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的生产、研发和销售。
医药中间体业务、原料药业务、制剂业务
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系列产品 、 对甲苯磺酸 、 原料药 、 制剂
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且国家禁止经营的产品除外);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2-12-31 | 2022-06-30 | 2021-12-31 |
---|---|---|---|---|---|
医药中间体业务销售收入(元) | 3.95亿 | - | - | - | - |
医药中间体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 | 19.32 | - | - | - | - |
用户数:新增关联客户数:原料药业务(家) | 2.00 | - | - | - | - |
产量:医药中间体(吨) | - | 1.95万 | - | - | 1.79万 |
销量:医药中间体(吨) | - | 2.07万 | - | - | 1.75万 |
医药中间体产量(吨) | - | - | 1.87万 | - | - |
医药中间体销量(吨) | - | - | 1.83万 | - | - |
D酸产量(吨) | - | - | - | 2979.56 | 6096.08 |
甲酯产量(吨) | - | - | - | 916.00 | 2054.08 |
羟邓盐产量(吨) | - | - | - | 53.33 | 250.28 |
对甲苯磺酸产量(吨) | - | - | - | 5270.58 | 9213.01 |
拆分剂产量(吨) | - | - | - | 123.63 | 296.97 |
D酸销量(吨) | - | - | - | 3739.81 | 6076.05 |
甲酯销量(吨) | - | - | - | 994.50 | 1838.00 |
对甲苯磺酸销量(吨) | - | - | - | 5209.98 | 9054.67 |
拆分剂销量(吨) | - | - | - | 80.82 | 337.49 |
D酸销量:对外销售(吨) | - | - | - | 2754.01 | 3791.05 |
D酸销量:内部自用(吨) | - | - | - | 985.80 | 2285.00 |
拆分剂销量:内部自用(吨) | - | - | - | 80.82 | 177.99 |
羟邓盐销量(吨) | - | - | - | 85.98 | 243.05 |
拆分剂销量:对外销售(吨) | - | - | - | - | 159.50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2.13亿 | 32.75% |
客户二 |
7133.35万 | 10.95% |
客户三 |
6096.30万 | 9.36% |
客户四 |
5291.85万 | 8.12% |
客户五 |
3928.05万 | 6.0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3136.56万 | 11.65% |
供应商二 |
1650.64万 | 6.13% |
供应商三 |
1515.83万 | 5.63% |
供应商四 |
1398.26万 | 5.20% |
供应商五 |
1379.94万 | 5.1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74亿 | 27.75% |
客户二 |
1.03亿 | 16.43% |
客户三 |
5906.38万 | 9.41% |
客户四 |
3730.27万 | 5.95% |
客户五 |
2929.20万 | 4.6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3450.84万 | 12.47% |
供应商二 |
2155.20万 | 7.79% |
供应商三 |
2114.05万 | 7.64% |
供应商四 |
1999.94万 | 7.22% |
供应商五 |
1865.18万 | 6.7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联邦制药 |
9413.65万 | 27.11% |
内蒙古常盛制药有限公司 |
5700.00万 | 16.41% |
山西新宝源制药有限公司 |
3730.27万 | 10.74% |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3133.73万 | 9.02% |
持诺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
2176.99万 | 6.2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郑州八通实业有限公司 |
2095.14万 | 15.14% |
湖北省宏源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641.80万 | 11.86% |
恒光股份 |
1096.75万 | 7.92% |
上海善颢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1086.85万 | 7.85% |
河南省新都化工物贸有限公司 |
582.60万 | 4.2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联邦制药 |
1.64亿 | 31.94% |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6684.92万 | 13.01% |
内蒙古常盛制药有限公司 |
3295.11万 | 6.41% |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3165.59万 | 6.16% |
浙江锦联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2348.23万 | 4.5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湖北省宏源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5096.37万 | 20.95% |
张家港保税区凯美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1869.32万 | 7.69% |
郑州八通实业有限公司 |
1749.79万 | 7.19% |
开封盛明商贸有限公司 |
1180.52万 | 4.85% |
张家港保税区斯木化工贸易有限公司 |
1059.85万 | 4.3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联邦制药 |
1.19亿 | 27.40% |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7249.88万 | 16.74% |
河南绿园药业有限公司 |
4683.89万 | 10.81% |
内蒙古常盛制药有限公司 |
3668.08万 | 8.47% |
扬州联博药业有限公司 |
2130.03万 | 4.9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湖北省宏源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973.99万 | 28.45% |
郑州八通实业有限公司 |
1713.47万 | 9.80% |
山东明大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53.08万 | 4.88% |
郑州恒森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
714.92万 | 4.09% |
北京日辉煜达化工有限公司 |
640.93万 | 3.67%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以及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分类,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医药制造业(C27)”。 医药制造行业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陆续出台和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制度等政策,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在重塑过程中,医药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具备完整产业链、规模化、专业化、产品结构合理的优质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具备成本优势、品质优势、研发创新实力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市场份...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以及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分类,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医药制造业(C27)”。
医药制造行业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陆续出台和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制度等政策,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在重塑过程中,医药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具备完整产业链、规模化、专业化、产品结构合理的优质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具备成本优势、品质优势、研发创新实力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并扩大优势,也将促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合成生物学与酶催化、基因编辑、ADC等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以及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医药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医药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而全球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产业发展环境的错综复杂、行业竞争形势的加剧,以及医药研发、医疗保障等政策的持续调整,也使整个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的生产、研发和销售。1、医药中间体业务:公司主要产品为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系列产品和对甲苯磺酸。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系列产品主要用于合成阿莫西林原料药。对甲苯磺酸的用途较为广泛,主要用于生产强力霉素(盐酸多西环素)原料药、丙烯酸树脂和固态高分子电容器等。
目前公司为全球主要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生产企业和国内主要对甲苯磺酸生产企业,牵头起草了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行业标准(HG/T5804-2021)、D-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的行业标准(HG/T6250─2023),并参与编制了对甲苯磺酸的行业标准(HG/T5623-2019)、乙醛酸的行业标准(HG/T6143-2023),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公司凭借自身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绿色生产及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与内蒙联邦、华北制药、国药威奇达等大型原料药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中间体业务实现不含税销售收入39,480.22万元,同比增长19.32%。
2、原料药业务:公司依托自身在手性药物制备技术、绿色制备工艺等方面的优势,以紧缺型、处于产品导入期和快速放量期的原料药品种作为发展重点。报告期内,原料药业务新客户开发进展良好,新增关联客户数2家。公司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以及科学的市场分析,在保障供应及时和稳定的同时,持续推进工艺优化,降本增效,不断加强原料药品种的市场竞争力。截至本报告签署日,公司的盐酸利多卡因、盐酸萘甲唑啉、维格列汀、利多卡因、盐酸莫西沙星、艾司奥美拉唑镁6个原料药项目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获得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此外,公司目前在研原料药品种中已有7个品种提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备案登记。
3、制剂业务:公司致力于完善“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产业结构。为此,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并行,与清华大学、中国药科大学、郑州大学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分别在北京、郑州组建了研发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加盟。除此之外,公司还与国内知名医药研发公司昭衍生物合作,把更多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研成果加速落地,从而推动公司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截至本报告签署日,公司的两个制剂品种进展顺利,盐酸莫西沙星片剂已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完成BE备案与试验登记;维格列汀片剂已在药品业务应用系统完成境内生产药品注册登记。
(三)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设立采购部,负责采购公司所需各类物资,包括原辅料、生产设备等。生产部门每月下旬根据下月销售计划及库存情况制定下月生产计划,物资部根据原辅料生产需求量和现有库存情况制定下月采购计划,采购部根据物资采购计划,结合当前市场行情编制采购预算,经公司预算与成本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采购人员按照计划开展当月采购工作。
公司制定了《采购流程内控制度》、《物料合格供应商管理规程》等采购管理制度,对申请、审批、询价、合同签订、货物交付与验收等各环节行为进行了规范。公司原材料采购的主要方式为招标采购,采购人员通过公司OA招标采购系统发布招标信息,结合各投标公司的报价、历来合作情况、产品质量、供货及时性等因素确定中标公司,并与中标公司签订采购合同。
2、生产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均由公司自主生产。
医药中间体:公司D酸产品可直接对外销售,亦是甲酯与羟邓盐的中间产品,需求量大且稳定,故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生产计划。甲酯与羟邓盐均由D酸进一步加工而来,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通常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组织生产。公司对甲苯磺酸产品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市场情况和订货合同情况,结合库存组织生产。原料药:公司实时关注医药市场,在市场出现下游产品的需求意向时,公司开始安排相关产品的生产工作,抢占先机,以争取进入客户的第一批合格供应商名单。同时,定期拜访客户,跟踪客户需求并相应安排生产计划。公司严格实行GMP的生产管理模式,按照安全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
3、销售模式
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理念,为持续满足客户对质量和成本的要求,公司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的销售模式包括直销模式和贸易商模式两大类。
对于境内客户,公司主要通过参加国内展会宣传、拜访客户等方式寻找目标客户,根据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和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价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直接向客户销售相关产品,公司在约定期限内在指定地点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货物。公司境内直销客户主要有内蒙联邦、华北制药等大型原料药或制剂生产企业。
对于境外客户,公司采用直销和贸易商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直销模式下,公司与境外客户签订销售协议,并采用信用证方式与客户结算销售价款。贸易商模式下,公司与拥有客户渠道的贸易商直接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向其销售产品。一方面,公司通过与专业外贸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专业外贸公司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客户渠道,积累了一些重要的国外客户资源;经过多年合作,公司与专业外贸公司及国外终端客户之间建立了透明、相互分工、相互支持的三方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国外原料药及中间体最终客户除了大型国际医药巨头,也有数量较多的中小型制药企业,其按生产用料计划定期向国内专业外贸公司采购多种原料并集中托运,有助于提高其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国内专业外贸公司具有的信息优势及采购整合优势使其拥有部分稳定的海外客户,公司与此类专业外贸公司在合作中可互相支持、彼此促进、合作共赢。
4、研发模式
公司的研发模式可分为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
自主研发是完全依靠自身内部研发力量实现的技术创新活动。公司除在本部建立研发中心外,分别于北京、郑州设有新天地(北京)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新天地医药技术研究院(郑州)有限公司两个研发平台,并与北京昭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分别成立了新天地昭衍(北京)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新天地昭衍(河南)制药有限公司。通过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快速推进公司产品质量、生产工艺、新项目开发等方面技术创新,实现公司自主研发项目的产业化和高端项目的孵化。
合作研发为公司通过与高等院校、其他公司等外部机构进行合作,研发成果根据双方协商的结果在合作协议中进行约定。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坚持降本增效,完成营业收入39,676.28万元,同比增长18.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50.12万元,同比增长18.98%。
2、公司以创新为发展驱动力,持续保持研发投入,不断丰富产品线,技术和新产品储备丰富,结合多年形成的产品质量优势、规模供货能力,取得客户认可,获得稳定订单。公司自主研发形成了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制备、对甲苯磺酸制备、副产品控制及绿色生产四方面的核心技术,具体包括手性拆分剂的合成技术、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拆分生产技术、高纯度对甲苯磺酸生产技术、对羟基苯甘氨酸副产物控制及清除技术、苯酚的回收再利用技术等,将技术工艺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不断提高研发团队能力。同时,公司通过对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和生产成本的逐年降低。
3、随着公司年产120吨原料药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智能化特色原料药配套产业链项目的有序推进,公司研发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产能有望进一步释放,公司的行业地位将得到巩固,结合公司正在积极实施的“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战略,部分产品已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完善产业链布局,未来公司产品附加值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4、在持续深耕国内医药市场的基础上,公司将不断提高GMP管理水平,有序布局已获批原料药的国际认证,为开拓海外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品工艺优势
公司长期专注于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系列产品和对甲苯磺酸产品的研发及生产,经过十多年来生产经验积累和技术创新,公司在主营产品上,具有工艺精湛、质量优良、成本控制能力突出的优势,并牵头起草了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行业标准(HG/T5804-2021)、D-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的行业标准(HG/T6250─2023),参与编制了对甲苯磺酸的行业标准(HG/T5623-2019)、乙醛酸行业标准(HG/T6143-2023)。
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系列产品方面,公司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抑制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收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反应废弃物的产生,实现了工艺的绿色化升级;通过对反应机理的研究,结合先进的监测手段,确认反应终点,有效缩短了反应时间;通过选用自制手性拆分剂,缩短了工艺流程,大幅提高了单批产量。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手性拆分剂生产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收率和纯度较高,且溶剂可以回收套用,能够减轻环保压力,同时该拆分剂拆分效果优良。
对甲苯磺酸产品方面,公司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及单批投料量,有效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结晶条件,控制结晶温度,增加母液套用次数,提高了整体收率水平;开发了产品的特殊精制工艺,使产品纯度达到99%可满足高端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二)客户资源优势
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最终制剂产品的品质,因此,大型制剂生产企业在选择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供应商时,对供应商技术能力、环保、职业健康、质量管理、供应稳定性、交货期等各方面有着严格的综合考评和准入制度。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以及优质、稳定优良的产品质量,与多家大型知名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客户包括内蒙联邦、华北制药等综合实力较强的医药企业,覆盖下游阿莫西林原料药核心生产商。对下游客户的全面覆盖为公司医药中间体业务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内蒙联邦、华北制药等作为国内领先的医药企业,阿莫西林原料药业务仅系其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上述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公司未来拓展原料药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转A品种不断增多,公司积极拓展原料药市场,目前转A的6个原料药品种已与多个制剂厂家进行关联审评,并获得批准。
(三)研发优势
公司除在本部建立研发中心外,分别于北京、郑州设有新天地(北京)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新天地医药技术研究院(郑州)有限公司两个研发平台,并与北京昭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分别成立了新天地昭衍(北京)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新天地昭衍(河南)制药有限公司,通过多平台建设,整合人才、资源优势,提高研发效率。
公司拥有完整的研发体系和产业化系统,包括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研发实验室和中试车间,具备完成小试开发、工艺优化及放大生产的开发能力,建立了技术、生产、工程、质量人员的全程沟通、反馈的机制,为及时、高效实现研发产业化目标提供了保证。依托完备的人才管理机制,研发机制的不断完善,公司建立了专业的中间体和原料药研究团队,覆盖药品研究开发和市场跟踪分析、新工艺研发、放大生产、产品质量控制、国内外注册申报等各个方面。
研发中心配备了先进的研究开发和分析检测仪器,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加氢反应仪等仪器设备。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发展,公司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公司研发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手性药物生产关键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抗生素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手性医药中间体的研发上积累了较多的研发成果。
此外,公司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将自身的产品研发实践经验与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经验相结合,为公司原有产品的工艺革新、原料药及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产业链的完整性与规模优势
公司依托自身在手性药物制备技术、绿色制备工艺等方面的优势,凭借多年的中间体生产经营积累和技术研发创新,通过工程设计、工艺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持续跟踪和改进,不断提升绿色合成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于2018年7月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以紧缺型、处于产品导入期和快速放量期的原料药品种作为发展重点。同时,公司不断拓展制剂项目,目前合作研发的制剂项目均进展顺利,不断完善从中间体到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布局,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稳步落地,产品供应链体系将更加稳固,生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五)生产制造优势
在中间体生产方面,公司紧紧围绕质量提升、成本控制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工艺实践经验,拥有较高难度不对称拆分化学反应的工业化生产能力,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回收再利用实现循环经济,在有效提升反应收率、产品纯度的基础上,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产品质量控制也得到巩固。
在原料药生产方面,经过多年化学合成的生产经验积累和技术工艺研发创新,公司拥有设备完整先进、工艺成熟丰富、产业化能力强以及质量控制规范等特征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制造能力。公司全面实施GMP管理,多个产品通过了药品GMP符合性检查。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已获批品种的国际认证,为海外市场的开拓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稳定、专业、勇于挑战、富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能力的管理团队,核心管理层拥有十多年的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系列医药中间体行业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经验,对公司所处行业具有深刻的理解,对行业的发展动态有着较为准确的把握。
公司自成立以来,形成了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管理层在工作中严格管理,但不失人文关怀,使员工有归属感,公司有凝聚力,公司上下形成齐心协力、艰苦创业的奋斗局面。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核心产品依赖的风险
公司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系列产品对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比例均超过80%,公司经营业绩受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系列产品的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的影响较大。若未来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系列产品的需求量大幅下降,或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下滑,且公司其他产品无法对公司形成新的业绩支撑,则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加速原料药、制剂项目落地,致力于打造“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产业链结构,优化公司产品结构,为公司业绩创造新的增长点。
2、产品研发风险
随着公司使用募集资金投资的“年产120吨原料药建设项目”、“智能化特色原料药配套产业链项目”的实施,更多的原料药品种将投入研发及生产。与医药中间体相比,原料药及制剂的技术研发难度相对较大,开发周期相对较长。如果公司在研的原料药及制剂项目未能研发成功或者最终未能完成备案登记,或者公司研发形成的新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可能对公司的盈利水平及未来业绩成长性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医药行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方向和政策趋势,深入挖掘具有市场潜力和技术壁垒的品种。公司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加快在研项目研发进度,推动已进入注册程序的产品取得进展,持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充分利用公司在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纵向打通产业链,以确保本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3、安全环保风险
公司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由于人员操作不当等问题导致环保设备使用不当或废物排放不合规从而受到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处罚的可能。同时,公司的部分生产环节涉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如该等物质使用管理不当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中毒事故,若操作不当或设备老化失修,也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环保方面,公司成立了清洁生产领导小组,持续在环保设施上进行投入,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引进新的三废处理技术,建立了车间预处理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环保处理系统,确保三废达标排放;安全方面,公司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积极构建“双重预防”体系,推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通过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和管控效果跟踪评估,规避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
4、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用于下游原料药的生产,其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下游终端客户所生产药物品质。若公司在产品生产、存储和运输等过程出现偶发性因素,且相关质量评价和审核流程未到位,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则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市场声誉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严格按照国家药品GMP规范建立了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得到贯彻执行,同时,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包括QA和QC,分别履行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的职责。公司生产质量控制制度涵盖了原料采购、生产、物料、设备设施、检验、包装标签、质量保证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控,有效保障了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安全。同时,公司依托获批品种的国际认证,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5、下游行业政策变动的风险
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整体经济环境、医疗保障政策、医疗机构改革等宏观政策的影响较大。在目前我国医保控费、集中采购、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指引下,药品招标政策倾向于压低药品价格,对药品价格形成下行压力。若带量采购政策进一步大幅压低药品价格,并经原料药行业进一步传导至公司主要产品所在医药中间体行业,可能使公司主要产品未来的盈利能力受到不利影响。同时,公司还存在下游制剂客户未能在带量采购招标中中标,导致相关原料药产品的销售规模降低的风险,以及公司在研原料药下游制剂未入选带量采购名录,而在研原料药竞品的下游制剂入选带量采购名单,导致公司原料药产品销售不达预期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医药产业政策变化,不断完善内部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创新力度,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平稳发展。
6、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相关的风险
公司已就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与严格的可行性论证,是基于国家政策、市场环境、技术水平、客户需求做出的审慎决策。但未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市场环境等一些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项目的按期实施或预期效益的实现,同时,鉴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需要一定的筹备期及试运行期,募集资金产生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短期内公司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可能会低于净资产的增长速度,公司存在由于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所引致的相关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全力推动各项投资项目的实施和运营,努力克服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积极推动项目的审批、建设及验收等工作,加大对市场的调研以及客户开发力度,积极消化投资项目新增产能,推动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