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动力、蒸汽动力、柴油机动力、综合电力、化学动力、热气机动力、核动力(设备)等七类动力业务及机电配套业务,为集高端动力装备研发、制造、系统集成、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动力需求解决方案供应商。
化学动力、海工平台及船用机械、柴油动力、热气机动力、全电动力、海洋核动力、燃气蒸汽动力、传动设备、贵金属加工
燃气轮机,汽轮机,柴油机,电机 、 电控设备,蓄电池,热气机,核电特种设备,船用机械 、 港口机械,海工平台,齿轮箱
内燃机及配件的制造、研发、维修、安装、租赁、技术服务;汽轮机及零件、燃气轮机及零件的制造、研发、维修、安装、租赁、技术服务;蓄电池开发、研制、生产、销售;蓄电池零配件、材料的生产、销售;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的研究、制造、销售,并提供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的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2-06-30 |
---|---|---|---|---|---|
应用产业营业收入(元) | 106.25亿 | - | - | - | - |
应用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6.92 | - | - | - | - |
船海业务营业收入(元) | 109.58亿 | - | - | - | - |
船海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31.05 | - | - | - | - |
合同金额:承接合同(元) | 111.78亿 | - | - | -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船海业务(元) | 121.36亿 | - | - | - | - |
交付量:偏航变桨齿轮箱(台) | - | 6.03万 | - | - | - |
交付量:燃气轮机(台套) | - | 7.00 | - | 2.00 | - |
交付量:风电主增速箱(台) | - | 510.00 | - | - | - |
产量:中、高速柴油机(台) | - | 758.00 | - | - | - |
产量:低速柴油机(台) | - | 403.00 | - | 364.00 | - |
产量:舵机(台) | - | 78.00 | - | - | - |
产量:船用齿轮箱(台) | - | 143.00 | - | 155.00 | - |
产量:锚绞机(台) | - | 603.00 | - | - | - |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应用产业:燃气轮机制造(台套) | - | 9.00 | - | 20.00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应用产业(元) | - | 267.37亿 | 131.94亿 | 236.40亿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应用产业:燃气轮机制造(元) | - | 9.32亿 | - | 17.80亿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应用产业:蒸汽动力产品(元) | - | 2.52亿 | - | -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新兴产业:储能业务(元) | - | 17.72亿 | - | -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船海产业(元) | - | 275.98亿 | 102.37亿 | 187.34亿 | 95.33亿 |
营业收入:储能业务(元) | - | 11.90亿 | - | - | - |
销量:汽车低压铅酸电池(只) | - | 1451.00万 | - | - | - |
销量:起停电池(只) | - | 432.00万 | - | - | - |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新兴产业:绿色能源装备:风电主增速箱(台) | - | 1656.00 | - | - | - |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新兴产业:绿色能源装备:偏航变桨齿轮箱(台) | - | 9.96万 | - | - | - |
市场占有率:低速柴油机:境内(%) | - | 78.00 | - | - | - |
市场占有率:低速柴油机:境外(%) | - | 39.00 | - | -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元) | - | - | 268.96亿 | 492.83亿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低速机(元) | - | - | 69.88亿 | - | 53.50亿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低速机:双燃料主机(元) | - | - | 43.31亿 | - | 32.61亿 |
订单金额:低速机完工(元) | - | - | 55.32亿 | - | 29.40亿 |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中高速柴油机(台套) | - | - | 372.00 | - | - |
交付量:锚绞机(台套) | - | - | 102.00 | - | - |
交付量:舵机(台套) | - | - | 56.00 | -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应用产业:燃气动力(元) | - | - | 9.39亿 | -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应用产业:蒸汽动力(元) | - | - | 1.15亿 | -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应用产业:化学动力:铅酸电池方面(元) | - | - | 30.71亿 | -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应用产业:化学动力:锂电池方面(元) | - | - | 17.02亿 | - | - |
交付量:低速机(台套) | - | - | 188.00 | - | - |
产量:中速柴油机(台) | - | - | - | 734.00 | - |
产量:高速柴油机(台) | - | - | - | 183.00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防务产业(元) | - | - | - | 68.46亿 | - |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应用产业:余热锅炉(台套) | - | - | - | 8.00 | - |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应用产业:背压汽轮机(台套) | - | - | - | 7.00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应用产业:余热锅炉(元) | - | - | - | 1.80亿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应用产业:背压汽轮机(元) | - | - | - | 1.20亿 | -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应用产业:锂电储能产品(元) | - | - | - | 5.06亿 | - |
合同金额:船用齿轮箱(元) | - | - | - | 1.04亿 | - |
合同金额:燃气轮机(元) | - | - | - | 1.60亿 | - |
交付量:余热锅炉(台套) | - | - | - | 6.00 | - |
合同金额:余热锅炉(元) | - | - | - | 1.40亿 | - |
交付量:背压汽轮机(台套) | - | - | - | 5.00 | - |
合同金额:背压汽轮机(元) | - | - | - | 1.00亿 | - |
营业收入:应用产业(元) | - | - | - | 177.03亿 | - |
营业收入:船海产业(元) | - | - | - | 154.55亿 | - |
营业收入:防务产业(元) | - | - | - | 51.39亿 | - |
交付量:双燃料主机(台套) | - | - | - | 45.00 | -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15.00亿 | 6.48% |
苏州思美特表面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14.19亿 | 6.13%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12.67亿 | 5.47%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
10.33亿 | 4.46%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7.93亿 | 3.4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9.77亿 | 16.99% |
安新县硕兴有色金属熔炼有限公司 |
2.45亿 | 4.26% |
上海日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2.04亿 | 3.55%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
1.78亿 | 3.10% |
通辽泰鼎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 |
1.33亿 | 2.3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 |
4.69亿 | --% |
内蒙古兴安银铅冶炼有限公司 |
3.40亿 | --% |
安阳市豫北金铅有限责任公司 |
2.96亿 | --% |
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 |
2.14亿 | --% |
上海盛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1.21亿 | --%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5.00亿 | 17.67% |
安新县硕兴有色金属熔炼有限公司 |
1.16亿 | 4.10%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
9649.14万 | 3.41% |
新乡市亚洲金属循环利用有限公司 |
8377.28万 | 2.96% |
上海日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5982.91万 | 2.1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7.26亿 | 13.86%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
2.39亿 | 4.57%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1.78亿 | 3.40%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7621.43万 | 1.46% |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 |
7210.45万 | 1.3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3.54亿 | 13.69% |
上海日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1.38亿 | 5.32%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
9071.23万 | 3.51%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4017.22万 | 1.55% |
上海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 |
3733.60万 | 1.44%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可细分为燃气动力、蒸汽动力、柴油机动力、全电动力、化学动力、热气动力、核动力(设备)及机电配套等行业。 1.燃气动力行业情况 燃气轮机主要应用于发电、舰船和机车动力、管道增压等能源、国防、交通领域,处于装备制造产业链的高端,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基础、科技水平、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象征。燃气轮机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手中,如GE、SIEMENS、三菱日立、Solar、MAN等,这些公司具备自主研制生产系列化燃气轮机关键动力装备的技术和生产实力。据QYResearch预测,到2029年我国燃气...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可细分为燃气动力、蒸汽动力、柴油机动力、全电动力、化学动力、热气动力、核动力(设备)及机电配套等行业。
1.燃气动力行业情况
燃气轮机主要应用于发电、舰船和机车动力、管道增压等能源、国防、交通领域,处于装备制造产业链的高端,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基础、科技水平、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象征。燃气轮机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手中,如GE、SIEMENS、三菱日立、Solar、MAN等,这些公司具备自主研制生产系列化燃气轮机关键动力装备的技术和生产实力。据QYResearch预测,到2029年我国燃气轮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6.9亿美元,2023-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1.9%。公司主要聚焦中小型燃气轮机市场(功率范围5MW-50MW),国内具有中小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能力的主要有公司、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2.蒸汽动力行业情况
蒸汽动力主要可分为船用蒸汽动力和工业用蒸汽动力,国际市场主要被SIEMENS、MAN等电力企业垄断。舰船用蒸汽轮机主要作为常规动力/核动力水面舰船及核动力水下舰艇的动力装置。工业用蒸汽动力可以有效地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主要应用于高背压汽轮机、低参数汽轮机、光热再热汽轮机和余热锅炉等产品。在国内工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有上海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3.柴油机动力行业情况
柴油机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机动性,在船舶海工、汽车机车和电力等多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柴油机按照转速可以分为低速机、中速机和高速机。
低速机主要用于各种散货轮、油轮、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等民用大船。目前全球船用低速机主要有MAN、WinGD、J-Eng三个品牌,MAN、WinGD、J-Eng只负责低速机技术研究和产品设计,通过许可后由授权专利厂制造生产;低速柴油机制造企业主要分布于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主要有中船发动机、中船动力集团、现代重工、斗山发动机、STX、三井造船、联合柴油机、日立造船、川崎重工等企业。低速机近年来技术发展主要驱动因素是IMO发布的有害物排放法规,低碳、零碳主机占比持续提升,据克拉克森预测,到2033年低碳、零碳主机比例将达到98%。
中速机为海军多种舰船、远洋船舶提供主辅机,以及为陆用电站、油田等提供发电机组。随着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老旧船舶更新提上日程,为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生物柴油动力、绿色甲醇动力等新能源船舶提供了发展机遇。目前船用中速机基本由国外的MAN、大发和卡特彼勒等专利商垄断,授权国内企业生产。
高速机应用领域更广、范围更大,主要用于小型船舶、大型车辆及发电等市场。船用高速机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主要包括MAN、康明斯、洋马等品牌。国内船用高速机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4.综合电力行业情况
船用综合电力推进系统通过电力网络为推进系统、通信、导航与探测系统和日用设备等提供电能,实现全舰能源统一供应、分配、使用和管理,是全电化船舶的标志。目前豪华游轮、破冰船、海工船新建船舶几乎全部采用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其他越来越多种类的船舶如打捞船、海监船、化学品船、风电安装船、内河(内湖)游船也开始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在低压电力推进系统集成方面,我国企业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是国内除了部分科研单位外,开展集成技术研究的设备生产企业较少,缺乏完整的的电站成套设备能力;在中高压领域,我国企业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掌握了一些与供电系统集成设计相关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储备,但在系统集成方面还无力与国外公司抗衡。全球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供应商以ABB、GE和SIEMENS等为代表,国内有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5.化学动力行业情况
汽车低压电池行业:对于传统燃油乘用车来说,起动电池主要用于瞬间大电流点火启动发动机;对于新能源汽车汽车低压电池主要用于唤醒高压电池并为低压电气系统供电,主流汽车使用铅酸蓄电池,部分使用12V锂电池;对于燃油商用车,为了提升驾乘感受,车主普遍选择加装驻车空调,主流驻车空调电池使用24V铅酸电池,部分使用24V锂电池。在国内机动车保有量、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汽车低压电池仍有稳定增长的空间。公司在汽车低压电池领域主要竞争对手为骆驼、柯锐世等。
锂电储能行业:2024年上半年,国内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再创新高,装机共计14.40GW/35.39GWh,已达到2023年全年装机规模的69%。电网侧储能所占比例最高,占比63.3%;电源侧储能次之,其中以风光配储为主,电源侧占比29.5%;用户侧以工商业储能为主,用户侧共计占比7.1%。虽然装机规模创出新高,但“低价内卷”现象已由电芯领域传导至储能系统集成领域。
6.热气机动力行业情况
热气机动力具有高效性、可靠性、环保型、低噪音等优点,主要应用于特种船舶动力系统、分布式能源、以及工程机械配套产品供货和特种流体泵。目前世界上具备热气机研发生产能力的公司不多,主要有Kockums、SOLO等公司。
7.核动力(设备)行业情况
基于我国核电未来发展,预计到2025年核电在运规模达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规模达到3600万千瓦左右;到2035年,核电在运规模达1.5亿千瓦左右,在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国内核电建设将为公司系统集成类装置、核三废处理、特种阀门等业务提供发展机遇。
8.机电配套业务行业情况
机电配套产品应用于船海市场和陆用市场,船海产品与船舶行业发展息息相关,2024年上半年国内造船新接订单同比增长43.9%,保障了公司船海机电业务的增长。
船海机电产品包括拖带系统(锚绞机、舵机、吊车、拖缆机、鲨鱼钳、锚泊定位系统等)、海洋起重设备(海工吊机)、平台升降系统(电动齿轮齿条式、液压齿轮齿条式、液压插销式、绞车式等)、推进及动力定位系统(主推调距桨、侧推、全回转舵桨、喷水推进装置等)、液货装卸系统(透平货油泵系统、电动深井泵系统、液压潜液泵系统、FPSO外输系统等)等5大系统及相应产品系列。芬兰MacGregor、日本MASADA、挪威TTS、中远集团及江苏政田具有较强竞争力。
在陆用领域,工业专用齿轮箱及齿轮装置应用在船舶、建材冶金、风力发电等行业,福伊特公司、弗兰德公司占据着高端市场,中国高速传动、杭齿前进占有一定的市场。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产品及用途情况
中国动力主要业务涵盖燃气动力、蒸汽动力、柴油机动力、综合电力、化学动力、热气机动力、核动力(设备)等七类动力业务及机电配套业务,为集高端动力装备研发、制造、系统集成、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动力需求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主要产品为:燃气轮机,汽轮机,柴油机,电机、电控设备,蓄电池,热气机,核电特种设备,船用机械、港口机械,海工平台,齿轮箱等。
公司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1)国防动力装备领域;
(2)陆上工业领域和汽车消费领域;
(3)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
(4)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
2.经营模式
中国动力为控股型公司,生产经营业务主要通过下属子公司进行。公司下属子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为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经营模式和产销结合、市场预测的综合经营模式。按照交货期限的长短,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可分为交货期超过1年的长期合同和交货期小于1年的短期合同。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上半年,公司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强军首责、主业实业,聚力核心竞争力提升,优化提升生产效率,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科研生产任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61亿元、同比增长16.61%,新签合同270.43亿元、同比增长0.55%,完成工业总产值240.73亿元、同比增长19.13%,截至6月30日手持合同581.41亿元、较2023年6月30日增长89.66亿元。
(一)强军首责有力履行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履行强军首责,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一是全面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推动全过程持续改进提升,深化专班跟产机制,按节点完成装备生产任务。二是积极开发新市场,在无人机市场和军贸市场取得了新突破。三是坚持“主动对接、靠前保障”,持续提升维保、服务类业务比重。报告期内,防务产业新签合同同比增长1.52%。
(二)船海产业强劲增长
2024年上半年航运市场表现强劲,克拉克森海运指数平均值同比上涨6%至25,498美元/天,且较近十年平均值高34%。国内造船市场持续繁荣,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9%;同时上半年我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到71.7%,实现了主流船型的全覆盖。受船舶行业景气度带动,公司船海业务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报告期内公司船海业务营业收入109.58亿元、同比增长31.05%,新签合同121.36亿元、同比增长18.56%。
1.船用柴油机
低速机方面:上半年,公司船用低速柴油机产量及新接合同再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生产船用低速柴油机224台、同比增长14.87%,功率3,909,925KW、同比增长9.71%;新签船用低速柴油机242台、同比增长21.61%,功率3,759,628KW、同比增长7.37%。同时,公司紧盯低碳零碳燃料主机发展,上半年顺利交付国内首台甲醇双燃料低速发动机,报告期内产出的船用双燃料低速机同比增长(按功率测算)119.34%。
中、高速机方面:上半年,公司船用中高速柴油机在高端特种船舶、消防船、渔政船等公务船市场连续接单。报告期内,公司生产船用中、高速柴油机448台、同比增长10.62%,功率946,565KW、同比增长13.34%;新签船用中、高速柴油机567台、同比增长34.68%,功率977,177KW、同比增长1.79%。
2.综合电力推进
上半年,公司加强高端智能船型市场开拓,全力推进项目实施,高品质、高效率完成多个项目交付节点。报告期内完成3000吨级破冰科考船、极地科考母船、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12000方LNG运输加注船等船型动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等产品交付。
3.机电装备制造
上半年,公司持续强化船海机电产品接单力度。报告期内,公司承接锚绞机261台、同比增长12.9%,承接舵机57台、同比增长18.8%,承接吊机24台、同比增长300%,承接船用齿轮箱214台、同比增长355.3%。
(三)应用产业稳中提质
上半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性上升、国内结构调整等影响,公司全面深化精益管理,把提高质量效益放在首位,应用产业运行平稳发展。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6.25亿元、同比增长6.92%,承接合同111.78亿元、同比下降15.28%。
1.燃气动力:
2022年底至2023年,公司签订了30余台CGT25燃气轮机海外批量供货订单,根据生产进度,今年上半年开始陆续交付。报告期内,公司交付6台燃气轮机,预计2024年完成10-13台燃机交付。
2.蒸汽动力:
继2023年中飞石化丙烷脱氢项目之后,公司在余热锅炉产品方面继续深度推进丙烷、异丁烷脱氢工艺余热锅炉产品研发工作。报告期内,签订惠州博科轻烃综合利用余热锅炉项目,同时跟进庆阳同欣科技丙烷异丁烷脱氢项目。
3.化学动力:
报告期内,在汽车低压电池业务领域,宝马2025-2028年电池配套项目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北京奔驰市场份额持续增加,预计2024年配套份额提升40%;获得一汽奥迪新能源2025-2032年AGM68电池、广汽丰田045D新能源车(BZ4X)等5个新项目定点。在锂电池领域,家用储能系统取得突破,壁挂式SPT3800家庭储能系统面向美国市场实现销售;某型无人机一次电池组获得批量订单。
(四)绿色产业、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公司聚焦“双碳战略”,加快推动装备制造绿色化进程,在绿色电力、绿色动力、新型储能等领域持续发力。
1.绿色能源装备:报告期内,在风电配套领域,实现4.55MW、6.2MW主齿箱批量交付,预计年内完成近300台产品交付;在核应急发电领域,核应急发电领域签约华能SK项目、巴基斯坦C5项目和红沿河增机辅机项目,核应急柴油发电市场占有率为100%。
2.绿色船舶装备:报告期内,完成国内首台7S60ME-C10.5-GI-HPSCR双燃料发动机、国内首台6G50ME-C9.6-LGIM-EGRBP甲醇双燃料低速机交付;完成全球首制X92DF-M甲醇燃料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气缸套、缸盖的生产制造;自主开发的船载碳捕集系统完成性能验证,并签署船载碳捕集系统实船应用协议。
3.锂电池产品:报告期内,开发多款锂电驻车电源产品,包含2.5度电轻卡版起驻一体电源(N150)、5度电起驻一体电源(N245)、7度电起驻一体电源(N330);开发多款无人机用高比能高功率电源,通过试飞检测并小批量供货。
(五)技术创新取得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科技成果产出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
1.燃气动力
为打破国家战略能源输送受制于人的局面,公司加快推进海洋工程关键装备国产化进程,燃机板块开展了“海上平台20MW级国产燃气轮机驱动离心压缩机组”研制项目,突破了海洋环境适应性技术,大质量、高转速、多结构耦合隔振技术。目前已完成了全部工程设计,预计8月完成首台机组的出厂交付,开展首台套示范应用。
2.柴油机动力
公司紧盯低碳零碳燃料主机发展,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可控。RTX-8甲醇燃料低速原理试验样机点火成功,6X72DF-A型氨燃料机技术开发取得阶段性进展,开展核应急SXD12V40/52D柴油机研制,CHD416系列柴油机实现关键技术及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电动矿卡用3000马力CHD620V16CR柴油机完成研制方案设计。
3.化学动力
低压电池领域,完成上汽通用新能源45Ah、上汽35Ah和奇瑞45Ah新能源车用电池样品性能测试,一汽奥迪新能源配套AGM68Ah项目实现风帆定点,上汽奥迪AGM50Ah项目完成首次技术评审。储能领域,开展风光配储系统“储能直流侧5MWh电池舱”研制,“风帆100kw/215KWh工商业储能系统”研制,该储能系统采用了智能化设计,具备云平台管理系统。
4.机电配套装备
公司自主开发的船舶设备能效数据集成系统正式在中远海运15.8万吨油船应用,重庆港国际邮轮母港港口工程客运工艺系统设备和智控系统工程的港机获得设备原理认可证书,完成露天矿大倾角轨道运输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完成偏航变桨第三代产品样机装配及疲劳寿命试验验证,完成40MW试验台齿轮箱GST1300研制。
三、风险因素
1.部分业务竞争加剧的风险
受宏观经济影响,公司部分业务(如化学电源、核电等领域)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后,可能面临需求减弱、竞争加剧等问题。
应对措施:目光向内聚焦,一是加强成本工程推进,关注降本核算口径,规范工作流程并强化考核;二是重视防务报审价管理,推进报审价工作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三是完善消耗定额管理,持续减少库存,降低生产现场低值易耗品消耗和非正常损耗;四是做实外协供应商资源整合,从供应商能力、质量、周期方面入手,集中批量外协,持续降低产品外协/外包价格。
2.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风险
原材料方面:公司部分产品原材料价格波动受宏观经济及供需情况变化,会对产品的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关重件方面:柴油机控制芯片、曲轴等部分关键部件可能存在供应紧张的情形。
应对措施:一是公司通过执行集中采购制度,继续实施价格联动机制协商调整销售价格及收款进度,加强成本控制等手段,控制和缓解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是强化关重件供应链建设,建立备选供应商库,在原供应商无法及时响应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切换其他合格供应商,确保关重件正常供应。
3.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部分出口业务以外币结算,如汇率波动较大,可能使业绩产生波动。
应对措施:动态跟踪把握人民币汇率升降的阶段性趋势,适时采取金融对冲工具控制汇率风险;同时尝试开通外汇资金池业务,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4.环保风险
公司子公司均为生产制造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存在一定的环保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保要求,加大环保设备投资力度,加快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改造进度,保证公司各项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国内海军舰船动力及传动装备的主要研制商和生产商,长期以来坚持以军为本、以军促民的发展战略,深耕各个领域,形成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品牌管理。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所属行业的竞争格局未发生大的变化,未出现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影响较大的因素。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厚的底蕴
(1)长期的技术积累
公司依托中国船舶集团及对应业务的科研院所,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积累了大批前沿科技成果,是引领行业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公司不断深化科技战略研究,加快建设以军促民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力度,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培养,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积极落实国家支持的科研项目,产学研相结合,科学构建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研发体系。
(2)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
公司下属多个业务板块发展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了大量上下游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资源。多年的信誉积累,深受包括全球各大船东、各大知名汽车厂商以及能源巨头等众多“一带一路”项目业主和国际知名公司的信任,是公司未来稳健发展的基石。
(3)优秀的品牌形象
公司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确保旗下子公司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持久性与稳定性,充分关注消费者对企业及产品的体验和认知。在军转民过程中创建了一批在行业、地区、全国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风帆、重齿、火炬、WMMP、海西重机、沪东重机、中船三井等品牌深入人心,良好的口碑大幅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影响力及竞争力。
(4)优秀的人才队伍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集聚了一批具有战略眼光、洞悉行业的领军人物和精英人才。通过多年的实践,公司制定和实施了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经营管理队伍、科技研发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
2.多元化的业务板块
公司作为动力装备公司,主营业务七类动力板块基本涵盖了市场上主流动力系统类型,能够满足广泛的应用场景,不会因为客户所需动力类型的转换给公司业务开展带来巨大冲击。另外,当出现技术升级迭代或者政策导向发生变化时,公司也能基于目前的产品技术第一时间进行升级改造,引领行业发展。
3.领先的市场地位
(1)军品业务
公司在燃气动力、蒸汽动力、柴油机动力、综合电力、化学动力、热气机动力及机电配套业务领域均为我国海军主要供应商,为航母、潜艇、驱逐舰、护卫舰、军辅船等舰艇提供动力机电装备。
(2)民品业务
公司始终致力于把先进可靠的军用技术应用到民用市场,优质的品质使得相关产品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包括风帆公司的蓄电池、武汉船机的船舶配套产品和海工装备、重齿公司的齿轮箱、中船柴油机的柴油机、长海电推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等产品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都作为行业标杆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