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发控制

i问董秘
企业号

000738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国际合作业务、控制系统技术衍生产品三大业务。

  • 产品类型: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国际合作、控制系统技术衍生产品

  • 产品名称:

    航空发动机 、 燃气轮机控制系统产品 、 国际合作 、 地面战车类高端电液作动装置 、 弹用动力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 、 机电液控制用高精度电磁阀 、 传感器

  • 经营范围:

    航空航天船舶动力控制系统、行走机械动力控制系统、工业自动控制及新能源控制系统及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修理、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利用自有资产对外投资。(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5-03-29 
业务名称 2024-12-31 2023-12-31 2023-06-30
专利数量:新增专利:发明专利(项) 71.00 121.00 -
营业收入: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产品(元) - - 24.36亿
营业收入:控制系统技术衍生产品(元) - - 1.35亿
营业收入:国际合作(元) - - 1.63亿

主营构成分析

按行业分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制造业

按产品分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
国际合作
控制系统技术衍生产品

按地区分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境内
境外
2024-12-31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2021-12-31
2021-06-30
2020-12-31
2020-06-30
2019-12-31
2019-06-30
2018-12-31
2018-06-30
2017-12-31
2017-06-30
2016-12-31
2016-06-30
2015-12-31
2015-06-30
2014-12-31
2014-06-30
2013-12-31
2013-06-30
2012-12-31
2012-06-30
2011-12-31
2011-06-30
2010-12-31
2010-06-30
2009-12-31
2009-06-30
2008-12-31
2008-09-30
2008-06-30
2007-12-31
2007-06-30
2006-12-31
2006-06-30
2005-12-31
2005-06-30
2004-12-31
2004-06-30
2003-12-31
2003-06-30
2002-12-31
2002-06-30
2001-12-31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制造业54.81亿100.00%39.40亿100.00%15.41亿100.00%28.11%
按产品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8.82亿89.07%34.58亿87.77%14.23亿92.38%29.16%
国际合作3.68亿6.72%3.06亿7.77%6208.98万4.03%16.85%
控制系统技术衍生产品2.31亿4.21%1.75亿4.45%5537.57万3.59%23.99%
按地区境内51.13亿93.28%36.34亿92.23%14.79亿95.97%28.92%
境外3.68亿6.72%3.06亿7.77%6208.98万4.03%16.85%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4 没用 1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8.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1.02%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 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41.34亿 77.65%
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
3.25亿 6.10%
客户一
1.80亿 3.39%
客户二
1.42亿 2.66%
客户三
6521.13万 1.2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1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9.86%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
  •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
5.38亿 19.65%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1.59亿 5.79%
供应商一
5615.80万 2.05%
供应商二
3328.64万 1.22%
供应商三
3153.98万 1.1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5.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1.25%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 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37.81亿 76.52%
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
2.96亿 6.00%
客户一
2.07亿 4.18%
客户二
1.14亿 2.31%
客户三
1.11亿 2.2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3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0.88%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
  •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
2.85亿 13.54%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8658.64万 4.12%
供应商一
3806.89万 1.81%
供应商二
1745.79万 0.83%
供应商三
1217.03万 0.5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8.48%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 中航工业系统内单位
  • 客户二
  • 客户一
  • 客户三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30.56亿 73.52%
中航工业系统内单位
2.51亿 6.04%
客户二
1.47亿 3.55%
客户一
1.32亿 3.19%
客户三
9082.29万 2.1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1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2.15%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中航工业系统内单位
  •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中航工业系统内单位
3.49亿 21.97%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7953.39万 5.01%
供应商一
3640.09万 2.30%
供应商二
2478.83万 1.56%
供应商三
2080.57万 1.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9.7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5.22%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 中航工业系统内单位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25.44亿 73.00%
中航工业系统内单位
2.41亿 6.92%
客户一
6831.73万 1.96%
客户二
6283.85万 1.80%
客户三
5379.70万 1.5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8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8.18%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中航工业系统内单位
  •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中航工业系统内单位
2.93亿 22.93%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9515.61万 7.45%
供应商一
6636.81万 5.20%
供应商二
1744.60万 1.37%
供应商三
1564.68万 1.2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6.1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57%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 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21.49亿 69.49%
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
2.79亿 9.01%
客户一
8014.17万 2.59%
客户二
6199.77万 2.00%
客户三
4576.75万 1.4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9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5.39%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1.7
  • 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
  •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航空工业系统内单位
2.56亿 29.54%
中国航发系统内单位
9390.80万 10.83%
供应商一
1538.52万 1.78%
供应商二
1489.69万 1.72%
供应商三
1317.50万 1.52%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提出如期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国家《“十四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武器装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求“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低成本可持续保障”,这对航空发动机研制进度、批产产能、质量保证、成本管控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广泛渗透,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大国竞争格局,深刻影响航空动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大飞机等民用航空动力作为建设航空强国的核心装备,正在加快自主研...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提出如期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国家《“十四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武器装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求“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低成本可持续保障”,这对航空发动机研制进度、批产产能、质量保证、成本管控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广泛渗透,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大国竞争格局,深刻影响航空动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大飞机等民用航空动力作为建设航空强国的核心装备,正在加快自主研制;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牵引形成通航动力蓝海市场,为航发事业开辟了新的发展赛道。公司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契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推动军民燃和技术衍生产业协同发展,在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努力实现产品成功、产业成功、商业成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军工企业中国航发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作为国内主要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生产企业,全方位参与所有在研在役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保障一代”工作,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国际合作业务、控制系统技术衍生产品三大业务。其中,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产品主要包括军、民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产品的研发、制造、维修与服务保障;国际合作业务主要是为国外知名航空企业提供民用航空精密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如航空发动机摇臂、燃油系统滑阀偶件、飞控系统和发动机泵壳体组件及其他精密零件的制造;控制系统技术衍生产品业务主要包括地面战车类高端电液作动装置、弹用动力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机电液控制用高精度电磁阀、传感器等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与服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国家定点的专业从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产品的研制、生产基地,公司研制生产的涡喷、涡扇、涡轴、涡桨等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控制系统产品,广泛配装于各类军民用飞机、无人机、舰船等动力装置,以及弹用动力、通航动力、地面战车、燃机发电机组等,客户涉及航空、航天、船舶、兵器、能源等多个领域。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在科技创新、核心能力保障、经营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优势。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公司加速自主创新战略转型,初步建成了集预先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服务保障“四位一体”“厂所合一”的研发体系,具备包括控制、机械、液压、电子等多专业正向研发能力,支撑了全谱系的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关键核心技术。公司拥有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国家二级计量检测实验室、国家级理化检测中心和国内燃油附件行业唯一的定型/鉴定试验室。公司依托基于原创技术驱动引领和企业主导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模式,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开放、共享、互动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实现协同创新,在关键产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报告期内,公司拥有有效专利数6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12项,2024年度新增发明专利71项。
  核心保障能力增强:贯彻体系效能型建设思路,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实施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和募投项目建设,强核心、补短板、建体系,数字化设计、仿真技术深化应用。公司具有完整的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各类燃油泵及调节器的研制生产试验能力,建成了快速反应中心,拥有以复杂壳体加工、精密偶件加工等为主的柔性精益制造单元,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生产单元建成投用,有效提升制造效率和质量一致性;多项工艺通过国际 NADCAP认证机构的特种工艺认证,型号任务批生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经营管理提质增效: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对内完善能力体系,把控关键环节,促进资源向核心环节聚焦;对外引入社会优质资源,积极培育战略供应商,持续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强化管理创新, AEOS运营管理体系建用深化融合,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夯实,完成新时代装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任务,实现关键过程能力指数提升目标,公司综合管理水平逐年提升,干部员工的效率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合规意识进一步增强。高素质人才优势提升:公司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引进优质高潜人才,校园招聘质量逐年提升,985/211本科及以上人才引进比例大幅增加。创新聚才育才机制,聚焦生产交付、技术攻关,大力实施领军人才继任者计划,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专业型号总师队伍和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持续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和精准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队伍活力。2024年度,研发人员占比达15.75%,拥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国家级青年科技人才1人,全国技术能手6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2人,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1人。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5%,主要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批产产品及国际合作订单及交付增加。
  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26%,主要是受订单拉动,公司营收规模增加带来毛利增加及公司强化费用管控。
  资产负债率下降2个百分点,控制在合理范围。
  研发投入强度下降2.4个百分点,主要是国拨投入减少。
  全员劳动生产率44.65万元/人,同比改善11.04%,主要原因是公司“控总量、调结构”人员规模有所下降,以及营收规模、固定资产投入和应交税费增加。
  净资产收益率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经营积累相对净资产增长高于净利润增长。
  营业收现率78.45%,同比下降19.9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减少。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是航空、舰船和能源产业的核心装备,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肩负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产品自主研制的重要使命。2025年是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如期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对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公司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把握技术发展主线,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加快实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成为航空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方面: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正向着高可靠、长寿命、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无人化作战系统等新域新质战斗力已成为改变战争规则的关键变量。公司瞄准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持续加快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变革研发组织管理模式,推动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开放性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先进产品供给能力,加强布局产品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务,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
  国际合作业务方面: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复苏,未来世界民用航空发展前景看好。公司高度关注市场需求,国际转包向注重效益和提升技术水平转型。积极学习借鉴国际航空领域最新技术规范、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模式,利用长期积累的专业技术优势,拓展符合核心能力且具有较高附加值的航空零部件配套业务。持续提高合作层次,主要国际合作渠道得到持续巩固,稳步维护与赛峰、霍尼韦尔等国际知名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企业间互动交流不断深化。
  控制系统技术衍生产品业务方面: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积极利用现有的核心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加快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在巩固和发展现有配套领域基础上,谋划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策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子公司试点推动技术衍生品产业化发展,重点加强高端民用装备领域机电液产品系列化和产业化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增长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
  (二)经营计划
  1.年度经营思路
  锚定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抓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布局,以军民燃协调发展为牵引,以提升发展质量效率效益为主线,统筹聚焦主业和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价值创造;统筹内优质地和外塑形象,优化价值传播;统筹深化改革和风险防控,提升治理效能,实现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齐头并进,为建设航空强国、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坚实动力保障。
  2.经营目标
  2025年,公司面临主营业务中持续多年量产的部分型号阶段性达峰、部分新研产品尚在逐步上量带来较大挑战的形势,2025年营业收入预算目标为530,000万元(该目标为预计值,并非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
  3.重点工作安排
  (1)统筹计划牵引,确保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交付。以重大项目里程碑节点任务为核心,强化科研项目管控,全力抓好重要战略型号研制,协同主机厂所加快大飞机动力配套产品研制,全面完成年度型号研制任务。持续强化均衡生产,推动精益单元建设发挥成效,聚焦修理周期改善,全力保障批产和修理任务交付。
  (2)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推进军民燃协调发展。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技术衍生产业发展,以商业成功为目标,加快通用航空和无人机动力控制配套产品自主研制和市场拓展;加强技术衍生品培育,推进滑油泵、柱塞泵、微型阀、传感器等产品产业化;建立适应衍生产业发展的供应链保障、成本管控、激励等机制,积极探索开发航空航天、船舶、民用燃机、汽车等领域新业务,支撑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建强创新平台体系,加强与太行国家实验室、相关高校、集团增材制造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协同,优化科技成果内外部转化渠道,保证技术与产品研制深度互锁。完成运营管理体系(AEOS) 基本建成目标。产品研发体系实现体系成果在全部型号深化应用,生产制造体系基本实现精益数字化生产运营,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供应商管理资源共用共享,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满足装备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障要求。
  (3)聚焦产业竞争力,系统加强核心能力布局。充分发挥国拨、募投、自筹资金使用效益,加速项目建设,提升核心能力。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推进研发、制造、质量、运营、技术平台等数字化项目建设。基于物联网、在线检测等技术应用,建成过程监控智能决策的数字化检验模式、数字化示范车间等重点工作,持续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
  (4)深化全面改革,推动发展质量取得新突破。加大“十四五”收官组织保障力度,确保既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科学制订“十五五”规划。高质量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确保取得实效。推动“科学、理性、高效”董事会建设;推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切实维护公司形象和品牌声誉。围绕“一利五率”,提升预算目标牵引和资源统筹功能,支持主业发展和核心能力建设。聚焦设计改进、质量提升、厂所协同、工艺攻关等关键领域开展专项降本行动,推动成本工程支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逐步压降“两金”规模。
  (5)坚持人才强企,培育建强高层次干部人才队伍。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围绕关键岗位、优势专业,加大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有序引进,集聚一批高校专家教授,加强科技领军人才继任者队伍建设。构建更加精准高效、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巩固“降总量、控成本”长效机制,持续提升人工成本效能。
  (6)强化风险防控,切实筑牢安全发展屏障。推动“大合规”体系建设,及时推进外规内外。加强内控评价和“内控诊断”,拓展内部审计深度广度。加快合同管理数智化建设,加强各层级风险分析监测和应对处置。从严推进安全环保治理。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环保及保密管理,杜绝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突发环境事件、失泄密、窃密和重大保密违规事件发生。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面临的风险:
  (1)产业结构布局与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差距。军民燃发展不均衡,尚未形成产业融通互促的良性循环,民用航空动力、燃机动力和衍生产业配套产品尚处于市场培育期,支撑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动能有待增强。
  (2)现役产品性能与国际先进航空动力控制系统产品仍有差距,新一代装备动力控制产品尚在研制,智能化、电动化、新能源等新质技术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满足新质新域装备快速研发的迭代提出更多挑战。
  2、公司将采取的应对措施:
  (1)坚持军、民、燃协同发展,稳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全面完成年度主要经济指标,推动发展质量效益取得新提升。紧盯国家战略需求、民机未来发展方向,谋划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策略,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充分发挥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技术优势,协同主机厂所加快大飞机、通航和无人机动力控制等自主研制和产业化应用,推动技术衍生品产业化发展。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按照“五个一代”布局,瞄准未来发动机开展研发探索,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聚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深入开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基础性技术研究。建设高水平的自主创新体系,深化机制、制度改革,加强人才、资源保障,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收起▲