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房地产开发、物业经营、城市更新等创新业务、房地产金融等。

  • 产品类型:

    房产销售、酒店物业经营

  • 产品名称:

    房产销售 、 酒店物业经营

  • 经营范围:

    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房屋租赁;建筑工程咨询;室内外装饰装璜;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销售自行开发的产品;购销建筑材料、化工轻工材料、工艺美术品、家具、机械电器设备(汽车除外)、五金交电、纺织品、百货、计算机软硬件、日用杂品;经贸信息咨询;劳务服务。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10 
业务名称 2024-03-31 2023-12-31 2023-11-30 2023-10-31 2023-09-30
业务量:签约均价(元/平方米) 2.01万 2.06万 1.04万 3.10万 2.82万
签约金额(元) 27.97亿 57.16亿 56.81亿 54.04亿 40.53亿
签约面积(平方米) 13.92万 27.75万 54.79万 17.46万 14.36万
新增储备量:新增土地储备个数(个) - - - - 0.00
新增土地面积(平方米) - - - - 0.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918.1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0.41%
  • 自然人1
  • 北京燕京实业有限公司
  • 自然人2
  • 自然人3
  • 自然人4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自然人1
1158.15万 0.12%
北京燕京实业有限公司
1035.58万 0.11%
自然人2
727.45万 0.07%
自然人3
548.19万 0.06%
自然人4
448.80万 0.0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78%
  •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昌平区分中心
  • 金盈沣置业有限公司
  •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
  • 浙江省烟草公司宁波分公司
  • 甘肃省石油总公司北京办事处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昌平区分中心
5.52亿 4.09%
金盈沣置业有限公司
2.51亿 1.86%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
1.09亿 0.81%
浙江省烟草公司宁波分公司
8191.10万 0.61%
甘肃省石油总公司北京办事处
5474.79万 0.41%
前3大客户:共销售了2.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20%
  • 浙江省烟草公司杭州市公司
  • 甘肃省石油总公司北京办事处
  • 北京戴泽特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浙江省烟草公司杭州市公司
8909.57万 2.24%
甘肃省石油总公司北京办事处
5474.79万 1.37%
北京戴泽特科技有限公司
2199.10万 0.5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8%
  •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
  • 赣州市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
  •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人民政府
  • 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中央电视台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
4512.80万 0.36%
赣州市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
2993.56万 0.24%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人民政府
2900.26万 0.23%
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2266.35万 0.18%
中央电视台
2194.10万 0.1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833.4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2.07%
  • 盈果公司
  • 史雷明
  • 侯帅
  • 黎华
  • 郑殿花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盈果公司
1920.29万 0.58%
史雷明
1241.59万 0.38%
侯帅
1230.56万 0.37%
黎华
1226.99万 0.37%
郑殿花
1214.01万 0.37%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外部形势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经济大循环存在堵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房地产供需两端持续收缩,新房销售首次出现连续两年下跌,行业预期和购房者信心尚未修复,市场正处在调整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分化竞争日渐加剧,有限的市场空间向头部企业集中。  从政策导向看,中央层面对于稳增长的取向更趋积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中央要求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将显著增强。这是扩大居民就业、增强居民收入预期的最基本保...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外部形势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经济大循环存在堵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房地产供需两端持续收缩,新房销售首次出现连续两年下跌,行业预期和购房者信心尚未修复,市场正处在调整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分化竞争日渐加剧,有限的市场空间向头部企业集中。
  从政策导向看,中央层面对于稳增长的取向更趋积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中央要求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将显著增强。这是扩大居民就业、增强居民收入预期的最基本保障。
  (二)2023年市场回顾
  1、商品房销售
  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5%。其中,全年住宅销售面积为9.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2%,办公楼销售面积同比下降9.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0%。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11.7万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全年住宅销售额为10.3万亿元,同比下降6.0%,办公楼销售额同比下降12.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同比下降9.3%。
  2023年,北京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2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811.1万平方米,增长9.3%;办公楼为75.7万平方米,增长1.2%;商业营业用房为51.8万平方米,下降19.7%。北京商品房销售额为4233.2亿元,同比增加6.4%,其中,住宅销售额为3809.3亿元,同比增加7.5%。
  2、百城(全国100个重点城市)住宅价格
  2023年12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22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10%。从涨跌城市个数看,47个城市环比上涨,40个城市环比下跌,13个城市持平。同比来看,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0.27%。从市场表现来看,12月房企加快推盘节奏以冲刺业绩,受部分城市优质改善项目入市带动,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继续上涨。
  2023年12月,北京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4499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17%;同比上涨0.69%,涨幅扩大0.22个百分点;全年来看,2023年北京新建住宅价格指数涨幅持续回落,全年上涨0.7%,同比涨幅下降0.2个百分点。
  3、新开工面积和开发投资额
  2023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9.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4%,降幅连续5个月收窄。其中,全年住宅新开工面积为6.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1.1万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全年住宅开发投资额为8.4万亿元,同比下降9.3%,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75.6%。
  2023年,北京房屋新开工面积为125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为715.1万平方米,下降26.9%;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分别为73.2万平方米和59.2万平方米。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195.7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住宅开发投资额为2713.2亿元,同比增长1.7%,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64.7%。
  4、房企到位资金
  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12.7万亿元,同比下降13.6%。国内贷款为1.6万亿元,同比下降9.9%;占比为12.2%,比上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自筹资金为4.2万亿元,同比下降19.1%,降幅较1-11月收窄1.2个百分点;占比为32.9%,比上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定金及预收款为4.3万亿元,同比下降11.9%;占比为33.9%,比上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个人按揭贷款为2.1万亿元,同比下降9.1%;占比为16.9%,比上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
  2023年,北京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5822.8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定金及预收款为2850.3亿元,增长2.9%;自筹资金为1250.6亿元,增长10%;国内贷款为739.8亿元,下降29.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北京将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着重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万套。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加强房屋租赁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房地产政策主线聚焦“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产业端,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促进市场要素资源的科学有效配置。需求端,将继续落实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供给端,中央提出加快推广绿色、低碳、智慧、安全住房,下力气在住房领域创造新赛道。特别是,中央明确,加快推动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等“三大工程”建设,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落实好净地和专项债、专项借款、商业配套贷款,抓好项目储备,坚持“以需定建”,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滚动推进机制。这给公司发挥国企优势、获取融资支持、拓展发展空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从房地产市场看,新一轮行业分化式复苏将带来更多结构性发展机会。一是区域发展机遇。随着区域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人口流入型优势地区的发展更加全面,都市圈城市群的住房需求将对市场形成有效支撑,高能级区域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二是业务转型机遇。随着城镇化速度放缓、人口拐点来临,房地产市场增长引擎将聚焦于“存量挖掘、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
  城市更新、资管运营将与三大工程建设协同联动、深度融合,释放更多开发空间。三是需求变化机遇。一方面“夹心层”和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突出,另一方面中高收入群体的房屋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改善性产品需求的迭代升级将成为房企产品溢价的必然选择。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本公司所属行业为房地产行业,主要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物业经营、城市更新等创新业务、房地产金融等。具体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业务板块:
  1、房地产开发业务
  本公司主业,也是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至报告期末,公司拟售、在售主要项目(含自持)166个,总建筑面积超4600万平方米,其中当期在建约1500万平方米。
  从区域布局看,已经形成了北京区域(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区域)、北方片区和南方片区三大区域。其中,北京区域(京津冀)目前主要项目84个,总规模近2000万平方米;南方片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广州、福州、厦门、成都几个城市为重点,深耕结合周边扩展的区域布局,主要项目74个,总建筑面积超2100万平方米。报告期内,公司房产销售结算收入466.87亿元、结算成本414.51亿元。
  2、物业经营
  本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也是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公司物业经营有序推进,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租金收益得以实现增长。
  公司结合近年来内外部新变化,不断优化落位,调整项目业态比例,增加消费目的性强、经营稳定的家庭型消费业态,以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经营;同时密切关注市场,掌握商业趋势的变化,针对新商业模式、新服务内容、新零售业态及时调整招商策略,争取尽快突破市场瓶颈期,等待市场回暖,确保公司租金水平及出租率跑赢市场。各项目持续加大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北交所平台、自媒体公众号等平台、主题活动,加强属地政府沟通及中介有效合作,多渠道进行推广。不断深入挖掘客户,加大招商力度,争取实现出租率提升。
  2023年公司继续规范各项目出租经营,落实持有运营目标书签订、签署自营酒店考核责任书,福州首开君澜温泉酒店全面开业;苏州胥江天街开业以来取得客流量、销售额双重佳绩;首开万科中心新增签约1.7万平米;北京丽亭华苑酒店成为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唯一酒店企业;北京宝辰饭店获“2023年度最佳国际商务酒店白金奖”、“年度商旅酒店”等奖项;西客站项目、京宝大厦、宋家庄福茂出租率均达100%。
  报告期末,公司实现物业租赁面积151.6万平方米,商业物业管理面积13.5万平方米,酒店客房销售数量29.2万间-天。报告期内,公司酒店物业经营等结算收入8.02亿元、结算成本6.91亿元。
  3、城市更新、长租公寓、养老与文创等创新业务
  从房地产行业看,行业环境、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加快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各项城市更新业务已经成为发展风向标,对房企转变发展思路、创新经营模式、强化资源整合、培育新动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在“做城市复兴官”的发展理念下,近年来公司在城市更新领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做标杆、创模式的站位,在城市更新产业细分领域,持续推进持有物业转型升级,盘活低效资产与存量土地,通过合资、合作、入股的方式,构建盈利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形成多元主体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相继启动实施多个项目。
  报告期内,首开Long街积极探索存量楼宇利用新路径,入选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优秀案例”,获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承办“首届北京城市更新周”闭幕式,为回天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更新一个项目”、“激活一片地区”。首开乐尚系列长租公寓初具规模,已开业9家,入市房源超6000套,出租率89%,持续深化与多家机构的对接合作。保利首开乐尚N+公寓获“中国住房租赁领航奖”。随着管庄项目的开业,首开寸草已投入运营养老院9家,床位700余张,在院老人超500人。
  4、承接重点工程
  主动践行首都国企责任担当,责无旁贷地服务于首都城市发展战略。报告期内,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如期落地:通州西集、通州新城、房山熙悦丽博等市级重点工程提前实现“双落地”。通州小堡村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通州首开万象汇项目地下及商业实现竣工。重点代建项目提前完成年度工程进度目标。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秉承首开地产多年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开发了以住宅为主,包括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在内的优质项目。作为具有国资背景并专注于房地产开发的领先企业,公司在诸多方面拥有行业领先优势,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公司品牌
  凭借首开集团及其前身几十年来在北京地区积累的房地产开发经验,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践行“责任地产”的企业理念和“首开地产”的品牌深入人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首开地产”的品牌,目前已经走出北京,走向全国,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目前已进入全国十七个省市区的三十余城市,基本实现了全国化布局。公司优质品牌的建立,是消费者信心的保证,也是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壮大的保证。
  (二)在北京区域具有综合优势
  公司多年深耕北京,在区域内具有明显的资源整合优势;凭借着在北京市场的历史和地位,京内项目一直是结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北京国有龙头房企,公司一贯坚持立足北京、服务首都的主导思想。
  公司成立至今始终以北京作为核心区域和业务根据地。三十年间,公司在北京开发建设了数十个项目,对本地的新房市场、存量资源情况有了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与各区主管部门互联互通,共同为地区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形成业务、品牌、规模的领先优势,并持续保持北京市场销售名列前茅;经过多年业务发展,也积累下大量地段优良的经营性存量资产。
  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北京为中心、贯彻深耕北京的战略,不断巩固和扩大北京根据地优势。同时,公司自身在区域内的整合优势,将有助于公司精准寻找新赛道、快速介入新业务;该优势将在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城市更新等业务的扩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融资能力
  凭借在市场上拥有良好信誉和多年来的顺利合作,公司与国内主要银行及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诚信、互利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贷款利率稳定、额度充足,拥有良好的融资能力,并有效利用了多种渠道、多种类融资工具。报告期内,公司加强融资统筹,与金融机构广泛接洽、主动沟通,保证各产品的顺利发行。公司在报告期内继续保持最高的AAA级企业主体评级。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是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之年,是房地产企业提质变革、化险图存的分化加剧之年,是公司上下克难奋进、承压前行的空前考验之年。一年来,在上级单位的坚强领导下,公司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主题教育与生产经营融合推进,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踔厉奋发应变局、守正创新强内功,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在去年一年的工作中,公司扛住方方面面的压力、守住了现金流安全,一方面适时适度调整项目营销策略,力争提升去化速度。在新增投资方面,将新增价值创造与改善利润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密切跟踪重点城市土地市场信息,提前研判,合理铺排,积极参与土地竞拍,在确保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前提下,争取一定规模的新增土地储备。面对流动性风险,公司统筹提升周转与效益,创新融资方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强资金成本意识,确保公司现金流安全。针对少数合作项目出现的经营隐患,公司做好行业调整期的风险防控,加大了对合作项目的管控力度,对存在潜在风险的合作项目主动进行管理架构、运营思路和融资结构的调整,及时发现风险,化解风险。同时,在资产处置、管控优化、转型探索以及众多标杆项目运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
  ——销售排名稳居30强。公司全年完成销售面积269.85万平米,签约金额615.33亿元,销售回款637亿元。公司签约额位列中指研究院“2023年全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全口径第23位,权益口径第26位;北京区域销售面积位列北京市场第1名。
  ——融资渠道多元化拓展。在市场逆境下发行各类债券产品174亿(含中期票据124亿、公司债50亿);完成19.05亿公司债回售转售;完成上交所、保交所供应链保理3.26亿发行;北京、成都、佛山等多个存量项目融资成本大幅下调;实现京内外5个项目合计36.7亿经营性物业贷放款;实现保债和信托计划84亿放款。
  ——开发项目优选拓展。在公开市场以合理价格新增北京、厦门、南京等项目5宗,地上建筑规模40.79万平方米。
  ——成本费用有效压减。47个项目完成120项控本增效,节资6.02亿元。
  ——竣工面积同比增长。开复工面积1525.34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88.6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66.63万平方米。完成34个项目首次交付。实际入住交用397万平米。
  ——物业经营稳健发展。实现物业租赁面积154万平米,同比增长41%。商业物业管理面积13.5万平米。酒店客房销售数量28.6万间-天,完成计划151%。物业经营管理收入(包括租赁+酒店+物业管理+养老)21.4亿元,同比增长54%。
  ——品牌信誉继续增强。公司荣获2023年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综合实力TOP10”、“投资价值TOP10”,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TOP10”、2023年房地产“卓越企业表现奖”。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展望2024年,房地产市场恢复仍依赖于购房者预期能否修复,供求两端政策仍有发力空间,“三大工程”将是政策发力主要方向,预计将对2024年稳投资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对销售恢复、稳定预期起到积极作用。整体来看,2024年新房销售市场依然面临调整压力,随着经济持续恢复、置业意愿改善,叠加城中村改造如期推进,销售规模或可实现小幅增长。
  (二)公司发展战略
  指导思想
  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深化落实市委四项要求为重点,以“向心-利民”为核心的“首开经验”为引领,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立足新定位,紧紧围绕“结构优化、动力强化、效率提升”的战略重点,把握时代发展新机遇,遵循行业发展新要求,拓展转型升级新路径,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战略重点
  结构优化:优化城市区域布局,坚持立足首都,积极融入“五子”联动,加大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及5个平原地区新城布局。深耕拓展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川渝等六大核心区域;同时,优化建立良性互动的多元业务结构,统筹城市开发、更新改造、物业经营、资本增值等全业务链条协调发展;优化资产财务结构,加快存货去化,增强再投资能力,优化负债结构,保持良性现金流,降低负债水平。
  动力强化:建立分业务施策的管控模式和授权体系,在理顺二层级公司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明确各公司的人员编制,优化落实人工成本管理体系,研究制定适合现阶段发展需要的中长期激励方案;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和创新职能培育,盘活现有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潜能和活力,强化内生发展动力;同时,整合利用外部优质资源,实现内外联动推进转型升级发展。
  效率提升:健全总部功能定位,加强资源集约化统筹,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扁平化组织、明晰权责,促进纵向贯通与横向协同,提升组织运行效率;明确项目经营定位与运营标准,清晰节点管控流程,提升计划运营效率,强化运营节点管控;加强产品研发创新,紧跟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和消费品质提升趋势,打造首开特色拳头产品,提升产品溢价率、去化率。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股份公司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探索转型升级发展路径的关键之年。公司全年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硬道理,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紧紧围绕“结构优化、动力强化、效率提升”的战略重点,牢固树立过“苦日子”、过“紧日子”的思想,着力“促去化、拓融资、防风险”,攻坚存量盘活,破解滞重包袱,充分利用政策窗口期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始终坚守公司现金流安全的底线;着力“抓改革、善合作、增动能”,建立创新驱动与人才激励机制,健全分类施策的差异化授权管控体系,加强与各方的协同联动,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优势,不断发掘公司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动力;着力“精运作、创效益、促转型”,遵循专业化、精细化、市场化盈利规律,顺应国家与首都发展战略,优化投资区域布局,发挥国企党建引领的禀性优势,深入参与“三大工程”与城市更新,有效探索契合首开特色的“房地产主业相关多元化”的业务转型路径。
  2023年,公司全年完成销售面积269.85万平方米,签约金额615.33亿元。
  2024年,公司计划销售面积203.38万平方米,签约金额489.46亿元。
  上述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敬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风险
  受市场整体持续低迷影响,公司销售规模自2022年跌破千亿后,连续两年同比大幅下滑。同时由于城市分化加剧,各房企拿地方向向一线二线城市集中,土地获取竞争加剧,新项目获取困难,新增项目不足可能影响公司未来业务发展。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一方面适时适度调整项目营销策略,力争提升去化速度。同时,密切跟踪重点城市土地市场信息,提前研判,合理铺排,积极参与土地竞拍,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争取一定规模的新增土地储备。
  2、资金风险
  公司自身“造血”机能尚未得到根本恢复,负债率一直居高难下;公司债务结构稳定性不高,融资渠道亟待创新拓展,融资结构需要合理优化。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统筹提升周转与效益,创新融资方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强资金成本意识,确保公司现金流安全。
  3、经营风险
  公司历史投资的商办类资产和自持运营项目成本较高,收益水平偏低,项目运营压力较大,资金回收困难,拉低了公司现金周转速度。同时,公司少数合作开发项目因合作方出现资金短缺、债务违约等情况,影响了合作开发项目的运营和融资工作。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积极对接外部机构,寻求盘活资产的路径,同时加大对合作项目的管控力度,对存在潜在风险的合作项目主动进行管理架构,运营思路和融资结构的调整,及时发现风险,化解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