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所处的证券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与波动性特点,受国内外经济环境、资本市场表现和监管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 今年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技术行业发展良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在此背景下,证券行业也向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迈进。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所处的证券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与波动性特点,受国内外经济环境、资本市场表现和监管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
今年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技术行业发展良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在此背景下,证券行业也向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迈进。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坚守资本市场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为重点,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在此背景下,证券公司要进一步回归本源,勇担“金融强国”职责使命,提升专业能力,补齐功能短板,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证券金融集团,为境内外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按照客户群体及业务属性的不同,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财富管理业务、机构服务业务、自营投资业务、海外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包括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其中,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是指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包括代理客户买卖股票、基金、债券、期货及期权等交易服务、金融产品销售、基金投顾、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股权激励行权融资等多元化服务;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为客户提供各类证券资产管理、基金资产管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等服务。
机构服务业务包括研究与机构服务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其中,研究与机构服务业务包括为各类机构客户提供证券研究与销售交易服务、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机构交易服务等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财务顾问、中小微企业融资、区域股权市场服务等业务。
自营投资业务是在价值投资、稳健经营的前提下,从事股票、债券、衍生品、股权、另类等多品种自有资金投资交易业务。
海外业务主要是通过全资子公司兴证(香港)金控开展环球证券及期货经纪、机构销售与研究、企业融资、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私人财富管理等业务。
公司主要围绕上述主营业务展业,通过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取各类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及自营收入等。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今年以来,集团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突出发挥证券金融机构的功能性,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标集团“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转型,稳中求进,加快推进专业能力提升。
财富管理业务方面,聚焦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推进“客户为中心、平台为载体、数智为引擎”的数智化建设,有效推进分层分类的财富管理客户开发与服务体系建设,塑造与培养投顾队伍买方投顾专业能力;践行多元资产配置,打造“精而全”的高质量产品矩阵,产品保有规模实现平稳增长,产品保有结构进一步优化,代销金融产品领域稳居行业前十;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强化投研核心优势,持续丰富产品线布局,公募有效管理规模排名保持行业前列,并在公募FOF、个人养老金产品管理等领域保持行业领先;券商资管业务深化“固收+”策略,受托管理资产规模保持增长,并完成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验收;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强化科技和绿色领域业务布局,有效发挥服务新质生产力引擎作用,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机构综合服务方面,聚焦重点客群,持续完善机构客户服务体系,提升机构客户服务数智化水平。股权融资业务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使命,进一步压实“看门人”责任,上半年完成2单IPO项目,排名行业前列;债权融资业务有效推进全业务链联动,承销数量保持增长,有效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积极服务福建省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证券研究业务创收创誉水平稳定在行业第一梯队,并持续深化综合研究转型,在产业研究、智库服务和绿色金融等领域不断拓展,以“五篇大文章”为着力点积极输出投研成果;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保持竞争优势,期末存续托管证券类私募投资基金产品数量行业领先,并加快推进主经纪商服务体系建设。
证券投资业务方面,自有资金“三增三降”综合化转型成效进一步显现,多元化投资策略进一步深化,投资管理能力长期稳定在业内前列;另类投资业务深耕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扎实做好投后管理与退出。此外,公司在文化建设、投资者教育等社会责任领域亦获高度认可。
(一)财富管理业务
1.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市场环境
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稳步推进。新“国九条”对于财富管理业务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持续优化投资者服务,严格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增强投资者回报,切实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和满意度。根据沪深两市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等机构统计数据,2024上半年股票基金交易额230.40万亿元,同比下降7.62%;截至2024上半年末,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48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30%。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数据,以单边计算,2024年上半年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4.60亿手,同比下降12.43%;累计成交额为281.51万亿元,同比增长7.40%。
经营举措及业绩
在证券经纪业务领域,公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一方面以买方配置为导向,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不断深化公司投顾队伍赋能,围绕“1+2+4”投顾赋能体系持续开展培训赋能工作,培养塑造投顾队伍买方投顾专业能力。另一方面,着力完善客群画像,推进客群标签体系建设,深化客群分层分类经营体系,聚焦平台化拓客和集约化服务主线,零售客群平台化拓客产能逆周期实现增长,正式启航零售客群总部集约化服务模式,推动内容运营平台加速建设,提升中小投资者服务质效,并持续聚焦服务民营企业家等超高净值客群,延伸家族财富业务服务半径。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布数据,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票基金交易总金额2.95万亿元,母公司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7.30亿元。
在金融产品销售业务领域,践行多元资产配置,打造“精而全”的高质量产品矩阵,全面提升产品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财富配置需求。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总保有规模实现平稳增长,产品保有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母公司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1.54亿元。
在融资融券业务领域,公司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不断优化客户服务体系,为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提供差异化、综合化服务,推动两融业务稳健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融资融券期末余额252.70亿元,较年初下滑10.1%。
在股票质押回购业务领域,公司积极履行金融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责任并严格管控业务风险。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股票质押业务规模9.8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5%,其中公司自有资金融出规模8.3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8%,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81%。
在期货经纪业务领域,集团控股子公司兴证期货立足机构经纪主业,坚持“机构、财富、协同”三大发展路径,积极布局发力,持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强化机构客户覆盖;发挥专业和区域服务优势,推进产业客户服务。截至2024年6月末,兴证期货期末客户权益218亿元。
未来展望
未来,公司将继续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完善全方位、高质量、多层次的客户服务体系,基于多重维度构建产品供给矩阵,提供从单产品优选到策略配置的多维度服务方案;以“优质产品+丰富资讯+专业团队”的模式推动财富客户资产配置服务能力提升,打造兼具投资研究、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能力的投资顾问团队;加强数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财富管理深化转型,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财富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
2.资产管理业务
(1)券商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成为资管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和布局投资的重要着力点。金融科技革新推动资管行业数字化浪潮发展,金融科技赋能资产管理链条中各个环节,券商资管产品策略更趋多样化。在回归本源、与时俱进的多轮调整中,资管行业格局迎来重构,迈入竞合有序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集团全资子公司兴证资管完成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验收,初步完成公募产品线布局。积极响应集团双轮联动发展战略,深化“固收+”策略,在持续夯实固收基本盘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产品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同时围绕重点业务领域,发掘同业合作机会,深化金融生态圈建设。截至2024年6月底,兴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资金总额862.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
未来展望
未来,兴证资管将深入推进投资端、销售端改革,持续夯实固收业务基本盘,深化公募业务布局,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做好拳头产品的创设和销售工作,密切跟踪市场热点,不断推动产品创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理财需求。
(2)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受国内经济预期偏弱等因素影响,资金延续上年走势整体偏向稳健型、工具型产品,市场呈现股弱债牛的态势。公募基金费改第二阶段举措落地,行业综合费率水平继续稳步下降,有效降低投资者持有成本,为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继续注入动能,同时也对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31.0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集团控股子公司兴证全球基金始终以“基金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经营原则,通过良好的主动管理能力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回报。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兴证全球基金旗下权益类、固收类基金过往十年加权平均收益率均位列行业前十。在持续强化投研核心优势的同时,兴证全球基金不断探索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围绕“养老金融”等关键篇章,把握市场热点,丰富产品线布局,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理财需求。报告期内,兴证全球基金公募FOF管理规模保持行业第一,养老基金Y份额规模位居行业第二,QDII业务稳步落地,并持续探索全球化战略布局。截至2024年6月末,兴证全球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6,505.20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6,024.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
未来展望
未来,兴证全球基金将继续立足于“为持有人创造价值”,坚持以责任铸就信任,以专业驱动发展,以主动管理为核心,加强“投研一体化”建设,紧密跟踪市场需求,持续丰富和完善多元业务体系。积极响应公募基金行业各类改革举措,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做好投资者教育与陪伴工作,持续改善投资者持有体验,以金融之翼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3)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上半年,私募股权基金行业挑战与机遇共存。一方面,市场募资规模和数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资金网格化问题愈发凸显,投资活跃度下降,IPO放缓对行业退出策略产生重要影响,S基金和并购等新兴基金退出路径的可行性引发关注。另一方面,行业也面临新的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成为投资新热点,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支持股权基金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文件,国务院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基金“募投管退”全链条,提出了系统性的支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鼓励和规范发展私募股权投资,有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经营举措及业绩
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兴证资本开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兴证资本依托科技智能、医疗健康、碳中和及先进制造四大重点行业,强化科技和绿色领域业务布局,有效发挥服务实体、新质生产力引擎作用,2024年上半年,兴证资本完成1只母基金及1只医疗行业主题基金的设立,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荣获投中“2023年度中国最佳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TOP10”。
未来展望
未来,兴证资本将进一步加大与政府机构、企业等出资方的合作力度,积极结合客户需求创新业务模式,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持续聚焦科技智能、医疗健康、碳中和及先进制造等科技领域,挖掘优质产业项目资源,以实际行动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积极为被投企业赋能,充分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二)机构服务业务
1.研究与机构服务
(1)研究服务业务市场环境
随着中国证监会《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虽然短期内交易费率下降会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但长远来看将有望引导卖方研究业务回归研究本源,从服务的竞争回归到高质量研究的竞争,推动研究与机构服务业务高质量发展。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组织开展资本市场论坛暨中期策略会、上市公司交流会、新质生产力系列会议等研究活动,前瞻性判断经济缓慢复苏时期低波红利、出海以及科创成长等结构性投资机会,获得市场高度评价,研究实力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分仓佣金收入市场竞争力保持优势。此外,公司持续深化综合研究转型,协同赋能业务模式不断丰富,产研融合、投研联动业务路径持续创新,研究综合效益转化能力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智库研究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公司以研究助力“五篇大文章”为着力点,积极承接监管机构和政策部门的研究需求,完成课题报告六十余篇。公司聚焦科技金融、数字金融,为金融助力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聚焦绿色金融、养老金融,与国资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展开高层级课题合作;并向社保基金、保险客户、基金客户积极输出系列投研成果,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助力居民财富管理,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未来展望
未来,公司将把握好行业新规落地带来的新机遇,发挥研究优势,强化扎实稳健、富于前瞻的研究特色,持续提升专业深度、务实高效的兴证研究品牌形象。加快推进向综合研究转型,发挥重点行业研究优势,打造具有兴证特色的服务区域经济、助力业务创新、赋能客户服务的研究品牌活动,进一步释放研究赋能的经济效益。聚焦高层级智库服务,继续深化高层次绿色研究合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旨在强化投资者适当性要求,规范投资运作行为,引导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预计大中型优质私募管理人将进一步向头部券商聚集,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行业头部效应逐步显现。证券公司在深耕传统私募领域的同时,加快与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步伐,并进一步强化投资机构客户生态圈建设,布局全业务链综合服务。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顺应市场发展形势,持续打通集团内外部资金、交易、研究、衍生品等资源,打造兴证特色“兴享汇”资金生态圈,加快推进主经纪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主经纪商业务数据赋能体系,致力于为专业投资机构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传统私募基金领域业务竞争力保持领先,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托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续产品数量5396只,排名保持同业第五,再度荣膺第九届中国私募基金英华奖“优秀私募托管券商示范机构”。持牌金融机构产品服务竞争力有所提升,报告期内新增托管公募基金2只,新增数量进入行业前十。数智运营与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业务自动化、风控能力保持同业前列,报告期内再次顺利通过鉴证业务国际准则ISAE3402鉴证,标志着标志着公司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的服务能力、业务质量和内控质量稳定保持在国际认可行业领先水平。
未来展望
公司将进一步聚焦投资机构客户核心需求,切实以客户为中心,强化主经纪商服务体系优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完善集团内部在综合金融服务方面的协同机制,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提升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携手投资人与管理人把握行业变革新机遇。
(3)机构交易服务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市场活跃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发布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场外衍生品交易做出明确规定,为私募基金参与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保障衍生品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及时把握市场节奏,积极优化持仓结构,多措并举控制风险,不断丰富客户类型和产品结构,扩充金融服务产品矩阵,服务客户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做市业务聚焦服务能级提升,积极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通过基金做市、债券做市、北交所做市、科创板做市,为上市基金、交易所债券提供流动性维护市场稳定,并参与高质量建设北交所活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展望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柜台市场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和做市业务三位一体的对客交易服务体系,推动业务持续产品化、区域化、机构化、国际化,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和数字化建设,继续发挥公司协同优势,促进业务稳步提升,以体系化的服务优势打造机构客户全业务链服务生态。
2.投资银行业务
(1)股权融资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在“两强两严”总基调下,资本市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初心使命,进一步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强化投资银行的功能性定位,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高质量发展,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积极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项目甄别、估值定价的核心能力建设。
报告期内,市场股权融资总规模(不含资产类)约1298亿元,同比下降77%,融资家数142家,同比下降62%。其中,IPO上市44家,同比下降75%,IPO融资规模325亿元,同比下降85%。市场新增新三板挂牌112家,其中创新层65家,截止期末督导6142家,其中创新层2167家。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资本市场动态,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半年完成4单股权主承销项目,主承销金额14.81亿元。其中,完成IPO主承销项目2单,家数排名行业第9位。完成新三板挂牌4家,排名行业第4位,持续督导项目133家,排名行业第10位,其中创新层督导61家,排名行业第7位,进一步夯实北交所业务发展基础。公司持续深化区域战略,上半年在浙江地区股权融资项目家数排名区域第3位,在广东地区股权融资项目家数排名区域第9位。此外,公司持续完善投行业务的制度建设,优化业务规范,修订投资行为管理规范、修订预立项和预内核规程,加强业务培训,持续落实廉洁从业,实现业务平稳发展。
未来展望
公司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使命,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牢固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强化功能性定位。利用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等工具,帮助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上市公司更好地发展壮大。公司将锚定“十四五”规划,贯彻落实“集团化办投行”战略和“三维四驱国际化”策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2)债权融资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受利率下行刺激影响,债券市场出现阶段性发行窗口。
2024年上半年全年信用债(不含同业存单)发行规模9.7万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银行间市场增幅高于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规模5.2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公司债发行规模为1.9万亿元,同比下降2%;证券公司ABS承销规模0.5万亿元,同比下降14%。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债权承销业务严守合规底线,推进全业务链联动,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债权承销业务保持稳定发展,债券及资产证券化产品承销数量同比增长18%;公司深耕八闽,积极服务福建省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专业优势,成功助力发行全国首单AA+专精特新科创债及福建省首单数字经济科创公司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ABS行业领先优势,成功助力发行全国首单“中试平台”知识产权ABS项目;积极服务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成功发行全国银行间首单绿色商务写字楼类REITs,有效提升公司绿色创新品牌形象。
未来展望
未来公司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基调,通过集团协同深化区域战略,全面提升业务和区域竞争力;努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专业优势,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持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努力推动绿色债券和绿色ABS业务创新;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严格把控风险,确保合规执业能力保持在行业较高水平。
(3)区域股权交易市场
市场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发展进入转型期,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专精特新型企业受到高度重视。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也迎来发展机遇期。2022年11月,证监会、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专精特新专板、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2023年8月,全国股转公司推出了“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两个机制,为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多元、便捷的路径;2024年4月,新“国九条”再次强调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参股公司海峡股交坚持服务、培育和规范企业的定位,持续深化运营沪深北交易所福建服务基地、福建省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孵化基地及海峡基金港基金云平台,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产品日益丰富、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大力开展“专精特新”专板建设,不断拓宽业务品种,新增知识产权交易资格。报告期内,海峡股交积极创新升级“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其“依托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进一步服务台资企业”服务举措入围福建省委省政府第二批惠台利民新措施新闻发布会,并成为福建省工信厅2024年“惠企政策进百园入万企”服务活动优质合作机构。
未来展望
未来,海峡股交将持续打造“一体两翼”业务框架体系,依托“四大基地”资源优势,发挥福建证券期货业协会投行与投资专业委员会委员作用,进一步夯实以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主体的业务。重点抓“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和“台资板”创新升级,以助力投行与投资生态圈建设为“两翼”,全力构建企业上市培育平台与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服务平台。同时,持续开拓创新双碳背景下的绿色金融业务。
(三)自营投资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权益市场在宏观经济弱复苏背景下整体震荡承压,A股市场在年初因流动性压力出现回撤后有所反弹,但在普遍的谨慎情绪下,市场主要指数特别是中小盘指数均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震荡下行,交易方面主要围绕经济修复预期、债券供需关系及对政策预期的调整而展开,利率债主要品种收益率波动下行,但同时央行亦对下行较快的长期限债券品种进行了多次风险提示。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宽松的背景下,债券市场上半年信用情况较为稳定,但局部行业和区域依然存在负面舆情。
一级股权投资方面,国有资金主导地位持续提升,投资趋势以国家战略性新兴行业为导向。受IP0市场持续收紧影响,投资退出空间进一步收窄,探寻并购、隔轮退等多元化退出方式,精选投资机会,将成为一级股权市场的常态。
经营举措及业绩
1.权益投资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稳健投资、价值投资,严格控制风险,通过优化持仓结构、精选绩优行业、丰富投资策略,降低持仓波动与回撤,相对收益跑赢市场指数和可比基金,取得了较好绝对收益;同时,持续优化投研体系,拓宽研究覆盖范围,有效推进团队建设,保持业务平稳运行。
2.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发挥投研交易优势、精准挖掘高性价比资产,依据市场情况择机稳步扩大低风险资产投资规模,获得了稳定的投资收益,业绩位列可比基金前茅。结合市场信用分化显著、信用违约频发的特征,公司持续开展信用跟踪研究和持仓结构调整,保持高等级品种的较高持仓占比。
3.另类投资业务
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兴证投资开展另类投资业务。报告期内,兴证投资持续聚焦主业、提升专业,深耕福建、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市场,聚焦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及高端制造等优势行业,各项业务实现良好发展,集团协同生态价值不断提升,扎实做好投后管理与退出,内控风险体系不断优化。
未来展望
权益投资方面,公司将进一步锤炼研究能力,整合利用现有优质研究资源,突出研究驱动投资的业务导向;同时动态平衡好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加快多元投资策略的落地实施,在提升策略组合有效性,确保新策略平稳运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降低业绩波动。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公司将在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做好配置节奏的把控,择机稳步做大低风险资产规模,以期创造更多稳定投资收益;严防利率风险,在当前息差极窄、交易拥挤的情况下,做好配置节奏控制、确保收入稳定性,持续加强持仓券的信用风险管理,夯实信用风险防范,保障投资资金安全。
另类投资方面,兴证投资将坚持“深耕产业,投退有序”原则,围绕自有资金使用提质增效目标,以聚焦产业的深度研究为驱动,以退出渠道清晰可行、投资周期合理可控为基本标准,谨慎甄别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的项目开展投资;做深做实投后管理工作,借助内外资源拓展项目退出渠道,加快推进资产盘活赋能,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
(四)海外业务
市场环境
上半年,香港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香港交易所积极推动互联互通机制优化升级,优化互换通、推动沪深港通ETF再扩容,举办首届“香港-沙特资本市场论坛”,促进中国与中东地区互联互通,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市场情绪稍有提振,恒生指数上半年收于17,719点,较年初上涨3.9%。但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性等因素的持续影响,市场整体表现依然相对低迷,上半年港股日均交易额1,104亿港元,同比下降4.5%;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额652.1亿港元,同比下降13.0%,其中,首次公开招股融资总额131.8亿港元,同比下降26.2%。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兴证(香港)金控发挥专业优势,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加速财富管理业务转型,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和全球化的交易市场服务,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并荣获彭博商业周刊财富管理平台杰出大奖;持续增强投行专业能力,巩固债券承销业务优势,上半年完成中资境外债承销105笔,位列彭博中国离岸债券排行榜中资在港券商第8名,并荣获彭博商业周刊债券卓越大奖;自营投资坚持稳健谨慎的投资策略,抓住市场机会,债券投资收益率跑赢市场指数;海外研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持续加强业务赋能,以投研服务为抓手,有效提升机构客户服务质量。
未来展望
未来,兴证(香港)金控将更加紧密融入集团垂直穿透一体化管理体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守住合规底线,严格风险管控的前提下,深入打造国际化专业平台,做实可持续发展业务基础,提升跨境综合业务能力,积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着力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助力我国资本跨境投资,努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风险因素
1.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落实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积极按照外部要求和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架构、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专业的人才队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
公司根据全面性、适应性、有效性原则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全面风险管理覆盖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覆盖所有类别风险,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公司按照《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并经董事会审批后发布实施,用来指导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公司建立由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组成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即董事会及其风险控制委员会、监事会——公司经营管理层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
公司确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即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实施有效自我控制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在事前和事中实施专业的风险管理为第二道防线;审计部门实施事后监督、评价为第三道防线。“三道防线”风险管理治理架构的设计,有效的保证了风险管理权责的制衡与约束,保障了风险管理工作执行的效率与效果。
2.公司经营活动面对的风险及采取的措施
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洗钱风险等。公司通过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优化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风险策略、风险措施、风险流程,培育风险文化,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监测、评估和控制机制,将风险管理贯穿事前、事中和事后,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1)市场风险
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变量的不利变动而使公司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权益类及其他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权益类及其他价格风险是指公司进行的权益类及其他投资因资产价格波动而发生损失的风险。公司的权益类及其他价格风险主要来源于公司涉及证券、商品等的投资交易及融资融券等业务。公司已建立了包含敏感性分析、希腊字母、压力测试等风险指标监控体系,通过每日持仓监控,计算相关指标。当这些指标达到或超过公司所授权的风险限额时,将按照公司相关制度执行处置流程。
利率风险是指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以及公司自营固定收益类投资价格受市场利率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公司的生息资产主要为银行存款、结算备付金、融资类业务融出资金、存出保证金及债券投资等。证券经纪业务客户资金存款和代理买卖证券款币种与期限相互匹配,公司经纪业务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币种与期限结构基本匹配,利率风险可控。公司自营固定收益类投资主要集中于公司债、企业债等投资品种。公司通过久期、基点价值等指标监控利率风险,还通过压力测试机制对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评估。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波动使得相关资产价值变化从而对证券公司的经营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因港股通等业务而承担汇率风险。公司对汇率风险进行持续监控管理。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风险关键性指标体系,通过风险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波动性分析、风险价值(VaR)分析等方法对各类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并跟踪有关风险指标,了解投资组合市值变动的趋势及公司承受的风险状况。公司已经建立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引进了RiskMetrics市场风险计量引擎,以确保公司能准确、及时、完整的评估市场风险。
总体而言,公司市场风险在可测、可控、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市场风险事件。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随着公司业务杠杆增加,公司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现象逐渐增加,公司未来可能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隐患。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流动性风险限额和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公司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流动性风险偏好和外部市场发展变化情况,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跟踪市场变化情况及公司流动性状况,确保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满足监管要求。
公司建立流动性风险报告机制,明确流动性风险报告种类、内容、形式、频率以及报告路径,确保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目前公司已构建了完善的定期资金报告体系,报告内容涵盖货币市场利率情况、市场融资情况、公司筹融资情况、流动性风险限额执行情况、资金预算完成情况、业务资金使用收益情况、同业授信情况以及资金头寸情况等。
公司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融资渠道管理,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已有融资方式包括公司债、次级债、短期债、短期融资券、收益凭证、证金公司转融资、同业拆借、卖出回购等;公司建立优质流动性储备池,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储备资产,监测其变现能力,确保公司能够筹集或变现足额的资金应对在正常和压力情景下出现的资金缺口。同时做好日间流动性管理,确保具有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
公司建立流动性风险应急机制,定期不定期做好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和测试,不断更新和完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公司可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流动性需求。
公司已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公司能够准确、及时、持续地计量、监测公司的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等指标。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公司能够及时应对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此外,公司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防范流动性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无法履约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经纪类业务信用风险,即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及期货交易,若没有提前要求客户依法缴足交易保证金,在结算当日客户资金不足以支付交易所需的情况下,或客户资金由于其他原因出现缺口,有责任代客户进行结算而造成的损失;二是债券投资的违约风险,即所投资债券之发行人出现违约、拒绝支付到期本息,导致资产损失和收益变化的风险;三是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方不能履约而造成公司承受损失的风险,公司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场外衍生品业务;四是融资类业务风险,即客户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期足额偿还负债所造成的损失,其中融资类业务是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等业务的统称。
针对经纪类业务信用风险,公司在代理客户进行的证券交易时均以全额保证金结算,以有效防范经纪类业务结算风险。针对客户进行的债券正回购业务,公司对申请开展该项业务的客户资质进行严格要求,控制客户交易额度以及标准券使用率、回购放大倍数等风控指标,并安排专人实时监控,出现风险及时与客户联系解决。报告期内,公司经纪类业务无重大信用风险事件。
针对债券投资的违约风险,公司制定债券池管理办法,建立内部评级模型并根据内部评级制定发行主体、债券入池标准,公司投资信用债需经过严格的入池审批流程;公司对债券池进行动态维护,对于信用资质恶化的主体及债项及时调出债券池并处置相关持仓。公司加强持仓债券负面舆情监控,建立沟通机制,对负面事件及时进行风险预警,以防范化解债券违约等重点风险。此外,针对债券投资的集中度风险,公司建立完善风险限额指标体系,从主体、行业等维度进行集中度管控。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债券存在违约的情形,公司已视情况采取司法诉讼、财产保全等风险处置措施。
针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公司搭建交易对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业务范围、信用风险敞口计量规则、授信管理、监控及报告等管控要求。公司规范交易对手分类及授信标准,细化授信审查要求及审批流程,基于交易对手信用资质设定授信额度,并对交易对手授信及敞口的集中度风险进行多层级风险限额指标监控。针对场外衍生品业务,公司通过规范保证金计量规则、明确盯市追保操作流程等方面加强交易对手保证金管理。报告期内,未出现交易对手违约事件。
针对融资类业务信用风险,公司实行分级授信审批机制,根据项目要素及授信金额适用不同的授信审批流程,逐级上报有权决策机构进行审批,谨慎判断客户的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并严格控制客户的授信额度;公司持续完善证券池管理机制,除通过股票基本面指标分析、流动性指标分析、历史价格等设置模型方法外,亦会根据市场变化、负面舆情等情况对证券池进行动态调整;存续期管理方面,公司针对股票质押业务建立贷后管理机制并根据风险大小对各项目进行分类管理;针对融资融券业务、保证金融资等业务建立盯市监控机制,对客户账户资产及负债情况逐日盯市监控并开展压力测试等定量分析,关注客户维保比例不足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于客户违约情形,公司通过场内强制平仓、协商处置、司法处置等各项措施化解风险;集中度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融资类业务限额指标体系,严格控制业务总量、单一客户及单一证券集中度风险;公司已搭建同一客户管理体系,对同一客户各类融资业务敞口进行集中管理,防范信用风险敞口过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融资类业务存在客户违约的情形,已通过司法诉讼、与客户协商或按协议约定进行违约处置,妥善化解风险。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为防范操作风险,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本集团的操作风险点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逐步完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有效地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公司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逐步推进操作风险与控制的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监测、风险事件与损失数据收集等工具的实施,并通过系统化工具的应用不断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的效率及效果。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提升了操作风险管理工具集团化应用的程度,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证券经营机构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证券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声誉风险管理机制,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对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声誉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和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司声誉及品牌形象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声誉风险系统本地化部署,进一步落实声誉风险相关培训,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报告期内,公司整体舆情平稳,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6)洗钱风险
洗钱风险包括洗钱、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风险。
为了防范洗钱风险,进一步提升洗钱风险管理能力,公司持续强化反洗钱合规文化建设,在法人治理层面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反洗钱工作职责,设立反洗钱领导小组及反洗钱工作小组,建立不同层次的洗钱风险报告制度,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层加强对反洗钱工作的监督管理与工作部署,提升集团各单位反洗钱履职的合规性与有效性。
公司建立健全洗钱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将反洗钱管理要求嵌入各业务流程;有效履行客户尽职调查、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名单监控、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等各项反洗钱法定义务;加强对新业务、较高风险领域的洗钱风险评估与管理,以数智化转型为推动力,加强数据治理与穿透监测能力,提高反洗钱系统“智控”水平;持续夯实反洗钱基础合规工作,形成常态化自查自纠工作模式,实施源头治理与风险管控;通过反洗钱培训与宣传,强化全司人员及社会公众的反洗钱知识水平与责任意识,加强反洗钱人才队伍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洗钱风险事件。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业务体系不断深化,客户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公司持续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与大机构业务双轮驱动业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强化大机构业务与大财富业务的双向赋能,推动实现专业优势与资源禀赋的深层次融通。报告期内,公司客户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机构服务业务持续做优,综合研究水平保持行业前列,分仓收入排名稳居行业前十,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保持优势,大投行业务竞争力稳中有升;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稳步推进,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固定收益类产品供给持续丰富,投顾队伍建设、平台化拓客扎实推进,产品代销收入保持行业前十,兴证全球基金养老产品Y份额管理规模保持行业前三。
(二)分公司加速推进战略转型工作,持续提升区域平台价值
公司高度重视区域综合经营平台的战略重要性,强调自上而下赋能分公司做大做强,在合规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业务承揽职责下放分公司、客户和人才等业务资源下沉分公司;各地分公司着重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区域深耕工作,在协同总部部门落实“双轮联动”发展要求的同时,以客户为中心,深度践行资产配置和差异化服务理念,整合集团资源创造客户价值,为财富管理客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为机构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
(三)集团业务协同进一步深化,一体化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公司持续强化集团协同顶层机制建设,持续营造集团内生高效协同环境,聚焦核心主业、突出重点,坚持效率优先,优化协同标准,注重协同提质增效,通过集团协同充分挖掘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提升客户综合创收及服务成效。集团合规、风控、运营、授权等方面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有效建立,总部对子公司、分公司的垂直穿透管理不断强化,各项基础制度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为业务的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综合研究转型深入推进,研究赋能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
公司积极应对行业发展变革,坚定推进从卖方研究向综合研究转型,加强深度研究和专题研究,前瞻性判断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获得市场高度评价;坚持研究驱动,研究协同赋能服务体系不断丰富,产研融合、投研联动业务路径持续创新,研究综合效益转化能效进一步提升;聚焦政策要点,围绕“五篇大文章”,扎实推进智库研究高质量发展,参与重点课题项目,与外部权威机构达成多项绿金课题合作,获得广泛认可,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
(五)“三增三降”策略稳步推进,自有资金投资交易业务转型稳步发展
公司坚持中性偏稳健的风险偏好,在保持传统方向性投资能力优势的同时,积极向对客投资交易服务转型,推动盈利模式多元化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公司明确自有资金投资交易业务“三增三降”原则,即增大投资交易业务资产总规模、增加投资收益规模、增强对客交易能力,降低投资交易业务风险与收益波动、降低方向性权益类投资资产规模、降低资产之间相关性,报告期内“三增三降”成效进一步显现,资产配置得到持续优化,投资交易业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六)数智化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应用成效加快显现
公司坚持“数智兴证”发展愿景,聚焦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围绕财富管理、机构服务、经营管理、风险管理、运营管理、数智基建六大领域体系化推进“客户为中心、平台为载体、数智为引擎”的数智化建设,数智化建设程度与能力不断提升;聚焦降本增效,不断以金融科技深化赋能公司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两大数字服务品牌“兴证知已”和“兴证智达”亮相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紧跟监管趋势运用金融科技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赋能合规从业管理及异常交易监测,科技内控持续深化;集团数据治理体系建设趋于成熟,数据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数据应用和创新应用能效持续释放;不断提升科技精益化管理水平和研发效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增强。
(七)合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升级
公司不断完善合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深入贯彻集团一体化管理理念,狠抓集团合规垂直穿透管理“最后一公里”,完善洗钱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强化高风险和重点业务领域合规管理,优化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管理和投资行为管理,健全“不敢、不能、不想”违规的长效机制,夯实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合规根基。公司构建与一流证券金融集团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坚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巩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把严防严控风险作为生命线;持续提升风险管理在巩固核心业务、拓展创新业务、保障重点区域业务方面的赋能作用,强化风险管理主动作为意识和前端管理意识,践行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推动业务创新发展的管理思路,提速风险管理数智化建设进程,打造集团风险管理全资产全客户垂直穿透及集中统一的数智化风控体系。
(八)党建工作高质量稳步推进,人才队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公司突出党建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福建省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巩固深化“党委统一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纪委和监事会依法依规独立监督、经营管理层授权经营”的有效制衡协调发展的上市公司治理体制机制;积极配合省委巡视工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全面推进党建与纪检工作提质增效;报告期内荣获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人民金融·以学铸魂建新功”主题案例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以及2023年度福建省机关党建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公司建立匹配公司发展的人才战略,不断提升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构建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组织架构,持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集团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全力把握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态势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政策机遇,全力以赴、锐意进取,聚焦“客户量质提升、特色能力建设、资产配置转型、数智化赋能”四大攻坚战,优化进阶发展路径,深化加强生态圈建设,着力打造区域竞争力,持续升级专业能力,不断筑牢风控屏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报告期内,集团资本实力保持增长,经营管理体制不断优化,新发展格局持续巩固,专业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稳中有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成果丰硕,品牌形象和集团软实力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方面...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集团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全力把握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态势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政策机遇,全力以赴、锐意进取,聚焦“客户量质提升、特色能力建设、资产配置转型、数智化赋能”四大攻坚战,优化进阶发展路径,深化加强生态圈建设,着力打造区域竞争力,持续升级专业能力,不断筑牢风控屏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报告期内,集团资本实力保持增长,经营管理体制不断优化,新发展格局持续巩固,专业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稳中有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成果丰硕,品牌形象和集团软实力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加强全财富业务链条协同机制,构建兴证财富投顾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陪伴服务新模式,聚焦基础客户搭建“大平台、小前台”财富管理线上服务体系,并持续推进家族财富办公室服务体系建设,客户规模进一步增长;持续完善机构经纪业务服务体系,对重点机构客户的综合服务覆盖能力不断增强,券商交易结算领域保持先发优势;产品生态持续丰富,代销金融产品领域稳居行业前十;公募基金不断探索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并在公募FOF、个人养老金产品管理等领域保持优势;券商资管受托管理资产规模保持增长,并获批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多元化募资模式实现突破,管理规模快速增长。机构综合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机构客户服务体系,推动机构客户朋友圈高质量扩容,股权融资业务积极布局注册制改革新机遇,深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融资规模和业务收入稳居行业前列;债券融资业务保持福建区域的压倒性优势地位,并积极推进绿债、乡村振兴债、创新创业债、科创债等品种发行;证券研究业务创收创誉水平稳定在行业第一梯队,并在产业研究、智库服务和绿色金融研究等领域不断拓展;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保持竞争优势,期末存续托管证券类私募投资基金产品数量行业领先。证券投资业务方面,持续坚持价值投资,投资管理能力长期稳定在业内前列,并稳妥布局场外衍生品业务,业务规模稳步提升;另类投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投资规模进一步增长。国际化布局方面,新加坡子公司正式开业,国际化业务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此外,公司在文化建设、投资者教育等社会责任领域亦获高度认可。
(一)财富管理业务
1.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
市场环境
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稳步推进。报告期内证券市场交易活跃度保持平稳,证监会发布《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为证券公司规范开展证券经纪业务进一步提供制度保障;长期来看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长,中长期资金有望加速入市,资本市场居民财富“管理者”的任务清晰明确,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空间依旧广阔。根据沪深两市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等机构统计数据,2023年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额479.99万亿元,同比下降3.1%;截至2023年末,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数据,以单边计算,2023年全年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85.01亿手,累计成交额为568.51万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5.6%和6.3%。
经营举措及业绩
在证券经纪业务领域,公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持续完善客户分类分级的服务体系,有效提升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聚焦客户的综合化需求,积极拓展财富管理业务价值链。不断优化机构经纪业务服务体系,对重点机构客户的综合服务覆盖能力不断增强;持续丰富“六位一体”上市公司财富管理服务体系,为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和员工提供员工激励、股东增减持、上市公司回购、信用融资和资产配置等需求场景的一站式定制服务;打造兼具投资研究、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能力的投资顾问团队,构建兴证财富投顾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陪伴服务新模式;加快构建“大平台、小前台”财富管理线上服务体系,聚焦中小投资者账户、产品、交易、资讯的多元服务需求,持续深耕服务内容化、内容数字化、数字资产化、资产价值化。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布数据,2023年公司股票基金交易总金额6.69万亿元,母公司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17.25亿元。
在金融产品销售业务领域,以买方思维与资产配置为导向,打造“精而全”的高质量产品矩阵,全面提升产品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复杂且个性定制化的产品配置需求。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总保有规模保持平稳,产品保有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2023年度代销机构公募基金保有量规模前100强榜单,截至2023年末公司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438亿元,在证券公司中名列前茅。母公司全年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4.13亿元。
在融资融券业务领域,公司建立“5+27”业务推动服务体系,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借助金融科技赋能,不断优化客户服务体系,为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提供差异化、综合化服务,推动两融业务稳健发展。截至2023年末,公司融资融券期末余额281.09亿元,较年初增长4.25%。
在股票质押回购业务领域,公司聚焦战略客户综合性金融服务需求,积极发挥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协同效应。截至2023年末,公司股票质押业务规模15.0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7%;根据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公司自有资金融出规模13.5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9%,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53%。
在期货经纪业务领域,集团控股子公司兴证期货立足机构经纪主业,坚持“机构、财富、协同”三大发展路径,积极布局发力,持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强化机构客户覆盖。发挥专业和区域服务优势,紧跟新品种上市步伐,以福建地区企业为重点,推进产业客户服务,以新作为服务新福建建设。截至2023年末,兴证期货期末客户权益309亿元。
未来展望
公司将切实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借助金融科技,构建全渠道获客生态圈,持续深化总部集约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精准化对客服务能力,推动做大做优公司基础客群规模;推进财富管理业务队伍转型,大力推动投顾服务专业化水平和客户服务体系精细化程度提升,实现以资配能力为核心的财富管理转型;打造数据驱动的财富客群经营及展业新模式,强化科技与业务、服务三者的超融合,通过系统化与数智化的场景体验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与效率,深化综合金融服务全链条价值挖掘与集团全业务链联动,构建具有兴证特色的财富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推动财富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
2.资产管理业务
(1)券商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在“一参一控一牌”政策的指导下,证券公司积极把握居民资产入市下公募市场的发展机遇,不断完善公募牌照布局。报告期内,多家券商设立资管子公司并递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申请,亦有多家券商正式获批公募基金牌照。除在公募基金行业进行布局外,券商资管不断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主动管理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末,证券行业受托管理资产规模8.83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集团全资子公司兴证资管获批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加速公募业务布局;积极响应集团双轮联动发展战略,强化“固收+”策略,夯实固收产品基本盘;进一步深化金融生态圈建设,加强内外部销售渠道建设;不断推动产品创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理财需求。截至2023年末,兴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资金总额843.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
未来展望
未来,兴证资管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聚焦投研能力和业绩竞争力提升,以获取公募牌照为契机,尽快推进展业验收和产品发行,快速做大公募基金规模;进一步夯实固收业务基础,强化固收理财产品对集团客户资产配置的重要补充作用,构建固收、权益、创新、大类资产配置等各条线互补发展的综合产品体系。
(2)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公募基金行业呈现总量增长、新发低迷、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波动较大等特点,资金偏向稳健型产品。与此同时,公募基金行业费改拉开序幕,投资者持有成本下降,为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也对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27.6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集团控股子公司兴证全球基金始终以“基金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经营原则,通过良好的主动管理能力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回报。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2023年末,兴证全球基金旗下权益类、固收类基金过往十年加权平均收益率均位列行业前五,并连续三年荣获固定收益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在持续强化投研核心优势的同时,兴证全球基金不断探索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理财需求。报告期内,兴证全球基金公募FOF管理规模保持行业第一,养老基金Y份额规模位居行业第二,并稳步推进QDII业务、公募REITs业务等新业务线。截至2023年末,兴证全球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6,079.44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5,615.29亿元。
未来展望
未来,兴证全球基金将继续立足于“为持有人创造价值”,坚持以主动管理为核心,持续丰富和完善多元业务体系,坚持对各业务线进行战略性培育,以抵御市场波动,保持市场竞争力。不断强化投研综合实力,持续加强“投研一体化”建设,巩固并提升投资管理能力。积极响应公募基金行业各类改革举措,打造客户驱动的解决方案,持续提升营销服务能力,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做好投资者教育与陪伴工作,持续改善投资者持有体验。
(3)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中,国内私募股权市场整体延续调整态势,在募资端,人民币基金成为市场主流,国资是人民币基金的最主要出资方,但资金“网格化”问题对募资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新募集基金规模同比有所下降;受IPO放缓、二级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一级市场投资趋冷,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同比有所下降,半导体、电子设备、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等领域相对活跃。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集团全资子公司兴证资本依托母公司综合金融优势,发挥专业能力,大力推进股权基金管理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兴证资本管理规模逆势增长超过30亿元,净增加额排名行业前列;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公司首支百亿母基金“黄河流域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首单Pre-REITs基金“济高兴业创新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首单招商基金“德清兴证股权投资基金”顺利落地;专业能力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兴证资本荣获清科创业“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100强”等十余项业内重量级奖项,其中“专精特新”系列基金成功入选“2023年福建省科创金融十大案例”。
未来展望
未来,兴证资本将进一步加大与政府机构、企业等出资方的合作力度,积极结合客户需求创新业务模式,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同时,持续聚焦科技智能、医疗健康、碳中和及先进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挖掘优质产业项目资源,积极为被投企业赋能,充分发挥私募股权投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二)机构服务业务
1.研究与机构服务
(1)研究服务业务
市场环境
随着居民财富持续增长,各类金融资产依然是承接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机构投资市场规模仍有持续增长空间,对机构研究服务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报告期内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长远来看,券商研究所以研究换取佣金的传统收入模式将会受到影响,有望引导卖方研究业务回归研究本源,研究业务综合化转型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研究实力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分仓佣金收入市场竞争力保持优势。公司在行业主流评选中连创佳绩,荣获第二十一届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三名,连续第八届蝉联该奖项前五。与此同时,综合研究转型不断深化,持续创新产研融合、投研联动等业务赋能模式,研究综合效益转化能力不断提升。智库研究加快发展,兴证智库正式获批福建省重点智库,作为首批八家入选单位之一入选上海市政协协商议政咨询智库单位,多项申报课题获中证协及政府部门重点课题立项。探索高层次绿色研究合作再上新台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举办中国“双碳”投资论坛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投资者地图中国篇二期成果发布会,并在多个权威平台发表研究成果,积极参与ESG相关标准的研讨工作,并荣获第二十一届新财富“最佳ESG实践研究机构”第三名。
未来展望
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研究业务向综合研究转型,强化扎实稳健、富于前瞻的研究特色,发挥重点行业研究优势,力求率先开拓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协同业务模式,进一步释放研究赋能的经济效益。聚焦高层级智库服务,继续探索高层次绿色研究合作,做好兴证研究品牌建设,持续输出高质量研究成果,致力于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对募资门槛、投资策略、衍生品交易等作出详细规范,引导私募管理机构高质量发展;目前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行业头部效应逐步显现,大中型优质私募管理人向头部券商聚集,预计未来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机构客户生态圈建设和全业务链综合服务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顺应市场发展形势,重点关注私募客户多样化业务需求,积极整合交易、托管外包、研究、销售、衍生品等各业务条线资源,为私募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继续深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的同时,不断强化主经纪商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寻求与公募基金及各类持牌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持续做大做优客群。报告期内,公司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创收基本稳定,期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续产品数量5578只,保持同业第五,年度新增持牌金融机构产品数创历史新高,公募基金业务储备充足,业务自动化、风控能力保持同业前列。同时,公司开启“兴享汇”资金生态圈建设,以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为切入口,持续打通、链接集团内外部资源,激活业务机会;正式发布集合投研服务、托管外包、资产管理、衍生品、投行等业务资源与专业能力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兴证智达”,主经纪商服务体系建设初显成效。
未来展望
公司将进一步聚焦投资机构客户核心需求,以打造“兴享汇”资金生态圈为重要抓手,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强化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主经纪商服务体系,携手投资人与管理人把握行业变革新机遇。
(3)机构交易服务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机构交易业务发展扰动因素增多,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扩张下,以场外衍生品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进一步发展,对券商用表能力、客户储备、风控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是证券公司去方向转型的重要抓手。报告期内,证监会就《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两次公开征求意见,以确保衍生品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为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业务发展与客户需求,通过多客户、多资产、多业务布局,推动以场外衍生品为代表的对客交易业务走向策略化、定制化、增值性的业务赋能路线,不断丰富业务产品结构,积极推进创新业务模式落地,持续提升对客投资交易服务能力和资产抗风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获批商品期货及期权做市业务资格、股票期权做市业务资格,获准在沪深交易所开展债券做市业务,作为市场首批开展科创板和北交所做市业务的券商之一,公司荣获2023年上交所先锋科创板股票做市商和北交所先锋做市商称号,沪深交易所上市基金做市获评A级,做市业务平稳运行,做市品种持续拓宽。
未来展望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柜台市场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和做市业务三位一体的对客交易服务体系,推动业务持续产品化、区域化、机构化、国际化,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和数字化建设,继续发挥公司协同优势,促进业务稳步提升,以体系化的服务优势打造机构客户全业务链服务生态。
2.投资银行业务
(1)股权融资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对券商进一步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提出更高要求,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扮演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桥梁的作用,应更好服务企业融资需求、服务实体经济。报告期内,为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规模有所下滑。报告期内,市场股权融资总规模约9,705亿元,同比下降34%,融资家数758家,同比下降17%;其中IPO融资规模约3,565亿元,同比下降39%,融资家数313家,同比下降27%;再融资额6,140亿元,同比下降31%,融资家数445家,同比下降7%。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资本市场动态,股权融资业务多项指标排名进入行业前十。全年完成16单股权主承销项目,主承销金额99.51亿元。其中,完成IPO主承销项目7单,主承销金额58.60亿元,科创板和创业板IPO保荐上市家数均位居行业第8。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项目2单,其中长江通信并购是全面注册制改革后主板首单并购及配募项目。新三板期末持续督导家数143家,其中督导创新层企业60家,行业排名第6位。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区域战略,进一步强化核心区域市场竞争力,在福建省内保持竞争优势,主承销项目数量排名第一,在北上广深江浙等核心经济圈的竞争力排名提升明显,其中在上海地区股权融资总额、广东地区IPO融资额排名跻身区域前十。此外,公司深入贯彻行业战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专业领域,报告期内保荐了绿通科技、英方软件、威士顿、阿莱德等项目,TMT行业融资额及融资家数进入行业前十。公司股权融资业务表现屡获业界认可,报告期内,荣获第十六届新财富最佳投行评选“最具潜力投行”“最佳践行ESG投行”“最佳再融资投行”“最具创造力项目”,在2023中国证券业君鼎奖评选活动中获评“中国证券业全能投行君鼎奖”“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君鼎奖”,并获得福建省金融机构服务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保荐机构一等奖等荣誉。
未来展望
公司将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使命,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进一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夯实基础,修炼内功。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深化三维四驱策略,持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以务实稳重的工作作风、敬业认真的执业态度和专业到位的业务水平,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2)债权融资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在趋势回暖的带动下实现小幅增长。2023年全年信用债(不含同业存单)发行规模19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交易所市场恢复情况优于银行间市场,公司债发行规模为3.86万亿元,同比上升25%;证券公司参与的ABS发行规模1.39万亿元,同比上升8%;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规模8.88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债权承销业务严守合规底线,以持续提升业务竞争力为导向,推进全业务链联动,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公司全年完成各类债券承销371只,同比增长41%,承销规模1331亿元,同比增长20%;ABS方面完成项目承销68只、同比增长28%,实现承销规模335亿元、同比增长23%,首次跻身行业前十;ABS管理人规模341亿元、同比增长14%,稳固保持行业前十地位。保持福建区域债权融资业务核心竞争优势,市场份额稳居区域第一;持续推动创新业务发展,成功助力发行全国首单海峡两岸融合可持续挂钩公司债券、全国银行间首单绿色商务写字楼类REITs、全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首单知识产权ABS、福建省首单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及山东省首单Pre-REITs基金等多只“首单”项目,持续打造公司创新品牌形象。
未来展望
未来,公司将通过集团协同深化区域战略,把牢传统业务存量市场基本盘,全面提升业务和区域竞争力;加强债券创新品种挖掘,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积极丰富收入结构,拓展多元业务创收,实现业务新增长点;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严格把控风险,继续保持合规执业能力维持在行业较高水平。
(3)区域股权交易市场
市场环境
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畅通资本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区域枢纽,近年来在打造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促进提升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协调性,促进统一大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22年11月证监会、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2023年8月全国股转公司推出了“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两个机制,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为四板市场上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多元、便捷的路径,三、四板市场间的对接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参股的海峡股交依托沪深北交易所福建服务基地和福建省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孵化基地等“四大基地”资源优势,以进一步深化从“交易”向“服务”转型发展为重点,强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不断建立健全区域性股权市场业务、产品等基础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企业产融对接综合融资服务水平,着力加强企业上市培育服务工作力度,创新升级区域性股权市场“绿色”和“台资”两张特色牌。报告期内,“海峡股交台资板创新升级”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中,正式上升为国家政策措施之一;海峡股交“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入围中国证监会第二批区域性股权市场备案名单。
未来展望
未来,海峡股交将持续打造“一体两翼”业务框架体系,依托“四大基地”资源优势,发挥福建证券期货业协会投行与投资专业委员会委员作用,进一步夯实以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主体的业务,重点抓“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和“海峡股交台资板”创新升级,以助力投行与投资生态圈建设为“两翼”,全力构建企业上市培育平台与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服务平台,并持续开拓创新双碳背景下的绿色金融业务。
(三)自营投资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权益市场在宏观经济弱复苏背景下震荡波动,A股市场在年初经历一段时间企稳回升后,主要指数均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下行,交易方面主要围绕经济修复进程及对政策预期的调整而展开,利率债全年走势有所波动,但主要品种收益率中枢下移、同时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特征明显。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宽松的背景下,债券市场全年信用情况较为稳定,但局部行业和区域依然存在负面舆情。
一级股权投资方面,国资LP和机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股权投资向硬科技行业转移的趋势更加突出,主要聚焦于IT及信息化、制造业、医疗健康。IPO政策收紧,对一级股权市场的退出加重了考验,探寻并购、隔轮退、投资优中选优,将成为一级股权的新常态。
经营举措及业绩
1.权益投资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稳健投资、价值投资,严格控制风险,通过优化持仓结构、精选绩优行业、丰富投资策略,降低持仓波动与回撤;同时,持续优化投研体系,拓宽研究覆盖范围,有效推进团队建设,保持业务平稳运行,相对收益跑赢市场指数和可比基金。
2.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发挥投研交易优势、精准挖掘高性价比资产,依据市场情况择机稳步扩大低风险资产投资规模,获得了稳定的投资收益,业绩位列可比基金前茅。结合市场信用分化显著、信用违约频发的特征,公司持续开展信用跟踪研究和持仓结构调整,保持高等级品种的较高持仓占比。
3.另类投资业务
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兴证投资开展另类投资业务。兴证投资坚持“聚焦主业,提升专业”的经营方针,深耕福建区域市场,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聚焦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国家战略机遇性行业,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股权投资成果丰硕,投资能力获同业认可,报告期内荣获投中网2023年“中国最佳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有限合伙人TOP20”“最佳国资投资机构TOP100”等奖项。
未来展望
权益投资方面,公司将进一步锤炼研究能力,整合利用现有优质研究资源,突出研究驱动投资的业务导向;同时动态平衡好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加快多元投资策略的落地实施,在提升策略组合有效性,确保新策略平稳运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降低业绩波动。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公司将在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做好配置节奏的把控,择机稳步做大低风险资产规模,以期创造更多稳定投资收益;严防利率风险,在当前息差极窄、交易拥挤的情况下,做好配置节奏控制、确保收入稳定性,持续加强持仓券的信用风险管理,夯实信用风险防范,保障投资资金安全。
另类投资方面,兴证投资将坚定不移聚焦主责主业,坚持走资本集约型投资发展道路,追求更加精细化、高质量、精准性投资,珍惜市场机遇与环境,“以终为始”,聚焦新质生产力的投资;加强主动退出意识,借助集团内外部资源全面拓展退出渠道,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良性循环及高质量发展。
(四)海外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香港资本市场整体表现低迷。一级市场股权集资总额1,507亿港元,同比下降41%,其中,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463亿港元,同比下降56%。恒生指数年末收于17,047点,较年初下降13.8%。港股日均交易额1,050亿港元,同比下降16%。尽管市场整体表现较弱,但香港作为中国内地和世界“超级联系人”的地位不变。报告期内,香港交易所有效推动互联互通机制优化升级,并推出互换通和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领先地位。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兴证(香港)金控继续深耕香港市场,发掘专业优势,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完成财富管理业务机制体制升级,金融产品代销业务实现突破,并荣获彭博商业周刊财富管理平台杰出大奖;搭建大销售交易平台,实现内部销售资源整合,全面提升机构客户销售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投行专业能力,巩固债券承销业务优势,并积极探索绿色金融领域,助力16家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坚持稳健谨慎的投资策略,有效把握市场机会,自营投资收益率跑赢市场指数;海外研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新财富、水晶球奖等主流评选中连续获得最佳海外研究第一名,并持续加强业务赋能;报告期内完成新加坡子公司设立,国际化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
未来展望
未来,兴证(香港)金控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贯彻落实“双轮联动”战略,深入打造国际化专业平台,做实可持续发展业务基础,形成内外发展的良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守住合规底线,严格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切实发挥海外业务国际化专业平台的作用,形成可持续增长的稳定盈利能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的证券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与波动性特点,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资本市场表现和监管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在此背景下,证券行业也向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迈进。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未来,资本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场所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证券行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证券公司将进一步回归行业本源,提升专业能力,补齐功能短板,走规范化、专业化、集约化、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证券金融集团,为境内外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按照客户群体及业务属性的不同,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财富管理业务、机构服务业务、自营投资业务、海外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包括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其中,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是指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包括代理客户买卖股票、基金、债券、期货及期权等交易服务、金融产品销售、基金投顾、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股权激励行权融资等多元化服务;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为客户提供各类证券资产管理、基金资产管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等服务。
机构服务业务包括研究与机构服务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其中,研究与机构服务业务包括为各类机构客户提供证券研究与销售交易服务、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机构交易服务等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财务顾问、中小微企业融资、区域股权市场服务等业务。
自营投资业务是在价值投资、稳健经营的前提下,从事股票、债券、衍生品、股权、另类等多品种自有资金投资交易业务。
海外业务主要是通过全资子公司兴证(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开展环球证券及期货经纪、机构销售与研究、企业融资、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私人财富管理等业务。
公司主要围绕上述主营业务展业,通过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取各类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及自营收入等。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业务高质量稳步发展,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公司持续深化双轮驱动核心业务体系,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双轮联动和数智化建设,锻造全业务链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机构业务方面,公司不断提升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直接融资服务能力,积极服务各类企业实现境内外直接融资,同时深入构建机构客户服务生态,研究、托管等业务保持行业优势,大销售能力持续提升,机构客户生态圈进一步拓展;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公司持续做强财富管理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能力,产品代销等业务优势保持稳固,个人养老金、基金投顾、家族财富等新业务落地成效显著,财富管理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兴证财富品牌建设持续深化。
(二)分公司持续深化落地转型工作,区域平台价值进一步发挥
公司稳步推进区域综合经营平台建设工作,围绕“1+3+N”的分公司布局体系以及“双轮联动”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各地分公司区域深耕优势,挖掘重要客户资源并动态跟进业务信息,有效整合集团资源并组织专业服务队伍满足客户服务需求,通过做好、做实长期跟踪维护工作,提升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效果。
(三)集团业务协同进一步深化,一体化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公司持续强化集团协同顶层机制建设,营造集团内生高效协同环境,聚焦核心主业、突出重点,坚持做实分公司区域客户服务主体责任,不断强化业务单位赋能,注重协同提质增效,促进集团客户综合服务协同总量和占比提升。集团合规、风控、运营、授权等方面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有效建立,总部对子公司、分公司的垂直穿透管理不断强化,各项基础制度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为业务的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综合研究转型持续深化,兴证研究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强
公司持续推进研究业务向综合研究转型,研究综合效益转化能力持续增强。持续升级研究产品与服务体系,前瞻性研判结构性行情机会,研究实力获得市场广泛认可,排名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充分发挥研究优势,不断创新产研融合、投研联动成功路径,丰富协同赋能业务模式,助推集团各条线业务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智库研究发展,品牌影响力再上新台阶;积极开拓绿色研究高水平合作,在多个权威平台发表研究成果,有效提升兴证绿金品牌价值。
(五)自有资金投资交易业务转型加快推进,自营业务发展双向发力
公司坚持中性偏稳健的风险偏好,在保持传统方向性投资能力优势的同时,积极向对客投资交易服务转型,致力于构建自有资金投资交易业务新型体系以及科学完善的现代投资银行投资决策和风控体系。公司贯彻“三增三降”原则,坚持优化资产结构,提升对客投资交易服务能力,提高投资收益稳定性和资产抗风险能力,强化集团自有资金投资类资产一体化管理,同时发挥投资能力优势,在合规前提下深化集团自有资金投资交易业务与其他业务板块的协同联动。
(六)数智化建设体系化推进,科技赋能成效持续释放
公司始终秉承“数智兴证”发展愿景,以“强保障、超融合、促发展”为目标,围绕财富管理、机构服务、经营管理、风险管理、运营管理、数智基建六大关键领域,全面布局以客户为中心、平台为载体、数智为引擎的集团数智化建设。数智赋能对客服务迈入全新阶段,数字服务品牌“兴证知己”和“兴证智达”正式发布,数智支撑经营管理提质增效,推动风险垂直穿透管理体系日趋完善,运营服务效率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探索行业技术共建与前沿科技创新,荣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等权威奖项。
(七)合规管理效能不断提升,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升级
公司持续完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不断优化事前合规审查咨询、事中密切跟踪监测、事后检查整改规范的全流程管控机制,进一步强化重点业务和重点领域的精细化合规管理,深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垂直穿透管理,激发各单位合规经营内生动力,全面铸牢集团合规风险防线。公司构建与一流证券金融集团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升风险管理在巩固核心业务、拓展创新业务、保障重点区域业务方面的赋能作用,强化风险管理主动作为意识和前端管理意识,践行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推动业务创新发展的管理思路,提速风险管理数智化建设进程,打造集团风险管理全资产全客户垂直穿透及集中统一的数智化风控体系。
(八)党建工作扎实稳步推进,人才队伍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公司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2023年,公司在行业文化建设评估中获评A类AA级最高评价,并荣获2023年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调研成果一等奖、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首届“福建慈善奖”等多项荣誉。公司还建立匹配公司发展的人才战略,不断提升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构建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组织架构,培育一流人才队伍,持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截至2023年末,集团资产总额2,736.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29%;净资产609.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7%;归属母公司净资产563.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6%。2023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6.27亿元,同比下降0.30%,实现净利润26.68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0.19%和25.51%。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落地,“活跃资本市场”相关举措逐步落实,证券行业平稳发展。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的指引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也变得日益重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资本市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系的重要部分,在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注册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和监管安排,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引资金“活水”灌溉优质市场主体,使得资本市场作用更加高效,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更加畅通。
目前证券行业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主要面临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在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背景下,投行业务竞争或将日趋激烈。2023年8月底,为加强逆周期调节、维护一二级市场平衡发展,证监会进一步优化了IPO和再融资的监管安排,注册制实施以来证监会和交易所坚持从严审核,优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对申报企业和中介机构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在股权融资阶段性放缓和从严监管的背景下,具有定价、风控优势及较强综合服务能力的券商有望脱颖而出,投行业务马太效应或将持续加强;二是在全面推进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降低投资者投资成本的背景下,券商财富管理业务模式或将发展变化。在系统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和印花税、调降融资业务保证金比例等政策影响下,证券行业经纪、两融业务佣金费率或将下行,但整体来看居民资产配置由非标转标的方向不变,券商和公募基金公司针对财富管理业务或将迎来新的合作范式,财富管理转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三是在“培育一流投资银行”背景下,券商行业的并购重组浪潮或将重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证监会也表示“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目前证券行业业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白热化,政策倡导下行业供给侧改革或将加速。
结合资本市场情况及行业发展趋势,展望2024年,一方面,证券行业将继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线,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全面提高自身承揽、保荐、定价、风控能力,压实“看门人”责任。另一方面,证券行业将以客户为中心,加快构建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两大核心业务体系,提升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分别以买方投顾和客需型业务为切入点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适时通过外延式并购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
(二)公司发展战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下,兴业证券提出了“建设一流证券金融集团”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要把公司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资本实力,一流的风险管理能力,一流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一流的人才和优秀企业文化、科学的机制体制以及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证券金融集团。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锚定建设一流证券金融集团的战略目标,深刻把握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有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进一步深化业务模式转型,切实提质增效,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集团“十四五”目标的最终实现夯实基础。
1.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落实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积极按照外部要求和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架构、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专业的人才队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
公司根据全面性、适应性、有效性原则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全面风险管理覆盖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覆盖所有类别风险,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公司按照《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并经董事会审批后发布实施,用来指导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公司建立由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组成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即董事会及其风险控制委员会、监事会——公司经营管理层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
公司确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即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实施有效自我控制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在事前和事中实施专业的风险管理为第二道防线;审计部门实施事后监督、评价为第三道防线。“三道防线”风险管理治理架构的设计,有效的保证了风险管理权责的制衡与约束,保障了风险管理工作执行的效率与效果。
2.公司经营活动面对的风险及采取的措施
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洗钱风险等。公司通过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优化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风险策略、风险措施、风险流程,培育风险文化,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监测、评估和控制机制,将风险管理贯穿事前、事中和事后,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1)市场风险
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变量的不利变动而使公司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权益类及其他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权益类及其他价格风险是指公司进行的权益类及其他投资因资产价格波动而发生损失的风险。公司的权益类及其他价格风险主要来源于公司涉及证券、商品等的投资交易及融资融券等业务。公司已建立了包含敏感性分析、希腊字母、压力测试等风险指标监控体系,通过每日持仓监控,计算相关指标。当这些指标达到或超过公司所授权的风险限额时,将按照公司相关制度执行处置流程。
利率风险是指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以及公司自营固定收益类投资价格受市场利率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公司的生息资产主要为银行存款、结算备付金、融资类业务融出资金、存出保证金及债券投资等。证券经纪业务客户资金存款和代理买卖证券款币种与期限相互匹配,公司经纪业务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币种与期限结构基本匹配,利率风险可控。公司自营固定收益类投资主要集中于公司债、企业债等投资品种。公司通过久期、基点价值等指标监控利率风险,还通过压力测试机制对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评估。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波动使得相关资产价值变化从而对证券公司的经营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因港股通等业务而承担汇率风险。公司对汇率风险进行持续监控管理。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风险关键性指标体系,通过风险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波动性分析、风险价值(VaR)分析等方法对各类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并跟踪有关风险指标,了解投资组合市值变动的趋势及公司承受的风险状况。公司已经建立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引进了RiskMetrics市场风险计量引擎,以确保公司能准确、及时、完整的评估市场风险。
总体而言,公司市场风险在可测、可控、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市场风险事件。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随着公司业务杠杆增加,公司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现象逐渐增加,公司未来可能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隐患。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流动性风险限额和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公司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流动性风险偏好和外部市场发展变化情况,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跟踪市场变化情况及公司流动性状况,确保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满足监管要求。
公司建立流动性风险报告机制,明确流动性风险报告种类、内容、形式、频率以及报告路径,确保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目前公司已构建了完善的定期资金报告体系,报告内容涵盖货币市场利率情况、市场融资情况、公司筹融资情况、流动性风险限额执行情况、资金预算完成情况、业务资金使用收益情况、同业授信情况以及资金头寸情况等。
公司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融资渠道管理,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已有融资方式包括公司债、次级债、短期债、短期融资券、收益凭证、证金公司转融资、同业拆借、卖出回购等;公司建立优质流动性储备池,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储备资产,监测其变现能力,确保公司能够筹集或变现足额的资金应对在正常和压力情景下出现的资金缺口。同时做好日间流动性管理,确保具有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
公司建立流动性风险应急机制,定期不定期做好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和测试,不断更新和完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公司可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流动性需求。
公司已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公司能够准确、及时、持续地计量、监测公司的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等指标。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公司能够及时应对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此外,公司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防范流动性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无法履约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经纪类业务信用风险,即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及期货交易,若没有提前要求客户依法缴足交易保证金,在结算当日客户资金不足以支付交易所需的情况下,或客户资金由于其他原因出现缺口,有责任代客户进行结算而造成的损失;二是债券投资的违约风险,即所投资债券之发行人出现违约、拒绝支付到期本息,导致资产损失和收益变化的风险;三是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方不能履约而造成公司承受损失的风险,公司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场外衍生品业务;四是融资类业务风险,即客户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期足额偿还负债所造成的损失,其中融资类业务是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等业务的统称。
针对经纪类业务信用风险,公司在代理客户进行的证券交易时均以全额保证金结算,以有效防范经纪类业务结算风险。针对客户进行的债券正回购业务,公司对申请开展该项业务的客户资质进行严格要求,控制客户交易额度以及标准券使用率、回购放大倍数等风控指标,并安排专人实时监控,出现风险及时与客户联系解决。报告期内,公司经纪类业务无重大信用风险事件。
针对债券投资的违约风险,公司制定债券池管理办法,建立内部评级模型并根据内部评级制定发行主体、债券入池标准,公司投资信用债需经过严格的入池审批流程;公司对债券池进行动态维护,对于信用资质恶化的主体及债项及时调出债券池并处置相关持仓。公司加强持仓债券负面舆情监控,建立沟通机制,对负面事件及时进行风险预警,以防范化解债券违约等重点风险。此外,针对债券投资的集中度风险,公司建立完善风险限额指标体系,从主体、行业等维度进行集中度管控。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债券存在违约的情形,公司已视情况采取司法诉讼、财产保全等风险处置措施。
针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公司搭建交易对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业务范围、信用风险敞口计量规则、授信管理、监控及报告等管控要求。公司规范交易对手分类及授信标准,细化授信审查要求及审批流程,基于交易对手信用资质设定授信额度,并对交易对手授信及敞口的集中度风险进行多层级风险限额指标监控。针对场外衍生品业务,公司通过规范保证金计量规则、明确盯市追保操作流程等方面加强交易对手保证金管理。报告期内,未出现交易对手违约事件。
针对融资类业务信用风险,公司实行分级授信审批机制,根据项目要素及授信金额适用不同的授信审批流程,逐级上报有权决策机构进行审批,谨慎判断客户的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并严格控制客户的授信额度;公司持续完善证券池管理机制,除通过股票基本面指标分析、流动性指标分析、历史价格等设置模型方法外,亦会根据市场变化、负面舆情等情况对证券池进行动态调整;存续期管理方面,公司针对股票质押业务建立贷后管理机制并根据风险大小对各项目进行分类管理;针对融资融券业务、保证金融资等业务建立盯市监控机制,对客户账户资产及负债情况逐日盯市监控并开展压力测试等定量分析,关注客户维保比例不足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于客户违约情形,公司通过场内强制平仓、协商处置、司法处置等各项措施化解风险;集中度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融资类业务限额指标体系,严格控制业务总量、单一客户及单一证券集中度风险;公司已搭建同一客户管理体系,对同一客户各类融资业务敞口进行集中管理,防范信用风险敞口过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融资类业务存在客户违约的情形,已通过司法诉讼、与客户协商或按协议约定进行违约处置,妥善化解风险。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为防范操作风险,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本集团的操作风险点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逐步完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有效地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公司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逐步推进操作风险与控制的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监测、风险事件与损失数据收集等工具的实施,并通过系统化工具的应用不断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的效率及效果。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提升了操作风险管理工具集团化应用的程度,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证券经营机构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证券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声誉风险管理机制,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对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声誉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和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司声誉及品牌形象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声誉风险系统本地化部署,进一步落实声誉风险相关培训,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报告期内,公司整体舆情平稳,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6)洗钱风险
洗钱风险包括洗钱、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风险。
为了防范洗钱风险,进一步提升洗钱风险管理能力,公司持续强化反洗钱合规文化建设,在法人治理层面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反洗钱工作职责,设立反洗钱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建立不同层次的洗钱风险报告制度,强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层对反洗钱工作的监督管理与工作部署,提升集团各单位自觉承担反洗钱主体责任的主动性与有效性。
公司建立健全洗钱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将反洗钱管理要求嵌入各业务流程;有效履行客户尽职调查、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名单监控、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等各项反洗钱法定义务;合理运用洗钱风险自评估结果,加强较高风险领域、管控薄弱环节的风险管理措施;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加强数据治理,提高反洗钱系统“数智化”监测分析水平;持续夯实反洗钱基础合规工作,形成常态化自查自纠工作模式,实施源头治理与风险管控;通过反洗钱培训与宣传,强化全司人员及社会公众的反洗钱知识水平与责任意识,加强反洗钱人才队伍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洗钱风险事件。
3.公司合规风控及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风险控制与合规管理,持续强化合规风控体系建设,提高风控合规管理水平,2023年公司在风控合规方面投入3.46亿元。金融科技作为公司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在建设和完善适配公司运营展业、综合服务和商机挖掘所需要的数智化平台与工具,打造科技业务双向融合能力、互联网生态运营能力、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能力等方面,科技资源投入力度持续加码,科技资源配置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公司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10.17亿元。
(五)其他
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和净资本补足机制建立情况
2023年,公司进一步完善了以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净资本等主要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公司各项主要风险控制指标持续达标。现将2023年度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情况说明如下:
(1)公司净资本情况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净资本为3,473,113.21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净资本3,028,350.84万元,增加了444,762.37万元。
(2)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情况
报告期内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
(3)完善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机制
为了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机制,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等外规要求,公司制定并完善了《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管理办法》,并建立了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组织架构及相应的净资本动态监控系统,实现了对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公司对于净资本及其他证监会规定的风险控制指标进行严格监控。风险控制指标阈值在外部监管标准的基础上实施更加严格的标准。原则上,对于外部要求低于的指标,阈值设置为低于监管要求的80%,对于外部要求高于的指标,阈值设置为高于监管要求的120%。公司建立了风险控制指标监控报告机制,当公司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达到或超过预警标准、监管标准或发生较大的不利变动时,将严格按照监管规定路径向公司领导或监管部门报告指标相关情况。公司不断完善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机制,确保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符合公司内控标准与监管要求。
(4)建立净资本补足机制
公司建立并持续完善净资本补足机制,有效利用内部利润留存、股权再融资、债权融资等多渠道的净资本补足方式,维持合理规模净资本,满足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需要。结合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当公司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达到或超过公司级别的预警标准时,启动净资本内外部补足机制,确保公司净资本和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5)健全压力测试机制
2023年,公司继续完善压力测试体系。公司压力测试范围涵盖了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风险因子较为完备。公司定期或不定期评估面对重大对外增资、利润分配、新政策以及市场突发事件等压力情景下的风险承受水平和流动性状况,并加强压力测试在内部资产配置方面的前瞻管理,有效进行预警,提高公司应对极端情况和事件的能力。本年内除定期开展的年度、季度和月度压力测试外,公司还开展多项专项压力测试,公司各项风控指标均符合外规要求。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所处的证券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与波动性特点,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资本市场表现和监管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粮食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此背景下,证券行业也向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迈进。2023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下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所处的证券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与波动性特点,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资本市场表现和监管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粮食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此背景下,证券行业也向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迈进。2023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下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随着国内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场所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新发展格局下高新技术产业有望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产业结构的切换将带来金融服务方式的变化,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服务方式难以满足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需求,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要发挥资本市场对于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未来资本市场在实体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将愈发重要,证券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证券公司将进一步回归行业本源,提升专业能力,补齐功能短板,走规范化、专业化、集约化、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证券金融集团,为境内外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按照客户群体及业务属性的不同,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财富管理业务、机构服务业务、自营投资业务、海外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包括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其中,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是指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包括代理客户买卖股票、基金、债券、期货及期权等交易服务、金融产品销售、基金投顾、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股权激励行权融资等多元化服务;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为客户提供各类证券资产管理、基金资产管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等服务。
机构服务业务包括研究与机构服务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其中,研究与机构服务业务包括为各类机构客户提供证券研究与销售交易服务、资产托管与外包服务、机构交易服务等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财务顾问、中小微企业融资、区域股权市场服务等业务。
自营投资业务是在价值投资、稳健经营的前提下,从事股票、债券、衍生品、股权、另类等多品种自有资金投资交易业务。
海外业务主要是通过全资子公司兴证(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及其持有的兴证国际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开展环球证券及期货经纪、机构销售与研究、企业融资、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私人财富管理等投融资业务。
公司主要围绕上述主营业务展开,通过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取各类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及自营收入等。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兴业证券集团“十四五”规划的深化之年。今年以来,集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把握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政策红利和公司近年来转型发展的改革红利,聚焦聚力重要行业、重要区域、重要业务、重要客户,全力打响打赢“客户量质提升、特色能力建设、资产配置转型、数智化赋能”四大攻坚战,优化进阶发展路径,深化加强生态圈建设,着力打造区域竞争力,持续升级专业能力,不断筑牢风控屏障,取得了一系列新发展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动双轮联动和数智化建设,加快推进自有资金投资交易业务“三增三降”综合化转型,三大业务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加强全财富链条协同机制,构建兴证财富投顾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陪伴服务新模式,客户规模进一步增长,家族办公室机制建设持续推进,券商交易结算领域保持先发优势;持续完善机构经纪业务服务体系,对重点机构客户的综合服务覆盖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生态持续丰富,代销金融产品领域保持行业领先,公募基金管理新发产品保持强劲市场号召力,个人养老金产品管理优势保持,券商资管受托管理资产规模保持增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与项目投资工作取得丰富成效,规模增长显著。机构综合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机构客户服务体系,推动机构客户朋友圈高质量扩容,其中,大投行业务稳步增长,股权融资额排名跻身行业前十,债券融资规模同比增幅超市场,在福建区域保持压倒性优势地位;研究业务创收创誉继续维持行业第一梯队,并在产业研究、智库服务和绿色金融等领域不断拓展;资产托管外包业务延续强劲增长势头,期末存续托管证券类私募投资基金产品数量保持行业领先;积极布局场外衍生品业务,业务规模稳步提升。自营业务方面,债券自营投资收益率在可比基金中名列前茅,权益自营投资收益率跑赢指数并排名可比基金前列,另类投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投资规模进一步增长。国际化布局方面,新加坡子公司正式开业,国际化业务迈入全新发展阶段。除此之外,公司在绿色金融、文化建设、投资者教育等社会责任领域获得高度认可。
(一)财富管理业务
1.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
市场环境
随着我国实体经济恢复增长、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以及房地产市场优化调控,居民的资产配置需求依旧旺盛,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前景广阔。与此同时,证监会发布《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为证券公司规范开展证券经纪业务提供制度保障,证券公司财富管理转型有望迎来重大机遇期。报告期内,二级市场交投活跃度整体保持平稳,根据沪深两市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等机构统计,2023年上半年股票基金交易额249.40万亿元,同比增长0.1%;全行业融资融券余额略有回升,截至2023年6月末为1.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2023年上半年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9.51亿手(单边,下同),同比增长30%,累计成交额为262.13万亿元,同比增长2%。
经营举措及业绩
在证券经纪业务领域,公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全财富链条协同机制,深挖财富管理业务价值链;聚焦公募、私募、银行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重点客户的综合化需求,持续完善机构经纪业务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机构经纪业务,对重点机构客户的综合服务覆盖能力不断增强;持续完善“六位一体”上市公司财富管理服务体系,为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和员工提供员工激励、股东增减持、上市公司回购、信用融资和资产配置等需求场景的一站式定制服务;结合券商禀赋和兴证特色,为超高净值客户打造了涵盖投资研究、行业调研、财富规划、投融资一体、圈层建设、教育慈善等全方位差异化服务体系;打造兴证特色的资讯工具服务体系,构建兴证财富投顾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陪伴服务新模式;聚焦基础客户账户、产品、交易、资讯的多元服务需求,通过持续深耕服务内容化、内容数字化、数字资产化、资产价值化,推动落实客户分层分类服务体系数智化建设。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布数据,2023年上半年公司股票基金交易总金额3.58万亿元,母公司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9.56亿元。在金融产品销售业务领域,以买方思维与资产配置为导向,全面提升产品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复杂且个性定制化的产品配置需求。重点推进产品体系2.0升级,充分整合集团资源,强化具有稀缺性与竞争力产品供给,持续丰富高质量产品矩阵。报告期内,公司产品销售规模和保有规模均实现稳中有升,取得逆势增长。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2023年二季度代销机构公募基金保有量规模前100强榜单,公司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在证券公司中名列前茅。母公司上半年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2.23亿元。
在融资融券业务领域,公司建立深化“5+27”业务推动服务体系,利用金融科技赋能,聚焦客户需求,持续优化交易系统,积极推动业务创新,推动两融业务稳定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融资融券期末余额280.91亿元,较年初增长4%,实现融资融券利息收入8.99亿元。
在股票质押回购业务领域,公司积极发挥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协同效应,聚焦战略客户综合性金融服务需求。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股票质押业务规模17.5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4%;根据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自有资金融出规模16.1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6%,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86%。
在期货经纪业务领域,集团控股子公司兴证期货有限公司立足机构经纪主业,坚持“机构、财富、协同”三大发展路径,积极布局发力,持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强化机构客户覆盖。发挥专业和区域服务优势,紧跟新品种上市步伐,以福建地区企业为重点,推进产业客户服务,以新作为服务新福建建设。截至6月末,公司期末客户权益310亿元。
未来展望
公司将坚定以双轮联动和数智化建设为引擎,切实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构建立体化矩阵式集团财富管理服务体系,做大客户规模,提升客户质量;打造机构经纪生态圈,持续推进专业化交易服务系统建设,提升机构经纪领域市场竞争力,树立量化客户服务品牌;打造数据驱动的财富客群经营及展业新模式,强化科技与业务、服务三者的超融合,通过系统化与数智化的场景体验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与效率,深化综合金融服务全链条价值挖掘与集团全业务链联动,构建具有兴证特色的财富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推动财富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
2.资产管理业务
(1)券商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是资管新规正式落地的第二年,券商资管结构持续优化调整,行业回归主动管理本源,整体呈现“量减质增、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统一规范化监管时代,混业经营模式下券商资管在面临同业竞争的同时,还要迎接来自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其他资管机构的挑战,主动管理能力、产品创设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将成为后资管新规时代的制胜法宝。报告期内,券商资管转型正在提速,多家券商积极筹设资管子公司并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加速布局公募赛道。截至2023年6月末,证券行业受托管理资产规模9.16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集团全资子公司兴证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续推进公募业务布局,加强同业合作金融生态圈和内外部销售渠道建设,聚焦市场机会和客户需求,立足“双轮联动”策略,不断丰富完善公司产品线,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建设,探索资管公募转型发展之路。截至2023年6月末,兴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资本金总额877.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
未来展望
2023年下半年,兴证资管将以投资与研究综合实力为基础,聚焦“固收+”和公募化转型两大业务方向,全力推进线上线下渠道合作,扩大区域业务覆盖面,建立理财业务集群,不断提升服务专业度;同时深挖财富管理及机构客户需求,持续丰富和完善公司产品线布局,结合自身投研能力和渠道优势,开发旗舰产品,形成优势产品的系列化发行。
(2)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宏观经济呈现弱复苏态势,A股市场宽幅震荡,投资者避险情绪浓厚,公募基金新发仍旧低迷,权益类公募基金市场规模较年初小幅下降,固收和货币型基金规模较年初有所增长。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27.6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4%。随着7月以来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正式启动,未来行业降费措施将稳步有序推进,有望推动吸引更多增量资金进入公募市场,助力公募基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兴证全球基金始终以“基金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经营原则,通过良好的主动管理能力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回报。根据海通证券研究院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兴证全球基金旗下权益类、固收类基金过往十年加权平均收益率均位列行业前五。在上半年公募基金新发遇冷的市场环境下,兴证全球基金旗下产品依然保持较为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新发公募产品平均募集规模在同类基金中名列前茅。在持续强化投研核心优势的同时,不断探索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在多年深耕的公募FOF领域,管理规模继续保持行业第一,同时积极把握个人养老金政策正式落地的历史机遇,加大布局个人养老金产品Y份额的力度,截至2023年6月末,养老基金Y份额规模位居行业前三。此外,报告期内兴证全球基金稳步推进QDII业务、公募REITs业务等新业务线。截至报告期末,兴证全球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6,413.32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5,845.15亿元。
未来展望
下半年,兴证全球基金将继续立足于“为持有人创造价值”,不断强化投研综合实力,继续加大对投研人才队伍的战略性投入,强化、巩固投资管理能力的优势。公司将积极响应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举措,持续提升营销服务能力,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做好投资者教育与陪伴工作,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公司将持续对新业务线进行战略性培育,集中资源持续打造养老投资产品线,大力推进基金投顾业务的开展,并对海外业务的拓展积极布局。
(3)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上半年,私募股权市场整体延续下滑趋势,新募集基金数量和总规模同比下降,以政府出资平台、政府引导基金等为代表的国有资本依旧是我国募资市场的重要支撑。投资端仍较为低迷,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同比下降,股权投资向硬科技行业转移的趋势更加突出。与此同时,《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开始实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审议通过,为行业未来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集团全资子公司兴证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依托母公司综合金融优势,发挥专业能力,大力推进股权基金设立与项目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兴证资本首支百亿母基金“黄河流域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首单Pre-REITs基金“济高兴业创新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首单招商基金“德清兴证股权投资基金”顺利落地,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服务地方政府与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截至6月末,公司期末在管及服务实缴规模92亿元,业务规模市场排名大幅上升;报告期荣获融母基金研究中心“2022最佳PE基金TOP30”、“2023最受青年投资人欢迎的直投基金机构TOP20”等荣誉。
未来展望
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方面,兴证资本将进一步加大与政府机构、企业等出资方的合作力度,积极结合客户需求开展创新业务,不断做大基金管理规模;同时,聚焦行业,持续构建重点行业投资生态圈,做强行业主题类基金,挖掘优质项目,积极为项目赋能,充分发挥私募股权投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二)机构服务业务
1.研究与机构服务
(1)研究服务业务
市场环境
经营举措及业绩
随着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机构资金加速入市,我国资本市场机构化趋势逐渐显现,越来越多证券公司进入卖方研究领域,传统研究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未来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逐步推进,券商研究所以研究换取佣金的传统收入模式将会受到影响,卖方研究的市场格局或将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券商研究所未来将呈现差异化发展路径,单一的卖方研究服务模式将进一步向综合研究转型。报告期内,扎实推进研究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前瞻性研判数字经济和“中特估”等结构性行情机会,在市场形成广泛影响;金股组合累计收益位居前列;分仓佣金收入市场竞争力保持优势。同时,持续推动向综合研究转型,全面赋能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积极打造政证企生态圈、落地多项重要成果。智库研究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承接国家部委多项重大重点课题,落实福建省高端智库职能,为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建言献策,多项工作获国务院、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联合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成功举办中国“双碳”投资论坛,我司绿色金融研究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未来展望
公司将持续强化研究业务向综合研究转型,立足研究能力建设,沉淀打磨研究体系,强化跨行业产业链研究,发扬扎实稳健和富于前瞻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巩固市场影响力。持续增强研究综合效益转化能力,全力赋能集团各项业务发展。不断提升智库及绿色金融研究水平,积极探索高层次研究合作,输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扩大兴证研究品牌影响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资产托管与外包业务
市场环境
居民资产配置需求提升和资管新规落地实施背景下,公募、私募产品规模快速扩张,资管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对资产托管外包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的需求日益攀升;报告期内,中国基金业协会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对募资门槛、投资策略、衍生品交易等作出详细规范,预计未来托管行业头部效应将逐步显现,大中型优质私募管理人向头部券商聚集,构筑全业务链条的综合服务优势是未来资产托管与外包业务取胜的关键。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行业变化,在继续深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外包业务的同时,不断强化主经纪商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寻求与持牌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持续做大优质客群。同时通过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强化科技赋能牵引能力,运营数智化水平行业领先,服务效率及客户体验提升明显。上半年,公司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保持同业领先,年度新增证券类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数量券商同业排名第6位,存续托管证券类私募投资基金产品数量券商同业排名第5位。此外,公司正式发布集合投研服务、托管外包、资产管理、衍生品、投行等业务资源与专业能力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兴证智达”,累计注册用户近两千户,主经纪商服务体系建设初显成效。
未来展望
公司将进一步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充分发挥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的引流和服务功能,不断深化与机构销售、财富管理、金融衍生品等条线的合作,进一步完善主经纪商服务体系,助力公司构建大机构综合金融服务生态。
(3)机构交易服务业务
市场环境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23年,国内市场横盘波动,双向开放加速推进,面对市场波动呈现一定韧性,以场外衍生品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已成为行业主要的业务布局方向,整体朝着多客户、多资产、多业务类型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模式转型。报告期内,证监会就《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在《期货和衍生品法》基础上对衍生品市场做出进一步规范,为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进一步优化制度保障。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客需扩表路径,加速布局场外业务,完善风险对冲工具和全方位投融资解决方案,稳步提升业务创新和交易定价等核心能力。不断丰富场外衍生品业务产品结构,积极推进创新业务模式落地,上半年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与市场份额显著增长,客户覆盖深度及广度明显提升;集管理、估值、交易、风控、报送为一体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平台系统持续优化,内控基础建设不断健全。资本中介业务平稳落地,集团协同优势有效发挥,对客交易与服务业务整体布局进一步完善。报告期内,公司获批商品期货及期权做市业务资格、股票期权做市业务资格,成为市场首批开展北交所做市业务的券商之一,做市品种持续拓宽,做市规模稳步增长。
未来展望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柜台市场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和做市业务三位一体的机构客户服务体系,着力提升产品化、区域化、机构化、国际化服务能力,夯实风险监控和数字化建设基础,发挥公司协同优势,促进业务稳步提升,以体系化的服务优势打造机构客户全业务链服务生态。
2.投资银行业务
(1)股权融资业务市场环境
在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成功落地,优质公司上市通道进一步拓宽。报告期内,股权融资市场整体表现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
上半年全市场股权融资总规模5,754亿元,同比下降15%。新三板市场新增挂牌企业累计160家,同比增长103%;截至2023年6月末,督导家数6,458家,其中创新层督导1,894家。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资本市场动态,实现业务规模逆势增长。报告期内完成9单主承销项目,主承销金额110.06亿元,行业排名第10位,其中,完成IPO主承销项目5单,主承销金额81.24亿元,行业排名第8位。完成现金并购1单,交易总金额10亿元。新三板推荐挂牌项目2家,期末持续督导家数146家,其中督导创新层企业60家,市场排名第7位。公司持续深化区域战略,进一步强化核心区域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在福建省内保持相对竞争优势,主承销项目数量排名第一,在北上广深江浙等核心经济圈的股权融资业务竞争力排名提升明显。除此之外,公司深入贯彻行业战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专业领域,报告期内保荐上市了绿通科技、英方软件、威士顿、阿莱德等项目。报告期内,公司联席主承销的中芯集成科创板IPO是今年上半年A股融资规模最大的IPO。公司股权融资业务表现屡获业界认可,报告期内,在第十六届新财富最佳投行评选活动中获评“最具潜力投行”、“最佳践行ESG投行”、“最佳再融资投行”、“最具创造力项目”等荣誉。
未来展望
公司将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使命,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贯彻落实全面注册制改革,夯实基础,修炼内功,大兴调查研究,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业务,深化三维四驱国际化战略,拓展区域深度、拓宽行业广度、拉长产品久度,持续提升国际化水平,完善金融服务生态圈。
(2)债权融资业务
市场环境
我国债券市场在政策提振和经济修复的背景下实现结构性复苏,总体发行规模小幅上升。
2023上半年信用债(不含同业存单)发行规模9.4万亿元,同比上升3%。其中,交易所市场恢复情况优于银行间市场,公司债发行规模为1.91万亿元,同比上升26%;证券公司参与的ABS发行规模0.63万亿元,同比上升9%;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上半年累计发行规模4.64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债券承销业务在严控风险、严守合规的基础上坚持产品业务创新、深化集团协同,以持续提升业务竞争力为导向,推进全业务链联动,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上半年公司实现债券承销只数及承销规模的全面提升,完成企业债公司债可交债承销只数129只、同比增长54%,承销规模504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只数39只、同比增长95%,承销规模93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企业ABS及信贷ABS产品承销只数30只、同比增长58%,承销规模180亿元,同比增长76%,行业排名第11位,较上年提升1位。保持福建区域债权融资业务核心竞争优势,市场份额稳居区域第一;不断推动绿债业务发展,助力福建省首单绿色科创债发行;积极落实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实现承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及知识产权ABS项目9只,持续打造我司绿色及创新品牌形象。
未来展望
公司债权融资业务将继续聚焦“重点客群、重点区域、重点业务”,持续攻坚重点优质客群,努力实现客户量质提升,扩大项目储备;持续深化重点区域深耕,推动集团一体化协同战略深化,因地制宜,一地一策,集中资源,聚焦突破;借助重点业务创新突破,积极寻求新增长点,加快创新业务发展;深化内功,持续提升团队执行力,以高质量人才队伍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
(3)区域股权交易市场
市场环境
随着2020年新《证券法》首次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法律地位,区域性股权市场由此步入快速发展期。区域性股权市场积极发挥畅通资本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区域枢纽作用,在打造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促进提升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协调性,促进统一大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参股的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福建)有限公司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壮大,不断优化完善企业基础综合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企业投融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着力加强拟上市企业规范辅导和早期培育孵化。以特色板块为抓手,推进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升挂牌企业质量;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纽带作用,整合各类资源,为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大力推进上市后备企业优选库建设,打造拟上市企业规范辅导平台,累计培育孵化的转板公司家数超过全国区域市场平均水平;积极践行“绿色金融”战略,实现排污权、碳排放权、海域权等多项环境权益交易。
未来展望
未来,海峡股交将深化打造“一体两翼”业务框架体系,以区域性股权市场业务为主体,构建拟上市企业规范辅导平台,助力推动券商投行中早期项目培育孵化的生态圈,构建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打造区域性股权市场投资业务生态圈。全面建成福建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中小企业基础综合服务平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拟上市企业规范辅导平台”,切实推动福建省资本市场塔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
(三)自营投资业务
市场环境
权益投资市场方面,202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弱复苏背景下权益市场宽幅震荡,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在一段时间市场企稳回升后,部分前期热门板块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
固定收益投资市场方面,2023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整体呈现区间震荡的走势,年初市场受政策刺激预期等因素影响,利率债有所调整,但因理财资金逐步回归等因素导致信用债利率有所下行。此外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宽松的背景下,上半年债券市场信用实质违约数量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局部行业和区域依然存在负面舆情。
一级股权投资方面,国内股权投资行业正在进入发展范式转换期,股权投资市场主要基金币种从美元基金主导到人民币基金主导,投资方向从过去TMT等行业全面转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管理方式过去以市场化、追求绝对收益为主导的风格转向以国资、政府招商诉求、产业诉求为主的中国特有模式。
经营举措及业绩
1.权益投资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稳健投资、价值投资,严格控制风险,通过优化持仓结构、精选绩优行业、丰富投资策略,降低持仓波动与回撤;同时,持续优化投研体系,拓宽研究覆盖范围,有效推进团队建设,保持业务平稳运行,相对收益跑赢市场指数和可比基金。
2.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
报告期内,考虑到市场对整体经济的预期、叠加对资金面相对宽松的判断,公司抓住了债券市场因理财赎回而产生的配置机会,优选资产、逐步增加低风险债券投资规模,同时利用市场波段进行择机交易性操作,业绩位列可比基金前茅。结合市场信用分化显著、信用违约频发的特征,公司持续开展信用跟踪研究和持仓结构调整,保持高等级品种的较高持仓占比。
3.另类投资业务
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兴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展另类投资业务。兴证投资坚持“聚焦主业,提升专业”的经营方针,深耕福建区域市场,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聚焦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国家战略机遇性行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外部生态圈持续扩容,报告期内获得母基金周刊颁发的“2023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金融机构Top20。
未来展望
权益投资方面,公司将进一步锤炼研究能力,突出研究驱动投资的业务导向,同时动态平衡好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采取多种措施,防范市场可能出现的阶段性震荡和调整,有序推动新业务策略的落地,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降低业绩波动。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投研交易体系建设,把握息差和交易策略机会,降低市场波动对自身组合的影响;严防利率风险,做大低风险债券规模、扩大绝对收益、提升稳健投资收入,加强持仓券的信用风险管理,夯实信用风险防范,守住信用违约底线。
另类投资方面,兴证投资将持续聚焦一级股权投资主业,不断完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布局,继续做好市场行业研究及热点跟踪,针对重点关注行业进行垂直研究及产业链梳理,借助集团内外部资源,加大项目储备和开发力度,并强化投后管理能力,以“投资+赋能方式”培育和助力企业发展。
(四)海外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多重因素影响下,香港市场交易热度于一季度短暂回温后再次下探,整体交投、上市处于较弱水平。2023年上半年港股IPO数量为33家,首发募资额177.8亿港元,同比下降10%;日均成交额1,155.39亿港元,同比下降16%,悲观情绪下的港股市场总市值和换手率均对整体交投表现形成压制。截至2023年6月末,香港恒生指数收于18,916点,较年初下降4.4%。尽管上半年香港市场整体表现较弱,但其作为中国内地和世界“超级联系人”的地位不变,同时香港交易所于6月19日正式启动“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及双柜台庄家机制,推动人民币计价证券在香港的交易及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序推进。
经营举措及业绩
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兴证(香港)金控及其控股的兴证国际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海外业务。报告期内,兴证国际聚焦打造机构客户服务能力,海外研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持续提升投行业务专业能力,2023年上半年,兴证国际位列彭博中国离岸债券排行榜中资在港券商第3名,并荣获2023年彭博商业周刊债券卓越大奖及2023年君鼎奖中国证券业境外投行奖。深耕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打磨升级财富管理产品服务与系统平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报告期内荣获彭博商业周刊财富管理平台杰出大奖。除此之外,报告期内,完成新加坡子公司注册登记手续,国际化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
未来展望
未来,兴证国际将聚焦“强发展”主题,突出稳中求进重成效,做实可持续发展业务基础,深化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积极发挥研究力量,强化打造投行专业能力和销售能力,并在持续夯实收费型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稳健发展资本消耗型业务,积极探索构建跨境衍生品业务。在守住合规底线,严格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切实发挥海外业务国际化专业平台的作用,形成可持续增长的稳定盈利能力。
三、风险因素
1.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落实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积极按照外部要求和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架构、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专业的人才队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
公司根据全面性、适应性、有效性原则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全面风险管理覆盖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覆盖所有类别风险,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公司按照《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并经董事会审批后发布实施,用来指导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公司建立由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组成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即董事会及其风险控制委员会、监事会——公司经营管理层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
公司确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即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实施有效自我控制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在事前和事中实施专业的风险管理为第二道防线;审计部门实施事后监督、评价为第三道防线。“三道防线”风险管理治理架构的设计,有效的保证了风险管理权责的制衡与约束,保障了风险管理工作执行的效率与效果。
2.公司经营活动面对的风险及采取的措施
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洗钱风险等。公司通过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优化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风险策略、风险措施、风险流程,培育风险文化,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监测、评估和控制机制,将风险管理贯穿事前、事中和事后,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1)市场风险
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变量的不利变动而使公司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权益类及其他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权益类及其他价格风险是指公司进行的权益类及其他投资因资产价格波动而发生损失的风险。公司的权益类及其他价格风险主要来源于公司涉及证券、商品等的投资交易及融资融券等业务。公司已建立了包含敏感性分析、希腊字母、压力测试等风险指标监控体系,通过每日持仓监控,计算相关指标。当这些指标达到或超过公司所授权的风险限额时,将按照公司相关制度执行处置流程。
利率风险是指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以及公司自营固定收益类投资价格受市场利率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公司的生息资产主要为银行存款、结算备付金、融资类业务融出资金、存出保证金及债券投资等。证券经纪业务客户资金存款和代理买卖证券款币种与期限相互匹配,公司经纪业务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币种与期限结构基本匹配,利率风险可控。公司自营固定收益类投资主要集中于公司债、企业债等投资品种。公司通过久期、基点价值等指标监控利率风险,还通过压力测试机制对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评估。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波动使得相关资产价值变化从而对证券公司的经营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因港股通等业务而承担汇率风险。公司对汇率风险进行持续监控管理。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风险关键性指标体系,通过风险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波动性分析、风险价值(VaR)分析等方法对各类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并跟踪有关风险指标,了解投资组合市值变动的趋势及公司承受的风险状况。公司已经建立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引进了RiskMetrics市场风险计量引擎,以确保公司能准确、及时、完整的评估市场风险。
总体而言,公司市场风险在可测、可控、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市场风险事件。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随着公司业务杠杆增加,公司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现象逐渐增加,公司未来可能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隐患。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流动性风险限额和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公司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流动性风险偏好和外部市场发展变化情况,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跟踪市场变化情况及公司流动性状况,确保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满足监管要求。
公司建立流动性风险报告机制,明确流动性风险报告种类、内容、形式、频率以及报告路径,确保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目前公司已构建了完善的定期资金报告体系,报告内容涵盖货币市场利率情况、市场融资情况、公司筹融资情况、流动性风险限额执行情况、资金预算完成情况、业务资金使用收益情况、同业授信情况以及资金头寸情况等。公司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融资渠道管理,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已有融资方式包括公司债、次级债、短期债、短期融资券、收益凭证、证金公司转融资、同业拆借、卖出回购等;公司建立优质流动性储备池,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储备资产,监测其变现能力,确保公司能够筹集或变现足额的资金应对在正常和压力情景下出现的资金缺口。同时做好日间流动性管理,确保具有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
公司建立流动性风险应急机制,定期不定期做好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和测试,不断更新和完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公司可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流动性需求。
公司已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公司能够准确、及时、持续地计量、监测公司的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等指标。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公司能够及时应对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此外,公司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防范流动性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无法履约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经纪类业务信用风险,即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及期货交易,若没有提前要求客户依法缴足交易保证金,在结算当日客户资金不足以支付交易所需的情况下,或客户资金由于其他原因出现缺口,有责任代客户进行结算而造成的损失;二是债券投资的违约风险,即所投资债券之发行人出现违约、拒绝支付到期本息,导致资产损失和收益变化的风险;三是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方不能履约而造成公司承受损失的风险,公司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场外衍生品业务;四是融资类业务风险,即客户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期足额偿还负债所造成的损失,其中融资类业务是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等业务的统称。
针对经纪类业务信用风险,公司在代理客户进行的证券交易时均以全额保证金结算,以有效防范经纪类业务结算风险。针对客户进行的债券正回购业务,公司对申请开展该项业务的客户资质进行严格要求,控制客户交易额度以及标准券使用率、回购放大倍数等风控指标,并安排专人实时监控,出现风险及时与客户联系解决。报告期内,公司经纪类业务无重大信用风险事件。
针对债券投资的违约风险,公司制定债券池管理办法,建立内部评级模型并根据内部评级制定发行主体、债券入池标准,公司投资信用债需经过严格的入池审批流程;公司对债券池进行动态维护,对于信用资质恶化的主体及债项及时调出债券池并处置相关持仓。公司加强持仓债券负面舆情监控,建立沟通机制,对负面事件及时进行风险预警,以防范化解债券违约等重点风险。此外,针对债券投资的集中度风险,公司建立完善风险限额指标体系,从主体、行业等维度进行集中度管控。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债券存在违约的情形,公司已视情况采取司法诉讼、财产保全等风险处置措施。
针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公司搭建交易对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业务范围、信用风险敞口计量规则、授信管理、监控及报告等管控要求。公司规范交易对手分类及授信标准,细化授信审查要求及审批流程,基于交易对手信用资质设定授信额度,并对交易对手授信及敞口的集中度风险进行多层级风险限额指标监控。针对场外衍生品业务,公司通过规范保证金计量规则、明确盯市追保操作流程等方面加强交易对手保证金管理。报告期内,未出现交易对手违约事件。
针对融资类业务信用风险,公司实行分级授信审批机制,根据项目要素及授信金额适用不同的授信审批流程,逐级上报有权决策机构进行审批,谨慎判断客户的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并严格控制客户的授信额度;公司持续完善证券池管理机制,除通过股票基本面指标分析、流动性指标分析、历史价格等设置模型方法外,亦会根据市场变化、负面舆情等情况对证券池进行动态调整;存续期管理方面,公司针对股票质押业务建立贷后管理机制并根据风险大小对各项目进行分类管理;针对融资融券业务、保证金融资等业务建立盯市监控机制,对客户账户资产及负债情况逐日盯市监控并开展压力测试等定量分析,关注客户维保比例不足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于客户违约情形,公司通过场内强制平仓、协商处置、司法处置等各项措施化解风险;集中度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融资类业务限额指标体系,严格控制业务总量、单一客户及单一证券集中度风险;公司已搭建同一客户管理体系,对同一客户各类融资业务敞口进行集中管理,防范信用风险敞口过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融资类业务存在客户违约的情形,已通过司法诉讼、与客户协商或按协议约定进行违约处置,妥善化解风险。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为防范操作风险,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本集团的操作风险点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逐步完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有效地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公司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逐步推进操作风险与控制的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监测、风险事件与损失数据收集等工具的实施,并通过系统化工具的应用不断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的效率及效果。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提升了操作风险管理工具集团化应用的程度,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证券经营机构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证券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声誉风险管理机制,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对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声誉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和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司声誉及品牌形象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声誉风险系统本地化部署,进一步落实声誉风险相关培训,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报告期内,公司整体舆情平稳,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6)洗钱风险
洗钱风险包括洗钱、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风险。
为了防范洗钱风险,进一步提升洗钱风险管理能力,公司持续强化反洗钱合规文化建设,在法人治理层面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反洗钱工作职责,设立反洗钱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建立不同层次的洗钱风险报告制度,强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层对反洗钱工作的监督管理与工作部署,提升集团各单位自觉承担反洗钱主体责任的主动性与有效性。
公司建立健全洗钱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将反洗钱管理要求嵌入各业务流程;持续履行客户尽职调查、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等各项反洗钱法定义务;合理运用洗钱风险自评估结果,加强较高风险领域的风险管控力度;持续升级改造反洗钱信息系统,结合新型洗钱手法及时优化风险监测模型,提升自主监测能力;持续夯实反洗钱基础合规工作,加大自查自纠力度,从源头上实施治理与管控;通过反洗钱培训与宣传,强化全司人员及社会公众的反洗钱知识水平与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反洗钱课题调研与同业交流,加强反洗钱人才队伍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洗钱风险事件。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双轮驱动业务体系不断深化,全业务链服务能力持续锻造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深化财富管理和大机构业务双轮驱动的核心业务体系,大力推进双轮联动和数智化建设,持续提升全业务链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机构业务方面,结合国家战略方针和自身业务优势,深耕重点行业和核心区域,积极拓展创新业务,强化外部合作伙伴生态圈建设,机构客户规模进一步扩容、机构客户综合价值稳步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方面,以满足客户资产配置为导向,做全做优金融产品图谱,持续提升投研专业能力、产品筛选能力,推进财富管理生态平台建设,客户基础进一步夯实,综合营销服务有效性和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分公司转型发展持续走深,区域平台价值贡献逐步彰显
公司持续推进分公司转型发展工作,建成点面结合的“1+3+N”分公司布局体系,各地分公司结合区域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策略,切实履行区域客户综合服务主体责任,有效整合集团资源,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做好客户长期跟踪维护,财务贡献和区域竞争力快速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总部有效打通并优化协同流程机制、稳步建设并全面升级金融科技支撑平台,助力分公司建立独立承揽和协同销售集团全牌照业务的专业能力。
(三)集团业务协同进一步深化,一体化经营管理全面提升
(四)研究业务优势持续夯实,综合研究转型稳步推进
公司持续强化集团协同顶层机制建设,营造集团内生高效协同环境,推动集团资源的全面系统整合,促进各牌照业务协同,各单位协同服务客户的主动意识和综合能力有效增强,集团客户综合服务协同总量和占比提升;集团合规、风控、运营、授权等方面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有效建立,总部对子公司、分公司的垂直穿透管理不断强化,各项基础制度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为业务的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公司继续推进从卖方研究向综合研究转型,卖方研究业务经营业绩积极稳健,卖方研究服务量质提升,研究成果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研究综合效益转化能力不断提升,积极赋能集团各业务条线发展,产业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政证企生态圈持续拓展;智库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务院、福建省及上海市领导批示;兴证绿色研究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成功组织ESG及绿色产业发展相关论坛、培训和调研活动,于多平台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五)投资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客交易服务核心竞争力加强
公司持续强化投资管理能力,进一步精深投研交易体系,持续锤炼研究能力,更精准把握市场投资机会,同时坚持稳健运营理念,夯实风险防范体系,做好自有资金投资交易业务资产一体化管理,债券类自营投资业绩名列前茅;不断强化对客交易服务能力,充分利用资产负债表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和客户基础进一步夯实,业务创新和交易定价能力稳步提升。
(六)数智化建设深入推进,有效赋能业务和管理发展
公司积极探索数智时代下科技赋能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围绕财富管理、机构服务、经营管理、运营管理、风险管理和数智基建六大领域筑牢发展基础,推动以客户为中心、平台为载体、数智为引擎的集团数智化建设。金融科技赋能财富和机构综合服务体系升级和双轮联动发展,打造“千人N面”对客服务、“平台+人”员工服务、“数智驱动”运营服务体系,深化研报智能审核、投行底稿电子化等智能应用,积极推进数据资产运营及业务价值发掘;积极探索行业技术共建与前沿科技创新,荣获人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和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权威奖项。
(七)合规管理效能全面提升,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完善
公司进一步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不断深化子公司、分公司合规垂直穿透管理,进一步健全子公司和分公司合规经营内生机制;强化复杂、创新业务及境外业务合规管控,夯实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管理基础,坚持“风险为本”筑牢洗钱风险防线,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构筑有力保障;持续提升风险管理在巩固核心业务、拓展创新业务、保障重点区域业务方面的赋能作用,保障集团双轮联动战略实施,强化风险管理主动作为意识和前端管理意识,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的融合应用,加速集团风险管理数智化建设。
(八)党建工作高质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
公司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集团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工作,在行业文化建设评估获评A类AA级最高评价;不断提升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与业务发展相适配的组织架构,配齐配强各单位班子,完善干部梯队建设,持续推进核心人才引进,同时持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