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以客户为中心,向个人、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从事投资与交易。

  • 产品类型:

    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管理业务、投资及交易业务

  • 产品名称:

    经纪与财富管理 、 资本中介业务 、 机构客户综合服务 、 股权融资 、 债务融资 、 财务顾问 、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 、 基金管理 、 投资及交易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代销金融产品业务;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股票期权做市;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依法需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1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招商期货有限公司净利润(元) 1.46亿 - - - -
招商期货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元) 2.97亿 - - - -
招商致远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元) -500.00万 - - - -
招商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净利润(元) 2.14亿 - - - -
招商证券国际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元) 5.85亿 - - - -
招商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净利润(元) 2000.00万 - - - -
招商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元) 3400.00万 - - - -
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净利润(元) 1.68亿 - - - -
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元) 4.52亿 - - - -
代销金融产品:代销其他金融产品产品销售额(元) - 108.15亿 36.84亿 132.15亿 216.07亿
代销金融产品:代销基金产品销售额(元) - 567.40亿 289.41亿 480.44亿 599.00亿
代销金融产品:代销金融产品销售额总计(元) - 859.93亿 427.55亿 758.88亿 1122.07亿
债权融资:企业债:主承销只数(只) - 1.00 1.00 2.00 1.00
债权融资:企业债:主承销金额(元) - 700.00万 2.00亿 8.40亿 4.50亿
债权融资:公司债:主承销只数(只) - 218.00 101.00 165.00 143.00
债权融资:公司债:主承销金额(元) - 781.14亿 377.68亿 591.53亿 491.32亿
债权融资:合计:主承销只数(只) - 1018.00 452.00 832.00 921.00
债权融资:合计:主承销金额(元) - 3258.06亿 1447.87亿 2749.76亿 4895.38亿
债权融资:金融债:主承销只数(只) - 122.00 54.00 79.00 156.00
债权融资:金融债:主承销金额(元) - 1220.37亿 548.87亿 734.66亿 2265.23亿
股权融资:再融资发行:主承销家数(家) - 18.00 7.00 14.00 20.00
股权融资:再融资发行:主承销金额(元) - 131.57亿 47.40亿 308.94亿 210.03亿
股权融资:合计:主承销家数(家) - 24.00 9.00 21.00 43.00
股权融资:合计:主承销金额(元) - 202.08亿 69.28亿 410.26亿 429.60亿
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主承销家数(家) - 6.00 2.00 7.00 23.00
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主承销金额(元) - 70.51亿 21.88亿 101.32亿 219.57亿
财务顾问:并购重组:项目个数(个) - 2.00 1.00 7.00 -
财务顾问:并购重组:项目金额(元) - 111.35亿 22.08亿 100.33亿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及市场发展情况  2024年上半年,国内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发挥枢纽功能。国务院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新“国九条”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金融的鲜明特色和内在要求,又着眼于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从全局的高度描绘出资本市场的发展蓝图,聚焦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质量、行业机构发展等资本市场重大事项作出系统性部署,是引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和“路线图”。中国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发布多...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及市场发展情况
  2024年上半年,国内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发挥枢纽功能。国务院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新“国九条”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金融的鲜明特色和内在要求,又着眼于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从全局的高度描绘出资本市场的发展蓝图,聚焦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质量、行业机构发展等资本市场重大事项作出系统性部署,是引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和“路线图”。中国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发布多项配套政策,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从分红、回购、减持、再融资、转融通、退市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监管。同时,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等四项政策文件,从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培育长期投资理念、促进交易公平高效、防范风险等多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合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促进科技、产业和资本高水平循环,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不断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推动股权投资市场做大做强,满足各类科技创新企业的多元金融服务需求,为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更大作用。
  2024年上半年,主要市场指数表现分化,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0.25%、7.10%、10.99%,沪深300指数、恒生指数分别上涨0.89%、3.94%,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上涨3.76%。A股市场股票基金日均交易量为9,914.64亿元,同比下降6.28%。香港市场股票日均交易量1,104亿港元,同比下降4.42%。
  境内股权融资规模1,008.27亿元(不含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类增发),同比下降81.18%,信用债券发行总规模9.72万亿元(不含国债、地方政府债、央行票据、同业存单和政策银行债),同比增长4.59%。根据彭博统计,香港市场IPO募资总额18.73亿美元,同比下降19.38%。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总体经营情况
  202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GDP同比增长5.0%;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2024年是公司新五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十四五”发展的关键一年。报告期内,面对严监管、防风险、降费率的形势,公司主动求变、积极应对,开拓收入、推动变革、降本增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新五年战略的良好开局。一是经营业绩跑赢大市。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5.95亿元,同比下降11.1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48亿元,同比增长0.44%。二是转型变革扎实推进,成效持续显现。财富管理及机构业务转型进入新阶段,现代投行建设持续向纵深推进,数字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协同水平持续提升,一系列事关公司长远发展大局的重大变革事项取得了显著进展;继2022年度后,再次荣膺2023年度国资委“双百企业”专项考核“标杆”企业称号。三是风险防控精准有效,保持稳健经营。报告期内未出现重大风险合规事件,各类风险损失保持在较低水平,风险总体可控、可测、可承受,资产质量保持优良,各项业务正常稳定运行。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向个人、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从事投资与交易,主要业务板块包含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管理业务、投资及交易业务。
  1、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
  (1)经纪与财富管理
  2024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多项政策出台,合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A股市场股票基金单边交易量为116万亿元,同比下降7.07%。
  报告期内,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深化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统筹做好增量客户开拓与存量客户挖掘,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通过服务内容、服务过程、管理机制数字化,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同时持续加强财富顾问团队专业能力建设,优化财富顾问赋能体系,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质效。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正常交易客户数1,843.06万户,同比增长7.53%;托管客户资产规模3.60万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3.23%。根据易观千帆统计,2024年上半年,招商证券APP月均活跃用户数(MAU)同比增长6.25%,排名证券行业第5,APP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位居证券行业第1。
  公司持续发挥券商研究优势,构建以“私募50”和“公募优选”为核心的优选产品体系;搭建完善的“资产-策略-产品”研究链条,优化产品的研究、配置到销售的传导,做大金融产品保有量,致力于客户财富保值增值。买方投顾业务方面,公司深化投研能力、丰富产品谱系,全面推动“e招投”及“智远私行”服务体系升级。基金投顾业务“e招投”坚持管理型与非管理型投顾双轮驱动,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适时新增同业存单、养老基金优选组合、场内ETF组合;通过定制模式,着力推进机构客户基金投顾业务,持续拓宽买方投顾应用场景。截至报告期末,“e招投”金融产品保有规模63.14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35.61%;累计签约客户数7.08万户,较2023年末增长20.82%。在企业客户经营方面,公司持续提升“招证企航”品牌影响力,施行“一企一策”服务模式;通过深入推动企业理财、员工激励、交易服务等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实现企业客户数、企业托管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企业客户数、企业客户托管资产规模较2023年末分别增长4.99%、6.39%。
  2.财富管理客户指托管资产达30万元及以上的个人客户。
  3.以上数据均为母公司数据。
  期货经纪业务方面,2024年上半年,期货市场新品种上市稳步推进,国内各大商品期货交易所调整手续费政策,期货行业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中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4.60亿手,同比下降12.43%,累计成交额为281.51万亿元,同比增长7.40%。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场客户权益1.39万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2.09%,上半年全行业手续费收入103.55亿元,同比下降2.53%。报告期内,招商期货积极应对挑战,强化营销服务能力建设,加大交易型客户拓展力度;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拓展产业客户,稳步推进风险管理业务发展;完善资管产品体系,打造CTA+期货资管品牌,不断提升财富管理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招商期货客户权益272.80亿元。
  境外市场方面,招证国际积极布局转型,主动应对港股市场的疲弱,提升其他市场及品种创收能力。不断完善机构客户全球交易能力,机构交易服务已覆盖21个国家和地区;聚焦ETF全链条服务能力建设,着力发掘ETF业务潜力;同时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运营保障能力建设。2024年上半年,招证国际港股交易量739.28亿港元,美股交易量859.53亿港元,美股、债券交易佣金收入同比增长显著。截至2024年6月末,招证国际托管客户资产规模1,878.31亿港元,较2023年末增长10.53%。
  (2)资本中介业务
  2024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功能,阶段性收紧融券和转融通业务,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并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持续加大对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截至2024年6月末,A股市场转融券规模303.22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72.54%;融资融券余额1.48万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10.3%,其中融资余额为1.45万亿元、融券余额为315.71亿元,分别较2023年末下降8.23%、55.9%。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市场变化,强化内部协同,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加快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做好客户的开发及储备。公司稳健开展股票质押业务,有效平衡风险和收益,持续优化业务结构,资产质量优良。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749.23亿元,维持担保比例为264.87%;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含资管计划出资业务)待购回余额213.52亿元,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194.17%,其中,自有资金出资余额169.42亿元,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239.37%。
  境外市场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招证国际孖展融资规模33.54亿港元,维持担保比例为360.41%。
  (3)机构客户综合服务
  公司致力于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信托、保险资管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提供研究、交易服务、托管外包、场外衍生品、转融通、大宗交易、投行产品销售等全方位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①机构综合服务
  2024年上半年,新“国九条”强调要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机构业务发展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此外,《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试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等新规陆续出台,对证券公司机构业务向更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场公募基金管理规模31.08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61%;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量规模5.20万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9.09%。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推进机构客户业务高质量发展,优化提升营销服务,加速机构客户经理制落地实施和机构业务数字化建设,构建一站式机构客户服务体系。机构客户经理制实施方面,深化总分联动、协同一体的业务管理机制,完善机构客户经理考核体系,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团队服务质量。机构客群营销服务方面,聚焦公募、保险等核心客群服务,积极落实研究服务一体化,提升客户触达效率;同时着力做大ETF、券商结算业务规模,培育机构业务新的增长点。私募业务稳存量,拓增量,完善“总部-分公司-营业部”立体营销体系,进一步提升私募客户综合服务优势。公司持续加大机构业务数字化建设投入,加强机构业务的数字化运营管理,深度赋能业务发展,推出“招证机智”机构服务平台,通过打造统一品牌、统一运营以及一体化服务模式,提升机构客户一站式服务体验。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对管理规模50亿元以上重点私募基金管理人交易覆盖率达80%,私募客户交易资产规模较2023年末下降7.95%。
  ②研究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股票研究覆盖境内外2,607家上市公司,研究覆盖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总市值的93%、创业板成分股总市值的94%、科创板成分股总市值的79%。
  报告期内,为应对行业变革和激烈市场竞争,公司聚焦“研究业务成为行业标杆,有效支撑公司核心业务战略转型”的目标,紧紧围绕“三条曲线”发展路径推动研究业务转型,全面提升对内对外服务水平。一是强化专业能力建设,提升更加优质的研究和投资服务,通过组织上市公司交流会、春季策略会、制造业论坛、低空经济专题论坛等多场特色研究活动,积极拓展第一曲线收入,报告期内公司对重点机构客户研究的综合排名提升;二是积极践行“研究+”模式,加强产业链研究和一级市场研究,坚持价值创造,加强对公司重点业务的研究赋能;三是以树立“招证智库”品牌为目标,围绕政策、产业链、央国企改革等开展特色主题研究,全方位提升研究品牌影响力。公司致力于研究服务支持体系的数智化转型升级,积极布局AI研究所,打造研究服务品牌“招商智研”,建设一站式智能研究生产与服务平台,实现对研究的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覆盖。
  ③托管外包
  2024年上半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私募行业生态圈持续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市场风格和客户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客户营销和服务策略,秉持“服务立业、专业致胜、创新引领、科技驱动”的业务方针,夯实传统核心大客户优势,大力拓展成长期新管理人;并且积极探索新运营模式,拓展新业务机会。公司抓住跨境行政管理人业务的契机,推出“Partner+”境外基金行政外包服务品牌,加快业务国际化步伐。公司打造数智化优势,创新推出运营中控台、超级FOF、“风声”风控服务以及连接私募机构上下游的“渠道+”私募圈等服务;积极运用AI大模型推出托管GPT超级助手,赋能机构业务发展,提升客户满意度。在行业首家推出私募T0估值的基础上,持续升级T0运营模式和服务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托管外包产品数量4.15万只,较2023年末下降3.49%,规模3.28万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5.48%。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报告期末公司私募基金托管产品数量市场份额达21.82%,自展业以来连续十年保持行业第1,公募基金产品托管规模位居证券行业第3。
  2、投资银行
  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股权融资、债务融资、财务顾问等业务。
  (1)股权融资
  2024年上半年,受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影响,A股股权融资市场发行节奏放缓,融资规模及数量均大幅下降。
  A股市场股票发行数量135家,股权融资总规模(不含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类增发,下同)为1,008.2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6.75%和81.18%。A股IPO发行数量43家,募集资金金额为302.72亿元,同比下降86.16%。再融资募集资金金额为705.55亿元,同比下降77.74%。
  报告期内,受全球IPO活动放缓影响,香港市场股票和IPO募资总额均同比下降。根据彭博统计,港股市场IPO发行数量31家,募资总额18.73亿美元,同比下降19.38%;港股市场股权融资金额为63.50亿美元,同比下降45.22%。
  报告期内,公司股权业务承销金额同比下降,但因公司积极把握发行时间窗口,股权承销金额及家数排名均同比提升。
  2024年上半年,公司A股股权主承销金额、主承销家数分别排名行业第7、第10,其中,公司IPO、再融资承销金额分别排名行业第8、第7。根据彭博统计,公司共完成2单港股IPO项目,承销金额为4,889万美元。公司继续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共助力3家相关行业企业完成A股股权融资,承销金额为47.82亿元。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多单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项目,包括“国产数据库第一股”——达梦数据A股IPO、两单港股IPO募资金额前十大项目——茶百道(港股“加盟制茶饮第一股”)和米高集团、汽车零部件领域领先企业——拓普集团非公开发行、电声产品制造领域领先企业——佳禾智能可转债项目等。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优质IPO项目储备,股权项目储备总体保持平稳。根据交易所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A股IPO在审项目数量17家(含已过审未注册项目),排名行业第9,其中北交所IPO在审项目数量4家。公司持续服务成长型科创企业,积极推动“羚跃计划”入库企业业务转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羚跃计划”累计入库企业数达480家,共有48家企业已实现投行业务转化。
  (2)债务融资
  2024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与政策影响,债券发行成本呈下降趋势,境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境内债券(不含央行票据、同业存单,下同)发行总规模达21.96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信用债券发行总规模9.72万亿元(不含国债、地方政府债、央行票据、同业存单和政策银行债,下同),同比增长4.59%。公司债发行总规模1.87万亿元,同比下降1.77%,金融债发行总规模4.95万亿元,同比下降7.04%,ABS发行总规模为7,667.81亿元,同比下降11.01%。
  报告期内,公司严控债券业务风险,深耕央企和地方优质国企信用债业务,加强金融债、互联网金融ABS、公募REITs、熊猫债等业务开拓力度,加大绿色债券以及科技创新公司债承销力度,债券业务市场竞争力稳中有进。
  2024年上半年,公司境内主承销债券金额为1,714.44亿元,同比增长18.41%。其中,信用债、金融债承销金额分别排名行业第7、第8。受益于互联网金融ABS业务拓展较好,公司ABS业务竞争力逐步提升。ABS业务承销金额同比增长57.97%,排名行业第3,同比上升4名;信贷ABS、交易商协会ABN、企业ABS业务承销金额分别排名行业第1、第1、第6。公司积极践行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发展理念,助力发行多单绿色债券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项目,承销金额共计149.38亿元,同比增长71.75%;着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助力发行多单“乡村振兴”“三农”主题债券项目以及普惠金融主题产品,承销金额为177.91亿元。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多个具有市场代表性的项目,包括境内首单AAA国际评级交易所ABS——华能信托-三六零小贷第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全国首单租赁公司乡村振兴公司债券——中交租赁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乡村振兴公司债券(第一期)、电力行业首单绿色乡村振兴供应链ABS项目——京能国际供应链金融第1期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乡村振兴)、香格里拉首单熊猫债券——香格里拉(亚洲)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债券通)、京能国际可持续挂钩熊猫永续债——京能国际2024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可持续挂钩)、厦门国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一带一路”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等。
  (3)财务顾问
  2024年上半年,全球并购活动呈现复苏态势,并购交易金额同比有所回升。根据彭博统计,全球并购市场共发布2.63万笔交易,交易总金额为1.9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活动有所放缓,中国并购市场(不含境外并购)公告的交易数量为3,728个,交易金额为7,171.37亿元,同比下降23.52%,完成的交易数量为1,875个,交易金额3,311.59亿元,同比下降50.57%。
  根据交易所数据统计,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重庆百货吸收合并、运机集团出售自贡银行股权2单A股市场并购重组项目,交易金额为49亿元,交易金额、交易家数分别排名行业第4、第7。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并购重组在审项目数量1家,排名行业第3。
  3、投资管理
  公司通过旗下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致远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开展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和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通过联营公司博时基金(公司持有49%的股权)和招商基金(公司持有45%的股权)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1)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2024年上半年,证券资管行业公募化进程加速,证券公司纷纷发力主动管理,但受市场环境影响,备案固收产品数量同比增长而权益类产品数量同比下降,证券公司加快资管子公司成立及申请公募牌照的步伐,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规模5.80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9.30%。
  报告期内,招商资管持续打造主动管理能力,强化投研体系建设,驱动多只产品业绩稳中有升;围绕客户需求推动产品营销和发行工作,资产管理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公司于2024年4月份正式获准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以获取公募牌照为契机,积极推动首批公募产品的申报和发行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存量大集合产品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做好产品布局,加速渠道拓展,推动公募业务稳步开展,报告期内完成5只公募产品的申报;同时深挖机构业务潜力,深耕银行以及企业客户理财需求,提升公司创收能力。截至2024年6月末,招商资管资产管理总规模为3,021.59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48%。
  (2)私募股权基金管理
  2024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面临多重挑战。市场持续放缓,监管机构出台多项政策引导创业投资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支持科技创业企业发展。根据清科研究数据,中国股权市场新募集基金1,817只,新募基金总规模6,22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下降49.2%、22.6%。投资案例数3,033起,投资总金额1,967.0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37.6%、38.7%,其中投资的科技类企业占比过半。退出案例数746笔,同比下降63.5%,被投企业IPO持续收缩,其他各类退出交易案例数也有所减少。
  报告期内,招商致远资本持续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重点领域,努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基金、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2024年上半年,招商致远资本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完成新募基金备案17亿元。投资方面,深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赛道,完成3家企业投资,投资金额2.17亿元。项目退出金额2.71亿元。投后管理方面,充分利用招商局集团的平台和渠道优势,发挥产融结合效能,赋能被投企业。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招商致远资本私募基金月均管理规模(2024年第二季度)为208.96亿元,排名证券行业第8。
  (3)基金管理
  2024年上半年,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房地产持续调整,经济复苏面临多重挑战。新“国九条”锚定金融强国奋斗目标,指引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提速、资管产品降费让利、ETF迅速扩容、部分存款转向银行表外等,公募基金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场公募基金规模达31.08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61%,规模创历史新高。
  ①博时基金
  报告期内,博时基金贯彻中央精神,严格落实新国九条“1+N”监管体系要求,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以服务人民、服务新质生产力、服务养老为导向,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着力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数智化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加快新业务布局,向财富管理链条上下游延伸,全力提质增效。在战略上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经营上坚持对标管理,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提升“固收+”以及年金的投资能力,全力做大ETF和指数产品规模,全力巩固提升权益投资业绩和固收投资优势,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数智化资管行业标杆企业。
  截至报告期末,博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含子公司管理规模)16,987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8.55%,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剔除联接基金)10,773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3.44%;非货币公募基金管理规模5,713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7.46%。
  2024年6月末博时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排名第6,债券型公募基金规模排名第2。
  ②招商基金
  报告期内,招商基金坚持公募基金的普惠金融定位,围绕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提质增效、夯实基础,守正创新、严格管理,总体保持质效提升、稳中向好发展势头。在投研端,深入践行“本分、专注、开放”投研价值观,持续强化投研融合机制,推进投研平台化建设;在客户端,继续做深做细投资者陪伴,积极推动降费让利,稳步开展投顾业务,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努力提升客户获得感;在产品端,进一步丰富产品布局,完善产品结构,加快推进国际化布局,获批招商基金首单公募REITs业务;在风险管理上,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稳步推进风控合规和运营保障工作,较好控制业务风险,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
  截至报告期末,招商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含子公司管理规模)16,086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3.75%,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剔除联接基金)8,882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3.20%;非货币公募基金管理规模5,665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1.57%。
  2024年6月末招商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排名第7,债券型公募基金规模排名第4。
  4、投资及交易
  2024年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经济对地产链的依赖快速降低,新旧动能加快转化,外需持续向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A股市场呈现深V走势。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结构转型持续深化的过程中,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整体下行,债券市场震荡走强,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总值)上涨3.76%。海外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美国经济从过热走向平衡,通胀压力总体趋于缓和,海外央行开启降息或者进入降息前观察阶段。美债利率震荡上行,中资美元债投资级指数上涨2.21%。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贯彻公司“大而稳”的投资战略,强化大类资产配置,自上而下统筹投资业务资源配置、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持续完善业务策略,有效提升投资收益和收益稳定性,同时提升交易、风控、研究能力的平台化和数智化水平。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金融资产规模3,695.11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1.36%。
  股票方向性业务持续完善、健全投研体系,坚持绝对收益理念,大力推进以央国企为主导的高分红投资策略,积极拓展多元化投资策略,同时紧密关注宏观环境与国家政策,坚守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并精选行业龙头。
  权益类衍生品投资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发展客需驱动业务,持续做大场内衍生品做市、证券做市等资本中介型交易业务,同时持续加强量化策略等中性投资业务。场内衍生品做市业务深化AI在做市领域的应用,加强基本面研究,持续提升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能力;截至2024年6月末,场内衍生品做市资格数增至94个,位居证券公司首位;报告期内场内衍生品做市业务获奖数量位居证券公司第一。证券做市业务持续拓展做市标的,基金做市项目数、科创板股票做市标的数分别达454个、39个,做市竞争力保持市场领先,获沪深交易所2023年度综合AA评级,同时在基金做市、科创板股票做市领域获多项荣誉。场外衍生品业务严格按照监管政策指引运作,保持业务风险中性,风险整体可控;报告期内不断完善场外衍生品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内部协同优势,机构客户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方向性策略方面,公司充分发挥投研优势,准确把握国内债券市场配置及波段交易机会。报告期内公司境内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显著跑赢中债综合财富指数,同时持续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未发生负面信用事件。中性策略方面,公司持续丰富并优化策略,加强金融科技赋能,较好地捕捉了债券市场不同品种利差、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等机会,获取稳健收益。做市业务方面,公司全面开展银行间债券、衍生品、中金所国债期货、交易所债券、债券ETF等品种做市业务,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境外债券投资业务方面,公司高度重视境内低利率环境下的境外固定收益市场投资机会,稳健开展波段交易,拓展境外中性策略,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投资收益大幅跑赢市场基准,在美债利率上行、市场偏弱的情况下获得了较好的绝对收益。客需业务方面,公司稳步推进固定收益类收益互换、期权等场外衍生品业务,上半年场外衍生品交易量较2023年全年实现增长。此外,公司持续加强投研系统数字化建设,固收量化研究平台已实现对宏观研究、交易挖掘、组合管理等全面数字化赋能,信用管理系统已实现对投研流程的全周期管理,大幅提升了研究能力和投资效率。
  外汇业务方面,2024年上半年公司客需业务正式展业,作为首批机构参与外汇交易中心交易结算直通处理及上海清算所外汇双边代理结算服务,实现自营及客需业务全面发展,市场影响力继续保持券商前列。
  另类投资方面,招证投资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的投资机会,继续围绕绿色双碳、芯片半导体、医疗健康等重点赛道进行深度研究,积极发掘具有核心自主能力、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优质潜力企业,坚持高质量投资标准,上半年新增项目投资1.00亿元;高度重视投后管理,切实做好风险项目处置工作,退出金额约3.70亿元。

  三、风险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探索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以确保公司长期稳健发展。公司风险管理概况、经营中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风险状况及其应对措施如下:
  1、风险管理概况
  (1)风险管理架构
  公司自成立伊始就致力于建立与自身经营战略相一致的、全面的、深入业务一线并富于创造性和前瞻性的风险管理体系。公司已建立健全公司治理与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以管理公司在证券市场中面临的风险。
  公司按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的要求,结合自身的运营需求,率先建立由五个层次组成的现代化风险管理架构,包括:董事会的战略性安排,监事会的监督检查,高级管理层及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风险管理决策,风险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风控制衡,其他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全资子公司的直接管理。
  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中各部门或岗位履行全面风险管理职责如下:
  ①董事会及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及各类风险限额指标,每季度召开会议,审议季度风险报告,全面审议本公司的风险管理情况。
  ②监事会负责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监督检查。
  ③高级管理层全面负责业务经营中的风险管理,定期听取风险评估报告,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制定风险限额指标。高级管理层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经营层面最高风险决策机构。公司任命了首席风险官,负责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监测、评估、报告公司整体风险水平,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证券投资决策委员会、信用风险委员会、估值委员会、资本承诺委员会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政策委员会,分别在其授权范围内,由专家审议并集体决策证券投资、信用风险、证券估值、资本承诺风险、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等事项。公司将子公司的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进行垂直管理,子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负责人由本公司首席风险官提名任免及考核。
  ④风险管理部作为公司市场、信用、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履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职责,并协助、指导各单位开展操作风险管理工作。资金管理部作为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履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责,推进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法律合规部负责牵头公司合规及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和洗钱风险管理工作,协助合规总监对公司及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和执业行为的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和检查,推动落实各项反洗钱工作。风险管理部及办公室共同牵头负责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公司各单位履行声誉风险管理一线职责。稽核部负责对公司风险管理流程的有效性及执行情况进行稽核检查,并负责牵头至少每年一次的公司内控体系整体评价。
  ⑤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全资子公司对各自所辖的业务及管理领域履行直接的风险管理和监督职能。
  公司确立了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以识别、评估、处理、监控与检查及报告风险:即各部门及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自我控制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专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为第二道防线,稽核部和监察部实施的事后监督、评价为第三道防线。
  (2)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以《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为纲领,形成了包括全面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洗钱风险等齐备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了各类风险管理的边界及一般性原则。
  (3)风险管理量化指标体系
  公司自上而下建立了从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经济资本到风险限额的风险管理量化指标体系,引导资源向风险收益比高的业务配置,有效提升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和企业价值。
  ①清晰的风险偏好及容忍度指标:风险偏好是董事会和经营决策层在分析公司面对的各种风险因素后,做出的对风险和收益平衡关系的基本态度。风险容忍度是指公司根据风险偏好,针对不同业务的特点,为每一个具体业务设定的反映风险管理效果的量化限额指标,以明确对风险管理结果的最大容忍范围。经过多年的逐步完善,公司已经形成了清晰的风险偏好描述,涵盖总体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类型的风险偏好指标体系和风险容忍度指标体系。公司每年初确定风险偏好、容忍度工作目标,并贯彻至经济资本预算及业务授权中,每月监控、报告风险偏好及容忍度执行情况,并根据执行效果持续检视风险管理工作。
  ②科学的经济资本管理模式:公司于2006年在业内率先引进经济资本管理模式,并持续优化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完善经济资本管理流程。公司的经济资本管理全面覆盖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开发了用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的内部模型,具有良好的风险敏感性和可靠性,借鉴巴塞尔协议标准法对操作风险进行计量,并将经济资本广泛应用于风险监控、量化评估、绩效考核等领域。
  ③以风险限额为核心的业务授权管理体系:在法定经营范围内,根据决策事项的风险等级实行逐级业务授权,并根据各单位的风险管理能力、业务授权执行情况、实际风险控制结果,实行审慎授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决策效率。公司禁止越权操作,各级被授权人必须在被授予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权力和开展业务活动,不得越权。
  ④全面的压力测试工作机制:公司制定了《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压力测试管理规范》,明确了多部门分工合作的压力测试组织体系,设计了压力测试方法和流程,定期或不定期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和市场变化情况,对本公司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净资本等各类风险限额指标进行压力测试,能够有效地评估极端情形下经营及风险状况的变化。
  (4)风险管理文化
  公司坚持稳健的风险管理文化,将风控合规写入招商证券企业文化共识,强调合规风控是公司的生命线,提出“专业的合规风控,既能守住底线,还能助力业务拓展”;公司通过多层次的宣传平台,开展涵盖重点风险领域、风险管理政策制度、重大风险警示案例等专业培训和沙龙活动,建立风险案例专栏,宣导风险管理文化,确保全体员工践行风险管理的理念,通过覆盖全员的与风险管理效果挂钩的绩效考核及责任追究机制,保障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5)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鉴于数字化在现代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公司参照国际顶尖投行的经验,创新性的建设了智慧一体化集团风险管理平台CMS-RISK,通过该平台集成各个子系统对各类型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报告,实现T+1日集团母子公司跨境、全球化、多币种的垂直风险管理。平台聚焦于保障监管报表和数据的准确计算报送,以及公司内部风险监控和计量分析的有效实现,并将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数字化手段逐步提升风险管理效率。
  智慧一体化集团风险管理平台通过风险模型构建、风险指标计量、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对各类基础数据进行自动抓取、计算和整合,实现了各类监管报表准确报送及母子公司全量风险限额敞口监控预警;通过集团风险数据集市整合业务数据、资讯数据等内部和外部数据,不断完善数据采集、主题模型设计、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校验等各项功能及风险数据治理机制,实现了母子公司风险信息的一体化归集;各风险子系统包含风险驾驶舱、并表净资本监管指标管理系统、市场风险管理系统、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负面信息客户系统、债券内部信用评级引擎、市场风险计量引擎、经济资本计量引擎等十余个模块,基于数据集市建设并通过风险管理驾驶舱集成在同一平台,实现单点登录和统一权限管理,通过统一风控视图展示公司整体风险状况。
  智慧一体化集团风险管理平台及各子系统达到了行业领先的风险数据治理水平,具备良好的系统扩展性,促进风险管理效率及风控数字化能力的整体提升,未来将向应用一体化、风控工具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打造全面灵活稳定的数字化风控平台,并持续探索各类人工智能模型在风控领域落地应用的可能性,为公司业务开展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2、市场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1)概况
  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是公司的持仓组合由于相关市场的不利变化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的持仓组合包括权益类、固收类、商品类、外汇类和股权项目等投资组合。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的主要类别如下:
  ①权益类风险:来自于持仓组合在股票、股票组合及股指期货等权益类证券的价格及波动率变化上的风险暴露;
  ②利率类风险:来自于持仓组合在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曲线结构、利率波动性和信用利差等变化上的风险暴露;
  ③商品类风险:来自于持仓组合在商品现货价格、期货价格、远期价格及波动率变化上的风险暴露;
  ④汇率类风险:来自于持仓组合在外汇汇率即期、远期、即期价格及波动率变化上的风险暴露;
  ⑤股权项目类风险:来自持有的股权投资项目及私募股权基金份额的公允价值变动的风险。
  (2)市场风险管理方法
  为管理控制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全口径、多币种、跨市场的统一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②整体全局和具体局部的市场风险管理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手段,公司较好地控制了市场风险。但这些方法的使用及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会受到系列因素的影响,如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市场流动性变化、对冲价格相关性等。因此公司始终根据市场发展和组合变化情况,通过对市场风险的实时与准确的评估,不断加强调整风险管控措施,主动积极地管理市场风险。
  (3)市场风险的管理职责
  公司根据董事会制定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系列指标,统一进行经济资本分配,通过考虑各类投资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相关性和分散化效应将公司整体的风险限额分配至各业务部门和业务条线,并相应制定业务授权。前台业务部门作为市场风险的直接承担者,负责一线风险管理工作。其负责人及投资经理利用对相关市场和产品的深入了解和丰富经验在授权范围内开展交易并负责前线风险管理工作,动态管理持仓部分的市场风险暴露,主动采取降低敞口或对冲等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部作为独立的监控管理部门,向公司首席风险官汇报,使用专业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各投资策略、业务部门、业务条线和全公司等不同层次上的市场风险状况进行独立的监控、测量和管理,并按日、月、季度等不同频率生成相应层次的风险报表和分析评估报告,发送给公司经营管理层以及相应的业务部门和业务条线的主要负责人。当各类风险指标接近或超过风险限额时,风险管理部会及时向公司经营管理层以及相应的业务部门和业务条线的主要负责人发送预警或风险提示,并根据相关公司管理层和委员会审批意见,监督业务部门落实应对措施。
  风险管理部还会持续地与业务部门和业务条线的团队沟通讨论最新市场状况、当前风险暴露和可能出现的极端压力情景等问题。
  (4)市场风险的测量工具
  公司使用一系列风险测量方法对包括多种市场情况下可能的市场风险损失情况进行测算和分析。公司使用的主要风险测量工具是VaR,用于对短期市场正常波动下的可能损失进行衡量,同时使用压力测试对极端情况下的可能损失进行评估。
  ①VaR
  公司使用国际金融机构通用的VaR作为风险测量的主要工具。VaR是在一定的时间区间内、一定置信度下持仓投资组合由于市场价格变动导致的可能损失。公司使用1天、95%置信度的VaR作为衡量市场风险状况的主要指标。VaR计算模型使用市场历史数据,考虑了权益类、利率类、商品类和汇率风险等各种风险类型中相关的风险因子对公司持仓组合的影响,能够衡量由于证券价格变动、利率/收益率曲线变动、商品价格变动及汇率变动等因素导致的市场风险变化,并考虑了组合之间分散化效应的影响。
  公司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持续积极改善VaR风险计算模型,包括增加新开拓市场的风险因子,优化计算方法等。同时,通过回溯测试等方法,对VaR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进行持续检测。对于公司部分特定的投资组合,如公司的股权类投资(包括“股权直投、股权基金投资及结构化股权投资”等),由于缺乏流动性等因素,VaR方法不是最合适有效的风险测量手段,因此,公司参照业内通行做法,即假定所投资产价值下降一定比例来测算可能的影响。
  ②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风险测量中VaR计算方法的重要和必须的补充工具。通过压力测试,对组合持仓面临极端情况冲击下的可能损失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单一风险因子或特定压力情景下公司的可能损失,进行风险收益分析,考察公司各项关键监管指标是否持续达标,以及对公司整体的影响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针对非线性期权产品组合,根据标的物、波动率情景建立压力测试矩阵,进行日常全值压力测试以管控巨幅尾部风险。
  ③敏感性分析
  公司对于特定的风险因子如利率、汇率等还进行敏感性分析,即假定其他不变的情况下,单个风险因子独立变化一定比例,测算公司资产负债组合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分析这些风险因子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5)市场风险的限额管理体系
  公司在各业务部门、业务条线和交易策略等不同层级上均设置了相应风险限额指标体系,以控制盈亏波动水平和市场风险暴露程度。公司的风险限额是在公司风险偏好和容忍度指导下,综合考虑各类业务投资特点、风险特性及对公司整体风险规模的影响进行设置,并根据市场情况、业务发展需要和公司风险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公司的风险限额主要包括规模、集中度、量化风险值(VaR、Greeks等)和损失限额等各类指标,实行分级审批机制,即在公司设定的风险限额范围内对业务部门、业务条线以及投资策略设定相应的子限额指标。公司层面的总体风险指标使经营管理层对公司整体的风险状况能够进行有效管理,而以下各级的子风险限额指标则是使业务部门、业务条线和投资策略能有效地在此指标范围内进行交易。因此,子风险限额指标并不是为相应的业务设置的最大风险容忍度,而主要是作为风险管理中满足适当条件时进行风险升级报告处理的一种机制。风险管理部对公司各项风险限额每日进行独立监控,当发现有接近或突破风险限额的情况时,风险管理部会及时向公司经营管理层与相关业务部门、业务条线发送风险提示或风险关注,业务部门和业务条线相应提出分析报告和应对措施,并根据具体情况,降低风险暴露程度,或按授权审批机制提高风险限额。公司对风险限额体系进行持续的更新完善,在当前已有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公司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管理的需要不断优化公司整体、各业务部门和业务条线、交易策略等不同层面的风险限额指标体系,形成具体规定或指引,进一步完善限额体系。
  3、信用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1)概况
  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①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孖展融资等融资类业务的客户出现违约,不能偿还对公司所欠债务的风险;
  ②债券、信托产品以及其他信用类产品等投资类业务由于发行人或融资人出现违约,所带来的交易品种不能兑付本息的风险;
  ③场外期权、收益互换、远期等场外衍生品业务交易对手、逆回购、协议远期等债券中介业务交易对手不履行支付或偿付义务的风险;
  ④经纪业务代理客户买卖证券、期货及其他金融产品,在结算当日客户资金不足时,代客户进行结算后客户违约的风险。
  (2)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
  为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审慎主动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
  ②涵盖全流程的制度体系及以限额为核心的风险政策体系;
  ③业内领先的信用风险管理量化工具;
  ④行业最佳实践经验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⑤信用风险实质审核全覆盖。
  公司运用信用风险限额、内部信用评级、担保品量化管理、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等多种管理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具体如下:
  ①信用风险限额
  公司运用多层次的信用风险限额控制信用风险暴露,在董事会审批的风险偏好及容忍度范围内,根据各信用类业务特点,制定包括业务规模限额、低等级债券投资比例、单一客户融资规模、单一担保品市值占总市值比例等在内的限额指标,并根据市场情况、业务发展需要和公司风险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风险管理部对各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报告与预警。
  ②内部信用评级
  公司针对不同行业及目标客户群特点,开发了多个内部信用评级模型及功能完善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对借款人或债券发行人进行主体和债项评级,将内部信用评级结果逐步应用于业务授权、限额测算、额度审批、风险监测、资产质量管理等方面,成为信用类业务决策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③担保品量化管理
  公司注重担保品对公司债权的保障,将担保品作为管理重点,建立了担保品负面清单机制、折算率分级模型工具,定期调整担保品范围及折算率,保障公司债权安全。折算率调整机制分为基本面调整和市场因素调整两部分,基本面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市场因素包括市场价格波动、涨幅等。公司建立了担保品集中监控机制,以及重点关注类担保品评估机制。
  ④信用风险计量模型
  公司在对交易对手进行信用评级、借款人资质评估、担保品量化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每笔信用类业务的客户结构、单笔负债金额、借款期限、维持担保比率以及担保品集中度等因素,将上述因素反映在借款人违约率(PD)、违约损失率(LGD)及期限(M)等参数中,对信用类业务逐笔计量其可能的违约损失,汇总得出公司所面临的总体信用风险,并结合压力测试及敏感性分析对信用风险进行补充计量。
  (3)信用风险的管理职责
  公司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信用风险偏好进行审核与批准;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全公司信用类业务的整体风险管理状况,及重大高风险、创新类的信用类业务是否开展等;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其下设的信用风险委员会,负责对信用类业务授信政策的审批;公司各业务部门负责信用风险相关业务的具体开展、管理与监控等;公司风险管理部研究并构建全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拟定信用风险管理偏好及容忍度、拟定全司各信用类业务授信政策,对信用风险进行独立监控与预警等。
  (4)主要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
  在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等融资类业务方面,公司构建了多层级的业务授权管理体系,并通过客户尽职调查、授信审批、授信后检查、担保品准入与动态调整、逐日盯市、强制平仓、违约处置等方式,建立了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
  在债券投资、信托产品以及其他信用类产品等投资类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建立债券池对可投资债券实行准入管理,债券入池需经专业信用评估人员评估并符合内部和外部信用评级准入标准、行业准入标准、产品准入标准、财务准入标准等,通过投资分级审批授权控制集中度风险,通过舆情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发行人最新风险信息。
  在场外衍生品及债券中介业务方面,公司建立了包括投资者适当性、尽职调查、授信审批、风险敞口计量、保证金收取及盯市、平仓处置、标的证券管理和客户违约处置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办法和配套细则,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加强重点管理。
  在经纪业务方面,对可能承担担保交收责任的经纪业务通过标的券最低评级、持仓集中度、杠杆比例等指标控制客户违约风险;境外代理客户的证券及其他金融产品交易,通过加强客户授信和保证金管理,有效控制信用风险。
  (5)报告期末公司境内外债券投资信用风险敞口
  境外债券评级取自穆迪、标普、惠誉三者(若有)评级中的最低者;若三者均无评级,则即为未评级;其中A评级包括穆迪评级Aaa~A3、标普评级AAA~A-、惠誉评级AAA~A-的产品;B评级包括穆迪评级Baa1~B3、标普评级BBB+~B-、惠誉评级BBB+~B-的产品;C评级包括穆迪评级Caa1~C、标普评级CCC+~C、惠誉评级CCC+~C的产品;D评级包括标普评级D、惠誉评级D的产品。
  4、操作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1)概况
  操作风险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风险。
  操作风险事件主要表现为以下七类: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实物资产损坏,营业中断和信息技术系统瘫痪,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
  (2)操作风险管理
  公司持续将操作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通过操作风险事前梳理、业务全流程监控和操作风险损失信息事后收集等机制的建立,形成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循环。为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以搭建符合新资本协议和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为目标,建立了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并最终通过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和分配有效引导各项业务开展;
  ②建立科学的操作风险偏好、容忍度和管理政策制度体系,持续完善操作风险治理架构;
  ③运用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管理工具,以流程梳理为核心,建立覆盖公司各单位、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全业务流程的事前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形成各单位操作风险手册;
  ④持续建设操作风险关键指标体系,根据不同业务特性及操作风险易发环节,针对性设置操作风险管理指标并进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事中监测能力;
  ⑤建立了操作风险事件管理机制,将公司内外部操作风险事件进行收集汇总,分析事件产生原因及制订缓释行动计划,强化操作风险事件的事后跟踪及整改;
  ⑥注重实质风险把控,根据公司不同业务特点,聚焦操作风险高发、频发领域,开展各类专项操作风险检查及管理提升工作;
  ⑦建立了操作风险系统,实现操作风险三大管理工具在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及事件收集报告的系统化应用,有效提升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
  ⑧重视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与宣导,强调新产品、新业务开展前的风险识别与控制,通过各类培训、宣导手段使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覆盖公司各单位及分支机构。
  5、流动性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1)概况
  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主要为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若未来公司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负债水平不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且经营水平出现异常波动,公司将可能无法按期足额偿付相关债务的本金或利息。
  公司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的事件和因素包括:现金流紧张、融资成本持续高企、监管评级下调、融资渠道受阻、债务集中到期难以兑付等。
  (2)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职责
  公司经营管理层负责对流动性风险管理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和决策,建立了流动性风险集中管控的司库运行机制,资金管理部负责开展公司日常流动性风险管理。公司综合考虑负债情况、业务发展情况、市场情况等因素,对各业务用资规模进行动态管理,制定融资计划。
  (3)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方法
  为预防流动性风险,公司采取以下措施:
  ①建立了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和最低备付金额度制度,制定了流动性应急管理计划,在资金计划中预留最低备付金,储备了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在极端情况下仍可随时变现的高流动性资产,以备意外支出;
  ②积极开展资金缺口管理,运用现金流缺口、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等管理工具,及早识别潜在风险,提前安排融资和调整业务用资节奏,有效管理支付风险;
  ③持续拓展融资渠道,均衡债务到期分布,避免因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或债务集中到期的偿付风险;
  ④建立了内部风险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各业务及分支机构经营中的流动性风险情况,并采取措施促进公司各业务和各分支机构安全稳健地持续经营。
  6、声誉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1)概况
  公司面临的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2)声誉风险管理
  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公司持续提升各项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持良好的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形象,培育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全员声誉风险防范意识,积极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防止一般声誉事件升级为重大声誉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声誉损失、降低负面影响。
  7、动态的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和补足机制建设情况
  公司严格执行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从系统建设、制度安排及人员配备等方面,全面建立了净资本和流动性等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及补足机制,以确保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的持续达标,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已建立风险控制监管指标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的T+1日动态监控和自动预警功能;制订并下发《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控制监管指标管理办法》和《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压力测试管理规范》,明确了公司风险控制监管指标管理和指标压力测试等工作机制;安排专岗对风险控制指标进行日常监控,及时报告处理指标异常情况。公司持续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风险控制指标进行压力测试和动态分析,建立了净资本补足机制,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及时补充净资本。
  报告期内,公司净资本和流动性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不存在不符合监管标准的情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净资本为820.01亿元。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国资委体系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经过30余年的发展,建立了核心竞争优势。
  (一)强大的“招商”品牌与股东背景
  公司隶属于招商局集团,充分受益“招商”品牌影响力和集团内部实业与金融资源,在招商局集团大力支持下,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A+H股上市,并始终保持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公司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高效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公司围绕国家所需、行业大势和和客户需求,持续推动业务转型发展与前瞻布局。公司构建了现代投行业务模式,不断夯实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特色竞争力,积极做大固定收益、股权投资、衍生品交易、资产管理等业务,打造跨市场、跨业务、多品种的多元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高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与产品。
  (三)深厚的客户基础与广泛布局的渠道网络
  公司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依托高效专业的服务以及广泛布局的网点,积累了深厚的客户基础。公司目前在境内设有265家证券营业部、13家分公司,在中国香港、英国、韩国等地设有经营机构,服务网络覆盖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公司把握线上化发展趋势,创新线上客户服务模式,推动客户规模持续增长,为公司长期向好发展打牢基础。
  (四)不断增强的金融科技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金融科技,信息系统投入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公司从“组织、流程、IT”进行了顶层设计和一体化重构,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增强数字思维和数字文化,增强数字技术在业务发展、产品创新、客户服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赋能效果,实现从支撑业务向引领业务发展。
  (五)有效稳健的风险管理文化
  公司始终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通过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对重大风险的预判、应对和处置能力,持续有效的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保障风险总量可控、结构均衡,风控指标持续达标。公司持续塑造稳健合规的经营文化,建立全面覆盖公司总部及子公司、分支机构的内控管理体系,筑牢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防线”,保障公司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