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向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第三方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服务、国内外知名品牌体外诊断产品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支持。

  • 产品类型:

    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体外诊断产品

  • 产品名称:

    病理诊断 、 分子检验 、 生化检验 、 免疫检验 、 微生物检测 、 临床基础检验(临床体液与血液检测)和理化检验 、 体外诊断仪器 、 试剂及相关配件和耗材

  • 经营范围:

    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临床生化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病理科;质检技术服务(无损),上述经营范围内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医疗科技、生物科技、机械设备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企业管理咨询;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内货运代理;普通货运、货物专用运输(冷藏保鲜)。【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7 
业务名称 2023-12-31
库存量:体外诊断产品销售-检测试剂(盒) 10.93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50%
  • 第一客户
  • 第二客户
  • 第三客户
  • 第四客户
  • 第五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客户
8417.60万 5.03%
第二客户
7443.01万 4.45%
第三客户
6083.46万 3.63%
第四客户
6008.76万 3.59%
第五客户
4689.21万 2.8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6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3.5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42亿 32.89%
第二名
3.08亿 29.62%
第三名
6776.30万 6.52%
第四名
2784.25万 2.68%
第五名
1919.16万 1.8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8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8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05亿 9.65%
第二名
3.94亿 9.39%
第三名
1.39亿 3.32%
第四名
7881.07万 1.88%
第五名
6833.82万 1.6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4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5.2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上海科华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35亿 16.21%
第二名
2.71亿 13.11%
第三名
2.62亿 12.69%
上海科华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1.68亿 8.11%
第五名
1.06亿 5.1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9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2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5亿 5.89%
第二名
5953.99万 3.35%
第三名
5366.06万 3.02%
第四名
4046.62万 2.28%
第五名
3116.24万 1.7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0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3.8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66亿 39.45%
第二名
4733.90万 5.10%
第三名
3114.41万 3.35%
第四名
2784.19万 3.00%
第五名
2721.61万 2.9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43%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
  •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上海市同仁医院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4694.91万 3.79%
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
4357.34万 3.52%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3259.13万 2.63%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2208.44万 1.78%
上海市同仁医院
2122.21万 1.7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5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7.62%
  • 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 AGILENT TECHNOLOGIES
  • 徕卡仪器有限公司
  • 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重庆传优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2.86亿 42.53%
AGILENT TECHNOLOGIES
6921.27万 10.28%
徕卡仪器有限公司
5607.42万 8.33%
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2821.67万 4.19%
重庆传优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1543.11万 2.2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1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46%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上海市长宁区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管理中心
  •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塞力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7825.58万 6.78%
上海市长宁区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管理中心
4378.42万 3.80%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3694.23万 3.2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2797.57万 2.43%
塞力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596.14万 2.2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6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3.62%
  • 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 AGILENT TECHNOLOGIES
  • 徕卡仪器有限公司
  • 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重庆传优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3.99亿 59.36%
AGILENT TECHNOLOGIES
7226.07万 10.75%
徕卡仪器有限公司
5753.79万 8.56%
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2323.12万 3.45%
重庆传优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1009.58万 1.50%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业务主要为向各级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提供医学诊断服务、体外诊断产品销售和科研检测服务。  (一)所属行业及行业发展概况  公司所处的医疗服务行业是整个医疗健康行业中直面人民群众的部分,是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直观体现,关乎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行业具有显著的刚性特征以及抗周期的属性。我国的医疗服务长期存在供需缺口,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未来医疗需求将持续扩大;从供给端看,我国医疗机构和医生供给存在缺口,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政策的推进,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驱动力...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业务主要为向各级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提供医学诊断服务、体外诊断产品销售和科研检测服务。
  (一)所属行业及行业发展概况
  公司所处的医疗服务行业是整个医疗健康行业中直面人民群众的部分,是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直观体现,关乎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行业具有显著的刚性特征以及抗周期的属性。我国的医疗服务长期存在供需缺口,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未来医疗需求将持续扩大;从供给端看,我国医疗机构和医生供给存在缺口,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政策的推进,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驱动力,医疗健康行业潜力会进一步释放。
  医学诊断作为该行业的细分领域,其发展水平对居民享受均等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有着深远影响。医学诊断服务通常由三类服务提供商提供,即医院检验科/病理科、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和其他(疗养院等其他),其中医院检验科/病理科是最大的医学诊断服务提供商,但其通常仅为门诊及入院患者提供医学诊断服务及病理诊断服务。与医院实验室相比,ICL连锁运营商拥有更广阔的实验室网络覆盖范围,受益于集中管理和采购优势,ICL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检测项目,同时凭借更多的资金来源及资本投资,ICL在新技术和新设备引进、高素质人才吸引和培训、临床实验室认证等方面更具主动性和竞争性。
  随着惠及ICL行业的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的出台,以及医药市场对药物创新需求的不断增加,ICL行业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行业企业竞争加剧,由原来的几家检测服务企业,发展到众多连锁品牌全国开花,综合服务品牌与专科特色服务品牌竞相出现。
  中国的临床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人民币 3,528亿元增至 2021年的人民币 5,42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4%,并预计于2026年达到人民币8,96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6%。尽管增长迅速,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CL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低,更多潜在的市场等待进一步挖掘。
  技术革命推动行业技术革新,新的产业技术有望推动医学诊断行业实现创新突破,为产业升级和创新提供持续动力。新型基因测序平台、AI病理诊断、自动化实验室系统、5G网络、精细化物流管理系统等新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不断改变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从而重塑及推动ICL行业的发展。
  当前,ICL连锁供应商不断寻求市场下沉。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各级公立医院诊疗人次数和检查收入情况如下:
  我国医疗服务行业整体上呈现上级医院诊疗压力大,基层医院检查服务能力有限,成长缓慢,各级医院在检查收入上两极分化明显。为了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实问题,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支出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根据2023年3月5日全国人大审议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5,130亿元,其中卫生健康支出占8.8%,达到了24,211亿元,对比2022年,2023年卫生健康预算支出增加了近1,670亿元。根据预算报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
  为了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重心下移,推进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中央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地市和县级医疗水平,加强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基层首诊负责制,减轻上级医院就诊压力。对于ICL供应商来说,下沉县域基层建设实验室,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利用优势区域市场或合作共建模式融入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区域中心,将成为ICL服务供应商新的业务拓展方向。
  (二)所属行业的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政策变更及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2023年是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报告期内,国家继续深入推进“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将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建设;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在卫生健康标准、医疗信息化规划、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领域齐发力;同时持续加码强基层政策,深化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在国家政策和行业法律法规组合拳的推动下,医疗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体外诊断、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
  1、强基利好政策持续加码,县域乡镇市场需求释放
  为深入实施“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2023年 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同时,对县级医院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相关科室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文件明确了未来10年的工作目标,“提高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2023年下半年医改工作的六个方面20条具体任务,通过“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地市和县级医疗水平、加强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促进分级诊疗的体制机制”等举措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0部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高度重视基层优质医疗服务的供给,强基利好政策的持续颁布,推动着基层诊断需求随之提升,县域区域中心的需求进一步挖掘,基层市场将成为ICL企业的重要目标市场,深入县域基层建设更多的连锁实验室将成为ICL的重要业绩增长点。此外,政策也鼓励ICL企业积极融入基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参与到统筹建立的县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服务能力。
  2、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特检合作需求增加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实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十四五”时期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2月,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通知》及《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以财政补助的方式支持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申报项目。按照文件要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主要聚焦三方面: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提升,智慧医院建设和降本控费。5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涉及医疗服务全流程的质量把控。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到2025年末,进一步夯实基础专科和平台专科的能力基础,在部分发病率高且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的专病诊疗模式和学科组织形式上有创新性突破;到2030年,省域内要基本建成系统连续、特色鲜明、学科融合、优质高效的高水平临床专科群。
  特检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精准医疗、伴随诊断需求逐步被释放,对医院高端特检项目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此外,国家近年来不断推动癌症早筛、产前诊断、先天性疾病筛查等检测项目的关口前移,对医院检测能力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CL企业普遍能够提供3000项左右的检测项目,远高于三级医院检验科,从而满足在三级医院未被解决的高端检测需求。ICL企业的参与,一方面为医院整体检验能力提升赋能,为医生精准临床诊疗发挥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利用ICL的技术平台优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聚焦科创和成果转化,推动临床研究成果转化落地,进而支持医院高质量临床服务能力建设。
  3、校企合作助推创新发展,产学研模式多点开花
  产学研合作是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方通过优势互补的团队合作实现科技创新,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国家不断通过制度顶层设计明确导向。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提出“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健全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体制”;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等内容也不断被重申。为进一步落实二十大的指示,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网络学习平台等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行动要点,各个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都将“产学研合作发展”纳入重点工作规划。此外,《产学研合作协议知产权相关条款制定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配套法规文件,对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归属与处置工作、科研院校人员参与企业项目任职形式等内容都做了规范和指引,进一步为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落地提供了保障。
  产学研合作关乎科学技术创新和科研教育,也关系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ICL综合服务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将人才培养、品牌提升和社会责任担当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逐步探索出内涵丰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包括从人才培养端切入,共建医检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开发培训课程,承担人才培养社会责任,推动品牌影响延续;探索技术成果转化模式,推动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落地;立足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建立联合实验室,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提升科研转化效率;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挥专家集合优势;专注专科疾病研究,联合探索专科诊断规范的制定等。
  4、数字技术持续升级,ICL行业迎来发展新业态
  202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要“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在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为数字中国整体建设定下了基调;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6部门共同发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在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方面提出“算力+医疗”,统筹建设国家和省级医疗大数据中心,完善区域全民健康算力平台,支撑“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体系高质量发展;12月,商务部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其中也就推进医疗健康领域数字化应用做了详细阐述:“加快开发普及数字医疗应用,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
  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智慧医疗发展迅速,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也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ICL综合服务商将依托一体化的区域服务网络、优质的检验检测能力和健康数据集成等优势,积极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深度融合,在精准医疗、智慧实验室、数字病理等领域寻找发展契机,解决诊断行业发展痛点,打造医学检验新业态,推动ICL行业迈入智慧检验新时代。
  5、LDT政策具体化,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2023年初,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LDT试点做了进一步的要求。1月,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支持重点区域监管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夯实注册管理法治基础,扎实开展自制试剂试点,维护注册管理良好秩序,加强审评审批能力建设,强化临床试验管理,持续深化专项整治。这是继2021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式确定LDT作用后,再次强调LDT试点的推进。3月,上海市药监局和上海市卫健委联合发布《上海市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试点实施方案》;10月,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
  LDT模式以其开发快速、设计灵活等特点,成为医学检验行业不断革新的推动力。但我国医学检验部门开展的LDT在政策监管、项目规模和应用普及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因此,强调进一步加速推进由点及面的LDT试点,对推动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LDT的逐步明朗化推动更多前沿检测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并将催生一大批IVD产品。因此ICL企业面临诸多机会,一方面高值的服务项目将增多,随着临床检测上量将带来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IVD上游厂商将于有能力有营销网络的ICL综合服务商深度合作,如委托开展更多的临床CRO、产品注册、获批产品的初期技术推广等等。有能力的ICL综合服务商将有机会获取更好的产品供应与更优的价格,能够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前沿的医学检验服务,取得更多的发展先发优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为医学诊断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位居行业前列。公司面向各级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提供第三方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服务、国内外知名品牌体外诊断产品、科研技术服务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支持,以满足其差异化需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系统化、规模化、网络化的服务体系。该体系通过优化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资源配置,整合式输出以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精准检测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公卫检测中心五大中心为内核的区域中心服务体系,和以高端医学检测、科研服务及CRO服务为内涵的精准医学中心和科研创新中心,促进基层医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精准实验室的专业化建设,不遗余力地整合高端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区域内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病理诊断资源协同共享,致力于成为公立医疗机构有效的补充。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436.85万元,同比减少60.13%,其中医学诊断服务收入64,675.62万元,同比下滑80.15%;体外诊断产品销售收入总额 102,088.80万元,同比增长 10.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4,159.15万元,同比下滑122.94%。2023年内,由于全国阶段性检测筛查需求消退,公司的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报告期内,不含全国阶段性筛查业务,公司医学诊断服务收入 56,501.95万元,同比上涨91.97%,主要系公司于广州等地的医学诊断服务、科研服务、CRO服务收入增加所致。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2,913.36万元,系导致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一)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
  为顺应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特别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公司通过独立或合作建设医学实验室,提供专业化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和科研技术服务,使得医疗机构、科研院所能够开展的检验诊断项目更为全面,设备与技术更新更为及时,检验结果质量更有保证,同时也降低其运营成本。公司持续优化并拓展医学检验实验室布局,构建了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实验室网络,各实验室作为区域中心或精准创新中心,同当地有关部门合作,协助统一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服务项目、检验报告指标等等并提升各级实验室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公司亦正在逐步发展科研服务及CRO业务。现已成为在国内检验诊断领域占有一定地位、拥有丰富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运营经验的专业医疗服务机构。
  根据临床检验和医学病理学科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检验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不同,公司医学诊断业务可分为如下 8类:病理诊断、分子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微生物检验、细胞遗传、临床基础检验(临床体液与血液检测)和理化检验,同时CRO业务、科研检测服务及精准检测业务也包含在本分部中。
  报告期内,公司医学诊断服务收入 64,675.62万元,同比下滑 80.15%,主要由于全国阶段性检测筛查需求消退。报告期内,公司科研服务确认收入613.36万元,其中,CRO业务确认收入363.90万元。报告期内,公司与国内外领先的IVD生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并就数个涵盖研发、性能验证、临床试验、注册报证等开展合作,报告期内公司CRO业务签署的合同金额超过2,500万元。
  报告期内,不含全国阶段性筛查业务,公司医学诊断服务收入 56,501.95万元,同比上涨 91.97%,主要系公司于广州等地的医学诊断服务、科研服务、CRO服务收入增加所致。
  在服务内涵方面,公司围绕肿瘤、血液病、生殖遗传和感染等重点项目,打造以疾病为导向的诊断检测方案,已精准覆盖乳腺癌、消化疾病、糖尿病、遗传代谢病、精神疾病、生殖遗传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搭建专家体系,建立以检验和病理为基础,精准检测、公卫支持、人才培训为技术服务的产品加服务体系。
  在科学研究方面,公司围绕科研创新大力推动多组学平台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建立了科学创新中心,并与罗氏诊断成立“创新示范中心”,与10x Genomics合作建立单细胞组学“示范合作实验室”。精准中心实验室配备了行业内高端平台以提供高端检测以及科研创新。于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公司与罗氏诊断中国进一步深化合作,依托数字PCR技术,双方将共同研发并联合注册适用于胆管癌疾病领域的创新检测方案,加速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应用,助力肿瘤精准诊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此外,公司搭建并完成 10x单细胞转录组、10x空间转录组技术流程的建设和验证,引入国内第一批10x Xenium原位分析仪,进一步增强公司科研学术能力。同时,公司引进了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前沿技术,形成前沿的一体化全链条研究解决方案,支撑临床的科研需求及临床研究转化,以科学为导向积累 IP、知识产权和学术地位,建立科学研究壁垒。与此同时,公司还与解放军 301医院、华山医院等数十家知名医院开展了科学研究和战略合作。与该等大型医院、高端医疗机构以科研机构的KOL和 PI建立合作关系,提升了公司在医疗和诊断领域的影响力,带动公司在医疗和诊断业务的开拓,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或其已取得的专利、知识产权等转化为公司用于临床诊断服务的LDT项目,进行扩展、转化、创新,积累知识产权资产。同时病理中心与多家三甲医院开展数十场学术交流合作,形成专家联盟,赋能区域内二级以上医院及基层医院。消化学科已搭建早筛、诊断、疗效评估、监测等整体诊断系统,产品涉及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等,并定期开展学术交活动。引进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多项检测技术,助力肿瘤、血液病、生殖遗传和感染等疾病领域的科研合作及临床转化。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协同国内外领先的IVD厂家,会同学界、业界等的专家教授召开了精准医学科研创新技术应用会,赋能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在区域病理诊断中心方面,2023年5月,公司与湖南省郴州市卫健委完成签约,将开展郴州区域病理诊断中心的建设;2023年9月,丹阳市区域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中心挂牌成立;2023年10月,常州市天宁区区域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中心挂牌成立。在病理学术方面,公司每个工作日组织不同的亚专科病理专家坐诊,定期举办病理质量培训会、读片会、病理大讲堂,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病理会诊、远程诊断、冰冻诊断、病理医生带教、临床咨询和多学科会诊服务,为病理医生和技师提供定期进修计划。报告期内开展了12场病理讲堂,涉及内容包括PD-L1免疫组化评分标准、纤维源性肿瘤、消化病理进展、肌源性肿瘤、乳腺少见疾病诊断和鉴别等。
  在病理技术革新方面,公司于2022年9月26日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签署任务书,建设《基于病理数字切片标注的单病种智能初筛机器人诊断标准数据集》(简称“数字切片标准集”)项目,构建病理 AI诊断标准基础数据平台,在病理AI发展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该项目属于上海市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人工智能专题)项目之一,将依托多家上海知名三级医院,针对六大病种(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建设单病种4,500例、合计 27,000例含标注信息组织病理数字切片的标准数据集。该标准集在资深病理专家的专业能力指导下,将形成一整套建库标准(病例入排标准、制片标准、扫描标准、标注标准等),使本项目构建的病理数字切片标注集具备可扩展的开放性,并努力在标准指引下未来实现从训练集向测试集的转化升级;与此同时项目将与“国家药监局智能化医疗器械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合作,制定基于病理数字切片标注的单病种智能初筛机器人诊断标准数据集的地方标准,并进一步推动形成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公司依托本项目成果中的病理诊断信息与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标注和复核的病理数字切片图像集,可针对病理亚专科编制基于病例学习的病理系列丛书;依托数字化切片标注标准集,建设病理医生(或学生)在线学习和训练集,并开发病理医生(或学生)在线数字化阅片考试系统,对培养病理医师大有裨益,亦可对公司区域病理诊断中心业务产生差异化助推作用。AI三大核心要素是“数据”、“算力”和“模型”,在“数据”方面,病理数字切片标准集有望成为病理行业中中国首个大型病理组织学标准数据库,该项目将构建包含明确的病理诊断信息在内的新型病理数字切片标准化数据服务平台,以标准化规模化效应提升各合作公司病理AI模型的训练数据获取质量并降低获取成本,从而为国内病理AI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赋能。
  (二)体外诊断产品销售
  公司专注于检验诊断领域多年,除直接提供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服务外,还通过代理销售国内外知名品牌体外诊断产品,为各级医疗机构以及科研院所提供体外诊断产品和专业技术支持,销售产品包括体外诊断仪器、试剂及相关配件和耗材。
  在病理诊断领域,公司与徕卡、安捷伦等知名病理品牌长期合作,结合国内领先的病理质控管理系统,可为各级医疗机构病理科建设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在生化、免疫和临检领域,公司长期代理的罗氏、希森美康等品牌也拥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持续推广先进医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以满足各级医疗机构技术革新的需求。
  公司作为罗氏、希森美康、徕卡、安捷伦等生产厂家的重要经销商,积极升级与其战略合作关系,开辟新的合作方式,尝试开拓体外诊断产品平台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与希森美康签署平台业务合同,成为其平台商,代理其多个省份的平台业务,业务稳步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体外诊断产品销售收入总额102,088.80万元,同比增长10.62%。
  (三)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格局及行业地位
  我国医学检验诊断服务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参与者种类繁多,集中度较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上游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产品制造行业,目前仍然被国外先进品牌占据,国内虽然生产企业众多,但高端产品实现国产替代尚需时日。中游经销商在医保控费的大趋势下,逐步整合并开始形成代理多品牌多品种,并能推广、物流、售后支持的全方位综合服务商。下游医疗检验机构,以第三方检验服务参与者为代表,通过充分市场化的竞争参与分级诊疗改革,努力建设连锁化、规模化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网络。
  兰卫医学通过多年来代理销售罗氏、希森美康、徕卡和安捷伦等世界一流的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产品,形成了覆盖全国多个省份的销售网络,特别是在湖南湖北地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成长为一家能够提供技术推广、物流配送、售后维护和技术支持的综合服务商。2007年以来,公司已在上海、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广东、重庆、云南等省市建设了独立医学实验室,不仅能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第三方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服务,也成为代理销售服务的区域研发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公司通过“产品代理+第三方服务”的服务模式,为各类医疗机构医学检验业务提供个性化整体解决方案,能够适应我国目前医学诊断行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公司自成立以来迅速发展,已成为众多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公司持续推广先进医学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准确、高效、便捷的医学诊断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其降低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敏锐独到市场趋势判断,灵活商业模式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人民健康意识增强、分级医疗制度等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国ICL市场自2017年147亿元增至2021年的223亿元,复合增长率18.9%,并预期于2026年增至51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8.2%。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202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合计103.29万家,其中公立医院1.17万家,民营医院2.52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98万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4万家,全国共设置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务院亦不断通过政策加码支持分级诊断及医疗资源下沉。为适应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差异化较强的特征、顺应分级诊疗和区域医联体建设政策导向、持续挖掘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公司以“产品代理+第三方服务”的灵活商业模式提供整合式医学诊断解决方案。
  该商业模式能够满足下述客户的价值主张:
  多层次的客户资源可以形成强大的供应链联盟,为公司创造了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可更具有目的性地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或合作伙伴,从而为客户引入更先进的检验诊断技术与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供应链中心根据连锁运营要求形成集中采购模式,统一品牌、采购渠道与库存管控,通过标准成本模型的建立分析影响成本波动的因素,实现对实验室检验业务的优化管理,并逐步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二)不断拓展服务边界,服务生态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
  随着当下医疗健康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不断延伸、深化及融合,公司依托不断扩充的自身资源及不断延伸的外界合作致力于加强服务生态以赋能产业发展的三大环节——研发、生产和营销。
  为应对基层建设“检验+病理+公共卫生+精准+学术交流”五合一区域平台的需要,公司以精准创新实验室建设、供应链系统、质量保证与控制、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实现数据和标本的整合,赋能助力攻克临床难题、开发创新LDT、增进居民健康并为当地政府减负增效。
  此外,公司不断加强自身服务能力,以期成为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的合作伙伴,为他们将研发创新药、IVD产品在国内上市和将海外上市的优质诊断产品引入中国的CRO、科研、注册、生产、产品/服务、渠道、物流全价值链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三)构建综合专业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可复制的整合型区域中心
  在区域医学中心的建设管理上,公司通过多年实践,组建了一批包括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检验技术、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等专业型人员的团队。从实验室流程优化、装修与改造设计、设备选型与安装、检测项目设计、配套采购品目录设计、信息系统方案设计、技术人员配置方案、学科建设方案、质控与技术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技术质量、服务质量为基础的运营管理体系,为区域内各合作客户提供下列全方位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1.专业性技术服务:公司设有独立的医检技术专家室,负责临床医学检验相关的研发工作。中心人员专业涵盖生命科学、医学检验、病理诊断、临床医学等专业,具有丰富的行业和管理背景。凭借公司对医学诊断标准化的持续投入以及核心技术团队的不断升级,公司已成为全方位专业技术服务提供者。依据区域内不同等级的客户之特性,公司经验丰富的技术顾问专家团队,为客户定制开发符合其自身需求的质量管理服务、医学咨询服务、技术平台方案、新技术引进等;或利用自身技术平台,进行共享,共同发展医技水平。同时公司通过与各省市三级甲等医院、医学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整合资源,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客户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并协助进行特色专科建设,提供最新的行业与技术动态、实用的专业知识。
  此外,报告期内设立了科研学术部,该部门以科研学术能力赋能,围绕科学研究及转化,为公司总部以及各个分公司的科研的开拓和发展提供科研和学术支持,承担科研服务相关项目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通过提供良好的科研服务来增强兰卫的临床检验业务和贸易的业务,增强公司在医学科研领域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并通过科研能力发表学术文章提升公司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壁垒。
  2.综合性运营服务:公司已经具备丰富的区域中心运营管理经验,在为区域内客户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医学检验诊断平台基础上,完善了一整套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并通过高效的运营管理输出,标准化地实施各项服务,其中包括区域检验诊断信息化服务、专业的标本物流服务、区域实验室供应链服务、质量管理服务、医技人才储备、培养与共享服务、科研平台建设与共享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公司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与提供的服务,不但可适用于区域化医技中心的运营上,同时也适用于单家客户的共建合作。
  基于“产品代理+第三方服务”的商业模式,同时顺应国家推进医联体建设和检验结果互认的发展方向,公司早期从检验服务集约化创新出一种以“区域检验中心”覆盖基层医疗机构的模式,后经过多年发展升级为“区域检验中心+病理中心”,并进一步迭代为涵盖检验、病理、公共卫生、交流培训、精准检测在内出一整套整合式的区域中心服务体系。
  公司以不断拓展的兰卫服务生态和医疗服务体系将发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的优势,不断推动区域化中心服务的迭代与更新,通过向目标地区引进公司服务理念,为客户建设出拥有国际先进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的专业化“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辅以精准检测中心、公卫检测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服务内核,提升区域内医疗机构的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能力,助力区域内医疗机构系统性提升在重点学科发展、精准医疗水平、科研能力、公共卫生响应等方面的核心价值,深化区域医疗改革服务机制,助力医疗机构实现医防融合,促进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构建技术资源产品病理平台,应对技术革新开展前瞻布局
  病理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黄金标准”,对专业人才特别是有资格有经验的病理医生依赖度较高,是公司针对利基市场的长期发展重点专业学科和优势之一。但是基层医院病理诊断需求大,但人才及设备资源匮乏。经过多年的培育,公司的病理诊断业务已建立起三个平台并针对病理技术革新展开前瞻性布局:
  1、专业的病理技术平台:公司积极与国际品牌病理产品生产厂家进行战略合作,对病理检测技术平台进行统一化专业化建设,并设有多个比对型病理检测平台;引入国际的质控体系(如Nordic QC);结合ISO 15189与CAP(美国病理学家协会)标准,对公司病理检测技术标准体系进行建制。
  2、共享型病理医生资源平台:公司自身拥有一支包含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主任在内的学术知识全面、技术力量深厚的病理诊断专家团队,在诊断工作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经过多年的项目合作与交流,与各区域中心内多位病理医生与病理技师(均有多年大型三甲医院诊断工作经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通过市场化机制整合实体、渠道、合作医疗机构等各方病理医生资源,以此设立了共享型的病理医生资源库。并采用专业化的病理实验室信息系统与远程数字病理系统,构建了覆盖重点区域的远程病理诊断协作网络与病理会诊平台。
  3、病理全系产品链一站式供应平台:公司一方面与国际知名病理品牌进行战略合作,一方面挖掘高质量的国内品牌,同时投入病理产品全系的研发。目前公司子公司武汉珈源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研制了系列病理诊断用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现有一抗试剂、辅助试剂、分子病理荧光原位杂交探针试剂等产品,覆盖主要肿瘤及其他多种标志物,并可提供病理诊断相关耗材。通过上述积累,公司构建了病理全产品链一站式供应平台,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4、病理组织学大型标准数据库搭建,把握病理AI商业化先发优势
  病理数字切片标准集项目是兰卫医学针对病理技术革新的前瞻性布局,项目将建成中国首个病理组织学领域拥有高技术壁垒的大型标准数据库。兰卫医学病理数字切片标准集项目分为专家共识与标准体系建设、数字切片原始库建设、数字切片标注库建设、病理数字化阅片学习平台建设及验收交付五个阶段。项目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兰卫病理专家团队与深耕病理多年且市占率高的“朗珈软件”联手进行项目管理,专业知识门槛高;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工创中心,即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的共同参与,保障了后续地方标准制定与产业化应用的权威背书;6大癌种共27,000例标注图像数据库均为组织病理学范畴样本,图像识别难度远高于细胞病理学范畴的样本,高技术壁垒兼具样本规模效应。
  当前,国内病理 AI仍处于商业化早期,病理数据的积累、算法开发与模型训练是技术层面的核心工作内容,其中精准标注并能用于训练的高质量数据是算法训练和改进的基础,数量足够多的且病变类型足够丰富的组织病理图像,对模型的性能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底层数据是核心技术壁垒。
  (五)依托系统化综合管理优势,打造领先实验室运营能力
  1、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公司始终贯彻“质量是兰卫的生命”的宗旨,围绕“行为公正、方法科学、数据准确、办事高效”的质量方针,为完善内部的质量控制管理,公司引入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成功融合CAP、CMA(实验室资质认定)等多个体系,借鉴国内、国际实验室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具有自我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
  各子公司积极申请ISO 15189认可,通过外部专家的评审促进公司质量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质量的提升,其中上海兰卫、武汉兰卫、长沙兰卫、南京兰卫、东莞兰卫、蚌埠兰卫6家实验室均已获取了ISO 15189认可。
  公司强调对实验室工作流程的全面管理,包括检验前、中、后的各个环节。从最开始的标本运输到最终的报告的发送,每个环节都处于质量监控中,质量监控措施不断完善,使整个过程都科学有序地进行,提供准确的结果和及时的检测服务,以满足患者的要求,提高公司的服务水平。
  2、全面化的技术平台:公司拥有完善而全面的医检技术平台,适用于不同客户群体之需求。在普检领域,公司拥有血液体液、生化发光、免疫检测、微生物检测、病理检测、分子检测等平台,引入电化学发光技术、PCR技术等,部分平台实现了自动化流水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同时,公司为合作共建的客户提供血液体液、POCT等平台,在统一质量管理下,保证急诊报告的TAT(检测周转时间)。在特检领域,公司主要技术平台包含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平台、测序平台、FISH平台、流式平台、生物芯片平台、质谱平台等,并以分子生物与分子病理技术为核心,拓展了肿瘤、遗传代谢、血液病等领域的检测项目。普检与特检的相互补充,可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类医疗机构的检验需求,为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及时、准确的检测结果与诊疗依据。
  作为医学诊断服务提供方,公司一方面对现有平台进行不断优化与投入,以技术升级驱动质量、效率、成本控制三者的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公司注重各种高端检测技术的整合,不断挖掘满足临床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公司通过对上游供应商的整合,引入国际前沿的新产品进行技术或项目的临床转化,扩充检测项目清单、提高检测能力、增加销售自由度。
  3、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在实验室临床与科创信息系统方面,公司依据信息化、国际化、可视化的三化理念覆盖检验和科研精细化信息管理体系。公司采用适用于区域化集约模式下的基层社区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冷链样本物流(TMS)、区域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及病理诊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IS)。在内部运营方面,公司将实验室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供应链集中管理系统、协同管理系统、企业知识库、企业数据中心进行高度整合,初步实现了整合式信息协同并集成数据驾驶舱的模式推动企业有效快速运营。
  公司凭借多年的区域中心运营、精准检测及科研创新经验,对于临床及科研实验全链路信息化进行持续升级投入,在原版本上进行重构升级适用于区域中心运营及精准科研的实验室全流程管理体系,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及“隐私保护”技术,将数据资源实时共享给公司服务的各类医疗机构,实现检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共享。系统采用先进的多元架构,应用于区域内实验室的日常及科研运营管理,实现集申请、采样、核收、检验、质控、审核、发布、查询、计费、耗材控制等工作为一体的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实验室LIMS、区域检验云LIMS、科研共享服务平台、区域中心数据标准化及共享服务平台、分子病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实验室系统、冷链样本物流系统、区域检验自助服务平台、实验室质控监管系统、远程病理诊断系统”等。
  4、专业化的物流管理:公司凭借在医学诊断领域的积累和对医学检验标本物流特殊需求的深入了解,依据 ISO 15189,制定完整的标本物流控制流程,所有收集的标本均采用专用箱、专车运输、GPS定位跟踪、RFID无线通信技术、全程温度跟踪系统,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安全及时的物流服务。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专业评审,成为《医学检验生物样本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国家标准首批试点企业。
  5、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对于外部环境而言,在政策与技术驱动下国产优质品牌开始快速崛起,公司商业模式切入市场后带来的业务规模化,使得公司对上游供应商的整合明显提速。公司采用战略合作、重新议价、渠道并购整合、区域代理、规模采购等手段,提升上游议价能力。对于内部环境而言,公司搭建供应商与采购品资源库、规范公司实验室配置、统一品牌、建立集中采购模式、利用信息系统管控库存与物流配送,联动财务成本分析模块监控实验室检验成本与实验室设备使用率,以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该优势也体现在公司为下游医疗机构及科研院所提供的配套服务上,成为公司向客户提供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中的加分环节。
  6、前瞻性、顾问式的客户服务:公司一向重视自身客户服务能力建设,力争为客户提供前瞻性、顾问式的整体检验服务解决方案。客户服务团队由临床检验专家、硬件或应用工程师、临床推广团队和物流配送团队四类专业人员构成。公司通过线下临场和线上实时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售前咨询(实验室场地、仪器、项目、流程等规划设计)、售中监控(场地改造、仪器安装等)、售后跟踪(仪器保养和维修、软件升级、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项目应用解读、远程会诊、流程优化、临床推广等)的全链条服务。公司的客户服务能力也获得了代理品牌的认可,是罗氏、徕卡、希森美康的授权售后服务代理商。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公司专注于体外诊断技术的创新与服务,不遗余力地整合高端医疗资源下沉,致力于成为公立医疗机构有效的补充。通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领域的头部企业,完成了从“区域检验中心”走向“检验+病理+公共卫生+精准+学术交流”五合一的区域平台和以高端医学检测、科研服务及CRO服务为内涵的精准医学中心和科研创新中心的蜕变,成为各地区分级诊疗改革的重要助力。
  下一阶段,公司将继续推进各项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以精准医学中心和科研创新中心为依托,打造高端的科创型联合实验室,为临床研究学者提供技术平台,发挥前沿技术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先进检测技术的普及,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公司将继续增强整体营运能力,提升核心服务流程的效率,升级各个区域检验中心的网络化布局和规范化管理。公司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下沉,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检验、病理、精准、公卫和学术交流保障能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
  未来公司的具体发展规划包括:
  1、依托精准创新中心的升级建设,配置国际前沿科研设备和经验丰富的科研服务团队,支持所在区域的检验科、病理科和临床专家开展前沿科研项目。同时加快合作机制建设,尽快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
  2、利用新建设的省级实验室,支持临床研究学者以多种形式与地市级专家合作,实现前沿技术对公司整体业务的辐射带动。推动地市级专家联同县级专家建立县域专科医共体,致力于将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下沉到基层。
  3、发挥区域中心的多样化功能,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检验、病理、精准、公卫和培训保障能力,丰富服务项目。
  4、提升核心服务流程的效率,做好客户需求和服务提供的精准对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个区域中心的网络化布局和规范化管理。
  5、寻求和IVD生产商全方位合作,继续拓展平台业务,持续发展IVD产品注册和CRO服务。以高效的产品注册和CRO服务降低生产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壁垒,从而争取新产品物流平台服务合作,顺势打开渠道末梢,触达更多的区域中心建设合作机会。
  6、在病理 AI方面深化布局,丰富病理 AI商业化路径,保持公司在病理诊断领域的先发优势,探索检验诊断行业在AI赋能下的革命性突破。公司深切认知未来人工智能与检验诊断行业将深度融合,将依托数字切片标准集一期项目的影响力筹备标准集二期项目。以高壁垒的数据库为起点,公司一方面将尝试与云服务厂商结合推出多样化云端数据服务及管理服务,另一方面整合公司资源及行业资源尝试开发病理 AI诊断产品并申请医疗器械注册、报证,借助兰卫连锁实验室及营销网络推广相关产品。
  7、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充实公司在精准医学和科研创新的内涵及实力。
  (二)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政策变革下的创新风险
  公司采取了以自建或者联合建设医学检验实验室为中心,上游供应商体系与下游销售网络相结合的模式,为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提供包括医学诊断、体外诊断产品销售、科研技术服务和其他技术支持在内的整体服务。该模式创新性的整合了产品经销、独立医学实验室和区域检验诊断中心等业务,顺应了目前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和分级诊疗的趋势。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医疗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医药分开等多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医药卫生市场的发展可能面临重大变化。由于公司的创新性经营模式覆盖了多个细分领域,局部地区的部分业务可能面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导致的市场规则以及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风险。
  2、技术风险
  由于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近年来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行业处于技术快速革新阶段,对技术创新要求较高、研发周期较长。因此在新检验项目研发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研发技术路线被其他新技术取代、研发进程缓慢或研发失败的风险。
  为保持公司持续竞争力,公司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检验项目,若公司未来不能很好解决研发中存在的风险,无法满足医疗机构对新检验诊断项目的需求,则将对公司的市场竞争造成不利影响。
  3、“一票制”、“带量采购”等行业政策推进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目前部分药品和高值耗材已实施或试点“带量采购”,采购价格实现了大幅下降。根据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骤和进度来合理预计,“一票制”、“带量采购”在体外诊断产品领域的全面推行还需一定的时间,对公司产品销售业务暂未造成过多的影响。未来,若体外诊断产品领域全面实施“一票制”和“带量采购”且采购价格大幅下降,公司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或带来毛利提升的利好,但体外诊断产品销售业务可能转型为流通领域的专业服务商,经营业绩存在下降的风险。
  公司将通过完善“产品代理+第三方服务”的业务模式,使商业模式内涵丰富、结构合理。公司一方面通过扩大营销网络、开拓体外诊断产品物流平台业务;一方面持续推广先进医学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准确、高效、便捷的医学诊断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其降低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通过产品服务体系的丰富、科技研发能力的提升、质量控制水平的完善、营销网络的拓展和品牌声誉的强化,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更为完整和多样化的检验诊断服务。
  4、质量控制风险
  公司体系内各独立医学实验室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向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并对出具的医学检验结果承担相应的医疗和法律责任。然而,公司如果出现服务质量问题,将对患者后续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并会引致诉讼纠纷,从而对公司的市场声誉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且公司需对此承担相关医疗和法律责任。
  为确保有效控制诊断质量风险,公司需不断地丰富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持续提升。公司倡导“质量是兰卫的生命”的理念,按照ISO 15189:2022相关标准的要求建立了以《质量手册》为核心、以《程序文件》等为支撑的质控管理体系,并取得了相关实验室认可证书,达到了医学实验室的质量和专业能力要求。
  5、客户流失/未能开发新客户的风险
  过去几年,公司的收入、净利润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客户的增长或者客户向公司采购的产品或服务增长。为了维持及进一步发展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需要保留现有客户及开发新客户,因此存在客户流失或未能开发新客户的风险。为应对该风险,维持及提升公司的服务质量,并将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引入客户对巩固并拓展客户至关重要。此外,公司业已建立健全公司客户服务体系,确保全力服务客户。
  6、应收账款风险
  随着公司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迅速,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医院等医疗机构,账期较长,导致应收账款逐年较快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医疗机构等,信誉度较高,发生违约的风险较低,且公司已根据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计提了坏账准备,但如果公司未能继续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仍将面临应收账款难以收回而发生坏账的风险。
  公司将不断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加大过程管控,建立应收账款跟踪机制,加大客户审核管理并成立专项小组专项跟进,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与合理的信用期限,加强后续催收力度,全面强化应收账款回款工作,有效控制坏账的发生。
  7、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优化,公司资产规模、部门机构和人员也将随之调整,对公司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质量控制、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及技术研发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地提高管理水平,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不能随之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存在相应的管理风险。
  8、人力资源风险
  医学诊断行业属于高技术服务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医疗机构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一,随着公司连锁业务的拓展、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也趋于复杂化,对高素质的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均提出了较大的需求。人才已成为公司保持创新力、发展力并持续获得技术优势与管理优势的重要保障,人才竞争也将成为业内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
  其二,近年来国民消费水平提高与人民生活成本提高,对人力成本的持续增长提出较高的需求。虽然公司在前期已经为后续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人才储备,但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吸引足够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且不能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继续进行机制创新,公司仍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短缺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通过建立和完善的培训与人才交流机制,不断吸引高层次专家加盟,通过实施各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持续开展各类培训,加强医技及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力争上游的学习型组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