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与交易业务、资管及基金管理业务、国际业务。

  • 产品类型: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交易业务、资管管理业务、国际业务

  • 产品名称:

    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 、 研究业务 、 投资顾问 、 产品销售 、 融资融券 、 资本市场融资活动 、 权益性证券投资及交易 、 固定收益投资及交易 、 衍生金融产品投资及交易 、 私募股权投资 、 另类投资 、 商品交易与套利 、 券商资产管理服务 、 基金资产管理服务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代销金融产品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证券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8-19 
业务名称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债权融资:合计:主承销金额(元) 887.00亿 1220.00亿 - 885.09亿 926.20亿
新三板:新三板推荐挂牌家数(家) 8.00 14.00 6.00 10.00 16.00
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主承销家数(家) - - 11.00 10.00 -
股权融资:再融资发行:主承销家数(家) - - 10.00 9.00 1.00
股权融资:再融资发行:主承销金额(元) - - - 67.11亿 1.20亿
债权融资:合计:主承销只数(只) - - - 170.00 74.00
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主承销金额(元) - - - 57.10亿 43.89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交易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
  财富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研究业务、投资顾问、产品销售、融资融券等服务。
  投资银行业务:为企业客户提供资本市场融资活动,包括股票承销与保荐、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新三板挂牌,为企业客户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提供财务顾问服务。
  投资交易业务:从事权益性证券投资及交易、固定收益投资及交易、衍生金融产品投资及交易、私募股权投资、另类投资、商品交易与套利等。
  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资产管理,包括...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交易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
  财富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研究业务、投资顾问、产品销售、融资融券等服务。
  投资银行业务:为企业客户提供资本市场融资活动,包括股票承销与保荐、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新三板挂牌,为企业客户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提供财务顾问服务。
  投资交易业务:从事权益性证券投资及交易、固定收益投资及交易、衍生金融产品投资及交易、私募股权投资、另类投资、商品交易与套利等。
  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资产管理,包括券商资产管理服务、基金资产管理服务等。
  (二)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报道,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速达到6.3%,上半年金融业GDP同比增长7.3%。
  报告期内,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上证指数上涨3.65%,创业板指下滑5.61%,沪深300下滑0.75%,深证成指上涨0.10%。
  资本市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服务经济发展实现量质双升,证券行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坚持以建设规范化、市场化、科技化、国际化现代证券控股集团为发展愿景,以“坚持根据地、融入长三角、服务中小微”为战略导向,积极抢抓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机遇,加大服务实体力度,加快财富管理转型,持续提升风险合规管理水平,各项业务经营稳步推进,行业影响力逐年提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我国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公司积极抢抓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各项业务取得积极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3.38亿元,同比增长24.1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89亿元,同比增长69.88%。
  1.财富管理业务
  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包括为客户提供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研究业务、投资顾问、产品销售、融资融券等服务。报告期内,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17亿元,同比减少4.74%。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同花顺等渠道运营,推进三方网络平台对接,支撑分支机构渠道拓展,上半年新开15.3万户,开户市占率达2.0%,均同比大幅上升;投顾业务坚持双平台同步展业,启动投顾直播;机构交易业务稳步推进,市占率上升势头明显;进一步丰富产品货架,天添利、福瑞宝、指增产品、雪球等产品相继上线,完成了DMA系统部署及交易;成立金融产品委员会,规范产品引入、评审、销售决策流程,重点产品销售创新高,私募产品销量同比明显上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代理买卖业务交易量(股票+基金)2.18万亿元,A股市占率0.921%。
  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以合规展业,严控风险为前提,通过全方位业务宣讲、个性化服务等方式,提高客户黏性;制订了营销方案,激励分支机构,提升业务规模;细化团队架构,梳理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报告期内,公司推动搭建了融券通交易系统并推广运行;获得了首批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资格,北交所融资业务市占率排名居前。截至报告期末,母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余额182.75亿元,同比增长2.19%,平均维持担保比例276.47%。
  报告期内,财富委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建设落地,全新搭建自动运营中台+内容中台,规范化、自动化、高效化的使用信息技术,达到全面聚合内容、提升运营效率、规范运营客户、赋能员工展业的效果。秀财APP持续迭代升级;启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客户体验进一步优化,掌厅7*24可办理业务比例达62.75%,办理业务成功率98.16%,APP月活超36.4万。
  公司积极引入优秀人才,员工队伍建设有条不紊,干部年轻化、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加强私财队伍筹建,苏州星阳街、西安私财中心开业,未来将进一步布局北京、上海、南京、宁波等地;成立东吴证券财富菁英荟,吸收全国业务骨干,财富委业务骨干精英的综合素质持续提升。
  公司研究业务深入贯彻落实“四敢”精神,围绕苏州建设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的中心任务,促进资本、科技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助力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研究所对内持续升级服务投研工作,通过引入重点产品、提供研究报告、组织参与路演与同业机构交流等,加深各业务条线的深层次协作;对外深入调研苏州四大产业创新集群中的具有引领效应的上市公司,交流了解公司治理架构、行业发展情况;持续为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协会等提供政策研究、数据统计支持。同时,积极加强销售能力,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东吴期货有限公司开展期货经纪业务。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国内期货市场活跃度整体稳定,截止6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39.51亿手,累计成交额262.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1%和1.80%。报告期内,东吴期货经纪业务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业务规模稳健增长,上半年新增开户数5751户,同比增长21.53%。报告期内,东吴期货大力推动分支机构精细化管理,为业务发展赋能增效,引导分支机构发展形成与所在地域相匹配的特色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零售客户开发多点开花,通过加强与同花顺、东吴秀财APP的协同合作,深挖引流渠道,开拓业务增量。产业客户开发取得较好成效,通过产业服务部对分支机构进行辅导支持,取得较好成绩。
  2.投资银行业务
  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包括为企业客户提供资本市场融资活动,包括股票承销与保荐、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新三板挂牌,为企业客户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报告期内,投资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59.70%。
  2023年,随着经济逐步复苏,资本市场改革全面推进,特别是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市场的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报告期内,公司投行业务顺应环境,主动作为,大胆创新,股权类及债权类业务齐头并进,业务稳健高质量发展。
  股权融资业务。公司继续以苏州根据地战略为依托,深入苏州四大产业集群,对相关区域、产业、项目实现全面走访和覆盖,并在将苏州根据地战略做精、做深、做实、做透的基础上,布局长三角,辐射全国。报告期内,投行总部积极加强与部门、分支机构的协同,以投资+研究为支撑,对项目全面触达、深度跟踪;坚持抓早抓小,为客户提供早期辅导服务,与客户共同成长;通过打造良好口碑,吸引客户的上下游、同行业企业,加强承揽效率;保持与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加强与市场知名资金机构合作,并通过参与组织行业、协会等交流活动,获取项目资源,提升自身影响力。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公司组织学习监管新规,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建设系统,推动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升级;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全面提升发行定价水平和承销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IPO项目8单,排名行业第9位,其中,苏州IPO项目3单,苏州A股市场排名业内第一位,北交所IPO项目4单,行业排名第二名;公司完成再融资项目3单,并购重组业务2单。
  报告期内,公司新三板业务持续领先,公司新增挂牌家数8家,行业排名第4位,累计挂牌项目数量为465家,行业排名第4名;完成挂牌企业非公开发行15次,融资次数行业排名第4位;持续督导企业298家,行业排名第3位。
  债券融资业务。2023年上半年,公司债券融资业务坚持立足根据地战略,深耕江苏区域市场,不断巩固在江苏省内市场竞争优势。上半年公司合计承销各类债券约887亿元,承销规模再创新高。其中,主力业务品种公司债+企业债承销规模约740亿元,位列行业第8位。江苏省内业务规模约680亿元,市占率约21%,连续多年居江苏省首位。公司坚持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稳步落地创新型债券品种,承销科技创新债券8只,承销规模合计24亿元,其中23锡投K1为全国首单私募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债券;承销绿色债券5只,承销规模合计10.30亿元;承销乡村振兴公司债券2只,承销规模5.20亿元;合计发行8单ABS产品,规模合计约64亿元,资产类型包括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应收账款、不动产等多种类型。
  3.投资交易业务
  公司投资交易业务包括从事权益性证券投资及交易、固定收益投资及交易、衍生金融产品投资及交易、私募股权投资、另类投资、商品交易与套利等。报告期内,投资交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12亿元,同比增长40.85%。
  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2023年,国内经济去库存、弱复苏仍在继续,加之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市场的变化和资金的流出,截至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涨3.65%;沪深300下滑0.75%;创业板指下滑5.61%;偏股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2%。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大类资产配置思路,通过灵活运用高股息资产、可转债、衍生品、REITS等不同风险属性资产来加强投资业绩的稳定性,提升整体资产的夏普比率。公司加强投资动态管理,优化资产配置结构,灵活调整持仓和规模,通过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投资模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2023年上半年的债券市场主要是以基本面变化方向为指引。债券市场总体表现为收益率整体有所上行和震荡下行两个阶段。公司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紧跟市场,对大举配置和获利减仓时机把握均较为准确;适当的品种挖掘增厚了持仓静态收益率水平,提高了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整体投资收益情况较好。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新业务落地展业,引进市场优秀人才搭建业务团队,债券销售交易业务稳步启航,交易量稳步提升,市场交易对手覆盖面不断扩大;开展可转债、可交债投资交易,并取得较好收益;积极申请新业务资格,上交所债券做市商资格通过交易所场检,待公司正式授权和业务团队到位后展业;银行间做市商资格正在申报中;深交所质押式报价回购业务正式展业。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东吴创新资本开展另类投资业务。报告期内,东吴创新资本延续了之前的大类资产配置方案,贡献了较为稳定的收益。股权投资形成良性循环,在前期投入的科技型企业项目取得了较好的年化投资收益基础上,逐步加大对苏州“四大主导产业”尤其是苏州园区内企业投资力度;积极开展REITs战略配售投资,保持类固定收益业务收益组合的稳定性;完成了荣旗科技、亚华电子等创业板项目的跟投工作。报告期内,东吴创新资本完成各类项目投资37项(含追加投资),合计投资金额约7亿元。
  4.资产管理业务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资产管理,包括券商资产管理服务、基金资产管理服务等。报告期内,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同比减少2.62%。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紧跟市场形势及居民资金配置动向,持续优化金融产品布局,持续加大产品线的广度,新增“汇天益恒享”系列摊余成本法固收产品满足稳健低波的投资配置需求;首发“泽盈”系列固收+期权类产品,通过衍生工具增加弹性收益,实现“固收+”的投资目标;在持续做大安鑫中短债大集合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布局短期化固收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维护好传统内外部渠道和客户,积极拓展外部新增渠道和机构客户;加强产品投资风险联动管理,产品相关的各类风控数据库体系初步完善;积极引入投研团队,建设资管人才梯队,布局多策略投资业务,继续拓展“固收+”及其他创新业务方向的展业范围。
  报告期内,母公司新发资管产品24只,管理规模同比和环比均持续增加,截至报告期末,母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633.60亿元,主动管理规模554.46亿元。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东吴基金开展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东吴基金积极把握市场行情,产品业绩排名取得良好成绩;扎实做好REITs项目运营,有条不紊推进项目扩募;做大基石产品规模,助力公司中长期发展;加强精细化宣传,节约费用,突出重点;专注投资主线,把握投资机会,打造成长风格鲜明的基金管理公司。截至报告期末,东吴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合计245.29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222.31亿元,专户资产规模22.98亿元。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东吴创投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东吴创投围绕苏州四大产业集群持续发力,推动苏州产业链企业联动,打通上市公司与中小科技企业间信息壁垒;积极抢抓发展机遇,锚定数字经济主赛道,力争在一系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重大进展;同时自身也在积极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创投业务数字化管理水平。报告期内,东吴创投完成投资项目3个,投资金额约4000万元,新设立基金1个,规模2亿元,期末合计管理基金规模164亿元。

  三、风险因素
  1.公司经营活动面临的主要风险
  (1)政策性风险
  政策性风险指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与证券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及交易规则等的变动,对公司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证券市场影响较大,宏观政策、利率、汇率的变动及调整力度与金融市场的走势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证券行业是受高度监管的行业,监管部门出台的监管政策直接关系到证券公司的经营情况变动,若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因不适应或违反法规、政策或监管要求,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罚款、暂停或取消业务资格等行政处罚,导致公司遭受经济损失或声誉损失。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因市场利率、汇率、证券及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或急剧波动而导致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及衍生品标的价格波动风险等。公司的市场风险主要涉及股票投资、债券投资、产品投资、衍生品交易及资产管理相关投资业务。主要表现为所投资证券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或波动引起的投资损失的可能性。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发行人、融资人、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由于信用等级下降、履约能力下降,给证券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源于融资融券业务、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等信用业务以及非权益类投资业务等。主要表现为债券等主体违约、交易对手违约、客户违约等造成公司损失的可能性。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指在集团业务范畴内,由于内部制度流程失效、员工行为不当、信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影响给集团业务造成损失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由内部程序、人员、信息系统、外部事件等原因,引发客户投诉、信访、诉讼,或导致账户透支、各类业务差错、系统故障事件、违反员工执业行为,甚至收到内外部监管函件等,最终给公司带来直接损失或造成监管扣分、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5)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可能来自于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资产变现困难、交易对手延期支付或违约,以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等类别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等。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2.公司已经或计划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风险管理工作围绕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公司总体风控政策,实施风险总量管理、风险分类管理、业务分类风险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对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识别、评估、监测、分析,提出相应控制措施及应对方案,始终做到公司风险的可知、可控、可承受。
  (1)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由公司董事会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会、经营管理层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及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设立的合规风控专员四个层级构成。公司设首席风险官负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部门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监测、评估、报告公司整体风险水平,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在日常工作中全面了解并在决策中充分考虑与业务相关的各类风险,及时识别、评估、应对、报告相关风险。
  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自上至下覆盖各类别风险、各项业务,为日常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指导原则。公司制订了《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并按照风险类型分别制订了公司层级的《风险管理办法》、《市场风险管理办法》、《信用风险管理办法》、《操作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声誉风险管理办法》、《风险限额管理办法》、《子公司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等,同时针对各业务分别制订了相应的具体风险管理工作规则。
  公司制定了年度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及风险限额等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强化风险控制指标落实执行。风险偏好按照公司经营和风险管理目标、风险应对政策以及外部信用评级方面进行描述;风险容忍度指标按照风险分类分别设置;风险限额管理根据公司资本、业务和风控监管指标情况,针对不同风险种类和各业务条线的特点,由公司经营层根据市场及经营情况在授权范围内对风险容忍度指标进一步分解、细化和落实经营授权限额指标和风险分类关键指标。
  公司通过制度建设、分级授权建立完善了覆盖各项业务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应对机制,根据风险监测和评估结果,选择与公司风险偏好相适应的风险回避、降低、转移和承受等应对策略,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资本补充、资产减值、风险对冲、规模调整等应对机制。建立了风险应急机制以应对流动性危机、交易系统事故等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制定及时有效的应急应变措施和预案,明确应急触发条件、风险处置的组织体系、措施、方法和程序,并通过压力测试、应急演练等机制进行持续改进。建立了顺畅的风险报告与应对机制,对于一般风险事件由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提出处理方案,风险管理部门监督并跟踪执行情况;对于重大风险事件,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将有关情况连同处理建议报首席风险官和相关领导,风险事件处置完成后,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会同风险管理部门评估原因,并据此完善制度流程;对于风险责任人,按照公司制度问责或处罚。
  公司风险管理系统基于业务复杂程度和风险指标体系,运用科技手段实现符合整体风险管理需要的系统化管理,系统对业务与风险信息进行采集、汇总、计量、预警和监控,覆盖各风险类型、业务条线、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并致力于实现同一业务、同一客户相关风险信息的集中管理。根据公司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数据管理规划,每年制定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专项预算,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完善风险数据管理和质量保障机制,明确风险管理系统和风险数据集市的应用目标、管理范围、实现手段、工作流程,逐步提升风险管理系统管控能力和风险数据应用价值。
  公司开展业务或者产品创新建立内部评估和审查机制,对创新业务或产品的合规性、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并制定管理制度,明确操作流程、风险控制措施和保护客户利益的措施。风险管理及合规部门全程参与创新业务的方案论证、风险与收益特征评估、多元化风险应对策略制定、风控指标设定等,财务部、信息技术部等中后台部门参与相关制度的制定和系统建设等,确保中后台的意见在方案、制度、策略中体现。创新活动开展后,注重过程的控制,及时纠正偏离目标行为,建立覆盖公司全部业务的动态监控系统,针对不同业务和产品制定相应的风险限额,对于超越风险限额的情况进行准确计算、动态监控和自动预警,并建立资本补充与业务规模、结构调整机制,明确异常情况的报告路径和处理办法。
  公司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及信息报告机制,规范各类重要信息收集、处理、传递、贮存及使用流程,保障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风险管理部门、经营管理层、董事会之间风险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及时、准确、完整,保障信息披露及信息报告的规范、及时。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对所负责事项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风险暴露状况以及实质性风险损失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评估与分析,形成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报告。
  (2)各类风险的应对措施
  ①市场风险的控制
  公司主要从限额管理、证券池管理、风险评估及风险对冲等方面来控制公司的市场风险。
  限额管理:公司建立集团层面自上而下的风险限额指标体系,包括在险价值(VaR)、DV01以及止盈止损等关键风控指标,通过交易系统及风险管理系统,事前控制和动态监测投资交易行为及资产变动情况,及时进行风险预警提示。通过设置单一标的在多个业务条线及投资组合的集中度指标,分散单证券投资风险;通过设置单项投资的止盈止损、各业务条线损失限额以及公司市场风险总容忍度,有效控制单项投资和公司自营投资业务市场风险亏损过大的情况。
  证券池管理:公司建立证券池管理机制,通过证券池分级管理,细化投资标的优选标准及投资额度,严格把控投资标的资质,强化事前投资准入审核;持续监测跟踪标的资质变动,及时更新证券池标的;定期评估证券池准入标准,结合业务开展需求和市场行情,优化准入要求。
  风险评估: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结合投资策略,强化对标的跟踪及产品投资的风险穿透式管理,全面评估业务承担的市场风险;运用市场风险计量等方法定期评估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状态和风险承受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绩效分析、市场风险指标(在险价值、希腊字母风险指标等)的测算、压力测试等方法;针对市场大幅波动或面临较强下跌风险时,加大测算频率,控制公司在极端情况下可能承担的风险损失,确保公司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开展相应业务。
  风险对冲:公司积极研究量化对冲等投资策略,灵活运用量化模型及金融衍生工具,开展风险中性的投资交易业务与场外衍生品业务。对于投资交易业务,公司积极寻找市场机会,通过Delta敞口等风险敏感性指标,跟踪监测市场风险指标,有效控制方向性风险敞口。对于场外衍生品业务,公司建立了交易对手准入、标的池管理、模型管理、对冲管理、风险监测与预警、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市场风险。
  ②信用风险的控制
  公司主要采取内部评级、尽职调查、准入管理、授信与集中度管理、风险监测与评估、风险化解与处置等方式控制信用风险。
  内部评级:公司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管理机制,以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对投资标的及其发行主体进行信用评级,从而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识别与区分,持续跟踪投资标的发行人信用变化,对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投资标的,及时调整内评等级;建立融资人内部信用评级机制、标的证券内部评估体系,审慎评估融资人信用等级、标的资质,密切跟踪融资人、标的风险事项,及时调整内评等级、标的折算率等。
  尽职调查:在非权益类投资业务中,对投资标的发行人、交易对手开展必要的尽职调查,研究标的发行人、交易对手的偿债、履约能力,规避兑付风险。在信用业务中,加强事前尽职调查,从融资人资信状况、资金用途、还款来源及增信措施等多方面了解、评估项目风险情况,提交全面的项目尽职调查报告等,为公司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准入管理:公司建立非权益类投资业务准入标准,强化投资标的事前准入审核,严防投资标的发行人违约风险,并优选资本实力强,盈利状况好,管理和运作规范、信用良好的交易对手,建立交易对手库,减少不良交易对手产生的违约风险;建立融资人及标的证券准入机制,根据融资人信评等级、标的证券评估结果制定准入标准,对于失信客户执行黑名单管理。
  授信与集中度管理:针对信用风险相关业务,建立同一客户授信限额管理体系,在限额体系范围内根据投资标的发行人、融资人、交易对手信用资质及增信条件等制定授信额度,进行授信管理;在非权益类证券等投资业务方面,设定同一标的、同一发行人风险敞口、集中度指标;在信用业务方面,设定单一客户、单一证券信用风险敞口、集中度指标,控制单一品种、单一业务或单一客户的信用风险。通过授信限额与集中度管理,进一步加强对非权益类证券投资、信用类业务等重点业务领域信用风险管控。
  风险监测与评估:公司建立业务舆情监测机制,密切关注业务主体资质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建立信用风险跟踪评估机制,定期跟踪投资标的发行人、融资人、交易对手资信状况、履约能力,评估业务信用风险;通过减值测试、压力测试等计量方法评估公司信用风险状态,确保公司整体信用风险水平在容忍度范围以内。
  风险化解与处置:定期开展风险排查工作,对于发现的潜在信用风险,及时采取必要的风险化解措施,避免标的发行人、交易对手、融资人资信情况恶化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对于违约风险项目,及时采取风险处置措施,并充分做好与客户的沟通工作,尽可能避免或降低信用风险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③操作风险的控制
  公司主要通过制度流程管理、决策授权管理、人员和权限管理、系统管理等措施控制操作风险。
  制度流程管理:公司建立和完善各项业务制度,优化操作流程,定期梳理和评估各业务的操作风险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加强新业务、新产品评估,建立重大操作风险应急预案和风险处置流程。
  决策授权管理:公司建立业务决策授权体系,定期调整各业务决策层级的决策授权权限,明确授权的范围、事项、权限、时效和责任,并严格按照授权逐级审批、设置相应的系统权限,定期检查权限执行情况,确保授权管理的有效落实。
  人员和权限管理:公司通过细化部门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培训机制、优化考核机制,加强人员管理。公司依据重要业务部门、关键岗位之间不相容、适当分离及相互制约的原则,逐步细化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合理分配人员权限,完善各业务系统的权限管理,确保人员岗位精确覆盖业务操作各个环节;公司通过加强人员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系统操作、合规风控、职业道德等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防范道德风险、减少操作失误;同时公司通过激励与约束并行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员工责任心,降低操作差错。
  系统管理:公司建立设计严谨、逻辑清晰的业务生产及业务管理系统,设置必要的操作风险控制节点,通过系统自动化,有效控制业务操作中的人为失误与差错;公司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收集三大工具,进一步完善公司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与报告,加强对操作风险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与整改追踪;同时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和定期演练,在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时,降低负面影响,减少实际损失。
  ④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公司主要通过对流动性的统筹管理、跟踪监测以及应急测试等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统筹管理:公司坚持资金的整体运作,由资金运营部负责管理公司的资金调配。在境内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公司具有较好的资信水平,维持着比较稳定的拆借、回购、短期融资券等短期融资通道;同时也通过公募或私募的方式发行公司债、次级债、收益凭证等补充公司长期运营资金,从而使公司的整体流动性状态保持在较为安全的水平。
  公司不断完善流动性管理体系,在微观操作上,公司强化资金头寸管理,确保日间流动性安全;在宏观策略上,公司建立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池,持有充足的高流动性资产以满足公司应急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跟踪监测:公司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资金负债情况进行每日监测与评估,通过对特定时间点和时间段的资产负债匹配情况的分析以及对资金缺口等指标的计算,来评估公司的资金支付能力。
  公司严格按照监管部门有关规定进行证券投资,并设定了更为严格的公司预警指标,对达到公司预警指标的投资及时跟踪和处置;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分析、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监测流动性风险限额执行情况,并结合流动性风控指标测算情况合理制定公司融资计划。
  流动性应急测试:公司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方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模拟极端情形下应急处置流程,有效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防范公司流动性风险事件。
  ⑤声誉风险的控制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行对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全覆盖,及时识别、监测、处置和报告声誉事件,确保声誉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公司明确声誉风险管理目标、原则、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管理流程和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要求,并通过评估、稽核、检查等手段保证声誉风险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公司通过建立积极、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声誉风险的正确识别、科学监测、有效控制和及时化解,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减少声誉事件对公司及利益相关方、行业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维护公司良好形象,为公司健康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公司在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业务运营、信息披露、工作人员行为管理等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充分考虑声誉风险,建立声誉风险应急机制,确保在突发情况下声誉风险事件管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密切关注各类风险与声誉风险的交互影响和转化。公司强化舆情监测,落实舆情报告制度,积极应对、妥善预防声誉风险,强化与媒体的沟通,为公司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扎根苏州、深耕长三角,具备显著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板块,公司长期扎根苏州,长期坚持“做深、做熟、做透、做细”的根据地发展方针,并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长三角地区复制根据地战略,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城镇体系完整、体制环境优良、科创资源密集的区位优势,依托优质客户资源,公司各项业务的开拓以及综合化经营得以加快推进。同时,公司围绕苏州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投行围绕苏州四大先进产业集群调整打造四个专业化上市服务团队,研究所设立相应团队加强产业研究。积极参与设立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基金,发挥国有金融资本杠杆和引导作用,助力打造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
  (二)组织优势、专业优势持续积累,综合业务竞争实力不断提升
  公司有效推进战略布局、业务布局,持续积累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投行业务以打造“一流投行”为愿景,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依托专业优势,紧抓北交所机遇,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与公司的禀赋优势和服务中小微的战略导向高度契合,集聚优势资源,推动项目落地,保持行业领先。研究业务以提升研究和服务能力为核心目标,坚持“专业创造价值”的理念,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品牌化投研服务,在市场影响力逐年提升的同时,为公司各项业务提供智力支撑,推动业务协同发展;境内外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实现了在新加坡、香港等境外资本市场的业务布局,更好服务长三角实体企业的海外金融需求;大运营优化成效明显,从流程、管理以及IT等各方面构建了大运营体系,实现了经纪、资管、自营条线运营集中,全面提升服务和运营支撑能力。
  (三)精益管理促进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自主研发推动公司业务数字化转型
  在顺利保障信息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公司继续坚持“业务引领、科技赋能”的发展思路,深化管理体系变革,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与突破。
  深耕大财富赛道,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完善产品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以秀财APP为核心的一站式财富管理门户,优化理财产品销售链条,拓宽互联网开户渠道;耐心打磨iTrade综合交易平台,完善算法超市,为量化客户提供极速稳定的双中心交易环境。聚焦大投行赛道,以解决方案视角推动大投行业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一体推进数据治理、管理提升、合规保障等重要问题的解决,助力公司提升服务能力抢抓业务机遇。公司投入重点力量推进证券行业信息系统应用创新工作,圆满完成2022年信创验收检查工作,以信创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的身份积极推动行业生态的建设。加快在区块链、隐私计算、ChatGPT、大数据、数字人民币等方面的新技术应用与探索,落地证券行业首例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并获颁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优秀企业,牵头发布证券业联盟链白皮书与区块链相关行业标准。
  (四)具有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合规风控管理审慎有效
  公司坚持把“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建设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公司合规风控管理的能力、质量和效率,公司入围证监会公布的首批证券公司“白名单”。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规范的合规风控组织架构,各级管理和监督机构之间权责明确、运作规范;制定了有效的合规风控管理机制,包括风险应对和处理机制、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有效激励和问责机制在内的各项机制;持续加大合规风险信息技术投入,运用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合规风控能力,实现了风险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统筹兼顾和动态均衡,保障了公司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聚力,形成了东吴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人才机制
  公司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经营管理实际问题和推动事业发展,为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公司建设成为规范化、市场化、科技化、国际化现代证券控股集团提供了重要保障。
  公司积极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理念,秉承“为实体经济增添活力、为美好生活创造价值”的企业使命,坚持“规范化、市场化、科技化、国际化的现代证券控股集团”的企业愿景,倡导“待人忠、办事诚、共享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公司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施领导班子市场化考核制度,实行高级管理人员任期契约制,激活经营机制。同时,公司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咨询项目,规划“千人远景计划”,制定实施专业技术职级管理办法、员工薪酬管理细则,理顺人才发展机制,对标行业优化薪酬架构,完善激励机制,推进考核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