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机构服务业务、自营投资业务、海外业务。

  • 产品类型:

    财富管理业务、机构服务业务、自营投资业务、海外业务

  • 产品名称:

    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 、 资产管理业务 、 研究与机构服务业务 、 投资银行业务 、 自营投资业务 、 海外业务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证券业务;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证券财务顾问服务;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1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新三板:新三板持续督导挂牌公司家数(家) 133.00 143.00 146.00 150.00 164.00
股票质押:待购回余额(元) 9.83亿 15.02亿 17.59亿 - -
股票质押:待购回余额:自有资金融资规模(元) 8.38亿 13.57亿 16.11亿 - -
融资融券:融资融券余额(元) 252.70亿 281.09亿 280.91亿 269.63亿 335.87亿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个) - 171.00 - 166.00 158.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上海市(个) - 14.00 - 13.00 1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云南省(个) - 1.00 -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北京市(个) - 9.00 - 9.00 9.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四川省(个) - 3.00 - 3.00 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天津市(个) - 3.00 - 3.00 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安徽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东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西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东省(个) - 13.00 - 13.00 1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苏省(个) - 10.00 - 9.00 7.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西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北省(个) - 1.00 - 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南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浙江省(个) - 17.00 - 15.00 1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北省(个) - 8.00 - 8.00 8.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南省(个) - 3.00 - 3.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福建省(个) - 73.00 - 72.00 70.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重庆市(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陕西省(个) - 2.00 -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黑龙江省(个) - 2.00 - 2.00 2.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所处的证券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与波动性特点,受国内外经济环境、资本市场表现和监管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  今年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技术行业发展良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在此背景下,证券行业也向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迈进。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所处的证券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与波动性特点,受国内外经济环境、资本市场表现和监管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
  今年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技术行业发展良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在此背景下,证券行业也向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迈进。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坚守资本市场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为重点,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在此背景下,证券公司要进一步回归本源,勇担“金融强国”职责使命,提升专业能力,补齐功能短板,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证券金融集团,为境内外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按照客户群体及业务属性的不同,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财富管理业务、机构服务业务、自营投资业务、海外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包括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其中,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是指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包括代理客户买卖股票、基金、债券、期货及期权等交易服务、金融产品销售、基金投顾、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股权激励行权融资等多元化服务;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为客户提供各类证券资产管理、基金资产管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等服务。
  机构服务业务包括研究与机构服务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其中,研究与机构服务业务包括为各类机构客户提供证券研究与销售交易服务、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机构交易服务等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财务顾问、中小微企业融资、区域股权市场服务等业务。
  自营投资业务是在价值投资、稳健经营的前提下,从事股票、债券、衍生品、股权、另类等多品种自有资金投资交易业务。
  海外业务主要是通过全资子公司兴证(香港)金控开展环球证券及期货经纪、机构销售与研究、企业融资、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私人财富管理等业务。
  公司主要围绕上述主营业务展业,通过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取各类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及自营收入等。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今年以来,集团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突出发挥证券金融机构的功能性,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标集团“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转型,稳中求进,加快推进专业能力提升。
  财富管理业务方面,聚焦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推进“客户为中心、平台为载体、数智为引擎”的数智化建设,有效推进分层分类的财富管理客户开发与服务体系建设,塑造与培养投顾队伍买方投顾专业能力;践行多元资产配置,打造“精而全”的高质量产品矩阵,产品保有规模实现平稳增长,产品保有结构进一步优化,代销金融产品领域稳居行业前十;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强化投研核心优势,持续丰富产品线布局,公募有效管理规模排名保持行业前列,并在公募FOF、个人养老金产品管理等领域保持行业领先;券商资管业务深化“固收+”策略,受托管理资产规模保持增长,并完成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验收;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强化科技和绿色领域业务布局,有效发挥服务新质生产力引擎作用,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机构综合服务方面,聚焦重点客群,持续完善机构客户服务体系,提升机构客户服务数智化水平。股权融资业务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使命,进一步压实“看门人”责任,上半年完成2单IPO项目,排名行业前列;债权融资业务有效推进全业务链联动,承销数量保持增长,有效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积极服务福建省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证券研究业务创收创誉水平稳定在行业第一梯队,并持续深化综合研究转型,在产业研究、智库服务和绿色金融等领域不断拓展,以“五篇大文章”为着力点积极输出投研成果;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保持竞争优势,期末存续托管证券类私募投资基金产品数量行业领先,并加快推进主经纪商服务体系建设。
  证券投资业务方面,自有资金“三增三降”综合化转型成效进一步显现,多元化投资策略进一步深化,投资管理能力长期稳定在业内前列;另类投资业务深耕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扎实做好投后管理与退出。此外,公司在文化建设、投资者教育等社会责任领域亦获高度认可。
  (一)财富管理业务
  1.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市场环境
  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稳步推进。新“国九条”对于财富管理业务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持续优化投资者服务,严格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增强投资者回报,切实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和满意度。根据沪深两市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等机构统计数据,2024上半年股票基金交易额230.40万亿元,同比下降7.62%;截至2024上半年末,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48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30%。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数据,以单边计算,2024年上半年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4.60亿手,同比下降12.43%;累计成交额为281.51万亿元,同比增长7.40%。
  经营举措及业绩
  在证券经纪业务领域,公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一方面以买方配置为导向,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不断深化公司投顾队伍赋能,围绕“1+2+4”投顾赋能体系持续开展培训赋能工作,培养塑造投顾队伍买方投顾专业能力。另一方面,着力完善客群画像,推进客群标签体系建设,深化客群分层分类经营体系,聚焦平台化拓客和集约化服务主线,零售客群平台化拓客产能逆周期实现增长,正式启航零售客群总部集约化服务模式,推动内容运营平台加速建设,提升中小投资者服务质效,并持续聚焦服务民营企业家等超高净值客群,延伸家族财富业务服务半径。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布数据,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票基金交易总金额2.95万亿元,母公司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7.30亿元。
  在金融产品销售业务领域,践行多元资产配置,打造“精而全”的高质量产品矩阵,全面提升产品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财富配置需求。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总保有规模实现平稳增长,产品保有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母公司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1.54亿元。
  在融资融券业务领域,公司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不断优化客户服务体系,为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提供差异化、综合化服务,推动两融业务稳健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融资融券期末余额252.70亿元,较年初下滑10.1%。
  在股票质押回购业务领域,公司积极履行金融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责任并严格管控业务风险。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股票质押业务规模9.8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5%,其中公司自有资金融出规模8.3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8%,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81%。
  在期货经纪业务领域,集团控股子公司兴证期货立足机构经纪主业,坚持“机构、财富、协同”三大发展路径,积极布局发力,持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强化机构客户覆盖;发挥专业和区域服务优势,推进产业客户服务。截至2024年6月末,兴证期货期末客户权益218亿元。
  未来展望
  未来,公司将继续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完善全方位、高质量、多层次的客户服务体系,基于多重维度构建产品供给矩阵,提供从单产品优选到策略配置的多维度服务方案;以“优质产品+丰富资讯+专业团队”的模式推动财富客户资产配置服务能力提升,打造兼具投资研究、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能力的投资顾问团队;加强数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财富管理深化转型,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财富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
  2.资产管理业务
  (1)券商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成为资管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和布局投资的重要着力点。金融科技革新推动资管行业数字化浪潮发展,金融科技赋能资产管理链条中各个环节,券商资管产品策略更趋多样化。在回归本源、与时俱进的多轮调整中,资管行业格局迎来重构,迈入竞合有序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集团全资子公司兴证资管完成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验收,初步完成公募产品线布局。积极响应集团双轮联动发展战略,深化“固收+”策略,在持续夯实固收基本盘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产品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同时围绕重点业务领域,发掘同业合作机会,深化金融生态圈建设。截至2024年6月底,兴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资金总额862.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
  未来展望
  未来,兴证资管将深入推进投资端、销售端改革,持续夯实固收业务基本盘,深化公募业务布局,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做好拳头产品的创设和销售工作,密切跟踪市场热点,不断推动产品创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理财需求。
  (2)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受国内经济预期偏弱等因素影响,资金延续上年走势整体偏向稳健型、工具型产品,市场呈现股弱债牛的态势。公募基金费改第二阶段举措落地,行业综合费率水平继续稳步下降,有效降低投资者持有成本,为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继续注入动能,同时也对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31.0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集团控股子公司兴证全球基金始终以“基金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经营原则,通过良好的主动管理能力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回报。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兴证全球基金旗下权益类、固收类基金过往十年加权平均收益率均位列行业前十。在持续强化投研核心优势的同时,兴证全球基金不断探索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围绕“养老金融”等关键篇章,把握市场热点,丰富产品线布局,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理财需求。报告期内,兴证全球基金公募FOF管理规模保持行业第一,养老基金Y份额规模位居行业第二,QDII业务稳步落地,并持续探索全球化战略布局。截至2024年6月末,兴证全球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6,505.20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6,024.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
  未来展望
  未来,兴证全球基金将继续立足于“为持有人创造价值”,坚持以责任铸就信任,以专业驱动发展,以主动管理为核心,加强“投研一体化”建设,紧密跟踪市场需求,持续丰富和完善多元业务体系。积极响应公募基金行业各类改革举措,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做好投资者教育与陪伴工作,持续改善投资者持有体验,以金融之翼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3)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上半年,私募股权基金行业挑战与机遇共存。一方面,市场募资规模和数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资金网格化问题愈发凸显,投资活跃度下降,IPO放缓对行业退出策略产生重要影响,S基金和并购等新兴基金退出路径的可行性引发关注。另一方面,行业也面临新的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成为投资新热点,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支持股权基金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文件,国务院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基金“募投管退”全链条,提出了系统性的支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鼓励和规范发展私募股权投资,有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经营举措及业绩
  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兴证资本开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兴证资本依托科技智能、医疗健康、碳中和及先进制造四大重点行业,强化科技和绿色领域业务布局,有效发挥服务实体、新质生产力引擎作用,2024年上半年,兴证资本完成1只母基金及1只医疗行业主题基金的设立,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荣获投中“2023年度中国最佳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TOP10”。
  未来展望
  未来,兴证资本将进一步加大与政府机构、企业等出资方的合作力度,积极结合客户需求创新业务模式,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持续聚焦科技智能、医疗健康、碳中和及先进制造等科技领域,挖掘优质产业项目资源,以实际行动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积极为被投企业赋能,充分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二)机构服务业务
  1.研究与机构服务
  (1)研究服务业务市场环境
  随着中国证监会《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虽然短期内交易费率下降会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但长远来看将有望引导卖方研究业务回归研究本源,从服务的竞争回归到高质量研究的竞争,推动研究与机构服务业务高质量发展。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组织开展资本市场论坛暨中期策略会、上市公司交流会、新质生产力系列会议等研究活动,前瞻性判断经济缓慢复苏时期低波红利、出海以及科创成长等结构性投资机会,获得市场高度评价,研究实力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分仓佣金收入市场竞争力保持优势。此外,公司持续深化综合研究转型,协同赋能业务模式不断丰富,产研融合、投研联动业务路径持续创新,研究综合效益转化能力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智库研究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公司以研究助力“五篇大文章”为着力点,积极承接监管机构和政策部门的研究需求,完成课题报告六十余篇。公司聚焦科技金融、数字金融,为金融助力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聚焦绿色金融、养老金融,与国资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展开高层级课题合作;并向社保基金、保险客户、基金客户积极输出系列投研成果,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助力居民财富管理,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未来展望
  未来,公司将把握好行业新规落地带来的新机遇,发挥研究优势,强化扎实稳健、富于前瞻的研究特色,持续提升专业深度、务实高效的兴证研究品牌形象。加快推进向综合研究转型,发挥重点行业研究优势,打造具有兴证特色的服务区域经济、助力业务创新、赋能客户服务的研究品牌活动,进一步释放研究赋能的经济效益。聚焦高层级智库服务,继续深化高层次绿色研究合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旨在强化投资者适当性要求,规范投资运作行为,引导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预计大中型优质私募管理人将进一步向头部券商聚集,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行业头部效应逐步显现。证券公司在深耕传统私募领域的同时,加快与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步伐,并进一步强化投资机构客户生态圈建设,布局全业务链综合服务。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顺应市场发展形势,持续打通集团内外部资金、交易、研究、衍生品等资源,打造兴证特色“兴享汇”资金生态圈,加快推进主经纪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主经纪商业务数据赋能体系,致力于为专业投资机构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传统私募基金领域业务竞争力保持领先,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托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续产品数量5396只,排名保持同业第五,再度荣膺第九届中国私募基金英华奖“优秀私募托管券商示范机构”。持牌金融机构产品服务竞争力有所提升,报告期内新增托管公募基金2只,新增数量进入行业前十。数智运营与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业务自动化、风控能力保持同业前列,报告期内再次顺利通过鉴证业务国际准则ISAE3402鉴证,标志着标志着公司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的服务能力、业务质量和内控质量稳定保持在国际认可行业领先水平。
  未来展望
  公司将进一步聚焦投资机构客户核心需求,切实以客户为中心,强化主经纪商服务体系优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完善集团内部在综合金融服务方面的协同机制,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提升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携手投资人与管理人把握行业变革新机遇。
  (3)机构交易服务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市场活跃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发布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场外衍生品交易做出明确规定,为私募基金参与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保障衍生品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及时把握市场节奏,积极优化持仓结构,多措并举控制风险,不断丰富客户类型和产品结构,扩充金融服务产品矩阵,服务客户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做市业务聚焦服务能级提升,积极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通过基金做市、债券做市、北交所做市、科创板做市,为上市基金、交易所债券提供流动性维护市场稳定,并参与高质量建设北交所活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展望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柜台市场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和做市业务三位一体的对客交易服务体系,推动业务持续产品化、区域化、机构化、国际化,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和数字化建设,继续发挥公司协同优势,促进业务稳步提升,以体系化的服务优势打造机构客户全业务链服务生态。
  2.投资银行业务
  (1)股权融资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在“两强两严”总基调下,资本市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初心使命,进一步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强化投资银行的功能性定位,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高质量发展,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积极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项目甄别、估值定价的核心能力建设。
  报告期内,市场股权融资总规模(不含资产类)约1298亿元,同比下降77%,融资家数142家,同比下降62%。其中,IPO上市44家,同比下降75%,IPO融资规模325亿元,同比下降85%。市场新增新三板挂牌112家,其中创新层65家,截止期末督导6142家,其中创新层2167家。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资本市场动态,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半年完成4单股权主承销项目,主承销金额14.81亿元。其中,完成IPO主承销项目2单,家数排名行业第9位。完成新三板挂牌4家,排名行业第4位,持续督导项目133家,排名行业第10位,其中创新层督导61家,排名行业第7位,进一步夯实北交所业务发展基础。公司持续深化区域战略,上半年在浙江地区股权融资项目家数排名区域第3位,在广东地区股权融资项目家数排名区域第9位。此外,公司持续完善投行业务的制度建设,优化业务规范,修订投资行为管理规范、修订预立项和预内核规程,加强业务培训,持续落实廉洁从业,实现业务平稳发展。
  未来展望
  公司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使命,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牢固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强化功能性定位。利用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等工具,帮助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上市公司更好地发展壮大。公司将锚定“十四五”规划,贯彻落实“集团化办投行”战略和“三维四驱国际化”策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2)债权融资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受利率下行刺激影响,债券市场出现阶段性发行窗口。
  2024年上半年全年信用债(不含同业存单)发行规模9.7万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银行间市场增幅高于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规模5.2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公司债发行规模为1.9万亿元,同比下降2%;证券公司ABS承销规模0.5万亿元,同比下降14%。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债权承销业务严守合规底线,推进全业务链联动,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债权承销业务保持稳定发展,债券及资产证券化产品承销数量同比增长18%;公司深耕八闽,积极服务福建省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专业优势,成功助力发行全国首单AA+专精特新科创债及福建省首单数字经济科创公司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ABS行业领先优势,成功助力发行全国首单“中试平台”知识产权ABS项目;积极服务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成功发行全国银行间首单绿色商务写字楼类REITs,有效提升公司绿色创新品牌形象。
  未来展望
  未来公司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基调,通过集团协同深化区域战略,全面提升业务和区域竞争力;努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专业优势,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持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努力推动绿色债券和绿色ABS业务创新;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严格把控风险,确保合规执业能力保持在行业较高水平。
  (3)区域股权交易市场
  市场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发展进入转型期,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专精特新型企业受到高度重视。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也迎来发展机遇期。2022年11月,证监会、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专精特新专板、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2023年8月,全国股转公司推出了“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两个机制,为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多元、便捷的路径;2024年4月,新“国九条”再次强调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参股公司海峡股交坚持服务、培育和规范企业的定位,持续深化运营沪深北交易所福建服务基地、福建省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孵化基地及海峡基金港基金云平台,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产品日益丰富、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大力开展“专精特新”专板建设,不断拓宽业务品种,新增知识产权交易资格。报告期内,海峡股交积极创新升级“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其“依托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进一步服务台资企业”服务举措入围福建省委省政府第二批惠台利民新措施新闻发布会,并成为福建省工信厅2024年“惠企政策进百园入万企”服务活动优质合作机构。
  未来展望
  未来,海峡股交将持续打造“一体两翼”业务框架体系,依托“四大基地”资源优势,发挥福建证券期货业协会投行与投资专业委员会委员作用,进一步夯实以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主体的业务。重点抓“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和“台资板”创新升级,以助力投行与投资生态圈建设为“两翼”,全力构建企业上市培育平台与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服务平台。同时,持续开拓创新双碳背景下的绿色金融业务。
  (三)自营投资业务
  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权益市场在宏观经济弱复苏背景下整体震荡承压,A股市场在年初因流动性压力出现回撤后有所反弹,但在普遍的谨慎情绪下,市场主要指数特别是中小盘指数均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震荡下行,交易方面主要围绕经济修复预期、债券供需关系及对政策预期的调整而展开,利率债主要品种收益率波动下行,但同时央行亦对下行较快的长期限债券品种进行了多次风险提示。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宽松的背景下,债券市场上半年信用情况较为稳定,但局部行业和区域依然存在负面舆情。
  一级股权投资方面,国有资金主导地位持续提升,投资趋势以国家战略性新兴行业为导向。受IP0市场持续收紧影响,投资退出空间进一步收窄,探寻并购、隔轮退等多元化退出方式,精选投资机会,将成为一级股权市场的常态。
  经营举措及业绩
  1.权益投资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稳健投资、价值投资,严格控制风险,通过优化持仓结构、精选绩优行业、丰富投资策略,降低持仓波动与回撤,相对收益跑赢市场指数和可比基金,取得了较好绝对收益;同时,持续优化投研体系,拓宽研究覆盖范围,有效推进团队建设,保持业务平稳运行。
  2.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发挥投研交易优势、精准挖掘高性价比资产,依据市场情况择机稳步扩大低风险资产投资规模,获得了稳定的投资收益,业绩位列可比基金前茅。结合市场信用分化显著、信用违约频发的特征,公司持续开展信用跟踪研究和持仓结构调整,保持高等级品种的较高持仓占比。
  3.另类投资业务
  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兴证投资开展另类投资业务。报告期内,兴证投资持续聚焦主业、提升专业,深耕福建、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市场,聚焦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及高端制造等优势行业,各项业务实现良好发展,集团协同生态价值不断提升,扎实做好投后管理与退出,内控风险体系不断优化。
  未来展望
  权益投资方面,公司将进一步锤炼研究能力,整合利用现有优质研究资源,突出研究驱动投资的业务导向;同时动态平衡好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加快多元投资策略的落地实施,在提升策略组合有效性,确保新策略平稳运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降低业绩波动。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公司将在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做好配置节奏的把控,择机稳步做大低风险资产规模,以期创造更多稳定投资收益;严防利率风险,在当前息差极窄、交易拥挤的情况下,做好配置节奏控制、确保收入稳定性,持续加强持仓券的信用风险管理,夯实信用风险防范,保障投资资金安全。
  另类投资方面,兴证投资将坚持“深耕产业,投退有序”原则,围绕自有资金使用提质增效目标,以聚焦产业的深度研究为驱动,以退出渠道清晰可行、投资周期合理可控为基本标准,谨慎甄别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的项目开展投资;做深做实投后管理工作,借助内外资源拓展项目退出渠道,加快推进资产盘活赋能,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
  (四)海外业务
  市场环境
  上半年,香港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香港交易所积极推动互联互通机制优化升级,优化互换通、推动沪深港通ETF再扩容,举办首届“香港-沙特资本市场论坛”,促进中国与中东地区互联互通,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市场情绪稍有提振,恒生指数上半年收于17,719点,较年初上涨3.9%。但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性等因素的持续影响,市场整体表现依然相对低迷,上半年港股日均交易额1,104亿港元,同比下降4.5%;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额652.1亿港元,同比下降13.0%,其中,首次公开招股融资总额131.8亿港元,同比下降26.2%。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兴证(香港)金控发挥专业优势,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加速财富管理业务转型,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和全球化的交易市场服务,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并荣获彭博商业周刊财富管理平台杰出大奖;持续增强投行专业能力,巩固债券承销业务优势,上半年完成中资境外债承销105笔,位列彭博中国离岸债券排行榜中资在港券商第8名,并荣获彭博商业周刊债券卓越大奖;自营投资坚持稳健谨慎的投资策略,抓住市场机会,债券投资收益率跑赢市场指数;海外研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持续加强业务赋能,以投研服务为抓手,有效提升机构客户服务质量。
  未来展望
  未来,兴证(香港)金控将更加紧密融入集团垂直穿透一体化管理体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守住合规底线,严格风险管控的前提下,深入打造国际化专业平台,做实可持续发展业务基础,提升跨境综合业务能力,积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着力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助力我国资本跨境投资,努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风险因素
  1.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落实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积极按照外部要求和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架构、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专业的人才队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
  公司根据全面性、适应性、有效性原则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全面风险管理覆盖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覆盖所有类别风险,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公司按照《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并经董事会审批后发布实施,用来指导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公司建立由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组成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即董事会及其风险控制委员会、监事会——公司经营管理层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
  公司确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即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实施有效自我控制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在事前和事中实施专业的风险管理为第二道防线;审计部门实施事后监督、评价为第三道防线。“三道防线”风险管理治理架构的设计,有效的保证了风险管理权责的制衡与约束,保障了风险管理工作执行的效率与效果。
  2.公司经营活动面对的风险及采取的措施
  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洗钱风险等。公司通过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优化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风险策略、风险措施、风险流程,培育风险文化,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监测、评估和控制机制,将风险管理贯穿事前、事中和事后,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1)市场风险
  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变量的不利变动而使公司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权益类及其他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权益类及其他价格风险是指公司进行的权益类及其他投资因资产价格波动而发生损失的风险。公司的权益类及其他价格风险主要来源于公司涉及证券、商品等的投资交易及融资融券等业务。公司已建立了包含敏感性分析、希腊字母、压力测试等风险指标监控体系,通过每日持仓监控,计算相关指标。当这些指标达到或超过公司所授权的风险限额时,将按照公司相关制度执行处置流程。
  利率风险是指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以及公司自营固定收益类投资价格受市场利率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公司的生息资产主要为银行存款、结算备付金、融资类业务融出资金、存出保证金及债券投资等。证券经纪业务客户资金存款和代理买卖证券款币种与期限相互匹配,公司经纪业务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币种与期限结构基本匹配,利率风险可控。公司自营固定收益类投资主要集中于公司债、企业债等投资品种。公司通过久期、基点价值等指标监控利率风险,还通过压力测试机制对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评估。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波动使得相关资产价值变化从而对证券公司的经营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因港股通等业务而承担汇率风险。公司对汇率风险进行持续监控管理。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风险关键性指标体系,通过风险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波动性分析、风险价值(VaR)分析等方法对各类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并跟踪有关风险指标,了解投资组合市值变动的趋势及公司承受的风险状况。公司已经建立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引进了RiskMetrics市场风险计量引擎,以确保公司能准确、及时、完整的评估市场风险。
  总体而言,公司市场风险在可测、可控、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市场风险事件。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随着公司业务杠杆增加,公司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现象逐渐增加,公司未来可能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隐患。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流动性风险限额和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公司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流动性风险偏好和外部市场发展变化情况,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跟踪市场变化情况及公司流动性状况,确保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满足监管要求。
  公司建立流动性风险报告机制,明确流动性风险报告种类、内容、形式、频率以及报告路径,确保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目前公司已构建了完善的定期资金报告体系,报告内容涵盖货币市场利率情况、市场融资情况、公司筹融资情况、流动性风险限额执行情况、资金预算完成情况、业务资金使用收益情况、同业授信情况以及资金头寸情况等。
  公司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融资渠道管理,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已有融资方式包括公司债、次级债、短期债、短期融资券、收益凭证、证金公司转融资、同业拆借、卖出回购等;公司建立优质流动性储备池,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储备资产,监测其变现能力,确保公司能够筹集或变现足额的资金应对在正常和压力情景下出现的资金缺口。同时做好日间流动性管理,确保具有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
  公司建立流动性风险应急机制,定期不定期做好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和测试,不断更新和完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公司可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流动性需求。
  公司已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公司能够准确、及时、持续地计量、监测公司的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等指标。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公司能够及时应对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此外,公司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防范流动性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无法履约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经纪类业务信用风险,即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及期货交易,若没有提前要求客户依法缴足交易保证金,在结算当日客户资金不足以支付交易所需的情况下,或客户资金由于其他原因出现缺口,有责任代客户进行结算而造成的损失;二是债券投资的违约风险,即所投资债券之发行人出现违约、拒绝支付到期本息,导致资产损失和收益变化的风险;三是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方不能履约而造成公司承受损失的风险,公司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场外衍生品业务;四是融资类业务风险,即客户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期足额偿还负债所造成的损失,其中融资类业务是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等业务的统称。
  针对经纪类业务信用风险,公司在代理客户进行的证券交易时均以全额保证金结算,以有效防范经纪类业务结算风险。针对客户进行的债券正回购业务,公司对申请开展该项业务的客户资质进行严格要求,控制客户交易额度以及标准券使用率、回购放大倍数等风控指标,并安排专人实时监控,出现风险及时与客户联系解决。报告期内,公司经纪类业务无重大信用风险事件。
  针对债券投资的违约风险,公司制定债券池管理办法,建立内部评级模型并根据内部评级制定发行主体、债券入池标准,公司投资信用债需经过严格的入池审批流程;公司对债券池进行动态维护,对于信用资质恶化的主体及债项及时调出债券池并处置相关持仓。公司加强持仓债券负面舆情监控,建立沟通机制,对负面事件及时进行风险预警,以防范化解债券违约等重点风险。此外,针对债券投资的集中度风险,公司建立完善风险限额指标体系,从主体、行业等维度进行集中度管控。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债券存在违约的情形,公司已视情况采取司法诉讼、财产保全等风险处置措施。
  针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公司搭建交易对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业务范围、信用风险敞口计量规则、授信管理、监控及报告等管控要求。公司规范交易对手分类及授信标准,细化授信审查要求及审批流程,基于交易对手信用资质设定授信额度,并对交易对手授信及敞口的集中度风险进行多层级风险限额指标监控。针对场外衍生品业务,公司通过规范保证金计量规则、明确盯市追保操作流程等方面加强交易对手保证金管理。报告期内,未出现交易对手违约事件。
  针对融资类业务信用风险,公司实行分级授信审批机制,根据项目要素及授信金额适用不同的授信审批流程,逐级上报有权决策机构进行审批,谨慎判断客户的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并严格控制客户的授信额度;公司持续完善证券池管理机制,除通过股票基本面指标分析、流动性指标分析、历史价格等设置模型方法外,亦会根据市场变化、负面舆情等情况对证券池进行动态调整;存续期管理方面,公司针对股票质押业务建立贷后管理机制并根据风险大小对各项目进行分类管理;针对融资融券业务、保证金融资等业务建立盯市监控机制,对客户账户资产及负债情况逐日盯市监控并开展压力测试等定量分析,关注客户维保比例不足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于客户违约情形,公司通过场内强制平仓、协商处置、司法处置等各项措施化解风险;集中度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融资类业务限额指标体系,严格控制业务总量、单一客户及单一证券集中度风险;公司已搭建同一客户管理体系,对同一客户各类融资业务敞口进行集中管理,防范信用风险敞口过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融资类业务存在客户违约的情形,已通过司法诉讼、与客户协商或按协议约定进行违约处置,妥善化解风险。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为防范操作风险,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本集团的操作风险点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逐步完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有效地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公司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逐步推进操作风险与控制的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监测、风险事件与损失数据收集等工具的实施,并通过系统化工具的应用不断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的效率及效果。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提升了操作风险管理工具集团化应用的程度,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证券经营机构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证券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声誉风险管理机制,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对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声誉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和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司声誉及品牌形象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声誉风险系统本地化部署,进一步落实声誉风险相关培训,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报告期内,公司整体舆情平稳,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6)洗钱风险
  洗钱风险包括洗钱、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风险。
  为了防范洗钱风险,进一步提升洗钱风险管理能力,公司持续强化反洗钱合规文化建设,在法人治理层面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反洗钱工作职责,设立反洗钱领导小组及反洗钱工作小组,建立不同层次的洗钱风险报告制度,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层加强对反洗钱工作的监督管理与工作部署,提升集团各单位反洗钱履职的合规性与有效性。
  公司建立健全洗钱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将反洗钱管理要求嵌入各业务流程;有效履行客户尽职调查、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名单监控、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等各项反洗钱法定义务;加强对新业务、较高风险领域的洗钱风险评估与管理,以数智化转型为推动力,加强数据治理与穿透监测能力,提高反洗钱系统“智控”水平;持续夯实反洗钱基础合规工作,形成常态化自查自纠工作模式,实施源头治理与风险管控;通过反洗钱培训与宣传,强化全司人员及社会公众的反洗钱知识水平与责任意识,加强反洗钱人才队伍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洗钱风险事件。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业务体系不断深化,客户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公司持续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与大机构业务双轮驱动业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强化大机构业务与大财富业务的双向赋能,推动实现专业优势与资源禀赋的深层次融通。报告期内,公司客户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机构服务业务持续做优,综合研究水平保持行业前列,分仓收入排名稳居行业前十,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保持优势,大投行业务竞争力稳中有升;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稳步推进,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固定收益类产品供给持续丰富,投顾队伍建设、平台化拓客扎实推进,产品代销收入保持行业前十,兴证全球基金养老产品Y份额管理规模保持行业前三。
  (二)分公司加速推进战略转型工作,持续提升区域平台价值
  公司高度重视区域综合经营平台的战略重要性,强调自上而下赋能分公司做大做强,在合规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业务承揽职责下放分公司、客户和人才等业务资源下沉分公司;各地分公司着重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区域深耕工作,在协同总部部门落实“双轮联动”发展要求的同时,以客户为中心,深度践行资产配置和差异化服务理念,整合集团资源创造客户价值,为财富管理客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为机构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
  (三)集团业务协同进一步深化,一体化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公司持续强化集团协同顶层机制建设,持续营造集团内生高效协同环境,聚焦核心主业、突出重点,坚持效率优先,优化协同标准,注重协同提质增效,通过集团协同充分挖掘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提升客户综合创收及服务成效。集团合规、风控、运营、授权等方面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有效建立,总部对子公司、分公司的垂直穿透管理不断强化,各项基础制度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为业务的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综合研究转型深入推进,研究赋能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
  公司积极应对行业发展变革,坚定推进从卖方研究向综合研究转型,加强深度研究和专题研究,前瞻性判断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获得市场高度评价;坚持研究驱动,研究协同赋能服务体系不断丰富,产研融合、投研联动业务路径持续创新,研究综合效益转化能效进一步提升;聚焦政策要点,围绕“五篇大文章”,扎实推进智库研究高质量发展,参与重点课题项目,与外部权威机构达成多项绿金课题合作,获得广泛认可,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
  (五)“三增三降”策略稳步推进,自有资金投资交易业务转型稳步发展
  公司坚持中性偏稳健的风险偏好,在保持传统方向性投资能力优势的同时,积极向对客投资交易服务转型,推动盈利模式多元化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公司明确自有资金投资交易业务“三增三降”原则,即增大投资交易业务资产总规模、增加投资收益规模、增强对客交易能力,降低投资交易业务风险与收益波动、降低方向性权益类投资资产规模、降低资产之间相关性,报告期内“三增三降”成效进一步显现,资产配置得到持续优化,投资交易业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六)数智化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应用成效加快显现
  公司坚持“数智兴证”发展愿景,聚焦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围绕财富管理、机构服务、经营管理、风险管理、运营管理、数智基建六大领域体系化推进“客户为中心、平台为载体、数智为引擎”的数智化建设,数智化建设程度与能力不断提升;聚焦降本增效,不断以金融科技深化赋能公司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两大数字服务品牌“兴证知已”和“兴证智达”亮相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紧跟监管趋势运用金融科技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赋能合规从业管理及异常交易监测,科技内控持续深化;集团数据治理体系建设趋于成熟,数据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数据应用和创新应用能效持续释放;不断提升科技精益化管理水平和研发效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增强。
  (七)合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升级
  公司不断完善合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深入贯彻集团一体化管理理念,狠抓集团合规垂直穿透管理“最后一公里”,完善洗钱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强化高风险和重点业务领域合规管理,优化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管理和投资行为管理,健全“不敢、不能、不想”违规的长效机制,夯实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合规根基。公司构建与一流证券金融集团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坚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巩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把严防严控风险作为生命线;持续提升风险管理在巩固核心业务、拓展创新业务、保障重点区域业务方面的赋能作用,强化风险管理主动作为意识和前端管理意识,践行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推动业务创新发展的管理思路,提速风险管理数智化建设进程,打造集团风险管理全资产全客户垂直穿透及集中统一的数智化风控体系。
  (八)党建工作高质量稳步推进,人才队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公司突出党建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福建省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巩固深化“党委统一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纪委和监事会依法依规独立监督、经营管理层授权经营”的有效制衡协调发展的上市公司治理体制机制;积极配合省委巡视工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全面推进党建与纪检工作提质增效;报告期内荣获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人民金融·以学铸魂建新功”主题案例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以及2023年度福建省机关党建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公司建立匹配公司发展的人才战略,不断提升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构建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组织架构,持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