据市场波动较好地控制了仓位。同时,公司通过做市商服务,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减少市场剧烈波动,提高定价效率,并满足公众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为48家新三板企业提供做市服务。
(2)固定收益销售及交易业务
公司固定收益销售及交易主要面向机构客户销售公司承销的债券,亦从事固定收益金融产品及利率衍生品的做市及交易。公司的机构客户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
公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及交易所交易多类固定收益及相关衍生产品,并提供做市服务,如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国债期货、利率互换及标准债券远期等。
公司通过订立固定收益衍生工具(如利率互换、国债期货)以对冲因交易及做市业务中产生的利率风险。
报告期,公司较好地控制了债券投资组合的久期、杠杆和投资规模,抓住了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投资业绩。
(3)股权衍生品销售及交易业务
公司设计及销售多种柜台市场产品,包括非标准化产品、收益凭证以及场外衍生品等;同时,通过柜台市场为非标准化产品以及收益凭证产品提供流动性支持,并从事股票挂钩金融产品及股票衍生产品等品种做市及交易。
报告期,公司作为场外衍生品业务一级交易商,持续加强团队及系统建设,不断提升产品创设、策略创新及交易销售能力;通过开展收益互换、场外期权等业务,持续为机构客户提供以场外衍生品为载体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柜台市场累计发行产品数量103,184只,累计发行产品规模约24,456.3亿元,期末产品市值约1,895.24亿元。其中,2023年新发产品数量38,678只,新发产品规模约5,288.26亿元。
2023年,随着场内衍生品标的逐渐丰富,场内衍生品市场流动性逐步上升,投资者群体不断扩大。
公司做市及自营投资较好地抓住了市场波动带来的交易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公司因做市业务获得上交所2023年度股票期权市场发展贡献奖(优秀期权做市商)、股票期权市场发展贡献奖(期权新品种贡献);获得深交所2023年度“优秀ETF流动性服务商”“优秀期权做市商”奖项;获得中金所2023年度“股指期权优秀做市商”奖项。
(4)另类投资业务
本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乾和以自有资金积极开展另类投资业务,目前以股权投资业务为主。
2023年,广发乾和聚焦布局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新消费、硬科技、软科技、特殊机会投资等几大领域。报告期,广发乾和共新增30个投资项目,投资金额14.54亿元。
(5)投资研究业务
本集团的投资研究业务主要为机构客户提供包括宏观经济、策略、固定收益、金融工程、行业与上市公司等多领域的投资研究服务,获得机构客户的分仓交易佣金收入。具体包括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为全国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私募基金、财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机构投资者提供研究报告及定制化的投资研究服务。本集团着力推动研究驱动发展模式,发挥研究对公司核心业务的赋能推动作用。本集团的股票研究涵盖中国境内28个行业和958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141家香港及海外上市公司。
公司卓越的研究能力在业界享有盛誉,屡获殊荣:2017年至2023年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新财富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连续多年获得“中国证券业分析师金牛奖”评选“五大金牛研究机构”奖;同时在“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上证报最佳分析师”“新浪财经金麒麟最佳分析师”“21世纪金牌分析师”等评选中位居前列。报告期,公司产业研究院加强研究对公司核心业务的推动和支持,进一步落地研究驱动的经营模式,赋能各业务板块发展;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与产业规划提供研究支持,探索与重点科研高校建立产业孵化转化合作机制,发挥“科技+金融”的桥梁作用。
(6)资产托管业务
公司立足于为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提供优质的资产托管和基金服务业务,所提供服务的对象涵盖商业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等各类资产管理机构。
2023年,私募基金行业继续朝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市场资源进一步向大中型优质私募基金管理人聚集;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在公募基金托管合作加深,尤其在券结模式公募基金以及ETF产品方面合作紧密,证券公司公募基金托管业务规模稳步上升。
报告期,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并坚持协同展业,加强IT系统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风险控制体系,不断提升业务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提供资产托管及基金服务的产品规模为5,605.64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8.29%;其中托管产品规模为2,783.69亿元,基金服务产品规模为2,821.95亿元。
4、投资管理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投资管理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资产管理业务、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及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1)资产管理业务
本集团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以帮助客户实现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本集团的资产管理客户包括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本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资管、广发期货及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资管(香港)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2023年,中国证监会修订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范性文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进一步巩固资管业务规范整改成效,更好发挥私募资管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促进形成专业稳健、规范发展的行业生态。
广发资管管理投资于多种资产类别及各种投资策略的客户资产,包括固定收益类、权益类、量化投资类及跨境类产品。广发资管的客户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其他机构投资者和满足监管要求的客户群体。报告期,广发资管持续夯实主动管理、产品创设、渠道营销、合规风控、金融科技等核心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运作机制。
截至2023年末,广发资管管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净值规模较2022年末分别下降43.68%和10.65%,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的净值规模较2022年末上升48.57%,合计规模较2022年末下降24.53%。
2023年四季度,广发资管的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排名第七(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24)。
本集团主要通过广发期货开展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在境外资产管理业务领域,本集团主要通过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资管(香港)向客户就证券提供意见及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广发控股香港是香港首批获RQFII资格的中资金融机构之一。
(2)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本集团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广发基金和参股公司易方达基金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2023年,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分阶段实施,包括降低产品管理费与托管费率,推出浮动费率产品试点,强化费率披露要求等,推动公募基金及其他行业机构合理调降基金费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与投资者利益更加协调一致。
截至2023年末,公司持有广发基金54.53%的股权。广发基金是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人之一,亦向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其他机构投资者及广大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此外,广发基金可在中国境内募集资金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QDII)、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计划(QDLP)投资于境外资本市场,并可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发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RQFII方式将在境外募集资金投资于中国境内资本市场。截至2023年末,广发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12,209.82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2.30%;剔除货币市场型基金后的规模合计6,702.46亿元,行业排名第3。
截至2023年末,公司持有易方达基金22.65%的股权,是其三个并列第一大股东之一。易方达基金是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人之一,亦向保险公司、财务公司、企业年金、其他机构投资者及广大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此外,易方达基金可在中国境内募集资金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QDII)投资于境外资本市场,并可将在境外募集资金通过RQFII方式投资于中国境内资本市场。截至2023年末,易方达基金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16,773.4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6.65%;剔除货币市场型基金后的规模合计10,139.37亿元,行业排名第1。
(3)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本集团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信德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2023年度,广发信德聚焦布局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企业服务等行业。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第四季度月均规模数据,广发信德管理基金实缴规模超过170亿元。
在境外市场,本集团主要通过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投资(香港)及其下属机构开展境外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已完成的投资主要覆盖高端制造、TMT、大消费、生物医疗等领域,部分投资项目已通过并购退出或在香港、美国等证券交易所上市。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促进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落实“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精神,监管部门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等,为证券行业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提供了施工图。聚焦校正行业机构定位、促进其功能发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监管效能,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证券行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证券行业将持续向功能型、集约型、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2、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了证券行业发挥功能性的重点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4年GDP发展目标是“5%左右”,强调工作任务的首位就是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需要创新要素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资本的有效支持。证券公司作为重要中介机构,将充分发挥作为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的功能性。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丰富了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证券公司将充分发挥资本中介功能和投融资枢纽作用,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有效对接多层市场,将“源头活水”更多地引入到科技创新企业中。证券公司通过积极参与各类产业基金的设立和管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推动资本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3、监管着力“强”与“严”,持续优化证券行业发展生态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监管部门提出了“强”与“严”的监管新理念,“强”是强本强基,“严”是严监严管,并出台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等四项政策文件,涉及发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监管、行业机构监管等,有效推进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建设,为证券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良好的行业生态促进证券公司功能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各项业务的服务水准。财富管理业务是证券公司直接服务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主要方式,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将推动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型,促进证券公司优化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让投资者更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高质量投行业务是证券公司压实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的重要体现,投行业务将从注重“可批性”向注重“可投性”转变。兼并收购业务也将更具活力,更好地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投行将不断提高项目甄别、发行定价、承销保荐能力,从源头上为投资者提供真正反映中国经济增长成就与潜力的投资标的。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分红的增加将助力长期资金的引入,推动壮大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年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为资管业务更好服务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证券公司将更注重提高服务中长期资金的能力,尤其是多元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工具的运用能力,持续做强资本中介业务,提供更多定制化的专业服务。
4、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与制度型双向开放,推进证券行业创新变革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建设数字化中国的目标。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化的时期,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日新月异,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证券行业生态、竞争格局、经营范式和组织模式。证券行业特别是头部券商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并建立数字化转型治理架构,科技手段深度渗透并全面赋能金融行业已成为大势所趋。
同时,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不断强化。统筹开放和安全,推动市场、产品和机构全方位开放,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互联互通不断深化,沪深港通制度持续优化,港股通中增设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大宗交易(非自动对盘交易)纳入互联互通等。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证券公司的保荐能力、研究能力、全球资产配置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需与时俱进,在制度上接轨,在能力上竞争,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和国际业务,持续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知识图强,求实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力争“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系统重要性的现代投资银行”。公司将坚持以“客户中心导向”为贯穿始终的战略纲领,本着协同原则和创新精神,洞悉客户需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公司将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业务结构,强化自我革新,推动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面推进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交易及机构业务、投资管理业务等四大业务的战略转型和升级。
(三)2024年度经营计划
2024年,中国经济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2024年,公司将围绕“坚守主责主业,以战略规划为指引,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方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客户导向、专业引领,提升业务竞争力,锻造综合服务能力,稳健经营,开启行稳致远新篇章。
该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四)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
2023年,公司各项业务有序开展,融资融券和场外衍生品业务等资本中介型业务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公司将继续加强资金管理,提升公司资产配置效率,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择机采取多种方式募集资金,不断探索新的融资品种、融资方式,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保障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
(五)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对策
1、报告期,影响公司业务经营活动的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声誉风险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集团流动性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资产变现困难、经营损失、交易对手延期支付或违约,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等类别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等。随着公司资本实力的持续增强、业务品种日益丰富,产品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资产端面临的风险类型与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公司需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并通过积极的流动性储备管理、流动性风险监控、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等措施,确保公司流动性安全。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权益类证券价格、利率、汇率或商品价格等)的不利变动而使得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发生损失的风险,并可根据标的资产类型不同,分为权益类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等。集团目前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集中在权益类价格风险、利率风险领域,主要体现于公司及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开展权益类证券自营投资、固定收益类证券自营投资、场内外衍生品交易及新三板做市等境内外业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逐步推进,公司所承受的各类市场风险也因自身业务范围的快速扩展和资本跨境流动而不断增大。同时,受地缘冲突持续和海外通胀压力变化等因素影响,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公司对市场风险管理的难度也相应提升。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发行人、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由于信用评级的变动、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从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集团目前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债券投资交易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约定式购回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孖展融资业务、债券质押式正回购经纪业务以及涉及公司或子公司承担或有付款承诺的其他业务。
随着证券公司杠杆的提升、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承担的各类信用风险日趋复杂,信用风险暴露日益增大。此外,信用市场违约率显著提升、特定行业景气度下降导致风险事件频发等,都对集团未来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4)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规则、以及适用于证券公司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5)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以及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证券公司操作风险贯穿于公司各部门及业务条线(包括前台业务部门和中后台支持部门),具有覆盖面广、种类多样、易发难控的特点,既包括发生频率高但损失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差错,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引发重大损失的突发事件。同时,随着集团创新业务的不断增加、业务流程的日趋复杂,如未能及时识别各业务条线和日常经营的操作隐患并有效采取缓释措施,可能会导致公司相关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风险控制措施设计不完善、执行不到位,进而引发操作风险。
(6)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大大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与竞争力,公司的投资管理业务、交易及机构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以及中后台管理均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支撑。信息技术发挥了对公司业务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电子设备及系统软件质量、系统运维能力、应用软件业务处理性能、行业服务商水平、病毒和黑客攻击、数据丢失与泄露、操作权限非正常获取、基础保障、自然灾害等都会对系统建设和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7)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公司经营行为或外部事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证券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公司涉及声誉风险的经营及管理行为主要包括:战略规划或调整、股权结构变动、内部组织机构调整或核心人员变动;业务投资活动及产品、服务的设计、提供或推介;内部控制设计、执行及系统控制的重大缺陷或重大经营损失事件;司法性事件及监管调查、处罚;新闻媒体的不实报道或网络不实言论;客户投诉及其涉及公司的不当言论或行为;工作人员出现不当言论或行为,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
2、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已(拟)采取的风险防范对策和措施
(1)建立广发证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近年来,公司根据外部监管要求,结合内部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并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围绕“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治理架构、风险管理机制与实践、风险管理基础设施”等关键要素开展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目前,公司风险管理已覆盖至各风险类型、各业务条线、各部门及各子公司,风险识别与分析、评估与计量、监控与报告、应对与处置等相关机制及流程有效运行。
(2)对各类风险的具体管理
①流动性风险管理
公司实施稳健的流动性风险偏好管理策略,通过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和资金管理、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有效的流动性应急处置和流动性风险指标监控预警等措施及手段,确保公司在正常及压力状态下均具备充足的流动性储备及筹资能力,并将子公司流动性风险纳入集团统一管控,以谨慎防范集团流动性风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1)根据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及业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并持续完善融资策略,实行融资负债统一归口管理;
2)开展日间流动性管理,确保公司具备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
3)实施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管理,明确流动性储备资产投资范围,并相应设置风险限额且每日监控;
4)基于监管要求及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建立流动性风险限额体系,并每日计算、监控相关监测性指标;
5)定期或不定期评估公司在内外部流动性压力情景下现金缺口、流动性风险指标等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6)督促并指导相关子公司建立包括风险限额、监控与报告、压力测试、应急处置等在内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并严格执行;
7)定期与不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并根据应急演练情况,对公司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流程及机制进行优化与完善。
②市场风险管理
公司遵循主动管理和量化导向的原则,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市场风险容忍度,以及各业务线的实际需求,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并细化集团、母公司及各业务单元市场风险限额,并通过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控、报告及处置等措施,确保公司所承受的市场风险水平在设定的风险容忍度范围内。随着公司FICC业务、衍生品业务和跨境业务的发展,为了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风险,公司通过如下措施提升风险管理的效力和效率:
1)对于重点投资业务及复杂衍生品业务,在传统风险指标限额的基础上,通过设置VaR及敏感性指标限额对正常波动情况下的短期可能损失进行每日监控,建立压力测试指标限额监控评估极端情况下的可能损失,并依据业务成熟度优化风险限额分级授权机制,持续提升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积极研究先进成熟的市场风险计量模型,逐步探索ES、SVaR等指标的应用,建立多层次市场风险量化指标体系;
3)持续自主研发行业领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公司各类投资业务、品种、头寸的市场风险实现统一管理,实现风险指标限额的系统化监控、预警,提升监控效率;
4)持续完善定价及风险计量模型风险管理框架,覆盖模型评级、开发、验证、评审、使用、监测、回顾等多个环节,并通过模型库实现全流程的线上化管理。
③信用风险管理
公司通过有效风险识别、审慎风险评估和决策、动态风险计量和监控、风险及时报告和应对等方式,对信用风险实施全流程管理,以期能有效防范或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事件对集团造成的损失并在信用风险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实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公司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识别和管理所有产品和业务中包含的信用风险,包括新产品与新业务;
2)通过制定信用业务的风险政策(包括客户尽职调查要求、业务准入要求等),在前端控制风险;
3)持续优化内部评级体系,完善交易对手的授信管理;
4)建立多层次信用风险限额体系控制信用风险暴露和集中度风险,包括业务总规模以及单一客户及其可识别的关联方、单一股票担保品、行业等维度的集中度限额;
5)通过各类风险缓释措施,降低集团承担的风险净敞口和预期损失;
6)建立一套信息系统和分析工具来衡量信用风险敞口并对风险资产组合进行划分评估。
④合规风险管理
公司严格遵守外部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合规审核咨询、合规监控检查、员工执业行为、反洗钱管理和隔离墙管理等各项合规管理工作。公司采取如下措施提升合规管理工作质量:
1)切实落实《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及《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实施指引》等规定的各项要求,持续完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不断优化三道防线各司其职的合规管理体系,满足业务事前、事中合规风险管控的需要;
2)根据外部法律法规变化及内部管理要求,适时组织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立、改、废”的梳理,通过合规审核咨询、检查监控、考核问责等管理措施实现对公司业务全面管理及有效管控,促进业务规范发展;
3)逐步完善合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提升合规管理工作成效。
⑤操作风险管理
公司操作风险管理主要通过健全授权机制和岗位职责、制定完善制度流程、完善IT系统建设、严明操作纪律、加强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检查等手段来实现。公司主要通过如下措施提升操作风险管控水平与效果:
1)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之间的联动协调,加强对操作风险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与整改追踪;
2)持续完善并逐步推广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收集等三大工具,将其常态化嵌入新业务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等日常业务运作,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数字化风险监测指标建设和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工具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公司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与报告等机制;
3)通过持续优化操作风险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了操作风险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
4)依托传统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及新业务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等手段持续加强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
5)结合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不断完善新产品、新业务评估管理制度,优化评审、验收和回顾流程,持续加强新业务跟踪管理与总结报告;
6)持续开展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的宣导及培训。
⑥信息技术风险管理
2023年,公司依托“业务连续性保障、安全保障、质量保障”三大防线以及“数据平台、混合云平台、两地三中心基础平台”三大底座,实现信息技术风险事前、事中、事后闭环有效管控。公司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持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合规风控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了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有效支撑了公司业务的规范发展。
⑦声誉风险管理
公司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广发证券声誉风险管理办法》等制度要求,持续建立健全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包括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报告等在内的全流程管控机制;通过有效的舆情监测手段,对声誉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动态监测;定期对公司整体声誉风险进行评估,维护和管理媒体关系;协调公司各单位及时处理声誉风险事件;推进官方平台建设,运用多种媒介形式推动公司正面、客观信息的主动传播;组织落实声誉风险培训,培育全员声誉风险防范意识,要求全体员工主动维护、巩固和提升公司声誉,通过有效管理声誉风险,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的情况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中国证监会将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处于重要机遇期。
(1)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提升,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实施,持续走深走实,为证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制度和市场基础。全面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性高、资产负债表优的证券公司将获得更快的发展。
(2)伴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居民财富逐...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的情况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中国证监会将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处于重要机遇期。
(1)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提升,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实施,持续走深走实,为证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制度和市场基础。全面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性高、资产负债表优的证券公司将获得更快的发展。
(2)伴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居民财富逐步转向金融市场,个人养老金、基金投顾等行业政策相继落地,监管部门为居民资产配置营造良好市场生态,资本市场服务投资者功能进一步增强,促进财富管理业务加速转型。证券公司作为重要的财富管理机构,应把握业务发展良机,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及综合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居民多元化金融需求。
(3)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态势良好,投资者结构改善,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机构业务成为各家券商重点布局方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稳健发展,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境外资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跨境需求、避险需求、杠杆需求等增加,拓展了托管、衍生品、做市交易等业务空间,证券公司机构业务市场广阔。
(4)投资端改革进一步深化,IPO、再融资保持科学合理的常态化,资本市场功能持续健全。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面深化,不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壮大中长期投资力量,培育长期资本;持续深化资本市场开放,吸引境外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多措并举培育专业机构投资者,增加投资者回报,推进投资端改革转型。
(5)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重大国家战略,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横琴、前海“金融30条”等举措落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速。
2023年4月,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证券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部署,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证券公司将把握战略机遇,深度参与。
(6)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为证券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深刻改变证券行业生态、竞争格局、经营范式和组织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建设数字化中国的目标。利用科技赋能业务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
报告期,公司各项主要经营指标位居行业前列。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集团专注于中国优质企业和众多有金融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投资者,是拥有行业领先创新能力的资本市场综合服务商。本集团利用丰富的金融工具,满足企业、个人及机构投资者、金融机构及政府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提供综合化解决方案。本集团的主要业务分为四个板块: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交易及机构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即本集团通过承销股票及债券和提供保荐及财务顾问服务赚取承销佣金、保荐费及顾问费;财富管理业务即本集团通过提供经纪和投资顾问服务赚取手续费、顾问费及佣金,从融资融券、回购交易、融资租赁及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等赚取利息收入,并代销本集团及其他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赚取手续费;交易及机构业务即本集团通过从权益、固定收益及衍生品的投资交易、另类投资及做市服务赚取投资收入及利息收入,向机构客户提供交易咨询及执行、投资研究服务和主经纪商服务赚取手续费及佣金;投资管理业务即本集团通过提供资产管理、公募基金管理和私募基金管理服务赚取管理费、顾问费以及业绩报酬。
本集团的证券主营业务依赖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居民财富积累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表现,具体包括股票、债券和理财产品在内的金融产品的发行、投资及交易等重要因素。这些重要因素受经济环境、监管环境、投资者情绪以及国际市场等多方面影响,整体趋势呈现出平稳健康运行态势。报告期内,本集团的主要业务和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
公司始终保持强烈的家国情怀,秉持“以价值创造成就金融报国之梦”的使命感,坚持践行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量质双升。传承以“知识图强,求实奉献”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发扬“博士军团”的优秀文化基因,以知识为保障,以专业为基石,不断开拓公司发展的新局面。坚持变革创新的图强之路,凭借对行业发展和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持续创设创新的产品和交易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金融解决方案。砥砺发展的韧性,以坚定的信心坚守发展定力,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坚持专业化发展,在理念上坚定不移,在行动上久久为功。构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人才机制,凝聚共识,打造了一支专业过硬、来自“五湖四海”、高度认同公司企业文化的人才队伍。管理层以身作则,在业务中潜心经营,员工求真务实,以战略达成和价值创造为导向,成长了一批能干事、想干事的年轻干部,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持续铸造知识之源,图强之基。
截至目前,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在证券、金融和经济相关领域的经历平均约27年,在公司平均任职期限超过18年,具备丰富的业务及管理经验。公司于1999年成立全国第一家金融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5年来持续塑造和输出专业人才。
(二)前瞻的战略引领
公司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20世纪90年代初期,公司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股份化、集团化、国际化、规范化”的“四化”发展战略,为公司未来指明了方向。在行业转型发展期,公司不断对“四化”战略进行丰富完善与变革创新。
公司发展三十余年来,始终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核心业务,未曾偏移,扎实深耕。持续拓展业务布局,在业务条线上,先后设立期货子公司、公募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和资产管理子公司等,以广发的价值理念和务实的创业作风,打造了布局完善、实力强劲的全业务链条。在区域发展上,立足广东,服务全国,联通境内外,以长远的眼光、开放的格局锻造了全国性的领先券商。全体员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和“钉钉子”的精神,锚定青山,坚决执行既定战略,战略方向始终如一。
(三)稳定的股权结构
公司具备长期稳定的股权结构,主要股东吉林敖东、辽宁成大和中山公用(均为上市公司)24年来一直位列前三大股东(不包括香港结算代理人,香港结算代理人所持股份为H股非登记股东所有)。
股东、员工与公司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公司不断穿越周期、突破发展瓶颈、奠定行业地位的重要支撑。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持续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为公司稳健经营提供坚实保障。
(四)科学的业务布局
公司具有完备的业务体系、均衡的业务结构,突出的核心竞争力。拥有投资银行、财富管理、交易及机构和投资管理四大业务板块,具备全业务牌照。锻造综合金融服务实力,主要经营指标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券商前列,在多项核心业务领域中形成了领先优势,研究、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位居前列。
公司践行研究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模式,研究能力长期保持行业领先,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金牛研究机构”等行业权威奖项。率先提出财富管理转型,拥有优秀的金融产品研究、销售能力,专业的资产配置能力,超过4,300名证券投资顾问行业排名第一(母公司口径),致力于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精准的财富管理服务,成为客户信任的一流财富管理机构。2023年6月末,公司代销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规模行业排名第3,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行业排名第4。
统筹旗下资产管理机构优势资源,构建丰富的产品供给体系,向客户提供策略占优、品类多样的产品,打造业内领先的资产管理品牌。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保持领先的投研能力,2023年6月末,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剔除货币基金后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位于行业第3、第1。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的投资银行服务体系,强化业务之间协同共进,相互赋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发展,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主动运用先进理念、技术和工具,持续推进公司金融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水平。
(五)突出的区位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市场经济活力最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全球四大湾区之一,将肩负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是拓展改革开放新局面的重要布局。公司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位,全力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厚植客户基础,助力科技、资本和产业良性循环。
作为大湾区成长起来的资本市场专业机构,公司在产业研究、资本运作等方面具备优势,积极探索产融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加深与地方产业资本融合,共建多种形式的产业基金,支持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价值发现与资源配置功能,通过直接融资打造产业集群,对产业实现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2023年6月末,公司拥有全国349家分公司及营业部,布局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营业网点家数及覆盖占比均行业第一,为公司业务开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触角,为客户积累和服务提供重要支撑。
(六)合规稳健的经营理念
公司是中国证监会选定的首批试点合规管理券商之一,行业内最早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的券商之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成立的第一批券商中为数不多的未经历过因经营亏损而接受注资和重组的主要券商之一。
公司秉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绩效导向,协同高效”的经营管理理念,合规经营是公司行稳致远的底线,风险管理能力是服务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公司立足于加强风险管控和防范,坚守合规底线,夯实风控生命线,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构筑有力支撑。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2023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国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3)。
2023年以来,中国证监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统筹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成功落地,企业债券职责划转平稳过渡,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落地实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资本市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2023年上半年,在董事会指导下,公司经营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保持定力,聚焦主责主业,积极作为,公司各项核心业务取得稳步进展。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总资产为6,786.63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9.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333.68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1.00%;报告期本集团营业总收入为132.38亿元,同比增长4.20%;营业总支出为72.64亿元,同比增加2.08%;业务及管理费为70.88亿元,同比增加9.96%;营业利润为59.74亿元,同比增长6.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38亿元,同比增长8.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35亿元,同比增长10.14%。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本集团的主要业务分为四个板块: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交易及机构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
1、投资银行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投资银行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股权融资业务、债务融资业务及财务顾问业务。
(1)股权融资业务
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股权融资项目(包括IPO、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其中增发含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和融资金额分别为395家和6,417.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6%和减少9.62%。其中:IPO家数和融资规模分别173家和2,096.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减少32.78%;再融资家数和融资规模分别为222家和4,320.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6%和8.52%(数据来源:,2023)。
报告期内,公司发挥集团综合化金融平台的优势,加强协同联动,践行研究驱动模式,持续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产品;全面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加强股权优质项目储备,有效推进项目落地;强化投行业务质量全过程管控,切实提升投行业务执业质量。202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股权融资主承销家数7家,股权融资主承销金额81.78亿元。
(2)债务融资业务
2023年上半年,债券市场震荡走强,主要信用债1发行规模8.32万亿元,同比上升5.14%。其中,公司债券发行规模19,068.79亿元,同比上升25.91%;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非政策性金融债发行规模保持平稳,发行规模分别为44,970.99亿元和17,569.47亿元,同比上升1.50%和1.88%;企业债发行规模1,346.50亿元,同比下降37.86%(数据来源:,2023)。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三大生态圈建设,发挥协同优势,持续加强重点区域客户拓展,债券项目储备量快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主承销发行债券172期,同比增长97.70%;主承销金额925.87亿元,同比增长39.67%。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公司在赋能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支持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上半年主承销发行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债券、乡村振兴债券、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债券合计15期,承销规模53.42亿元。
(3)财务顾问业务
公司财务顾问业务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新三板挂牌等。
2023年上半年,公告重组的上市公司74家,交易规模600.13亿元、同比下降76.26%(数据来源:,2023)。报告期,公司围绕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指导的方向,积极参与优质企业并购重组活动。
2023年上半年,北交所、新三板坚持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市场结构功能进一步完善,运行质量显著改善。截至2023年6月30日,新三板市场共有6,463家挂牌公司,北交所上市企业204家。市场流动性方面,2023年1-6月,新三板市场成交金额277.54亿元,成交数量75.23亿股(数据来源:股转系统,2023);北交所成交额1,324.73亿元,成交数量达104.15亿股(数据来源:北交所网站,2023)。北交所定位于为“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功能逐步显现,为公司投行业务持续带来机遇。
报告期,公司坚持以价值发现为核心,发挥公司研究能力突出的优势,强化业务协同,为优质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服务。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作为主办券商持续督导挂牌公司共计33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69.70%(数据来源:股转系统、公司统计,2023)。
此外,在境外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公司主要通过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融资(香港)开展相关业务。报告期,广发融资(香港)完成主承销(含IPO、再融资及债券发行)、财务顾问等项目12个。
2、财富管理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财富管理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回购交易业务及融资租赁业务。
(1)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
本集团为客户买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及其他可交易证券提供经纪服务。
2023年上半年,上证综指较上年末上涨3.65%,深证成指较上年末上涨0.10%,沪深两市股基成交额124.69万亿元,同比增长0.10%(数据来源:,2023)。
2023年上半年,公司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调整组织架构,提升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能力,推动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转型发展;实施数字化运营策略,加强线上获客运营,积极开拓多渠道流量,客户基础持续积累;完善财富管理体系及业务流程建设,推出“广发智汇”机构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机构与企业等客户财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夯实合规风控管理,支持业务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较上年末增长9.17%;2023年上半年代销的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在券商中位列第三(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23);报告期,易淘金电商平台的金融产品(含现金增利及淘金市场)销售和转让金额达1,113亿元。
2023年1-6月,公司沪深股票基金成交金额9.83万亿元(双边统计),同比下降1.53%。
在期货经纪业务领域,本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期货开展期货经纪业务,且通过广发期货的全资子公司广发期货(香港)及其全资子公司广发金融交易(英国)在国际主要商品及衍生品市场为客户提供交易及清算服务。
在境外,本集团主要通过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经纪(香港)向客户提供经纪服务,涵盖在香港联交所及海外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利用自主开发的易淘金国际版交易系统,着力拓展海外财富管理业务。2023年上半年,广发经纪(香港)持续向财富管理转型,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金融产品销售净收入和保有量均实现同比增长。
(2)融资融券业务
截至2023年6月末,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15,884.98亿元,较2022年末上升3.12%(数据来源:,2023)。
2023年上半年,公司立足业务本源,坚持“客户中心导向”,在做好客户服务、合规风控的同时,促进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期末余额为854.21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2.89%,市场占有率5.38%。
(3)回购交易业务
2023年上半年末,市场股票质押业务规模较上年末呈下降态势。报告期,公司审慎开展股票质押业务,持续强化股票质押业务的风控准入,优化项目结构,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有所上升。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通过自有资金开展场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余额为107.88亿元,较2022年末上升12.04%。
(4)融资租赁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融资租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2023年以来,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持续放缓。广发融资租赁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截至2023年6月末,租赁应收款净额为1.41亿元。
3、交易及机构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交易及机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权益投资及交易业务、固定收益销售及交易业务、股权衍生品销售及交易业务、另类投资业务、投资研究业务及资产托管业务。
(1)权益投资及交易业务
公司权益投资及交易业务主要从事股票及新三板股票的做市及交易。
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呈震荡走势。报告期,公司权益类投资坚持价值投资思路,运用定增、雪球等多策略投资工具,根据市场波动较好地控制了仓位。同时,公司通过做市商服务,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减少市场剧烈波动,提高定价效率,并满足公众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为53家新三板企业提供做市服务。
(2)固定收益销售及交易业务
公司固定收益销售及交易主要面向机构客户销售公司承销的债券,亦从事固定收益金融产品及利率衍生品的做市及交易。公司的机构客户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
公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及交易所交易多类固定收益及相关衍生产品,并提供做市服务,如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国债期货、利率互换及标准债券远期等。
公司通过订立固定收益衍生工具(如利率互换、国债期货)以对冲因交易及做市业务中产生的利率风险。
报告期,公司较好地控制了债券投资组合的久期、杠杆和投资规模,抓住了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投资业绩。
(3)股权衍生品销售及交易业务
公司设计及销售多种柜台市场产品,包括非标准化产品、收益凭证以及场外衍生品等;同时,通过柜台市场为非标准化产品以及收益凭证产品提供流动性支持,并从事股票挂钩金融产品及股票衍生产品等品种做市及交易。
报告期,公司作为场外衍生品业务一级交易商,持续大力加强团队及系统建设,不断提升产品创设、策略创新及交易销售能力;通过开展收益互换、场外期权等业务,持续为机构客户提供以场外衍生品为载体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柜台市场累计发行产品数量66,292只,累计发行产品规模约19,554.83亿元,期末产品市值约1,685.51亿元。其中,2023年上半年新发产品数量20,231只,新发产品规模约4,313.25亿元。
2023年上半年,随着场内衍生品标的逐渐丰富,场内衍生品市场流动性逐步上升,投资者群体不断扩大。公司做市及量化自营投资较好地抓住了市场波动带来的交易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报告期,公司做市业务获得上交所2022年度优秀基金做市商、优秀期权做市商、优秀公募REITs做市商和最佳商品ETF做市商;获得深交所2022年度优秀ETF流动性服务商、优秀REITs流动性服务商和优秀股票期权做市商奖项。
(4)另类投资业务
本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乾和以自有资金积极开展另类投资业务,目前以股权投资业务为主。
2023年上半年,广发乾和聚焦布局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新消费、硬科技、软科技、特殊机会投资等几大领域。报告期,广发乾和共新增15个投资项目,投资金额6.92亿元。
(5)投资研究业务
本集团的投资研究业务主要为机构客户提供包括宏观经济、策略、固定收益、金融工程、行业与上市公司等多领域的投资研究服务,获得机构客户的分仓交易佣金收入。具体包括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为全国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私募基金、财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机构投资者提供研究报告及定制化的投资研究服务。本集团的股票研究涵盖中国27个行业和930余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近140家香港及海外上市公司。
公司卓越的研究能力在业界享有盛誉,屡获殊荣:2017年至2022年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新财富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连续多年获得“中国证券业分析师金牛奖”评选“五大金牛研究机构”奖;同时在“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上证报最佳分析师”“新浪财经金麒麟最佳分析师”等评选中位居前列。报告期,公司产业研究院加强研究对公司核心业务的推动和支持,进一步落地研究驱动的经营模式,赋能各业务板块发展;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与产业规划提供研究支持,探索与重点科研高校建立产业孵化转化合作机制,发挥“科技+金融”的桥梁作用。
(6)资产托管业务
公司立足于为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提供优质的资产托管和基金服务业务,所提供服务的对象涵盖商业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等各类资产管理机构。
2023年上半年,私募基金行业继续朝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市场资源进一步向大中型优质私募基金管理人聚集;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在公募基金托管合作加深,证券公司公募基金托管业务规模稳步上升。
报告期,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并坚持协同展业,加强基础系统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风险控制体系,不断提升业务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提供资产托管及基金服务的总资产规模为5,564.52亿元;其中托管产品规模为2,679.34亿元,提供基金服务产品规模为2,885.17亿元。
4、投资管理业务板块
本集团的投资管理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资产管理业务、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及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1)资产管理业务
本集团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以帮助客户实现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本集团的资产管理客户包括个人及机构投资者。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资管、广发期货及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资管(香港)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2023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修订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范性文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进一步巩固资管业务规范整改成效,更好发挥私募资管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促进形成专业稳健、规范发展的行业生态。
广发资管管理投资于多种资产类别及各种投资策略的客户资产,包括固定收益类、权益类、量化投资类及跨境类产品。广发资管的客户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其他机构投资者和满足监管要求的客户群体。报告期,广发资管持续夯实主动管理、产品创设、渠道营销、合规风控、金融科技等核心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运作机制。
截至2023年6月末,广发资管管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净值规模较2022年末分别下降24.84%、3.91%和9.57%,合计规模较2022年末下降20.31%。
2023年二季度,广发资管的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排名第八(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23)。
本集团主要通过广发期货开展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在境外资产管理业务领域,本集团主要通过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资管(香港)向客户就证券提供意见及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广发控股香港是香港首批获RQFII资格的中资金融机构之一。
(2)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本集团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广发基金和参股公司易方达基金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2023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稳步前行。截至2023年6月末,公募基金总规模达27.69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23)。公募基金行业保持增长韧性,行业规模增长主要来自固定收益与指数产品。各基金公司积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生态,探索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围绕资产创设、财富管理、国际业务等方向拓展能力边界。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持有广发基金54.53%的股权。广发基金是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人之一,亦向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其他机构投资者及广大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此外,广发基金可在中国境内募集资金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QDII)、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计划(QDLP)投资于境外资本市场,并可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发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RQFII方式将在境外募集资金投资于中国境内资本市场。截至2023年6月30日,广发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13,199.59亿元,较2022年末上升5.62%;剔除货币市场型基金后的规模合计7,177.88亿元,行业排名第3。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持有易方达基金22.65%的股权,是其三个并列第一大股东之一。易方达基金是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人之一,亦向保险公司、财务公司、企业年金、其他机构投资者及广大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此外,易方达基金可在中国境内募集资金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QDII)投资于境外资本市场,并可将在境外募集资金通过RQFII方式投资于中国境内资本市场。截至2023年6月30日,易方达基金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17,298.33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9.98%;剔除货币市场型基金后的规模合计10,388.39亿元,行业排名第1。
(3)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本集团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广发信德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2023年上半年,广发信德聚焦布局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企业服务等行业。截至2023年6月末,广发信德管理基金总规模超过150亿元。
在境外市场,本集团主要通过间接全资持股的子公司广发投资(香港)及其下属机构开展境外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已完成的投资主要覆盖高端制造、TMT、大消费、生物医疗等领域,部分投资项目已通过并购退出或在香港、美国等证券交易所上市。
(三)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四)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五)营业总收入构成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32.38亿元,同比增加4.20%。其中:
(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4.74亿元,减幅5.80%,主要归因于证券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减少;
(2)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2.97亿元,减幅14.69%,主要归因于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利息支出增加;
(3)投资收益同比增加10.32亿元,增幅62.97%,主要归因于处置交易性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增加;
(4)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加9.24亿元,主要归因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
(5)汇兑收益同比减少0.21亿元,主要归因于汇率变动的影响;
(6)其他收益同比增加0.63亿元,增幅8.28%,主要归因于政府补助增加;
(8)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减少6.93亿元,减幅87.94%,主要归因于大宗商品销售收入减少。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报告期,影响公司业务经营活动的风险主要有:政策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声誉风险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策性风险
政策性风险是指因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证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及交易规则等的变化,给证券公司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证券市场影响较大,宏观政策、利率、汇率的变动及调整等与资本市场的走势密切相关,直接影响证券公司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证券行业是高度受监管的行业,监管部门出台的监管政策直接影响证券公司的经营活动,若公司在日常经营中未能及时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而出现违规情况,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罚款、暂停或取消业务资格等监管处罚,导致公司遭受经济损失或声誉损失。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集团流动性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资产变现困难、经营损失、交易对手延期支付或违约,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等类别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等。随着公司资本实力的持续增强、业务品种日益丰富,产品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资产端面临的风险类型与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公司需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并通过积极的流动性储备管理、流动性风险监控、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等措施,确保公司流动性安全。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权益类证券价格、利率、汇率或商品价格等)的不利变动而使得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发生损失的风险,并可根据标的资产类型不同,分为权益类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等。集团目前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集中在权益类价格风险、利率风险领域,主要体现于公司及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开展权益类证券自营投资、固定收益类证券自营投资、场内外衍生品交易及新三板做市等境内外业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逐步推进,公司所承受的各类市场风险也因自身业务范围的快速扩展和资本跨境流动而不断增大。同时,受地缘冲突持续和海外通胀压力等因素影响,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公司对市场风险管理的难度也相应提升。
(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发行人、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由于信用评级的变动、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从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集团目前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债券投资交易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约定式购回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孖展融资业务、债券质押式正回购经纪业务以及涉及公司或子公司承担或有付款承诺的其他业务。
随着证券公司杠杆的提升、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承担的各类信用风险日趋复杂,信用风险暴露日益增大。此外,信用市场违约率显著提升、特定行业景气度下降导致风险事件频发等,都对集团未来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5)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规则、以及适用于证券公司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6)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以及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证券公司操作风险贯穿于公司各部门及业务条线(包括前台业务部门和中后台支持部门),具有覆盖面广、种类多样、易发难控的特点,既包括发生频率高但损失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差错,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引发重大损失的突发事件。同时,随着集团创新业务的不断增加、业务流程的日趋复杂,如未能及时识别各业务条线和日常经营的操作隐患并有效采取缓释措施,可能会导致公司相关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风险控制措施设计不完善、执行不到位,进而引发操作风险。
(7)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与竞争力,公司的投资管理业务、交易及机构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以及中后台管理均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支撑。信息技术发挥了对公司业务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电子设备及系统软件质量、系统运维能力、应用软件业务处理性能、行业服务商水平、病毒和黑客攻击、数据丢失与泄露、操作权限非正常获取、基础保障、自然灾害等都会对系统建设和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8)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公司经营行为或外部事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证券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公司涉及声誉风险的经营及管理行为主要包括:战略规划或调整、股权结构变动、内部组织机构调整或核心人员变动;业务投资活动及产品、服务的设计、提供或推介;内部控制设计、执行及系统控制的重大缺陷或重大经营损失事件;司法性事件及监管调查、处罚;新闻媒体的不实报道或网络不实言论;客户投诉及其涉及公司的不当言论或行为;工作人员出现不当言论或行为,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
2、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已(拟)采取的风险防范对策和措施
(1)建立广发证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近年来,公司根据外部监管要求,结合内部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并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围绕“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治理架构、风险管理机制与实践、风险管理基础设施”等关键要素开展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目前,公司风险管理已覆盖至各风险类型、各业务条线、各部门及各子公司,风险识别与分析、评估与计量、监控与报告、应对与处置等相关机制及流程有效运行。
(2)对各类风险的具体管理
①政策性风险管理
公司密切关注各类政策变化,针对最新政策及时做出反应并进行相应调整,将政策性风险对公司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影响降至最低范围内。公司管理政策性风险的措施包括:
1)公司对各类外部监管政策实行定期跟踪,对重要监管政策进行专项评估与分析;
2)公司各类业务开展始终以政策为导向,公司前、中、后台部门持续保持对政策变化的高度敏感性;针对重大的政策变动,公司各部门均会在细致分析和专题研究基础上,为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公司定期对宏观以及监管政策变化进行前瞻性讨论,并制订具体的应对措施。
②流动性风险管理
公司实施稳健的流动性风险偏好管理策略,通过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和资金管理、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有效的流动性应急处置和流动性风险指标监控预警等措施及手段,确保公司在正常及压力状态下均具备充足的流动性储备及筹资能力,并将子公司流动性风险纳入集团统一管控,以谨慎防范集团流动性风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1)根据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及业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并持续完善融资策略,实行融资负债统一归口管理;
2)开展日间流动性管理,确保公司具备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
3)实施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管理,明确流动性储备资产投资范围,并相应设置风险限额且每日监控;
4)基于监管要求及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建立流动性风险限额体系,并每日计算、监控相关监测性指标;
5)定期或不定期评估公司在内外部流动性压力情景下现金缺口、流动性风险指标等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6)督促并指导相关子公司建立包括风险限额、监控与报告、压力测试、应急处置等在内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并严格执行;
7)定期与不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并根据应急演练情况,对公司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流程及机制进行优化与完善。
③市场风险管理
公司遵循主动管理和量化导向的原则,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市场风险容忍度,以及各业务线的实际需求,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并细化集团、母公司及各业务单元市场风险限额,并通过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控、报告及处置等措施,确保公司所承受的市场风险水平在设定的风险容忍度范围内。随着公司FICC业务、衍生品业务和跨境业务的发展,为了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风险,公司通过如下措施提升风险管理的效力和效率:
1)对于重点投资业务及复杂衍生品业务,在传统风险指标限额的基础上,通过设置VaR及敏感性指标限额对正常波动情况下的短期可能损失进行每日监控,并建立压力测试指标限额监控评估极端情况下的可能损失,并依据业务成熟度优化风险限额分级授权机制,持续提升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积极研究先进成熟的市场风险计量模型,逐步探索ES、SVaR等指标的应用,建立多层次市场风险量化指标体系;
3)持续自主研发行业领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公司各类投资业务、品种、头寸的市场风险实现统一管理,实现风险指标限额系统化的日常监控、预警,提升监控效率;
4)持续完善定价及风险计量模型风险管理框架,覆盖模型评级、开发、验证、评审、使用、监测、复核等多个环节,并通过模型库实现全流程的线上化管理。
④信用风险管理
公司通过有效风险识别、审慎风险评估和决策、动态风险计量和监控、风险及时报告和应对等方式,对信用风险实施全流程管理,以期能有效防范或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事件对集团造成的损失并在信用风险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实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公司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识别和管理所有产品和业务中包含的信用风险,包括新产品与新业务;
2)通过制定信用业务的风险政策(包括客户尽职调查要求、业务准入要求等),在前端控制风险;
3)持续优化内部评级体系,完善交易对手的授信管理;
4)建立多层次信用风险限额体系控制信用风险暴露和集中度风险,包括业务总规模以及单一客户及其可识别的关联方、单一股票担保品、行业等维度的集中度限额;
5)通过各类风险缓释措施,降低集团承担的风险净敞口和预期损失;
6)建立一套信息系统和分析工具来衡量信用风险敞口并对风险资产组合进行划分评估。
⑤合规风险管理
公司严格遵守外部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合规审核咨询、合规监控检查、员工执业行为、反洗钱管理和隔离墙管理等各项合规管理工作。公司采取如下措施提升合规管理工作质量:
1)切实落实《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及《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实施指引》等规定的各项要求,持续完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不断优化三道防线各司其职的合规管理体系,满足业务事前、事中合规风险管控的需要;
2)根据外部法律法规变化及内部管理要求,适时组织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立、改、废”的梳理,通过合规审核咨询、检查监控、考核问责等管理措施实现对公司业务全面管理及有效管控,促进业务规范发展;
3)逐步完善合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提升合规管理工作成效。
⑥操作风险管理
公司操作风险管理主要通过健全授权机制和岗位职责、制定完善制度流程、完善IT系统建设、严明操作纪律、加强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检查等手段来实现。公司主要通过如下措施提升操作风险管控水平与效果:
1)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之间的联动协调,加强对操作风险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与整改追踪;
2)持续完善并逐步推广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收集等三大工具,将其常态化嵌入新业务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等日常业务运作,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数字化风险监测指标建设和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工具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公司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与报告等机制;
3)通过持续优化操作风险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了操作风险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
4)依托传统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及新业务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等手段持续加强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
5)结合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不断完善新产品、新业务评估管理制度,优化评审、验收和回顾流程,持续加强新业务跟踪管理与总结报告;
6)持续开展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的宣导及培训。
⑦信息技术风险管理
公司持续依托“业务连续性保障、安全保障、质量保障”三大防线以及“数据平台、混合云平台、两地三中心基础平台”三大底座,实现信息技术风险事前、事中、事后闭环有效管控。公司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持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合规风控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了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有效支撑了公司业务的规范发展。
⑧声誉风险管理
公司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广发证券声誉风险管理办法》等制度要求,持续建立健全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包括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报告等在内的全流程管控机制;通过有效的舆情监测手段,对声誉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动态监测;定期对公司整体声誉风险进行评估,维护和管理媒体关系;协调公司各单位及时处理声誉风险事件;推进官方平台建设,运用多种媒介形式推动公司正面、客观信息的主动传播;组织落实声誉风险培训,培育全员声誉风险防范意识,要求全体员工主动维护、巩固和提升公司声誉,通过有效管理声誉风险,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