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白粉、海绵钛、锆制品和硫酸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钛白粉、铁系产品、锆制品、海绵钛及四氯化钛
钛白粉 、 铁系产品 、 锆制品 、 海绵钛及四氯化钛
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化工产品(不含化学危险品及易燃易爆品)的生产、销售;铁肥销售;硫酸60万吨/年的生产(生产场所:中站区佰利联园区内)、销售(仅限在本厂区范围内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硫酸);氧化钪生产;设备、房产、土地的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2-06-30 |
---|---|---|---|---|---|
销量:氯化法钛白粉(吨) | 18.10万 | 36.25万 | 18.41万 | 27.57万 | - |
产量:硫酸法钛白粉(吨) | 45.37万 | 80.40万 | 39.00万 | 68.04万 | - |
产量:氯化法钛白粉(吨) | 19.59万 | 38.74万 | 20.21万 | 30.94万 | - |
产量:海绵钛(吨) | 3.31万 | 5.18万 | 2.57万 | 3.81万 | - |
产量:钛精矿(吨) | 104.56万 | 147.45万 | 179.26万 | 116.89万 | - |
销量:铁精矿(吨) | 154.86万 | 433.82万 | 254.43万 | 436.67万 | - |
销量:钛白粉(吨) | 59.96万 | 115.89万 | 57.82万 | - | - |
产量:磷酸铁(吨) | 2.79万 | 6.61万 | - | - | - |
产量:钛白粉(吨) | 64.96万 | 119.14万 | 59.22万 | - | - |
产量:铁精矿(吨) | 154.82万 | 424.08万 | - | 373.22万 | - |
销量:海绵钛(吨) | 3.08万 | 4.70万 | 1.92万 | 3.66万 | - |
销量:磷酸铁(吨) | 2.02万 | 5.39万 | - | - | - |
销量:硫酸法钛白粉(吨) | 41.86万 | 79.64万 | 39.41万 | 65.20万 | - |
产能利用率:海绵钛(%) | - | 103.80 | - | 76.20 | - |
产能利用率:磷酸铁(%) | - | 66.10 | - | 26.00 | - |
产能利用率:钛白粉(%) | - | 78.90 | - | 65.55 | - |
产能:在建产能:海绵钛(吨) | - | 3.00万 | - | 3.00万 | - |
产能:在建产能:磷酸铁(吨) | - | 10.00万 | - | 25.00万 | - |
产能:设计产能:海绵钛(吨) | - | 5.00万 | - | 5.00万 | - |
产能:设计产能:磷酸铁(吨) | - | 10.00万 | - | 10.00万 | - |
产能:设计产能:钛白粉(吨) | - | 151.00万 | - | 151.00万 | - |
钛白粉产量(吨) | - | - | - | 98.98万 | 51.74万 |
钛白粉销量(吨) | - | - | - | 92.77万 | 46.91万 |
产能:海绵钛(吨) | - | - | - | 5.00万 | - |
产能:磷酸铁(吨) | - | - | - | 10.00万 | - |
产能:钛白粉(吨) | - | - | - | 151.00万 | - |
硫酸法钛白粉产量(吨) | - | - | - | - | 34.10万 |
氯化法钛白粉产量(吨) | - | - | - | - | 17.64万 |
硫酸法钛白粉销量(吨) | - | - | - | - | 32.78万 |
氯化法钛白粉销量(吨) | - | - | - | - | 14.14万 |
海绵钛产量(吨) | - | - | - | - | 1.36万 |
海绵钛销量(吨) | - | - | - | - | 1.45万 |
铁精矿销量(吨) | - | - | - | - | 220.72万 |
铁精矿产量(吨) | - | - | - | - | 191.95万 |
钛精矿产量(吨) | - | - | - | - | 48.16万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9.61亿 | 3.60% |
第二名 |
5.86亿 | 2.19% |
第三名 |
3.33亿 | 1.25% |
第四名 |
3.27亿 | 1.22% |
第五名 |
3.03亿 | 1.1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4.46亿 | 5.43% |
第二名 |
11.23亿 | 4.22% |
第三名 |
4.24亿 | 1.59% |
第四名 |
3.35亿 | 1.26% |
第五名 |
3.11亿 | 1.1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0.85亿 | 4.50% |
第二名 |
8.53亿 | 3.54% |
第三名 |
6.07亿 | 2.52% |
第四名 |
5.60亿 | 2.32% |
第五名 |
4.51亿 | 1.8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3.60亿 | 5.54% |
第二名 |
9.19亿 | 3.74% |
第三名 |
8.31亿 | 3.38% |
第四名 |
7.18亿 | 2.92% |
第五名 |
3.99亿 | 1.62%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1.51亿 | 5.78% |
第二名 |
8.12亿 | 4.08% |
第三名 |
5.74亿 | 2.88% |
第四名 |
4.38亿 | 2.20% |
第五名 |
3.76亿 | 1.8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8.53亿 | 4.69% |
第二名 |
6.17亿 | 3.39% |
第三名 |
6.08亿 | 3.34% |
第四名 |
3.87亿 | 2.13% |
第五名 |
3.10亿 | 1.70%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4.26亿 | 3.08% |
第二名 |
3.80亿 | 2.75% |
第三名 |
2.54亿 | 1.84% |
第四名 |
2.35亿 | 1.70% |
第五名 |
2.31亿 | 1.6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21亿 | 2.80% |
第二名 |
2.19亿 | 2.78% |
第三名 |
1.68亿 | 2.12% |
第四名 |
1.64亿 | 2.08% |
第五名 |
1.60亿 | 2.02%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4.07亿 | 3.65% |
第二名 |
3.94亿 | 3.53% |
第三名 |
2.65亿 | 2.37% |
第四名 |
2.06亿 | 1.84% |
第五名 |
1.98亿 | 1.7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2.37亿 | 3.62% |
第二名 |
1.96亿 | 2.99% |
第三名 |
1.74亿 | 2.65% |
第四名 |
1.65亿 | 2.52% |
第五名 |
1.43亿 | 2.19% |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总部位于河南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是一家致力于新材料研发制造及产业深度整合的大型多元企业集团,目前主要从事钛白粉、海绵钛、锆制品、锂电正负极材料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公司产品销往6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秉持“创领钛美生活做受尊敬企业”的企业使命,在钛及钛相关产业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探索,依托技术创新和高效的运营模式,不断提升产业服务人类社会的能力。 公司主营产品为钛白粉、海绵钛、锆制品及锂电正负极材料,其中,钛白粉产能151万吨/年,海绵钛产能8万吨/年,规模均居世界前列;磷酸铁锂产能5万吨/年,磷酸铁产能10万吨/年,石墨负极产能2.5万吨/...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总部位于河南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是一家致力于新材料研发制造及产业深度整合的大型多元企业集团,目前主要从事钛白粉、海绵钛、锆制品、锂电正负极材料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公司产品销往6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秉持“创领钛美生活做受尊敬企业”的企业使命,在钛及钛相关产业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探索,依托技术创新和高效的运营模式,不断提升产业服务人类社会的能力。
公司主营产品为钛白粉、海绵钛、锆制品及锂电正负极材料,其中,钛白粉产能151万吨/年,海绵钛产能8万吨/年,规模均居世界前列;磷酸铁锂产能5万吨/年,磷酸铁产能10万吨/年,石墨负极产能2.5万吨/年,石墨化产能5万吨/年。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的行业
1、钛行业概述
(1)钛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钛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IVB族,元素符号Ti,原子序数22,属于难熔稀有轻金属,纯态呈银白色,硬度大,熔点1,668℃。
二氧化钛,商用名称为钛白粉,化学分子式为TiO2。钛白粉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印刷油墨、橡胶等。由于钛白粉有众多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用途,被称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金属钛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系数低、耐高温低温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等突出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化工冶金、海洋工程、体育休闲等领域,被誉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现代金属”和“战略金属”。
(2)钛资源分布
钛属于稀有金属,但是实际上钛并不稀有,其在地壳中的丰度为0.69%,在所有元素中排第9位。
钛矿石主要包括钛铁矿、金红石及其他含钛矿石,可通过选矿选为钛精矿,并进一步加工成富钛料,例如高钛渣及合成金红石。钛铁矿(比如公司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场开采的钒钛磁铁矿)是钛的主要来源。全球钛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及南非。
龙佰集团攀枝花矿山
(3)钛工业产业链
钛工业产业链有两条不同的分支。第一条是钛白粉工业,从钛铁矿和金红石采选开始,通过化学过程生成化工中间产品——钛白粉,用于涂料、塑料和造纸等行业。第二条是钛材工业,从钛铁矿和金红石采选开始,制造海绵钛,然后制成各种金属产品,用于航空、航天、航海、化工、民用等领域。公司产品涉及钛白粉工业和钛材工业,属于钛白粉生产商(钛铁矿采选-钛精矿-钛白粉)和海绵钛生产商(钛铁矿采选-钛精矿-高钛渣-海绵钛)。
2、全球及中国钛白粉市场分析
(1)概览
钛白粉市场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钛白粉生产商以及下游行业。钛白粉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硫酸法和氯化法。2024年全球钛白粉行业产能约为980万吨,其中中国产能占比最高,达到56%。据涂多多数据统计,2024年1-6月钛白粉累计产量在238.58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0.93%,产量增加约41.29万吨。
(2)全球钛白粉消费量预测
由于涂料行业、塑料行业和造纸行业等下游行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全球钛白粉消费量出现稳定增长,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9%。其后,根据相关专业机构统计及预测,2022年全球钛白粉市场需求量约为690万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预计2025年全球钛白粉表观消费量将达到890万吨,2020-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6%。到2026年全球钛白粉消费量将达到930万吨。
(3)全球钛白粉需求结构
全球钛白粉下游应用场景
钛白粉应用场景众多,主要下游行业为涂料行业和塑料行业,而涂料和塑料在各个行业应用也非常广泛。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及人口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和基建行业快速增长,将刺激涂料及其上游钛白粉产品的需求增加。同时,由于价格优势及氯化法产能扩大,中国钛白粉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在逐步提升。
(4)原材料及钛白粉价格
2024年上半年,钛矿及钛白粉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波动。2024年上半年,国内外供需钛维持紧平衡,钛矿价格维持高位震荡。2024年上半年中国钛白粉市场经历“涨跌”两个阶段,年初下游市场多为消化库存加之认为价格已触底,备货需求增加,钛白价格开始回升,市场迎来三连涨,价格稳中有升;随着市场淡季,企业出货压力大,价格竞争压力大,加之欧盟反倾销事件影响,欧盟地区钛白出口受限,厂家库存压力增加,二季度价格有所回落。
(5)市场推动因素及未来机会
下游行业需求上升:钛白粉应用场景众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刺激钛白粉产品需求不断增长。
生产工艺的进步:近年来,中国钛白粉企业一直致力于改进生产工艺,尤其是发展氯化法,以提升产品质量及性能、扩展应用范围及符合环保要求。因此,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钛白粉市场的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的政策及法规:随着产业及环保政策趋严,对钛白粉生产和能耗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发改委2023年12月颁布并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对改造后能效达到最新版《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中标杆水平的项目,参照鼓励类管理。限制硫酸法钛白粉(联产法工艺除外)。拥有低成本、成熟大型氯化法钛白粉技术、联产法工艺及能效标杆水平的钛白粉企业更具发展优势。
产能日益集中:随着环保政策的实施,环保成本上升,中小型生产商被迫关停或限制生产。同时,拥有氯化法核心技术的领先钛白粉生产商将享受利好政策带来的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市场份额。因此,预计钛白粉生产商数目将会减少,而单一生产商的产能可能会提高。
产业链整合:随着钛白粉市场不断发展,钛白粉生产商(尤其是龙头企业)一直致力整合产业链,涉及上游的钛矿石开采、钛精矿加工、高钛渣熔炼及合成金红石生产、中游的钛白粉产品及其他副产品生产以及下游产品开发。整合产业链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展产品结构及丰富收益来源。
3、中国海绵钛市场分析
(1)概览
海绵钛是一种钛金属单质,一般为浅灰色颗粒或多孔状,是生产钛合金及其他钛材料的重要原料。
(2)中国海绵钛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海绵钛的产量持续增长,2021年因航空航天等高端下游行业的发展而使其产量进一步增加,由2016年至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6.7%。预计2026年中国海绵钛产量将达至26.63万吨,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9%。2016年至2021年,中国海绵钛表观消费量按18.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未来,高端行业需求仍有巨大潜力,预计2026年海绵钛表观消费量将达至约31.38万吨,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7%。
根据涂多多数据统计,2024年1-6月中国海绵钛产量在12.51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4.18%,产量增加在1.55万吨。
(3)海绵钛需求结构
全球需求以航空和化工为主,分别占比46%和43%;国内需求以化工和航空为主,分别占比46%和15%。从钛锭及钛加工材行业产量来看,据2023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2023年中国钛锭行业产量为17.1万吨,同比增长17.93%,钛加工材产量达到18.76万吨,同比增长24.24%。
受俄乌战争影响,全球海绵钛供应链受挫。全球市场对俄罗斯原产钛产品的减少使用,使得供应更加紧张。2023年中国海绵钛累计出口量约5837.8吨,同比增长204.0%,增加约3918吨,增长最多为俄罗斯,出口前三国家分别为俄罗斯、韩国、荷兰,海绵钛出口量也创近十年来新高。
从行业发展来看,“十四五”期间,一方面随着国内重点型号任务需求增加,我国航空工业和发动机制造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将带动高端钛合金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载人、无人潜水器实现产业化,将带动深海油气勘探、资源开发,海工装备制造、海军装备升级等新增产业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钛产品的应用。
(4)海绵钛价格
2024年上半年海绵钛市场呈跌涨跌态势,市场共分为三个阶段,由于行业产量持续增速较快,海绵钛行业运行压力较大。
(5)市场推动因素及未来机会
高端海绵钛需求不断增加:由于成品率低及生产成本高,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优质海绵钛的产能相对较低。随着大型飞机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对优质海绵钛的需求将快速增加,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同时电子消费领域对于钛材的应用逐渐增加,手机、电脑等电子消费品对钛材的需求成为新的增长点。
有利的政策法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加快培育重点新材料市场,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推进新材料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将航空材料(包括新型航空铝钛)及新型功能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储氢材料、钛及钛合金粉末材料)界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
产能集中度提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及环保要求的升级,海绵钛行业大部分半流程或落后产能被迫退出市场,产能集中度持续提升。
4、新能源电池正负极材料
(1)新能源电池正负极材料市场规模
全球的磷酸铁锂产量增长迅速,由2016年的5.99万吨增至2021年的43.12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48.4%,主要是由于磷酸铁锂产能扩张及锂电池等下游应用需求快速增长。同期,全球的磷酸铁锂表观消费量由2016年的6.43万吨增至2021年的43.0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46.2%。据高工锂电统计,2026年底,全球的磷酸铁锂产量及表观消费量预计分别达至337.05万吨及335.5万吨,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50.9%及50.8%。电池材料的市场规模随动力及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增长而相应扩大,2024年1-6月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量大约为118.93万吨,其中磷酸铁锂产量86.15万吨,同比增长60%。这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磷酸铁锂产量的快速增长趋势。
磷酸铁是磷酸铁锂的前驱体。随着下游需求旺盛,全球的磷酸铁产量快速增长,由2016年的4.11万吨增至2021年的32.22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51.0%。同期,全球的磷酸铁表观消费量由4万吨增至29.51万吨,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9.1%。未来,全球的磷酸铁产量及表观消费量预期将分别达至261.8万吨及238.6万吨,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52.0%及51.9%。据SMM调研,2024年上半年中国磷酸铁产量70.52万吨,同比增加42%。全球及中国磷酸铁产量增长情况均呈现出积极态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未来磷酸铁产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业链的调整可能带来的挑战。
石墨负极材料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另一主要材料。全球的石墨负极材料产量快速增长,由2016年的15.3万吨增至2021年的81.65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39.8%。2016年至2021年,全球的石墨负极材料消费量由12.35万吨增至69.38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2.3%。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2年全球负极材料产量146.8万吨,同比增长67.3%,2023年全球负极材料的产量181.8万吨,同比增长率为16.8%。2024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达到了95.2万吨,同比增长显著。中研网的报告预测2024年全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量有望达到210万吨左右。未来,全球的石墨负极材料产量及消费量预期将分别达至223.77万吨及214.04万吨。
(3)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下游、市场推动因素及未来机会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新能源电池出货量的提升。根据GGII数据,2023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225GWh,同比增长50%,其中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206GWh,同比增长58%,GGII预计2024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超1100GWh,同比增长超27%,正式进入TWh时代。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370GWh,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1.6%,进一步为电池正极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普及: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约为673.5万辆,同比增长14.09%;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对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的需求,中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的累计产量为430.0GWh,累计同比增长36.9%。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03.3GWh,同比增长33.7%。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62.3GWh,占总装车量30.6%;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41.0GWh,占总装车量69.3%。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持续攀升,显著推动了电池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根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表现,产销量分别达到492.9万辆和494.4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比重约为73.45%,2024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79.0%、74.3%。
储能锂电池的发展: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和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几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根据EVTank等机构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储能用锂离子电池(ESSLib)出货量为28.5GWh,而2023年这个数据达到了出货量达到224.2GWh,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达到114.5GWh,全球储能锂电池市场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随着新型储能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储能锂电池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受双碳目标导致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储能技术的进步及成本的降低以及政策支持,储能锂电池市场呈现出非常快速的增长态势。从2022年到2023年,出货量从130GWh增长到了206GWh,增长率超过了58%。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2024年上半年,出货量已经达到了116GWh,相较2023年上半年87GWh,增长41%,预计全年将会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钛白粉生产商生产磷酸铁锂的成本优势:目前,生产磷酸铁锂的前驱体主要是磷酸铁,这类高纯度铁盐大多是将矿石进行一系列的除杂工序后得到。然而,使用这些高纯度材料制备磷酸铁锂时,需要加入对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有利的元素,如Mg、Mn、Al、Cr等,而该等元素大部分可在天然矿石找到,导致工序重复且生产成本增加。以硫酸亚铁等钛白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磷酸铁锂,可避免生产工序重复,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这种生产方式将为钛白粉企业处理大量副产品硫酸亚铁提供新途径,可有效利用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产品及用途
(1)钛白粉
钛白粉的化学名称为二氧化钛,商用名称为钛白粉,化学分子式为TiO2。钛白粉具有高折射率,理想的粒度分布,良好的遮盖力和着色力,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印刷油墨、橡胶等,是世界无机化工产品中销售值最大的三种商品之一,仅次于合成氨和磷酸。由于钛白粉有众多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用途,因此钛白粉消费量的多寡,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被称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公司是全球钛白粉生产企业中的领导者。公司钛白粉产品品牌“雪莲牌”是全球市场钛白粉产品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品牌之一,销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客户好评。公司钛白粉成品种类齐全,涵盖二十一种牌号,公司亦在开发多个新钛白粉产品品种。公司产品质量优异,尤其在亮度、遮盖力、耐候性、分散性等方面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公司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服务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
(2)海绵钛
海绵钛是钛金属单质,一般为浅灰色颗粒或海绵状,海绵钛是生产钛材的重要原材料。钛金属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系数低、耐高温低温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等突出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化工冶金、海洋工程、体育休闲等领域,被誉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现代金属”和“战略金属”。
2、主要产品工艺流程
(1)钛白粉生产工艺
公司钛白粉的生产工艺有两种:硫酸法和氯化法。
1)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
2)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
(2)海绵钛生产工艺
3、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在国内外拥有多处钛矿资源,其中最大钛矿资源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通过原矿剥离,破碎、磨矿、选矿等工序生产钛精矿、铁精矿及硫钴精矿,钛精矿自用,铁精矿和硫钴精矿对外销售。
公司使用自产的钛精矿及外购的钛精矿加工生产硫酸法钛白粉、富钛料(包括高钛渣、合成金红石)及生铁,富钛料进一步加工生产四氯化钛、海绵钛、氯化法钛白粉。公司对外销售硫酸法钛白粉、氯化法钛白粉、海绵钛、四氯化钛及铁精矿等。
公司采用连续型大规模生产模式;实行直销和经销结合的销售模式,内设销售公司负责产品的内销和出口工作,随着公司国际化进程,在香港、美洲、欧洲设立专门销售的子公司负责出口市场的业务拓展。
4、发展策略
公司坚持并购扩张与内生增长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依托技术创新和高效的运营模式,构建了覆盖“钛、锆、钒、铁、钪”等元素相关产品的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公司先后收购了四川龙蟒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钛厂资产、湖南东方钪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同时公司陆续投资建设了年产4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50万吨攀西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项目、年产30万吨硫氯耦合钛材料绿色制造项目、年产800吨废酸提钒项目等。公司还在建设两矿联合开发项目,扩充“龙佰粮仓”。
公司基于全产业链、大循环、低成本的理念,设备大型化贯穿始终,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不断降低成本,“规模效应、循环效应、创新效应”奠定差异化低成本核心优势,打造护城河。
5、转型及产业创新——钛锂耦合
公司依托优势资源,布局新能源产业,主动迎合国家“双碳”战略,既跳出钛白又不脱离钛白,是龙佰集团顺应市场变革的一次重要拓展,引领产业创新实践,进一步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借鉴钛白产业成功经验,将全产业链和一体化贯穿在锂电材料项目之中,形成钛产业与锂电产业耦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是两个产业高效融合的典范。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积累了磷酸铁、磷酸铁锂及石墨负极先进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同时公司现有的原材料供应体系能够有力支撑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公司废副产品硫酸亚铁,富余产能烧碱、硫酸、蒸汽、氢气等可直接或间接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管理、研发、技术及供应链优势,研发生产磷酸铁、磷酸铁锂、石墨负极等电池材料,培育新的增长曲线。
公司通过新建项目、合作、收购等方式进入新能源电池领域。公司收购了河南中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利用中炭新材料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进入石墨负极行业,正式进入新能源领域;公司筹划了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15万吨/年电子级磷酸铁锂项目,其中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一期二期合计10万吨磷酸铁)、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5万吨磷酸铁锂)、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2.5万吨石墨负极)、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5万吨石墨化)已进入量产阶段。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是全球钛产业领域的佼佼者
在钛产业领域,现已形成钛白粉151万吨/年的产能,海绵钛8万吨/年的产能,双双位居全球第一。
据统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商。公司是钛白粉行业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硫酸法工艺和氯化法工艺的钛白粉供应商。按照产能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商,全球第三大、中国第一大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商。公司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生产基地是全球单一厂区产能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钛白粉年产能65万吨。
公司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比肩国际领先水准的同时,又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国产氯化法钛白粉产品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份额增长。
公司在钛白粉生产成本、质量、技术、产能规模等方面有不可撼动的领先优势。在过去30余年,公司深刻洞悉行业特征,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并致力于保障原材料的供应稳定、产品链的有序延伸以及各类产品间的有效协同。同时,公司具备国内行业最领先的研发实力和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拥有充足的技术储备,通过强大的技术实现“全产业链、大循环、低成本”效益。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公司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并入选“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中国上市公司成长100强”,攀枝花基地被评为“国家绿色矿山”,佰利联新材料被评为“绿色工厂”“智能工厂”,云南国钛公司被评为“绿色工厂”,荣登《福布斯中国2023上半年全球新晋独角兽名单》。公司拥有“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钛白粉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两大国家级的示范基地和实验室。公司钛白粉产品品牌“雪莲”是钛白粉产品全球市场中最知名及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雪莲”牌钛白粉在国内及国外超过110个国家及地区销售,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
(二)纵向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
公司是中国唯一贯通钛全产业链的钛白粉生产企业,掌握优质矿产资源及深加工能力,产品贯通钛全产业链。公司拥有多处矿权,可确保为生产稳定供应钛精矿,公司使用自产的钛精矿及外购的钛精矿加工生产硫酸法钛白粉、富钛料(包括高钛渣、合成金红石)及生铁,富钛料进一步加工生产四氯化钛、海绵钛、氯化法钛白粉。公司全产业链优势使公司上游生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可直接用作下游产品生产的原材料。
(三)独特的横向耦合绿色经济模式
公司采用了独特的“横向耦合绿色经济模式”。公司通过研发及实施多种产品工艺持续完善绿色产业链,积极拓展钒、铁、钪等钛白粉衍生品。
该模式使生产过程中的废副产品得以循环利用,在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供应原材料,降低公司环保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图为硫氯耦合工艺,该技术可以利用硫酸法钛白粉工艺中产生的废酸生产合成金红石,作为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的原料;利用生产合成金红石过程中的副产品硫酸亚铁生产磷酸铁等产品。
(四)强大的协同效应和整合能力
公司具备强大的并购和资源整合能力,实现了覆盖“钛、锆、钒、铁、钪”等元素的相关产品协同发展,收入结构不断优化,除钛白粉外的产品收入占比不断持续提高。基于超过30年的化工生产经验积累,公司一方面充分发展和利用通过加工钛矿石加工、生产钛白粉,并提取的钒、铁、钪等元素生产相关副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实施收购兼并,紧紧围绕主业产业链上下游进行资源整合,完善我们的产业布局,促进钛产品及含有其他化学元素的副产品的协同发展。
公司2014年收购了亨斯迈的TR52油墨业务,打破国内二氧化钛油墨产品由境外供应商垄断的局面;2016年收购了四川龙蟒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大幅度提升硫酸法钛白粉的产能,且拥有了自己的矿山资源;2019年收购了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股权,巩固公司在氯化法生产钛白粉领域的地位,将海绵钛纳入产品组合,同时矿山资源拥有量进一步提升;2020年收购了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绵钛资产,扩大海绵钛产能;2021年收购了河南中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利用中炭新材料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进入石墨负极行业,正式进入新能源领域;2022年并表了攀枝花振兴矿业有限公司,同时进行两矿联合开发项目,使公司控制的钒钛磁铁矿资源量翻倍,矿山服务年限延长,为未来公司原材料供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强大的研发能力和领先的技术优势
公司采用先进的自主研发的技术及生产工艺生产各种优质产品,构建了完善的高端制造业创新体系,拥有有效专利1252项,其中发明专利391项,实用新型专利861项,国际申请7项,有效2项。获得省部级成果评价33项,中国专利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2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0余项。例如,“钒钛磁铁矿高效绿色综合回收工艺及装备研究”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一等奖,“硫磷钛联产法钛白粉清洁生产新工艺”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进步一等奖。硫铁钛联产法研究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努力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每年注册近百项新专利。凭借自身的技术知识,公司主持或参与25项国家标准及25项行业标准的制订及修订。
公司在钛原料品位提升及精深加工、钛白粉新产品研发及产品性能优化、钛及其衍生品工艺耦合与清洁生产、废副资源综合利用、原子利用率提升、生产过程管理与控制、氯化法设备改进及国产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公司拥有湿法和火法两种富钛料生产工艺,及直流炉和交流炉两种钛渣冶炼工艺,可适应不同粒度的钛矿原料;拥有大型熔盐氯化和大型沸腾氯化技术,可适应不同品质的富钛料;拥有U型炉和I型炉两种海绵钛冶炼技术,可产出不同质量要求的海绵钛。同时,公司在原料分级利用和能源梯级利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
公司通过开展多方向、全方位的国际合作,聘请国内外行业专家参与各类技术创新工作,保持与国际最高水平接轨,提升了公司在中高端钛白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公司正在开展的研发项目也将极大提升公司在钛锆产业链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为企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
(六)高效的全球性销售网络及服务能力
公司高效且多层次的全球性销售网络使公司产品遍销全球。公司产品已销往位于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的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被河南省商务厅评为“河南省进口重点企业”、“河南省出口重点企业”、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及“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为在国外市场更有效推动销售与营销活动,并更了解客户需要,公司已在美国、英国及香港设立附属公司,并且在上海建立了上海佰利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泛与国际涂料、塑料、油墨等行业巨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快了公司的全球化进程,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七)深厚产业底蕴与不竭创新动力的卓越管理团队
公司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许刚先生对行业拥有极为深刻的认知,深耕钛行业30余年,对行业的趋势、下游客户的需求、产品的更迭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公司还拥有在本集团平均任职年限超过10年的管理团队,公司的管理团队稳定、经验丰富;2023年公司完成了新一届的董监高换届,董监高团队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更具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许刚先生及管理团队凭借多年积累的行业知识和经验以及不断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带领公司发展和壮大,推进经营转型,巩固行业领先优势,创新产品和服务,使公司钛产业基地布局扩展至河南、四川、湖北、云南、甘肃等五省六地市,公司产品线由钛白粉延伸至钛金属、新能源,建成“钛、锆、锂”三条产业链和创新耦合发展体系,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为包括股东、客户、员工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创造卓越价值。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及国际局势突变风险
近几年,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国际局势也时有突变状况发生,海运压力增大,国外对我国钛白粉行业进行反倾销等事件,使企业因此而面临经营环境和市场需求受到影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全球宏观经济走势和国际局势变动,采取严谨精细的防控措施,根据市场变化采取积极灵活应对措施,在扩大国内外销售的同时不断降低各项成本,确保公司业绩实现平稳增长。同时公司将坚持以创新为导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灵活调整生产、销售策略,更加积极主动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和国际局势突发事件,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做大做强钛产业。
2、环保政策风险
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应对措施:公司始终重视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主动按照国家对废水、废气、扬尘、噪声和固废处置的新标准、新要求,持续加大环保投入,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公司将对国家新发布的政策制度进行实时解读,对政策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坚决响应国家政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
3、经营管理风险
公司快速扩张,形成了以七大基地为单元,跨地域集团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向集团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无法继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可能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结合公司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纲要和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统一管理理念与发展目标,始终保持创新求变的思维方式,通过持续深度对标强化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和交流持续改善公司员工知识结构,同时积极引进相关行业优秀人才及管理团队。
4、产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多变的政策因素,复杂的市场环境使产品及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日趋频繁,并对企业收入、生产经营、成本控制产生较大影响,公司将不可避免的承受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应对措施:通过国内外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打造更趋完善的产业链,早日实现产业一体化目标;与上游供应商开展良好的合作,进一步扩展集团公司的采矿、选矿能力,努力踏准市场节奏,买出利润,适当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降低产品成本,确保生产经营的稳定。对矿山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两矿联合开发的步伐,稳定“龙佰粮仓”。
5、投资风险
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布局,将继续围绕主业开展境内外产业并购及资源整合工作。各个项目的投资将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宏观政策、行业周期、交易方案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投资风险。
应对措施:为有效化解产业并购带来的投资风险,公司将聘请专业的项目团队开展投资合作,审慎选择投资标的,并开展全面的项目尽调工作,建立高效的投资决策机制,充分关注并防范风险,严抓风险管控。
6、汇率风险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钛白粉出口企业,年出口量占中国钛白粉出口量比例40%左右,并有持续增长之势,随着公司日益成为国际化企业,进出口业务将逐渐增多,汇率的波动有可能带来汇兑损失风险。
应对措施: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金融、外汇业务水平,积极关注外汇市场的波动和汇率走势,增强预判能力,趋利避险。积极利用先进的金融工具,灵活调整出口结算与定价政策等,最大程度地规避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宏观经济与行业运行情况
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地缘政治紧张和境外利率处于高位带来了挑战。全球贸易和投资略有增长,但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步伐均低于前十年。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撑。
根据涂多多数据统计,2024年1-6月中国钛白粉累计产量在238.58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0.93%,产量增加约41.29万吨。需求端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平稳增长和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变化,钛白粉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外需方面,新兴经济体对基建固投的增加也带动了钛白粉的需求增长。尽管产量和销量有所增长,但钛白粉企业的利润并未同步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原料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出口受限等因素导致。
上半年中国钛白粉市场经历“涨跌”两个阶段,进入2024年,市场延续2023年年末的下跌行情,库存多消化加之认为价格已触底,备货需求增加,钛白粉价格稳中有升,迎来三连涨。二季度市场进入淡季,价格稳中走弱。上半年中国钛白粉出口量持续增长,出口量达到97.26万吨,同比增幅16.31%。这表明中国钛白粉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然而,出口市场面临一些挑战。欧盟拟对中国钛白粉加征关税,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钛白粉实施贸易限制措施,导致出口受阻,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也对中国钛白粉出口构成压力。公司也将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变化,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
(二)公司总体经营管理情况
2024年上半年,公司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及其系列全会精神号召,紧盯总经理负责制、一利五率、业财一体等领域改革,奋力打响资源配置、安环升级、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改革创新、市场深耕等关键战役,在总体不利的内外部形势下,经营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展现出“经营稳健、创新加速、竞争力显著提升”的蓬勃发展态势。二季度增速有所放缓,销售价格下降、成本上升导致收入和利润率并未随销量而增加。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92亿元,同比增长4.10%;实现利润总额21.14亿元,同比增长34.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21亿元,同比增长36.40%。
1、产销再创新高市场供应再深入
本报告期,公司锚定“服务市场”大局,以创新、改革、优化为主线,以稳质量、促生产、降成本、提效率、保增长为抓手,提振全员信心,增强抗风险韧性,有效提高钛白粉、海绵钛产能利用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实现了上半年业绩的稳步增长。
钛白粉产销情况:2024年上半年生产钛白粉64.96万吨,同比增长9.70%,其中生产硫酸法钛白粉45.37万吨,同比增长16.31%,氯化法钛白粉19.59万吨,同比减少3.07%;共销售钛白粉59.96万吨,同比增长3.70%,其中,国内销量占比41.39%,国际销量占比58.61%,销售硫酸法钛白粉41.86万吨,同比增加6.23%,销售氯化法钛白粉18.10万吨,同比减少1.71%。
海绵钛产销情况:2024年上半年生产海绵钛3.31万吨,同比增长29.12%,销售海绵钛3.08万吨,同比增长60.32%。
其他产品情况:2024年上半年生产铁精矿154.82万吨,对外销售铁精矿154.86万吨;生产钛精矿104.56万吨,全部内部使用,有效保障了公司原料供应;生产磷酸铁2.79万吨,销售磷酸铁2.02万吨。
2、精准定位优化渠道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
2024年上半年,公司深耕市场,细致入微地挖掘不同市场和客户群体的独特需求。通过精准把握各细分市场的特点与趋势,制定更加差异化、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优化销售渠道,完善服务体系。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多元化、便捷化的销售渠道网络。强化供应链协同,深化与供应商、客户及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构建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
上半年,国外多地区对我国钛白粉行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关税增加,公司审时度势,通过与上下游不断沟通交流,并凭借公司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布局,优化市场配置,积极应对反倾销、战争、袭击等不可抗力带来的海运周期增加及费用暴涨,克服发运困难,完成了上半年发运要求。未来公司将通过其他方法,加强风险防控,综合研判,破除桎梏,确保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3、创新引领发展绿智数融驱动未来
“创新,让龙佰集团每一天都是新的”。本报告期,公司深化钛产业技术革新,引领数智化转型新篇章,对传统生产流程进行系统性升级与重塑,以实现效率与质量的双重飞跃。发挥产业链优势,针对钒储能、钛金属材料、尾矿综合利用等领域,加速新产品的研发与迭代,坚实企业多元化发展基础。研发部门紧密联动销售、生产及客户,形成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研发网络,寻求塑料和工业漆领域上的新突破,上半年,公司生产6种新牌号或者升级牌号产品,5种牌号产品已得到客户认可,正在研发8种新牌号或者升级牌号的产品。积极寻求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关键企业的合作,确保拥有充足的技术储备,以便随时应对外部政策及环境的变化。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集团数据价值。持续加大自动化设备投入,通过引入更多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推进“黑灯工厂”、“黑屏工厂”建设,促使企业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在绿色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紧跟“双碳”政策及要求,推动环材、节能技术等领域创新,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排放,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
4、精准人才战略塑造卓越未来
2023年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顺利完成换届,更年轻、更专业化的团队也代表着管理方式和思维模式的转变。为适应新的发展模式,本报告期内,公司在追求卓越、全球、百年的征程中,首要之务在于精雕细琢人才配置的每一个环节,将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有效衔接,确保人才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前行的核心引擎。紧密贴合市场脉搏与企业发展蓝图,力求在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维度上,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完美契合。同时激活人才洪流潜能,用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激励机制引入人才、留住人才,激发每一位员工内在热情与创造力的火种。以全球视野搜寻行业巅峰的高层次人才。携手同行、共同进步,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深度参与到企业发展中来。积极对标行业老牌企业,向非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汲取经验。借鉴他人的优势,推动自身主营业务发展,明确业务延伸方向,界定不可涉足领域,以确保战略实施的聚焦与有效。健全深入而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多元化、包容性的人才团队,以开放包容态度,打破地域文化界限,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5、深化对标降本增效推动管理全面升级
本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深化改革,深挖效益,降本增效,聚焦主业稳总量,精细化资源管理,不断加强资源核查、评估。自上而下,由面到点切实增强主体责任感,关注隐性成本独立承担并推动自身发展,展现自我担当。通过“一利五率”考核,供应链管理,以数据驱动决策的业财一体化改革,以全周期为一体的工程项目管理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改革,以发挥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改革,推动各子公司经营质量,实现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以“总经理负责制”为切入点,增强独立盈利意识。全面审视技术革新、成本控制、品质提升、安全保障、环保实践、采购优化及市场营销等多个维度,主动出击,精益求精。进一步优化管理、提高效率,构建能力,久久为功,推动实现经营效益“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为集团“十四五”规划的圆满收官,为“卓越-全球-百年”的愿景使命,持续奋斗。
6、义利共生创领钛美生活
上半年,公司认真践行六大社会责任理念,在文化传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员工体面就业、公益慈善、责任采购、合规营销等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践行人文关怀,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以切实行动参与公益体检、乡村振兴、村企共建、助学、社会公益等活动,彰显上市公司责任风范。
公司秉承“创领钛美生活做受尊敬企业”的使命,本着“义利共生”的发展观,2024年一如既往地坚持稳定、持续、科学的分红理念,于2024年5月实施了2024年第一季度权益分派,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6元人民币现金(含税),派发人民币现金14.32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过174亿元,以良好的分红回馈支持公司发展的广大股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