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集成电路研发、生产、封装、测试、销售;LED和MEMS研发、生产、销售。
集成电路封装产品、LED
DIP/SDIP 、 SOT 、 SOP 、 SSOP 、 TSSOP/ETSSOP 、 QFP/LQFP/TQFP 、 QFN/DFN 、 BGA/LGA 、 FC 、 MCM(MCP) 、 SiP 、 WLP 、 TSV 、 Bumping 、 MEMS 、 Fan-Ou 、 LED
半导体集成电路研发、生产、封装、测试、销售;LED及应用产品和MEMS研发、生产、销售;电子产业项目投资;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房屋租赁;水、电、气及供热、供冷等相关动力产品和服务(国家限制的除外)。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0-12-31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项) | 11.00 | - | - |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项) | 9.00 | - | - | - | - |
销量:集成电路(只) | - | 466.58亿 | - | - | - |
产量:LED(只) | - | 88.89亿 | - | - | - |
销量:集成电路(万片)(片) | - | 127.30万 | 143.44万 | - | - |
产量:集成电路(只) | - | 469.29亿 | - | - | - |
销量:LED(只) | - | 103.29亿 | - | - | - |
产量:集成电路(万片)(片) | - | 132.00万 | 138.95万 | - | - |
LED产量(只) | - | - | 117.06亿 | 112.30亿 | 94.50亿 |
LED销量(只) | - | - | 108.66亿 | 117.15亿 | 90.97亿 |
集成电路产量(只) | - | - | 419.19亿 | 496.48亿 | 394.50亿 |
集成电路销量(只) | - | - | 419.93亿 | 492.06亿 | 395.17亿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9.80亿 | 8.67% |
客户2 |
2.78亿 | 2.46% |
客户3 |
2.68亿 | 2.37% |
客户4 |
2.49亿 | 2.20% |
客户5 |
1.96亿 | 1.7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4.34亿 | 4.70% |
供应商2 |
1.84亿 | 1.99% |
供应商3 |
1.62亿 | 1.75% |
供应商4 |
1.48亿 | 1.60% |
供应商5 |
1.36亿 | 1.4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11.35亿 | 9.54% |
客户2 |
3.57亿 | 3.00% |
客户3 |
2.55亿 | 2.14% |
客户4 |
2.45亿 | 2.06% |
客户5 |
2.27亿 | 1.9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8.29亿 | 8.36% |
供应商2 |
2.61亿 | 2.64% |
供应商3 |
2.23亿 | 2.25% |
供应商4 |
2.03亿 | 2.04% |
供应商5 |
1.93亿 | 1.94%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8.51亿 | 7.04% |
客户2 |
4.10亿 | 3.39% |
客户3 |
2.76亿 | 2.28% |
客户4 |
2.10亿 | 1.74% |
客户5 |
2.01亿 | 1.6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9.42亿 | 7.22% |
供应商2 |
5.37亿 | 4.12% |
供应商3 |
5.26亿 | 4.03% |
供应商4 |
2.93亿 | 2.25% |
供应商5 |
2.40亿 | 1.84%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5.08亿 | 6.06% |
客户2 |
3.23亿 | 3.86% |
客户3 |
2.24亿 | 2.68% |
客户4 |
2.10亿 | 2.51% |
客户5 |
2.02亿 | 2.4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5.99亿 | 7.21% |
供应商2 |
1.59亿 | 1.91% |
供应商3 |
1.57亿 | 1.89% |
供应商4 |
1.51亿 | 1.82% |
供应商5 |
1.30亿 | 1.5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4.74亿 | 5.85% |
客户2 |
2.67亿 | 3.30% |
客户3 |
2.18亿 | 2.69% |
客户4 |
2.14亿 | 2.64% |
客户5 |
2.05亿 | 2.5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1.99亿 | 3.22% |
供应商2 |
1.81亿 | 2.92% |
供应商3 |
1.21亿 | 1.96% |
供应商4 |
1.01亿 | 1.63% |
供应商5 |
9806.32万 | 1.58%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报告期,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目前公司集成电路封装产品主要有DIP/SDIP、SOT、SOP、SSOP、TSSOP/ETSSOP、QFP/LQFP/TQFP、QFN/DFN、BGA/LGA、FC、MCM(MCP)、SiP、WLP、TSV、Bumping、MEMS、Fan-Out等多个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消费电子及智能移动终端、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控制、汽车电子等电子整机和智能化领域。 公司为专业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代工企业,经营模式为根据客户要求及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服务。...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报告期,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目前公司集成电路封装产品主要有DIP/SDIP、SOT、SOP、SSOP、TSSOP/ETSSOP、QFP/LQFP/TQFP、QFN/DFN、BGA/LGA、FC、MCM(MCP)、SiP、WLP、TSV、Bumping、MEMS、Fan-Out等多个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消费电子及智能移动终端、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控制、汽车电子等电子整机和智能化领域。
公司为专业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代工企业,经营模式为根据客户要求及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服务。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2、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半导体行业在2023年下半年逐步走出行业低谷周期,呈现出弱复苏态势。进入2024年,随着库存消化以及智能手机、存储器等产品需求的带动,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回归新的供需平衡,并呈现出回暖态势。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数据,全球和中国半导体销售额自2023年11月连续8个月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且2024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幅。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4年1-6月,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为2,071.10亿块,同比增长28.9%。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4年1-6月,我国共进口集成电路2,589亿块,同比增加14.1%;进口金额12,721.72亿元,同比增加14.4%。同期,我国共出口集成电路1,393亿块,同比增加9.5%;出口金额5,427.44亿元,同比增加25.6%。2024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显著增长,集成电路产量实现了28.9%的高速增长,远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的增幅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8.7%的增幅,彰显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强劲动力,成为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全球人工智能、高速运算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智能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汽车电子等相关电子终端产品市场需求回暖,半导体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2024年6月,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上调了其年初的预测,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将增长至6,112亿美元,2025年有望达到6,874亿美元。
3、本报告期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2024年上半年,在集成电路市场景气度逐步复苏,并重新进入稳步增长的有利环境带动下,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大幅提高。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关注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抢抓不断回暖的市场机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与汽车电子、高速运算、人工智能、存储器等终端客户的交流合作,努力争取订单。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18亿元,同比增长32.02%,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12亿元,环比一季度增加5.0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254.23%,其中二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190.53%。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电子封装产品生产规模持续扩大,2.5D、FOPLP项目稳步推进,双面塑封BGASiP、超高集成度uMCP、12寸激光雷达产品等具备量产能力,基于TMV工艺的uPoP、高散热HFCBGA、大尺寸高密度QFN、蓝牙低能耗胎压产品等实现量产。2024年上半年,公司获得授权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质量品牌建设,加强供应商质量管理,总结“零投诉、零退货、零赔偿”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方法及经验,继续推进“精益六西格玛”质量能力提升建设和封装良率提升工作,持续满足客户质量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推进生产自动化和少人化工厂建设,完成晶圆检验自动化、自动配料、包装自动化、仓储自动化等项目的实施,进行Memory封装自动化搬运项目调研,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不断提升公司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持续推进,华天江苏、华天上海完成生产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入生产阶段,盘古半导体启动FOPLP生产线建设,随着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和先进封装产业基地的投产,将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布局,提高公司先进封装产业规模。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领先的技术研发和持续的产品创新优势
技术和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技术和产品创新,通过技术攻关,逐步掌握了国际先进的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核心技术,现有封装技术水平及科技研发实力已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现已掌握了SiP、FC、TSV、Bumping、Fan-Out、WLP、3D等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技术,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课题),荣获“中国半导体市场值得信赖品牌”、“中国半导体市场最具影响力企业”和“中国十大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等荣誉和称号,多项产品和技术被评为“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
2、丰富的市场开发经验和良好的客户服务质量
公司一直坚持“我们的工作就是让用户满意”的质量方针和“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开发体系和客户沟通机制,并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市场开发,公司能够快速、精准地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而针对其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并提供相应高质量的封测服务,提高了响应客户需求的速度和能力。公司通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完善质量运行体系,努力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使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处于业内领先水平。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与国内外客户建立了稳定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覆盖较为全面的营销网络,保证了公司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市场最新动态,并对其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国内外市场的开发力度,促进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3、良好的企业文化及团队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企业宗旨,经过多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激励价值创造,坚持努力奋斗,共生实现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务实、创新、完美”的企业精神,“快速反应、严格高效”的企业作风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优秀的企业文化培养和锻炼出了一支热爱公司、严格高效、吃苦耐劳的员工队伍。经过二十余年的技术攻关和生产实践,公司培养了一大批从技术开发到生产管理的技术管理骨干,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人才基础。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受半导体行业景气状况影响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受半导体行业的景气状况影响较大,公司经营状况与半导体行业的景气状况紧密相关,半导体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波动将使公司面临一定的行业经营风险。另外,随着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将加大公司的经营难度。
2、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一定的波动。同时,随着近几年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给公司的成本控制造成一定压力。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未来将继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加大工艺升级力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强化节能降耗和材料消耗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技术研发与新产品开发失败的风险
集成电路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的频繁更新换代,使得公司必须不断加快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步伐,如果公司技术研发能力和开发的新产品不能够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公司将面临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失败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未来将紧跟半导体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了解和深入分析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加大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分散和化解市场及研发风险。
4、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于2019年1月完成对马来西亚主板上市公司Unisem的收购。收购Unisem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公司合并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若未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或Unisem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经营管理等方面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导致其经营状况不如预期,可能需要对商誉计提减值,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在市场、客户、技术、运营及人员等方面充分发挥与Unisem的协同效应,通过双方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增强公司和Unisem的持续盈利能力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