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棒、线材及碳酸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锂电新能源、特钢新材料
棒材 、 线材 、 碳酸锂
不锈钢、合金等特钢钢锭、圆钢、锻压件、荒管、线材和钢丝等金属材料及制品的研发、冶炼、生产、加工,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2-02-28 |
---|---|---|---|---|---|
碳酸锂业务营业收入(元) | 11.73亿 | - | - | - | - |
锂离子电池业务营业收入(元) | 2.99亿 | - | - | - | - |
产量:锂矿采选及锂盐制造业(吨) | - | 2.71万 | - | - | - |
产量: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吨) | - | 31.15万 | - | - | - |
销量:锂矿采选及锂盐制造业(吨) | - | 2.69万 | - | - | - |
销量: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吨) | - | 31.03万 | - | - | - |
销量:不锈钢产品(吨) | - | - | 15.54万 | - | - |
销量:碳酸锂(吨) | - | - | 1.28万 | 1.97万 | - |
锂盐制造业产量(吨) | - | - | - | 1.97万 | - |
锂盐制造业销量(吨) | - | - | - | 1.97万 | -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量(吨) | - | - | - | 30.73万 | -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销量(吨) | - | - | - | 29.95万 | - |
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 - | - | - | - | 4.20亿 |
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 | - | - | - | - | 3700.0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 - | - | - | - | 4.90亿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 | - | - | - | - | 650.0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 | - | - | - | 96.00 |
锂电新能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元) | - | - | - | - | 6.20亿 |
锂电新能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 | - | - | - | 670.00 |
营业收入(元) | - | - | - | - | 15.80亿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8.48亿 | 6.96% |
客户2 |
6.89亿 | 5.65% |
客户3 |
6.56亿 | 5.38% |
客户4 |
6.41亿 | 5.26% |
客户5 |
4.82亿 | 3.9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4.73亿 | 6.28% |
供应商2 |
3.72亿 | 4.93% |
供应商3 |
3.70亿 | 4.91% |
供应商4 |
3.38亿 | 4.49% |
供应商5 |
3.25亿 | 4.3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10.79亿 | 6.93% |
客户2 |
7.68亿 | 4.93% |
客户3 |
6.73亿 | 4.32% |
客户4 |
5.93亿 | 3.81% |
客户5 |
5.64亿 | 3.6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4.34亿 | 5.32% |
供应商2 |
4.27亿 | 5.24% |
供应商3 |
3.39亿 | 4.15% |
供应商4 |
3.29亿 | 4.03% |
供应商5 |
2.35亿 | 2.8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6.23亿 | 8.65% |
客户2 |
4.70亿 | 6.52% |
客户3 |
3.00亿 | 4.16% |
客户4 |
2.80亿 | 3.88% |
客户5 |
2.53亿 | 3.5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3.55亿 | 6.38% |
供应商2 |
3.41亿 | 6.12% |
供应商3 |
2.32亿 | 4.18% |
供应商4 |
1.97亿 | 3.55% |
供应商5 |
1.92亿 | 3.4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3.92亿 | 7.88% |
客户2 |
3.91亿 | 7.86% |
客户3 |
3.09亿 | 6.22% |
客户4 |
1.83亿 | 3.69% |
客户5 |
1.76亿 | 3.5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4.69亿 | 11.58% |
供应商2 |
2.80亿 | 6.90% |
供应商3 |
1.34亿 | 3.32% |
供应商4 |
1.17亿 | 2.89% |
供应商5 |
1.15亿 | 2.8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6.54亿 | 13.31% |
客户2 |
4.36亿 | 8.89% |
客户3 |
3.29亿 | 6.69% |
客户4 |
2.01亿 | 4.10% |
客户5 |
1.85亿 | 3.7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3.77亿 | 9.10% |
供应商2 |
2.15亿 | 5.18% |
供应商3 |
1.02亿 | 2.47% |
供应商4 |
1.02亿 | 2.47% |
供应商5 |
8278.21万 | 2.00%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锂电新能源业务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行业地位 公司碳酸锂业务已建成涵盖采矿、选矿、碳酸锂加工三大业务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链,以自有矿山的锂瓷石为主要原料,经采、选、冶一体化流程生产电池级碳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广泛应用于三元、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等多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解质材料,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3C等领域。公司碳酸锂业务凭借采选冶全产业链一体化联动优势、不断创新的技术优势和经验丰富的内部管理优势,以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客户服务获得下游企业广泛认可。目前,公司已与多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池以...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锂电新能源业务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行业地位
公司碳酸锂业务已建成涵盖采矿、选矿、碳酸锂加工三大业务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链,以自有矿山的锂瓷石为主要原料,经采、选、冶一体化流程生产电池级碳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广泛应用于三元、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等多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解质材料,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3C等领域。公司碳酸锂业务凭借采选冶全产业链一体化联动优势、不断创新的技术优势和经验丰富的内部管理优势,以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客户服务获得下游企业广泛认可。目前,公司已与多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池以及整车龙头企业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保持云母提锂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专注于超高安全、超宽温区、超长寿命、超快充放电速度、超高功率电池的电芯、模组、电池PACK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产品为21Ah/23Ah方形铝壳电池及其模组、PACK与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储能、电网调频/调峰及无功补偿、再生能源并网、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港口机械、极寒地区室外电源、工程机械、重型卡车、高功率装备、数据中心“不间断电源”等领域。
(2)经营模式
公司碳酸锂业务采取“以产定销”销售策略,以长单为主,运用“长单+现签散单”的灵活销售模式,与稳定客户签订锁量不锁价的框架购销合同,并结合实际产能、价格走势等因素与其他客户签订锁量锁价的现签散单。长单参照现货平台的价格定价,现签散单依据订货时市场价格定价,兼顾供销稳定性和企业盈利。生产部门采用“产、计、销”综合协调的生产模式,根据原材料供应、产能及订单情况科学安排生产,保持产线满负荷运行。
锂离子电池业务采用“自主设计开发、自主生产、自主直接销售”的经营模式。公司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时约定数量、产品性能、参数要求、交货期等要素,并根据销售合同约定进行方案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性能检测、交货验收等。
(3)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0%和32.00%,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达到35.2%。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00%,其中,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00%,处于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加大汽车以旧换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换购新能源车成为政策补助的重点。《“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发展长期向好,对上游原材料、终端电池产品的需求将保持长期增长。
(4)主要业绩影响因素
碳酸锂业务
1)公司以稳定碳酸锂产品销量和提高客户服务为重点,保障锂电新能源业务的稳定运行。报告期内,面对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的态势,公司坚持实施以“终端龙头、优质正极、特色细分”为主要客户的销售策略和“长协为主、应销尽销”的经营方针,与下游客户继续保持稳定合作关系,确保碳酸锂业务板块稳健运行,实现营业收入117,280.72万元。同时,公司严控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产品异物管控,保持产品元素含量等稳定,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2)面对碳酸锂价格低迷的市场状况,公司对全产业链进行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在采矿环节,做好原矿精准开采和分类,为下游生产提供便利;在选矿环节,重点围绕提高产率和收率开展技术突破,降低锂的损失;在冶炼环节,优化工艺配方,进行工艺技改,提高锂的收率和转晶率;在采购环节,不断优化采购方式及供应商结构,降低采购成本;在副产品综合利用方面,推动长石、石英分离产业化、锂盐副产品与高价值综合利用等项目,优化副产品销售制度,增加副产品销售收入。报告期内,公司碳酸锂单吨营业成本仅为5万元,同比降本10%以上。
3)公司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为下阶段发展打好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花桥矿业完成采矿权许可证的变更登记,证载生产规模由300.00万吨/年变更为900.00万吨/年,进一步提高了资源保障能力,目前正在进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矿山改扩建项目相关工作;永兴新能源投资建设锂云母绿色智能高效提锂综合技改项目,目前已经完成项目立项,正在进行相关审批手续;永诚锂业300万吨/年锂矿石高效选矿与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此外,矿石原料输送项目也在进行中。
锂离子电池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以火电储能联合调频、“电电混”独立储能电站(磷酸铁锂电池调峰、钛酸锂电池调频)、海上风电配储、轨道交通(新能源混动机车)、混动重卡(氢能混、油电混)等领域为重点,针对性进行市场开拓,成功交付北京地铁22号线钛酸锂电池系统项目、宁波舟山港“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示范应用工程钛酸锂电池储能系统、湖南桥口火力发电储能联合调频项目、国能集团宁海火电调频电站项目、新能源微电网系统钛酸锂储能等项目等项目,实现营业收入29,869.13万元;同时,成功签约车用动力钛酸锂电池项目、液流电池钛酸锂电池混合储能系统项目、港口纯电龙门吊钛酸锂能量系统项目等项目,逐步打开钛酸锂电池应用市场。公司持续开展锂离子电池业务技术研发,完成大容量高功率钛酸锂电芯开发,实现混动领域用高功率液冷标准箱投产,完成混动重卡及氢能重卡动力系统设计,成功通过知名主机厂供应商资格审核,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2、特钢新材料业务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行业地位
公司特钢新材料业务以不锈废钢为主要原料,采用短流程工艺生产不锈钢棒线材及特殊合金材料,产品经下游加工后广泛应用于油气开采及炼化、电力装备制造、交通装备制造、人体植入和医疗器械及其他高端机械装备制造等工业领域。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不锈钢棒线材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处于前三,稳居不锈钢长材龙头企业地位。
(2)经营模式
公司围绕客户需求展开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产品定制化生产和销售。采用“以销定产、供销联动”的经营策略,构建完善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根据订单特点结合原料市场行情,选择最优原材料配比,降成本增收益;依托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体系,科学组织生产,保障合理供货周期,满足客户需求。
(3)行业发展情况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不锈钢分会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1,875万吨,同比增加104万吨,增长5.88%;2024年上半年中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1,568.75万吨,同比增加86.22万吨,增长5.82%。随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实施,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的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将全面开展,国内相关领域对高端不锈钢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4)主要业绩影响因素
1)报告期内,公司特钢新材料业务以提高产品单吨毛利为首要任务,从产、供、销三方面下手,取得良好效果。在销售方面,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的有利契机,以新能源领域、核电领域、汽车领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为重点方向,进行市场开拓,汽车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核电钢、气阀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增加明显。在采购方面,根据销售订单,按照最优原材料配比的原则进行采购,并时刻关注市场行情,控制采购节奏,抓准采购节点,实现了采购成本低于市场价格;在生产方面,推行划小核算单位的管理模式,从原料开始层层把控生产成本,并根据不同钢种销售订单,实施专料专用的方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上半年,公司特钢产品单吨毛利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2)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特钢新材料业务研发创新。核电厂海水系统用钢、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新能源汽车用软磁钢、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LNG船等领域高端弹簧用不锈钢等一系列研发项目进展顺利,产品得到客户的充分认可,为特钢新材料业务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经营业绩稳步提升提供保障。
3)为提高环保治理水平,促进特钢新材料业务高质量发展,公司启动超低排放绿色减碳升级改造项目,对炼钢、轧钢工序进行全方位超低排放减碳升级改造,推进全工序达到超低排放要求进程,助力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前,清洁运输改造、无组织排放改造、有组织排放改造均在进行中。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锂电新能源业务
(1)资源储备优势
公司拥有上游优质锂矿资源,能够锁定上游原材料成本,为锂盐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锂资源保障。公司控股子公司花桥矿业拥有的化山瓷石矿矿权面积1.8714平方公里,采矿证范围内累计查明陶瓷土矿资源储量49,225.21万吨,其中,累计查明Li2O≥0.20%陶瓷土矿矿石量41,000.80万吨,是公司锂云母和碳酸锂生产原材料的主要保障渠道。公司的联营公司花锂矿业拥有白水洞高岭土矿矿权面积0.7614平方公里,累计查明控制的经济资源量矿石量730.74万吨,也系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的补充保障。
(2)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采用的复合盐低温焙烧技术,固氟技术先进,固氟率高,大大减少设备腐蚀;采用的先成型后隧道窑焙烧工艺,温度控制更精准稳定,有利于锂的转化反应,大幅提升锂的浸出率;在焙烧过程中,调整优化燃烧工艺,配合MVR节能蒸发浓缩装置,实现了母液蒸发浓缩自产混合盐循环利用,使辅料成本大幅下降;在湿法冶炼碳酸锂过程中,改进沉锂工艺流程,一步法得到电池级碳酸锂,缩短了工艺流程,促进电池级碳酸锂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公司根据自有矿产资源属性,自主研发了分段磨矿技术,有效增加选矿阶段锂云母收得率,并促进碳酸锂制备工序锂云母反应度,提高锂收得率。此外,公司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与高等院校、专业机构持续开展合作,不断优化工艺配方,加强冶炼过程中成分控制相关技术研发,确保云母提锂生产技术的环保和安全。目前,公司拥有碳酸锂制备相关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所采用的电池级高纯度碳酸锂生产工艺达到了成熟水平,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实现了从锂云母矿中高效、经济提取高纯度的电池级碳酸锂。
(3)综合成本优势
依托于国内自有锂矿资源,公司搭建从采矿、选矿到碳酸锂深加工的一体化全产业链,原材料成本稳定,各环节生产成本可控;公司采用的工艺路线,实现锂云母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提锂过程中可以联产有经济效益的副产品,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加之锂电新能源与特钢新材料均属于制造业,公司凭借多年来在特钢新材料领域的丰富经验及长期积淀,为锂电新能源业务在节能减耗、成本管控、工艺研发、内部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提供优质方案,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在同行业内具有综合成本优势。
(4)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坚持采取以锂电新能源材料各使用领域的龙头企业为核心销售对象,以稳定的质量、优质的服务获得客户的认可。目前,公司已与多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池以及整车龙头企业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特钢新材料业务
(1)产品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不锈钢棒线材及特殊合金材料生产,坚持走“专、精、特、新”产品路线,产品种类丰富,生产组织灵活便捷,可按中国、美国、德国、欧盟、日本等不同标准组织生产。目前公司已拥有200多个钢种,规格品种齐全。公司产品可按照客户技术和规格要求,实行个性化定制生产,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具有交货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性价比高等优点。此外,公司重视客户服务,能为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客户满意度高。
(2)研发与技术优势
公司坚持创新制胜,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领军企业,建立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拥有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并与钢铁研究总院、久立特材、永兴合金共同成立技术创新中心,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设计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安徽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特种不锈钢研究院下属的理化检测中心已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每年持续投入大量研发经费,用于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多项关键技术在行业内取得了重要突破。目前,公司拥有不锈钢相关专利98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随着研发积累,先进装备投入,数字化运用,公司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已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
(3)认证优势
公司产品均严格按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或技术协议组织生产和检验,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竞争优势突出,目前已经取得中国方圆标志认证集团认证的ISO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四体系认证,中国船级社(CCS)、挪威船级社(DNVGL)、英国劳氏船级社(LR)、美国船级社(ABS)、法国船级社(BV)、德国莱茵(PED&AD)、英国PESR等产品认证,汽车行业IATF16949和APISpecQ1美国石油协会质量体系等认证,公司目前已经取得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等终端行业核心用户对原材料供应商认证。
(4)精细化管理优势
公司以不锈废钢为原料,采用短流程工艺生产不锈钢及特殊合金棒线材产品。相对于以矿石为原料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具有生产周期短、存货周转速度快、对市场价格变化反应迅速等明显优势。公司坚持以销定产、以产定采、采销联动,充分发挥供销一体化机制的优势。在生产管理中,公司紧抓各生产要素不放松,对产品成材率、能耗、吨钢辅料耗用、生产效率、交货期等要素进行细节管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5)循环经济及绿色节能优势
公司本着清洁低耗,打造绿色特钢的发展原则,以不锈废钢为主要原料,充分利用废旧金属资源;生产过程注重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固废的回用,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积极使用天然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运用酸再生系统,大幅降低吨钢资源使用量、废物产生量。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通过加强源头管控、实时监测、强化环保设施管理、加强环保投入、优化生产工艺等措施,提升公司环保质量。
(6)区位竞争优势
不锈钢长材销售具有区域性特征,公司所处区域及周边地区不锈钢棒线材需求量较大,市场空间广阔。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发达,为国内不锈钢长材消费最集中的区域,其中浙江、江苏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钢管、钢丝、标准件生产聚集地。周边地区的需求为公司产品就近销售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强劲,不锈钢需求增长迅速,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市场空间。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与特钢新材料业务同属于制造业,且都处于行业的中上游,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变化均会对公司产品的销售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全球以及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存在不确定因素,如果上游资源端原材料价格持续动荡,或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疲软,产销衔接不畅,公司未来的产品销售将可能面临波动,进而对公司的盈利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抓住国家支持鼓励实体制造业发展的机会,加快公司新质生产力推进,积极应对各种变化及宏观经济的走势。
2、碳酸锂领域运营风险
(1)市场风险
公司在锂电新能源领域的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3C等领域,其价格走势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如未来锂电材料企业扩产、行业内新增产能陆续释放,或下游需求显著不及预期,供求关系发生剧烈变化,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或者长期低迷,则可能导致公司销量下滑、售价下跌,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关注市场变化,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加大技术工艺开发力度,强化成本管理,不断降本增效提质,提高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
(2)技术变革风险
公司采用含锂瓷石为主要原材料,经采选生产锂云母精矿,并经深加工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目前,锂电材料是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设备等相关行业使用最为广泛的产品,但随着各类提锂技术发展,如果未来出现完全优于公司技术路线的锂电材料,则可能导致公司锂电新能源产品现有竞争优势弱化;或一旦出现能源技术变革,产生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材料替代目前的锂电材料,则可能出现公司锂电新能源产品需求市场规模紧缩,将对公司未来盈利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技术变化情况,并通过加强研发创新紧跟行业技术变革,不断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3)研发风险
目前,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围绕选矿环节与碳酸锂生产环节开展研发工作。在选矿方面,主要的研发方向为提取高品位云母、提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在碳酸锂生产方面,主要的研发方向为工艺流程改进、收得率提升、锂渣利用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如果公司研发进展与研发成果不及预期,公司锂电新能源产品的成本降低空间将收窄,且存在成本增加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碳酸锂业务市场竞争力。为此,公司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及改善,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3、锂离子电池领域运营风险
虽然公司锂离子电池产品拥有充放倍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等优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电池混合使用。但如果未来公司锂离子电池产品下游行业需求显著不及预期,或者出现新的技术变革产生完全优于公司锂离子电池的产品,都将给锂离子电池项目运营带来不利影响。此外,还可能因市场环境、宏观经济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经营情况不及预期。为此,公司将持续关注经济形势和行业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提高核心竞争力。
4、特钢新材料领域运营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不锈废钢、镍合金和铬铁合金等,报告期内,主要原材料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在90%左右,整体占比较大,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未来若短期内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但是不锈钢棒线材及特殊合金材料的产品价格变化和原料价格变化不同步,将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和单吨毛利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为此,公司将继续采取“以销定产”的经营方式,加快存货及资金周转,增强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应变能力。
(2)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生产的不锈钢棒线材产品主要针对中高端市场,中高端不锈钢产品领域对生产企业的资金实力、研发实力、销售能力的要求高,行业进入门槛较高,但行业内企业持续加大对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的力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公司不能在产品品质和性能等各方面满足客户不断升级的要求,或者对市场开拓不力,则经营可能会受到影响;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公司不锈钢棒线材的毛利率及单吨毛利仍面临着一定的下滑风险。为此,公司将抓住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的有力契机,持续加强人才建设,充分发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的作用,加大对市场的研究和开发,保持与国际领先技术的同步发展,确保公司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