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同时向国内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 货运业务是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24年上半年货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3.55%。公司运输的货品以动力煤为主,主要承担晋、蒙、陕等省区的煤炭外运任务。运输的其他货品还包括焦炭、钢铁、矿石等大宗货物,及集装箱、零散批量货物。 客运业务是公司重要的业务组成,担当开行多列以太原、大同等车站为始发终到的旅客列车,通达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2024年上半年,客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3.61%。 公司同时向国内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同时向国内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
货运业务是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24年上半年货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3.55%。公司运输的货品以动力煤为主,主要承担晋、蒙、陕等省区的煤炭外运任务。运输的其他货品还包括焦炭、钢铁、矿石等大宗货物,及集装箱、零散批量货物。
客运业务是公司重要的业务组成,担当开行多列以太原、大同等车站为始发终到的旅客列车,通达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2024年上半年,客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3.61%。
公司同时向国内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主要包括机车牵引、货车使用、线路使用、货车修理等,并为大西高铁、晋豫鲁铁路等提供委托运输管理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二)经营模式及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依据与旅客、托运人之间签订的铁路运输合同(旅客车票、货物运单等),依托铁路网络为旅客、托运人提供铁路运输服务并获得运输收入。公司执行国家和行业制定的运价政策。2015年以来,国家给予铁路运输企业更多的自主定价权,建立了更加灵活的运价上下浮动机制,增加了价格弹性。
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主要包括业务量的波动、铁路运价调整及经营成本的控制等。
(三)行业发展情况说明
2024年上半年,铁路行业持续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客货运输产品供给,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有力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投资方面,高效推进铁路重点工程建设,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铁路网整体功能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据国铁集团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创历史同期新高。
客运方面,积极适应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人员流动加速的新形势新特点,积极激发旅游等客运消费潜力,统筹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资源,精心制订列车开行方案,科学合理安排运力,优化客运产品供给体系。推进客运服务提质升级,深入开展列车餐饮提质专项行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要。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0.9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完成7,779.52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8.4%、14.1%,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货运方面,持续深化货运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主动对接企业生产和物流市场需求,加大货运能力投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优化铁路物流产品供给和运输组织,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和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供有力支撑。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货物25.13亿吨,同比增长0.6%。
(四)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货物发送量3.38亿吨,占全国铁路货物发送总量25.13亿吨的13.45%,占国家铁路货物发送总量19.23亿吨的17.58%。完成煤炭发送量2.92亿吨,占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14.0亿吨的20.86%,占国家铁路煤炭发送量10.3亿吨的28.35%,继续在全国铁路货运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区域煤炭运输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锚定股东大会确定的年度经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客运方面,公司把握客运需求较快增长的有利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动态研判客流变化,精心优化客运产品,科学合理安排运力供给,增加客流集中地区和方向的运输能力,着力构建客运经营大格局。紧扣全年客运业务任务目标,细化责任,科学制订“4+3”开行方案,灵活实施“一日一图”运能配置,新增深圳北等方向旅客列车,周末、高峰日增开夜间高铁,运力投放及动车组列车在线率保持较高水平。持续深化客运服务提质,推进车站设施、列车设备升级改造,以更好服务品质赢得更大市场。2024年1至6月,公司旅客发送量完成2,349万人,同比增长22.54%。
货运方面,公司积极应对货源不足、需求不旺等因素对运量的影响,扎实推进现代物流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太原、大同物流中心,拓展物流总包业务,“一企一策”制订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全面提升货运服务质量。积极做好货源摸排和市场分析,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兑现,加大“公转铁”组织力度,努力稳固煤炭等大宗“基本盘”;通过疏港入晋、白货集运、班列开行、专用线引流等有效举措,提升非煤货物市场份额,努力实现以“白”补“黑”;扎实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和安全治本专项行动,强化安全关键管控,高效统筹运输与施工,精细调度指挥,打通堵点卡点,加强装车考核,努力推动提效上量。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货物发送量33,848万吨,同比下降1.3%;换算周转量1,815亿吨公里,同比下降8.1%。日均装车27,999车,日均卸车23,074车,货车周转时间2.42天,静载重72.1吨。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经营资产大秦线货物运输量完成19,292万吨,同比下降7.05%。大秦线日均开行重车75.5列。其中2万吨52.8列,1.5万吨3.3列,单元万吨5.7列,组合万吨7.2列。
报告期内,核心经营资产大秦线运量下降的原因主要为:一是受强监管、弱煤价影响,国内原煤产量下降,特别是公司主要货源地山西省煤炭减产明显,公司有效货源不足,运输组织困难增大。同时,煤炭进口保持较高水平,也对国内煤炭价格、发运等产生影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至6月,国内原煤产量22.66亿吨,同比下降1.7%;山西省原煤产量为5.88亿吨,同比下降13.5%;煤炭进口量2.5亿吨,同比增长12.5%。二是清洁能源出力增加、非电需求整体较弱,煤炭消费增长不及预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至6月,火电、水电、太阳能的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7%、21.4%和27.1%。水电、太阳能发电量增速较快,对火电形成挤压。同时,2024年上半年水泥、粗钢产量分别同比下降10%和1.1%,导致钢铁、建材用煤下降。煤炭消费偏弱,全社会存煤持续高位,一定程度上对铁路煤炭运输需求形成抑制。
展望下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健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着力提振国内有效需求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经济复苏步伐,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随着一系列经济政策效果的释放、显现,将通过投资、消费等端口传导带动煤炭等大宗需求。同时,下半年将迎来迎峰度夏、冬季用煤及基建投资等传统旺季,耗煤量的提升将带来煤炭运销、产地供应的回暖和改善。
公司层面,一是山西省于6月20日召开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统筹能源保供和安全生产,突出抓好煤炭增产保供、能源运输保障。同时根据《2024年山西省煤炭稳产稳供工作方案》“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2024年全省煤炭产量稳定在13亿吨左右”的目标任务,下半年,公司主要货源地的煤炭供应将进入平稳通道,为公司巩固煤炭等大宗“基本盘”提供了保障。二是今年以来,区域经济稳定回升、逐步向好,山西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充分激发消费潜力。出行需求高涨、旅客流动加速等有利因素,为公司拓展客运业务,优化产品供给,加大运能投放,实现增运增收创造了条件。三是公司当前正在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着力发展全程物流服务,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市场型物流组织体系的逐步形成,物流经营机制不断优化,物流节点持续完善,叠加山西省推动公铁、铁海、空铁多式联运等政策支持,公司货运运输产品供给多样性、班列服务稳定性、全程物流可靠性将得到提升。
机遇与挑战并存,下半年公司仍面对一些困难挑战:一是当前内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煤炭需求好转的基础仍不稳固,区域运输市场竞争加剧,为公司货运增运补欠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二是上半年货运量特别是大秦线运量较日历进度出现较大亏欠,由于铁路运能的不可储存性,加之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大秦线完成年度既定目标的难度较大;三是折旧、人工成本、安全投入等刚性支出占比较大,节支降耗进一步压缩空间有限等,也需要公司积极应对、综合施策。
下半年,公司将聚焦全年经营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经营结果。货运方面,稳定大宗基本盘。紧盯合同协议运量,督导长协履约兑现,做好运输项目开发,推动稳产稳供落地。全力拓展物流总包业务,强化“总对总”物流合作,“一企一策”量身制定全程物流服务解决方案,持续开展到达端营销,积极推进“公转铁”项目。攻坚新的增量点。密切路港协同联动,优化“重去重回”模式,引流铁矿入晋、晋焦到港等项目。全面摸排山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结合山西区域特色,构建白货“货源池”。持续开好快运列车,完善班列产品谱系,提升白货市场份额。释放改革效应。聚焦加快构建市场型物流组织体系,完善市场化激励考核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稳步推进网格化营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物流中心由铁路承运人向多式联运经营人、物流全链条服务商转型,深度融入上下游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打造以铁路运输为主导的现代物流和多式联运龙头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围绕保障客户需求,精细调度指挥、车流径路、编组计划、机车交路、车辆技检、施工组织等生产组织,集聚资源,凝聚合力,全力增运补欠。
客运方面,优化产品结构。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客车产品设计,形成多元化、互补化、差异化谱系。探索空铁联运、高普换乘等新模式,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出行服务。精准调整运力。深化客运市场研究,精准实施“一日一图”,动态调整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在需求旺盛时段,用足高铁能力,增加动车组开行数量,提高上线率、周转率;用活普铁,增开热门旅游方向的中短途普速列车。提升服务品质。扎实开展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和餐饮提质专项行动,做好重点旅客服务保障,营造更加舒适的出行环境。
经营方面,严格控制预算执行,加大重点项目监管力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树牢“过紧日子”思想,聚焦修程修制、业务外包、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严控非生产性支出,通过开源增收、集约经营,强化成本管理,不断提升经营质效。
三、风险因素
1.对主要客户依赖的风险: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合计占公司销售总额的31.46%。如这些主要客户的产量下降,或对铁路煤炭运输的需求下降,公司的业务经营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2.业务经营风险:资源类大宗货物是目前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资源类大宗货物的市场供需受宏观经济走势、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环保政策变化、资源进出口形势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对公司运输业务产生影响。
3.运价调整的风险:运输价格是影响公司营业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若铁路运价政策、清算方
式等发生调整,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4.其他铁路线路竞争的风险:相近地域铁路煤运通道运输能力逐步提升,或未来路网规划新的煤运通道,将对公司运输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5.铁路运输事故的风险:铁路运输具有全天候、运量大、全网联动等特点,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发生列车相撞、出轨、颠覆、人身伤亡、货物破损、线路损坏等事故的风险。倘若重大运输事故导致公司财产遭受损失,或导致公司运输业务中断,或导致公司须对其他方受到的损害承担责任,公司的业务经营和财务状况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6.自然灾害的风险:公司运营和建设过程中,铁路设施可能遭受诸如地震、洪水、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可能造成铁路运输大面积中断,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将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战略地位:公司路网纵贯三晋南北,横跨晋冀津京两省两市,拥有的铁路干线衔接了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煤炭供应区域和中转枢纽,在路网中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在国家煤炭运输大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
2、货源和客户:公司的主要货源地山西、内蒙古、陕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产销区域。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布局,国内煤炭生产重心有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公司主要货源地煤炭资源集中度持续提升,煤炭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公司主要客户多为大型煤炭产销企业,有较强生产能力和外运需求,且与公司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技术体系:公司拥有成熟、先进、可靠的铁路煤炭重载运输技术体系。所辖大秦线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年运量最大的现代化专业煤炭运输线路,应用Locotrol等重载技术,配置了性能先进的机车、车辆等设备,实现2万吨重载列车常态化开行,完成了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
依托北同蒲、宁岢线等万吨、2万吨装车点和秦皇岛、曹妃甸等煤炭接卸港口,组织大规模自动化装卸和重载直达运输,形成了完整、先进、高效的煤炭重载集疏运系统。
4、技术队伍:公司长期经营铁路运输业务,建立了一整套安全、高效的运输组织管理机制和调度指挥系统,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精干高效的铁路运输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
5、盈利能力:公司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水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较为充沛。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是以煤炭运输为主的综合性铁路运输企业,2023年煤炭发送量占公司货物发送总量的85.5%,煤炭市场供需状况与公司业务经营相关度较高。报告期内,全国煤炭产量保持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原煤产量47.1亿吨,同比增长3.4%。其中,公司主要货源地晋陕蒙三省区原煤产量合计33.3亿吨,增长1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重为70.7%。需求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煤炭消费总量增长5.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2023年,煤炭进口量4.74亿吨,较上年增长61.8%。煤炭供需形势相对宽松,国内煤炭价格波动较大。
...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是以煤炭运输为主的综合性铁路运输企业,2023年煤炭发送量占公司货物发送总量的85.5%,煤炭市场供需状况与公司业务经营相关度较高。报告期内,全国煤炭产量保持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原煤产量47.1亿吨,同比增长3.4%。其中,公司主要货源地晋陕蒙三省区原煤产量合计33.3亿吨,增长1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重为70.7%。需求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煤炭消费总量增长5.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2023年,煤炭进口量4.74亿吨,较上年增长61.8%。煤炭供需形势相对宽松,国内煤炭价格波动较大。
2023年,公司统筹安全和发展,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业务经营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货运攻坚有力有效。公司积极服务电煤保供、保通保畅等国家战略,努力克服货运市场波动、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聚焦提质增能创效,加大货源营销组织力度,围绕“以流为本、以图为纲,敞开口子、大接快交,畅通枢纽、打通堵点,优化要素、管控周时”等运输组织要点,挖潜提效,科学优化集中修施工和“天窗”模式,充分释放大秦、侯月等煤运通道效能,强化电煤等大宗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货运增量攻坚有力有效。2023年,完成货物发送量72,613万吨,同比增长7.3%;换算周转量3,93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4%。日均装车29,085车,日均卸车23,428车,货车周转时间2.44天,静载重72.2吨。大秦线完成货运量42,209万吨,同比增长6.4%。日均开行重车79.6列。其中,2万吨57.4列,1.5万吨5.4列,单元万吨4.9列,组合万吨9.4列。
二是客运业务量质齐升。用好客流大数据动态分析,有效增加热门地区和主要旅游城市间的运力供给,常态化实施“4+3”客车开行模式,在春运、暑运、黄金周、小长假运输期间安排动车组重联运行、普速旅客列车加挂车厢、开行夜间高铁,实现运力投放与客流需求精准匹配。2023年,客运供给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恢复性增长态势进一步巩固。全年发运旅客4,284万人,同比增长111.5%。
三是经营结果稳中有进。受益于客、货运量的良性增长,叠加公司开展节支创效,实施全过程预算管理,持续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坚持集约统筹采购,优化生产力布局调整,实施修程修制改革,增收节支双向发力,取得较好的经营结果。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810.20亿元,同比增长6.95%。营业成本642.79亿元,同比增长6.01%;实现净利润135.59亿元,同比增长5.49%。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铁路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在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铁路行业具有国民经济基础的国家属性和社会公共事业的社会属性,其周期性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基本一致。
2023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增长7.5%;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圆满完成年度铁路建设任务。截至2023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
2023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38.5亿人,同比增长130.4%。其中,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36.8亿人,同比增长128.8%;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50.4亿吨,同比增长1%。其中,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39.1亿吨,同比增长0.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铁路旅客货物运输量占全国旅客运输总量的比例为41.4%,全国铁路旅客运输周转量占全国旅客运输周转量的比例为51.5%;全国铁路货物运输量占全国货物运输总量的比例为9.0%,全国铁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占全国货物运输周转量的比例为14.7%。
从铁路行业发展看,一是我国国土面积大,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分布和工业布局不均衡,长运距、大运量的大宗货物运输,以及大规模的中长途旅客运输仍对铁路存在较大需求。二是铁路作为绿色交通方式,具有大运量、低成本、占地少、节能环保等特点,发展铁路运输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导向,是国家改善交通运输条件、调整运输结构、节约自然环境成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打赢蓝天保卫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三是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投资重点领域。根据路网规划,未来铁路建设将会继续有序推进,有利于路网功能和效益的不断提升。四是我国铁路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等优势,是体现我国出口竞争优势、“走出去”的重要领域。铁路作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扩大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铁路设施网络更加健全完善,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6.5万公里,其中高铁5万公里,铁路网覆盖99.5%的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7.2%的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国铁集团《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中明确,“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计划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铁路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品质和产品供给水平达到世界领先,铁路运输安全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现代治理能力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明确,“到2035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总周转量比例达到25%左右”。由此可见,未来一段时期内,铁路行业整体将继续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
2023年,公司货物发送量完成7.3亿吨,占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50.4亿吨的14.5%;公司完成煤炭发送量6.2亿吨,占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27.5亿吨的22.5%。公司货物发送量和煤炭发送量继续在全国铁路货运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同时向国内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
1.货运业务
货运业务是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23年货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7.09%。公司运输的货品以动力煤为主,主要承担晋、蒙、陕等省区的煤炭外运任务。运输的其他货品还包括焦炭、钢铁、矿石等大宗货物,以及集装箱、零散批量货物。
2.客运业务
客运业务是公司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公司担当开行多列以太原、大同等地为始发终到的旅客列车,通达全国大部分省市区,2023年客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1.23%。
3.其他业务
公司同时向国内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主要包括机车牵引、货车使用、线路使用、货车修理等,并为大西高铁、晋豫鲁铁路等提供委托运输管理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战略地位:公司路网纵贯三晋南北,横跨晋冀津京两省两市,拥有的铁路干线衔接了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煤炭供应区域和中转枢纽,在路网中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在国家煤炭运输大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
2.货源和客户:公司主要货源地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产销区域。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布局,国内煤炭生产重心有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公司主要货源地煤炭资源集中度持续提升,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公司的主要客户多为大型煤炭产销企业,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外运需求,与公司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技术体系:公司拥有成熟、先进、可靠的铁路煤炭重载运输技术体系。所辖大秦线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年运量最大的现代化专业煤炭运输线路,应用Locotro等重载技术,配置了性能先进的机车、车辆等设备,实现2万吨重载列车常态化开行,完成了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公司依托北同蒲、宁岢线等万吨、2万吨装车点和秦皇岛、曹妃甸等煤炭接卸港口,组织大规模自动化装卸和重载直达运输,形成了完整、先进、高效的煤炭重载集疏运系统。
4.技术队伍:公司长期经营铁路运输业务,建立了一整套安全、高效的运输组织管理机制和调度指挥系统,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精干高效的铁路运输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
5.盈利能力:公司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水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较为充沛。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从铁路行业发展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阐述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的新政策新举措,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国内需求,为铁路客货运输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为进一步推动铁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国家“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铁路规划建设将继续保持较高强度。国铁集团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将“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二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促进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铁路为骨干的现代物流运输体系,为铁路货运注入了新活力。三是2024年第一季度,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9.66亿人次,同比增长27.9%,国内居民出行意愿加速恢复。2024年,在国家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等政策驱动下,叠加路网持续加密带来的出行便利性、时效性升级,铁路客运供给将继续释放、稳定增长。
从行业竞争看,“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推进铁路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地方自主建设运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并完善铁路货运价格市场化灵活调整机制,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行业内良性竞争。此外,在我国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背景下,多式联运加速发展,铁路行业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衔接、合作相应更加紧密。但另一方面,随着高铁开行范围和密度不断增加,以及铁路货运结构向全品类、全过程现代物流拓展,铁路与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方式在细分领域和细分市场间的竞争也将有所升级。
从煤炭行业看,煤炭消费量占国内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新的一年,国民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将拉动电力、煤炭需求适度增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202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较上年增长6%左右。供应端看,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力持续提升,生产弹性增强。考虑到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清洁能源替代作用增强,叠加进口煤的补充调剂,预计煤炭供应总量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可能有所放缓。
从公司层面看,客观分析2024年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家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煤电在能源中的“压舱石”作用依然突出。同时,国内煤炭供需地域逆向分布下的长期运输需求较为稳定,特别是随着东部煤炭产量的缩减,煤炭生产重心加快向晋陕蒙等省区集中。叠加煤炭中长期合同的固本保障作用,公司巩固抓牢基础大宗货源的形势较为有利。二是国家“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运输结构”的目标任务仍在延续推进。交通运输部《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晋陕蒙煤炭主产区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到2025年,山西、陕西、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且有出省运输需求的煤炭矿区和煤炭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大幅提升,出省(区)运距500公里以上的煤炭和焦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80%左右”,公司经营地域内“公转铁”仍有空间。三是从区域经济看,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力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完善铁路、物流等基础设施,推进公铁、铁海、空铁多式联运等一系列举措。同时,强化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打造文旅战略性支柱产业,区域经济活力持续增强,为公司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国铁推进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有利于公司充分利用路网能力、优化货运结构,进一步拓展港口疏港、增白扩箱、专用线等货运增长点。
新的一年,公司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市场环境方面,虽然国内煤炭需求仍具韧性,但受煤炭安监趋严、产量压减、进口煤冲击、能源结构低碳绿色转型等因素影响,货运区域性供给不足、运量阶段性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可能出现,煤炭运输保量保收挑战较大。二是运输组织方面,发展现代物流面临组织优化、业务整合等多重考验,运输生产与安全保障需要更好的统筹协调,运输组织效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三是经营管理方面,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安全投入、成本费用等刚性支出继续增加,对公司的创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024年,公司将全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围绕经营目标,努力为股东、投资者创造稳健的长期价值,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铁路运输服务体系,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铁路安全保障体系,现代化铁路经营管理体系,现代化铁路治理体系等“六个现代化体系”建设为载体,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安全生产、运输经营、公司治理等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着力打造“专业优势明显、质量品牌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铁控股上市公司,为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作贡献。
(三)经营计划
1.前期披露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在报告期内的进展
2.经营目标:2024年预计旅客发送量4,300万人;货物发送量7.2亿吨;换算周转量3,950亿吨公里。其中,大秦线货物运输量4.1亿吨。2024年营业收入预算为795亿元。
2024年经营目标是公司董事会基于所属行业以及公司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所做出的判断,不构成对2024年度经营业绩的承诺,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3.拟采取的策略和行动:
⑴确保安全持续稳定:一是坚决守牢重载运输安全底线。科学动态修订专业规章,不断完善大秦重载标准体系;严抓重载安全控制措施,高质量组织大秦线集中修,提高重载设备保障水平。深化落实重载高层次骨干人才团队构筑机制,提升重载队伍素质。二是持续深化安全基础建设。深化铁路安全基础建设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修订完善专业安全管理规则,切实加强安全双重预防机制运用,将超前防范风险作为提高事故预防能力的主要手段。坚持技防、物防、人防“三防”综合施策,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健全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十二大安全关键”有效管控措施,坚持“三管三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落实各层级安全管理职责,综合运用安全监督机制,压紧压实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链条。
⑵巩固提质增能创效成果:一是推动货运增量提质。强化市场观念,深化货运改革,明确“三个导向”,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需求兑现为导向、以高效运转为导向,构建现代物流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分层营销、物流总包等营销机制,形成拓展物流市场整体合力。聚焦大宗客户和大宗物资,用好公转铁、排队装车等政策和机制,抓牢大宗“基本盘”;聚焦省内重点企业原材料、产成品,及矿石、铝钒土等集疏港货源,“一企一策”制定物流总包方案。统筹通道能力,优化大秦线运输组织方案,提高设备保障能力。推进焦炭、白货集装化运输,持续做大班列运量、提升
二是抓好客运增运增收。把客运作为增运增收的重点,常态化做好客运市场分析,创新供给、带动需求。开展客运产品谱系化设计,统筹铺排“季度图”“一日一图”,拓增京津、华东、华南、西南方向高铁能力;探索市场监测与售票组织联动体系,坚持“满车、满线、满轴、满票、满员”,打好节假日、高峰日客运组织,优化列车停靠,激发有潜能的客运消费。大力拓展太原、大同、运城、晋城、吕梁“2小时旅游圈”;开展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提升普惠性服务质量,丰富差异化服务内容。三是坚持内涵挖潜提效。优化运输组织流程,提升源头计划编制质量,积极组织技术直达、始发直达列车;强化枢纽组织,促进运输全流程、全要素提效。开展运行图效能评价分析,动态优化客货运输结构,挖掘和释放通道潜能。用好专用线新增能力,积极推动分界口拉通机车交路、统一牵引定数等工作。
⑶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益:一是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导向和刚性约束,统筹资源配置,加大支出与工作量计划挂钩力度,逐步实现费用支出由静态目标向动态目标转变。制定完善安全生产费、信息化经费、科研经费等绩效评价机制,突出全过程规范管理,确保实施效果。二是深入推进节支创效。优化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用好集采平台,形成规模效益,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优化库存结构,提高报废物资处置成效。实施用工成本统筹管理,加强修旧利废核算,完善能耗管理标准和考核机制,强化综合成本控制。承揽专用线代维修、代运营业务,提高设备单位运输其他业务收入考核权重。优化资金支付,提升资金创效能力。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实施优惠政策“红利”清单化管理,确保应享尽享。三是持续提升经营效能。扎实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优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机构人员设置,清单化推进劳动组织改革,加强用工总量综合分析和调控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突出设备维修、能耗、人工三项重点支出,深入推进各系统修程修制改革。认真研究货运承运清算办法,做到运量与收入兼顾。增加“两高一远”货物比例,提高运输收入质量。实施“一车一策”“一站一策”售票策略,加大淡季、团体票价优惠力度,增加票额收益,提升开行效益。
⑷提升公司治理能力:一是持续优化公司治理。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推动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党委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方面的领导作用。落实好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各项要求,进一步推动董监高履职尽责,促进董监高特别是独立董事在提升公司运作质量上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持续提高信披质量。进一步优化信息披露工作,努力提升信披质量和传播效率,通过临时公告、定期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载体,提供更有深度的信息披露内容,帮助投资者更好进行价值判断。认真贯彻“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增强披露信息的可读性。三是持续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持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促进公司内部控制持续提升,不断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5)持续改善投资价值。一是精耕运输主业,发挥公司重载技术、运营管理、运输网络等优势,融入国家能源布局优化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释放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巩固扩大在“三西”煤炭外运方面的重要保障作用,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夯实长期价值创造的基础。二是保持分红政策长期性、连续性、稳定性,制订三年(2023-2025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给投资者明确的分红预期,通过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来积极维护公司市值。三是保持与投资者良好的交流互动,提升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深度和广度,重视股东的期望和建议,以互动促互信,以真诚赢信任,提振投资者信心,改善投资者预期。
4.因维持当前业务并完成在建投资项目公司所需的资金需求:2024年,公司除日常性经营支出外,计划安排资本性支出约55亿元。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强且现金流较为充裕,融资手段较为丰富,能够满足维持当前业务并完成在建项目所需的资金需求。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对主要客户依赖的风险: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合计占公司全年销售总额的32.96%。如果这些主要客户的产量下降,或对铁路煤炭运输的需求下降,公司的业务经营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2.业务经营风险:资源类大宗货物是目前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资源类大宗货物的市场供需
受宏观经济走势、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环保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对公司运输业务产生影响。
3.运价调整的风险:运输价格是影响公司营业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若铁路运价政策、清算方式等发生调整,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4.其他铁路线路竞争的风险:随着相近地域铁路煤运通道运输能力逐步提升,或未来路网规划新的煤运通道,将对公司运输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5.铁路运输事故的风险:铁路运输具有全天候、运量大、全网联动等特点,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发生列车相撞、出轨、颠覆、人身伤亡、货物破损、线路损坏等事故的风险。倘若重大运输事故导致公司财产遭受损失,或导致公司运输业务中断,或导致公司须对其他方受到的损害承担责任,公司的业务经营和财务状况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6.自然灾害的风险:公司运营和建设过程中,铁路设施可能遭受诸如地震、洪水、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可能造成铁路运输大面积中断,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将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同时向国内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 货运业务是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23年上半年货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7.85%。公司运输的货品以动力煤为主,主要承担晋、蒙、陕等省区的煤炭外运任务。运输的其他货品还包括焦炭、钢铁、矿石等大宗货物,及集装箱、零散批量货物。 客运业务是公司重要的业务组成,担当开行多列以太原、大同等车站为始发终到的旅客列车,通达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2023年上半年客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0.31%。 公司同时向国内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服...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同时向国内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
货运业务是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23年上半年货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7.85%。公司运输的货品以动力煤为主,主要承担晋、蒙、陕等省区的煤炭外运任务。运输的其他货品还包括焦炭、钢铁、矿石等大宗货物,及集装箱、零散批量货物。
客运业务是公司重要的业务组成,担当开行多列以太原、大同等车站为始发终到的旅客列车,通达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2023年上半年客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0.31%。
公司同时向国内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主要包括机车牵引、货车使用、线路使用、货车修理等,并为大西高铁、晋豫鲁铁路等提供委托运输管理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二)经营模式及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依据与旅客、托运人之间签订的铁路运输合同(旅客车票、货物运单等),依托铁路网络为旅客、托运人提供铁路运输服务并获得运输收入。公司执行国家和行业制定的运价政策。2015年以来,国家给予铁路运输企业更多的自主定价权,建立了更加灵活的运价上下浮动机制,增加了价格弹性。
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主要包括业务量的波动、铁路运价调整及经营成本的控制等。
(三)行业发展情况说明
2023年上半年,铁路行业认真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扩大铁路建设领域有效投资,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抓好客货运输,推动运输提质增能创效,着力构建现代化铁路运输服务体系;扎实抓好运输安全稳定,保障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不断完善现代化铁路安全保障体系。上半年,铁路运行各项指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做出积极贡献。
投资方面,认真落实中央“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优化投资结构”等重大决策部署,发挥铁路建设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拉动作用,锚定目标、优化方案,铁路建设投资稳步提升,为扩内需、稳增长、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9%。
客运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向好,铁路客流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铁路部门积极适应客运市场需求,加强旅客运输组织,科学制订客车开行方案,持续推出便民利民服务新举措,较好满足了旅客出行需求。上半年,国家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6.9亿人次,同比增长123%。
货运方面,充分发挥集中统一指挥优势,统筹客运和货运,打通关键节点,优化主要干线列车开行结构,不断提升路网运输效率。积极应对货运形势变化,“一港一策”“一企一策”制订重点港口、地区“公转铁”方案,建立完善跨区域运输协调机制,推进大宗货物全链条营销,稳固拓展大宗货物“基本盘”。抓好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兑现和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保通保畅能力不断提升,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国计民生大局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支撑。上半年,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9.3亿吨。
2023年4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7万公里左右,高速铁路5.3万公里左右”“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铁路直通主要港口的规模化港区”等目标。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继续强化,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
(四)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货物发送量3.43亿吨,占全国铁路货物发送总量24.97亿吨的
13.74%,占国家铁路货物发送总量19.31亿吨的17.76%。完成煤炭发送量2.92亿吨,占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13.75亿吨的21.24%,占国家铁路煤炭发送量10.53亿吨的27.73%,继续在全国铁路货运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区域煤炭运输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国内主要产煤省区和煤炭企业扎实推进煤炭保供工作,煤炭产能继续释放,产量较快增长,供应较为充足。同时,主要耗煤行业产量均实现正增长,国内煤炭消费适度增长,但煤炭进口持续大幅增加,对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和替代,煤炭供需形势向宽松方向转变,全社会存煤维持高位,煤炭价格下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至6月,国内原煤产量23.0亿吨,同比增长4.4%。发电量、粗钢、水泥等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8%、1.3%和1.3%。煤炭进口量2.22亿吨,同比增长93.0%。
2023年上半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八项工程”,锚定股东大会确定的年度经营任务,全力增运增收,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客运方面,面向市场精准开车,切实用好周末线、打好小长假,“一日一图”调整客车运行框架,列车开行等级和数量优化提升。建立运力安排快速反应机制,针对突发客流、假期客流,采取增开夜间高铁列车、普速客车等方式,提升重点地区、热门方向、旅游城市间的运输能力,全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开展客运站车服务基础工作专项整治,推广“四合一”服务和计次票、定期票,新增开行太原至大同、运城、晋城一站式“标杆车”,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23年1至6月,旅客发送量完成1,917万人,同比增长92.8%。
货运方面,牢记“国之大者”,全力保障电煤运输,深入开展货运营销攻坚,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公转铁”,主动对接重点企业,通过签订协议运量,启动增量项目,锁定基础货源,巩固大宗货物“基本盘”。打满煤运大通道,大秦线于2月17日累计运量突破80亿吨大关,侯月线运量同比增长3.7%。坚持内涵挖潜提效,实施车机一体化专项考核,推进“压超劳、压辅时”专项整治,主要分界口交接车大出大进,技速、周转时间等运输效率指标优化提升。上半年,公司完成货物发送量34,294万吨,换算周转量1,975亿吨公里。日均装车28,829车,日均卸车23,567车,货车周转时间2.44天,静载重72.1吨。
报告期内,核心经营资产大秦线货物运输量完成20,755万吨。一季度,紧紧抓住煤炭运输需求持续高位的有利时机,充分释放运力资源,打通货运关键节点,不断提升运输效率,大秦线运量稳中有升。进入二季度,受需求转弱、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加之公司为全面提升线路设备质量,确保运输安全,实施了为期30天的“集中修”,大秦线单季度运量略有下降。2023年1至6月,大秦线日均开行重车78列。其中2万吨57.6列,1.5万吨5.9列,单元万吨4.7列,组合万吨8.4列。
展望下半年,随着扩大内需,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决策部署的推进实施,将对经济持续复苏向好起到拉动作用,工业及基建等发力有望对煤炭需求形成提振。同时,迎峰度夏、冬季用煤等旺季也将带来需求端支撑力度的改善。考虑到进口煤补充、“风光水火”等多能互补和新能源的接入,预计煤炭供需可能仍会呈现偏宽松的格局。
公司层面,一是公司主要货源地晋陕蒙地区煤炭产能集聚优势继续巩固,相关方强化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为公司稳定大宗货源“基本盘”提供了保障,为依托区域优势,开展提质增能创效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随着《山西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进入攻坚期,区域“公转铁”“散改集”等增量仍有空间,多式联运发展带来协同效应、运输效率的整体提升,也将为公司进一步挖掘运输潜力提供支撑。三是今年以来,公司积极探索、对接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货运新装备和新产品研发,积极拓展白货货源,研究物流总包业务,为提高公司整体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打开了空间。四是铁路客流呈现强势复苏态势,为公司客运业务继续向好增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但也应看到,三季度以来,洪汛等极端天气、煤矿安监力度加强等因素,对公司货源带来一定扰动,对运能利用、运输上量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人工成本、折旧、安全投入等刚性支出增长,节支降耗空间进一步压缩等,也需要公司积极应对、综合施策。
下半年,公司将聚焦全年经营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一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大安全观,坚守铁路安全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深入推进安全强基工程,着力构建高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持续深化安全基础建设,深入推进重载示范工程,严控安全关键和重大、较大安全风险,扎实做好防洪防汛工作。二是抢抓暑运、“十一”契机,精准实施“一日一图”和“4+3”客运组织模式,拓展太原、大同、运城为中心的“2小时”旅游圈,充分满足客流需求;加强动车组票额自动预分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探索开展包车、专列预订服务,适时开发定期票、单日票等多样化票制,提升客运产品市场收益。三是切实巩固大宗货物“基本盘”,加强与煤企、电厂等重点企业合作,紧盯煤炭中长协合同兑现、均衡运输,稳定核心运量;推进煤炭运输“公转铁”,同步做好迎峰度夏、冬季用煤能源保供组织,全力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聚焦更好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大力开发集港焦炭、砂石料和疏港矿石、铝矾土货源,加强集疏港“公转铁”运输组织,实现大宗货物运量稳中有升。优化产品结构,精准实施“四化”营销,优先组织“两高一远”运输,提高货收率;对标现代物流建设发展规划,积极拓展白货运输市场,增加白货运量。四是坚持增收节支创效并重,从全面强化预算管理、深挖节支降耗潜力,提高运输组织精细化水平,巩固拓展压缩货机辅时、提高环线装卸效率,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发力,着力提升经营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风险因素
1.对主要客户依赖的风险: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合计占公司销售总额的34.04%。如果这些主要客户的产量下降,或对铁路煤炭运输的需求下降,公司的业务经营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2.业务经营风险:资源类大宗货物是目前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资源类大宗货物的市场供需受宏观经济走势、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环保政策变化、资源进出口形势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对公司运输业务产生影响。
3.运价调整的风险:运输价格是影响公司营业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若铁路运价政策、清算方式等发生调整,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4.其他铁路线路竞争的风险:相近地域铁路煤运通道运输能力逐步提升,或未来路网规划新的煤运通道,将对公司运输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5.铁路运输事故的风险:铁路运输具有全天候、运量大、全网联动等特点,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发生列车相撞、出轨、颠覆、人身伤亡、货物破损、线路损坏等事故的风险。倘若重大运输事故导致公司财产遭受损失,或导致公司运输业务中断,或导致公司须对其他方受到的损害承担责任,公司的业务经营和财务状况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6.自然灾害的风险:公司运营和建设过程中,铁路设施可能遭受诸如地震、洪水、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可能造成铁路运输大面积中断,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将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战略地位:公司路网纵贯三晋南北,横跨晋冀津京两省两市,拥有的铁路干线衔接了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煤炭供应区域和中转枢纽,在路网中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在国家煤炭运输大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
2、货源和客户:公司的主要货源地山西、内蒙古、陕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产销区域。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布局,国内煤炭生产重心有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公司主要货源地煤炭资源集中度持续提升,煤炭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公司主要客户多为大型煤炭产销企业,有较强生产能力和外运需求,且与公司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技术体系:公司拥有成熟、先进、可靠的铁路煤炭重载运输技术体系。所辖大秦线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年运量最大的现代化专业煤炭运输线路,应用Locotrol等重载技术,配置了性能先进的机车、车辆等设备,实现2万吨重载列车常态化开行,完成了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依托北同蒲、宁岢线等万吨、2万吨装车点和秦皇岛、曹妃甸等煤炭接卸港口,组织大规模自动化装卸和重载直达运输,形成了完整、先进、高效的煤炭重载集疏运系统。
4、技术队伍:公司长期经营铁路运输业务,建立了一整套安全、高效的运输组织管理机制和调度指挥系统,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精干高效的铁路运输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
5、盈利能力:公司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水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较为充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