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服务和装备制造业务。
技术服务及装备业务、专用汽车改装与销售、轨道交通及零部件、汽车燃气系统及关键零部件
技术服务及装备业务 、 专用汽车改装与销售 、 轨道交通及零部件 、 汽车燃气系统及关键零部件
一般经营项目:汽车、低速货车、摩托车及零部件、检测设备产品的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与试验检测,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单轨列车转向架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销售汽车(不含9座及以下乘用车)、低速货车、摩托车及配件、仪器仪表、通用机械、电子元器件、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品)、钢材,学术交流,房屋租赁,CNG车辆改装。(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规定需经审批的,未获审批前,不得经营)
业务名称 | 2023-12-31 | 2022-12-31 | 2021-12-31 | 2020-12-31 | 2019-12-31 |
---|---|---|---|---|---|
库存量:专用汽车改装与销售—物流车(辆) | 9.00 | - | - | - | - |
库存量:专用汽车改装与销售—环卫车(辆) | 37.00 | - | - | - | - |
库存量:专用汽车改装与销售—自卸车(辆) | 52.00 | - | - | - | - |
库存量:汽车燃气系统及零部件-燃气系统及配件(套) | 1983.00 | - | - | - | - |
库存量:汽车试验装备开发制造-试验台设备(台) | 0.00 | - | - | - | - |
库存量: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单轨减速机及配件(件) | 1373.00 | - | - | - | - |
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单轨减速机及配件库存量(件) | - | 1220.00 | 1875.00 | 2395.00 | 1506.00 |
汽车燃气系统及零部-燃气系统及配件库存量(套) | - | 1401.00 | 368.00 | - | 1501.00 |
汽车试验装备开发制造-试验台设备库存量(台) | - | 0.00 | 0.00 | - | - |
专用汽车改装与销售—物流车库存量(辆) | - | 20.00 | 25.00 | 11.00 | - |
专用汽车改装与销售—环卫车库存量(辆) | - | 84.00 | 50.00 | 151.00 | 198.00 |
专用汽车改装与销售—自卸车库存量(辆) | - | 87.00 | 128.00 | 433.00 | 198.00 |
汽车燃气系统及零部件-燃气系统及配件库存量(套) | - | - | - | 1220.00 | - |
汽车试验装备开发制造-试验场设备库存量(台) | - | - | - | 0.00 | - |
汽车试验设备开发制造-试验场设备库存量(台) | - | - | - | - | 0.00 |
专用汽车改装与销售—混泥土搅拌车库存量(辆) | - | - | - | - | 3.00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83亿 | 4.56% |
客户二 |
1.46亿 | 3.63% |
客户三 |
9463.85万 | 2.36% |
客户四 |
8366.16万 | 2.09% |
客户五 |
8178.11万 | 2.0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2.08亿 | 8.97% |
供应商二 |
1.58亿 | 6.84% |
供应商三 |
1.31亿 | 5.66% |
供应商四 |
1.14亿 | 4.92% |
供应商五 |
4091.86万 | 1.7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04亿 | 3.15% |
客户二 |
9350.43万 | 2.84% |
客户三 |
8784.81万 | 2.67% |
客户四 |
7739.53万 | 2.35% |
客户五 |
6298.46万 | 1.9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1.26亿 | 4.40% |
供应商二 |
7003.25万 | 2.45% |
供应商三 |
5359.43万 | 1.88% |
供应商四 |
2418.08万 | 0.85% |
供应商五 |
1872.30万 | 0.6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8234.85万 | 2.15% |
客户二 |
6320.61万 | 1.65% |
客户三 |
6122.26万 | 1.60% |
客户四 |
5831.12万 | 1.52% |
客户五 |
5128.06万 | 1.3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9.18亿 | 30.21% |
供应商二 |
5896.44万 | 1.94% |
供应商三 |
5426.67万 | 1.79% |
供应商四 |
5312.67万 | 1.75% |
供应商五 |
4720.16万 | 1.5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6699.57万 | 1.96% |
客户二 |
6374.38万 | 1.86% |
客户三 |
5718.08万 | 1.67% |
客户四 |
5547.91万 | 1.62% |
客户五 |
5513.63万 | 1.6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一 |
9.15亿 | 44.95% |
供应商二 |
3809.23万 | 1.87% |
供应商三 |
2710.79万 | 1.33% |
供应商四 |
2276.19万 | 1.12% |
供应商五 |
2108.49万 | 1.04%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重庆同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
5912.60万 | 8.51% |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
5348.08万 | 7.70% |
重庆九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
3807.13万 | 5.48%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2456.40万 | 3.54% |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 |
1966.02万 | 2.83%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营业务为汽车技术服务和装备制造业务。 1.汽车技术服务业务:聚焦“安全”“绿色”“体验”三大技术领域,开展汽车及相关产品技术研发、测试评价、产品认证、软件工具、试验装备及技术咨询等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行业发展规划、法规标准研究、行业管理等技术支持和服务,为客户新产品开发及改进、测试装备能力建设提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咨询和软硬件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满足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法规标准要求新产品公告申报、CCC、进口车、汽车环保产品认定和排放、燃料消耗量等检测、认证服务,提供基于政府服务及特有行业数据源的政府...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营业务为汽车技术服务和装备制造业务。
1.汽车技术服务业务:聚焦“安全”“绿色”“体验”三大技术领域,开展汽车及相关产品技术研发、测试评价、产品认证、软件工具、试验装备及技术咨询等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行业发展规划、法规标准研究、行业管理等技术支持和服务,为客户新产品开发及改进、测试装备能力建设提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咨询和软硬件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满足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法规标准要求新产品公告申报、CCC、进口车、汽车环保产品认定和排放、燃料消耗量等检测、认证服务,提供基于政府服务及特有行业数据源的政府智囊、指数、软件数据、品牌推广等多元数据服务。
2.装备制造业务:包括工程、物流专用车,环卫专用车及装备;燃气汽车、氢能汽车系统及零部件;轨道车辆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及关键零部件。
(二)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汽车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汽车行业总体稳定增长,为支撑工业经济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汽车技术服务板块
2024年上半年,伴随着国家一系列促经济回暖政策的实施,我国汽车产业总体呈现出“内卷化、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低碳化、自主化”六大态势。行业参与者增加,市场竞争内卷加剧;电动化加速演进,产业临界点在即;产业跨界融合,智能网联进阶发展;贸易壁垒增加,汽车出口面临挑战;制造低碳化、技术低碳化协同并进;自主品牌发展强劲,合资品牌快速萎缩。
市场方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产销分别达到492.9万辆和494.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0.1%和32.0%,市场占有率35.2%,成为汽车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乘用车自主品牌上半年销量741.9万辆,同比增长23.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1.9%,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8.8个百分点。此外,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业出口依旧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汽车出口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我国汽车产品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政策方面:国家先后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关于进一步做好二手车出口工作的通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等政策,在20个城市(联合体)启动“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在9个申报联合体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动汽车产业发展新征程。
技术方面:新一代动力电池、车用芯片、操作系统、自动驾驶、大模型等技术攻关不断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产业的有效融合。
2.装备制造板块
专用车业务:随着国内经济环境持续优化以及政策红利拉动,我国商用车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00.5万辆和20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和4.9%。
燃气系统业务:2024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同时氢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为燃气汽车和氢能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上半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73辆、2,644辆,同比增长了11.1%和9.7%,产销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主要得益于氢能政策的驱动及氢燃料电池重卡推广应用力度加大的拉动。
轨道交通业务:受国务院12个重点省份轨道交通项目暂缓政策影响,2024年轨道交通业务大幅缩减。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24年上半年国内共计新增运营线路6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4段,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94.06公里,同比下降17.96%,新开通运营线路的数量和规模持续减少,我国轨道交通业正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
(三)行业地位
中国汽研是我国汽车行业国家级科技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机构,是我国汽车测试评价及质量监督检验技术服务的主要供应商,拥有国家燃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替代燃料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国家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筹)等国家级平台,致力于为我国汽车行业科技创新和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持和发挥引领作用,在我国汽车技术服务领域拥有较高的行业地位。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强化党建引领,牢牢把握“创新突破”年度主题,聚焦“新作为、新突破、新发展”,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0亿元,同比增长20.38%,实现利润总额5.26亿元,同比增长23.22%。
(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生产经营稳定有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各板块业务协同,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建立“高层搭台、中层联络、销售撒网”的市场开发策略,并通过“技术+品牌”赋能,全力做好客户服务。进一步深化“一企一策”推进,成立大客户工作专班,与多家汽车头部企业签署全面深度战略合作协议。
公司检测工程事业部坚持“强市场、谋发展、精管理”总体工作思路,在稳固法规基本盘的同时,委托类业务占比进一步提高。增量业务布局初见成效,在NCAP、智能线控底盘等新业务领域均有所斩获,为公司经营持续增长储存动能。公司能源动力事业部持续聚焦电能、氢能、储能3个业务领域和数据算法研究,在氢内燃机项目、充电桩认证、电驱五星认证等新业务方面不断突破。公司信息智能事业部稳固智驾测评、EMC检测、整车检测、零部件检测等成熟业务,夯实车路云、智能座舱评价等战新业务,强化跨领域市场客户开拓。公司后市场事业部在标准研究、技术开发、渠道建设、商检应用等方面持续推进,在中检车服等平台数据业务、汽车金融检测业务、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等方面实现突破。公司装备事业部完成重点风电项目合同签订,并成功中标市场监管总局工业机器人实施规则项目。凯瑞特种车公司与多家商用车主机厂签订合作协议,构建起多品牌经营模式。公司北京院牵头发布全国首个汽车网络与隐私安全测评体系,持续推进进口车检测认证一体化业务,国际化业务实现良好开局。
(二)坚持“以战略落地为重点”,可持续发展根基进一步筑牢
报告期内,公司在资本化突破、产品化突破、生态化突破、国际化突破方面成效显著。
资本化突破方面,完善全国区域化布局,与深圳南山区政府、坪山区政府、安徽省定远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大能建项目有序推进,华东总部基地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已完成封顶,公司“全球汽车通信测评技术创新基地”顺利落成,建立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全链条技术服务平台。
产品化突破方面,构建了大安全测评虚拟技术中心,明确大安全测评中心的运行机制,新立项产品开发项目11项;获得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铜奖2项;获批国家工信部“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工程”专项项目3项,获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获得专利授权92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连续六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生态化突破方面,构建新能源在用车健康管理新模式,成立全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整车充电检测设备升级版样机试点应用,发布国内首款“新能源二手车检测”服务产品。成功开发全球标准数据中心(汽车)网站版2.0,完成超1万项政策标准数据填充,开展全球汽车标准法规解析与差异化课题研究。升级指数体系,成功举办指数技术专委会年会,覆盖50余家车企,完成全域指数技术巡礼覆盖国内40余家企业和高校,开展国际宣讲3次。
国际化突破方面,基本建立涵盖欧洲、东南亚、日韩等重点地区海外路试服务网络,在中东沙特成立第5个境外中心,与马来西亚道路交通安全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与意大利测试认证机构CSI签署框架合作战略协议,完成泰国国家级新能源智能网联检测中心建设方案,与泰国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三)坚持“以品牌赋能为依托”,服务经营发展大局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强化整体品牌形象及行业影响力打造。围绕“中国汽车大国质量工程”品牌主线,持续开发赋能企业的类测评品牌IP产品。探索汽车文化品牌活动及汽车数字营销产品的开发,打造行业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极限试验品牌“SUPER AI”。发布国内新能源汽车能效分级标准、行业首个全域安全的智能安全认证体系、汽车行业首个数字营销AI大模型平台。
(四)坚持“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公司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会议精神,推动各项改革工作走深走实。科改行动、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均顺利完成国资委2023年考核,其中“科改行动”已第三次获得“标杆”评价;不断完善公司ESG治理体系,首次披露了公司2023年ESG报告,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三、风险因素
1.行业与政策风险
主要风险:一是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利润率下降,可能导致产业链相关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下降,从而传导至汽车技术服务需求下降的风险。二是汽车行业格局出现分化,集中度逐步提升,可能导致新车型数量减少,检测服务空间缩减。三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出,可能存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四是汽车准入公告改革、自检自证试点等,可能逐步推动汽车准入检测市场程序简化,存在法规检测业务减少的风险。
应对策略: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深化与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大力发展开发性试验业务和创新性新兴业务,加快技术服务业务转型升级;二是推进技术服务战略布局和资源整合,形成属地化、一站式和一体化的汽车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技术风险
主要风险: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产品技术不断变革、产业生态加速涌现,公司围绕汽车新能源、智能网联、通讯软件和数据应用等战略性新兴领域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投入大、时间长、难度高,存在技术创新效果不达预期的风险。
应对策略:一是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密切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公司战略和产品布局;二是实施战略聚焦,集中配置创新资源,打造核心优势和特色优势;三是加强技术人才团队建设,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一支适应行业发展变化的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扩大开放技术合作,内外协同创新。
3.人才风险
主要风险:我国正处于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叠加汽车技术和产业重大变革,汽车行业对高端技术、跨领域、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公司人才年龄与专业结构、培养与发展体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难的风险。
应对策略:一是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内部培养、外部招聘和柔性引进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适应公司发展的人才队伍。二是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晋升通道,优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薪酬福利体系,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收入和有吸引力的事业发展平台,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更好的吸引和留住人才。
4.经营风险
主要风险:公司为适应汽车行业新的发展趋势,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链的能力建设和全国属地化布局,存在新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生态、新模式不健全或不成熟,相关项目投入产出不达预期的风险。
应对策略:一是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加强与重点客户在战略、资本、技术和业务等各个层面的合作,联合打造技术链、产品链和业务链;二是深入开展标准、技术、产品开发和发展模式创新,形成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三是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工作,实施精益化管理,提升经营质效,助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优势。公司是国家级汽车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技术平台,拥有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或检测中心,并设有博士后工作站。公司把握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安全、绿色、体验”三大技术主线,投入科研经费9,017万元;持续开展课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已获批科研经费1,185万元;获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铜奖2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92项,软件著作权34项。
2.专业资质优势。公司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汽车新产品申报公告检测机构”、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气污染国家级检测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汽车产品强制性认证检测机构”等授权的汽车产品检测机构依托单位,拥有健全的汽车检验检测资质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为广大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提供独立、专业的检测认证服务。
3.人才资源优势。公司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打造一支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报告期内,公司引进博士和技术骨干17人,招聘高质量应届毕业生142人,截至报告期末,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32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992人。
4.战略布局优势。公司深入实施“354”(3大区域总部、5个事业部、4个平台中心)战略布局,持续推进以重庆本部为核心,北京院、苏州院、深圳院为区域总部的测试研发技术服务战略布局和资源整合,提高和完善汽车测试研发核心业务服务能力和体系。报告期内,重庆礼嘉本部:公司建设落成了技术领先、功能完善的全球汽车信息通信测评技术创新基地;华东地区:公司苏州院华东总部基地按计划有序推进项目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已完成封顶;华中地区:公司与湘江新区合作的长沙大王山试验场即将投入使用,下一步拟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研究院。
5.业务创新优势。公司创新建立“指数+数据”发展模式,重点聚焦“体系线、行业线、国际线、社会线”推进工作,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报告期内,“体系线”完成智能安全、绿色健康技术路线图以及2个相关专项测评规程编制;“行业线”完成全域指数技术巡礼,覆盖国内40余家企业和高校,联合14家单位完成2024指数蓝皮书编写;“社会线”完成指数2020版测评收官发布,全新推出《指数百科》《首测大真探》栏目22期,开展相关“科技向善”指数公益宣讲3场;“国际线”开展相关主题宣讲活动3次。
6.管理创新优势。公司按照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统一部署,深化改革释放发展动能。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科改行动”2023年度专项考核“标杆”评价,完成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6项重点任务,持续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完善ESG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整体实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