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元器件)、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元器件及锂电池材料)和光通信(材料)。
家用电器元器件、新能源、光通信材料、新能源装备 、锂电池钢壳材料
多晶硅冷氢化电加热器 、 多晶硅还原炉 、 新能源汽车用电加热器 、 高温高效电加热装备 、 新能源装备
电加热元件、电加热管(器)、PTC电加热器、铝箔加热器、化霜加热器、防爆加热器、电加热带(线)、电伴热带及电加热材料、电热电器、电加热系统的研发、制造、销售、技术转让和服务;经营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12-31 | 2023-12-31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0-12-31 |
---|---|---|---|---|---|
库存量:光通信材料(吨) | 7387.53 | 1.18万 | - | - | - |
库存量:家用电器元器件(件、套) | 1343.70万 | 878.97万 | - | - | - |
库存量:新能源汽车元器件(件、套) | 28.34万 | 27.23万 | - | - | - |
库存量:新能源装备制造(件、套) | 1091.00 | - | - | - | - |
库存量:锂电池材料(吨) | 2565.18 | 2052.71 | - | - | - |
库存量:新能源装备制造(吨) | - | 1320.00 | - | - | - |
光通信材料库存量(吨) | - | - | 1.19万 | 9758.49 | 1.16万 |
家用电器元器件库存量(件、套) | - | - | 1274.03万 | 1400.32万 | - |
新能源汽车元器件库存量(件、套) | - | - | 15.12万 | 10.52万 | - |
新能源装备制造库存量(吨) | - | - | 923.00 | 436.00 | - |
锂电池材料库存量(吨) | - | - | 2199.33 | - | - |
动力锂电池材料库存量(吨) | - | - | - | - | 2424.10 |
工业装备制造库存量(件、套) | - | - | - | - | 556.00 |
民用电加热器库存量(件、套) | - | - | - | - | 1766.19万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6.85亿 | 18.45% |
客户2 |
3.32亿 | 8.93% |
客户3 |
3.17亿 | 8.55% |
客户4 |
3.13亿 | 8.45% |
客户5 |
2.62亿 | 7.0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2.05亿 | 7.89% |
供应商2 |
1.38亿 | 5.32% |
供应商3 |
1.04亿 | 4.00% |
供应商4 |
7020.24万 | 2.70% |
供应商5 |
3471.30万 | 1.34%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1 |
6.09亿 | 14.84% |
客户2 |
3.76亿 | 9.15% |
客户3 |
3.60亿 | 8.77% |
客户4 |
3.06亿 | 7.46% |
客户5 |
2.42亿 | 5.8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1 |
1.69亿 | 5.58% |
供应商2 |
1.51亿 | 5.00% |
供应商3 |
1.29亿 | 4.27% |
供应商4 |
1.22亿 | 4.04% |
供应商5 |
8806.63万 | 2.9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4.64亿 | 12.16% |
客户二 |
3.10亿 | 8.12% |
客户三 |
2.53亿 | 6.64% |
客户四 |
2.16亿 | 5.66% |
客户五 |
2.12亿 | 5.5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3.06亿 | 8.03% |
供应商二 |
1.86亿 | 4.87% |
供应商三 |
1.33亿 | 3.49% |
供应商四 |
1.13亿 | 2.97% |
供应商五 |
1.07亿 | 2.8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5.23亿 | 18.63% |
客户二 |
3.59亿 | 12.80% |
客户三 |
2.38亿 | 8.49% |
客户四 |
1.71亿 | 6.10% |
客户五 |
1.32亿 | 4.6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3.30亿 | 13.53% |
供应商二 |
1.16亿 | 4.74% |
供应商三 |
8615.46万 | 3.54% |
供应商四 |
4934.54万 | 2.03% |
供应商五 |
4481.14万 | 1.84%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格力系 |
4.99亿 | 20.81% |
美的系 |
3.91亿 | 16.32% |
海尔系 |
2.28亿 | 9.53% |
中能(系) |
8531.45万 | 3.56% |
苏州亨利通信材料有限公司 |
7300.84万 | 3.0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镇江东方山源电热有限公司 |
1.78亿 | 9.69% |
上海杭萧钢铁物资有限公司 |
1.24亿 | 6.71% |
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顺义) |
1.06亿 | 5.77% |
海宁永力电子陶瓷有限公司 |
8815.10万 | 4.79% |
江苏建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5432.01万 | 2.95%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及在所处行业的地位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专业从事高性能电加热器及其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广泛拓展电加热技术上下游应用领域,已发展成为电加热行业技术先进、规模领先、品种齐全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空调辅助电加热器制造商、国内前二的新能源汽车PTC电加热器企业、国内唯一量产动力类预镀镍材料的供应商。 1、细分行业及主要产品 2、行业地位 国内最大的空调辅助电加热器制造商,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空调、厨卫家电、冰箱、洗衣机、智能扫地机等家用电器,已与格力、美的、海尔、石头科技等家电龙头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市占率行业领...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及在所处行业的地位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专业从事高性能电加热器及其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广泛拓展电加热技术上下游应用领域,已发展成为电加热行业技术先进、规模领先、品种齐全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空调辅助电加热器制造商、国内前二的新能源汽车PTC电加热器企业、国内唯一量产动力类预镀镍材料的供应商。
1、细分行业及主要产品
2、行业地位
国内最大的空调辅助电加热器制造商,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空调、厨卫家电、冰箱、洗衣机、智能扫地机等家用电器,已与格力、美的、海尔、石头科技等家电龙头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市占率行业领先。
国内前二的新能源汽车PTC电加热器企业,已与比亚迪、江淮、零跑等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建立了直接或间接客户关系,是国内主流热销车型的核心供应商,产能规模国内前二。
国内唯一量产动力类预镀镍材料的供应商,公司拥有完整工艺流程、先进预镀镍技术,是预镀镍材料国产替代的先行者,已批量供货国际知名圆柱电池生产企业。
国内光通信钢(铝)复合材料龙头企业,公司已与长飞光纤、亨通光电、烽火通信等多家光通信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二)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1、家用电器行业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加大,家用空调行业进入存量市场状态,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增长空间不大;厨卫家电行业属于成长期,但不同的产品已出现分化。
2、新能源行业
(1)新能源装备
多晶硅行业新增投资持续减少,景气度下降,设备需求大幅减少。
储能行业属于国家政策扶持行业,熔盐储能技术应用场景广泛,市场需求逐步增加,但尚未迎来大规模放量。
(2)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行业,目前处于成长期。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近1300万辆,同比增长分别近35%,渗透率超40%。
(3)锂电池
锂电池行业处于成长期,圆柱电池特别是大圆柱电池作为一种典型的锂电池产品,在特斯拉的引领下,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50家企业布局大圆柱电池产品,其中达GWh级产能规划的企业超15家。
3、光通信行业
光通信行业处于成熟期,市场竞争充分,材料生产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上升。
(三)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主要行业发展趋势
1、家用电器行业
2024年以来,国务院及商务部、发改委等陆续推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或行动方案,持续提振内需消费,国内家电行业产销有望保持平稳,但内部结构预计分化,空调需求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存在一定压力,但厨卫家电有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保持增长。
2、新能源行业
(1)新能源装备
在全球清洁能源加速的背景下,多晶硅行业下游需求具有一定支撑。
国家相关部委陆续发布关于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实施/行动方案,储能技术在电网调峰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熔盐储能技术应用空间广阔。
(2)新能源汽车
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产销持续增长,渗透率不断提升。未来,随着国家持续支持更新换代、提振消费,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有望持续迭代。
(3)锂电池
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及电动航空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出货量保持增长态势。在特斯拉、宝马等车企的大力推动下,圆柱电池特别是大圆柱电池有望在未来几年成为锂电池市场的主流技术。
3、光通信行业
2023年开始,我国 5G建设逐渐放缓,普通光纤光缆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下降;随着 AI和大数据应用的增加,海外对高性能数据中心的需求迅速增长,带动光纤的需求不断增长。英国商品研究所(CRU)预测,全球光缆需求将在2023年至2027年间以约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7年底将超过6.5亿芯公里。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1、主营业务
公司以电加热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多个领域热管理系统的研发、集成、应用。目前,公司已形成家用电器元器件、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元器件、锂电池材料)和光通信材料三大业务板块,以新质生产力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空调辅助电加热器制造商、国内前二的新能源汽车PTC电加热器企业、国内唯一量产动力类预镀镍材料的供应商。
2、主要产品及用途
(1)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
①空调电加热器,包括PTC电加热器、电加热管及组件、除霜电加热器、电加热带(线)、风道式辅助电加热器、电热丝加热器等,主要用于空调的辅助加热。
②厨卫家电电加热器,广泛应用于咖啡机(壶)、洗衣机、电烤箱、蒸汽熨斗、洗碗机、扫地机等产品上,提供加热功能。
(2)新能源业务
①新能源装备,包括多晶硅冷氢化电加热器、多晶硅还原炉、高温高效电加热装备,主要用于多晶硅生产及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电网调峰。
②新能源汽车元器件,包括PTC电加热器,液冷板,座椅通风、按摩、加热产品等,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
③锂电池预镀镍材料,主要用于各类锂电池的钢壳制造以及其它电池结构件材料。
(3)光通信材料业务
主要产品为通信光缆专用钢(铝)塑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光缆、电缆的复合钢(铝)塑带。
(二)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锂电池预镀镍材料业务,公司与客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客户按需下单,公司根据客户订单组织生产和销售;其它业务,公司定期参与客户招投标,按中标数量、金额等组织生产和销售。以上所有产品均采用直销方式。
2、采购模式
公司制定供应商目录,设计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评审机制,严格准入原辅材料供应商。对主要原辅材料,公司定期组织招投标,按中标结果向供应商采购,已形成较为稳定的采购渠道。
3、生产模式
公司根据项目合同、订单等组织生产,对需求量大的品种会保持合理的安全库存。近年来,公司稳步推进精益生产、数字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4、服务模式
公司在上海、珠海、武汉、郑州、合肥、青岛、重庆、邯郸、马鞍山等地设立了子公司,组建了专业的服务团队,全流程、全方位为客户提供“保姆式”服务,打造了“贴近市场,就近服务”的服务模式。
(三)报告期内的业绩影响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1亿元,同比下降 9.62%;归母净利润 3.18亿元,同比下降50.62%;扣非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下降28.84%。
归母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①资产处置收益-121万元,同比减少29,903万元;②多晶硅行业投资景气度下降,新能源装备业务订单下滑,实现净利润22,873万元,同比减少10,766万元。
虽然资产处置和新能源装备业务贡献的利润下滑,但公司着力夯实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拓展新能源汽车、熔盐储能业务,取得积极进展,主要表现在:
①凭借专业服务、优质产品、合理价格,巩固并深化与格力、美的、海尔等家电龙头企业的合作关系,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保持平稳。
②紧抓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机会,提升PTC电加热器产能,并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新能源汽车元器件业务订单交付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73.38%;净利润5,050.61万元,同比增长127.21%。
③加大熔盐储能、大飞机试验用电加热器等市场的开拓力度,取得积极成效。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电加热器业务为主营的上市公司。公司在不断巩固原有技术、规模、服务优势的同时,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持续提高发展质量,确保公司始终处于行业优势地位。
(一)研发优势
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战略,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与产品引进相结合”的研发模式。公司是江苏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江苏省新型特殊元件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重点企业研究中心。
2024年,公司研发人数328人,占员工人数的11.31%;研发费用1.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8%。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计持有授权发明专利74项,比2023年增加20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316项,比2023年增加47项。
(二)产品优势
公司是行业内技术领先、种类齐全、品种最多的电加热器生产企业,多款产品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公司生产的多晶硅还原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晶硅冷氢化用辐射式电加热器处于行业优势地位,预镀镍材料部分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标准,PTC电加热器综合性能优良。
(三)客户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建立了稳固而广泛的优质客户群体。公司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的主要客户为格力、美的、海尔、奥克斯、苏泊尔、石头科技等;新能源汽车元器件业务的主要客户为比亚迪、江淮、零跑、小鹏等;新能源装备业务的主要客户为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协鑫新能源等;光通信材料的主要客户为烽火通信、亨通光电、中天科技、长飞光纤等;预镀镍材料主要客户为无锡金杨、长虹能源、海金杜门等。
(四)服务优势
公司在上海、珠海、武汉、郑州、合肥、青岛、重庆、邯郸、马鞍山等地设立了子公司,组建了专业的服务团队,全流程、全方位为客户提供“保姆式”服务,打造了“贴近市场,就近服务”的服务模式。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1亿元,同比下降 9.62%;归母净利润3.18亿元,同比下降50.62%;扣非归母净利润 2.88亿元,同比下降28.84%。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开拓客户
一是夯实家用电器元器件国内业务,成功开发20余家新客户;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与LG、三星等全球家电龙头企业建立了联系,恢复了三星供应代码。
二是在国内多晶硅行业投资景气度下降,新签订单减少的大背景下,组建海外销售小组,发展了日本、阿曼、瑞典、土耳其、阿布扎比等多个海外代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持续开拓熔盐储能、半导体加热等新赛道。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签署超1亿元熔盐储能框架协议,完成半导体电加热器送样测试。
三是大力拓展新能源汽车客户,新增10家定点。此外,积极研发座椅通风、按摩、加热等智能座舱产品,液冷板、厚膜加热器等热管理产品,推动产品量产。
四是持续优化预镀镍生产线,客户验证明显加速。消费领域,公司已为海四达、海金杜门等十几家客户批量供货,同比增加近十家,且供货量逐渐提升;动力领域,完成国际知名圆柱电池生产企业验证。
(2)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新材料推广,开发了水加热管、烤箱管、铝压铸、烘干机管、洗衣机管、洗碗机管等多款产品。
二是自主研发6千伏1兆瓦高压熔盐电加热器,在华能海门电厂投用,填补了技术空白。
三是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元器件产品,突破国外专利壁垒。目前,公司在下一代MCH加热器、平板PTC加热器、一体压铸电热管技术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四是坚持自主创新,搭建创新试验平台,优化预镀镍材料生产工艺;与中国检验检测协会合作,牵头编制《预镀镍钢带》团体标准。
(3)完善质量控制,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是加强物料质量管控工作,做好质量预防管理,加强过程检验,完善新产品质量管控流。
二是持续优化ERP、WMS等信息化系统,推进数字工厂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2025年主要经营计划
一是积极做好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海外市场(非美国)拓展,提高外贸业务占比。
二是重点做好新能源装备业务销售回款工作,同时积极开拓熔盐储能、半导体、压缩空气储能、航天军工等新兴市场。
三是推进新能源汽车PTC柔性化生产线建设,提升产能,推动智能座舱产品规模化销售,储备优质并购项目,推动公司从零部件生产商向汽车热管理集成商转型。
四是做好动力类预镀镍材料量产爬坡,力争实现年订单超2万吨目标,择机提升产能。
五是结合自身销售渠道、生产管理、营运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新质生产力。
(二)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
1、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分属于家用电器行业、新能源行业、光通信行业。各行业的景气度与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紧密相关,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受益于产业政策支持,处于高景气周期,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如未来相关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导致公司订单减少,从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应对措施:加强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趋势研究,提前开展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阶段分析,研究相关行业政策变化,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降低政策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铝、铜等金属材料以及塑料、硅胶等非金属材料,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以上。近年来,以上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对公司经营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未来,如果上述原材料价格波动进一步加大,将会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加强对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的研判、跟踪,制定更为灵活的采购策略;持续开发优质供应商,提高原材料采购议价能力;持续完善和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品竞争力。
3、主要客户依赖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家用电器元器件、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元器件、预镀镍材料、光通信材料等。以上行业的客户集中度较高,存在一定的大客户依赖风险。
应对措施:将加大新产品、新客户、新市场的开发力度,降低大客户依赖风险。
4、应收账款风险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销售额增加较快,应收账款余额也相应增加。公司主要应收账款对象都是行业龙头企业,与公司合作多年,回款记录良好,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客户生产经营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则公司应收账款存在无法全部收回的风险。
应对措施:完善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加大催收力度;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提高优质客户占比。
5、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虽已聘请有关专业机构进行充分论证,进行了审慎研究。受市场环境变化、技术更新换代、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公司个别募投项目存在实施风险。
应对措施:加快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进度。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