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锂精矿及锂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 产品类型:

    锂精矿、锂化工产品

  • 产品名称:

    化学级锂精矿 、 技术级锂精矿 、 锂化工产品

  • 经营范围:

    主营:制造、销售:电池级碳酸锂、工业级碳酸锂及其锂系列产品、其他化工产品(国家有专项规定除外);兼营:经营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相关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自产的电池级碳酸锂、工业级碳酸锂及其锂系列产品的出口业务;矿石(不含煤炭、稀贵金属)及锂系列产品的加工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1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2-12-31 2022-02-28 2021-12-31
锂精矿销售金额(元) 22.53亿 - - - -
产量: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吨) - 5.07万 - - -
产量:锂矿采选冶炼行业(吨) - 152.23万 - - -
销量: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吨) - 5.67万 - - -
销量:锂矿采选冶炼行业(吨) - 84.47万 - - -
业务量:矿产资源量:吨位(百吨) - 447.00万 - - -
业务量:矿产资源量:吨位:探明资源量(百吨) - 7000.00 - - -
业务量:矿产资源量:吨位:控制资源量(百吨) - 398.00万 - - -
业务量:矿产资源量:吨位:推断资源量(百吨) - 49.00万 - - -
业务量:矿产资源量:氧化锂品位(%) - 1.50 - - -
业务量:矿产资源量:氧化锂品位:探明资源量(%) - 3.00 - - -
业务量:矿产资源量:氧化锂品位:控制资源量(%) - 1.50 - - -
业务量:矿产资源量:氧化锂品位:推断资源量(%) - 1.10 - - -
业务量:矿产资源量:碳酸锂当量(百吨) - 16.00万 - - -
业务量:矿产资源量:碳酸锂当量:探明资源量(百吨) - 1000.00 - - -
业务量:矿产资源量:碳酸锂当量:控制资源量(百吨) - 15.00万 - - -
业务量:矿产资源量:碳酸锂当量:推断资源量(百吨) - 1.30万 - - -
储量:矿石储量:吨位(百吨) - 179.00万 - - -
储量:矿石储量:吨位:概略矿石储量(百吨) - 178.00万 - - -
储量:矿石储量:吨位:证实矿石储量(百吨) - 7000.00 - - -
储量:矿石储量:氧化锂品位(%) - 1.90 - - -
储量:矿石储量:氧化锂品位:概略矿石储量(%) - 1.90 - - -
储量:矿石储量:氧化锂品位:证实矿石储量(%) - 3.00 - - -
储量:矿石储量:碳酸锂当量(百吨) - 8.50万 - - -
储量:矿石储量:碳酸锂当量:概略矿石储量(百吨) - 8.40万 - - -
储量:矿石储量:碳酸锂当量:证实矿石储量(百吨) - 1000.00 - -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量(吨) - - 4.73万 - 4.37万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销量(吨) - - 5.81万 - 4.77万
锂矿采选冶炼行业产量(吨) - - 134.86万 - 95.40万
锂矿采选冶炼行业销量(吨) - - 75.90万 - 55.12万
锂精矿产量同比增长率(%) - - - 39.00 -
锂精矿销量同比增长率(%) - - - 56.00 -
锂精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 - 366.00 -
锂化合物及其衍生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 - 492.00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10.4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6.66%
  • Albemarle Corporatio
  • 第二名
  • 第三名
  • 深圳市比亚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LG集团及其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Albemarle Corporatio
261.74亿 64.62%
第二名
15.14亿 3.74%
第三名
13.58亿 3.35%
深圳市比亚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10.40亿 2.57%
LG集团及其子公司
9.62亿 2.3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4.9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57%
  • MCNALLY GROUP CONTRA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河北吉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MCNALLY GROUP CONTRA
3.55亿 3.94%
第二名
3.19亿 3.53%
第三名
3.10亿 3.44%
第四名
2.56亿 2.84%
河北吉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2.54亿 2.8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43.0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0.09%
  • Albemarle Corporatio
  • 第二名
  • 第三名
  • SK On Co.Ltd
  •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Albemarle Corporatio
129.59亿 32.04%
第二名
35.47亿 8.77%
第三名
34.54亿 8.54%
SK On Co.Ltd
25.61亿 6.33%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
17.83亿 4.4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5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1.3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74亿 6.38%
第二名
3.43亿 5.86%
第三名
2.01亿 3.43%
第四名
1.68亿 2.87%
第五名
1.64亿 2.8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7.8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9.3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四川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
  •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51亿 17.62%
第二名
12.24亿 15.98%
四川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5.62亿 7.33%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
3.58亿 4.67%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87亿 3.7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7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1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盛新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遂宁分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63亿 8.57%
第二名
1.95亿 6.36%
第三名
1.22亿 3.99%
盛新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8亿 3.84%
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遂宁分公司
7449.58万 2.4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8.0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5.5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41亿 32.14%
第二名
3.55亿 10.96%
第三名
1.77亿 5.48%
第四名
1.20亿 3.72%
第五名
1.06亿 3.2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3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8.0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25亿 9.95%
第二名
1.75亿 7.73%
第三名
8613.51万 3.80%
第四名
7910.11万 3.49%
第五名
6971.08万 3.0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4.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5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22亿 27.30%
第二名
4.88亿 10.08%
第三名
2.21亿 4.58%
第四名
2.18亿 4.50%
第五名
1.98亿 4.1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9.8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3.6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3.30亿 41.94%
第二名
2.49亿 4.48%
第三名
1.99亿 3.59%
第四名
1.10亿 1.98%
第五名
9381.89万 1.69%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业务及经营情况概述  公司是一家以锂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业,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002466.SZ)和香港联合交易所(9696.HK)两地上市。公司致力于“夯实上游、做强中游、渗透下游”的长期发展战略,以“共创锂想”为责任理念,积极布局全球锂电材料资源和加工产能。公司业务涵盖锂产业链的关键阶段,包括硬岩型锂矿资源的开发、锂精矿加工销售以及锂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公司战略性布局中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的锂资源,并凭借垂直一体化的全球产业链优势与国际客户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助力电动汽车和储能产业实现锂离子电池技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公司深耕锂行业已30余...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业务及经营情况概述
  公司是一家以锂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业,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002466.SZ)和香港联合交易所(9696.HK)两地上市。公司致力于“夯实上游、做强中游、渗透下游”的长期发展战略,以“共创锂想”为责任理念,积极布局全球锂电材料资源和加工产能。公司业务涵盖锂产业链的关键阶段,包括硬岩型锂矿资源的开发、锂精矿加工销售以及锂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公司战略性布局中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的锂资源,并凭借垂直一体化的全球产业链优势与国际客户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助力电动汽车和储能产业实现锂离子电池技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公司深耕锂行业已30余年,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销售队伍的坚定努力以及销售覆盖范围,目前已与全球的许多卓越的锂终端客户建立长期关系。公司拥有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主要包括全球动力电池制造商、电池材料生产商、新能源汽车企业、跨国电子公司和玻璃生产商。随着公司产能规模的不断增长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开启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模式,并于2023年起开启了与整车厂的合作,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的供应链系统。公司的产品在客户的供应链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保持着优质且质量稳定的往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4.19亿元,同比减少74.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06亿元,同比减少180.68%。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变动分析如下:
  (1)受锂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锂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锂产品毛利大幅下降。受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利森化学级锂精矿定价机制与公司锂化工产品销售定价机制存在时间周期的错配影响,本报告期公司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但2024年上半年,化学级锂精矿的市场价格降低,随着公司从泰利森新采购的低价锂精矿逐步入库及对现有锂精矿库存的逐步消化,公司各生产基地的化学级锂精矿出库成本逐步贴近最新采购价格,锂精矿定价机制的阶段性错配也逐步减弱,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亏损环比减少。同时,受自产工厂顺利爬坡及委外加工的积极影响,2024年上半年及2024年第二季度锂化合物及衍生品的产销量均实现同比、环比增长。其中,2024年1月-6月锂化合物及衍生品销量同比增加30.13%,2024年第二季度销量较第一季度销量环比增加46.18%。
  (2)SQM2024年1月-6月业绩同比大幅下降。此外,SQM于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中披露,智利圣地亚哥法院于2024年4月对其2017年和2018年税务年度的税务诉讼进行了裁决,撤销了税务和海关法庭在2022年11月7日对于该案件的裁决结论,导致其确认了约11亿美元的所得税费用,并相应减少净利润约11亿美元。因此,公司在本报告期确认的对该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较2023年同期大幅下降。
  (二)公司业务介绍
  1、上游:锂资源布局
  公司同时布局优质的硬岩型锂矿和盐湖卤水资源,以位于澳大利亚的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之全资子公司泰利森所拥有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和公司控股子公司盛合锂业所拥有的中国四川雅江措拉矿为资源基地,并通过投资SQM和日喀则扎布耶的部分股权,进一步扩大了对境内外优质盐湖锂矿资源的布局。凭借优质且多维度的锂资源布局,公司已实现锂资源100%自给自足。
  (1)硬岩型锂矿资源
  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辉石矿
  根据Fastmarkets2024年第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利森运营的格林布什锂矿是2023年全球锂精矿产量最大的锂矿项目,占2023年全球在产硬岩锂矿总产量的30%。
  2023年,随着泰利森对格林布什锂辉石矿中央矿脉区和卡潘加矿区不断深入勘探开发,格林布什锂辉石矿矿产资源总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格林布什锂辉石矿目前处于开采状态,其锂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央矿脉区和卡潘加矿区。中央矿脉区是目前锂矿石开采的主要来源,卡潘加矿区则作为矿区资源基地目前暂处于勘探状态。此外,泰利森正在对格林布什锂矿开采前已存在的1号尾矿库中所含的开采钽矿剩余的尾矿进行二次开采加工。报告期内,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含化学级和技术级矿石)的开采总量为154万吨,采矿平均品位为2.37%。
  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共有四个在产和一个在建的锂精矿加工厂。报告期内,泰利森各项生产运营有序进行,共生产锂精矿612,019吨,其中化学级锂精矿590,989吨、技术级锂精矿21,030吨;泰利森各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也稳步推进,其中化学级三号工厂建设项目已完成地基和土木工程,进入钢结构安装阶段,2024下半年将进一步进入电路设备安装等阶段。目前预计该项目将于2025年生产出第一批锂精矿产品。
  中国四川:雅江措拉锂辉石矿
  四川雅江措拉锂辉石矿由公司控股子公司盛合锂业运营,该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木绒乡新卫村甲基卡锂矿区,是亚洲最大的硬岩锂甲基卡矿田的一部分。根据2011年9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八地质队出具的《四川省雅江县措拉锂辉石矿区勘探地质报告》,雅江措拉锂辉石矿拥有63.24万吨碳酸锂当量的锂资源,资源品位为1.30%;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关于雅江措拉锂辉石矿采选工程的相关工作。公司控股子公司盛合锂业已于2024年1月9日取得雅江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措拉锂辉石矿特白沟尾矿库项目备案。2024年7月17日,盛合锂业与甲基卡矿区其他锂产业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天盛时代,拟建设输变电项目以满足各方的用电需求;合资公司的成立将为措拉项目后续进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2024年8月16日,盛合锂业取得了雅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措拉锂辉石矿特白沟尾矿库项目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为规划建设特白沟尾矿库奠定基础。未来,公司将以聚焦打造全球一流绿色智能矿山目标,全力推进雅江措拉锂矿采选项目建设相关工作。
  该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公司的资源保障能力,提升公司生产原料供应链(尤其是国内锂化工产品生产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与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辉石矿一起成为公司现有及未来规划锂化合物产能的双重资源保障,从而助力公司未来实现国内国外锂矿锂化合物一体化供应双循环体系。
  (2)盐湖卤水资源布局
  公司是全球少数同时布局优质锂矿山和盐湖卤水矿资源的企业之一。
  智利:阿塔卡马盐湖
  2018年12月,公司通过购买智利SQM公司的23.77%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SQM拥有全球储量最大的锂盐湖智利阿塔卡马盐湖的采矿经营权。阿塔卡马盐湖含锂浓度高、储量大、开采条件成熟、经营成本低,是全球范围内禀赋十分优越的盐湖资源,为全球锂产品重要的产区。截至2024年6月30日,根据SQM已披露的分红方案,公司按照所持股权比例计算应享有的分红份额所对应的金额累计为79亿元人民币。
  中国西藏:扎布耶盐湖
  2014年8月,公司完成了收购日喀则扎布耶20%的股权,实现了国内锂盐湖资源西藏扎布耶盐湖的战略布局。西藏扎布盐湖主矿产碳酸锂保有资源量为179万吨,是富含锂、硼、钾,固、液并存的特种综合性大型盐湖矿床。根据日喀则扎布耶控股股东西藏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西藏扎布耶盐湖是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锂矿盐湖,其卤水含锂浓度仅次于智利阿塔卡马盐湖,含锂品位居世界第二。西藏扎布耶盐湖具有碳酸锂储量规模较大、品位高、镁锂比低等优势。
  2、中游:锂化工产品产能扩张
  公司生产的锂化工产品包括电池级和工业级氢氧化锂、电池级和工业级碳酸锂、氯化锂和金属锂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终端市场,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储能系统、飞机、陶瓷和玻璃等。
  公司深耕锂化工产品加工行业多年,目前在全球共设有5个在产、3个在建或规划的自有锂化工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和1个在产的副产品加工基地。公司的锂化工产品销售至全球,通过长期与下游生产企业的合作,公司已逐步与全球各大电池材料制造商、跨国电池公司、新能源整车企业和玻璃玻纤及陶瓷生产商等下游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形成互惠互利的商业共同体。
  公司目前自有锂化工产品铭牌产能8.86万吨/年,加上已宣布的规划锂化工产品自有产能共计14.36万吨/年。此外,公司在四川绵阳设有一座主要从事大宗工业固废(锂渣)资源化综合再利用的工厂,积极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发展。该工厂拥有全球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年产3万吨的硅铝微粉生产线,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创新载体和孵化基地。
  3、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及战略布局
  除通过参股SQM和日喀则扎布耶的部分股权布局盐湖锂资源外,公司亦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新能源材料、动力电池、固态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smartMobilityPte.Ltd.
  smart运营全球领先的智能纯电汽车smart品牌。秉持“中欧双核,全球布局”前瞻发展战略,smart品牌的全球商业版图正加速扩展。未来,smart品牌将持续“南拓西进”,布局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以色列等高潜力新兴市场。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创新航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致力于成为能源价值创造者,构建全方位能源运营体系,为以动力及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全场景应用市场提供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创新航的主要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的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以及储能系统产品。
  四川能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能投发展是一家服务于四川省宜宾市的垂直一体化电力供应商及服务商,具备涵盖电力生产、分配与销售的完整电力供应价值链。目前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i)电力业务,包括电力生产,分配与销售,分为一般供电业务及增量电力输配业务;及(ii)电力工程建设服务及相关业务,包括电力工程建设服务、电力设备及材料的销售。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厦钨新能是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重要制造商之一,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钴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氢能材料等。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卫蓝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致力于就多项应用开发和制造混和固态/液态电解质电池及全固态锂电池。
  SESAICorporation
  SES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专注于使用超薄金属锂箔以及电解质和阳极材料开发和制造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
  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航天电源是中国的新能源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的开发和制造,应用范围包括电动汽车和电力机车。
  此外,公司拥有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主要包括全球顶级电池制造商、电池材料生产商、新能源整车企业、跨国电子公司和玻璃生产商。近年来,公司与多家锂电材料、锂电池制造企业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联动。2023年度,中国前十大三元材料供应商中,有六家是公司的客户;前十大磷酸铁锂材料供应商中,有七家是公司的客户。
  公司将继续战略布局新能源价值链上的新能源材料及包括固态电池在内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厂家,并与之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关系,例如在前驱体生产、电池回收等业务中进行合作,关注电动汽车和储能应用领域的投资机会,积极参与下游的投资布局,以更好地应对锂在新型电池应用方面的未来趋势。
  (三)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已建立起全面的采购管理体系,该体系涵盖了七大关键部分:负责任矿产供应链、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委外加工管理、招标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采购应急管理。为了确保这些环节的有效运作,公司制定并实施《供应商管理规范》《采购管理规范》《招标管理规范》等供应商管理制度与标准化流程,对采购行为、供应商评估体系行为、供应商改善与优化行为以及招标采购行为进行集中化管控,针对不同类型的供应商、采购标的、采购行为背景分别采取对应的管理策略,优化公司供应链结构和供应质量,持续完善供应链体系。公司对供应商严格实施系统化的筛选、准入、考核等全环节管理流程,纳入环保、员工权益、反腐败、职业健康、社会责任履行等多维度因素,持续加强可持续供应链风险管理。
  (1)锂精矿
  目前,公司国内外各锂化工产品生产基地所需化学级锂精矿均来源于公司位于澳大利亚的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之全资子公司泰利森所拥有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其中,国内各生产基地所需锂精矿通过海运由澳大利亚到达国内港口,再分别转运至公司位于四川射洪、江苏张家港和四川遂宁安居的锂化工产品生产基地。
  公司现行的各锂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向公司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采购化学级锂精矿的定价机制为每月定一次价。
  考锂产品市场上四家主流报价机构(Fastmarkets、BenchmarkMineralIntelligence、S&PPlatts和亚洲金属网)上一个月最新报价的平均价,且享有一定股东折扣。
  (2)其他
  除化学级锂精矿外,公司国内外锂化工产品生产基地采购主要为生产所需能源、原辅料及配套服务等,相关原材料及能源以就近原则在生产基地所在国家采购,并遵循ISO9001:2000质量体系和公司《采购管理规范》相关要求,整个采购流程严格可控。
  此外,公司在国内外的锂矿业务采购主要为各类服务和能源,如矿山开采服务、海运服务、陆运及港口服务、爆破和挖掘服务等;能源主要为电力、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供应商均为当地的服务和能源供应商,因此有助于降低公司的营运成本,并减少设备及机械的资本支出。
  2、生产模式
  公司的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锂精矿产品及锂化工产品。锂精矿产品包括化学级锂精矿和技术级锂精矿;锂化工产品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及金属锂。公司产品的生产模式具体如下:
  (1)锂精矿产品
  目前公司使用和销售的锂精矿来自于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之全资子公司泰利森所拥有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其主要产品为化学级锂精矿和技术级锂精矿。
  泰利森的锂精矿生产计划根据预期的市场趋势及与锂精矿客户的商谈情况定期制定。日常的生产安排则根据上述计划及现有的库存水平制定。
  泰利森于格林布什矿采用露天采矿法获取锂矿石,并通过以下步骤将锂辉石矿石加工为锂精矿:①开采的粗矿通过多级破碎循环进行尺寸减小;②破碎的矿石通过筛网区分尺寸,用重介质分离法使锂矿物与多密度矿物分离,将粗糙的碎矿进行浓缩,从而得到粗糙的锂精矿;③使用筛网或液压尺寸测定方法进行分类,以将剩余的矿流按照不同尺寸分成不同的组别;④使用再研磨球磨改善所含锂矿物的释放;⑤采用湿式高强度磁选去除潜在的污染矿物质;⑥进行浮选从而得到精细的锂精矿;⑦进行增稠及过滤以生产化学级或技术级锂精矿。
  (2)锂化工产品
  公司的锂化工产品主要包括:电池级碳酸锂、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氯化锂及金属锂。目前公司国内外锂化工产品主要由公司旗下的射洪天齐(四川射洪生产基地)、江苏天齐(江苏张家港生产基地)、重庆天齐(重庆铜梁生产基地)、遂宁天齐(四川遂宁安居工厂)和TLK(澳大利亚奎纳纳工厂)负责生产和运营。
  公司根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和客户订单情况,采用计划和订单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生产部门根据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按月制定生产计划,统一调度并安排生产。
  公司国内外锂化工产品生产基地通过以下步骤,将锂精矿加工成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及金属锂:①对锂精矿进行煅烧、磨细和酸化;②加入碳酸钙并进行调浆、浸取、过滤,将锂精矿转化为硫酸锂溶液;③通过纯化和蒸发浓缩处理将硫酸锂溶液进行浓缩过滤,然后分别加入碳酸钠、氢氧化钠或氯化钙制成成品碳酸锂、氢氧化锂或氯化锂;④通过电解和蒸馏的方法使用氯化锂生产金属锂。
  (3)工艺及质量管理
  公司致力于为下游市场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高品质产品,通过不断夯实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积极倾听并回应客户的需求与反馈,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并获得海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与持续信赖。
  公司通过标准化、系统化管理,对各生产基地的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成本、关键指标、过程控制以及供应商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覆盖,切实建设具有公司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紧跟锂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要,高度关注并致力于高标准满足国内外客户需求和期望,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管理基础,追求卓越品质,持续推动全员质量管理意识提升和能力建设。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和改进,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各生产基地于2019年起对标国际汽车行业质量管理标准,相继引入并通过了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总部质量管理团队对公司各生产基地的质量管理实施统筹规范与监督,定期对管理系统、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等方面开展全面审核。
  产品质量方面,公司致力于打造锂化工产品的行业标杆,基于过程方法与风险的思维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利用过程风险工具(PFMEA)充分识别及预防质量风险,策划控制计划文件,开展周期评审;使用统计过程控制(SPC)等质量工具对生产稳定性进行动态监控。此外,公司通过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推动产品质量持续改进,确保符合公司及客户的相关标准。随着下游电动汽车行业客户对产品磁性异物和金属颗粒的要求日趋严格,公司积极响应客户要求,持续开展质量万里行活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对标客户检测方法,对磁性异物持续开展质量改进,产品磁性异物水平呈现逐年降低趋势。
  (4)环境、健康及安全管理
  公司严格遵循运营所在地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及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健全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架构、落实体系认证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提升公司环境、健康及安全(以下简称“EHS”)管理水平。公司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决策机构,并在总部层面设立环境健康安全(EHS)部,通过部署EHS合规、EHS体系、EHS培训、EHS管控四大专业板块,推动公司安全管理及基地安全生产工作落地落实。
  在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方面,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及运营所在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始终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定期为员工及承包商提供有关健康、安全和事故预防的培训。公司要求所有从事相关业务的员工取得国家要求的资格证书,并按期培训。公司建立有《事故事件管理程序》对事故事件进行全流程监管,并设置有系统对事故事件进行记录及处理。公司下属所有生产基地都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系统管理,其中射洪基地、重庆基地及江苏基地取得了ISO14001的认证证书,并将每年开展一次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或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及外部审核。
  在环境保护方面,公司严格遵守经营所在司法权区内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管辖空气污染、噪音排放、有害物质、水和废物排放以及其他环境事项的环境法律及法规,并在各生产工厂执行严格的废弃物品处理程序。公司生产产生的废弃物按照适用的环境标准进行处理。公司通过了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在海外的采矿运营工厂亦维持严格的环境营运条件,例如,格林布什矿场获国际标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认证及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且由外部审核。
  3、销售模式
  公司在全球销售锂精矿产品和锂化工产品,并全部由专门的销售团队负责。该团队专注于业务发展、客户服务及行业覆盖。公司设有专门的团队分别负责中国及海外市场的销售,职责包括售前咨询和服务、后勤协调、行政支持、产品管理与开发及售后服务等。销售团队对现有客户动态和市场趋势进行专业分析,以发现销售机会。销售团队定期联系现有和潜在客户,交流当前的产品供给和开发计划,并收集客户对公司产品的反馈,帮助公司了解和响应客户对产品的需求。
  (1)锂精矿产品
  格林布什锂辉石矿由公司控股子公司TLEA通过其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之全资子公司泰利森澳大利亚运营。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控股子公司TLEA与雅保控股子公司RTLithiumLimited(以下简称“RTLithium”)分别持有文菲尔德已发行股份的51%及49%。
  作为联合投资安排,文菲尔德股东同意各股东有权采购格林布什锂辉石矿的初始50%年产量的一部分。泰利森澳大利亚分别与公司和RTLithium签署了《采购协议》《分销协议》,以载列就向文菲尔德股东分销产自格林布什矿的锂精矿产品有关的条款及条件。
  2024年1月至6月,泰利森澳大利亚销售给雅保的锂精矿总量302,250吨,销售金额约22.53亿元人民币。
  (2)锂化工产品
  公司的锂化工产品在全球销售,遍布中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产品主要为氢氧化锂,主要销售至下游日本、韩国等正极材料和动力电池厂商。客户结构方面,随着公司产能规模的不断增长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的客户结构愈加丰富,已从之前的立足于正极材料行业转变为正极材料、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渗透,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模式;产品结构方面,公司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同时亦销售电池级氢氧化锂、工业级碳酸锂、金属锂等其他锂化工产品;订单模式方面,公司以长期战略合约为主、零单为辅。通过长期与下游生产企业的合作,目前公司已逐步与全球各大电池材料制造商、跨国电池公司、新能源整车企业、玻璃玻纤及陶瓷生产商等下游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形成互惠互利的商业共同体。
  4、研发与创新
  公司以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为指引,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高度重视成果转化,主动应对各项重大技术挑战。公司通过科研创新与技术转型,努力推动全球锂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助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开采及前沿材料技术发展。以科技创新与资源优势为核心竞争力,同多方伙伴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促进行业绿色转型与发展。
  公司设立研发创新中心,以负责公司新产品、新技术及衍生产品的研发、应用场景的验证、新产品及衍生产品转化模式的确认,为生产技术的迭代提供科学论证。此外,研发创新中心亦负责日常研发平台的管理,持续更新和完善公司现有知识产权体系,充分保障并合理应用核心科研创新成果。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由一批经精心筛选且构成均衡的专家组成,该等专家在材料工程、无机化学、化学工程、冶金及其他对锂产品研发至关重要的科学领域拥有高级学历及丰富经验。公司内部鼓励公开及具有建设性的竞争,并在成都、射洪、张家港、铜梁及澳大利亚均设有研发团队。
  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努力建设并持续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及标准化流程,充分保障并合理应用核心可研创新成果。公司按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且已通过第三方审核认证,有效提升了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切实加强对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此外,公司在关注自主研发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开展多元化形式的合作项目,推动产学研平台与项目建设,拓宽社会实践渠道,促进复合型行业人才的发展与储备。
  5、海外股权管理
  公司目前已初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海外控股子公司股权管理体系,以公司治理为核心,以生产运营为抓手,实现资源、人才和专业技术的深入共享,从而实现海外控股子公司和公司其他业务条线的战略协同效应。TLEA作为公司在澳大利亚的主要投资平台和重要海外控股子公司,拥有包括文菲尔德和TLK两部分海外资产。2024年上半年,公司派出的TLEA和文菲尔德董事在控股子公司层面积极履行派出董事职责,不断夯实公司对海外重要资产的治理管控。
  本报告期内,公司对文菲尔德的治理管控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司组织有关部门与文菲尔德下属全资子公司泰利森管理层进行直接业务对接,同时与该合营平台下其他股东共同商议泰利森发展战略;就股东关注的多个重点领域,由各股东派技术专家代表与泰利森管理层共同组建专项工作组,深入细节探讨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个别重点把控项目,由股东直接派代表参与其中负责管理,确保从治理到管理的不断深化。公司目前已建立了文菲尔德相关重要事项的常态化汇报机制,对于生产运营中的出现潜在问题能够及时发现、介入并解决,并保持与合营平台其他股东的顺畅沟通和合作关系。
  为支持澳大利亚奎纳纳工厂稳步爬坡,除了从公司国内各生产基地抽调技术专家赴澳支持当地生产运营外,公司还通过多种途径,包括从当地直接招聘技术专家、子公司内部管理架构重组等方式,深入子公司内部进行业务管理和把控,为澳大利亚奎纳纳工厂加快爬坡进度提供更有利支持。同时,公司总部也多次组织TLEA管理层和TLK技术团队到国内生产基地参观访问,分享国内成熟、先进的运营管理体系和生产技术经验,以期加快奎纳纳工厂的爬坡进程。
  此外,2024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率中国代表团参观了公司奎纳纳氢氧化锂工厂。李强总理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产业有技术积累,澳大利亚在关键矿产方面有丰富资源,双方可以发挥互补优势、挖掘各自潜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打造有竞争力的新能源领域产业供应链,既服务两国低碳发展,又助力全球绿色转型。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上游锂资源端
  公司经过多年行业垂直一体化经营,已成功布局全球优质的锂矿和锂盐湖资源,包括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辉石矿、中国四川措拉锂辉石矿、智利阿塔卡马盐湖和中国西藏扎布耶盐湖。
  (1)格林布什锂辉石矿
  根据Fastmarkets2023年第四季度统计数据,公司控股的位于澳大利亚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项目是现阶段全球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在产锂矿项目。2023年,随着对格林布什锂辉石矿中央矿脉区和卡潘加矿区不断深入勘探开发,其矿产资源总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12月31日,格林布什锂辉石矿总矿产资源量4.47亿吨,氧化锂平均品位为1.5%,折合碳酸锂当量约1,600万吨;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储量合计1.79亿吨,氧化锂平均品位为1.9%,折合碳酸锂当量约850万吨。
  除此以外,Fastmarkets2024年第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格林布什锂辉石矿是2023年锂精矿产量最高的锂矿项目,占2023年全球在产硬岩锂矿总产量的30%,占2023年全球在产锂资源项目供给总量的18%;2024年上半年,其锂精矿总产量实现612,019吨,其中化学级产品产量共计590,989吨,技术级产品产量共计21,030吨;报告期内,泰利森动态调整锂精矿生产计划,以满足股东需求、市场情况和库存条件。
  另外,格林布什锂辉石矿成本优势显著,根据Fastmarkets2024年第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格林布什锂辉石矿折算碳酸锂的单吨现金成本在所有在产硬岩锂矿项目中处于较低水平;在西澳大利亚地区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格林布什锂辉石矿以较高的矿石品位、成熟的矿石采选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体系,始终保持较低生产成本的优势。
  (2)阿塔卡马锂盐湖
  目前,公司的参股公司SQM运营着全球储量最大的锂盐湖阿塔卡马盐湖。阿塔卡马盐湖作为全球最优质的锂盐湖资源之一,拥有极高的锂离子浓度、极低的镁锂比。根据Fastmarkets2024年第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阿塔卡马盐湖是2023年全球在产锂盐湖产量最高的项目,占2023年全球在产盐湖供给总量的42%,占2023年全球在产锂资源项目供给总量的16%。同时,阿塔卡马盐湖生产成本在全球锂盐湖项目中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2、中游锂化工产品端
  公司在全球建有五个锂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分别位于中国四川射洪、四川遂宁安居、重庆铜梁、江苏张家港以及澳大利亚奎纳纳(一期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自有且已建成的锂化工产品产能已达到8.86万吨/年。另外,公司还计划在江苏张家港生产基地和澳大利亚奎纳纳工厂分别设年产3万吨和2.4万吨的电池级氢氧化锂的扩产项目。同时,公司正在进行重庆1,000吨金属锂及配套原料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前述项目建成后公司锂化合物总产能将实现14.36万吨。
  国内方面:四川射洪生产基地是公司最早的生产基地,产品种类丰富且运营管理成熟,综合锂化工产品年产能约2.4万吨;同时,根据伍德麦肯兹行业报告,江苏张家港生产基地是目前全球仅有的在成熟运营中的全自动化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工厂,现有年产能2万吨;重庆铜梁生产基地作为公司金属锂生产工厂,对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布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年产能600吨;四川遂宁安居工厂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于2023年10月26日正式竣工后,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通过调试优化,于2023年12月21日生产出首袋电池级碳酸锂产品并通过公司内部实验室取样检查,目前项目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国外方面:公司位于西澳大利亚的奎纳纳工厂(一期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是澳大利亚首个在产氢氧化锂项目,也是中国企业首个在海外运营的氢氧化锂生产线,铭牌年产能2.4万吨。该工厂毗邻格林布什锂辉石矿项目,其生产氢氧化锂所需的原材料100%由格林布什锂矿项目提供,使得公司成为首家在澳大利亚拥有完整且独立的锂精矿至锂化合物生产供应体系的企业,有望帮助公司更好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
  (五)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锂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锂矿资源采选,中游锂化工产品冶炼和下游应用三个方面。
  1、锂资源
  (1)锂资源供给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4年1月数据,全球已探明及可控的锂资源量已达到1.05亿吨金属锂当量,较2023年1月发布的数据增加了7%,其中玻利维亚、阿根廷、美国、智利、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已探明和控制的锂资源总和占全球总量超过80%;全球锂储量已达到2,800万吨金属锂当量,较2023年1月发布的数据增加8%,主要分布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美国,占比亦超过80%。
  据Fastmarkets2024年第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电动汽车产业的积极带动,2016年至2023年全球锂资源供应以年复合增长速率26%稳步增长;尤其自2021年以来,由于市场对锂产品的长期需求预期不断上升,2021年至2023年全球锂资源供应增长速率分别达到了37%、42%以及37%;随着非洲锂矿逐步投产、以及南美洲和中国盐湖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预计未来锂资源供应依然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锂资源供应将呈现更加多元化、分散化的趋势。
  根据Fastmarkets2024年第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锂资源供给中94%均来自于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和中国;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多元化和分散化趋势,预计未来锂资源的供应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产地,非洲、巴西、加拿大、欧洲和美国等地正在逐渐成为重要的锂资源供应地,这些地区的开发项目有望为全球锂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将影响全球锂资源供应链的格局;另外,据Fastmarkets预测,2034年中国锂资源供应将占全球锂资源供给的28%,并成为最大锂资源供应国;南美地区锂资源供应将占全球资源供给的27%,澳洲锂资源供应将占全球资源供给的24%。供应链的多元化也有助于降低地缘政治风险,确保锂资源的稳定供应。
  (2)锂精矿价格
  自2020年开始,随着下游电动汽车领域蓬勃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锂化工产品价格飙升,锂精矿价格也一路高涨。根据Fastmarkets2024年第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化学级锂精矿产品(CIF中国)价格从2020年的422美元/吨增长至2022年的6,084美元/吨;2023年,锂精矿价格显著下降至3,441美元/吨。造成上述价格大幅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市场大幅扩产、未能与之匹配/低于预期的下游产品需求、中国锂云母矿大幅放量以及非洲原矿的因素。
  在目前市场环境下,锂精矿产品定价依然以需求侧产品定价为基准。具体而言,当锂化工产品价格进入下行趋势时,锂精矿产品价格也受到影响随之下降;当锂化工产品价格进入上行通道时,锂精矿产品价格也会随之上升;综合以上可以看出,锂精矿价格变化较锂盐产品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在充分考虑并评估到以上风险的情况下,经多方协商,自2024年1月起,公司调整了主要锂精矿来源的定价频率,使得锂精矿价格更加贴合锂化工产品价格走势和市场实际,从而减少因定价周期造成的与当前市场现货价格之间的差距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具体而言,公司位于澳大利亚的控股子公司泰利森化学级锂精矿产品定价频率从过去的按季度参考全球四家主流报价机构(Fastmarkets、BenchmarkMineralIntelligence、S&PGlobalPlatts和亚洲金属网),平均报价且享有一定股东折扣,更新为现行的按月参考上述四家主流报价机构最新报价的平均价且享有一定股东折扣。调整定价频率后的产品定价方式更贴近市场现货价格,从而提高了公司对市场波动的适应能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并进一步优化了公司的经营策略。
  2、锂化工产品
  (1)锂化工产品供给
  锂资源在经过初步提取后,将被进一步加工为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等锂化工产品,从而应用于下游动力电池等领域的材料制作。目前,锂化工产品的制备主要分为自然提锂和回收提锂两种方法;绝大多数制作锂化工产品的原材料都来自于自然界的锂资源,包括锂辉石、卤水、锂云母等。随着动力电池的广泛应用,后续从废旧电池中回收提锂将成为又一个制备锂化工产品的主流方法。
  a.自然提锂法
  从地区分类,中国依然是锂化工产品的主要生产国。根据Fastmarkets2024年第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68%的锂化工产品来自于中国,27%来自于南美洲地区,剩余5%锂化工产品分别来自于北美洲和澳大利亚。Fastmarkets预计,不同于锂资源供给呈现多元化和分散化特征,未来世界锂化工产品供给仍将保持上述趋势不变,到2034年约58%的锂化工产品来自于中国,23%来自于南美洲地区,剩余20%来自于北美洲、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
  从产品分类,目前以碳酸锂为主要原材料的磷酸铁锂电池依然占据主要需求地位,未来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对碳酸锂的需求预计将进一步上升。根据Fastmarkets2024年第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碳酸锂产品产量为61.3万吨,预计2034年碳酸锂产量将增加至180万吨,较2023年增加1.94倍。同时,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升级,使用氢氧化锂生产的三元锂电池需求量也在稳步增加,展望未来,氢氧化锂的市场需求增长比例亦具有潜力。根据Fastmarkets2024年第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氢氧化锂产量为31.2万吨,预计2034年氢氧化锂产量将增加至109万吨,较2023年增加2.49倍。
  b.回收提锂法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市场对动力电池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除了直接从自然资源中提取这些关键元素外,废旧电池的回收技术也逐渐引起重视并成为产业链中必不可少一环。通过废旧电池的拆解、破碎和分选等步骤,可以分离出有价值的原材料,并进一步加工成如碳酸锂等产品。根据Fastmarkets2024年第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回收提锂产量约为8.4万吨,预计2034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46.6万吨,有望成为未来制造锂产品的重要来源之一。
  (2)锂化合物价格走势
  2024年2月底,碳酸锂价格经历了春节假期需求减少导致的下跌后,于节后迅速回升,并在3月至4月期间保持在约11万元的水平。这一变动主要源于澳大利亚多家矿企宣布暂停原矿开采或下修产量指引,叠加江西环保风波,导致短期内供应紧张。同时,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全面推广和车企的降价促销活动,市场需求强劲,新能源车的销售数据超出预期,推动了下游提前备货,从而支撑了碳酸锂价格。2024年5月,随着开工率的恢复和产能的释放,供应量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同时,2024年上半年碳酸锂进口量持续保持增长,并于2024年5月再创历史新高,供应端增速显著。而需求端则由于前期下游排产预期透支,下游需求增速下降,库存累积显著,碳酸锂价格开始不断下探,最后在偏低位震荡。
  (3)碳酸锂期货价格走势
  2024年以来,广州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广期所”)碳酸锂期货价格波动区间整体收窄,上半年交易价位基本在9-12万元/吨之间运行。2024年五一假期过后,供给压力明显增加,2024年6月25日碳酸锂主力合约最低下跌至8.6万元/吨,达到年内新低点后反弹至9万元/吨以上。
  3、锂产品终端市场
  锂资源在经过加工得到碳酸锂、氢氧化锂和氯化锂等锂化工产品后,可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消费电子、新型储能电池以及其他的传统应用领域。根据USGS发布的《矿产品概要2024》(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2024)数据,2023年全球锂资源主要应用领域中锂电池占比为87%,同比上升7%;陶瓷玻璃占比4%、润滑脂占比2%、空气处理占比1%、连铸保护渣占比1%、医疗占比1%、其他占比4%。
  (1)锂离子电池
  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终端产品产业链上游的关键原材料,是生产锂电池产品所必须的金属材料之一。锂离子电池是依靠锂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以达到充放电目的的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的特点。根据USGS于2024年1月发布数据,随着可充电锂电池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工具和电储能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占全球锂资源需求量的比例已从2015年的31%上升至2023年的87%。
  1)动力型、消费型和储能型锂电池
  按应用领域分类,锂离子电池主要分为动力型锂电池、消费型锂电池、储能型锂电池。其中,消费型锂电池起步较早,已历经相对完整的产业发展周期,目前步入成熟阶段;动力型锂电池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当前出货量规模已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各国清洁能源替代计划的逐步推进,储能电池正在经历高速增长,然而,目前该行业仍受限于成本和技术因素,尚处于市场导入期。预计随着这些限制因素的逐渐克服,储能电池行业将逐步迈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动力型锂电池
  动力型锂电池四大核心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其他辅材主要包括复合铜箔、结构件等。锂主要被应用于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质,是决定锂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之一,将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低温性能等核心指标。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商业化正极材料主要分为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及钴酸锂等,其中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为并行的两条主流路线。随着锂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扩展,锂在提升电池性能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其市场需求预期将持续增长。
  全球市场:根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Research发布的最新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2024年1月至6月全球市场的动力电池装车量364.6GWh,同比增长22.3%。SNEResearch预计,随着2024年下半年金属价格趋于稳定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新车型推出,动力电池需求放缓将得到缓解。
  中国市场: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6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430.0GWh,累计同比增长36.9%。其中三元电池累计产量126.9GWh,占总产量29.5%,累计同比增长27.1%;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302.1GWh,占总产量70.2%,累计同比增长41.3%。装车量方面,2024年1月至6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03.3GWh,累计同比增长33.7%。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62.3GWh,占总装车量30.6%,累计同比增长29.7%;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41.0GWh,占总装车量69.3%,累计同比增长35.7%。创新联盟预计,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全年装车需求将达到527.0GWh,同比增长约35.9%。
  消费型锂电池
  消费型锂电池在锂离子电池行业中起步较早,且一直以来占有重要地位。消费型锂电池应用范围广,主要应用于三类电子产品(3C)领域,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新兴品类如智能可穿戴硬件产品、电子烟、无人机等,以及电动工具、小电动等品类;其中电脑和手机市场在消费型锂电池中占约一半市场。市场研究机构IDC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1.7亿部,同比下降3.2%,降幅较2022年收窄;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5亿部,同比增长6.5%。结合2024年第二季度增速,预计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需求将恢复增长。IDC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5.8%,全年出货预计12.3亿部。此外,随着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迭代以及新兴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涌现,消费型锂电池将继续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储能型锂电池
  目前主流的储能电池分为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钠离子电池及液流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及铅蓄电池技术较为成熟。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89.2GW,年增长率21.9%。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降幅较大,首次低于70%,与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12.3个百分点。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91.3GW,是2022年同期的近两倍。其中,锂离子电池继续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超过100%。此外,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GGII”)统计,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225GWh,同比增长50%,其中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206GWh,同比增长58%。GGII预计2024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255GWh,同比增长13.33%。
  2)液态电池与固态电池
  按照电解质材料分类,锂离子电池可分为液态电池(又称为传统锂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而根据电解液在电池中的质量占比情况,固态电池可细分为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为固态电池的最终形态,而半固态电池为过渡方案,其中仍含有少量电解液,且仍需隔膜避免正极、负极接触短路。液态电池为目前市场上较为主流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成熟的技术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固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技术,与液态电池相比,其电解质由可导电的固体材料替代了液态电池中的电解液。液态电池与固态电池的工作原理类似,基于1972年提出的摇椅式可充电电池模型: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出来的过程)经过电解液或电解质的运输再嵌入负极;放电则相反。
  近年来,凭借能量密度、安全性能、量产工艺前景等优势,固态电池被普遍认为是未来锂离子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固态电池即使用固态电解质的电池,其将液态电池四大材料(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中的电解液和隔膜替换为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为固态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起着在正极和负极之间传输锂离子的作用。
  按照电解质类型分类,固态电池主要分为聚合物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硫化物电解质等技术路线。聚合物电解质优点为成本较低、易于加工、生产工艺兼容、界面相容性好、机械性能好、技术相对成熟;缺点为常温离子电导率相对较低、电化学窗口略窄、热稳定性和能量密度提升有限。氧化物电解质优点为电化学窗口宽、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缺点为较难加工、界面相容性相对较差、电导率一般。硫化物电解质优点为电导率相对较高、兼具强度与加工性能、界面相容性较好;缺点为与正极材料兼容度相对较差、对锂金属稳定性较差、对氧气和水分敏感、存在潜在污染问题、生产工艺要求较高。
  从性能对比来看,理论上,固态电池在离子电导率、能量密度、耐高压、耐高温、循环寿命等各项指标均优于液态电池,兼顾了液态电池无法兼顾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特性。固态电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安全性较高,降低锂离子电池自燃、自爆风险。固态电解质具有热稳定性好、不易燃、无挥发等特性,可在更高倍率和更高温度运行,同时内部无液体流动,电池可承受穿钉、切开、剪开、折弯,从而大幅降低热失控风险。此外,固态电解质具备高机械强度,锂枝晶生长缓慢且难刺头(液态电池中,锂枝晶的生长容易刺破隔膜,从而造成短路),进而提升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
  2)高能量密度高有望解决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问题。相比传统液态电池能量密度200Wh/kg-300Wh/kg,固态电池采用比电解液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态电解质,目前最高已达到500Wh/kg。相同体积的情况下,固态电池能提供的能量更多,电池的体积也更小。此外,由于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更稳定,能兼容活性极强的金属锂负极,因此固态电池使用金属锂为负极材料可以满足更高的能量密度需求。
  从长期电动化趋势来看,固态电池亦有望凭借其性能优势,广泛应用于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现阶段电动化渗透率相对较低的应用领域,如轮船、航空飞行器及无人机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
  虽然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寿命、体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固态电池界面为固-固接触,离子电导率较低、界面稳定性较差,制约了其商业化进程。此外,目前固态电池的上游材料供应链、匹配新工艺的设备等尚不成熟,产业化成本较高。而半固态电池因保留少量电解液,可缓解离子电导率问题;同时其使用固化工艺将电解液转化为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叠加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涂覆正极、负极和隔膜,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同时兼顾液态电池的工艺设备,达到更易量产、较低成本的效果。
  在全球范围内,全固态电池目前主要处于研发和试制阶段,产业化的实现取决于电池技术和工艺的突破。各国对于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选择存在差异:日本企业主攻硫化物电解质,固态电池技术和专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韩国企业选择氧化物电解质和硫化物电解质并行路线,并叠加动力电池巨头联合推进;欧美各企业路线各异,头部车企与初创固态电池企业强强联合;中国企业侧重氧化物技术路线,半固态电池量产在即。
  GGII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半)固态电池产能规划累计超过298GWh,落地产能接近15GWh。2023年(半)固态电池出货量2GWh(含实验室、不良品等),主要应用在军工、数码、储能等领域,同时在乘用车领域有少量车型实现装车验证。2024年1月-7月(截至2024年7月22日),中国固态电池新增产能已超142GWh。在下游需求应用方面,除新能源汽车,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越发多元化,包括深海、高空、储能等。东方证券研究所预计,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7年实现量产,并于2030年起开启降本通道起点。在全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量产之前,半固态电池的渐进式路线将率先走向商业化。东方证券研究所认为全固态电池早期有望率先应用于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和高端电动车市场;到2030年动力电池中固态电池渗透率达到10%,其中主要为半固态电池;而在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因下游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能够包容较高的新技术溢价,固态电池在消费电池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0%,其中全固态电池渗透率为10%。因此,东方证券研究所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96GWh,其中全固态电池出货量超85GWh。
  (2)新能源汽车
  GGII通过发布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月度数据库》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683.6万辆,同比增长16%,带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46.5GWh,同比增长15%。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具体如下:
  中国市场: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稳健,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1月至6月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实现494.4万辆,同比增长32%,累计渗透率达到35.2%,同比增长6.9%。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主流车企通过降价策略持续挖掘消费潜力,叠加“以旧换新”政策背景下全国各地政府积极响应推出激励政策,2024年上半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总量与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其中2024年6月单月渗透率已超过45%;此外,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1.1%。创新联盟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产量规模预测合计将达到1,083.0万辆,同比增长31.9%。
  此外,2024年6月中国插电式混动乘用车销量实现42.4万辆,同比增长82.8%,占比43.1%,同比增加12.6个百分比。商用车方面,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量达24.2万辆,同比上升44.0%,受益于运价及产品迭代升级以及城市配送需求的增长,在补贴退坡后仍能实现快速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
  展望2024年下半年,预计随着多款备受期待的新车型陆续投放市场,高压快速充电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以及高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持续热销,加之智能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将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持续增长。产品力的提升叠加供给丰富预计将进一步刺激国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因此,东兴证券认为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维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全年销量有望保持25%-30%增速,对应销量有望达1,180-1,230万辆。
  欧洲市场: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累计注册销量达144.2万辆,同比增长1.6%,累计渗透率达21.0%,同比下降0.6%。2023年欧洲多国补贴开始退坡,导致终端购置成本上升,叠加当前欧洲高利率环境抑制消费购买力以及车型迭代趋缓,整体需求端景气度不足。同时受2023年同期高基数影响,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承压放缓,渗透率同比略有下滑。鉴于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表现平稳,2024年全年基调主要为补贴政策退坡后的调整复苏,同时2025年欧洲碳排放政策将迎来考核节点,东兴证券预计2024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10万辆至320万辆,同比增长3%至6%。
  美国市场:根据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数据,2024年上半年美国新能源汽车注册销量71.7万辆,同比增长7.9%,累计渗透率10.1%,同比增长0.6个百分比。2024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与渗透率同比增速均呈放缓态势,主要由于美国“受关注的外国实体”(ForeignEntityofConcern,以下简称“受关注的外国实体(FEOC)”)细则生效,导致《通胀削减法案》下美国2024年可享受补贴车型收紧,政策补贴变相退坡导致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上升,需求端承压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与渗透率增长均放缓。尽管短期内美国市场受《通胀削减法案》相关政策收紧以及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出现减速调整阶段,东兴证券认为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单一国家汽车市场,其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后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重归快速增长通道,预计2024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60万辆至170万辆,同比增长11%至18%。
  根据创新联盟发布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面向2035发展框架研究报告》,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7,00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达到70%左右;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3,800万辆,市场渗透率约90%,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
  结合上述锂产品终端市场情况,浙商证券研究所预测,2025年全球碳酸锂需求量合计约149.9万吨LCE,其中: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将达2,187万辆,电池需求量1,050GWh,对应碳酸锂需求量约84.4万吨LCE;储能需求量425GWh,对应碳酸锂需求量约30.6万吨LCE;三类消费电子(3C)需求量158GWh,对应碳酸锂需求量约12.2万吨LCE。
  4、政策环境分析
  (1)国内政策
  报告期内,中国政策持续鼓励锂电产业链发展。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202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及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202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
  此外,2024年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宣布将提高汽车报废更新的补贴标准,以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华宝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预计本次以旧换新政策将显著刺激国内锂电需求。
  2023年至今锂电行业相关政策及要点
  (2)国外政策
  报告期内,虽然部分国家出于宏观环境、财政压力等因素,逐渐收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但各国仍然保持全面或部分税收减免政策以促进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在各国的发展。
  欧洲
  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从2024年7月5日起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暂定为期4个月。按照欧盟反补贴程序规定,委员会提交终裁决定,成员国投票通过后,相关仲裁措施才将正式生效。预计欧盟委员会将于2024年11月初做出最终裁定。一方面,欧盟成员国意见并未完全统一,终裁决定是否通过仍待观察;另一方面,根据欧盟公告,近几周以来中欧双方加强了对话磋商,以期望在世贸框架下解决问题。
  欧洲除部分全面退坡的国家外,欧洲主流国家退坡幅度不大,甚至有国家上调了新能源车的补贴幅度。另外,欧洲各国电动车的优惠政策除直接购车补贴外,仍然提供注册税、所有权税、增值税减免等政策,政策涵盖新能源车的用车税收、购车税收、公司用车税收和充电设施补贴等方方面面。例如意大利、葡萄牙、匈牙利、冰岛和奥地利等国家均对新能源车型的所有权税采取免征措施,而葡萄牙和奥地利等国家对于增值税等保持全面或部分减免的优惠措施。由此可见,电动化仍是全球汽车普遍趋势,持续看好长期终端需求。
  美国
  随着《通胀削减法案》(IRA)的通过,储能系统已被纳入了投资税收抵免(ITC)的适用范围,以减少企业或个人在建设储能系统项目时的税务负担,缩短储能投资周期,促进储能行业发展。除了投资税收抵免(ITC)政策外,美国各州也纷纷出台了鼓励储能发展的政策。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的Self-GenerationIncentiveProgram(SGIP)为住宅和商业储能项目提供补贴;纽约州也推出了类似的激励计划,以支持分布式储能的推广。未来几年内,美国储能市场将随着政策性支持推动及市场需求变化,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一步促进锂的需求。
  日本
  日本为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设定了“到2035年,在新销售的乘用车中,电动汽车的比例要达到100%”的目标。为加速推进电动汽车的普及,日本出台各种电车购买补贴制度。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2024年度的EV补贴上限为85万日元(合人民币约4万)。轻型EV及PHEV的补贴金额保持不变,上限仍为55万日元(合人民币约2.6万)。此外,2024年度的预算扩增至1291亿日元(合人民币约62亿),预计将有更多消费者会从中受益,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东南亚
  泰国成立了国家电动汽车政策委员会(NEVPC)。目标是到2030年,电动汽车占比汽车产量的30%。2024年1月2日泰国电动汽车措施的第二阶段正式生效,优惠福利包括提供价格补贴、降低整装车进口关税、下调消费税率。另外,泰国第九号投资促进公告中表示电动车供应方可享最高8年的免企业所得税优惠。
  马来西亚在2023年7月发布了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规划了马来西亚到2050年达到80%的电动汽车采用率。为此马来西亚政府不断推出各类举措,包括本地组装电动汽车免征消费税和销售税,对全进口电动汽车免征进口关税及消费税,制造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企业法定收入免征所得税等,以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另外马来西亚《投资促进法》等政策对新能源等高新领域提供多种税收优惠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可申请70%—100%的所得税减免,减免期限最长达10年。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资源及产能
  1、资源端
  公司在国内外拥有多处优质锂资源项目,其中公司控股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是全球目前品位最高、储量最大的在产锂辉石项目;公司参股的SQM运营的阿塔卡马盐湖是全球储量最大的锂盐湖项目;公司控股的位于四川雅江措拉锂辉石矿是亚洲最大的硬岩甲基卡锂矿的一部分;另外,公司还参股日喀则扎布耶盐湖,该盐湖是全球少有的天然碳酸锂资源。截至目前,公司是全球少数几个已同时掌握全球优质的硬岩锂矿和锂盐湖核心资源的公司之一。
  2022年,格林布什锂矿是全球产能和产量最大的锂辉石矿项目,矿区目前锂精矿建成产能为162万吨/年,预计至2025年化学级3号加工厂投入运营后,规划产能将超过210万吨/年。2023年,随着对格林布什锂辉石矿中央矿脉区和卡潘加矿区不断深入勘探开发,其矿产资源总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12月31日,格林布什锂辉石矿更新后的总矿产资源量增加至4.47亿吨,氧化锂平均品位为1.5%,折合碳酸锂当量约1,600万吨;更新后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储量合计增加至1.79亿吨,氧化锂平均品位为1.9%,折合碳酸锂当量约850万吨。
  报告期内,公司正式启动措拉锂辉石矿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通过该项目的尽快达产加速公司资源的转换效率,提升公司生产原料供应链,尤其是国内锂盐生产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与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辉石矿项目一起成为公司现有及未来规划锂化合物产能的双重资源保障。
  2、锂产品端
  公司在国内外共有五个已建成的自有锂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四川射洪、重庆铜梁、江苏张家港、澳大利亚奎纳纳以及四川遂宁安居,目前自有且已建成的锂化工产品产能8.86万吨/年,其中:
  (1)四川射洪生产基地碳酸锂产能1.45万吨/年、氢氧化锂年产能5,000吨/年、氯化锂年产能4,500吨/年。
  (2)江苏张家港生产基地是全球首条在成熟运营中的全自动化电池级碳酸锂工厂,现有2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产能。
  (3)重庆铜梁生产基地现有600吨金属锂产能。
  (4)澳大利亚奎纳纳工厂(一期氢氧化锂项目)是全球首个投入运营的全自动化电池级氢氧化锂工厂,目前建成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2.4万吨/年,一期项目尚处于产能爬坡期。
  (5)四川遂宁安居工厂碳酸锂产能2万吨/年,该项目尚处于产能爬坡期。
  另外,公司已启动江苏张家港生产基地3万吨氢氧化锂项目,同时正在进行重庆1,000吨金属锂及配套原料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并正研究重启奎纳纳工厂二期2.4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的可行性或计划,将公司中期锂化工产品产能进一步提升至超14万吨/年。多年来,随着公司锂产品加工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拥有长期且经证实的高效和成功的运营业绩,公司凭借专业知识和过硬实力,逐渐建立起了锂化工产业的龙头地位。
  (二)成本控制及垂直一体化
  公司通过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平台TLEA控股文菲尔德下属的格林布什锂辉石项目,经过采矿、选矿一系列流程,将格林布什高品质锂辉石运送到公司在国内外的生产基地,进行锂产品加工并销售。得益于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公司实现锂矿原材料完全自给自足的同时,也实现了较低的锂产品加工成本。根据Fastmarkets2024年第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公司通过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对格林布什锂辉石矿进行加工,碳酸锂平均生产成本位于全球硬岩锂矿提锂成本线的较低水平。
  (三)研发与创新
  研发与创新能力是公司发展的基石,也是维持业务稳健增长的坚实保障。公司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的研发团队、成熟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创新研发经验,为生产高品质的锂化工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公司紧密围绕发展战略,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研发项目为核心的研发管理体系,形成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型提锂技术、下一代高性能锂电用新型锂材料、电池回收四大研究方向。
  公司围绕“资源—材料—再生资源”不断深耕,上至锂矿和卤水锂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中至以基础锂盐、特种锂盐、金属锂及其合金和锂带及其衍生产品等为代表的基础锂材料研究,以及下一代锂电池用关键材料的前沿开发;下至废旧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与锂渣高值化综合回收利用,打造并形成锂产业链循环经济品牌。公司在锂资源与锂材料方面研究广泛、底蕴深厚,尤其在锂渣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与高值化综合回收利用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公司加强创新项目孵化,通过寻找公司战略、研发、对外合作的良好协同模式,遴选出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应用技术项目,进行有序整合,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上半年,公司与四川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新增10项合作项目,建立起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围绕“锂资源开发—基础锂电材料—下一代关键电池材料—电池回收—固废资源高值化综合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为锂资源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突破提供动力源泉。截止2024年6月30日,公司授权专利262件,其中发明专利119件,共发表高水平论文32篇,其中SCI/EI收录21篇。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四川省级项目7项。锂资源综合利用和固态电池关键核心材料领域的3项科技成果经权威机构认定达到国际水平。公司被四川省经信厅认定为“首批标志性产品链主企业”。
  公司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镁锂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锂资源与锂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荣誉平台,并创设了“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低碳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从事开展盐湖资源绿色高效分离技术创新、锂资源分离提取和低碳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研究。
  (四)工艺技术
  公司作为锂行业价值链的上游、锂盐行业的引领者,专注于为下游市场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公司凭借高禀赋的资源、过硬的技术,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并获得海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与持续信赖。
  公司在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管理优化、标准建设等方面持续深耕。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并不断迭代创新,保证了生产高效运行、产品质量稳定;公司持续开展工艺技术创新课题研究,不断突破行业难题;2023年公司首个自建电池级碳酸锂工厂在遂宁安居正式建设落成,安居项目集成公司深耕锂行业30余年的丰富经验与先进技术,其自动化程度、工艺质量水准、排放控制指标及各项管理水平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公司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持续开展客户交流活动,积极响应客户要求,紧跟锂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公司持续践行管理创新,引入六西格玛管理工具和理念,推动管理与思维革新;公司多年来持续积极推动锂业标准建设,在全球范围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公司将继续利用深厚的技术积累,在积极提升各基地工艺、质量关键指标的同时,为国内外在建项目和新建项目的工艺路线确定、优化、项目实施输出工艺技术支持。
  (五)客户
  公司在锂行业已拥有近30年的历史。通过销售队伍的坚定努力以及销售覆盖范围,目前已与全球的许多卓越的锂终端用户建立长期关系。公司拥有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主要包括全球动力电池制造商、电池材料生产商、新能源汽车企业、跨国电子公司和玻璃生产商。随着公司产能规模的不断增长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开启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模式。2023年起,公司开启了与整车厂的合作,并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之间的彼此认同度在大幅提升,相互之间的依赖和黏性也在逐步提高。一直以来,公司与大多数客户都保持着稳定的关系。公司还融入了许多客户自身的研发工作,包括致力于开发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且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的电池,成为了许多客户的重要供货商之一。公司的产品在客户的供应链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保持着优质且质量稳定的往绩,使公司能够持续发展并维持长期客户关系。
  (六)公司治理及可持续发展
  根据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2023年8月最新报告,公司ESG(即环境、社会和治理)评级结果从BB级上升至BBB级。2024年5月,公司ESG治理水平优势入选2024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单。此外,鉴于公司在标普CSA评分(一种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工具)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公司被纳入多项标普全球ESG系列指数,如标普中国A300ESG偏向型指数、标普全球大中盘ESG指数,并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4》。此年鉴于2024年7月16日在标普全球(S&PGlobal)北京研讨会发布,旨在识别和表彰在各自行业中展现出可持续发展优势的中国企业。
  董事会构成方面,公司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占比50%,女性成员占比50%。公司董事会成员拥有多元化的专业及行业背景,具有锂行业、公司治理、财务/会计、风险管理、ESG、战略等一项或多项领域的丰富经验。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与风险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提名与治理委员会和ESG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五个专门委员会作为辅助董事会行使权力的内部常设机构。五个专门委员会均由独立董事担任召集人,其中审计与风险委员会召集人为财务领域专家。
  可持续发展方面,公司将高管薪酬绩效与ESG指标挂钩,共计挂钩22项ESG明细指标,形成了短期、中期、长期及定性和定量多维度指标库,并据此将高管薪酬绩效与ESG指标挂钩工作进一步拆解与下沉,夯实ESG指标融入公司生产运营管理。2023年7月,公司正式发布了《净零排放目标下可持续锂业白皮书》,发起“共创锂想.净零倡议”,邀请价值链成员不晚于2050年实现企业运营的净零排放,并努力减少价值链上的其他排放。
  此外,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诚信正直的企业文化发展,保护公司及所有投资者利益,公司于2023年在原审计部职能的基础上新增了监察相关职能。同时,公司致力于建立阳光、透明的供应链,在与客户签署的销售合同中设有反商业贿赂、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的条款,并在供应商与承包商签署的合同中设有阳光采购承诺的条款。
  (七)资本市场认可度及品牌形象
  公司A股股票入选深证50指数、深证成份指数、中证A50指数、MSCI中国指数;公司H股股票入选恒生综合指数、富时罗素旗舰指数,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公司在市值规模、企业治理及行业代表性等方面的认可。根据胡润百富发布的“2023年胡润中国500强”榜单,公司企业估值排名114;根据财富中文网发布的“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公司在2023年的总营业收入在中国企业中排名375。公司于2024年4月荣获“榜样中国.2023年四川省十大领军企业”,于2024年6月获评《董事会杂志》第十九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最佳董事会,并于2024年7月荣获《中国基金报》2024中国上市公司英华示范案例港股价值评选。此外,凭借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优秀实践,公司于2024年4月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汇编的《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案例2023》。
  公司秉承创造独特价值、追求高效卓越及真诚对待利益相关者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负责任的产品与服务;通过负责任的营销方式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积极倾听并回应客户的需求与反馈,以出色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引领市场。此外,公司深度参与和策划重要外事访问、国际展会、论坛峰会等活动,全面展示公司深入履行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积极推动绿色生产,降低能耗和排放,参与当地的社区建设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品牌国际适应性和全球知名度。
  另外,公司凭借三十余年深耕锂业的丰富经验,成功打造全球首座以锂元素为主题的科普性综合展馆——Li科学馆,深入浅出地展示了锂元素的演变史、锂技术的推进史、锂产业的更迭史以及锂在塑造“零碳”地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为锂科学知识科普提供了教育平台,为锂产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沟通桥梁。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锂价市场波动的风险
  有色金属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受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锂产品价格呈现波动性,当前以及预期的供求变动都可能影响锂产品的当前及预期价格。锂价格的下降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均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根据伍德麦肯兹报告,其他可能影响锂价格的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长、供需动力、生产成本变动(包括能源、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变动、汇率变动、商品库存以及技术发展。公司无法保证锂的价格将不会下跌。该等因素可能以各种方式对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锂价格的大幅或持续下跌可能导致客户不愿按预先约定的定价条款履行其购买产品的合约承诺;
  (2)锂价格的大幅或持续下跌可能导致营业收入及盈利能力降低;
  (3)锂价格的大幅或持续下跌可能导致锂产品价值下跌(包括公司持有SQM股权投资的减值亏损),其可能导致对资产的减值;
  (4)如锂产品的生产不再具有经济可行性,则可能会减产或停产。
  应对措施:总的来说,锂资源相对于其他有色金属行业来说,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尽管锂价存在周期性的价格波动风险,但下游终端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未来的高成长预期、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公司认为锂行业基本面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向好。2023年11月27日,广期所发布了《关于调整碳酸锂期货指定交割库、质检机构的公告》(广期所发〔2023〕268号),决定新增公司为碳酸锂期货交割厂库,自广期所公告之日起生效。公司申请成为广期所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有利于公司将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交割厂库三者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2024年3月27日,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和第六届监事会第六次监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拟开展最高保证金额度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通过开展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并将期货和现货有效结合,旨在规避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带来的潜在风险,保障公司健康持续运行。
  此外,面对锂精矿价格变化较锂盐产品价格变化略为滞后,自2024年1月起,公司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调整了公司主要锂精矿来源的定价频率,使得锂精矿价格更加贴合锂化工产品价格走势和市场实际,从而降低因产品价格倒挂对公司造成的影响。调整后的产品定价频率更贴近市场现货价格,从而提高了公司对市场波动的适应能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并进一步优化了公司的经营策略。
  未来,公司将继续依托资源和成本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稳步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加大与锂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通过不断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创新能力的方式,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以应对锂价格周期性波动可能会对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
  2、产能爬坡进度不达预期,导致项目收益延缓,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
  2022年11月,公司奎纳纳工厂一期氢氧化锂项目产品样品已经第三方产品认证机构中国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验,产品样品符合GB/T26008-2020标准。奎纳纳工厂产品已取得送样客户SKOnCo.Ltd和NorthvoltETTAB的认证通过,并于2024年1月开始发货。
  公司奎纳纳工厂一期氢氧化锂项目自2022年12月实现商业化生产以来,2023年1-4月稳定生产,处于产能爬坡阶段;2023年4月按计划开启设备检修,后遇到相应技术问题,已于2023年6月19日恢复生产,至今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2023年10月27日,公司全资子公司遂宁天齐“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竣工进入带料试车阶段。后经过反复调试和优化,安居项目首袋电池级碳酸锂产品通过公司内部实验室取样检查,并于2023年12月21日确认所有参数达到电池级碳酸锂标准。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安居项目产品已对外销售,并拥有稳定的优质客户群。
  以上项目达产之前还需要按照逐步提高负荷率进行产能爬坡;在产能爬坡过程中,如出现对质量和产量有影响的问题,还需要进行局部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并投入资金,以逐步达到设计产能。如果锂价格下跌叠加上述各步骤的实现时间不达预期,将延缓项目收益的实现,并将在一定时间内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公司在相关项目上已投入资本性支出,投入成本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投资回报不如预期,同时会增加相应的资金成本、转固后的折旧费用以及其他运营成本。
  应对措施: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上述项目持续投入成本、投产和爬坡进度情况可能给公司经营带来的潜在不利影响,积极委派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和支持项目爬坡工作,力争以此加快项目达产进程,早日发挥项目效益。
  3、地缘因素及逆全球化的风险
  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各国逐渐意识到锂作为能源金属的战略意义,相继明确关键金属保护计划。智利、墨西哥等国开始提出锂资源国有化。2024年5月31日,公司参股公司SQM与CorporaciónNacionaldelCobredeChile(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以下简称“Codelco”)签署了PartnershipAgreement(以下简称“《合伙协议》”),拟通过将Codelco之子公司并入SQM子公司的方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开发SQM阿塔卡马盐湖地区及生产锂、钾及其他产品的活动和后续销售。目前,SQM拥有其在智利的锂业务的控制权。在满足相关先决条件的情况下,SQM与Codelco的合作伙伴关系拟于2025年生效;虽然SQM在阿塔卡马盐湖锂业务的开采经营权拟从2030年到期延期至2060年,且2025年至2030年间在阿塔卡马盐湖开采锂的授权生产配额拟增加,但自2025年起阿塔卡马盐湖的核心锂业务将由Codelco对合营公司持有多数股权,并将由Codelco自第二阶段合并报表。未来,预计从2031年开始,SQM不再拥有其智利阿塔卡马核心锂业务的控制权,SQM未来收益变化可能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公司在SQM的投资收益及分红,同时公司作为其第二大股东的权益可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另一方面,全球主要资源国更加倾向于推动本土锂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建设,进一步享受锂资源加工环节的附加值。部分国家开始转向贸易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希望通过以补贴、高额关税等方式能扶植本土企业发展。澳大利亚锂矿企业普遍推出了本地的锂化工产品冶炼产能建设规划,美国实施《通胀削减法案》以支持投资其国内清洁能源生产和制造业;美国发布关于“外国关注实体”定义的解释性指南,旨在限制特定外国关注实体在美国国内电池供应链中的参与;加拿大通过修订其外国投资法,对外国投资者在特定领域(如:关键矿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资加大审查权力。我国锂电产业链公司可能会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对公司的长期战略布局、应对策略和适应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应对措施:就SQM与Codelco签署的《合伙协议》事宜,公司认为应适用智利《公司法》提交SQM股东大会并经拥有表决权的已发行股份的三分之二法定票数批准同意,否则将损害公司全资子公司天齐智利作为SQM股东的投票权以及相关股东权利,公司全资子公司天齐智利于智利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就CMF的该决定向智利法院提起诉讼;后续,公司会持续关注相关交易后续的进展,动态评估对公司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加强与相关方面的沟通协调,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尽可能维护公司作为SQM股东之一的合法权益,保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
  面对内外部环境,公司将积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一方面锻炼和培养识辨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和预判能力;另一方面将继续全面收集信息,提升整合分析能力,坚定代表公司利益做出管理决策和应变策略。此外,公司将继续寻求匹配的、能互利互惠的战略合作伙伴,以扩大对高质量锂矿资源的布局,尝试开展战略合作;同时,公司将继续和全球领先的矿业企业合作探索新的锂资源开发机会,从而拓展高质量的锂矿资源布局。在确保生态安全前提下,公司还将加快推进国内锂资源开发步伐,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
  4、安全环保风险
  作为锂矿开采和锂化工材料的生产企业,公司在采矿及项目建设中,可能从事若干具有固有风险及危害的活动,如高空作业、使用重型机械等,若出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不到位、员工误操作或设备故障等情况,可能导致会影响生产或造成人身伤害的安全事故。同时,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部分辅料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如防范措施不到位或出现有毒气体、强酸强碱等液体泄漏,将有可能导致生产中断、人员伤害、甚至产生法律责任从而影响公司的良好声誉和企业形象。另外,公司作为生产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三废”,在环保设备出现故障或特定情况下,可能导致排放参数不达标而被主管部门处罚,故也存在一定的环保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决策机构,并在总部层面设立环境健康安全(EHS)部,通过部署EHS合规、EHS体系、EHS培训、EHS管控四大专业板块,推动公司安全管理及基地安全生产工作落地落实。报告期内,公司将EHS指标纳入公司管理层、各部门及各生产基地和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构建一体化EHS管理体系,搭建平台统一标准;定期举办EHS倡导周系列活动、红线禁令主体培训等,以提升公司全体员工对EHS的认知和技能。公司将继续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方针,在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设计时依照最新监管标准,对安全环保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论证,并优先关注和前瞻性设计;持续对现有产线进行全自动化改造,增加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尽量减少人工操作环节,减少安全环保风险点;新建项目将全部采购一流供应商提供的安全性高、环保节能、效率高的生产设备,生产线实现全自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化,实时监测、预警、传输、反馈,及时排除隐患;同时,继续为员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加强全员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方面的培训和考核,重视员工生产操作的规范性,坚持对安全环保应急预案的持续完善和员工预防性演练,从根本上防控安全、环保问题。此外,公司拥有2名ESG与可持续发展背景的董事,公司将从ESG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层面,提前识别潜在环境保护及绿色发展相关风险,提升公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5、IGO交易可能存在的潜在税务风险
  2021年,公司全资子公司TLEA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澳大利亚上市公司IGO;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TLEA注册资本的51%,IGO的全资子公司IGOLithiumHoldingsPtyLtd持有TLEA注册资本的49%。该交易已于2021年实施完成。目前澳大利亚税务局仍在就上述交易的交易结构(包括内部重组的实施步骤)可能产生的税务影响进行审查和评估。如果澳大利亚税务局的审查意见认为该交易结构未实质性符合澳大利亚《所得税法案-1936》一般反避税条款,由此可能导致包括但不限于内部重组涉及的TLA股权转让不予适用同一合并纳税集团下的资本利得税豁免,同时可能产生应付税款总额25%-100%的罚款、利息等额外的税务成本,从而增加本次交易的税务负担,对公司当期或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及相关子公司尚未收到澳大利亚税务部门的审查或评估意见,实际影响金额和评估时间尚具有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及相关子公司与IGO、IGOLimited于2021年6月21日签署了《税务分担协议》,双方同意,如经澳大利亚税务局审查和评估后确认内部重组实施步骤将产生资本利得税,IGO和IGOLimited同意在不超过该《税务分担协议》约定的最高总额的前提下,基于其在合资公司49%的股权比例与TLH分担该税务责任。目前,公司及相关子公司正在就税务审查事宜与澳大利亚税务局积极沟通协商,配合相关税务审查事宜,以期尽可能避免或降低该税务审查可能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
  6、外汇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面临与汇率波动相关的风险。公司承受汇率风险主要与美元、澳元有关,存在因美元、澳元汇率波动引致的业绩波动风险。汇率波动可能会增加以人民币计量的海外业务成本或减少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海外业务收入,或影响公司出口产品的价格以及公司进口设备及材料的价格。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导致的任何成本增加或收入减少均可能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因汇率波动引起的外币资产及外币负债的减少或增加也可能对公司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在中国境外存在重大股权投资,随着公司海外业务进一步拓展,公司的外汇计量资产及负债预计也将增加。由于记账本位币的不同,公司存在由于外币折算影响财务报表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制定了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审批及管理的相关制度,在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授权管理层选择采取远期结售汇、外汇互换、外汇期权等金融工具灵活操作,降低因汇率变化给公司盈利水平带来的不利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